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心理学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4: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心理学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自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创立第一所护理学校后,人们就把‘担负保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而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看成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制度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把人看成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护理工作就是要给病人以护理支援,关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护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分不开的。随着护士教育的发展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训练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认为一门技艺的护理工作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工作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发展为既有专科护理又重视心理咨询,使之成为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护生是否学过护理心理学对其在操作中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为了了解护生这种状况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笔者以静脉穿刺为例,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

以我院医药系护理专业110名已学过和没学过护理心理学的护生为对象,其中高职60名,中职50名;女生98名,男生12名。

是否学过护理学心理学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结果

如表所示,护生们对护理心理学的知识还是相当缺乏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操作时成功率会受很大的影响。

3、讨论

职业教育中护生的心理素质本来就要差一些,心理承受力也要差一些,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护生对有关操作的练习和掌握,影响到护生对有关课程的学习信心,甚至影响到护生今后专业工作的开展。

主要原因如下:

⑴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以干扰人的信息,如喧哗、围观者、开关门窗及脚步声,还有室内灯光、空气对护生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

⑵个体差异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

⑶个性特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兴趣与爱好、能力与素质、气质与性格等,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性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

篇2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于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篇3

关键词:观察法;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意义

一、引言

观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如何觉知、学习、记忆、思维和决策的一门科学,是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它在承继过往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形成了以反应时测量、口语报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独特研究手段,而作为心理学研究古老方法的观察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何在呢?

二、观察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心理学作为一门中间科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孕育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观察法在两者对心理学的探讨和研究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对心理学的探讨以哲学心理学为主,其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思辨,观察是思辨的前提,也是检验思辨结果的手段。自然科学对心理学的探讨主要以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为代表。其中生理心理学在探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中自然离不开观察,而以韦伯和费希纳为代表的心理物理学在发现感觉阈限和对数定律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观察。

认知心理学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来探究人的认知过程。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源远流长。对认知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始于构造主义学派。冯特认为对认知活动的研究就是分析感觉的基本要素。构造主义研究认知的方法是内省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省法乃是观察法的一种变式,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自己,后者的对象是他人,但二者在基本原理上一致。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客观行为。因而,作为研究意识活动主要方法之一的内省法也被拒之门外,但观察法仍然是行为主义研究心理活动的客观方法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对知觉的研究上。格式塔心理学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其主要哲学基础,其方法论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

三、观察法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收信息并在一定的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自我观察是口语报告法的核心,研究者探究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基础是被试出声报告的材料,而出声报告材料的准确性取决于被试自我观察的水平。

反应时测量法同样离不开观察。反应时测量法中,无论是实验的主试还是被试,都需要进行观察。被试需要对特定的刺激进行特定的反应,而主试则需要观察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最后,对于实验得到的数据同样需要主试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脑成像技术得以应用于人脑的认知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当中,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者的视野得以向微观层面延伸,研究者可以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直观地观察到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更深入地研究认知活动的结构与功能。

此外,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学研究取向对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强调要在自然情景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在自然情景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观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情景中的认知研究需要准确地描述认知,这离不开科学细致的观察活动。

四、总结和展望

无论从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渊源,还是从当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来看, 观察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尽管当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观察无处不在,但是研究者往往将其视为一种辅工具,甚至将之视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普通观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迈向生态化,它同人类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相信观察法也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陷入“误区”,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罗XX,男,本班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还兼有品德不良问题;厌学达到严重的程度,上课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旷课。

3.1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经常去打麻将很少在家,对子女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也较低,但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父母关系较差,只要父亲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亲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孩子,经常骂孩子。该同学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父母总是夸奖她。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弱,没有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评价很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3)学习焦虑。(4)神经质人格。该学生非常敏感,一点小刺激反应便很强烈,其主要成因可能与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关系。

3.2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要求家长要多关心他,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与姐姐对比,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要给孩子营造安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步:增强其学习和成就动机。首先,我让他确定其奋斗目标,这是辅导的关键。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确定目前自己奋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要求任科老师多配合,多给他一分关爱。再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临时抱佛脚、粗心大意,不勤奋,不专心、死记硬背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应用”,让他在学完一课后,试着归纳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绪的辅导。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排除其不良情绪,减少他的焦虑,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上课专心听讲,课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她妈妈也来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家就做作业。

案例2,潘XX,男,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能够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学生有点摩擦,就学网上的游戏,动手、动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对班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了解后,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陈XX,男,因其父母离异,得不到父母的爱,产生自卑的心理,无心上学。通过了解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调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做父母的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其次,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职生 社会现状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新的挑战。这其中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非常必要。

一、心理学的社会现状

心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人们往往会跟“读心术”、“催眠”这些词语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实际上,这些理解大大扭曲了心理学真实的样子。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技术,诞生在100年前的西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并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各个方面。

然而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却还很短,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虽然心理学已经发展的很快,但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远。大家只知道生病去看医生,但对于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人们还是不习惯去做心理治疗。一提到 “心理治疗”,大家普遍会简单的认为是精神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我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这段时间学习也使我明白了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是不够的。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说都是间接的由这些来自社会各方的因素导致的。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一般都在14-18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城市生源的学生与农村生源学生在心理特点上又有一定的不同,这些都增加了中职教育的难度。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

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易冲动、缺乏理智。在日常 生 活 中,不少学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 。也有学生与同学、朋友争 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或斗殴。这也是为什么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犯罪的原因之一。还有另一个极端现象就是不少情感冷漠的中职学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所有的人和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更是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把自己封闭在自己内心的空间里。

2、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那份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生活上自由散漫、随遇而安。在中职学校课堂上,不管多好的老师,多好的课件,气氛永远是死气沉沉。原因一大部分是中职学生人格尊严受到过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中职学生普遍受到社会、老师、家长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不少中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普遍存在着自觉性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足。在学校,抱着应付老师和欺瞒家长的态度挥霍着、浪费着自己的青春。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或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据调查,有的学生甚至在初中阶段就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4、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存在自我评价不当的现象。他们表现为一方面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自私自利。一部分学生曾经较长时间处在被瞧不起的状态,听到的多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多是歧视或鄙夷的眼光,以致惯性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是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往往轻易放弃。自卑自贱、自暴自弃现象严重。而另一部分独生子女或家里骄纵惯的学生又过度的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尊重他人;一味的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却不愿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帮助他人和关心集体。这部分学生往往不合群。

5、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我校的学生在就业择业上普遍存在依赖性心理、焦虑心理。虽然现在学校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的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在招生的时候,这一点表现最明显。学校承诺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往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这也说明不少中职学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于是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了许多学生的“心病”。

6、性心理问题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但是,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尚处在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常见的有恋爱受挫能力差。比如失恋导致一些心理脆弱的女生轻生,男生打架等等。再有一方面是性心理不健康,缺乏性责任和性道德。比如部分女生偷食禁果,结果付出身心健康、学业、名誉为代价。还有一方面是恋爱交友不当,导致犯罪。我曾经带的一届学生中就有这么一个案例,班里的一个女生跟社会上一个“小混混”恋爱,一次她返校时间晚了,学生会的干部多说了她几句,谁知周末她让她男友集结一帮人校外拦着学生会的学生打群架,被110带走,学校开除。

三、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以上所述的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导致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学校教育因素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还是处于应试阶段。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基本都是中考落选者。由于他们初中阶段或许就已经被家长或老师贴上了“差等生”的标签,于是造成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进入职校后他们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表现为没有上进心,没有求知欲,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中考也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部分学生初中成绩还不错,害怕面对自己中考的成败,怕面对家人的失望觉得愧疚苦恼。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自己中考失利产生了挫折感。还有一部分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明明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呆在学校学习,结果整天处于烦躁无助中,导致精神创伤或行为偏差。比如上课捣乱、与老师闹对抗、拖交或欠交作业、更甚者逃课等等。如此一来,成绩不好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两种极端:自卑和“破罐破摔”。

2、家庭教育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来自多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一样。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大部分问题学生都处于一种“留守”状态。所谓“留守”状态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留守在家,只有爷爷奶奶看管的,父母只负责交学费,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的人。另一种虽然跟父母在一块儿,但是父母二人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这些留守学生长时间与上上辈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教育,老一辈对这些孩子相对比较溺爱,教育得不够严。导致这些孩子的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的等一系列坏习惯。隔代教育还会导致这些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自己犯了错,常常总是埋怨对方、指责老师、批评学校。稍有不如意就对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看,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的心理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就会通过上述那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捣乱课堂、违反纪律等等来寻求大家的关注,得到他们内心一种畸形的归属感或安全感,而且,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与他们想要结果的相背离。

3、社会教育因素

随着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大融合,社会的不良风气也渐长。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起着某种反面的“社会导向”作用。甚至,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本身就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他们自身的恶习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深远。比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遇到需要反复或重复的事情时缺乏耐心等。

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来到学校是迫于无奈。就我校实际来看,无奈的学生有两种:一是年龄太小,不足15周岁,如果参加工作,家长不放心;如果上学,成绩不好或经常捣蛋。二是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大龄青年,年龄偏大,知道了学历的重要性。前者来校后,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志向不明,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甚至把学校当成收容所、逃避站。他们打着读书的旗号想方设法找父辈要钱,在学校不用为穿衣吃饭着急,更不需要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你问起来,他们的回答更是奇葩:“我爸(我妈)就是让我来混个毕业证…”。这两类学生说白了,就是来混日子的。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教育的不足,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这需要我们家长、学校、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