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经济理论范文

网络经济理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1:31

网络经济理论

篇1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注:1995年还只有50亿美元,3年就增加到600倍,在1998年网络经济的3014亿美元收入中,电子商务就占了1020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注:以上资料见该公司副总裁林正刚在’99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的报告:《Internet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

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

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企业。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1/4。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三、网络经济起作用的因素

传统经济是物质、能量型经济,其交易通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商品价格对供求变化的刚性较大,甚至具有缺乏效率的僵硬凝固性,因资源匮乏使供应受阻往往成为经济的通病。网络经济是信息、知识型经济,其交易则通行应用越广价值越大的原则,商品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严格反映供求变化的市场价格,对买卖双方具有互动协商、互利双赢的优越性,因收入与财富的悬殊加剧使需求不旺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不仅劳动生产率高,(注:例如,美国90年代的生产率年增速度是60年代的2倍,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4倍。)而且创造财富快。(注:网络经济的财富创造主要不看短期利润,而着眼于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在长期的增值。据香港《大周刊》1999年3月6日的报道,美国比尔·盖茨的财富在1998年每小时增加210万美元。)近3年(1995—1998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有35%依赖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注:见人民日报1999年6月24日《美国经济三年增长三成有赖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会促进经济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美国90年代经济近五六年来的实绩提供了一个例证。网络经济的这种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从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或主要工具信息网络的作用看,信息网络有强大的支撑效应、渗透效应、带动效应。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网络发展过程中有些规律对网络经济起着支配作用,这就是以下的三大规律:

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莫尔定律(Moore’sLaw)。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该定律的作用从60年代以来已持续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20年。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

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互联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概每百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互联网企业概念股市值连续上扬的原因就与人们的这类预期有关。

3.信息活动中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注:源出《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话:“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律。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者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因此,某个时期内往往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而且由于名牌效应,还可能发生强者统赢、胜者统吃的现象。(注:令人担忧的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据联合国技经贸信息网新闻的报道,至1998年,在国际互联网1.3亿用户中,发展中国家只有1000多万,占7.8%,而发达国家有1.2亿,占92.2%;在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而在发达国家每6.8人中就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信息社会中“信息富裕”与“信息贫困”的差异,在信息经济中将表现为“信息经济发达”与“信息经济落后”的差异。)

从网络经济的本身看,首先它使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全球性,可达互联网连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市场,扩大营销范围,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其次,它使经济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具有十分广泛的普遍性,上网的企业、家庭和其他单位,都会因交易费用降低、商机选择增多而获益。再次,它还使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有多项选择性,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

尽管有这么多的因素使

网络经济崭露头角,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应当看到,传统经济始终是哺育网络经济的母体。迄今为止,网络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有技术因素,更有制度因素,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网络技术用于各种目的,推动了软硬件的生产,因把万维网推广到全世界掀起了一阵阵热潮,结果使投资激增,新企业不断涌现,整个经济迅猛扩张,但在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一定的风险。前景诱人的网络经济,其真正的优越性在于持续的变革:以变应变。

四、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等。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选择几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因受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剖析。

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例如,“两要素说”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能力,它“由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斯大林文选》(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5页。)共同组成。“三要素说”认为生产力指的是生产总量,决定该量的生产过程的要素即生产要素也就是生产力要素。因此,它除劳动工具和劳动力之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变革对生产力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明显作用。“多要素说”视生产力为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而它的高低除受上述三要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自然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以及其他要素。

“多要素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上,如从生产工具主导论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主导论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决定生产力的要素在不断增加中,除科技、管理外,又有教育、信息与知识(注:世界银行1998/1999年报告《知识与发展》认为,“信息是每一个经济的生命线”,“知识是发展的关键”,“知识就是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30页。)等。

1991年我曾提出,“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并对此观点作过全面的论述。(注:乌家培:《信息与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0页。)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表现在:(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份量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由于科技情报交流的加强和科技合作研究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本来就是与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了。(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仅是管理的基础,而且与知识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的增长点。(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一规律性现象广泛存在,有普遍性。

到了信息经济尤其是其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边际效益递减是与负反馈相联系的,而边际效益递增是与正反馈相联系的。负反馈反映原有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的倾向,正反馈则反映初始的微小差异不断扩大导致全然不同结果的趋势。当然,这种变化都是有条件的。

认为在传统的工农业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性而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的那种观点,是与现实相背的。人们会发现,在物质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也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而在信息产品生产中当技术方向有问题时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

至为零或负的现象。网络经济所改变的仅仅是缩小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使它在经济活动中不再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3.对规模经济理论相对重要性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流水线的发展,当钢铁、汽车、石化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很大比例的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规模经济即产品单位成本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性,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尽管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内部化同外包业务模式的并行发展,还由于相关业务甚至不同业务的融合,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等各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这些途径不仅大企业在利用,而且更有利于大量中小企业加以利用。

无可否认,规模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这个事实没有变,但它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确实变化了,它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经济性效应。

4.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若用纵坐标表示通胀率、横坐标表示失业率,那么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表现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

上述“理论”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否定。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并存的“滞胀”,了失业率与通胀率反方向变动和可相互替换的“理论”。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又一次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不存在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有些文章为了强调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把新经济实践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否定说成是“第一次”,是不准确的。

5.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正像工业与工业化熨平传统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一样,信息业与信息化熨平了传统工业(汽车业、建筑业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由于创新的产生不是连续的、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因此会出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约平均间隔8—10年爆发一次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发达国家采取了反危机措施,使经济周期变形,危机持续时间缩短,萧条和复苏之间的界限因经济上升加快而不明显,高涨时经济发展劲头不强。于是,出现了经济衰退与经济高涨交替更迭的简化经济周期说。以美国经济为例,自1991年4月走出二战后第9次衰退期以来,经济高涨已持续8年半了。

怎样解释美国经济周期这种新变化呢?当然,这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经济周期进一步变形。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的,“信息技术无疑巩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注:参见《与高技术产业息息相关的新经济周期》,参考消息1997年5月13日。)在美国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的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周期性产业,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美国1995年和1996年汽车产业和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适逢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结果促进了经济再高涨。随着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会更有利于延缓衰退期的到来,而使经济继续趋向高涨。但是,经济周期波动决不会因此而消失。在一定条件下,高技术及其产业也有衰退的可能。何况经济周期波动不仅仅是由技术与产业的状态所决定的。在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相互影响加剧、彼此依存更加紧密的环境下,发生经济波动是很难避免的。

篇2

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

但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而言,则早已有之,而且由于不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例如,早在80年代,有些日本学者鉴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均因有相应的网络而发展起来,就把服务经济称为网络经济,提出要研究这类网络经济学问题;1992年我率中国信息经济学代表团,访问贝尔实验室时,有两位美国学者送给我几篇研究网络经济问题的论文,其内容是讨论电子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人们也把这类研究称为网络经济学(EconomicsofNetworks)。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Economics)。当然,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注:1995年还只有50亿美元,3年就增加到600倍,在1998年网络经济的3014亿美元收入中,电子商务就占了1020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注:以上资料见该公司副总裁林正刚在’99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的报告:《Internet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企业。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1/4。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三、网络经济起作用的因素

传统经济是物质、能量型经济,其交易通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商品价格对供求变化的刚性较大,甚至具有缺乏效率的僵硬凝固性,因资源匮乏使供应受阻往往成为经济的通病。网络经济是信息、知识型经济,其交易则通行应用越广价值越大的原则,商品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严格反映供求变化的市场价格,对买卖双方具有互动协商、互利双赢的优越性,因收入与财富的悬殊加剧使需求不旺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不仅劳动生产率高,(注:例如,美国90年代的生产率年增速度是60年代的2倍,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4倍。)而且创造财富快。(注:网络经济的财富创造主要不看短期利润,而着眼于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在长期的增值。据香港《大周刊》1999年3月6日的报道,美国比尔·盖茨的财富在1998年每小时增加210万美元。)近3年(1995—1998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有35%依赖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注:见人民日报1999年6月24日《美国经济三年增长三成有赖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会促进经济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美国90年代经济近五六年来的实绩提供了一个例证。网络经济的这种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从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或主要工具信息网络的作用看,信息网络有强大的支撑效应、渗透效应、带动效应。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网络发展过程中有些规律对网络经济起着支配作用,这就是以下的三大规律:

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莫尔定律(Moore’sLaw)。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该定律的作用从60年代以来已持续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20年。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

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互联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概每百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互联网企业概念股市值连续上扬的原因就与人们的这类预期有关。

3.信息活动中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注:源出《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话:“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律。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者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因此,某个时期内往往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而且由于名牌效应,还可能发生强者统赢、胜者统吃的现象。(注:令人担忧的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据联合国技经贸信息网新闻的报道,至1998年,在国际互联网1.3亿用户中,发展中国家只有1000多万,占7.8%,而发达国家有1.2亿,占92.2%;在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而在发达国家每6.8人中就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信息社会中“信息富裕”与“信息贫困”的差异,在信息经济中将表现为“信息经济发达”与“信息经济落后”的差异。)

从网络经济的本身看,首先它使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全球性,可达互联网连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市场,扩大营销范围,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其次,它使经济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具有十分广泛的普遍性,上网的企业、家庭和其他单位,都会因交易费用降低、商机选择增多而获益。再次,它还使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有多项选择性,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

尽管有这么多的因素使网络经济崭露头角,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应当看到,传统经济始终是哺育网络经济的母体。迄今为止,网络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有技术因素,更有制度因素,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网络技术用于各种目的,推动了软硬件的生产,因把万维网推广到全世界掀起了一阵阵热潮,结果使投资激增,新企业不断涌现,整个经济迅猛扩张,但在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一定的风险。前景诱人的网络经济,其真正的优越性在于持续的变革:以变应变。

四、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等。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选择几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因受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剖析。

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例如,“两要素说”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能力,它“由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斯大林文选》(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5页。)共同组成。“三要素说”认为生产力指的是生产总量,决定该量的生产过程的要素即生产要素也就是生产力要素。因此,它除劳动工具和劳动力之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变革对生产力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明显作用。“多要素说”视生产力为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而它的高低除受上述三要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自然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以及其他要素。“多要素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上,如从生产工具主导论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主导论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决定生产力的要素在不断增加中,除科技、管理外,又有教育、信息与知识(注:世界银行1998/1999年报告《知识与发展》认为,“信息是每一个经济的生命线”,“知识是发展的关键”,“知识就是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30页。)等。

1991年我曾提出,“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并对此观点作过全面的论述。(注:乌家培:《信息与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0页。)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表现在:(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份量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由于科技情报交流的加强和科技合作研究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本来就是与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了。(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仅是管理的基础,而且与知识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的增长点。(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一规律性现象广泛存在,有普遍性。

到了信息经济尤其是其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边际效益递减是与负反馈相联系的,而边际效益递增是与正反馈相联系的。负反馈反映原有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的倾向,正反馈则反映初始的微小差异不断扩大导致全然不同结果的趋势。当然,这种变化都是有条件的。

认为在传统的工农业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性而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的那种观点,是与现实相背的。人们会发现,在物质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也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而在信息产品生产中当技术方向有问题时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为零或负的现象。网络经济所改变的仅仅是缩小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使它在经济活动中不再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3.对规模经济理论相对重要性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流水线的发展,当钢铁、汽车、石化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很大比例的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规模经济即产品单位成本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性,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尽管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内部化同外包业务模式的并行发展,还由于相关业务甚至不同业务的融合,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等各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这些途径不仅大企业在利用,而且更有利于大量中小企业加以利用。

无可否认,规模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这个事实没有变,但它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确实变化了,它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经济性效应。

4.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若用纵坐标表示通胀率、横坐标表示失业率,那么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表现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

上述“理论”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否定。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并存的“滞胀”,了失业率与通胀率反方向变动和可相互替换的“理论”。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又一次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不存在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有些文章为了强调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把新经济实践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否定说成是“第一次”,是不准确的。

5.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篇3

一、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网络经济紧密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一种跨国经济活动,实施难度较大,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原本难以实施的国家贸易变得简单易行,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和频繁。网店的兴起使网购成为一种积极时尚的消费方式,人们通过计算机平台就可以在国内或者国外的网店中购物,享受不出门就可以购买全世界物品的乐趣。国际贸易的紧密还体现在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基金实现了信息化、公开化和期货化,使原先繁琐的银行业务变得便捷化、人性化。

(二)网络经济提升就业需求

从社会生产进步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传统生产转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了社会的岗位需要。但是网络经济的兴起催生了更多新兴的产业,这些产业往往集中在高新技术范畴中,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学历及工作经验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形势迫使人们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1]。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消费者理论的挑战

第一、知识技术积累与编辑效应的递增。从网络消费的基本要求来看,网络经济属于一种限定性消费,即需要消费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如果消费者掌握的知识越多和操作技术越成熟,在网络环境中所带来的消费效用越大,而西方传统的消费论中随着消费者知识技术的积累,其在消费环境中的边际效用是递减规律。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知识的互补和技术积累产生的,这种知识会沿着时间轴产生互补,并逐渐丰富消费者的知识体系和消费技术,因此消费边际的效用也越来越大,如下图1所示。

第二、边际替代率递增与无差异曲线的变化。在传统的消费者理论中,无差异曲线是内向弯曲的,如图2(a)所示,但是网络经济下出现了两种产品形式:网络产品和传统产品,由于网络消费边际效用的递增带动了网络产品销量的递增,这就是说在效用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传统产品而进行网络消费,使得网络产品的替代率提高,因此就造成传统无差异曲线变为外向弯曲,如图2(b)所示。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生产者理论的挑战

在传统的经济学框架中,其基本定位是假设边际效益呈递减规律,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产业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原来极度依赖物质的生产转变为依赖技术,使网络经济成为零成本、低消耗和高收入的经济模型。

第一、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技术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网络基础建设、信息传递及信息的收集、处理三方面,信息网络建成之后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使用,其基础建设和信息传递的成本固定,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逐渐降低。

第二、报酬递增。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呈现爆炸式增长,价值的增长又带动更多的成员加入网络大家庭,其结果就是产生了更多的回报。从传统经济论来看,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增长是线性关系,而网络经济规模报酬则是指数增长关系,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经济论中回报指标。

(三)对传统经济周期的挑战

传统经济论将经济的发展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其有传统的工业生产决定兴衰,而网络经济则改变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

第一、信息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在网络经济下,传统工业已经从工业使其的50%缩减为20%,较为明显的是在美国,网络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代了以汽车服务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群,这就说明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已经开始衰退,市场前景广阔,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极高,因此将会对传统经济周期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传统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均依靠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生产方式,较为适合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当市场发展为不能再容纳同类产品的时候,就必须改革生产技术和更新生产设备,以此生产新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传统经济从萧条走向复苏的转折点[2]。网络经济时代下多以小批量和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开展,生产设备的改进与更新则由系统的软件寿命决定,能够较为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改变或者减缓固定生产引发的周期波动。

第三、网络经济改变市场的运行机制。网络经济下信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日渐升高,信息量的增大促进信息传输速度的增加,平衡了经济发展中红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落差,通过逐步弥补市场失灵成长为优化配制资源的另一操作机制。

篇4

【关键词】网络经济;范畴界定;理论创新。

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1)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企业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3)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4)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否利用一种新技术,以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得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昔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张召忠,2001)。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关注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网络经济的实质。

从国际学术界看,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就他们对网络经济研究涉及范围看,有宽派、窄派和中派之分。宽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起始于无线电的发明和莫尔斯密码的使用,从那时起就存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的萌芽,它涉及电信、计算机、电报、传真等媒介联系起来的一切经济领域。窄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就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IT产业经济,即纯粹的互联网经济。中派学者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通过网络发展经济的做法,称作网络经济。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可分为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技术学派偏重于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基础及由此而产生的战略问题研究,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开拓战略等。社会学派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侧重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生产关系层面的研究,如该学派中强调基于信任(trust)基础上的主观主义学派和客观主义学派。事实上,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决定性标志是生产工具,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本身,它还包括建立在其上的人类相互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以及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要全面系统地认识网络经济,必须将两方面统一起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理解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工具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相应地代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离开了这一点,便不能认识网络经济作为托夫勒所说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同意所谓宽派、窄派和中派的看法,也不赞成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而将网络经济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态。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首先要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来规定。《资本论》第一卷第410页中论述到:“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①在今天,由工业革命转向数字革命时,数字化的工具机,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计算机等仍然是分析新生产方式的起点。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虽然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不容怀疑的是,在新的收入差距水平上,拥有生产资料股份的人群还是在大幅度增加。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日益平等化了,如企业管理中行为科学的出现,柔性管理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重的是,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地球正在变成地球村,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生活等上层建筑也在逐步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为此,西方有学者曾提出全球治理理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另一种表述。这些深刻变化都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互联网引起的数字化浪潮在4年的时间内席卷全球5000万用户,而一项产品或服务达到这一规模的时间,电话机用了58年,收音机用了38年,个人电脑(PC)用了16年,电视机用了13年。[1]这两个浪潮决非偶然握手,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将新经济定义为“网络经济”,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方式。之所以不称之为数字经济,是因为数字经济重点强调生产力的技术水平,而网络经济则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比较全面;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数字化也只是网络化的初级阶段。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企业不能迅速地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另外,我们应注意防止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新“”思想和纯“泡沫经济”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国民经济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就可以将

一、

二、三产业取代,实现“非物质经济增长”,我国就可以实现新的“”,与发达国家处在统一起跑线上。还有些人以美国NASDAQ股市网络大起大落等事件为例证,认为网络经济不过是“泡沫经济”。这两种认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十分有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同其他新技术、新产业一样,有一个波浪式前进过程,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论证。

四、网络经济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

有些技术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持久影响。如果想让一场技术革命给整个经济带来一场革命,就像蒸汽动力和电力所起的作用一样,那么,它的影响必须渗透到许多经济部门,这样,对新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就会超过价格下降的速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部门中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才会转化为整个经济生产率的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无处不在,发挥着其他自动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假设社会中所有的计算机停机,可以想象到人类生活的巨大倒退:战略导弹无法寻找目标;飞机无法远距离精确航行;不会存在替代人类劳动的各类机器人;大型工程计算不能快速进行,工期一拖再拖;宇宙飞船和卫星不能升空探索宇宙奥秘;气象预报只能总结过去经验,无法准确预报未来天气。所有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与人类如果没有电灯可用的后果一样。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每一台计算机的界限拓展到一个几乎无限维的时空中,数字化和网络化潮流作为一种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娱乐、交流、购物、宣传等生活方式。[2]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话说,新一代年轻人形成的新范式正在替代老一代人的旧范式。

互联网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无限维向量空间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规则。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Hicks)1939年时曾指出:承认报酬递增,会导致“毁灭经济学理论最伟大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观点之一。它反映的是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基本趋势。像金属矿藏、重化工业、生铁、煤炭、燃料、木材、咖啡、谷类生产等都是一些深深依赖物质资源而较少依赖专利知识的生产领域。在那个世界里,规模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中的这一“规律”由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或者说“新经济”的兴起而受到挑战。与以往的大多数工业革命相比,新经济的发展带有自身明显的特征。新经济自身的特征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修正经济学的公理体系成为当代经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济生活中的关键产业已经或正向“报酬递增”的方向转化。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如医药生物工程、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导弹与航天飞行、电子通讯设备与技术、海洋技术及其开发等。这些领域的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已不再仅是传统的物质资源,而主要依赖于尖端技术和专利知识,研究开发成本很高,并与单位成本息息相关。如微软公司开发的第一张Windows软盘投入了50万美元的费用,但其第二张和随后的磁盘仅用3美元就可生产出来,随着市场销售的增长,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呈现典型的报酬递增现象。[3]

2.新经济的发展,如遗传工业,电脑软件与网络业,生物化学工程,通讯工程等的发展无不与日新月异的基础科学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基础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它涵盖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知识,它是人们从事经济创新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并构成了当代新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会使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命运实质上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建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工程和企业界的牢固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3.新经济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基础工业。这一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机床、交通运输、材料工业、以致农业、畜牧业、服务业等产业中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正在引发一场革命。[4]

4.新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要求将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三个方面,或者说要求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密切地结合起来,它要求三个方面的人才、知识的共同作用与协作,尤其是跨国界、跨地区、无时间约束的合作。一种适应新生产力要求的虚拟组织应运而生,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圆满解决了人类长期的梦想。

5.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无限性。网络经济最为重要的产物是信息。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即我使用信息并不影响你的使用。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公共产品不同的是,信息的使用不会造成“公地的悲剧”,使用越多,边际成本反而会递减。在网络经济中,真正缺少的是注意力。信息的无限性和注意力的有限性将构成一对新的矛盾。新晨

6.规则制造垄断:垄断双赢论。一个行业如果有着很高的固定成本和接近于零的可变成本,往往容易出现垄断。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差别的做法是有害的,因为垄断者藉此增加利润。但是在新经济中,价格差别能让一家公司通过在它的富裕核心市场中收取高价的方式获利,通过向穷人收取低价的办法增加利润。这类似于传统经济学中的两度价格歧视。但是,重要的一点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是由制定规则引起的,不是产生于自然垄断。在一些领域只容忍完全垄断者———第一名的存在,第二名不会存在,如微软对视窗操作系统的垄断。规则型垄断无疑应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的一部分。[5]

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为全球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生产力基础和经济基础,正在也必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新的经济学理论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从经济史上看,经济学范式的创新离不开酝酿它的土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的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学说。二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展开了竞争。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些体制上存在缺陷,并不表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失败。相反,正是因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点,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等,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壳。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球治理和规则趋向统一,这一趋势与马克思预言的自由人联合体相似,只不过是走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雏形。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创新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东西方理论的混合产物。

【参考文献】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12.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9.

[3][美]查克·马丁。数字化经济[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113.

篇5

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技术性的革命都会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一项划时代技术的登场,其对当前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已经被世人所皆知。归纳来说,网络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影响

1.提高国际经济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手续和过程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手中,在无形当中提高了贸易的成本。比如,一件FOB价格为2美元的芭比娃娃,经过运输、关税以及商家等中间环节之后,其售价可达10美元,成本几乎翻了5倍之多。3而在网络时代下,电子商务采用了B2B或B2C的方式,以企业对企业或者是企业对个人的形式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极大地节省了中间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从而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这种方式对贸易双方来说是种双赢。

2.催生更多的新贸易形态。弹性企业是指企业依据客户的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转置,随时从企业内部部门或外部部门调用人员、信息、财务等要素组成新的企业,为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加工和生产。在这种组织模式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向能够随时进行变化,企业的经营也会更加灵活。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化,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主动营销模式也开始出现,一些传统、僵硬的电子商务销售套路也开始逐渐向互动、主动、以用户为主的方向转变。

3.促进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丰富国际经济贸易的方式。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的以地域为前提的贸易格局被打破,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信息为纽带、以网络为载体的全球性市场。世界上各国的贸易和合作程度普遍加强,特别是一些跨洲、跨洋的国际经济贸易,更是因为其经济利益明显而普遍兴起。除此之外,网络时代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必然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贸易方式。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可以将一些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如订单、提货单、发票、进出口许可证以及海关申报单等,采用网络按照特定的数据格式传输到对方手中;虚拟洽谈、网上市场等可以进行一些商品的促销活动;在网络一些定向信息来代替传统媒体中的广告宣传;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网上信用证结算、转账高速运行,引发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巨大变革等,这些都证明了一系列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方式正在兴起。

4.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新的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优势,这体现在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减少地域壁垒、提高贸易效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电子商务和商业贸易紧密相连,而商业贸易是电子商务的基石,除了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如大型工业、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还应有网络采购、网络销售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创新型商业贸易,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不利影响

1.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安全风险。网络经济时代下,国际经济贸易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侵扰、经济犯罪的威胁、商品的提供方式风险、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等安全隐患。据有关分析指出,未来社会当中,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将会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4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犯罪现象也开始有所滋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2.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5企业想要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就必然会严重依托物流体系。但是,我国的物流水平发展较慢,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信息系统发展滞后;第二,欠缺物流一体化能力;第三,相关专业人才稀缺;第四,和电子商务类公司欠缺战略性合作。

3.加剧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程度。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和商务运营的有机结合,需要一批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商贸理论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实际操作。据资料统计,我国近年来毕业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签约率已经达到47%,但电子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6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明显偏低,与当前网络经济时代对的旺盛需求形成鲜明的矛盾。长此以往,这种矛盾会在电子商务遭遇发展瓶颈与困难的时候被放大,从而加剧业内人才的匮乏程度。

二、网络时代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当前,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缺乏必要的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就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以便使人们对网络和电子商务有所了解,认识到其所蕴含的无限商机以及和传统国际贸易比较而言所具备的优势,促使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将是其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贸易的有效途径。

第二,加快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程。我国应该紧密结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尤其是对一些无污染、轻型化、多功能、附加值高以及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应该重点进行扶持。与此同时,还应该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不仅如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还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干预市场配置,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也才能最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国网络发展环境。当前网络时代下,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也往往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但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我国近年来互联网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努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7集中力量建设国内的骨干网络,增加各互联网的国际出入口,扩大网络的互联容量,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还应提升网络覆盖率,从而使广大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信息网络的便利。

第四,打破当前垄断局面,提高网络与电信市场的开放度。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的不断延长,大幅开放国内网络和电信运营市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早推进体制改革,有计划性地取消网络和电信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三网合一,此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电信市场进行资产重组,从而打破当前电信垄断的局面,提高网络和电信业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网络经济迅速发展。

第五,重视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发明和创新。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而且,这也是我国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而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可以说,科技发展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生长点,科技进步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基础,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中的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并通过各种途径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作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基础。因此,我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强支撑。

第六,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我国企业应该及时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另外,针对当前专业人才匮乏严重的问题,企业还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引进一批精通电子商务技术的管理型人才,培训员工的业务技能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并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主动参与国际电子商务对话,建立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相关国际框架。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持着国际电子商务谈判的话语权,而因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力度有限,一些谈判的结果往往会有失偏颇,这就会对建立一个各国普遍接受的电子商务国际框架产生不利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作为一个拥有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主动参与和组织国际电子商务谈判,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其最终制定出的“游戏规则”符合我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结束语

篇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传统的距型信息传播方式正在被网络式、分布式的传播方式所取代,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革命导致了网络经济的兴起,网络经济正以其特有的规律改变着人们对传统经济理论教条的盲从,也使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货币供求理论的变化

金融产业的演变,使金融理论研究的基础对象一货币,出现了变化。在货币发展史上,伴随着银行业的兴起,中世纪货币形态发生了第一次革命,铸币被银行券所取代,最终演化出了现有的纸币体系。网络金融的发展,使货币形态正在发生第二次革命,纸币正在被虚拟的电子货币所取代。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E-money),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支付机制(BCBS,1998)。所谓“储值”产品,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这种物理介质可以是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电子钱包”等,所储价值使用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追加。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也有人将其称为“代币”(token),由一组组二进制数据(位流)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与纸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以下特性:

1.通货由中央银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中央银行承担其发行的成本与收益。电子货币的发行机制有所不同,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货币的发行既有中央银行,也有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而且更多的是后者。货币发行的“非中央银行化”,是对现有货币理论的最大挑战。

2.传统通货是以中央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币,是标准产品,由各个货币当局设计、管理和更换,被强制接受和广泛使用。而目前的电子货币大部分是不同的机构自行开发设计的带有个性特征的产品,其担保主要依赖于各个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风险并不一致。其使用范围也受到设备条件、相关协议等的限制。如果缺乏必要的物理设备,即使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电子货币,也不可能强制人们接受。

3.一般来说,通货具有匿名性,但不可能作到完全匿名,交易方或多或少地可以了解到使用者的一些个人情况,如性别、相貌等。电子货币则要么是非匿名的,可以详细记录交易、甚至交易者的情况;要么是匿名的,几乎不可能追踪到其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这也是电子货币与现金的最大区别。

4.在欧元区未出现以前,货币的使用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定,一国货币一般都是在本国被强制使用的唯一货币。电子货币打破了境域的限制,只要商家愿意接受,消费者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和使用多国货币。

5.传统货币的流通、防伪、更新等,可依赖于物理设置,而对电子货币只能采取技术上的加密算法或认证系统的变更或认证来实现。

电子货币的这些特性,使现有货币理论面临着挑战。

首先,在货币层次的划分和计量上,现有方法出现了问题。

传统上,根据流动性的不同,货币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M0、M1、M2等。不同层次货币的划分,对于货币供求的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市场的运行分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网络金融客户,货币各层次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利用网络金融服务,客户通过电子指令,可以在瞬间实现现金与储蓄、定期与活期之间的相互转换。即使他们之间仍存在着一些流动性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也正在日益缩小。同时,对于那些对账户余额提供利息的电子货币而言,当消费者使用它们进行消费时,已很难分辨这时的货币是现金,还是储蓄存款。更有甚者,在综合性的网络银行上,客户同样可以瞬间完成储蓄与用于购买证券或基金的保证金之间的转换,而后者甚至不在原来的队统计范围之内。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卡式的电子货币中,例如,商业机构发行的预付卡,既可以作为特定的现金使用,又可以视为一种短期的回购债券。

网络金融交易的地域模糊性,在另一方面给货币的计量造成了混乱。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买卖(尤其是音乐、软件、数据等不需要以物质形态传输的商品)过程中,使用多国货币进行交易,已成为现实。同样,客户来自国外的智力收入、服务收入(如在网上为国外站点管理目录)、销售收入等,可以直接以外币的形式存放在其网络银行的账户之中,供日后消费使用。因而,在统计一国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不得不考虑居民手中持有的、未存放于本国银行中的货币的影响。

其次,在货币需求方面,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都出现了缺陷。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的存在,他们构成了两类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前者是收入的函数,后者是利率的函数。由此得出了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也认为,人们有持有一定数量真实货币的意愿,但他不是具体分析持币的原因,而是将资产需求理论引入到了货币需求中来,得出了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货币需求函数都隐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即货币的不同用途之间存在确定的界限,且这种界限是相当稳定的。在凯恩斯那里,表现为不同的动机,在弗里德曼,则表现为不同的财富结构和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的组合。

网络金融的发展,对这一隐含条件的成立已经构成了威胁。由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以几乎为零的交易费用进行货币用途之间的转换,各类交易动机之间的边界已不再明显,投资结构的可变性也大大增强。换言之,电子货币已使人们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形成的货币持有量,与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形成的货币待有量,合二为一,他们都有可能既是利率的函数,又受收入的影响。同样,货币、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回报率之间的差异在减弱。尽管这些影响在目前还并不十分明显,现有的货币理论仍是主流,但随着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货币的普及,其影响会日益增大。可以预见,未来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人们在网络经济时代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的交易行为必须加以考虑。

除此之外,货币需求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货币流通速度也受到了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发展的影响。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是随着利率的变动而波动。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对利率并不敏感,是可以准确预测的。无论是否承认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现代化的网络支付体系和电子货币已明显使货币流动加快。考虑到未来货币计量的困难性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转移,国内利率不会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惟一因素,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可能会加大。

第三,在货币供给方面,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已受到了影响。

根据货币理论,货币供应量M等于基础货币H与货币乘数m之积,也等于通货C与存款D之和:

基础货币包括储备(法定准备RR与超额准备ER)和通货之和:

传统上,通货的发行总是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局)所垄断。在网络经济中,电子货币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垄断。虽然中央银行也可以强行垄断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但电子货币技术上的复杂性、涉及协议的多样性,以及防范伪币可能的高成本,都会使央行不得不三思而行。而且,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垄断极有可能阻碍电子货币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本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落后于他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并成为易受攻击的货币。同时,由于电子货币使用境域的开放性,也很难防止外国电子货币的渗入。这些因素最终都可能会迫使中央银行改弦易辙。

对于电子货币余额是否要求一定比例的法定准备,目前还处于争议阶段。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余额无准备金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则要求发行者缴纳相当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50%的准备金。总的来看,电子货币有减少法定准备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还不明显。

超额准备是银行为应付流动性而自愿持有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银行因对流动性变化的准备不足,而不得不借贷或变卖资产的费用,视为多持超额准备的收益,即:

其中,P为银行变卖单位资产的损失,X为流动性变动量,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密度函数为f(X)。

银行多持有一单位的超额准备,就意味着减少了一单位投资的收益r,r也就是超额储备的边际成本。当超额准备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银行的超额准备达到最优,即:

网络金融的发展使资产转换相对容易,客观上使p减小。当r不变或增加时,超额准备将减少;但r下降时,超额准备的变化,依赖于p、r的变化幅度。

对于货币乘数,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公式,可以表述为:

其中,C/D为通货比率,RR/D为法定准备率,ER/D为超额准备率。

当经济运行中存在电子货币,这些电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时,作为货币存量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

M=Ce+E+De

其中,Ce、De表示在电子货币存在下的通货与存款。

相应地,在电子货币引人后的货币乘数:

1.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现金,Ce/De将小于C/D,而等于C/D,这就意味着货币乘数变大;

2.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存款,电子货币发行者减少储备要求,实际的准备率下降,下降,Ce等于C,E+De等于D,货币乘数变大。

二、货币政策控制

货币形态与货币供求的变化,相应地对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和工具构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适宜的政策中介目标和有效的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的成长,对这些方面或多或少地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M1、M2为代表的总量性目标;二是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信号性目标。任何一类都要求具有较好的可侧性、可控性和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的发展,正在使第一类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日益下降。在可测性方面,如前所述,货币数量的计量与测算,正受到电子货币的分散发行、各种层次货币之间迅捷转换、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等方面的影响。在可控性方面,来自货币供给方面的变化,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和货币乘数的影响,使货币量的可控性面临着挑战。一般认为,只有在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基本稳定或有规律的变化(可预测的)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一致的货币总量类中介目标,也才能加以控制。如果无法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即使中央银行掌握了足够的货币发行控制能力,也会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样,货币乘数的不稳定,也有可能加大货币政策的偏离,并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操作的难度。

相反,由于价格信号是市场运行的结果,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增强了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水平,提高了价格信号的质量。价格信号类中介目标,将会成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流选择。不过,他们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些变化,仍需要加以研究。

2.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力度、影响范围都将大大下降:一是网络银行中涉及存款准备金问题的资产负债业务的比重不断下降,在纯网络银行中这一比重已接近50%,同时电子货币取代了一些有准备金要求的储蓄;二是各国出于鼓励创新、争取金融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的考虑,不断改革准备金制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其他形式的货币税已是大势所趋;第三,由于网络银行的迁移并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造成原有客户的流失,转移经营场所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从而为网络银行规避一国或地区较苛刻的准备金要求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准备金率的国际竞争。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加复杂。网络经济加快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和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面对的投资领域更广、投资机会更多,市场上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形成逐级增强的投资结构的变化。这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总量和资产价格的调节。但是,电子货币发行的分散,又会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大量缩减,有可能使中央银行因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地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减弱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大量“电子热钱”涌入或外汇市场急剧变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无法进行“对冲”操作,使本国汇率和利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贴现率作用幅度收窄,但更加敏感。在利率自由化的国家里,当商业银行能够自行发行电子货币时,发行电子货币所产生的发行收益将会使发行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商业银行即使其流动性不存在问题,也会扩大发行,最终形成电子货币发行净收益为零的均衡。同时,网络银行低廉的运营费用一般都导致了在利率方面更残酷的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利率将会不断下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过,由于电子货币仍需依赖传统货币来保证其货币价值性,当发行者面临赎回压力而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时,贴现率仍能调整其借款成本。当贴现率用作政策信号时,网络银行的高效性,将使反应速度加快。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货币供给方面,传统银行的作用如同一个“二极管”,将基础货币的变动加以放大,即所谓的“乘数”作用。网络银行却更像一个带有智能的“二极管”,在货币供给过程中有自己的“主张”。当网络银行可以自己发行电子货币时,它对基础货币变动的敏感性自然会下降,如果网络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或准电子货币的数量和吸引力,足以同中央银行展开竞争时,基础货币的投放甚至可能变成一个“买方市场”。撇开这一点,假设网络银行的再贷款仍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由于交易费用的大为降低、投资机会的增加、投资范围的扩大,网络银行仍有可能将其所获得的基础货币用于其他投资项目,而非贷放出去,同时用其他的融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相对于公众而言,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方面的影响较少,而网络银行有可能加大这种影响。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网络银行更容易捕捉到新的信息和变化,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可以使其作出迅捷的反应。当中央银行制定政策时未预见到这种信息和变化,就有可能加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误差。

反之,网络银行也有可能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有效,它可以缩短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时滞,更快地导致经济总量指标的变化,但其前提条件是,货币政策要有更好的适应性。

4.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网络经济中,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电子货币的跨国使用要远较传统货币方便,消费者既可以使用由本国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进行国外产品(如旅游、网络产品等)的购买支付,也可能接受国外电子货币发行机构以外币或本币发行的电子货币直接用于消费,还可能出现居民利用Internet网络为国外厂商提供智力服务,并将其所得或收益直接转成电子货币在国内外使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很难限制。另外,许多国家的电子货币都是在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软件基础上开发的。对这些技术与软件的标准、规范和应用情况的了解,将是未来中央银行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另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电子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全天候和无疆界限制,使网络经济自然带有全球化的色彩。一国的货币政策,已很难隔开其他国家经济与政策的影响。在欧洲,跨境交易问题已受到了欧洲央行和成员国金融当局的高度关注。

如果这些现象在本国较为普遍,中央银行在测定电子货币量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将不得不与相关国家进行相关政策的协调。这些协调起码包括:电子货币流动管理与报告制度、电子货币产品与系统资料交换方式、相互影响说明等。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金融市场交易产品的虚拟性,使它们一般不需要进行实物的流转和配售,只是一些符号和信息的传递与确认。网络经济为这类产品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再适合不过的环境,形成了迅速发展和渗透的网上金融市场。

在网上金融市场中,发展最早的是货币市场,但发展最快、影响最深刻的却是网上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电子化过程要早于网络经济的出现,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资料,早在1860年,西部联盟(Western Union)就开始了电子资金传输,1918年利用电传建起了联储电信(Fedwire),20世纪70年代又分别形成了SWIFT和银行间票据交换所支付系统(CHIPS)。但货币市场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最终完成,仍得益于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改变了传统市场中信息(information)、指令(routes orders)执行(executes)及清算(clears and settles)程序和过程,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也活跃了市场交易。在美国,利用Fedwire和CHIPS进行的电子转帐的交易数量虽不到1%,但所占交易份额却在80%以上。目前联储电信的平均每笔金额约为300万美元,CHIPS的平均每笔金额约为600万美元。在网络金融发展的推动下,电子资金调拨系统(EFTS: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的框架已经形成,电子存单等新型市场工具不断涌现。

资本市场最突出的变化是:电子通讯网(ECNs)的市场的出现。

1997年,美国SEC“指令处理规则”(OHR:Order Handling Rules)的颁布,在法律上确定了“选择易系统”(ATS: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s)的市场属性。ATS包括两类市场:电子通讯网(ECNs: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市场和其他系统市场。其他系统市场主要是为一些特殊目的服务,如Arizona Stock Exchange,Optimark,ITD Posit等,其影响有限。ECNs却是异军突起,对现有的市场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ECNs用电子手段来匹配买卖交易的计算机网络,完全不同于现行的交易所,它不再需要传统的经纪商和造市商,交易流程也更加简介透明,而且,交易的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1997年,美国仅有一家ECNs:Instinet,1999年已有9个ECNs开通了在线金融业务,包括Island ECNs,Archipelago,Tradebook,REDIBook,BRUT,Strike等。以Island ECNs为例,它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堆DELL计算机和一张经纪许可证,但它却包揽了纳斯达克12%的交易。处理1万股交易,大联盟(BigBoard)需要22秒,而Island ECN只需几分之一秒。除此之外,Island ECN的市场费用是每股$0.0025美元,而通过传统渠道所付的佣金大约是每股6美分。Island ECN和MarketXT交易时间也已延至晚上8点,而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PLC)下属的Instinet公司则允许客户交易到下午5:15,并打算今后向个人提供全面的晚间交易服务。如今纳斯达克市场每天约有30%的交易量是通过ECN完成的,而在两年前,它们的比重几乎为零。ECN还受到了期权交易者的青睐,执全球期货交易牛耳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因受网络交易持续放大的冲击,其占全球衍生金融产品的成交量降为30%左右,而仅成立9年的Eurex已占据了第一,日成交量为CBOT的两倍。在德国,自从创建了电子交易系统后,两年时间内就吸引了90%的交易量。

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网络金融市场的出现都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投资人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增强。作为市场基本要素的信息的传递与扩散不断被加强,其直接效果是降低和消除交易双方之间所有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并使价格对每一个人都是透明的,通过网络,数以百万的人将能够在任何地点进行任何交易。或许有一天,许多人都不再需要那些为了保证交易秩序而保有交易特权的经纪人了。市场的透明不仅能使消费者选择更有利的价格,促进竞争,而且增强了价格比较和对经纪商的监督能力。交易指令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要约形式和交易手段,网络金融不仅减少了指令的发送与传递成本,而且随着网络软件的发展,在多个市场中自动比较、选择指令传递方向的软件,在网上证券交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美国为例,许多电子交易平台的指令软件,可以自动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分别传递相关指令,纽约证交所85%的指令都已使用了SuperDot系统。交易指令的自动执行,是网络技术对市场的又一大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纳斯达克对其“小批量交易系统”(SOES)采用了指令自动执行技术。在网络中,交易的清算不仅直接、实时,而且大大减弱了对已形成的某种市场的依赖。

网络经济还从根本上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已使金融市场原有的自然疆界的界限日益模糊,他们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为地区间和全球化的市场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电子货币不仅可以摆脱各国货币“外衣”的束缚(在这一点上类似金条),成为国际通行的交易媒介,而且促进了交易工具的国际化统一标准,也为市场主体行为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加速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与全球性资本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各种新兴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金融创新,更加速了这一趋势。同时,网上金融交易开始替代传统的集中竞价交易,全球、全天候可利用的交易场所不断增加,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联为一体。1998年3月,德国。法国、瑞士宣布将电子交易系统联网后,欧洲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着手建立统一市场。1999年,纳斯达克更是积极开拓东京、新加坡。香港和伦敦市场。

四、金融治理与金融监管

在网络经济中,金融理论的变化、金融当局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非对称地位的变化、资金转移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金融治理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增加了。在一国国内,原先可以通过分业、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等方式,将风险隔离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分而化之。但现在这种“物理”隔离的有效性正在大大减弱。在国际上,各国金融业务和客户的相互渗入和交叉,巨额国际投机资本的游戈,使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关性正在日益加强。

其次网上瞬间交易量剧增,加大了因交易环节中断导致的支付、清算风险。一方面,金融交易的实时性、便利性不断提高,使参加交易清算的各方不再保持较高水平的超额储备,为了提高效益,资金的使用经过了精确的计划。这时,一旦有一方出现支付困难,比如说受到了黑客攻击,整个支付清算系统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出现接连不断的混乱。另一方面,在“纸质”结算中,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差错或失误,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纠正。现在,这种回旋余地大大缩小,错误的扩散面加大,补救成本加大。

再次,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性和破坏性加大。上述两方面的变化,加上一些超级金融集团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用国际金融交易网络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国际投资与投机活动,而部分地逃避了各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大了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而危机一旦形成,就会迅速波及到相关的国家和市场。

利用过去的金融治理方式管理网络金融业,显然已不合时宜,一国金融治理的原则必须加以调整。

网络经济的特性已打破了由监管当局制定游戏规则的固有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依赖金融企业和市场的自我管理与规范,将是未来管理当局需要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网络经济中,一切发展得是如此之快,任何由管理当局单方面制定的规则,都有可能出现在尚未形成最终法案前,规制对象已发生改变了的情况。即使规则本身没有问题,金融企业也可能利用网络的全球性便利,离岸经营。如果再考虑到网络有效的匿名性、海量的数据和浩如烟海的内容,金融管理只有承担起网络金融发展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息沟通,提供积极的服务,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其管理的职能。

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安全

1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计的一切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所以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会计的三大职能在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下也得到了相应程度的发挥。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业务的进行都是将会计信息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统一汇总至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也变成了自动处理和及时处理的形式。监督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网络时代下,会计监督实现了远程监督的形式,使监督更加及时和有效。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预测的系统,通过反馈的会计信息,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通过强大的预测系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在转化为会计要素的过程中,现有的会计要素不能全面的将经济活动展现出来,所以最终的网络经济信息会出现一定的差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会计要素也要有更深层的归类。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也随着加快,所以会计要素的更深层的归类已经成为趋势和可能,只有会计要素的深层分类,才会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如实的反映企事业资金使用情况。

2网络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以纸为介质,纸上记账和报账,而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核算,已经转向了依靠网络、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核算的无纸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会计核算往往注重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将其作为竞争的核心内容。网络经济下,注重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不再只专注对固定资产的内容,会计核算表现出来的多样化,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多层次的需求,网络经济下,会计报表呈现在互联网上,不仅提高了会计报表的透明化,同时实现了会计报表信息的共享化和公开化,这样从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其公共监督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对历史成本的影响。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得资产可以进行变现净值计价,使用者在网络上进行访问,通过最近的成交信息,可以完成对资产的计价,这样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可以更准确的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高了经营的战略决策。所以,网络经济下,历史成本被替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其存在也毫无意义。(3)对债权发生制的影响。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系统,完全实行了实时报告,固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其作用,电子商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其经营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具有实时性的特征,能够将现金流量更及时、更准确的体现出来。(4)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由于会计信息的变化性,网上交易时发生的各种状况,以及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增大等,都会对财务报告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系统进行完善,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最终制定出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多层次需求的财务系统,该系统中要能够颠覆以往的传统会计形式,将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及增值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人力资源也应纳入重要内容。

3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理论面临的其他问题

(1)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进入网络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以往的会计信息数据,磁介质取代了以往的纸张,会计信息的传递都是依靠网络来完成。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保密性差、会计信息系统遭到入侵等。上述威胁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安全性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2)会计国际化问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的会计工作,已经能够在短短数秒内可以将大额的资金在世界上进行随意的转换,这是以往传统的手工会计所无法比拟的。以资金流动的速度来看,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要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能,创造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加快发展的步伐,向国际接轨。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在对外国进行借款时,在充分考虑其信用状况时,同时要求其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惯例标准的会计报表,以便能更好的完成信贷业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然加大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在往来的过程中要能够了解合作方的信用和财务情况,所以对于合作方的财务报表信息要能够有详细的了解,能够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进行如实的反映。因此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国际化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财务软件问题。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形式的影响,现阶段,财务软件主要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主。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软件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趋势,必须结合网络经济的相关特点,开发新型的财务软件,以完全符合会计发展的需要。传统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信息量的范围较为狭窄,其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挥,在发展新型财务软件的同时,要着重考虑网络经济的条件,结合国际化的会计发展走向,对技术应用上要采取创新的模式,支持各网络系统的应用,结合商业发展的最新模式。在财务软件的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安全性设计、人性化设计、最优化设计等,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参考文献

[1]罗荆,戴剑宏.浅析信息技术与会计[J].会计之友,2013(8):11-12.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财务;财务管理;创新

互联网(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会计论文,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一、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防避企业管理出现的新风险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此外,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的风险是难以防范和规避的。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网络经济下,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毕业论文。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离开内部网将无法办公。而网络经济下,要求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由此可见,在网络经济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研究财务管理创新,构造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化。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客观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向高层次演变。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的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模式,相应地必须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四)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过去国内各财务软件功能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构想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此笔者提几点实现创新的构想:

(一)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创新的根本保证,不可不予以高度重视。

(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首先财务人员已具有坚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如果再学习一些现代网络技术,将经济、财会、网络有机地结合,则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就能够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通过技术培训可使财务人员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为此,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资风险。事实表明,对财务人员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有利于在网络经济下实现财务管理创新。

(三)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但目前知识资本的理论尚未成熟,必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知识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对知识资本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创新。对此,首先应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市场化形式,探讨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其次,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第三,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第四,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它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总之,知识资本是网络经济下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也是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四)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介质替代了传统的纸介质,将打破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重心放在价值链分析上。首先,企业要从行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优化企业流程。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由于“媒体空间”的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人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六)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有了技术保证,也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

(七)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网络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谁能占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等,实现信息理财。

(八)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法制手段来强化网络安全。这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的法律、网络管理与经营的法律、网络安全的法律、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等法律问题。其次,从管理上维护系统的安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第三,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加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护企业内部网中的敏感数据。另外,将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假冒身份,从而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为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慧丽、张新武。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2]马红红、任存梅。浅谈网络财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3)。

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006-02

1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1.1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首先,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并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为有形实体。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既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从而使对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影响,就必须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实体,既计算机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只有这样,才能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代替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以确定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其次,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网络经济时代下,网络公司在完成目标后,可立即解体,由于其仅仅是为了某一目标而临时组合,所以可能解体,在这里持续经营假设也没有存在意义。会计分期的内容是将会计的经营过程分为相同的期间。由于根据网络处理的及时性特点,决定了网络上的任何一项业务交易都可以在数秒内完成,而完成后的网络公司可能立即解体。根据财务报告具有实时性特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上获取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用等到会计期间,所以网络时代下,会计分期假设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1.2对会计职能体现发生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计的一切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所以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会计的三大职能在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下也得到了相应程度的发挥。

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业务的进行都是将会计信息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统一汇总至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也变成了自动处理和及时处理的形式。监督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网络时代下,会计监督实现了远程监督的形式,使监督更加及时和有效。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预测的系统,通过反馈的会计信息,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通过强大的预测系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

1.3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在转化为会计要素的过程中,现有的会计要素不能全面的将经济活动展现出来,所以最终的网络经济信息会出现一定的差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会计要素也要有更深层的归类。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也随着加快,所以会计要素的更深层的归类已经成为趋势和可能,只有会计要素的深层分类,才会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如实的反映企事业资金使用情况。

2网络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以纸为介质,纸上记账和报账,而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核算,已经转向了依靠网络、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核算的无纸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会计核算往往注重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将其作为竞争的核心内容。网络经济下,注重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不再只专注对固定资产的内容,会计核算表现出来的多样化,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多层次的需求,网络经济下,会计报表呈现在互联网上,不仅提高了会计报表的透明化,同时实现了会计报表信息的共享化和公开化,这样从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其公共监督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对历史成本的影响。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得资产可以进行变现净值计价,使用者在网络上进行访问,通过最近的成交信息,可以完成对资产的计价,这样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可以更准确的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高了经营的战略决策。所以,网络经济下,历史成本被替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其存在也毫无意义。

(3)对债权发生制的影响。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系统,完全实行了实时报告,固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其作用,电子商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其经营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具有实时性的特征,能够将现金流量更及时、更准确的体现出来。

(4)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由于会计信息的变化性,网上交易时发生的各种状况,以及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增大等,都会对财务报告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系统进行完善,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最终制定出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多层次需求的财务系统,该系统中要能够颠覆以往的传统会计形式,将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及增值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人力资源也应纳入重要内容。

3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理论面临的其他问题

(1)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进入网络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以往的会计信息数据,磁介质取代了以往的纸张,会计信息的传递都是依靠网络来完成。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保密性差、会计信息系统遭到入侵等。上述威胁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安全性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篇10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我国的一些个体和私营企业,产权都集中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生产和销售,财会部门形同虚设,经营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企业中,财会部门不是为了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是绝对服从经营管理者的指令要求,不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这类企业也没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即使有制度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也使得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

(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但却忽略了对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多企业没有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并且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知识,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企业仍旧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许多财会及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而弃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这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偏低随着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财务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倘若企业内外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或者是不及时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企业的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不能增加风险意识,那么又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二、网络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给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带来的影响财务管理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种实体是有形并且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出现了许多虚拟的企业形态,比如淘宝网上的许多商铺,有些甚至没有实体形态,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就能实现线上经营。这种虚拟的企业没有严格的企业边界,它们使得财务管理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得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等取代。

(二)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为代表。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客户的目标和业务的流程来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更新应用渗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的方针:一是要协调好相关主体的利益;二是考虑企业的预期效益;三是担负社会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多层次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局限在企业内部,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造成信息滞后、监管不力等,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而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全、快、准,并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所有的交易及决策均可在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缩小、时间缩短。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保险、申报等环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自动化完成,互联网使得贸易实现了虚拟化、远程化、实时化,这就对财务管理的弹性、及时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有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转移到了现在的以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在农业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在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厂房、设备等;在网络经济社会,技术、商标、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的虚拟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现代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黑客攻击的案例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目前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保护和技术保障。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化的报表、合同等无纸化的形式也使得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因此,网络经济在推动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主体、对象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直线式管理,是对实体经济形态的管理。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活动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若干法人之间形成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的共享性必然要求加强团队协作,由直线式管理拓宽到横向的管理,甚至实现交叉式管理,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本企业的财务潜能,也能充分利用相关单位财务管理资源的优势。传统的财务管理济的发展,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集中在信息资源的管理上,更加意识到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从“有形的生产要素”上,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

(二)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的创新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以及财务责任社会化,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发展文化教育、发展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也使得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达到共赢。同样,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模式能够实现在线操作、集中管理、远程处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的发挥了网络的优势,使得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大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财务管理内容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不仅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延伸到了各个方面,这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现企业的优势资源有重大意义,使得企业得以发现并发挥其优势。

(三)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并提高人员素质为保障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入手,保护企业内部网,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全方位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健提高。财务管理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笔者对于财务管理当中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多半呈现的是数字化特征,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可是,市场的需求要求这些信息多层次、立体化,因此,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这类信息加倍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多样地展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

(三)设定符合网络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针向更深层次演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从原先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此外,也应当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篇11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我国的一些个体和私营企业,产权都集中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生产和销售,财会部门形同虚设,经营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企业中,财会部门不是为了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是绝对服从经营管理者的指令要求,不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这类企业也没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即使有制度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也使得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

(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但却忽略了对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多企业没有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并且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知识,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企业仍旧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许多财会及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而弃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这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偏低随着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财务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倘若企业内外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或者是不及时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企业的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不能增加风险意识,那么又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二、网络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给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带来的影响财务管理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种实体是有形并且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出现了许多虚拟的企业形态,比如淘宝网上的许多商铺,有些甚至没有实体形态,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就能实现线上经营。这种虚拟的企业没有严格的企业边界,它们使得财务管理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得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等取代。

(二)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为代表。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客户的目标和业务的流程来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更新应用渗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的方针:一是要协调好相关主体的利益;二是考虑企业的预期效益;三是担负社会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多层次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局限在企业内部,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造成信息滞后、监管不力等,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而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全、快、准,并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所有的交易及决策均可在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缩小、时间缩短。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保险、申报等环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自动化完成,互联网使得贸易实现了虚拟化、远程化、实时化,这就对财务管理的弹性、及时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有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转移到了现在的以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在农业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在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厂房、设备等;在网络经济社会,技术、商标、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的虚拟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现代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黑客攻击的案例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目前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保护和技术保障。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化的报表、合同等无纸化的形式也使得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因此,网络经济在推动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主体、对象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直线式管理,是对实体经济形态的管理。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活动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若干法人之间形成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的共享性必然要求加强团队协作,由直线式管理拓宽到横向的管理,甚至实现交叉式管理,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本企业的财务潜能,也能充分利用相关单位财务管理资源的优势。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的管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集中在信息资源的管理上,更加意识到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从“有形的生产要素”上,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

(二)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的创新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以及财务责任社会化,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发展文化教育、发展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也使得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达到共赢。同样,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模式能够实现在线操作、集中管理、远程处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的发挥了网络的优势,使得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大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财务管理内容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不仅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延伸到了各个方面,这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现企业的优势资源有重大意义,使得企业得以发现并发挥其优势。

(三)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并提高人员素质为保障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入手,保护企业内部网,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全方位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健提高。财务管理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笔者对于财务管理当中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多半呈现的是数字化特征,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可是,市场的需求要求这些信息多层次、立体化,因此,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这类信息加倍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多样地展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

(三)设定符合网络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针向更深层次演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从原先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此外,也应当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篇12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税收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2000年1月27日,33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20位世界一流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聚瑞士小城达沃斯,出席在那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本次年会以“新开端,新思路(NewBeginning,MakeDiffer ence)”为主题,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以及由此推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等令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再一次显示了网络化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企业成为“网上实体”,企业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制作销售方式和实施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目标、企业之间竞争的动态关系以及企业的财务处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空间的无国界特征,使得跨国贸易避开了海关的监督和检查,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则为商品和服务从有形转为无形提供了条件和途径。微观经济领域的这些变化,足以动摇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宏观国际税收结构的基础,使基于以往经济结构和信息结构的传统国际税收理论和制度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着税收制度的调整与创新,其结果是促使传统的国际税收理念发生了若干具有根本性的变化。

    一、税基的可移动性与税收收入国际分享机制的建立

    传统的国际税收制度主要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实施税收管辖,通过居住地、常设机构等概念把纳税义务与纳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主要判定依据是纳税人在一国有无住所,其中对居民自然人的界定是以永久性住所和居留达一定时限的居所为标准,对居民公司的界定也是依据“住所”原理,以成立登记地、管理控制地或者经营地、供应地为标准。

    但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跨国经营动摇了“住所”的基础概念。因为网上交易不要求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必须在交易地点出现,外国企业利用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很多情况下也无须在该国境内设立常设机构,这使一国政府失去了作为收入来源国针对发生于本国的交易进行征税的基础。网上交易的高度流动性和隐匿性,严重阻碍了税收当局获取信息的工作,使得政府无法全面掌握纳税人经济性活动的相关信息。这种由网络贸易造成的“税收失灵”正在成为更多纳税人尽早加入网上经营的推动力。

    显然,网络经济对国际税收制度的第一大冲击就是动摇了各国的税基,使税基具有了高度的可移动性。各国政府如若继续固守传统的税收管辖属地原则,沿着传统征税思路,不惜代价地跟踪纳税人行迹,以达到保住原有税基、维持原有税收模式的企图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现在,一些网络经济的先发国家如美国、OECD成员国等,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税收游戏规则的制定上占据主动,对网络贸易实行了极为宽泛的税收优惠政策。1998年5月14日,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以41票比0票的全票通过因特网免税法案(简称ITFA),决定对网上交易实行三年免税。同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又签署命令,把该法案上升为法律,这使得美国的网上厂商和消费者大获其益。美国还制定了若干网上电子商务的税收原则:(1)课税须保持中性,不致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2)课税应简单、透明、易于执行;(3)尽量减少繁杂的帐簿记载要求;(4)能够运用于美国及其国际伙伴;(5)产品及劳务如经因特网传送者,应予以豁免关税。这些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对于推动美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扩大其在这一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与美欧等网络贸易的净出口国相比,其他国家的网络贸易尚不发达或正在起步,他们属于网络贸易的净进口国。美国等国家对网上贸易的免税举措,实际上是在借大多数国家面对网络贸易对本国税收管辖权的冲击束手无策之机,极力扩张自己在网上的地盘,先发制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网络经济将会使全球的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少数国家手中集中,从而进一步拉大富国与贫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出席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1000多位世界知名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50%对此表示认同。

    有鉴于此,必须建立与税基的可移动性相适应的国际税收新理念,即建立税收收入的国际分享机制。随着网络贸易的不断普及,世界各国应协力探索网上贸易相关国依据交易收益的最终流向和流量分享税收收入的可行方法,协商制定税收分享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贯彻税收中性、不伤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各国政府能够充分享有自身的税收权利,切实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国在国际税收范围内的平等地位。二、税收凭证基础的削弱与国际税收信息系统的建立

    长期以来,税收一直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算、帐簿记录、凭证等作为征管、稽查的基础的,然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却呈现出无纸化特征。其一,税收征管、稽查所需的原始纸制凭证,如帐簿、发票等均不复存在,被数字化信息储存和处理介质所取代。其二,向计算机输入的数据与计算机输出的数据之间越来越缺少一一对应关系。在一些内部联网系统中,采用联机数据输入技术,输入数据时并不产生和留下原始凭证;在另一些系统中,由于采用实时文件更新技术,各原始数据在输入计算机后,立即就加以处理,数据文件随时都在更新,其打印结果极可能有滞后性。其三,保留在计算机中的电子凭证可被轻易地修改,并且不留任何痕迹。会计信息的这种根本性变化,使得交易难以追踪,征税无所依循,审计失去基础。

    与此同时,在网络经济的无纸化贸易中,电子货币(ElectronicMoney,简称EM)的应用也为货币资金的逃税开辟了新的途径。电子货币是一种被数字化、电子化了的可转换货币,其类似于现金货币,交易成本低廉,可以迅速转移,且不易被监督。从税收的角度看,电子货币应用的普及极有可能对税收的稽征与核算产生重大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导致逃税的可能性空前增加。

    网上无纸贸易的发展,还使税务登记制度受到挑战。按照传统的税收管理体系的规定,纳税人必须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手续,税务机关依此控制纳税户数和对纳税义务人进行监督。税务登记制度还规定了纳税人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等税务登记事项的详细要求,以便保证税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而在网络经济下,这些规定都变得毫无意义。网上公司的各种交易活动可能随时发生,随时结束,或随时转变,其经营活动呈现出一种即时性或随意性,这就使得传统的税务登记制度在实施对网上实体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方面无计可施。

    面对网络经济对税收凭证基础的侵蚀,各国政府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沿着维持原有税收征管制度不变的思路,设法建立以国别为单位的更加严密的税收实时监控系统,运用更为先进的电子化手段,跟踪随意性极强的网上潜在纳税人的经营性行为的全过程。在建立这样一种高技术支持的现代化税收征管监控系统的前提下,制定适合网络贸易特点的纳税人登记制度、会计核算凭证保留制度和电子货币流通记录凭证留查制度,使得纳税人在确信无空可钻的情况下采取纳税依从的态度,主动保留并适时提供所有凭证资料,以使税收征管制度得以正常运行。事实上,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样做无论是对作为征税主体的各国政府而言,还是对作为纳税主体的纳税人而言,其实施成本都太高了。这样高额的税收征纳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会使网络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约大打折扣。

    另一种选择是改变思路,探讨建立全新的网络时代国际税收信息系统,即“在国际税收会计标准的方法方面谋求国际一致性———实行会计公司的全球化”。这一理念的重要创新意义在于,它全面提升了税收计算依据的信息源层次,使得汇集和传递税收相关信息的领域大大拓宽,时速明显提高。这既可以对网上跨国经营企业的构成税基的交易额和所得额提供国际一致的度量依据,也可以为各国税务当局提供税务审计合作与协调的基础。随着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建立这样一种信息体系的要求势必愈来愈迫切,其最终出现将为时不远。

    三、世界税基的形成与国际税收组织的建立

    网络经济时代到来之前,国际税收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处理各国因税收管辖权重叠而对流动于国际间的资本和个人的所得进行重复征税方面的问题,在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化已使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多层面的相互交织过程。在急速扩张的跨国交易中,国别概念已经日渐淡出,几乎每个国家的税收都紧随其贸易跨出了国门,与其他国家的税收交汇于一处,从而形成了税基的“世界性”,并由此构成了远远大于以往国际税收范围的新的国际税收范围。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从本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全面、更深层、更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即构建一种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更具一体化特征的国际税收制度新框架。

篇13

一、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当前,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从而实现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二)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网络经济下的财务工作方式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项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

(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软件

过去国内各财务软件功能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

二、适应网络经济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变革与创新

在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财务管理变革与创新,在此,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全面更新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观念必须转变。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财务管理变革与创新。因为,首先财务人员已具有坚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如果再学习一些现代网络技术,将网络与经济、财会有机地结合,则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就能够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通过技术培训可使财务人员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

(三)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经济下,数字化介质替代传统的纸介质,将打破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重心放在价值链分析上。首先,企业要从行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一产品一制造商一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优化企业流程。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五)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财务管理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效率上都发生了改变,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所谓集中式财务管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将财务与业务、与供应链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声企业的整体柔性、减少库存等战略性好处,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要求。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实行从源头管理,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实行对财务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集中式管理,它不仅对集团财务方面进行管理,而且对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不仅管集团内部,而且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相集合;二是直接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三是实时管理,整个供应链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后,总部的财务主管可根据动态会计信息,及时作出财务安排,并通过网络传达下去,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

(六)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网络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全面,实现信息理财。此外还应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手段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法制来强化网络安全;从管理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等;从技术上,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加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和病毒,保护企业内部网,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治安,赵德武。论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

[2] 马红红,任存梅。浅谈网络财务[m].《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第3期。

篇14

网络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式,它的公平竞争秩序需要法制化的管理。首先,网络经济急需确认网上经营者的身份。市场经济首先要划分出交易各方的责、权、利后,才能进行交易,而划分责、权、利的前提就是确定每个参加交易的当事人的身份。除此之外,由于网络交易多是在交易双方事先不了解、期间不见面的过程中完成的,也使得准确核实网上经营者的合法身份变得更加重要。当前由于各类相关措施跟不上,对网上经营者的身份确认已经成为制约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长期监管企业户口,有着完整的企业档案和相应的执法手段,长期以来在有形市场中很好地完成了确认经营者身份的任务,自然成为确认网络经济经营者身份的合理人选。其次,网络经济急需政府机关认定其部分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当前网络经济中这一规则很少被严格地执行,多数网上经营者也在或多或少回避这一问题。网上经营者的这些行为多数不是出于故意破坏经济秩序的目的,它的发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对此政府机关也采取了谨慎态度和不轻易表态的“半默许”方针,给网络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仅仅靠“半默许”是不够的,长期、普遍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对各方面都是有害的。目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候选者之一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再次,网络经济急需公平竞争秩序。当前网络经济中许多问题直接出现在了工商行政管理的领域,比如对广告的管理、对合同的管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等等,这就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入网络经济留下了很大的监管空间。同时,由于目前在网络经济中新事物的涌现造成了不少行政管理的空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因此还可能拓宽一些监管领域,比如增进网站的透明度、防护网络安全、制定网上各行业自律规则等等。随着网络经济市场化,原有不少行业主管部门必将逐步放宽对企业具体行为的管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些更具普遍意义的行政管理规则,对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是大有可为。

二、阻碍工商行政管理进入网络经济的问题

首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手段落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因而对它的监督管理也必须借助高科技手段,否则力不从心,会把好事办坏。其次,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一般都缺乏针对网络经济的条款和相应的解释,虽然它们的法理大都适用于监管网络经济,但是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却很难操作,法律法规的不足将可能长期困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网络经济中的行政执法,对此应该有所准备,采取多种手段尽量予以弥补,但是决不能坐等法规制定好了再管理网络经济,那样不但会丧失网络经济刚刚起步时便于规范的良机,给以后的管理制造障碍,还会使网络经济因缺乏必要的规范而减缓发展,影响我国的网络化进程。再次,缺少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现有的职能部门是根据各自业务范围监管网络经济的相应领域,实行多头管理,这样做就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经济的很多问题是新事物,往往一时难以划清部门归属,多头管理不仅容易造成争抢或推诿,还容易形成监管盲点;监管网络经济的人员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多头管理造成了对有限的人才分散使用的局面,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军网络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在各领域内监管的步调以及实现各地区工商局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而多头管理容易在这方面造成混乱。上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会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网络经济的大潮,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上面这几个。进军网络经济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系统工程之前,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认识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把握工作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认清网络经济带来的挑战,树立危机感。必须明白,当前不是在考验网络经济能否适应现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在考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找到服务、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办法。必须要有这样的危机感,明白能否成功地进入网络经济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兴衰。眼前的事实正在表明,网络经济可以离开现在的工商行政管理,但工商行政管理这支队伍的明天却离不开网络经济。我们面临的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更新,而是一次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不要说是一个部门,即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顺势而上,后果都不堪设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地去帮助网络经济克服现有的问题,推动网络经济的起飞。其次,认识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保持自信心。网络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一次空前的机遇、一次改革中的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强国梦的实现。网络经济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非常适合进行改革的实验.

它是一块处女地,旧有的势力相对薄弱,可以进行较为大胆的创新"目前它规模有限,即便我们探索中出现了失误,也便于更改且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同时它发展迅速,前途无量,一旦在此试验成功,影响深远。在网络经济中种好一块“试验田”,网络经济就会通过它自身的扩张将之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面对这样的机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今天的规模,完全是因为紧跟了改革的潮流。当改革的大潮再一次涌起的时候,不再需要从零开始,因为今天已经有了队伍、经验、权力和威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自信。超级秘书网

四、工商行政管理进军网络经济的切入点

首先,建立电子版营业执照管理系统。网络经济中颁发给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纸制执照,另一部分是电子版营业执照,也就是一套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电子密码,这套高级的密码具有惟一性和不可仿造等特点,有了它,企业就可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相互识别身份,正确地了解对方企业登记执照上的相关事项,这样也就解决了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相互确认身份的难题。除此之外,这个密码还有许多非常大的用处,它可以用来作为企业的电子签名和印章,帮助企业签署电子合同,还可以用来对企业的文书加密,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既然电子版营业执照能够解决这样大的问题,作为它的颁发机关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它还会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执照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它成功进入网络经济后会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的相关职能进入网络经济变得水到渠成;通过电子版营业执照,可以把对有形市场的管理和对网络经济的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管;电子版营业执照能够明确企业在网上交易中的权利、义务,为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

了有效的保证。其次,建立网上工作平台。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在这里管理者的管理深度和广度都取决于它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对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处理。要获得网络管理的主动权,就必须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的各个环节中大量使用网络。要完成这些工作,仅靠因特网上的公共设施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专门为工商行政管理量体裁衣的网络平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