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籍测绘实施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课间实验基地;实验考核;成绩评定
作者简介:潘国兵(1976-),男,四川眉山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潘建平(1976-),男,安徽泸江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重庆40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实验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SYJ201003)、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与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编号:SYJ201004)、2007年重庆交通大学教改项目“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85-02
测量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非测绘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起着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教学、深化实验教学的作用。[1-4]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测量学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在该课程教学中学时数占的比例一般较大。笔者所在学校(重庆交通大学)根据不同的土木学科对测量学的要求不同分为工程测量A、B、C三类,它们的理论学时有所不同(工程测量A为48个学时,工程测量B为40个学时,工程C为32个学时),但实践教学学时基本相同,都含有16个学时的课间实验项目和期末两周集中测量实习(主要进行地形测量实习)。实验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地完成各项实验内容,熟练使用操作仪器,理解实验原理。
非测绘专业实习基地应包含课间实习基地和综合实习基地,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探讨校内课间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同类院校在改进或建立校内非测绘专业课间实习基地时提供借鉴。
由于测量实习的特殊性,实习必须在视野开阔,具有地形、地貌和符合实习内容要求的野外场地上进行,这就要求有一个能满足实习的教学基地。因此,从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测绘学科的发展出发,结合交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所在校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校内非测绘专业课间实验基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交通大学课间实验基地现状分析
学校普通测量实习基地位于学校基础实验大楼前的茅以升广场,面积约30000m2,地势平坦,场地以草坪为主,中间以道路间隔。多年来该实习基地为学校的测量学教学实习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加,该基地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实习基地的要求,下面就学校普通测量实习基地的现状做一些简要介绍分析。
1.实习场地规模小
实习基地规模小,面积只有30000m2左右,少量班级实习的时候还能满足要求。学校属于工科院校,很多专业都涉及土木工程,而测量学又是该学科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进行测量学普通测量实习的学生人数多。当不同的班级选择到相同时段(有时是无法避免的)进行实习时,实习场地就显得尤为狭小,不仅会造成学生实习时很拥挤,人来人往,观测困难,有车通过时还有安全隐患,也会造成“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从而造成教师无法有效指导的现象时有发生。
2.实习场地内测量控制点少
由于参加实习的学时人数增长很快,在实习基地建立时在场地内控制点布设得较少,也没有标准化编号,这样就造成三种主要现象:
(1)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多组等待使用控制点,造成实习同学时间的浪费,极端情况下很多组选择不使用这些控制点,而在旁边任意寻找一点,然后伪造其三维数据,这样就导致实习不规范、实习成果不可靠等问题的发生。
(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除了起始点以外的其他各控制点均自由布设,这样对于中间的测量数据,教师就无法核查,这就使得教师在核查学生实习成果的时候,没有依据可循,只能根据感觉而打出一个大致的分数。
(3)控制点编号不标准,当需要使用这些控制点数据的时候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询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二、校内课间实验的需求
学校课间实验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共需16个课时,项目8个。从表1可看出课间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仪器检校以及对全站仪有所认识。
三、校内课间实验基地的建设思路
1.建立标准化实习场地
水准点的建设拟建立在学校基础实验大楼前3级台阶上,每个台阶拟布置10个点,共计30个点,可供30个小组120余人同时使用。考虑到设置的点会日晒雨淋,因此点位采用不锈钢材料,并且考虑到场地的限制,可采用水准点与平面坐标点同点,只需在水准点顶部再钻一小孔作为对中的标志即可。并且对这些点进行编号,在学校3号门前离台阶大致80m的位置再设置10余个水准与平面坐标共用点,教师利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仪器把这些点的相对高程和相对的角度都测量出来,这些点之间就有精度的数据,可对学生课堂时进行的实习现场进行考核。
2.建立标准化考核
(1)水准测量实验的考核。水准测量实验主要包括水准仪使用和水准测量两个实验,学生按指导教师指定实验路线,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和计算等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测量成果和实验表现确定实验成绩。
测量误差=测量成果-已知数据。误差为5分;误差为4分;误差为3分;误差为2分。
(2)角度测量实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考核办法。角度测量实验主要包括经纬仪使用、水平角测量(测回法)、竖直角测量。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使用,独立完成水平角测量(测回法)、竖直角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等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测量成果和实验表现确定实验成绩。
角度测量精度要求:
水平角:,竖直角:
学生评定成绩评定:5分制。误差,5分;误差,4分;误差,3分;误差,2分。
(3)距离丈量实验考核。学生按指导教师指定的基线进行距离丈量,用30m钢尺进行往、返丈量。丈量结果要求:
学生评定成绩评定:5分制。,当,5分;,4分;,3分;,2分。
四、结论
测量学是建筑类院校众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测量课间实验是测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测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实验室人员一定要意识到课间实验基地的重要性,搞好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聂启祥.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65-67.
[2]索俊锋.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设计与建设[J].矿山测量,2008,(5):81-83.
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方案
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施废旧农膜和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以下简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全市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的开展,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全市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鼓励以农业投入品经营者或规模生产主体作为站(点)建设主体,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站(点),采取分区包片的方式,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在严格落实好“谁使用、谁交回,谁经营、谁回收处置”的主体责任基础上,对丢弃在田间地头等处且难以确定回收责任主体的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由各区县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设立1家以上回收处置服务机构,健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有效机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开展好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确保实现应收尽收。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以镇为单位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试点,建设试点镇30个,其中临淄区、高青县、沂源县设置回收试点镇各5个,淄川区、博山区、桓台县设置回收试点镇各3个,周村区设置回收试点镇2个,张店区、高新区、经开区、文昌湖区设置回收试点镇各1个(详见附表)。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做到应收尽收。通过辐射带动,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明显增强。
(三)开展地膜监测点设置工作。全市共建设监测点14处(包括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点),其中国家监测点1个,省级监测点8个,市级监测点3个,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建设2个监测点(建设指标详见附表)。主要开展样品采集、处理、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编制监测报告等工作。
三、工作重点
各区县(功能区)要明确试点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站(点)的服务范围,在市级方案指导下合理建设、监督并指导处置点和监测点开展好相关工作。
(一)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分区包片完成地膜、棚膜、反光膜、肥料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开展资源化利用或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处置各环节均须符合国家相关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措施和技术规范。到2021年底,各区县(功能区)区域内地块、林下、路边、河道、水塘、作物秸秆上等不能有明显可见的残膜和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二)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分区包片完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到2021年底,全市田间、地头、路边、沟渠、河道、水塘、机井旁等区域不能有明显可见的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
(三)开展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通过建设地膜残留监测点,对监测点周边农户地膜应用及回收情况开展入户调查,对监测地块通过挖土方监测地膜残留情况,摸清地膜残留底数,分析地膜残留状况及变化趋势。监测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科学准确,为精准高效防控地膜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功能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对工作开展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逐级压实镇办、村居主体监管责任,强化农资经营单位回收处置责任,建立健全回收处置体系,统筹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设施建设。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强化责任落实,搞好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全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媒介,并通过设置宣传标语、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讲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让农资经营者、使用者认识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对环境及人身安全的危害,引导使用者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农资,并及时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置。要督促指导农资经营者依法履行回收义务,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树立起积极参与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中发挥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提供服务等作用,鼓励和扶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
(三)切实组织开展好试点示范。各区县(功能区)要以镇为单位开展好农业投入品回收处置试点建设,合理确定试点镇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好试点示范及监测点建设工作,12月10日前对试点示范工作与监测点工作分别形成总结报告,报市农业农村局。此项工作已经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市级通过对各区县(功能区)工作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导与执法检查,进行月考评赋分。
(四)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市级列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各区县(功能区)要积极筹划,在制定整合资金使用方案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工作开展,根据当地实际,对回收站(点)设立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监测等环节进行补贴。调动起各方参与积极性,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五)严格监督执法。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会同执法部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执法监管,将其列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不履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义务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要通过适当途径,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推动工作开展。
附:全市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监测点建设指标表
附:
全市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监测点
建设指标表
区县
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镇
农膜监测点
数量
(个)
数量
(处)
备注
张店区
1
淄川区
3
1
市级
博山区
3
1
市数字中心项目支持建设
周村区
2
1
市级
临淄区
5
4
国控点1个,省级3个
桓台县
3
1
市级
高青县
5
3
省级
沂源县
5
3
省级2个,市数字中心项目支持建设1个
高新区
1
文昌湖区
1
经开区
1
合计
30
14
关键词 地籍;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1.1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
现阶段农村地籍的重点一方面应能确保土地权属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因此在地籍调查上,主要是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护的集镇土地登记和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权属确定。
1.1.1 详查资料与地籍资料的差异
为弄清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调查中,使其不仅能达到经济、快速的目的,而且还有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保证,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种资料的差异。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调查
1)农村宅居地的地籍调查。农村宅居地调查可将核实丈量和权属结合进行,调查的同时添写地籍调查表或调查记录,相邻宅基地界线及时由双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确认并因地制宜设立界标,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至于在村内、外厂矿企业单位用地仍应采用先申报,后进行权属调查,确立权属界址点位置,再进行地籍测量。
2)宗地界址边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绘制。宗地草图是以权属界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勘丈图。宗地图形与实地大约成比例,在相应位置注记实量的界址边长和确定界址点的条件距离及界址边与实地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
3)村庄地籍测量。村庄地籍测量的方法要考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一地区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2 方案的实施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确定以后,就会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去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介绍如下。
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1)土地权属调查。①土地的确权。土地的确权是指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相邻土地权属主、地籍调查员或其他必要人员参加的集体依法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包括权属类别和权属主的确认。②有争议宗地界线处理方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其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等作为确权依据。③界址点设置。权属界线走向明显变化处及2个以上权属界线交叉处,应设置界标,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地籍要素测量必须满足:①测出每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宗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满足地籍图的要求;②测出每宗地内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围,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测图者要与调查者配合,对每宗地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
1.3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的实例
农村地籍调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实施,本节将通过实例来探讨。
1.3.1 测区情况
本次调查的地点是土桥镇,土桥镇位于榆树市的东南边陲,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是两省三市六乡镇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九个行政村,103个社员小组,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7600公顷。省级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镇通过,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1.3.2 测绘资料及利用情况
1)控制测量资料。原有吉林省测绘局提供的C、D级GPS控制点(2005年施测)做为本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点。
2)图件及其它资料。①由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993年航测),做为本次地籍调查的设计用图和工作标图。②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1988年精测),用于本次地籍调查的街坊划分和外业工作参考图。③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籍调查、测绘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④地籍档案:申请书、权源文件、地籍调查表等档案。
2 技术依据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全国土地分类》国家土地管理局土资发[2001]255号;《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5)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吉林省地籍调查成果验收办法》;《试行》;
8)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3 地籍调查的步骤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与勘丈。3)打印数据、表格,成果输出。4)质量检查。5)提交成果。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农村地籍调查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就农村地籍调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调查技术方案,其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地籍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骤来展开: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输出――质量检查――提交成果
基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4)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的认识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面向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炳元.农村土地调查之浅谈[J].土地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汇编,1990,1:19-2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A].新华社北京,2007,6,26.
[3]徐冬妮.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33,7635.
关键词:地籍测绘;监理制度;应用
近年来,我国测绘事业发展速度快,并且测绘工程与市场的联系越发密切,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向着商业化的运作形式迈进,并且测绘工程的检测机制正在慢慢的展开。但是国家对监测管理技术的规定和详细的操作规范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定,这就造成了工程运行的随意性增加,并且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导致监测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1.地籍测绘的概况
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是表述不动产权的位置和形状等方面的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为不董产权的管理、税收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和基础资料。
地籍测绘在全面的掌握土地信息、确定土地从属关系、满足市区土地登记管理的需要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地籍测绘工作的展开,方便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并且,还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保护意识。
2.测绘监理的目标及内容
监测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测绘项目的质量和成果满足监测工程的总体要求,并推动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
2.1测绘监理中的投资控制
2.1.1测绘成果保密控制
监理人员应对测绘单位测绘成果的责任人进行有效的监制,监视其对测绘成果的保密情况和责任落实情况。对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保密是测绘负责人需要坚守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作为重要的一点,测绘成果的保密有利于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测绘工作人员还应坚持职业操守,积极完成测绘工作,不懈怠,时刻保证自己的职业情怀。监理人员还应对监测成果的保密落实情况经行有效的监督,不能将本项目的成果运用到其他项目中,也不能向第三方提供合同资料。
2.1.2资金使用的监制
在测绘项目的进行之前,要进行简单的资金规划,对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手段,监视资金的流通情况,确保资金的流动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并将资金的实际支出值与项目预算的资金支出值进行简要的对比,并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此来加强测绘项目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手段还保证测绘项目资金的控制和使用情况的监测。
2.1.3合同管理
监理机制运用后,业主为了实现测绘目标,委托监理单位对测绘工程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是保证双方利益的主要手段就是签订合同,合同管理作为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首先是对测绘生产合同的管理,保证监测单位和业主的合法权益,促进测绘项目的顺利开展,近而保证测绘监理任务的完成;其次,是度委托测绘监理合同的管理,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2.1.4信息的管理
在测绘生产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各种信息,但是有价值的、值得利用的信息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和管理,并进行相相应的分类整理,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分析,发放有关的监理文件。
2.1.5组织协调
协调好项目业主和工程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项目过程检查和最终的结果检查相一致,顺利的完成监测任务,还需要协调好工程进度与项目预测之间的关系,保证完成合同规定的先关内容。
2.2测绘监理中的进度控制
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各个阶段应编制进度计划,并付诸实施,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有偏差应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完成。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
2.3测绘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对测绘项目生产单位的项目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仪器设备的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测绘项目技术总体设计等方面实施监控。
2.4测绘监理中的安全控制
测绘监理中的安全控制以审查测绘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巡视测区检查安全隐患、监督测绘单位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主要手段。主要监督测绘项目生产单位安全责任人职责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外业工作人员、仪器、车辆的安全保障落实的有效记录文件;认定测绘生产单位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性;监督计算机网络连接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测绘生产过程中监测数据及最终成果的存储、备份、传输及专人、专机的管理制度;监督计算机病毒防护制度的落实。
3.地籍测绘项目施测过程
3.1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开工前,主要是合同审核,技术设计书、数据标准、实施方案审核和编写监理实施细则,进场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表格审核,专题培训等。
3.2地籍要素调查及监理
地籍要素调查是对地块权属、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建筑物状况的调查。地块权属调查是地籍要素调查的核心,其内容有权属主名称、地块权属性质、地块坐落及四至,行政区域界线和地理名称,界址点、界址线的调查。
3.3地籍要素测量及监理
地籍要素测量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等。主要内容如下:地籍控制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面积。
地籍控制测量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依据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程度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控制点布设方法和布设等级。
在开始实施测量工作前,测量小组须向监理方提供起算点数据,并由监理人员检查测量小组所有拟投入使用的仪器及鉴定证书等,经检查合格后,由监理方签字认定,方可开始测量工作。监理人员严格审核测量小组提交的观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能够很好地满足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监理方认真计算测量小组所提供的数据。监理方可在原施测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外业检查,对控制网观测和计算资料进行全面检查验算,统计其精度。
4.结束语
测绘监理重视“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作为工程测绘中最主要的协调者和管理者,协调好与业主、y绘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测绘工程预定的“质量、投资、进度目标”的实现。地籍调查工作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权属调查资料繁多,需国土调查人员和土地使用者配合调查,内、外业工作均较为繁重,无论在工程进度上还是在成果质量方面,监理在土地调查工作中都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明建。测绘监理研究与探讨(一)[J]。测绘质量监督与管理,2006(2):46-48。
[2]高小六。测绘工程监理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北斗卫星;智慧农业;航空农业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272-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 while applying it to more different industry fields, people start combining it with wisdom agriculture, which not only proposes new ideas of the wisdom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areas of BD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BDS while it is put into wisdom agriculture.
Key wor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wisdom agriculture; aviation agriculture
1 北斗卫星对农业的作用
1.1 促进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决策与监督
第一,对农场、农田、农业进行数据化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将北斗终端模块安装到被划分区域、编号且建立地籍的土地上,利用北斗卫星获得农业农田的相关数据,如,农田种植面积、农作物品种、耕种施肥和收割时间、农田责任人和整年积温等数据,传输给农场的数据管理库中,通过实际种植数据即时监测农业种植的情况,保证科学化种植顺利进行。第二,建立土地养分资源和土壤肥力信息系统,辅助农场主进行正确决策。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两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对北斗定位土壤的抽取化验,通过GIS分析出的土壤中钾、磷、氮元素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质层图,另一方面是农业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GIS生成的施肥变量处方图。第三,环保、民政、水利、监察、公安、纪检和国土等农场下属部门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少不了农田数据库的参与和补充。利用手机客户端的便捷性,当相关业务出现问题时上述部门巡检人员能够即时获取问题,并用手机拍照取证,将问题汇报给领导,领导获知后能够很快地处理。北斗终端的配置能够进一步完善部门的检查监督制度,这样能够即获知工作人员的即时地理位置和出行路线,为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1.2 提高农业耕作精细化、科学化
想要达到农业自动化操作和农用机械的无人操控,必须依赖北斗卫星的定位功能,再安装北斗模块,将操作指令通过传感器传输到农机上。拖拉机或其他农用机械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将传感器、微型计算机、北斗模块装置安装上去,同时留出化肥槽和农药箱的携带空间,当农机在田间工作时,各个装置各司其职,传感器将收集到农田和农作物的情况,北斗模块对每块土地进行精确化定位,微型电脑负责将传感器和北斗模块获取到的信息导出并快速分析决断出具体实施方案,如是否需要进行灌溉及如何灌溉,是否需要追肥及如何追肥,是否需要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及决定用哪种农药等农耕方案。此时,北斗模块装置可以对农机的位置进行定位,农庄负责人可实时掌握农机的运行轨迹和任务完成程度,还可以随时调控农机的路线,当农机运作失常时,及时调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避免时间因浪费时间而造成的损失。在耕种农田方面,无人驾驶的北斗农机无疑地比人工驾驶的操作更加精确,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农业耕作的标准,进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作物;无人驾驶操作相对人工操作,不仅耕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耕作也更为精确,将人工操作的目标“少重不漏”提升为“不重不漏”;因为无人驾驶农机的引进,农场农机操作员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避免了因操作技能不高造成的工作延误问题,农场可以长时间地运行北斗农机提高利用率。
1.3 提高农业对灾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低消耗、低功率的智能传感器连结而成的网络,它是高度集成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在实际运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上所有的传感装置能够感知到周边环境和对象,并对它们进行监测,尽可能地获得最为详细的信息,经过处理,提高信息的精确性。农业灾变想要得到智能化的升级发展,可以通过处理灾情软件来实现,有效地将受灾区信息和灾变情况进行智能化连接,然后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受灾程度制定出一份可行的灾变处理方案,如虫害时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和实施方式。假使农业受到虫害的面积较广,使用安装北斗装置和微型电脑的飞机对植物进行准确施药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1.4 促进农业商务化水平
农业生产环境由监测到监测和控制的升级,让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实现了人们从餐桌追溯到农田的想法,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库提供了食品供应链中产地、制作、运输、购买等相关内容,当食品实际情况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一致时,根据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到问题源,及时控制商品的流通或直接召回商品,追本溯源地将信息进行修正,这样厂家和顾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是积极执行当今时代“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政策表现。数据化时代的到来,真实数据对消费者更具有说服力,将采集到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给顾客,无形中提高了农业的销售业绩。智慧农业的普及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农田的污染和伤害。北斗技术在智慧农业运用,能够即时、快速把控和监测到农业农田多维度、多尺度的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农业数据库,在数据和农学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农业的自动化操控,达到智能喷药、施肥和灌溉等,利用北斗精准定位功能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加快落后农业的发展进程,释放双手,持续性地使用土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 北斗卫星在智慧农业的应用
2.1 航空农业
机械化农业的延伸和发展,诞生出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和航空农业的结合。相对传统农业来说,这样的结合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准时进行农耕、节约时间、节省劳动力,使用较少的农药、种子和化肥达到种植目标,进而减少农业投入,还可以解决陆地机械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农业飞机主要用于农业的播种、喷洒农药和施肥方面。首先,飞机操作人员利用北斗定位功能规划出飞机的操作区域,或者可使用电子地图划定作业区域,做出飞机运行路线图。其次,飞机利用北斗仪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不重不漏的作业。若作业过程中农药、化肥、种子等使用完毕,则可在北斗仪器上标记出断耕节点,重新添加缺失的物品后方可从节点处继续实施作业。在飞行过程中,北斗仪器采集到飞机的实际作业路线、喷雾系统关闭情况、作业速度等数据和信息,通过GIS可以分析出此次作业的实施情况。
2.2 农田信息采集与测土配方施肥等
顾名思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根据土壤测试情况科学配比出化肥然后实施的方法。经过土壤测试,能够了解到土壤的肥沃程度,同时决定肥料的配比方案和用量时,还要考虑农作物的品种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科学使用化肥,最后实现增产的目的。这种施肥方法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仍要使用到北斗仪器的精准定位功能,采集到土壤样品并标记出土壤的取样位置。土壤样品经过实验测试,将测试结果输入到GIS中,自动生成三维土壤矿物质含量和土壤属性的分布图,明确标记出钾、氮、磷元素的含量,有机质层的分布,以及土壤酸碱指数。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养分需求的不同,决策出施肥的量,并通过GIS显示出化肥使用量的差别,在农机施肥时,参考施肥方案在作业区域定量施肥。这种方法还可预防和整治农业虫害,采集土壤污染程度、农田水分含量、温度和农作物产量等农耕信息。
2.3 跨区作业农机监管
跨区农机在保护农业、抢种抢收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在跨区作业农机上安装监管服务平台的车载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农机的监管。监管服务平台作为整个监管系统的核心,能够快速地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车载终端,车载系统能够快速收到服务平台发送的定位、求助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实时定位跨区作业农机的位置,并将信息传送给车载系统,车载终端利用电子地图显示出农机的方位,这样农机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跨区作业,做到不重不漏。同时服务平台还可向农机传达气象信息和作业任务信息等。另外,当农机发生故障或农场出现事故时,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地通过车载系统向服务平台发送求救信号。
2.4 拖拉机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拖拉机有五个极其显著的优点:作业方向准确、行距精确、间距标准、持续作业、不用常规标记。自动驾驶技术不仅降低了拖拉机对人工技术要求,还提升了拖拉机作业的精度。自动驾驶的关键性技术是控制导航、规划路径、自动转向和变速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极其广阔,我国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将BDS与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完美融合,实现导航控制作业,该技术主要以是现代化农业为服务对象。当BDS定位难以达到作业要求时,田间差分基准站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提高BDS的定位精度。在拖拉机进行作业前,需要在系统上做出作业实施方案,减少少耕、不耕的情况发生。作业期间,车载系统即时获取定位位置,并导航或调控拖拉机进行作业,利用自动转向功能和自动变速功能设定作业路线。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动驾驶并不是无人驾驶,也是需要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是在自动驾驶的基础上,额外还进行了方案最优化的升级和拖拉机的自动操作,相对自动驾驶技术来说,无人驾驶技术难度更高,费用也更高。在农耕时,自动驾驶农机相对一般农机的作业质量高,燃油量低。农忙时,自动驾驶农机的重要发挥的淋漓尽致。
2.5 机耕道、农田灌排渠道选线和地籍测绘
在测量机耕道、田地灌排渠道选线时,BDS相对于传统测量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传统测绘主要内容是平面测量,首先选定主线点位置,然后水准仪高程测量地面,两次测量后确定主线点三维坐标。BDS测量选线时,基准站差分的定位功能能够帮助准确定位,利用北斗卫星技术,多次定位后可确定立体坐标。在实施测量机耕道、农田排管路线时,途中的障碍物、山坡、河流有时不可避免,这时利用北斗卫星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取点和增补点,实施准确定位。在这一点上,传统测绘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重复测量。
地籍测绘就是精确测量所属土地的界线界址坐标,其主要
工作内容是宗地和附加内容的所属关系、位置和面积、使用情况等的精确测绘。现如今,BDS建设不断的加强,终端技术设备也不断优化升级。BDS地基增强系统得以建立,基准站差分定位技术发展速度增快,定位也越来越准确,BDS在地籍测绘和道路渠道选线测绘应用上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翟传凤.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当代农机,2007(6).
[2] 云成.北斗大规模民用起航[J].卫星应用,2013(2).
关键词: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测量成果;验收方案
Abstract: th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al survey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based measurement laid, bu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has not yet been regulation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ake independent supervision. How to ensure the proper use of the funds, and qualif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o research and solve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design measure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to better asses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e survey; Measuring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是“十一五” 基础测量的规划要求,其成果是市县城乡规划、国土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各地方测管部门历来都积极地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预算经费,来开展这一城乡建设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测量数据既要满足1:500地形图的要求,又要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如何做到一图多用、节省投资,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采用监理机制进行测量成果的监督检查 。
二、 检查验收的前提条件和步骤
1 .验收的前提条件
1 .工作法律程序正确;
2 .按合同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3 .权属调查没有外承包;
4 .成果资料齐全;
5 .成果经专检合格;
6 .书面申请检查验收的报告。
2 .检查验收的步骤
1 .听取被验收单位的工作总结、自检和成果质量自评的情况汇报;
2 .填写验收记录;
3 .作出质量评价;
4 .写出验收报告。
三、 分区和抽样方法
1 .分区、分类检查验收地形测量作业区的面积大约定为15km 左右。地籍测量则以村(居) 委会为单位分批检查验收。
2 .样品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验收区后,在测区接图表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抽查图幅(样品),首幅采取抛硬币法确定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 检查项目和质量评定
1 .检查验收项目
1 .文字部分(10分),包括技术设计、工作技术总结、各种资料、仪器鉴定。
2 .权属调查部分(35分),包括权属来源、界址调查、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
3 .控制测量部分(21分),包括E级控制,首级高程控制5”网、8”网和图根控制。
4 .地形要素测量和电脑资料(25分),包括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和计算机内部属性和拓扑关系。
5 .地籍图部分(9分),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和面积统计。
2 .质量评定
对文字资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地形要素测量、地籍图测量情况分别在质量评分表中,评定各项目质量分数,加总分后评出本项目的成果质量总分。成果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如下:总分大于95分(含)为优;总分大于85分(含),低于95分为良;总分大于80分(含), 低于85分为合格;总分低于80分为不合格。
五、 检查比例和内容
1 .文字部分的检查包括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自检报告、工作报告、测量仪器检验报告及成果的整理和归档,作100%的检查。
2 .控制测量部分的检查控制测量成果作100%检查;外业手簿、计算资料等:E级作100 %、5”控制作50%、8”作30%、图根作15%的内业抽检;外业检查比例:E级为30%,5”、8”为lO%,图根3%~5%。
3 .地形要素测量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建成区为50%、非建成区为30%;
2 .外业检查:建成区外业作30%、非建成区作10%~30%的外业检查,外业检查包括野外巡视、量边和野外散点测量。外业量边时每幅图至少要量边50条,量边分为一级界址点、二级界址点、地物点间分别注明和统计。外业散点测量分为界址点、地物点、地形点高程、等高线高程分别注明和统计。每幅图测大约100点左右,每测区打点和量边的总量不少于500条(点) 。
4 .权属调查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的抽样比例为30%~50%主要对样品进行街道、街坊、宗地号的划分是否正确,权属调查确定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土地使用现状和申请书是否一致,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准确、规范,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权属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等;
2 .外业检查的比例为5%~10%,主要对样品进行实地界址认定、门牌号、界址边长、 相关边长、宗地内建筑物、界址线位置、类别、使用现状等检查,核对实地、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三者是否一致。
5 .地籍图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抽查比例为30%-50%,主要检查原图的内容、符号的应用及图面整饰是否标准,地籍要素及宗地内部注记、宗地面积和面积汇总及分类统计之间的一致和正确,宗地图的内容及和宗地草图的关系;
2 .外业检查比例为5%~10%,主要到实地检查宗地图和实地的一致性、实测宗地面积精度、地籍要素是否齐全等。
6 .电脑资料的检查
包括文件资料的有序、齐全性检查,平差计算、成图等软件的正确性检查,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的一致性检查,G1s接口的双向读写等方面进行100%检查,对图形属性进行30%的抽查。主要检查:
1 .电脑资料是否齐全有序,包括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计算资料、平差结果,当采用电子记录时有原始数据文件;地形地籍图的块图、分幅图、GIS接口文件,以及宗地图、汇总表及界址点坐标册是否齐全。
2 .电脑资料的一致性,主要是与分幅图、地形图内容应一致,地籍图与宗地图及块图的内容应保持一致,地籍图中地形要素应与地形图一致,宗地图和调查表内容一致。
3 .资料的正确性,包括采用的各种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形地籍图中的符号运用、地物属性编码、图层放置是否正确,图中是否有垃圾;宗地落界时是否严格标定,是否有漏或重界址点。
六、 计分方法
1 .重要因子的计分办法
地形、地籍测量质量评定的重要因子包括:地形、地物点的点位精度,地物点的问距精度,地形、地物点的高程精度,界址点实地认定。
2 .普通因子的计分办法
对普通因子的计分应尽量根据检查出来的错误的数量来扣分,抽检的错误为1%,扣应得小项分的4%,对于没有办法用数据评分的小项,则根据资料详细程度和正确与否适当扣分或给分。
七、 结束语
以上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测绘成果验收方案,经过几年的施行,证明该方案可行且易于操作,且能较实际地评定测绘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OO1 .
[ 2 ] 乔仰文.数字化地籍测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与地籍碎部测量在整个地籍测量过程中缺一不可,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必备基础。与其他类型的测绘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具有24小时不间断进行布点作业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实施难度。同时,就成果精度而言,GPS技术同样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要,因此,在该步骤的地籍测量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应用。
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的过程中,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依次为建立GPS的地籍首级控制网,随后,依据测绘对象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并最终采取GPS-RTK手段设立控制网。进行GPS地籍首级控制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从相应的设计原则展开作业。首先,为了提高控制网的可靠程度,技术人员所设计的GPS网最好采用闭合图形的模式,从而使得检测条件得以强化;在控制网的临点间基线向量精度分布控制过程中,需注意精度应控制均匀分布;控制网网点需与原有的地表的控制点尽可能的契合起来;此外,在进行GPS的网点设定位置选取时,应注意尽量选取空旷的、视野开阔的区域,以便于网点测量工作的开展。在进行测量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考虑观测时间、测量精度要求、测量技术水平等多项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待测量点的实际状况,以及测量工作的计划进程要求等,最终编订出合理的GPS测量方案。
2、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在进行地籍碎部测量的过程中,往往采取GPS-RTK方法开展具体操作。同样,由于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其所涉及区域、测量条件等因素各有不同,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需首先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随后,对于要参与测量的技术人员等应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对于待测地区实现初步的背景信息把握。测量仪器的检测步骤同样是在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工作中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还应作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测绘分工,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开展技术培训等。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同样应进行控制网及基准站的建立,并随后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对于上游工作所采集到的各类相关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处理,生成并汇总得出相应的解释结论,用于最终的地籍测量结果呈现。
3、GPS测量技术的尚存不足
GPS测量技术精度高,可操作性强,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信号易受干扰、波动性强势最为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方面,由于受高层楼房等大型设施的影响,时常导致测量过程中信号缺失;此外,磁场较强的天线、信号塔等,亦会对GPS测量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信号波动、失真的现象,均会对GPS测量过程中的测定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在目前的GPS测量中普遍存在,是行业内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研发时所需要应对的主要待解决问题。如今,科研人员已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然而信号干扰现象仍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这成为阻碍GPS技术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工程概况
某东西长19.8公里,南北宽54.8公里,测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1万人。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87°45′北纬:44°13′。
三、测量技术设计
1、设计依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经批准的省市县实施方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1997)《地籍图图式》CH 5003-94《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
2、设计精度
2.1工程导线GPS点测量
控制测量是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的基础性工作,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由于原有四等点布设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根据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Ⅰ级导线点作为首级控制。GPS的数据采集使用美国Trim ble5700双频接收机型标称精度为5m m±1ppm x D的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其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
采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通讯设备的畅通,接收机的性能正常与否等。时段开机前量取天线高至毫米,并及时记录点名、年月日、接收机号、开机时间、结束时间、天线高等。每日数据采集结束后,及时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
2.2 GPS数据处理
基线的解算:基线向量的解算使用随机软件TBC在微机上进行。其基线向量的检核包括同步环、独立异步环和复测基线3类。基线限差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2.3 GPS网平差处理
首先在W 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检核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各项精度统计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规定后,再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投影方式为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后归算至测区平均面。最后在EGM 2008水准模型上进行高程拟合计算。一级导线点应埋设固定标石,标石规格为12×20×50cm混凝土标石,埋石有困难的街巷或水泥地面上可打入直径为1厘米以上,长度为10厘米的钢桩代替标石,并刻有相应标记并注记点号。
2.4 RTK技术:
RTK技术定位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的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以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利用RTK技术,经过多点校正,可直接进行碎部点采集,同时编辑属性代码,方便内业工作整理。
结束语
在当前,GPS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操作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达到较高的精度。GPS排除了各个控制点之间要求通视的约束,布点灵活,但是使用时应该考虑通讯卫星以及电磁波的影响。GPS技术进行的动态监测,保证了对于土地使用状况进行整合的现实性。GPS技术是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结晶,同时也是卫星技术,天文技术以及电子通讯技术的结晶,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改良,会进一步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变革,促进国土资源事业能够健康,快速,稳步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健,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131-134.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国土资源服务。我县测绘地籍管理工作也发挥了基础和保障作用,科学有效地为我县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效。
一、启动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县局提请县政府成立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成员,编制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含经费预算及年度经费预算),依据政府采购法,实行项目监理制,编制标书,拟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项目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调查研究镇、村、组如何配合和协调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做好实地调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二、做好本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按时完成20__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及坑塘水面10月10日上报,易地补充耕地15日上报,变更调查数据25日上报。参与国家级项目岔河沿湖片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并及时做好权属地类变更。
三、处理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土地确权的有关法规,及时调解处理高涧窑场、高涧玻璃厂水泥制品厂、仁和镇陈向村大团圩与七一圩之间、朱坝砖瓦厂等土地权属纠纷六起,协助县林牧局、县水利局、朱坝镇调处浔河堆上的林权纠纷,协助共和镇调解共和村两户宅基地权属纠纷,协助西顺河镇处理王业志与镇农业中心土地权属争议,实地确定浔河套闸与高良涧镇浔河村十组土地权属界址线。在春节前按县统一要求,到各镇开展稳定工作。遏制了因土地争议而引起的群众上访,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县局提请县政府成立县土地权属争议调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的领导。提请县政府办公室印发《__县土地权属争议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必要时实施该预案;做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四、做好土地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服务广大公众
至11月15日共办理土地证书计2435本。国有土地证1999本,其中国有出让证1601本,国有划拨证392本,授权经营证6本。抵押他项权利证282本(含县粮食系统24宗地抵押到期再抵押)。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54本。做好土地登记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县供电系统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属调查25宗,县农行系统股改前土地登记土地权属调查3宗,县信用社系统土地登记权属调查8宗,交通局黄集、东双沟、三河、蒋坝车站土地调查。筛选可抵押土地,协助县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增资。办理钱码岛1、2号岛土地使用权变更。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10月1日物权法实施后,除继续实施和完善原有土地登记制度外,新设立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公告登记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推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及时整理装订地籍档案,将1500宗地850卷地籍资料整理装订归档。
五、完成测量标志维护内外业工作,为测绘工作提供基础服务
我县作为市局测量标志维护试点单位,市局于20__年12月8日在我县召开测量标志维护工作现场会。整个测量标志维护工作于20__年10月10日开始,20__年4月10日结束。维护水准点62点、三角点19点。20__年9月11日,县局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全县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局分管领导带队去省市驻洪单位逐点落实委托保管和土地他项权利事项,测量标志登记发证工作于20__年10月底在全市率先结束,受到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表扬。全县测量标志控制点81点56个点位,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35点位,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的21点位。聘请测量标志保管员56名,并发放测量标志保管员证。
六、为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等提供地籍基础资料
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提供各镇20__年未土地总面积、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等,为规划修编提供73幅89张(含水面)图纸。为批次征地农转用报批提供土地权属、地类报审材料。迎接国土资源部对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抽检,做好05年、06年建设用地、土地复垦整理变更调查情况汇报。配合县规划局进行城乡挂钩调查。配合县农普办农业普查,提供农用地数据。
六、形式多样,开展8.29测绘法
宣传日宣传工作请县政府、县局领导在__通讯上发表署名文章,在县城、集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世纪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在县新华书店门前设立咨询台,并举办有奖猜谜活动,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受到省测绘局、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表扬。
七、自编教材,开展地籍业务培训工作
自行编写培训教材,分别举办物权法与地籍管理、测量标志土地登记发证、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班。
八、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为公共利益需要和旧城改造服务
依法收回金莺花园西侧麻访厂、东双沟敬老院、世纪名都南侧、岔河农经站宿舍办公楼,岔河敬老院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协助县政府收回惠民家园内县建行、蒋华林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〇〇八年测绘地籍工作计划
一、开展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
二〇〇八年测绘地籍工作的重点是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全市于20__年11月~20__年12月统一完成数字航空摄影的同时,首先完成项目招投标,拟于20__年11月~20__年1月择优选取项目监理单位和实施单位;二是完成技术设计书,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__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于20__年12月~20__年2月完成《__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并报市二次调查办审核、省二次调查办审批;三是由实施单位于20__年11月~20__年3月完成基础控制测量;四是由项目实施单位于20__年3月~20__年5月完成像片控制测量及制作正射影像图:五是县国土资源局、县二次调查办组织监理单位、实施单位、各镇二次调查办、各国土所、有关村(居)组于20__年3月~20__年5月外业调查试点;六是于20__年3月~20__年4月在全县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七是于20__年3月~20__年底在全县开展城镇土地调查。
二、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
除继续实施和完善原有土地登记制度外,新设立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公告登记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推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
三、及时调查调解土地权属争议
一是对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管辖权有合理的划分。对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向镇政府申请受理和处理,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未经当事人协商和镇政府调解,县局、县政府不予受理。二是要求集体经济组织推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代表。三是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申请、受理、答辩、举证工作。无论申请、答辩,都要提交证据和提供证人。引导争议双方用事实和根据说话,按民事纠纷“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引导双方举证。四是在争议双方申请、答辩、举证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核实调查和补充调查。五是力求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争议,谨慎下达处理决定。六是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准备工作。
四、按时完成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及时完成20__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五、开展8.29测绘法宣传日活动
请县政府、县局领导在__通讯上发表署名文章,在县城、集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世纪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在县新华书店门前设立咨询台,并举办有奖猜谜活动。
六、做好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
开展征地、农转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涉及的勘测定界工作、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工作。
一、目标任务
在原有土地登记发证、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依据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全面完成本市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同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年月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年月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年月前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登记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镇、街道办事处企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镇、街道办事处与村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三、登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土〔籍〕字第2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359号),《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3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9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加强土地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7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46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178号),《省土地登记办法》,《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政发〔〕8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政办字〔〕103号),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12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字〔〕3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文件。
四、工作原则
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时间、人员和地点,认真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全面覆盖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涉及全部具有所有权、使用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村民和镇村企业等相关土地权利人。
(二)依法依规原则。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严格把握有关法律和政策界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严禁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
(三)申请审查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主体向所在镇、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所提出申请,经国土资源所调查初审、市国土资源局复审并公示后,依法登记发证。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不健全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代为行使所有权;土地权利人要依法履行提供资料和现场指界等相关义务。
(四)便民高效原则。各镇、街道办事处要联合现场勘查测绘,就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方便权利人申请登记,各镇、街道办事处可在各便民窗口设立专门的调查登记机构,专项负责此项工作,也可在各国土资源所设置登记窗口受理登记申请,为权利人申请土地登记提供便利条件。要及时将登记发证工作情况进行公告,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的知情权。
(五)和谐稳定原则。各镇、街道办事处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稳妥推进,及时妥善处理权属争议问题和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对短期内无法调处的权属争议,要做好说服工作,维持土地现状,暂缓确权登记发证。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做好稳控工作。
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1.设立机构。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
2.拟定方案。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将实施方案上报市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3.前期准备。全面搜集整理1:500至1:10000基本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或数字线划图及相应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各类图件资料,购置开展工作所必须的设备(GPS接收仪、电脑、打印机等),印制调查表格,购置登记证书等。
4.培训人员。结合实际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权属界线调查、现场指界、GPS定位技术操作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利用现有技术优势,保障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阶段
按照通告、地籍调查、登记申请、初审和公告、审核审批、颁发证书、资料归档和登记信息整理入库等工作步骤,合理安排,压茬进行。
1.通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
2.地籍调查。各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召集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权属界线的办法和措施,并调查确定每个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权属界线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界址。
村委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在指定时间内,按照历史形成及目前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属范围,协商划定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属界线,按规定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手续。组织完成村内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界址调查、设定和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等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采用GPS定位技术实测所有权界址坐标,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地籍调查等有关测量工作。
编绘宗地图,生成权属调查表。宗地划分、宗地编号、地类编号、界址点编号、宗地图编绘及要素内容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3.登记申请。登记申请人按照土地登记机关的统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集体土地登记受理点申请集体土地登记,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4.初审和公告。土地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按规定对申请资料和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如实填写初审意见。在完成权属审核的基础上,以一个调查区域或一个村为单位,将该区域或村内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权属审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
5.审核审批。公告期满无异议,符合登记条件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签署审核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6.颁发证书。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应确认到每个土地使用权人。
7.切实做好对争议地、插花地、飞地及无权源土地的处理。加强对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对协商不成无法确认权属的土地,以争议地单独划出统计造册,暂不确权发证。插花地及飞地,能够确定权属的,应予登记发证;暂时无法划定权属的,可维持现状,但应调查统计造册。
对无权属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可调查上图,统计造册,暂不确权登记。
8.建设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建立数据库,并据此开展所有权、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建立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三)总结检查阶段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采取分段实施、整体汇总的方式进行。年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年月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年月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总结检查,整体检查汇总工作于年月完成。
六、组织形式
(一)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规划局、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办公室、公路局及各镇、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大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责任分工。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日常工作,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市财政局负责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市农业局负责协助确定集体土地地类、位置和面积。市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规划局、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办公室、公路局等部门依照职责,协助开展有关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承担确权登记发证的具体落实工作,发动本区域内集体土地权利人申报权利,组织权属调查,协调权属争议,动员权利人履行指界、签字盖章等法律手续;各村委会负责组织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协助国土资源所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申请情况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
七、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要充分发挥新闻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登记申报、土地确权、纠纷调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129号)中提出的技术质量要求,统一使用国土资源部制发的土地登记表格。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资料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全面、完整、规范。建立专项工作进度统计、汇总、通报制度。
(三)统筹安排,保障经费。要统筹安排,切实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关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标准,严禁借机乱收费用。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图件等成果资料,实现土地调查数据库与土地登记信息数据库的整合互补。加快村土地调查工作进度,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资料。
(二)强化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规范登记行为,提升规范化水平。登记要件及土地证不规范的,及时完善;对原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及时变更登记;对登记客体灭失的,及时办理注销登记。严防错登、漏登现象发生。严禁弄虚作假,乱发证书。
一、指导思想、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为目标,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任务目标。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开展,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城镇建成区以外的所有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到年底,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50%以上。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基本建立全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以“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无争议、面积量算准确”为原则,严格执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严禁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
(二)便民高效服务。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以镇(街道)为单位设立服务窗口,抽调业务精干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妥善处理权属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着依法依规、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原则,妥善处理因土地权属而引起的争议或纠纷,积极化解土地矛盾。
(四)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形成的图件、数据库成果资料,年以来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成果资料,还包括近年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影像资料、土地统计台帐等资料。
(五)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日常地籍管理、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实现土地登记与土地调查有机衔接,推进地籍信息化动态管理、查询,基本实现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底前,完成全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写、论证工作,成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全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范围,根据确定的范围落实工作经费;根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区、镇(街道)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相应机构,落实培训区、镇(街道)、村、国土资源所以及专业测绘队伍参与确权调查有关工作人员;全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公告。
(二)实施阶段。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建设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农村地籍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土地总登记的要求,集中受理确权登记申请。登记申请资料和地籍调查成果经初审符合登记要求的,以村为单位将权属审核结果进行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区政府审批后,为权利人颁发集体所有权证书、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或宅基地权利证书。
(三)总结检查阶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发证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成果资料进行整理、自查和数据汇总,对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成果、数据报告和工作总结,上报市加快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有关要求
(一)权属确认。
1.区别对待,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
(1)凡是土地界线清楚,土地更新调查时已签订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由相邻权属单位重新签字盖章确认后,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发放给村民委员会。
(2)属于镇(街道)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确认给该镇(街道)农民集体,没有镇(街道)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镇(街道)集体土地所有权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代为行使。
(3)不能证明属于镇(街道)农民集体所有或村(社区)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村农民集体所有。对于已经打破了村(社区)小组农民集体土地界线的地区,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村农民集体。
(4)因“合村并组”导致行政村或村(社区)小组区划调整的,将土地所有权确定给合并后的村农民集体所有,但不得改变各农业集体成员在合并前所享有的土地份额。
(5)因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土地综合整治等情形,涉及土地所有权调整的,要在经农民集体协商同意或按土地调整协议约定,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人侵害的前提下确定土地所有权。
2.注重现实,稳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
(1)凡属于经过依法批准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照批准文件确权。
(2)凡属于历史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按不同时期的政策规定确权。之前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实际使用状况确权。至之间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照《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等规定处理后确权。以后占用的,按照占用时的《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后确权。
(3)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的镇(街道)、村企业,因破产、兼并、改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但镇(街道)、村办的企业以及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单位因管理权限上收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因此而发生变化,土地权利仍确定给原权利人。
(4)镇(街道)、村办企、事业单位因倒闭、合并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原土地所有权人收回,另行安排使用。
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确权登记:
①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②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
③以兴办“乡镇企业”、“镇(街道)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④以租代征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⑤明确定性为“小产权房”的;
⑥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尊重历史,分阶段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1)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超出面积只登记不确权发证。
(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勘丈,制作宗地图和进行土地登记,按法定面积标准予以确权。
(3)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应按当时的政策规定确权宅基地使用权,超过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勘丈,制作宗地图和进行土地登记,按法定面积标准予以确权。
(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应依法确权宅基地使用权,超过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按照法定的土地面积标准重新确权登记。
(5)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只要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以确定其宅基地使用权,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房屋拆迁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集体收回。
(6)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依法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因继承房屋而取得的宅基地,可以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7)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已经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并颁发证书的,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宅基地由农民集体收回。
(8)新申请的宅基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
(9)原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集体经济组织机构调整而转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因工作需要离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转为城镇户口等原因,宅基地仍在继续使用,面积符合规定的,由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材料,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确权登记:
①宅基地使用者未申请登记的;
②地上建筑物权属不清的;
③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④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
⑤一户多宅的;
⑥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建造住宅的;
⑦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乡、村建设规划的;
⑧出租、出卖住房后,再次申请宅基地的;
⑨经批准即将征用、拆迁的宅基地;
⑩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建立土地登记簿。宗地划分、宗地编号、地类编号、界址点编号、宗地图编绘及要素内容等按有关规定执行。凡确权登记的宗地,必须根据土地登记审批表填写土地登记卡,将登记卡按街坊(村)及宗地号顺序排列组装成土地登记簿,并按土地登记卡建立土地归户卡。在建立纸质土地登记簿同时建立电子土地登记簿,并明确专人管理及更新,确保其现实性、真实性。
(三)争议地、插花地、无权源土地等土地的处理。切实做好对争议地、插花地、飞地及无权源土地的处理。加强对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对协商不成无法确认权属的土地,以争议地单独划出统计造册,暂不确权发证。插花地及飞地,能够确定权属的,应予登记发证;暂时无法划定权属的地块,可维持现状,但应调查统计造册。对无权属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可调查上图,统计造册,暂不确权登记。
(四)工作协作。区人民政府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主体,具体负责和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每个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权属界线调查确定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界址调查确定的部署和组织落实,并协助国土资源部门对集体土地登记申请情况进行初步审查。村委会负责在指定时间内,按照历史形成及目前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属范围,协商划定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属界线,埋设界线拐点,按规定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手续,组织完成村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界址调查、设定和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等工作。
五、工作程序
(一)申请。
1.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分别属于镇(街道)、村、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其中村是我区集体土地所有权最基本的权利主体。
请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4)其他证明材料。
有下列资料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资料:
(1)土地详查时颁发的土地所有权证;
(2)实施《六十条》时确定为集体土地的相关资料;
(3)镇(街道)、村共同出具有关面积和界线证明;
(4)其他有关证明农村土地权属的历史资料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形成和演变的资料。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由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组织)及法定代表人或使用集体土地的个人申请登记,宅基地由户主申请。
请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4)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由村委会出具证明,镇或街道审查);
(5)其他证明材料。
(二)地籍调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镇(街道)及专业测绘队伍开展地籍调查。全区农村土地所有权调查统一使用1:10000比例尺的基础图件。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的资料、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指界资料,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的现场标定和测量工作,采用GPS定位技术实测所有权界址坐标。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总登记发证要求,需增设界址的,可按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走向,由各方法定代表或委托人现场指认和设置界标,并作为原协议书的补充,用于所有权登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线核定工作优先采用双边确界模式;其次可采用农民集体各自单边走界模式(重叠部分为争议区);如相邻农民集体中的一方不配合、不提供单边界线的,可采用缺席指界模式核定双方界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认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的要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查工作,全区村庄地籍调查统一使用1:500比例尺的基础图件,土地用途具体分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确定。
已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的国有农场和其他国有土地,可直接以登记确认的界址为依据,确认相邻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属界线。
(三)登记材料组织汇总。以村为单位,各镇(街道)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成果及申请资料,并对材料初审,按每月一次汇总初审通过的材料报送至区国土资源分局;
(四)审核。区国土资源分局根据各镇(街道)报送的地籍调查成果及申请资料,对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四至、面积、用途(地类)等进行审核。
(五)公告。经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将确权登记结果在现场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为15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公告张贴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宣传栏或村委会宣传栏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公告张贴在登记宗地现场和该宗地所有权人办公场所宣传栏内;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公告以村为单位集中张贴在该村委会宣传栏内。
(六)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书。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报区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注册登记,并向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颁发土地证书。登记卡应记载权属总面积及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土地证书填写土地权属总面积。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成果的,应在土地证记事栏加以备注。
六、工作成果
(一)文字资料:工作方案、工作总结、有关文件、会议资料等。
(二)图件成果:反映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村庄地籍图,宗地图。
(三)调查统计表册:以行政村为统计单位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未确权登记宗地(含有争议宗地)及国有土地权属面积统计表;以镇(街道)为统计单位的集体所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未确权登记宗地(含有争议宗地)及国有土地权属面积汇总表。
(四)土地登记资料成果:土地登记申请表及有关权源文件,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申请审核情况公告(存根和照片),土地登记卡、归户卡、土地证书签收簿,宗地图(界线相邻各方签字盖章)、坐标册等资料。
(五)数据库成果:建立全区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调查数据、登记数据等。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组织成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和情况综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业务指导和检查,推进工作落实;财政部门负责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农业部门负责协助确定集体土地地类、位置和面积;公安部门负责协调调阅户籍档案;民政部门负责行政边界确定和行政边界争议调处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协调国有林区与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界限工作;水务部门负责协调水利设施占用的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界限工作;公路部门负责国道、省道等道路占用的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界限相关工作;区、法制部门负责协调在签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维稳问题,并提供相关法律支撑。
(二)保障工作经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严格规范工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发的土地登记表格。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具体操作规程,依据《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实施。要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严禁在工作中,,弄虚作假,乱发证书。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的管理,保证登记资料的全面、统一和规范,确保土地权利证书发放到权利人,严禁以统一保管等名义扣留、延缓发放。
一、调查范围、内容和任务
这次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为1997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12年《县小城镇规划》测定的规划区域,面积16.2平方公里。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编绘图件、面积量算。通过地籍调查,在明确每一宗土地的位置、界线、数量、权属及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掌握6个建制镇区域内的土地数量以及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农业用地及其它用地的分类,以满足土地权属管理、土地登记管理、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县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地籍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安排部署,采用联合调查的方式,权属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完成,测绘工作向外承包,在县国土资源局的监督下完成。
三、调查步骤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1年11月1日-2012年2月1日)
1、举办培训班。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地籍调查有关政策和技术业务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明确任务,熟悉规程,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由县国土资源局对协作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择优选用,双方共同编写《县建制镇地籍调查技术任务设计书》,经审核批准后,由甲乙双方法人代表正式签订合同,付诸实施;
3、县国土资源局要按照《规程》要求,印制各种表册,制作界址标桩;
4、“通告”,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使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外业工作阶段(2012年2月2日-2012年6月30日)
1、权属调查;
2、平面控制测量;
3、地籍细部测量。
(三)内业工作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1日)
1、依据控制测量的工作底图,按土地类型进行宗地面积量算;
2、汇总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3、整理编绘1:500城镇地籍图;
4、建立数据库。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1日-2012年9月30日)
1、编写地籍调查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
2、整理资料,分类归档,迎接省、市全面检查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与我县经济的整体运行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到我县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要以切实保护耕地为治本之策,落实在本次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调查工作难度大,涉及部门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土地权益。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深入研究、周密组织,精心指导,要做好宣传动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证,为地籍调查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土地测量中日益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而有效地统一土地测量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为此,本文阐述了土地测量中数字测图的事项,以及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土地测量;数字化;测绘;事项;应用
1 土地测量中数字测图的事项
1.1 地形图数字化
以固有的普通地图作为前提条件,通过绘图仪、扫描仪、数字仪等矢量化地处理固有图件,转变图形的数据为矢量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编辑之后,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就是地形图数字化。通常在缺少经费和时间时对某地实施数字地图测绘中应用,借助一系列矢量软件,使得图形数据矢量化,然而一些误差不可避免会出现,进而导致地图的精确度比较低。在数字化地图精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以补测的形式重新地测量一些事物的坐标,最终使得数字化地图的精度提高。
1.2 航测数字成图
在我国不断发展航天事业的影响下,数字化测绘获得了契机,不但在一些方面获得了成就,而且还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普及。测绘小组通过航空技术得到图像,在室内完成大量的外业测量,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得到信息资料,然后对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将数字化地图绘制出来。航测数字成图有着受环境影响小、费用少、精度高、成图速度快等的特性,通常在有着较大地图面积的时候应用,而在较小面积的情况下,费用过高,而航测数字成图是以后大区域土地测量的发展趋势。
1.3 地面数字测图
我国当今测绘单位应用最多的一种就是地面数字测图。通常在无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方应用,这样的测量方法有着较高的精度,通常能够控制5cm以下的地物精度。传统意义上的地面测量可能由于测绘点平面区域误差而影响物点距离方向,以及测绘的过程中误差难免,这不利于测图精度的提高。数字借助计算机自动站点,缩小方向与距离误差。重点依赖于全站仪和GPS等软件测绘规划图与专题图,是较为具备发展方向的数字测图途径。然而,这样的方式需要消耗比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1.4 计算机辅助制图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测量中的手工制图方式精度低、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而数字化测绘能够借助计算机辅助制图,然后加上测图仪,有着线条规范、精度高、过程快、操作便捷的优势。并且在测量土地成图之后能够加以存储,以及能够查找和搜索所引起范围的图形以及其它的一些信息。
1.5 数字化地球
数字化地球立足于计算机,对地理坐标进行统一创建世界性的数字化地图,能够储存一定的地形和社会信息,用户借助信息网络来访问数据。在测量土地的时候,应用数字化地图十分便捷,一部分测量数据仅仅要求在储存信息中搜索就可以。然而,这种技术需要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和有着较强的工程综合性,以及要求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参与。
2 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2.1 测量碎部
2.1.1测量地根
能够借助PTK技术在平坦开阔的范围设定图根控制网,然后跟GPS动态观测网相统一,能够对一些点位的误差进行发现,以及误差比较大,难以实现5cm以下的误差临近范围。为此,对于一部分密集建筑或者是城市街道区域,以全站仪的形式进行布局,再设置图根布局成结点网,如此能够防止误差造成结合边界周围发生超限的现象。
2.1.2数字化采集
通常借助测界址点的策略测量一个封闭属权单位,而借助测量地形点的方法测量其它的地物。在测量采点的时候,为了方便记忆,测量者一般会编制不同地物为相应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的时候,要求在测量完一个地物之后再对另一个地物进行测量,将点通过内业实施数据转换,防止过多散点的出现而不利于绘图。
2.1.3内业数据处理
在采集完数据之后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以因为使用不一样的侧量仪器,所以会导出差异性的数据格式。这就要求转化所有的数据格式为SCS的标准,进而便于将来处理数据。在转换数据之后,能够绘制地图。测量者能够结合树木、房屋、街道等的打点次序对初始的数字化地图进行绘制。
2.1.4外业调绘
在实现内业数据处理之后,大概完成了整个地图的70%,只要打印初始的数字化地图且相比较于实体外景,然后打点补充一些空白范围之后连接就可以了。
2.2 控制外业测量精度的方法
在野外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转站次数进行有效地控制,通常不要超过三次;在测量碎部的时候,务必根据要求应用立镜,首先对地物的进行测量,再通过制高点打散点对内部进行测量,最后的时候以丈量的形式测量精确,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统计全面,且精确地统计界址点间精度检查表。
2.3 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2.3.1升级和应用非常方便
数字化测绘的操作形式是智能化的,这让工作者在测绘土地的时候非常便捷。因为持续地进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针对借助计算机智能绘图的数字化测绘形式,它有着非常快的更新速度。数字化测绘仅仅要求简单地升级处理软件就能够同步于技术的创新。
2.3.2测绘结果更加形象和直观
因为都是在计算机上呈现数字化测绘技术结果,且呈现形式是直观性的,这涵盖了地籍、地貌形态、地形特征等因素,为此非常地便于查看测绘结果,非专业工作者也能够看得懂。
2.3.3测量结果更具适应性
因为任何工程针对测量结果当中一系列环节的侧重点不一样,以往的测量方法不可以一次多用,而数字化测量的方法能够结合要求的侧重点来加工数据,从而更加符合它的应用需要。
2.3.4分析结果的基础性
立足于数字化测绘地图,能够借助软件实施加工,以地图充当底图加以规划,在上面模拟实施方案,在探究一系列要素的基础上,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3 结语
总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兼顾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减少测绘费用、确保成图的精度、提高测绘效率,为将来规划土地提供有效的数据,并且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数字化测绘技术正在持续地发展,它要求测绘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根据理论内容,不断地创新数字化测绘技术,从而奠定我国土地测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斌.基于航空LiDAR数据提取建筑物边界的方法研究[J].北京测绘.2014(02)
[2]张训虎,章磊,郝树宾,裴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J].北京测绘.2014(02)
【关键词】城镇地籍;数据变更;地籍调查前置;实现;效果;意义
引言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是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我省开展过全面的城镇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并有6个设区市、40个县(市)在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更新,还不能完全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要求。因此获取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数据,满足社会经济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建设最新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现在我市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经按照新的标准开始建立起来。今后,日常的土地变更工作日趋繁重,作为登记管理部门势必要把变更登记的外业调查工作推向市场,变更登记申请人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来完成这项工作。
地籍调查前置
地籍调查前置就是将土地登记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步骤外业实地调查单独提出来,交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来完成。将地籍调查成果作为土地登记申请收件的必要条件,在保障数据的正确性的同时,也能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从而使我们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做到登记信息和图形一起变更。
调查前置的必要性
原来的土地登记流程中的地籍调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并且是保障地籍数据库正确性、实时性的关键步骤,因此对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求高,导致以前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出现登记内容变更,但数据库图形没有及时变更的情况,因此很多信息化搞不起来的原因就在这里。
调查前置的实现
变更登记最主要的步骤之一是外业调查,针对现在绝大部分测绘队使用的测量软件都是基于CAD上的,在CAD 上做二次开发可以省去一些基本的操作功能,我们要求城镇地籍调查软设计单位专门研制出能插入CAD的变更登记外业调查前置工具,增加拓扑检查,shape 文件的导入导出功能可以解决大部分现有测量软件没法实现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shape 文件直接更新数据库。
在调查前置部分需要将外业调查的数据进行编辑保存到外业调查文件中,整个调查前置部分分为4 个阶段:
1.数据导出:从数据库中导出相关地籍信息;
2.外业编辑:由基于CAD的测量软件编辑;
3.外业检查:在插入调查前置工具的CAD测量软件中检查;
4.数据导入:将外业编辑好的外业调查文件进行入库前的检查,保存到工作库中,用于土地变更登记使用。
具体流程如下:
1)外业数据导出
由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导出,导出的文件由shape文件和mdb文件组成,shape文件中包含各专题图层的图形,mdb中包含宗地调查表等属性信息。
2)导入shape文件
该处shape文件特指由地籍系统导出的shape文件,对于其他shape文件可以做其他功能支持。导入shape文件后,必须自动在cad中分层,并按照对应测量软件的要求进行编码及符号化。
3)输出地籍图
输出地籍图功能一般由测量软件提供,主要用于外业调查时作参考使用。
测量及编辑特指通过测量软件来实现的制图功能。
5)拓扑检查及处理
一般通过测量软件生成的图件很难满足建库要求,因此在这里提供拓扑检查功能和处理功能,方便外业调查人员使用,避免导出数据后多次返工。
虽然测量软件一般都提供了宗地属性编辑功能,但外业调查文件中的信息比这些属性信息更多,因此需要提供独立的调查表编辑功能,方便录入外业权属调查信息。
7)一图三表输出
根据变更调查要求,外业调查人员需要输出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宗地登记表。大多数测量软件中一般都提供了这些功能。
8)扫描件录入
按照变更调查要求提交的资料,将这些资料作为扫描件保存到外业调查文件中。
9)导出shape文件
将编辑后的数据导出成shape文件,文件格式符合外业调查文件格式要求。
10)外业数据入库
外业调查人员提交shape文件和mdb文件作为地籍变更数据,保存到工作库中,用于变更登记使用。
通过以上调查前置工作流程,将实现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日常的数据变更外业工作,有效缓解登记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调查前置的效果
目前,我市已经在日常城镇地籍变更工作中,采用了外业调查前置的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在申请土地变更登记时,我们会冻结需要变更的宗地,要求变更登记申请人或调查单位限期提供成果,从而改善了办事环境,加快了办事效率,土地管理方式得以根本转变,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2、由于只有需要变更的宗地是冻结的并不影响其他宗地查询,因此大幅度提高地籍资料的查询效率,而且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工作质量也大为改善。
3、采用新的管理系统和调查前置的方法,每项成果都可以通过扫描后导入数据库中,使得依法行政更为严格、规范,政务公开更为广泛、科学,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行为均由网络系统如实记录,便于查询、公开,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六、调查前置的意义
1、降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登记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只要掌握必要的政策性问题,在数据入库时只需检查图形的变更前后范围是否正确等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和登记材料是否齐全等。
2、将技术难度高,周期长的地籍调查工作交给有资质和调查能力的专业机构,不仅提高了地籍调查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办公成本,还把权属调查等需申请人举证的工作彻底推向市场,从而使土地管理部门摆脱了以前那种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
3、将政府部分审批行为社会化,也增加了土地登记流程办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并且由于专业机构的参与,也为以后土地登记制度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4、将地籍调查成果作为土地登记收件的必要条件,加大了对地籍调查成果审核的力度,降低了地籍调查成果的错误率和返工率,有效的保证了数据库成果的准确性,也为以后出现权属争议情况提供了原始的证据。
5、通过采用地籍调查前置,引入地籍调查社会化的竞争机制,使得地籍调查的时间大大缩短,会提高百姓对土地登记业务办理的满意度,大大促进了社会和谐。
6、由于有专业调查机构的参与,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能进一步促进国土管理工作廉政建设。
七、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关信息源不断增加,地籍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管理的效率越来越高,地籍的应用将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入。通过专业单位的调查前置工作,会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更新,势必会提供大量精确的征地拆迁、土地监察、房地产、交通等更多具有统计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可以提供给多个部门共同使用,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CORS系统 地籍 应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土地管理事业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地籍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地籍测量作为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受到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仪器已更新换代,土地管理对地籍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籍管理的业务实践中,最关键的是及时、准确的更新地籍数据,对地籍数据的动态变化进行及时维护,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数据的真实性和适时检测的特点。但是,随着国家土建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监测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国家级监测点遭到破坏,有的县市发展发到已经没有控制点可以使用。根据对控制点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控制点在几年内就需要进行重新的布设。在路面不可控范围内的控制点遭到破坏的情况更难加以想象,一年到二年基本上就不存在了,联测已知点的难度非常大,也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目前,大多数省份的地籍调查工作仍采用传统作业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缓慢滞后、精度低、时问长等缺点,往往造成图、数与实地不一致,难以满足国土部门对地籍管理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 CORS的工作原理
CORS系统是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简称,CORS系统是一个在较大的地区内将多个连续永久性的运行GPS参考站进行均匀的布设。将采集的连续数据传输到系统的处理器上,处理器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的分析和 ,通过互联网或电台等信息传输设备将准确的定位信息传给需要的用户。便可以实现适时高精度的定位。
CORS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通过互联网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无线网络接收来自CORS GNSS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在整周模糊度的求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CORS目前主要有几种网络,即RTK技术有虚拟参考站(VRS)技术、主辅站技术(i— MAX)、区域改正参数(FKP)技术和综合误差内插法技术等。
三、CORS系统优势
CORS系统不同于以往传统的RTK测量作业,它通过对适时数据的传输从而进行准确的定位,CORS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
1、CORS系统由于数据的准确性为统一地籍的测量提供了基础,统一了不同行业对数据使用的准确性,避免了由于不同部门测量出不同的数据而产生的数据差异性问题。
2、使用CORS系统有效的扩大了地籍测量的范围,通过单个基点于基点间的距离进行确定,就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对地籍进行测量。
3、CORS系统能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和上传,用户可以随时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查看,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相应的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4、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能准确的对监测点进行定位,消除了各种检测结果对系统误差的影响,能比较准确的获取高精度的卫星定位。
5、CORS系统的使用,避免了传统参考站的设立,减少了监测站的维护和建设费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单机作业。
6、通过可靠的数据连接,避免了噪音产生的干扰。
四、CORS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本次JSCORS应用于某地籍调查区,为满足界址点测量的需要,需要在该区布设一定数量的图根点。该区有采用静态GPS技术施测E级GPS点二十二个作为首级控制,调查的控制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面积较大,采用常规图根导线工作量巨大,效率也低下,经济上不划算,工期也紧张。鉴于此,采用JSCORS是个不错的选择,观测时采用三脚架整平对中,每个图根点观测两个测回,每个测回观测历元数不小于10,同一点两次观测平面点位和高程互差均不大于5 mm,符合限差要求方可记录,否则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如果不计搬站时间,每点大约5 min即可完成观测。为检验JSCORS成果的精度,在施测图根点的过程中同时采用相同的观测条件联测了二十二个E级GPS点,近似的认为E级点坐标为真值,
五、应用CORS技术的优点
1、作业范围广(单基站20—50KM)
通过实验的数据表明,RTK在测量时,流动站距基准站越远,其精度的可靠性越低。因为在解算周模糊度时,需要以相位差分测量得到一个近似估值,流动站距基准站距离越大,该估值就越大,也就有可能在运动状态下无法搜索到可靠的整周数解。对于CORS技术就不存在这种限制。
2、CORS基准站建成后不需要进行基准站校正,就可以连续运转。
3、在GPS实施的测量过程中,障碍物会影响信号的传递,大的障碍物就可能就传输的的信号切断,这时RTK接收机就会因为无法收到正常的信号导致失锁情况出现,RTK接收机失锁后就需要进行重新的初始化。初始化会阻碍测量的进行,初始化的过程测量的精度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我们对附近的控制点进行测量,以便检查初始化数据的准确性,增加人工测量的程序,耽误了测量的连续性,CORS基准站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始终会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六、建立CORS的意义
1、CORS的建立能提高测绘的准确性,提高测绘的速度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绘的成本,减少了测量点的维护和建立费用,节省各项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约30%的控制测量费用。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GPS—C、D、E级控制点的破坏很大,一般情况下,需要5-8年重新布设一次,至于在路面的图根控制就更加困难,维持一二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样,就给各测绘单位在布设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及时仍然维持原来的支站方式,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同样也是对人力和财力的一种浪费。CORS的建立,能够有效改善这种局面,随着CORS基站的建设和连续运行工作,形成了一个以永久基站为控制点的网络。
2、CORS的建立,可以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有效、长期的变形监测,对灾害进行快速预报。广阔的覆盖面和精确的预警信息,能够对各种灾害进行及时获取,并及时预报,做到对灾害的有效防范。
3、CORS将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ORS建成能使更多的部门和更多的人使用GPS高精度服务,它必将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带给城市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它将为城市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建设和投资环境。
七、结束语
CORS系统是当前测量行业出现的新技术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能降低各种费用的投入,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成的CORS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的地籍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的误差一般控制在2-3cm之间,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在地籍的测量过程中也有CORS系统的应用,比传统的测量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未来CORS技术的发展还是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积极推广使用,就一定能够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黄俊华,陈文森,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CORS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南方测绘:2010
[3]刘晖.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J]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