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范文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2: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

篇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排水系统;系统规划

引言

十的召开再一次的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期能对协调城乡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的城乡发展存在很大的分割和不协调性。二元化的发展模式还很严重,城乡一体化不仅要解决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很多的其他问题。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在生产力的发展足够的强大的时候。努力的使得城市和乡村的的建设不断的达到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为达到真实的一体化需要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支撑,研究主要的是从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排水系统的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了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规划相关的问题。

1.目前的供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对不同的地区的投资方面,对城市的投资明显的重于乡村的投资。农村地区因为投资的主体和渠道单一以及政策问题而受到冷落。虽然农村的供水系统和设施的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和基础,但是发展的还很不平衡,平原和山区的差别很大,山区的供水明显的落后于平原地区的供水。农村地区的排水设施还普遍的缺乏,排水的系统还存在很大问题,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排水管的覆盖范围不广,排水主要的集中在乡镇之间,排水采用的处理方式也是雨水和污水同流的体制。对于污染的治理意识差,时常出现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农村建设的供排水系统建设的整体观念不够,出现了各种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之间的的供排水系统相互的分离城市是一个系统,乡村却自行其是[1]。经常造成他们之间的相互污染。目前的许多城镇和乡村采用的还是地表的水,但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的水体遭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很多的水源不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就饮用,造成很多的中毒现象。

2.城乡一体化供排水系统

2.1 一体化供排水系统的意义

实现供排水系统的一体化可以有效的发挥资源的各种优化和配置,使得管理和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力量结合,降低花费和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的效益,达到比较高的绩效。规划合理的系统能够使得供水的消耗低、效率高、在最方便的操作以及管理的水平上达到比较小的剩余量和实现处理水的回收率的升高以及开发出各种比较新的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和技术。

2.2 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的总要求

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要服从区域整体的一体化原则;要采用可持续的动态的发展方式;要依据城镇经营的方法。供排水的规划和建设要服从区域和整体的综合水资源情况的研究,立足长远的角度规划水资源的体系[2]。供排水系统的建设要立足现状、放眼长远保证规划具有很强的应变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各种弹性目标的影响下适应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可预见性。

3.发展对策和计划

综合的采用一个中心、一个网络和建设两个重点水厂的方法,扩大供水的网络,使水管保证贯通,实现整个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网的供水体系,在排水的体系方面。根据不同的水流和水质现状采取不同的排水处理方式。实现集中式的供水体系和分散式因地制宜的排水网络。推进供排水的体制的改革,将加强管理的方式和覆盖水管的方式结合,加大对各地的水管的问题的监督和防护工作,保证供水的持续性和排水的稳定性[3]。将不同的水厂纳入水务公司的管理范围。在降低管理水资源的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和供水的效益。真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一般采用的一体化供排水系统的模式如图所示。

所以在整个的供排水系统的规划时,需要综合的考虑各种的水厂和供水网络用户、回收系统以及加压站的要求和现状,在基础的水管和水网覆盖的前提下,不断的对系统进行各种优化和完善的处理。

4.结语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问题关系到整个的社会建设的问题,离不开各种基础设施和制度的的建设。进行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式之一。该项目的基本宗旨是本着实现城乡和区域之间整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原则出发,将供排水系统的整体化和区域化建设与分区域的管理手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质以及发展现状,统筹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供排水系统,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的建设。不断的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曹静. 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系统规划初探[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5(01):45-46

篇2

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县重点县。2016年6月14日,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合同”,标志着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正式落地。此次签约的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设计污水和供水日处理能力18.23万吨。

“城乡一体化的好处,在于实现管理变为一个主体实施,在整个管理的协同上,包括成本的降低上具有很大的好处。”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四川省农村饮水和污水处理单打独斗的问题,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顺这样表述。

该项目率先在全省水务行业提出城市与乡镇、供水与排水、存量与增量“三个一体化”的操作思路,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成为水务PPP项目的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四川省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示范项目,今后将逐步在四川全省推开。

项目背景

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 绵竹水厂运营困难

绵竹市有城市供水厂5座,由绵竹市供排水公司运营。目前基本能实现自收自支,每年制水量在3.5万吨~4万吨/日,售水量约在2.2万吨/日,漏损率在43%左右,漏损率偏高。绵竹市居民水价1.2元/吨,为目前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绵竹市乡镇供水厂22座,由绵竹市水务局委托各乡镇运营。目前乡镇供水厂每年制水量在2.3万吨/日,实际售水量在1.1万吨/日,漏损率超过50%,漏损率较高。绵竹市乡镇供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直管的有4处,由村集体管理的有6处,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的有11处。各供水厂(站)通过简易听证会,制定区域内供水价格,执行水价从0.8元/吨到2元/吨不等,水价不统一。

据当地水务局统计报表显示,绵竹市各乡镇供水厂(站)运营较为困难,绝大多数乡镇供水厂(站)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乡镇运营困难,部分水厂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乡镇供水厂管网长度约2100公里,管网长期无专人管理,存在私拉乱接现状,也是漏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015年6月,绵竹市正式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三条红线”目标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制度,公布了绵竹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条红线”。一是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至2030年,绵竹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3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7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第三条“红线”则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同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项目概况

总投资约5.65亿元 3~4年建成

基于此背景,绵竹市政府提出构建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基本思路是整合现有供排水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立项,采用PPP模式运营,提高城乡供排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共享性与经济性。

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的实施机构为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营资本方为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博川水务”)。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其中:存量资产评估价值3.5亿元,涉及22座乡镇供水厂、5座城区供水厂、5座乡镇已建污水处理厂和1座园区已建污水处理厂,拟采用TOT方式(转让―经营―移交)运作;拟新建项目投资约2.15亿元,涉及新建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乡镇供水厂,拟采用BOT方式(建设―运营―移交)运作;存量项目中设备老化、管网漏损、管线连接不合理的资产拟由社会资本进行更新改造,采用ROT方式(改建―运营―移交)运作。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比例约50%,其中:政府指定机构出资占比10%,社会资本出资占比90%;总投资中另一个50%拟通过融资渠道解决。 绵竹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效果图

绵竹市财政局组织并聘请来自项目管理、行业、财政、金融、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法律领域8位专家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专家组建议应有计划对项目规模进行整合。在融资方面,项目投资总额5.56亿元,其中10%由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入股,社会资本股本金占比90%;拟贷款比例50%,约2.8亿元。“本项目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子项目的可融资性差异,进行均衡,让每个PPP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可融资性,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可融资。”中国水环境集团四川公司总经理王东尔建议。

根据专家测算,政府不仅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了3.5亿元存量收益,每年还可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同时,本项目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平均每年支付4763万元,支出峰值出现在2020年,金额为7735.8万元,年度财政支出占比控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以内,未突破财政部提出的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要求,并随着绵竹市年公共预算支出基数增长,PPP项目占比会进一步降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过。

示范项目亮点

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首个PPP项目

目前,绵竹市各乡镇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水体恶化,居民用水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水务部门亦多次接到群众上访反映,整治呼声日渐强烈。经测算,此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中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建成和正常运行后,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590.54吨,氨氮374.45吨,能有效改善水体缺氧状态,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等问题,起到控制污染扩散,整治黑臭的治理效果。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模式,是未来水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率较高的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如博川水务的参股股东――苏伊士中法水务公司,在江苏常熟市实施的全域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就非常成功,获得政府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篇3

近年来,我区在城市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生态宁海,正确处理城乡统筹发展关系,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7,为区域经济社会构筑了新一轮的发展体系。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强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突出实施以下五大统筹建设:

一、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提高城乡供水质量

为了优化城乡供水资源,改善城乡饮水条件,确定20__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区城乡供水由区一级政府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管理经营。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全面开展了城乡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区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供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为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立了归区水利局管理的“宁海区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和归建设局管理的“宁海区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资源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已经完成城关第二水厂万吨扩容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已实施建设临港水厂、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等三个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计划今年还将启动建设宁海北部重镇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其他区域性的新水厂在20__年前完成建设。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以供排水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水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及时做好原乡镇水厂的产权合并和供水并网工作,最后逐步建立“宁海区水业集团公司”,实施全区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实现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机制,即合并现有建设局、水利局两个水业公司为一个建设管理主体。

二、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排水质量

为加快我区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2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由区一级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从20__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去年又继续进行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城北3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去年已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城区污水排放标准,优化了城区环境保护。计划20__年前建好城南、临港、宁东等三个区域性规模污水处理厂,2015年前建成西店、岔路、长街等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2020年前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达标覆盖。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以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条龙管理。以后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嫁接外资,转换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区城乡垃圾处置工作,净化城乡环境,建立了村负责集中收集、镇乡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区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全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置问题。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既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又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

按照这个统筹运行要求,去年已全面落实好镇、村环卫管理组织和人员,配好镇乡垃圾清运专用车,启动城乡垃圾统筹集中处置工作。同时,要求在20__年前建设好各镇乡垃圾中转站,扩容建设二期垃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不断完善垃圾中转和集中填埋设施,不断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和集中填埋能力。

四、统筹城乡“管线网”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秩序

城乡地下管线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设施功能,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挖掘建设,规范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乡地下资源共享度,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筹建设。从20__年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宁海区地下管线代建公司”,统筹代建城乡地下通讯、电视等管线设施,并出台《宁海区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做到与城乡道路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进一步理顺统筹城乡地下管线建设关系,今年要搞好从统筹代建公司转变为直接统筹投资建设的经营公司,全面实施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新机制,为城乡地下管线使用单位提供统一建设和维护服务。

二是实施统筹档案。为了准确把握现有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现状,决定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普查工作,摸清现有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建立城乡地下设施档案库,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信息资料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是实施统筹规划。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的长远统筹规划,严格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备案管理制度,使城乡地下设施建设做到统筹、长效、有序建设。

五、统筹城乡“供气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质量文秘站版权所有

城乡管道燃气是现代城乡的重要设施,建设城乡管道燃气,对提高城乡品位,净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生活质量,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浙江省天然气利用规划,东海天然气将在20__年前后在宁波北仑三山登陆。为了加快我区城区的管道燃气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完成了管道燃气建设规划。去年已完成了《宁海区城市燃气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为20__年前,主要建成200立方米储量液化中心气化站和相应天然气管网,给龙珠大厦、银海嘉园等5个小高层住宅区的3

篇4

水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水资源的需求量的上涨,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的日渐突出。文章就城市供水系统及其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概念切入,并就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应用的有效措施作出论述。

关键词:

城市供水;工程一体化;研制;应用问题

水污染、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渐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必要威胁。长期以来,我国运用的传统陈旧“政出多门”“多龙关水”供水工程管理模式是的水资源短缺更是家具,也有很大的弊端。随着供水工程管理的改革,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的研制和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故而,探寻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研制和应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供水系统及其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概念

(一)城市供水系统的概念

2014年,我国颁布了集中供水的管理条例,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城市供水的建设发展。在城市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极力配合,分级管理使每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化,对减少纠纷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城市供水系统对于城市集中供水也有着重要意义。城市供水系统指的是在整个城市供水过程中实现供水池的自动化控制、供水的远程化遥控、供水的监控自动管理,同时,实现各个供水泵站设备和生产过程能够实现在线观测和控制。这样城市供水系统在远程化和网络化的运行之下不仅能够实现低投入保证供水质量,也能实现供水系统的正常化和高效化运营。

(二)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构成

概而言之,供水系统一般指的是供水适配器、供水工控机、供水现场总线、远程传送单元、供水主站天台、供水执行结构和供水仪表灯。而要实现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不仅需要基础配备系统,同时还应当加入传感器监测设备、监控平台设备和技术、现场总线集成控制系统等。与此同时,整个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系统还应当囊括实现供水池遥控、监控管理、无人值守、供水池自动等内容,进而实现管理控制的一体化。在整个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因为供水工程各个监测点的控管方式会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实现监视管理的检测信号往往需要采用无线发送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各个检测点的不同检测信号传送到现场远程传送单元,下一步将这些所谓的数字型号进行调制之后进一步发送给主站电台,而主站电台最后将这些信号解调传送给调度人员进行监视。最终,实现各个监测点的现场总线调度。

二、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应用的有效措施

1)以市场化作为应用方向。城市供水工程管理的市场化之路并不是一次创新,经过不同的实践证明,供水工程市场化可以促进工程管理一体化发展。关于如何开展供水工程市场化,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多方的观点,比如将供排水、防洪排涝和河道治理等国有资产归到水务资产公司,以此细化工作,从而形成相关的子公司或者部门,还有的认为可以将上述业务以企业化的方式运营,或者将供水和排水两项业务合并从而达到一体化管理的目标。这两种观点具有显著的优点,即可以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将少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且企业两项业务的合并不需要大规模地调整人员和业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建立一体化管理结构。一体化管理就是将供水、排水、节水等工程统一归排水公司管理,这无疑有利于供排水工程的集中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此,不仅可以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集中保护和开发地下水资源,并加强公共供水的设施管理,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进一步实现城市供排水工程政企分开的改革目标。一体化管理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地方建设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和监督方,水务集团总公司或者供水总公司作为运营方,总公司下根据业务需要设立相关的部门或子公司,比如自来水公司、排水及污水处理公司、水质监测站、水务监察及节约用水办公室等。

3)企业化运行的条件。管理结构是推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要想城市供排水工程管理一体化落实有效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1>明确企业法人地位。水务公司或者供排水公司法人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他不仅需要管理和经营公司,同时还要获得政府的授权,在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下实行统一经营,并通过重组和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业务保值增值的目的。<2>要有明确的定价建议权。政府有权利通过监管手段对水务集团的制定的水价进行监控,正常水价下考虑到成本之外还应保证企业获得一定利润,这就需要水务公司或供排水公司有定价建议权。

4)控制工程管理成本。我国现阶段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一般都有政府的扶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落实资金扶持政策,政府部门设立管理转向资金的部门,使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管理成本。

5)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在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工程竣工之后施工单位要派专业的管理人员驻工程处,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的解决问题。

6)加大对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政府各部门应该多传宣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一体化的有利之处,转变传统用水观念,使人民群众了解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度。并且强化饮水安全知识的普及,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三、结语

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诸多行业面临着改革,城市供水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有效才能促进城市供排水业务的发展。加强城市工程一体化改革不仅是形势的需要,同时也利于政府资源的优化,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供水工程集中管理,并在政府监督下,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

作者:张春征 单位:唐山海港开发区供水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维,祁伟,吴涓.城市供水工程管理控制一体化研制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4,08:96-90.

[2]林思攀.泉州城区防汛及水资源配置系统建设与应用[J].红水河,2013,03:105-108.

[3]黄长军,张红春.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J].水利经济,2007,01:48-50+83.

篇5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

1 引言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我省最重要城市群,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1],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实施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积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既是水资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2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基本情况

2.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珠江三角洲位于东、西、北三江汇合的出海地带,承接西、北、东江的过境水量平均每年约2941亿m3,而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84.5亿m3,不足过境水量的10%,丰富的过境客水是该地区水资源最大的特点[2]。据《2007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2007年东江(含东江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5.8%,西江为1.3%,北江为10.0%。

2.2 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水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东江流域单位GDP水资源占有量不足西北江的2%,呈现区域经济、人口重心在东部,而水资源重心在西部的格局[3]。二是主要依靠过境水,水资源供需形势严峻。三是水质污染及供排水混杂使三角洲成为水质性缺水的典型地区。另外,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交错,受外海潮汐作用,容易造成污染物回荡,极大地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供水矛盾。四是近年来三角洲河口地区枯水期咸水线呈逐渐上移的趋势,已严重危及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五是城乡一体化的供水联网体系暂未完全形成,抗风险能力较低。六是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多以地市为单元,市与市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无法没有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共享共建共管,水资源及环保设施布局不合理及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3 水资源一体化方案研究

3.1 “三个方面,四个层面”的一体化思路

“三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是指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体化、节约保护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 “四个层面”是按一体化的空间范畴来划分。第一层面是各地级市内部实现一体化;第二层面为片区一体化,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实现广佛肇、深莞惠(港)及珠中江(澳)三个片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第三层面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第四个层面是整个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一体化。

3.2 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推进水资源调蓄工程一体化。目前东、西、北三江的水资源调蓄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西江在省内还没有一座流域性的控制枢纽工程,通过东、西、北三江水资源骨干调蓄工程的建设,可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全面提高三角洲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保障供水安全。二是推进水源一体化建设。通过广州西江引水、西水东调、珠海澳门中山取水口上移、花都北江引水工程等重大跨行政区水源工程的建设,并与现已建成的东深供水、深圳东部供水等跨流域、跨行政区重大水源工程一起,构建珠江三角洲水源工程骨干网,形成珠江三角洲完善的水源一体化供水格局。同时,推进三角洲地区江库联调工程建设,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形成区域江库联通、相互补给、灵活调度的多层次供水网络,以水资源的统筹配置和水源一体化建设来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特别是抵御特枯年、咸潮、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推进供水管网一体化建设,通过供水管网的联通,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内部及城市间供水管网的互连互备,在突发事件面前共同应对,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一体化发展,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应急保障能力。

3.3 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保

推进珠江三角洲河网一体化建设。由于河道挖沙、占滩等人类活动及上游水沙特性的变化,目前三角洲河道水沙分配发生了明显变化,三角洲目前的水沙分配既不利于三角洲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也不能完全适应三角洲地区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再加上三角洲水污染严重,取排水口混杂及咸潮上溯,严重制约了三角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第一目标,结合岸线整治、口门整治、内河涌整治及取排水布局调整等,在三角洲地区建设水资源调控工程,促进珠江三角洲及口门健康良性发展,实现三角洲水资源的优化调配。

科学合理划定三角洲主要供排水通道。按照供排分流原则,在整个三角洲范围内对取排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划定珠江三角洲5条主要供水通道和9条主要排水通道(见表1及表2),实现互通可控的供排水格局,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的独特性,将珠江三角洲供排水通道建设成为该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特色和亮点。

3.4 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实现资源共管

建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一体化协作平台,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共同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建设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基础设施,促进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共管。以东江、西江、北江流域管理局为基础,流域管理区域管理相互协调[5],加强省内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并配合珠江水利委员会做好珠江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实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水量水质一体化监控,水文测报自动化和决策管理一体化。推进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4 总结

篇6

以改革引入活水,盘活水利工程,以治理坚守水生态底线,闯出绿色发展新路,以建设破解贫困地区吃水、用水难题,助力全面小康……余庆正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着人和水美的“大美余庆”建设。

积极创新推进水务改革

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水利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余庆深化水务改革的重要落点。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水利建设深刻影响着余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城乡用水供需矛盾加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小水电站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余庆自2014年12月起,将城乡供排水、污水处理等涉水职能统一划归县水务部门管理,实现了从“多龙管水”向“一龙治水”的转变。同时,大胆实践创新l展战略,由县人民政府与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股份合作协议,于2015年10月16日成立贵州水投水务余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余庆水投”)。

“余庆水投是余庆水务改革的实施主体,其使命就是推动余庆水务一体化建设。”余庆水投董事长李定荣介绍,余庆水投与余庆县合作事项涉及余庆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城乡供排水设施建设及农村小水电能源开发等领域。

余庆水投成立以来,协调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打鼓台水库解决了6000万元建设资金,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建设总投资规模1.4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及松烟、关兴、花山等6个乡镇8座污水处理厂,推进全县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000万元并接管县城供水二期工程建设,保障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接管运营敖溪镇污水处理厂,协助推进全县7个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完成小龙河电站初步实施方案,并以70万元成功竞拍水能源开发权(50年);承接余庆县供水工程基金项目建设,即总投资4200万元的乡镇供水设施改造项目,目前已改造水厂4座,购置设备8套,新建输水管40公里,管网延伸改造45公里;推进余庆城乡供排水、污水处理及小水电等水务管理走向规范化、企业化;启动建设余庆水务大楼,推进余庆水务办公统一化、集中化、规范化、高效化。

“余庆水投的组建是余庆深入推进水利改革的重要一步。”余庆县水务局局长刘世昌介绍,“这将对工程建设资金筹集,骨干水源工程、供排水及农村小水电能源设施建设投融资,盘活余庆现有供排水及农村小水电能源涉水资产,降低政府供水公共服务资本和管理等产生积极意义。”

科学管理完善治水方略

余庆县境内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有蓄水工程设施401处,总库容65.8231亿立方;有河流、溪沟总计67条,河道总长1059.9公里,水域面积60.3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1623.7平方公里的3.72%;湿地总面积198.98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623.7平方公里的12.25%。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是余庆县打造“梦幻余庆、高原水乡”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也向余庆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余庆扎实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目前已完成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和飞龙湖旅游景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及全县11个城镇供水厂、13个水电站和3个桶装水厂水资源论证工作。2016年将完成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方案设计,该规划的实施将促进余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加速余庆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向民生水利发展,最终实现余庆发展成为水生态平衡的城乡一体化县域。

依法治水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余庆坚持依法治水,有效促进了水事秩序的健康发展,水事综合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余庆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胡长江说。

2013年以来,余庆县逐步完善了《综合执法管理规定》《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案件审核制度》等10项制度,对推行综合执法后的行政审批、案件会审等作了详细规定,同时,结合“一表两单”工作,制定执法办案流程图,指导执法工作,为推进余庆水事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余庆县积极完善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建立详细的电子台帐系统,有效提高办公效率和执法档案管理;认真落实巡查制度,坚持每周定期巡查不少于1次,加强与水资、安监、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将水资源违法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案学法,提高执法素质,并经常邀请单位聘请的律师现场指导,以提高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处理正确性及办案速度;采取提前主动的水土保持管理方式,在新的建设项目未开工或一开工即向业主下发编报方案通知,宣传有关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联合执法,综合治理,使一些多年来久治不愈的涉河“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收到了明显效果。

2013年以来,余庆累计立案查处涉河案件17件,水工程案13件,水土保持案46件;督促完善、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00余件;征收水行政规费1181.56万元。

稳抓落实建设润泽民生

从大乌江镇出发,沿着险峻的山路往上,山顶散落着几十户人家的地方就是大山寨。六十多岁的邢兴华老人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以前我们吃水都是在房前屋后挖井或者到山脚下去担,后来年纪大了,担不动了。”大山寨地势较高,加上地下多溶洞,地表水的蓄存比较困难,全寨32户分散居住的农户饮水、用水困难问题严重,“现在好了,水管接到家里头,吃水方便,生活也好起来了。”

“大乌江镇全镇人口3.43万人,其中近两万人分散居住在山区,像大山寨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大乌江水利站站长宋正国向记者介绍。为解决农村用水困境,2016年,余庆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工程涉及白泥镇、龙溪镇、大乌江镇等八镇一乡,计划投入资金1319.65万元,共39个项目,解决20580人(其中贫困人口2167人)的饮水问题。目前已完成项目31个,解决16781人饮水问题,完成总投资1134.2万元,工程进度达86%。

此外,余庆县连续5年获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自2012年以来,获得得中央资金4400万元,省级资金3400万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和项目县以来,全县新增灌溉面积68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4100亩,保护农田面积7600亩;治理山塘51口,防渗加固渠道185.78km,新建提水站18站,装机370千瓦,新建排涝渠6.2公里。

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村。“从前每次下大雨,村里的农田就积涝,修建河渠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愿望。”春景村主任余某告诉记者,这条穿越春景村的水渠2016年9月完工,“水渠修好了,农田不怕水浸,平时还能取水灌溉,现在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在全村种植茶叶近400亩,葡萄500来亩,好日子就要来了。”

篇7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城乡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发展过程,又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环境卫生设施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历年增加,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和改善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紧迫的内容。转运环节是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垃圾源头管理与最终处置之间最重要的衔接部分,其布局对整个垃圾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即重点研究转运站的选址,以力求资源配置最优化[1]。

1 城乡一体化概念、内容

由于城乡一体化涵盖的内容太多,很难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近些年,各学者从不同的领域重点分析和研究城乡一体化课题,有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哲学、系统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实现城乡一体化途径理解不同,如社会学家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协调城乡的社会事业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循环流通,生产力合理布局,确保居民在居住、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能享受相同待遇,缩小城乡差距,高度共享城乡资源。经济学家则认为,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表现是通过制定平等的经济政策,使得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自由运作,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性经济循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生态学家认为要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就必须解决经济和环境的对峙、城市和农村对立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促使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促进城乡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空间布局的相关学者认为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调整和优化城乡的空间结构,通过有效布局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点状设施与各交通设施的线状设施之间的结构,使得城乡之间信息、物流等各要素流通方便顺畅,促使城乡协调发展[2]。

2 基础设施规划的特点

2.l系统性、独立性

各个系统规划的内容是完全相对独立的,每一个系统都完整地自成体系,因此如何良好的管理和协调各个系统历来是市政规划管理棘手的问题。但各个系统规划内容仍然存在共性,如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概括为源、管线、用户三个部分,其中源包括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供给部分的相关内容。如给水系统的水源,能源系统的热源,环卫系统的垃圾处理站等合理位置的确定、设施规模选择、设施建设要求等等。管线主要涉及如何布置、敷设及相应的管径取值等内容。用户则包括社会生产及生活用户。

2.2规划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涉及面积广,建设周期较长,短期收效小,需要投入的资金多,由此限制了投资渠道,国家政府投资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2.3改良维修困难度大

由于基础设施绝大部分是敷设在地下的,容易被忽视,往往等出现问题了才想起如何补救维修。

2.4协调、管理部门多

基础设施规划涉及十几个小类,每部分管理的部门不尽相同,当需要协调的时候,各部门利益会出现冲突,处理难度比较大。

3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容与方法

3.1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元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各种危机相应产生,为了人类未来发展考虑,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将水系统分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来分析实现城乡一体化涉及的内容。

1.基础设施区域统筹建设

1)区域统筹建设范畴

基础设施系统包含很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自身特点,但很多基础设施具有区域性、外部性的特征,需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去考虑其设施的建设与布置。如水系统中整体流域协调、水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能源系统中的电力、电信系统规划;安全防灾系统中防洪、防震等规划;生态环境系统中生态环境分区规划。

(1)水资源流域协调

水系统具有流域性,一个地区的水系统的流域可能不仅局限在规划区域范围内,还涉及其他地区,因此需要规划流域协调区,完善流域的水域功能区划(公共供水、灌溉、排水、防洪、渔业等)及流域水资源保护,如按照水资源保护要求及标准,控制协调流域内供排水、防洪排涝、灌溉等内容的设施建设。

(2)水源保护

水源保护包括饮水水源保护和其它水源保护(如风景水体保护、生态水体保护等),在各种水资源保护中应该优先保护饮水水源。首先结合现状水源的分布情况,研究其分布是否合理,现有水库的库存量能否满足附近区域的供给。在大区域缺少蓄水工程的地方,考虑建设水库工程解决水源问题。从整个区域确定好水源后,依据《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等规范,划分各等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确定各饮用水源保护区需要执行的标准。

3.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空白阶段,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保障。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最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农村的发展建设情况对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政府通过各种调控引导和投资建设手段,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找到合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实际地解决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问题。

4结论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分割状况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使城乡基础设施达到共建共享水平,并协调相关各类型、各层次规划,使城乡一体化中的基础设施规划能发挥对城乡空间优化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近几年农发行江西省分行从农业大省、林业大省、水利大省和扶贫大省的省情出发,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全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江西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的资金难题,成为助推江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力银行,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江西农发行形成了四种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信贷支持模式。

    (一)通过支持土地收储整理开发,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

    为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需要,全省农发行以城郊农村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废弃工矿复垦地、增减挂指标等土地收储整理开发为重点,发放土地整治贷款122.3亿元,支持33个农村土地收储项目,累计复垦土地面积0.6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0.4万亩,可置换出建设用地1.7万亩,收储土地7.3万亩,整治村庄110个,有效推进了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通过支持农民集中住房建设,加速发展城乡一体化

    解决农民变市民和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全省农发行发放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贷款43.1亿元,支持农民集中住房项目14个,累计新增农民住房面积291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面积1528万平方米,新建农民集中住房区18个,改善住房涉及农户1.7万户,全省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加速发展了城乡一体化。

    (三)通过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是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因此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推动农村路网、农村公共设施、文化教育和农村能源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江西农发行本着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20多亿元,支持各类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30多个,累计新建农村道路957公里,改建农村道路1043公里,新增林地10.9万亩,湿地保护2460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20亩,新建或改扩建供排水设施38个,新建或改扩建污水处理站89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9万立方米/日,新建便民商业设施281个,新建或改扩建文化设施71个,新建或改扩建学校17个,新建医院1个,支持小水电总装机容量10.7万千瓦。有效的信贷投入,夯实了城乡一体化基础。

    二、支持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主要制约因素

    (一)信用风险客观存在

    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地方政府财税或土地转让收益大幅下滑或支出大增,在客观上导致财政收入不确定,影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偿还的稳定性,潜在的信贷风险隐患制约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二)风险缓释措施单一

    目前农发行只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来发放城镇化建设贷款,究竟谁是城镇化项目最好的贷款主体,谁来贷效果最好,还没有通过市场进行有效选择。就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来说,风险防范措施仍然成为贷款投放的“瓶颈”,主要是普遍存在综合现金流不足和企业经营收入少的问题,第一第二还款来源过多地依赖土地资源,此外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力量有限、农业保险未充分发挥作用也使风险保障措施欠缺。

    (三)规模不足矛盾突出

    目前农发行贷款资金规模受人民银行贷款指标约束,每年人民银行给农发行确定的全年贷款新增指标中还包含较大部分粮棉油收购资金需求,实际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增贷款指标有限,而城镇化发展中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受资金规模制约,农发行难以较大范围内一步到位的支持。如农发行江西省分行2012年底已批未放和已调查评估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就达137亿元,需要总行逐步下达信贷规模解决。

    (四)部门协作有待加强

    城镇化需要政府主导,同时财政、税务、土地、社会保障、城投等多部门要加强协调,但由于部门之间的利益驱动和管理职能所限,在支持协作的深度上往往配合不是很到位,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多于对整体利益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

    三、支持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对策思考

    在新形势下,农发行要抓住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江西农发行,更要立足于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多、城镇化率较低的省情,在政府的主导下,坚定城乡一体化发展信心,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做到符合政策要求、规避好贷款风险。

    (一)择优选择项目

    1.符合政策。农发行支持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项目,要选取符合政策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项目,择优支持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要求,惠及民生、支农成效显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塑造农发行支农品牌形象,凸显政策性职能定位。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划和支农政策的项目,找准项目贷款主体,明确抵押担保方式,防范好信贷风险。2.因地制宜。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当前信贷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主动策应国务院批复江西省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战略,做到理性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在区域上,重点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赣东赣西经济板块。重点支持省、市级政府融资平台。优先支持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生态环境好、农民城镇化意愿强、土地市场化程度高、当地行经营管理水平强的区域;在客户上,重点支持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择优支持资产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银企合作融洽、融资后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市、县级政府投融资客户;同时结合中央和省财政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入,优先支持财政已安排预算资金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带有扶贫性质项目。3.明确重点。根据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城镇化支持重点。一是重点支持以农田水利建设、防洪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建设为建设内容的水利建设项目;二是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列入政府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收储整理开发项目,以及农民集中住房为建设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三是优先支持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农村能源和以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择优支持政府主导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村流通体系等便民经营性项目,以及具有带动辐射作用,能够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商业性基础项目。

篇9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始于公元195年。1988年撤县设市,东阳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之美称。全市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人口80万,下辖17个镇、4个乡和6个街道办事处。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中心拓展,两区并进,拉开框架,基础先行,园区共建,整体推进”的城镇发展思路,着力塑造城镇特色,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实现乡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促进全县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城乡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发展过程,又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环境卫生设施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历年增加,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和改善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紧迫的内容。转运环节是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垃圾源头管理与最终处置之间最重要的衔接部分,其布局对整个垃圾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即重点研究转运站的选址,以力求资源配置最优化。

1 城乡一体化概念、内容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领域重点分析和研究城乡一体化课题,有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哲学、系统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实现城乡一体化途径理解不同,如社会学家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协调城乡的社会事业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循环流通,生产力合理布局,确保居民在居住、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能享受相同待遇,缩小城乡差距,高度共享城乡资源。经济学家则认为,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表现是通过制定平等的经济政策,使得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自由运作,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性经济循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生态学家认为要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就必须解决经济和环境的对峙、城市和农村对立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促使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促进城乡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空间布局的相关学者认为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调整和优化城乡的空间结构,通过有效布局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点状设施与各交通设施的线状设施之间的结构,使得城乡之间信息、物流等各要素流通方便顺畅,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2 基础设施规划的特点

2.l 系统性、独立性

各个系统规划的内容是完全相对独立的,每一个系统都完整地自成体系,因此如何良好的管理和协调各个系统历来是市政规划管理棘手的问题。但各个系统规划内容仍然存在共性,如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概括为源、管线、用户三个部分,其中源包括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供给部分的相关内容。如给水系统的水源,能源系统的热源,环卫系统的垃圾处理站等合理位置的确定、设施规模选择、设施建设要求等等。管线主要涉及如何布置、敷设及相应的管径取值等内容。用户则包括社会生产及生活用户。

2.2规划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涉及面积广,建设周期较长,短期收效小,需要投入的资金多,由此限制了投资渠道,国家政府投资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2.3改良维修困难度大。由于基础设施绝大部分是敷设在地下的,容易被忽视,往往等出现问题了才想起如何补救维修。

2.4协调、管理部门多。基础设施规划涉及十几个小类,每部分管理的部门不尽相同,当需要协调的时候,各部门利益会出现冲突,处理难度比较大。

3 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容与方法

3.1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元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各种危机相应产生,为了人类未来发展考虑,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将水系统分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来分析实现城乡一体化涉及的内容。

1)区域统筹建设范畴

基础设施系统包含很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自身特点,但很多基础设施具有区域性、外部性的特征,需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去考虑其设施的建设与布置。如水系统中整体流域协调、水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能源系统中的电力、电信系统规划;安全防灾系统中防洪、防震等规划;生态环境系统中生态环境分区规划。

(1)水资源流域协调。水系统具有流域性,一个地区的水系统的流域可能不仅局限在规划区域范围内,还涉及其他地区,因此需要规划流域协调区,完善流域的水域功能区划(公共供水、灌溉、排水、防洪、渔业等)及流域水资源保护,如按照水资源保护要求及标准,控制协调流域内供排水、防洪排涝、灌溉等内容的设施建设。

(2)水源保护。水源保护包括饮水水源保护和其它水源保护(如风景水体保护、生态水体保护等),在各种水资源保护中应该优先保护饮水水源。首先结合现状水源的分布情况,研究其分布是否合理,现有水库的库存量能否满足附近区域的供给。在大区域缺少蓄水工程的地方,考虑建设水库工程解决水源问题。从整个区域确定好水源后,依据《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等规范,划分各等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确定各饮用水源保护区需要执行的标准。

3.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空白阶段,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保障。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最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农村的发展建设情况对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政府通过各种调控引导和投资建设手段,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找到合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实际地解决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问题。

4 结论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分割状况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使城乡基础设施达到共建共享水平,并协调相关各类型、各层次规划,使城乡一体化中的基础设施规划能发挥对城乡空间优化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城市建设科学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完善

近年来,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显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同步、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实现同步、工业壮大与结构升级实现同步、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同步等“六个同步”的鲜明特点。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个总目标,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动,特别是抢抓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实施“44331”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城市改造建设,取得了城市空间、道路框架、绿色空间三个拓展和城市功能层次、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宜居水平三个提高的明显成效。

二、当前城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府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问题。

1、思想不够解放,城市建设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指导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承载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中:

2、供排水方面: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为缺水城市,其中300个缺水城市中有45个严重缺水城市,呼市为45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3、道路交通方面:一是道路、桥梁、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市大公交战略没有完全实施。目前全市拥有公交车1300标台,每万人达到10标台(离国家12标台/万人还有一定差距),线路总长1067.8公里,日客运量达到62.16万人次,公交线路还不十分优化,在城市的交通布局中还没有实现公交优先的战略。

4、园林绿化方面:一是全市城区总体绿量较少。二是绿化特点不突出、品位不高、设计单一。三是绿地分布不够平稳,城外绿地偏多,城区绿地偏少。四是公园、广场、干道绿化的标准不够高,花卉林木的配置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管理粗放。六是由于过去没有重视规划,现在有些街巷无处补绿,无缝插绿。

5、供气、垃圾处理方面:根据《呼和浩特市燃气规划》,还有9000多液化气用户需进行燃气改造,美商生活垃圾处理厂搬迁、升级改造工作需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竣工完成。此外,城市特色不很鲜明,宜居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篇11

一、指导思想

围绕城乡统筹推进年活动,弘扬大包干精神,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农村新一轮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四个集中”,加快“五个一体化”,全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逐步实现全市城乡共同繁荣一体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全市计划建设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1000个,建设规模162655户,2671万平方米,总投资212.8亿元。其中:新建305个,建设规模43314户,644万平方米;在建382个,建设规模82987户,1518万平方米;已建成仍需配套的313个,36354户,509万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1、突出规划引领。编制集中居住区规划是搞好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强配套原则,依据《滁州市村庄规划技术导则(试行)》,科学确定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范围、建设规模、功能设置和基础设施配套,在此基础上编制好建设规划。市交通、建设、商务、金融、电力、电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要依据市域镇村体系规划,抓紧编制农村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商业网点、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文化体育设施布点规划,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各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规划编制要加强指导管理,严格审核把关,以规划引导集中居住区建设健康发展。

2、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是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方式和实施主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一般采取两种方式:(1)委托代建,由农户委托镇(乡)专门机构集中代建,镇(乡)依法选定有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建;(2)统管自建,由镇(乡)统一规划设计,提供统一的施工图,农户按图自建,镇(乡)负责施工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程造价、安全施工、竣工验收等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要按照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配套完善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电视、通讯、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及居民广场等健身休闲设施。三是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公交等要向农村集中居住区延伸,逐步将公交招手站、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图书室等服务设施配置到位。

3、加强集中居住区管理。集中居住区应参照城市社区的管理办法,创新集中居住区社区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对社区物业、环境卫生、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管理,为集中居住区住户提供清洁、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措施、不同载体,强化对小区居民的文明教育,提高社区农民文明素质。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实施“千村计划”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千村计划”建设工作。要层层建立组织指挥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全力推进“千村计划”落到实处。同时要抓好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千村计划”实施。除了市级13个示范集中居住区建设外,各县(市、区)要重点抓好10个以上示范集中居住区建设,每个镇(乡)抓好1-2个示范集中居住区建设。

2、政策保障。要制定奖励扶持政策、公共设施投入管理政策、规范入驻政策等,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支持参与新型集中居住区建设。(1)在投入方面,可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支农项目配套一点,区内农贸市场、经营性用房市场化运作收入补贴一点,解决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投入问题。(2)税费征收方面,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房屋、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免征各项税费。(3)建设用地方面,可允许农民建新拆旧,在不占用耕地、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用地调换。(4)对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建立严格的入户审查、公示、监督制度。

篇12

一、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内涵与必要性

1.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城市水务是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关于水资源规划与建设、防洪、输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活动的总称。

2.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并且对供水、用水的安全保障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改变旧的、不合理的水管理模式,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第二,城乡之间涉水事务关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城市用水大量从农村地区取水,城市污水许多未达标就通过河道系统排入农村地区,致使农村水环境严重污染,危害农民健康、影响农业生产生活。

第三,水资源系统的内在联系,也要求城乡水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

第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体制保证。《水法》(2002 年)明确规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现状分析

1.一体化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起于1993年的深圳市水务改革,组建了水务局,主要负责全市的水源规划、建设、防洪排涝、水土保持及城市制配水等工作,对全市水务系统进行行业管理。截至2002 年底,全国除北京、以外的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共计1097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46%。其中,黑龙江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河北省 98%以上的县市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陕西、山西、江苏、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青海等省、自治区有 50%左右的市县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在全国 663 座建制市中,成立水务局或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达到 208个,占建制市总数的31.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在全国成立的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l097个单位中,其管理职能中l00%包含水资源管理职能,96%包含城市防洪职能,68%包含供水管理职能,37%包括排水管理职能,80%包含城市节水管理职能,28%包括污水处理管理职能,可以看出没有真正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或一体化管理的程度有待提高;且与城建系统、环保系统的分工协作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系统内政企、政事不分的问题较为普遍。

(2)运行机制方面。合理的水价(包括自来水和再生水的水价,同时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权益来制定)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尚未形成,水务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改革滞后。

(3)政策法规方面。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城乡水务统一管理新体制的要求,水务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有关乡村方面的水务规划与管理规范条例尚未建立,必须进行研究制定并付诸实践。

(4)队伍建设方面。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思想观念、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体制的要求等。

(5)信息化建设方面。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起来,不利于管理信息的处理与共享,难以使水务管理系统科学、高效的运作,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更不完善,甚至空白。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1.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

改革现存的不合理的涉水管理体制,由一个部门对水质与水量负责,协调好上下机构、平行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协作,处理好部门间利益冲突,实现上下一致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高效、优化配置、节约与保护等。

2.畅通、良好的运行机制

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初始水权分配机制以及水务投融资机制,明确细则,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放开城市水务市场,允许外资、民间资本、企业进入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市场。在农村建立以民营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通过转让、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产权改革。在城市推行水价听证制度,完善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等。组建用水者协会,实行民主管水,使广大群众对用水、管水、节水、水利工程建设增加理解,加大支持,提高公众参与水务管理的积极性。

3.协调、合理的人员结构

加强各级各层次水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提高对水务新观念的思想认识,使适应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业务素质高、观念性强的水务管理人才以及其在水务系统的协调的分配,是水务一体化管理科学、高效运行的保证。

4.公平、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基础,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是保障。修改现行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在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积极研究制定并推行相关管理规范与条例,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损害。从政策法规上加大对乡村的倾向,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更好地从实质上而不是形式上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5.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篇13

xxxxx有限公司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为指导思想,围绕腾冲市委、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内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实现政府意图,承担城乡建设重任。是市政府授权的全市城乡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相关项目开发经营实体。

公司经营范围:城乡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城乡道路、桥梁、码头、广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公共场地等公益性资产的冠名权、经营权;城市出租车(客运、货运)、道路公共泊车位等资产的经营权;户外公共广告位经营权;其他政府特许经营权和城市公用设施经营权等。

现就2015年财务情况及2016年财务计划汇报如下:

一、资金使用情况

(一)货币资金

截止2015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xx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基本户存款xx万元,中国银行存款xx万元,中国工商银行存款xx万元,中国建设银行存款xx万元,农发行信贷专户存款xx万元,农发行项目资本金专户存款xx万元,农发行资金归集专户存款xx万元,民生村镇银行存款xx万元,建行地下停车场专户存款xx万元。

(二)预付款情况

2015我公司预付各项款项合计xx万元,其中:预付东升水果批发市场场平工程款xx万元,预付停车场管理系统道闸监控设备工程款xx万元,预付环评款xx万元,预付监理款xx万元,预付电力公司施工费xx万元,预付东升水果批发市场设计费xx万元。

(三)融资贷款

通过xx项目向农发行融资贷款xx亿,2015年已收到贷款资金xx亿元,其中拨付腾梁路项目指挥部xx亿元,拨付物流园区项目指挥部xx亿元,拨付职教园区项目指挥部xx亿元。2015年已收到城乡一体化项目资本金xx亿元,其中拨付腾梁路征地款xx亿元,拨付物流园区征地款xx亿元,拨付物流园区指挥部工程款xx亿元,拨付职教园区指挥部工程款xx亿元,归还前期代垫征地款及费用xx亿元。共支付贷款利息xx万元,截止2015年12月腾梁路剩余款项xx亿元,职教园区剩余款项xx亿元,物流园区剩余款项xx亿元。

(四)借款情况

我公司2015年向xx借款xx万元,用于支付xx;向xx公司借款xx万元,用于支付xx。

(五)支付工程款情况

2015年共支付各项目工程款及前期费用合计xx万元,其中:xx。

二、收入情况

2015年我公司总收入xx万元,其中:财政拨给前期经费收入xx万元,xx。

三、支出情况

2015年我公司总支出xx万元,其中:xx。

四、划入资产

为保证公司融资评级需求,公司于2015年2月将xx家单位的土地房产按现行价值评估入账,房屋入账xx亿元,土地入账xx元,入账资产xx亿元。xx。

五、积极申报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建设专项基金。

一至四批我公司共往向发改委、农发行、国开行申报基金项目6个,累计总投资xx亿元。现成功获批项目三个,获批基金xx万元。其中,腾冲市城区景点停车场建设项目获农发行专项基金xx万元,腾冲市老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项目获国开行专项基金xx万元,腾冲市职教园区实训楼获国开行专项基金xx万元。以上三个项目获批基金2016年已按基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及项目进展情况申请使用。目前,腾冲市城区景点停车场建设项目获农发行专项基金根据已签订投资协议,文庙泮池停车场项目已申请使用资金xx万元,东园停车场项目正在申请资金xx万元;腾冲市老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项目正在申请资金xx万元。下一步将加快项目建设,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五、2016年收入、支出计划

(一)收入计划

1、2016年停车场预计收入xx万元,其中:xx。

2、LED电子显示大屏收入:xx。

3、保障房收入:xx。

(二)2016年预计支出xx万元,其中:xx。

篇14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切实推进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加快提高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按照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的统一要求,现就推进**市小城镇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先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试点引路,统筹发展,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其中:20**年底以前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已提前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乡镇,要逐步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年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工作。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继续抓好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中转站、公厕、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

1.20**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其中1个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1个乡镇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0**年底以前,有2个以上的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5个以上的乡镇完成前期调研、选址、论证、设计工作。

2.城市区的供水网络要向建成区延伸,到20**年使整个城市规划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城市规划区外的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20**年底前建成使用,有条件的乡镇可考虑建设自来水厂,并高起点规划供水网络,向中心村延伸。**镇、**镇、**镇等要着手实施热力、煤气等与城市区的并网工程,力争20**年底前并网使用。

3.按照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设置标准,20**年底以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标准化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

4.按照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和亮灯率98%的标准,科学实施小城镇道路亮化工程。20**年底以前,有8个以上的乡镇镇区实现道路亮化达标,20**年底以前所有乡镇实现道路亮化达标。

5.按照**市园林乡镇标准,大力开展小广场、小游园、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家院房前屋后绿化建设活动。20**年底以前,5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20**年底以前,10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

6.20**年底以前,全市小城镇主次干道要全部完成硬化,建成区范围内背街小巷的硬化率达到80%以上,每个乡镇要建成一条三级以上标准的出口路。在20**年底以前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实施联网路建设。

7.20**年底以前,各乡镇要建有2000m2以上的集贸市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便民超市各一处。

8.20**年底以前,在4个建制镇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试点建设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

(三)坚持抓好小城镇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清两建四改四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小城镇公益事业和管理手段市场化,解决小城镇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脏、乱、差”等问题。按照**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十个方面的34项标准要求,常抓不懈,坚持搞好小城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污水排放、车辆停放、标牌设置、经营秩序、市政养护、管理落实等方面的工作,使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建设、管理工作齐头并进,务求取得实效。

(四)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平台作用

1.加快小城镇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力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探索对农民按规定建房给予类似城镇购房贷款的信贷措施;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产业化水平,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建设。

2.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的思路,一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新安置办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宅基地置换、实物或货币化安置等途径,使农民低成本进入城镇居住生活。镇政府所在地的村要积极进行住宅集中统一开发,逐步取消宅基地。二是按照“土地集约、项目集中、产业积聚”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好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的规划管理和园区的标准厂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三是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小城镇延伸,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镇区建设,加强镇容镇貌,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做好农村集镇和建制镇规划管理和建设工作,要求在建设项目办理用地手续前必须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通过“一书一证”和“一书两证”的办理,切实有效的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4.加大招商引资,激活镇域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的道路;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小城镇。采取优惠措施,引导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经营管理领域,特别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转运以及宾馆、饭店、集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放建设、经营市场,工商税收每年增长25%以上,第

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到20**年,第

二、第三产业所占小城镇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28.7%和35%的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为保证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确定**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为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镇。各试点镇要按照近期目标要求,在村镇规划、垃圾处理、道路、公厕、垃圾中转站、亮化、绿化、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按照20**年和20**年两个时间界限,率先实现任务达标。要不等不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动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络与沟通,主动通报情况、争取政策、反映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开创试点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推进,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富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一)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

1.**镇、**镇、**镇、**镇等四个试点镇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于20**年前编制出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和街道的详细规划。

2.要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财政补贴、部门支持”等措施,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完成**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20**年4月1日起,全市13个建制镇镇区停办农户宅基用地审批手续。

3.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村庄建设“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建筑许可证)制度,强化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抓好**镇、**镇、**镇、**镇等四个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的规划执法试点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按镇总体规划设置标准,完成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的建设任务。

2.20**年底前,**镇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镇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建设项目。**镇、**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选址、方案论证、设计工作;20**年前,**镇要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镇、**镇、**镇要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

3.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争取20**年底前建成使用。

4.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和**镇、**镇、**镇要完成小城镇规划区域内的所有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工作。

5.按照“近期目标任务”中有关道路、排水、公厕、路灯、绿化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把好村镇建设规划选址关、施工许可关和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向村镇延伸覆盖,建立村镇建设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三)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