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心理学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CPQ ;SCL-90;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05-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Rural and Urban Students in Jiexiu City
Guo Huip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mental health factors ratated to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high schools to provide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reference.Methods With cluster sampling, 1421students are chosen in Jiexiu City. And they finished SCL-90 and CPQ.Results 18.1%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urveyed have mental health risk; The personality chara 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CPQ;SCL-90;Personality;Mental 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4~16 岁城市儿童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 %~22.19 %[1] 。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对所存在弱点和缺陷的个体进行辅导和干预,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当前环境下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才,更应受到关注。然而,国内关于中学生心理的研究多采用16PF、EPQ等工具为主,所获得的关于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为局限,不能全面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对城乡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发展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山西省介休市具有代表性的8所中学,其中城区4所,包括二中、三中、铁中和矿中,农村4所,城乡中学共计1444名学生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CPQ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工具对1444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1421份,有效率为98.41%,其中男性786人(55.31%),女性635人(44.69%),平均年龄13.32±0.68。
1.3 研究工具
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CPQ) 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波特(R.Porter)博士和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R.B.Cattell)教授共同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它适用于8-14岁中小学生,是公认比较好的一种儿童人格测验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 该量表共90项,每项评分1-5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内容包含:去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因子 [3]。
1.4 统计分析 Epdate1.1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SCL-90量表因子分≥3人数
山西介休被调查的1421名中学生中,有257名同学因子分≥3分。即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18.1%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隐患。
2.2 山西介休城乡低年级中学生人格特征现状分析
2.2.1城区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
城区中学生与农村中学生除在乐群性、稳定性、持强性等因素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性别因素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由表2知,男女性别因素在乐群性、稳定性, 恃强性, 敏感性上存在差异显著(P
2.3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人格特征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国内文献报道[4-7],10%~30%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次调查表明,介休市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1%,与国内近年来的报告[8]接近但仍偏高。这再次告诫我们不可忽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验证了心理断乳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和干预。
本研究对城区和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比较,农村中学生表现为聪明、自觉遵守规范、主动、有魄力、灵活处理问题、自控能力强,比城区学生多愁善感。这说明农村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引导,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众多研究表明,在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男女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另外,相关性分析发现,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和忧虑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提示中学生应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水平[9]。因此,在进行中学生心理辅导时,可以从他们的人格特征入手,根据他们的人格特征帮助中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自信心,调适不良情绪[10]。
参考文献
1.唐慧琴.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22 城市协作调查24 013名儿童少年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7 (1) :13.
2.王宇征.症状自评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 1984,2(2): 68-70.
3.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97-399.
4.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2): 88-90.
5.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 226-228.
6.薛同珍.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30(6):890.
7.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2): 180-182.
8.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9.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等.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0-42.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高职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欲望比较强烈。但是,心理健康的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不够,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2.偏重知识型内容的传授
知识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知识型内容,学生就会感觉没有新意,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学习评价侧重于知识型考核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但对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构成有着一致性,即平时成绩加上期末成绩。这种偏重于知识型的考核内容仅仅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而无法获知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
4.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并能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普及预防为主,将各类知识经验加以整合,灵活运用,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心理调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二、如何改进高职心理健康教学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确立了以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为基本目标,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改革思路,并在实践中结合师生及教学等实际情况,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实效。现就笔者在教学改革中所作的尝试介绍如下:
1.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任课教师的作用非常大,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并与其他院校交流,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其次要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收放自如地控制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和发展
在心理健康教学指导思想上,任课教师应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方面要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机协调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如课堂讲授、讨论、实践、辩论、情境模拟等,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功能上,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不断获得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教师在阐述心理学基本原理、讲述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以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结合现实,通过典型心理健康案例举一反三,使心理学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是现代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之一,通过认真的学习体验,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其自我调节个体心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3.调整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很广,而课堂教学时数有限,特别是大一第一学期除去入学教育、军训、“国庆”长假等所占时间外,实际教学时间不长。因此必须精选教学内容,把高职生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行为、事件或高职生强烈需要的心理知识列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根据当前高职生心理特点,重点确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概述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等。
(2)积极适应教育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高职学习生活的特点、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冲突、正确认识自我以及所处环境、增强自信心与危机感等。
(3)健康情绪教育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的发生机制、情绪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情绪调节方法等。
(4)学习心理教育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动机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等。
(5)人际交往教育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基本技巧,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认识偏差,人际交往与个性的完善等。
(6)恋爱心理教育
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爱情内涵的阐释,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其利弊分析,正确恋爱观的树立,爱的能力的培养,如学会谢绝爱、分辨爱、处理爱的冲突以及积极面对失恋等。
(7)挫折应对教育
耐挫力的高低对高职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发现,大学生一年级挫折强度最强,而高职生群体的挫折体验较其他同龄群体来得强烈,灰色心境、自我放弃等消极心态普遍存在。挫折应对教育内容包括:挫折产生的分析,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应对挫折的方式,提升挫折应对能力的方法等。
一、校长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领航者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育人”,“育人”的基础在于“心育”,而心育的领航者是校长。
1 政策引领,加大投入,支持“心育”
我校是内蒙古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亮点工作之一。为搞好学校的“心育"32作,我率先自费参加了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与培训,于2006年取得了劳动社会保障部注册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还获得了心理督导师证。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并已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校投入几十万元打造了最好的心育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我校还有两名专职心理辅导员,她们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和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目前,我们的心育中心已帮助无数学生、家长和教师获得了心灵的释放,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2 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践行“心育”
在制度上坚持心灵组合。我校实行了“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统筹兼顾”制,即校领导全部放权,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这使教师们自动形成了良好、积极、自由的心灵组合,教师们自愿主动积极地抢着当班主任,超量代课;各年级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和谐的、奋发向上的团队意识与精神;那些曾经产生不良情绪的教师,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了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和拥护。
在管理上坚持心灵关怀。我特别注重学校各个环节的“心育”细节,小到面对一个人、一件事,大到引领整个学校的工作,我都注重在“心育”的基础上,在爱心流动的前提下去完成。如毕业典礼时,我要亲自为1000名毕业生发放毕业证并与其拥抱;对每一位教师遇到的疾病、痛苦,我都会亲自率领班子成员去看望;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结婚、生子,我都会亲自致贺词并送上学校的厚礼……这使教师们感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同时也体会到了做我校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并把这份幸福和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上坚持心灵触动。我认为,学校“心育”的出路是“全员参与”。因为学校教育工作压力的直接承受者首先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使他们失去了常态下的教育理智,抑制了他们的教育智慧,并使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这又给学生造成了新的心理矛盾,使得原本有问题的学生感到更加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因此,我认为,要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要让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能够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许多心理上的伤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疏导,甚至救治。为此,我校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全体家长的家长学校培训和全体学生的“校园心语”讲座式培训。培训一般是从学校常见的案例人手,坚持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把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对比,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们给老师培训的专题有《了解逆反效应——强迫不如引导》《采用登门槛效应,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等;给家长学校进行的讲座有《用好贴标签效应——小心评价孩子》《克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等;给学生进行的培训有《一个心中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现在的人》《用好自我暴露效应——交心才能赢得朋友》等。
二、“心育中心”是学校心育工作的主阵地
一是打造专家级一线心理辅导员。一直以来,学校特别重视心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学习的提升,因为一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与辅导员的个人心理素养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心理辅导员成长迅速,已成为能够在本地区代表学校引领和帮助兄弟学校心理发展工作的一线专家级辅导员。如边晓瑞老师,在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经验,喜欢研究探索心灵奥秘,热衷于心理辅导与咨询治疗工作,她利用每天中午12:00-13:00的休息时间在学校为学生和家长做个案辅导,得到了各兄弟学校以及社会的好评。
二是鼓励创新式心理课程辅导。我校心理辅导课现已创新设置为班级学生团体辅导、班级家长沙龙辅导、教师沙龙活动辅导和个案咨询辅导等。采用集中授课式学生团体辅导和针对性的家长沙龙辅导方式,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扬。如对初一每班每学期集中辅导一次,时间为一上午(4节课)。初一上学期以分析研究“自己”为主题进行个体性辅导,下学期以体验感悟“沟通”为主题进行团体辅导,其内容包括自我解读、情绪管理、行为调整和异性关系、性教育等,并通过团体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每班每次学生辅导课结束后,还安排2节有针对性的家长沙龙辅导课,有时家长和孩子同堂参与,而且要求班主任全程参与。这样统一安排团体辅导课,既可以保证每个班的辅导次数与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心理课不是讲道理,是靠感悟、触动、体验来完成自我修复与自我提升,这需要时间;班主任跟班参与既有助于从心灵层面上了解学生,分析解读学生心理,还可以获得和提升自己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方法与理念;对家长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沙龙辅导更有利于他们通过心理课堂倾听孩子的心声,增进亲子情感与相互沟通,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也改变自己。一次团体辅导课可以牵动孩子、家长、教师的心,可以帮助学生解读自己、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帮助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由此导致身体疾病甚至是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由童年向青年过度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将要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随着身体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既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又有较强的依赖性。既要求别人尊重你,有时又会有比较强的自卑感。富有理智,但有时又会比^冲动。
问题主要变现为:撒谎、逃学、旷课、打架、早恋、酗酒、网瘾等。学生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认真完成作业,缺乏学习动机;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学习效率,虽然比较用功,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考试来临,有的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将一切的失败归责于智力问题,或者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由于学习成绩导致不自信,不善于和人交往,敏感多疑,和老师同学都有敌对情绪,比较封闭。过于关注自我等性格问题。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决定老师要严的同时把握好尺度,多采用激励的手段、引导学生。平时教育时注意语言、多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身边的人来劝解引导学生,避免和学生发生冲突。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理对策
1.厌学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意志力,知难而退,不爱动脑筋,思维混乱,记忆力差,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不愿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自卑心理产生厌学,学校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么对于学困生来说会产生对于自己过低的评价,甚至认为自己是“三等公民” 焦虑心理导致厌学 ,学困生学习基础差,课程难于理解,学习成绩比较难于提高,考试前担心考试结果而产生焦虑,见老师躲躲闪闪,害怕老师批评,甚至有可能发展到逃学。脆弱心理导致厌学,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而心理很脆弱,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对学习也不抱希望,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和学习相关的事物产生厌恶感。对于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够信任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厌学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梯度要求,让学生在努力过后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对于激励学生来说是简便易行的,那么教师在学生取得一些成绩后及时肯定、表扬,增强自信。有些孩子即使学习没有进步,但如果教师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厌学孩子自制力差,贪玩、缺乏上进,迷恋电视、网络。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家依赖父母,学校依赖同学,写作业拖延,没有实效性。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和书交朋友,渐渐是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慢慢接受课堂的知识。
2.早恋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对异性的好感与日俱增。中学生的恋爱很少能以结婚为目的,所以青春期的恋爱大多数都是无言的结局。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要有个 清醒正确的认识。学生之间彼此互生好感,将对方作为自己的爱慕对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中学生紧张繁重的学业和残酷的竞争,使“早恋者”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有的非常敏感。有的“自作多情”,承受着”单恋”之苦;或者是“失恋”之苦。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烦躁、沉默寡言,上课难于集中精神,成绩明显下降。
面对中学生的早恋,老师应该如何引导,使其将这种对异性的好感发展成为一种健康真诚、纯洁的友谊。每当我们看到一些老师用训斥羞辱早恋的学生时候,我希望老师能够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羞辱学生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云是个才貌双全的女生,班上许多男生都喜欢他。云是个比较热心的孩子,经常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期中一个叫做君的孩子有幸成为她的同桌,她在平时有了更多和君接触的机会,她经常给君讲题,君在生活上也比较关心她。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最后发展成为生活上的好朋友。同学之间慢慢产生了谣言,都说他们两个在谈恋爱。老师后来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找他们谈话,找他们的家长。孩子们在这个时期非常敏感,他们感到自己被冤枉了。上课时不能够再集中精力听课,总感到老师和学生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指点议论他们,真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见到这两个学生时,两个人都是黑眼圈,无精打采,惶恐不安。我在心里不觉好笑,这两个孩子两小无猜,我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要善待这些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个人素养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健康导师应提高班主任的个人素养。
一、了解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从事初中教育多年,我认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大致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等。
二、具备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学策略和技巧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性别、智力、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在加以矫正时,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架设起沟通的桥梁,通过个别谈心,开设“悄悄话”信箱,开通QQ空间加为好友等方式,让学生倾诉喜怒哀乐,敞开心扉,及早了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做心理疏导。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更要以爱动其心,以理导其行,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期盼,从而自觉学习、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1、用诚心与学生沟通。很多学生开始并不愿意主动与老师说实话,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老师找学生谈话,要以诚心换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要诚心诚意,要关心和爱护学生。有了这种诚心,与学生谈话时才能推心置腹,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如果缺乏满腔热情和诚意,谈话中就会出现空洞的说教,无情的训斥,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不但不与你说实话,而且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和你对着干,使谈心失败,所以要取得与学生谈心的成功,诚心是很必要的。
2、要与学生作讨论式的沟通。学生永远的自己成长的主人,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去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惑,而讨论式的沟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强有力方式,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惑,更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在谈话中应多作开放性、启发性的提问,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当然,这种开放不能漫无目的,相反,它始终有一根主线,是针对学生实际而设计的。一次班级两位男生因一点小事打架,两位同学一开口都在指责对方。我并没有立刻指出谁对谁错,而是关心有没有受伤,讨论如果受伤了,疼痛落在谁的身上,如果因冲动出现了万一谁会最伤心,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结果他们从内心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父母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互相道歉了。
3、要因人而异,量身定做。对于一些成绩突出,或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产生傲慢心理,在他们心目中似乎一切都无所谓,对班主任往往持敌意的态度。对于这样的学生,谈心时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又可有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使领会老师的意图,正确看待自己。对于善辩型的学生,由于口头辩解能力强,往往强词夺理,因此谈心时,要抓住主要矛盾从中找到突破口,勤于取证,用多方事实来说服学生,以打动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而对于顾虑型的学生,因为对任何人都半信半疑,所以在谈心时,要尽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他认为你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我遇到一个特别喜欢打游戏的学生,甚至连家长对他都有放弃的想法。有一次,他在上课时去打游戏被同学找到并带到我的办公室,低头准备挨批,可是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向他询问相关的游戏知识并请他教我打,不知不觉两节课过去了,我赶紧对他说“你的水平太高了,改天我再向你学习,我马上要上课了”。到了课堂上,我向同学们作了检讨,由于我玩游戏而耽误了备课和改作业,课没有上成。课后这位学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认真学习考上高中,上了大学,一直到现在都称我为“恩师”。
三、具备宽容的心理和豁达的胸怀
初中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判断使得我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作为班主任不能计较学生的所作所为,而应该去正面引导、疏导,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一次班级的科任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很生气,就惩罚这部分学生多作了很多作业,多数学生怨声载道,甚至有几个学生说出过激的言语。我就以诵译“三字经”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结果这几位学生课后就向科任老师道歉了。
随着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同时兼有知心朋友、学习导师、父母的形象、心理医生、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维权代言人和学生的榜样等多种角色。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健康导师,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标准》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