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能效分析范文

建筑能效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9: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能效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能效分析

篇1

在对该医院能耗分析基础上,对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主要用能系统和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1.1空调系统该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设有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各两台,均没有采取任何智控措施,主机和水泵均处于粗放式的运作状态,实际出现最大冷热负荷的时间每年不超过14%,而日常空调水泵电机也满负荷运行,不仅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也增加了水泵的日常维护费用。建筑物内安装有194台分体空调和15台窗机,由于分体空调数量众多,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带人体感应的智能变频措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且统计得到医院所有空调设备安装总功率为510.96kW,建筑总制冷量为2192.5kW,其配置单位面积冷指标为82.77W/㎡,空调设备用电量约占总量的33%,而夏季则高达总用电量的55%~60%,说明对空调设备的节能改造是必要的。1.2照明系统该医院照明分为三大类,办公室和部分病房照明采用双管格栅荧光灯盘,光源采用36W的T8双端荧光灯;过道和部分医疗室采用三管格栅荧光灯盘,光源采用18W的T8双端荧光灯;门诊部大厅采用26W筒灯,光源采用紧凑型或螺旋管节能灯。照明装机功率约为92.37kW,照明开关采用分组控制。照明系统平均每天使用11h,约占总用电量的25%。由于大部分均采用传统的荧光灯照明,功率因数和光效都较差,如若用新型节能灯替换有较大的节能空间,至少可单项节能40%[4],应替换改造。1.3电梯系统及其他该医院共有6部电梯,住院部共2部、门诊部4部,平时全部投入使用,速度1m/s,控制方式为VVVF,每部电梯功率约为15kW,合计装机功率约为60kW,平均每天使用7h。占总用电约7%,可通过安装电梯电能回馈装置[5]实现节能运行。其他的办公设备即电脑、打印机、开水器等室内插座用电合计约占总用电量的15%。1.4运行管理由于该医院用能结构比较复杂,各重点用能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室内设备、医疗设备等)的日常操作由工作人员自行控制,而相关设备的维护则由设备厂家完成,因此在系统设备管理方面,医院并未设置专业技术人员予以管理,行为节能空间较大。

2采取的主要节能改造措施及效果评价

2.1改造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根据节能诊断分析,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造。(1)建立能耗监控系统。为了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高效分项采集和科学管理,本次改造对建筑安装了能耗监控管理系统,为今后不断提高能效和制定节能策略提供支撑。(2)对空调系统实施节能改造。一是对分体空调系统,采用安装节能控制器的措施,可使整个空调系统节能20%,住院部一年中有100d的时间需使用空调,每天使用10h,电费单价为0.828元/度,则每年节约电费27379元;办公楼一年中有100d的时间需使用空调,每天使用8h,每年节约电费2920元。分体式空调系统改造后能节约电费30299元/年。二是对集中空调系统,由于该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缺乏智控措施,节能改造采用电机节能和嵌入式技术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首先采集影响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出水温度、入水温度和流量信息,上述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推算出系统该时刻所需的冷量(或热量),根据出入水温差进行闭环PLC自动调节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同时通过流量分析水系统运行状态,当流量接近报警值时自动调节,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实现综合优化节能。中央空调耗能由改造前的246450kW·h降为208950kW·h,节约电费31050元/年。(3)对照明系统实施节能改造。选择色温和频谱相对接近的管中管节能灯,主要针对楼层走道、病房和办公室等公共区域进行升级替换,其中12W管中管灯具1863支,20W管中管灯具1316支。进行替换的管中管节能灯是一种T8转T5式的新型节能产品,替换传统的电感式T8日光灯,能节省40%~70%的照明用电,节约用电165514度/年。(4)对电梯系统实施节能改造。电梯系统节能则采用安装电能回馈装置,安装后电梯节能率以30%计算,节约电费58751元/年。综上所述,该医院每年可节省能耗316403O,改造后节能率可达25%,每年节约电费261980元。2.2改造前后节能效果实测对比改造后对医院部分区域的照明插座、电梯和分体空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测,其节能效果详见表1至表3。

3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回报分析

该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投资回报分析如表4所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节能效益分享和国家节能补贴资金能在3年左右时间回收项目的投资。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世界能源危机的临近,人们的节能意识逐渐的增强,开始加强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研究和应用。文章希望通过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促进我国的建筑朝着节能化和节约化方向发展。

1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

1.1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节能设备的选用对建筑的耗电,耗水和耗能进行改善,减少建筑的耗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因此对建筑进行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十分的必要。

一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十一五以来,一直在进行节能环保建设,建筑行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十分的大,因此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进行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十分的必要[1]。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材料的保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节能玻璃膜已经实现了研发到应用的推广,因此在技术和材料上具备了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保障[2]。

1.2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意义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意义重大,需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必要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有利于我国的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具备节约的意识和理念,还需要实摘 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强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视,十以来我国开始了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建筑行业也开始了节约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文章首先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概况,其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摘 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强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视,十以来我国开始了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建筑行业也开始了节约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文章首先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概况,其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际的行动参与到节约社会的构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对建筑节约材料的实际推广和应用,能够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做出突出的贡献[3]。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对建筑节能的成功尝试。我国的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能源,空调和照明会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清洁和饮用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办公和生活会耗费大量的纸质能源,通过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可以为建筑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夏季通过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降低室内温度,冬天通过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增加室内温度,减少了开放空调对电力资源的耗费。

三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降低了建筑使用的成本。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通过一次性的玻璃膜的投入带来建筑使用的长远收益,通过减少空调的耗能来降低建筑使用的成本[4]。

2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节能效果分析

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是全面和复杂的工程,因此要在对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基础上研究节能的效果,寻找新的节能技术,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研究。

一是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要注重安全性研究,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不能过度的盲目,必须保证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安全性,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前进行安全性的考量,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节能效果的分析。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要注意对照性,对节能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在对照的同时注重不同地区的区分和不同使用效果的分析[5]。

文章设置了两组对照实现,第一组是对北京的同一栋大楼的相邻两层进行测量,一层是普通的玻璃,另一层使用节能玻璃膜。第二组是同样的条件但不同的地点,地点选取在南方城市广州,实验的时间定在8月份。根据节能效果的分析结果绘制成如下的表格。

通过对对照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遮蔽光照,避免阳光照射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同时建筑节能玻璃膜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改善夏季室内的温度。因此要提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

三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建筑节能效果分析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效果可能不像实验的效果那么明显,因此要注重建筑节能玻璃膜使用的适用性,根据建筑的使用实际进行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6]。

3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3.1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技术创新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在我国才刚刚兴起,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一是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问题改进的技术创新,比如在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中建筑在冬季需要采光而在夏季需要避光的问题,如果使用窗帘就可以通过窗帘的调试进行光照的采取,但是节能玻璃膜却不能随意的更换,这就需要对节能玻璃膜进行智能化的技术更新,让节能玻璃膜更加的智能化,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二是加大技术的集成创新,国家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研发投入和推广投入,促进我国的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产业化发展。

总之,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

3.2 加强重视

通过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效能分析发现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优势明显,因此需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推广和应用。一是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氛围,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和制作专题短片的形式,对我国的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优势进行推广。二是在政府机关内部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优势进行宣传,在政府内部加强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重视,在政府的带头下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必要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需要在各方的重视下进行推广。政府需要对国家的节能环保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推广,在政府的带头下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发展。

3.3 完善相关的节能政策

我国的节能政策制定注重对重工业的节能规范,对建筑的节能政策注重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忽视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规范。因此要完善相关的节能政策。一是淘汰落后建筑产能,建筑节能玻璃在建筑的过程中就注重节能玻璃膜的安装,从而将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安装融入到建筑的规范中,避免建筑完成后对节能玻璃膜安装的困难。二是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现状和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符合建筑节能使用的节能政策,让我国的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发展走向制度化的轨道。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十分的重要,因此要彻底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现状和建筑节能效果,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冯一曼.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厦门大学,2012,24(3):16-18.

[2]肖.建筑节能材料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2013,12(2):10-12.

[3]和小伟.浅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12(1):14-15.

篇3

电动机作为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等各种设备的动力,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商业、公共设施等各个领域。电动机的用电量在世界各国的总用电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建筑领域的电气设计中,大量的中小型电动机被广泛应用。但客观地说,电动机(用于空调装置,各类冷、热水水泵,排水泵,供热设备,通风机,电动卷帘等)均不是由电气设计人员进行选型的,其参数均由相关工艺专业所选取,包括电动机系统(调速方式、电机间的联锁动作关系等)也由工艺专业确定[1,2]。我们在这里将更多考虑影响电动机效率的因素,包括与负荷无关的损耗(常量),随负荷增加的损耗(变量)及设计环节所增加的损耗高效电动机的节能效果:以及不同的电动机系统对能耗的影响情况。

2、影响电动机能效的因素

电动机的效率决定于铁芯、线圈绕组材料的选取、结构安排以及运行和装配上的细心和精度。损耗可以分为两类:与负荷无关的损耗(常量)和随负荷增加的损耗(变量)。影响电动机能效的因素除上述电动机自身结构因素之外,在工程设计中,也会在不当设置电机传动系统是引发电能损耗,例如,设计选取中过大的余量,在应当采取调速方式的场合而未采用调速方式等。

2.1线圈绕组

绕组中电阻损耗随电流的平方增加(电流则随负荷增加)且通常占总损耗的35%。这种损耗可以用绕组的用铜量来降低,使用粗大规格的线,同时改进制造技术来缩短绕组的端接部分(因共对输出功率毋庸但会产生损耗)。因为在绕组的端接部分及在定子槽内的铜越多就需要更多的空间,所以磁路上的材料体积就要减少。这就导致容易饱和及使铁损增加。结果必须增加铁损的长度,有时还要增加铁芯的直径。通常增加的长度以加长电动机的不出轴的一侧来提供。因为铜耗是与负荷有关的,增加铜的成分带来的好处对大负载是非常明显的。

2.2铁芯

铁芯是电动机中成本最高的部件,故任何所用总量的增加在造价上都是不希望的。改进其性能的关键是使用高性能磁铁。需要满足两个性能:低的能耗和高导磁率,也即磁铁材料必须是易磁化而且在磁通密度达到1.8泰斯拉是不饱和。这是当前正进行而有进展的研究课题。涡流和磁滞在磁铁中的损耗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分别用减小铁芯片的厚度和保持磁通量来控制。改进型磁铁的应用在于减小其在整个工作区域内的损耗,而这在低负载时特别明显。

2.3热力学设计

采用热力学设计来消除局部发热点是困难的。因为热源的形成复杂且组装的各元件的热传导性能备不相同。现在有一种新的建模技术是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使设计者能精确地预知运行时的温度。从而是产生的电动机具有最佳冷却,减少了气隙偏心(增加了磁路的效率)和降低了铜耗。而低的能耗和良好的热力学设计降低了运行温度从而延长了寿命。

2.4空气动力学设计

大部分电动机都是采用风扇冷却绕组并使得热量散发在罩在其井表面的散热片上。由于气流复杂,必需使用计算机模型对风扇和外罩进行最佳设计,以保证尽可能低的噪声求平和尽可能高的冷却效率。风阻损耗可通过精心设计转子来降低。

2.5最大化原则

在电动机选取原则上,很多工艺设计工程师遵循最大化原则,既考虑工艺要求中最恶劣的可能条件来选择电动机及传动设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具体生产工艺状况随时间、产量,工艺改变等诸多因泰而改变,并非是选定的最大化工况。

2.6运行负荷率

水装、风机的实际运行负载率都较低,一般只有40%-60%,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设计原因:在工艺设计中,过分考虑了发展远景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确定水泵、风机流量和压力时有过大的裕量,这样在未达到设计能力前,势必使设备运行在“小马拉大车”状态而白白浪费电能。运行原因:由于工艺流程或条件改变,或者运行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实际需要远低于设备的额定能力,从而使泵机设备的实际运行负荷率很低。设备原因:泵机选型时,一般都要留有一定的裕度。选配电机时,叉要将所选的电机功率比实际所需的轴功率大的很多。

2.7电机等级选择

水泵、风机的等级很多,而配套电机的可供选择的功率等级器少得多,往往某一型号的水泵风机有6-8个轴功率值,而配套电机只能按最大轴功率来选取,有时还要根据最大轴功率的1.15倍来选取电机功率,这样就造成了在选取配套电机时所达到的名义负载率也只有60%-80%左右。

3、提高电动机能效的措施

对于电动机自身结构因素影响电动机能效的因素,电动机生产厂商及有关研究机构已经作了很多的工作来提高电机效率,。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在这里更多的讨论设计因素造成的电机损耗。

3.1选用高效电动机

所谓电机效率,系指该电机输出的机械能与其输入的电能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就性能而言,标准电机与高效电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由于在设计,材料和制造方面拥有优势,高效电机在单位电力消耗上所做的工作大大超过标准电机。高效电机的性能必须达到或超过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MGI文件规定的垒负荷效率标准。

在特定情况下高效电机的成本效益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电机价格、效率等级、每年使用的小时数、能源使用效率、安装成本以及安装期间误工时间长短、公司的投资回收标准,以及购置设备的价格是否打折等等。通过选用高效电机,节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很快抵偿设备更换的投资。

3.2提高电机实际负荷运行负荷率

要提高水泵风机的实际运行负荷率,必须从设计、运行和电机选用等几方面同时采取措施。对电机行业来说,应根据水泵风机类设备的特点,设计水泵风机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系列型谱。采用水泵风机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后,预期水泵风机的实际运行负荷率可从目前的40%一60%提高到50%,75%,再加上该系列电机的实际运行负荷率可比Y系列提高1.64%-2.9%。如与水泵风机配套的电机每年按1000:BKw技算,则每年可节电6亿KWh。

3.3电机调速节能

通常风机采用单速电机驱动,由于电机的转速近似不变,所以风机所提供的风量Q也近似不变,即风机的外特性不变。当Q减少时,只能通过调节挡风板或节流阀来达到要求,也就是改变管路的风阻Z。这是由于风机效率n下降,对应风机的输入功率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若电机采用多速电机驱动,可通过降低电机转速来达到减少风量的要求,这时电机的效率变化不大,而风机的输入功率仅为原来1/3左右。通过电动机调速技术的实例调查表明,采用低效调速技术的节电率为10%―25%,采用高效调速技术的节电率为20%-50%。应根据实际运行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对电动机及其系统进行调速运行

调速节能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约有60%是电动机所消耗的,其中风机、水泵类装机在其中风机、水泵类装机在3000万台以上,耗电量约占发电量的35%,如该类设备的70%需要变负荷运行,若改造其中的50%,则可改造率为35%。即2450万kw,年节电98亿kWh,-折合396万吨标煤,投资回收期仅为1-2年,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篇4

【关键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能效措施

一、前言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桥梁等)。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公共建筑约 3~4 亿 m2,既有公共建筑约40 亿 m2。根据一些大城市的能耗实测资料,特大型高档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城镇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 10~15 倍,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也会是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 5 倍。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筑耗能量及其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公共建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扩大,其能耗量高速增长。对于一座大型、配置全年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的能耗往往会占到该建筑全部能耗的60%左右。同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大大加剧夏季和冬季的电力高峰负荷。公共建筑节能不但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节能意义重大。其中,提高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则是重中之重。

二、现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现状分析

1、由于设计不合理、缺少有效的空调系统调节手段,往往造成冷机、水泵、风机长期在偏离高效点的状态下运行,导致能源利用率偏低。由于运行管理不善,导致系统的开关状态切换不及时,匹配不合理,增加了不必要的空调用能。

2、在有水量不平衡问题的系统中,可能某些水量特别小的用户温湿度得不到保证,影响这些房间的舒适度。为了满足这些流量偏小用户的温湿度要求,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要增加冷冻水量,降低冷冻水的供水温度,使得冷机的制冷效率下降,其它用户的冷量过剩,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因此,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工作应该通过现场分析,发现一些无谓的能量消耗问题和能效不高的问题,然后及时修正。

3、在能耗较高的一些办公建筑和综合商厦等建筑中,由开窗通风、 机械排风等造成的室内外通风换气形成的冷负荷会占到总冷负荷的50%以上。

4、空调设备疏于清洗,过滤器、表冷器和冷凝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冷机的冷凝器水侧结垢,冷机COP下降。冷却水是开式系统,更容易有各种杂质进入,使冷机的冷凝器结垢,不仅会导致冷机的出力不足和COP值的下降,而且会影响冷机的使用寿命。

5、外墙多采用玻璃幕墙结构或者窗墙比较大,有多个朝向,而且进深较大。 设计时没有考虑内外分区或分区不合理、设计负荷不正确等因素,使空调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冬季内区偏热、外区正常甚至偏冷等冷热不均的现象。内区由于人员、灯光和设备负荷相对稳定,且不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因而全年基本呈现冷负荷,需长年供冷;外区则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负荷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冷、热负荷交替变化,夏季需供冷,冬季需供热。

三、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效的有效措施分析

1、日常管理是建筑节能是否实际有效的关键,在空调系统的节能中占了20%的比例。 一个设计再好的节能系统,如果管理不善,一样达不到节能的目的。究其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以及节能意识的欠缺。因此应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制度。另外,用能单位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节能观念不强也是造成建筑能耗过高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所有的调研项目和能源审计的项目中,几乎没有一家用能单位建立能耗统计制度,设备运行管理人员也没有通过对设备仪器仪表的统计进行能耗分析,因此节能观念薄弱也是影响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

2、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进入房间的风量,并相应地调节空调机风量来适应系统的风量要求。全空气空调系统通过向空调房间输送足够数量的、经过一定处理的空气,用以吸收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变风量系统可以通过改变送到房间(或区域)风量的办法,来满足这些地方负荷变化的需要,同时整个系统的总送风量也是变化的。从而系统的总设计风量可以减少。这样,空调设备容量也可以减少,既可以节省设备费投资,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运行费用。

3、变频调速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通过均匀改变电机定子供电频率达到平滑地改变电机的同步转速。变频调整技术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在系统部分负荷条件下产生良好的节能效果。自90年代以来变频调速器在暖通空调行业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采用。变频技术应用在空调水系统,就形成了变水量系统。在空调系统的水系统中,变频技术在水泵上的应用研究目前比较成熟,在冷水机组上的应用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制冷量比较小的机组,虽然在国内一些大型冷水机组采用了变频,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被广泛采用。

4、热回收系统是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冷)或废热(冷),并把回收的热(冷)量作为供热(冷)或其它加热设备的热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统。热回收系统可以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是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方向。空调系统中可供回收的余热(冷)主要分布在排风和冷凝热中。排风冷、热的回收。空调房间一般设有新风系统,同时有许多房间设有排风系统,由于排风的空气参数接近空调房间的室内参数,排气的温度相对大气温度有一定的温差,直接排入大气就回造成能量损失。因此,在送入新风时,可以回收利用这部分排风中的能耗(包括冷量和热量),达到节能效果。冷水机组冷凝热的回收利用。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凝热通常通过冷却塔排入大气,造成环境的热污染。许多使用中央空调的建筑中要求供应热水,而一般热水要求温度在60℃左右,根据两种热量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直接回收和间接回收,以节约能源。

5、确定室内空气温湿度参数和精准计算所需要的设计负荷是建筑节能的首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广州、广西等一些地区夏季室内温度每降低1℃或冬季提高1℃,暖通空调工程的投资约增加6%,其能耗将增加8%左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中,计算基准住宅空调采暖能耗时,对室内热环境是这样界定的:冬季室内温度为16℃,夏季室内温度为26℃。除了室内设计温度外,合理选取相对湿度的设计值以及温湿度参数的优化也是减小设计负荷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风量要求较大的场合,适当提高相对湿度,可大大降低设计负荷,另外要杜绝 “大马拉小车” 不节能现象。在设计中央空调系统时,因为往往不进行详细的负荷计算,而是采用负荷指标进行估算,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指标往往取得过大,结果造成了系统的冷热源、 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都大大的超过了实际要求,因此从实际负荷需求出发,对设计负荷精准计算不仅可以节省初投资,更是运行节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施灵.大型公共建筑冷水机组耗能状况及节能途径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2) :22~ 23,56.

[2]闰俊海,范晓伟.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的控制问题[J] .建筑节能,2007,35(2) :44~47.

篇5

【关键词】公共系统;暖通空调;提高能效;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主要建筑分为居民建筑和工业建筑,绝大部分的居民建筑包括商业用途的建筑,比如是商场、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等,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耗能达到了普通居民耗能的6倍,对于一座大型的配置有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的耗能达到了建筑耗能的70%,而且空调系统的运行又加多了电力的负荷,所以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和发展潜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1.暖通空调的含义

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包括对噪声的控制。

采暖(Heating)――又称供暖,供热;技术职能:按需向空间供给热能,补偿热损失,达到室内温度要求。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室内温度指标控制手段。

系统组成:热源、输送管道、散热设备、调控构件

分类:分散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在一处,火坑、火炉、火墙、 火地;集中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分开,城市、区域集中供暖。

通风:(Ventilation):技术职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防止内外环境污染。

主要功能:提供人呼吸需要的氧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排除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余热)和湿量(余湿);提供燃烧设备所需氧气。

系统组成:通风机、送(排)风口、风道、净化装置、调控构件等。

2.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系统职能: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实现全面控制,即包含了采暖、通风部分。

系统组成: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与末端装置、风机、泵、管道、风口、调控构件等:使用采暖,通风或空调要区别考虑。

工作原理: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工作原理:向室内提供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空气品质。

3.工业建筑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间)。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排风系统。

送风系统:为稀释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补充排出室内的空气量而设置送风系统。

工作原理:当室内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从室内取走热量或向室内补充热量;当室内得到湿量或失去湿量时,从室内排走湿量或补充湿量;当有污染气体时,排走污染空气,补入等量的清洁空气。

4.按照用途分类:

(一)舒适性空调――保证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空调系统;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等;特点:温度、湿度精度要求不高。

(二)工艺性空调――为生产工艺过程和科学实验创造必要环境条件的空调系统。

特点:按工艺类型不同,功能、系统形式的差别很大,精度有时要求较高;电子:含尘浓度;纺织:相对湿度 ;计量室:温度;医药:无菌。

5.暖通空调发展历史

(一)历史

人类使用火的开始,就有了采暖。后发展为火坑、炉、地、墙均属辐射采暖;自然通风古代已被利用;秦、汉年间就有利用天然冰降温的空调房间。

(二)发展

近代采暖发展起源于1673年;1784年英国开始应用蒸汽采暖;1904年纽约交易所建成空调系统。

(三)我国发展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采暖通风,工艺性空调,当时依托前苏联技术。开设了“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60-70年代热水采暖,集中供热,加热器、散热器、热水锅炉的研发生产,洁净空调系统、舒适性集中空调、空调产品的发展。1975年颁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0-90年展最快,空调由工业转向民用;21世纪考虑可持续性发展,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环保。

三、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提高效能措施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左右;

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左右。

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计算温度,夏季采用过低的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居住等建筑的冬季的采暖不宜高于20℃,公共建筑一般房间的夏季空调不宜低于25℃。

2.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合理的设计节能采暖系统主要原则是:一是采暖系统应该能保证到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 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者是分区域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道线路系统的简单、管道材料消耗量少、节省一开始的工程预算。

3..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二)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三)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4.冷热源设备的选型

(一)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按下列原则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区域,要使用分布式的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的空调技术,实现错峰用电,提高能源的利用。

凡是执行峰谷电价以及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同时空调负荷不均匀,并在用电高峰期使用为主的建筑工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均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以便减少装机容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制冷能耗。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对全年进行空调以及各房间和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长时间同时分别供热和供冷的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可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但冬季不需供热或供热量很小的地区不宜采用。

(二)除了无集中热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等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的热源: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四、结束语

作为公共建筑中耗能最多的暖通空调系统,因为通过设计其室内的参数,准确的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情况,以及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这能有效的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必须严格的制度符合自身的耗能管理系统,要严格控制其耗能,这对于建筑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环境生态保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状况及分析[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8):90-92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13(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