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方案范文

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方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4: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方案

篇1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就我县2013年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工程建设情况

一是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1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重点小(二)型7座,一般小(二)型7座),经业主、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率先在全市进行了项目法人验收。2013年我县将要完成21座一般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目前,已率先在全市完成招投标工作,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合同并已经进场。

二是高标准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投资2500万元完成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项目覆盖我县等4个乡镇,22个行政村,18个小型灌区的4.18万亩农田。经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组织了项目法人验收。经省财政厅和水利厅组织的绩效考核,该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综合排名全省第三。2013年,我县积极争取全省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全部完成2013-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的编制,待省厅批复实施方案后我县将按程序开展工作。

三是快速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工程。我县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河东防洪工程总投资约2000万元,设计加固堤防6.2公里,疏浚河道2.5公里。该工程于2012年11月底开标,开工时间较晚,但我们克服开工晚、拆迁安置任务重等重重困难,组织精兵强将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12月29日,我县在全省率先完成2010-2011年度丰林镇防洪工程技术验收,2013-2015年度的林泉防洪工程已通过省厅初设审查,目前正在等待批复。

四是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2012年9月13日,我县与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县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合作协议书》,协议双方共同努力,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分三期推进,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目前,省水投集团已委托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县雁家湖水厂扩建改造初步设计报告》和《县林泉自来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雁家湖水厂扩建改造工程已于2013年8月19日开标,工程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将在2014年7月1日前完工。

二、主要做法

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每个阶段工作均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质量优良率高,工程档案及验收资料完善。主要做法概括为三句话15个字,即:管理上求严、进度上求快、质量上求优。

第一,管理上求严。一是严格定员定责。为使水利工程建设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我县每项工程都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监察局、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每个项目均按建设规范成立工程建设项目部和现场经理部,并明确了各工程现场代表及技术负责人职责,确保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岗上有人,人人有责。二是严格执行“四制”。严格按照水利部有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四制”:其一,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单位为县水务局。其二,招投标制。所有项目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及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中标施工单位均具有水利工程施工三级以上资质。其三,监理责任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每处工地均有1名监理人员常驻现场进行“三控制”、“两管理”工作,每个监理公司均派一位总监理工程师对所负责监理的工程进行巡监。其四,合同管理制。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均签订合同,一切以合同为准。三是严管项目资金。县政府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严格执行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筹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在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进度由县财政支付中心及时拨付项目资金,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第二,进度上求快。一是工作部署快。根据往年的时间安排,我县提前做好宣传发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化解工程建设中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为水利工程建设赢得时间。立足工作实际,不等不靠,对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县政府先垫付资金,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热点问题,认真调研,拿出解决方案,不等项目资金,先行先做,从而确保工程行动早,项目到来时工作落实快。二是建设进展快。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始终立足一个“早”字,尤其是对于完成招投标的工程要求施工单位早日开工,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工期,做到外业工作和内页资料整编工作同步进行。对在全县率先完成的工程我们还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为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率先通过市级和省级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质量上求优。其一,优化设计方案。一是专题调研。组织专家对水利工程进行前期调研,现场勘察,逐一审查,找准和摸清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根据水利工程的病险程度、位置重要程度、功能及影响程度,分轻重缓急做好年度整治规划。二是做好设计。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工程建设方案、安全鉴定、评价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图设计等前期编制工作。三是创新思路。在水库加固过程中背水面采用无砂混凝土设计,极大地简化了水库管理工作;在小农水建设中,以砼(音同)浇筑和U形槽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节水系数;与省水投的合作,使城市居民用水和农村安全饮水达到“双赢”。其二,强化质量管理。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就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业主单位负责、群众义务监督”。尤其是在全县水利工程集中实施阶段,监理单位人员不足,业主单位充分发挥现场经理部作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现场技术人员实行现场旁站,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的监督,切实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篇2

关键词:综合管廊;BIM;可视化;运维管理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供电、供水、供暖以及通信等公共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面临挑战。地上空间、资源的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矛盾,因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地下空间发展,充分调用地下资源,将基础设施转移到地下集中设置,释放地表空间,以缓解矛盾,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兴起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2022年,住建部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研究基于BIM的跨建设阶段管理流程和数据融合标准,研发贯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BIM技术在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集成与深入应用。利用BIM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综合管廊工程在运维过程中协同监管和可视化管理,能够为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维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可靠监管、智慧运维、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

1地下综合管廊现状分析

早期城市管网的建设分散于不同的企业,由各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网进行建设。因而早期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各方仅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铺设,未能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此外,大部分铺设通过直埋的形式铺设于市政道路下方,这就导致后期随着城市规模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市政管线需求的增加,对市政管线进行扩容、维修、更新时,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反复开挖修复,使得道路上的补丁随处可见,成为了“拉链”马路。地下管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技术低下、应急管理能力差、辅助决策水平低[1]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工程安全隐患不断暴露出来,不仅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全国由于施工而导致的城市管网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亿,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亿。此外,基础设施扩建、改建也造成大量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社会矛盾突出。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存问题,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2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1总体架构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支撑层、服务层、业务层、表现层,并与外部多系统互联互通,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BIM可视化技术应用

将管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和资料与管廊的BIM模型相链接,并在运维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管廊模型有关数据,实现对管廊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2]。BIM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以数字信息模型为载体[3],将机电各专业的数据信息,以及管廊实际运维需要的各类信息进行一体化整合,基于此信息模型,可以为管廊运维管理提供新的载体。准确完整的模型数据是有效利用BIM技术进行运维管理的基础[4],将BIM信息模型与实际建筑(含机电设备等)、人三者进行连接,使综合管廊运维更加直观化、模块化、集成化,可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合理安排班组巡检频次,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2.3基于BIM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

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BIM/GIS及大数据技术[5],针对管廊智慧化运维建设的系统平台,应用层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监控管理系统、移动端系统等8个子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库实现,满足数据共享和再利用的要求[6],同时监控系统部分与管廊内相应的机电设备具备远程和联动控制功能。

2.4信息化管理设计

采用监控大屏、WEB端、移动端对管廊运维和巡检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监控大屏作为统一监控、调度、指挥的神经中枢,与综合监控、预警报警等系统实现联动,供运维班组对管廊实时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管;Web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和系统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巡检排班等日常工作;移动端以工作机为载体,可实现廊内智能化巡检工作,及时上报运行隐患事件,提升运维响应度和处理及时率。

3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实例

3.1项目概述

合肥山海关路(重庆路至黑龙江路)综合管廊,总投资3309.7万元,单舱,管廊全长0.78km。

3.2数据对接

山海关路管廊各机电专业包含消防、环控、门禁、视频、通信、无线覆盖、火灾自动报警等,通过MOD-BUS协议,接收和反馈PLC设备的状态、反馈信号等,存入InfluxDB实时数据库,并通过设备编码作为唯一关键字段与BIM模型中的设备进行绑定,实现BIM模型中的状态查看及远程控制。山海关路管廊共有各类设施设备近500个,通过二维平面布置图表示其位置及设备状态,运维人员可借由二三维联动,多视角多维度,实时查看廊内运行情况

3.3可视化展示

平台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BIM技术,进行BIM模型轻量化处理,实现管廊从宏观地理位置定位和工程结构展示,到微观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设施、入廊管线的拟真展示;并通过数据与模型绑定,提供综合管廊三维模拟现实、资产查询、设备远控及状态实时反馈、三维漫游、(半)透明模式展示等功能。BIM模型远程控制如图2所示。

3.4虚拟巡检管理

基于BIM技术,可根据廊内巡检线路信息(如综合舱一分区至三分区),自动开展虚拟巡检任务,确定巡检设备的运行状态,生成巡检报告。利用巡检报告,将需要维护的巡检设备的工单发送给相应的运维人员。通过虚拟巡检,可以让运维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综合管廊当前运行安全和健康状况,同时配合廊内摄像机辅助,及时发现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综合管廊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且工单自动生成与派发可使得工作更加便捷。此外,工单附带相关精确问题或故障,运维人员根据工单内容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并及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综合管廊能够安全健康运行。虚拟巡检还可用于管廊新进运维人员的培训作业,加速提高运维人员的廊内认知度,提升巡检体验。

3.5应急演练管理

在管廊运维过程中,如遇到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运维人员可通过BIM模型找寻最近出入口进行虚拟逃生演练。传统的应急演练均是事先编制预案,按照方案进行场地准备、人员培训,开展演练活动,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不利于演练活动的开展。利用BIM技术可模拟性的特点,搭建管廊运维现场的应急演练场景,设定疏散人员的初始位置和逃生路径,形成三维动态的模拟方案,便于查找演练方案的不足,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使得应急演练预案更具有实操性,应急演练管理模拟如图3所示。

3.6入廊管线管理

基于BIM空间管理,可较为精确计算已入廊管线数量及可入廊管线空间信息,并形成入廊管线管理。通过设定出入廊位置,在BIM模型中全景展示入廊管线敷设路径,以此提前规划入廊管线报审及指导施工作业。待管线入廊后,即可在BIM模型中查看相关入廊信息,更新巡检作业内容,形成闭环管理。

4结语

应用BIM与大数据技术的集成管廊运维模式,将BIM技术的应用从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延伸到运维阶段,进而可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管廊BIM模型整体为线型结构,且内部专业分工复杂,系统集成度高,展示效果还有待优化。通过完善三维引擎,从BIM信息提取、BIM模型轻量化、数据存储索引和三维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可通过模型简化、场景空间划分、增加绘制对象的内存池和进行图元合并等方式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从而实现流畅展示的目的;可从性能、表现方式、二次开发接口等多个方向上进行优化。基于BIM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集成监控、资产、巡检、入廊管线四类信息,可建立一个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管廊内外状态信息的智能化系统。本文以合肥市管廊项目作为应用实例,实现了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事故发生风险,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发展,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兴海,丁烈云.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89-93.

[2]李应来.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2021(7):154-155.

[3]黄强.论BIM[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65-71.

[4]李莹.基于BIM的设施管理运维数据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50-51.

[5]宋雅璇,刘榕,陈侃.“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阶段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