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学边际效应范文

心理学边际效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8: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心理学边际效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边际效应起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在逐渐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时带来的边际效应是逐渐递减的。带来的总效应可能是增加的。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中也同样有效。我们第一次接触某种事物时情感体验格外强烈,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由此反复多次,体验渐渐淡漠以致于乏味,厌恶。

心理学中的边际效应应用很普遍,可以说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吃东西为例,我们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得到一盘子肉包子。吃第一个感觉非常香,仿佛是人间稀有的美味,吃第二个感到依旧好吃,吃第三个饱了,感觉口感一般。吃第四个包子,肚子就觉得撑,好感荡然无存。吃第五个已然成了纯粹的折磨……

说到这里心理学的边际效应基本原理想必大家已基本了解。认识问题不是目的,最关键的还是看看边际效应在心理学中的实际应用。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首先说说爱情的边际效应。青春年少没有体验过爱情,初涉爱河感情体验强烈持久。幻想、憧憬甚至超越现实。无数文学、影视作品对此都有经典详实的体现。由恋爱走向婚姻,历经“三年之痒”“七年之痛”当初的激情退去,普通的柴米油盐充斥了生活。的次数一次次累积起来,虽满足了,但对每一次的差别少有人记起,激情大不如前。性体验的边际效应渐打折扣,乏味之情渐起。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这时出现了新异性,当然生活中总不乏新的异性粉墨登场。但在夫妻关系乏味乃至厌恶阶段如果有条件,很自然想通过寻找新异性激起新的激情。于是又一轮新的由强刺激到弱刺激的循环开始了……当一个个异性找多了,本身的边际效用已经很弱了。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一语道破:“每个女人之间,至多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差别。”这也难免边际效应递减了。厌倦了于是转而追求精神恋爱,向往“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相思痴情,向往金庸先生作品中杨过对小龙女一等16年的旷世奇恋。一层层的需求反映出当事人对更强边际效应的追求。

事物在人心理中的边际效应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验、人生经历的增长逐渐升华改变的。社会中的人追求自由、平等、秩序三方面的价值。其中自由是核心价值。那我们就从自由谈起,当每天都是昨天的复制,日子淡如白水的时候,这是自由的边际效应几乎为零(主观感受)。突遇变故,比如开始了全封闭式的军营军训或者被拘留等,以前的自由生活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被动的服从,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挨过一小时又一小时,对以往忽视的自由强烈需求起来。此时人不得不在心理上重新定位自由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在心理上对自由的边际效应呈直线上升之势。还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人工作繁忙,挤占了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时间久了心里会这样想,宁可少挣钱也要换一个正常休息的岗位。此时也是随着实践的积累,对休闲的渴望更趋强烈,从而赋予自由更大的边际效应。相反同理。有些人虽工作清闲但收入不高,如果想追求更高的收入往往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因为把收入放在了首位,收入的边际效应也水涨船高。

看看边际效用是怎样在朋友的闲聊中发挥作用的呢?朋友聚会可谓司空见惯,刚一见面除非确有具体事情要谈,难免寒暄一番。事情说完也要进入互相问候阶段。头十钟大家兴趣十足,第二个十分钟也还好……终究到达了一个时间彼此都无新意思可表达,乏味之感油然而生。这就是闲聊的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善于聊天的朋友就会灵活安排好每次聊天时间,大家尽欢,意犹未尽,期待再见。冗长的漫长聊天时间,没话找话甚至车轱辘话重复说,最终带来糟糕的心情。

学习的边际效应。在此着重分析下和学习有关的心理状态变化。古语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派”的边际心理效应是这样的:学习一个单位知识内心感受一定量痛苦,再学习一单位知识内心又感觉一定痛苦。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苦学派”付出极大的意志,配套的方法就是“头悬梁,锥刺骨。”不可谓不苦。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也只能学出“黄金屋”学出“颜如玉”才能弥补过去的代价。殊不知对乐的追求才符合人之天性,“乐学”才是上策。“乐学派”的心理状态是这样:掌握一个单位知识心理感受一些愉悦,再掌握一个单位知识再感受一些求知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效率大增,持之以恒的学下去人才、大师就炼成了。有乐趣就能更容易战胜学习中遇到的种种现实困难和心理障碍,渐渐养成习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本身就是乐趣考试结果会不好吗?

最后再谈谈职业选择和心理边际效应的关系。每个人出身、所处家庭、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不同,所逢机遇各异造就了个体的特有心理特质。成功的职业选择应该与个人的心理特质高度吻合。发现性格的优势,从事心里喜欢的相关职位。世界著名演说家陈安之先生从小就爱讲话。大人在他嘴上贴上了胶布而让他闭嘴。陈安之从事了一系列的工作都不成功,最终他选择了与说话最紧密联系的行业――成功学演讲。他拜名师、潜心学习成功学、勤奋练习,迅速在行业内声名鹊起,年仅27岁已经是亿万富翁。与陈安之相反爱因斯坦从小性格腼腆,不爱说话,但爱因斯坦有凡事爱思考的天性尤其总爱思考普通物理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爱因斯坦从事了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职业,通过长期天才的研究最终创立了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把人类带入了现代科学领域。

篇2

关键词:英语听力;新晋本科院校;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2

一、前言

笔者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主攻方向是听力和口译。近10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2013年4月,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原先主要承办普通专科教育的学院)改建升格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主要承办普通本科和普通专科教育)。

在英语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四大技能中,听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基本技能。根据W.Rivers和M.S.Temperly 的统计,在交际活动中,“听”所占比例高达45%,且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进行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听力试题所占的分数在四级、六级考试中的比例较大。显然,原来适应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生搬硬套地用于本科学生的教学中。因此,研究发现新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新晋本科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新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旨在为新晋本科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学生听力现状分析

本文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听力现状做了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经过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分析,对于本科学生的听力现状,笔者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区别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本科生对于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笔者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从事高等专科教育时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高考分数低,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而本科生基础相对较好,高考分数相对较高,听得懂,能配合;再加之升入高校后学习英语的方式多样化,笔者发现,大部分本科生对于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其次,在英语学习的四大技能中,听力仍然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听懂基本的交际用语,还要听懂国际新闻等专业性质的术语与专有词汇,这对于高中刚毕业,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只知道做题、背课文的他们来说,真的不知该如何下手。最后,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知之甚少,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做听力题还需要很多技巧和方法,更不知道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做起听力题来会事半功倍。而只是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从头到尾听一遍听力材料,会多少,做多少。长此以往,听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强度大、信息量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学生会陷入困境,如履薄冰。

三、转变本科学生听力教学策略

1. 教学态度

在高职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一状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教学态度的影响,如保守,不知创新。进入本科阶段,教师应积极备课,注意更新知识体系,促进听力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教学模式

高职阶段的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授课时,一些教师长期遵循讲单词―听材料―做习题―核对答案―老师讲解难点这一模式。在本科阶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 教学内容

进入本科阶段,仅仅讲授课本内容,仅仅做听力习题,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讲课本的同时应该穿插听力技巧的讲解,除此之外,要穿插VOA、BBC、英美原声电影等。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四大技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新晋本科院校,更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期,笔者对学生的听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高职与本科阶段的不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新晋本科院校的听力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边际效应这个名词对于大家而言肯定感觉陌生,可以用陈佩斯“吃面条”的小品来诠释这一现象:当他吃第一碗面条时,瞒着导演快速地吃完了,感觉“味道好极了”。吃第二碗时,也很痛快,“没感觉”。第三碗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第四碗……后来,再吃,表情越来越痛苦,直至最后送到医院。这就是典型的“边际效应”。

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它是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随着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随着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长速度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会减少。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能力下降、无责任心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教师角色的转变,那就是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充满生命活力。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事事必亲为,这样做是能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也井井有条,而当班主任老师想起来放手给孩子们的时候已为时已晚,不仅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更是一种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的被剥夺。班主任表面上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处处关爱,实际上这是“害”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边际效应”(二):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放在城市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并把它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后一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它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班级管理亦如此,班主任一旦发现某些不好的“苗头”而未及时采取措施,那么,这样的“苗头”就可能燃烧成“熊熊烈火”,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边际效应”(三):严爱失度――趋向极端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比如对于学生中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而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则要等一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以后再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对“边际效应”的矫正对策

对策(一):充分发动学生,相信并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班级一切事务实行“层层落实”制度,发挥集体监督的强大作用,做到班级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从而彻底杜绝部分学生充当“看客”的角色。提倡“各人自扫门前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学生干起事来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每天花上几分钟去瞧瞧罢了。

对策(二):在班级管理中,应懂得“破窗理论”,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玻璃的明智之举。切不可听之任之、姑息纵容。

对策(三):无庸讳言,师生交往,该严肃时要严肃,当认真时需认真,但如果对学生过于严格,老是表情冷淡,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那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长此以往,会造成师生间不能互相理解、沟通,更不利于班级管理。因此,我们应做到严而不过,爱而不溺,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爱的阳光雨露,又能体察老师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

篇4

【关键词】心理效应 中途接班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64-01

一、发挥首因效应,走进学生心灵

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我接手的班级是只有两个男生的班级,也许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少学生很希望是一名男班主任接手。同时,由于对新班主任都存在习惯性的排斥和审视心理,还对旧有荣誉、成绩以及对固有学习生活习惯的执着,对新班主任肯定是充满了疑虑。如何让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更是对学生的感染。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服饰干练,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三使自己显得可敬可亲,首先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要得体,语言交流简明扼要,柔中有刚,形成特有的气场;然后尽量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善于造势,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好的印象就在学生心里印记。

二、运用淬火效应,营造和谐氛围

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心理学把这定义为“淬火效应”。教育上也会有类似的现象,被称之为“冷处理”,也叫挫折教育。“冷处理”是相对于“热处理”而言的。所谓“热处理”就是以正面教育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学生。所谓“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就可能消退。

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核心力量――班干部,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奔向共同奋斗目标的“火车头”,他们又是团结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桥梁和纽带。 由于习惯性的问题,该班不少同学一直在班委岗位上,工作中缺乏自省和自律,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少部分班委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中肯的建议和合适的批评。我因地制宜,对他们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他们的心理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了。

一个班级起到不好影响的往往也就是很少的几个同学,老师对这些学生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学生犯了错误又拒不接受批评,老师往往火气十足,于是大动肝火,逼其“就范”。其实,效果远远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截然相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生惯养,见老师吹胡子瞪眼,盛气凌人,岂肯马上承认错误。见得多的是,老师嗓门越大,学生也越是紧握住拳头。遇到这种“顶牛”情况,就应该采取“冷处理”。冷处理就相当于空白效应,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自省的机会,是一种民主,也体现了教师宽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思想境界。

通过对两类不同对象的淬火处理,班级管理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同学之间也明显更为和谐了。

三、防控边际效应,架设爱心桥梁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教育投入的强度增大,效果也随之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

作为新班主任,要能弱化前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干扰,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其困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在内心深爱着自己的学生。情感投入到什么程度为宜,这有一个“度”,在与学生交流中要合理把握。作为班主任,既不可对学生关注过多,也不可过少。对学生关注过多,容易造成这位(几位)学生本人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优越感,滋生骄傲心理,其次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老师偏心”的印象,不利于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拍球效应,个群完美发展

爱好篮球的人都知道,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的越高。这就是“拍球效应”。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学生取得的成绩也就越高;然而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的火气越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越强烈。优秀的老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总是尽可能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朱永新先生说过,对待孩子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但社会实践的负担轻;记忆的负担重,创造的负担轻;认知的负担重,情感的负担轻。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学习是需要刻苦的,要面对各种挫折,这样进入社会以后才能适应竞争压力。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一个攀登者,你让他总在山脚下绕圈子,甚至连抬头仰望一下天空的机会都没有,他还会知道山有多高吗?所以对学生适度的加大压力,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而不是迎合学生的低级满足感。

在与学生交流接触中,通过认真分析他们不同的个性,利用班德课与他们探讨个人的生涯发展规划和班级的目标,高点定位。集体智慧形成了班级的文化,“明理、励志、合作、精技”是班训,“小步快走,永不停歇”是学风,通过墙面展示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命树。学生从安于现状变得活力四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收获。学院“挑战杯”社会调查比赛荣获第一名、第二届江苏状元技能大赛电子商务师南通市选拔赛荣获“第一名”、班集体在院跑操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主题团课“我的梦、中国梦”获得了学院“二等奖”。2013-2014年度我班在取得院优秀班集体的基础上被省教育厅和团省委表彰为优秀班集体,这一殊荣不能不说是拍球效应的完美体现。

篇5

一、相容效应

相容效应指的是双方的协调一致性。每个人都有交友的心理趋向和需求。相容可以进一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加强友谊、促成谅解、避免内耗。

心理相容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这种心理相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同各门功课的代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形成共识,做到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了管理好学生就必须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但是,一味地用规章制度来“卡”“压”学生,迫其就范,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相容。表现在行为上学生往往是阳奉阴违,消极应付,对自己的错误不能真正认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注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在讲清为什么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意见,使学生真心地接受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各种批评和建议。

二、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指对那些成名的人,人们往往给予更多的注意和赞誉。而那些尚未成名的人才,则常常遭到冷遇,得不到社会承认。这种现象阻碍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给社会造成损失。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决不能因为是优等生,就“一俊遮百丑”,处处受偏袒,事事都占先;也不能因为是后进生,就常常遭冷遇和讽刺,甚至发展到对他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众所周知,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强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发奋成才。不能只围绕少数“重点”学生转,而置广大学生成长进步于不顾。尤其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避免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言效应

预言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学生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如果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在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前提下,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在他们中间创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对他们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和鼓励,那么这种期望和鼓励一定能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良好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期望不应是通过假信息诱发产生,而应是在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确切的信息做出的,因为只有这样,这种推动力才能持久和有效。

四、边际效应

人们常用边际效应递减的概念来解释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这就是说,人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同它满足需求的程度成正比。如果你得到了一件迫切需要的东西,虽然它并不昂贵但它在你心目中的价值,远比得到一件价值昂贵而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引起心理上的满足要大得多。这正是所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首先要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其困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其次,学会“适当冷却”,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学生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大动干戈,立即找来学生大加训斥,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有时效果会更好。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性地从教育中反思教育,借鉴别人的经验,管理好学生,从而与学生共同获得个人的成长。

五、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的趋势。人们常按照这种已形成的固定的倾向去认识事物,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定势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虽然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即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往往使我们在处理工作时产生惰性和偏见。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不能只凭老经验、老观点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而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要了解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才能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一分为二,不至于由于草率偏执、固执己见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