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23: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angoudy”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近五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着力在提升城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体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管理,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均有长足发展,使得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连年被评为县直部门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单位,2017年被评为省总工会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被省住建部门评为全省环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卫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
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问题,2018年初,县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考核办法》,强化了对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监管考核,同时明确了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的主体责任,环卫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环卫保洁公司作业质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发挥好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2020年下半年,针对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分别由2家公司承担,垃圾清运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对农村环卫保洁体制进行调整。将全县13个镇街分成东西2个片区,分别由2家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镇街直接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保洁经费直接拨付到镇街,镇街负责对环卫保洁工作进行监管,有权根据保洁质量对保洁公司进行奖惩。此举既解决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又形成了互相竞争,提高保洁质量的氛围,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体系更加完善。
(二)城市环卫管理实现了精细化
1、推行湿式保洁、以克论净,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济宁市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由督查考核办公室具体实施。主次干道实行“湿式保洁”,人工全天巡回捡拾,要求达到“五净、五无”,城区道路深度保洁率由62%提高至73%,。
二是采取规范的考核方式。每周抽取各片区不同等级道路,推行“以克论净”。每周考核情况存档,月底汇总后排名,以“红黄兰”三色印发考核通报,考核情况与每月的经费拨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各保洁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的积极性,保洁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考核的精细化。对考核办法再细化,针对公厕设施和保洁管理、垃圾桶的摆放、果皮箱的擦拭与清掏、人行道杂草的清除、路沿石积尘的清洗,均制订了明确的标准,考核人员按照细化的保洁标准进行考核,使环卫保洁精细化落到了实处。
2、创新公厕管理,开发、运行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创建,在完成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精细设计开发了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扫描张贴在公厕外面的二维码或者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打开“找厕所请扫我”程序。该程序不占用系统内存,无需安装,一次性存入手机后,随用随找,方便快捷。平台涵盖城区全部厕所、城区公共厕所和城区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三大板块,直接与导航地图实现共享连接。这一创举得到群众,尤其是来金客商的一致好评,被《农民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齐鲁电视台、济宁电视台、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且在创城测评中加了分。
(三)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日益提升
2018年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化监管以来,各镇街对辖区内环卫工作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健全了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项管理制度,在人员和资金上大力倾斜,配齐了管理考核人员,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县环卫主管部门每天对镇村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检查情况汇总后报给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对镇街进行排名通报。对排在前3名的进行表扬,对排在后3名的进行批评;对连续3次排在后两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在集中考核中排在后10名的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对生态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公厕建设方面:2017年以来,立足高定点定位、着眼高标准规划,投资近800万元,在城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10箱),高标准公厕7座,增设果皮箱1500余个,并完成了城区所有公厕的升级改造。所有公厕增设了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老年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等设施的配置;在显著位置张贴了管理规定、须知等行业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提示标识;配置了面镜、洗手液、手纸、灭蝇灯;新增设地风机60个;安装公厕指引牌120个。
(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
2019年8月份,金乡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配套装机容量为1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两台锅炉,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段顺推”炉排炉工艺,烟气排放、危废处理均高于国标,达到国际最新的欧盟2010标准,设计日处理能力800吨。项目运行以来,共处理垃圾约19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环卫项目是民生项目,投资额度普遍较大,由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目前欠账较多。
2、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与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决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来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一)“十四五”时期任务目标
1、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卫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2、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的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3、建成并运营生活垃圾飞灰填埋项目。
4、完成金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处置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筹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
1、统筹考虑,提前谋划,建设完成一批重大环卫基础设施。
一、管理考评制度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在我区环卫城乡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从规范软件资料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和考核;加大镇容村貌整治等多个方面对农环整治管理工作作了进一步要求,并明确完成时间和步骤。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的标准,实现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的长效化。
二、整治重点、突出亮点,农环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在巩固提升大圩样本点的基础上以烟墩街道为新的突破口,面向全区全面深入推进,主要开展了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开展“净化”工程。我区部分街镇由于地处偏远,空旷,成了泔水猪的养殖基地,如机场南环沿线、十五里河沿线、监狱等,大量的粪便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2012年,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理、规范养殖行业的整治行动,拆除猪圈5000余平米,迁移生猪16000余头,解决了农村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环境。
二是开展“绿化”工程。结合我区部分街镇所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进一步突出镇村驻地绿化、村庄道路沿线绿化、和高速沿线绿化的提升,“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如街道村、烟墩街道村、镇村及我区、高速沿线,通过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在我区逐步形成“点成景、线成廊、片成林”的生态景观效果,2014年,我区农环整治绿化提升共投资约1200万元
三是开展“靓化”工程。重点加强对高速沿线、城市出入口、街镇村居所在地的立面粉刷和招牌整治工作,2014年我区已完成了墙面刷白120000余平方,拆除改造店招标牌360余块约1500平米。
四是开展“硬化”工程。为加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改善群众出行,在区、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千万元,对我区席井支路、黄平路、望城岗路,陈宗一路、田埠支路、圩西路等村庄内部道路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并对道路沿线的部分沟渠进行硬化和封闭。
五是开展“亮化”工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解决夜晚村民出行照明问题,各镇村积极筹措资金在主要道路上试点安装了2600余盏40瓦的太阳能路灯。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控制开关,只要有光线就可以充电,蓄满电后连续几个阴天也能正常照明。解决了村民夜间行路难的问题。
六是开展旱厕改造。根据我区旱厕改造实施方案,改变入厕难和改善公厕环境,经统计实施农环整治的5个街镇共需拆除旱厕76座,新建公厕25座,改造公厕29座,目前j街镇旱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我局负责在老城区建设的8座生态公厕也完成招标工作,预计年前将投入使用。
三、以环卫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实现农村环卫长效管理
1、管理机构、保洁队伍建立健全
目前,全区五个街镇49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保洁站(办)。并结合市行政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落实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保洁员数字库,在环卫城乡一体化400:1的人员配备标准上,要求街镇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按照300:1或更高比例合理增配环卫工人,目前全区共配备环卫工人533名。
2、设施设备配齐配全,运转正常
目前,5个街镇环卫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共配备240L垃圾桶6517个、3吨后装挂桶式垃圾压缩运输车12台、高压冲洗车3台、电瓶保洁车110台、电瓶挂桶式收集车16台。同时,镇路垃圾转运站、大圩镇花园路垃圾转运站、街道汪潦垃圾转运站、烟墩街道(滨湖新区)玉龙路垃圾转运站全部运转正常,垃圾收集转运快捷高效。
3、环卫管理机制运行规范
目前,五个街镇“组保洁、村(居)收集、镇(街)集中、区(城管局)统一转运”的运行模式已全部建立,运行正常。、大圩、烟墩、还对垃圾收运和部分道路实行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为加强农村环境日常管理,区、街考评督查机制已全面落实到位,街镇建立了对村居的日常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环卫管理经费挂钩,其中镇为激励村居加大整治力度,拿出专项考核经费,对在每月考评中得分达到90分以上的,给予10000元的奖励,得分在80-90分之间的,给予5000元的奖励,此举大大激发了村居的工作热情。区农环办不定期对各街镇农环整治工作进行暗查,并坚持每月对街镇开展一次明查,对五个街镇进行打分排名并面向全区通报。
四、农环整治投入费用保障到位
为确保农环整治运行正常,经费保障是关键,为此我区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经费的投入保障。对在农环整治中基础设施投入部分,政府拿60%资金。垃圾清运按每吨24元给予补贴,保洁人员工资按常住人口数每人每年10元标准拨付保洁补贴。这两项费用纳入到区财政经常性工作预算,每年合计约508万元。对一些重点区域的重点整治,区城管局还从节约的费用中拿出部分予以奖补。2012年我区农环整治投入各项资金约4000余万元。
五、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广大群众坚决拥护积极参与,家家户户都自备了垃圾桶,每天都自觉将垃圾倒进镇村设置的垃圾桶。群众之间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2010年9月,我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该项民生工程进行了督查评估,98%的受访群众认为日常投放垃圾比较方便,表明环卫设施规划建设比较科学合理;96%受访群众认为清扫保洁队伍比较尽责,清运垃圾及时、干净,表明清扫保洁队伍作用发挥比较正常;100%村居将清扫保洁相关制度上墙,考勤、督查记录完善。外在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广大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大家更加自觉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六、全市农环考评位列前茅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区“美好办”的指导下,我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始终保持着较好的成绩,2014年1至10月份,在全市七区(四个城区三个开发区)的统一考核中,4、5、6、7月连续4个月获得第1名,总共取得7次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综合得分全市遥遥领先。
七、2014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环境的同时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
二是根据区“三线三边”整治要求,依据《关于深入推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重点开展“三线三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强薄弱区域的墙体出新及破旧招牌、遮阳雨篷的拆除改造等,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同时全面提升整治标准和效果。
三是大力推动典型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效果明显、特点鲜明、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街镇村居所在地和循环道范围农环整治工作要全面提档,每个街镇要重点打造2个以上村居为样本点,每个村居至少要重点打造1个自然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促进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平的全面提升。
是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达标年”。上半年,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在省、市整治办的指导下,围绕我市“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宏伟战略目标,以“完善、优化、提升、示范”的工作方针,全方位消除盲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打造靓点。在市文明办、市治理办组织的今年第一次综合测评中,高新区取得六个第一,即总分第一,街道管理、社区院落管理、河道管理、菜市场管理、工地管理测评成绩均列第一名,高新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制度建设
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多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明确工作思路,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目标。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检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并指示要“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市长助理、管委会主任韩春林专门组织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要求高新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打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听取群众意见,解决“民生”问题。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多次率队查找当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死角和盲点,查出问题40余个,并根据不同情况和相关单位管理职责,明确了解决办法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立问题库,及时整改督办、交办事件及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重大问题和市上的督办件等,局领导亲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解决问题。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及时向治理办成员单位传达了高新区有关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会议精神,同时通报了市委、市政府近期对部分干部的处理情况,使各成员单位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保持高度重视状态。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新区5个街道办事处共调整了4个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
二、治理“七乱”行动,取得明显成果
为确保城乡面貌进一步明显改观,根据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高新区有针对性地提出“六个一遍”的整治措施,即:所有道路整修一遍、所有社区院落整治一遍、所有广告、商招、店招清理一遍、所有待建土地整理一遍、所有建成5年以上农迁房外立面粉刷一遍、所有公共厕所和社会化厕所整改一遍。集中开展“七乱”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高新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进行管理,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重大事项进行专项督查;监察局按规定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察和行政效能的督察工作;城管环保局承担市容秩序、店招广告、市政环卫等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摊位乱摆、广告乱贴、垃圾乱扔、乱搭乱建”的整治;经贸发展局负责水域环境的管理,对“河道乱污”进行整治;国土分局负责已拆除尚未移交的闲置土地范围内的裸土覆盖,并对拆迁工地打围管理;工商局负责农贸市场的管理;规划建设局负责建设工地的管理并对“工地乱象”进行整治;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街道工程项目的实施、市容秩序管理、院落整治等工作;高新区提供保障经费,切实做好车辆不乱放的治理问题,多次邀请成都市交警一、三、六分局领导深入社区商议协调解决车辆乱停的办法。
在治理“七乱”专项行动中,共出动执法车辆800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万余人/次、清除“牛皮癣”1万余处,清理“乱摆摊”8000余次,累计疏淘河道沟渠130余公里,清理淤泥垃圾10余万吨。市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及“七进”活动
一是在原有100人的基础上再增加50名“文明劝导员”,2人1组分散到大街小巷对对“乱扔垃圾、乱吐口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劝导,同时,向沿街商铺店主、过往路人散发宣传资料,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自我教育自行参与城市清洁日活动。1月28日,市治理办、高新区治理办、文明办、团工委、芳草街办、紫竹社区居委会在紫竹社区共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联谊活动”。5月21日,高新区治理办会同文明办、机关工委组织管委会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在紫竹广场、肖家河步行街等5个地方设立宣传点,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意识。
四、发挥示范效应、创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
为贯彻5月12日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成都高新区选择5个街道办事处、10条 道路、100个院落、1000家商铺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
6月23日,在《成都日报》的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报道中,肖家河街道办事处、芳草街道办事处已被列为成都市示范街道办事处,肖家河正街、肖家河中街、肖家河北街、玉林西路、火烧堰、紫荆西路、安远路、新乐北街已被列为成都市示范街道。
五、打造特色靓点街区,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继续对肖家河中街、火烧堰、玉林西路、紫荆西路等街道的立面、地面、楼面、屋面、店面进行“三维五面”综合提升治理,从“以点带面”的治理思路,带动街区周边的社区、院落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升周边整体形象,其中火烧堰、玉林西路成为精品、在全市起到了优先示范。
六、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区品质
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目标,开展河道整治专项行动。已完成摸底河(出口加工区段)河道疏淘工作,共清淘河道6400米,淤泥3200立方米,垃圾480立方米;启动肖家河特色水街打造项目,重点打造肖家河湿地公园、大源水系等一批特色靓点;启动了雨污分流工作,重点推进排水接管地理化数据库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的水务机制,全面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七、持续开展出入城通道、铁路沿线周边环境治理,彻底解决盲点、难点问题
围绕加快天府新城和世界一流园区建设,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方针。在对天府大道(高新段)、成灌高速(高新段)、成雅高速(高新段)、机场高速(高新段)四条道路的治理范围的基础上,把途经高新区区域的红星路南延线、成新大件路纳入了出入城通道专项行动的治理范围。
一是拆除成雅高速高架桥下约7000余平方米违法建设,并对机场路以北区域实施综合治理,清理垃圾和建渣、疏通边沟并修复保坎,铺设人行道,实施道路硬化,同时完成约1.5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建设和平方米的游园建设;二是实施成新大件路三环路至机场路段约1公里道路拓宽改造,并完善绿化建设5000余平方米,同时对新南社区西侧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的闲置空地进行清理并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约1.5万平方米;三是对红星路南延线接绕城高速出入口周边大量建渣和垃圾进行清理,并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约4万平方米;四是完成天府大道与盛锦一街节点景观建设5000余平方米,同时完成天府大道中段人行道铺装8000平方米;五是完成成灌高速接绕城高速出入口两侧和电子科大新校址周边园林景观建设20余万平方米。
在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作中,以火车南站站后拆违为突破口,以治理“七乱”为抓手,对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狠抓不放,从去年起,共计拆除铁路沿线违章搭建约20余处,面积约1.5万余平方米。对体育公园后侧成昆铁路桥下约4500平方米的脏乱差区域进行清理,建设了生态停车场,解决了新北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对新南小区与成昆铁路旁,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实施绿化广场建设,设置大型的农迁社区集会场所、林荫树阵、运动健身设施、厕所等多种利民、便民设施;对剑南大道西侧成昆铁路桥下约225亩闲置地块进行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湿地公园,达到中水日处理能力10吨的规模。
八、强化市政环卫设施维护,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一)强化清扫保洁路段责任到人落实制度(定人、定段、定岗、定时),解决环卫清扫保洁中存在的盲点。同时,为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网络平台对环卫清扫、“门前五包”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照环卫清扫路段责任制的要求,对道路两侧无人管理的空闲土地内积存垃圾以及长期无人管理的卫生死角等进行综合治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环卫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中心城区两个街道办事处试点生活垃圾直运的基础上,今年又在石羊、桂溪涉农街道办事处进行推广,实现垃圾清运无缝对接,减少二次污染。
(二)深入推进公厕示范管理。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按照三星级标准对直管公厕进行改造和管理,并加强对辖区内社会公厕的监管,督促其免费开放;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加油站、公交客运站、医院、大型卖场等社会公厕的监管。同时,积极探索公厕管理方式,利用原城区垃圾中转房改建成公厕,完善了市政设施,方便了市民生活。
(三)整合机制,实现环卫清扫和园林保洁一体化。计划从今年起将公共绿地内的清扫保洁工作委托给该区域的环卫公司实施,实现工作一体化,解决因管理交叉出现园林保洁不及时的局限。
(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办法》、《成都高新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对景明路、孵化园北干道等破损道路进行修复,调整、更换人行道彩砖。
九、强化工地管理,源头治理扬尘
(一)推行“四共同”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即:共同审批、共同验收、共同奖励、共同处罚。联同规划建设局针对即将开建工地,召集建设方、施工方负责人召开“施工工地扬尘防治会议”。传达规定和要求,进行“政策交底”。待开工条件完善后,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对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给予办理《渣土开挖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未达到要求的,一律不许开工。
(二)推行“四坚持”制度,形成全面控尘治尘局面。即:坚持治尘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坚持全天候24小时跟踪执法制度,坚持滚动洒水降尘制度,坚持工地规范化管理跟踪检查制度。
(三)推行工地物业化管理制度,形成专业化防尘治尘局面。由专业环卫公司配备专职人员对工地出入口实施全天候动态管理。同时,对施工工地运输车辆超载冒载的监管,确保道路整洁。
(四)并继续推进道路、绿地及空地扬尘治理“三大工程”。完成永久性景观化植绿约33万平方米、空地临时植绿60万平方米,对2700余亩待建土地进行了1万5千米打围和平场覆盖处理,对府城大道1000余个行道树裸露树池使用高分子盖板覆盖,对辖区内1000余米土路进行硬化处理,出动2万余台次洒水车进行了日常和应急洒水降尘保洁,彻底解决道路、绿地和空地造成的扬尘污染。
(五)着重制度建设,切实调动工地及环卫公司治理扬尘积极性。制定了《高新区建筑垃圾处置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高新区施工工地物业化管理经费补贴考核办法》、《高新区施工工地管理奖励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将部分建筑垃圾处置费作为补贴用于奖励先进工地及环卫公司,做到了收放自如、奖惩逗硬,有效解决了建筑工地管理难问题。
(六)积极探索治尘新方式,通过社会化建绿方式,对已征待建地块,通过委托承担公共绿地维护管养企业实施固定绿化建设和建苗圃。对工地待建地块委托专业公司,开展现代农业种植,既管理好了空闲地,消除了尘源,又节约了财政资金。
十、加强日常巡查,确保良好市容秩序
(一)坚持领导带班巡查及“7.16”工作制。从年初开始,采取守巡结合、错时执法的方式,开展“夜间集中整治行动”。每天晚上8点-24点,由处以上领导带队,对神仙树南路、神仙树北路、新光路、肖家河北街等夜间商贩集中的点位进行整治,出摊占道、流动商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又开展了“市容秩序整治行动”。对商家越门占道经营、游动商贩、橱窗牛皮癣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市容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二)加强户外广告规范。针对大世界、神仙树商贸中心、紫荆电影城周边商招店招未规范设置、材质档次低等问题,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加大非法户外广告和商招店招清理整治力度,截止目前,已发出景观容貌督办件6份,拆除各类非法户外广告15块、拆除非法布幅广告40余处、清理“牛皮癣”广告400余处、整治招牌47余处、拆除非法设置指路牌10处,拆除面积约420平方米,营造出良好市容环境面貌。
(三)创新商招店招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街道主体作用。按照街道办事处“提前介入”的管理模式,根据《成都市商招店招设置规范》要求,做好前期规划和方案设计储备,报城管环保局审定后实施。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商招店招设置审批和验收(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或占用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利用建筑物20米以上立面设置商招店招审批除外),经审批和验收合格的商招店招资料报城管环保局备案。同时,各街道办事处按照《成都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要求,对店招商招进行规范管理,及时查处不规范设置的商招店招及未经批准设置的各类宣传广告、布幅标语,清理橱窗式牛皮癣。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处理厂,在建的还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全市市县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处理餐厨垃圾178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化。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通过户集、村收、县(镇)运、市处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运行完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51个涉农镇街、877个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制度,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环保化,实行渣土运输法人化,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6家。选择约100-200亩场地,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厂建设使用,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并与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待市政府研究后稳步推进。我市2018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验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台《芜湖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收运覆盖全市县区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实现项目稳定运行。
(四)大力推进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短板。2017年我市启动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共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达到城市建成区5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和主城区 “10分钟如厕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围绕长江沿线、镜湖周边、青弋江沿线、扁担河周边区域等城市重要区域,完成了“十里江湾”夜景亮化工程、镜湖区城市亮化一体化工程、青弋江南侧楼宇亮化工程、扁担河沿线夜景亮化工程,体现芜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现了芜湖的活力。
(六)加快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以上面积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规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泄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涝综合承载能力。
(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大道、绿化小品、城市绿雕建设,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
(八)有序推进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浴牛塘景观带、欧阳湖生态体育公园、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龙山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美化亮化项目。浴牛塘公园已基本建成;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人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龙山公园等6个公园已建成;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等5个公园均为生态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的生态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扁担河生态公园市水务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龙窝湖生态公园市规划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欧阳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6个公园均为区级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设计划。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启动芜湖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建成并使用芜湖市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对餐厨废弃收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芜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完成管线基础业务数据建库工作;建成智慧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强化全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研发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我市8座桥梁及2座高架桥安装传感器,检测挠度、位移、沉降、温度、索力等数据,污水管网安装了流量液位仪、COD检测站,监测管网内流量、液位和COD浓度。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从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是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实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长江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现象,实施道路刚改柔,打通断头路,形成互通互联路网格局;二是建设芜湖通沟污泥处理工程,保证通沟污泥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通沟污泥资源化,减少通沟污泥对于环境影响;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开展永安桥泵站二期项目新建,陡门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涝泵站双回路建设等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利用芜湖市山水滨江城市园林特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加快公园建设,实施元亩塘等公园建设;提升道路绿化、老旧公园,实施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项目、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赭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真正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需要;继续统筹谋划城市绿道建设,将城市绿道融入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绿道品质。结合“大绿化”任务,对新建园林工程,坚持“精建严管”的原则,按“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格化监管”的理念,通过建设一批园林精品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芜湖市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为老城区增绿添彩。
3.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垃圾分类等创新做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一体化覆盖,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各类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运作模式,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引导建设规范站点。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业收运车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管理,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重点推进无为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桥开发区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BOO项目建成投产。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2.提升违法建设防控能力。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有效推进违法建设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
3.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力度,实施联合执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在“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利用“减量化、货源化”。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经营模式,引进业界领先的垃圾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4.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规范设置公厕标识标志,落实“一厕一人、洁净无味”要求,推进城镇公厕建设,方便市民如厕。
(三)优化工作举措,强化管理服务能力
1.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
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3.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4.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基于现有的芜湖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构建适应芜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业务系统。新建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整合地下管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公厕导航管理系统、芜湖市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渣土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各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公众的建议、监督机制。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扩大智慧城管区域、类别覆盖面,建设智慧城管标准规范、运行监管保障体系 ,夯实智慧城管智能感知、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监管、大数据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对流量、液位、气体、水质等实时监测,实现对管网、井盖、泵站、出水口、渠道、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为创建国家排水防涝示范城市夯实基础。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城管工作亮点
(一)园林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建的多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如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最佳打卡圣地,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弋江路周边常年尘土飞扬的状况,使弋江路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市区排水防涝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排涝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城市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市区多年未发生“看海现象”,特别是在2016年、2020年严峻汛情下,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皆能平稳、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设施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芜湖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管市政设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设施包括道路650万平方米、大型桥梁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桥13座、桥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灯及亮化灯具111312盏、雨水管网480公里、过路涵及盖板沟11.9万立方米、污水管网243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5座(装机33797KW)、污水提升泵站20座(装机2999.5KW),市管市政设施量相对“十二五”期间有了大幅的增长。
(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示范片区,全市共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五)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构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现每日收运餐饮单位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资源化产生沼气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现有环卫工人9204人,市场化公司54家,每年市场化经费投入4.7亿元。
2007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全力实施九大工程,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优质、高效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做出了新贡献。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如期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切实发挥创卫组长单位作用,制定了《××*市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并按方案加大督办、检查和协调力度,同时大力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建议成立了市领导分区包干制度,提请市政府成立了由各主管副市长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包抓的13个专项整治小组,并多次邀请四套班子领导调研和视察创建工作;全年4次召开动员大会,通过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和创卫万人签名等活动,掀起全民创卫热潮;先后邀请5名专家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专项指导,推动创建水平的全面提高;精心组织完成了全市创卫材料汇集、编制工作。分别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鉴定。我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下文确定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创卫成功后,根据市政府指示,制定了《××*市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及《××*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并已报市政府研究审议。
——全力实施市容美化工程并取得实效。一是启动了“穿新衣、戴新帽”工程。起草下发了《关于对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通告》,截止目前共清洗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万余平方米、粉刷××*万多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三乱”市场化运作机制,督促专业清洁公司加大“三乱”清理力度,同时加大打击力度,清理“三乱”××*万条,使城市“牛皮癣”基本得到了根治,“三乱”治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认真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次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洗车行、修车行占道经营及机动车违章停放等专项治理,并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使市容市貌从整体上得到了改观。特别是近期结合市区大部分街巷改造后闲置、废旧杆、牌、亭增多的实际,下发了《关于清理道路两侧废旧设施的通知》,对道路两侧的废弃电杆等废旧设施和乱堆乱放进行了全面清理,保障了道路畅通、市容整洁。三是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美化、亮化城市市容。拆除各类违规设置、陈旧破损或设置档次较低的户外广告××*余块,约××*平方米,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设置。对全市的门头牌匾逐街逐户进行整治,“一店多牌”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在清河街等街道开展了整体街景设计试点工作,对试点街道的建筑景观、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设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划。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宣传及我市承办的各类大型活动,累计设置公益广告××*块,约××*平方米,很好的宣传了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会议及决策。
——“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日趋和谐。在占道经营的管理上,探索出一条“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理经验,将全市街道划分为严管、控制和规范区域,在严管区严禁设置摊点摊区,控制区由统一招标设置、管理,规范区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秩序及市民生活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设置摊点。同时在市区内划定了一定的季节性、限时性摊区、摊点,鼓励创业,方便群众。对全市的各类占道摊点、摊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提高,取缔了艺术巷等××*个经营混乱的占道摊区,对××*巷等××*处占道摊区进行了搬迁改造和统一规范,在市场的整治中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尽量使摊点、摊区的设置看上去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切实提高了摊区设置档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繁荣了市场。
——综合执法水平再上台阶。一是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了“一城一队”管理模式。先后接收了市规土监察大队××*人,三区执法队员××*名,建设局××*人,对××*名协管员进行了严格考录,择优录取了××*名,聘用了××*工作人员6名,整合了执法队伍。二是推行并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制定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网格化管理责任方案》和《网格化管理区域图》,将全市划分为××*个责任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及大队包区、中队包片、分队包街、个人包段的“四定四包”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分片承包、逐级负责、责权量化的管理机制,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足城区、覆盖农村、高效集中、惠及市民”的整体化运作方式。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截至目前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万余平方米,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万余起。四是加强队伍培训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城管队伍。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保证完成迎接××*周年大庆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余人分两批走进××*教导大队,进行了先后为期××*天的封闭式军事训练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和谐××*”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城市管理队伍。
——环境卫生行业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了××*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和××*座公厕;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多处垃圾收集展进行了密闭式改造;对全市的环卫设施、设备进行了维修、更换和清洗粉刷;对全市的旱厕和三类公厕进行了改造提高,目前全市共有水冲式公厕××*座,万人拥有公厕××*座,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标准;增设果皮箱××*多个,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是制定了《××*市2007-2020年环境卫生规划》,为全市环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蓝本。三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统一纳入到全市环卫行业管理范围,使环境作业和管理不留空白、不落死角。四是积极推行环卫市场化运作,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引进了××*市餐厨垃圾统一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引进了cdm、swc等垃圾处理新技术,有力推进了全市垃圾处理的科学化、减量化、无害化进程。五是实施堆山造景工程。按照区市两级领导的指示,在××*实施了览山建设工程,将全市的建筑垃圾和渣土集中消纳,进行堆山造景,变垃圾为资源,变脏点为亮点,科学合理地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再利用。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草上报了《××*市养犬管理条例》,已通过××*人大批准,于今年××*起开始实施;《××*市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办法》也顺利通过,已以政府令的形式下发,《××*市修车、洗车行管理办法》也已上报市政府。
——党建宣传工作开展有力促使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一是狠抓党建,夯实基础。在全市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的基础上,及时完善了*个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同时调整完善了工、青、妇组织。二是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认真组织学习各级纪委会议精神和各级领导关于加强廉政加建设的讲话精神,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定期组织考核。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经常开展廉洁自律、自查自纠和警示教育及优良传统教育活动。三是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层层签订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目标责任书,聘请行风评议员按季度对照责任书进行检查,认真整改,不断提高。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促进工作全面进步。今年我局共接到人大建议××*件、自治区政协提案××*件、市政协提案××*件,除将××*件提案因不属我局职权范围按程序退回外,对剩余的建议和提案,由分管领导带头负责,将提案办理工作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面商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此外,还设立了局长接待室,由局领导直接接待投诉上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方便群众。截至目前,我局共收到市长邮件××*件,督办案件××*件,市民投诉××*件,××*专线××*件,领导批示件××*件,及其他转办件共计××*件,办结××*件,办结率为××*%,剩余的正在督促办理中,真正实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五是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了面向社区、学校、家庭、机关、工地、商户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六进”宣传活动,使城管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结合执法进行宣传,将执法过程同时作为宣传过程,让执法队员走到那里,就将宣传工作开展到那里,在执法的过程中向市民散发宣传资料,让城市管理贴近群众,促使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法制新报》、××电视台、政风行风在线栏目组等媒体合作,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和便民措施,在媒体上为群众答疑解惑,不断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
——顺利完成规费征缴任务。制定并上报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缴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组划片到各辖区实行分片包干的商业网点垃圾处理费征缴机制,与小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及4050人员签订协议,上门入户收取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联合媒体,组织队员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垃圾处理收费宣传工作,让广大市民了解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意义、用途和方法,预计今年可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我市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几年来累计拖欠各类工程款××*多万元,不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损害了政府形象。二是城管执法环境较差,由于城市管理的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对象成份复杂,管理困难,同时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未能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给城管执法带来一定困难。三是现行的执法体制与当前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动各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作用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重心下移。四是队伍管理上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未能促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2008年工作安排
(一)着力美化市容,全力迎接的到来。一是实施“穿新衣、戴新帽”工程,对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外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粉刷,突出城市主色调。二是加快览山工程建设,将其建设成为能集中体现我市风貌和发展成果的综合型城市游览景点,向××*献礼。三是深入开展“迎大庆、树形象、做贡献、促发展”活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网格化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建,杜绝市内私搭乱建行为。加大户外广告牌和门头牌匾的治理力度,实施亮化、美化改造,使其充分体现城市风情、展示城市风貌、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落实“门前三包”,全面清理城市“三乱”,确保环境优美整洁。
(二)加强长效管理,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完善设施建设,强化长效管理,提高创建水平。一是全面落实“创卫”措施,加强重点部位的治理,消除卫生死角。二是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巩固“创卫”成果。三是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爱惜和守护“创卫”成果。
(三)更加妥善地处理好“市容”与“繁荣”的关系,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认真落实××*的指示精神,在占道经营的管理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管理理念,坚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坚持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的治理方法,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摊区和摊点的设置水平,准确理解和认识“市容”和“繁荣”的辩证关系,做到利用矛盾、解决矛盾,切实发挥城市管理工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市容环境和经济发展永远朝着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