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宣传的途径范文

网络宣传的途径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4: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网络宣传的途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宣传的途径

篇1

关键词:网络新闻 新闻宣传 途径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019-01

新闻指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进行报道;网络新闻是指:个人或者机构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报道。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显得:更方便、更简捷、互动性更强、内容量更大等,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更多、视野更加宽广。因此,党应该把网络新闻作为新时代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新闻宣传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

1 网络新闻宣传遇到的问题

具我国对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的统计报告显示:至今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普及率接近30%。在这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剧增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舞台非常广阔,虽然网络给人们提供的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1.1 广泛的新闻来源、冲剂新闻传播秩序

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特性,如是便给那些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等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常常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编造、杜撰虚假信息。从而使那些价值观较弱的群体收到冲击,进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国难“5·12”中,国家和人们群众的财产收到了巨大的损失,可是网络上却出现虚假的谣言,甚至以赈灾之名实行诈骗,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并且给慈善群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1.2 网络新闻的采编者、素质曾差不齐

目前我过的网络新闻还处于拷贝借鉴阶段,采编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因此常常出现新闻质量差、深度浅的情况。网络新闻的采编者,具有取材的随意性,缺乏政策的原则性,所以便出现了新闻质量差、深度浅的局面。更有甚者,搞有偿新闻,通过编造虚假新闻去吸引大众眼球、提高点击率,从而赚取网络推手的费用。

1.3 网络新闻的法规和体制不完善

网络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虽然出台了多部关于网络的法规,但还是存在许多漏洞。目前,在网络新闻的宣传和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法规的缺失,造出其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其他的法规来进行解决,从而严重的制约了新闻的管理和发展。同时网络新闻的体制也不完善,目前仍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这样,很不利于网络新闻的统一协调管理,从而对网络新闻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制约。

2 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

2.1 树立发展的紧迫感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其在社会的影响日益强大,网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因此:只有树立发展的急迫感,才能更好的做好网络新闻的宣传。这样才能顺应信息化的趋势,从而对思想宣传阵地有主导权,从而把我国的良好形象推向世界。同时它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党和人们的团结奋进。所以,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2.2 坚持党的领导

网络新闻该进行哪些报道、不应进行哪些报道,要凸显什么、不应凸显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得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各级党委要吧网络新闻的发展列入工作日程,摆在重要的位置。党委宣传部应该以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去进行网络新闻的管理发展工作。对其出现的问题,要帮助解决。倡导个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办好政府新闻网站,保证其有必要建设投资的运行经费。对其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归口管理,严格审批,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加强网络新闻资源的深度整合,把重点新闻网站做大做强。

2.3 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对网络新闻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无国界、信息多、传播快、互动强、储存久的特点。从而把网络新闻做真、做全、做深、做快、做活,使其既有权威性又有可读性。既能格调高雅有能生动活泼。另外要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原创新闻多、信息可信度高等优势,用心思,动脑筋,下功夫,着眼群众,贴近群众,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网页设计,组织精品力作,创造名牌栏目,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线交流、网上直播、动画漫画等多种手段改进报道形式,办出特色,办出权威,办出水平。同时要切实的办好互动栏目及网站论坛等,因此要善于对网上热点的捕捉,然后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操作上可以借鉴传统媒体中的名牌节目,如:推出网上“实话实话”、“焦点访谈”、“今日一线”。但是要注重内容选材:捕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挑选好的嘉宾、有名的学者、普通百姓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而是其具有权威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4 抓紧培养人才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人才紧缺已成为当前制约网络新闻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必须从战略高度去看待对人才培养的问题。具体操作: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达到: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效果;从传统媒体中选派业务精英,充实到网络新闻工作中去;创优条件使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不断的培养出一批网上的名编辑、名评论员、名论坛主持人,培养出一批网络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熟悉党的新闻工作、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网络新闻队伍。

2.5 严格依法管理

讲网络新闻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网络信息迫切需要规范的要求,同时是健康发展网络新闻的要求。通过实践证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相关制度的建立,然后再严格的执行,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提高网络新闻的依法管理程度。按照“爱国守法、务实求真”的态度和要求去进行,大力倡导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风,态度要严肃,格调要清新,取名要庄重,用语要文雅。

3 结语

具我国对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的统计报告显示:至今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普及率接近30%。在这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剧增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已成为,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网络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时代趋势性,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显得:更方便、更简捷,同时其质量对社会的安定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分析显得非常必要。希望本文对“网络新闻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提出的“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能够读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罗新宇.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管理的途径和对策[J].网络传播,2009,10.

篇2

关键词: 新时代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宣传工作 新发展

一、前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形成。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较为封闭的局面,将图书馆纳入了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系统中。也正是在这个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业务改革、读者服务、资源建设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纷纷争先创新、与时俱进。但与此同时,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师生们在查找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百度、谷歌,而不是图书馆的资源,这和图书馆的服务还没有全方位地深入人心有关。

二、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宣传工作,是广泛争取受众,实现新环境下自身新价值的必要手段。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向教学科研及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个信息传播中心,责任重大。为了更好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最大限度使用图书馆,图书馆不仅要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加强宣传工作。倘若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还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恐怕图书馆的各种创新服务就很难被同学们知晓、了解,更别提使用了。“这种只注重投入和开发而不进行宣传和利用的陈旧观念在图书馆界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1]尤其针对部分信息资源意识不强的读者来说,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唤起他们的信息资源意识,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2.加强宣传工作,是应对信息时展与变化规律的必然选择。图书馆的宣传工作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习惯性的宣传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读者的变化,服务范围和服务深度必然发生改变,因此图书馆自身的宣传方式与内容要与时俱进,力求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向广大读者推广与宣传自身的资源与服务。读者充分使用,图书馆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3.加强宣传工作,是整合与完善图书馆内部工作并且促进其发展的优先手段。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纷繁复杂,从图书整理到借阅,数据库的维持与维护,信息资源的更新与换代,等等,所有工作的目标与指向都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受众,而加强宣传工作则是吸收受众、实现目标的直接与优先手段,在这样的手段之下,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才具有意义。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仅需要图书馆与受众之间的广泛信息交流,馆际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促进提高一馆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新时代的宣传工作可以直接有效地实现上述两个目标,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而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宣传工作”。[2]

三、高校图书馆传统宣传方式及其不足

高校图书馆目前普遍采用的宣传形式主要有本图书馆的主页网络宣传、校园网开设图书馆子栏目、校内检索课、专题讲座、海报等。“不可否认,传统手段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在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分依赖宣传橱窗、条幅、墙报、展示牌等传统媒介,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受众的心理需求”。[3]

1.图书馆主页宣传。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页是最重要的宣传阵地,以提供查找图书和数字资源、读者服务、图书馆新闻动态等固定板块的讯息为主。事实上,师生进入图书馆主页绝大部分是使用查找图书或电子资源的功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主页上的其他新闻。图书馆主页作为一种延伸服务的手段,地位自然重要,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层面却显得单一,故而甚少吸引读者关注主页上的一些推介信息。因此,网络宣传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2.校内检索课与专题讲座。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针对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常常开设文献检索课及较为专业的专题讲座。比如新生入学时,就为他们举办了解和如何使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但由于自身宣传力度的先天性薄弱,该类课程与讲座影响力甚微,各高校图书馆的该类讲座上座率一直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主要原因还是仅仅局限在图书馆范围内宣传。

3.海报。海报是校园范围内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因其直观性备受学生欢迎。但在现如今的环境中,一来在校园里的存留时间难以控制,二来仅张贴于图书馆内的海报的影响力很有限。

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宣传渠道需要拓宽,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下读者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强度和广度来说,图书馆传统的宣传形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在宣传模式上有所突破。

4.在校园BBS上开设图书馆板块。这是许多高校图书馆希望借由校园BBS的人气而达到宣传图书馆各项服务的目的常采用的方法。通常校园BBS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为主,因此,图书馆在这样的平台上的定位往往不够吸引人,相较于一些娱乐栏目,图书馆板块的人气不高,因此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的新发展

网络环境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进步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必须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在高校图书馆已发展、具备了先进的信息服务的条件时,宣传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新特点。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人员,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优势,搜集、整理、加工、分析、检索信息,将获取图书馆资源服务的经验和技术迅速传达给读者,因而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围绕读者的兴趣点,进行策划与开展宣传工作。

1.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网络兴趣点。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宣传和服务对象,“读者在哪,我们就在哪”是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倡导的服务理念,也正是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南师大图书馆于2010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针对不同校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读者做了一个关于使用SNS社区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服务的问卷调研,随后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这两个备受南师学生关注的社区网络上分别注册开通了图书馆的官方互动平台。根据受众时下的上网习惯及心理需要,采用贴近学生心理的方式,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在他们习惯使用的网络平台上,图书馆的服务讯息,这样使得原本不太被关注到的服务通过学生读者之间的传播而迅速扩大了影响力。

2.深入学生,以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保障各项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有营销的理念,想尽办法向师生读者推送服务就是一种营销。以南师大图书馆2010―2011学年所主办的几项活动为例,读书节活动,“我与图书馆”摄影比赛,《拾光》学生个人摄影作品展在图书馆展出,等等,这些都是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的为提高图书馆在校园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在学生心中的亲和力而举办的特别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关注图书馆。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对图书馆推广的资源服务、讲座课程的注意,达到了以活动带人气的目的。

3.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许多高校图书馆成立了学生图管会、学生自管会等,以学生为成员,承担协助图书馆开展服务和管理,参与图书馆所开展的一些学生活动,增进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等工作。这些组织,绝不应该仅仅是帮助图书馆做一些可操作的简单工作,它们的意义应该在于,使图书馆能够通过学生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他们更喜爱的方式去宣传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可获取信息的来源与方式越来越多,对信息的获取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心理特征、使用习惯,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来捕捉,因此,要发挥学生的智慧,给他们空间,由他们积极开展网上网下的活动与调研,深入学生集体,正确反映学生需求,获取更大的回报,这是图书馆在学生内部宣传工作的重心与突破口。

4.细分读者,宣传要有针对性。高校图书馆所定期举办的信息资源专题讲座,通常是按照专业、年级的差异而特意制定的,那么宣传工作也应当区分专业、区分年级、区分师生。比如对专业教师的宣传方式就显然应区别于学生,可以采用邮件定制、上门服务等形式;对于博士生和本科生,也要考虑年级、年龄、人数的差距,以及上网习惯的差异,再根据授课内容,结合数据库专业知识,来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

5.加强合作,重视社会影响力。尽管高校图书馆的最大服务对象是本校师生,但社会整体影响力与知名度又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度有着巨大影响。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性、文化性的社会活动来宣传图书馆的理念;主动走近新闻媒体,以提高影响力和关注度,让更多人关注本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与服务。同时,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各类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如果横向合作,联合起来,构成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彼此介绍彼此,大家宣传大家,让跨校学生能够更便利地利用资源,就能使得资源最大限度地被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在新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源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来源于传统宣传方式的滞后与不足。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了解,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只注重投入和开发而不进行宣传和利用的陈旧观念会阻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只有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以学生为受众中心,充分发挥走进学生、深入学生和依靠学生等步骤,加强信息资源的宣传技巧和策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方可促进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的发展与腾飞。

参考文献:

[1]孙鲜英,申艳.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宣传[J].载自图书馆学研究,2002,(6):79.

篇3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影响越来越大,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也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在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此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现结合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的实践,对我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红塔区纪委监察机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在红塔区政府网站设立纪检监察网页,上传纪检监察相关信息;选送1名同志参加省纪委网络评论员业务培训,撰写反腐倡廉网络评论/article/lunwen/" target="_blank">论文章均被人民网强国论坛采用。

存在问题:在硬件设施方面,目前尚未建立开通专门的反腐倡廉网站,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仅仅是挂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同级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发表和上传一些反腐倡廉/article/dangtuan/" target="_blank">思想实际,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正面的声音能够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从而增强网络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反腐倡廉宣传专栏、网页,吸引更多的网民点击,扩大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调查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管理和疏导。通过积极引导,使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成果和经验,增强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从而较好地实现网络宣传的效果。

篇4

实践表明,动员全民力量,开展群测群防科普宣传,无疑是防灾减灾的最有效“法宝”之一。2008年12月27日通过的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是集群众动员、宣传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预防与互动举措。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是群测群防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的质量影响整个群测群防工作成效。目前,群测群防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内容设置不全面,主要偏重于灾前预测,灾害防范的内容相对缺失。建立一种群测与群防双效合一的体系,成为新形势下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建设思路与模式。这种模式应是一种广义上的多元化公众参与,包括参与主体和功能的双重多元化。将多元主体融入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同时,完成了自身灾害防范知识的学习、巩固和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参与人员层次结构与参与渠道交叉的网络式宣传管理系统,对七八十年代群测群防体系的体系结构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和突破性改变。它要求我们通过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路径的建设,使群众在接受群测群防知识时,自觉地将对灾害预测、预防、自救和协助救援的理解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和与人交流中。这样不仅自身能发挥群测群防员的职能,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群加入群测群防队伍,真正依靠群众力量。这样“扎根深、普及广、出成效”,能显著提升群众防灾救灾意识、技能和灾害心理承受能力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架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框架,从群测群防的困难与变革出发,探索性地提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网络化治理结构及其实现途径。

一、建立网络化治理的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必然性

(一)当前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问题与困难

群测群防是通过确定灾害监测站点,发动区域内群众直接参与灾害宏观监测,及时捕捉异常信息,预警自救。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灾害预防方式。目前各省市县地质部门均建立了多个地震灾害监测点,发展群众监测员,并逐渐与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借助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源,汇总信息,综合判断预警。这种宏观、微观监测相结合的防灾手段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对地震灾害应对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操作困难,也是目前群测群防体系面临的难题。首先,群测群防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预设的宣传和防范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沟通方式革新,人口流动性强,如何利用即时信息平台、摒除谣言、准确信息、解决观测点分布及观测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成为现存群测群防宣传和防范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何保证群测群防人员为灾害防范作出的贡献与收入匹配,以稳定并不断扩大人员队伍,进而提升宣传和预防效果。其次,从地震灾害的应对要求来看,群测群防不应仅限于对遴选出的群测群防人员进行预防知识教育,而是应当以全体民众为对象,包括震前预防、震中自救、震后心理恢复等全方位的知识普及。这样才能实现全民防灾减灾,灾害损失最小化的公共价值追求。由于目前的群测群防体系通过自身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上述因素的制约,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效果大打折扣,对震后救助和人民生活恢复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渐崛起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参与多元化、机动性强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网络,对改善现有宣传体系、转变公众防灾减灾思想、协助解决群测群防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必然性、紧迫性、现实性。

(二)网络化治理:一种合作治理的创新模式

1.概念解析与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化治理由于具有促进社会组织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被迅速应用到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并逐渐演化为主流的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

网络化治理的标志是依赖伙伴关系、协议和同盟完成公共事业,平衡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并提升公共价值。虽然已经过20年的研究,但学者们对于网络化治理的定义莫衷一是,认为尚未形成一个网络化治理的一般性定义。学者Keith G. Provan 与 Amy Fish将网络化治理定义为拥有特殊资源的自然组织形成的、能够使特殊资源作用最大化的结构关系,是一种治理机制和途径。学者Scharpf与O’Toole强调了网络化治理的多元性,认为网络化治理是重新构建网络关系,动员和组织行动,达成横向的多边协调。Agranoff和McGuire的定义突出了网络化治理在管理中的优势,提出网络化治理的治理者必须具备不同于单一组织治理的能力、技术和知识。综合上述定义可知,学者们强调了网络化治理当中的必备因素: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横向和纵向的层次结构、资源利用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篇5

一是制作、悬挂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围绕“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等内容,组织开展“同上一堂网络安全公开课”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展板、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途径为载体,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师生依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道德观和法制观;

四是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强化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