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2: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礼仪的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礼仪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很好的对接行业岗位的需求
目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一般都为考查课,课时量也很少,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往往把礼仪课设为大班教学。这种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没有结合行业岗位的要求,礼仪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
目前,专业教师对酒店以及企业岗位的职业礼仪只进行概要性的阐述。教学方法多以老师讲述、学生倾听为主,根本没有安排足够的实践教学,无法达到礼仪训练的目标。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场地一般设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缺乏有效的训练和职业引导。此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滞后,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激励,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礼仪意识,营造职业礼仪的教学氛围
职业礼仪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职业形象的塑造。心理学研究证明,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礼仪的基础。
1.加强职业礼仪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酒店业竞争激烈,已由原来的硬件设施竞争转为服务礼仪软件竞争。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入学后即应接受职业礼仪方面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礼貌意识和规范的职业礼仪意识,通过播放礼仪教学片、带学生到酒店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酒店前台、餐厅、客房等各种服务礼仪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普遍运用,体会到职业礼仪在实际酒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及时找准职业定位,了解职业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课堂教学中礼仪氛围的营建,对学生进行礼仪熏陶。首先,教师要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带动学生。其次,要善于运用酒店管理礼仪规范营造教学氛围,使教学成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礼仪、用礼仪的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着酒店行业的制服,并按酒店管理职业礼仪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模拟教学的“仿真度”,让学生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充分发挥环境的“他律”作用。
3.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讲礼仪、重礼仪的氛围。作为中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礼仪素养的养成和自身形象的塑造。学校要将职业礼仪的培养延伸至整个在校期间,渗透到校园活动的各个环节,营造友善、微笑、亲和的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活动项目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设置,如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校园晚会礼仪展示、小品等,让学生在校内获得礼仪训练机会,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同时,通过墙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媒体工具,传播正面信息,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气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二)优化教学模式,对接职业需求
强化应用教学礼仪教学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锻炼的充分结合,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的实际应用。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中职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职业礼仪知识的认识难免空泛、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课堂延伸到酒店和其他工作环境当中,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认识。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景模拟法即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酒店服务场景,让学生扮演与酒店礼仪相关的角色,再由教师和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直观认识。案例分析法即通过观看示范案例,组织学生分组查找酒店服务中出现的礼仪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吸取教训。
2.精选教学内容。酒店职业礼仪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而中职院校在授课时有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关键的要素是任课教师必须要对酒店管理实务中的岗位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能将教学内容紧密对接酒店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要求,针对酒店员工的服务特点和目标,以客人的消费心理为轴线,分析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将要运用到的社交礼仪知识,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实施重点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强化实践训练。酒店管理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风范,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酒店服务礼仪训练课与理工科的实验课一样重要。原则上实训课的比例不应低于整个课时的一半。实训课主要从酒店对员工服务理念和服务姿态的管理与要求入手,结合仪容训练、形态训练、表情与语言训练、常用礼节训练、模拟综合训练等内容,形成系统、科学、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三)完善教学配套,提高教学水平
1.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实训室。职业礼仪素养的认识和实践离不开一个个真实的情境,这就需要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训练室,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去感受,提高感性认识,增强教学直观性。实训室应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整的形体训练设施以及同步录像的条件,利用软硬件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实训环境,强化规范用语、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训练。
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医院档案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相关的管理,但是目前大多医院所聘用的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是该专业毕业的,普遍存在档案知识不够丰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不够强,在管理的过程仍然会出现相当大的失误现象[1]。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问题往往是医院管理过程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部分,加上管理人员在学历、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造成了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太均衡的现象,如部分人员表现较好,而小部分人员缺乏专业导致部分工作完成不够完美,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档案管理的模式不够完善
绝大多数的医院在档案管理这一块上并未制定出符合自身医院档案管理的合理制度。通常医院都采用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档案的处理方法,如人事档案由相关的人事部门负责,医疗病例方面的档案由相关的医疗病例部门负责,而并未成立单独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失去了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这样各部门在某一环节上的脱节不仅会导致信息资料收集的效率不高,而且往往会造成信息的遗漏和资料的不全,不利于整个医院的管理。
3.医院管理者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医院的发展和经营模式是医院管理的侧重点,而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往往缺乏意识和重视度。管理者对档案管理意识的淡薄会严重影响工作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很多工作者常常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处理档案上不够重视,工作马马虎虎,这也是很多档案出现资料的不全的主要原因。
4.档案管理水平低下,档案缺失严重
用房紧张的问题时常会造成医院一再缩减档案管理室的面积,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室比较狭小,空间往往不够用,使用起来不方便。管理水平的低下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医院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的医院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仍然采用手工的形式,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并未在医院档案这一领域被完全推广。手工收集资料,不仅会造成效率较低,而且会导致资料缺失严重,完整度不够。
二、新医改下改善档案管理的措施
随着新医改的日益深入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医疗事业的改革,在这样的新时代新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改进档案管理的方式,以适应并帮助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素质的高低不齐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医院应尽量的采用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也要加强部门成员有关知识的培训,不断地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使其工作和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创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在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激发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喜爱,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在工作中适当的增加鼓励和奖励的政策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创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
2.改善现今档案管理的模式
档案管理受到原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创建一个新的档案管理部门,可有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部门中可以根据其他部门的区别和需求分为病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几个不同的小部门,形成独立化,系统化的管理,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料的缺少安全性的问题。在成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要学会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适当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在档案人力方面的管理和档案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以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2]。
3.加强医院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
管理者的一举一动牵动并影响着工作者的行为,当管理者重视,加强档案管理时,工作者也会落实要实处。因此,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普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是改善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
4.更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如今,信息化已经渐渐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信息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高效化,系统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医院的需求已经强烈的要求档案管理方式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医院自身而论,建立一个强大的档案网络体制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3]。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档案资料保密性的建设。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对管理人员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有关培训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总结: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必须随着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医院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现在的档案管理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医院应学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有效的改革,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保证医院整个发展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秀良.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J].科技资讯 ,2011年(第6期):219-221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词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本文以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为指导,分析了名词+名词组合,形容词+名词组合以及拼缀词意义构建机制,并且讨论了合成组合后新词的语义关系及其特征。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作为语言现象中的“新贵”,新词频频出现在广告、影视、文字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因其创新、鲜活、意味深长、时代气息浓厚,一直以来倍受语言学家、年轻人以及一些追求时尚人士的青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词,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名词+名词组合和形容词+名词组合的新词是一种语言活力的标签。没有新词的诞生,该语言也即将会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成为死亡语(dead language)。然而,对于新词意义的构建过程,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在认知语义框架中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曾经有人尝试用概念隐喻解释,但由于概念隐喻是一种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关心的是确定概念关系及对他们做出的阐释,较少关注即时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认知机制,所以阐释力较弱。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理论,能够“对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出更为深入的揭示。”(王文斌,2004)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
2. 概念合成理论
上世纪末,由Fauconnier 为首的一批美国学者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该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里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使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Conceputual Packet)(Fauconnier&Turner 1996:113)。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InputI, Input II),一个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以及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该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自该理论提出以来,Coulson(2001)等人就意识到该理论在阐释词义合成方面的作用,但他们的着眼点大多集中在批评概念隐喻理论和结构分析理论等解释模式的缺陷,说明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词义构建过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却未能从积极的一面较为系统地论述词义构建层面的概念合成机制。
3. 概念合成理论(CBT)对于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英语中新词的形成方法尽管多样,但完全由新造、外借等途径形成的新词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新词都是通过对语言中业已存在原材料进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
3.1 CBT对于“名词+名词”型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在新词中,“名词+名词”型的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构建模式:联合型、偏正型、隐喻型。
联合型的新词是指把两个成分合并在一起,产生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即包含A的某种含义又包含B的某一方面,但又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比如:社会角色日益模糊的今天,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称呼“妈咪先生”。不妨分析一下,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位男性(InputI),但又不仅仅是一位男性,因为他还具备妈咪的一些社会特征(比如照顾家庭);另一方面,这个人又仿佛一个妈咪(Input II),做着妈咪的工作,尽管不是女人。通过两个词各自激起的心理空间,对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构成概念的部分元素组合,并在层创结构中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即指在家中即当爹又当妈的男人),这种组合过程也正是一种新范畴/意义构建的过程。
偏正型是指前面的名词说明后面的名词,具有修饰作用,中心意义由后面的名词表达。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比如,问题女孩、纳米飞机、健身俱乐部、网恋等等。以“纳米飞机”为例,在这种构建中,两个词分别作为两个心理空间存在着部分映射关系(即纳米可用作飞机材料),然后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中由提取结构所激活的型式结构(pattern)会不断完善。换句话说,人们会在大脑中作一个潜意识的转换——用纳米材料作的飞机,在经过合成空间的进一步加工,形成层创结构从而解读了这个新词的意义。
隐喻型指的是名词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中心词N上,产生某种隐喻效果,从而产生新的合成概念,构建新词意义。这样的组合方式往往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比如:豆腐渣工程、蜗牛邮件、灯笼裤、铁军。这些类型的名词同样是两个名词激活的概念作为输入空间并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中结构通过扩展,使得自身的层创逻辑在合成空间中得以完成认知运作。“豆腐渣工程”通过一系列映射——合成的过程最终解读的意义是那些偷工减料、质量差的工程,好比豆腐渣不堪一击;“蜗牛邮件”指周期长,邮件延误,好比蜗牛一样慢的邮件;灯笼裤是指一种中间肥大、两端紧的裤子,穿在身上好比撑开的灯笼;铁军指那些吃苦耐劳、刚劲顽强、无坚不摧的集体。
3.2 CBT对“形容词+名词”型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Fauconnier(1994)认为心理空间就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形容词和名词所构成的输入心理空间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具有层创结构的整合空间,组合后的词有的已成为常用语词,有的可以引申其它意义,产生新的概念。这类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容词不改变名词的性质。比如: popular songs(songs liked by many people),无论怎样变化,它永远都是“歌曲”。这种新词在概念合成框架中的意义构建类似于偏正名词的认知机制。这里就不再赘述。另一种类型是形容词改变名词性质,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比如,cold bench, black income, pink collar等。以 “cold bench”为例,形容词 “cold”激活的心理空间显然要和“冷”有关,寒冷、冰冷、冷清诸如此类;而中心名词bench又使人唤起另一个心理空间:板凳、座位、位置等等。二者共同映射到合成空间,经过进一步完善、扩展、结合百科知识,不难得出最终的词义——冷清的接待。
当然有的时候形容词与名词搭配还会出现一词多义现象。也就是说,在合成空间中会生成若干个合理的层创结构。这时候就要通过各种语境信息。比如,口气,场合,上下文甚至是说话人的手势表情来判断,找到最佳关联,解读新词意义。
3.3 CBT对拼缀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所谓拼缀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通过截段或是紧缩方式构成的词。比如汉语中的“娱记、房改、足协、外企”等,英语中的“email(电子邮件), blog(博客), smartdrv(智能驱动器)”。
周启强,白解红(2006)曾在Fauconnier&Turner (2002)对语义合成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合成过程中原型词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特点,把拼缀词划分出4个类型。这些类型背后隐藏的是同一个认知机制——概念合成。以email为例,它是electronic 和 mail 的合成词。“电子”能够激活人们对现代科技的很多认识:计算机、网络、方便、快捷等,“邮件”激活传统邮件心理空间,包括寄信人、收信人、邮编、信封、邮票等等。两个输入空间有很多对应关系(即映射):网络系统对应交通工具、信息对应邮件内容、使用者对应邮递员、电对应燃料或人力。它们的共同点(类空间):人、邮箱、邮件、邮政编码。这些特征一起投射到合成空间层创结构中,通过三种整合运作: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最终得到email的意义,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件。
4.结语
词汇的形成与其意义构建是语义研究的基石和重要课题之一。新词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特点,有的还会固定下来,成为大众词汇。阐释新词意义构建的认知发生机制对于英语词汇意义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不仅能够统一解释很多新词意义构建的整个过程,并且对于很多活的语言现象,诸如仿拟、委婉语等也会具有很强的阐释力。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思路为未来科研提供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参考文献:
Coulson,C. 2004. Review of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J].Cognitive Linguistics15/4: 575-594.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M]. New York:CUP.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词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本文以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为指导,分析了名词+名词组合,形容词+名词组合以及拼缀词意义构建机制,并且讨论了合成组合后新词的语义关系及其特征。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作为语言现象中的“新贵”,新词频频出现在广告、影视、文字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因其创新、鲜活、意味深长、时代气息浓厚,一直以来倍受语言学家、年轻人以及一些追求时尚人士的青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词,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名词+名词组合和形容词+名词组合的新词是一种语言活力的标签。没有新词的诞生,该语言也即将会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成为死亡语(dead language)。然而,对于新词意义的构建过程,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在认知语义框架中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曾经有人尝试用概念隐喻解释,但由于概念隐喻是一种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关心的是确定概念关系及对他们做出的阐释,较少关注即时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认知机制,所以阐释力较弱。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理论,能够“对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出更为深入的揭示。”(王文斌,2004)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
2. 概念合成理论
上世纪末,由Fauconnier 为首的一批美国学者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该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里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使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Conceputual Packet)(Fauconnier&Turner 1996:113)。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InputI, Input II),一个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以及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该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自该理论提出以来,Coulson(2001)等人就意识到该理论在阐释词义合成方面的作用,但他们的着眼点大多集中在批评概念隐喻理论和结构分析理论等解释模式的缺陷,说明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词义构建过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却未能从积极的一面较为系统地论述词义构建层面的概念合成机制。
3. 概念合成理论(CBT)对于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英语中新词的形成方法尽管多样,但完全由新造、外借等途径形成的新词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新词都是通过对语言中业已存在原材料进行认知加工而形成的。
3.1 CBT对于“名词+名词”型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在新词中,“名词+名词”型的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构建模式:联合型、偏正型、隐喻型。
联合型的新词是指把两个成分合并在一起,产生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即包含A的某种含义又包含B的某一方面,但又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比如:社会角色日益模糊的今天,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称呼“妈咪先生”。不妨分析一下,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位男性(InputI),但又不仅仅是一位男性,因为他还具备妈咪的一些社会特征(比如照顾家庭);另一方面,这个人又仿佛一个妈咪(Input II),做着妈咪的工作,尽管不是女人。通过两个词各自激起的心理空间,对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构成概念的部分元素组合,并在层创结构中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即指在家中即当爹又当妈的男人),这种组合过程也正是一种新范畴/意义构建的过程。
偏正型是指前面的名词说明后面的名词,具有修饰作用,中心意义由后面的名词表达。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比如,问题女孩、纳米飞机、健身俱乐部、网恋等等。以“纳米飞机”为例,在这种构建中,两个词分别作为两个心理空间存在着部分映射关系(即纳米可用作飞机材料),然后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中由提取结构所激活的型式结构(pattern)会不断完善。换句话说,人们会在大脑中作一个潜意识的转换——用纳米材料作的飞机,在经过合成空间的进一步加工,形成层创结构从而解读了这个新词的意义。
隐喻型指的是名词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中心词N上,产生某种隐喻效果,从而产生新的合成概念,构建新词意义。这样的组合方式往往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比如:豆腐渣工程、蜗牛邮件、灯笼裤、铁军。这些类型的名词同样是两个名词激活的概念作为输入空间并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中结构通过扩展,使得自身的层创逻辑在合成空间中得以完成认知运作。“豆腐渣工程”通过一系列映射——合成的过程最终解读的意义是那些偷工减料、质量差的工程,好比豆腐渣不堪一击;“蜗牛邮件”指周期长,邮件延误,好比蜗牛一样慢的邮件;灯笼裤是指一种中间肥大、两端紧的裤子,穿在身上好比撑开的灯笼;铁军指那些吃苦耐劳、刚劲顽强、无坚不摧的集体。
3.2 CBT对“形容词+名词”型新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Fauconnier(1994)认为心理空间就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形容词和名词所构成的输入心理空间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具有层创结构的整合空间,组合后的词有的已成为常用语词,有的可以引申其它意义,产生新的概念。这类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容词不改变名词的性质。比如: popular songs(songs liked by many people),无论怎样变化,它永远都是“歌曲”。这种新词在概念合成框架中的意义构建类似于偏正名词的认知机制。这里就不再赘述。另一种类型是形容词改变名词性质,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比如,cold bench, black income, pink collar等。以 “cold bench”为例,形容词 “cold”激活的心理空间显然要和“冷”有关,寒冷、冰冷、冷清诸如此类;而中心名词bench又使人唤起另一个心理空间:板凳、座位、位置等等。二者共同映射到合成空间,经过进一步完善、扩展、结合百科知识,不难得出最终的词义——冷清的接待。
当然有的时候形容词与名词搭配还会出现一词多义现象。也就是说,在合成空间中会生成若干个合理的层创结构。这时候就要通过各种语境信息。比如,口气,场合,上下文甚至是说话人的手势表情来判断,找到最佳关联,解读新词意义。
3.3 CBT对拼缀词意义构建的阐释
所谓拼缀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通过截段或是紧缩方式构成的词。比如汉语中的“娱记、房改、足协、外企”等,英语中的“email(电子邮件), blog(博客), smartdrv(智能驱动器)”。
周启强,白解红(2006)曾在Fauconnier&Turner (2002)对语义合成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合成过程中原型词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特点,把拼缀词划分出4个类型。这些类型背后隐藏的是同一个认知机制——概念合成。以email为例,它是electronic 和 mail 的合成词。“电子”能够激活人们对现代科技的很多认识:计算机、网络、方便、快捷等,“邮件”激活传统邮件心理空间,包括寄信人、收信人、邮编、信封、邮票等等。两个输入空间有很多对应关系(即映射):网络系统对应交通工具、信息对应邮件内容、使用者对应邮递员、电对应燃料或人力。它们的共同点(类空间):人、邮箱、邮件、邮政编码。这些特征一起投射到合成空间层创结构中,通过三种整合运作: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最终得到email的意义,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件。
4.结语
词汇的形成与其意义构建是语义研究的基石和重要课题之一。新词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特点,有的还会固定下来,成为大众词汇。阐释新词意义构建的认知发生机制对于英语词汇意义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不仅能够统一解释很多新词意义构建的整个过程,并且对于很多活的语言现象,诸如仿拟、委婉语等也会具有很强的阐释力。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思路为未来科研提供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参考文献:
Coulson,C. 2004. Review of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J].Cognitive Linguistics15/4: 575-594.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M]. New York:CUP.
Fauconnier, G. 1997. Mapping in Langue and Thought [M]. New York: CUP. Fauconnier, G. & M. Turner. 2002.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刘正光. 关于N+N概念合成词的认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刘正光.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周启强、白解红. 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酒店管理概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F7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9-02
一、《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学习过程
(一)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转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课程进行设计。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小组讨论、案例研讨、项目操作、团队合作等方式,采取“探究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手段,兼顾学生需求和兴趣
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在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做到既与当下的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也适当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比如,在课前安排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讲解世界著名酒店及酒店集团,让学生分团队准备讲解内容,团队自行组织上台汇报,既让学生了解酒店业的发展形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营造自主学习、讨论、思考的氛围。本门课程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
本课程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内容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情景模拟教学
校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实战性较强的项目,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学生分小组模拟酒店服务场景,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研讨,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的流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
提供大量的来自真实酒店企业的案例供给学生阅读研讨,在经过同学们分小组研讨以及最后上台陈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企业调研法
为了强化学生对酒店企业的认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深入到合作酒店了解酒店实际运营状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争议等现实问题,最终提交调研报告,其中对酒店有借鉴意义的报告会直接呈递给合作酒店。通过深入酒店观看酒店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体验酒店的整体氛围,提高学生对酒店的认可,找到归属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经验的对比和联系,构建学生自身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
(三)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外的实践和锻炼。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布置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锻炼其搜索、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所以此轮改革也进行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形式,在课下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酒店集团,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该酒店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以课堂主题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身临其境深入到酒店企业,与职业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了解工作内容,直观地感受自己今后的工作环境,学生对此活动反响较好。
(2)请职业经理人进校园讲座,为学生介绍酒店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学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树立专业信心。
(3)布置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专业名人传记或酒店集团的成长史,并撰写读书报告,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专业的认知,熏陶专业氛围。
(四)改革平时成绩构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注的是课程背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了课程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的比重(由原先的占总评成绩的30%增加到50%),突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性考核。具体构成如下:
出勤10%(5分)、课堂表现10%(5分)、作业20%(10分)、读书报告及交流20%(10分)、专业调查及交流20%(10分)、课前酒店集团介绍20%(10分)。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学习成果
通过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提供了思路,推动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同时促进了课程内容的全新设计,总体上推动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一)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基本完成了课程“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赋情感”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了酒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建立起了该门课程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基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初步树立起学生酒店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心
通过课程中的酒店调研环节,使大部分学生从大一入学对专业的一无所知、迷茫到对专业初步建立了了解和认知。有同学表示“通过对酒店企业的实际考察调研,使我从被调剂的不满与毛躁变得开始热爱酒店管理这个专业与酒店的工作,为我以后的专业实习与参加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也有同学表示“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专业,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我们对这个专业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在学习了相关酒店知识,参观了五星级酒店之后,我们对这个专业充满了期待,使我对酒店管理专业充满了热情与信心。”这种类似的感想不止一个两个学生有,很多学生们都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和实践加深的了对专业的认知,并初步建立起专业兴趣,为学生今后从事酒店行业打下了基础。
(三)提升专业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每个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态度养成的目标教学过程。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完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小组给出案例分析结论。不仅培养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法和社会能力,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同时围绕学生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
另外,第二课堂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毫无保留――一句承诺成就万豪传奇》《雅高――一个酒店传奇的诞生》《金牌标准》等专业书籍。通过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及读书报告分享会,相互交流读书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有的学生感概“在读此书之前,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客房工作量比前厅繁杂许多,后来才知晓前厅部工作的繁冗程度是最大的了……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酒店这个行业。”也有学生指出“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酒店管理≠服务员≠端盘子,因为这是一个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何把它们运用好才是重点。”
三、《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加深了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理解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对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深刻体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注意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能力发展和成人、成才教育相结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探讨、互动、平等、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为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备课的时候要“备学生”,做好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重视“备教材”“备课堂”,而忽视“备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要一改常态,重视“备学生”。不管是开课前,还是授课过程中,都要做好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所教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更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诉求。只要真正了解学生希望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想要达到知识、能力、人格上的需求,才能根据学生现状,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本门课程面对的是大一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低、对专业缺乏认知,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动力、职业导向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模糊)、对抽象理论理解差的现状。而这个现状如果不解决,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专业学习主动性差,对专业不热爱,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而导致学风差,大学学习没有目标,就业对口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开课前要思考如何通过本门课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来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教学要符合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职业岗位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逐步融合的过程,其培养途径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这种培养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脱离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岗位职业能力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以从大一学生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基本达到1:1。
四、《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企共建,学做一体,服务地方经济。利用吉林省实践合作教育基地(长春香格里拉大酒店)及其他合作教育基地(长春凯悦酒店、长春益田喜来登酒店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与实践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领域的多方位合作;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专业调查的机会,将专业调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酒店管理实践中,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另外,聘请校外专家、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管理者参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通过他们的讲授或开设的讲座(酒店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前景分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行业动态,为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树立从业信心,培养专业兴趣,塑造职业素养提供保障,逐步形成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能力,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