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27: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班级管理;运用和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行业、不同人群中,心理学的知识日益丰富,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引导中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二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说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实际应用和总结的教学管理内容。
一、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1.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中职学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多是品行不好、学习成绩不行、不听话的孩子。事实上,一些中职学生确实在学业上处于弱势,很多行为不合常规,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胡乱花钱,喜欢通宵上网,打架斗殴、热衷早恋等现象也较为普遍,其心理也往往处于弱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我封闭、孤独、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焦虑、自大与虚荣、妒忌等亚健康状态。所以在对他们的学校教育工作,或是家庭教育工作中,往往采取责备、批评的方式,过多的责怪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学生一些优点和进步的思想。中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尤其要注重运用心理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的幸福,乐观积极的构建自己的未来,保持对职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使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现在中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教学辅导班,通过心理导师的讲解和帮助,为中职学生们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安抚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加容易在心理情绪上产生不安,很想找人倾诉,却又不知道该找谁倾诉,久憋成病。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如何运用心理学来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情绪状况,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上的低谷,是众多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有待提升和进步的地方。面对学生心理情绪上的问题,班级管理者要擅于发觉个别学生的问题,了解并为学生制定积极地解决方案,通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运用手段治疗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在现在的中职班级管理中,管理教师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早恋问题,早恋常常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处于被动,学生容易情感用事,这就急需我们的班级管理者借鉴合适的心理学道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劝导,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可以把控自己的心理情绪。
二、如何提高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目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上的运用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增加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中职院校要坚持重视对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善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引导,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新,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行为,唤醒学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学生从一些小事中感到满足,分享人际交往中的喜悦,逐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教师是如何管理班级的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师管理班级的指导思想与他们对待学生的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对教师进行强化心理教育理论培训,一是要先培训一批具备高心理学水平的教师,起到带头作用;二是由专业心理教师培训各班级管理者,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的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四是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多运用积极心理学,做好心理辅导记录,相互交流和思考。积极地社会支持,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培育学生积极的人格,激励学生设立各阶段的人生目标,有意义地生活和学习。
三、总结
就当下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来看,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普及和应用的范围仍然只是局限在小范围内,如何提高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扩大心理学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是现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继续学习和进步的方面。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大力开展班级管理心理教育活动,从学生心理上解决班级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促进我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在心理学应用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决策管理,2007.
[2]李文香,润物细无声―浅谈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7.
[3]欧江毅,谈谈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J];现代教育,2012.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主要是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在某种事物行为或者是某种人物的作用下,从而引起了一些事物之间或者是人物之间相互变化的连锁反应或者是因果反应。中职学生和普通的中职院校学生是有所差别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都有所欠缺,对中职班级进行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将心理学效应有效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能让教师更好地去处理师生关系,能让中职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也应该的对心理学效应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班级管理中能够顺利应用,这中职班级的整体教学环境更加和谐。
1运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先说首因效应,这主要是说在两个之前并不认识的人在第一次相见时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对人的认知程度是有较大影响作用的。而晕轮效应则是对一个人形成某种特定的好印象或者是坏印象之后,再依据这一印象去推断更多方面的特性。在现实中,首因效应还有晕轮效应都是可以运用的,但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以点带面,首因效应是很容易让人们将后面的信息给忽略掉或者是不去逐一,从而将后面有价值性的信息给大打折扣;而晕轮效应要是没有恰当使用,人们很容易被对方的第一坏印象给影响,认为对方所有特性都是坏的而没有好的,这种也可以称“负晕轮效应。在中职学生刚入学之后面临的第一堂课就会是军训,这也是最能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体现出来的必修课程。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首先就要先关注军训中总是缺勤的学生,而这种频繁出勤的学生有一种是身体状况的原因,不能进行训练,辅导员要关注这种学生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体质情况不太好的学生都性格较为内向,且内心是很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也很容易被动。还有一种学生是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躲避军训而编造各种借口或者是装病,辅导员在对待这种学生的时候是不能将其谎言直接拆穿的,反过来则要树立其正直诚实的榜样,这样能从诱导和间接教化的方法中让学生错误的思想得以纠正。这类学生通常都是比较多动,有活跃的思维且有较强交际能力的,辅导员教师应该帮助其将惰性给摒弃掉,从而让其成为提升班级活跃指数的核关键人选。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这种效应反映出了期望的作用,是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的,所以也叫做期望效应和爱的效应。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实验,从班级中随机抽选出一些学生对其进行大大器晚成者的观察,从观察结果中得出,教师要特别关怀和照顾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会有所改善,对自己的自信心也有所提升。运用期望效应机制主要是利用“默认期望”去将个体的潜能和个体的成功给激发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精选班级干部是有着较浓厚的激情和热情的,但是在时间逐渐增长的过程中,学生对这种竞选演讲已经不再有较多激情,更多的都是将班级成绩好的学生给推到全体学生或者是老师面前,拿个人学习成绩去衡量竟选者,但这也是比较片面的。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推选和任命新的班级干部,对于刚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都会有一种忐忑不安、如履薄冰的心态,并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执行辅导员的命令,这主要是他们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的。而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期望和鼓励,就像罗森塔尔实验一样,将班级干部看成大器晚成者,在当前没有的表现出来的所有潜能会在一定的作用下得以爆发。其实,辅导员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是能真正激发学生感恩之心的,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教师一些积极的鼓励语言,这对学生干部来说带来的肯定作用是很大的,辅导员教师就好比他们的协助人员,让其有一定的心理慰藉,这样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更能发挥出实际作用。
3师生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规律: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相互之间就较容易吸引,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俗语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相似定律”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由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都会出现“一辅多班”的情况。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致,当辅导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安排工作、处理问题时,尽量避免使用“你们班……”、“你们班比不上其他班……”等句式来进行沟通。此时,师生所思所想都是以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所谈所议都是共同相关之事,双方具备良好关系的基础,才能真正敞开心扉,真正将心比心地沟通。
4运用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也称行为修正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利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正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给予报酬,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种行为在今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奖励”、“表扬”手段。而与正强化相对应的则是负强化,负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的减少,使目标行为概率增加的过程。使所有学生都明确获得利益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按照原定的规则或既定的要求来执行时,能够一举两得,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
5结语
中职学生有着独特的自身特点,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从个体学生的特性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并将心理学效应有效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这对于教师来说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更乐于去接受,这样的班级环境是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而心理学效应也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杨国平 陈玉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大军.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4(09):27~28.
[2]伍海星.探析教育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111~112.
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反馈原则的应用
班级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样才能使集体中的目标、规范、组织和人际关系协调发展呢?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各自的动态,获得有关反馈信息。如班级制订的目标的积极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见?目标是否发挥了激励作用?是否符合实际?这些动态都需要班主任及时把握。然后根据这些动态,再不断进行调节:或统一认识,进行说明;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或修改目标……同时,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评或表扬又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馈信息。同学们将依据这些反馈信息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畅通的沟通网络?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班委会、各种活动等将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思想、班级的发展设想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各种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计划地召开班委会、任课教师讨论会等,还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如与学生交往、同他们谈心,随时随地,处处留心,从学生的言谈中获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网络,在班级中设置一些能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员”;第三是及时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班主任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整理,对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将各种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对大部分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则给予尽可能地满足。这样,班主任将会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尊敬。
2.发展特长,以点带面――优化原则的应用
班级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心理发展的整体化,就是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集体心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集体心理发展为个性发展创造了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但不能限制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也不能离开集体的轨道。二者只有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整体优化。
优化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发展特长、以点带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修改和特长,首先,班主任应对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认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特长趋势,有计划地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晚会等,使每一个学生在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中将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选择2~3个对班级的整体优化和提高胡作用的“点”进行重点发展,形成班级特色,来带动全班整体优化发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而对差生也要把重点放在“带”上,不能“踩”。那种因学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就给戴上“差生”帽子的做法,那种因学习差而把某些学生在班内的几项“第一”都全部抹煞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班级整体优化的。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要重点地带,要不断地鼓励,让他们融到集体中来,因为班级管理的目标是整体优化。
3.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互补原则的运用
班集体的成员,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因此,要加强班级管理,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老师的权威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其产生互补效应。
互补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主任的权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的,管理班级,重点是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一是使学生理解班集体的目标和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如学生行为规范的贯彻,这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懂得行为规范每一条都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与他们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譬如,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坏书刊等规定,绝不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干预和个性的限制,而是保护他们身心健康,养成良好文明生活的需要。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管理活动。如让学生参与讨论班级的管理条例,参与选拔班干部并对班级的各种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失败,比如学生们自己策划的一项活动开展失败了,这时班主任就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或者带领他们开展一些能找回自信心的活动,使他们继续保持热情和积极性。
4.合理地使用各种强化手段――效能原则的应用
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集体的建设,还是良好品德的培养与不良品德的矫正,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人际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规范的执行,都离不开各种强化手段的运用。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如肯定、鼓励、表扬、奖励等,可以使某种心理或行为得到加强和巩固;负强化如否定、制止、批评或惩罚,可以使某种心理或行为得到削弱或消退。在班级管理教育中,正确地运用各种强化手段,使其充分发挥积极的心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班主任既要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又要在必要时对各种行为进行强化。如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形成了一些好的风气等,班主任就要及时表扬或肯定,甚至奖励。奖励时,班主任可先奖励小组,这样有利于各小群体内部增强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个人奖励也是必要的,可以为集体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好的发展势头得到正强化。如果班级中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者一些不良的倾向,班主任要及时加以批评、制止甚至惩罚。当然,处罚仅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惩罚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把这些不好的行为和倾向消灭掉,使班级的自主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一直以来,心理学的主要概念是纠正有问题的心理,只要能把消极和负面的消除,人类便能有健康的行为。近一世纪,心理学家提出了与消极心理学正好相反的积极心理学,随着积极心理学论的兴起,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便有了新方向。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积极”的概念,认为人文本身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主要研究人的潜力和积极品质,通过发掘个人固有的积极潜力,激发内在的潜质,促使个人的发展,以帮助获得幸福的感觉。积极心理学在个人方面的应用能够培养乐观,善良,关爱和勇气等特质。而在团体方面,积极心理的应用透过培养个人在团体里的责任感,文明,利他和忍耐等特质使得团体更加团结,文明和完善。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管理好每一班是学校实施教学教育的基础。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地区,拥有不同的个人特质,班主任在管理上难免会遇到难题。在管理层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运用相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实施方法,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表现。本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有关策略。
三、从积极心理学中管理班级
1.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一个班级刚成立时,最缺乏的就是团体荣誉感。对于陌生的环境和团体,学生对团体有归属感。积极心理学论中提到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成员之间加强沟通 。班主任应该组织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下认识彼此。虽然同班同学大部分时间都相处在一起,可是主要的时间都在课堂听课,对于同学课堂外的认识却很少。所以,不同的班会活动和情境可以为同学间创造交流的机会,透过对于彼此深刻的交流,使得同学更注重整个班级,由喜欢与同学相处发展到爱班级,培养归属感。此外,教师也可以举行班级间的不同竞赛活动,让同学参与其中,自觉地发展一种责任感。这些活动可以使不同类型或形式的。例如,体育运动的班级接力赛,这需要同学的密切配合和共同拼搏,其他的同学在比赛的过程为参赛同学加油和打气,这无疑会形成一种团结的气氛。这种比赛的结果无论是输赢,都可以在某程度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凝聚力。如果比赛输了,同学也许会觉得伤心,但彼此也会互相安慰,感情更为深厚;相反地,如果比赛赢了,同学们感到高兴之际,更对自己的班级有荣誉感,在往后的比赛中,更加竭尽全力,把整体班级的利益放在首位。
2.挖掘学生的不同特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修改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主要是寻找他们的错误,并给于正确的辅导,让他们改正。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中主要强调的是积极的特质,所以除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改变不良行为和教导正确观念外,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也应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发光,从而有助他们的学习和个人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有缺点和优点,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优点的表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不要只注重于他们的缺点。从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独特处,并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发扬他的优点。也许有些学生的特长并不是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说记忆力强,那么教师可以采取或安排一些方法让同学有机会展示此特长,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玩一些记忆力的游戏,并要求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在其他同学和老师面前获得肯定和赞扬,以此增加他的自信心。再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在体育方面却很强,那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此方面继续努力,透过给于比赛的机会,使得学生获得肯定和自信,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肯定时,也可促进和激发学习动力和态度。
3.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正好反映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起其它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显著的分别。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但能提高学习表现,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在遇到难题和困难时,能够松容的面对,且有足够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3.1主动学习
对于学习知识,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就角色,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为了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起主导的作用。例如,在学期初,让学生制定学习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且在学期的固定时段发放回给学生,起激励和提醒的作用,让学生重新回顾自己所定下的奋斗目标。此外,教师也可以透过学生为自己订的奋斗目标更加了解他他们的学习态度,并且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建立“我要学”的信念。
3.2建立快乐学习
学习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需要很多的过程。首先,第一必要的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自然就会花时间,花心思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是否有趣也直接影响学习态度,教师在备课将需要教授的知识重新整理,尝试利用新颖和有趣的方式表达,使得同学在快乐中学习。此外,教师应多给于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更喜欢学习。
3.3学会学习的方法
如果学生能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哟那么他们在知识获得的过程必能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师在这过程中起辅导的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提供个别指导,完善他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心理学 班级管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04-01
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他们的成人感慢慢增强,渴望着挣脱父母的怀抱而走向独立,开始反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情。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会走向歧途。作为一名老师,要针对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明显的心理变化,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巧妙运用心理学技术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学生学习方面心理学技术的运用
1.巧妙运用暗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接受另一个人的思想或者意见。在进行班级学生学习管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科管理的老师觉得对自己没有教的学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所以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不是很在意。其实,这时候学生需要的就是学生科管理老师积极、肯定的对其他学科的授课老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这样,学生会认为,任课老师都那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所以,作为学生科管理老师,要洞察学生这种微妙的心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在向同学们介绍其他学科的老师时,一定要突出老师的特长和优势,例如:可以举一个优秀教师的例子,说这位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待学生也很和蔼,曾多次获得省、市级的高级教师的荣誉称号等等,提前让学生对任课老师从内心深处产生深深的敬意,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如果以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惑,学生也不会简单地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方面,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取得更大的学习进步。由此可见,巧妙运用暗示,可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进行努力学习的效果[1]。
2.了解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座位(如下表)
从上面表格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内在性格进行合理安排座位。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在上课时,胆子很大,敢于发言,脑子也很灵活,但是学习的持久力不行,很容易半途而废;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稳定性很强,在学习上能够坚持不懈,但是思维比较呆板,胆子很小。这样老师可以把多血质的学生和黏液质的安排在一起,把胆汁质的学生和抑郁质的安排在一起,或者其他种互补类型的,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2]。
二、学生生活方面心理学技术的运用
1.角色认同的方法
在对日常学生人际交往的时候,要采用角色认同的方法,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进行心理沟通。所谓“角色认同”就是交往同学之间彼此都认为地位同等,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力,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而使他们相互吸引,关系融洽。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设法创造角色认同的条件,多提供同学们之间进行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找到归属感,把他们放在同一个目标下,共同面对外界环境的好与坏,促进他们进行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心理沟通,相互帮助。
2.角色转变的方法
通过定期开展有趣的班级活动,改变那些在班集体中受到忽视或者惩罚学生的整体印象,创造一定的条件把他们推到班级的舞台上,充分施展他们在沟通游戏、创作游戏中的娱乐搞笑才能,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改变他们在班级其他同学中的坏印象,重新变成一个受信任、受尊重的乐观向上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他们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比较宽松、愉悦,感受到集体暖暖的爱的时候,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重新改变自己、定位自己,走向美好。就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个坏孩子一样,只要老师把爱、尊重、信任、鼓励传递给他,他就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以往所作所为的错误性,从而改变自己,变成一位有礼貌、有教养、乐观向善的人[3]。
三、学生纪律方面心理学技术的运用
运用自主调节法,就是让学生这个主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各项活动中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的整个过程,把自己当作管理活动的主体,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有利于保持活跃、团结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纪律风气。在开展班级活动的时候,要努力寻找能让全班同学产生共鸣的活动,对不同学生各自的气质、兴趣和爱好等各方面产生一种无声无息的渗透影响,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深层次的陶冶和洗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减轻在班级纪律管理过程中的阻力[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门艺术,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只有洞察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管理好班级。教育有法,更需得法。运用教学心理学上面的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技术可以让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更轻松、也更有成效。事实证明,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心理学技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军.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研究. 2009(01)
[2]贡和法. 教育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