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范文

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7: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

篇1

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供应厂商良莠不齐、定制能力差、操作应用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难题。

如何建设出符合各个业态需求,满足客户定制化和一站式需求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是当前客户最迫切解决的需求。根据智慧建筑发展背景及当前遇到的问题,虹信技术服务公司提出了打造“一体化智慧建筑”解决方案。

智慧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虹信技术战略转型产品。虹信技术服务公司以智慧建筑解决方案为抓手,以弱电集成服务为目标,形成“软件平台+解决方案+集成服务”模式。

为了满足智慧建筑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该方案提出针对于六大行业具体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系统架构共分为如下五层。

用户层:定义产品的使用对象,包括公众用户、物业管理人员、运营支撑团队、系统维护人员。

应用层:定义产品的业务应用功能,包括6个具体行业应用,智慧社区应用、智慧园区应用、智慧商业综合体应用、智慧医院应用、智慧校园应用、智慧景区应用。

集成层:定义产品的平台集成功能,将IBMS智能化平台、物业办公平台、智慧社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集成。

系统层:定义产品的具体系统功能,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公共广播、多媒体会议、安防系统、车辆管理、机房管理等。

设备层:定义产品的前端终端,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设施、感知设施等。

“解决方案+软件平台+集成服务”的智慧建筑服务模式,实现用户需求与系统的高度一致,以及软硬件的高度兼容,提升建筑品质、服务效率和水平。

统一的管理平台及高度的集成联动,有效降低了管理的工作量以及成本,提升了效率和质量。全面的应用平台,智慧建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物业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对于服务品质、管理效率以及用户感知都有积极的提高作用。灵活的系统扩展,便于新系统的增加及原有系统的扩容,为楼宇建筑品质的持续提升预留了空间。

一诺仪器光纤熔接机

广电网络建设选择:View4M双芯皮缆光纤熔接机

View4M熔接机外部采用覆胶设计,可在多种恶劣环境下维持正常操作,机身采用铝镁合金设计,轻便牢固,其内部采用工业级四核CPU,GPU内置WcatPro图形加速器,响应速度更快,View4M配有4.3英寸高分辨率LCD电容触摸屏,使用更便捷。此外,View4M拥有精确的多芯包层对准技术,是市场上最可靠的熔接机之一。

View4M功能特性:特殊V型槽设计,可熔接单芯、2-4芯带状光纤、2-4芯皮线光缆,适宜广电FTTH入户建设需求;熔接时间快达14秒,加热时间快达20秒;无反光镜设计,缩短对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拆卸式SOC加热夹具;3年质保,4S服务车全国巡检。

城域网建设利器――View12R带状光纤熔接机

View12R最大特性是兼容多种带状光纤,其标配12芯、6芯和4芯带状光纤夹具,选配2芯、8芯和10芯带状光纤夹具。不仅涵盖城域环网需求,且匹配国际常规FTTH带状熔接需求。

篇2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修俊良,深入解读“智慧企业”的定义,以及这一战略如何帮助鼎捷与其他厂商实现价值区隔。

转型只为价值服务

在鼎捷眼里,智慧企业应该是前瞻的、敏捷的、创新的。当国内很多ERP 软件厂商还停留在将软件卖给客户时,鼎捷先人一步开始了从软件销售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修俊良介绍说:“鼎捷的转型始于2008年,那时候鼎捷在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趋于稳定,但依然在不断寻求着进一步打开客户需求的方式。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提升客户价值比反复强调软件的优点更有效也更重要。”鼎捷不再把套装软件当做成衣卖给客户,而是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努力挖掘能够帮助客户创造的效益和价值,逐步实现了从关注软件使用价值向关注客户应用价值的转型。”

2008年只是起步。从2010年开始向企业推出平衡积分卡服务。“通过与客户一起探讨战略、战术和执行,运用信息化工具帮助客户通过制定、监控、检讨与改善等步骤提升价值,我们发现不同的行业对于ERP其实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某些特别专注快速复制,某些特别专注快速反应、快速交货,有些则专注于怎么样降低成本。”修俊良介绍,鼎捷从客户的应用价值开始转到战略战术、执行监控、平衡积分卡以及信息化之间的关联,帮助客户沉淀企业管理智慧,粹取行业经营智慧。

有取有舍把握智慧

“通过智慧管理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对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做出大范围的调整和创新,尤其加强新兴技术同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有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修俊良向记者表示,“智慧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取舍。现在,我们把全国市场分成14个重点行业,在这之外的其它行业我们不碰,这也是我们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转型。”在智慧企业战略蓝图下,鼎捷软件将深耕于制造和流通两大行业,并针对其中的机械、电子、家具、连锁零售、鞋服、百货等不同细分行业的价值诉求,分别提供区隔化的智慧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同时,针对不同企业所处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层阶,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一体化信息化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信息化战略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应用价值。

为了配合这一转型,鼎捷从研发端到咨询端都做出了改变。研发上,鼎捷从“产品的标准化能够大幅度降低实施成本”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跳了出来,从产品的标准化转向行业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在顾问端方面,将自身定位于服务性管理软件厂商的鼎捷要求员工必须对自己服务的行业“懂行”,要求他们从过去的ERP软件专家成为自己所负责行业的领航人。

修俊良告诉记者,帮助客户定制的软件系统中,大部分是由鼎捷自主研发来推动,整合性和联通性都非常好。修俊良认为,如何获取更多客户的认可,提升客户黏着度和忠诚度,并产生更大的价值,远远比前端销售更为重要。

智慧未来

不仅是云概念

经过多年的概念宣导,云计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落实云计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在对于数据的要求越来越及时,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数据流通都要求很高。一天看一次报表都已经是最起码的要求,有时还要一个小时看一次。因此,及时的数据采集是必然要求,而实现这个目标则是技术问题。云计算只是一种技术架构,使得应用数据和采集数据更轻松。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他们自身的数据拥有权和控制权就非常高,此时他们只需要简便地处理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修俊良说。

同时,修俊良向记者介绍了鼎捷正在做的中小企业园区的企业云:“一个园区里面也许有几百到上千家企业,每家企业虽小,但都对信息化有自己的需求。通过一个园区布置一朵云,园区里的企业就可以到云上使用简单的软件,这是一个半公有云的设计。鼎捷并没有把云当做一个战略,而是作为智慧企业这一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持。”

过去,多数企业应用ERP软件只是对于账目和税收数据的简单处理,鼎捷希望能够做出改变。据修俊良介绍,让软件真正体现出应用的价值和效益,就意味着对客户提供价值服务周期的拉长,其中更需要不断精进服务体系。修俊良表示,鼎捷并没有能力去指导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但是可以和他们一起体会信息化工具带来的效益和与同行共同学习交流中得到的经营智慧。

篇3

今天的主题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时,围绕新台阶、新探索跟新进步主题做一个专题研讨。整个研讨分三大块:第一块就是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认识;第二块是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安徽公司在数字转型的现状以及遇到一些问题;第三块主要是基于这些现状和问题,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规划。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逐渐展开,绝大多数国企已开启数字化转型进程。我们电信也在加快推进云改数转,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5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国家电网江苏电子公司召开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上指出,央国企要推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好地发挥为业务赋能、促进管理变革、实现价值提升、提高运营效率等重要作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管理提升的新引擎。总的来看,不管是从央国企自身发展,还是上级要求以及到国家层面,都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及能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包括:1、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2、是数据驱动业务流程的再造以及提升业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3、客户的体验度;特别是我们物业这个板块,很多都是面向客户服务的,所以用户的体验影响到我们对后期服务的感知度,以及后续业务的增值服务的能够切入度。4、流程自动化;早期很多都是从线下流程直接搬到线上化,但是会出现流程上的反复和重复,通过数字化转型过后,结合我们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性的算法,能够很好地做到自动化流转。这也是能够快速提升我们整体内部效率很关键的一个点。5、收入来源;现在整个数字化做得比较好,如果我们设计方案非常优化,我们就能发现客户他的一些痛点和他不足的地方,那么围绕这些痛点和不足也是我们后续挖掘商机的关键点,我们就能够精准的面向他的痛点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成功率会远远大于我们原来的这种通用性解决方案。6、产品创新;一些亮点产品,一旦大范围孵开,它的价值会大大多于我们现有的线下服务数据,整个产品一旦提升过后,我们后期的服务是有明显的“木本业务”的,特别是我们讲数字化转型,大部分还是围绕产品创新来的。7、供应链优化;放眼整个行业条线,除了企业自身之外,还有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优化,数字化转型就是为了打通上下游,站在更高的层面,这样内外部的协同就有了更好的提升。

总结一句话就是对于数字化转型业务,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它为企业所能带来的各个层面的价值点,各个企业也在深入的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去转型做好这项业务。

这是对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简单认识。

第二部分是介绍一下安徽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首先,数字化转型在安徽公司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特别是在领导带领下,内部信息化已经开展了10多年了,但还是存在以下5类状况:1、偏重于内控管理;我们还是以最早的业财一体化为主,更偏重于企业内部管控。2、未能横向打通;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祥云、人资、财务等等这几十个系统,都是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以及风险管控以后再增加了运管的分析,对于公司内部运营和决策者的决策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外的服务以及我们横向跨系统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做到打通。3、智能化水平不足;在智能化水平这一块,我们基本上基于一些简单规则的分析,像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这些深度智能化的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后期提升整个应用的智能化水平,觉得我们在深度以及层次上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4、运用程度不高;我们单个条线的业务现在是比较成熟,我们也拿到一部分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融合应用以及它的一些深度价值的挖掘,我们运用程度不高,这也是我们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待提高的一个点。5、未形成标杆产品;我们信息化虽然起步早,业务成熟,但大部分是围绕着当时安徽公司我们自身的这种信息化需求去做的,它的针对性相对是比较强的,但是如果考虑产品化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外部企业的一些公用性需求,加上对包装的打磨,形成具有标杆性的产品案例。

以上讲的就是我们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也就是我们对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因为整个数字化转型范围是比较大的,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聚焦头部物业公司的主要数字化转型,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是物业企业数字化进程及特点,具体分为五个方面:1、同质化;全国很多大型物业公司,像万科、彩生活等等,他们都有信息化这样的系统,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过后,他的整体同质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比如万科物业管理有二三十个系统,可能其他的物业公司,也是这二三十个系统,而且功能相差不大,仅有某一些功能模块保留了他的初衷点。2、高投入;如果想把物业板块做好,其实投入还是蛮大的,很多都是由专门的团队去做,每年就可能花上千万以及上亿的资金投入去打造产品,投入相对较高,但他的投入高,后面铺开的就比较大,它的收益也就相对更多,而且是比较稳定,因为物业行业它的整体粘性非常强,不容易轻易换出,除非做的非常差。3、平台化;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有自己产品的,而且产品都是有一定的市场使用率的,如果我们把它平台化过后,我们就可以做到快速的复制推广,现在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这种平台。4、To C 居多;不管是写字楼还是社区,主要用户是物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及服务,另外就是我们的居民以及我们的员工,不管是智慧小区还是智慧楼宇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但除了To C还有一些To B的增值服务,纳入到小区里面,比如说一些广告供应商,如何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应该有B端用户加入到平台,然后发挥更大的价值等等,可能也是我们后续需要去做的,而且真正的收入来源,我觉得整个ToB的可能是一个关注点。5、活跃度低;现在整个物业行业比较难突破的,就是它整体的这种活跃度相对是比较低,这样的话导致向深度挖掘一些运营价值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的物业企业,他会想很多方式方法来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他们会定期开展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活动来吸引用户,包括社区的方圆几公里的便捷生活、便捷服务都会纳入到里面,后期一旦有用户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价值。

其次讲的是置业公司现行业务模式,我们置业公司下面设了很多分公司,有管设备的,有管房产的、各物业分公司以及餐饮的,也都有相应的物业跟餐饮项目部,那么全后勤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就是围绕我们技术物业餐饮服务跟商业服务客户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来全面展开,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所以从业务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相对是非常成熟的,这也为我们后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技术保障,我们都有相应的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模式,不管是我们内部的还是跟外部这种合作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我们都有涉及到,为后面整个的这种产品打造、规划打下了好的基础。

接下来讲讲置业公司现行的项目管理流程,现在置业公司已经有了相应的平台,包括我们现在整个置业相对做得还可以的慧云平台和智慧餐厅平台,我们已经相对是比较成熟了,在整个项目管理流程里面,我们已经做了闭环管理,我们前期的市场拓展,包含了商机的获取、跟进、招投标以及合同签订;到项目进场,制定解决方案、人员培训等等;以及我们的交付管理,特别是我们的服务质量、安全生产以及我们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都依托这两个平台,然后做管理、做服务,做好我们的客情维系,如后期招投标、续签等等都有。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这样的一个服务,这就是说我们内部项目基础管理已经具备核心生产系统。

那么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的课题,有对内和对外的,对内的基本核心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整体向数字化转型,想做得好的话,就要明确置业公司数转方向及重点。我们置业公司因为它特殊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服务的客户,客户的体验度,对我们的认可度,以及我们现有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我认为这对我们置业公司后续能不能走得更好,或者有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重点,也就是围绕着我们前面提到的用户的体验度,用一些增值服务,给客户带来一些价值服务水平提升,增强对我们服务的粘性。

我们还要深入考虑对外的因素,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1、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它是一个基础,它基本上是一个刚需,大部分都会用到,社区服务里有很多业务应用,像智能会议、智能报修、智能预约等等,这也是我们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服务响应水平的个块关键点,因为这项技术服务一旦做好过后,我们后期一些附加值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加在这个基础上。2、园区智能化;不管是一栋楼还是一个大的小区,它整体智能化也都在做,国家也在出台了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相关的标准。我们把楼宇智能化做一个大幅的提升,包括停车、门禁、智能楼宇、销控等等,我们集成过后,整个园区从传统园区和社区升级到我们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层面,所有的东西都能基于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监控、智能管控,整体效能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3、管理输出;如果要想把它规模做大,做到快速可复制,除了整体的渠道以及我们的产品跟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输出,很多物业公司做得好的就是因为它的管理标准化做得非常好,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做提炼和提升,或者重新探索,最终形成通用模式,并随之快速全面推广。

针对以上三个对外方向,如果想把市场的方向做扎实,我们可能要基于现有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安徽通服、安徽置业的实际情况,现有的这些客户以及未来商机,我们要去统筹、去推进、去规划。在置业公司数转实施路径上,有三个方面,1、迭代;因为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有云平台,有智慧餐厅等等一些基础性的应用,那么这些应用,因为是统建有很多个块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所以要做整体的迭代升级,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2、深化;我们原来是对内为主,现在对外就要深化我们的应用,整合现有的应用,比如:和信的智慧运管、智慧园区,中徽建的智慧社区,设计院的智慧消防等应用,我们会快速地做一个集成,这也是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提升我们整个智慧物业的智能化水平或者产品化水平的一个很便捷的途径。3、开发;为了做的更好,也建议找一些种子开发商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客户,和他们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去开发、孵化相应的产品以及模式,一旦成功,也可以做到大范围去复制,整体的水平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这就涉及到外部的生态合作了,定制交付应用,后期也会安排这样一个产品团队,去承接这块部分。

接下来讲一下具体的实施路线,在这里也分了几个层面,在这里面有我们的终端跟服务对象,那么在核心产品、基础计算平台打造的时候,还是依托于我们通服自己的云平台,依托于自己创新研发的中台,因为研发中台已经有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物联网中台等等这样的平台能力,相对是比较落地完善的,这样的话也能大大提升我们自身产品打造的效率,节省相应的成本。

在做核心业务层规划的时候,我们也是围绕着聚焦物业把它做了一个划分,主要是从四个层面,1、职能延伸管理;从职能层面管理去落地的,例如职能层面他管资产和物业数据,正常车辆调度等等,内部办公、人力资源、财务报账等等这几个方面去做的;2、客户商服管理;例如智慧的预约、订单管理、商家管理、报失报修等业务层面;3、智慧交互管理;在提升用户的感知度上,我们做了很多智能化升级,在交互管理这一层面做了打造,包括我们的餐厅、停车、保洁机器人、楼宇智能化、智慧安监、消防管控、访客管理等的应用,这里面列的每一块都是核心应用,后期也可以根据我们实际需要去做相应的扩展。4、物业移动管理;因为现在的社区管理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的,而我们手机的应用是越来越普及了,而且越来越便捷,所以整个物业的移动化管理也是势在必行了,原来的人工打卡巡检,通过手机智能打卡巡检的时候都可以处理,包括远程的监控调度管理定位等等,移动化管理也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后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在展现层,所有的展现都要通过统一的门户入口作为项目入口的各个系统的归结,那么对外服务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传统电脑端。移动端涵盖了小程序、公众号、APP,APP是内部使用的,公众号是面向访客去用的,以及微信小程序都会涉及到。大屏展示面向来参观的客户,还有一些智能终端,包括现在很多物业电梯口有相应的电视机之类的,后期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渠道信息,那么管理这些信息入口,对外宣传也是比较多的,传统宣传短信、微信各个渠道我们可能都有涉及到,我们初步规划就是打造智慧物业这样的平台。当然我们也会对原有平台进行升级,像我们的原来云平台,智慧食堂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升级的。

以上就是整个智慧物业在大平台这个层面如何去落地的,如果想做的好,是少不了一些落地的标杆案例,正好有一个锲机,就是我们通服自己的园区,可能基础工程、土建工程、整体工程将在明年就要完工了,那么作为自己的园区,我们可能更有机会去把它做成一个标杆案例。

我们也是跟设计院、中徽建、和信做了初步探讨,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基本上分为一个门户、两个中心和一个应用,以及我们下层的数据生产检测能力跟智能化基础这几大板块。一个门户,就是前面所讲到的桌面端和移动端统一的入口,两个中心,一个就是我们的园区智能运营中心,一个是一体化展示中心,在大屏展示的时候,安防专题、访客专题、能耗专题都可以通过这里面来直观的展现出来。而且我们把线下的展厅,通过数字化建模把它进行线上建模,这样就线上线下一体化了,同时安徽公司有很多的智慧产品,包括我们智慧物业自身的产品,在展示中心都会做归集,这样我们对内对外的展示中心就全部都涵盖了。

在应用这一块,我们分了两部分,一个是园区服务,另一个是园区管理,园区服务像会议预约、便捷通行、报修服务、食堂等,园区管理像内部的环境管理、资产管理、安防管理、楼宇管理等等。那么这一块应用也相对是比较多的。在数据中台、能力底座的打造也是基于我们省公司的底层平台进行打造的,所以也是验证我们底层平台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基础智能化相对比较简单了,因为新园区很多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去建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初步规划的通服家园的一个案例,实施好以后,还会做一些深化设计,我们会成立项目组,会进一步再做对接,最终目标就是内部的管理完全智能化跟高效化,同时要结合外部的参观的需求以及互联网需求。

现在很多智慧园区都把所有的系统做了,能打通内部的一卡通刷脸或者一脸通,从他身份识别到门禁到考勤到会议室,以及到其他的公共区域时候,都可以把它整体串联起来。外部访客也是一样的,先是线上预约,通过扫二维码就能便捷通行,欢迎词的显示,都会根据访客的重要级别,做引导式的处理,提升了用户的感知度,整体效率也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最后讲一下保障体系,因为园区的宏观规划已经有了,落地安徽公司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做过设想和规划,但是想把智慧物业数字化转型做好,其实是系统性的一个工程。

我个人认为,第一,创新管理模式;我们智慧物业要成立相应的产品中心,我们如果想快速地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时候,需要集中通服的力量。个人建议是由置业来牵头,设计院、中徽建、和信协同,首先把我们的智慧物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安徽公司的方案全部都做好,把我们产品研发的迭代路径跟周期要明确,要抢占市场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产品打造出来,这必然涉及到成本投入,所以资金保障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环,置业公司肯定会做相应的投入,也希望省公司能够投入进来,如果其他专业公司看好,都可以加载进来,大家共同研发、共同投入、共同收益。第二,吸纳数字人才;做智慧物业这样的项目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引进领军人才,对于我们现有的人才,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还可以对口去招聘等,但必须抓紧落地,因为人才的培养是有过程的,要把我们专业的项目团队建立起来是要花大心血的。第三,组建柔性团队;现在置业已经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了,所以我们是整体的营销,不管是省公司还是以后成立的行业中心,还是具体落地过后,我们整个协同机制跟我们现在组织协同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机制签订的好,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会把协同机制、分工机制、关键的责任人都做一个相应的明确,目的就是我们有何商机大家可以共享,能够快速去落地一些订单,这一块也可能相对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也希望省公司以及各个专业公司能够一起来去做这个事情。

篇4

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00家的参展商,将于展会上展示来自全球最创新、最顶尖的专业视听和信息通信技术集成设备与产品。与会参观者可以期待看到超过52家全新的本地和海外参展商,其中包括如巴可、光魔软件、RapidSignage 等等。在众多展示品当中,有至少87件展品是首次在亚洲推介,而其中82件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InfoComm China 2017 汇聚了众多领先的国际品牌,包括科视、爱思创、快思聪、爱普生、索尼、LG、松下、日立、森海塞尔、哈曼国际、舒尔、巴可、台达和雅马哈(排名不分前后)等,他们将在展会上展示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那么,您关注的厂商都在这次展会上都为您带来了哪些产品呢?

赢康为您带来面向未来、创所未想、返璞归真的解决方案

本次InfoComm China,赢康将为大家带来智能会控、文化旅游、虚拟仿真三大领域的系统展示,为您带来面向未来、创所未想、返璞归真的解决方案。

赢康万力云革新智能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网络面向未来的综合视音频控制解决方案,使用了目前主流先进的IT技术,网络化、智能化、云端化是其核心特点。

根据客户协同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和成本控制等特点,赢康推出协同型虚拟现实仿真环境系统,可实现协同设计、虚拟拆装、虚拟培训、验证评审等功能。本次展出的赢康VR工作站、三折幕仿真视景系统,为赢康自主研发产品,解决了技术瓶颈,有助于用户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提高用户投资回报率。

天创携旗下知名品牌亮相

本次展会,天创数码集团将携旗下知名品牌闪耀亮相,BIAMP将AV/IT进行融合带来最前端的处理系统、RenkusHeinz最新产品将首次登陆国内市场、 beyerdynamic会议及Panasonic高清摄像机产品也㈧拍康浅

科视Christie为您创造更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展会上,科视的展台将分为五大展区,包括大屏幕交互投影演示、交互走廊、控制台、产品现场演示以及静态展示,全面展示科视创新的端到端视觉和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引领视听未来,营造沉浸体验。

舒尔公司携众多创新产品亮相

在本次展会上,舒尔展示的新产品包括IntelliMixTM P300音频会议处理器。P300是专门为会议应用研发的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提供舒尔IntelliMix DSP算法,能够显著提高视频会议的音频质量,而且有多种连接选项,能与AV会议所用的舒尔MicroflexTM AdvanceTM话筒解决方案实现完美搭配。

全新的ULXD6界面发射机和ULXD8鹅颈发射机提供卓越的ULX-D音质,具备延迟低、信号稳定、频谱效率高的特点,采用领先的加密技术,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或标准AA电池兼容。

舒尔也推出了两款全新的鹅颈电容话筒CVG12D和CVG18D,再次扩展了CentraverseTM固定安装话筒产品线。两款话筒为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可弯折的双鹅颈设计、内置前置放大器和集成式底座,帮助使用者实现精准定位,满足客户对于完全预配置桌面解决方案的一切需求。

为配合DCS6000数字会议系统使用,舒尔推出了符合ISO 20109标准的全新口译控制台和电子名称标牌。口译控制台旨在为会议口译员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灵活性;名称标牌则提供了可设定的电子签名,以便于识别与会者。

DET全场“新品纷呈”

DET将展示3,200-30,000流明系列新品激光投影机、DET液晶拼接大屏、商业显示器、多媒体互动、无线会议协作系统等产品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此次DET展品的一大亮点是“新品纷呈”。现场带来DET全新推出的4,000流明超短焦激光投影机(DET-K4 /DET-K6)用于商务娱乐领域;有4,000-5,500流明类工程投影机(DET-4U /DET-5U),DETPCX/PCW/PCP激光教育一体机适用于未来教室、3D教学等;重磅推出DETbase高端工程投影机DET-S16K平台及巴可30,000流明投影机HDF-W30LP。

在平板展区有大尺寸商业显示器,从85英寸、86英寸到98英寸;全新推出DET49英寸超窄边液晶屏,拼缝1.8mm,全高清显示拼接屏,画质更出众。

与克莱默一同体验未来的AV over IT

展会上,克莱默的4K60 4:4:4 HDCP 2.2演变发展, 软件解决方案, 新一代基于IP视频流媒体, 创新会议空间自动化技术等将以全套的AV组合方案中展出: 演示、控制、协作、连接、音频及更多。

在同期技术高峰论坛,克莱默专场还将分享:如何设计一个具有AV/IT功能化的网络;设计有效的小型会议解决方案(洽谈室/灵活空间)。

FionTu展现“ 亲民版”G20峰会场

此次FionTu将“盛装 ”出席展会,以杭州G20峰会为主题,为大家展现“亲民版”的G20峰会场。会上,还将与大家见证公司大事件,其中包括

1.与美国山逊(SAMSON)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中国区总权!

2.与日本先锋(Pioneer)麦克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中国区总权!

签约仪式将于4月12日10:30-11:00举行。

CHARTU邀您体验智慧“三网合一”

CHARTU长图将携多款重量级新品和重量解决方案盛装亮相,诚邀您莅临现场参观和交流。

展品和解决方案预告:

三网合一流媒体集控系统

三网合一智能会议系统

三网合一综合指挥调试平台

易科国际带来超多精彩秘密

展会上,易科国际携新一轮智能化、互联化的专业音视频解决方案以及重磅新品精彩来袭。

本届InfoComm展上,观众可全方位领略易科国际针对会议室、酒店、商业文旅等场所而准备的专业系统解决方案;Apart、RTI、Televic的新成员也将首次亮相。同时C牌、Denon、Furman、Powersoft、Pragma、Symetrix也会跟大家见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易科国际今年新的Pan Acoustics电子可调式柱式扬声器将在展会上震撼发声!

洋铭来了!

作为面对专业视听,AV(音视)等领域的展会,洋铭也有以AV(视听)有针对会议音频、视频及数据会议研发的云台摄像机(PTC-150T)+切换台(HS-1500T)+录制(HDR-1)+直播(NVS-30)解决方案,效果直追广播级画质。特别是切换环节,HS-1500T高清4通道移动演播室完美支持HDBaseT技术,HDBaseT除了提供视频信号传输外,还具有网络连接以及以太网供电(POE)功能,简单来说,就是HDBaseT方案除了用一根网线就能搞定节目的视频,音频,控制信号外,还能支持供电,超远距离传输,想了解的用户千万别错过。

Ventuz携交互可视化解决方案亮相

2017年Ventuz中国在InfoComm将为政府机关、电力能源、智慧园区、指挥调度、主题规划等行业专业用户带来针对数据及信息展示的三维可视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您将看到法院指挥中心、电视台、中国移动等数据可视化经典案例的高端方案展示。

此次,Ventuz还将其平台特性与行业特性有机结合,推出了炫汇交互式多视窗会议演示系统、炫众大屏幕多人交互展示系统、炫影多维信息交互展示平台V3.0等产品化解决方案,服务于会议培训、交互展示市场。

除了以上提及的内容,交互式导览平台也是展台的一大亮点。已成功应用于某政府部门的交互式导览平台主要提供楼宇格局展示及导航服务,访客通过该系统可自主查询目的地路线。此外,展台还为设计师及广大Ventuz爱好者特设了Ventuz 5 Designer体验区,体验新一代Ventuz5带来的改变。Ventuz中国诚邀广大Ventuz用户、新老合作伙伴莅临展台参观指导工作。

Viamax打造科技新“视”界

Viamax(纬而视科技)多年以来一直保持创新、快速增长的发展思路,从提供DLP、小间距LED、LCD的全系列顶级的硬件产品,到分布式图像控制系统,打造高端可视化解决方案,一应俱全,以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展会期间,Viamax纬而视科技通过模拟调度控制室和商用显示应用,为大家带来具有创新科技和技术前沿的产品。

五大看点带你抢先看新“视”界:

看点一:4K超高清DLP显示单元,打造显示新视界;

看点二:全高清80英寸超高亮LED光源DLP显示单元;

看点三:钻石硬屏小间距LED,开启小间距LED新纪元;

看点四:超薄DLP显示单元再次升级,为简易安装和二次开发提供便利;

看点五:为客户提供专业可视化解决方案。

东微将携众多产品强势来袭

东微股份将携专业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重磅新品精彩来袭。

1.“融合通讯”MIDIS多媒体信息分布式交互系统:融合世界的力量;

2.针对教育行业专属优化的新一代智能语音处理器:让扩声归回应用价值;

3.智能数字音频处理器,智慧的数据,核心的算法:名副其实的声场大师;

4.蜕变・只为听得见的情怀,专业级的音频输出品质:用声音直击心灵。

Vivitek(丽讯)展示全新的投影产品及解决方案

Vivitek(丽讯)将携工程、商教等多条产品线重磅亮相,展示全新的投影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小体积高亮度激光工程机RU98013将是业界20,000流明级别中亮度领先的激光工程投影机之一,具备18,000流明高亮度,1,920×1,200分辨率,采用金属机身,但重量不足50kg,体积仅为同行同类亮度产品的25%-60%,非常适合文旅(主题乐园)、舞台演出、租赁等用户安装使用。

Vivitek(丽讯)另一款4K分辨率激光投影机RK85013也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它具备UHD 4K(3840×2160)超高分辨率、8,000流明亮度,采用紧凑型设计,重量仅为28kg,同样适合文旅(主题乐园)、天文馆、舞台演出、租赁等用户安装使用。

Vivitek(丽讯)在本届InfoComm China将展出区别于同行业的领先激光投影机产品线,激光投影机将涵盖从3,800流明到18,000流明,2017年Vivitek(丽讯)将具备15款激光工程机。除了提供差异化、技术领先的投影产品外,在InfoComm China 2017展会上,Vivitek(丽讯)还将基于不同市场需求展示各种精彩系统方案,如:针对文旅和舞台演出用户的2台18,000流明激光工程投影机对不规则运动立方体进行实时融合追踪、针对文旅用户的4台10,000流明激光工程投影机侧面90度融合拼接、针对天文馆用户的4K激光投影机打造内投球解决方案等,这些震撼全面的系统方案将展示Vivitek(丽讯)投影机的专业水平和稳定品质。

金视科技推出HDBASET产品

此届展会新增的产品更加完善了产品的稳定性、人性化、多样性,突破了桌面插座在传统AV行业中的功能性,使传输的图像和音频更加清晰、立体,连接操作更加便捷、简单。

对于传统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强化和升级,采用了全数字式零压缩技术,实现了视频图像点对点以及音频的完美传输,其强大优势体现在:首先,实现模数转换传输,解决笔记本信号源不同信号的传输;其次,解决高清信号远距离传输问题,传输距离100米,最高支持20Gbps的传输率,支持未压缩的全高清的视频数据,4K,2K,传输需要,任何色深、分辨率和画面刷新频率都可以自由转换,使其更符合未来更高流量的高解析数字内容的要求;最后:布线更加简洁。

清听声学携最新定向传音高科技亮相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旗下聚音宝系列产品及最新研发的两款新品出席展会。

据清听声学透露,即将在展会上展出的矩阵系列是针对广场舞应用的,其原理就是:利用特定技术,把音乐声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声音会迅速的衰减到不足以干扰到别人。这项应用已在多个地方实现试点,获得了市民朋友广泛好评,被称为“广场舞神器”、“广场舞大妈的福音”等。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聚音宝膜产品是清听声学最新研发成果,通过一块薄膜发出定向声音,未来将应用到更多领域。

中航工业展出国画TM系列激光投影机―LP-40US

中航工业集团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全球最亮商用超短焦激光投影机 LP-40US,相比于传统灯泡光源,它具有长期保持高亮度、饱和度和对比度,寿命长,运行安全,节能减排等优势,突破前三代显示技术色域空间的不足,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它采用卓越的 DLP Link 技术并支持3D。可供任何角度安装,同时保证全天候7×24 小时连续运行。

大视电子将携MM5000 Plus全媒体综合平台处理器新品重装亮相

大视电子携MM5000 Plus全媒体综合平台处理器新品重装亮相。大视电子此次带来的拳头产品MM5000 Plus全媒体综合平台处理器是将3D立体显示、4K和8K超高清信号处理、创意拼接、LED/投影融合/LCD等综合信号与媒体处理融于一体的平台化处理器产品,他不仅保持了原有MM5000系列处理器在超高清、全同步、无损、灵活的非标分辨率、超大规模输入输出等特性,还更进一步实现了立体信号与非立体信号、超高清信号和普通高清信号、普通拼接与创意拼接、拼接与非标准LED与投影融合与矩阵切换等的一体化平台化,真正实现了任何信号任何显示介质任何表现形式的统一平台化。

届时大视电子将在现场以实景模拟应用方式演示采用单台MM5000 Plus全媒体综合平台处理器实现4K拼接,立体信号投影融合与创意显示的同时显控。

东方佳联展五大解决方案

在展会上,东方佳联的展区由“数字化机场展区、智能化酒店展区、视频会议室展区、综合会议室展区、主题公园展区”5个部分组成,精彩呈现崭新产品与技术,期待您到场品鉴。

Apart展出数字功放性能稳定的小巧音箱

Apart是一个专注于生产中小型固定安装音频市场所使用的扬声器以及电子产品的比利时品牌。从时尚潮流的精品服装店到高档餐厅,从小培训室到多功能厅,你都会发现Apart的踪影。Apart系列扬声器音质好,安装方便,种类齐全。其数字功放性能稳定,小巧,散热性强,在前级处理器接口,控制面板多样,易于操作。凭借着超过20年的固定安装音频系统的经验,Apart已经在全世界超过85个国家形成了精心挑选的商销售网络,是提供满足用户需求,高性价比并且独特可靠的固定安装音频产品。

Chanstek(创思特)自动广播系统的全功能控制中心MTC-10亮相展会

MTC-10通过全面地对广播系统中乐源播放以及控制外设进行可编程定时操作,以实现系统的全面自动化,达到“无人职守”的目的。作为自动广播系统的全功能控制中心,可按程序定时控制系统电源,声源设备,包括内置音频播放器,外接CD/USB播放器,FM收音,广播分区器,矩阵器,实现自动化的分区控制广播。同时,本机集成多路信号混音,呼叫站,远程遥控及紧急信号接口,成为广播系统的核心平台。本产品采用ARM11内核,3.5英寸LCD 真彩显示屏,分辨率为240×360。音频播放器兼容多种音频格式,多种播放模式,并且能同时采用内置TF卡作为存储器,存储容量1-8G,可通过面板USB接口进行读写操作。

SUOWOO索望光电将携潜心多年的时基同步型无缝矩阵参展

专注制造精品矩阵的索望光电,将携四类共28件展品,在本次展会上亮相。

针对行业内精准配置需求,推出的SMD系列快切型准无缝矩阵。单路单卡单型号的设计,实现了系统配置的最佳经济性。共有2U的9×9、4U的18×18、8U的36×36、17U的72×72和32U的144×144等五款C型。

针对高端应用对无缝切换效果的严苛需求,推出了TMD系列时基同步型实时无缝切换矩阵。仍采用单路单卡单型号设计,共有2U的8×8、4U的16×16、8U的32×32、17U的64×64和32U的128×128等五款机型。在内建统一时间基准的基础上,采用全硬件FPGA+底层专利算法,及数据突发间隙切换技术,实现了切换无延时、输出无中断、图像无裂像、画面无黑屏、无过度及无闪烁等完美无缝效果。

篇5

完善交通物流网络

以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航空网、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为重点,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交通物流网络体系。

航空国际物流通道工程。强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门户功能,构建联通孟菲斯、安克雷奇、法兰克福、仁川、迪拜等全球主要货运机场的空中通道。到202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货运航线达到40条,通航点达到35个,力争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

陆桥国际物流通道工程。依托国家陆桥通道,向西开辟加密郑州至土耳其至卢森堡、郑州至汉堡等中欧班列(郑州)线路。到2020年,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日往返对开各一班,形成贯通欧亚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物流通道。

国内物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积极发展高铁货运列车,打造联通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的4小时快递物流通道。

提高联运服务水平

加强与沿海港口功能对接,重点发展空陆联运、公铁联运和铁海联运,不断扩大和提升我省多式联运规模和服务水平。

空铁联运工程。支持郑州南站空铁联运项目申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到2020年,实现国际航空货运与国内高铁快运在装载单元、组织形式、流程设计等方面―体融合,空铁联运规模力争达到20万吨。

铁海联运工程。鼓励通过收购、控股或参与建设沿海港口码头等多种形式,推动沿海港口功能内移,打造我省对外开放的海洋门户。稳定并逐步扩大郑州一沿海港口一日韩地区的海铁联运业务规模,开通郑州至保加利亚海铁联运航线。

一体化服务保障工程。建立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力争在郑州国际陆港集装箱铁海联运、公铁联运领域率先实现“一单制”运输。

创新应用发展模式

立足河南实际,改造传统运输组织方式,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国内国外“双枢纽”工程。深化与卢森堡货航公司合作,合资成立货运航空公司,推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飞机维修基地等项目落地,推进以郑州为亚太中心、卢森堡为欧洲中心的货运网络建设。依托中欧班列(郑州),推进与波兰、俄罗斯等国的铁路公司合资合作,谋划建设中波、中蒙、中哈等贸易产业园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汉堡为西欧枢纽、华沙为中欧枢纽、布拉格为东欧枢纽的物流网络框架。

篇6

2010年6月,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武夷一卡通平台、数字营销平台及武夷随身游等四个方面内容的“智慧旅游”项目启动建设;2011年,南平市党政信息化平台正式启动,在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有效减少工作中的复杂环节,有效促进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5月,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项目通过验收,180多家医疗机构已接入平台;2012年6月,延平区的“林业三防”信息化项目被福建省林业厅列为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2012年8月,南平市115个乡镇、24个街道与中国电信所在的县市分公司签订了“智慧街镇”合作协议。

加快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作为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形态,从本质上讲,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新型城镇,主要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促进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创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及城市运营成本最低、效率更高、价值最大。显然,智慧城市要具有创造性,能够显示出智慧,首先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对城市中的人和物能够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以及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挖掘。

在南平,根据正在推进的“数字南平.宽带工程”,到2013年底,将会实现南平市新增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2万户,新增固定带宽接入用户15万户;城市地区20M宽带覆盖率超过95%,农村地区接入带宽提高到4M;启动南平及各县市城区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改造,完成南平主城区及重点县市城区NGB接入网改造,实现接入带宽达到30M,全市新增 NGB接入网覆盖家庭15万户。同时,下一代互联网升级工程也在这里启动,到2013年底,实现所有骨干网支持IPv6,网络设备及安全产品全面支持IPv6。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与城镇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重点立足于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标清数字电视、高清数字电视、互动点播、基于机顶盒浏览器插件或中间件的数字资讯、生活服务、教育、政务信息等信息平台应用及其他提供民生服务的双向业务应用。如今在南平,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超过30万户。

在高科技安防领域,完全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传输、监控和管理的全球眼业务,为实现安置点的安全提供保障。以福建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为例,森林三防监管信息系统整合了“三防”系统平台(防火、防虫害、防盗),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系统通过全球眼采集的视频实时输出到指挥中心大屏上,可对生态公益林、国有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一体化监管。护林员配备天翼对讲机终端可以进行应用遥感、地理信息识别、卫星定位、对讲功能、访问系统,工作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公,及时、准确的获得森林防虫与林业相关的信息。

提升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信息化水平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通过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三方面来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为此,南平政府在各区县、以及部分乡镇以南平市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基础,相继启动政务服务平台,陆续建立镇级信息应用平台,完善12345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劳动用工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文化运营中心建设,为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农民等提供基于网络的“公益+商业”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宣传”数字一体化平台,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

在下辖乡镇,配合完成福建省三农服务网县级全覆盖工作,新建若干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实现南平市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全覆盖。积极开展远程教学试点,大力推广PC端备课、电子化授课。借助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加强家校信息互动,优化学生管理方式。

南平政府应急主管部门在信息化管理领域,重点关注公共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整体管理,以及针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必要时接管下级部门的应急智慧所涉及到的所有管理活动和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平市延平区西芹寸,目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水文、气象和全球眼视频实时监控,已经满足了移动时对水情信息、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等实时汛情信息的查询需要,实现不论是在固定场所还是在运动过程中,不论何时、何地,防汛工作者随时都可以与防汛信息中心进行交互通讯,为防汛工作者提供了真正的全方位移动指挥办公手段。

两化融合服务企业信息化

对于位居闽北武夷山脉地区的南平市的经济发展来讲,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环境的渗透作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突出,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物流等环节的应用更为迫切。对此,南平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门制定“智慧工业园区”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客户专业打造智能厂区、智能酒店、智能商铺、智能物流四类“智慧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老百姓提供“智慧生活”公共服务信息化项目。

篇7

2013年航天科工工作会报告把“军民融合更富成效”列为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五大战略目标之一,即航天科工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技术产业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占据应急救援、安保科技、反恐防暴等非传统安全防务领域国内市场主体地位。这显然彰显了航天科工发展民品的决心与信心。

为了更好的推动民品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作出了“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战略决策,民用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成 绩

近年来,航天科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复杂局面,民用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优势行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发展空间显著拓展,经营状况持续改善,高端营销结出累累硕果,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日渐清晰,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2010~2013年,集团公司民用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1%、30.6%,其中2011年民用产业占航天科工总营业收入近70%,三年民用产业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增长32%。二是“天网一号”等民技术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某核心部件为北斗导航精确定位提供了重要保障。航天信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用户达到317.5万户。三是重工装备、特种专用车、复合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智慧城市、电力装备、智能交通等产业拓展成效初显。累计实现国际化经营收入年均增长42%。

问 题

航天科工民用产业这几年尽管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绝不能忽视。主要有:思想意识不够解放,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各级领导重视但力度不够,“重军轻民”的观念依然存在;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亟需加快,“重成果轻应用”的意识没有消除;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程度不够,“重产品轻商品”的思维尚未转变;民用产业良性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营销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有待深化。这些问题,引起了集团高度重视,为此,2013年航天科工工作会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形势,提出新思路,拓展新市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又好又快的新发展”。

转 型

航天科工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在2013年4月19日总部全体人员大会上希望员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看待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他特别强调指出:“在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的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含糊,决不能偏离方向,更不能出现问题;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党组的立场是非常鲜明和坚定的”。要抓好“四性”,其中创新性是“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的轴心。没有创新,开放没有意义;没有创新不可能转型,更不可能升级。保守没有出路,当前集团公司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如果不强调创新,就难以再上一个新台阶。航天科工总经理曹建国在航天科工2013年5月初团十七大代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是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着眼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做出的战略决策。从经济角度来讲,‘开放创新’将为集团公司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党的十提出‘新四化’要求,‘新型工业化’为集团公司的装备制造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是集团公司的主业之一;‘城镇化’为智慧城市业务拓展了市场空间;‘农业现代化’为集团公司在农业机械、食品安全等方面带来商机。‘转型升级’对集团公司来说更为必要,尤其在民用产业方面,要从根本改变目前行业分散、项目较小的现状。

“十二五”是航天科工深化改革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民用产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助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营销,加深信息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重点领域产业链的构建,加速“走出去”步伐,推动航天科工民用产业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到2015年,在民用产业中培育2项过50亿元产品、20项过10亿元产品和50多项过亿元产品。为了能做好这块大蛋糕,航天科工做好了充分的布局。

航天科工将加强制度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加强统筹规划,突出主业发展;加强产业化应用,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市场开拓,提高营销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能力;加强资本运作,打造产业集群;加强项目管理,增强发展后劲;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措施;加强运营管理,引导增长方式。

篇8

作为交通银行总行直属的37家省直分行之一,交行苏州分行目前全辖共有营业机构53家,其中县(市)二级分行5家,仅2011、2012年两年在苏州信贷投放总额达到近1400亿元。目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700亿元。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该行资产规模、本外币存款规模、人民币时点存款均突破千亿大关。

四年来潜心笃行的发展,交行苏州分行打造的“银政合作、科技金融、离岸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等诸多品牌日渐深入市场和人心,与姑苏大地共奏着一曲曲同频共振、奋进发展的和谐乐章。

开启银政合作,力行融资融智

苏州市首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虎丘湿地公园项目是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近日,交行苏州分行成功成为虎丘湿地公园60亿项目副牵头行和资金监管行,负责整个项目唯一建设专用账户、还款账户、应收账款及现金收入账户和贷款拨付账户的支付结算。该行还通过银团贷款形式,成功参与苏州市最大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苏州国际物流快速通道项目。

交行苏州分行充分利用总行对苏州的各项支持政策和离总部近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大型国有银行优势,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积极参与了苏州轨道交通1 号线、2号线项目、南环新村建设、东太湖治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项目、保障房建设、生态城建设、“两河一江”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等诸多重点工程。另一方面,依托交行强大的信息技术后台支持,开发了包括银卫安康自助医院系统、物业维修基金综合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既便民又提高效率、流程的系统。仅银卫安康自助医院系统,就已经签约合作11家,累计上线6家,大大减少了医院挂号难、排队长、缴费烦的问题。

同时,该行还有效支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10年10月27日,推动总行就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正式确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掀开了交行积极对接区县经济的序幕。近年来,该行在每年初都会跑遍辖内所有区县政府,主动了解当年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方面,该行根据交总行信贷政策导向,结合苏州地区行业及重大项目发展实际,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城镇一体化;一方面,根据各区县经济特点,制定一行一策的经营策略,优先支持各县区重点行业、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

推动科技金融,力助结构升级

由交行苏州分行授信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苏州第九街良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完成了系列动画片《老鹰抓小鸡》,既9月2日登陆央视少儿频道后,又陆续在北京卡酷、江苏优漫、湖南金鹰等电视频道播出,10月份还赴法国参加动漫展。公司总经理梁红梅表示,没有交行科技金融,就没有《老鹰抓小鸡》的第二、三、四部在央视的登陆。

该行曾授信支持的动漫企业苏州士奥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的《诺诺森林》,苏州天一动画有限公司的《智慧岛》、《丛林历险》,苏州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的《小狐狸发明记》均登录央视各频道。11月,该行审批通过首笔“文贷通”业务,给予苏州工业园区易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1000万元贷款额度,专用于影视剧《麻雀》的制作。

不遗余力培育、扶持和服务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关乎国家战略新型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是交行苏州分行始终坚持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许多科技型小微企业得益于该行金融创新与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几年间都得到发展壮大、成长成熟。

自2010年11月该行创设不仅是交行系统内首家也是苏州市首家科技支行以来,交总行特别在苏设立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基地、交通银行——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苏州实验基地,并上线同业内首家科技金融网,创设首家科技金融专家智库,打造出内外结合、运行顺畅、特色鲜明的科技金融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2012年4月,该行科技金融部获得了由银监会颁发的“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荣誉,2013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金融系统工人先锋号”称号,成为交行系统内唯一被授予该称号的集体。

创新金融产品,力主雪中送炭

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所支持的科技型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纳米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动漫游戏、半导体芯片、物联网等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行业。其中,18%的企业处于孵化后期和初创早期,即公司尚未有明确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或者已有早期产品和商业模式,但仍处于亏损阶段;45%的企业处于早期成长期,公司已经有产品和商业模式,已实现收入,但尚未实现规模经济效应;22%的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已经符合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销售和利润增长率增长平稳;15%的企业处于扩张期,销售和利润增长较快,基本能达到国内创业板上市要求。

近日,交行苏州分行审批通过首笔引入股权代持概念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江苏睿博数据技术有限公司200万元授信额度。这是该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给予企业有效支持的一个缩影。

目前,该行已推出伴随企业生命周期的系列创新产品,涵盖孵化、初创、成长、扩张、成熟等主要阶段,形成包括创业一站通、展业一站通、卓业一站通的全系列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设计出15款专属金融产品,形成了“科贷通”、“税融通”、“信用履约保证保险贷款”、“投贷通”、“股权质押贷款”五项主打产品,初步实现了银行融资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转变,有效填补了小微企业融资缺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行特有的“基金宝”授信品种,以科技型小微企业相关的已获得但尚未到位的国家、省、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或各项科技补助资金为还款来源,给予企业授信额度,在担保方式上解决了传统科技型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的问题。

服务离岸金融,支持苏企走出去

交行苏州分行凭借交行综合化、国际化的财富管理银行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结算和资金业务,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全面推进“本外币、境内外、离在岸”三位一体联动服务建设,为诸多苏州“走出去”企业境外贸易和投资设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方案,在服务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实现国际结算量229.06亿美元,发放国际贸易融资28.63亿美元,其中海外代付8.21亿美元,出口风险参与15.11亿美元。

该行先后与纽约、法兰克福、东京、首尔、香港等交行海外分行合作,为苏州近百家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先后推出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融资/付款、人民币订单融资、人民币融资性保函等创新产品,并通过产品灵活组合,由点及面,为企业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方案,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扩大了外贸进出口。

篇9

据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随着各地人工智能建设的逐步启动,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创业的难度逐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加入人工智能的阵营。

2018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所催生的商业价值逐步凸显。人工智能逐步切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生产效率及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智能红利时代开启!资本、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将人工智能拉到了信息产业革命的风口。

如何把握产业动向,抓住风口机会?创业邦研究中心凭借在人工智能等前言科技领域持续研究、洞察的能力,在对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推出《2018中国人工智能白皮书》,对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巨头和创业公司的布局、未来发展态势和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述

1.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又称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即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的手段实现的类人智能技术。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以来,“人工智能”经历了寒冬与交替的起起伏伏60多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以后,深度学习的发展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取得了惊人突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2.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应用技术层和行业应用层。

A基础层,主要有基础数据提供商、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和云服务商。

B技术层,主要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提供商。

C应用层,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集成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然后切入特定场景。目前来看,自动驾驶、医疗、安防、金融、营销等领域是业内人士普遍比较看好方向。

人工智能产业链

资料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行业巨头布局

巨头积极寻找人工智能落地场景,B、C 端全面发力。

资料来源:券商报告、互联网公开信息,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第三部分机器视觉技术解读及行业分析

1.机器视觉技术概念

机器视觉是指通过用计算机或图像处理器及相关设备来模拟人类视觉,以让机器获得相关的视觉信息并加以理解,它是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

机器视觉的两个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2.发展关键要素:数据、算力和算法

数据、算力和算法是影响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三要素。 人工智能正在像婴儿一样成长,机器不再只是通过特定的编程完成任务,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本领,这主要依赖高效的模型算法进行大量数据训练,其背后需要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的软硬件作为支撑。

深度学习出现后,机器视觉的主要识别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自学习状态成为视觉识别主流,即机器从海量数据里自行归纳特征,然后按照该特征规律使图像识别的精准度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从70%+提升到95%。

3.商业模式分析

机器视觉包括软件平台开发和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服务。整体用户更偏向于B端。软件服务提供商作为技术算法的驱动者,其商业模式应以“技术层+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软硬件一体化服务供应商作为生态构建者,适合以“全产业链生态+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加速商业化。

(1)软件服务:技术算法驱动者—“技术层+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

这种商业模式主要是提供以工程师为主的企业级软件服务。有海量数据支撑,构建起功能和信息架构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推动最末端的消费者体验。

此类商业模式成功关键因素:深耕算法和通用技术,建立技术优势,同时以场景应用为入口,积累用户软件。视觉软件服务按处理方式和存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在线API、离线SDK、私有云等。

国内外基础算法应用对比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2)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构建者—“全产业链生态+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

软硬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是一种“终端+软件+服务”全产业链体系。成功的因素是大量算力投入,海量优质数据积累,建立算法平台、通用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以场景为入口,积累用户。亮点是打造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各部分相辅相承,锐化企业竞争力,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4.投资方向

(1)前端智能化,低成本的视觉解决模块或设备

从需求层面讲,一些场景对实时响应是有很高要求的。提供某些前端就本身有一定计算能力的低成本的视觉模块和设备将有很大市场需求。前置计算让前端设备成为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单元的合体,一方面提升了处理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处理云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机器视觉在消费领域落地的一个障碍是支持高性能运算的低功耗、低价位芯片选择太少。从低功耗、高运算能力的芯片出发,结合先进的算法开发模块和产品,这类企业将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

(2)深度学习解决视觉算法场景的专用芯片

以AI芯片方式作为视觉处理芯片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以手势识别为例,传统的识别方案大都基于颜色空间,如 RGB,HSV ,YCrBr,无法排除类肤色物体及黑色皮肤对识别精度的干扰。借助深度学习,如通过 R-CNN 训练大量标注后的手势图像数据,得到的模型在处理带有复杂背景及暗光环境下的手势识别问题时,比传统方案的效果好很多。

(3)新兴服务领域的特殊应用

前沿技术带来的新领域(如无人车、服务机器人、谷歌眼镜等),对机器视觉提出了新要求。机器视觉可以让机器人在多种场合实现应用。服务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维空间的应用。目前国内的机器视觉,涉及三维空间、多维空间,其技术基本上处在初始阶段,未来存在较大市场增长空间。

(4)数据是争夺要点,应用场景是着力关键

机器视觉的研究虽然始于学术界,但作为商业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核心的竞争力。当一家公司先天能够获得大量连续不断的优质场景数据,又有挖掘该数据价值的先进技术时,商业模式和数据模式上就能形成协同效应。创业公司要么通过自有平台获取数据,要么选择与拥有数据源的公司进行合作,同时选择一个商业落地的方向,实现快速的数据循环。

第四部分智能语言技术解读及行业分析

1.语音识别技术

(1)语音识别技术已趋成熟,全球应用持续升温

语音识别技术已趋成熟,全球应用持续升温。语音识别技术经历了长达60年的发展,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引入,使得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提升到足以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深度神经网络逐步找到模型结构和调参算法来替代或结合高斯混合算法和HMM算法,在识别率上取得突破。根据Google Trends统计,自2008年iPhone及谷歌语音搜索推出以来语音搜索增长超35倍。百度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预测,2020年语音及图像搜索占比有望达到50%。Echo热销超过400万,带动智能音箱热潮。

(2)语音识别进入巨头崛起时代,开放平台扩大生态圈成主流

语音识别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时代。随着亚马逊Echo的大卖,语音交互技术催生的新商机,吸引大大小小的公司构建自己主导的语音生态产业链。各大公司纷纷开放各自的智能语音平台和语音能力,欲吸引更多玩家进入他们的生态系统。

(3)语音识别技术发展瓶颈与趋势

低噪声语料下的高识别率在现实环境使用中会明显下降到70-80%,远场识别、复杂噪声环境和特异性口音的识别是下一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麦克风阵列类前端技术不仅是通过降噪和声源定位带来识别率的提高,带环境音的语料的搜集、标注可用于模型的训练,有助于打造更新一代的语音识别引擎技术。语音巨头已经在布局。

在IOT包括车载领域,云端识别并非通行的最优方案,把识别引擎结合场景进行裁剪后往芯片端迁徙是工程化发展的方向。

2.自然语言处理(NLP)发展现状

(1)多技术融合应用促进NLP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深度学习、算力和大数据的爆发极大促进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在某些语言问题上正在取得很大的突破,比如翻译和写作。2014年开始LSTM、Word2Vec以及Attention Model等技术研究的进展,使DL有了路径在语义理解领域取得突破,并且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对话、翻译、写作新技术成果里都开始逐渐混合入DL的框架。2014-2015年,硅谷在语义理解领域的投资热度剧增。

深度学习能最大程度发挥对大数据和算力资源的利用,语义理解的发展还需要深度学习、搜索算法、知识图谱、记忆网络等知识的协同应用,应用场景越明确(如客服/助理),逻辑推理要求越浅(如翻译),知识图谱领域越成熟(如数据饱和度和标准性较强的行业),技术上实现可能性相对较低。在各种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的情况下,具备获取一定优质数据资源能力并可结合行业Domain knowledge构建出技术、产品、用户反馈闭环的企业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2)NLP主要应用场景

问答系统。问答系统能用准确、简洁的自然语言回答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线做匹配和排序。比如 IBM 的 Watson,典型的办法是把问答用FAQ索引起来,与搜索引擎相似。对每一个新问题进行检索,再将回答按匹配度进行排序,把最有可能的答案排在前面,往往就取第一个作为答案返回给用户。

图像检索。同样也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跨模态地把文本和图片联系起来。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的历史被认为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历史是一样的。最近,深度学习被成功地运用到机器翻译里,使得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大幅度提升。

对话系统。对话系统的回复是完全开放的,要求机器能准确地理解问题,并且基于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对于对话目标的理解,去生成一个回复。

(3)创业公司的机遇

1)机器翻译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机器翻译的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很多垂直领域已经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替代一部分人工,机器翻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爆发的前夜。

2)应用于垂直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避开巨头们对语音交互入口的竞争,以某一细分行业为切入点,深耕垂直领域,对创业公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部分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含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基础层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细分技术被应用到金融征信、保险、理财管理、支付等金融细分领域;技术层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知识图谱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征信与反欺诈、智能投顾、智能量化交易,计算机视觉与生物识别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身份识别,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智能客服、智能投研;应用层的认知智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智能风控。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典型应用情况

资料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第六部分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分析

1.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图谱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在健康管理、辅助诊疗、虚拟助理、医学影像、智能化器械、药物挖掘和医院管理等领域均有企业在布局,其中医学影像、药物挖掘、健康管理,辅助诊疗、虚拟助理的应用发展速度较快。

图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图谱

资料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2.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具体应用场景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影像,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机器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判断,是协助医生完成诊断、治疗工作的一种辅助工具,帮助更快的获取影像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升医生看图/读图的效率,协助发现隐藏病灶。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图像检索等方式,完成病灶识别与标注,三维重建,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等功能,应用在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阶段。目前较为火热的应用有肺部筛查、糖网筛查、肿瘤诊断和治疗等。

药物挖掘。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可总结为临床前和临床后两个阶段。临床前阶段: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药物筛选的过程,包括靶点选择、药效和晶型分析等,预测化合物的活性、稳定性和副作用,快速 、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提高筛选效率,优化构效关系。临床后阶段:针对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病历进行分析,迅速筛选符合条件的被试者,监测管理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数据收集过程,提高临床试验的准确性。

虚拟助理。医疗虚拟助理是基于医疗领域的知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交互,从而在就医过程中,承担诊前问询、诊中记录等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合作伙伴,使医生有更多时间可以与患者互动。医疗虚拟助理根据参与就医过程的功能不同,主要有智能导诊分诊,智能问诊,用药咨询和语音电子病历等方向。

第七部分智能驾驶行业分析

1.智能驾驶行业产业链

智能驾驶行业的中心业务是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操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成车厂商。该类厂商,上接上游软硬件提供商,下接公司和消费者,在整个业务链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一环。

产业链上游厂商多为细分技术提供商,如深度学习、人机交互、图像识别和新材料、新制造新能源等。

智能驾驶产业链图谱

资料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2.智能驾驶市场分析

伴随着 ADAS 技术的不断更新,推断全球 L1-L5 智能驾驶市场的渗透率会在接下来 5年内处于高速渗透期,然 后伴随半无人驾驶的普及进入稳速增长期。在未来的 2025 年无人驾驶放量阶段后,依赖全产业链的配合而进入市场成熟期。预测到2030年,全球 L4/5 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达到 15%,单车应用成本的显着提升之 外,从 L1-L4 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全面渗透为汽车产业带来全面的市场机会。

按照 IHS Automotive 保守估计,全球 L4/L5 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在 2025 年将接近 60 万辆,并在 2025- 2035 年间获得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并在2035年达到2100万辆。另有接近 7600 万辆的汽车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同时会带动产业链衍生市场的大规模催化扩张。

根据独立市场调研机构 Strategy Engineers 的预测,L4 高度自动驾驶等级下,自动驾驶零部件成本约在 3100 美元/车,其中硬件占比 45%,软件占比 30%,系统整合占比 14%,车联网部分占比 11%。按照全球 1 亿辆量 产规模计算,理想假设所有车辆全部达到 L4 高度自动驾驶水平,那么全球自动驾驶零部件市场规模在 2020 年 将达到 3100 亿美元。

第八部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画像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创业的难度逐步降低。创新的大门吸引众多创业企业进入。为了观察行业风向,助力创新企业发展,创业邦研究中心对国内200多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进行了系统调研,从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融资能力等多维度指标,评选出“2018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成长企业50强”。

地域分布

全国88%的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其中,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最多,占比高达39.66%;其次是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达21.55%;位列第三的是广东,人工智能企业占达15.52%。北京以领先全国其他地区的政策环境、人才储备、产业基础、资本支持等,成为人工智能创业首要阵地;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均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人工智能应用实力雄厚,也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垂直产业园;广东互联网产业发达,企业对数据需求强烈,依靠大数据产业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行业分布

从行业大类分布来看,行业应用层的企业占比最大,为56.03%;其次是应用技术层的企业,占比达31.04%;基础技术层的企业占比最小,仅为12.9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场景深度融合,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行业应用公司比重不断提升。在基础层技术方面,国际IT巨头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国内与国际差距明显,中小初创企业很难进入。

从行业应用来看,智能金融企业占比最大,为16.92%;其次是机器人企业,占比达15.38%;位列第三的是智能驾驶和智能教育,占比均为12.31%。金融行业的强数据导向为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了产业基础,智慧金融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庞大的金融市场为人工智能落地带来了发展前景。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输出, 目前市场需求较大,商业机器人占据较大份额。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在资本推动下进入者较多,企业积极推动应用落地,百度、北汽等大型企业尝试商业化落地智能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推动教育个性化落地,相关初创企业涉入教育蓝海,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

收入情况

收入分布在500-10000万之间的企业最多,占比达49.14%;500万以下的企业位居其次,占比达 26.72%;位列第三的是10000-100000万之间的企业,占比为17.24%。

最新估值

企业最新估值均在亿元级别,且分布较为均衡。三成企业估值超过15亿元,还有企业估值达到百亿级别,如优必

选科技、达闼科技和商汤科技等,将来或将跻身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备注:分析样本量剔除一半未披露企业)

第九部分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1.Atman

企业概述

Atman由来自微软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和产业经验丰富的产品团队创办,提供专业领域机器翻译、机器写作、知识图谱、大数据智能采集挖掘等语言智能产品,致力于成为医学、新闻、法律等专业领域语言智能专家,为专业领域用户赋能,推动专业领域用户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助力专业领域文字智能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Atman已为强生、新华社参考消息、北大法宝、君合律师事务所等世界领先药企、新闻媒体、法律服务机构开发机器翻译、机器写作、知识图谱、大数据智能采集挖掘等语言智能产品。

目前Atman在北京和苏州两地运营,能快速响应全国各地客户需求。

企业团队

创始人&CEO:马磊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曾先后在微软研究院和工程院担任研究员和架构师,机器学习专家、多次创业者、曾主导多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申请国际专利共计15+项。

Atman公司核心团队由来自微软、百度、法电等领域高端人才和资深技术人才组成,公司员工4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0%,技术开发人员占比70%,一半以上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

核心技术与产品

技术方面,擅长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群体智能)在复杂问题的应用,和国际专利15项,Atman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于2016年9月首秀,早于谷歌的GNMT,专业领域翻译效果在公测标准和行业客户测试中均持续领先。核心产品为垂直领域机器翻译、机器写作、知识图谱抽取构建、大数据智能挖掘等语言智能产品。

Atman的机器翻译产品可自动翻译编辑专业文献、报告、音视频和网页,支持私有部署和云端混合部署,提供包括数据隐私安全以及自学习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机器写作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搜索、过滤、聚类,根据行业需求自动生成专业文档,适用于所有专业写作场景,可大幅减少专业报告写作过程中的繁复工作,大幅提升专业领域写作效率。

知识图谱可实现海量数据的语义检索、长链推理、意图识别、因果分析,形成一个全局知识库。大数据智能采集挖掘系统为专业领域用户提供智能数据源管理、海量专业数据获取和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解析并结合知识图谱提供auto-screening、知识重构、专业决策辅助,帮助用户建立强大的以专业大数据为基础的业务辅助能力。

2.黑芝麻

企业概述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视觉感知核心技术与应用软件开发企业,2016年分别在美国硅谷和上海成立研发中心,主攻领域为嵌入式图像、计算机视觉,公司核心业务是提供基于图像处理、计算图像以及人工智能的嵌入式视觉感知平台,为ADAS及自动驾驶提供完整的视觉感知方案。

目前公司和博世、滴滴、蔚来、上汽、上汽大通、EVCARD、中科创达、车联天下和云乐新能源等展开深入合作,提供基于视觉的感知方案;除此之外,公司还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布局为智能终端提供视觉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

企业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于OmniVision、博世、安霸、英伟达和高通等知名企业,平均拥有超过15年以上的产业经验,毕业于清华、交大、中科大和浙大等知名高校。

创始人&CEO:单记章此前在硅谷一家全球顶尖的图像传感器公司工作近20年,离职前担任该公司的技术副总裁一职,工作内容覆盖了图像传感器研发和设计、图像处理算法研发和图像处理芯片设计。

核心技术和产品

在汽车领域,黑芝麻可提供车内监控方案(DMS),自动泊车方案(AVP),ADAS/自动驾驶感知平台方案。黑芝麻智能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算法和芯片两个核心部分:黑芝麻感知算法从基础的控光技术,到面向AI的图像处理技术出发来提高成像质量,以及应用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结合视频处理和压缩技术,形成从传感器端到应用端的处理过程;黑芝麻芯片平台采用独有的神经网络架构,包括独有的图像处理,视频压缩和计算机视觉模块,与黑芝麻视觉算法结合,采用16nm制程,设计功耗2.5w,每秒浮点计算达20T。

3.乂学教育

企业概述

乂学教育,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网络教育培训机构,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学习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学习内容。核心团队来自美国Knewton、Realizeit、ALEKS等人工智能教育公司,销售团队有全国40亿toC销售额的经验。

企业自主研发了针对中国K12领域的学生智适应学习产品,其核心部分是以高级算法为核心的智适应学习引擎“松鼠AI”,该产品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模拟真实特级教师教学。企业发表的学术论文得到了全球国际学术会议AIED、CSEDU、UMAP认可,并在纽约设计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在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主要产品

学生智适应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在教、学、评、测、练等教学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模拟优秀教师的基础之上,达到超越真人教学的目的。该产品性价比高,以人工智能+真人教师的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有效解决传统教育课时费用高,名师资源少,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智适应学习人工智能系统

智适应学习人工智能系统模拟特级教师,采用图论、概率图模型,机器学习完成知识点拆分和个人学习画像,采用神经网络、逻辑斯蒂回归和遗传算法为学生实时动态推荐最佳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教育。

业务模式

线上与线下,2B和2C相结合。以松鼠AI智适应系统教学为主,真人教师辅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学习课程。开创教育新零售模式,授权线下合作学校,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500多家学校。

4.云从科技

企业概述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家孵化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 能。云从科技是人工智能行业国家队,是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人脸识别团队唯一代表,唯一一家同时受邀制定人 脸识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2018年,云从科技成为祖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行路上的人工智能先锋,与 非洲南部第二大经济体津巴布韦政府完成签约。

云从科技奠定了行业领导地位: 国家肯定,国家发改委2017、2018年人工智能重大工程承建单位;顶层设计,唯一同时制定国标、部标和行标的人工智能企业;模式创新,三大平台解决方案,科学家平台、核心技术平台和行业应用平台。

企业核心团队

创始人

周曦博士,师从四院院士、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S.Huan黄煦涛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识别领域的计算机视觉 研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曾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周曦博士带领团队曾在计算机视觉识别、图像识别、音频检测等国际挑战赛中7次夺冠;在国际顶级会议、杂志 上发表60余篇文章,被引用上千次。

核心技术团队

云从科技依托美国UIUC和硅谷两个前沿实验室,中科院、上海交大两个联合实验室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四 个研发中心组成的三级研发架构。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300人,80%以上拥有硕士学历。

技术优势

全方位多维智能学习模块适应不同场景要求;模块化设计为在工业视觉、医学影像、自动驾驶AR等领域扩展打下良好基础。

云从科技具有高技术壁垒:世界智能识别挑战赛成绩斐然,在CLEAR、 ASTAR、 PASCAL VOC、 IMAGENET、FERA以及微软全球图像识别挑战赛上共计夺得7次世界冠军;在银行、公安等行业智能识别技术 PK实战中,85次获得第一;2018年,云从科技入选MIT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代表企业。

在跨镜追踪(ReID)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三个数据同时集体刷 新世界记录, Market-1501上的首位命中率达到96.6%,首次达到商用水平。

正式在国内“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可全面应用于手机、电脑、机具、设备、家电。相较以往的2D人 脸识别及以红外活体检测技术,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拥有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动作配合完成活体验证的功能, 分析时间压缩到了毫秒级以及不受环境光线强弱的影响等诸多优点,受到国际巨头公司的关注。

行业应用

目前国内有能力自建系统的银行约为148家。截止2018年3月15日,已经完成招标的银行约为121家,其中云从科 技中标了88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约为72.7%;在安防领域推动中科院与公安部全面合作,通过公安部重大课题研发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在民航领域,已经与中科院重庆院合作覆盖80%的枢纽机场。

5.Yi+

企业概述

北京陌上花科技是领先的计算机视觉引擎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视觉内容智能化和商业化解决方案。致力于“发现视觉信息的价值”。

旗下品牌Yi+是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引擎,衣+是时尚商品搜索引擎。公司在图像视频中对场景、通用物体、商品、人脸的检测、识别、搜索及推荐均达到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和阿里巴巴、爱奇艺、优酷土豆、中国有线、CIBN、中信国安、海信、华为、360等数十家顶级机构/产品深度合作,通过提供边看边买引擎、图像视频内容分析引擎、人脸识别引擎等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数据结构化产品服务于海量用户,同时帮助政府机构、广电系统、内容媒体、零售商、电商、视听设备等行业实现智能分析、智能互动与场景营销。目前公司已经获得B轮融资。

企业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于斯坦福、耶鲁、帝国理工、新加坡国大、南洋理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名校及谷歌、微软、IBM、英特尔、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名企。

创始人&CEO:张默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 南洋理工大学创业创新硕士。连续创业者, 曾任华为算法工程师、微软WindowsMobile工程师、 IBM SmarterCity 架构师,北方区合作伙伴经理,主机Linux中国区负责人,中国区开源联盟负责人,年销售额数亿。 2013年创业于美国硅谷和新加坡,2014年6月在中国设立北京陌上花科技有限公司。

核心技术与产品

技术方面,在国际顶级计算机视觉竞赛ImageNet中,成绩曾超过谷歌、斯坦福等,2015-2016年2年获得十项世界第一。2018年3月,人脸识别准确率位列LFW榜首。Yi+通过遵循无限制,标记的外部数据协议。 Yi+的系统由人脸检测,人脸对齐和人脸描述符提取组成。使用多重损失和训练数据集训练CNN模型,其中包含来自多个来源的约10M个图像,其中包含150,000个人(训练数据集与LFW没有交集)。在测试时, Yi+使用原始的LFW图像并应用简单的L2norm。图像对之间的相似性用欧氏距离来测量,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视觉搜索引擎,图像视频分析引擎以及人脸识别和分析引擎:

行业解决方案

针对营销、安防、相机和电视的不同特点,推出相应解决方案。

营销+AI。场景化广告方案中,大屏AI助理信息流推荐、神字幕、物体/人脸AR动态贴图、video-out、场景化角标与广告滤镜等形式的广告内容推荐,适用于快消、汽车、电商、IT、金融、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

智慧城市+AI。使用计算及视觉助力智慧城市,在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在智慧安防实时识别上,实时处理直播摄像头信息,算法反应敏捷,相应迅速。建立智慧园区方案模型,考虑扩展性&灵活性、数据管理、松散耦合性、安全性、实时整合性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等技术方案要素,从业务和技术两方面整合解决方案实现步骤。

电视+AI。电视+AI的解决方案赋予智能电视多样播放能力和营销能力。

相机+AI。相机更具交互能力。用户通过搜索关键字标签同步展示图片,打通相册和购物一站式体验。准确识别人物属性特征,动态适应表情变化,可以在视频以及图像中对人脸实时检测,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人脸相似度检测,实现面部关键点定位、妆容图像渲染,试用与粉底、唇彩以及眼影等多种虚拟试装方式。实时检测摄像头中出现的物品、场景和人脸等,添加AR效果,SDK支持本地检测、识别、追踪,平均检测帧率可达到25fps。

新零售+AI。Yi+新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商品识别和其他图像识别算法技术为核心,建立一整套基于人脸、商品的智能零售门店管理方案。Yi+新零售解决方案主要包含数据采集、算法模型说明和部署方案三部分,其中数据采集包括人脸数据采集、商品数据采集;算法模型说明包括识别算法训练、商品识别、识别输出;部署方案包括本地部署、云端部署、本地部署与云端部署结合。

6.擎创科技

企业简介

擎创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赋予传统IT运维/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运维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从而取代和改善对高技能运维人员严重依赖的现状。2017年,擎创科技已实现全年2000万营收,迅速成为国内AIOps领域的领跑者和中流砥柱。2018年初,擎创科技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火山石投资领投,晨晖创投、元璟资本及新加坡STTelemedia跟投。

核心团队

擎创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由BMC、微软等美国企业服务上市公司的运维老兵,与新浪、饿了么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算法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成员至少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其中CEO杨辰是国内最顶级的B端销售,曾带领团队获得10倍的业绩增长;CTO葛晓波拥有长达15年的企业级软件开发和运维经验;而产品总监屈中泠则来自甲方,创业前为浦发硅谷银行企业架构师,深知甲方对企业运维产品的需求。这个曾经深耕于运维企业服务市场的团队,如今在智能运维企业服务赛道继续领跑,让擎创科技成为最懂企业的客户,最值得企业客户信赖的软件厂商。

主要产品

“夏洛克AIOps” 作为擎创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运维主打产品,自2016年上线以来,已从1.0版本升级至1.9版本,可应用在金融、大型制造业、铁路民航、能源电力等涉及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多种行业。在2017全球运维大会上,夏洛克AIOps获得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高效运维社区联合颁发的“年度最具影响力AIOps产品”奖。

“夏洛克AIOps”充分利用自研算法辅助客户实现IT运维价值,结合客户的现有情况,规划从传统ITOM至AIOps智能运维的一站式路径,助其运营落地,由此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传统IT运维监、管、控三个层面,并将相关运维数据及业务数据实时展现。

“夏洛克AIOps”拥有多项自研算法,犹如运维界的福尔摩斯,能迅速发现并定位运维问题的根因,实现秒级排障,最大程度避免企业产生重大损失。更有价值的是,“夏洛克AIOps”还能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机器学习,运用新型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预测,帮助企业提前规划IT资源,高效预防各类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商业模式

目前,擎创科技已与多家金融和制造行业标杆客户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浦发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铁路局、银联、海尔、浙江能源等。针对不同客户,采用个性化的商业模式进行服务,目前主要有私有模式和SaaS模式两种,都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核心优势

篇10

广西南宁恒业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家集生活用纸研发、制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活用纸专业化联盟企业。恒业纸业自2000年创办以来,经过12年的市场历练,生产出“小太阳”、“甘甜”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是全国质量诚信AAAAA级品牌企业、全国市场消费者首选放心品牌。然而恒业纸业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却有着董事长利章图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末,“下海”风潮席卷全国,当时还在一家国营企业任职的利章图看到很多人通过自己创业改变了命运,于是萌发了自己做生意的想法。由于缺少经商经验,第一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虽然首战碰壁,利章图又回到了国企,但创业的心一直在萌动。一年后,利章图再也按捺不住渴望创业的激情,再一次从国企中出来,进行第二次尝试,利章图始终坚信人家能做的事他也能做,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利章图办理了离职手续,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中。

摆地摊、五金、养殖、餐饮、日杂百货、边贸粮油……从事过的行业利章图自己都数不清了,但这段经历并没有挫败利章图创业的决心,而是屡败屡战,收获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辨明了自己前行的方向――生活用纸行业。

“经商者都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有把握的行业入门,这是一个规律。”利章图说:“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我在尝试创业的过程中对纸业的接触比较多,较为了解,而且生活用纸是大众消费品,关系到千家万户,谁都离不开它,所以就看中了这块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在做了很多前期的铺垫工作后,2000年广西南宁恒业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了。

三人到三百多人

成立之初,恒业纸业只有三个员工,按照先生产再销售的模式,按时开出员工的工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免不了遇到困境,在恒业发展到十几个人的时候出现了经营难题,由于刚开始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经验不足,当时的月营业额只有六七千块钱,发不起员工的工资,恒业面临着解体的风险。面对员工人心浮动,利章图当机立断,向员工们表示:愿意跟着企业继续发展的,三个月内不发工资,与企业共度难关,但三个月后会分文不少的发给大家,利息也加倍;不愿意的也可以带着工资马上离开。利章图的真诚表态打动了员工,最后留下了四个人。企业把全部设备都卖掉了,回到家里办公,主营改为销售,产品贴牌生产,终于一起度过了难关,这四个人也成为了恒业纸业的股东。

谈及这段经历,利章图认为支撑自己走过来的原因是坚定的信念和对员工负责的使命感,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刚开始三个人创业就是为了吃饭,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多了,就想着怎么对这群人负责。谈到这里,利章图还特别强调了成事的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就是专注,第二是坚持。一个人要成事,十年可能才入行,二十年就能成专家,三十年就成精了,孙悟空都很难打得过,所以凡成事者一定要学会专注与坚持。”

谈到企业的经营心得时利章图认为,刚开始创业艰难,不能给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就要给他关爱和感情,创业初大家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这种家庭式经营,是小企业维持员工感情最好的方式;当团队有几十号人的时候,就要采用制度化军事化管理。如果企业要发展壮大,让员工学习成长,不断培训提升员工知识技能的校园式管理必不可少。按照利章图的规划,最终恒业纸业发展到了如今的三百多人。

造纸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在设备通用和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原料及配方的运用。恒业纸业充分利用了广西造纸原料丰富这一优势,将销一体化,形成产业链,管理上逐步形成企业内部自行运转的小宇宙,成本也就下降了,在企业内部和市场上形成合力后,赢的机会就大。利章图认为一家企业必须要把握好产品的质量,营销是术,品质是道。成为一家百年企业的关键是产品的品质。在企业发展中,恒业纸业重视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生态环保,讲究良性循环,造纸污水经过处理净化,酸碱度均达到标准后再排放,成为园区内第一家通过环评验收过关的企业。

全员生发智慧

恒业纸业在快速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对于人员的管理给利章图带来了不小的困惑。人员的增加带来的是生产效益的下降,公司内部气氛不活跃,耳边经常传来员工的抱怨。一次偶然的机会,利章图看到了思八达的课程介绍,上面提到企业管理的智慧,让员工的智慧自然涌现,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看到这里,利章图的思维被触动了,这不正是自己苦苦思索,想要寻求的结果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利章图走进了思八达的课堂。在课堂上,利章图得到了一个感悟,也成为了自己的人生格言,那就是:利众的人必得众利,助众的人必得众助。渡己渡人,让自己更精彩,让世界更美好。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出世为了渡己,入世为了渡人,利章图在思想上彻底的认识到学会舍得的价值,心态也更加的平和,此时的利章图在想能不能让自己的员工都来体验这智慧的课堂,感受这个“场”。于是利章图为恒业纸业的团队报了90人的《全员生发智慧系统》培训课程。何为全员生发智慧呢?全员生发智慧是一个场,是生出管理机制化解企业经营难题的智慧场,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系统,是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经营智慧从员工中生发,又要回到员工中去。运用全员生发系统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成长发展阶段,需要一个什么系统,就能生出一个什么系统,永远能生出适合当下企业经营的系统。课堂上,老师对恒业的员工们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魂’,做个持续有‘魂’的人。工作中,问题就是难得的经历和体验,难度越大,体验越多,收获越多。”

聚足能量 突破销售

篇11

一、现状和问题

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两化融合技术在原材料工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0%和60%,两化融合开始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提升、整合创新阶段迈进。宝钢、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但也要看到,我国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深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投资不足、关键核心软件装备受制于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政策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必须下大力气、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尊重规律、分类施策,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原材料工业的突出问题和两化深度融合的薄弱环节。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不断提升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标准引导、平台服务、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计算机模拟仿真、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应用基本普及。研发设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集成应用、协同创新等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两化融合深刻植入企业,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行业引导工作明显加强。列入试点单位的122家原材料企业全部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制定300项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推广10套以上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设6-8个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8-10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4-6个工业云服务平台,3-4个大数据平台,以及稀土、农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管理平台。

――示范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发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机构作用,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及评定工作,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制定完善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等分行业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和等级评定办法,开展年度测评工作。建立企业贯标工作、年度测评工作推广和跟踪反馈机制,通过企业贯标和等级评定,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

(二)建立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技术标准体系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行业组建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做好标准体系研究及技术归口工作。将原材料工业信息化标准列入行业标准制修订重点,围绕材料性能和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物料管理和产品流通、数字化研发和服务等,加快制修订一批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及接口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智能监测监管标准,电子标签编码及应用标准,以及稀土、危险化学品、农资化学品识别、定位、追溯通用规范,实现物料、产品、设备编码和各种接口标准的统一。

(三)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研究选择成熟自主的行业解决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加大推广使用力度。重点推广基于钢铁冶炼、轧制及深加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设备集成与模拟优化、设备故障在线诊断与预测维护、能源管理的钢铁生产全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针对乙烯及其衍生物、芳烃等炼化主装置的模拟仿真、优化控制、调度计划、故障诊断和维护、资源与能源管理等技术方案;基于石化化工生产过程的HSE(健康、安全、环保)解决方案;基于装置侧线、反应罐釜、进出厂点等关键节点的数据计量及实时采集,实现物料跟踪及物料平衡、能源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石化化工生产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建材生产物料消耗、质量检测、设备运行、能源管理、环保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监测与管控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公共服务能力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具备灾害预警、安全管理、智能采选功能的数字矿山解决方案。

(四)加快建设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依托原材料工业龙头企业、行业自动化研究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软件开发企业、高等院校等,针对原材料工业生产流程化、基础产品大宗化、高端产品个性化、资源能源消耗高等特点,搭建开发及实验平台,开展产品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与优化、智能化操作与无人值守、生产运行管理、工业机器人、计算机仿真、智能仪器仪表、能源管控系统、移动应用等信息系统与专用装备的开发,突破一批高效安全、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有效缓解目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熟适用系统缺乏、行业应用价格昂贵等问题。

(五)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科研单位成立原材料工业云产业联盟,建设安全可靠的原材料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推进工业软件、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围绕原材料工业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控制与优化、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定制、购买租赁、咨询服务等多层次的云应用信息化服务,解决企业投入不足、数据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高端人力资源匮乏、个满足度低等行业共性问题。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

(六)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

支持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支持大型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公共平台转化。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公司、农资生产企业联合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原材料工业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化发展,壮大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危化品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增强原材料工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

(七)大力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

支持原材料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推动大数据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决策科学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商业智能系统(BI)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提升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营销及服务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

(八)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

建立稀土矿山开采监管系统,实现对稀土矿区非法开采、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情况的长期动态监控。建立覆盖全国的履约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在线监测和管理。依托重点单位,建立稀土、化肥、农药、危险化学品等产品追溯系统,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追溯产品来源,杜绝假冒伪劣、来源不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提升企业品牌效益。

五、重大工程

(一)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发应用工程

开发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的产品配方建模、产品性能分析、虚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推广力度。到2018年,大中型石化、钢铁、有色、建材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0%、95%、85%和80%。

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用于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针对炼钢、连铸、热轧等工序的工艺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PP),冷连轧机轧制过程动态仿真及控制优化技术等,实现在线、全自动、多工艺路径的智能化设计。

石化行业重点发展炼化关键主装置及工厂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模拟仿真、优化控制和调度计划技术等,对工厂生产全流程实现安全可视化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发展协同一体化技术,建立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实现工程数字化设计和交付的标准化管理。

有色行业重点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离散单元法(DEM)技术的碎磨、选别、分离、冶炼设备的建模研究,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过程和装置模拟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开发球磨机、浮选机、冶炼炉、电解槽等选冶关键工艺设备的虚拟样机,形成选冶主体工艺及调度的数值模拟设计能力。建立有色金属加工机床、部件、原料、环境等数字模型,对工件切削、锻压等微观、宏观过程进行参数化表达,实现加工效果、刀具磨损情况等快速评估。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关键生产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综合集成,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研发设计和集成应用。加快推广水泥回转窑控制系统在线仿真技术,在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领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应用系统,开展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生产。

矿山行业重点发展地质采掘优化设计系统,动态指导采掘过程和设备应用。采用动态闭环集成控制技术,将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和利润等综合生产指标与底层设备控制动作相联系,实现选矿过程全流程控制和动态全局优化。

(二)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工程

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基础自动化技术和系统,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及生产线,基本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开发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到2018年,石化化工和钢铁行业先进过程控制(APC)投用率达到60%,主要有色金属选冶、加工环节的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5%,水泥行业应用优化控制系统生产线达到50%。

石化化工行业重点在炼化、化肥、农药、氟化工、氯碱等领域,针对原料属性不确定、物质转化机理复杂、过程多重循环等特点,积极开展全流程建模、先进过程控制(APC)、实时优化和调度、以及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实施和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轮胎行业重点推广芯片集成技术,实现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钢铁行业重点推广选矿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烧结机智能闭环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全程自动化转炉炼钢、智能精炼控制系统、加热炉燃烧过程优化技术、核心轧制控制系统、基于图像检测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等。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推广振动磨机负荷检测系统、矿浆粒度分析仪、矿物加工专用图像分析仪等选冶工业在线智能检测分析装备,氧化铝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铜富氧熔炼控制系统、粗铅富氧强化熔炼控制系统、铝电解高效节能控制系统.湿法炼锌优化控制技术、高性能铜(铝)板材轧制数字化控制成型技术等。

建材行业重点推广水泥生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技术、窑头和筒体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窑尾加料控制技术,平板玻璃原料配料控制系统、三大热工(熔窑、锡槽、退火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自动切割分片系统,陶瓷原料制备、窑炉控制、压机控制等系统,玻纤池窑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稀土行业重点建设冶炼分离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企业网络及数字管理系统,加快物料、生产、质量控制等业务整合。

(三)智能工厂示范工程

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加强专业智能工厂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建成一批生产装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

石化智能工厂。选择4家先进石化化工企业,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突破一批石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石化企业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通过建立新型的生产和营运管理模式,实现基于价值链的供应链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和物流管理水平;通过生产过程智能化的优化控制,提升操作自动化和实时在线优化水平;通过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在线优化,提高节能减排水平;通过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提升安全环保水平;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关联性分析与预测分析,显著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钢铁智能工厂。选择4-5家先进钢铁企业,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开发针对产品质量、能耗和设备状态进行软测量的模型技术,以及通过工序互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的智能决策技术。推广示范铁钢轧工艺过程信息横向贯通、全流程高级计划排产和质量一贯制闭环控制技术,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优化技术,在线设备诊断、预测与维护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营销规划信息纵向融合技术等,强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有色智能工厂。选取铝、铜行业3-4家先进企业,以大数据和工业网络为基础,建立生产信息服务云架构,形成信息、知识、智能决策的数据和计算支持能力,通过物料关联与跟踪的智能物联网,实现对重要物料的标识、追溯和成份配置,开发基于先进生产工艺条件的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建立生产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操控、决策、管理和服务,建立全过程能效优化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决策体系。

建材智能工厂。在水泥行业选取2-3家先进企业,建设基于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智能水泥生产线,实现原料配备、窑炉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统智能优化,并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开展具有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BI)。

轮胎智能工厂。依托生产装备的高度信息互联和数据系统的实时采集,融合物联网、自动化仓储物流、数据挖掘、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等先进技术,建设轮胎生产仓储物流、关键岗位机器人和生产信息管理三大系统,全面覆盖轮胎制造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设备、生产信息、过程管理、企业决策的纵向交互和生产过程各工艺流程的横向交互,打造纵横贯通的综合集成优化的现代化轮胎制造工厂。

(四)数字矿山示范工程

金属数字矿山。以铁矿、铜矿、金矿为代表,建设3-4个智能矿业示范工程。加快信息通信技术(ICT)与矿业的融合,将井下无轨车辆、大型采选设备与先进物联网、模式识别、预测维护、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推动矿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数字化。继续推广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井下紧急避险、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混合型智能生产物联网,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搭建具备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等要素的自动识别、信息共享、自发协作、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实现采选过程动态可调可控,增强企业对矿石性质变化及外部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满足精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针对矿山分布较为分散与偏僻的特点,建设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利用上下游供需信息的高效协同,实现经济库存。

稀土数字矿山。依托大型稀土集团,在赣州、福建等稀土重点矿区建设2-3家稀土数字化矿山示范工程。利用数据库技术、储量动态计算技术和矿山三维数字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稀土矿山储量和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稀土储量动态管理、生产智能化控制及地质灾害监控等,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数字服务平台。依托国内大型矿冶科研院所,建立矿山云系统通讯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搭建云服务平台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业务中心和网络前台。集成黄金、铜、铅锌、镍等典型矿业集团的海量生产数据,开发矿冶生产智能运营决策系统,形成生产装备远程在线维护、工艺过程故障智能诊断、分析仪器自动标定维护等远程工业服务能力,到2018年在国内3-5家大型矿业集团推广应用。

(五)供应链协同管理促进工程

推动原材料龙头生产企业,与原料供应商,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主要下游用户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按照供应商提前介入(EVI)、准时生产技术(JIT)等模式,统一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企业业务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和规范,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实现物料协同、储运协同、订货业务协同以及财务结算协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在内的全部产业链条的集成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钢铁行业。选择3-4家先进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建立和完善客户个性化订单条件下的基于产品使用特征的钢产品标准规范体系,推广以订单为核心、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灵活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实现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需求。推进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推行日计划生产模式,实现以销定产和产销高度衔接,进行客户订单的全程追踪,推动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建立连接钢铁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数据系统,推广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的研发设计模式。针对钢铁行业原料大宗特点,建立生产企业与上游铁矿石、煤炭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预报模型提高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石化行业。选择2-3家企业开展面向客户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通过物流的智能感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行业的敏捷供应链,促进生产企业上、下游的快速决策和协同优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企业柔性生产制造,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初步建立石化工程协同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平台,完善石化生产企业客户管理系统,实现面向石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运营,减少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成本。

有色行业。选择2-3家铜、铝、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上下游协同生产和协作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建立自动识别、信息共享、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平台,实现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财务的协同,消除任务等待与积压、信息传递延时与失真等管理瓶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管理。

(六)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

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油)机器人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以提高采矿机器人的机构可靠性、避障设计、通讯能力以及防爆设计等为技术开发重点,在复杂矿床开采等环节,研发推广地下金属采矿、应急救援等智能机器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原材料工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鼓励重点行业协会成立推进两化融合的专门机构,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企业评估、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企业应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规划,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保障资金投入。推动信息技术提供商和行业应用方组建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推进联盟,加强联合互动,开展共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高针对原材料工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物联网等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工厂、公共平台、技术推广等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鼓励各地设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鼓励建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集聚社会资本,主要投向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领域。鼓励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租用智能装备或软件系统。

篇12

关键词:创新;体制机制;产品线;产业链;商业模式

出版是出版主体将选择、优化后的作品提供给读者的社会行为,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和智慧的有效递进传承,它通过对教育与文化的支持(此处沿用斯坦利·昂温对出版目标的界定),来实现人类传承文明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质地可感的阅读实现的。从古迄今,技术的不断革新带来阅读介质和载体的变迁,以及出版传播方式的创新。远古人的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早已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孑存;陶器、甲骨、金文、简帛上的书写文字(甚至题壁诗)已然成为人类稀有的具象化的文明与文字形态;公元九世纪(868年)的中国雕版印刷术乃至十一世纪活字印刷术出现并推广后,欧洲古登堡印刷术在1440年前后出现,批量生产的书籍才真正改变了人们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纸质出版、纸本书此后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主要载体形式(从宗教书籍的传播到经典的雕版印刷乃至成为贝塔斯曼起家创业的基础),至今已经持续了600年之久。

当代社会,全球各地,纸质出版已日益感受到来自于技术变革的冲击,而真正使我们改变甚至深感危机的是屏幕(移动终端)阅读!从电影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移动屏幕终端(如汉王、Kindle、Ipad),从边缘模糊到数字清晰(海量云数据),再到无限链接、无垠跨界,数字时代必然带来出版业的无穷变革与创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媒体产业融合趋势的加强,出版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同样带给我们对未来更多的思考。有感于此,笔者结合所在中国出版集团及下属单位中华书局的工作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体制机制再创新依然是应对未来的关键和核心话题

中国出版集团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出版社和享誉业内的编辑队伍,一批批精品图书构筑成出版业的群体雕像,一批批引领时代风尚的畅销书提升着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旧有的观念思路与格局眼界也影响着、制约着其大踏步前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也时刻感受到一批好的畅销新书被一些体制机制灵活的文化公司、工作室过度开发并有效营销推广。这让我们不由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我认为,要改变现状,关键是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有大的突破。这种再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再造与流程重组。要进一步推进扁平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成立分社与事业部,副牌实体化,赋予二级、三级经营实体相对独立的用人、资金、选题与分配权,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广泛开展与那些有经营活力的文化公司的资本项目渠道合作,增强竞争活力,同时整合跨媒体、各领域专业人才,灵活运用项目管理模式来推进创新。通过项目运作,搞活机制,推进股份多元化和员工持股,放水养鱼,包括运作大中型项目,特别是系列畅销书,来增强活力与竞争力。通过激发内在驱动力来转动齿轮,以外在活力激发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在未来联机出版、互联网自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大肆盛行时,出版流程将相应简化重组:由编写校延伸至印前系统,而后是母本的复制性批量生产。国外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先是个人网络自出版,随后再谋求纸本印刷,流入传统主流渠道以寻求覆盖面。印刷与否取决于内容的传播方式,应对不同需求的即时印技术(将来会发展至3D技术,其带来的影响与变化更是我们无法预估的)将更为推广’这些都会带来传统出版编印发流程的重组与再造。相应地,交易成本将大幅降低,流通环节将缩减,人们取用读写将更为便捷。由此,我们更要因应变化,缩减生产流程,加速流通环节,直抵销售终端,改变组织架构,使其便捷高效。

二是变革用人机制。通过人才选拔、培养、培训、锻炼、交流、任用等方式形成合理的编辑、营销、版权、财务、经管人才梯队,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通过骨干编辑工作室(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瑞琴、脚印工作室)、重要作者工作室或出版中心(如曹文轩、于丹、汤素兰、沈鹏、韩美林、冯骥才、王海鸽等知名作者资源)和特殊人才引进、管理等办法,发挥其才能,使其脱颖而出,真正起到聚合人力资源的效能。集团各单位不乏领军的编辑人才,但不同程度地缺乏经营、营销策划、数字出版和多媒体运营,以及文化产业链相互拓展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内外结合,加快人才培养使用。

三是创新考核、分配与激励机制。针对不同产品类型,细化考核评价指标,加大畅销新书和有影响力图书的奖励力度,包括出书前的宣传推广激励和出书后的对“双效图书”的重奖,以及针对各类社会评奖的追加奖励,并且将其与职称晋级、考核、选拔任用相结合,包括对管理人员与创新人才的股权激励,加大效益考核,打破国有、民营分疆划界的体制束缚,激发出版企业和出版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动。

二、媒体产业融合的加剧为产品线建设、产业链打造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各出版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品线和产品经营战略,建立了业界公认的品牌认知体系和个性凸显的出书风格。但随着媒体形式之间融合趋势的加强,随着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的整合与三网合一进程的推进,我们应该在传统的产品线建设和产品发展战略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向产业链打造和产业融合贯通的方向突进,形成全媒体、多介质的混合型新载体运营模式(今年京交会期间,法兰克福书展公司与中国出版集团联合打造的品牌项目“故事驱动中国”大会即产生较大影响,其倡导的“跨界融合”的主题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知名媒体人与会,会后的深度交流与跨界合作仍在持续发酵。有感于此,组织者计划在明年开展“故事驱动亚洲”项目)。

我们做这样一番思考的前提是,继续拓展现有纸本书的市场容量,提升已有产品类型的市场份额,同时结合新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打造复合型的产品类型,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例如,中南集团与华为集团合作建立天闻数媒,探索教育的全数字化解决方案,集中打造针对老年人的电视台,开展跨界经营;安徽时代集团在外贸、医药、海外办印刷厂等实体运营基础上,大举进军影视业,总体投资收益率在10%~15%之间;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与四川旅游局合作,推进全球旅游资源整合营销计划。由中华书局发起的首届“诗词中国”系列活动(2012年9月28日~2013年7月6日)以传统诗词创造大赛为切入点,以手机短信和邮件为主要参赛平台,运用网站、报纸、期刊、电视、图书、手机、飞信、云端传媒等全媒体传播方式,辅之以软件开发、研讨会、晚会、摄影大赛、吟诵大赛、青少年分赛等活动,构建全民参与、全媒体参与的综合、立体传播通道,广受社会关注,达到新创作3.8万首,4,367万客户参与,1.29亿人次转发量,配套图书发行10万册的佳绩,是一次成功的产业链综合媒体介入形式,也是中华书局的品牌扩张之路。组织者还设想,在第二届大赛时进一步确立商业模式与营销推广方案,进而组建“诗词中国”文化基金。此外,还将申请创建第一家中国诗词博物馆、文化产业园区、国学与诗词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创建“诗词中国”主题酒店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如通过商标注册、品牌维护,围绕“诗词中国”品牌开展各类文化产品、文教用品经济附加值的研发推广等),特别是与刚刚发放牌照的4G手机运营商聚合资源,深度合作,开展自媒体出版(生产者即是消费者,生产同时产生收入。用户不仅仅是一个读者,而是更多地创造了价值。在手机上预装客户端,建立互动式平台,通过信息费、会员收费、流量收入获取较大收益)。

要充分利用从个人的移动互联到产业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构建数字出版融合接入传统出版业的清晰的商业模式。通过文化附加值使传统出版业升级换代,加大版权资源聚合,使其复合效益应用于实体经济与制造业,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模式。例如,天舟文化收购后已主要成为游戏产业股、凤凰传媒全面挺进游戏产业,都是对这一融合趋势的主动迎合。2011年7月,中华书局开发一款基于ios平台的游戏“李小白”,被视为出版业向游戏产业“逆袭”的第一枪。从此,出版业对游戏产业链的探索再未止步。还有一些出版社已开展超越图书附加值的创意产品的研发,开发中高端线装礼品书市场(高盛文化、三希堂)、手绘地图、创意文化产品(瓷器、家具、家电、通信设备等)、“装点书房”“私家书房”新概念等,拓展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其未来前景十分可观,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附加值。

三、数字技术引领未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全球出版业巨头贝塔斯曼发现:“旧的图书销售模式取决于作者,而新模式则取决于市场”。未来三网融合后,屏幕终端将更为便捷地成为主要载体形式和主要阅读方式,这将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授权模式的变化、授权与分成比例的不断议定、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信息传布方式的变化、出版流程的重组与传统产业链的简化,将直接从物质流动链人手对图书的商业生态进行重构。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出版对三大出版领域中的大众出版冲击更大;教育出版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推广将带给中国出版业不可估量的冲击与变化;而专业出版和期刊则因国际上各大出版公司未雨绸缪式的商业化运作,以数据库的形式聚合资源、搭建庞大的数字化平台,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和主流出版形式,形成纸媒与数字出版互动共赢的局面,其前景蔚为可观。

可以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立足于云端的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平台、网络与定向营销、完全个性化的定制出版、传统出版内容的碎片化分类整合(建立类似于“中央厨房”概念)、移动手机终端内容信息定制服务、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集成音频、视频多媒体互动式电子书(已更多出现在工具书和儿童读物上)、高度集成化的数字资源聚合与文化休闲平台(类似于浓缩的主题公园,拥有集研究与信息、互动游戏、休闲娱乐、教学科研互动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等,将会占据传统出版业的庞大市场空间。例如,台湾2000年启动的,包含400万件图书资料影像等存储量的数位典籍科技计划,美国交通部全美航空超大数据,英国十八世纪历史文献全文本检索系统,中华书局筹建中的国家历史文献资源总库,以及下一步的“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物联网)都是数字技术影响下出版产业发展中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数字阅读将是多形合一的阅读体验和多屏合一的解决方案,移动视频、多界面、移动阅读都将形成超文本阅读的无限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应用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智能个性化。阅读的内容、时间、长度甚至地点都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来决定;二是内容的优质和精致化。相对于海量信息内容而言,知识应用更具有个性定制特征;三是知识内容的有机动态性。这实际上是内容碎片化的重新有机组合与主题搜索,已经超越了一本本书刊知识点的全面提取。这些超量信息化的工作仍然需要编辑的干预和把关,这也是传统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可以设想,传统编辑们将会是知识盛宴的高级厨师。编辑们大有可为的是:传统内容资源的整合(采集、编辑和传播职能)与碎片化整合;借助于载体形式来传播展现的方式与流量分布的区隔;海量数据的搜索路径选择与定制服务;构建跨界交融场景的思路与智力支撑等。我们现实出版业的问题在于,产业集中度低,资源(书报刊)无法形成有效整合,不同媒体之间存在分割,且内容资源严重不足,又因为国内市场中版权保护缺乏,内容资源积累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内的数据库建设重复同质化、规模市场狭小、盈利模式不甚清晰的关键所在。

篇13

关键词:一带一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创新;产业链

“一带一路”战略为江苏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带来重大机遇。江苏省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以推动装备制造走向世界。“十二五”期间江苏装备制造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建设初具形态,“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势头迅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苏州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两大契机叠加,为江苏高端装备制造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一、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的契机

(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旺盛

“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预计高达1.2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中亚和东盟地区除新加坡、以色列外,工业规模化程度普遍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未来对交通运输、产业园区、光伏核电、电信等能源设备和基础设备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2015年中哈签署了1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和180亿美元的基建合作框架,包括64个清单项目,为江苏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庞大的基建工程同时可以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基建材料需求,可有效化解富裕产能。印尼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15个机场、24个现代化港口、49座大型水坝,新增电力装机总量3500万千瓦,这给江苏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沿线国家装备产业互补合作意愿加深

深化装备制造业投资与合作是沿线各国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中科院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显示,沿线65个国家涵盖工业化进程的各阶段,不同阶段的国家在产能合作进程中都可寻找到不同的定位,共同培育以“互补合作”为主导的“新雁阵”模型。江苏实施“一带一路商务创新引领”工程,拟在沿线重点国家布局建设10个境外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库已筛选出重点合作项目266个,协议投资额240亿美元,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型电力、船舶海工四大装备制造领域为战略重点。以巴基斯坦为例,其国内已探明铁矿石储量高达9.47亿吨,但是钢铁行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能低下,市场需求缺口十分庞大。江苏沙钢集团瞄准机会展开合作,转移富裕产能的同时开辟能源市场,促进双方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底俄罗斯启动“远东大动脉计划”,预计投入9亿美元升级红星造船厂、苏州大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南通中远重工等企业中标多个大订单,同时还建立石油合作关系。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与俄方在共青城合作建立航空部件工业园,推动航空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

(三)新一轮承接技术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新一轮工业升级竞赛给各国带来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是技术转移与承接的直接动力。中亚沿线国家未来由于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窘境,已开始提前布局技术吸收与积累,提升创新能力。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引领作用下,通过科技伙伴计划,签订双边或多边技术转让协议、产品进出口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海上合作中心,完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与对接平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工业技术升级。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在江苏省科技厅、各市科技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搭建的接洽平台上对接境外企业,签订各类科技合作协议。如中车南浦公司向印尼、哈萨克斯坦输出高铁技术设备,江苏丰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向马尔代夫等国输出非并网式风电淡化海水等技术设备,助推沿线国家的能源与交通产业的工业化进程。

(四)江苏装备制造金融打破跨国垄断的新阶段

“加工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是跨国装备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垄断东道国产业的重要手段。江苏本土装备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0%,但经济贡献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本土与跨国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平均比率为1:4.5,出货值比率1:24,利润比率为1:5.5。跨国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掌握关键技术、控制价值链,通过加工订单约束下游的研发进度,弱化本土企业的主导作用。江苏GDP虽然持续增长,但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封锁以及对关键领域的控制,使本土企业形成技术依赖,创新空窗期被迫延长,区域经济跌入贫困性增长的陷阱。“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进一步激发装备企业向高端领域探索的欲望,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

(五)江苏打造研发高地、培育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呈现

硅谷、纽约、伦敦、特拉维夫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经验显示,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意味着最大程度吸引和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发展高新产业,进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战略主动权。江苏利用现有科技平台与资源培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鼓励企业以联盟形式引进吸收核心技术,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发展高新产业,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奠定良好基础。苏州率先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通过“126”产业构架的建设方案培育十大高端产业群。2015年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达68亿元,在服务型机器人行业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如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沿着“工具―管家―伴侣“的发展轨迹搭建创新体系,拥有全球唯一最完整的家庭清洁服务机器人产品线,是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开拓者。南通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打造船舶与海工技术创新高地,中远川崎集团依托该平台,通过二次创新完成全国船舶行业首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斩获多个欧美订单。

二、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优势

(一)工业基础夯实,规模化程度高

江苏装备制造业产值连续27年位列全国之首,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增加。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江苏规模实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等指标都稳居全国之首。《2015江苏装备制造业蓝皮书》显示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占全省工业的47%,产值、销售、利税所占比重超过50%,出货值高达81%,其中仪表仪器、电气机械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一,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第二。徐州工程机械、南京智能装备、无锡光伏产业、苏州电子信息、南通海工装备等地标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园区、研发中心、产业基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等综合培育体系的联动建设已经领跑全国。

(二)外贸出口稳,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高

金融危机以来,江苏贸易出口总额在3200亿美元上下窄幅振荡,其中98%为工业制成品。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全省工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升,201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额分别高达2247.52亿美元和1137.89亿美元,总量优势明显。苏州是全国高新技术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2015年,苏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在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9%,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

(三)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增强

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江苏装备制造创新能力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2015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费用高达1788亿元,连续6年蝉联全国第一。江苏省内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云集,创新载体建设卓有成效,民营企业总部与全球500强研发中心相继落户苏南,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如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突破全球珩磨技术领域瓶颈,成功研发智能化全自动高精度数控珩磨机;公司还收购德国Degen公司,成立全球高端珩磨机研发平台。成熟的创新体系造就了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在饲料机械设备领域的领先力,企业多年来R&D费用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保持4%左右。企业拥有高效的成果转化率,相继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97项,制定国家标准51项,荣获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近400余项,企业已在饲料机械与工程、粮食机械与工程、工程设计与安装为一体化等领域拥有最核心的研发技术及自主产权。

(四)投资形式多元化,产业扩张凸显“链条效应”布局

江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设立“一带一路”投资资金,规划2015年30亿、2017年100亿、2020年300亿的投资计划,通过大企业牵头大项目启动,加快与沿线国家共建产能互通体系,有效平衡双向投资。江苏装备企业投资方式也从出口产品,设立办事处的低端贸易方式转变到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收购国外企业组建全球网络化的研发体系与营销渠道。亨通集团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业2025等战略部署背景下,实现了由市场国际化向资本、品牌国际化的升级。亨通在3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海外业务遍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英、美等多个国家设立研发基地,形成了“光棒―光纤―光缆―ODN”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2015年亨通收购印尼Vokse公司,充实下游产业链,丰富电力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的业务体系,为公司推进“555”国际化战略,实施全球资本运营奠定基础。

三、加快江苏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路径探讨

(一)政府定位服务化,构建对接服务体系

首先需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提高服务响应效率。江苏政府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应该积极制定配套政策,贯彻落实《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带一路”战略下,政府通过搭建官方、半官方平台,推进民间合作。如常州政府向67家常州高新技术企业发放APEC商务旅行卡,为企业商务人员处境谈判提供便利;苏州政府对境外投资企业开辟“一企一案”绿色通道,有效缩短项目的行政审批。

江苏企业走出国门由于信息不对称面临诸多风险。政府应加快速度为制造装备企业搭建优质跨国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贸易摩擦、融资贷款等瓶颈,提高经营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已与芬兰、以色列、英国等70多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为江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开拓稳定优质的合作渠道。江苏“国际产学研峰会”、南京“全球研发峰会”、苏州“纳米发展国际论坛”等都已成为江苏积极吸纳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苏州政府为企业提供对接互动系统平台,其功能涵盖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技术转移、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二)企业创新自主化,培育核心竞争力

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本质是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全球对接,产业竞争力的节点之一是对技术标准与关键价值模块的控制。江苏企业突破跨国公司对前沿技术垄断的唯一路径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关键技术的攻克,实现内生性增长;同时还应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加大对上游产业重点领域前沿性、关键性研究的投入。如江苏徐工集团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的产业技术发展之路上,聚力实现施工应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优化技术等5大专业方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成功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发展。徐工在全球市场开拓中形成了拥有5个国际研究中心,8大制造基地,10大备件中心,2000余个服务终端、6000余名技术专家,辐射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网络体系。集团不断覆盖融合上下游产业打造“智慧徐工”,成功实现了协同研发、智慧制造、敏捷供应链、商业智能、便捷服务的综合集成。

(三)资本布局全球化,加快品牌建设

优质装备企业成功走出去的轨迹包含“产品―市场―资本――品牌”四个国际化阶段。“一带一路”框架下企业通过海外收购可以缩短投资周期,迅速填补技术、品牌及销售渠道等要素资源。仅2016上半年,江苏就有53家上市公司开展海外并购业务,为扩张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亨通收购南非阿伯代尔欧洲控股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100%股权,通过对收购企业品牌和技术进行整合,有效降低了企业进入西班牙与葡萄牙市场的壁垒。江苏海鸥公司通过竞标国际项目、境外设厂、跨国并购,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该公司在马来西亚分公司“借船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收购了东南亚最大的冷却塔公司,成功向“一带一路”沿线输出“海鸥”品牌与服务。南京泉峰控股并购了德国博世旗下SKIL品牌,拓展欧美高端电动工具市场。苏州纽威阀门先后在美国、荷兰、新加坡等8个国家设立10家境外子公司,积极注册境外商标,在全球构建营销网络。江苏装备企业应尽快组建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境外商标注册提升本土品牌的国际享誉度。

(四)产业联盟化,推动技术链跃迁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铁、核电、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必然要对接、输出技术标准,通过核心技术提升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会把产业需求和技术标准传导到技术链上下游环节,促成上下游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形成企业联盟进行集成式创新。装备产品个性化定制程度高,售后服务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母公司可在境外组建售后服务公司,同时也为客户提供设备操作与维护的培训,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如常州金N集团从名不经传的小企业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海外并购一跃成为全球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老大,拥有200项国际专利,60%产品服务于奔驰、保时捷等汽车制造商。常州金N集团原先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2011年通过收购德国埃马克集团,形成跨国数控机床产业联盟,拓展欧洲市场;2013年通过对埃马克的优化与重组,剥离齿轮业务,进入高端汽车制造领域,客户遍及宝马、奔驰等,同年又收购瑞士欧瑞康集团将其全球范围内14个制造基地收入麾下,迅速促成与下游产业的联盟,打造了一流的机床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维修体系。常州金N集团嫁接欧洲高端装备技术服务国际与国内市场,2014年又在金坛投资高速列车轮毂研发,主导行业发展。

(五)商业模式新型化,推动新业态孵化

装备企业将信息化、自动化、模块化融合,形成一个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体系,是变革商业驱动模式的基础。如上汽大通位于无锡的定制工厂采用分布式供应链模式建立用户圈层,根据订单需求通过C2B平成产品定义、开发、验证,用“预售+定制”的组合形式,为客户开辟现场设计、现场加工的高端定制服务提前锁定销量,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其次是将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等元素引入销售模式,发挥三大资本平台(境内外融资平台、利率汇率平台、跨境外币人民资金池)和三大电商平台(装备材料大宗交易平台、互联网产业电商平台、进出口贸易平台)的优势,推动盈利模式的推动。如苏州大龙网承担“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引路人”角色,将江苏各城市与沿线贸易城市链接,随着越南、中东、俄罗斯网贸管的运营,大龙网“一带一路、百城百联”战略已完成关键布置。

(六)人才队伍国际化,搭建全球研发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企业以高端项目为载体,搭建研发平台,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开辟人才流入渠道,积极嵌入全球人才网络。国际实践经验表明,从事跨国经营的专职人员,在工科、理科、商科、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中最少有两种以上交叉学科的教育背景。 目前江苏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的团队。比如留美博士与南京耕耘投资有限公司联姻成立南京川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磷酸蛋白抗体试剂研发,在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助下,在英国设立研发总部,吸纳当地先进的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南京川博的成功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创始人注重IRP、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国际规则、商业范式、法律咨询等方面培训,不断增强国际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洁、王磊,2014年苏州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商务信息与调研,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