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7: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

篇1

发现电子政务的新亮点

电子政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文件处理方面将纸面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变。2000年到2001年,是政府内部网的高速建设时期,开始了网上互动业务。

到了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信息办,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边界和原则也明确了。紧接着2003年,电子政务成为热点,把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网络技术融合到一起,电子政务的联动业务有了质的变化。

就未来的趋势看,以“资源”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将成为今后三年的建设热点;以“文件”为核心的协同业务支撑平台,包括公文处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互联审批服务等建设将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整合支撑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分析、支持决策等将进入基础建设阶段。

发现发展中的问题

就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或者叫电子政务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其基本构架要构造好,要具有持续生长的潜力,这就要求有驱动机制。它是政府强制和自身发展需求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子政务基础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对以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电子政务建设还要遵循信息化的基本规律。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厂商从一开始就应有适应性机制,以满足用户提出的新要求。电子政务启动之初就遇到过许多问题,如:传统行为模式的不适应,利益的再划分,工作透明度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经过从不适应、到整合、到适应的过程。

然后,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顺序的问题,比如:门户是界面层;共享是数据层;交换系统是业务层;再下面是资源层。各层面有不同的需求,应用也存在不同的顺序。很多电子政务建设的失败就是由于构建体系的先后顺序错位造成的。

此外,电子政务软件供应商的能力也是决定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做一个类似Oracle的数据库,我们还是拼不过国外厂商。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看到国内电子政务软件发展前途还是相当光明的。

对待事物,西方文化是先解析,而中国则是先归纳。由于这两种思维模式差别很大,因此国内厂商拥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目前,电子政务的用户需要的都是一体化最终解决方案,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各种产品的堆积。比如说,数据库再好,也只是为了存储数据的方便;作为用户,不仅要存储数据,更要做决策,就会用到各方面的材料。国外厂商往往在把某个产品做得很精;国内厂商可以把这些优秀的产品构造在一体化里面,并充分利用标准化的优势,来构建一体化方案,并给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电子政务还存在投资的风险问题。2003年有些单位根本没有考虑投入风险,就盲目上了电子政务系统,结果作用不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寻找供应商的出路

就政府用户来说,一般会选择多家单位共同进行一体化建设方案来规避风险。去年北京市的互联审计平台就是由多家软件厂商共同协作完成的。

电子政务需要供应商有三方面的积累:业务积累、数据积累和技术积累,离开这三个积累项目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业务积累”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积累”是软件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技术积累”可使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与传统企业相比,电子政务软件企业中的人才、资金都不是最关键因素,而是积累。

拥有良好积累的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并能够以自己的产品为主导融合多家软件厂商的软件产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类企业处于电子政务产业链的上游,还有一类企业的前途也不错。

一些企业只做“邮件、工作流、档案管理、会计管理”等软件,做得很专很精,也不做咨询,就靠卖性价比非常好的产品,也有很好的出路。

篇2

电子政务

最佳解决方案奖

用友政务为吉林省构建的财政一体化系统,不仅满足了吉林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也起到关键作用,成为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抓手。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政务)推出的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是依据“金财工程”整体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按照统一平台整体规划的原则精心设计与开发,系统能够全面支撑公共财政业务,同时还具备灵活的资金控制机制,适用于各级财政部门进行综合业务信息的管理。

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主要是基于一个网络,建设一个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业务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系统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互动,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对预算—执行—核算的有效监督和约束。

方案特点:

用友政务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能够理顺财政主体业务之间的关系,保证财政业务的流畅性;涵盖政府管理的全部财政资金;清晰定义各项业务的外延和内涵,提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建立财政的标准总账平台,实现信息的高度集中、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增强业务处理的透明度;.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和报告,为业务处室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事前预算,事中预警,事后分析,一体化实时监管;自动进行财务核算,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多级安全控制,确保数据稳妥安全:使综合业务系统适应不同的软件硬件环境,保护财政原有IT投资;极大地降低软件系统的维护成本;基于整体架构,各层次间通过接口访问、松耦合,可以进行独立的维护、修改和升级;基于J2EE技术架构,系统建设应用B/S与C /S相结合的模式,兼容性良好,平台开发技术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典型案例:吉林省构建全省财政一体化业务系统

吉林省2007年着眼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构建全省财政一体化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建立起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全省财政从顶层到基层实现资金监控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数据流程一体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有力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吉林省、市、县各级财政一体化系统的无缝衔接,使全省财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纵横互联、精细管理”。

篇3

一、加强电子文件收集归档,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在基层档案室完成,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端基础工作。青岛市自2002年即开始了电子文件归档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四同步”(同步归档、同步整理、同步著录、同步利用)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认可。为此,市档案局专门开发了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立卷改革需要的“易初(机关)档案管理系统”,在市各级机关使用,确保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青岛市市直机关2002年度电子文件归档并移交市档案馆2万多件,文件级目录20多万条,电子公文归档率达到80%以上。2003年度各进馆单位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率基本达到了100%(会议记录和保密文件除外)。

二、建设数字文件中心,深化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随着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的深入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市档案局提出了建立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的设想,该项目列入了2004年青岛市电子政务工作试点示范项目,并得到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建设数字文件中心的目的是在对各级机关产生的数字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有效监督的基础上,将数字档案信息接收到数字文件中心,经过分级审查、整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政务网用户提供利用服务,最终建立起涵盖青岛市、区二级机关的数字档案信息的服务平台。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既是对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室业务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进馆数字档案的一种前瞻控制,适应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提高进馆档案数字化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配合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2004年7月,青岛市档案局与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网络环境下馆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方案提出了文件归档移交馆室一体化、档案管理馆室一体化、档案利用馆室一体化、档案工作监督指导馆室一体化等具体实施内容。方案要求凡应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机关、团体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直事业单位,应于2006年底以前分期分批加入数字文件中心,实施馆室一体化。区(市)直机关、团体应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

三、开展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控制进馆档案数字化率

青岛市各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包括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的虚拟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协调办公。这就对本机关档案信息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岛市档案局从推进档案信息利用出发,按照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于2004年初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档案室试点工作,得到了支持和拥护。市直机关共有23个单位列入了试点工作,至2004年9月份完成了室藏档案数字化任务,共数字化档案近百万页。这些数字化信息丰富了各机关网络信息的内容,解决了档案进馆数字化问题。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也带动了档案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仅某扫描工作室通过承接数字化业务,就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篇4

太极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民族使命。这一使命不仅体现在20年来太极完成的数百个国家重要信息化建设和研发项目,还渗透在太极始终不渝地服务于国家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宏观政策、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中。目前,围绕电子政务,太极已建立了政府信息系统事业本部、太极软件有限公司、电子政务研发中心、太极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公司“4位1体”的组织架构,分别专注于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解决方案提供、电子政务政策标准和共性技术研究、电子政务工程咨询监理等。

在重大项目中成长

太极于1993年从事行业信息化建设,见证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全过程,一直是我国重大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承建单位,先后承担了金卡、金审、金宏、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和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的用户已经从过去关注技术先进性和硬件产品性能、满足于单项产品提供和单一项目合作,逐步转向关注IT对业务运行效能的改善、需要完整解决方案和贴身服务、寻求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维护的一体化合作。”太极电子政务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国锋说。

为此,太极更加关注对政务运行和应用需求的研究,将IT与业务更好地融合,为政府提供一体化的IT服务,支持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太极电子政务业务是与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同步前进的,太极通过众多大项目的实施,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充分信任。”申龙哲说,“随着‘十一五’我国电子政务不断深化,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入到国家重要部门的核心业务中,为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太极一体化的IT服务。”

服务国家政策制定

“要做国家队,就必须能够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太极的声音,这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孙国锋说,“太极公司把参与国家相关政策研究既当作一种发展动力,又当作一种历史责任。”

对企业来说,追求利润和股东利益才是首要目标。那么,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持对太极又意味着什么?

孙国锋表示:“通过政策研究能够使我们对电子政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提高我们与用户的业务对话能力,为用户提供更贴身的服务。”

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电子政务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都不会放弃。那么太极的优势在哪里?申龙哲给我们作了清晰的诠释:

首先,在技术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综合实力。这种综合实力包括专业咨询能力、软件开发和解决方案能力、信息安全服务能力、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力,这使得太极在业内具有最完整的IT服务业务链。

第二,值得信赖。太极一直把“值得信赖”作为打造太极品牌的关键因素。20年来,太极积累了一大批核心客户,并与他们共同成长。

第三,优秀的团队。从前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孵化出来的太极,沿袭了军工作风,战斗力过硬。

第四,丰富的经验。太极通过大量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总结了科学的方法论和重点行业的知识库,并培养了专业化人才队伍。

太极政府信息化重要案例

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总体规划

金审工程总体规划与集成

金宏(一期)工程总集成与信息共享平台开发

金土工程一期(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外交部信息化系统建设

全国信息系统一期工程

淮南市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

篇5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

(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统一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体化平台运行,网上可办事项数1020项,网办事项数占比79.75%;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实现100%网上可申请。

(二)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运行情况。持续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在前期已入驻的基础上,将邮政快递服务集中到大厅,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目前,入驻中心部门22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89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51项、公共服务事项338项,事项进驻率达97.51%。同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落实了相关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政务服务限时办推进情况。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划转至我局,按照“一窗受理”模式,我局设立了工程建设审批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但截止目前,未有企业群众进行审批事项办理;根据事项划转方案,不动产登记业务仍由原单位实施。

四是服务企业办事便利化情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采取“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模式,对市场准入事项采取一窗通办,通过州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协助平台及时转递和无障碍交换登记数据,确保相同信息一次性采集、全方位共享,实现申请资料从“反复提交”向“一次性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转变,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政务大厅制定统一的用水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名称预核,企业的备案申请、简易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等事项,免收手续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对各类企业的设立、变更登记事项,办结时限由法定的10日内缩短为3日内。

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方面

篇6

目前,北京市各部门中已有人大、政协、市高级法院,各区县政府,市属机构等25个单位在首都之窗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现在首都之窗的月平均浏览量达到600多万人次,半年时间,市长信箱就收到3000多封网上来函。今年北京市计划在电子政务方面,积极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为适应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北京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针对北京市电子政务外网的信息内容进行安全检测提出的解决方案,及时掌握、统计和分析信息流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访问行为,及时发现有无违规的信息与访问,及时发现涉密信息的泄露和敏感信息的访问。

解决方案:国都兴业为北京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安全监测审计需求提供了先进的、完善的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骨干网上部署了四套“网络一体化监控审计系统Egilance II”,分别安装在四个骨干节点上。“网络一体化监控审计系统Egilance II”是基于网络会话级的安全监测审计产品,它通过对网络会话的行为和内容的实时监测、报警、记录和审计,提高用户的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

在方案中使用的Egilance系统是采用一个上级中心审计控制台,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的构架,中心审计控制台可以根据整体审计需要向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下发审计规则配置和报警策略,也可以分别下发不同的审计规则配置和报警策略,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的监测审计报警和审计记录即可在本级审计控制台上报警显示,又可同时发送给上级中心审计控制台。在四个监测审计点采用了千兆光纤TAP网络信号旁路接入器ESentry,将光信号旁路分向后输入给千兆级网络会话采集器EProbe,EProbe对网络数据流进行旁路采集和提取各种网络应用的处理,网络应用分析器Enalyzer对各种网络应用行为做实时监测、报警、记录和审计,并将监测报警和审计记录发给中心审计控制台EConsole。

篇7

此期专题我们优选出了30多个方案予以重点推荐,希望通过优选和推介应用广泛、产品成熟、技术领先、性价比优异的解决方案/产品,规范电子政务领域目前已经出现的无序竞争,消除一些不必要却又广泛存在的混沌和不明朗状态,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政府信息化这一宏伟事业。

作为电子政务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IT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地位从来不容质疑,在《互联网周刊》的电子政务专题中,方案是主角,而他们是方案背后的提供者和支撑者。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选择合作伙伴比选择产品更重要。综合性的复杂大系统,技术和管理必须十分过硬,这样就需要选择一个有实力、服务好的IT公司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在了解方案之前,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方案背后的IT企业,看看在电子政务越来越走向务实和深入的2004年,他们对电子政务的思考和理解是否更加成熟?他们提供的哪些技术和方案正在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在致力于改进技术、方案的同时,IT厂商们的心态和生存状态又是如何?

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领域的IT企业们正在努力推动这样一种观念:也许有朝一日电子政务将不仅是公用事业,它也可以赢利。这样的一种理解显示出IT企业们正在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而事实是现在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不仅可以为公众提供服务,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带来投资回报。IBM软件部政府事业部及制造业中国区总经理骆菲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这构成了中国政府改善其服务水准的一种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城市其实也是一家‘企业’。城市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因此,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以便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政务也需要像运作Business那样运作。

埃森哲在最新的电子政务报告中也指出,“全球电子政务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后开始成熟,而价值的驱动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随着电子政务进入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政府部门跨到了一个稳定的台阶,那些不重新思考他们电子政务策略并且不关注增值服务方式的政府会停滞不前。”要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话,就要像企业信息化中做的那样,“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有效地加强电子政务以及寻找新的突破口。”

将“竞争”、“商业运作”的概念引入电子政务无疑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延伸下来,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当上海市副市长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上海政府的门户网站和服务热线已经开始为市民提供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的服务的时候,更多的IT企业开始意识到24×7×365守侯电子政务,正成为跻身电子政务市场的基本要求。政府部门24×7×365的服务方式正在对硬件和软件提供商提出更高规格的安全要求,对系统集成商提出更高规格的服务要求。在当前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24×7×365正在成为必备条款。“这已成为一种潮流”,难怪一位电子政务集成商如此慨叹。

竞争门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服务水平上,技术门槛同样在提升,技术框架的构建同样在考验IT厂商对电子政务的战略眼光。IT企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政府需要的多是一体化解决方案,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各种产品的堆积,正是由于本土优势和先知先觉,在一体化方案提供上,国内厂商目前占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这种情况的产生和东西方企业的发展理念有一定关系,国外厂商往往会把某个产品做得很精;国内厂商则可以把这些优秀的产品构造在一个体系里面,充分利用标准化的优势,来构建一体化方案。就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或者叫电子政务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其基本构架要构造好,要具有持续生长的潜力,这就要求有驱动机制。它是政府强制和电子政务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子政务基础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对以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在众多的电子政务企业中达成了共识。

同时IT企业们还逐渐意识到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遵循信息化的基本规律,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作为这些需求的产品、方案提供者——厂商则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起适应性机制,以满足用户提出的新要求。电子政务启动之初曾遇到过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经过了从不适应、到整合、到适应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顺序的问题,比如:门户是界面层、共享是数据层、交换系统是业务层、再下面是资源层。

一样的电子政务,不一样的做事与生存

正是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在各层面有不同的需求,应用也存在不同的顺序,很多电子政务建设的失败就是由于构建体系的先后顺序错位造成的。因此对于如何实施电子政务,不同的厂商也有着不同的理解,面对庞大的政务信息工程是要“分步实施”还是“分布实施”?如何有效利用政府部门的有限资金?如何尽量降低开发大型项目时的风险?对于以上问题,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分步实施的前提下进行分布实施

“做电子政务,要总体规划,在分步实施的原则下分布实施,‘分布’就是从最简单、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地方入手。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就是从税务、车牌照的年检、高考、社保等这些不太波及到流程的、不会伤筋动骨的部门开始。这样实施起来难度也不是特别大,项目比较容易见成效。”对此,中关村科技市场总监张国庆作了进一步解释,“一旦涉及到管理,很难躲开流程。因此从外到内的实施,可行性比较强。”

企业承担一个庞大的电子政务项目时如何面对非自己所长的领域?对此,很多企业选择“拿来主义”或“合作开发”的政策,上海的上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相对突出,它在充分了解各个政务信息化项目特点的基础上,与多家IT业巨头以及一些拥有成熟技术方案的中小厂商达成各种层面的合作,以期达到多赢。其实目前以上信实业为代表的一种崭新的电子政务开发模式“项目管理+合作”正在中国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企业要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强化自身项目管理能力,同时进行多领域多厂商的紧密合作。现在的电子政务服务商越来越向一个大服务联盟体系发展,也就是说,以大型的具有一定的市场和渠道体系的IT厂商作为总承包商,对项目负责,其他相对来说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较有专业优势、但规模并不大的供应商则以分包商的角色出现。

哪些应用正受追捧?

答案是移动办公和协同应用。而且对于IT企业来说,面对这两项明星应用所引发的商机,现在投入也为时未晚。

短信在中国的兴起,不仅催生了一个50亿元的巨大市场,也赋予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一把利器。很多省份和城市都正在利用这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实现移动办公、即时沟通等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杭州,浙江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移动信息化”的战略构想,为市政府提供了市长热线短信平台全面解决方案。市民遇到难题除了打市长热线之外,还可以马上发送手机短信到“12345”市长公开电话手机短信平台向市长反映,从而避免了以往“12345” 市长热线拨打难的问题。此次开通的市长热线短信平台,每秒都可接收上万条短信。

如果说杭州的移动信息化只是解决了民、政沟通的基本问题,那么广州和大连的“移动电子政务”建设则要走得更远一些,对其他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借鉴意义也要更大。

广州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也是国务院信息办确定的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在广州市60%的政府部门采用网络化的公文传输系统进行政府公文的传递和办理;90%以上的政府部门建立了网站,提供信息服务;25%的政府部门通过网站提供网上办事项目,可提供给市民下载的表格数量为383个。在此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同时提出了“移动电子政务”的设想,而广州移动也同时提出政务可“以SMS短信来通知、以GPRS来传送、以移动终端来实现”。两者的不谋而合,使得广州的移动政务建设又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广州移动客户服务中心立刻响应政府这一要求,提供了基于SMS短信、WAP手机上网和GPRS专线接入等方式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在警务、水利气象及交通等政府及公共事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大连,移动政务的应用则是另一番景象。据了解,大连市政府目前正在使用一个内部移动办公系统,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来提高办公效率,现在公务员开会,都可以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公务员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与手机短信联动,一旦收到邮件,就会得到短信通知、并且知道是谁寄来的,以便及时回复。支持这一移动办公系统的是“政府短信服务平台”,目前大连市的警务信息也是通过同一个通信平台来传递,不同的是在警务人员随身携带的PDA上使用了专用协议。

另一个在电子政务领域大放异彩的是协同应用,天津市某区政府所建设的电子政务软平台系统在实现协同办公方面颇有亮点,该平台系统采用了一种“混合型体系结构”的整合方法,这并不是常见的瘦客户端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并不支持用户离线操作的功能。据了解,此方案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反转C/S的结构”,这种结构和常见的C/S结构不同,它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而是以客户端为中心,所有关键数据的处理都在客户端进行,而服务器仅仅起到协调和优化的作用。这种“反转C/S的结构”可以说是解决信息孤岛的一种新尝试。

期盼与商机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动态团队管理模型。当前,在许多行业或机构当中都会存在这样一些团队,其成员会来自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机构,而且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这样的团队被称为动态团队。动态团队概念的提出也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跨组织协同管理、松散协同管理、可变流程协同管理的更高要求,协同应用技术在中国信息化大潮中的热销与此也不无关系。而如何利用协同应用技术解决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碰到的困难,成了摆在政府和厂商们面前的问题,同时,它也意味着新的商机。

篇8

关键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24日

一、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现状

近年来,社会救助制度快速发展,托底保障任务越来越重,救助范围已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家庭,救助范围已发展到包括低保救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8大类救助项目。各类救助人群和多项救助项目都需要精准核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为适应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需要,完成好新时期对社会救助各类申请对象的精准认定任务,2014年2月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规定:“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将核查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以前单纯的低保对象的核查认定,扩展为社会救助对象的核查认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民政部率先成立了核对机构,对全国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总体的思路和架构,制定了相关标准,并研究开发了适应于各级核对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省级核对机构基本组建完成,地市和县级核对机构建设也完成了预期目标。各地在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在政策创制、争取资金投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建设方案设计、核对操作流程规范、队伍培训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一些地区在建机构的同时,完成了核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与相关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全面开展了信息核对业务,全国核对工作发展迅速。

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困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是跨部门核对信息系统,实现民政与涉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部门间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才能准确核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拿保密和隐私说事,“信息”、“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往往是民政部门在数据共享中最常听到的答复。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社会救助效率。

(二)全国没有一体化核对信息系统。目前,民政部没有实现全国各地各级核对机构开发核对系统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缺少全国总体架构和技术方案,已经建设完成的核对系统五花八门,由于体系混乱、数据标准规范和信息核对流程不统一,难以实现全国核对信息流畅、交换,难以兼容,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且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这是核对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三)核对人员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核对工作的需要。一是各地核对机构都成立不久,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年轻化,缺乏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二是核对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需要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但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三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般只是疲于应付于具体的业务,在统筹规划、理论思考、业务拓展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需要顶层推动。准确核实居民家庭经济状况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作为基础,而现状是大量的数据分布在各个互相分隔开的政府部门中,成为了政府部门的私有财产。因此,要从政府层面M行全面、细致、强力的规划推动,减少乃至消除政府部门间资源共享的屏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重大事项,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享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体系,具体负责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培训、运行维护、日常监测,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标准、技术规范,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应当按照本级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更新和维护工作,提出共享需求、提供共享信息。这样才能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一体化

引言

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与支柱,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而网上行政审批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精髓,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是电子政务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全国各地的《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明确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做为评价各市信息化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大部分省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都将建设“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列入重要内容之一。

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是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行政审批数据共享,可以促进行政审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加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1]。因此,建设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十分必要。

1.系统开发目标

系统开发首先要有开发目标,在此目标指导下,才能对所了解的业务需求进行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开发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理念,建设标准规范、入口统一、功能完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一站式”网络审批系统及其基础平台。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简化公共服务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3)把面向社会公众的业务事项逐步通过互联网提供跨部门的“一站式”电子化审批服务,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

2.系统总体设计

2.1总体模型

经过调查研究,为实现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的业务需求,系统的核心包括四个部分:网上审批大厅、审批业务办理平台、统一审批事项管理平台、系统集成平台。本系统总体模型如图1所示。

网上审批大厅,面向公众和企业的行政审批窗口,实现“统一审批申报”的业务需求。

系统集成平台,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审批系统整合平台,实现协同与集成市、区所有审批资源的业务需求。

市、区及专业审批平台,为行政审批人员提供高效的审批手段,实现完善审批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业务需求。

统一审批事项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市、区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的新建、修改、删除、合并,并以此为审批要素中心,实现生成审批事项各要素电子化描述的业务需求。

2.2总体架构

基于系统各业务之间的联系,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行政审批一体化系统由核心应用平台和基础支撑平台组成。其中,核心应用平台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系统、网上审批大厅系统、通用审批业务办理平台。审批事项管理系统形成行政审批的基础数据源,通用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的集中运行,网上审批大厅提供全市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公众服务,三个系统有机结合,互通共享,组成行政审批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基础支撑平台由审批协同平台、审批共享平台、审批服务总线组成,各基础支撑平台以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建设,通过系统集成,形成有机结合,互通共享,组成行政审批一体化数据中心。

2.3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网上审批大厅,为公众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申报、查询公示、咨询投诉等网上审批服务,提供全市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公众服务。

通用审批系统,供各审批部门办理审批业务和互通审批信息,实现全市行政审批的集中运行。

审批共享平台,虚拟审批共享数据仓库,根据预先配置的共享信息项目及其共享路径,自动实现统一的审批共享信息查询、审批共享信息更新。

审批协同平台,统一审批流程控制,根据预先配置的运行规则自动实现统一接受、统一调度、统一反馈、统一、统一归档。

审批服务总线,作为各个子系统、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交换平台,根据各子系统及平台导入的服务,自动实现消息路由、协议和格式转换。

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网上审批业务平台自动、实时采集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的详细信息,并对其实施过程、时限、异常等情况的监察,使监察机关即时、同步、全面地监控行政审批全过程。

3.系统实现

3.1系统整体流程图(图3)

申请人在网上审批服务大厅上面填写的申报表单、上传的附件资料等审批数据先存入大厅数据库,然后通过大厅系统的统一审批发送模块,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和审批系统系统中的审批接受服务,将申报表单、附件资料存入审批中心数据库;在经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网上预审之后,由审批协同系统进行统一审批调度,或者将数据分发至审批业务办理平台,或者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将数据分发至其他审批系统。在审批调度前,审批协同系统通过审批服务总线从共享服务系统得到共享审批数据,然后由审批协同系统将共享数据、申报表单、附件资料一并调度分发。

3.2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3.2.1SOA框架技术

SOA是一种分布式的软件模型。SOA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整个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以SOA的架构进行设计和建设,方便和各组成系统间进行数据接驳和功能调用,实现整个系统的松散耦合、提高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2]。

3.2.2ESB(EnterpriseServiceBus)技术

ESB(EnterpriseServiceBus)是一条服务总线,所有的服务都挂接到该总线上对外公布,ESB负责管理服务目录,解析服务请求者的请求方法、消息格式,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寻址,转发服务请求[3]。实际上,ESB就是服务的请求者和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件,对服务使用者屏蔽服务提供方的技术实现方式。

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中,采用ESB的设计理念,其中的审批服务总线就是一个轻量级ESB。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实现各种审批业务逻辑的服务虚拟化,提供一个全局的、虚拟的服务视图,以简化各个组成系统的整合接口。

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中,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实现如下功能:

(1)统一审批共享服务;

(2)统一审批调度与审批反馈;

(3)内外网系统间安全信息交换;

(4)审批事项的统一管理与;

(5)系统接入接口;

(6)开放的审批政务信息平台。

3.2.3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技术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即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目录标准。LDAP是一个开放的,独立于任何厂商的标准,LDAP为目前在分布式应用系统和服务中所要求的信息集中存储和管理提供一个可扩展的结构,非常适合实现统一身份认证。

通过LDAP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每个用户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中只有一个账号,各组成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为用户帐号分配权限,各组成系统的认证模块将根据用户的权限来判断用户是否能访问某些资源。

3.2.4SSO(Single Sign On)和Portal技术

SSO(Single Sign On),即单点登录。Portal是将Web技术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运作过程相集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单独的网关来访问信息和应用。

通过SSO与Portal,为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提供一个供内部审批人员、审改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的,统一的登陆与操作界面,同时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扩展能方便地整合进该操作界面。

4.结束语

对行政审批网络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该平台的运行可以统一规范审批事权,设定统一的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条件等要素,规范、控制审批权力,形成一个运作规范、统一高效的政务体制;可以使并联审批成为可能,建立统一、集中、实时的政务信息数据中心,实现了各个部门间共享审批信息,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09(8):1-4.

[2]叶应芬.基于SOA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0(8):71-72

[3]Sandy Carter.The New Language of Business:SOA&Web2.0[M],IBM Press,2007,65-66.

作者简介

篇10

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月30日,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下称电政信息办)软件处程超在机房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莱西市资源中心指示点竟然通过云端飘到了青岛市资源中心指示点上。迅速核查后,他发现怪现象是由于停电导致莱西市资源中心机房所有的设备在同一时间点重启了,因而莱西市资源中心飘到了青岛市。

仅仅1年前,程超并不能如此迅速地知道问题是出在莱西市灾备中心。那时候,青岛和莱西两市的灾备中心还没有做到互联互通,莱西的灾备机房一般情况下是不起作用的,只有青岛灾备中心出现问题,才会有人想起莱西灾备机房。这也意味着,平时根本没人知道莱西灾备机房的运行状况,一旦青岛灾备机房突发紧急情况,前者能否应急还是未知数。

让青岛和莱西两市实现了互联互通的是云计算灾备一体化平台。该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的模式实现:通过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构建了全国首例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双活”容灾云计算中心,实现对两地数据中心的资源统一调度、应用自动漂移和系统异地灾备。

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一体化建设只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

青岛市从云计算平台和电子政务大一统的模式着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电政信息办副主任张艳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炒得非常热,很多地方都做了相关规划。而在青岛,电子政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青岛的智慧城市建设,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正在一步步逐渐展开。

共享平台

今年,张先生决定到儿子工作的青岛市生活。他打开青岛政务网,根据提示依次选择:外地人想落户青岛——外地亲属落户青岛——投靠子女,申请程序和所需材料全部一目了然。

电子政务网站是政府部门便民利民的最直接体现。以前,电子政务各部门数据难以完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的工作。

现在,青岛市统一系统为实现青岛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政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事实上,青岛市电子政务起步非常早。那时候,电子政务主要是以办公自动化和决策为核心进行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有了健全的体制机制,电子政务按照体制机制的要求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青岛开始走出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之路——“四统一分管理体系”、“861”体系,以及基于其之上的三个集约化模式。

3年后,青岛电子政务建设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在信息化统筹会议中,电政信息办的工作明确了几点: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出台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基于前两点又制定了一个“三不”原则,即各个部门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不再建设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不再建设新的机房。

自此之后,青岛市各部门的业务从发展项目的审批到财政资金的投入都进行了严格把关。“那时候,电政信息办平台已经具备了云计算的模式,这是因为市里有的部门基于电政信息办底层的基础设施来做项目,有的部门则是通过电政信息办提供应用层的服务,比如办公、审批、行政处罚等。”张艳说。

不过,青岛市电子政务平台和云计算有着不同的命名,当时该平台指的是三个集约化的模式。

当然,推进共享平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彼时,信息化统筹会议规定各部门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部门原有的信息中心大量存在,有信息中心的部门难免不太积极配合工作,张艳他们需要一一沟通克服困难。

2010年,云计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电政信息办也开始加大力度研究云计算。这时候,电政信息办主任刘惠军提出是否可以用电子政务技术实现双活的概念,真正用云计算的技术改造电政信息办后台的平台。

刘惠军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当年,电政信息办的一个下属委办局的灾备中心发生了问题,生产环节出现的故障使得灾备中心无法启动。“按照国家要求灾备中心须间隔100公里,青岛市和莱西市相连,但是传统的灾备模式有其弊端,莱西市灾备中心平时根本不用,很难确定它是否存在问题。”张艳如是说。

这一年,电政信息办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去研究灾备中心工作。把目标定为建设一个云计算灾备一体化的中心。

不过,实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当时在同城相聚100公里以上建设灾备中心并没有案例供张艳他们参考。电政信息办当即抽调各个业务骨干组成了4人工作组。组员们找来了国内外所有能够找到的产品,并实地进行检测、测试,按照建设需求分析所有的技术指标、工作模式等,最终才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报告。

辛苦远远不止这些。虽然厂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云计算灾备一体化中心,但是因为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成型的方案,电政信息办工作组需要不断和厂家进行交流,从厂家各种各样的说法中剥离出自己最需要的资料,再整理、分析这些资料得到最终结果。那时候工作组基本上每周都要给上级领导汇报一次分析、比对后的报告。

回忆那一年,张燕仍是百感交集。“不同厂家实现的模式不一样,厂家只讲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却要分析比对出这家和另外一家的不同。技术人员要抠细底层的技术,把每个技术环节全搞明白,实际上相当于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方案,不过做出来还是很欣慰的。”

在竞标的厂家中,EMC的技术最后胜出。不过在当时,EMC的技术指标也不能完全满足电政信息办的需求。“我记得当时IBM和EMC的产品能够提供这个技术,但是他们的官方网站认定的距离也不是100公里,当然,后来EMC和IBM官方支持的数据都已经调整成最新的了。”

2012年9月16日,云计算灾备一体化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电政信息办共享平台的一个重大技术改造,“我们成功地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把后台技术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

主打智慧物流

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只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平台建设,能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及城市发展,物流是智慧青岛建设的另一个重点。

青岛福兴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下称福兴祥)配送中心内,采用了高位立体存储、机械化作业,仓库整体使用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并且应用了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RF技术,采用了电子标签拣选、语音拣选等系统,成为山东省内管理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储物流系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能否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乎着企业能否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福兴祥物流公司负责人如是解释。

智能物流模式的身影同样出现在了青岛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下称九州通)。该分拣中心同样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比方说自动分拣、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货位精细管理及无线手持终端系统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分拣系统可连续运行100个小时以上,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包装商品。自动输送分拣系统总长度达1000多米,把立体仓库、五层楼层库房全部连接成一套输送分拣系统,可实现药品的自动传输、搬运、补货、出库、自动分拣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搬运量,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率。

作为青岛市加快推进智能物流的两个典型项目,福兴祥和九州通着力打造的无纸化、高智能物流模式,不仅展示了青岛市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全新姿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智慧青岛建设的成绩。

事实上,智能物流模式不仅在物流企业中渐成气候,也成为一些物流园区和在建物流大项目中被着力推进的重要章节。

李沧天择物流园区内也开展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目前该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建成,运行后将有效引导物流企业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货物分拨、电子订货、射频识别等信息软件及装备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青岛市交通运输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经过多年来的推动,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从业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到智能化、物联网等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目前,全市近80%的大型物流企业实现了内部联网,海尔、青岛港、远洋大亚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使供应、生产、销售环节衔接紧密,物流效率和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篇11

电子政务孤岛效应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曾经“炮轰”中国电子政务的四大弊端: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由此弊端造成的一哄而上、投资过大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表现为:各级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没有有效整合,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2003年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超过350亿元,年增长率近25%,其中硬件支出高达250亿元。这一数字表明,国内的电子政务大多数还处在一个应用层次较低的设备普及阶段。

在一些政府部门里,电子政务=PC+网站,整个电子信息化改造的投入不少,但是对政务方面的工作改进不大,办公效率仍然没有获得有效提升。因为在这种认识和操作平台上,政府的日常办公还是靠传统方法、依靠手工操作来实现,政府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结果就是政府各部门变成了被“网络大潮”包围着的一座座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孤岛效应让电子政务成了摆设的花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不能互通,协同办公对老百姓而言还是遥远的事情,这与电子政务要达到的追求政府廉洁、高效的目标相距甚远,也不是中央政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电子政务的本色渐渐被表面的硬件和网络所遮掩,也成为了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实与初衷背道而驰

政府执行电子政务有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通过电子政务如网上招标或者执行办公系统来降低政府成本与开支,另外一个是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市民的服务能力。通过对政府服务社会及公众能力的加强,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城市或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经济繁荣,提升整个城市及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增强政府竞争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政务实情与目标还相去甚远。纵观目前“驰骋电子政务”市场的各IT厂商们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发现,他们要么是提供硬件设施,要么是提供具体的业务软件,要么是提供网络安全产品,要么是提供某项具体的应用功能。在电子政务平台统一应用方面,真正能够打破孤岛效应、恢复电子政务本色的厂商却少之又少。

对于电子政务的基本发展过程,从应用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将它归结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阶段,主要有政府上网还有各种内部应用的建设,包括部门MIS、OA这些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络平台、基础平台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交互阶段,就是通过网站开展网上审批,比如说北京市在建设委办局审批系统,全国各地都在建立网上审批系统,以及其他一些政府网上服务系统。第三个阶段是整合阶段,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整合,比如网上联合办公、网上联合审批等的内部政务协同,以及现在国家提出来的建信息资源库问题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个政府部门目前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等多种信息孤岛的问题。整合阶段就是要打破这个孤岛,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综合的资源库、网上联合审批来达到这些系统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在整合阶段之后,就到达一个更高的阶段――转化阶段,就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政府部门的改造、流程的改造,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第二、三阶段,有不少地区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在整合阶段,政府也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最关键的是没有统一的政务平台或者有效的结构系统整合,就会使不同部门间的网上政务协同失去基础。首先,许多政府部门的网络之间不能互通,直接造成了政府信息孤岛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政府数据库留在部门内部,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荒置和浪费,不能信息共享,形成资源孤岛。其次,网上政务协同不能实现,社会公众找政府部门办事不得不分头进行,耗时耗力,政务效率很难提高。

政务统一还原本色

要想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两个基本目标――降低成本和服务公众,就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的有效统一,这涉及到政府和技术层面的双重因素。

就电子政务在实施中的成功因素而言,我认为有四点:在资源整合、应用整合的阶段,第一是制订完整的战略,实施基本的原则和大的出发点,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策略上要有一个突破口来实现。第二是人力和转换职能的管理,主要是说政府部门本身,比如说建设过程就有许多协调工作,网上审批做好以后,还有许多协调工作,在运行时又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力去维护保障审批过程的实行,所以包括部门职责和政府岗位转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政府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相应的组织要有一个保障。这些都不是技术方面的,要实现这样一个整合最大的挑战是在政府自已本身。第三方面是技术,技术是如何挑选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我们的战略。第四方面是如何把思路、战略和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包括项目实施的过程,不光是应用系统的建设,还有政府整个调整、协调的过程。在这四个方面里,关键因素还是政府本身。

当然技术层面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统一的政务平台、统一的技术标准显然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近期国家关于电子政务的六个标准进入试用期,成为市场的热点。而在舆论热闹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对一体化的潜在需求。如广西柳州电子政务无疑为这种一体化添加了较早的注释。

篇12

他以税务作为政府比较典型的内部治理的例子展开介绍,金税工程通过内部建设、税务管控,从数据积累角度,实现了税务数据的集中,数据完成了到省层面的集中,开始向国家层面集中,这对社会治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方面也在做尝试。他说,面向企业、单位、组织机构通过审批大厅的形式,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一站式审批等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下一步,政府将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Online在线的审批服务。在线审批大厅更需要后台资源支撑和技术支撑。“比如接下来可能上线的证照库就会提供很有力度的支撑。现在我们审批要拿证件,以后证照库会有证照的电子副本或者电子原件在一个可信的库中,各个单位只需要做校验即可。”他认为,目前审批主要涉及的是数据共享和交换层面,还没涉及到数据的开放层面,大数据的开放会是“十三五”的题目。

颜亮认为,政务云将走向平台化和标准化,未来的政务云一定是一体化环境、符合政府规范的一朵云。

而浪潮做政务云的定位是做综合服务商,不只提供平台资源,还要于合作伙伴一起做管理服务、应用服务。颜亮向记者介绍说,平台服务包括IaaS和PaaS层面的资源输出,类似公有云,但是面向政府定制的,有政务边界的;管理服务是政府迫切需要的,包括咨询、规划、迁移、实施等;而做应用服务,浪潮会更多有赖于合作伙伴,基于多年的经验浪潮有对解决方案的把控能力。浪潮会逐步下沉,做行业级别的综合服务商,应用层面做得越来越少,更多是导入服务,而IaaS和PaaS会是浪潮核心的关注点。

篇13

新空间

太极股份公司总裁刘淮松介绍,从2011年拿到地,到2014年3月动工,再到2017年2月28日搬家,太极股份终于结束了多人多处分散办公的局面,现在的新园区展露新颜,办公区宽敞整齐,有众多大大小小的会议区,还有能容纳500人的报告厅,食堂、超市一应俱全,甚至还配有1800平方米的运动中心。

6月6日,新园区内的太极解决方案中心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太极重要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的集中展示窗口和营销平台,新解决方案中心汇聚最能体现太极水平甚至是行业水平的技术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展区占地1000平方米,集中围绕“智慧国家政务”、“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行业等主题进行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的展示。太极股份战略与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孙国锋带记者参观了新展厅,他介绍,新展厅未来将成为中国电科“智慧”体验中心,打造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具代表性的体验中心。

除了参观新园区,刘淮松还向记者介绍了公司资本层面运作的最新情况。6月21日太极股份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召开的2017年第32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17年6月22日(星期四)开市起复牌。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核准文件,待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后将另行公告。此前公司{整修订后的定增方案为: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资产交易价格的100%,且不超过36,532.43万元。此次募集配套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以下项目:智慧档案云服务平台研发与运营项目;金融后援服务中心项目;支付现金对价。

新跨越

从1987年太极计算机公司成立至今太极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日子。随着正式迁入坐落于北京望京的中国电科太极信息产业园,新园区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造了全新平台。刘淮松在媒体交流会上强调,“固根基、展两翼”是太极股份面向未来一个阶段的新战略。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聚焦重点行业和智慧城市,进一步做强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同时,将抓住国家安全战略机遇,快速布局,打造太极自主可控产业体系;顺应新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创新“互联网+行业”产业模式。

围绕安全可靠业务,太极股份高级副总裁申龙哲在交流中强调,太极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党政和军队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家政务信息化和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骨干企业。十年来,太极累计承担了党政军和重要行业数百项重大信息系统建设任务,2016年,中国电科安全可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太极股份,2017年,太极股份安全可靠战略业务本部成立。面对我国安全可靠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太极将以应用为牵引,以重大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太极以行业应用协同金仓数据库、金蝶中间件、慧点管理软件以及中国电科旗下普华操作系统、中电科技固件、卫士通安全产品等,为军民关键领域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安全可靠系统建设和安全保障服务。

篇14

究其根源,政府信息化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通过新IT架构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方式和供给模式,对现有的政务流程和工作模式进行变革,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动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整体服务能力。

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联想与政务信息化风雨同舟,见证了政府信息化的全过程。那么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系统,联想该如何构建呢?

联想三大关键词发力新IT

第一,安全。安全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只是系统要实现单纯的国产化,还要拥有从研发、生产、交付到整个产品以及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特别是政府信息化建设负责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要考虑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问题。

联想恰好具备这种能力,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符合国家安全可控、自主管控标准的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联想一直以来深度参与国家安全与可控国产化的项目建设,包括芯片、HPC高性能计算、安全服务器等等。

第二,领先。领先的技术才能使电子政务更高效。多年以来,联想一直致力于领先技术的研发,除了每年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外,联想还通过持续地并购获得全球顶尖技术。

比如对IBM X86的并购,为联想技术能力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有超过1100项的专利随着这次并购加入到联想集团,同时还有上千名专业的研发人员、工程师、联合实验室也随之加入。联想的所有战略举措都在确保公司能够在企业级产品以及研发能力方面始终保持业界领先。

第三,开放。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过去,互联时代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开放”。为此,联想的开放体系秉承三大理念。一、通过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二、通过与VMware、微软等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一同见证政府领域各部门的协同;三、以客户为中心,围绕政府客户深化服务。

安全、领先、开放是智慧政务时代的典型特征,也是政府行业在新IT时代的核心诉求。过去的IT系统建设大多围绕底层变化展开,变化周期长,很难驱动业务变革。而互联网时代的IT架构各层变化都比较大,企业必须要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来交付业务,实现服务的快速迭代。换言之,今天的IT不仅支撑企业业务发展,还是驱动业务变革的引擎动力。

用分布式替代集中式

另外,向互联网化转型,政府行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IT基础架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如何用分布式架构替代集中式架构,因为技术架构是顶层设计实现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