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篇1

设备使用情况报告怎么写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88学院8888,下面我将从专业概况、实验室建设现状、待建实验室情况、实验室建设必要性四个方面向各位专家进行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专业概况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20xx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xx年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xx年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实验室建设现状

99年至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共建设有实验实训室8个,如下表所示。

其中: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电工技术实验设备、传感器技术实验设备、家电维修实验设备购买时间早已经超出了厂家维修的时间。只有部分实验台勉强可以工作,但实验数据极不准确,无法正常完成实验。

三、待建实验室情况

对于专业实验室目前的运行情况,考虑到目前学校经费紧张,我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只能调整为:维持最基本、最简单的实验教学,能够基本满足最低的实验教学要求。为此,我们申请将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进行更新改造。维持基本的教学需求。如果经费允许,能够逐步建设专业实训需要的实验实

训室,将能够缩小我们与同类院校实验设备的巨大差距。

四、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 电子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按照验收要求,我们的实验设备条件远远不能达标。

2.抛开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就目前我校实际情况,作为专业负责人,我最大愿望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专业建设需求。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电工技术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设备主要用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四个专业开设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传感器等相关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3.与同类院校比较

篇2

机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车电工的工作,使用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对机车电气装置进行维护、检修和调试。根据《机车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机车电工应具备电子技术和金属导线的焊接等基础知识,能够组装一般电器零部件,具备电工工具和电工测量工具的选用、使用及维护知识。因此,电子技术实训是本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训课程。

二、改革前存在的不足

电子技术实训是以“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理论基础的实训课,通过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足。其一,实训内容c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内容衔接不紧密。其二,实训教学手段不新颖。其三,考核方式较单一。

三、 改革内容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根据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对电子技术实训内容进行改革。以往电子技术实训以收音机的焊接组装为主要内容,只培养了学生金属导线的焊接和一般电器零部件的组装的能力。通过改革,在焊接收音机之前适当增加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常用电子元件的认知,并利用电工测量工具对元件进行测量,培养学生使用电工测量工具的能力。焊接组装完成之后,让学生对收音机进行调试和故障处理。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新的实训内容,如继电器的测试、牵引电机的检修与维护、交流主发电机和励磁机的维护及故障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新增项目的任务分配,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是院校与院校之间交流和沟通学习的过程,参加竞赛教师也可以累积丰富的经验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实训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择优借鉴。

2.创新实训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能使实训课更加生动。根据实训内容制作微课,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自行点击播放微课进行学习和操作练习,或者在实训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提前预习焊接的方法和焊接技巧。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根据手机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仿真成功后可以利用实训室的电子元件设计制作感兴趣的作品。

3.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电子实训考核项目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20%)和教师评价(60%)。其中,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训项目准备情况、实训工具使用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和个人自我管理情况;小组评价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两部分,组内互评指组员对小组内每名成员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组间互评指小组对其他小组作品的工艺、功能和组织纪律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表达能力、文明习惯、组织纪律和实训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形成的全方位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适应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实训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院校应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接轨社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职 中级维修电工 教学改革 模块化实训 任务驱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确定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取得“双证”――毕业证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成为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并获取中级资格证是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本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完全是照搬技校的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其特点,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①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③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④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因此,改革中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学习情境的选取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标准,并根据调研得到的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我们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取舍。装接电气控制线路配电板,车间低压动力、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检修、修理各种继电器装置,检修和排除典型控制线路的故障等项目安排到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完成(考取电工操作证);拆装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项目调整到电机实训中完成;同时增加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和小型PLC技能实训,以适应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交磁电机扩大机、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拆装、检查、修理等项目,因工厂已经淘汰这些设备,所以取消。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修理,其原理和方法同电动机的修理相似,且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也取消。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原则,重构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笔者针对中级维修电工教学不同的实训模块,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情境。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包括4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检测与焊接基础,后面的三个学习情境是三个具体的任务,分别对应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晶闸管技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小型PLC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了7个学习情境。围绕PLC控制皮带传送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这一职业活动,设计了皮带启停控制、皮带点动连续控制、皮带正反转控制、具有延时功能的皮带往返控制及具有零件计数和显示功能的皮带控制等7个学习情境。机床控制线路维修技能实训模块包括3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维修基础,后两个学习情境分别选择了M7120平面磨床和Z3050摇臂钻床这两种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安装和故障检修作为训练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师要预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准备)跟我想(准备)跟我做(行动)自己做(行动)几个环节展开,最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合作态度及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这种OTPAE(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教学方法不仅规范了教师“教”的步骤,而且确定了学生“学”的步骤,还指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这种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引导学生同步训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作为中心。

模块化的中级维修电工项目驱动式实训教学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我院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试运行。迄今为止,在2006~200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2006~2008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共3个专业、20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应用,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只是侧重于从旁指导,使他们有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自己动脑得出结论,动手做出电路板件,不仅可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009年5月,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正在企业实习且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的114名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咨询。结果表明,从事机电和电工电子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学生有55人,占48.2%;85%以上的人认为中级维修电工三个模块的实训经历对他们的就业很有帮助。

《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作为我院2008~2009年度的教研教改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解决了三个问题:①对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规整,既达到了国家对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要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②将原来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及中级维修电工中的电子技术实训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优化了教学资源;③引入了小型PLC技能实训,贴近了生产实际需要。

通过本课程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改革,使我院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部,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劳动部培训司.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3]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高职;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模块化实训;任务驱动

教学改革的缘由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确定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取得“双证”——毕业证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成为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并获取中级资格证是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本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完全是照搬技校的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其特点,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如星三降压起动项目要练习3~4天;在电工操作证实训中做过的起保停、正反转、星三等项目,在中级电工实训时又做一遍。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1)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不但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3)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200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增加高级电工实训后,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变得尤为严峻,中级电工实训时间由原来的8周减少为4周,不利于技能的养成。(4)实训项目仍停留在1988年版的《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的内容上,还在使用工厂已经淘汰了的老式继电器和接触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

因此,改革中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招用工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2009年1月份市场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比重为62.03%,6月份的需求比重上升至63.68%,下半年的需求比重很可能还将继续上升。电气类专业技能人才仍有较大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现场调研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等现代大企业,咨询2005、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等措施和方法,调研了电气工程技术、电器安装维修、电子元器件制作、仪表操作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情况。通过调研,收集了工业企业对中级维修电工的任职要求,参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出中级维修电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确定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并转化成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学习情境的选取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标准,并根据调研得到的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我们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取舍。装接电气控制线路配电板,车间低压动力、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检修、修理各种继电器装置,检修和排除典型控制线路的故障等项目安排到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完成(考取电工操作证);拆装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项目调整到电机实训中完成;同时增加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和小型PLC技能实训,以适应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交磁电机扩大机、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拆装、检查、修理等项目,因工厂已经淘汰这些设备,所以取消。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修理,其原理和方法同电动机的修理相似,且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也取消。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原则,重构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笔者针对中级维修电工教学不同的实训模块,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情境。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包括4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检测与焊接基础,后面的三个学习情境是三个具体的任务,分别对应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晶闸管技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小型PLC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了7个学习情境。围绕PLC控制皮带传送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这一职业活动,设计了皮带启停控制、皮带点动连续控制、皮带正反转控制、具有延时功能的皮带往返控制及具有零件计数和显示功能的皮带控制等7个学习情境。这7个学习情境形成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机床控制线路维修技能实训模块包括3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维修基础,后两个学习情境分别选择了M7120平面磨床和Z3050摇臂钻床这两种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安装和故障检修作为训练任务。

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基于项目驱动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表1所示。表中只列了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程以训练学生做电工电子工程项目为手段,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项目开发过程来实施教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控制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焊接安装、操作调试、故障分析等知识和工程理念嵌入到完成工程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练。通过培训学生做项目,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图3是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中串联可调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彩灯循环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单向晶闸管调光电路安装与调试这三个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师要预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准备)跟我想(准备)跟我做(行动)自己做(行动)几个环节展开,最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合作态度及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这种OTPAE(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教学方法不仅规范了教师“教”的步骤,而且确定了学生“学”的步骤,还指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这种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引导学生同步训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

实践效果

模块化的中级维修电工项目驱动式实训教学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我院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试运行。迄今为止,在2006~200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2006~2008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共3个专业、20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应用,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只是侧重于从旁指导,使他们有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自己动脑得出结论,动手做出电路板件,不仅可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009年5月,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正在企业实习且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的114名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咨询。结果表明,从事机电和电工电子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学生有55人,占48.2%;其余的则进入事业单位或从事服务行业等其他非专业工作。

笔者对这55名从事电类相关工作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得到表2的数据。数据显示,从事传统的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质检、产品销售等工作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达36人,占65.5%;从事电气设计的技术员3人,其中1人从事单片机程序开发,2人从事小型PLC控制开发。这55名学生中,85%以上的人认为中级维修电工三个模块的实训经历对他们的就业很有帮助。

《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作为我院2008~2009年度的教研教改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解决了三个问题:(1)对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规整,既达到了国家对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要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2)将原来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及中级维修电工中的电子技术实训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优化了教学资源;(3)引入了小型PLC技能实训,贴近了生产实际需要。

通过本课程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改革,使我院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部,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劳动部培训司.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3]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中职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中职学校为培养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难、学生素质低与教学方法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才能接受教学内容。笔者教授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1301班、电子技术1302班学生,共计80人,互动教学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课堂上,我对每一个环节和问题都精心备课,创设问题后,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共同分析、综合、推理、得出结论,使课堂价值更大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授“三相负载的连接”时,我将“Y―对称负载线路连接”的分析设置为探究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由教师进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

笔者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还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于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各个环节。在获取信息环节,注重发挥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模式的作用,以提高所捕捉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计划和决策环节,更强调项目引领作用;在实施、控制环节,则是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2.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工人员,并非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科研专家,因此笔者将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弱化,例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原理、硅稳压管稳压原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振荡器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等等,只强调其工作特性和实际应用,节省下来的课时用来加强实训锻炼。如讲完二极管的单项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时,没有通用电工电子试验台进行插件实验来验证特性,只是我演示学生就可理解。行为导向教学,就是用有实际价值的实验代替理论验证实验。在二级管的单项导电性和稳压特性讲解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源制作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主动了解电烙铁的应用、元器件的基本常识,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和排除故障,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复习了有关电容的滤波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的理论比较抽象,笔者一向注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时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例如:教学中的电阻测量一节,伏安法测电阻中讲述了两种接法,学生心中会存有疑惑。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学生在思考中实验,用实验的结果论证自己的观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的探究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增强实验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最后归纳点拨,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和知识升华的感觉。例如:电动机的知识有比较强的实用性,教师采取单一讲授法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电动机的机构和转动原理。因此,我在讲课时主要采用形象化教学,利用电动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感性、形象的认识,同时把电动机的型号和正反转控制进行演示,此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可以将熔断器、交流接触器发给学生观看,方便的话可以变演示边讲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寝室用的熔断器。实验教学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对理论的理解有很强的启发和深化作用。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向配合。要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动态化。我们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使用天煌牌THETDD-1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多媒体电脑等设备,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电工电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课堂上,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了磁场慢转的模拟画面,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动态的演示增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测量实训,利用新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电工技术基础》主要为学生就业后的技术应用打下基础,笔者上课时重点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常规课堂中,不是事无巨细的回答学生所有问题,而是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进行辩证分析,对大多数问题都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研读教材和资料中探究、思考,从而自主解决问题。笔者经常提供适当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行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学术观点,参与网上论坛讨论和交流,拓展视野和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和教学能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孟星.用好新教材用活新教材―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新教材使用与创新[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2)

篇6

【关键词】电工实训装置 现状 改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89-02

电工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电工实训课程是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此课程还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电工资格的取证培训课程。目前我院70%学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不等学时进行电工实训,他们绝大多数还有考取电工上岗证和中级电工证的需求。另外我院电工技术实训室还会承接南方电网进网资格证及社会人员的电工资格证培训和考试任务。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工技术不断涌现出新器件、新工艺,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成为高职的共识,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是校内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电工实训装置现状

我院电工实训包括电工技术实训、中级电工实训两方面,其绝大部分实训装置是有历史的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其实训设备陈旧老化,配套的实训内容传统继电器控制安装训练过多,总体技术含量偏低,装置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扩展能力,并且以PLC为代表的现代电工技术几乎没有,适用面窄、不能很好反映现代电工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现代电工技能要求。

二、实训装置构建思路

(一)构建理念

电工实训教学理想模式是将电工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又能展示电工实训课程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的电工实训课时多为2-3周,尽量在短暂时间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供练习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是电工实训教学的宗旨,实训装置的建设应围绕此主题展开。

(二)构建方法

1.直接购买成套综合电工实训装置。仪表设备厂的电工实训装置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多应用PLC和变频器及触摸屏为主的控制技术。其优点是与现代企业电工技术紧密联系,其实训内容多且方便管理教学;缺点是实训装置过度集成封闭化,学生只能看到实训装置的屏面,无法清楚了解实物结构,真实的安装接线机会少,难以达到我们希望通过实训装置想让学生从“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实训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另一不容忽视的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2.自制电工实训装置。实践表明,现有电工实训装置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目前条件允许下,着眼于实训中的安全及实训内容的扩展,对现有实训装置作有效的改进,配合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高职院校电工类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加强综合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对比,我校近阶段更适应设计改进自制电工实训装置方法。

三、设计改进思路

我们要结合课程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而设计改进电工实训装置。

我院现有电工实训项目包括:电气基本安全知识、基本电工工艺、基本电工仪表使用、常用基本室内照明电路和基本低压拖动电路安装、一般电路故障的排除等。现有的主要电工实训装置有照明安装板、拖动电路板等,没有综合实训台。

为保证训练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训练全员参与,配给每位学生的电路板应是满足教学要求的安全性能可靠、训练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装置,并且装置还能用于电工上岗证、中级电工资格考核。

四、具体改进的主要方面

(一)安全通电方面

我们仍保留学生实训装置中没有电源模块部分的现状,沿用老师通过专用通电板控制通电、学生观察协助的通电试车方法。由于其过程处在强电环境中,其安全性必须有充分保障,所以将原来的电源装置安全措施提高,并增加其相关功能。改装后的电源装置电源由接触器、按钮开关控制,板面安有电压表;电源输出处装有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过流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等,当电路出现漏电、相间、线间过流及直接短路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并及时报警。另外为方便外部仪器工作,在电源板上还提供有插座。学生用电路板仍沿用木板,板上的连接端子及加装的连接插孔和连接导线无论使用任何型号结构的,都能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二)拖动电路板方面

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不仅在考电工资格证时考到,而且其知识学生毕业走上岗位能马上用到,所以它是电工实训的重要内容。

组成拖动电路板元件有熔断器单元、接触器单元、继电器单元、按钮单元等,其构造可以设计成将各类元件归类固定在单元模块上,可调元件布局要考虑调节方便,这样的实训装置操作时相对简便,节约实训时间,但学生熟悉元件程度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是将元件放在塑料盒里,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安装在板上规化出的对应区域上,其操作相对繁琐,尤其是元件选择和程序上容易出错,但学生却能熟悉元件的种类、性能、规格等,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此种实训操作模式能督促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学会如何做。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会提高较快。

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可以将每个实训室内的装置分为三类,以方便分层教学。第一类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准备的2-5块规化出元件模块区域空白电路板,由学生根据电路自己选择元件、搭配、安装、布局、走线和调试,其实训内容允许超过常规内容。第二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元件结构、开阔视野,将各类电气设施(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以新老结合的方式平行对比的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尽量作到元件能分解暴露在面板上,这种装置专供学生观察,以方便学生对元件有感性认识。第三类是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实际接线操作的电路板,不同元件横平竖直安装在操作面板,安装时尽量运用导轨以方便增减元件。为避免因长期在元件本身进行走线而导致其损坏,元件与电气连接采用插孔和接线端子两种连接形式,为了让学生明白电气线路连接部位工艺的重要性,实训练习时采用连接端子连接,当学生自己因线路连接安装工艺不规范,而使电路板在进行验证通电时出现故障不能通过时,就会高度重视,在排查故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连接插孔可用在验证性实验或考核时,可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连接导线的运用,减少实训耗材、节约考试时间。

(三)照明电路板方面

由于常用照明电路与实际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照明电路安装是激发初学者学习热情的有效切入点。实践证明电工电路基础是高职学生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它甚至成为了学生热爱专业的障碍之一,而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的照明电路安装的现实直观性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宜引导学生理解电工电路的相关理论,激发学习热情。为此,在原有电路板上设计加装了一些插孔、电流插座等,以方便进行电压、电流测量等,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基本电量关系,比较串联、并联的区别、清楚电感现象等。另外将原电路板上的标号全部除掉,以方便学生设计安装不同的电路图,也避免有些学生走只看标号接线而不研究电路的“捷径”。同时可将实训室电路板分类进行不同电路安装(允许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的电路图安装),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五、改进后实训装置的特点

改进后的装置上没有过多先进设备和仪器,但同一实训项目配有不同类别的实训装置,能方便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大限度的满足电类专业初学者的基础性实训课的目的,即掌握一定成熟的电工技能,培养学生对电的认知、理解、应用和把握能力,为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为创新型实训提供平台。装置综合性强,可作为电工实训技能训练用,也可作为电工资格证培训考核用装置。

六、实训装置发展趋势

电工实训装置的发展就是学生在掌握电工理论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通过电工实训学习,可使学生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及后续专业课中出现的电气方面问题,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训练,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所以实训装置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训要求而设定,它可以涵盖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继电接触控制、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等课程的实训内容。

实训装置的发展不但要解决传统装置技术含量低、实训内容和要求不规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电工实训课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还应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国家制定了不同等级职业标准,实训装置要不断发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人员不同程度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改造后的装置设计清晰,布局合理,元件有新旧对比,并能与生产较紧密结合,但由于学院课程设置限制,没有运用PLC等现代电工技术等。虽然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训装置综合性强,且实训课教学管理较繁琐,但它易激发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体会到实训的快乐,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冲.高职院校电工实训设备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晓刚等.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2012JGB382)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几乎渗透了所有知识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训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思维结合的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是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训大纲的制定科学严谨,教学内容合理实用

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部开设的了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初、中、高级电工实训、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使用,焊接技术及电子设备组装,PCB电路板制作,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工程训练项目。在电工电子部筹建之初,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的差异,在制定实训大纲及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就层层细化;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又根据教学效果及问卷调查的反馈,不断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合理、实用。

2 推动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工程实训主要包括集中实训的基础环节以及后期的开放性创新巩固环节两大部分。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就是让低年段学生在集中实训环节了解基本的工程思想,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合理设置,使高年段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的工程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劳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同时还关系到家庭等社会责任。在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实训环节,教师要适时地融入学习的社会责任等内容,明确实训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始终是我们积极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实训中,我们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如何正确地运用仪表判断线路问题,在实现单开关控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楼上、楼下照明灯的两地控制等,通过类似的实训教学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训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实训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 提升指导教师素质,不断丰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实训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尽可能到有关院校考察取经,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科研与工程背景训练,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施教,提高指导学生工程实训的能力。实训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创新性。所谓基础性是指基本的工程认知训练,包括电器元件认知及常规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所谓广泛性是指实训内容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安排,力争做到实用、适用。所谓创新性,是指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创新性训练,是学生初步尝试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其参加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的自信心,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贴近产业化实训模式,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针对电气及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许多学校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常规的电气实训环节,实训装置过于保守,学生看不到实际的电器元件,同时对学生的实训要求过于限制其主动性,一些学生甚至不敢送上电源,运行电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工训中心在筹建之初就确立了贴近产业化的实训模式,电工实训所有工位采用开放的网孔板结构,所有器件一目了然,各工位均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装置。学生的布线操作,要求完全采用产业化作业规范考核。对于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我们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要求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自觉培养团队精神。

6 探索开放式实训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实训设备、场地的有效利用率

如何提高实训设备使用率,落实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一直是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我们在平时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有责任心、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留意观察,悉心指导,发展这些学生成为义务助教。利用课余及周末的时间,将电工电子实训环节的弱电部分完全开放,同时将7S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到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实训教学的管理秩序及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通过网上预约系统,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电气继电控制技术等强电内容的开放性实训项目,这项工作的开展既为我校工科学生双证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教学的覆盖面。

篇8

关键词:电工实训;实践;教学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旨在能够为社会及时输送实用人力资源,尽量缩短人力使用磨合期。电子及电气相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教学及人才培养计划时,电工实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电工实训的目标是实用化,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电工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就作者所在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关于电工实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电工实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然而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实践操作的效果,因此高职学生如果没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训阶段会遇到较大阻碍。另一方面在于高职学生“能动性”低,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加强理论理解以及提高实践能力,而从目前的实验教学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反馈出了诸多不足。大多数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过分依赖课本和老师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被动参与,机械的完成实验操作,却不理解实验电路完成的功能,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验的意识。

2.理论脱节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课本教材大多数还是经典教材,经典教材的好处在于理论知识丰富、内容涵盖广,但已经开始不适于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有些理论已经过时不再被使用,部分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反映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有较大脱节。理论的目的应该是指导实践,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么耗时的理论学习则付之东流。教材中有些理论则复杂冗余,公式推导多,过多的理论学习对于以“实践”为目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理论课时过长,实训课时过短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理论学习的课程几乎排满了整个学期,而实训的时间往往只有2到3周,并且目前的教学方式都是分段式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分开负责,由此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实验设备陈旧

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设备产品更新迭代迅速,很多高职院校购置的教学设备年限久远,过于陈旧,很多设备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实验要求;而且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实验设备易发生故障,导致学生在实训经常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这会大大降低实验效果。同时,部分学校教师自制的实验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电工实训改革方案

1.自编教材,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教材是学习的基本工具,针对经典教材理论知识复杂的问题,首先应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作出适当调整,理论知识应与能用为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编排教材,汲取多本教材的可利用部分,结合我校的实训课程,出版符合我校电工实训基本情况的全新教材。与此同时将经典教材作为工具书辅助教师教学。同时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改掉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切勿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学习部分理论知识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趁热打铁。在互联网时代下,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模式。例如,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及复杂的设备结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出来;建立网络课堂,学生可自行在网上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反复学习;增设师生沟通方式,通过建立微信群、扣扣群、答疑网站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做到学生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积极举办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学以致用是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学校作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地”,需要积极举办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既考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加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我校前不久顺利举行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双创比赛,由老师亲自带队,学生自行组队的方式,学生自选科研课题,学校给予必要的资助。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多功能窗户”、“智能建筑”、“车辆溺水逃生装置”等优秀作品脱贫而出。我校将会持续举办各类科研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增进师生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发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企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自主寻找实习的机会往往僧多肉少。为了保障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尽早锻炼学生。在2016年初,我院与安顺特安电梯有限公司、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修理厂、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配件销售中心、安顺金武安保运营有限公司等四家安顺本土企业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有意愿的甚至可提供就业岗位。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关系的探索上不断朝着正规化、制度化的方向完善。另一方面我校寻求当地政府资助,在新校区的建设地规划出实训基地,购置大量实训设备,完善师资团队,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实训培养计划,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将电工实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电工实训是全国高职院校电子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目的的最终目标。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灵活、艰难的探索过程,丰富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再分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依然会有许多细节问题等待我们去完善和解决。进一步的发现和探索电工实训新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国家型、社会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永林.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3(5),91-93.

[2]孙玉红.提高电工实训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4-95.

[3]徐长英、张永.《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673-1675.

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 电子 实训平台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TG5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330-01

一、实训平台的设计理念

职业学校实验室中电子实验平台一般都是向商家采购,产品样式固定,不完全符合本校的教学要求,且出现问题维修不便捷。如果使用万能板焊接练习不方便也不经济,制约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为此,在研发实训平台时,充分考虑实训的内容及要求、企业的人才需求、平台的扩展性、实用性等诸多因素。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与电类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②模块化设计;按照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显示电路、电机电路等模块设计,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模块训练,维修也方便。③符合不同层次教学;平台可以从元器件认识到简单电路学习再到综合性课程设计,满足各年级的学习。④具有安全性;平台具有电源短路保护及报警功能。

二、实训平台设计的技术路线

企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秀毕业生访谈,了解成长情况与专业的联系;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及专业学习情况;专家咨询委员会,了发展趋势,培养目标等。汇总各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筛选、提炼;确定电子实验平台装置的整体方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实验平台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完成课题研究;PCB设计,完成硬件电路。实验装置的应用及实践;电子实验平台的模块、综合设计、仿真及实验。以上的步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查、兄弟校考察、专家咨询委、资料调查法等作为支持。

三、实训平台的组成

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包含了四大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平台供电电源电路、信号输入电路、微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如图1所示

1.电源电路

交流输出端子:~A、~B、~C ; UAB=15V,UBC=15V,UAC=30V,

直流输出端子:+12V +5V GND -5V -12V;四路输出额定电流依次为:1A、 7A、 0.5A、0.5A;电源还具有可调节模块,方便使用。

2.信号输入电路

包括传感器模块,可测热敏、光敏、压敏等电阻型传感器电路、

声音传感器电路、振动传感器电路、烟雾(一氧化碳、酒精、煤气等)传感器电路;

超声波模块,40KH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传感器电路,可测距离0.1米 到4米;热释检测模块,热释检测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

3.微处理器电路

可由2片的单片机构成,根据需要选择。

4.输出电路

综合显示模块,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电路、8*8点阵动态扫描电路、8位流水灯电路、液晶显示等;机械部分,电机电路、机械手部分、音频输出、蜂鸣器等。

整个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可以完成电子、单片机等综合实验,包含的内容有元器件识别、三极管知识、运放知识、传感器知识、单片机知识、模拟数字转换知识、组合逻辑知识、触发器知识等等。

图 1

四、平台实现的功能与特点

根据课程内容及企业需求、学生兴趣等开发一种新型的电子实验平台装置。该平台包含了电子技术基础内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测量、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基础等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特点,也是将来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趋势:

1.项目化教学促使理实一体化

开发的实验平台都是以模块设计的,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平台的开发促使教师成长

教师在平台上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教师达到双师型。

3.实验设备添加成本的减低

自主开发的实验平台成本较低,又符合教学、企业的需求,占用场地少,操作简便,容易管理。并且对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实验都能够实现。

4.与行业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全面而深层次理解电子工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构灵活,组合方便,非常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认识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5.可任意扩展,能与时俱进,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五、结束语

该实验平台实验丰富,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不仅可靠性高,易于维修,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与可持续性。解决大多数职业学校实验设备不足、课程教学枯燥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完全的课本学习轻松地过渡到自主性、能动性、趣味性较强的实践训练环节,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而且可以进行综合的课程设计实验、技能大赛赛题及研究性实验等,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变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尹晓霈,李战明,曲培娟,黄瑞.一种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综合训练方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12).

[2] 李策.“做中学、学中教、教中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教育教学,2010.8(203) .

[3]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吴新立.实用电子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10-211.

篇10

电工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学好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至关重要。为配合电工教学,我校已经购置了杭州天煌电器设备厂生产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训练了实验技能,对教师实施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泛,有些概念又比较抽象,令学生难以理解,教与学都有很大难度。例如对于电动机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等难点部分学生就很难理解,而这些部分又无法通过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所以我校独具特色地开办了电工电子技术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中学习掌握电工知识。经过为时两周的实习,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以下是笔者在此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电工电子实习由强电实习和弱电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强电实习主要包括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星三角降压起动、电机的反接制动等等。实习时学生从逐个感知各个电器元件、弄清元件结构开始到了解其工作原理,然后逐步绘出电机控制线路原理图。在明确原理图正确的前提下,自己动手连接线路,最后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运行。在出现各种连线错误的情况下,电机运转不正常。这时候教师并不急于指出其错误之处,而是启发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找出故障原因,进行排故训练。经过反复连线和多次排故,使大家逐步加深理解了电机的工作原理,并彻底清楚了各控制元件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电工学中的三相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几章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复习回顾。学生看到经自己亲手连线而正常运转的电机颇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电工学这门课程的热情。

二、电子实习是巩固扩展电子技术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

弱电实习是实习环节的第二大部分,它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理解电子技术的内容。我们让学生设计制作几个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仪器,但大多数同学并不很了解其工作原理。从理解交流电如何转换为直流电到各环节元器件的选取、测量、焊接,最后对整个电路进行调试,测试电源的性能,这其间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的概念具体化,减少了对电子技术的神秘感。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这几部分内容都在此过程中有所体现。从简单的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到复杂的可调节的直流稳压电源制作,使大家对电子技术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实践训练,为学生今后有效应用电子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习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熟练掌握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强电实习环节中要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绝缘性能、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参数进行测量,弱电实习中则要测量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及整个直流稳压电源的性能,这样学生通过使用兆欧表、万用表、功率表、钳形电流表、转速计、晶体管测试仪、示波器等仪表,对电工测量有了整体认识,弥补了实验课程的不足。

四、理论课教师亲自指导学生实习加强了实习效果

我们学校把电工实习列人教学计划中并作为考查课来考核学生,并规定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和实习。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结合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对学生课堂中不易理解的难点配合实习重点指导,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补充。甚至可以把课堂教学搬到实习现场来,在现场教学,各电工设备、元器件一目了然,而不象以往一样总是纸上谈兵,教师讲课吃力,学生如坠雾里。实习现场就像是一个舞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施展才华,教学效果非常好。

篇11

关键词:实训课程;分层次;模块化

作者简介:李自成(1970-),男,四川资阳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86-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气信息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同时有关电能的转换及使用的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1,2]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很多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2005年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电气专业工程训练教学计划,形成了科学的电气工程实训课程体系。体系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构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单项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

一、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反映了应用型本科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的培养体系是平行的,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3]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性质,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能,因此整个体系强调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实训过程,通过实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技能:

掌握电机和电力拖动技术,熟悉变压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结构,通过实训熟悉电机运行原理和调速原理。

掌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能正确使用变频器,并能初步进行电机调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实训熟悉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利用MATLAB进行潮流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短路分析。

熟练掌握工厂电气控制、电气设计软件等开发平台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系统控制程序设计或者利用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

掌握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调试方法,能通过实际操作较好地判断出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为了节约成本,加快开发过程,能够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熟练使用各种仿真软件,包括Protel DXP等。

能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具备对低压电器的认知和感性认识,熟悉每种低压电气的正确用法,能进行初步的设计,选择出满足要求的电器。

二、课程体系的构成原则

实训基于各课程各章节内容或者课程之间联系,以实训项目为主体和载体,以程序或者电路系统设计作为驱动,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实训课程体系作为实训目标的基础,制订完善的实训计划体系,同时坚持了以下原则:

以就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适应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技能为重点,兼顾长远发展。

注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又提高了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使素质得到升华。

以实践能力和工程训练为重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应用中创新,通过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程体系体现了开放性、灵活性,及时反映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衔接,分别针对电气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等方向设立实训课程。

三、分层次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的设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应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4,5]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立也应该反映这些专业范围。首先,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针对专业范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训练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内容划分为工程认知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三个层次。由于我院从专业建立初期就注重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训练条件优良,已建有电气技术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电子及传动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建设了数控加工中心、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运动控制实验室和柔性制造中心,突出真实的工业应用环境,突出强化学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程训练,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了三个方向:电气技术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针对不同方向和实训层次设立不同的课程。如图1所示。

首先,工程认知训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该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等内容,使学生在生产实际或者科研中验证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并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并进一步尝试解决生产实际或者科研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从而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生产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从事技术专题调查、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为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后是专业技能训练,针对专业应用领域设置模块,包括电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PLC、电气CAD等。而学生专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诸多技能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其训练途径及实施办法亦多种多样,同时必须具备整体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因此,专业技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内容上密切结合学科和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应用,注重开放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方案,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服务,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是综合创新训练,为实现个性化培养提供先进的创新设计、制作的环境与条件。通过综合创新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培养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使他们在这里自己动手创新制作、激发创造力。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制作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综合创新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整个课程体系对应于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电机及拖动技术实训、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实训、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工程训练、CAD实训、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习、调速系统综合设计、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等实训。同时为了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训课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该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机电工程的基本研究领域,具备电气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类型、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具备对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分析和维护技能,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实用电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能力,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5年在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以来,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入学基础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方面的教学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增加了综合创新训练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实训体系。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过实训,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到企业后熟悉岗位的时间缩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范瑜.电气工程概论(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篇12

电工技术及应用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改革方案应该根据后续专业课(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备、供配电等)及企业需要,而该方案的实施尽可能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紧跟后续专业课和企业需要,锻炼学生的基础维修电工合作协调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电工技术及应用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电工技术的学习和技能实训,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学生学习掌握后续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本课程也是相关专业核心工种证书“电气设备安装工”的对应课程,学生可具备初级维修电工上岗资格。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第一阶段:2003-2007年,探索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开展“教学做”,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加大电工实训课学时数,使学生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第二阶段:2008-2015年,将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实训课程融合,更名为电工技术及应用,为课程的建设阶段。这期间以省级示范校建设、国家骨干院申办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广泛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改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调研反馈意见,细化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堂教学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设计实训项目,并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提高学生在电工技术方面的实操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目的、思路与意义

课程改革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维修电工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针对车间应急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测、民用住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等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职业活动,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组自主设计民用住宅照明电路(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实训考核装备为载体,结合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组织电工技术核心技术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意义: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正确对待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内容

(一)课程标准的实施

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标准和大纲有区别,实目。引入项目为主的工程实践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六个典型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维修电工技能项目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去,同时锻炼学生与人协作、计划组织、自主学习设计能力,熟悉电气安全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成绩评估将过程评估与最终评估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评估,成绩评估包括学生的个人表现、团队表现、项目实现的完整性及项目报告等内容。

(二)课程改革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施

1.改革内容来源于企业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学以课程组自主开发的实训设备为主要载体,兼顾其他维修电工设备,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序化。以实际工作任务的生产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项目,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以赛促学整合教学内容电工技术及应用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采用六个项目内容,均以电工仪器仪表的应用、维修电工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能够使学生具有维修电工技能。

四、课程改革试点对比分析

(一)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1.课程内容涉及广度不同普通班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诸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烦琐的节点电压、回路电流法等计算,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基本理论,为了计算而计算,不能根据实际项目进行操作、故障诊断与分析;而实验班的同学不仅对小的项目进行设计计算,对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及基本原理记忆深刻,并且能将多种技术及设计思路运用到实际中。例如设计两室一厅照明电路项目时,开始给学生讲述了大量的家装要领及电工布线的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用电的情况自行设计房间电路布线,如何选择线径的大小、如何防雷、如何安装插座、浴室的布线等问题,都做了周密的设计[1]。而普通班的授课只是讲了单相交流电的计算及单相交流电的测量等实验,从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程度上,学生不愿意听,不感兴趣。

2.课程内容涉及深度不同实验班的同学工程实践上的设计能力及计算能力上约94%达到了初级维修电工的能力,而对普通班的学生只有约60%的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致内容,但理解深度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弱,工程设计能力差。

(二)课程资源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组设计的两室一厅等实践设备、动画资源建设、课件开发、课程教学录像、拓展参考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能够将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运行过程完全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实践设计、操作及维修这些项目的安装调试。在虚拟资源中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触电急救措施、两室一厅电路等,可以更直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触电带来的危害,降低了设备的损耗,实现了远程教学的目的[2]。对普通班的学生通过一些工程实践视频,不能真正了解电路各部分的原理结构,只能简单地排除一些故障。

(三)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核心课程在实训室完成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模式。以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排故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构思教师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的时候,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完成项目引入与构思。

2.项目设计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构思中所确定的专项技术,例如家用配电板的组成和组装,家居照明电路的布线规则和导线的连接,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的分类和安装等,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所用设备的操作及各类技术的综合使用。学生利用仿真软件、网络、小组讨论进行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

3.项目实现建议5人一组,协助完成项目。每组同学可以做好分工,轮流当组长,根据所设计内容完成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从而实现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安装。

4.项目调试项目完成过程中加入挑战和竞争的元素,促进提高完成的质量。项目完成过程中,采用预评估、持续评估、最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理论加实验性质,学生没有分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实验班的学生的兴趣高。实验班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将工作实际经验、产学研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积极开展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场所放在实训室,充分发挥已有的两室一厅照明装置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3]。

(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对比分析

经过对比调查,授课教师反映实验班的学生动手设计能力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上课主动提问,课下主动查阅资料,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备课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不断参与校外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随着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工程、挂职锻炼,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五)学习状态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学生92%以上的学生喜欢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活动参与面广,对校内外实践活动都颇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而对普通班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主动参与课堂、不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合作,甚至扰乱课堂的学生大有人在。

(六)考核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而对普通班的学生仅采用期末理论考核,这两种考核方式的对比,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动手能力、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较强,而普通班只能停留在理论及相关计算上[4]。

(七)学生职业技能的对比分析

普通班的学生对比实验班的学生无论实验技能还是维修电工工程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都明显不足。对于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这个实训项目,分别由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设计与调试,通过一周的实训后,普通班的学生从布线、安装维修等方面明显不足,小组协作能力差,设计无从下手;而实验班的学生从人员分工、计划制订、分组实施都非常有序,综合素质能力远远超过普通班的学生。五、结语通过对毕业学生跟踪调查,从2011年~2015年学生的就业率、获取双证率、学生获得各种大赛奖项及毕业薪酬等都有大幅度地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大幅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就业质量高,包括哈电集团、龙源股份有限公司、优利康达有限公司、哈飞集团等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黄冬梅,郑翘.电工技术及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9):155-200.

[2]黄冬梅.电工电子实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5-90.

[3]潘高荣.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20-24.

篇13

关键词:新实践模式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91-01

近来全国高校都在提倡教育要创新,不仅在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创新,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也加强了设备投入、人员投入。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绩,但是涉及到学生和教师还是少数,而要让高校所有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纵观全国理工类高校,电工电子实习方式大多还是以老的实践模式,规定一个指定项目,然后按照教师指导完成(如交大、上海理工大学做收音机作品),而创新活动只局限在电类专业等少数专业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进行,比如每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但没有让所有来电工电子实习的理工类大学生都有创新机会,当然难度可以分别提高。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培养给出不同创新内容要求,这样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适局限少数比较优秀的人,而是覆盖所有理工类大学生中。

一、 改革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内容和模式

1.实习教学的改革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教学手段、实习教学管理、实习教材、教学计划和实习设施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在实习内容上,对电工电子技术实习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 按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性和研究性实习, 以实验室教师为主并征求任课教师建议, 组织编写了《电工电子实习指导书》,并投入使用; 在实验实习室建设方面, 增加了大学生课外电子工艺活动室, 配备了必要的仪器仪表及常用电子元器件;在实习教学管理方面,针对原有的实习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如印制了学生实习签名记录簿、实习记录簿等;在与理论教学的配合方面,实训室邀请了任课教师进行带教,对每个开设的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实习形式与实习要求统一了认识。通过上述的一系列举措, 初步组织并实施了创新型电工电子实验实习教学体系。

2.我校工程实训中心自1999年创办以来,历经11个年头,但在电工电子实习模式和内容一直沿袭到现在,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中的一部分,应改变现有工程实训电工电子实习实训内容和模式。从这一点上讲电工实习内容已在改革,以前在原有的柜上安装电器元件,然后学生在上面按照规定线路(如,正-反、Y-Δ起动)做,教师最后检查打分。这虽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但是内容是死的,不灵活,不能增添新内容,而现在企业都运用自动化控制来解决各种问题。因此这种控制电机模式太落后,应该让学生接触电工电气中涉及的自动化控制方式,使学生学会用PLC、触摸屏、变频器、组态技术、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应用,学习内容更丰富。部分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题目在运用在装置实现;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电气控制图在装置上运行。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而相对于电子实习,目前主要训练学生焊接技术及简单线路(稳压电路)的安装、调试,我本人觉得也比较落后,应采用现代化电子工艺流程让学生实践,除了基本焊接技术训练外,让学生学会使用protel软件画印刷线路图制版,这需要购置设备,要求制版速度快,然后安装元件,焊接元件,最后调试,打破了现有用导线连接线路方式,而且根据学生情况,部分学生电子线路图可由老师提供,部分学生自身设计简单电子线路,当然前提是原理图是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接着焊接和调试,老师加以辅导,这样实训部需要购置各种型号、类别电子元器件供学生选用。以后根据学校和工程实训中心发展,可以购买电子工艺生产流水线让学生亲自体验,工厂PCB板是如何制作全过程,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将来进入生产企业和搞科研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去企业进修,得以提高自身水平,真正实现打造工程师摇篮。

二、 组建电工电子创新实验室

以上所说实习实训是为学校低年级(一、二级)大学生创建电工电子实习,但还不足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在前面阶段电工电子实习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下,自己搞创新活动、设计的电子线路或自控方面线路。在电工电子创新实验室可以使用到最新、最高端仪器仪表,拓展学生视野和使用高新技术产品能力,这样阶梯式培养,我相信工程实训中心会出现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打造我校作为现代化特色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超,陈昌虎.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考试周刊, 2008,(16) .

[2]李桂安.电工电子实践初步[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3]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26 (3).

篇14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开放式放学,创新能力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电子类基础实验要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电类专业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以及到创新培养的必由之路,如何搞好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改革前实验教学状况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受师资力量、实验仪器设备、场地及资金等限制,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从属于理论课设置,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对后续课程特别是实训环节的学习不利。

2.实验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创新能力,而设计性实验太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综合运用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陈旧化,知识传授按部就班进行,学生无思维和发展空间,不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协调,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手段运用不足。

以上几个方面的现状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极不相称,必须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验硬件条件,科学设置各实验室

实验硬件是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大相关教学设备的投入,同时科学设置各实验室,使实验教学合理高效运行。为此,实验室可按以下原则设立,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室设置及功能表

 

实验室名称

主要硬件设备

功能

目的

电工电子实验室

电工电子实验装置、仪器仪表

完成电类基础实验

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

EDA实验室

计算机、EDA实验箱、相关仿真软件

完成实验功能仿真

初步掌握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电子工程实践室

印制板制作设备、仪器仪表等

完成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总装

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创新实验室

计算机,智能仪器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