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平台经济分析范文

平台经济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2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平台经济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平台经济分析

篇1

Abstract: The Qaidam Basin Tainan gas field have a variety of type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o the latest data, the Geological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is 951.62X108m3. From the analysis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gas, the difference of containing gas area is bigger, the biggist is up to 33.5Km2, Small area gas that less than 10Km2 have many, in addition, the connectivity of gas plane is better, ewhich is material basis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y of horizontal well.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气田;水平井;钻井

Key words: Qaidam Basin;gas;horizontal well;drilling

中图分类号:TE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38-02

0引言

渤海钻探定向井公司通过加强科研强度,引进先进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不断的向外部市场进军,在台南气田实施的八口水平井中不短创造新的辉煌,台H4-10取得了本区块钻时最快,台H4-15水平段最长的新记录台,H4-16井利用双台阶长裸眼水平井成功的开发两个薄气层。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今后的台南气田水平井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着青海油田股份公司、油田公司关于台南气田新增26X108m3天然气产能的开发方案,通过对新区块实施水平井钻井技术,加强了对现有区块的开采力度。特在台南气田施工中实施了大位移水平井,不仅提高该地区水平井施工水平,并有效地降低综合开发成本。

台南气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属于典型的同沉积背斜构造。该构造上已钻探的临井资料表明,该区气层压力系数达1.2,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根据气田钻井资料,该气田自上而下钻遇地层为第四系的七个泉组(Q1+2)和上第三系的狮子沟组(N■■),其中七个泉组厚度达2113米,本组地层成岩性普遍较差,岩性以浅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在本区块的水平井所钻遇的地层均为七个泉组。

1台南气田水平井的难点

1.1 台南气田水平井的难点台南气田水平井的难点是总烃含量高(一般在10%~80%之间)、施工过程中要穿越一段漏层、且靶前位移小,几乎没有调整段、水平位移大、水平段长、信息滞后,测斜仪与钻头距离较远(一般15~22m)、钻速较快、对于井眼轨道的预测要求比较精确,控制难度大。

1.2 降摩阻、降扭矩、优化钻柱设计水平井钻柱优化设计的核心是在满足井眼轨迹控制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磨阻,保证钻压有效传递,避免钻柱自缩现象的发生。本区块的井特点,由于长距离的水平段存在,使钻柱与井壁之间的接触正压力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摩阻,使得钻压不能有效传递到钻头上,因此在本区块水平井中如何减少钻柱磨阻,是优化钻柱设计和优选钻进参数的关键技术之一。

1.3 优选泥浆体系,提高泥浆的和携砂能力本区块水平段都比较长,解决钻具摩阻问题,及钻井液的携沙问题,变的尤为重要。所以从堵漏成功后的造斜段开始至水平段,要适当提高处理剂的加量,提高滤饼的质量,增强钻井液对粘土矿的抑制性,保持钻井液良好的携沙能力,钻井液排量必须保持在30L/S以上,防止形成岩屑床卡钻。

1.4 钻头的优选和使用采用高效的硬质合金轴承的高速钻头,根据地层情况配合不同的钻头齿形、牙轮部置和保径设计,可大幅度地减少起下钻时间。

2轨迹控制技术

2.1 钻井方式与测量方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优化钻井方案。在造斜过程中,井斜40度之前使用MWD配合单弯螺杆工具造斜,40度电测完之后下入地质导向监控井眼轨迹以及岩性变化。

2.2 井眼轨迹控制方案总体以双增结构设计,据本区块临井资料大约在垂深1265-1285段为漏层段,考虑穿越漏层的安全性,相应调整相临井段的造斜率。鉴于本区块的可钻性较好,中半径水平井的大曲率所造成的侧向力在井壁上产生键槽并可能钻出新井眼的危险性也应加以防范。

2.2.1 直井段上直段钻进以提高机械钻速,防斜打直为主,采用塔式钻具或组合,低钻压,高转速,大排量。严格按照钻井设计施工。效果较好,为下部的定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第一造斜段钻具结构:215.9mm牙轮钻头+172mm导向马达(1.5°)+井底阀+127mm无磁承压钻杆+MWD短节+127mm加重钻杆+127mm钻杆。开始定向时为保持造斜率一般采用1.5度单弯螺杆,钻塞,复合钻进到造斜点,MWD开始定向施工。井斜小于10度之前造斜率较低,当井斜大于10度后,造斜率基本稳定,可以达到21-33度/100米,严格执行修正后的剖面设计,通过滑动和转动相结合控制造斜率,控制井眼轨迹。钻进到垂深接近漏层时起钻下入常规钻具钻穿漏层(漏层垂深大约在:1265-1285米)。钻穿完漏层后充分循环筛除堵漏材料,防止堵漏材料堵塞仪器,造成不必要的起钻。

2.2.3 第二造斜段钻具结构:215.9mm牙轮钻头+172mm导向马达(1.5°)+井底阀+LWD+127mm无磁承压钻杆+MWD短节+127mm18°斜坡钻杆+127mm加重钻杆+127mm钻杆。着陆前与现场地质人员多交流,对比LWD曲线,了解地层变化,地层走向,气层厚度等等,预测测量盲区变化趋势,提前调整控制。

2.2.4 水平段钻具组合:215.9mm钻头+172mm导向马达(1.25°)+井底阀+LWD+127mm无磁承压钻杆+MWD短节+127mm18°斜坡钻杆+127mm加重钻杆+127mm钻杆进入水平段后以复合钻进为主,靠钻压与间断性滑动调整基本能够实现稳斜钻进。

3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3.1 携砂问题①井斜超过45°要进行短起下钻。通过定期的短起下钻,破坏下井壁的岩屑床,借助泥浆实行携砂。根据大量实践经验证实岩屑床形成和携砂最难的井段为井斜48~70°,水平段由于携砂阻力小,不易形成岩屑床。②泥浆要实行四级净化:降低固相含量。③调整好泥浆性能,应注意总固相含量,摩阻。关键是降摩阻,控制固相含量。

3.2 防卡问题由于水平井井斜大,水平段砂子携带到48~70°井段,就容易形成岩屑床,故形成粘卡的机率很大,应采用的措施有:①减少钻具向下的阻力,尽可能减少钻具与井壁的接角触面积。用加重钻杆代替钻铤,用无磁抗压缩钻杆代替无磁钻铤,用欠尺寸稳定器代替足尺寸的稳定器,减少下部稳定器数量,降低钻具刚性。②短起下钻:如井斜超过50°开始定期短起下钻。③为了防止粘卡,造斜时,每钻进一段时间要大幅度活动钻具一次。④用18°锥度钻杆打斜井段,防止直台阶钻杆吃入地层而容易形成键槽。

3.3 水平井遇阻井段的划眼问题水平井由于井斜大携砂难的特点下钻易遇阻特别是软地层及易塌的地层,容易形成砂桥。划眼时应遵循应以小钻压上下活动钻具为主,尽量不开转盘或顶驱,以免划出新眼。

3.4 水平井的传压送钻问题井斜超过65°,钻具与井壁摩阻加重,钻压传递困难,可采倒装钻具结构以及用5″无磁抗压缩钻杆替代替代无磁钻铤。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钻具倒装以后,钻压输送容易得多,上提阻力显著下降。

4施工成果

篇2

关键词:重庆农业;农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4302

1引言

1.1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农业经济效益是农业生产中所投入的劳动消耗量与产出的生产成果的数量对比关系。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最大限度地生产出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农产品。产出与投入比较的结果,反映了农业经济活动达到的目的状态和程度。某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小,与农业劳动成果多少成正比,与农业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成反比。单位农业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所产出的有效成果的数量越多,那么农业经济效益就越大;反之,农业经济效益就越小(张华、吴超,2007)。

1.2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一整套指标。因为同一类别内的指标反映了相同的经济效益内涵,在此我们只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或一个)指标,作为农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基础。考虑到各地区数据来源情况,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设立了三大指标体系,共6个指标。

1.2.1经济指标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生产成果与投入活劳动的对比,因此又称活劳动生产率指标,是一个反映投入活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或净产值)/农业劳动力年平均人数(或农业劳动消耗时间)。该指标是单位农业劳动(或单位劳动时间)提供的总产值(或总收入)、或净产值(或农业纯收入)。单位劳动力(或单位劳动时间)产出的总产值(或净产值)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土地生产率:是指农业生产与占用土地面积的对比,是一个反映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土地生产率=农业总产值(或净产值)/土地面积。该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提供农产品的价值量(或总收入),或净产值(或净收入)。指标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利用效率越低。

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额:是指生产单位农产品需要占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数量,是一个反映劳动占用效果的经济效益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量=(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农产品产量(产值)。

1.2.2社会指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农民每人平均得到的纯收入。纯收入是指农民家庭全年收入中,扣除费用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可以直接用来进行生产和非生产性投资建设、改善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反映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的社会效益指标。

农业劳动者就业率:指达到劳动年龄的农民参加工农业生产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率,是一个反映农业劳动者就业水平的社会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农村劳动者就业率=参加工农业生产人数/农业总劳动力人数。

1.2.3生态指标

旱涝灾害率:是指受旱涝灾害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是一个反映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的生态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旱涝灾害率=旱涝受灾面积/总耕地面积。

2重庆农业经济效益现状评价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2011》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

本文根据以上建立的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从静态方面对重庆市农业效益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较大,故本文以农业自然环境相似的西南四省(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为比较对象。采用综合比较法,对重庆农业经济效益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综合比较法,即以全国平均水平(或四省平均水平)为标准,把四省的农业效益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四省平均水平)相比较,比全国平均比率每高出1%,记正一分;反之,若低出1%,则记负一分,由此计算出得分1(或得分2)进行比较。

2.1农业经济效益总体情况比较

图1综合评分图图1为西南四省的综合得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的得分最高,得分1为27分,比第二高分省四川省高出了8分,比得分最低省云南省高出74分;得分2为33分,比第二高分省四川省高出了7分,比得分最低省云南省高出82分。说明重庆的农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较好,居于西南四省首位。但是仅仅以综合得分来评价重庆的农业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够全面客观的,下面本文将以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平均和四省平均水平两方面来评价重庆的农业经济效益。

2.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

图22010年重庆经济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图图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图从图2可以看出,重庆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者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62.0%,比全国平均水平40%高出了22%;重庆的农业劳动者就业率为962%,比全国的平均水平63.1%高出33.1%。而重庆土地生产率、单位产品资金占用额和旱涝灾害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的土地生产率为45.7%,比全国平均水平57.0%低了11.3%;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率为83.6%,比全国平均的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率94.5%低了10.9%;旱涝灾害率为25.7%,比全国平均水平30.7%低了5%。从图3可以看出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7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

2.3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42010年重庆经济效益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比较图与西南四省相比,重庆土地生产率、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额和农业劳动者就业率略高于四省平均水平。重庆的土地生产率为45.7%,比四省平均水平41.6%高出4.1%;单位产品资金占用率为83.6%,比四省平均水平81.1%高出2.5%;农业劳动就业率为96.2%,比四省平均水平87.0%高出14.0%。然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旱涝灾害率低于四省平均水平。重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62%,比四省平均水平81.6%低了19.6%;旱涝灾害率为25.7%,比四省平均水平38.8%低了13.1%。从图3可以看出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77元,比西南四省平均水平4447元还要高出830元。

3重庆农业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重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和西南四省相比都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来,重庆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减免农业税收,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补助,农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同时,除2006年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外,重庆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农业总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因此重庆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故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今后重庆市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和落实对农业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保障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重庆的土地生产率低,其原因可能是重庆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不利于农耕。重庆农用地的生产效率低,即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需要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土地,故重庆的土地生产率低。针对这一自然条件的限制,重庆今后的农业发展应多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特别是利用比较优势效益发展农业经济。

重庆的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农业资金利用效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也可能是因为重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比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重庆单位农产品资金占用额略高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说明重庆的农业资金利用效率稍微高于西南平均水平。重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高农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需要增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

重庆的旱涝灾害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南地区相比都很低,说明重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重庆市的面积较小且比较集中,相对于其他大省而言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要小很多,所以重庆的旱涝灾害率较低。重庆应该充分利用这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农业,但同时也要注意农业巨灾风险的预测、防范及应对。

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重庆农业经济的社会效益还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拉低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可以说明在农业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重庆的农业经济效益发展较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重庆农业劳动者外出打工的人数众多,而且打工收入也比较高,由此拉高了重庆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重庆的农业劳动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南四省水平,主要是因为重庆的青壮年农业劳动者外出打工的比例很高,农业劳动者参加工业劳动的人数多导致重庆农业劳动者就业率高,而农业劳动者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并不高。从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重庆急需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然后根据“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农业劳动者的合理就业,促进工农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吴超.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探讨[J].商业时代,2007,(22).

[2]王沛.辽宁农业经济效益现状分析[J].农业与农村发展,2000,(1).

[3]刘忠民.小议提高喀什地区农业经济效益的对策[J].现代农业,2008,(5).

篇3

    文中根据额济纳旗农田水利规划报告书,并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工程成本和预期效益,并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参照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标准,评定工程建设可行性。工程项目的经济计算期为2010年到2020年,基准年采用2010年。将工程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能值量化工程每年的生态经济成本及效益(表1)。

    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分析

    能值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H.T.Odum提出的,是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各种能量流的转换机理,并定量研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4]。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评价,是依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从整体观和系统论出发,以能值为量纲统一量化工程项目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工程建设能值成本效益比,依据工程建设评价标准,得出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进而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评定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区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5]。其经济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消耗的社会经济财富,如石、沙、钢材、水泥等[5];社会成本指工程项目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如移民和占用耕地等[7];生态环境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等[8]。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除涝工程的效益主要指在采取工程措施后减少的农产品损失)[2],;社会效益指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9]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改善局地小气候,净化空气、补给地下水等[10]。能值评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步骤如下:(1)全面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首先对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分析:1)按物质来源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性投入(社会成本),包括管理维修费、安装工程费等人力劳务费[11];二类是自然资源投资(生态成本),如太阳能、风能、雨能、表土流失等环境资源;三类是经济反馈能值投入(经济成本),包括水泥、钢材、机械设备等工业投资。2)根据工程建设目的及主要建设用途,并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分析工程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及作用对象,将工程效益进行区分归类:一类是社会效益,如科学教育研究、增加就业等;一类是经济效益,如粮食增产、灌溉用水收入等;另一类是生态效益,如调节水分、改善局部小气候等。(2)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与效益的能值计算。太阳能是万物之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各种生态流统一为太阳能值,即单位物质或能量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太阳能值量[12]。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通过式(1)对工程系统中各种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等具有不同度量尺度的生态流进行统一。能值转换率是指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另一种能量之量[12]。能值货币比是全年总能值使用量与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即单位货币相当的能值量,反映了系统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13]。EM=τ×E(1)式中:EM为单位物质、货币形成所包含的太阳能值,sej;τ为物质、货币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率,sej/$(sej/J);E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或货币价值,J($)。(3)计算农田水利工程能值产投比。根据式(2)计算工程能值产投比。能值效益成本比[6,14]不受人类支付意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用以衡量水利工程生态经济效率,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其大小作为评价工程建设可行性的依据。一般认为当EmCBR大于1时,则该工程建设具有可行性;等于1时,该工程满足工程建设最低要求;小于1时,则不建议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行。EmCBR=B+RVC(2)式中:EmCBR为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B为工程生态经济产出能值,sej;C为工程生态经济投入能值,sej;RV为工程剩余能值,sej。

    结果与分析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额济纳旗灌域内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生态经济成本投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能值价值(表1)。据表1,对工程生态经济成本及生态经济效益结构组成比例和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值情况进行分析(表2)。由表1和表2可知,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中,经济成本最高、社会成本次之,生态环境成本最少,分别占总成本的61.48%、33.38%和5.13%,说明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小,经济投入占主导,其中主要表现为砾石消耗,相应的能值价值为2.60E+18sej;工程生态经济效益中,经济效益最为显着、生态环境效益次之、社会收益较少,分别占总效益的56.54%、27.89%和15.58%,说明工程收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经济效益,表现形式为棉花产量的增加。由表2可知,工程的经济效益成本能值比为5.26,社会效益成本比为2.67,生态环境效益成本为31.12,生态经济效益成本比为5.72,各比值均远大于1,说明工程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各方面均满足工程建设可行性要求。另外,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成本比最大,说明该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潜力。综合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除了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还可大力促进社会发展,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节约水资源方面,工程节水价值尤为突出,这对于水资源极度短缺的西北干旱区更显重要。总之,从生态经济评价角度进行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

    讨论

    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分析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工程年均投资482.5万元,项目效益主要表现为粮经增产值984.6万元、节省灌溉投资51万元、减少能源消耗投资46.58万元及省工效益56万元,工程经济效益成本比为2.36,大于1。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虽存有一定差异,但评价结果较一致,均表明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经济方法虽然能够从经济学角度简单直接地衡量出工程建设可行性,但论证内容不够全面,对不能用货币进行衡量的环境影响(如水资源消耗等)及社会效益(如科学研究价值等),不能完全纳入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能值分析方法在全面认识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影响基础上,将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统一衡量并比较各子系统的能量提供,进而能够更完整的反映出工程建设可行性。

篇4

关键词:半潜式 钻井平台 锚 锚系留力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60-03

半潜式钻井平台,又称立柱稳定式钻井平台,是一种常用的平台结构形式。是大部分浮体没于水面下的一种小水线面的移动式钻井平台,是从坐底式钻井平台演变而来的。其结构与坐底式平台相似,同样具有沉垫可以沉降或升起,在浅水区沉垫可以坐落于海底,当坐底式平台使用;漂浮作业时下壳体或沉箱潜入水中,部分立柱露出海面,为半潜状态。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依靠锚泊系统将平台定位在海面进行钻井作业。锚泊系统主要包括锚、锚缆和锚链。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前,先要进行井场调查,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和工程物探调查,具体调查项目有重力取样、水深、地貌、中浅地层剖面、磁力调查、高分辨率数字地震调查等。根据调查结果和锚泊资料进行锚系留力的分析计算,以对作业可行性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1 锚的分类

锚的种类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1]:(1)有杆锚:具有横杆的锚为有杆锚。该类锚的特点是一个锚爪啮入土中,当锚在海底拖曳时,横杆能阻止锚爪倾翻,起稳定作用(见图1)。(2)无杆锚:没有横杆,锚爪可以转动的两爪锚为无杆锚。该类锚的特点是,在工作中两个爪同时啮入土中,稳定性好,对各种土质的适应性强,收藏方便(见图2)。(3)大抓力锚:大抓力锚实际上是一种有杆转爪锚,因其具有很大的抓重比,故称为大抓力锚。这类锚的特点是,锚爪的啮土面积大,抓持的底质深而多,抓力大,但是锚爪易拉坏,收藏不方便(见图3)。(4)特种锚:特种锚的形状与用途与普通锚均不同。主要是指供浮筒、囤船、浮船坞等使用的永久性系泊锚;破冰船上所用的冰锚及帆船和小艇上用的浮锚等。

半潜式钻井平台锚泊定位系统采用的锚一般均为拖曳锚,且基本都是大抓力锚。早期用的较多的有丹福尔锚、轻量型(LWT)锚等等。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新型的抓力更大的锚不断出现,诸如阔鳍型德尔泰(FLIPPER DELTA)锚、布鲁斯FFTTS(BRUCE FFTS)锚、史蒂芙帕瑞斯(STEVPRIS)系列锚等等[3]。这些锚的抓重比较普通大抓力锚更大,这对半潜式钻井平台是非常有利的。图4为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常用的大抓力锚形式。

2 锚系留力分析

锚系留力由锚抓力和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组成。

锚的抓力,除锚的本身原因,如锚重、锚型之外,客观上主要决定于海底的土质状况,一般而言,软硬适度的砂质和泥质海底抓力较好,泥砂混合次之,硬质海底较差,岩石海底不宜抛锚。锚点的海底地形以平坦为好,若坡度较陡(等深线较密)将影响锚的抓力,容易出现走锚。在砂质海底中,锚越重则抓力越大,在泥质海底中,锚爪面积越大则抓力越大。锚的抓力还与锚的入泥深度、锚爪角度等有关。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与海底土质、锚链的长度、锚链的单位重量等有关。

2.1 锚抓力计算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的抓力。

(1)采用Cole和Beck(1964)建议的方法计算短锚抓力。

式中:F为锚抓力,吨;

W为锚重,吨;

C1为取决于锚型和土质条件的系数,无量纲;

b为经验指数,无量纲。

(2)采用锚抓力系数法进行计算:

其中:F为锚抓力,吨;

λa为锚抓力系数,无量纲;

Wa为锚重,吨。

海底底质与锚抓力系数的关系为:砂>泥>砂砾>软泥。

(3)对于常用的Stevpris Mk/5/6等锚型,可以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或根据图5~6查询:

其中:F为锚抓力,吨;

A为锚抓力系数,无量纲,与锚型、海底底质、锚爪/锚杆夹角等有关;

W为锚重,吨。

2.2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Fc为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吨;

Wc为锚链每米在水中的重量(吨/m);

f为锚链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无量纲;

L为锚链卧底部分的长度,m。

3 实例分析

南海某井场,根据重力取样结果(在每个锚点布置1个重力样[2],如图7),海底表层沉积物(海底以下0~5 m)主要为非常软到软的浅黄灰色到灰色粉质粘土含较多粉质细砂,在井场调查范围分布比较均匀。不排水抗剪强度为6~12 kPa;水下容重为5~6 kN/m3;含水量为50%~70%。

该井场采用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锚泊资料如下。

锚型:Stevpris MK5;

锚重:15 t;

各锚最大出链长度:70 m(90 mm锚链)+550 m(84 mm锚链)+1850 m(锚缆);

90 mm锚链量:0.178 t/m;

84 mm锚链重:0.155 t/m。

根据上述锚的抓力计算方法(3种)及锚链摩擦力计算方法得出本井场的锚系留力为:

锚系留力=锚的抓力+锚链的摩擦力

=(206.1/188.2/220.4)+54.7=260.8/242.9/275.1 t

即本井场锚系留力取值为240~275 t。

该井场抛锚作业结束后,经过拉力测试为295 t,与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分析结果略偏于保守和安全。

4 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锚的分类、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系留力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进行了验证,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海上作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分析依据。另外,在进行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系留力分析时,首先要根据井场调查结果,判定海底底质类型,再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锚的抓力和锚链与海底摩擦力分别进行计算。在应用计算分析结果时,还应该参考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结果,了解海底的平整度,是否有硬质海底、陡坡、浅层气、断层、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以免影响钻井平台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向阳,唐寒秋.船舶结构与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Xiang Yang,Tang H Q.Ship Structure and Equipment[M].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9.

[2] 潘方豪.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锚泊定位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Pan Fang Hao. The Analysis of the Mooring Positioning System of Deep Sea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Platform[D].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2006

篇5

关键词:太平湖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东港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的发展。做好城市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工作,不但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园美观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1东港市太平湖公园概述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坐落于东港市区东侧,大东沟河的上游,是东港城市中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东港市太平湖公园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0hm2左右,其中水池占地面积大约为4.8hm2,剩下的为陆地占地面积,包括南北2个半岛。北岛中种植的植被茂盛,已经成为市民活动区,为东港市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地。南岛中的植被覆盖情况没有北岛好,部分景观设施仍没有修建完善。

2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要想参观公园中的景观,需要公园道路设计人员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设计出公园道路,提高人们的参观热情,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城市公园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公园道路能将公园与历史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进行有效连接,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连接纽带,具有一定的交通意义和风景价值。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从美观角度出发,在保证公园交通的前提下,保证公园道路给人以美观和舒适的感受,在实际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园道路方案。

3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

3.1道路景观设计风格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园区道路主要分为车行路与人行路,车行路作为整个公园的主干道,保证园区车辆的正常使用,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行道能供消防车或救护车使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车行道形成环线形状,保证人们在公园中能够充分利用车行路。人与车行路相比,人行路更加复杂,在人行路两侧布置水景和野景,人行路与水景和野景保持互动,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人行路的铺设材料尽量采用自然材料,生动活泼,又不失大雅,道路设计符合人文自然原则。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符合人们对城市公园道路的要求。遵守合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东港市的地理情况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应避免对远古树木、烈士陵墓和水源产生破坏;需要设计人员将各个景点进行有效连接,保证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公园的真实自然。因此,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各种景观进行微妙转变,把自然景观尽量放置到公园道路两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游客以美观感受。

3.2空间尺度

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的空间尺度主要包括3个指标,分别是道路宽度、绿色植物比例和人行道设计。公园道路宽度主要是指公园中人行道路的宽度,将道路设计宽度加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参观人员数量,但会让太平湖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减少,增加道路建设成本。因此,应采用合理的设计比例,结合公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出合适的公园道路宽度。设计绿色植物比例时,应保证道路两侧的绿化和谐,让公园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满足人们的要求,让游客感受到自然植物的美妙,给人以轻松欢快之感。对于人行道设计,可以参考城市道路人行道的宽度,但要考虑到公园中水池,在公园水池旁可建立假山,提高景观效果。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陆地环境居多,北部陆地绿化比南部陆地好,因此可在北部陆地适当多设计一些道路。同时,北部陆地中的道路应设计得窄一些,不但能够保证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魅力。设计南部陆地道路时,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人们体会到南部陆地的广阔,给人一种自然安逸的感觉。

3.3绿地植物配置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道路两旁的绿地植物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东港市太平湖公园道路两侧绿色植被的现状,设计出合理的道路形式。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公园中的绿色植被进行处理,直接使用道路两侧的绿色植被,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道路宽度和长度。另外,由于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北部陆地植被较多,因此,进行北部道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的整体性,不能因为道路美观而破坏植物的整体性。还有北部陆地中有烈士陵墓,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保护。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亲水园、青年园和金秋园3个小公园,应根据公园的实际用途设计出合理的道路景观。金秋园位于太平湖公园北部,是整个公园的主要活动区,周围有很多花卉观赏区和1个健身广场。因此,应在道路两侧栽种多种花卉,从而衬托出金秋园的美丽。青年园主要为城市青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突出青年韵味,与生态自然有效结合。因此,可以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让游客感受到人性化设计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清水圆位于太平湖公园中部,连接南北2个园区,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场地。因此,应根据水池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宽道路,保证人们戏水时的人身安全。东港市太平湖公园各个分园适合种植的花卉与树木见附表。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公园设计中,道路景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东港市太平湖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薛青亮,王先杰.公园中的康复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1):104-108.

[2]崔淮.景观设计中的“道”—论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道家文化[J].艺术教育,2016,(7):30,7.

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在 总结 、借鉴前人的有关fdi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主要因素,对福建省 交通 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进出口总额、外商累计直接投资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对台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福建省台商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区域 经济 的持续发展。

台商投资作为我省境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台资企业在福建的投资效率普遍较高, 经济效益表现较好,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且带来了有益的经济影响,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台商在福建投资不仅带来了有形的资产设备, 更重要的还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当地企业员工经济观念的变化。对福建的经济产生正向直接的拉动作用,促进福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目前,台商投资逐渐北移,福建原有的“五缘”优势在消失,且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台商投资大量减少,对福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海西经济区”这一对台经济战略就是为了防止福建的边缘化而提出的,因此对福建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完善福建台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台资促进福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1.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华南(珠江三角洲、福建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台商相对集中的区域。

从上世纪80年代福建开启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先机以来, 台湾 对大陆的投资就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从闽东南沿海向全国扩张。福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凭借与港台在 地理 位置上的先天优越性率先承接了第一波台商投资热潮。由于台商在早期投资大陆中,带有明显的试探性,加之时逢台湾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对外投资的出路,因此,在福建闽东南和广东珠三角投资形式主要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 进入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与大陆大开发、大 市场 、大发展态势的形成,台商投资迅速北上,投资领域也趋于多样化,广东、福建的对台优势逐渐弱化。

以上海浦东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的人才与科技资源,以及广阔的内外市场驱动,承接了第二波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从1994年起,台商对上海与江苏省的投资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对广东省的投资。依台湾当局最新 统计 ,2003年1月-10 月,台商对江苏(包括上海市)、广东与浙江投资金额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4.4%,27.4%,7.9%,合计占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81.8%。目前,这个区域的台资企业正在进一步向高科技产业、 金融 、 保险 、 证券 、电讯以及仓储、航运等第三产业发展。另外山东半岛、京津唐由于各城市间距离近互动效应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富的 文化 底蕴、科技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整个渤海湾地区成为台商瞩目的投资新天地。台商在该区域的投资主要从 农业 、纺织、食品到 机械 加工、化工、 建筑 、建材、机电汽车、 电子 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领域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华东内陆的江西、中西部的重庆与成都等地也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1]。

1.2福建台商投资态势

台湾作为我省吸收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地,自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我省诏安县落户,在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其间台资规模波动较大。1995年以前台商的投资属于隐蔽、单项、小规模的,之后的台商投资受两岸关系的发展,来闽投资的数量增加,投资金额增多,投资规模变大、对大陆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初期以制鞋、纺织、基本金属等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波投资则以消费性电子产品、化工、 运输 工具、建材水泥、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主,第三波投资则以电子信息、半导体、精密机械等资本与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导[2]。

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九五”期间台资在福建的单项投资规模约为230万美元,比上海、江苏的平均投资规模小。截至1999年底,福建省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家有205家,3000万—1亿美元的有11家,1亿美元以上的有12家;而台湾在大陆最大的投资项目落户苏州新区,1999年新投入苏州的台资企业平均项目规模达5000万美元,苏州市目前拥有352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有91家台湾百大企业和 上市公司 在苏州投资,而在福建省投资的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只有35家。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玩具、塑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及电子产业中的一些低技术领域,如电子零配件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项目较少;而到上海和江苏投资的台湾大型知名企业和 跨国公司 不断增加,在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电子资讯业、机械设备、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台商在上海投资已扩展到金融、商业、贸易、公用事业,科技领域,2000年出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波潮流。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流向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投向福建的企业很少。

福建由于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对台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实际吸引台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福建省台商投资的实际金额占全国台商实际投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据统计,在第三波台资中,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其中江苏省新批台商投资项目719个,协议台资金额32.76亿美元,实际到资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85%、155.44%和60%,而福建省实际到资只有4.89亿美元,只要江苏的31.1%,为近几年的最低点。总之,近年来台商在福建的投资比重不断下滑,且与上海、江苏等地相比,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台商投资战略由投机型、追求短期资本高回报率转向市场导向型投资,台商投资战略的转变使得市场容量日益成为台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使福建省对台的招商引资面临严峻的考验[3]。

2福建台商 投资 环境 主要因素分析

投资决策 往往取决于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引进外资的基础工作。由于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还没有一套公认完善的指标体系,本文依据构成投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的大小,依次对福建的 交通 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累计外商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影响投资环境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2.1交通邮电基础设施

交通邮电基础设施是 经济 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后劲最关键的就是这项指标。福建已初步形成以公路 运输 为主体,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全面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新格局。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的运输线路里程从2002年0.538%到2006年0.556%福建省的运输里程在逐年的增加但增长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低; 2005年铁路的客运量总计1486万人占全国比重1.286%、旅客周转量总计87.90亿人公里占到全国的1.450%,2006年铁路的客运量总计1730万人占全国比重1.377%、旅客周转量总计98.60亿人公里占1.489%;2005年公路的客运量总计52452万人占全国比重为3.114%、旅客周转量总计309.99亿人公里占全国3.337%,2006年公路的客运量总计55713万人2.995%、旅客周转量总计335.28亿人公里占全国的3.331%;公路与铁路的客运量总计、旅客周转量总计总数在逐渐增多但在全国的比重比前几年下降(表1),表明我省的铁路及公路运输增长速度低。另外福建的货运量总计、货运周转量与全国比较占全国的比重不高,我省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仍还不足,虽然每年的全省总量在上升但整体的建设速度和强度比不上全国的平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台商投资环境总质量的下降。福建大型深水港岸线总长47公里,沿海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4个,可到达国内所有港口,已开辟国际航线160多条,大型深水港口有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港等,厦门、福州两个港口位居全国十大港口行列。。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年都有增长但占全国百分比较低,应该充分利用福建的港口优势提高福建的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电网与国家华东电网相联, 电力 供应充裕,2006年电力装机容量2205万千瓦,充沛的电力资源使福建成为中国的电力输出省份之一。在建的大型火电项目有:福建lng总体项目(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龙岩坑口、泉州南埔、宁德大唐、华能三期、福州可门、福州江阴、漳州后石电厂三期、厦门嵩屿电厂二期等;水电项目有:尤溪街面电站、宁德洪口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等;拟建的核电项目有:福建核电站一期;火电项目有:罗源火电厂[4]。以上项目仍在建设中要使福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福建还需要大力度的进行建设。

福建邮电 通信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年,全省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925.82万门,长途电话达249.66.2万次,全省所有城乡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城乡电话年末户数、移动电话年末户数和邮电业务总量分别达1485.53万户、1538.91万户和633.304亿元。数据通信业务高速发展, 计算机 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加。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①运输线路长度占全国比重     

铁路营业里程比重              0.202        0.201       0.198       0.214       0.211

公路里程比重                  0.032        0.030       0.030       0.174       0.025

内河航道里程比重              0.304        0.319       0.321       0.321       0.320

②客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                          1.369        1.457       1.403       1.286       1.377

公路                          3.157        3.106       3.131       3.114       2.995

水运                          3.440        4.124       4.711       1.870       5.207

③旅客周转量总计比重

铁路                          1.542        1.563       1.493       1.450       1.489

公路                          3.163        3.335       3.275       3.337       3.331

水运                          1.260        1.759       1.991       2.050       2.038

④货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                          1.393        1.450       1.502       1.337       1.265

公路                          2.152        2.059       2.077       2.055       1.792

水运                          3.490        4.001       4.038       4.192       4.359

⑤货物周转量比重

铁路                          1.085        1.127       1.136       0.974       0.919

公路                          2.860        2.726       2.756       2.741       2.731

水运                          1.682        2.908       2.329       2.284       2.586

⑥沿海港口主要吞吐量比重      6.122        6.213       6.435       6.696       ——

⑦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257.49       318.24      426.76      519.75      633.04

占全国比重                    4.521        4.533       4.394       4.321       4.131

 

 

 

 

 

 

 

 

 

 

 

 

 

 

 

 

 

 

 

 

 

 

 

 

 

表1:福建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

表格数据来源:

2.2劳动力状况

目前福建省的劳动力按三次产业分全 社会 从业人员构成。2001年从业人员构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5.71%、25.09%、29.20%;此后从2002年至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逐渐降低,2004年降到40.18%,2005年比2001年少了8.11%为37.60%降低的幅度较大,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则是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速度比三产快,到2005年第二产业的人员构成已经从2001年的25.09%增到了31.16%增长了6.07%;第三产业增长较稳定从2001年到2005年共增长了2.04%。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的劳动力结构还属于一般水平,第二、三产业所占的劳动力数量还多这与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劳动力素质及结构在 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观点来看, 教育 的地位是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把劳动力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而把教育看成是对未来生产力的 投资 。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全省拥有高等院校66所每年为社会输送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建立起2个国家级高校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软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07家。尽管如此,福建省的总体劳动力素质还是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人才,这使得台商在福建的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0年以来,由于 台湾 岛内经济形势恶化,台湾企业特别是 电子 行业纷纷转向大陆,台商大陆投资掀起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次浪潮。然而,在这第三次投资浪潮里,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地区,福建省的实际到的资金却只有江苏省的31.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这都是由于福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所引起的,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福建省在经济实力上与台商大项目的互补性不强,影响了 跨国公司 、大财团的进入。

2.3产业结构状况

福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以“调高、调大、调优、调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优化第一产业,巩固和发展基础 工业 ,加快协调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优势产业结构方针,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2.2%下降到2005年的12.8%,增长速度转为平稳,但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42.1%上升到48.7%;第二产业高速增长,比重回升达到 历史 最高水平;第三产业比重近几年变化不大保持在38.5%(图1),持续稳定发展。

福建省产业结构从近几年看已有所改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但还不够合理仍需要不断改进。第二产业比重虽有上升但主要是以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冶金、 机械 、能源( 电力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 建筑 材料 等重化工业少,轻重工业比重不合理;第三产业还没有成为福建的主导产业,且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所占比重不高,还不能满足当前台商投资要求,仍需要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配套的关联产业、集群产业增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对台资的吸引力。

图1:产业结构状况(数据来源福建 统计 年鉴)

2.4累计外商投资总额

2001年以来,福建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总体趋势是缓慢递增,维持在百分之八点多, 2002年有所下降为8.06%,2003年又逐步回升到9.24%;外商总投资项目从2002年的1825 个增加到2004年的2277个,2005年与2006年有点下降但累计全年的 合同 投资金额与实际投资金额是逐渐增多,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556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29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比重10.32%,一、二月份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12%。到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080190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2245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8489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95505万美元(按历史可比口径)。

从2003年至2006年(按报表口径),福建外商投资总项目数共8701个,累计合同金额3087592万美元。其中,以中外合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1.55%;以中外合作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88%;以外商独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为85.91%;以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0.67%。累计统计数据表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方式进行,以外商独资方式比重较大,中外合资方式次之,中外合作方式和外商股份制方式的比重相对较低(表2)。以此来看福建可以在外商投资金额的利用方式上进行改革,合理采用新的用资方式促进福建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投资 环境 。

表2:外资利用方式(按报表口径)              单位:万美元

年份   总项目   合同金额   中外合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外资独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

       数(个)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2003    2274     477321     330    63373    18    6168     1922    403697     4    4083   

2004    2277     537299     318    48124    16    3247     1942    477771     1    8157    

2005    1988     595715     301    77223    24    20319    1663    496142     0    2031 

2006    2162     782908     385    87666    10    15165    1764    678390     3    1687

合计    8701     2393243    1334   276386   68    44899    7291    2056000    8    15958

累计金额所占的百分比               11.55%         1.88%            85.91%          0.67%

2.5进出口总额

福建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形势好。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位列出口 市场 前五位;“ 台湾 ”、东盟、日本、美国、韩国位列进口市场前五位。其中,从“台湾”进口52.2亿美元,增长23.6%。其中,纺织服装出口较快增长,共出口66.3亿美元,增长29.2%;农产品(商务部口径)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3.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幅小,农产品进口增幅较大[5]。

福建出口总额自2001年的139.22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348.42亿美元,增幅2.5倍左右,但是所占的全国比重却由5.23%下降至4.57%;同样的,福建的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87.04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95.69亿美元,所占比重也由3.57%降至2.97%(表3),说明福建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滞后于全国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还应加大福建的产品进出口率,增强福建 经济 的外向度,促进福建的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福州海关 统计 ,2007年1-11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67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出口449.3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21.6亿美元,增长14%。其中,11月份进出口值创 历史 新高,达70.7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46.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23.8亿美元,增长25.5%[5]。

外商 投资 企业是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主力军,但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于it产业等,大型企业数量、产业链配套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存在客观差距,出口的大项机电产品主要集中液晶显示器、电脑等it产品,一旦国际市场it产品出现波动,将对福建省进出口影响较大,且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幅相对较低,整体外贸形势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表3:福建进出口总额以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福建进口总额    全国进口总额   比重     福建出口总额   全国出口总额     比重

2001      87.04         2435.5        3.57%       139.22         2661.0        5.23%

2002      110.28        2951.7        3.74%       173.71         3256.0        5.34%

2003      141.94        4127.6        3.44%       211.32         4382.3        4.82%

2004      181.32        5612.3        3.23%       293.95         5933.2        4.95%

2005      195.69        6599.5        2.97%       348.42         7619.5        4.57%

2.6地区生产总值

福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处于增长状态。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从2001年的651.11亿元到2005年增长到831.08增长幅度不大;第二产业从2001年的1803.5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00.26亿元是2001年的1.77倍,增长速度迅速,2001年到2004年的增长幅度大致保持在300亿元左右,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第三产业从2001年的1618.2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537.59亿元是2001年的1.57倍,增长速度较为迅速。

福建省经济一直在高速成长之中。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4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01.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1152元(图2),增长速度较快居全国前列。2006年福建gdp达7501.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4%,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约2.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1152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7%[4]。200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 财政 总收入1284.27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4321.74亿元;进出口总额744.58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

图2: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4]

3基于海西福建台商 投资 环境 优化思路

海峡西岸 经济 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 台湾 ,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地区,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经济融合,着力先行先试,将使这一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6]。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能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意义。

3.1福建投资环境优化措施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态势和格局,在未来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中,不断优化福建台商投资环境可采取的措施。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作为福建对台招商引资的第一层面,可以通过吸收利用外资,重点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国际 市场 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等方面迈进。我们将着力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6],

抓住港口、高速公路等 交通 设施不断改善的有利时机,利用外资重点加强水产品养殖加工、轻工食品、临海 工业 、 农业 产业化、、特色 旅游 业和为第一层面产业链发展配套的项目;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要利用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联结与沿海通道,吸引外资发展 电子 信息业,开辟农业开放引资的成片示范区,发挥我省 地理 、气候的气势,引进优质高效的农、林、牧、渔业,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的改造提高。以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大力引进,适应我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促进资源转化,努力成为我省较具实力的开放腹地,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促进连片繁荣发展。

再分析台商投资中所体现的群体投资特点,一方面,这种集群性的投资使同产业链的台资企业之间在协调运作上非常顺畅,产业链运转非常的高效;另一方面,台资企业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带有某种封闭运转的特性,除了创造一些就业和 税收 之外,对当地经济的辐射与扩散效应较小;而如果盲目地引进产业链上全部环节的投资,除了会出现重复建设之外,也极易造成投资饱和,形成恶性竞争[7]。因而,面对台资企业的这种特性,在吸引台商投资时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作法和引导政策。对于本区域内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比较脆弱的行业地区,如南平、三明、龙岩、莆田、宁德等可以采取吸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台资企业形成产业群落或集群的做法,对台商投资企业予以行业性的投资优惠政策。而对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产业链比较完善的行业及地区像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在需要利用外资及其技术、 管理 经验以加强产业链上某一环节时,则可以考虑实施项目管理,对来投资的企业进行个别管理和提供投资政策优惠。

3.2福建台商投资软环境优化思路

多年的对外开放时间证明,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①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 行政 性审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可以采取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简化,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对外商投资 金融 、 保险 、交通 运输 、电信、商业、外贸、卫生、 教育 、 法律 咨询等外商投资重点产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颁布出台的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主动介入,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推进项目进展;对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的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过程服务机制,审批、审核部门要做到先期介入认真会审,简化手续加快办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加强与台商的交流,及时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多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扩大“零地招商”效应,促使台资企业不断增资扩产,上规模、上效益,使台商在福建地区得到更好的回报[8]。

②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某些特殊要求的领域,可以提出相应的资金、技术、信用等方面的进入条件,但这些条件应适用于所有的潜在进入者。

③培养各类专业人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广东、江苏的省市比较,福建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 社会 发展的需要来改变与社会市场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经济发展计划、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和人事劳动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地对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出 指导 。促进福建 文化 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政策,鼓励和支持 人力 资本参与分配[9]。

④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吸纳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的重要载体作用,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布局合理、开发实绩好和开发前景广阔的开发区,在用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和关联企业项目入区发展,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引导政策和灵活措施,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在项目用地方面,优先满足其用地需要,并在地价等方面予以优惠;在环境评价方面,外商可自行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环保部门应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在社会综合环境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营运”,积极进行统一综合执法试点;在规范税外收费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零费区”的试点。

进一步为台商来闽直接投资创造投资软环境,除了完善有关法规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外,还可以根据闽台的 历史 渊源和现实发展,继续加大台资企业来闽投资的鼓励力度。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 银行 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积极而有指导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劳力,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银行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并借鉴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的经验,在台商投资区建立台商子弟中小学校;借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经验,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有偿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等[10]。

4结语

总之福建 经济 要发展外商 投资 环境 要改善就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 管理 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二是从过去注意引进加 工业 向引进高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的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转变。鼓励台商把资金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 教育 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及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11]。

参考文献

[1] 单玉丽.台资在大陆的区域布局[j].对外开放,2004,12

[2] sy沥青.福建概况[eb/ol].2007-03-24

[3] 林春回,胡日东.福建省利用台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02

[4] 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福建优势[eb/ol]./2008-5-14

[5] 许雪毅.1-11月福建进出口超670亿美元 同比增18.8%[eb/ol]./2007-12-13

[6] 黄小晶.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eb/ol].tu.p.cn/2007-03-08

[7] 张传国.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j ]. 台湾 研究集刊,2005(3):528

[8] 集美优化投资环境 全力办好台商投资区[eb/ol]./2007-11-26

[9] 赖小琼,李欣.改善福建投资软环境的对策思考[j].博士论坛,2002,11

篇7

Abstract: The precision of the series robot is expressed by the attitude accuracy of the end effector, and its attitude and attitude accuracy mainly comes from the static error of the robot. In this paper, the static error model of the robot is established by matrix method, and the Frobenius norm is used as the attitud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关键词:位姿精度;Frobenius范数;评价指标

Key words: pose accuracy;Frobenius norm;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30-03

0 引言

串联机器人的静态误差分析其实就是对其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姿误差进行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借鉴串联机器人运动速度分析时的传递矩阵法或矢量法。在分析串联机器人的结构,发现引起串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姿误差的因素主要分成两大类:结构参数误差和运动变量误差[1]。现在建立的位姿误差模型是基于串联机器人的运动,那么研究的方向就是运动变量引起的误差[2]。这就要求假设的前提是串联机器人是刚体并且组成机器人的各连杆构件的参数误差及装配误差引起的关节角的误差确定。

1 串联机器人位姿误差建模矩阵法

串联机器人误差模型的矩阵法就是利用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它的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是由齐次变换矩阵从基坐标开始经过多次齐次变换的到的,在这一过程中连杆参数误差及关节角的误差也随着矩阵间的乘积而累计,最终汇聚到末端位姿上,这就是矩阵法的位姿误差方法。

2 串联机器人的静态位姿误差计算

串联机器人静态误差的来源较多,如各连杆的机械加工误差、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杆件形变以及运动副的传动误差[3]。这些都会导致串联机器人位姿误差的产生,而大部分误差都来源关节角误差以及连杆几何参数误差,即:Δθi、Δdi、Δai、Δαi。由误差来源及矩阵变换分析末端执行器位姿误差与Δθi、Δdi、Δai、Δαi存在着明确的函数关系。那么静态误差的分析就是分析函数关系。

3 机器人精度评价指标的建立

当今市场上生产厂家给出的机器人精度是重复定位精度,即反复的运动同一轨迹的偏离程度,这个重复定位精度一般都比较高,约为0.03~0.1mm,而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位置准确度)相比较重复定位精度来说是比较低,一般都在厘米级别以上。

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只反映了机器人对同一指令位姿从同一方向重复响应次后实到位置的一致程度,并不能全面描述机器人实际运动与指令运动的符合程度。

定义串联机器人的位姿精度评价指标为:

由式(4)求得末端误差传递矩阵,现设X=[Δn/n,Δo/o,Δa/a,Δp/p],用此向量表示误差率。

4 埃夫特ER6-C604四轴串联机器人仿真

表1中列出了ER6-C604四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各连杆关节参数。

4.1 MATLAB仿真实例

根据之前对该机器人的参数分析,编写机器人仿真的程序。在编写程序时,首先要确定机器人末端的移动坐标。在对机器人三维建模时,得到了机器人在笛卡尔空间的一个初始状态运动到现在设定该机器人运动到另一点B的坐表为(559.5,881.6,1028.8)。起始位置点A和B点所对应的各个关节变量为:

A点:q1=[0 0 0 0];

B点:q2=[1.0053,0.2329,0.6911,-0.4842];

在机器人三维建模中,末端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

4.2 PUMA56机器人仿真结果计算(表2、3、4)

5 结束语

由表2、表3、表4分析可知机器人的关节角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引起的结果是位姿误差中沿基坐标的X,Y方向的余弦变量误差逐步增大,沿Z方向的余弦变量误差逐步减少,其误差变换率也是如此。其评价指标看,初始位置与终点位置有些许变化,总体较为平稳。由此得出结论此款机器人的各关节角作用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焦国太,余跃庆,梁浩.机器人位姿误差的结构矩阵分析方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9(2):259-265.

篇8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2000、2007、2009年为研究样本,对广东省21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按照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四种类型,不同城市在不同年份其类型有所变化,但大部分类型变化不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和增长强度大小可将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化类型分为稳步增长型、快速增长型、潜在增长型、缓慢增长型四种。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动态分析 演化类型

问题的提出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历来就是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研究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明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面,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的使用比较广泛。

马力等(2006)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惠俊刚等(2007)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及杨凌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徐新等(2008)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2007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王晔等(2009)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区域划分和评价研究。

已有文献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是静态的评价,侧重于某个年份横截面的发展水平的对比,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缺乏对某段时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的研究。另外,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真实状况。

本文试图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不同时段的同类数据源,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评价方法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类型变动情况,以期得到有益的政策启示。基本思路是先选择2000、2007、2009年作断面分析,然后通过3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作动态分析。主要数据源自《广东省统计年鉴2001,2008,2010》。

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范畴,不仅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而且还表现为该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应能综合反映该区现有的经济力量和经济发展前景。为此,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比性、可量化等原则,本文构建出由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外向度四个层次的12项指标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经济效率、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评价模型与程序。本研究选取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评价具体过程为:一是构造样本矩阵Xij。其中i代表城市,总数为21个;j为评价指标,总数为12个。二是样本矩阵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后矩阵X’ij。三是求协方差阵Rjk。四是利用雅可比法求解主成分。由Rjk解特征值λj及相应特征向量Ijk并得方差贡献率。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数,然后计算第k个成分的载荷Pkj。五是计算各城市不同年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值Vi即。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出2000、2007、2009年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值,然后计算出各时间段综合评分值的变化,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及相关背景进行分析。

评价结果与分析

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要求选取主成分,然后计算每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值,并将综合评分值进行归一(见表2)。其具体计算过程由统计软件SPSS13.0完成。

(一)综合评估

根据表2结果并结合相关背景材料分析可知:第一,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2000年, 2007年,2009年的评价结果都表现出这一特点。超过80分的城市2000年没有,2007年有1个,2009年有2个;超过60分的城市2000年没有,2007年有2个,2009年有3个;超过40分的城市2000年有2个 ,2007年有6个,2009年有7个;40分以下的2000年有19个,2007年有15个,2009年有14个。可见,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但前景乐观。第二,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排名靠前的基本上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得分靠后的城市基本上居于粤东、粤西和粤北。3年的排名尽管有变化,但这一格局没有变。这种差异性还表现在绝对发展水平的差距上,排名第一和最后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于悬殊。

(二)等级划分及变化

为了进一步分析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类型及其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2000、2007、2009年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分析了类型变动情况。具体方法过程如下:首先是对各年数据做主成分分析,获得各年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主成分得分。其次根据主成分分析中得到的主成分对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聚类,聚类方法采用Ward最小方差法,距离测度采用Euclidean distance,分别计算并建立2000、2007、2009年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欧氏聚类系数矩阵表(因表格较大,省略)及聚类谱系图(因图幅较大,省略)。第三是根据上述结果归纳总结出2000、2007、2009年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类型及异动情况(见表3)。前两步运用SPSS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得出结果。

根据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优秀类。这类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突出。第二类为良好类。这类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明显,潜力和后劲大。第三类为中等地区。这类地区经济实力居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势明显、问题突出。第四类为差等地区。这类地区经济实力较差,区域经济发展任务比较艰巨。比较2000、2007、2009年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级类型的变化,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广州、深圳是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良且比较稳定的地区,而韶关、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云浮等在广东省各城市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且多年变化不大,其它城市则处在较大变化之中。

(三)演化类型

为了从动态的角度揭示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本文设计了两个指标来分析。一个指标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X),用某城市某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分除全部城市同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平均值来计算,一般以考察现状年为本底。另一个指标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长强度(Y),用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某时段综合评分增加值除全部城市同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平均增加值来计算。把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的目的在于以现状为基础考察其动态变化轨迹。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别选择本底年和参照年,计算出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X)和增长强度(Y)。以相对强度(X)为横轴、增长强度(Y)为纵轴、(1,1)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根据坐标图分析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X)大小将广东省21个城市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城市(X>1),第二类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城市(X

据此,可将广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化类型分为四种类型(见表4):第一种为快速增长型。这种类型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增长强度也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属于区域经济基础良好,且目前建设力度很大的城市。处于第一象限。第二种为稳步增长型。这种类型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增长强度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属于实力雄厚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良。处于第四象限。第三种为潜在增长型。这种类型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增长强度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属于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目前虽然存在明显问题,但发展潜力较大。处于第二象限。第四种为缓慢增长型。这种类型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强度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增长强度也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这类地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任务比较艰巨。处于第三象限。

参考文献:

1.马力,史锦凤.15个副省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2)

2.惠俊刚,卫海燕,郎玉泉.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1)

3.徐新,相丽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7)

4.王晔,何启明,景履贞.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5.甄江红,赵明,周瑞平等.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5(5)

篇9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日志分析预警;电力行业;数据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266-03

Study of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Big Data Platform

ZHOU Ping1, MA Bin2, HAN Bin1, SU Yu-chen 1

(1. Xinjia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 Ltd , Urumqi 830068, China; 2.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research big data,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applied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log analysis important auxiliary effect on system maintenance, then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 analysis based on the big dat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big data platfor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and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Key words: big data platform;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ata source

1 背景

电力信息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专用网络,为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直以来它被称为支撑电力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电力系统中物理空间对信息空间的高度依赖性,也使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电力系统中,风险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耦合性,即信息系统受到的故障破坏、网络攻击会通过各子系统影响到大量的量测、控制终端设备的监测能力,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到电力系统物理空间设备的正常运行。关于这一问题,可从最近发生的乌克兰大规模停电事件中得到印证。

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已经累积了海量的日志信息,这些信息类型多样、产生速度快、且蕴藏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信息,因此,信息通信系统中的日志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可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信息或行为,避免其异常发展恶化;对日志按业务应用条线统一分析及问题关联影响分析,实现对日志对象按业务应用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故障排查时间和业务中断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采用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可以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使得对日志的分析深度与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日志分析预警的意义便在于,能提前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发掘,分析、判断并形成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从而采取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对提高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 国内外研究比较

在数据挖掘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存在很多优秀的挖掘方法,其中常见有路径分析、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类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1,2]。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海量数据处理的尝试应用越来越多[3,4],在日志分析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5-6]。目前的大数据平台以Hadoop为主,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日志系统无法处理海量日志数据的问题。但由于Hadoop并不擅长处理实时应用,主要采用离线处理方式。基于Hadoop的实时处理应用目前还比较少,采用流处理数据对日志数据进行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近年来,在传统网络或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针对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分析预警研究还比较少,因为电力信息与物理系统的耦合、关联而带来的网络风险评估、预警是一类新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例如文献[7]提出了建立电力CPS的思路和框架,概括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在风险评估中出现的信息物理高度耦合的新特征;文献[8]指出在信息物理融合背景下,由于大量传感、监测设备的接入,使采样的数据规模和采样频率成倍增加,大大加重了通信网络的负担;文献[9]指出,如果电力信息网络采用专用网络和通用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则开放的通信协议将带来等多的潜在风险。在通信网络的风险态势估计方面,文献[10]利用细胞自动机理论对风险的跨空间传播机制进行了建模与动态分析;文献[11]提出了一种反映电力C通信复合系统的拓扑结构之间错综复杂关联性的矩阵模型,在脆弱性实时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文献[1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连通性、网络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在随机、蓄意攻击下的脆弱性,并提出了高度数节点保护策略与低度数节点加边策略,该方法较适用于多业务、大规模的通信网络;文献[13]基于二分法的W习速率自适应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将通信网抽象为3层的前馈BP网络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收敛的时间,但可能会出现局部最优的偏差,且隐含层节点数目不易确定;文献[14]针对中的控制和监视两大类功能,构建了一种功能失效模型,考虑每类功能失效进行可靠性分析;文献[15]在确定了业务重要度度量值的基础上,给出了业务及通道段业务的风险度定义,并给出了风险均衡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电力通信网业务风险均衡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该方法是从业务层面展开的可靠性评估,可为优化业务网络、合理安排业务通道等提供参考。

3 平台体系架构研究

3.1 大数据分析平台

Hadoop和Spark作为开源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应用与解决方案。Hadoop可以解决传统日志分析系统无法处理海量日志数据的问题。但由于Hadoop并不擅长处理实时应用,Spark是一N与Hadoop相似的通用并行计算框架,是对Hadoop的补充,但是Spark采用内存并行计算技术与流式处理技术,在实时处理方面表现得更加优越。大数据分析平台结构如下图1所示:

3.2 大数据计算结构

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对日志按业务应用条线统一分析及问题关联影响分析,采用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可以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可以将离线日志分析与在线日志分析相结合,从而实现既可以对日志实时数据的分析与预警,又可以实现对海量历史日志数据的分析与查询。据此设计如图2所示的计算架构。该架构有三种计算模式,分别是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批处理、基于内存并行计算的交互式分析、实时流式处理。可满足不同日志存储形式或传输形式的处理要求。

3.3 多源日志数据

日志数据主要来源于信息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或操作。如图3所示。这些设备或系统产生的日志数据或日志文件广泛分布在各自的存储设备、数据库或通过Syslog日志协议发送到日志服务器上,从而造成日志采集效率低,不能完全捕获,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并且缺少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海量的日志数据进行管理,形成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对这些日志数据或文件进行有效采集,并采用统一格式进行存储分析,如图5所示。其数据流向如图6所示,可提供面向流数据、实时数据和批数据的处理流程:流数据通过Kafka、Flume等消息日志处理接入流计算处理平台,并针对计算结果集做进一步统计分析;实时数据通过直接接入实时数据在线处理平台中,通过在线数据处理平台响应高并发读写请求;批数据通过数据抽取、同步、上传等导入到核心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分析。

4 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预警分析技术,其设计目标是:自动采集实时日志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异常信息或行为,对日志对象按业务应用进行管理与分析,通过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将告警信息以邮件或者短信的形式发放自动计算分析,以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和业务中断时间。研究的关键和难点在于:

1)日志数据来源不同的部门,其异构特征明显,为达到统一处理的目标,为此需要研究异构数据的统一存储和访问方法。

2)信息通信系统对状态预警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检测出故障,以避免其状态恶化,为此必须研究实现实时的状态评估方法。

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隐藏宝贵信息的丰富数据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为信息通信系统的稳定运维和电网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辅助。

参考文献:

[1] 石敏. 基于聚类划分的关联规则在Web日志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 梁晓雪, 王锋. 基于聚类的日志分析技术综述与展望[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52-55.

[3] 张沛, 杨华飞, 许元斌. 电力大数据及其在电网公司的应用(英文)[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S1):85-92.

[4] 彭小圣, 邓迪元, 程时杰,等. 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3):503-511.

[5] 程苗. 云计算技术在web日志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王正也, 李书芳. 一种基于Hive日志分析的大数据存储优化方法[J]. 软件, 2014(11):94-100.

[7] 赵俊华, 文福拴, 薛禹胜, 等. 电力C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挑战[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16): 1-7.

[8] Green R C, Wang L, Alam M.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focusing on smart grid[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3, 4(2): 922-931.

[9] 叶夏明, 赵俊华, 文福拴. 基于邻接矩阵的电力信息系统脆弱性定量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22): 41-46.

[10] 叶夏明, 文福拴, 尚金成, 等. 电力系统中信息物理安全风险传播机制[J]. 电网计术, 2015, 39(11): 3072-3079.

[11] 汤奕, 韩啸, 吴英俊, 等. 考虑通信系统影响的电力系统综合脆弱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23): 6066-6074.

[12] Xu S Z, Zhou H, Li C X, et 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power grid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C]//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 2009). Wuhan, China: IEEE, 2009: 1-4.

[13] 亓峰, 李琪, 韩骞, 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1): 90-93.

[14] 郭嘉, 韩宇奇, 郭创新, 等. 考虑监视与控制功能的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8): 2123-2130.

[15] 赵子岩, 刘建明. 基于业务风险均衡度的电力通信可靠性评估算法[J]. 电网技术, 2011, 35(10): 209-213.

篇10

关键词:海洋平台钻井作业;电控;设计

前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为满足国内日益高涨的石油需求,我国加强对于我国海域内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采.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采量在全国油气开采量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这一趋势为海洋平台钻井设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海洋钻井平台是大型化、复杂化的大型成套设备,其内部包含有起升系统、旋转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是各种系统的有机结合体。为实现各系统功能海洋钻井平台需要一套安全、高效、可靠的电控系统。相比于陆地钻井作业系统,海洋钻井平台的电控系统在设计、制造方面有其特殊性,其对于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海洋钻井平台中使用较为广泛的70DBF钻机为例对海洋钻井平台的电控系统设计中的要点进行探讨。

1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的组成

海洋钻井平台是各系统组成的复杂集合体,在海洋钻井平台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中其主要分为3大部分。以柴油发电机组或是高压电网所组成的海洋钻井平台动力控制系统、以直流或是交流调速所构成的海洋钻井平台各系统设备的传动控制系统、以照明等所组成的MCC控制系统,上述3大系统是海洋钻井平台的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海洋钻井平台的正常运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1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中的动力控制系统

海洋钻井平台中的动力系统中多数采用的是多台柴油交流发电机组所组成的。在海洋钻井平台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中,需要完成对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调速、调压以及继电保护、功率限制等多项功能,海洋钻井平台动力系统所输出的电压为600V,电网的频率为50Hz或是60Hz,在海洋钻井平台的电控系统中,对于海洋钻井平台中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调速时主要采用的是电液型或是电动型的柴油机组电子调速器,通过电控系统的控制完成对于海洋钻井平台中所使用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调节控制。在对海洋钻井平台所采用的发电机组进行调压时其主要采用的是无刷励磁调压方法,这一调压方法中的调节器采用的是晶闸管,通过晶闸管的整流使用集成电路完成脉冲触发并通过PID的控制方式完成对于海洋钻井平台所使用的发电机组的电压调节,在PID控制中形成了对于电压、励磁电流和无功分量等的3个闭环控制电路,从而有效的实现对于海洋钻井平台所采用的柴油发电机电压恒定以及无功的比例分配。

1.2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中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在海洋钻井平台中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通过将海洋钻井平台中柴油发电机组所发出的AC600V电源输送至电气控制柜中,通过SCR晶闸管组件的变压将其变换为0-750V的直流电,依靠直流电来对海洋钻井平台中所采用的泥浆泵车、绞车、转盘等进行驱动。对于SCR晶闸管的控制依靠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中所采用的计算机和PLC来实现。海洋钻井平台电气驱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速度闭环控制方式,在海洋钻井平台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设置有相应的故障监控模块,能够对海洋钻井平台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实时的监控。海洋钻井平台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所采用的交流调速传动控制方式与直流控制不同的是其对SCR晶闸管整流后的直流电采用IGBT逆变后采用AC600V频率5-60Hz的交流电来完成对于海洋钻井平台中的泥浆泵、绞车、转盘等进行控制。在这一控制方式中,对于整流环节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是PLC来完成控制,对于IGBT逆变后使用PWM方式来进行调制,通过引入频率闭环控制方式,实现变频变压调速。在对整流和逆变两个环节都采用计算机来对其进行控制,当需要进行反转驱动时仅通过改变相序即可完成,而无需对主电路进行切换。

1.3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中的MCC系统及低压配电系统

海洋钻井平台中的钻机模块和钻井支持模块所采用的正常电源和应急电源都需要配置足够的电容和交流电机启动供电回路。

2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设计要点分析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强海洋钻井平台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海洋钻井平台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的可靠性。在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设计中,对于海洋钻井平台中的自动送钻采用的是基于自适应FuzzyPID控制算法,结合西门子S7-300PLC和变频器的控制方式,对海洋钻井平台中的自动送钻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10Hz以下的低速,为了有效增强海洋钻井平台自动送钻系统的控制精度,需要使用带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在海洋钻井平台自动送钻的控制方案中,通过气压环、速度环和钻压环等三个环节实现对于自动送钻过程中的控制。在海洋钻井平台软扭矩控制中,通过利用自动化技术实施检测电机的扭矩和速度,从而对海洋钻井平台工作中井下部件的运行趋势进行提前的预测,根据预测的趋势系统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偿及补偿量的大小,用以实现对于海洋钻井平台钻头扭矩的补偿。对于海洋钻井平台中所使用软泵的自动化控制中,由于需要对多台井泵的泵速进行独立调节控制,一旦控制不当导致各泵的活塞运动不协调,泵压叠加升高将会使得海洋钻井平台管路中的钻井液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从而会对泵本身造成较大的冲击增加了高压钻井泄露的危险性。此外,钻井液压力波动加剧将会对信号的传输造成极大的影响,会造成随钻技术的控制失误及偏差,从而对海洋钻井平台的钻井造成极大的影响。此外,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剧烈冲击会使得松软地层产生掉块或是塌方从而造成严重的井下事故。

为做好对于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控制,在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中采用谐波治理技术,用以抑制海洋钻井平台发电系统中所产生的大量谐波,提高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的供电质量。在谐波抑制中可以通过采用有源滤波器瞬时无功功率法与数据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相应的电子谐波抑制装置,从而对海洋钻井平台发电系统中所产生的谐波进行消除和抑制。海洋钻井平台在海面上会受到海浪、海风的作用而产生一定的升沉运动,这一升沉运动会对海底钻头位置和钻井的钻压产生极大的影响。主动式升沉补偿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海洋钻井平台的升沉动作进行补偿,这一系统在动作的过程中通过钻绞车上的动力系统来实现对于绞车滚筒转速的控制,来实现对于钢丝绳的运动控制,从而实现海洋钻井平台的升沉补偿。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依靠传感器对平台运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到船体控制系统中计算出海洋钻井平台的升沉量以及升沉的速度,并根据这一稻堇纯刂坪Q笞昃平台升沉补偿。

3 结束语

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对于提高海洋钻井平台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文中所介绍的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自动化控制已经逐渐地应用于海洋钻井平台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应当积极加强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洋钻井平台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斌.DeltaV数字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海洋钻井平台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5(11):166.

篇11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作业平台应以构建全面、集成的审计流程为指导思想,把信息技术、审计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以及统计技术等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审计作业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及资源优化,实现作业流、信息流、管理流和价值流等的集成和优化,提供一个高效、统一的作业应用平台,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一、平台建设目标

    通过对审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需要构建一个流程全面、业务耦合度高、数据高度共享的审计作业平台,具体应达到以下目标:在审计作业平台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把综合复杂的审计业务整合起来,节约劳动力,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利用数据仓库等技术,统一管理庞大的数据库资源,提高不同业务数据之间的共享度,同时利用数据来整合和管理业务之间的制约关系,提高各项审计业务开展的科学性。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提供审计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为审计人员的执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平台架构设计

    审计作业平台的整体设计是一个基于多层面架构的技术服务平台。底层是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基础组件平台组成的操作平台,中间层是由工作流系统、集成管理、公共应用服务组件等组成的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作业系统,将各种功能组件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该平台包括审计工作应用所必需的基础功能模块、组件和服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作业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平台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从总体架构中可以看到,审计作业平台大致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用户系统,审计人员等通过该系统操作,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界面、一站式服务等功能。其次是审计业务系统,包括综合管理、项目管理、审计作业、数据分析、资源中心和系统管理等模块。然后是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对数据的采集、预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功能,实现各功能模块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利用。最后是应用分析系统,包括自定义报表、OLAP、业务分析、决策分析和其他数据服务等功能。

    

    三、审计业务系统设计

    在信息化平台中,审计业务系统通过六个模块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作业流程。其中综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安排、文档管理、绩效考核等电子化办公内容。以协同办公为核心,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该模块能够对工作流、信息流进行规范管理和增值利用,对管理层而言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对员工而言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管理模块即是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审计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该模块整合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审计专业项目管理思想,结合审计项目管理经验,以审计项目的动态控制为核心,以进度控制为基础,注重数据的统计和分解,尽可能满足审计项目管理需求。

    审计作业模块是审计平台的核心,具体可以包括线索管理、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内容,旨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审计准则以标准、可控的审计流程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在程序中设置控制点,对审计流程进行约束,以满足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该模块的优势是利用程序化控制使审计作业规范化,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同时强化了审计作业过程监督的能力,便于审计业务质量分析与监控。作为信息平台,良好的实时控制也能提高审计准则要点的落实率。

    数据分析模块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各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层次耦合的关键,也是构建审计平台的关键模块。该模块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转化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共享,为审计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审计信息。

    资源中心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能够帮助提升组织的整体协作水平,使得审计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快速响应和最优决策。其中资源中心主要包括审计所需的法规库、专家经验库以及各类型审计文档模板、常用指标和公式等资源,通过系统性的利用信息和专家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人员的技能素质。系统管理模块则提供了操作日志、人员管理和权限设置等内容,便于审计人员日常管理和使用审计平台。

    四、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对已累积的审计信息资源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再开发和深层挖掘是对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升,也是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平台将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根据审计数据的特殊性建立数据仓库,并应用关联挖掘等方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是数据进入数据仓库的入口模块。在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期,需要将被审计数据采集到前置机群中,在这一步的采集是无条件采集,获取被审计数据的全集。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GB/T 24589-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从具体的管理软件中采集,这是最为简便规范的数据采集方法。如果具体的管理软件暂时还不支持国标,就只能针对具体软件的数据库进行直接采集,这种方式需要分析用户数据库的构成,耗时多,成本高。

    通过数据采集所需的数据之后,还需要对这些数据经过整理、转换,最终才能按照预先定义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这一过程是构建数据仓库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获取源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供数据挖掘使用的数据。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之后,待挖掘数据的真实性、数据量以及数据质量已经得到保障,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数据挖掘模块就是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疑点,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且预先不知道的信息,并且以审计经验和职业判断判断这些数据的分析模式和潜在风险。

篇12

引言

美国太空总署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从太空向地球传回来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卫星图像,一时间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在各个国家被引起广泛关注。卫星遥感技术是人类的新兴科技,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光学理论、空间理论、生物学理论以及地学等等,只有将这些学科综合起来才能致力于卫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当今高新科学领域的尖端技术。

在生态环境领域,传统的勘测方式,在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调查的周期十分漫长,不能够对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当遥感技术被应用在生态环境调查以后,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实时反映城市的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数据也可以准确及时地得到反馈,在实时监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本文由收集整理可以对动态进行分析,在技术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所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将会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遥感在科学上和实际应用领域中的价值非常之高。它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大家都知道,发射一颗卫星需要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巨额资金。如果换来的是良好而且稳定生态环境,那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调查内容和方法

依据《2008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环办[2008]8号)以及中国环境监测站《2008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还有《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在这次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卫星遥感监测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实时解译,实地的人为考察也同步进行。全部工作程序严格遵照生态遥感监测工程实施细节的规定来进行操作,对得到的数据执行严格的分析与对照,做到将误差降到最低。对数据还要进行反复核查,确保做到无失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本市的实际状况。

1.1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调查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的情况

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森林、草原、耕地、荒漠化土地、荒地与可利用土地、湿地以及地表水的面积、分布和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以上几个项目的数据准确,情况更加贴近实际,分析出来的结果令人信服。

1.2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图像,其情况真实,并且很及时,对当时情况的掌握比较准确。对传输回来的图像做以解译,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所得到的数据之中分离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的信息,遵循《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对沈阳地区的生态环境做以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域,制定出相应的机制。

依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可以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划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显著变化、明显变化、略有变化、无明显变化。

2生态变化调查的结果

从遥感卫星得到的图像与工作人员人为得到的数据相结合,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基本了解营口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从综合评价的结果和各项指标显示,可以看到,大石桥市、盖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好,营口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一般,这就表示营口市植被的覆盖率基本可以达标,生物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基本上满足人类生存的标准。营口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较小,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情况属于比较稳定,波动也较微弱。

营口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合理,并且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人工实际在户外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地域的分布来看,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等水域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水质清澈,环境怡人。老轿顶、五石岭等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均好于其他地区,且有明显差别。在某些区域中,有小范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比如生态自然保护区当中的一些区域正在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这些区域的范围比较小,对于整个保护区的面积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很难保证这些小面积的区域不扩大化,如果若干小面积的区域一旦相连,那面积就会成倍的增长,到时候想要控制的话,就会非常困难了。生态系统被破坏了以后,想要再恢复将会非常困难,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维系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们当前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厚土,而不是一片荒凉。所以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3结论

篇13

关键词:致密气井;多段压裂;生产动态

中图分类号:TE33 文献标识码:A

1致密气藏

随着开发油气藏技术的发展进步,将气藏分为两大类,一种便是非常规天然气藏。另一种则为致密气藏。致密砂岩又称为致密气,通常是指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中午自然产能,需要通过大规模压裂或特殊采气工艺技术才能阐述具有价值的天然气。而这种密砂岩气藏大多分布于盆地中心或是盆地构造的深部,呈现大面积且连续的分布。

在低渗储层机理中,如果含水饱和度较低时,气流可以划过三个区,而如果压力平均梯度气体的渗流开始增长后,“滑脱效应”将会对其产生影响,气流划过的区域将发生转变;但相较而言,如果当含水饱和度比较高时,气流的流动能力骤然下降,气体的渗流规律也随之发生改变,因为较高的含水饱和度会使通道变得极为潮湿。所以,低渗透储层的数学建模需要从“滑脱效应”,“启动压力梯度特征”来进行建立与发展。

2多裂缝水平井模型

这是一口有多条横向压裂裂缝的水平方向的井,是在矩形边界的复合线性中央,分成了两个区域。水力裂缝是由井筒射孔簇生成的,同时横切水平井筒,这样其中的流体会流进井筒内。

接着我将通过一个数据模型来进行动态分析。如图1:

这种数据模型是使用Eclipse数值来模拟的,建立的是一个多横切裂缝水平井的模型,一般将裂缝模拟成长方形的,属性比较类似的。该模型被设置为均质各项同性,单相气生产。类拟稳态流,压力斜率为1;复合线性流阶段,这种斜率大约为1/2;晚期则会回到控制流阶段,斜率为1。但在上述的4种流动状态并不会全部出现,根据不同的情况往往会有不同的变化。这种数据模型是使用Eclipse数值来模拟的,建立的是一个多横切裂缝水平井的模型,一般将裂缝模拟成长方形的,属性相同的,同时横切水平方向上的井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由于裂缝、气藏等的特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流态,而裂缝的长度和间距是不同的,需要进行模拟一个双径向流的过渡期,但因为外界的一些其他影响,所以不一定会出现复合型线性流。

3生产动态分析

多段压裂致密气井生产的动态分析和评价是包括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几个步骤。在数据采集时,既要收集如气藏、地质、与施工有关的相关资料的静态数据,这些都用于在建模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另外还要收集井口产量、井底流压数据等动态数据,而动态数据的测量相对不容易,一般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在数据处理时,为了将数据分析更加的准确,先将流量、流压及相应的时间数据进行转化,同时会将自然事件进行转化为物质平衡模拟事件,流量、流压流量要进行标准化模拟压力。在实际操作中,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去噪、曲线光滑等处理,使得数据能更准确合理,而曲线更直观且具有美感。

4现场实例

接下来我以东北部的某个致密砂岩气田进行分析。而且,经过多年的数据收集整理之后,可以从数据的变化来了解到发展趋势和过往历史,所以通常对它的年龄有限制,一般要求在10年之上。以我国东北部某致密气田为例。表2是致密气田相关基本数据。而其中的井47的套管压力和产气量都是每天测量并加以记录的,这也给实施生产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数据。该水平井的水平段长有1256米,井间距有600米,有八段压裂。在试验过程中,每天将压力、产气量进行测量、记录。对于记录出来的数据要进行筛选,因为在试验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在记录之后要进行筛选对于那些误差较大的点直接舍弃,使得数据更加准确。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并结合公式计算出自己所需要的值,并将其应用在实际中。一般在试验中我们要用到一些模型,如:幂率指数递减模型、双曲递减模型等等,将原始数据进行模拟,然后用黄金分割自动寻优算法进行拟合。

结语

本文重点对致密水井的多段压裂的生产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数值的模拟证明了所做出的模型的正确性,为以后的相关运用奠定了了基础。根据研究发现,压裂后相邻裂缝之间无压力干扰时,多以线性气体气流为主,而在进入裂缝干扰后则呈现类拟稳态流,这一特殊的流动阶段正是由SRV所控制的。而这样一套完整的以流量标准化气体拟压力生产数据分析方法和多段压裂致密气井的数据处理为基础的评价流程,可以准确地对多段压裂致密气井的重要指标提供有效评估,从而让其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14

摘要:推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设,有助于实现社会矛盾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基于海因里希法则,社会矛盾预警以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反映社会矛盾状况的各类社会事件为分析对象,通过信息挖掘揭示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并据此建立社会矛盾预警体系。社会矛盾预警的技术支撑是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由基础服务层、数据分析层和终端层组成,基础服务层的主体是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

关键词 :社会矛盾预警 大数据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4-0040-07

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4.005

石森昌,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30000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预警分析,并且在之后的四、五、六中全会对此加以反复强调。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强调的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即强调突出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设。为什么要强调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社会矛盾预警的涵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建立社会矛盾预警体系?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中央对建立社会预警机制问题的历次表述,分析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并对社会矛盾预警的内涵做出界定。其次,基于海因里希法则提出进行社会矛盾预警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云平台分析框架。

一、社会矛盾预警提出及涵义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社会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预警问题的表述是,“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2014年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比较不同时期对社会预警问题的论述可以发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矛盾预警问题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前,社会预警机制建设通常是和应急机制建设相联系的,社会预警机制建设实际上是为政府的应急管理服务的,是从社会危机管理角度来认识和看待社会预警机制建设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社会预警机制建设看作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重要工作机制,是从社会治理角度来认识和看待社会预警机制建设。其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前,推进社会预警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是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而不是提高政府应对社会危机能力来推动社会预警机制建设,这是我国推进社会预警机制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思路转变。同时也意味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即从重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建设转向更加重视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实现从源头上预防社会风险的发生。社会预警机制建设的这一思路转变不仅更符合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也是对过于突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思路的纠偏。

事实上,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而引致的。关于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总书记(2004)曾对此进行过论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抓实做细。”在他看来,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凶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源头治理在于重视和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由于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强化社会矛盾纠纷预警预测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矛盾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维护社会稳定。这就是推进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于社会矛盾预警问题,目前仅有极少数文献涉及(安然,2011;王林、吴贻龙,2013;王林、黄利芳,2014),但都没有对社会矛盾预警的内涵进行讨论。本文认为,社会矛盾预警是以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已存在和潜在的社会矛盾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并建立用于观测各种社会矛盾发展演化状况的标准体系,通过对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进行实时识别和跟踪预报,实现社会矛盾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

可以从几个方面加深对上述定义的理解。首先,社会矛盾预警是以各类社会矛盾为分析对象,对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演化过程进行预警;而传统社会预警分析是以社会整体运行状况为分析对象,通过测度社会运行的风险水平进行预警。其次,社会矛盾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矛盾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传统社会预警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危机应对能力。第三,社会矛盾预警既与政府部门有关,也与社会各种机构和组织有关,因为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也是社会各界的事,人人都应关心,各种社会组织、各个部门都有责任。(,2004)”而传统社会稳定预警更多是为政府部门服务。第四,社会矛盾预警标准体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关于社会矛盾产生的预警体系,也有社会矛盾演化的预警体系,同时不同行业、领域也有不同的预警体系;而传统社会预警体系通常仅有一个用于对社会整体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体系。

二、海因里希法则和社会矛盾预警

社会矛盾预警以社会领域中各种社会矛盾为分析对象。由于社会领域巾每时每刻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有很多已发生的社会矛盾由于得到化解而消失,如何在海量的社会矛盾信息中展开预警分析,社会矛盾预警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技术手段是什么?本部分将讨论社会矛盾预警的基本思路,第三部分将分析社会矛盾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

安全管理领域经常引用一个术语叫做“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该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提出的经营法则。基于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海因里希指出,在一件重人安全事故的背后必有29件轻度事故的发牛,并同时存在300件潜在隐患(周兰胜,2013)。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发生后果之间的一般规律,即小事故损害小但发生频率高,大事故损害大但发生频率小。这一法则也表明,在大事故发生之前,一定已经发生一定数量的未遂事故和轻微事故,当导致这些未遂事故和轻微事故发生的原因未得到妥善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大事故的出现。凶此,从事故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未遂事故和轻微事故频繁发生之时,就应高度重视并探讨导致未遂事故和轻微事故产牛的原因及其发展演变规律,通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消除事故原因、中断事故发展过程,达到控制和预防重大事故出现的目的。

尽管“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主要针对安全管理领域,但其对社会矛盾预警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干扰社会正常运行的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实质上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体现。与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一样,社会安全事件也会经历孕育、激发、酝酿、爆发、升级以及减弱平息的演化过程(杨乙丹,2013)。孕育阶段就是社会矛盾的能量积聚过程。在这一过程,社会矛盾事实上已通过形形的社会事件表现出来,只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实现由社会事件转型为公共事件,并逐步发展壮大。当社会矛盾集聚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由某一具体的社会事件作为诱因事件引发社会风险爆发,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诱因事件发生一诱因事件获得公众和媒体的普遍关注而演化为公共事件一在政府应对不力+不真实信息传播+长期矛盾集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变为严重的公共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汤志伟、杜斐,2013)。

因此,从社会矛盾预警的角度来看,当社会领域中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事件在不同领域内频繁出现时,即使单个事件对整个社会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作为社会管理者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当这些社会事件不是由孤立的原因导致而是由某些共同的原因导致时,如果这些共同的原因未得到妥善处理,当其演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公共危机或者社会危机的出现。

由此,“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实际上为社会矛盾预警分析提供了思路:社会矛盾预警分析首先应聚焦于社会经济系统不同领域中反映社会矛盾的各类社会事件,这是社会矛盾预警分析的逻辑起点。其次,围绕反映社会矛盾的每一个具体的社会事件,要尽可能地收集到所有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第三,对收集到的信息采用合理的分析工具和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尤其足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和分类,如哪些因素是专门指向特定的社会事件,哪些因素是共性的、与多数社会事件都相关联的;哪些因素是短期的冲击,哪些因素是长期存在的等等。第四,对共性的、长期的因素进行研究,掌握其发展演化规律,并据此建立社会矛盾预测预警分析体系,依据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向全社会发出有关社会矛盾的警示、警报信号。

基于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社会矛盾预警分析的基本过程可以概述如下,参见图1。

案例收集,即对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各类反映社会矛盾状况的社会事件,最广泛地收集与每一个社会事件相关的信息,建立社会事件的信息资料库(也即社会事件案例库)。最终实现对每一个社会事件的数据化和信息化。

信息挖掘,即对社会事件信息资料库,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寻找到与社会矛盾预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体系构建,依据信息挖掘结果,建立社会矛盾预警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体系不一定就是指标体系,也可以是社会矛盾形成和爆发的某种模式。并且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矛盾、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都有相应的预警体系。

信息收集,依据社会稳定预警体系要求,收集形成社会矛盾预警信号所需要的最新信息。

信号形成及,由收集到的最新信息,依据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形成预警信号,对信号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预警信号向社会公布。

三、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

上述分析表明,社会矛盾预警分析主要以反映社会矛盾的具体社会事件为分析对象。由于社会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及社会事件,同时又有社会矛盾及社会事件由于得到化解而消失,因此,社会矛盾预警分析将要面对的是海量实时数据的分析,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手段将难以满足需求,需要采用面向海量数据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即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大数据是云计算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

1.大数据

大数据( Big Data)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最初是源于自然科学领域,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过当时一般电脑在处理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随着互联网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不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包涵了处理数据的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及其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的。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2013)”

大数据是数据、技术和应用三者的统一。(1)海量数据,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数据体量巨大,从TB(太字节)级别跃升到PB(拍子节)级别;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社会数据、互联网文本和文件、互联网搜索索引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2)人数据处理技术,是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胡雄伟、张宝林、李抵飞,2013)。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典型特点是处理速度快,尤其是能够对大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处理。(3)大数据应用,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就可以实现对海量的、多样化的数据进行交换、整合和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应用范围广泛,如宏观经济预测、市场分析、气候预测、流行病传染分析、智能交通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

2.云计算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足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汁算模式,利用互联网的高速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在这种计算模式下,计算业务将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计算机和企业计算中心,而是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数据中心按客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用户感觉自己就是在直接使用超级计算机,提供资源的网络就是“云”(陈涛,2009)。在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服务或者信息服务就如水、电等资源一样,可以实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云计算具有如下特点:超大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不仅支持应用软件服务,而且支持硬件服务,用户可以由“云”获得虚拟化的储存器、计算中心以及网络设备等;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通用性,即“云”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请求,如学术研究、家庭娱乐、公司财务分析、政府社会管理等所有可能的应用;按需服务,向“云”购买服务就如购买水、电、煤气一样实行按需购买和使用(李永宏,2013)。

(二)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架构

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是以云计算作为IT架构、以大数据分析作为主要技术分析手段智能化的社会矛盾预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整体架构

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由基础服务层、数据分析层和终端层组成,如图2所示②。

(1)基础服务层

基础服务层的主体是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计算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把发生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行业的社会矛盾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并把收集到的社会矛盾信息传输到数据分析层,供社会矛盾预警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分析;二是接收数据分析层形成的结论或者结果,并把这些结论作为经验或者知识供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及各个行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和借鉴,以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由于既要全面及时地汇集各个领域、部门和行业的社会矛盾信息并进行整合,同时还要与数据分析层保持良好的数据沟通,这不仅要求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强,而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

(2)数据分析层

数据分析层的主体是社会矛盾预警大数据分析平台,其重要功能包括三方面:一是把基础服务层提供的社会矛盾信息进行数据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产牛能够对认识和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有效支持的信息,并把这些反映社会矛盾状况的信息集中存储,形成知识库;二是依据社会需求,把反映当前社会矛盾发展状况的社会矛盾预警信号通过信息平台对外,为相关主体或部门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支持;三是把解决社会矛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作为知识传输到基础服务层,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学习和借鉴。

社会矛盾预警大数据分析平台需要具备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的实时性和功能的多样性等特性。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进行大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模型必须经过充分和严格地验证,并且要定期进行模型稳定性评估;分析的实时性要求平台能够反映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的最新态势,以便相关主体能够做出有效决策和判断;功能的多样性要求平台具有多维度的分析能力,如时间上可以反映每天、每周、每月的状态,在受众上可以满足政府、机构和公众的需求,在数据模型上既可以反映现状也可以进行趋势预测等。

(3)终端层

终端层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矛盾状况信息存储平台,一是社会矛盾预警信号平台。社会矛盾状况信息存储平台是把大数据分析平台得到的反映社会矛盾状况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存储,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开展社会矛盾研究提供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作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知识储备。社会矛盾预警信号平台将数据分析层产生的结果,依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和展示不同的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状况信号。

终端层需要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输出结果,提供给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的信息应该讲求完整性和专业性,提供给公众用的信息应该通俗易懂和强调有用性,提供给政府部门的信息应该偏向宏观性等。

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具体的技术实现思路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和存储社会矛盾数据,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利用专家模型库对海量社会矛盾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挖掘,并通过云平台服务,将分析结果传达至各类平台和应用终端,提高对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状况的实时感知能力,使相关主体能及时完成对社会矛盾的评估和决策,推动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智能化处置。

2.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的逻辑结构

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在基础设施和最终用户之间分为三层,即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支持层以及应用软件服务层,参见图3。

物理基础设施即支持整个平台运行的各种信息设备,如机房、电源、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各种终端等。

基础设施服务层通过虚拟化技术,以服务的形式,为整个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提供各种硬件、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服务。换言之,在建立社会矛盾预警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过程中,各个具体部门既不用单独额外配置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也不用额外购买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只需在原有网络基础上获得进入社会矛盾预警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的权限即可,再通过必要的系统使用培训,就可以使用该平台。

平台服务支持层主要是为应用软件服务层提供平台支持系统和平台开发功能。平台支持包括认证管理服务、权限管理服务、用户管理服务、日志管理服务、注册管理服务、目录管理服务、邮件管理服务和消息管理服务等软硬件功能。平台开发功能包括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社会矛盾应用软件,以及为跨部门的社会矛盾信息交换提供支持等。

应用软件服务层为各个具体部门提供基于本部门职能的分析和化解社会矛盾所需要的各种应用系统和软件服务,并提供各个部门进入平台的界面。在社会矛盾预警云计算平台下,与处置社会矛盾相关的所有职能部门如法院、派出所、居委会、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等都不用自己开发与处置社会矛盾相关的应用软件,利用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就可以进入社会矛盾预警云平台,一方面把本部门正在处置的社会矛盾相关信息输入系统中,另一方面可以由平台中获得如何处置社会矛盾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的逻辑结构中,上层可以调用其直接或间接的下层所有功能,同层次各个模块之间也可以相互调用其各自的数据信息。

[

参考文献]

[1]安然,2011,《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内蒙古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的建立》,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陈涛,2009,《云计算理论及技术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3]胡雄伟、张宝林、李抵飞,2013,《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综述(上)》,《标准科学》第9期。

[4]李永宏,2013,《大数据与云计算》,《统计与管理》第6期。

[5]汤志伟、杜斐,2013,《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的定性模拟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6]王林、吴贻龙,2013,《社会矛盾预警的运行机制》,《社会科学家》第4期。

[7]王林、黄利芳,2014,《基于因果倒逼的宏观社会矛盾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8][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2013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9],2004,《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求是》第3期。

[10]杨乙丹,2013,《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与断链防控治理》,《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