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律专业培训范文

法律专业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法律专业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法律专业培训

篇1

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就不能完成。不解决国家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办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谈一通。

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务员享有参加培训的权利”。第六十二条规定:“公务员的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支与跨越式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这支队伍要具备以下素质: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懂专业、守品行、讲诚信。在这些优秀的素质中,懂专业是核心。人的兴趣来自了解。不了解就不懂,不懂就没兴趣;没兴趣就难有理想,没理想就没有目标;没目标就难有干劲,没干劲就难有品德和诚信。解决国家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走形式的培训,特别是不作弊的考试。

我市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沙坡头区在职国家工作人员8026人,其中第一学历为大学学历1230人,占15.3%;大专学历2516人,占31.4%;中专和高中学历3200人,占39.8%;初中以下学历1080人,占13.5%。政府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在实职领导岗位(含副职)的536人中,有本岗位专业学历的219人,占40.9%。在发展和改革部门没有注册咨询师,在财政部门没有注册会计师,在建设部门没有注册建筑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在审计部门没有注册审计师,在交通部门没有注册路桥工程师,在规划部门没有注册规划师、设计师,政府部门没有注册律师等等。在8026人中,获得国家注册职称的仅有7人。

我市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甚至非常低下,让人汗颜和担忧。这次国家工作人员法律与专业3年培训规划公共科目第一期考试参考458人,60分以下的21人,占4.6%;最低分只有13分;考试作弊被记零分的多达113人,占24.7%。比如,有的工作人员身为公务员,却对什么叫公务员都不知道;大家每年都参加年度考核,有的工作人员却对考核结果分为哪几个等次都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连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限是多长时间都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连被开除公职的不能录用为公务员都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是年度考核还是月度考核都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在回答选择题的时候,连哪个部门不属于公务员主管部门都判断不清;有的工作人员对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辞退都不知道;有的工作人员回答选择题时,在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应如何应对都选择不对;有的做判断题时,对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都辨别不清。这种素质,怎么能干好本职工作,怎么能提高行政效能,怎么能适应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地方兴旺、企业强大,要靠一部分精英。有什么样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国家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代名词。新加坡靠什么从60年代还是渔村式的国家,经过40年,成为发达国家?靠的就是精英治国,高度重视公务员素质的培养提升。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看看精英的决定性作用。最近美国一架太空飞机试飞成功,这比原子弹的意义还要重大,这标志着美国人“1小时打击世界”或叫“即时打击”战略已从研发到了应用阶段。这种飞机是一种在太空飞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每小时飞行1.3万英里,即20930公里,实际上就是一种常规导弹、常规武器,它从美国发射,在1小时内打到世界各地。这种导弹既能打击定点目标,又能有效拦截核弹头。比如早在几年前,本·拉登在一次训练中,美国用时速600英里的导弹打击他,因时间太长,失去了机会。如用太空导弹,本·拉登将在劫难逃。高超音速导弹的发明,极大地削弱了核武器的威力,从一定角度看,使一个最具威力的武器变得毫无用处。这种武器使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提出这一战略的精英是里根总统。他在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战略后,美国人其实一直在秘密研发推进这一战略。这是美国实施与费密主持的曼哈顿工程计划具有同等意义的又一个重大的绝密军事战略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战胜国特别是苏联都在用心瓜分地盘,而美国却在一批精英的建议下,使联合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这一体系的建立,使美国一直繁荣强大下来。因为美国可以大量印发美元,又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各国成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区,因而避免了美元恶性贬值。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和美国人民只需印发美元,就能得到大量投资和财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能不强大、人民能不富裕吗?在医学界,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巴斯德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了“生源说”,就是认为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为人类找出了得病的原因,使治病能够对症下药。17世纪荷兰的列文虎克,用他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人类从此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新世界。美国的莫顿,于1846年9月30日发明了用乙醚进行麻醉手术,人类从此脱离了无麻醉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苏格兰人弗莱明于1929年发现了青霉素,使得肺炎、感冒和其他感染病的人避于死亡,挽救了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并且将来肯定还将继续挽救更多的人。英国人哈维于1828年发现了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奥地利人孟德尔于1865年发现了遗传学上的重大事实,即基因。它是现代基因学科学的开端。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在1870年,发明石碳酸消毒法,建立了一套消毒程序,使当时手术死亡率从45%降到了15%。奥地利人弗洛伊德于1895年发表了《癔病研究》,1900年发表了《梦的解析》,创立了心理学理论。英国医生詹纳于1796年推广了牛痘接种技术,有效地预防了天花病。美国生物学家平克斯于1955年实验成功了避孕药,使人口生育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之,是无数人类精英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新、创造,改变了自然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创造了人类文明。

要培养出优秀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关键在三点:一是完整地实施《市国家工作人员法律与专业3年培训规划》;二是考试不作弊;三是通过3年培训使国家工作人员真正懂得本职专业。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让每位在岗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市国家工作人员法律与专业3年培训规划》的实施,学习并掌握两类知识,即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要学习掌握的公共法律法规18项,专业法律法规、条例、办法、专业课程495个,培训国家工作人员6.4万人次。要实现好这个规划目标,就要做到考试不能流于形式,切实杜绝作弊。对作弊者,一律记零分。第一次作弊,书函告知本人,并补考,补考题要加大难度;第二次作弊,通报,再补考,补考题再加难度,直到未作弊达到及格。考试科目和分数均计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均作为今后人事制度改革涉及身份确定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考试不合格者是今后人事改革分流的主要对象。考试作弊就是做人不诚实。考试作弊就是不讲党性、不守品行、不重诚信的具体表现。考试作弊,已经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考试作弊,国家工作人员培训规划将流于形式;考试作弊3年下来,个人一无所获;考试作弊将使建设一支优秀的国家工作人员队伍成为一句空话。作弊是造假,作弊是欺骗,作弊是耻辱!对不同年龄段,考试难度不同。共分A、B、C三类试卷。35岁以下考A试卷,各种题型都有;35岁到45岁考B试卷,只做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45岁以上考C试卷,考前划定考试范围。3种试卷全部为闭卷考试。

篇2

关键词:安防管理;保安服务;秩序维护员;专业培训;称谓改变

近期,为促进泉州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物业小区安保人员(秩序维护员)的整体素质,泉州市房管局联合市公安局组织,进行了全市性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的培训。培训班以加强物业安防服务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为宗旨,确保物业安防队伍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物业安防队伍在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培训内容主要有保安理论知识、消防常识、法律常识等。据悉,物业安保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市房管局与市公安局联合颁发秩序维护员证,今后泉州物业管理行业的安保人员将统一改称为秩序维护员。

一、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与保安员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区管理力度不同,在对负责小区安全防范工作一线的安全防范人员的称谓上并不统一,产生了诸如安全员、护卫员、治安员、维护员、保安员等多种称谓。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配套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适应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响应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倡议,把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安全防范人员,统一定名为“秩序维护员”。物业管理安保人员改称为“秩序维护员”不是一项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物业管理行业因应时展,促进物业行业发展,摸准法律脉络的一个机制转变。通过大量的物业服务实践表明,对于物业小区的安保人员的名称确定上,这一称谓是符合实际的,切合物业管理相应法律法规对于物业小区安全防范服务内容与职责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界定。这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物业管理实践进行探索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物业管理行业、规避管理责任、保护物业管理企业、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规避企业的管理风险,广大物业管理企业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客观实际,适时地把小区的安保人员更名为“秩序维护员”,这是物业行业主管吃透物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保护物业管理企业的创新性举措。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小区的服务上大包大揽,承担了大量本不属于小区物业服务范围的工作,在无偿无私服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潜伏管理风险,承受着重大的管理责任,这无疑牵涉到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使本属微利的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着管理生存危机。

大量的物业服务实践揭示:物业管理企业在小区的安防服务只是有限的秩序维护与基础性的安防业务。正如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的定义及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的,区域内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管理企业应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的义务。另相关的物业管理法规已深刻明示:物业管理在小区的安全防范管理服务上主要负责小区秩序的维护,相对于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业务在服务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应负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客观来讲,有部分的物业管理企业因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聘请了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员来负责进行小区的秩序维护等安防服务,而秩序维护只是保安服务内容中重要的一项,而秩序维护的职责与保安业务的职责显然在业务的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保安业务的内容众多广泛、责任也更大。

显然物业小区秩序维护人员既有保安人员一定的工作职责与义务,但又有别于保安人员,相对保安人员秩序维护员业务范围比较小,应是保安众多业务中的极少数的几项所应承担的责任也相对较轻。对于物业小区的秩序维护人员既不能等同于保安,又不能忽视相应的安保工作职责。秩序维护员处于小区物业管理的一线,其形象与素质关系着小区的安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长期以来秩序维护人员在确保小区正常秩序、维护良好的小区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业主、住户和群众的好评,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打造“平安小区”的建设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物业管理企业中也存在着一小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安保人员在小区的秩序维护上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或发生了监守自盗的行为与现象,侵害了小区群众的利益,引致了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给物业管理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必将促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给平安物业小区的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确保了物业小区的安全,并极大地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二、专业培训有利于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专业培训,在物业管理行业内进一步强化秩序维护管理的安防意识,充分认识物业秩序维护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物业管理企业建设好秩序维护队伍的信心。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培训,加强了秩序维护员专业培训的工作机制,提高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管理水平,就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更好地适应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对小区秩序维护工作的迫切要求,维护好物业小区良好的秩序,适应新形势下业主对物业服务中对秩序维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严峻的治安问题困扰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部分地区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也给物业小区搞好安定、安全、有序的小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困难。客观来讲,这与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落实专业治理与群防群治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双轨制明显弱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客观上,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上投入巨大、措施得力,但在治安防范的基础性建设上,缺少发动群众,实现建立有效地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理的治安防控网络。因此,通过公安机关与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合培训,将有效地达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打好治安防控的群防群治基础,为社会和谐建设,创造良好的小区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石。

物业小区的秩序维护工作是物业小区的基础性工作,秩序维护工作所具有的工作责任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勤务工作特性,必须进行全天候的工作。因此,秩序维护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区业主、住户的安全,关系到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利益。物业小区缺少安全防范,客观上也将会存在着大量的隐患,潜伏着危机,并构成对物业小区业主的危害,物业小区管理存在着风险,也将会对物业管理企业带来损害。通过专业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加强,更彻底地分析物业小区存在的安全防控环节,尤其强化节假日小区安防。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地检查、监督机制,造成物业小区内的安防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漏洞,发生了大量的案件与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物业管理企业乃至物业管理行业的形象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强化专业培训,可以在源头上强化物业管理小区的安全防控意识教育,强化物业小区安全防控,消除物业小区存在的隐患。

三、专业培训有利于把好秩序维护人员招聘关口,防止不法人员混进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

通过专业培训,有了一定的安全防控意识,那么相应的防范工作就能有效地得到落实,尤其是基础性的安全防控工作。平安物业小区的建设主要是依靠物业管理公司秩序维护人员有效的管理,因此,公安机关在群防群治方面应加强与物业小区的联动,在治安防范业务上加强指导,在治安信息的反馈上加强通报,建立起警民互动的治安防控机制。

通过专业培训,强化了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培训的管理意识,严格把好秩序维护人员招聘关口,控制好招聘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物业秩序维护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好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是物业小区安全防范的关键。严格按照物业秩序维护员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培养高质量的秩序维护员。注重岗前培训和在岗轮训,全面提高物业秩序维护员素质。着重抓好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物业秩序维护服务项目对物业秩序维护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安保知识、法律常识、小区周边治安状况等多项内容,经过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才正式录用。二是定期组织秩序维护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促使秩序维护员在多次反复的学习中接受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三是对物业秩序维护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的分工和层次进行,对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内容、形式和时间,采取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育和培训效果。通过不断巩固和更新业务技能培训,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秩序维护员对服务工作的要求。

四、专业培训有利于加强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专业培训,加强了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管理。引入了部队的管理方式,做好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基础性建设工作,通过准军事化的管理,建设好一支出色的秩序维护员队伍。物业小区的安保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大量的物业小区能够扎实抓好小区的平安建设,那么社会治安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部分了。

在秩序维护员队伍的建设中,首先应特别注意培养选好队伍的带头人。物业秩序维护员面临周边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面对性情各异的业主,工作情况相对复杂,队伍的带头人处在秩序维护员队伍管理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领头人有效作为、以身作则,管理好队伍,搞好物业小区秩序维护服务。其次抓好丰富多彩的班务活动,活跃组织氛围,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履行好本职工作。再次规范宿舍的内务管理,培养秩序维护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标准化、军事化的内务管理,展现秩序维护员队伍的风采,使小区群众认同秩序维护员队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增强搞好小区保安工作的信心。最后要在秩序维护员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与生活气氛,建立一支忠诚可靠的秩序维护员队伍。

五、专业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新型的秩序维护员与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专业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文明执勤与优质服务意识,建立起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与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物业秩序维护服务的对象是业主,因此,服务好业主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有了良好素质的秩序维护员就能与业主建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相处的关系,就能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与业主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专业培训,秩序维护员就能以良好的岗位形象、亲切和蔼的语言与业主们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把周到细致的服务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当业主遇到困难的时候,秩序维护员就能“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倾力相助。对待小区中的弱势群体或需要救助的业主、客户,都能给予最细心、最周到的服务。优质服务必有回报,物业小区的业主们会以自觉缴纳物业服务费,积极配合物业小区服务工作来给予回报,那么物业小区的防范工作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篇3

1.庞大的文化市场与有限的综合执法队伍之间的矛盾。各地的文化市场覆盖范围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面对庞大的市场,众多的从业人员,广泛的分布区域,有限的文化市场执法人员难以全力应付,文化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常常是解决了这一个,又出现了另一个。如果遭遇紧急任务,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更是要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下来,许多人都疲惫不堪,正常的管理工作很难取得进展。2.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而大众的法律意识又比较淡薄的问题。当前,文化市场的法律环境有着较多的不利,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法律文件缺失,在文化市场飞速发展的当下,法律法规的缺失给正常的执法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今天政府部门都在提倡简政放权,而相关的法规文件又没能及时,这就给执法部门对相关场所的管理造成不便。同时,大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不懂法而又过于强调自身的权利,即使懂法,又不想受到法律的约束。3.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到位的问题。近些年来,政府为有序的管理文化市场不断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但因为执法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执法手段,法规规定的对违规行为的明确处罚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再加上文化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经营者不受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管理,对于下达的管理文件置之不理,有的人软磨硬泡,甚至扬言报复,可见当前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到位的问题非常严重。4.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文化执法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想要实现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处理好违法情况,执法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还要熟知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是基于新科技、新理论的大量应用为前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仿真技术的大量推广,许多图书刊物用肉眼很难辨别真伪。而当下的执法人员,所学的专业领域又是多种多样,但真正掌握有关文化市场法律等知识的人员非常少,对新时期的文化市场执法方法掌握不到位,为执法人员举办的法律培训、专业培训少之又少,执法人员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过程中对策

1.构建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构建的队伍既要数量适当、又要个人素质高,既要政治水平高,又要业务能力强。必须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执法队伍,精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做好人员保障。依据所辖范围、市场规模,适当的扩大执法人员队伍。并且将水平高、有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引入到执法队伍当中,迅速的改善当前文化市场执法力量薄弱的状况。其次要实现素质提升,通过执法行为管理、工作能效考核、执法能力评估等,锻炼出一支高水平的执法队伍,改善执法素质,提高执法管理质量。2.要不断加快文化立法程序,完善文化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增强文化法规建设,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法规体系的重要一环。新时期文化产业在国家全方位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场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进步。而当今的社会实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也急需文化立法的迅速完善。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许多的文化立法项目要开展,即使已出台的法规文件也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有关的条例文书也需要继续扩充。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断建设好文化市场的法律体系,增强依法治国的水平,使得文化法制系统的构建成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3.多部门联合执法,增强执法力度。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是非常复杂的,牵连到方方面面,当前的执法部门力量过于单薄,只是依靠自身实现文化执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想要实现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就需要实现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首先,构建起与文化审批单位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将执法机构的相关检查意见当作文化经营者能否年检合格的重要条件。其次,构建执法联动机制,增强文化执法与其他多个部门的工作联系。对于某些较为复杂、困难的工作实际,文化执法单位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创建通畅的信息交流路径,增强执法力度,实现与执法有关的信息的分享,增强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范围,以取得足够的警示效果。4.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执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文化市场非常之活跃,且紧跟时展步伐,各类新技术、新手段都能在文化市场中发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出版物以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全新的文化项目持续涌现,传播速度更是飞快。但文化市场的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却没能跟上。因此,需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使得各级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能够不断得到成长,利用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多角度地学习,使得文化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法规文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断提升依法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水平。

三、结语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管理部门,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及时转变执法理念,不断增强工作水平,培养出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个人形象佳的执法队伍,通过创建完善的文化法律文件,实现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增强执法力度,开展专业培训以不断提升执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才能实现对当下飞速发展的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在新时期有力保障文化市场的运行秩序,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辉.简谈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演变[J].现代企业文化,2016(24).

[2]隋春蕾.浅谈对基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3).

篇4

美国医疗卫生方面立法有一百多年历史,联邦和地方立法机构都可以制定法律,经过不断完善和补充,逐渐形成一套相对严谨的法律体系。

首先,从制度上将医生同巨额利润的医药、医疗检查剥离,使之成为各自独立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机制。医生只有处方权,其诊所只收挂号费,医药和各种医疗设备检查都有各自体系,由食药局对药物和器械质量进行监管,卫生部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这样做的好处是医生收入不与开处方挂钩,有利于医生专心为病人服务。

其次,医生的门槛很高。美国培养一个医生至少要10年。从高中开始理科成绩就要拔尖,还要做很多社会服务工作才能有机会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大学4年,医学院4年,毕业后做住院医师3~5年,通过所有考试,才能获得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医生资格,然后才能向州政府申请行医执照。诊所开业后,要按照行业要求,不断接受各种专业培训,以便了解最新医学研究成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再次,官方与民间联手严格监管。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对医生的监管机构。管理和审批医生行医执照、开诊所申请,还要接受和处理病人的各种投诉。比较特殊的是,医生的专业资格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考试和审查发放,美国有几十个不同专业委员会,负责行医专业资格的审批、医生的专业培训等等。这些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对医疗的监管得到政府的承认,成为行业内权威监管机构。有些州这类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由州长指定,实际上是半官方性质。

人都会犯错,有医生的地方就有误诊,美国也不例外。美国政府有关机构2010年联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每年18万老人死亡,其中44%死于手术出错、看不清医生手写体处方等医疗事故。

篇5

1.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计量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技术基础。对外,计量既要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又要体现公平公正;对内,计量是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经济核算、组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又与企业安全生产、员工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保监测活动中,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计量工作做出严格规定。计量工作强烈的法制性特点,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对计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除政府职能部门要担负检查监督职责外,企业也应有自觉的自我监督机制。

2.计量监督考核工作概况

2.1人员素质问题

计量人员要做好工作,最起码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良好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工作责任心;二是专业技术知识的储备;三是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能正确地贯彻执行上级要求; 四是较好地掌握做工作需要的一些辅助工具或者说手段,就计量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就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2.2管理制度本身的问题

2.3不能按规定的流程操作

典型的就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计量技术的审查工作。由于除了计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要求外,其他专业条线的管理办法或工作流程中缺乏“计量部门负责项目中计量技术审查”的规定,导致长期以来计量管理的要求没有能从源头上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2.4考核力度拿捏的问题

对强化管理,我们习惯于说“要加大考核力度”,但考核力度并不是单纯的力度越大效果就越好,需要掌握一个平衡点。从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监督考核人员若以温和提醒的方式,工作改进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整改要求提了较长时间也没什么新起色,但力度太大了,一板一眼地考核又容易造成被考核单位的反感和不配合。考核的力度如何拿捏,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平衡。

3.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素质

针对人员素质问题,我们应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公司计量条线的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中心密切合作,确定培训计划,落实好培训工作。

面向新加入计量条线人员和兼职人员, 举办计量基础知识培训班,使其对计量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外送检定员参加专项培训, 巩固和提高检定工作水平。

外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及时掌握计量新知识、新技术。

外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量培训师的培训, 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以更好地开展专业培训工作。

组织报告会、讲座、专题研讨会等,以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充实、更新条线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2坚持和完善现有监督考核方式

坚持对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制度未做调整的情况下,首先要强调按要求执行,其次是要深入分析研究,把握住“促进落实”这个关键,想办法找到联结点,把要求与实际脱节的地方衔接起来,提高考核的可操作性,达到考核的根本目的。同时主动向集团公司及时反映制度要求在贯彻中的难点,积极沟通,寻求指导和帮助。

3.3加强闭环管理

对于一些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比如不按规定的流程操作以及器具配备率还比较低等问题,将借助闭环管理手段不断地督促和要求,以引起充分重视,从而使这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核查,保证问题能切实整改;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整改真实性的核查,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如配备率、完好率、投用率、强检器具周检合格率等的惩处力度。

3.4注重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篇6

据调查,该商贸中心营业仅3个多月,自动消防系统在火灾发生后没有动作,原因是消防控制中心仅1人值班,其关闭了控制系统,然后擅离岗位,火灾发生后其他人员也不会操作。充分反映出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极差。教育培训不规范对于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2011年以前,陕西省消防总队每年都要举办培训班,参加的总人数约500人,培训的时间一般是3一5天,培训的教员都是临时聘请,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实习操作的器材设施。参训人员大部分对消防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有的根本听不懂,导致学习效果很差。2011年开始,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培训。未被纳入技术工种范畴由于管理层认识上的偏差,各单位都将消防特有工种没有纳人技术工种范畴,将其等同于一般的打杂岗位。所以,自动消防系统从业人员普遍待遇低,不安心工作,流动频繁。由此导致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保养差,容易损坏或破坏。

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必要性

法律、规章的规定根据《消防法释义》的解释,《消防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持证上岗,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从业人员具备相应技能后,应当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后,持有国家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第三十条规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以上法律和规章,为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建筑和场所越来越多,其从业人员也将大幅攀升。据统计,2011年,陕西省境内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建筑和场所有6000多家,且以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在递增,仅此一项,其从业人员当前的保有量应不低于36000人(每家按从业人员6人计算)。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都渴望在有消防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也就更希望其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所以,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必由之路自动消防系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最直接的原因是培训不到位。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他们也渴望能够获得系统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苦于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也没有权威机构来鉴定自己的水平。因此,成立规范的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必将为消防特有工种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这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职业技能的必由之路。加强和规范行业的有效措施从陕西目前的现状来看,自动消防系统等特有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时间短、内容少、设施缺、效果差。本应是技术性很强的一个工种,被当作人人可干的打杂岗位,技能水平高的人才留不住。如果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将其作为特有技术工种,社会单位应该能够接受。而且,按照有关规定,持有不同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该享受对等的待遇,从而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如果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以是否持有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依据,那么持证人员就容易找工作,也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待遇。这将从根本上促进消防特有工种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规范和加强该行业。

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模式

成立“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同时,该《规定》还设定了培训机构的条件。由于明确规定了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所以,各地可鼓励或引导地方一些职业培训学校承担此项工作,他们在现有办学的基础上,很容易能够达到消防专业培训的条件。在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开设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等课程,从企事业单位、中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中招生,学制3一6个月,学费按国家相关标准收取。成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站”各省可依托消防协会,按照建站标准,成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向人力资源等部门申报办理相关手续,聘请职业技能鉴定师,对经过系统培训的消防特有工种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经鉴定合格者,发给人力资源部门制式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可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职业技能鉴定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收取。成立“消防职业推广中介组织”举办消防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成立消防职业推广中介组织,三者应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方可见效。没有系统的培训,也就没有鉴定的对象,如果持证人员无法上岗,学校将没有生源,一切就无从做起。笔者认为,成立消防职业推广中介组织,是加强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重中之重。可以参照公安系统“保安公司”的做法,对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进行管理,并将这些人员介绍到有相应工种的企事业单位。消防职业推广中介组织对毕业学员安排工作后,要跟踪管理,单位不满意的,负责调换,该组织可从用人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若用人单位直接聘用,不需要中介组织管理的,可以一次性收取介绍费。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持证上岗《消防法》第六十七条还规定,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消防特有工种岗位未持证上岗的,要对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与其用无证人员受处罚,还不如用具备技能水平且持证的人员。只要消防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严格执行《消防法》的规定,消防行业特有工种就一定能够实现持证上岗。

篇7

关键词:群众艺术馆 免费培训 审美

今年3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法律条文中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和进行艺术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文化法律制度体系,为明确政府责任、更好地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作为免费开放的群众艺术馆,进行美术培训为百姓提供了接受美术教育的窗口,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百姓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有了满足和保障。

一、百姓美术培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百姓美术培训是近几年来社会最普及的文化教育,每个文化馆站都有自己的培训教室和培训教师,培训对象大多是通过社区报名参加培训,几乎包含了所有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人群,作为百姓美术培训,学员层次是各不相同的,教学的观念就要与学校教育不一样,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难度。

美术培训的内容种类多、内容繁杂,丰富的课程会给百姓带来学习兴趣,群众艺术馆的免费培训会为学员提供教学设施、纸张和用具,百姓们不需要消费即可学到专业的美术知识,丰富和活跃了城市百姓的文化生活,这就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姓参与群众性的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能快乐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百姓培训为社会带来了精神文明的进步,全民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二、对百姓美术培训的认识

(一)美术培训要体现以百姓为本的教学原则

以百姓为主体,就是一切从群众出发提出的: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要正确判断当代群众的文化水平如何?对艺术文化的理解情况如何?对美术领域的了解程度如何?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人群的特殊文化需求如何?经过这些基本判断后,才能制定美术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要达到的目标。

(二)美术培训要体现服务至上的原则

要强化服务意识,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居高临下”,对待百姓要平心静气,加深群众学员的认同感,突出以群众为主体的地位,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解决而不是训斥和指责,对于学员要以亲情为切入点,以宽容之心来辅导,把专业的语言变成适合W员接受的话语,耐心地指导和认真地教学。真正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培训关系,增强群众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美术培训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群众文化普及意味着要和专业培训有所区别,这里提出要创新地提高美术专业,推广普及群众美术知识的观点,创新地提高重在改革和新意,教师要把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能力把专业化知识进行合理转化,对待百姓不同层次的水平要“普及”和“提高”一起抓,既要普及专业知识也要共同提高。这也与“自主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完全一致。

三、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后对百姓美术培训的思考

(一)扩大对各类人群的艺术普及教育,开展对群众美术爱好及学习情况的调研,针对他们的需求来开设科学又合理的课程,制订全年辅导计划,动员和激励群众自觉参与美术活动,确保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增加艺术馆对各区、乡镇文化站美术辅导干部的培训力度,培养骨干,制订分片培训计划,定期深入到基层社区第一线进行相关辅导工作,鼓励成立各区、县、乡镇的美术辅导基地,树立典型;

(三)做好成果展示,制定展览计划,加强美术作品交流与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形式,大力普及美术知识传播,愉悦群众身心健康,满足群众的梦想和愿望。

(四)加强辅导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要“走出去”“再回来”,到专业院校和上级部门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进修,要让自己一专多能,然后把知识精简和概括,编写适合百姓普及的美术系列教材。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把美术培训作为互利双赢的一次机会,科学把握群众美术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实现好、保障好广大百姓的文化民生,开设更多人、更丰富多彩的美术培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英奎.简谈群众艺术馆的免费开放工作[J].新,2011(10).

[2] 李光明.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J].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2008(07).

篇8

第一章 总则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工程处和工程项目部。

第一条培训目的

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第二条培训方法

培训分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两种。外出培训包括脱产培训、专业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与经验交流等;内部培训包括公司和部门单位组织的学习、讨论、岗前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

第三条培训基本原则:

(一)岗位培训为主,拓展培训为辅

(二)内培为主、外培为辅

(三)培训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

第四条培训责权

(一)人力资源部

1、举办公司共同性培训课程。

2、拟定、呈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3、制定及修改员工培训制度。

4、公司在职教育培训实施。

5、撰编与修改培训教材。

6、审议培训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

7、培训实施情况的督导、追踪、考核。

8、外聘讲师和专业技术老师进行教育培训。

9、公司外培人员的审核。

10、其他有关人才发展方案的研拟与执行。

11、拟定各项培训计划费用。

(二)各部门、各分公司

1、全年度培训计划汇总呈报。

2、专业培训规范制度及修改,讲师或助教人选的推荐。

3、内部专业培训课程的举荐及成果汇报。

4、专业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5、督导与跟踪受训人员,以确保训练成果。

第二章 培训管理

第五条培训计划

(一)各部门、各分公司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审核,由人力资源部编制成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二)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经理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三)各部门组织培训时,需发生费用的,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批准。不需发生费用的,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六条培训类别

(一)岗前培训:所有新员工要进行不少于二个工作日的培训。培训的内容:

1、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企业文化、质量方针和目标。

2、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3、岗位职责。

4、注意事项。

(二)换岗培训:

培训的内容:

1、新岗位的岗位职责

2、新岗位的岗位技能

(三)在职培训:

在职员工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素质、规范工作行为,强化企业管理,构筑和谐企业为目标。

第七条培训形式:

(一)早会:有条件的项目部应实行早会制度,开工前集合10分钟,作一天的工作安排,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现场教育。

(二)会议:总部每月一次办公会,各部门、各分公司每周一次周会,要求有记录。

(三)专题讲座:为使培训经常化,公司实行电子媒体培训模式。

(四)岗位培训:员工参加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率100%,并要求员工有多个岗位资格。

(五)师带徒:对新招的应届毕业生,指定专门师傅进行传、帮、带。

(六)派外培训:

1、员工参加派外培训,均需填写个人外派培训申请表,经批准后方能参加。发生费用在3000元以上的,需签订培训协议(以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多少年限)。

2、派外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受训的书籍、教材及资格证书等有关资料送人力资源部归档保管,其受训成绩亦应记录于受训资历表。

3、派外受训人员应将受训所获知识整理成册,列为讲习教材,并举办讲习会,担任讲师传授有关知识。

(七)业余学习:

1、员工业余参加学历学习,学习结束后,应将毕业证复印后存入员工个人档案,并可获鼓励奖500元。

2、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向各类杂志投稿,凡被采用,公司将按所得稿费相等数量的金额进行奖励。

3、公司鼓励员工报考、报评与岗位相符的职称,通过后报销考务费可评审费(不报销相关培训费)。

第八条培训经费:

(一)员工培训经费是指用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金费用,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下列项目:

1、外聘教师授课费

2、公派外培费用

3、购置教学用的一般器具、仪器的费用及修理费

(二)培训费用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

第九条培训纪律:按公司要求须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每缺席一次扣款50元,迟到一次扣款10元。

第十条培训成绩:培训结束,通过考试或提交培训体会报告、问卷答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培训档案管理

(一)人力资源部应建立培训档案,档案资料有:

1、培训计划

2、员工培训登记表

3、培训教材

4、培训试卷、学习心得

5、培训考试成绩

(二)培训教材长期保存,其它资料保存2-3年。

篇9

1、专业培训方面

经过了公司领导的精心安排和策划,安排了公司各个部门的主力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专业培训,使得我对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有了重新的认识,还指明了以后努力的发展方向,为此,我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不顾一切为公司奋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相结合,争取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车间实习方面

我在车间实习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车间的现场图纸资料为指导思想,来分析认识各个实物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获得了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我在这个月的过程中,都是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基本都是把问题从设计室带到车间,或者从车间带回设计室,然后请教设计室的工程师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并和共同的实习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等,经过了全方位的请教和讨论、思考以后。使得我对公司产品有了质的了解。

3、设计计算方面

我师从毛工师傅,在毛师傅的热情帮助下,在热工计算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还进行了整个系统练习计算,毛师傅在其它时间还给了我们热工计算的专项培训,还给了我们关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涤纶事业部3#聚酯装置热煤炉采购技术标书》和把1000万燃煤t-66改为vp-1重新热工计算,让我们进行尝试性真实的热工计算,通过几项计算下来,我对热工计算又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以后还会以此为起点,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院前急救;专职护士;岗位设置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院前急救护士的配备尤其显得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2010年6月成立120急救中心分站。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6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0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8人。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专职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在急诊科护士中选送8名有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综合素质相对高的护士到急救中心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及技能、120工作制度、法律意识及沟通技巧。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后每半年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以及各种抢救流程的培训和考核,并定期到急救中心接受轮训[1]。

1.2.2院前急救专职护士的设置与管理每6人一组,采取24小时正、副值班制,减少交接班次数。每日正班3人、副班1人,正班负责物品的交接和准备,保证器材和药品完好率达100%,副班在正班出诊后接替出诊任务。四人协同完成全天院前急救任务。

2结果

统计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设置院前急救专职护士后在院前急救中出车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出诊工作量等,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进行比较,见表1。

3讨论

3.1院前急救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尚无统一的模式,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医院由急诊科承担,医护人员为“两栖型”,既要负责院前急救,还要兼顾急诊工作。近年来,部分医院将院前急救队伍从急诊科分离出来,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后专职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3.2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在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能专注于院前急救工作,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施救。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急救半径内,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两栖型”急救模式,使院前急救工作和院内急诊工作互不干扰,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3.3专职护士的设置可提高院前处置、救治有效率及降低院前死亡率现场处置率和急救技术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基础[2]。“两栖型”院前急救队伍人员不稳定,护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上岗,到了急诊科,也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急诊工作,对院前急救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甚至只是简单的搬运而已。而专职护士岗位的设置,使得院前急救队伍相对稳定,且经专业培训后在急救现场能够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颠、外科止血、包扎、固定和正确的搬运,并且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急救半径内,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现场处置率明显高于“两栖型”急救模式。正确及时的现场处置,显著提高救治有效率,使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和机会,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设置专职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院前急救护理专科化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向[3]。

参考文献

[1]桑宝珍,戚荟,荣丽娟,等.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护士进修杂志[J].2010,4(2):308-310.

篇11

1. 目的

为了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管理,使培训更科学、合理、高效,让新员工能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达到岗位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各事业部、中心(办)和康讯公司。

3. 各部门职责

3.1人事中心培训部负责统一规划、指导各事业部、中心(办)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范、流程和相关表格;负责审查、考核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并协助提供相关资源。

3.2 各事业部、中心(办)培训主管负责组织、推动新职员专业培训,指导协调以师带徒岗位培训。

3.3 各部门培训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新职员入职后培训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并协助部门具体实施职员的以师带徒培训。

3.4部门负责人职责

及时安排本部门新职员参加公司各级培训;

确定岗位培训的指导人,岗位培训内容、培训目标;

对岗位培训进行指导、评价。

4. 新职员三级培训体系

新职员培训贯彻三级培训体系制度,即综合培训、专业培训及以师带徒岗位培训

4.1 综合培训

4.1.1培训组织:由人事中心培训部与驻外研究所培训主管分别负责深圳地区、

驻外研究所的新职员培训;根据所招聘员工的入职情况决定举办培训班的时间、地点,联系授课老师等。

4.1.2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相关法律法规、公司重大发展战略、个人素质训练、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产品基础知识介绍。

4.1.3 时间:7个工作日

4.1.4 培训组织流程

4.2专业培训

4.2.1培训组织:由事业部、中心(办)培训主管负责组织二级培训即专业培训,

其流程参考综合培训流程。

4.2.2培训内容:区分不同的专业实施相关内容

研发、生产部门:电信基础知识及事业部产品技术、公司产品及市场情况、事业部规章制度、研发规范培训、生产工序实习等。其中研发规范内容参考公司有关教材。

营销部门:电信基础知识及产品技术、公司产品及市场情况、事业部规章制度、产品业务培训、标书制作、商务培训、专业销售技巧、客户心理、客户拜访、宣讲技巧、综合实习、答辩等。

用服部门:电信基础知识及产品技术、公司产品及市场情况、事业部规章制度、工程规范、工程现场实习、宣讲答辩、标书制作等。

4.2.3 时间:各事业部、中心(办)根据具体专业要求安排一周至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间。

4.3 岗位培训:即针对个人具体岗位的以师带徒培训。

4.3.1岗位培训流程

(1) 部门负责人安排新职员的工作岗位,指定新职员的指导人,确定培训目标,向新职员和指导人明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

(2) 新职员在指导人的指导下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熟悉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

(3) 岗位培训结束时,新职员提交工作小结报告;指导人和部门负责人对新职员进行评价,部门负责人对指导人进行评价。

4.3.2 指导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 五层及以上管理干部、二级业务经理、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业务、技术骨干;

(2) 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

(3) 熟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4)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5) 在本岗位工作一年以上。

4.3.3 指导人职责

(1) 接受来自部门负责人下达的岗位培训任务;

(2) 对新职员实习项目的指导,工作疑难的解决、指导,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训练;

(3) 一般情况下一个指导人只带一个新职员;

(4) 对新职员岗位培训进行评价。

4.3.4培训内容

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导入、业务培训、工作流程、较简单工作任务、相关制度等。

4.3.5 时间

岗位培训时间由部门负责人确定,一般为转正前1~3个月。

4.4新职工培训

职工分为生产线职工和非生产线职工,非生产线职工培训纳入公司新职员综合培训;生产线职工培训根据入职情况由培训部和各事业部组织实施。

生产线新职工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史、办公礼仪及5S、焊接工艺、质量意识等。

5. 培训MIS系统

培训MIS系统是新员工入职培训信息平台;培训主管根据MIS系统中查询结果决定培训班设置情况,统计相关考核指标。

员工入公司后三级培训的成绩由各组织单位的培训主管录入到员工个人培训信息里。

6. 考核评估办法

考核评估包括对培训组织工作的考核和对学员、对指导人的考核。

对培训组织工作的考核主要是三个指标及时率覆盖率满意度。培训主管应每月进行统计,培训部每月月底进行汇总、通报。

对学员的考核即三级培训的考核成绩,三级培训均合格是转正的必要条件。转正的相关表格依据《员工转正管理办法》。

对指导人的考核主要是将新职员以师带徒岗位培训考核与指导人的工作绩效挂钩,由部门负责人实施。

6.1 及时率指标

新职员入职后部门要尽早安排参加综合培训,及时率即入职职员数减去超过三个月未培训人数之后与入职职员数之比。

6.2 覆盖率指标

培训覆盖率属于一个累计指标,即已培训总人数与入职总人数之比;半年考核一次,培训覆盖率应在90%以上。

6.3 满意度指标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6岁。所患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

1.2方法:通过对76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得出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其分布情况。1.3统计学处理:将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护理安全事故分布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

将所选的76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冲动伤人21例,毁坏物品17例,自杀自伤14例,意外受伤(如跌倒等)12例,出走外逃7例,其他行为5例。精神科护理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杀自伤、意外受伤以及出走外逃等。

3讨论

根据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降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

3.1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①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因素分析: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存在行为、认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制力,导致不配合治疗,容易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引发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出走外逃以及情绪上大起大落等行为,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家属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知识和沟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与纠纷。②护理人员因素分析: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护士大多比较年轻,相关专业培训和护理经验不足,同时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容易由于操作不当,缺乏护理技巧和耐心以及看护不严等原因,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③医院设备、环境和制度等管理因素分析:由于医院在医疗器械、药品等方面管理不当,封闭式管理的治疗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由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和监督机制,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篇13

(一)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招标文件和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依据勘察、设计技术等相关资料,为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经双方约定,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共同签订的工程施工协议。它是承包人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保证建设工程按期完成的重要法律文件和依据。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指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建设工程合同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合同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犯违法行为,保证工程合同的正常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配置专业人员和专业培训;组织合同的审查和依法签订;监督和检查工程合同条款的执行;依法处理合同纠纷;及时将合同文件及附件归档保管。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建设工程合同是依法签订的,是用来协调处理合同双方经济关系的依据;承包方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好项目建设和管理活动,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建设工程合同是发包人参与现场管理,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支付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规范主体双方的法律行为。合同签订生效后,既是建设主体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双方矛盾与纠纷的法律依据;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在依法行使各自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及时化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促进我国的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建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要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勇于面对国外企业的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部分建设工程合同存在合同文本不规范,约束条款不全面、细致和严密,条款过于笼统、含糊不清;合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显失公平或签订“阴阳合同”等。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有些建设单位合同管理责任不明,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造成合同签字主体不清、谁都能签字,应该履行手续不全,缺少必审查和风险评估;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只重视工程预算、决算管理,轻视工程合同管理。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工程合同管理人员虽具有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但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有些企业设置的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仅能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无法解决合同矛盾与纠纷。

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对策与手段

(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体,要强化合同管理意识,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工程合同管理、监督的良好氛围。2、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机制,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全面、规范,并做好工程合同文件和附件、工程商洽、变更记录及补充协议等相关资料的归档保管工作。

(二)严格履行管理程序,抓好合同审查、签订环节管理1、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审查要坚持“两级三审”制度,即由企业主办部门和职能部门两极单位,先后按照专业技术、经济商务和法律法规进行专业审查;合同主办单位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审查结束后,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并报主要领导审批。2、合同审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一是做好对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调查。二是做好合同对方主体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三是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四是要做好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的合法性进行调查。五是审查合同文本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合同是否采用了规范文本,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公平、全面,是否能准确表达双方谈判内容。3、合同签约前,主体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和招标文件对合同内容及条款进行实质性谈判。承包方应根据发包方招标文件要求,逐条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并作出相应的承诺。就工程合同中全部条款,主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文本。

(三)做好合同“后评审”工作。实施合同“后评审”既是合同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评审的内容主要有:评审工程合同执行情况,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落实;合同管理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漏洞,对不严谨或易被对方要求索赔的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正。

(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道德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相关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举办工程合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篇14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信息资源虚假导致的信息不真实。对会计信息需求者而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其决策行为,影响其市场判断。然而,由于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原因,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图探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为提供优质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借鉴性意见。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资源的不准确、不真实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的不完整。许多企业出于内部利益目的,故意遗漏会计信息,没有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源。如企业故意将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遗漏,没有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给予说明,导致会计信息资源的不完整。另外,恶意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供给者的优势地位,自行剔除不利会计信息,也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人为调节会计信息。企业出于粉饰内部管理业绩的目的,故意修改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在企业面临不利的竞争地位及企业经营出现资金困难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人为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与事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处理方法的不一致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对会计处理方法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采取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加工过程客观、完整。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由于专业判断错误等失误,出现同类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问题,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资料不完整。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的信息失真

1、企业内部利益驱动导致的信息不真实。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合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企业的这种属性,导致企业有趋利避害行为。对于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行为,容易扩大化;对于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通常易于隐瞒。当企业出于内部利益的驱动,通常会主动修改会计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供给有利于自己,不有利于信息需求者。此外,对于不利的会计行为,通常采取省略的方式,没有及时反映在会计资料中,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

2、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引致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企业内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不完善,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加工的不真实。如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此外,部分企业会计处理流程不完善,容易出现业务处理死角,导致部分业务没有人员管理,造成资产流失,致使会计信息不真实。

3、会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低下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业务革新层出不穷。为了适应竞争发展需要,许多企业不断扩展新业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新业务发展对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与新业务发展相比,会计人员的处理能力滞后,适应性不强,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对于互联网新兴物流产业,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下降。此外,会计人员知识老化现象较为明显,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当前,会计行业信息更新换代日趋明显,新业务处理方法推出周期缩短,知识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许多会计人员由于自我学习能力不强,无法及时把握新知识,导致会计知识滞后,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金融业务发展的更新换代,促使许多虚拟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也引致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许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及时掌握金融业务,导致无法正确处理新业务,造成会计信息处理不准确。

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陷引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防范会计信息虚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致使许多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监督效果。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基础上的制度性建设,许多企业由于业务流程的不规范,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如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没有建立实时资产管理系统,没有实施合理的领用、使用核对机制,造成资产管理不规范,出现账实不符现象。

(二)外部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信息失真

1、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法律法规滞后于会计业务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经济业务快速发展,新业务不断推出,对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提出较高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会计法规,导致部分业务指导出现无法可依局面,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力独立处理业务,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此外,业务发展的多样性对会计法规的多样性提出要求。由于法律调整过程滞后,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外部监督管理滞后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中,外部监督是重要环节,是制约企业会计行为的核心手段。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新竞争方式不断推出,造成监督管理的困难。许多监管部门对被监督业务缺乏了解,容易造成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不明显。另外,监督机构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内在驱动力,也是造成监督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许多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是一种被动监督,非主动监督,监督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监督行为的不到位,导致企业经常调整会计数据,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处罚成本较低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处罚成本是决定企业造价行为的一个重要核算指标。若处罚成本较高,企业造价收益小于处罚成本,企业将规避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反之,则造假行为将成为普遍现象。我国法律体系中处罚成本较低是一个主要弱项,为企业会计行为造假提供机会。企业通常为了自身利益,随意调整会计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符合自身利益,严重伤害信息需求者的利益。

三、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人员业务处理能力。会计专业人员是会计信息处理的主体,也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保障。鉴于现阶段会计业务知识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加快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人员业务处理能力,进而规避会计信息失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采取政府和企业互动方式进行。政府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类型,设置专项资金,分行业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及时到位。企业可以根据资金业务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计划,确保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为了让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有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设置片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使会计人员能就近培训,降低培训成本,增加培训的普及面。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避会计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规避会计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核心办法。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规模有很大差异。部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有足够的资本,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较为完善。部分资本实力较弱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为尽快提升会计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政府可以采取专项资金方式,聘请一些行业精英,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样本。然后,依据样本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提升培训效果。此外,企业管理层应不断提高认识,应充分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依据业务发展内容,采取逐步完善的方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业务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能明确指导会计行为,规避会计业务处理盲区。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将产生新的竞争性业务。对这些业务进行规范,能有效统一会计信息质量。目前,由于受经济业务影响,我国会计实践领先于法律法规建设。针对这种现象,政府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修改会计法律法规,确保制度建设能跟上时展形势。

(四)加大会计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制约违法行为。会计造假违法成本大小,是防范会计虚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在会计造假成本较小的地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在会计造假成本较大的地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少。政府应加强会计执法行为,扩大监督面,增加造假行为制裁力度,有效威慑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纯洁行业环境,提高管理效能。

(五)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目前,由于社会媒介的发展,社会监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监督途径。社会监督由于其监督范围不断扩大,监督手段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会计监督的重要力量。社会监督需鼓励社会群体监督,扩大监督范围;社会监督需扩大监督渠道,通过媒体、网络和微信等媒介,扩大监督面;社会监督需实现专业监督和非专业监督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的灵活运用,提高监督效果。对于有会计信息失真前科的单位,鼓励社会监督力量给予特殊关注,以确保监督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葛继阳.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