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2: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管理中的心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管理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员工管理
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其目的是:研究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并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其实“管理”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一场运动会,一次演讲比赛,甚至一次考试,都涉及到管理,可以说“管理”无处不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也越来越明显,使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从而开始了由“硬”管理向“软”管理转变的时代。即: 泰罗的科学管理制梅奥的行为管理学马斯洛的“人本管理”。员工也逐渐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
管理活动追求的是通过人的参与而完成组织的既定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人们更积极主动地工作,要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通过了解并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员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只有在充分了解员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并通过科学分析总结才能对症下药,使管理工作取得最满意的结果。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为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
当心理学与管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后,便形成了管理心理学,从而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管理。管理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应用性心理学,在如今的企业员工管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1世纪的企业中,只有充分尊重人性,才能充分发挥个性。有效地利用管理心理学,找到适宜的激励措施,建立理想的、非强制的“奖惩体制”,能够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组织意志变为员工自觉积极的行动。
学习研究管理心理学对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都将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首先,企业生产活动需要管理,而管理工作需要运用管理心理学。现代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组织结构和生产分工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必须精通并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去弄清生产、设备与人的关系,科学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人的内在潜力,使设备、设施通过人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作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各个生产环节的积极性,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其次,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管理工作者学习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要将所有人聚集到一起,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并了解应用管理心理学知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他们的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整体的积极性。
最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管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发生的原因,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并改造行为,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实现企业的员工管理呢?
第一,管理者自身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管理者要做到心底坦诚无私,要学会谦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脾气;擅长用笑容来征服别人,对工作报以感恩的心态;头脑机智变通,学会游刃有余,善于接纳对自己的批评,勇于改正错误;管理者还要能够始终对自己的工作保持自信的心态以及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第二,管理者要能够解读下属的心理状态。要注意观察员工的心理,尊重员工的个性,鼓励员工兴趣,能够安抚情绪不稳定的员工;引导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员工端正态度努力工作,积极诱导不合群的员工融入到企业大家庭里去;管理者还要能够驯化傲慢无礼的下属,对下属的讨好保持谨慎,赏罚分明,多嘉奖任劳任怨的下属。
第三,管理者要与员工心连心。要坚持以人为本,拉近和员工的距离,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经常和员工沟通;用心呵护失意的员工,用感动打工员工的心,批评员工不能声色俱厉,注意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对下属的冒犯采取宽容的态度,注意采纳员工的建议。
第四,管理者要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力和魅力领导下属。要坚持是非原则,讲究领导艺术;要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统筹安排人力资源,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员工工作,相互弥补,讲究配合;管理者还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正在强势取代管理历史上“以物为本”和“以资为本”的管理方法,而百年来林林总总的管理书籍却未能为饥渴的管理者提供人本管理的盛宴。人本化的管理就像一座崭新绚丽的魔术舞台,心理学就是这个舞台镁光灯下唯一的主角,接下来我向大家展示几个心理学在管理中产生神奇效应的魔术般的秘密。
谁记住了我的名字
上个月给北师大ZH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修正网站,耗时了一个多月总算基本完成,发给中心主任审阅,主任三天后只回复了我一句话的修改意见:“把我的照片换一张,网站上那张太旧了。”就像这个主任一样,我们所有人都无一例外的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格外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我们的照片、名字、经历都是自我组成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的在冗杂海量资料里,迅速找到自己就不足为奇了。
与此背道而驰的是,企业的组织化制度化管理当中,往往倾向于给每个人一个冰冷的编号或生硬的代码。如果你拨打客户热线,你会听到客服人员的数字编号,以便你在问题处理中方便联络接洽和对客服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估。可恰恰正是这个看似便捷的编号起到了去个体化、去人性化的导向作用,导致投诉者不会把客服人员当成一名有独立人格的人,以至于沟通中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事件未得到满意的处理时,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无礼斥责。
同样,在企业内部,倘若上层领导能叫出员工的名字,对员工来讲就是一种关注和认可,更是一种无形而温暖的激励。既然员工对自己名字、照片、相关事件和关系如此重视和在意,那么作为管理者只要稍加留心,记住你手下员工的名字、生日,了解性格特点和爱好,并在日常管理中运用这些因素,如直呼名字,生日祝贺短信,照片上光荣榜,甚至重要节日给员工家人的信和礼物,年终嘉奖大会邀请优秀员工家人参加,就一定会令员工觉得被关注、尊重和重视,激发工作热情,产生良好的情感效果,同时,一定会使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更具有影响力,提升人本管理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执行力。
忠诚来自于受益更多的一方,还是付出更多的一方
关于忠诚,需要从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起。二战期间纳粹肆意屠杀犹太人,有一位多年生活在德国的犹太商人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顺利逃往美国。于是想找生活在本地的德国人朋友协助两个儿子脱离险境。由于事态严峻,老商人叫来两个儿子和他们商量,应该找谁帮忙更可靠。在所有的朋友当中,最后锁定了两个人。一位是在犹太商人早起创业时曾经帮助过父亲的德国中学老师,一位是多来父亲一直资助的德国律师。老商人最后决定让两个儿子一起去找中学老师。哥俩在去的路上,弟弟改变了注意决定去找律师,他不同意为什么父亲让我们去找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而不去找资源更好更富有且多年得到父亲恩惠的律师帮忙。事情的结局是中学教师百般周折最终协助“哥哥”逃离了德国,而律师却担心被牵连偷偷的举报了“弟弟”。老商人在得知了消息之后黯然神伤的讲了一句话:“忠诚往往来自于付出更多的一方”。半个世纪以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奥迪尼在自己的研究中再次验证了这一说法,并称之为:“承诺一致原理”。
我们当对一件事情有所付出之后,就相当于做了一次承诺,而且随着我们付出的越多承诺的压力就越大,促使我们后续的行为和先前的承诺保持顽固的一致。夫妻两个人感情破裂,谁更不愿意走向离婚?回答是女人,错了。专业的回答应该是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之下,女人倾向于觉得自己的青春年华弥足宝贵罢了。回到企业组织的管理中来,你不难发现,管理者在进行员工忠诚度企业文化培训的时候,总是主观臆断的强调企业为员工付出了多少,要求员工要培养回馈的态度并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实际上,类似的宣贯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要告之员工,你已经为公司付出了汗水、青春、专业且卓有成效,接下来还需再接再厉将会实现你与公司的共赢。后者,才更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对公司的责任感,减少离职率和对公司的负面评价。
组织中我们更愿意相信小道消息
假如你有三种渠道可以获得上级领导的一次口头表扬。第一种情况,领导将你请到他的办公室,他端坐在大班椅上郑重其事的对你提出表扬;第二种情况,领导在下班后的私人时间里给你打电话,信誓旦旦的对你的工作给予肯定;第三种情况,领导没有亲口和你讲,而是你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一位同事凑到你的跟前来和你说,刚刚和领导一起出差回来,而领导在路上提起你的时候,对你赞不绝口。请问哪一种情况对你更有所触动,或者哪一个你更愿意信以为真。通过以上的描述,我想你一定会坚定的回答是第三种,没错了,组织中我们更愿意相信第三方传达的小道消息。
越是在正规化等级森严的组织中,第三方的信息就愈发凸显其中立客观的价值和态度,越具有趋真性。因为在多人的群体社会中,我们得到真实信息的机会就会更低,我们倾向于认为信息是有层级的并且有一定的保密原则。另外,在组织中,信息的获得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天性,避免信息不对等而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当谣传以后被证实是确切资讯的时候,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得到了强化(而且,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性的记住了小道消息正确的事件,更何况小道消息又往往是正确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咨询小报和八卦新闻传播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的原因了。一方面管理者在公司中要着力创建“桌面文化”杜绝以讹传讹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小道消息的渠道,将管理者希望传达的信息有效的散播到组织中去。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都可以正面回答你的困惑,同时给你的管理实践以科学有效的指导,而且每一个建议都扎扎实实的落定在行为操作层面。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继续思考“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是付出更多了,还是更少?”、“选择中,我们是更乐于得到,还是更恐惧失去?”、“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提升销售业绩,我们是应该先推荐贵的,还是先推荐便宜的商品?”、“人际关系怎么才能平衡发展?”、“竞聘发言的时候,你应该第几个出场?”等等。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特点;心理学策略
一、何为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管理及教学工作的最小单位,而所谓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班级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并借助相应的心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而采取相应的心理学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初中阶段大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这一阶段正处于人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所谓青春期是由儿童少年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加速度发展和变化。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处于这一过渡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心理现象也是交织矛盾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初中学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因此,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其表现为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而在某些事情上又由于父母的溺爱具有某些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
(二)叛逆心理。
由于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学生就会有叛逆的心理倾向。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同时,初中学生又敏感自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三)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而自控能力较差。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缺乏计划和布局的头脑。在这个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心理发展明显失衡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不会选择正确的方式而我行我素。
(四)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对于朋友的需要开始膨胀,而和家长开始疏远。同时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策略
对于初中班级管理,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公平原则。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同学们又都各有所长,所以,初中生有时又会有自卑、嫉妒的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公平原则。初中生出去情绪不稳定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没有公平原则,就会产生逆反等心理失衡心理。教师把握了公平原则,就会让所有的同学感到自己受到平等的对待与重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对班主任的管理活动,并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偏袒他者,而班级的管理针对自身,那么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逆反行为。
(二)表扬原则。
由于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在管理活动中,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人总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还要多组织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已经提高到一定层次,因此,对他者的鼓励,也是激励另一些人的过程。
(三)发挥榜样作用。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处于心理成长过渡期的初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上进心,甚至争抢好胜。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又善于模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榜样,能激励学生在行动上效而仿之。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有真诚,坦诚的做人品质。其次,树立的榜样要贴切学生的现实。初中的学生几乎都有喜欢的明星,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发掘这些明星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要体现公平性原则。每个学生几乎都能发掘出优点,因此,树立的榜样可以落实到个人,而是落实到其中的某个优点。这种树立榜样的方式不但起到了激励作用,还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
(四)以情感人,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因此希望得到他者的理解、尊重和认同。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还要去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心里的需要是什么,他们要表达什么。在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初中生对人际交往的欲望比较强烈,同时和家人的关系却比较冷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班主任要真诚地、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沟通中理解并关心学生,力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信任。同时,对于学生的合理需要要尽量支持满足。由于初中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在遇到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倾向时,教师要及时通过沟通经行疏导,而不是以管制为主。班主任教师如果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而以良师益友的立场出现,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的管理活动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红.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J].安徽教育,1999(2).
[2]闭锦华.心理学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浅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
[关键词]人力资源 心理学 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29-01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给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的环境。只有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得以满足,员工才会将自己的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之中,才能使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组织,使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协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之一就是良好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剧,人才的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企业竞争提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人事管理观念需要转变
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人力管理为主,就是要给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的环境。满足员工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将员工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之中,使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参与企业整体的战略决策
结合企业的战略调整、经营方式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等信息做出总体的战略规划。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高度。
(二)人力是企业管理经营的第一资源
企业素质的根本是人的素质,只有企业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保持活力。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三)人力资源也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无限潜力的资源,要把人力资源充分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组织结构以及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从大的方面来看,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和信息传递方式的迅猛发展都对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界限、关系、责任和权利的沟通框架。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心理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研究
1.X-Y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传统的管理观点认为懒惰、愚蠢、不负责、工作效率不高是工人的本性,麦格雷戈称之为“X”。他主张,用引导的办法鼓励员工发挥积极性,只要给工人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这种观点叫做“Y理论”。
2.不成熟-成熟理论。阿吉里斯提出,人的个性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他自我实现的程度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企业中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关系研究
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学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和他人互动关系的影响,改变团体的行为和个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目标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研究的现实意义
时代在迅速地变迁,观念的认识与开发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相应的变化。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员工的素质随着相应的提高,知识型员工会充满各种企业。然而,对于落后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对于这批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却是一个漏洞。本文从心理因素着手,分析员工心理的几个方面,以对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春利,李大伟.管理学基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
[3]刘刚.企业人本管理中的心理学方略[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2).
关键词:心理学;管理学;引入;应用
一、心理与管理的概述
(一)心理概述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器官,我们便看到它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我们还能把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记在大脑里,对种种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决定。我们还要与各种人进行广泛的交往,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与人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我们还不断地努力把各种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的主观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要爱人,爱人就是要有爱心。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概述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有之。当人们组成群体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时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管理的价值大家几乎一致认同,如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1]。
总之,管理所对应的主要对象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千万、难以捉摸,各种事物的形态、种类、关系等等变化无穷,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高超的艺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二、心理学的引入
管理的核心是人,组织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什么程度,决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动物。管理是通过对被管理人的组织、领导、控制等,从而协调多个环节,达到最高效率的管理目的。
而管理又不是单方面的,如果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管理、调配、组织各种受管理者,不去合理地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则会使管理目的失败。
心理学家莫利儿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决策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2]由于组织的主体是人,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二者之间,实际具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
而我们通过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合理地吸纳人的需要和考虑人的心理倾向,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生产率。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而这就是心理学在管理中合理的应用。
三、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的目的在于把事情做好,或有效地达成目标。管理目的的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为数甚多,包括设备、资源、策略、人力等,缺一不可。其中,硬件条件固然重要,软件条件更不可缺,尤其是人力能否有效利用,更关乎管理的成败。人力如何有效地利用,主要依赖于以心理学为主的科学知识的应用。
(一)自我的心理管理
所谓心理管理既是对自己心里的调节,力图保持某种乐观的情趣、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的心理管理从始至终起着一种内部调控的作用。自我管理是人类对自身的管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3]。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还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从自己的心理上进行准备和提高,这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二)上级的心理管理
除了企业的最高领导之外,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这个大团队中和每个部门这小团体中,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的上级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作为下级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心理出发,真正树立和培养与上级相处的心理机制。
要想和上级建立正常的、积极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下级应该首先了解上级的真正意图、想法,理解上级的处境和工作做法,从心理上做好与上级和谐相处的准备。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状况。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有时是有意考验下级的能力,有时是刻意为下级出难题,等等。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目的,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提前做好工作,赢得上级的赞同。
(三)对下级的心理管理
对下属的心理管理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的职责。面对形形的下级,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类,而应该首先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入手针对他们的不同心理和性格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一个由不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从而充分了解每一个成员,让一个团队各尽其才。
(四)同事之间的心理管理
在同事文化盛行的今天,身处职场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同事频繁地打交道并且与之形成微妙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既不能凭着自己的个性,心血来潮为所欲为,也可不必为了避免事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消极逃避,而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同事的心理,注意心灵之间的沟通,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长久携手共进,友好相处。
四、结束语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通过管理中的心理学,合理地运用心理管理,可以有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作为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管理学准确找到自身的位置,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和情绪,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渐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
作为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真正理解心理学并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才能纠正理智上、行为上的“错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勇志,宋典.管理的定义与管理理论发展——对法约尔管理定义的检验及反思[J].学术界,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