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篇1

[关键词]道路基础设施;减贫;经济增长;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85-03

一、引言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新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更加明确,即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罗斯托曾说过:“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对于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其显著。”新疆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处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因此对新疆基础设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和大力开展民生工程、改善民生的具体要求,本文着重对新疆道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减贫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新疆经济、道路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生活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道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人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全疆公路里程从1980年的21148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50683公里,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13%,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的10年里,公路增长里程是前20年的1.2倍。全疆铁路营运里程从改革开放前的1103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3837公里,年平均增长率为4.33%。随着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全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中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0.8%下降到2009年的41.6%,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当时的57.3%降为现在的36.3%,恩格尔系数的普遍下降说明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均GDP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13元增长到2009年的19942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34%。同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19元和319元上升到3883元和12258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90%和12.49%,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规定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的目标基本持平。

图1显示出各主要指标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各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2000年为分界点,2000年以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其中公路增长速度最快,GDP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变化大体相当,铁路保持平稳增长。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高。为完成新疆十二五规划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国家作出的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战略部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实证分析

1.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经济增长变量指标由GDP表示,数据取自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时间区间为1980—2009年,并用GDP指数进行折算后得到新疆各年GDP的1980年不变价和这算后的各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80年不变价。由于贫困数据很难获得,而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农村地区,收入水平极低,因此本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减缓贫困的替代变量,以P表示。道路基础设施变量分别用ROAD和RROAD表示,以上数据均来自上述统计年鉴。

2.模型和结果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og(Y)=β0+β1log(ROAD)+β2log(RROAD)+μ(1)

在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Y分别代表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解释变量ROAD和RROAD分别代表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μ是随机误差项,β0、β1和β2是待估参数。β1和β2作为弹性系数,分别反映公路设施和铁路设施对四川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影响程度。估计结果如下:

log(GDP)=-5.226732+0.26log(ROAD)

(-12.865)(1.985)

+1.9156log(RROAD)(2)

(7.971)

R2=0.928228,AdjR2=0.923279,D-W=1.614706,F=187.52

回归方程(2)体现了新疆公路和铁路对新疆经济的贡献程度,回归方程显著性好,拟合优度较高,R2达到0.923且D-W为1.615,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新疆GDP有整体上的解释意义且方程在统计意义上可信。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增长0.26%;铁路营业里程每增加1%,新疆GDP将增加1.9156%。铁路营业里程的弹性系数较大表示铁路在新疆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明显。且两变量之和大于1,说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Log(P)=0.9748log(P)(-1)+0.0871log(ROAD)

(23.51061)(2.575498)

+0.1695log(RROAD)+0.280068(3)

(-1.495144)(1.177261)

R2=0.995806,AdjR2=0.995340,D-W=1.892817,F=2137.122

由于本年度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上一年的收入有关,所以方程(3)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上一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以使方程更加符合现实意义。回归方程(3)体现了新疆公路和铁路对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程度,回归方程显著性好,拟合优度较高,R2达到0.995806且D-W为1.892817,表明新疆公路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有整体上的解释意义且方程在统计意义上可信。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0.0871%;铁路营业里程每增加1%,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1695%。铁路营业里程的弹性系数较大表示铁路在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中的作用更明显。

上述回归方程的结果表明:对于新疆地区,铁路在区域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中的作用要大于公路。这和新特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新疆由于地域广阔但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很少,造成了新疆居民的居住地呈点状分布且距离较远,从而阻碍了人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交流。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运力较小的公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运力较强的铁路运输却能很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新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通过上述新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人民减贫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进行公路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铁路建设。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疆铁路对经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公路的发展能极大改善新疆地区的通达性,增加不同地区居民与外界以及彼此间的接触机会,增强偏远地区尤其是疆内经济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的非农收入水平,因而对人民减贫也具有直接贡献。因此新疆要在不断进行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铁路建设。

2.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属于公共产品,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和财政支持。但由于新疆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地方财政相对匮乏,因此政府资本往往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这就需要借助私人资本的力量。政府可以将BOT、TOT、PPP等方式纳入到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当中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引进、谁收费”的原则来吸引私人资本,而且单纯的政府投资往往会表现出较低的投资效率,有私人资本的介入甚至是对整个项目的控制和运营,可以大大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率,政府投资只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即可。

3.保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并适度超前。经过以往学者的大量研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但要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大量的客货运输需求,如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或增长速度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基础设施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瓶颈作用”,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周期较长,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作用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应至少考虑未来3~5年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中央作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战略部署,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必将快速发展。而道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的稳步提高,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程度高、运作架构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新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Aschaur.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

[2]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篇2

关键词:城市立交桥;立交桥设计;城市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U448.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立交桥设计背景:

立交桥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衔接纽带,在城市中心、周边主干道、快速通道起到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从城市动态发展角度设计交通道路?城市立交桥设计作为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对城市环境形态三维空间所做的意象性创作,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策略。立交桥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很好手段,就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其在城市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等的交通衔接中应用广泛。立交桥成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中的重要手段及主要形式,在当今的道路设计是经常遇到的。因此了解立交桥的设计特点及结构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控制设计方案的主要因素:

之前的立交桥设计,只考虑到单个的交通解决方案,几乎不考虑城市的发展与立交建设相互配合,造成当今很多城市的畸形交通。设计立交桥是多条道路相交,依据道路方向及道路性质、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设计建的立交桥。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

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建设,建设立交的场地环境,有无可用于排水的自然沟渠,场地附近有无大居民点、公建、学校、村庄、古建筑量、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都要仔细的勘察,与相关单位协调施工方案;否则,找不到布设桥墩的位置,或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从立交桥立项开始,规划合理的长远发展计划,本着听取领导意见采纳群众心声相结合。坚持做到立交桥上设立相同的交通标志,避免交通事故及迷路立交的出现。

按照国外经验5年内达到设计交通量时应一次建设完毕,如果是10年后达到设计交通量时可采用分期建设,留下相应的设施,避免浪费。建设前期,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发展方向着手,考虑投资和收益折现,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定建设分期。

三、选择立交桥的型式:

不同的路段立交桥的规模和设计是不同的,合理的设计不但节省土地资源,而且会大大的提高通行率,避免拥堵现象。设计的前提是在满通量和行车速度的要求,达到安全、舒适并考虑景观协调等因素。立交的形式有很多中,按路跨越方式划分可分为上跨式、下穿式;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分离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其中互通式立交桥根据车流轨迹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交织型立交桥三种类型。按其它方式划分还有很多种类型。

四、影响立交桥形式的因素:

首先,立交桥的形式取决于相关道路的性质、使用情况等。道路性质主要是指道路所处的位置、等级、行车速度等。使用情况主要指道路的交通情况、车人比例组成。

其次,自然条件对立交桥的建设要求也很严格,在现代城市中的立交桥形式更要做到简捷、美观并减少占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到区域的规划、地形以及周围建筑、设施的分布情况。在满通要求的前提下应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设计出几套合理方案,直接考虑到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的生活出行,所以要力求做到合理利用地形,与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合理。

再次,设计者以及相关领导要有卓越的眼光,切实的为民意识,立交桥的建设要考虑现在与远期结合。这样即可以满足近期交通需求又可以减少投资,而且又能满足未来改建提高的可能。以达到合理规划、切实为民的目的。

五、立交桥结构型式的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立交桥的结构有很多种,当今经常应用的主要有以下3种: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在立交桥的匝道或主线在匝道进出位置处,这些地方采用此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匝道与异形段或位于曲线或结构型式复杂采用预应力结构存在一定的困难。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用在立交桥的主线及曲线半径较大的匝道上。此种结构的跨越能力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采用的也是连续梁,每联长度大概在90~120m左右,跨径常为30m。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钢材与混凝土组合形成的结构,主要应用在跨越路口或铁路等跨度路段,由于封闭路口或铁路对交通的影响较大,甚至有些重要铁路与路口是不可能中断交通的,因此我们常采用一些可预制的结构,能够比较充分发挥钢材及混凝土的各自优点,形成跨越能力较大的结构。常用的组合梁跨径一般在40~60m(简支)、60~80m(连续梁中跨)。

六、立交桥的跨境布置:

立交桥设计完成后,建设过程中就要进行主要的跨径布置,因为跨径布置直接关系到立交桥的安全问题。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立交桥跨径布置时务必注意一下细节问题:

1.充分了解调查所选材料的承受能力,结合立交桥的受力点、立交桥的告诉来确定跨境情况。

2.建设场地地面、地下情况进行综合摸底排查,主要牵涉到地下管线、煤气、电缆等重要生活设施、地面建筑物等都会直接间接的对立交桥产生影响,因此应引设计施工部门的起足够的重视。

3对涉及到的路口及铁路的宽度的确定(要同时考虑其远期规划):立交跨越路口及铁路时应根据规划情况对其宽度进一步进行确定。不仅要满足近期现有交通的需求,对远期的交通需求也应充分考虑。

4.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设计的难易程度及周期,以免影响立交施工。

七、小结:

立交桥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以及道路的拥堵问题,成为现在城市及道路交通建设的重点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立交桥被各个城市建设者重视起来,同时立交桥的设计成为交通设计者的重要任务,担负的使命很重。那么,在今后的设计和建设中我们提倡站在高处看城市发展,为10年的道路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采用高科技条件下的新工艺、新技术、有效解除城市以及各型道路的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设计;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he road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eneral the road surface of our country basically is the asphalt concrete as the main structur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s mainly composed of binder (using asphalt as mater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vement and mineral phase failure, then with all kinds of cushion and base composition of the pavement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which has no seams, low noise, smooth surface, easy maintenance and driving comfort is very good and some other advantage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construction unit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s; asphalt concrete; design; quality

U416.2

一、关于沥青砼路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一般的路面在设计的时候是15年左右,但是实际使用的时间一般只有8年左右。我国运用了比较先进的设计方法为什么却使路面的所设计的寿命比预期的寿命要小的多。在国内,我们所引用的混合料的设计方法也是非常先进的,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经过了一系列的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施工的一些因素,还有超载的一些因素,但是落后的设计理念是最重要的原因。有如下的几点表现:

1.力学经验这种设计方法在表面上是完美的,但是在实际上是形式的。设计的单位不重视路面的设计,对设计文件的研究深度不够,对材料的实验是不做的,理论上的分析也是形式上的。各类型的参数指标大多数都是照搬以前那种特定的“成功的经验”。

2.科学研究跟生产不接轨。在我国,创新的一个主体就是科研院所。而生产的主体则是企业,这就影响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不联系。研究者的那种研究工作只是为了研究才去研究的,而不是服务于生产的,所以是不好让生产利用的。另外,生产方面的设计者不能够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把实际问题给解决掉。从而这就是我国的路面设计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的重要的原因。

3.路面的设计比较粗糙。一般的,材料方面的那种力学上的参数跟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车辆的轴重的不同、环境的温度的不同等方面的条件下,那种材料的差别是很大的。而规范上的参数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但是呢,设计的单位对材料的参数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使我国的设计路面的结构以及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不同的因素。

二、市政道路沥青砼路面设计的合理要求

1.将交通量确定视为基础

设计人员要按照规划要求,准确定位出修建道路所在路网的作用,进行设计路段交通量的实测、预测以及分析,定出设计交通量,再换算为标准轴载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数据实施后续结构层厚度的相关计算。

2.将结构组合设计视作前提

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以前,要查看水文、地质、环境及气候状况,按照此地材料供应具有的特征,找出符合耐久、抗滑、密实及稳定的路面结构方法,达到路面运用的应有要求。设计者应掌握此地常年的具体路面运用情况,汲取合理部分,运用最新设计理论及方案实施设计。

3.把材料组成设计当作重点

沥青砼作为最繁杂的建筑材料,处于正温度之下,具有一些粘弹性;处于负温度之下,有着弹性。矿料级配及质量是决定沥青砼性能的最重要要素。设计人员要仔细调查本地材料,给出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级配大概范围、颗粒形状、筛孔分级、加工手段。基于此,选用合适的级配设计结果,使道路施工具有了基本数据。

4.将结构厚度设计当作基本

在组合设计的前提之下,实施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对于路面结构设计,其运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之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机理,计算厚度值要达到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者底基层、半刚性基层疲劳开裂的合理要求。轮隙中心位置路表计算弯沉值ls要不大于设计弯沉值ld;单圆荷载或者轮隙中心位置的层底拉应力σm要不大于容许拉应力σR。抗压参数与交通量是厚度计算的两个因素,严重影响着厚度计算结果。为准确设计路面结构,要进行试验,定出抗压参数。

5.把排水设计视为保障

众所周知,水严重损坏着沥青路面,市政道路排水状况与公路相比,相当严峻,所以要高度关注排水设计。恰当的排水设计要全面考虑路表排水、中央分隔带、交叉路口以及路面结构层排水;准确选用排水方法,布设排水设施,构成顺畅、完整的排水体系,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

三、对路面设计的一些建议

1.对目前的规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然后再尽快的修改。主要应该把设计路面的一些理念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建立一个路面设计是动态结构的以及耐久性的,而且服务性能是良好的这种体系。

2.在路面设计上要吸取比较先进的国外路面设计的经验。我国的路面设计的理念和体系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这种差距不是通过对规范的修改就能够赶上的,而且在短时间里也不一定可以解决的。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在理解以及掌握国外技术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行有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以及推广,既能够给规范的修改提供相应的依据,也可以在路面设计的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3.对路面的设计进行精细化。经历了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设计的方法的发展及其演变,其设计的流程比以前更加复杂了,而且设计的要求也是更加的严格了。路面的结构设计从表面上看是很简单的,其实是很复杂的。如果你想把路面设计的很完美的话,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设计的每个流程都严格的给控制好,而且还要对路面影响的一些因素进行考虑。所以,我国需要开发一个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对路面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一个系统的平台。

4.需要进行创新。可以对设计者进行鼓励,让他们参与到对路面科学的研究,然后就能够对材料以及路面的结构有着充分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设计出比较长寿命的路面。

四、建设质量管理措施

1.强化集料质量控制

集料要达到如下要求:碎石表层微观粗糙度不小,形状和立方体相近,质地还应坚硬;运用人工砂,尽量不用圆形颗粒这类天然砂。纵观市政道路就地采购的碎石,它的规格达不到要求,所以沥青路面施工用碎石一定要在无风化片石料场进行定点采购,料场运用二次破碎工艺实施碎石加工。运用锷式破碎机实施破碎,通过锥式、反击式轧石机实施二破,进而降低针片状碎石量,筛孔尺寸要匹配于碎石要求的最大粒径。

2.提升基层施工质量

应更新施工方式,还要搞好原材料控制。尽量不用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以及人工摊铺这些施工手段,要利用水泥稳定土拌和以及机械摊铺此类方式;水泥等级要使用少于32.5级,同时没有R的初凝高于5h、终凝高于12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层运用碎石集料的时候,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mm,还要构成好的级配。

尽量避免水泥用量过大。不但不经济,还会让基层裂缝变宽变多;把水泥用量控制到5%范围内;合理处理混合料摊铺接缝。尽可能减少纵缝,运用两机并铺、全幅摊铺;如果纵缝避免不了,要除掉松散部分,制成整齐垂直的下切面,掌握好松铺厚度,遵循规范进行碾压;针对横向接缝,通常把两构筑物之间当作一施工段落,没有构筑物比较长路段,要增大一作业班次中的施工长度,还应使横缝减少。

3.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执行过程控制的加强

于调查之前同种材料配合比设计经验以及运用效果前提下,实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重视生产配合比验证环节。根据生产配合比结果,拌和机实施试拌,一定要进行100-200m单幅试验段的铺设,进行取样,马歇尔试验,还应在现场钻取芯样,进行空隙率大小的查看,进而定出生产用的合理配合比;定出施工级配要求的波动范围,根据质量管理要求,提供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便于进行混合料生产质量的检查;大力执行通过检验的标准配合比,材料要是变化,进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实测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要积极调整,并进行再次设计。

4.深化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压实度与平整度的控制最为关键,对沥青路面运用性能造成直接影响。良好地控制市政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要相当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混合料应编制好现场作业流程,增设应有的施工机具,在运力方面应有冗余,压路机至少3台。

(2)选用正确的压路机组合手段、压实工艺,通过初步、复压以及终压这些碾压过程,确保最优的碾压效果。

(3)关注接缝处理,市政道路接缝不少,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因为通车需要,纵向接缝冷接缝比较多,可以加设沥青加热系统,进行冷接缝热处理,最高程度地处理冷接缝导致的问题;要重视纵向接缝导致的接缝离析问题,处于作业现场内,运用合理措施,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进行避免。

5.监理机构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常运用热拌热铺的施工手段,此过程控制相当关键。监理者要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全面、严格及认真的监理,重点搞好如下的环节:

(1)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时候,查看原材料进料仓以及拌和料出厂温度,混合料要一直匀称,没有结团、花白料或者块结的粗细料颗粒离析问题,还要抽样验收拌和料的性能、集料级配以及沥青用量;

(2)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时,查看混合料进入工地的温度、运力配置状况;

(3)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查看摊铺能否根据要求作业,在人工找补或者更换混合料的情况下,严格检查,问题严重的应责令进行整层铲除;

(4)进行沥青混合料压实时,查看压实过程有没根据要求实施,尤其经压之后有没实现平整、光洁、颜色一致匀称,终了温度有没达到技术要求;

五、总结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建设单位的工作应深入有效和保证设计深度、同时施工企业自控应合理、检查监理应把关、检测结果应客观、政府主管部门还应提供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及施工标准体系,最后在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有力工作下,各方一起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沙庆林.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J].中外公路,第25卷第一期.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软地基;处理技术

一、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

(一)、软地基的特点

承载力差: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 会给施工增加难度。如果施工的扰动比较大,那么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是不能满足地基土层施工要求的,影响施工质量。沉降量大:因为软土压缩性比较强,所以在工程完工以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这些沉降将会使道路在日后的使用时出现裂缝,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开挖难度大: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容易产生沟槽边坡失稳等情况,影响工程正常施工。导致失稳的原因在于软土的天然空隙以及粘结系数等。排水影响:因为软土地基当中存在的水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排清其中的水,做好边坡土体的日常养护工作。如果排水施工质量不达标, 极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二)、软地基处理原则

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处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际当中,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造成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复杂,所以这就要求在处理软基过程中就要能够选择合理化的方案,针对需要修建道路过程中的压缩系数以及所含的水量等,都要能够进行详细的勘探。在此基础上再对道路所处位置进行了解,另外就要能够和以往的成功处理案例进行借鉴参考,从而对先进技术加以应用,来提升承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市政道路的软基得到妥善处理。

二、市政道路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表层排水法

如果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而土质却较好,可以采用表层排水法处理。在道路路基填筑前,在地表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以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为了使沟槽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可以使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水沟布设应全面考虑地形与土质情况,使排水畅通。水沟断面尺寸一般取宽 0.5m,深0.5m ~ 1.0m,路堤填筑前,宜用砂砾回填成盲沟。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地形与土质,以便于排水畅通,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 0.5m,深 0.5 ~ 1.0m。路堤填筑之前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沿道路纵向开挖,横向盲沟间距按 10 ~ 15m 布置。若埋设孔管,必须使用过滤材料保护。

(二)、水泥搅拌法

水泥搅拌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水泥搅拌桩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浆或水泥粉作为固化剂,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的一种方法。在城市市政道路中,水泥搅拌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桥头路段采用该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双向搅拌工艺采用同心双轴钻杆,通过正反向旋转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把水泥浆控制在 2 组叶片之间,保证水泥浆在桩体中均匀分布和搅拌均匀,确保成桩质量。

(三)、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大但土层厚度较小的软土地基。砂垫层法处理此类软土地基的原理是通过将颗粒均匀,级配良好的中、 粗砂铺垫在软土表层, 使得软土地基固结排水速率加大。在采用的中、粗砂铺垫加快排水固结的时候一般还会与其他铺垫材料配合,这样会提高施工的效率,施工时机械也能更好的运作。

(四)、铺垫材料法

在软土路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织物 , 织物具有良好的整体连续性 , 抗拉强度高 , 耐腐蚀性能和易用性建设优势 , 并能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铺垫材料常用的编织土工织物、土工格栅 ,铺筑在软土路基表面 , 能起到过滤、排水、隔离、加固效果。

(五)、粉喷桩技术

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经常被纳入到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所谓的粉喷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设备在软土地基上钻孔,并利用压力将固化剂压入软土中利用固化剂与土层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促进软土地基失水,从而达到固结软土地基的作用。固化剂通常为石灰和水泥,多数工程选择的是水泥,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考虑掺入比的选择。其标准为桩的强度,如高于 1.5MPa则选择 425 号以上水泥,如低于这个标准则选择 325 号水泥。这样可以增加掺入比,提高桩体的性能。为了保证固化剂的流动性,可以掺入减水剂或者硫酸钠、石膏等材料,这样可以增加固化剂的处理效果。同时喷粉桩在加固中还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隐形桩,这样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基础。

(六)、加筋法

对市政道路软基进行处理,这一处理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对软土地基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铺设单层或者是多层的加筋材料,将其和填料共同构成有着足够厚度的加筋垫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得到有效的减少, 针对不匀沉降的问题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方法的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桩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桩和桩间土的变形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如此便能够有效的对地基承载力得到加强,在软基相对比较厚的过程中就要能偶将水泥深层搅拌桩及加筋垫层的方法得到有效结合。

(七)、强夯法

强夯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夯法,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上使用重锤敲,使地基变硬。因为解决的是软土地基问题, 较少的频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要保证重锤达到一定量。这种方法用时不长,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施工,受着自身方式的限制较大,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工程时间、进度要求较紧的施工中。强夯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对土性进行改造, 强化道路硬度。 通过强夯法增强的土地密度,使软土地基软弱性得到改善。

三、对市政道路的软地基处理控制

(一)、严格进行勘察设计质量

勘察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各阶段要求,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组织开展钻探工作,查明不良地质状况,精心分析勘察资料,提出内容翔实、评价正确的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鉴于软基处理工程的特殊性,由同一家单位实施勘察和设计,可以实现勘察和设计的无缝对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

(二)、加强对工程的监理

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实施监理活动,审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作业人员的岗位证书,审查软基处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进行现场监理, 对建筑材料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对报验的检验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依据验收规范进行审查和验收。 软弱地基处理完成后, 除检测路基的承载力、 密实度、 强度、弯沉和回弹模量外,还要结合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结果,判定软弱地基的沉降固结程度,对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签署验收意见。

(三)、项目施工阶段的处理

在对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的软土地基处理时,要按照事前编制好的方案进行,通过有效管理,加大方案实施效果,控制范围为: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施工产生的变量实施科学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对将要产生的索赔费用妥善控制。只有不断强化控制级别和层次,才能够真正做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操作。

结束语

整体看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对其影响较大,主要是路桥建设后软土地基的不规则沉降会直接影响路桥的稳定性,容易导致塌陷和失稳等情况,从而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应按照软土地基的特征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或者选择多种技术综合使用的方式来提高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成瑜.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建设质量 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是沥青砼路面的结构,然而随着市政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相关技术、管理及道路原材的选择问题,使得道路建设的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高速公路比较起来要严重的多。市政道路是主要的交通干道,是很多道路的重要枢纽,一旦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很多道路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加强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管理与控制,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措施解决,这样才能确保道路的质量,保障交通正常运转。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现状

目前市政道路建设还存在着适用性不足、病害较多、不够经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道路建设的各方主体行为不够规范所引起的,同时也还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的原因。虽然沥青路面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使得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道路的耐久性快速下降,许多的路段在建成后通车,与预期使用的年限由较大的差别,基本上在投入使用后的两三年就出现了严重的道路毁坏的状况,有些路段在刚投入使用中就出现了损坏。为此现阶段市政道路建设主要存在着质量控制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做好市政道路建设的工作,需要加强道路建设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使得道路竣工后能够正常使用,并达到预期估计的使用年限,即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存在的问题

某客运站环路道路工程建设是属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全长约为708.753m,红线的宽度为25m,包含道路的基本建设和道路排水及电缆管线的埋设等工程。整个工程实行的是包工包料的承包制度,道路建设的资金全部由政府部门出纳,整个工程竣工后投入运行后主要出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1、路面层间连接施工质量差

市政道路建设同高速公路建设相比较,路面层间的链接是很大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基层透层油的喷洒往往是在进行铺筑沥青层的时候才进行的,由于粉尘的原因,在没有达到透和的作用时就进行铺筑沥青层了,这样在铺筑好后就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其次就是没有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封闭式的施工,种种原因使得沥青路面结构层层间的链接不够紧密,直接导致路面出现断层。

2、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差

市政道路是交通的主要干道,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边施工一边通行的,没有进行封闭式的施工,由于通车的需要,及早的投入运行,这段道路没有进行细致的施工,再加上冷接缝的处理工艺十分粗糙,严重影响到了路面的施工质量。在交叉路口的地方铺筑分块不合理,人工作业量加大,就使得整个工程施工更加的粗糙。

3、半刚性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这段公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没有严格按照工程需要进行备材,材料中大于40mm的集材占整个材料的30%~40%,使得颗粒直径在10~40的集材的数量严重不足,这样的原材在进行混合后会导致粗细集料的离折现象,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另外在处理施工中的接缝的时候,施工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及早的完工,就没有进行细致的对接,这样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路面断裂的情况,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行。

4、基层施工存在问题

基层施工是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核心,如果在基层施工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在环路道路基层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为了及早的完工,对于那些基层不平的地方,没有进行细致的挖平处理;有些基层还存在积水,也没有进行排水工作,这样在进行后面的工序是就难以保障其施工质量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环路道路的质量。

三、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相关对策

1、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是确保道路质量的基础,为此一定要控制好施工的材料。施工所用的水泥一定要选用低于32.5级,且不带R的初凝在5个小时以上的,终凝时间在13个小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与铺路用的碎石集料在作为基层铺路用的时候,集料的颗粒直径需要控制在31.5mm以内,不能够超过最大的直径值,一旦颗粒过大就很影响到后面沥青层的铺筑。此外最后铺筑的沥青的质量也需要控制好,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道路使用的沥青的标准,对于不合格原材料,不能够为了节约成本而继续使用,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使得公路竣工后可以正常的投入使用。

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在进行基层施工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淘汰掉那些不合格的水泥,现场进行碎石层原材的混合搅拌,采用水泥稳定土拌和集中式的搅拌,最后采用机械铺筑的方式进行铺筑。此外还需要重视摊铺的链接处理,尽量减少施工中的纵缝,因为纵缝在进行链接处理的时候是很困难的,为此需要尽量避免施工纵缝的出现。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纵缝是避免不了的,这就要求在纵缝出现的地方做好相关的链接处理工作,一般需要把纵缝周围的松散部分挖除,并做好垂直于地面的下切面,把握好松铺厚度按照工程要求进行碾压。对于横向接缝,常常将两构筑物间的一段作为一个施工段落,在没有构筑物的长路段,需要增加施工作业的施工程度,尽早的完成,尽量减少路面的横缝,确保整个路面的连贯性。

3、强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控制

公路在进行最后路面的铺筑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这些工作需要在进行配合之前做好相关的工程调查,将多种同内型材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多方位的比较,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道路投入使用的效果进行配合,一定要是混合料的配合比达到最佳的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混合料的质量,保障路面的平整度。

4、加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路面的好坏是衡量公路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加强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保障道路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对路面进行碾压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合适的碾压机,并且制定好合适的碾压方案,先进行初压,在进行复压,最后进行终压,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面已经压实了。

另外市政道路作为主干道,和其他的道路都会出现连接,因此道路的接缝比较多,对于出现的接缝一定要做好处理,在作业的现场要采取措施防止接缝出现断裂,对于出现断裂的接缝需要及时的处理,并做好防护工作。

5、加强路面的维护管理

市政道路是许多道路的主干道,在竣工后一定要做好路面的维护工作,由于它是许多道路的主干道,过往的车辆会很多。刚刚竣工的路面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陷,才能够达到相关的指标。像炎热的夏天,还需要进行洒水来保持路面的湿度。对于道路之间的链接出现问题的,一定要及时的处理,不能让损坏扩大化,这样维护的成本将会有所减少,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是国家道路建设的重点,做好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控制既是确保道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针对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才能够保障道路的质量和道路的运行能力,也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增忠;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