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范文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篇1

关键词:心理效应;情感教育;自然法则;南风效应;蝴蝶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1;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1-01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的期待并不总是创造奇迹

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对当时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告诉教师,并让教师保密。因为这些学生具有学业冲刺的潜力,是一群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八个月后,对这个学校的学生又一次进行智能测验,结果是那份名单上的学生性格开朗、求知欲强,成绩提高很快,还和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要说心理效应对教师的影响,这个效应应该是最大的。参加教育培训,培训老师也会用这个案例教育新教师:只要你真心付出,相信学生,石头也能变活人,别说面对的是学生。洋思中学的经典名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大概也与这个案例遥相呼应。这个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积极作用,教师的真情投入,恰如其分的期望,有时确实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但事实上石头就是石头,洋思中学也有教不会的学生,教师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否则容易影响教育情绪。

二、南风效应――情感教育也有局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南风和北风,为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而打赌。拥有大力气的北风觉得,脱件衣服根本不是难事,就先把寒冷的风使劲地向农夫吹去。冷得直哆嗦的农夫把外衣裹紧,躲到风吹不到的地方。看到北风无功而返,南风即刻出发。南风轻抚慢拂,为农夫送上温暖的风。农夫逐渐感觉到暖热,便脱下衣服。这则寓言故事被教育学者命名为“南风效应”,意思是说,要教育学生,不要像北风一样让他们寒心,应该像南风一样温暖学生,教化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引申到教育领域,不要逼学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教育态度不要强硬,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古人说过,“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明的纪律,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情感教育是有必要,但只重情感教育就容易走入歧途。在现代社会中,容易看见个别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适应社会,甚至发生悲剧。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重纪律重法制的社会。

三、蝴蝶效应――别夸大小事的影响力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蝴蝶效应”:一只远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不经意地扇动几下翅膀,很可能将会在两周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理由是:当蝴蝶扇动翅膀产生运动,就会使它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产生的微弱气流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应用在教育学上,是告诉人们,对于一个学生,哪怕极小的事情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效应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缩手缩脚,什么也不敢做。不错,日常的一草一木,对学生确实有影响,可远没有“蝴蝶效应”这么危言耸听。教育犹如人们进食,吃营养师计量配好的“食片”也能活下去,但一定不会活得很健康,一定不会很快乐,起码少了许多吃饭特有的乐趣。事实上,今天有好吃的就多吃一些,明天或者哪怕隔几天再少吃一点就可以,大体保持营养平衡,不仅活得健康,而且活得快乐。学生学习何尝不是这样,难道一定要像人们计量吃药一样学习吗?若这样,教育往往失去应有的趣味,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第十名现象――奋勇争先才符合时代需求

所谓“第十名现象”,是杭州一位教师通过一些调查发现的。这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有意识地对毕业于1990年前后的150名小学生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发现: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色,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而那些当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慢慢淡出优秀行列,有些甚至在后来的升学、就业等方面屡遭挫折。这位教师后来分析道: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普通,但大都个性较活泼、灵活性强,读书较为轻松,且兴趣广泛。教师不大注意这批学生,反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潜力。同时,他们没有争第一名、第二名的心理压力,读书心态较健康,不会只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令他们有充足的后劲,进步和成才的几率也就相应提高。北京一家报纸在报道时,用了这样的标题――《“第十名”才是栋梁材》。这一结论,还值得思考。对于成才,中等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如果受到这一心理效应的暗示,师生可能会少一些进取力,缺少真正的竞争。其实,社会的进步,依靠的就是人们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

五、结束语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而一线教师往往容易对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走入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不仅对教育无益,而且还有害。因此,“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线教师,对心理效应要正确认识并加以利用,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背景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随着我国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少学者也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讨。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发展其认知、理解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试验各种获得和运用信息的方法,自定学习步调,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以学生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手段及方法

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黑板板书为辅进行教学,将图、文、声、像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如:

①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与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进行理论概念的学习。例如,在讲授“产品的三个层次”这一概念时,笔者通过举出学生较为熟悉的实物,如电脑、手机、书本等,引导学生对这些实物的三个产品层次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②案例教学法的采用。笔者在课堂讲解中穿插大量国内外知名公司的营销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的成败及原因,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和领悟度。在营销案例教学中,既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讨论主动去探索和学习,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演员”,而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仅仅起着“导演”的作用。

③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打破教室的地域界限,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如: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销售商品,基于营销策划在校园内进行现场销售实践,并通过后期的小组营销总结和教师点评等环节提高其营销策划能力和实际销售技能。又如:邀请李宁公司的营销策划人员进行讲座交流,让学生通过李宁公司营销实例全面了解一次营销策划的全过程。

3.“以学生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课程考评方式

与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配套,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笔者摒弃了传统“期末笔试定成败”的考评方式,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试,以准确和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其中,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的课堂实训、课堂演讲和销售实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另外,期末笔试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试卷中大量采用案例分析题型,例如:针对当地某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进行产品定位和再包装;对超市中的某一新饮品进行促销策划……此类问题不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实践的建议

学生在教学中中心地位的确立不可能一蹶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更需求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准确定位――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于如何引入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如何增强教师的引导效度,以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等问题上,笔者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1)打破校园界限,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企业,亲身体验甚至参与到企业的营销策划和决策中。

(2)完善现代化模拟教学的硬件设施,引入软件模拟教学、ERP沙盘模拟对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在仿真模拟环境中的学习,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的双丰收。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同时也可以在学院或学校层面组织类似比赛,建立“以赛促学”的机制,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改革。

(4)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思想转变,并通过多途径的监控提高学生执行力,以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晟,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等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在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的注意障碍、恐惧障碍以及过度焦虑等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然后又据此提出了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和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开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两点应对对策,希望对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射击教学 心理障碍 应对策略 公安警察院校

射击是我国人民警察最为基础的警务技能之一,对于公安警察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否掌握良好的射击技能将会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警校毕业生,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影响学生射击学习的关键性要素,在开展射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才能够确保学生射击技能的学习与提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注意障碍

在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射击”这一特定活动的指向与集中,或者说是学生在射击的过程中抵抗外界干扰不分心的能力。注意是一个人心理过程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以及想象、思维和情绪等心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在开展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射击运动,极易出现将注意力指向外部因素的情况,如:不适应子弹爆炸的声音、过度关注枪什么时候响以及后坐力等等,因此,常常就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正确分配注意力、注意力不能从某一注意对象上转移到其他注意对象上等问题,而这些就是所谓的注意障碍。注意障碍一旦出现往往就会对学生射击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注意障碍问题。

(二)恐惧障碍

恐惧障碍,简单来说,是一种与回避行为相关联的、对某一类特殊环境的非正常惧怕所造成心理障碍。在开展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最为常见的是单纯性的恐惧障碍,也就是对某一具体环境,例如:靶场或者是手枪的杀伤力所产生的惧怕心理。由于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射击的了解不够全面或是曾经听说过一些因为不规范用枪而引发自身伤害事故的案例,因此本身就对于射击带有一定的恐惧感。再加上,在射击时枪声的分贝比较大,又距离射击者比较近,所以,常常就会引发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造成恐惧障碍,影响学生射击水平的提升。虽然说,这种情况导致的恐惧障碍,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会随着射击课程的开展而逐渐的淡化,但是,同时对于射击成绩过分重视、唯恐脱靶或者是打不好等原因造成的恐惧心理则会加重,所以,在开展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应始终注意关注学生的恐惧障碍问题。

(三)过度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一般来说,焦虑通常可以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主要的类别,其中,状态焦虑指的是人在处于某种情境时所出现的一种短暂性的、强度多变的心理状态;而特质焦虑指的则是个体经常性出现的一种焦虑体验。在开展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最为常见的是状态焦虑,引发这种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于射击学习的兴奋,也就是在刚刚接触射击教学时,对射击所进行的各种猜想和期待;二是,射击学习中的恐惧感,也就是上文所分析的常见的心理恐惧问题;三是,射击学习中的疲劳问题,例如,由于教学的方法选择不够恰当或者是训练的负荷过大等引起的疲劳,也会引发过度焦虑,让学生出现反应迟钝、紧张以及情绪不安等问题。

二、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及时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是避免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途径。在针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时,可以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手段,例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和身体动作等,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的手段,例如:询问、鼓励等等,同时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交流手段同时进行,以实现对学生各种心理障碍问题的及时了解、掌握和干预。例如:针对学生的注意障碍问题,就要在细致观察发现问题之后,通过意志训练、表象训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注意指向;针对学生的过度焦虑问题,则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进行分散和转移,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心理暗示、呼吸放松、意念控制等方法来放松情绪、缓解焦虑,将心理状态调节到理解的状态之中。

其次,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开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要缓解和消除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不但要从心理的层面入手,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还要注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来组织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例如:针对学生的由于枪响所导致的恐惧问题或者是注意问题,就可以采用声音模拟训练法来开展训练,通过在实弹射击前进行子弹爆炸声音模拟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射击过程中枪声的适应性,解决学生由于害怕枪声所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维实践平台 市场营销 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JYXM20126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1-02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市场营销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设计及课程设置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安徽大学商学院在2008-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中,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多维实践平台。“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基本上都是在课堂的教学环节完成的,主要是根据各校的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内容来实施。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讲授、国内外企业经典案例分析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课堂之外针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训练。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及企业进行调研与实践的教学内容还尚未全面展开,教学实践基地未得到充分建设,学生较少有机会亲临企业体验营销实践。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也仅是一些类似参观之类的象征性活动,或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懂如何开展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致使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够,如缺乏实践模拟教学软件的引入,实验室的建设及实践基地的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的结合不够紧密等等。

2.实习基地建设存在困难。当前很多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基地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对策。但有些高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还很不完善,一方面内因在于没有引起教育决策者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外因在于企业的拒绝,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企业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

3.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采用较多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种模式是使用营销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各有缺陷,前者在选择案例和专题时,都以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从基层做起,大企业的营销理念在实际中很难用得上;而后者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以完成任务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实践和教学两者不能相辅相成。

二、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多维实践平台的指导思想

构建多维实践平台要树立“人人都有创造性”的思想,将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处理好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企业管理思想贯穿创新教育,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营销人员的培育基地、企业管理研究成果的孵化基地、现在企业营销理念和管理思想的传播基地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企业营销人才。

(二)构建多维实践平台的目标

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建设一支精于、善于开展产学研的教师队伍,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研究性教育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此外,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机制,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就业通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构建多维平台的实施途径

1.实施分段培养模式

全面推行体现“强化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实践创新、促进个性发展”的“2+1.5+0.5”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前2年先按学科大类完成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以强化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基本素质为主。后1.5年完成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教学,以突出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最后半年到公司顶岗实习,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