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礼仪的差异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十分热情好客,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就餐图的就是热闹和喜庆。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我们常常看到划拳、行酒令、相互敬酒等场面。为了显示主人的热情好客,餐桌上的饭菜通常花样繁多,十分丰盛。中国饮食推崇群享方式而通常实行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餐桌上的任何一道美味,体现出中国饮食方式的共享性特征,这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说明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而西方人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西方饮食主要以独享方式进行,奉行分餐制。大家虽然坐在一起,却各吃各的,分盘进行,充分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个性独立。对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必须遵守。[1]中西方餐饮礼仪各方面都被赋予了丰富而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为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
中西方服饰受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像雍容华贵的唐装、使用方便的中山装,含蓄隽永的旗袍更是中国女性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之一,展现出东方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气质。而西方国家更强调个性解放,利用各种剪裁、色彩搭配等手段来完美身体曲线。服装概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服装突出个性、彰显个性。在正式社交场合,西方男士习惯穿着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带。当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中西方服饰文化融合趋势空前加强。如今的中国人穿着打扮也日趋国际化,正式场合上的着装与西方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服饰方面的差异也很难完全消弭。例如女士穿黑色皮裙在西方被视为是的符号,但在中国则没有这个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礼仪专家在传播女士穿黑皮裙的禁忌,其实也大可不必,在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逐渐凸显的今天,我们不必一味屈从于西方的文化,正如我国目前利用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国文化一样,我们同样固守我们本土的服饰文化和礼仪,来影响在中国的西方人,让他们也入乡随俗,尊重我们的文化和民俗。
三、中西方称呼礼仪差异
1.对学生约束性的差异
中国自古就有“言传身教”之说,目前的高校大多数也是这样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不管听懂与否,先要把笔记记下来。而中国高校有的课程是上大课的,一节课不止45分钟,学生长时间地关注老师的授课内容、记笔记,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出现瞌睡、厌倦上课的心态。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学校和教师除了提醒学生外,没有其他的办法。韩国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学生都非常自觉,他们上课的时候都自觉地将手机关机。一位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说:“文化课上好多学生不听,他们有的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更多的人是在玩手机,有发短信的,有玩游戏的。甚至还有人小声在下面打电话,还有人进进出出,很吵!”在韩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即使带了手机也会在课堂上关机的,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礼貌,同时他们也认为课堂上不听课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究其现象而言,是我们对高校的大学生缺乏具体的约束性,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生守则”、“大学生守则”是从很“广”、很“宽”的角度来规定学生的言行举止的,没有从具体的细节方面确定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假如能从细节入手,将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学习纳入章程来实施,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
2.对学生统一管理的差异性
韩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高校也相对集中,其中以首尔最多,在他们的大学管理机制中也没有必须要寄宿学校的规定。除去首尔其它各城市都有高校,几乎在家门口就可上大学,不像中国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只能寄宿在学校。此外韩国的高校课程是学生自己申请的,大多数韩国学生会将课程集中在周二到周四间,晚上一般也没有自习课,给学生提供了回家的方便。中国高校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来确定的,学生选择性不是很大。中国的大学生由于寄宿制,更多的是接受学校统一管理。韩国学生在家校间流通,接受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重教育。家长也能时时监控学生的个人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高校统一管理制度,缺少了家长的监控与约束,缺少了长辈的亲身示范,缺少了社会与学校的沟通,更缺少了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3.毕业生管理的差异
我国高校大学生修满相关课程,拿到相应学分,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但没有提前毕业之说。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可以参加实习也可以在学校写论文。韩国不一样,提前修满学分并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否则只能延期毕业。所以学生很注重学校的所有课程,因为谁也不想延期毕业,何况只有拿到毕业证才能找工作。这既是一种惩罚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目的就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上来了,加上社会的相互配合,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韩两国教育教学的差异
1.对儒家思想重视程度的差异
就目前的韩国而言,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曾经受中国的影响之大。韩国的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都是直接模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的,这是建筑上的模仿。现代韩国人的衣着都趋向现代化,但是在重大节日时,他们依然要穿韩服,也是直接来源于我国的。特别是学校中保留了“戒尺”,是直接将中国的教育方式引进后的体现。韩国早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因此即使在现在很多韩国的书法爱好者,依然在写汉字。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重视儒家文化的体现,对儒文化的重视也自然而然地衍射到高校中。在他们的作息时间表上不光有具体的时间,还用爻辞来表达时间。传统的礼仪教育不光在学校中开设课程,社会上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面向全体公民,因此去过韩国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韩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缩影。
2.课堂教学风格的差异
从孔子开坛讲学以后,中国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背诵、理解,难以消化的再请教老师。高校课堂上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但教师的个人教学喜好依然会偏向于传统的,再加上课堂上人数众多,难以兼顾到每个人。所以我们高校的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思想自由放飞的空间。韩国也是从儒家教学方式起步的,经历几次大的教学改革后已呈现自己的特点,表现在高校教学上就是: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互动性能让学生参与思考,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师生间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兼顾每个人,但以学期为单位应该是可以兼顾到大多数的,也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性,对“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很有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我国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一样,学生的选择性不大,而且高校的课程与之前的联系不大。也就是说在我国只要专业规定的课程,就必须要修满相应学分,并考试合格。韩国在97年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一次打的改革,学分制度随即产生。以人为社科类本科生为例,毕业大概要修满144个学分(不同专业课有一定差异性),每学期平均在18个学分左右,分为“教养科目”和“专供科目”,这些课程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他们在网上选课程,在开学前就完成,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内学生进行试听。不满意的可以调换课程或换老师,由此出现一个很残酷的局面:课上的不好的教师会真的没有人听你的课,学校会依据学生选课情况决定老师停课或关闭课程。残酷的现实下,教师会用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研究教学,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把学生留在课堂。
三、在相同中寻找差异
1.集体活动的差异性
目前各个高校都组建组建的社团,依托社团的力量开设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这点两国的高校是相一致的,从细处分析也各有不同。中国高校的社团建设,是在学校的统一调配下,有学生会在具体实施的,学校参与直接干预的少。韩国非常重视各种活动,学校直接参与,给活动提供一系列的保障。以校庆为例,中国的大学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就读期间赶上校庆的,因为并非年年举行,学生关注度也不是很大。韩国不一样他们对校庆非常注重,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都会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关注度比较高。一般都会在2—3天的时间里安排各种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提供了舞台,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来助阵,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密切,不光是院校的活动,可能还是那一座城市的一种重要庆典。
2.德育工作的差异性
每个高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中韩两国都一样,都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同一个高度,但具体实施上有一些不同。中国高校每个专业基本都开设马哲一类的课程,是一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课程,而韩国的高校注重具体的操作。以礼仪课程为例,他们有一整套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我们以试卷考察更规范性,更能直观反映学生的接收情况。将抽象的化为形象的、可操作的,是韩国高校教育的亮点。
3.检测成绩的差异性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性别差异 《傲慢与偏见》 人物会话
1.前言
Leech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于1983年提出了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如果说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能进行交际,那么礼貌原则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对合作原则的进一步完善。PP的准则虽然有六个,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相似或相关的一对合并起来,共四条:(1)策略和宽宏准则(tact and generosity maxim):尽力减少对方的损(cost)而尽量扩大他的惠(benefit);(2)赞扬和谦逊准则(approbation modesty maxim):尽力减少诋毁他人,要尽力夸赞他,对自己则要相反;(3)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力减少对他人观点的不同意见,即尽力夸大与他人的一致性;(4)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和冷漠;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以上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原则(侯国金,2008:99-100)。从各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又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就是遵循了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在人们的交际中普遍存在,它的运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性别就是影响礼貌原则运用的一个社会因素。人们通过对男女交谈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女性大多数能够忠实地遵守礼貌原则,更多地给予对方以支持,尽量避免固执己见或者提出反对意见,以示尊重对方;而男性容易违背礼貌原则,他们倾向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与别人相左的意见,力图维护自己的声誉,而使对方难堪。下面就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分析材料,从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性别如何具体影响礼貌原则的运用。
2.《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礼貌的性别差异分析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尽管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语言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这部小说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实地反映了上流社会和中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1策略准则与宽宏准则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较低的地位,会话中常常处于劣势,表现在策略和宽宏的原则中就是:语气委婉而温和,多用问句来表达意见、征求意见,更多地照顾听话人的消极面子,期待听话人能顺着自己的话题将交谈继续下去,或者答应自己的要求或请求。而男性的讲话通常坚定有力,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
第一段对话在小说的开头,当班纳特太太知道尼日尔福德庄园来了一位有钱的单身汉,要丈夫去拜访一下新来的邻居……富有的单身汉宾利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 Bennet answer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she said.“Mrs Long has just been t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Mr Bennet made no answer.
“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cried his wife.
“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
This was invitation enough.
“Why,my dear,you must know that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rich young man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to see the place,and was so happy with it he agreed to take it.His servants will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What is his name?”
“Bingley.”
“Is he married or single?”
“Oh! single,my dear!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What a good thing for our girls!”
“How so?”
“My dear MrBennet,”answered his wife.“You must know that I am thinking of his marrying one of them.”
“Is that why he is coming here?”
“Nonsense! But it is very probable that he will fall in love with one of them so you must visit him as soon as he comes.”
“Why me?You and the girls can go,or you can send them alone,which will be even better.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best.”
“My dear,you flatter me.When a woman has five daughters she ought to stop thinking of her own beauty.But you must go and see Mr Bingley when he comes.”
(节选1)
班纳特太太使用了大量具有女性特征的话语,如频繁地使用亲昵称呼“my dear”,在短短的对话中使用了五次同样的字眼,以求语气委婉,使丈夫能够接受她的探访宾利先生的要求。而班纳特先生对妻子恳切亲密的语气没有报以热情的回应,要么直接以“No”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要么说“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他语气生硬、态度冷淡,完全不顾及妻子的面子。可见,女性比男性更遵循策略和宽宏准则。
2.2赞扬和谦虚准则
在赞扬准则上,女性较男性而言,较多地恭维别人,同时也较多地受到恭维。女性喜欢用模棱两可、间接的甚至是吹捧的话来表达赞美,以示礼貌。而其相互恭维的主题主要表现在服饰、相貌等外在表现,而男性的赞扬较少。
Because there were few gentlemen,Elizabeth Bennet had been obliged to sit down for two dances.She had overheard a conversation between Mr Bingley and his friend.
“Come,Darcy,”said he,“you must dance.”
“Certainly not.You know how much I despise it when I do not know mypartner.Your sisters arenotfree and you are dancing with the only handsome girl here.”Mr Darcy looked at Jane Bennet.
“Jane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ever saw,but one of her sisters is very pretty.I can ask my partner to introduce you.”
“Which one?”Darcy turned around and looked at Elizabeth.“She is tolerable,but not handsome enough for me.” (节选2)
在此段对话中,宾利向达西介绍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为舞伴,达西却没有称赞的意味,问到“which one”,同时用“tolerable”、“not handsome enough to me”等字眼,足以看出男性的话语风格中赞誉成分较少,语言较务实直接。
对比以下发生于简和伊丽莎白姐妹间的对话:
Later,when the sisters were alone,Jane told Elizabeth how much she likedMr Bingley.
“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should be,”she said.“Intelligent,agreeable,lively.I never saw such a happy manner.”
“He is also handsome,”said Elizabeth,“which a young man should be if he possibly can.”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asked me to dance twice.I did not expect such a compliment.”
“I did for you.It was natural.You were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
“Dear Lizzy!”
“You know you like people in general too much.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one.And so,do you like this man’s sisters too?”
“They are friendly women when you speak to them.I think they will be good neighbours.”
(节选3)
简不断向妹妹夸奖宾利先生“Intelligent,agreeable,lively”,溢美之词溢于言表。同时,伊丽莎白对姐姐的观点完全赞同,甚至还补充了许多赞美之词。如“He is also handsome,”“You were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
2.3赞同准则
在这一准则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附和或者同意对方的观点,而男性则喜欢提出异议。此外,女性较多使用模糊性修饰语。这样,说话人就给听话人留了一定的面子,而不是断然下结论,因此顾及了对方和自己的面子。
例如在节选2中,宾利夸赞简的妹妹“pretty”,而达西给出的回答却是“tolerable,not handsome enough for me”以表示与朋友不一样的欣赏眼光,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议,足以看出男性在赞同准则上的违背性。
而在节选3中,伊丽莎白不断附和姐姐简对宾利的赞誉,这正是在遵循赞同原则。同时,对于妹妹不断地赞誉,姐姐说道“Dear Lizzy”,我们可以看出姐姐简的目的是表示赞同妹妹的评价,这正是女性追求赞同准则的体现。
2.4同情准则
在同情准则的遵守和违背上,主要针对别人的不幸遭遇上,女性经常对此表示安慰,而男性却往往显得较平静平淡镇定。
When she could,she told Darcy the story.
“When I think,”she said,“that it might not have happened if I had told my family about him!But it is all,all too late now.”
“I am shocked and sorry indeed!”cried Darcy.He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om,
Elizabeth understood.He could no longer feel for her after such an example of the complete impropriety of her family.Never had she felt so sure that she could have loved him as now,when all love must be in vain.
当伊丽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亚私奔之后,痛哭不止,既同情父母的感受,也同情妹妹的境遇,当她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才能有力气告诉达西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达西却只说了一句话,“I am shocked and sorry indeed!”语言很显得匮乏,同时转身上楼离开了。虽然他也同情莉迪亚的遭遇,但仅在思维中,而不在言语中“deep in thought,his manner severe”。
三、结语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礼貌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男女的性别差异导致对礼貌原则的运用有所不同。认识到这种差异,在实际生活中,这使我们能够自觉意识到调整自己的言语模式,把言语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以适应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并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更好地增进理解,避免矛盾,实现和谐。
参考文献:
[1]Austen,J.Pride and Prejudice[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New your:Longman,1983.
[3]陈静.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语言的刻板印象[M].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关键词:空间认知,心理旋转,性别差异 分类号:B842
1 引言
在1971年,Shepard和Metzler明确提出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的概念并进行了三维旋转的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与所需旋转的角度之间成线性关系,即旋转的角度越大反应时越长。在之后的研究中人们不断的改进和重复该实验,很多结果表明男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女性。近年来,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性别差异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研究的总结,描述了性别差异在这些实验中的表现,概括了可能导致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
2 心理旋转行为实验中的性别差异
2.1 任务时限与性别差异
Vandenberg和Kuse在1978年设计了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旋转的测试(mental rotation test,MRT),在该测试中,每个测试项(trial)包含5个类似于Shepard和Metzler设计的由小立方体构成的三维图形,第一个图形为标准图,后边四个图形中有两个为标准图旋转一定角度之后的结果(旋转一定角度之后能够与标准图完全重合),要求被试选出这两个图形,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测试项,被试每选对一个图就会多得一分。在这种测试中,男性的得分往往高于女性。
然而Goldstein等人在1990年研究发现,当不对该测试设置时间限制时,性别差异就会消失。他们进行了两个实验,在实验一中要求被试执行有时限的MRT任务,但是采用两种计分方法,一种是总得分,一种是得分率(判断正确的项数与完成项数的比值)。结果发现男性的总得分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的得分率与女性没有差异。在实验二中,被试分别执行有时限的MRT和无时限的MRT。结果发现在有时限的任务中男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在无时限的任务中无性别差异。因此Goldstein等人认为,心理旋转任务中的性别差异与实验实施的因素有关。
但是之后类似的研究并不支持Goldstein等人的观点。如Peters在2005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把MRT任务的时限延长到两倍时仍然有相同程度的性别差异。Resnick在1993年的研究表明,MRT中的时限并不能充分解释性别差异。Voyer等人在2004年分别用5种和3种时限来研究性别差异,发现性别差异并不会随时限的延长而消失。Delgado和Prieto在1996年的研究也没有发现时限对性别差异的影响。Masters在199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计分方式和有无时限的测试都有相似的性别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时间限制并不是造成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2.2 任务维数和刺激材料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Collins和Kimura在1997年对三种任务进行研究,一种是三维的MRT任务,另外两种分别是难度较小和难度较大的二维旋转任务。结果表明,对于难度较大的二维旋转任务,性别差异程度与三维MRT任务一样,而难度较小的二维旋转任务中的性别差异没有那么明显。
Peters等人在1995年对MRT任务和一种改进的难度更大的MRT任务(需要围绕两个轴旋转)相比较,结果发现两种任务中性别差异程度相似。
以上研究的结果表明,二维旋转和三维旋转任务都有性别差异,二维旋转中的性别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三维旋转中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难度无关。
2.3 性别差异的精密计时研究
另外一种研究心理旋转中性别差异的方法为精密计时法。具体方法为:同时给被试呈现两个图形,其中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一定的角度,让被试判断二者为同一图形还是关于镜面对称。Cooper和Shepard认为被试的反应时间是以下过程的总和:刺激编码,心理旋转,旋转后比较刺激,做出选择并执行。当把旋转角度作为x轴,反应时作为y轴时,研究人员认为反应时与旋转角度回归线斜率的倒数是旋转速度,在y轴的截距就是感知比较过程所需的时间。
精密计时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清晰,因为不同的实验性别之间在信息处理上有差异。有时候在斜率上有差异,表明男性旋转速度快。有时在y轴的截距和斜率都有差异,有时只截距有差异,表明男性在感知上强于女性。
最近研究表明,截距不仅包含感知比较的时间,还包含对旋转的准备时间。如Ilan和Miller曾探讨旋转过程是否是简单的插入了其他过程中。他们设计了两个序列的实验,第一个序列中都是方位差为0度(旋转0度)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刺激,第二个序列中既有方位差为0度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刺激,又有方位差大于0度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刺激。研究者的思路是:如果两个图形相差一定角度,则会发生下列过程:1)辨识刺激的感知过程;2)心理旋转;3)判断两个图形相同还是互为镜像;4)做出反应。当两个图形的方位相差0度时只有1、3、4三个过程发生,当两个图形之间的方位差大于0度时,如果过程2是简单的插入过程1和过程3中,那么被试对每个序列中方位差为0度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刺激的反应时间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结果发现被试对第二个序列中方位差为0度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刺激的反应时明显长于第一个序列中刺激的反应时,因此研究者认为,反应时的截距可能是感知比较和对旋转的准备时间之和。反应时截距的性别差异可能是感知对比或其与旋转的准备时间混合结果的差异。
Jansen-Osmann和Heil用字母、数字、PMA(primary mental abilities)图形、动物图形、多角形和三维图形作为刺激材料来研究旋转速度和旋转的准备时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只有对多角形的旋转速度和旋转的准备时间才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旋转任务中,旋转速度和信息处理(感知比较和旋转的准备时间)都有性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刺激材料有关,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3 心理旋转中性别差异的IMRI研究
近年来,fMRI被成功的用在认知神经科学中,这使得人们能够很方便的研究心理旋转神经机制的性别差异。但是很多研究者认为利用fMRI进行研究时需要消除行为上的性别差异,这样才能避免把
脑激活模式的性别差异归因于行为表现的不同。
Jordan等人用fMPI对心理旋转(用到三维图形、字母、二维抽象图形三种刺激材料)过程中的脑激活进行研究,发现女性在双侧顶内沟、顶上叶、项下叶、颞下回和运动前区有显著激活。男性在右脑顶枕沟、左脑顶内沟、左脑顶上叶有显著激活。男性和女性在运动前区都有激活,另外男性在左脑的运动区也有激活,而颞下回没有激活。他们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脑激活模式不同可能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任务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Hugdahl等人对经典的三维旋转任务研究发现,顶叶(BA7)和双侧额下回(BA44/45)有大量激活,男性在项叶有更强激活,女性在额下回有更强激活。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些结果可能表明男性侧重于空间的坐标(coordinate)处理过程,女性侧重于序列(serial)的类属(categorical)处理过程。
Butler等人也用tMRI对经典的三维旋转任务进行研究。发现女性在前额叶的背内侧和其他较高级的皮层比男性有更强激活,表明女性以更费力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执行心理旋转任务;而男性在初级感觉皮层和学习、心理表象相关的脑区(基底核、楔前叶)有更强激活,这贴近更自动的自下而上的策略。功能联通分析结果与行为数据结果结合表明,正确的行为与顶侧.脑岛前庭皮层的负激活关联。研究者认为这些结果也许表明男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使用了一种有效的、下意识的自下而上的神经策略,而这可能是男性具有更强的视空间能力的一个原因。
虽然利用fiVIRI技术人们可以很直观的研究在心理旋转任务中脑激活的性别差异,但是迄今人们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心理旋转中性别差异的EEG/ERP研究
EEG是另外一种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也很成熟的技术,Robets和Bell用EEG功率谱分析对心理旋转中神经电生理的性别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发现在二维旋转任务中男性更侧重于左脑项叶,女性更侧重于右脑顶叶。而在更复杂的三维旋转任务中,男女都侧重于右脑顶叶。对于行为结果,三维旋转中男性好于女性,二维旋转中男性和女性没有差异。这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二维和三维旋转任务中采用了不同的神经机制。当分别对小孩和大学生进行研究时,发现男性大学生在顶叶和颞叶后部比女性大学生有更强激活,而小男孩和小女孩在项叶和颞叶后部的激活没有差异。进一步对不同刺激材料旋转的研究表明,在二维的字母数字旋转任务中,男性大学生在左脑颞叶后部有激活,在二维小人图形的旋转任务中,男性大学生和男孩在左脑顶叶都较女性大学生和女孩有更强的激活。在三维篮球运动员图形的旋转任务中,所有被试在右脑顶叶的激活都强于左脑顶叶。研究者认为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儿童到成人脑激活和认知发展的变化。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是一种通过叠加提取出由刺激诱发的脑电位的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与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fMRI技术互补。然而心理旋转中性别差异的ERP研究很少,据我们所知只有对二维旋转任务中ERP性别差异的研究。如Desrocher等人在1995年用字母和PMA图形作为刺激材料探讨了心理旋转任务中ERP结果的性别差异,潜伏期结果表明,对于PMA图形,角度差越小旋转开始的越晚;对于字母,角度差越大旋转开始的越晚;女性对刺激的辨识开始的更早一点。波幅结果表明脑前部皮层参与了字母的辨识,右脑枕叶后部参与了PMA图形的辨识,与之前关于左右半脑、电极和角度的影响结果一致;女性在辨识后期和旋转前期正波的波幅更大。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Gootjes等人进行了一项二维心理旋转任务中性别差异的ERP研究,他们发现一个早期成分(130~400ms)和一个晚期成分(400~700ms)与任务相关。对于经典的与旋转本身相关的晚成分,男性要比女性大约早出现100 ms,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男性的反应时大约比女性短100 ms,这些结果说明男性的旋转过程要比女性开始的早。另外发现男性比女性更侧重于右脑,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心理旋转中使用了整体的策略。
以上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心理旋转过程中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5 总结及展望
认知的很多方面都存在性别差异,如男性的数学和空间认知能力往往强于女性,而女性的语言认知能力往往强于男性。心理旋转是空间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任务中的性别差异更具有普遍性。与心理旋转任务中的性别差异有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如:性激素、大脑的大小:还有社会、环境、大脑功能的偏侧化、性取向等因素。还有人认为任务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采用了整体旋转和局部旋转的策略是主要原因。
fMRI和EEG/ERP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旋转任务中的神经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而且部分研究具有相似的结论。如fMRI和ERP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和女性可能在心理旋转任务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导致神经机制的不同。经典的三维旋转任务中的性别差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用ERP技术对三维旋转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因此进一步探讨三维旋转中ERP的性别差异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迄今为止,用脑成像技术对心理旋转中性别差异进行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用的都是融合了几个过程(辨识刺激的感知过程;心理旋转;判断两个图形相同还是互为镜像;做出反应)的任务范式,这使得我们不能明确地知道性别差异究竟发生在了具体哪一个过程。而最近的一项研究中,Lamm等人用fMRI对一种全新的,把各认知过程分离开的旋转任务下的脑激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果,但是他们并没有进一步分析性别差异。我们相信,如果利用这种新的任务范式来研究性别差异将会得到很有价值的结果。
关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1中第三个标准提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不同版本教材的呈现
三、不同版本组成部分对比
四、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编排
不同版本描述的次序表现方式,侧重点以及理解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不同版本的分析顺序
人教版: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的垂直分布来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说明;
中图版: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将差异性放大到经度和纬度三维空间方向上,由纬度、经度、垂直方向上依次对差异性进行讲解;
湘教版:提出差异性在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的表现并总结规律;
鲁教版:先提出水平区域的分异同时给出许多案例;再提出垂直区域的分异,然后进行分析。
2、描述具体方法
人教版:内容简洁,图文结合较佳。以一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来提出自然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接下来再进行分层次的描述并举例,最后把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差异进行结合分析,但只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最后的问题探究很具有价值,体现了地理的人地和谐的思想。
中图版:对该部分文字描述较少,大多采用思考,学习指南,课题,案例等形式呈现所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很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综合难度较高;在地域分异这一部分重点以气候带为例详细讲述。
湘教版:相对而言,这个版本对于差异性的描述要更为细致,而且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知识也拓展得更宽,每一个分异性规律都有相对应的活动。而且该版本还强调了因地制宜,把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鲁教版:图像数量多,图文结合较佳。与前面的版本不同的是,该版本先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后再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而人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则是先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后才学习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最后还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差异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礼貌 礼貌策略 性别
一、引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论语》里面孔子说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古代的“礼”,不仅是言语层面的,而且是行为层面的,除此以外,还包括了一整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范,以及社会秩序的礼数制度。应该说“礼”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礼貌”与过去的“礼”在意义上已经很不一样了,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礼貌”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可见礼貌已经具体到只有语言和行为两个层面的意义了。语言学中的“礼貌”,当然更侧重于礼貌的语言层面。
二、礼貌与礼貌策略
(一)礼貌
人与人进行会话交际的时候,不仅相互交流信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某种相互关系。随着会话交往的加深,这种关系可能会升华,也可能会恶化,有时候还需要会话双方进行修补。而反映这种关系的一个指标,就是礼貌。礼貌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语言现象之一。Mills(2003)认为礼貌是“说话人的一种表达意图,意在减轻某些面子威胁行为对别人的面子威胁。”而据Thomas(1995)的总结,“礼貌”这一标题下的研究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1.礼貌――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2.敬重;3.语域;4.礼貌――一种话语表层现象;5.礼貌――一种语用现象。而其中的敬重和语域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语用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礼貌现象展开了研究,“甚至可将礼貌研究看作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冉永平,2001)。对礼貌语言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
(二)礼貌策略
Gumperz(Gumperz,1970、1982)在会话研究中首先使用了“策略”(strategy)这个词。论及礼貌策略,要数Brown & Levinson(1978、1987)的理论最具影响力了,Brown & Levinson采纳Gumperz会话策略的概念,认为礼貌就是避免冲突的一种策略。他们从Goffman的“面子”理论出发提出了,“礼貌的普遍性理论”,以及“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等重要概念,将礼貌策略分为无标记的礼貌策略、正面礼貌策略和负面礼貌策略,并对各种策略举出了40种具体策略。Thomas(1995)也曾指出,礼貌策略是说话人为提升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采取的手段。
(三)对礼貌相关理论的讨论
Leech(2005)认为礼貌没有东西方之分,礼貌策略无外乎抬高听话者的地位和降低说话者的地位。虽然礼貌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是这些理论的确为丰富言语交际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原则是说话或形势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从这个区别的层面上来说,原则往往是相对固定的,而策略则常常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对礼貌语言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包括Grice、Lakoff、Leech以及Brown & Levinson。
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包含四个准则:
1.量准则(Quantity Maxim):
a.行为者会尽可能多做事情,以实现当前目标;
b.行为者不会做超出需要的事情。
2.质准则(Quality Maxim):
行为者不会欺骗对方,因此行为者会尽可能说真话。
a.行为者不会说自认为虚假的事情;
b.行为者不会说缺乏足够证据的事情。
3.关系准则(Relevance Maxim):
行为者的行为将会与他的意图有联系。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行为者会对具有共同目标的对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行为。
a.行为者不会向对方掩饰自己的行为,因此为了交际需要,行为者不会说话晦涩;
b.行为者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便毫不含糊地再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c.行为者不会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不必要的行为上;
d.行为者会有序地实施某一计划,以增加实现某一目标的最大可能性。(转引自何自然、冉永平,2009)
Lakoff(1973)提出说话人应遵守三原则:1.不要强求于人――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与地位不均等的情况;2.给对方留有余地――适用于交际双方的权力与地位相对平等,但社交关系不很密切的场合;3.增进相互之间的友情――适用于好友之间。
Leech(1983)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划分为6类: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逊准则;5.一致准则;6.同情准则。
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策略理论是和社会语境关系十分密切的,他们把面子威胁行为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
1.社会距离(D):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2.相对权力(P):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力;
3.强加力度(R):特定文化下的交际中相关言语行为的强加力度。
面子威胁行为的计算公式为:Wx=D(S,H) +P(H,S) +Rx
不同文化中给予D、P、R的赋值也不尽相同,面子威胁行为的强度与社会距离、相对权力和强加力度密切相关。而说话人的礼貌策略选择,就是取决于是否实施了面子威胁行为。而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有5五种方式:
1.直接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不采取补救措施(例如:救命啊!);2.带着正面礼貌策略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例如:我们正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3.带着负面礼貌策略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例如:这个菜加点醋就更好吃了。);4.间接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例如:请问,哪里可以洗手?);5.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而在这些策略下面,一共划分了40种具体策略。
各个民族礼貌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语言的理论一定要与具体语言相结合进行研究才有意义。西方的礼貌语言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大批学者,如何自然、陈松岑、束定芳、顾曰国、陈融等人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对汉语的礼貌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谢朝群,2011)。
顾曰国(1990)在分析了Brown & Levinson和Leech的观点后,结合汉语,提出了汉语的礼貌原则:贬己准则、尊人准则、称呼准则和文雅准则。陈融(1993)从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恭维语研究出发,认为顾曰国的礼貌模型可以解释汉语的礼貌现象,但是不能解释美国英语的礼貌现象;而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策略框架是跨语言的,其理论本身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性别与语言的研究现状
(一)性别与语言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性别与语言的研究非常之多。《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Wray,et a1.,2001)一书列出的经常发表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成果的国外刊物多达23种,其中不乏Language in Society、Language、Journal of Pragmatics等许多知名期刊(史耕山、张尚莲,2006)。Lakoff的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1975)被视为现代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中总结出的女性语言特点有:1.女性专用的词汇;2.使用只表达情感而不含信息的形容词;3.在该使用陈述句的时候使用发问的语调,如反意疑问句的使用;4.使用各种各样的模糊语;6.过度强调语法上的正确性;7.过度礼貌的形式的应用;8.没有幽默感;9.使用更多的直接引语。Lakoff认为上述女性在词汇、句法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女性语言的独特风格:顺从、消极和不确定等。
Mills(2003)对女性是否一定比男性更礼貌提出了疑问,经过研究发现尽管女性很多时候按照女性应有的方式,用比男性更礼貌的方式进行交际,但是很多时候,女性也与男性一样不礼貌。Mills认为礼貌和不礼貌在于会话双方的相互干预,以及具体的语境,而不应该对言语种类作简单的归类。Gregory(2001)指出,英国各阶层的礼貌行为正在减少,同时很多人又希望人际行为能有标准。科学和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主导力量,但是在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人们的观念还是极端守旧的。Evin(1990)推断女性要比男性更具合作性,因为女性较少地打破准则。Cameron指出男性在会话中是对抗性的,而女性则是运用合作策略的。Michell运用合作理论论证了女性不喜欢违反准则来使用委婉语,在歧视女性的文化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言语和行为的侮辱,女性会较多地撒谎,目的是保护自己免受性骚扰(转引自金立,2005:28-29)。Holmes(1992)以新西兰白人中产阶级为调查对象,用详实的语料对男女的礼貌行为作了分析,发现女性都比男性在各发言、提问、打断,抑或是争夺话语权方面表现得更礼貌。Coates(1993)则认为女性使用更多的声望策略是因为女性更担心自身的社会地位,使用这样的语言可以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提高自身地位。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女性话语要比男性话语更礼貌是大多数语言学家的共识。就语料的选择而言,西方语言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是英语,尤其是白人中产阶级的话语占所选语料的大多数,如Holmes(1995),Mills(2003);也有基于新闻采访的,如Mullany(1999),Evin(1990)。就其所依赖的理论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基于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策略理论。如果女性话语比男性话语更为礼貌,那么男性话语所表现出的礼貌性又体现在哪里,或者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呢?这些都还没有被充分讨论过。
(二)性别与语言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不是很多(史耕山、张尚莲,2006),关于性别与礼貌的研究比较少。在理论方面,孙汝建(1997、2010)、赵蓉晖(2003)对此做过介绍,他们的介绍主要基于社会语言学,更多是从性别语言的社会属性方面来展开分析。白解红(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语义层面的性别歧视中,女性遭受的歧视要远大于男性,该研究是基于英语来展开的。施栋琴(2007)的综述回顾了20世纪以来性别与语言研究的各种研究方法,指出早期对性别语言的研究集中在语音和语法方面,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话语风格方面。而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社会构建的眼光来看待性别这个范畴。
在实证研究方面,叶(1995)调查了汉语使用者的恭维语使用状况,统计显示,普通话赞扬应答策略中,谦虚策略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一致策略(分别为41.4%和30.5%),但是该研究并没有把性别作为研究的变量之一。魏耀章(2001)分析了恭维语的性别差异,其调查对象是作者自己家乡的119名亲戚朋友,结果发现男性恭维的话题主要是成就,占74%;而女性大多数选择服装、外貌作为恭维的对象,各占54.4%和34. 1%。钟馨(2002)研究了性别与礼貌原则的应用,该研究是基于文学文本《围城》的。权立宏(2004)的研究以汉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男女称赞语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是广州某大学大二的120名学生。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使用了更多的较为礼貌的语用策略。杨芳(2004)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宿舍里面的话语交际,从支持性反馈、话轮转换、话语重叠方面来考查其性别差异。杨路平(2006)研究和分析了仪式性辩论中礼貌策略的使用特点。侯召溪(2007)研究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语用策略。毕银燕(2007)研究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汉语使用者的话题、打断、重复、提问,但是并没有就礼貌原则进行讨论。陈冰(2008)收集了近30小时的英美电视节目,分析了其中男女在礼貌策略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性别并不是社会交际礼貌的决定性因素,礼貌取决于诸多社会场合和背景。李小花(2006)、刘国鸿(2009)的研究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分析额外国文学作品中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差别。陈雪晶(2008)分男性与男性的对话、男性与女性的对话、女性和女性的对话三种情况对礼貌原则做了分析,其研究的对象也是英语。冯娟(2007)研究的是大学生因性别不同,所采取的不同的积极礼貌策略,该研究是基于汉语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
四、主要成就及不足
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来看,女性在会话中会使用更多的合作策略,其话语中会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而男性在言语上则更具统治性,倾向于竞争,并更多地实施面子威胁行为。这些差异源自男女属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是由男女生长的社会坏境所造成的。
大多数综述都是在介绍国外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基本没有走出国外理论的圈子。从语言的研究对象来看,多数研究都是基于英语或者英汉对照的,如李小花(2006)、陈冰(2008)、陈雪晶(2008)、刘国鸿(2009);只有少数研究是基于纯汉语的,如钟馨(2002)、杨芳(2004)、毕银燕(2007)、冯娟(2007),赵洪宝(2007),而这五篇中又有两篇是以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这些研究者中绝大部分是英语专业背景的。就笔者所考察的所有文献而言,国内尚没有以汉语谈话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别与礼貌策略对比的论文。
但是对男女礼貌策略的差异研究中,很少将交际对象的性别作为其所研究的变量,而事实上,因为交往对象不同,男女所使用的礼貌策略是存在差异的。在这种研究方法层面,只有陈冰(2008)、陈雪晶(2008)用到了这个方法,但遗憾的是,该论文只是指出了礼貌策略的复杂性和礼貌原则的通用性,并没有结论性结果来揭示因交往模式不同而产生的礼貌策略差异。
“男尊女卑”的刻板形象(Stereotype)在汉语中是广泛存在的,以往对汉语中男女间礼貌策略的研究并没有注意到性别交往模式的不同,为此,有必要揭示在不同性别交往模式下男女礼貌策略的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度“科研启动计划”青年科技人员培育项目[编号:PY2013S012]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Brown,P &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1987.
[2]Coate,Jennifer. Women,Men and Language[M]. 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3 .
[3]Evin,Elizebath.The Rhetoric Of Courtship:Convers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Newspaper Personal Ads[M].ERIC,ED,1990.
[4]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5] Gregory,I.Nation on a Short fuse[A].in Courtesy Call.The Magazine of the Campaign for Courtesy[C].Newcastle,Polite Society,2001.
[6]Holmes,J.Women’s Talk In Public Contexts[J].Discourse and Society,1992.
[7]Holmes,J. Women,Men and Politeness[M].New York:Longman,1995.
[8]Lakoff,R.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New York:Harper Row,1975.
[9]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10]Mills,S.Gender and Politenes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1]Mullany,L.Linguistic Politeness and Sex Differences in BBC Radio 4 Broadcasting interviews[J].Leeds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1999.
[12]Rong,Chen,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3,(1).
[13]Thomas,J 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4]Wray,A.Projects: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ing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5]Ye,L. Complimenting in Mandarin Chinese[A].In Kasper,G(ed.).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C]. University of Hawaii,USA,1995,p207-302.
[16]白解红.语义多层面上的性别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7]毕银燕.汉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陈冰.礼貌策略与性别差异[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9]陈雪晶.礼貌原则使用中的性别差异[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冯娟.汉语交际中积极礼貌策略使用中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侯召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打记者问语用策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金立.话语交际的三重解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李小花.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和交际失误[D].武汉: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5]刘国鸿.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小说《维莱特》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D].镇江: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权立宏.汉语中男女在称赞语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
[27]冉永平.礼貌的语用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2).
[28]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7,(5).
[29]史耕山,张尚莲.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6,(3).
[30]孙汝建.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1]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2]魏耀章.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33]谢朝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34]杨芳.对中国大学生宿舍谈话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的会话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5]杨路平.仪式性辩论中的礼貌策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6]赵洪宝.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中国电视采访类节目的会话含义[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7]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意义差异 翻译 归化 异化
近年来,语用学的众多理论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上,如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等。本文将结合语用学中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分析翻译的本质和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然后结合Gutt的《关联与翻译:认知与语境》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间具有文化差异性的翻译时所做的策略选择。
一、关联理论
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详尽地论述了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关联原则。关联理论描述了话语本身和语境的关联性,核心是关联原则。他们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何兆熊,2003:433)。所谓“示意”,是指说话人把信息意图展示出来这一过程,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一过程。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何自然,1997:139)。说话人的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因为双方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能否达成“互明”(mutually manifest),达成了“互明”就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在信息和语境之间找到“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
关联理论所强调的“认知原则”认为“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Sperber & Wilson,1986:30),即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相吻合。而“交际原则”则认为,每一个示意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其关联的程度取决于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正如何自然所说,“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联系就越清楚;话语内在的关联性越清楚,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何自然,1997:139)。
二、关联理论和翻译
Gutt首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因此翻译也是一种示意―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不同之处仅在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行为。更准确地说,翻译行为包含两个示意―推理过程,翻译的全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
在第一个示意―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语言刺激(话语)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在第二个示意―推理过程中,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他根据原语篇、自己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译文语言环境和他对译文读者的期待的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则对他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解释。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使译者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凸现了出来。译者从一个“没有发言权、身份低微的语言复制者”变成一个交际活动中“直面译语读者进行交流的交际者”(Gutt,1991:199)。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语境并不局限于交际双方直接的外部环境、前面紧邻的语段,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说,,对趣闻逸事的记忆,对文化的各种假定,对说话人思维状态的种种信念。所有这些在话语理解过程中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Sperber & Wilson,1986:142)。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实现语言信息和文化语境的最佳关联。关联理论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任何人的话语都有明示(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个意义,语言交际双方不但要了解对方的明示,更要互明对方的暗含,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实现交际目的。但是,同一文化语境中的人一般不会说出有关意图的所有信息,对于那些交际双方都能不言自明的信息成分往往隐去而不予明说,这就构成了语义暗含。因此,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会造成“文化缺损”(cultural default),从而产生译文读者的理解困难。因此,译文能否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成为翻译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译者应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作出正确的假设,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对导致“文化缺损”的原文明示信息推敲其暗含,以消除歧义,并将自己从原文中建构的心理认知图式选用恰当的译文形式准确转达给译文读者,在译文中营造译文读者所需的语境效果,与读者达成最大程度的认知互明,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译文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顾韵,2006:68)。
三、三种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在词语联想意义上的表现
源于不同的文化源头致使包含在语言词汇中的意义不同。不同文化会赋予同一种对象的不同联想意义。例如,“龙”(dragon)这种动物在英语和汉语中所引起的联想就不相同(何善芬,2002:164)。
在英语中,dragon的意思:1)凶猛的人;严厉警惕的守护人;2)专制的力量;罪恶势力;3)撒旦,魔鬼。如the old dragon(魔鬼),dragonish(凶暴的),dragonnade(使用军队迫害)等。
在汉语中,“龙”的意思:1)人君;2)才俊之士;3)饰以龙形的;4)高大的马,骏马。如“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
可见,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其指称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
2.文化差异在习语上的表现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其语言中的大量习语并不能在意义上一一对应,尤其是在语境的联想上差异较大。例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对于中文读者来说,他的认知语境中也许就不存在“Rome”这一概念。在翻译时,考虑到译文的受众,在中文表达时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又例如中文里有“壮得像头牛”和“犟得像头牛”的表达,但是英文对“壮”和“犟”这种性格特质的联想明显是其它动物,在英语里有“as strong as a horse”和“as stubborn as a mule”。如果在翻译时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就会使译文读者无法理解。
3.文化差异在文学色彩上的表现
在翻译中,涉及文学典故时,文化差异性是最大的,也是译者最应小心处理的地方。翻译中,在尽量保存原作风貌的前提下,掌握好灵活度,既不过死也不过活,即追求所谓动态对等;熟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并能尽量完成“搭桥”任务,使译文读者得到大致相等的反应。
“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黛玉葬花不成?”因而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Can this be another absurd maid come to bury flowers like Taiyu?”he wondered in some amusement.”If so,she’s 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 which isn’t 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杨宪益译《红楼梦》第34回)
显然英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是很少会包含中国的历史典故“东施效颦”的。因此不可直接简单地把人名音译。杨先生为了在译文中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先将“东施”和“西施”音译再增译,既传神又达意,有效地消除了理解障碍,与译文读者达成了认知环境中的互明,使他们很好地理解“东施效颦”这一充满民族色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四、对具有文化差异性的语言的翻译策略
Gutt(2001:132)认为化“暗含”为“明示”的方法有两种,即“间接翻译”(indirect translation)和“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前者注重保持“认知效果的相似性”(depend on resemblance in cognitive effects),后者注重保持“语言特征的相似性”(depend on resemblance in linguistic properties)。这也就是翻译界常说的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性处理,以及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处理。
1.归化处理
要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并找到最佳关联,最常用的就是译语文化为导向的归化性处理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原文的异域色彩大多尽数丧失,而着重保留原文实质性信息,以消除理解障碍,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译者应对源语与译语间的这种共知环境的差异有清楚的了解并恰当地加以利用,明了哪些隐于明示之后的暗含需要明示,哪些不必重复,并能知道如何找到译文与读者的最佳关联。如:
多年以后,我给我的孩子又讲这只猴子的故事,讲到他被救了之后,保护师父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孩子说,他干吗要跟着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师父去取一本不知道拿来做什么的破经呢?他应该再大闹天宫。
Many years later,I started to amuse my kid with the same story of the monkey.After he was saved,he underwent the formidable ordeals while protecting his master and performing his duty...He asked,“What’s the point of accompanying a good-for-nothing master on his trip to get those worthless scriptures?He should have rebelled again.”
上例中“去西天取经”和“大闹天宫”的表达十分生动,在于激活汉语读者的心理认知图式,与话语产生相关联想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但因为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没有这一类中国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在译文中如果加上这些形象表达可能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甚至导致误解,导致原文没有的含义,所以译文中省去了原文形象“去西天取经”和“大闹天宫”,而只用简单的“performing his duty”和“rebel”表达了汉语的语境效果,充分顾及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心理。
其实,在翻译英文谚语过程中,这种用汉语读者所熟知的形象或意境替换原谚语中的形象或意境比比皆是。例如,The shepherd would rather lose the wool than the sheep.(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一味地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就会因为给读者提供了太多的新信息,从而给他们带来超负荷的阅读负担,导致读者对译文失去兴趣或者不理解,导致交际失败。
2.异化处理
除归化性处理之外,在译文处理过程中,还有一种是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处理。我们可以通过直译加注的方式保留原文的形象表达,也就是Gutt所说的“直接翻译的阐释法”(the interpretation of a direct translation)(1991:187)。阐释法能为译文语境提供部分所需的信息,以努力保留原文所有的“交际线索”(communicative clues)。但注释会打断译文读者阅读的流畅性,增加过多的处理努力。较好的办法是在该形象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说明该形象的一般性词语,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文形象,又不会打断读者阅读的流畅性,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该形象,有效实现译文功能。例如:
中国传统年画如今已成为中外人士的热门收藏品。人们通常在新年即将到来的五天前把木刻年画贴在自家的窗户或大门上以祈福新年。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always a popular folk art in rural areas――have now become a hot collector’s item for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ers.The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s are usually put up on windows or walls five days before the New Year’s Day to express good wishes for the coming year.
中国传统年画的寓意,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心领神会,但外国人却无法将其字面明示信息和中国的过年文化联系在一起。译文的阐释性直译提供了充分的语境效果,使译文读者产生了像中国人一样的联想,实现了原作者意欲表达的意图。尽管行文多少有些累赘,但读起来异域色彩浓郁,不会使读者生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实质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同时对与具有文化差异性的语言的翻译的指导作用也是不言而喻。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领会原文作者的意图,认识到原文和译文语言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别,正确判断译文读者对原文文化的认识程度,再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归化或异化,为译文读者提供最充分的语境,以达到最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Gutt,Erne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2004.
[2]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6/2001.
[3]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顾韵.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J].大连大学学报,2006,(3).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众所周知,新会计准则与新的所得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方式上有所不同,导致它们在计算所得税时产生了差异,根据差异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一、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标准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有四种基本类型:
(一)可免税的会计收入和收益。即财务会计确认为收入、收益,但税法则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比如,企业从其投资单位分回的税后利润,若投资企业税率小于被投资企业的税率,则分回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会计仍将其计入投资收益并入利润总额。
(二)税法作为应税收益的非会计收益。即在财务会计中不确认为收入,但按税法规定要作为应税收入计税。比较典型的就是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上只计成本费用,而税法同时做收入、费用,将它们的差额计入应税所得依法纳税。
(三)税法不作扣除的会计费用或损失。有些支出,财务会计已列为费用或损失,但税法不予认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额不准扣除;另一种则是超过比例不准扣除。比如,非公益性的捐赠赞助支出和超额的工资费用及“三项”经费等。
(四)税法可扣除费用的非会计费用。即财务会计未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比如,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在税前可以加扣50%的费用。
二、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及会计处理
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取得收益时的一项费用,既然是因收益而产生的费用,就应该有相关的收益与之配比,并随同收益计入同一时期。在不受永久性差异的影响时,企业获得的收益应承担一定比例的税费,那么所得税费用就等于利润总额与税率的乘积。笔者认为此时企业的收益与所得税费用是相配比的。但实务当中经常会出现上述四种情况,这导致了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税收益间存在着永久性差异。对永久性差异如何做出恰当的处理,关系到企业依法缴纳的所得税。我国目前对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采用应付税款法,具体处理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经过上述处理后,会计利润被调整为符合税法要求的应纳税所得额,正确地计算出企业应纳的所得税额。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简单、便于操作,但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的缺点:
一是应付税款法使得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失去配比性;
二是应付税款法没有单独反映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三、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由永久性差异产生的不配比现象,以及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没有被合理的加以反映与处理,这会导致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充分、不完整的,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及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因此对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适当的改进是极为必要的。
笔者认为,可以增设“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和“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科目用于核算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额即永久性差异与税率的乘积。所得税是一种费用,而这两个科目核算的是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它们也属于损益类科目,在年终时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上,最终抵减利润总额形成净利润。这样,不论业务是否涉及上述四种情况,始终使得所得税费用等于会计利润总额与税率的乘积,从而使得收益与所得税相配比。
根据永久性差异的不同类型,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减少额的会计处理。永久性差异中可免税的会计收入、收益(财务会计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大于税法确认的收益)和税法可扣除费用的非会计费用(财务会计确认的费用小于税法确认的费用),使会计利润总额大于应税所得额,两者差额便是需纳税调减的部分,是由免税、抵税政策产生的,应归入“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核算。相关处理如下: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总额×税率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永久性差异×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所得税费用-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
(二)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增加额的会计处理。永久性差异中税法作为应税收益的非会计收益(财务会计确认的收益小于税法确认的收益)和税法不作扣除的会计费用和损失(财务会计确认的费用大于税法确认的费用),使得会计利润总额小于应税所得额,两者差额是因计税基础大于会计利润造成的,需被调增计入“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具体方法如下: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总额×税率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永久性差异×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所得税费用+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
借:所得税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除了在分录中作调整外,还应对目前的利润表作相关的变更,在利润总额项目下增设一个扣减项目“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净额”,用于归集年末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总额与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总额的差额。
[例]某100人的企业2006年的业务情况如下:接受现金资产捐赠100万元,发放工资总额2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从事“三新”技术开发费用10万元,该费用比上年增长10%以上,2006年度利润总额为2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企业在接受捐赠时,国家为了避免其以捐赠名义来归避税赋,在税法中规定了接受捐赠要计入应税所得依法纳税,属于税法作为应税收益的非会计收益,因此需纳税调增。
捐赠收益纳税调增=100×33%=33(万元)
财政部规定计税工资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额为1600元,也就是说该企业计提的工资费用在税前最多可扣除16万元,多扣的4万元属于税法不作扣除的会计费用或损失,需纳税调增。
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16)×33%=1.32(万元)
企业购买国债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是不被计入当期应税所得的,但是会计上仍须将其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该业务只有收益没有税费,属于可免税的会计收入、收益,需纳税调减。
国债利息收入纳税调减=5×33%=1.65(万元)
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符合当其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查账征收等条件,可再按其实际研发费用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这属于典型的税法可扣除费用的非会计费用,应纳税调减。
加扣研发费用纳税调减=10×50%×33%=1.65(万元)
2006年该企业的所得税费用=200×33%=66(万元)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33+1.32=34.32(万元)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1.65+1.65=3.3(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66+34.32-3.3=97.02(万元)
与所得税相关的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66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增额34.3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7.02
永久性差异纳税调减额 3.3
利润表有关数据填写如下:
调整后的利润表将企业受永久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明显地反映出来。但是,仅仅对账报做变更,只能反映其金额的多少,要使信息与决策更相关,还必须说明永久性差异涉及的具体事项,这就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据统计数字显示,在所有的投资者当中只有30%的人能正确理解表上信息,另外的70%只能通过附注来掌握部分财务信息。这更加说明了报表附注的重要性。在报表附注中,对永久性差异需披露以下几点:
①永久性差异造成的原因;
②永久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即永久性差异×税率;
③原因、金额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以上例中的工资费用为例,应做如下说明:
【关键词】 暂时性差异; 影响; 所得税费用
一、折旧年限相同
实例:甲企业2005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00万元,会计与税法折旧年限均为4年,该企业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营业收入均为80万元,所得税率为30%。要求:根据所给资料分情况列表分析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第一,会计上采用直线法,税法上也允许采用直线法(表1)。
第二,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税法上允许采用直线法(表2)。
第三,会计上采用直线法,税法上允许采用年数总和法(表3)。
二、折旧方法相同
实例:甲企业2005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00万元,会计与税法折旧方法相同,均采用直线法,该企业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营业收入均为80万元,所得税率为30%。要求: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将其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第一,税法规定4年折旧,会计也按4年折旧(表4)。
第二,税法规定4年折旧,会计按2年折旧(表5)。
关键词:女性意识; 差异; 成因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者是生活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 女性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 男女根本不平等, 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英国的法律规定, 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 女子就没有继承权; 就算继承了财产, 一旦结婚, 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 自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 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 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那时的女子要自立就只能出去当家庭教师, 而这是当时认为很低贱的事, 所以财产不多而有教养的女子都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的无奈和不满, 有不少女子随波逐流, 在窄缝里求生存,《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就为了有个体面的婚姻生活而主动示爱并嫁给了愚蠢滑稽自作聪明的柯林斯。但也不乏女性的叛逆和抗争,《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意识。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是作家钟情的主人公, 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不是特别美貌, 但都受过教育, 具有知识女性的聪明睿智和独到的思想见识, 都不满于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 有过不同程度的抗争。但两者在观念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不同。
一、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表现
(一) 在两性关系上, 伊丽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 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
《傲慢与偏见》表现了女性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作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家中的财产比不上贵族阶级, 因为没有兄弟, 父亲的财产眼看就要被远房的堂兄所继承。虽有美貌,却不足以打动别人的心。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他结婚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 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求结识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 达西宁不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 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 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 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交往中达西又表现了对她家庭成员的蔑视, 虽然她自己也并不认为她的家人值得尊重, 但这无疑火上浇油, 极大地触怒了伊丽莎白。所以伊丽莎白以各种方式取笑打击报复达西为乐。当达西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时, 满以为她一定会答应的, 却遭到了严辞拒绝。她肯定地说: 世界上最不可能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 高高在上, 置别人的感情于不顾。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她除了选择做老处女和当家庭教师外, 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而达西的家境和自身条件在当时很多姑娘心中是理想夫君的不二人选。但伊丽莎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毫不犹豫放弃了这门婚姻。伊丽莎白拒婚这件事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样做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简爱从小无父无母, 被舅父收养, 偏偏舅父早逝,舅母又凶残, 表兄歧视她, 女仆欺负她。在这个环境中, 她明白: 活着, 首先是要争取做人的权利, 至少要得到人们的平等相待。为了平等, 她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 你狠心”, 给了她表哥拳头的教训。在劳渥德, 当她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 她明白“应该狠狠地回击, 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 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桑府, 她不能容忍罗彻斯特以救世主的态度对待自己, 说:“ 你以为我贫穷, 低下, 没有姿色,材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 没有心肠吗? 你想错了我现在不是根据尘世和习俗的标准跟你说话, 而是我的人格跟你的人格在说话, 就好像我们站在上帝面前, 我们是平等的! ”为了独立平等, 她选择做一名薪水少得可怜且毫无地位的家庭教师, 后来又独自出去闯荡陌生的世界, 登广告来寻求新生活。
男权文化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中心, 站在男性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审视女性, 而简爱却超越了这一传统, 她能够以“ 我”的标准来打量整个世界, 比如她认为梅森先生是一个“模样儿俊俏的男人”, 但他皮肤光滑的鹅蛋脸没有力量, 那鹰沟鼻和樱桃小嘴没有坚毅, 那低而平的额头没有思想, 这种评判体现了对男权的颠覆和批判, 也表明了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她没有像大多数的女子那样盲目遵从男人的思想, 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
在书中简爱不是作为男权社会被拯救的弱者, 相反矮小娇弱的她却一次次帮助着不管是体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远胜于她的男主人公。她扶起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 叫醒被大火包围却还酣睡着的罗彻斯特; 当她的爱人破产了, 眼睛瞎了, 手也断了时, 废墟中的简爱握住爱人的手说“我能帮助你吗? 先生, 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为你效劳。”在某种程度上, 简爱精神强大到了超越男性的地步。
综上所述, 伊丽莎白表现为一种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意识, 而简爱则体现出有意识地反抗压迫, 要求平等自由的女权思想。
(二) 在爱情方面, 伊丽莎白被动等待男性的求爱, 简爱则选择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
伊丽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 她们都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 拒绝只有金钱为基础的结合。她们都拒绝过牧师的求婚, 因为两个牧师都认为真正的爱情对于婚姻并不重要。虽然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丽莎白日后生活无忧无虑的保障, 但那种婚姻在她看来是不幸的。而简爱拒绝了圣约翰是因为她明白他爱的人不是自己, 这种没有心灵交流的结合是简爱所不能容忍的。尽管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人有相似之处, 但在追求爱情的行动上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向往的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基础, 但她似乎缺乏追求真爱的勇气。她的婚姻观仍然是父权思想下的恋爱婚配模式: 男追女等, 男才女貌。这种模式中的妇女扮演的是被征服的角色, 当然这不排除伊丽莎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比如她曾拒绝了“ 集傲慢与卑膝于一身, 自大与谦卑于一身的”柯林斯先生, 但在自己爱上了真正想要的爱人时, 她选择的是被动的等待。伊丽莎白在改变对达西的偏见, 真正了解他并被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达西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时, 她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爱上了达西, 但她没有大胆主动地表白自己的感情, 尽管她已被这爱情之火烧得痛苦不堪, 还是不动声色地等待他的下一次表白, 后来还是通过凯瑟林夫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干预才捅破了窗户纸, 使得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而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 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犯两性关系中禁止妇女在爱情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清规戒律, 与上流社会的贵族谈情说爱, 连罗切斯特也说“是你向我求婚的”。她这样做并非是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是基于她心灵合一的爱情观和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后来当她意外获得了遗产, 而她的爱人却又穷有残的时候, 她还是回到他的身边, 全身心地充当她的另一半。因为她爱着罗切斯特, 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改变的。这种爱与伊丽莎白追求的以经济基础作为首要条件的爱情是不一样的。
二、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的成因
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 与作家的所处环境和个性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奥斯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工业革命使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当时人们的头脑, 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 男人完全占住了社会的主流, 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大卫、莫那翰在《简奥斯丁与妇女地位问题》中说英国妇女“再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她们被认为天性智力低劣, 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把每一小时和每一天都贡献给丈夫、双亲、兄弟姐妹⋯⋯ 在家庭各种关系的交往中照顾他们的安逸和舒适”。绝大多数的妇女对自己的依附地位全无自觉意识, 女权运动和女权意识都处于萌芽状态。
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一个牧师的家里, 生活比较宽裕。她深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激情对于她是完全陌生的, 她甚至拒绝与那些热闹的姐妹有泛泛之交, 敏锐的观察, 恰当的语言, 灵巧的动作, 这些都适宜她仔细的揣摩, 但暗中急剧猛烈的悸动, 血液的沸腾, 渺不可寻的生活目标和感觉到的死亡尽头———这些他置若罔闻。”( 1850 年4 月12 日《书信》)
作为一个没有融入社会的的女性作家, 男权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她的潜意识里, 以她的切身体会她认识到了男女的不平等并且在作品中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出来, 但她认为女性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 她们在智力和精神上不亚于任何一个男性。文中达西对于美貌并不特别出众的伊丽莎白的钟情就是对她独立人格的认同。然而她并不强调女性一定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 她不否定社会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的区别。她重视女性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认为这远比争取男女地位平等重要。她笔下的理想女主人公聪慧、理智, 拥有和男性一样发达的智力, 但作家显然只是把她的才智和个性安排做她求得理想归宿的筹码而已, 不会让她去争取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伊丽莎白最终嫁入豪门, 诠释了奥斯丁标榜的女性自身意识完善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作家, 她的可贵之处是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了前台, 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 以女性的角度展开了故事叙述, 张扬了女性意识。
勃朗特与奥斯丁一样也是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但她幼年丧母, 家境较贫寒, 曾就读于一所为贫困儿童设立的寄宿学校, 在19 岁时当了这个学校的教师,后当过家庭教师。命运与奥斯丁及那时大多数的女子相差无几, 所幸的是晚出生近半个世纪的勃朗特所处的是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高涨的年代, 这次运动也正视了妇女的无权地位, 提出了争取妇女自由权利的口号, 女性的自主意识被极大地唤醒了。她们已经明白女性有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对男性第一, 女性第二的观点, 认为男女平等, 女性有决定自己婚姻的自由。因其自身遭遇和切身体会,勃朗特受女权思想影响比较深刻, 简爱的形象可谓应时而生, 表达和彰显了女权思想。简爱的人格魅力正在于她的反抗性格, 她的那个有着决不向困难低头的傲气, 不顾一切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的志气, 大胆追求所爱的勇气。她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实际上是妇女觉醒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勃朗特继奥斯丁后把英国的女性意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 王科一泽.南京: 泽林出版社, 2000.
[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3] 郭征难.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 (9).
[4] 黄静.< 傲慢与偏见> 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 2002, (6).
[5] 谭雪菲卢卡斯小姐和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安康师专学报, 2004,(6).
《投资者报》:从几个关键数据看,深发展一季度并没受紧缩货币政策的太多影响。为什么?
理查德:我们确实没受到货币政策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非常少,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也在下降,存贷比都符合监管要求。
《投资者报》:接下来贷款业务会否放缓?
理查德:有的人会认为,做银行就是做贷款,其实,做银行更核心的是吸收存款,因为没存款就不能支持放贷。过去几年,因为金融危机,市场的流动性比较松,所以货币政策也比较宽松,但之前的宽松周期已经过去,现在是不同的周期。
过去4到5年时间里,深发展是一家主要做贷款的银行,像贸易融资、信用卡业务做的都较好,恰恰这些都是贷款业务,深发展内部也以贷款业务为倾斜,这就导致了银行的结算以及活期存款占比较低。
接下来正好是一个机会,可以将我们的负债业务做得像资产业务一样好。
《投资者报》:这是不是意味着,深发展在未来的战略上会与以往有些不同?
理查德:我经常和同事说,做银行很简单的。比如说做贷款业务,直接在报纸上打个广告说,“要贷款吗,找我们!”这样会有很多人来。但存款广告打出来,不一定有人来。所以做银行业务,吸收存款很重要,我们正在做这方面工作,相信我们在市场上有很多潜力、机会将结算业务提升到与资产业务一样好。
今年我们的存款业务增长特别强劲。通过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便捷性,会做得更好。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利率市场化。其实目前已有这方面的热议,对于银行来说,现在就要做好准备。如果去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有风险定价,同时,还要有科学化的盈利分析。深刻的理解你的效率、低效、利润到底在哪里。
一旦利率市场化那天到来,市场的竞争格局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未雨绸缪就是我们现在的工作之一。
中西银行业对比差异巨大
《投资者报》:你在花旗等外资银行工作了很长年份,中西方银行业的差异有多大?
理查德:中国的银行大部分做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大部分业务聚集在国内,而大的西方银行已将业务做到全球,且投资银行业务占比很大。
第二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比西方监管相比,更加审慎。比如存贷比的控制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很多人可能会抱怨存贷比还要控制,但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是个很好的管控。
其实,传统银行业务的核心就是从客户那拉来存款再放出贷款,中国还有存贷比限制,就说明中国还有做传统银行业务的精髓。西方则更关注资本市场,所以资本来源太多是来自于资本市场,所以危机来时,暴露了很多风险。
第三点,中国的经济情况比西方要好一些。当然,现在大家担心通胀问题,但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稍微有点通胀是正常的。
通过以上三点中西方银行业的比较,我觉得中国的银行业健康程度要比西方好。
《投资者报》:5月3日,中国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将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要求境内银行在过渡期结束后达标,你对巴塞尔协议有很深的研究,怎么看这四大监管新规?
理查德:我特别尊重中国的银行监管当局,可能大家认为我在说恭维话,其实不是。
在全球范围之内,经过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热议,如何监管才是正确的。我刚才也讲到了,不同的国家、市场,考虑的是不一样的。其实西方的国家,大银行有90%的资产来自非本土业务,这样你如何监管到它呢?
而且,更为突出的是,这些银行在其他国家的业务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我们在金融危机时看到欧美银行爆出的问题,主要就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相关联的业务。而在中国,大部分业务是本国业务,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监管之下。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银监会正好能看到西方出现的问题,从中学习经验教训。其实,从别人身上吸取到的失败教训,会比成功经验更宝贵。
所以我想,银监会正是基于这些,提出要更充足的资本金、控制杠杆的利用、确保流动性。另外,我倒觉得银监会提出的新的拨备要求,理念和刚才那三点不一样。当前处于信贷周期的最低点,接下来几年会向不同方向发展,当下对拨备提高要求,是看到将来信贷周期会走快,会产生一些坏账,所以提前做些要求。
关键词:永久性差异;时间性暂时性差异;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03-03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分为不可转回差异(永久性差异)和可转回差异两类。不可转回差异(永久性差异)指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期间发生,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可转回差异在新旧债务法中有不同的内涵。在利润表债务法中,可转回差异被定义为时间性差异,即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并在以后期间转回。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可转回差异被定义为暂时性差异,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并在以后期间转回。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从不同视角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可转回差异。以资产、负债的计税成本与账面价值相比较而得出的暂时性差异范畴较以收入、费用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比较而得出的时间性差异范畴更为广泛。暂时性差异包含了所有时间性差异和特殊类型的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例示:
(1)计入资本公积的各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包括各类资产评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税法依照原始成本计税;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时计入商誉的各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税法依照原始成本计税;
(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企业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不含净损益变动),而按比例确认的计入资本公积的本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变动,税法规定按原始投资成本计税。
上述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在资产处置时将转回,体现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归属暂时性差异范畴;但因会计核算和税法均未将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列为损益,不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不属于时间性差异范畴,即上述差异均属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新旧债务法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三大核心概念,比较这三种差异在不同会计方法下的处理异同,有助于会计人员加深了解新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新旧制度的衔接转化。
1.两种方法对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一致,其纳税影响均直接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中。
[例1] A企业2007―2011年每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800万元,所得税率25%。每年均有10万元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职工薪酬支出。(存在永久性差异)
每年在两种债务法下会计处理均为借:所得税 202.50
贷: 应交税费202.50
2.两种方法对时间性暂时性差异的核算方法、程序不同。利润表债务法于会计期末比较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将当期时间性差异净额乘以税率,得出当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于会计期末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金额与计税成本,分别得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累计余额并乘以税率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对比后得出当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再将当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对抵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两种方法最终得出的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及递延税款净额一致。
[例2] A企业2006年12月购入固定资产150万元,使用寿命5年,无残值,会计按平均年限法,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其余条件同例(1)(存在时间性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3.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仅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得到处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越性。
[例3] A企业2007年1月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万元,2007―2010年年末公允价值分别为50、60、70、60万元,2011年10月以65万元出售,其余条件同例(2)。(存在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时间性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关键词:慢性患者;心理特点;中医护理
现阶段,临床上的老龄患者逐渐增多。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易怒、焦躁等心理症状,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笔者为了解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医院收治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历史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为76~84岁,平均年龄为(80.42±1.37)岁。本组158例患者中,51例呼吸系统,39例内分泌及代谢病,36例心血系统疾病,32例消化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性别等未出现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行常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疏导护理方法如下。
1.2.1.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现阶段,医院临床护理逐渐趋于人性化发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时进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式不仅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还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1.2.1.2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可组织小型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慢性疾病的治疗特点,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使得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2.1精神状态的护理 精神状态可以反应出慢性疾病患者的手是否存在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黄帝内经》提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患者出现消极状态时,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因此,中医学认为,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是进行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出血气血虚亏症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
1.2.2.2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受损,食欲下降,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中医学者认为,食药同源、膳食均衡可促进患者阴阳平衡,可避免药物治疗对肾脏组织的损耗。通过荤素搭配进行饮食护理期间,胡萝卜、土豆、黄瓜、大米、黑木耳等不同的食物的色泽差异能够刺激患者的视觉,达到增加食欲的效果。
1.2.2.3临床护理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适感,且患者的原发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因此,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可适当辅以穴位按摩,例如:对于心神不宁患者,可按摩神门穴。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64.56%,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30.38%,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1],慢性疾病患的身体机能受到较大的损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同的心理问题,笔者进行研究期间,发现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①悲观情绪: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病情常常难以控制。不仅会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易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两亏、脾胃受损的现象;②消极状态。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症会出现恶化迹象,还会出现厌世情绪,消极配合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出现气血不足,抑郁成病的症状。
中医学对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有独特的方法,笔者医院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临床护理:①精神状态的护理。中医学认为"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②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可调节患者身体机能。中医学认为食物之无色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例如,番茄等红色食物,加速患者气血运行,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菠菜、黄瓜等绿色食品可改善肝功能受损状况;③加强对临床症状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穴道到按摩上,该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加强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凤姣,李艳,曹仲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状况与护理需求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67-69.
[关键词]全身性银屑病;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38-02
1 临床观察
1.1 一般情况的观察体温、脉博、呼吸、血压、情绪的变化情况;如体温升高时,有可能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银屑病,相反,银屑病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加重病情。
1.2 体表的观察观察皮肤表面鳞屑片覆盖面积是局部或全身,皮肤颜色、有无出血点、抓痕,以及鳞屑片的脱落情况,以便作出具体的护理计划与措施。银屑病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或红斑,其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片,边界清楚,皮疹一般发生在头皮、躯干、四肢伸侧。银屑病分寻常型和特殊型两种。特殊型银屑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寻常型银屑病逐渐扩大融合成斑块,表面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刮片鳞屑可出现半透明的薄膜,剥去薄膜出现点状出血,有些患者的鳞屑又厚又硬,呈蛎壳状,会影响皮肤的伸缩。
1.3 关节部位的观察特别注意患者四肢关节处皮肤有无增厚、红肿,有无出血点以及有无活动受限,在继发红皮病者称红皮病型牛皮癣,皮疹有少量渗液,附有湿性鳞屑,或起初为小脓包,伴有发热时称脓包型银屑病,发展到这个阶段时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对治疗本病很不利。
1.4 饮食情况的观察观察无有饮食嗜好偏激,有无银屑病的饮食方面诱因,有无多饮多食,大小便能否按时排出。
1.5 了解银屑病病因的相关因素,便于对症对因治疗护理。目前银屑病病因大致分为: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受潮着凉以及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在牛皮癣及其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感染方面主要是抗“0”连球菌感染,有些患者发病前常有扁桃炎病史,给患者做扁桃体切除后银屑病也能随之好转;在精神方面,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气机雍滞,郁久化火,毒热伏于营血而发生银屑病,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心情平静,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适量服用镇静剂。另外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可使本病加重,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要保持通风、干燥、温暖。
1.6 了解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便于告知患者,使患者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据报道: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利用M-D多维银屑病康复体系成功解决了本病不易治愈,愈后复发发作的世界性医学难题,通过国际最新的易感基因免疫疗法,从患者的自身的基因免疫出发,结合对体表皮肤的护理、修复、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除病源―泄毒素―修免疫”为全新的三步平衡理论,从内外两个方面彻底达到修复受损皮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银屑病技术最全面、最彻底的疗法;还有“中医新激活疗法”,主张扶脾以润肺,润肺以调肝,滋阴养血,激活人体自愈能力。还有银屑灵颗粒还肤组合,不含激素的斯汀可林软膏等。
2 护理
2.1 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本病不会传染,帮助患者消除自卑的心里,恢复勇于战胜疾病的信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在皮肤外观上出现异常时,给患者的心里很容易产生阴影,怕被人看不起,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外,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伤害。得了银屑病,不想让人知道,整天遮遮掩掩,使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加上身体又有诸多不适如瘙痒。生理和心里的不良现象,会导致本病难以好转,甚至加重。
2.2 皮肤的护理
2.2.1 保持床单整洁无皱折、干燥,如有鳞屑片脱落时应随时更换床单。注意病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2.2 注意保护好皮肤,如出现红肿时适当擦以维生素类乳膏,防止被其它衣物擦伤;
2.2.3 在作静脉穿刺或肌肉注射时,其部位以0.5%碘伏作环形消毒,不使用酒精,不使用压脉带,必要时在衣袖外扎压脉带,尽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减少皮肤损伤的机会。
2.2.4 关注冷热效应对皮肤的影响,保持室温在18~20℃之间,不潮湿,因室温的恒定能稳定患者情绪,增加舒适感。季节改变,精神创伤、外伤、预防接种等能诱发本病。
2.3 出入量的护理认真执行医嘱,准确输入液体量,保证患者机体内外环境,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2.4 饮食护理帮助患者了解银屑病的饮食注意事项和简单的食物性味,避免进食辛辣、发物、酒等刺激性食物。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血脂较高的患者,应低脂饮食,低脂饮食的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多食蔬菜果类。还有质优介廉的豆制品,新鲜可口的奶制品都是可供患者选择的良好对象。食用营养丰富、含能量较高的食品,对银屑病有促进皮损消退的作用。本病虽是顽疾,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促进病情治愈的进程。
2.5 做好消毒隔离据报道,很多疾病会诱发本病,如HIV病毒携带者、糖尿病等,而银屑病的皮肤抵抗力差,病毒或细菌很容易趁虚而入,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6 出院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对本病诱因采取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2.6.1 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
2.6.2 保暖:随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注意清洁卫生,减少受污染机会;
2.6.3 适当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皮肤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