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礼仪的养成范文

个人礼仪的养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2: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个人礼仪的养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个人礼仪的养成

篇1

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对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基础。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外在职业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礼仪修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从基层到管理者,职业形象、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都能体现于良好的礼仪素养。因此,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的基础。

3.礼仪教育是职业礼仪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如果单独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无法体会职业情景,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行业中去,也很难灵活地解决职场礼仪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再到考核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礼仪知识与行业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在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行、蹲姿态,规范服务手势;在服务用语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礼貌用语与行业服务用语规范、表情训练;在行业岗位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导游及会展服务礼仪。通过采用项目主体、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3.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建立适用、实用、一体化的两分法教学考核体系。本课程考核以促进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培养情感服务能力为主线,推行课程嵌入式评估,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考核,注重过程考核,评价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转向学校、行业、社会的多元主体。教学考核将以前知识本位的传统终结式考核改革为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兼顾理论与实践,参照职业标准与学科竞赛相关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做、练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技能的意识,从而培养一批适应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具有较强情感服务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两分法考核机制具体是指实训技能模块百分制与理论模块百分制考核,同时,把平时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理论考核作为期末考核。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模拟实践、课堂案例讨论、课后准备、课后作业等构成,实训技能考核主要围绕四大实训项目展开,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考核职业形象塑造和行业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外在职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把礼仪知识充分运用于行业中,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期末的理论考核主要是礼仪的基本知识点、行业案例分析等。

三、课程改革成效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训中对礼仪规范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普遍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礼仪的热情,更让他们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将会在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2.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技能考核,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现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一方面,学生在礼仪实训室真正的练习到具体的技能,切实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把礼仪知识综合运用于行业情景模拟中,充分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

3.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职业礼仪素养。在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和课外实践,多方位地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尤其是小组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团队中的个人礼仪得到系统提升。同时,通过行业情景模拟的编排与展示,职业礼仪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将学到的礼仪充分运用,同时在校外实习中,也能展示我院学生的礼仪风采。

四、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职业礼仪素质养成非一日之功。本课程具有易懂、易会、难养成的特点,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们还可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礼仪的热情和状态,但把这种职业礼仪素养内化并形成自己的品质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考核成绩高者,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在课程改革中,需注意多提供学生礼仪社会实践和行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岗位中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期教学进程中可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职场礼仪风采大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我院有自己专门的礼仪队,通过礼仪队成员的选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礼仪热情,另一方面,让礼仪队成员成为礼仪规范的代表,尤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礼仪队成员的风采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导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逐渐将礼仪规范内化,成为礼仪习惯,以便更好地提升礼仪素养。

2.技能实训项目训练人数较多、时间较少。鉴于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在过程技能实训中,难以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训课上掌握应有的课程技能,以致在技能考核中,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训成绩。在技能实训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带动的目的;学院配有相应的课程分散实训,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获得较好的礼仪课程技术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1 在丰富多彩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品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高年级,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组织活动。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2 在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班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交往,成长,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家”,让家中的孩子平等,愉悦,自由,健康,和谐地成长,离不开融洽的班级体,有位学者说的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他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育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管理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

3 在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体系中培养自主管理的习惯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级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小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成为社会化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每周成长足迹”方案,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活动中,我们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实现班级管理“从自律走向自觉”。

4 通过家长的放手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

首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终审判决书称4被告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且情节、后果均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均应严惩。陈国清、杨士亮论罪应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本案的具体情节,对陈国清、杨士亮可以不立即执行死刑”。在这里,如果还对去年下半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罪与非罪的争论有印象的话,我们又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字眼“本案的具体情节”。没错,刘涌案二审改判就是因为这个“本案的具体情节”没有说清楚而备受非议,人们所期盼的判决书透明化、说理化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提审判决中队此问题的回避下不了了之。这次,河北省高院如法炮制,面对一审证据中的种种疑点,也抛出了“具体情节论”作为回答。就连河北省高院原来回重审时要求承德市中院说清楚的案件疑点,它自己这次的判决也没有说清楚,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以后我们的法院判决是不是都会这样,在说不清楚、无法说清楚理或不敢说清楚地时候就这样含糊其辞、一笔带过?这绝非杞人忧天,辽宁省高院首创的“具体情节论”虽然广遭诟病,但最高院对其使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却保持了沉默,沉默意味着许可,这对于习惯于看上头意思办事的中国司法系统来说无疑是一个鼓励性的信号,对于缺乏“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观念的中国公权力机关来说辽宁高院的判决就是一个示范信号,以至于河北省高院在从媒体报道看来这个极有可能使指控机关涉嫌捏造犯罪事实并严重刑讯逼供的“恶性杀人案件”竟然也可以用“具体情况”来解释?!越具体的描述越能界定事物的特征,越抽象的词汇越不能说明问题,而这个冠之以“具体”的“情况”在这里却恰恰是一个再抽象不过的概念,一个“具体情况”等于说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也等于没有说明任何情况,你自己去想象吧。

人命关天的事情都可用“具体情况”,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吗?没有了,因此,可以想见,既然“具体情况”都可以剥夺你的生命,那“具体情况”剥夺你的自由和财产也就更有理由了,以至于根据“具体情况”借了钱可以不还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那我们还要界定这些权利(权力)和义务的剥夺与赋予的法律条文来干嘛?

然而,恶劣的先例却不只有这一个。

篇4

关键词:工程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15-02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这种人才多在基层,在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特征主要有:

1)善于在学习、工作、生产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以探索解决。

2)善于利用多种平台和手段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3)有协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的力,且与人为善。

4)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心理品质。

5)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一个好的应用人才,首先除了能够对一个问题深入追究下去以外,更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会做人、会沟通,关心一个团队的目标是什么,管理的需求是什么。好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这些概念,否者就不知道目标是什么。

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经具有完整的体系设计和高度的可操作性。《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而言往往存在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皆在培养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成为一个晗待解决的探讨问题。这里我们将探讨和研究并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选取

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操作两部分: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软、硬件基础,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宏观上对计算机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应用操作部分,使学生掌握各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操作方法,通过对应用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应用软件的操作,为其进一步从事计算机的应用奠定基础。

1.2 学科交叉内容的选取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也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其计算机的应用操作也是初次使用,熟练掌握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重点介绍基本理论外,还更加注重对操作技巧的培养和实践,以至于详细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在讲课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提高。据授课之前的统计(以20122013(1)学期1206201班级的授课为例)有67%的学生会进行简单的 Office操作,89%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 Photoshop及 Flash软件,3%的学生基本不会使用电脑。授课后,其90%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操作,成效显著。

1.3 修改大纲和编写反应改革成果的配套教材

教学大纲是体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随着现代改革的深入和学科前沿的发展,两年来我们两次修改、补充、完善教学大纲,于此同时,积极参加新教材的编写,再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和参与教材编写,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学生也希望结合实际教学,学到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2 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2.1 削减理论课学时数,加大实验课程学时数

将原有的理论学时搬到实验机房授课,相对于加大了实验课程的学时,使学生有更多操作练习的机会,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改革

近两年,结合不同的应用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强调“少而精”贯穿整体优化原则。加强未接触课程的讲解,多练多操作。

2.3 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须。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法、启发式方法、参与式方法、导入式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真正做到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案例化。

3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必将得到重视和普及,也会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不断探索适合计算机基础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造就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计算机基础教育必将得到重视和普及,也会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不断的按照应用型学生学习规律追求和探索,科学施教,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居晓. 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1(54).

篇5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 案例教学 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27-02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其培育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专门性学科,对人文素质要求更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疾病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怀。笔者在长期的医学生思想教育实践中,纵观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医学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轻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知识密度大,操作能力高的学科,要求医学生在学期间掌握与运用的技能非常多。基于这一现实,医学院校与医学生往往过于强调医学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教育与自我强化,因此也造成医学生服务意识淡薄,难以满足现代医疗服务内容、效果与服务意识的需求。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发现许多医学生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轻视人文课程;文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利他意识等现象。

(二)医学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这更强调了人的需求,相应的要求医学教育模式也应适时进行调整。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我们的医学教育方式却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仍沿袭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缺乏互动式、引导式、启发式的教育新模式,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效果不明显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如美国、德国的人文医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高达20%~25%;英国比较低,仍占10%~l5%。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在量上过少,更有甚者,一些院校为强化专业课程,而将人文课程进行压缩,减少课时,甚至对人文课程必要的实验、实践活动等进行限制,影响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功能探析

(一)对树立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具有强化功能

医学行业作为特殊的职业,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这些应包括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等。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案例,如SARS事件中,公共卫生守护人钟南天教授以超强的自我牺牲精神,科学而严谨的研究态度,从事医学研究,有效处置了非典型性肺炎的蔓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与教育,可使医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与价值信仰追求,培育良好的服务意识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二)对培育医学生基本沟通技能具有强化功能

沟通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尤为重要。据有调查表明,医患矛盾70%是由双方沟通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全造成的,这也对我们医学生沟通技能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追求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剖析式教学、行为扮演式教学等多形式,帮助广大医学生学习领悟基本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尤其是课程运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医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进行实境演练,从而培养医学生紧急事件处置及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与能力。

(三)对医学生掌握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知识具有强化功能

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是一名医学生应掌握与了解的基本知识,也是将来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庞大,知识体系丰富,其中公共卫生与群体健康即为重要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可将人文教育与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对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而且本课程作为综合叉学科,教学中还穿插多学科知识,以使医学生能有效学习到哲学、伦理、法律、卫生法规等理论知识,从而强化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人文素质。

三、强化《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认真开展教学课程设计,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

意识影响行动。人文素质意识的培养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首要因素。任何课程的设置都应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目的与价值,《行政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前,应认真开展教学课程的设计,特别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的培育。一是依据医学这一特性开展课程设计。围绕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专门性的案例分析与讲解,帮助医学生树立良好人文素质意识,同时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医疗实践行为,并正确认识当前公共卫生知识与卫生政策体系。二是依据医学生生活实际来开展课程设计。医学生相对其他文科类学生,具有生活与思想的局限性,本课程应结合医学生生活实际,定位于选修课的特性来进行有差别性的教学设计。如案例教学中,通过介绍知名的医学大家先进事迹案例或生活中可见可闻的卫生行政部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经过,使医学生们有效了解医学前辈及行政部门运行流程,从而培育出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大力活跃教学组织,营造思辨、参与、团队精神的教育环境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人的发展。大多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培育充满着渴求,都以追求未来的“好医生”为目标,但又常常为如何提升自我人文修养而困惑。据此,笔者也认为,教育环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影响重大。为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活跃教学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医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提升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好课堂灵活多样教学模式的作用,活跃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教育宗旨。笔者曾大力组织开展了无领导小组活动与角色扮演活动,如曾模拟某酒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请多位同学上台扮演政府官员的多个角色,采用会议形式讨论如何处置这一突发性公共事件。教师则发挥着组织与协调作用,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使同学们学习、掌握了人际沟通交流与讨论及问题处置的方法、策略,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还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如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以灵活的方式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医学教育的核心是为患者治病,是培养医学的实践者。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现代医学模式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因此,《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应与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为此,笔者曾对本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作为教学的“两条腿”,增大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发散式思维与集中式思维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些方式使医学生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课程,仍可沿着如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情境教学”等新方式进行授课,坚持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方法运用为中心,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各种思想、观念、感悟在交流中碰撞、汇合,进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达到人文教育“移情作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梁金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9(3).

篇6

关键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11-03

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还是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及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中职实行2+1学制,顶岗实习教学完全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而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农作物种子繁育、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经营等职业技能。而这些职业技能与农业生产季节密切相联。有的作物一个生长周期长达2~3年,只有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过程,3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据农业生产忙闲季节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农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而开展按季顶岗实习教学就需要迫切解决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组织与实施、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方面的问题,特研究了如下几个成果。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四、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五、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示例

训练项目示例一 作物病害症状识别

1.教学条件

1.1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网络。

1.2教学资源

教案、PPT课件、挂图、光盘、网络素材库、学习网站。

1.3教学标本与工具

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标本。体视镜、放大镜、镊子和挑针等。

2.学生必备学习用品

笔记本、记录笔。

3.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3.1下发任务书,将学生分组,3~5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明确小组长及组员职责;(时间:5分钟)

3.2由教师利用教案、PPT课件和网络素材库图文资料讲授作物病害症状识别方法及特征,同时讲授作物病害与伤害、病态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病害相互关系;作物病害发生四要素,作物病害症状中病状和病征的类型,然后观看挂图,播放作物病害症状识别光盘或网络视频,进一步展示作物病害症状特征;(时间:20分钟)

3.3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病害症状特征。并记录各观察病害特征和病状、病征类型;(时间:40分钟)

3.4讲解作物病害症状识别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以纸质稿下发给每个小组,每组一份;内容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10分),教师随机抽查5个病害病状、病征类型识别(50分),学生自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小组互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时间:20分钟)

3.5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问题,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学习网站查阅作物病害症状相关资料。(时间:5分钟)

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

实施“按季顶岗、能力渐进”培养模式,一、二年级边学习边在校办农场和企业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识岗、协岗和顶岗实习;三年级完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环境要求

初步研究本专业行业企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职业范围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学期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成果,力图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按照“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管理与监控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6-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推崇并遵守待人处事的礼节。在培养儿童礼仪的养成中要从生活点滴做起,要从小做起。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可开展关于儿童礼仪养成的指导教育,在孩提时期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个人礼节的基本养成,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现状

礼仪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基本行为准则,能体现一个人的个人素养。良好的礼仪可以让一个人更有气质,更易与人交往,并快速融入社会群体。而当下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多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性格比较自我。这种过于自私和任性的个性在今后发展中很难受到多数人的喜爱,当然这与当下家庭教育有关系。父母的过于溺爱,使得儿童自身优越感膨胀,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中会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凡事都应该被别人让着。比如,在幼儿园内儿童争夺玩具的现象屡屡发生,这都体现出儿童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儿童对长辈也不尊敬,无理取闹。鉴于此,应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培养行为品质优良的儿童,这也是发展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1)系统性策略,模块推进。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中第一点是系统性策略,系统性策略中有对儿童礼仪培养的推进模块,是在原有的儿童教育基础上加强与更新,制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礼仪模块培养计划。比如开展“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或是以班级为单位评“文明礼仪小天使”。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能提高儿童对礼仪的重视度与参与的积极性,让儿童以及家长意识到礼仪从小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要注意加大对礼仪相关知识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股礼仪之风,渲染一种和谐氛围。另外,模块推进中还可组织礼仪监督员,比如请大班的儿童去督促小班弟弟妹妹的相关礼仪行为,表现好的提出嘉奖,表现差的就需要监督员协助并指导其一直到行为优秀为止。利用这种互助合作的理念进行礼仪养成教育还可增进儿童之间的沟通,强化儿童合作的观念和意识。

(2)动态性策略,成长追踪。生态式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第二点是动态性策略,讲究对儿童成长的追踪。将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养成进行一次完整的记录与调查,结合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外界因素,如人的因素、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等,综合考虑后观察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以儿童本身教育培养为主体,关注个性,突出其发展。既不能太过张扬地培养,也不能采用太过陈旧腐朽的教育观念。要不过度限制也不过度放任,在儿童自身礼仪养成的过程中不失自身个性的发展,要让这种礼仪教育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事,太过突出与强调则会让礼仪失真,要让儿童体会到尊重、谦卑、礼让等高贵品质。

(3)互动性策略,家庭介入。互动性策略是生态式儿童礼仪教育培养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强调家庭的介入。生态式主要核心指导理念是顺其自然保持物质原有的属性,生态也指一种平衡关系,对儿童的礼仪教育需要儿童家庭这一重要因素。若家长本身缺乏对礼仪的认识,那么自然对孩子的培养也会欠缺,因此,要引起家长对儿童礼仪培养的重视。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庭礼仪小标兵,评选出最佳模范礼仪家庭供大家学习。另外,推出有关礼仪的竞选活动,让家长开始注重其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礼仪的认知。在校园内部还要扩大学习礼仪的宣传,组织家长一起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让家长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对小孩的教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善儿童行为,提高儿童礼仪素养。

(4)融合性策略,环境渗透。对儿童的生态式礼仪教育培养还有融合性策略,这需要环境的渗透。生态式教育培养概念的核心是和谐,讲究的是在和谐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对儿童的礼仪教育培训,而和谐环境的构成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注意在学校内营造出一种雅致与互让、尊敬、谦卑的礼仪之风,让儿童能在优雅氛围的渲染下受到启发,逐渐完善自身的礼仪行为。另外,在家庭中,父母要耐心教导儿童学会分享,学会帮助别人。在校园四周可张贴大量关于礼仪的宣讲信息,校园的相关装扮也可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进行整体布置,将这些环境礼仪与行为礼仪融合在一起才能突出生态式礼仪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结束语

本文就生态式的儿童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对儿童礼仪教育要采取生态式培养,注重儿童自身的发展,进而增强其自身素养,要结合校园与家庭协调统一开展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活动,才能保障最终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黎敏.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篇8

关键词: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4-01

1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弘扬传统美德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校园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失礼仪的现象,我们该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1.2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推动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动作,而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行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校,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的需求。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他主要通过仪态、语言、动作、活动表现出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加强礼仪道德修养,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1.3 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

在职业道路上,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文明礼仪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它除了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东西方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现代职场中,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对职场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对公司而言,礼仪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整个公司的人文面貌;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礼仪能够树立个人形象,体现专业化;对客户而言,享受更上层的服务,提升对整个商务过程满意度和良好感受。

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工作中,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职场礼仪中的一些细节,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本文明礼仪知识的缺失,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奇装异服,男女生染发、烫发;大学生随意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破坏公物,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不该有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

(2)家庭教育对礼仪的缺失,缺少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环境能够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个别家长不能从正面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当着孩子的面儿出口脏话,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的样子,渐渐地不守文明礼仪;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骄纵任性,父母又不加以引导,纠正,致使学生始终认识不到礼仪的缺失,逐渐养成无礼仪、不懂礼的失礼行为。

(3)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宽。具体体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礼仪教育,有些高校有文明礼仪课程,有些高校的专业根本没开设相关礼仪课程,这样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的提高;第二:长期以来,好学生的定义为:学习好就是好,其实不然,学习好,但没有好的礼仪规范,未来走向社会也是很难立足,高校一直重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却忽视了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人。

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营造礼仪环境,优化校园

营造礼仪环境,是礼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外在因素,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处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通过广播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组织班级制订礼仪教育计划;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与导员签订礼仪教育责任状、班级内挂警句,校园条幅等形式,让礼仪教育处处在学生的生活中,积极的舆论宣传、文明礼仪环境的熏陶,促进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

3.2 加强礼仪课程教育,让礼仪课程成为必备基础课程

礼仪课程走进各个专业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形式,课堂上可以系统的讲授礼仪规范要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进入各种礼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规范礼仪行为,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离开实践,再谈礼仪,毫无意义,学生只有把教师讲授的礼仪要领融会贯通,融合在自己身上,那才叫真正“掌握礼仪规范”。

3.3 督促、检查,习惯养成,适当推出“榜样示范”行为培养

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督促、检查,对于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加以纠正、引导,表现好的,推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的作用就越大。

3.4 延伸拓展至走出校园

篇9

关键词:礼仪教学;中职学生;就业优势

我国中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升入高中,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则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也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反映出学生的部分现状。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常表现为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日积月累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礼仪教育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礼仪教学的步骤与实施方案

我校建校以来一直狠抓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长久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蓝领人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礼仪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对中职学生除专业优势的培养外,也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1、从理论上掌握

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内涵,通过精练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礼仪规范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实践中提高

使学生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中实践礼仪的意识,结合课堂演练和课后练习,将基本的个人礼仪(如仪态、仪容、着装和交谈等)练习好,锻炼出讲究礼仪的好学生。

3、理论结合实践将课程内容提升到更高层次

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课堂模拟练习,使学生们将课程上的内容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在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指导,使教学效果更好。

礼仪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形象及进行得体的社会交往,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除次之外,礼仪课上还要注重文化艺术的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思想也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礼仪教学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在职校应当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不能看成短期行为或口头要求。要有教材,专职教师,还要有课时安排的教学计划,并辅助于考查的手段,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要丰富同学们的礼仪知识,同时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纠正,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只有经常性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某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往往成为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为此,学校应该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学生日常礼仪规范,每周的升旗、降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展开评比,学校还可以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必须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人人都学习礼仪,提高个人素质,自觉执行礼仪规范,进而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由此看来作为中职学校开设礼仪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礼仪是中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

中职学校的就业机构在推荐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现: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而礼仪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就业时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1、很多中职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在专业相同的情况下,礼仪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容易融入群体生活,会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比同专业的学生更占有优势。

篇10

【关键词】中学生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对于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的养成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人格,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中学时代是养成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有着良好的文明礼仪。比如家喻户晓的列宁让路、程门立雪、孔融让梨、总理道歉等。

二、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照《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分清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加强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每一位学生都要熟读熟背,针对自己,分析自己做到了哪些,哪些做的还不够。另一方面,在全班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调查发现,文明礼仪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有的非常庸俗非常不文明。我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二)对照规范,分析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欠缺的原因:1.家庭。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A: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 B:因是独生,家庭环境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C: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2.学校。学校的人员比较复杂,学生大小不一,生活习惯不一致,导致在教育时不能整齐划一,增加了教育的难度。3.社会。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鱼目混珠,极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4.个人。学生的个人和家庭修养也很不一致,个人的习惯更是五花八门,形形,有的习惯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掉。

(三)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文明礼仪。什么是小事?帮父母干擦桌子、洗碗、洗抹布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同学以及对待师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教育我们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的文明礼仪习惯,在与家人和同学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学会尊重别人,这是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和良好文明礼仪的养成,我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了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成立了“图书角读书活动”、“文明小标兵评选”、“孝心小标兵评选”、“升旗手风采展示”等;带领学生春游,到工厂、到农村、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锻炼,锻炼中成长,在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一些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发现并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促进中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用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与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六)相互监督,共同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中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行为准则说忘就忘,不能落实,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落实很重要。对整个班级,我采取量化评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一周公布一次,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学习任务,发现失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同时,学生互相监督,使每个同学能明确责任: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七)及时和家长沟通,双管齐下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与家长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培养。

三、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讲求科学,有针对性, 切忌盲无目的。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

(二)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文明礼仪习惯。老师都不能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怎能去要求学生呢?面对孩子时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指责。

(三)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切忌求多求全,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文明礼仪习惯。

(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切忌动辄训斥学生。

(五)及时和家长沟通,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切忌把课外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教师和家长要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不能互相推诿。

四、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篇12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同学们可塑性强,同时不少同学还存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缺乏,以及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的现象,所以,实施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礼仪”,首先要以校规、校纪为准绳,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礼仪约束。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从话中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来培养个人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广义的礼仪泛指人的言行、修养,狭义的礼仪指礼节。要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通过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尊重劳动,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超级秘书网

篇13

我国自古有灿烂的文明礼仪文化,从国家层面至个人角度都已构建起完整的体系,这也是中国人的身份象征,时代要求学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因此,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必然要依托于民族文化,在学校内营造文明礼仪文化。学校应帮助学生梳理文化中的积极方面,重点突出精华,以古代的代表性人物、事例作标杆,以古代的优秀文明礼仪做传承,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普通初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介上,还要通过学科渗透,家长、教师日常引领来促使学生习惯养成。

普通初中,经常看到有学生戴首饰,流行的发式服装,即使学校明令禁止,学生还偷偷违反,甚至有学生每天早晨洗发,喷香水上学。其实,这是年龄特点生成的、学生对外在美开始重视的表现。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班级开展中国文明礼仪文化展示,让学生知道中国人的外在美体现在什么地方,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自觉以拥有文明礼仪为美,以不文明没礼仪为耻。学校还可以依托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文明礼仪在学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学校应组织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美术等相关专任教师进行专门研讨,突出教材中文明礼仪相关内容,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应知应会的文明礼仪。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孩子的一言一行体现着家长的习惯素养。促进家长文明礼仪的提高,可使文明礼仪教育事半功倍。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进行文明礼仪专题讲座,一方面教育家长,另一方面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初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重要的自然是教师的文明礼仪,当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学生就能和教师感到亲近,马上回应;当教师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学生就不会乱丢垃圾;当教师集会时庄重的仪容仪表,学生也会恭恭敬敬。

二、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体悟习惯养成

文明礼仪习惯是在各种活动中养成的,从生活角度讲,学生在校的一天就是吃饭、课间休息、上课学习、排队等,学校应抓实生活的细节,让学生通过实践体悟文明礼仪,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团委少先队倡议、学生签名、校园广播等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文明礼仪建设。同时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的认识,认同文明礼仪的方式。还可以开展“文明用餐周“”文明休息周“”文明排队周“”文明礼仪月”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方面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文明用餐,即用餐时不讲话,细嚼慢咽,同时进行“光盘”行动;文明休息,即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搡,不跳上跳下,校园内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为提高文明休息氛围,学校可在广播中播放舒缓的音乐;文明排队,午餐到达专用教室,养成男生让女生,后来让先到的习惯,整齐有序的到达指定地点。通过注重一系列生活细节的文明礼仪,反复抓,抓反复,从而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

三、加强文明礼仪评比,促进习惯成长

从普通初中层面来说,评比是督促教师、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评比的目的和评委的组成对每次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评比的目的应是促进所有学生达成要求。评委的组成以往多是学校领导组成,对活动进行评价、实践中效果一般,如果改成有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组成评委,效果一定令人惊喜。因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基准点是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可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逐班评比,力争所有班级达到“文明礼仪集体”要求;评委的组成采用以学生会成员在德育部门的指导下,学习评比标准、明确评比内容,对全校班级进行评比;评比的内容为吃饭文明、休息文明、排队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环境文明等,评比的过程为自我推荐、评委评比。通过一个阶段的评比,使所有学生基本达成学校文明礼仪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评比“文明礼仪先进个人”来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先进个人的评比有演讲和自我展示两块,经过评委评价和全校公示阶段,选出标兵。

四、总结

篇14

今天,我们举行学校年“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是今年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良好开端,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活动将贯穿于我校全年的德育工作之中。

同学们,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大国形象,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文明修养的提高。同时,你们作为未来的世界公民,将代表我们伟大文明古国去行走世界,更需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智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正是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不少同学还存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缺乏,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等现象,所以,实施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礼仪”,首先要以校规、校纪为准绳,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礼仪约束。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特别是从内心改造开始——因为绝大部分“礼仪”是从说话中表现出来,而语言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杜绝不良习惯,培养个人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要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通过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尊重劳动,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同学们,礼仪,是立身之本!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在学习和运用礼仪中,对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现出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知书达礼,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

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在这里提三点要求:

第一,对待老师,要充满尊重

遇到老师,不要躲避,要热情的向老师问好。并且我们不单单从口头问候上,送给老师祝福,更重要的是将灿烂的笑脸留给老师,要时时刻刻尊重老师的劳动。对待老师要诚实坦荡,不能说谎不能欺骗,诚信是文明礼仪的基础。对待老师的教学劳动,我们要更加珍惜,珍惜每个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课堂上与老师积极密切地配合,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让老师感受到大家的存在,共享课堂的幸福;珍惜老师给我们批改的作业,认真改错,认真完成课堂、家庭作业,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这是每个老师最欣慰的事情。

第二,对待同学,要充满春天般的温暖

同学就是朋友,更是前进道路上的同伴,对待同学的文明礼仪,首先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不闹矛盾,同学间真诚合作,相互信任,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送去关怀,送去祝福。同学之间学习上存在高低差异,这是难免的,遇到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应当热情地帮助困难的同学完成作业,对他们的功课我们要用心辅导,让身边学习困难的同学品尝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

第三,对待班级和校园,要像小主人一般维护

学校是我们共有的美好家园,班级是我们成长的美好乐园,文明礼仪需要我们热爱集体,需要我们热爱学校,热爱班级,要时刻为学校的明天、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爱惜校园、班级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公共设施,对待教学设施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如果我们代表学校、班级参赛,要焕发出活力,要时刻为班级增光,为集体添彩,表现出集体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