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镇地籍测绘范文

城镇地籍测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镇地籍测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镇地籍测绘

篇1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影响;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测绘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也得到了的广泛地应用,同时对其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我国早期的测量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城镇工作生活的需求,所以必须依照先前技术,经过不断的完善,研发出符合我国当代城镇要求的新测绘方法。我国当代测绘技术不仅能为地籍测量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还可以建立强大的地籍数据库,能够方便资料的详查和系统的土地登记。使其相应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提高。我们在以下的文章中,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意义及测量技术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是为了完成城镇的规划建设所采取的一项探测技术,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等多项内容的准确划分,通过在完成这项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效的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土地地质情况、土地发展状况、土地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状况等,通过测量工作开展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该城镇的发展和建设计划,确保其建设规划符合城镇土地发展要求。

通常开展土地地籍测量工作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能够为国家做好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信息,通过了解城镇土地管理和规划发展现状,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发展计划,有利于做好国家土地管理工作。其次,测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城镇土地开发状况,对于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通过及时的地图更新和记录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控,保护我们的不受侵犯。最后,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获取对于城镇开展现代化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建筑商能够直接利用已经获取的资源数据开展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节省了建筑资源,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于国家而言,加速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城镇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建设。

二、城镇地籍测量应用模式的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阶段,所以,国家在对城镇地籍测量技术也进行了全面投入与建设发展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国的地籍测量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地籍管理体系和数据库建设,确保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保证所获取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地籍测量最大的要求,就是地籍测量的精度,那么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其不适应的测量发展模式,不断的变更发展模式,使得其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可以将地籍测量模式进行划分,比如包括一些GPRS定位测量、数字化测量和扫描等,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模式的划分,使得不同的测绘技术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测绘技术测量模式

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绘制成像,这是当前数字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也是现代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测绘可以得到野外基础地形图以及野外基础地籍图,这些数据资料为我国的国土管理、房产开发以及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而在地籍测量中,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会直接受到测量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地籍数据会直接影响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的好坏。而数字测绘则会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标准的数据。另外,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好,那么就可以多方面的供许多部门使用,无需重复测量,这也节约了测绘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的质量需要以科学化的流程作为保障,并且还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与搭配。另外在这举例说明,根据某区域数字地籍图的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可以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然后再由MAPGIS软件生成图形交换文件*.EBF文件、*.EBP文件、*.ATT文件和*.NOT文件。最后执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若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当直接应用MAPGIS软件成图时,则需调用该软件的“编辑外业文件”功能,来编辑*.EBF文件和*.EBP文件,再执行“入库数据检杳”和“数据入库”功能.这样就律立了她籍管理信息系统。可见图表

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工作流程图

(二)GPS 测量模式

这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测绘方法及测绘技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定位追踪仪器来开展地籍测绘,那么在测绘过程中,GPS定位测量方式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其具有实时性、全球性等特点,在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定位和测绘工作开展,通过利用动态差分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地籍信息,对于完善城镇的土地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测量误差,避免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浪费资源。动态差分法在完成测绘过程中,当前一种是利用接收机接受信号,然后将接收到信号进转化,再传输到绘图软件中,将其地质情况完整的测绘出来,第二种就是接收机、全站仪、微电脑以及绘图软件组成,这种系统配备比较齐全,同时能够进行任意比例的地籍测绘工作开展,在完成测绘工作时,能够提高测绘的精确度,但是相对程序复杂一点,那么在完成地籍测绘过程时,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地籍测绘。

(三)遥感测量模式

遥控感应式地籍测绘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地籍测绘方式,在当前的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利用,由于其高效率的测绘工作开展,明显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在航空摄影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航空采集到的相片作为数据收集对象进一步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地理信息,然后经过绘图软件处理后,就可以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对于测绘工作的开展,相比于传统的测绘方式,提高了工作开展的安全效率,不需要进行实地测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四、地籍测绘技术的影响

数字国土,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项政策,其必须应用到当代城镇测绘技术中,并且联系地籍信息系统,三者关系密切。现代地籍测绘主要负责提供数据,而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则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土地资源,为地籍测绘成果的共享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存放在系统中的土地属性、分布以及相关的图形信息,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在各个级别上提供相应的应用分析基础。利用空间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数字国土不仅仅包括广泛的信息还有涉及范围较大的数据资源,其最重要的数据便是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图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而数字国土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以地籍测绘结果作为基础,通过现代地籍信息系统以及地籍测绘建立起数据清晰的数字国土。

结束语:

现如今,测绘技术与地籍测量的紧密结合,为地籍工作降低了难度,大大提高了精确性,这为土地建设工作和土地普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现代测绘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测绘理念,从而自发形成了目前最高效的一套数字化测绘方案。同时,由于我国城镇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应用中,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课题, 谋求新发展,促进新技术,有力地推动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莉. 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0.

[2]刘沙明. 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简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7:224.

篇2

城镇地籍调查是我国自上而下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和职责。而地籍图作为城镇地籍调查的重要依据和技术资料,它的测绘工作在地籍调查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作者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和分析,结合自身在这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关键词:地籍调查;地籍图;界址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已逐渐进入将健全与完善土地市场作为核心内容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土地融入市场的范畴,如果它的归属权不清晰、地理位置、边界以及土地面积不准确,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地籍资料的可信度,进而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土地资产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凭证和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和预前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怎么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怎么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开始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针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工作以及对平面控制点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重视城镇当前存在控制点的效果,并紧密联系国家或者城市坐标系。在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上,精度一定要达到测定界址点的要求和标准;在设计的密度方面要达到测区内部对地籍细节测量的要求;在点位的设置上一方面要符合测图的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能够与附近的界址点保持良好的通视效果。

2、地籍宗地边长的勘测丈量与界址点的测定

对宗地草图的勘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勘丈。针对面积不大的宗地,要使用已经检验过的钢尺对界址边进行丈量。并且对每个尺段读数二次,取两数的平均数作为相应界址的边长;在对界址边进行勘丈、对界址点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对界址点的栓距进行注记,以表明界址点的具置、跟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与条件距离,方便以后在进行测绘或者装绘地籍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将界址点及界址边当作绘制界址点、界址边附近相应地物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这个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时候出现界址标志损失,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

3、测绘地籍图、装绘地籍图的方法

相比地形图的测绘过程,地籍图的测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情况下布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视野开阔的控制点和图根点上,方便在进行设站的时候能够尽量控制最大的范围。然而实际上,在这类控制点或者图根点上设置站点时对于规定范围内无法测量的地物要素,通常是通过皮尺进行调绘,或者通过平板仪支导线来对其测绘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时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直接通过地形图来充当地籍原图,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地形图促进地籍图测绘速度的提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作业方案。其过程表述如下:

(1)首先,要将已经获得的各级导线点、图根点以及界址点坐标绘制在在1 :500或者1:1000比例的薄膜上面,然后将宗地的相应界址边连接起来,并利用已经勘丈过的界址边长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个途径,就能保证对宗地形状的真实反应。

(2)假如地籍图的图幅内是新建的区域或者地形地物较大变化的地域时,可以通过界址点和界址边当作相应宗地的临界控制线,然后根据地籍要素和控制线的联系制定出相邻宗地边界内的地籍条件和要素;而对于大多数宗地就没有必要设置站点,这种做法可以极大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保证地籍图的准确绘制。

(3)如果调查范围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地形图,就可以将已经绘制好的控制点、图根点与界址点坐标的薄膜,放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宗地的草图上多注记的界址点、界址边界和地物的相关关系以及条件距离。进行透绘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宗地边界部分的地籍要素,还有宗地内的其他要素等。重要的是,进行透绘的时候还要主义检查地形图的变形,发现并纠正地形图上的错误。

4)地籍图的测绘和检验

当作完上述工作,或者完成对某个街坊区域的工作后,将薄膜图放置在一个小平板上,对存在问题的界址点以及界址边与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实地检查,这个过程可以不设站点。一般情况下,界址点与界址边跟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界址点存在于一些特殊位置或明显的地物,比如墙角或者房角。这个时候检查界址点有没有与地物相吻合,在地物上的相对位置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宗地界址边上地物的归属与特性。(2)当实际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不相符时,需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图是有没有不一致。(3)针对设置在空阔地方的界址点,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明显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测图是否相一致。(4)当界址点、界址边周围出现新增加地物的时候,要将界址点及界址边作为新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进行相应的地物的绘测。(5)实际情况中以及拆除了的地物要从图上及时地删除,对新增加的地物要进行补测。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关系的描述分析中,务必要注重界址点和界址边与其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

篇3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技术设计;控制网;精度

中图分类号:P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部门依法展开了土地调查、地籍测绘等工作,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工作过程中使用了GPS技术。所谓GPS技术,即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由于GP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不仅灵活性、高精度等优点得到更好完善,并且测绘精度、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优于其他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方法,已逐渐成为城镇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1 静态GPS技术测量方法

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它主要由GPS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控制测量主要使用HD8200X静态机,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该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中海达HD8200X静态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HD8200X静态机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min至几个小时不等。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5mm+1×10-6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 GPS网的技术设计

GPS网的技术设计是GPS测量工作实施的第一步,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度指标的确定,GPS网的图形设计和GPS网的基准设计。

2.1 测量的精度标准

在GPS网总体设计中,精度指标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它的数值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作业的时间和经费。对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GPS网的用途。精度指标通常均以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示,其形式为

mR=δD+pp×D

其中:mR为GPS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误差(mm);δD为与接收设备有关的常量误差(mm);pp为比例误差(ppm);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km)。

根据GPS网的不同用途,其精度可划分为表1所列的五类标准。

表1 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

2.2 GPS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GPS测量的不同用途和GPS网图形设计的一般原则,GPS网的独立观测边均应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图形的基本形式包括三角形网、环形网和星形网。

三角网的三角形边由独立观测边组成。几何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能够有效地发现观测成果的粗差,以保障网的可靠性。同时,经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分布均匀。但其观测工作量较大,尤其当接收机的数量较少时,将使观测工作的总时间大为延长,因此,通常只有当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接收机数目在三台以上时,才单独采用这种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三角形网

环形网是由若干含有多条独立观测边的闭合环所组成的网,这种网形与经典测量中的导线网相似,图形的结构比三角形稍差。环形网的优点是观测工作量较小,且具有较好的自检性和可靠性,其缺点主要是,非直接观测的基线边(或间接边)精度较直接观测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

图2 环形网

星形网的几何图形简单,但其直接观测边之间,一般不构成闭合图形(如图3所示),所以其检验与发现粗差的能力较差。但这种网的主要优点是观测中通常只需要两台GPS接收机,作业简单。因此,在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等快速作业模式中,大多采用这种网形。它广泛用于工程放样、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

图3 星形网

2.3 GPS网的基准设计

在全球定位系统中,卫星主要被视作位置为已知的高空观测目标。所以,为了确定接收机的位置,GPS卫星的瞬时位置通常归化到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现在全球定位系统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是一个精确的全球大地坐标系统。而我国的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通常在工程测量中,还往往采用独立的施工坐标系。因此,在GPS测量中必须确定地区性坐标系与全球坐标系的大地测量基准之差,并进行两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3 GPS控制网的布设

3.1 GPS平面控制

研究区附近有国土局、房管局2000年施测的D级GPS控制点,经勘查这些点点位保存完好,外业检查这些点点位精度良好。作为本研究区的首级控制,在整个科学城2研究区内均匀地进行E级GPS点布设(平均边长为2000m),共埋设30个E级GPS点,编号为E00151~E00180;E级GPS点均埋设永久性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灌制标石或水泥路面刻字标志:标心采用规格统一的Ф12mm,长8cm的不锈钢标志,标志顶部刻有“+”标记,作为测量距离与坐标的中心位置。E级GPS网观测使用经检查合格的中海达GPS接收机,外业每时段采集数据超过50min,要记录开关机时间、仪器高等相关测站信息,GPS网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时,按下述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核计算。

1)同步环检核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见表2。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表2 限差等级

2)异步环检核

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W应满足:

其中:Wx,Wy,Wz为坐标分量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δ为相应级别的精度(其计算公式为: ;a、b为仪器精度;d为相邻点间平均边长)。

3)复测边检核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n为复测基线边数;δ为相应级别的精度)。

3.2.2 布设一级导线与图根

在E级控制网基础上,地形变化较大地区加密一级导线及图根导线点,再加以GPSRTK图根点,以满足测图的要求。

1)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一级导线观测三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支点左右角观测一测回;垂直角采用中丝照准法观测,一级导线观测二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斜距采用对向测量,一级导线观测二测回,图根导线观测一测回,支点采用二次棱镜高法各观测垂直角和斜距一测回。

2)一级导线观部分采用GPS方法进行测量,观测时间为45min,GPS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GPSRTK图根点采用二次测量,取其坐标平均值。

3)本研究区的边角网观测记录采用手工记录,经初步计算和检查后,选用清华山维NasewV3.0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数据输入格式选用HSZ格式,斜距输入,平差选用一次迭代、单次平差。

3.2 精度统计

坐标平差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见表3、表4。

表3 GPS一级导线网精度

表4 精度检查结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静态GPS卫星技术作为地籍测量中一种测绘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城镇地籍测量的误差,而且也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会不断深入,静态GPS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在城市测绘工作中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籍图;测绘要素;精度指标

1 引言

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它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依据。地籍测量有其特殊的行业背景,不能简单地把地籍测量工作与地形图测绘工作等同看待,但是两者依据的测绘理论与方法是一致的,当前的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也大有用武之地,结合测区地形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规范取舍测绘要素,按照《图示》综合表示图上内容,就成为当前地籍测量的研究热点。通过点位图形库层面划分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充分发挥“两图”优势,从而避免重复测绘,不断提高成图质量和作业效率,以适应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2 地籍控制测量

2.1 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点一般采用GPS布设高级控制网,然后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加密。根据测量规范,GPS控制网要求达到D级网精度,一般要联测3~4个高等级控制点,布设GPS点时尽量保证点位分布均匀,观测环境良好,并且能够长期保存。完成GPS静态观测与平差计算以后,利用导线测量方法加密图根点以满足测图需要,导线的布设方有符合导线和闭合导线,尽量采用符合导线,少用闭合导线。此处不推荐采用GPSRTK的方法加密图根点,因为RTK测量的对中和置平误差较大,城市地区信号的遮挡和干扰比较严重,不容易达到精度要求,而全部采用GPS静态测量则代价较高,故用GPS控制和全站仪加密的方法布设图根点在当前来说是高效并且可行的。

2.2 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

GPS观测的高程精度较低,故图根点的高程一般要采用三角高程的方法获得。这里亦不推荐采用水准测量引测高程,因为图根点之间距离往往达到数百米,水准测量架站次数过多,整条导线误差容易超限,而采用三角高程还能平面和高程同步观测,架站次数减少一半,大大加快了效率。为了保证精度,需要采用2”全站仪进行观测,测量前必须对所有仪器、棱镜进行校正,斜距两个测回,垂直角四个测回。

3 地籍图测绘要素

地籍图应该表示界址点、独立地物、道路、水系、管线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表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3.1 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应该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对明显的界址点用极坐标法测定其坐标值,对无法由仪器直接施测的界址点,可用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然后利用实测的界址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法量算宗地面积。

3.1.1 界址点测量的资料收集整理

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应该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首先要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资料和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在工作底图上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以及宗地的用地范围、权利人和姓名,并在图上统一编制界址点点号和宗地号,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然后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根据实量边长和坐标反算边长之差来反应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3.1.2 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角度半测回并进行2C差校正,距离测一测回。仪器在每个测站开始作业时都必须用控制点或以前测量的界址点进行检查校正。对于墙角处的界址点,在照准棱镜时会产生目标偏心的问题,包括横向偏心和纵向偏心。对于横向偏心,要求界址点P和棱镜中心P’ 到测站点A的距离AP=AP’,即放置棱镜时必须使P 、P’ 两点在以A为圆心的圆弧上;而对于纵向偏心要求棱镜位置放置后能读出PP’ ,用实测距离减去或加上PP’,尽可能的减少测距误差。

3.2 建筑物(房屋)测绘

建筑物测绘是城市地籍测量的重点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保证测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测绘房屋均以墙基脚为准,并标注建筑物材料和层次。临时性的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及建筑物轮廓凸凹在实地上小于0.2m,简单房屋小于0.3m时,可用直线直接连接,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并注记“天井”二字 测绘居民地要求准确反应实地各个房屋的轮廓和建筑特性,房屋一般要求逐个表示,主要房屋、附加房屋和同一房屋有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的都应分割表示,居民地范围要以相应的线状地物符号或地类界表示清楚;机关企事业单位较大的门顶和街道两侧、楼前的台阶应予以表示,私宅的门顶和台阶不表示,台阶按投影测绘,但若不足3级,悬空楼梯一般不表示;街道两侧用铁皮木板玻璃砖等材料装饰的商业实地宽度大于lin的商业门脸,外轮廓用虚线绘出范围;未封闭的阳台或全封闭的阳台均用内实外虚的方法表示,飘楼及大于lm的飘檐等悬空建筑以虚线描绘其外轮廓范围,飘楼加注飘出的层数。落地的阳台室外走廊及有支柱的室外走廊可综合房屋内表示,悬空阳台用虚线表示,似飘楼而其下有承重柱的楼房以《图式 中的廊房符号表示,两端及中间支柱按实地情况配绘,不依比例的支柱不论其形状如何均用直径lmm的圆圈表示;房屋四角有加固垛时,按加固垛测绘房屋,当房屋四角无加固垛但边墙有时按房屋角测绘;郊区居民地门前的水泥院落需要在适当的地方标注“水泥”,面积l0m 以下的非住人房屋、街道旁占用人行道的简易房、电话亭、正在拆除的房屋、建筑工地内临时用房、庭院内建造的非永久性的简易小屋、楼顶的楼梯间以及简易厕所等等均不表示。

3.3 独立地物的测绘

独立地物一般有对应的地物符号,对于没有统一符号的,可结合规范要求进行取舍。对于山顶的电视发射塔、微波传送塔等应测出来,而电视接受天线和楼顶避雷针可以不用表示,固定的交通岗亭要进行测绘,而广告牌、公汽牌等则可以省略;桥梁、广场、街道的路灯要表示,而单位内部的装饰灯不表示,街边公园以及单位内部的大花坛(大于l5m )需要测出来,测区内的散树和路边行树不用测;测区内的塔、亭、阁及景点内的假山石应择要表示;企事业单位学校大门前或大门内正中横卧地面的名称牌,宽在2m以上的需要依比例用虚线表示,符号内加注“厂标”或“校标 等。

3.4 管线与垣栅的测绘

管线与垣栅是城市地物中非常重要的地物,表示其拐弯点要准确测绘。对于1万伏以上的电力线必需测绘,其他电杆不表示,检修井和污水篦子不用表示;围墙、栅栏、栏杆等一般应该测绘外线,围墙测绘外边线,遇门要断开表示;上部为栏杆式围墙的,当底座的围墙体高出地面1.0m时按围墙表示,否则按栏杆表示;当围墙与房屋交接或围墙与房屋的阳台、门廊等交接时只测单实线,不需绘围墙符号,当房屋搭建在围墙上时(如靠紧围墙的简易房),宜将围墙表示完整。

3.5 注记

单位名称、行政村名、自然村名、道路名称、公路等级、建筑材料及层次注记尺寸按《图式》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原则上要求标注权属单位的标准名称,同一院、大楼有多个单位时,注记主要单位名称即可;居民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河流、山丘、桥梁等名称均需实地调绘,单位名称前为县级名称的可省略;建筑物应注记结构、层数、材料于房屋范围线的适当位置,注记位置应指向明确、明确、醒目、易读,尽量不要压盖符号。

4 精度指标

图根点对测绘成果起质量控制作用,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成果的精度,因此图根点的测绘必须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指标来完成。一级图根点用GPS静态方式联测国家已知点得到,然后再一级图根点的基础上用导线测量加三角高程的方法加密得到二级图根点。一级图根点精度指标参见GPS测量规范D级网的精度指标,此处主要介绍二级图根点精度指标。

4.1 图根平面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其中n为测站数,导线总长小于500m时,其坐标闭合差不大于0.02m,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为:,相对闭合差可适当放宽。基本精度指标为: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干±0.05m,相邻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025m。

4.2 图根高程测量精度指标

平面图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数据采用三角高程测定,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工作同时进行。s为边长(km),HC为基本等高距,D为距边长(km),仪器高和觇标高(棱境中心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内时,取中数。

篇5

关键词:地籍测绘;数字测绘技术;测绘控制导线;数字化测绘方法

前言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使土地资源紧缺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合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分配,做好土地资源的全面规划,这就对城镇地籍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成图速度快、坐标精度高等特点,将其在城镇地籍测绘中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确保测绘的精度,所获得的地籍信息准确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地籍测绘概述

地籍中主要是记录土地及地下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等信息,通过图形、数据及文件等形式进行记录。地籍信息的获取,可以利用地籍测绘来实现,地籍测绘通常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种测绘行为,在具体测绘过程中,需要利用测绘技术来对土地的地籍信息进行整理,具体操作步骤以测绘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及动态更新等为主。在地籍测绘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测绘的精度和地籍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地籍测绘所获得的数据,是地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后续施工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地籍测绘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测绘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中的方法

2.1 建立测绘控制导线

建立高等级的测绘控制导线是测绘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具有较高手精密度的测绘仪器,执行严格的测绘步骤,并实现对基本控制点坐标的获取。近年来,GPS技术和全站仪在地籍测绘中应用十分广泛,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中三角测量形式,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控制导线的准确性,而且使测绘人员劳动强度得以降低。在具体对基本控制导线进行布设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布设时利用静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GPS中自带的平差软件,在获取基本控制导线点坐标时更具便利性。

二是布设基本控制点可以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利用这种方法时是在已有的基本控制导线点位上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具体的操作程序及标准要求,当获取到坐标点位后,需要对坐标点位进行平差处理,以此来对测绘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有效消除。

三是在布设基本控制导线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较近的已知的基本控制导线坐标。

2.2 数字化测绘方法

2.2.1 实时动态差分技术

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主要是针对于城镇地籍信息测绘中一些较开阔而且建筑物较少的地带,在具体测绘过程中,测绘得到的坐标点位及地籍信息要随时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并进行关系草图绘制,当测绘工作完成后,则需要将获取的坐标点位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利用电脑成图软件成图。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仅具有工作效率和测绘精度的特点,而且对工作现场也没有过高的要求,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这也是在当前地籍测绘中较为常用的测绘方法。

2.2.2 全站仪测绘

当所测绘地区存在着建筑物遮挡,或是电磁波信号无法对其进行覆盖时,界址点或是地物等地籍信息则可以利用全站仪来进行测绘。需要在测绘前建立基本控制导线,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全站仪来进行碎步测量,并利用全站仪来存储所则得的地籍点坐标,草图在现场即可绘制出来。等测绘工作完成后,可以利用全站仪中的存储的坐标信息和现场的草图来完成地籍图的绘制。利用全站仪对地籍进行测绘,能够实现对地籍死角的有效测量,同时与全棱镜设备进行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测绘效率,降低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2.2.3 数字摄影技术

在地籍信息测绘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摄影设备来获取地面地籍信息,在内处理后所获邓的信息在电脑在进行匹配,完成地面模型的创建,并利用专业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近年来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全数字摄影技术以其成图面积大、良好的经济性及精确度等优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2.2.4 扫描成图作业

扫描成图作业主要是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地形图或是地籍图,通过扫描软件来将原始测绘图扫描到计算机中,以此来将获得的栅格图变成矢量图,从而获取数字化地籍图。但这种由原始图所获得的地籍图,必然会受到原始图精度的影响,需要成图后对基本信息进行补测和修测,并进一步核实一些重要地籍信息点位,避免存在错误或是大的误差。

3 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详细的地籍调查工作

地籍测绘工作开始之前,要深入调查与其相关的所有地籍要素,同时清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面积及界址线等关系,并进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在对地籍点位标注时,所输入的属性信息要保证完整性,并建立健全数字测绘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3.2 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等设备进行地籍测绘时,首先必须建立基本控制导线。基本控制导线的要求必须满足委托方允许的控制等级。一般地基测绘工作中,测绘等级分为一、二级,依据《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有5″、8″、12″三级,5″级导线点必须建立在四等以上的控制网中进行控制。

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密度要求:1:500的地形图分幅图大于等于3个,1:2000比例的分幅图不少于4个,埋石点的位置、坐标信息、点位等级等方面的信息应记清楚,防止混淆。

在进行一级和二级控制点布设时,要求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及各种交会测量方法,对图根控制点进行加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布设图根导线长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与相关规定要求相符,并要对左右角及圆周角闭合差进行测量,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平差。

4 结束语

在地籍测绘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有效的提高测绘工作效率,确保了测绘精度,而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使测绘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所获取的测绘数据及地籍信息,能够为后续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策,文雪巍.基于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5).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城镇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地基测量技术主要是以地籍调查作为根据,凭借测量技术手段,准确的测量出土地位置、大小、权属节制点坐标、宗地面积的地籍图等,用来满足我国的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建设部门需要。现代化的地籍测量技术应用了现代测绘技术,借助于测绘技术精确地测定土地权属的位置、分布状况、质量等级专门测量等,可以为国家级的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具有现时性的调查资料,是土地登记的首要依据。并且,地籍测量需要建立在地基数据库与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但是传统地籍测量早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工作环境下的需要,因此地籍测量与新型的测绘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推进了测绘工作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一)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在进行地图图形的绘制过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保证坐标位置的高精度,也能让地形点的属性信息更加丰富和具体。在成图的过程中,图式符号库经过编码的比对就能形成图式符号成图。因此,这种图形信息可以有效的进行检索,包含点的定位信息、属性信息等。

(二)测图精度高

数字化测绘技术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测图精度高。数字化技术带来不一样的精度体验,在距离小于 300m 的时候,实现了 2mm 左右的误差、18mm 左右的地形点高差。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后,数据的传输、复制或者成图方面都避免了精度损失的问题,我们在绘图中出现的视距、展点和方向误差等都可以有效的减少。从而也保证了各种高精度的测量,实现了测图质量的最优化。

(三)自动化程度

高数字测图中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在数字测图绘制的时候,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自动计算,完全实现了自动识别、自动调用图示符号等很多功能。和手绘图纸相比,数字测图中的精确度一再提高,而且更加的美观和规范。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也减少了很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各种错误的概率也变得逐渐减少,从而杜绝了各种记错、读错的现象。

二、测绘技术在地籍调查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一)管理数据文件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应用到地籍图的测量中需要的数字文件相对复杂,需要凭借完善的管理系统,绘制地籍图时,权属信息的数据、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和地籍权属的引导等数据文件需要格外注意,可以提高数据文件管理的效率。

(二)划分街坊

以街坊作为单位作为地籍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地籍图,形成地籍的管理绘制结果和地籍调查表。在实际地籍图的信息调查中,避免多个工作人员进行街坊的调查,特别是设置分界线,避免在围墙的内部设置,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进行。

(三)设定界址线

利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进行地籍图测量时,界址线非常关键。因此,设定界址线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测绘的效率.测绘初始阶段,如果宗地的权限设置是在围墙的内部则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需要对精确的设置界址点。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科学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测图方式

在获取数字地图的过程中,补测、修测的方式可以实现精准的坐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该类点坐标,从而舍弃原有坐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原图精度。根据地图的快速更新,我们会增加实测坐标,如此也会不断提高地图精度

(二)航测数字成图方式

如果有较大的城镇区域,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用航空摄影设备来拍摄,地面影像可以从空中进行摄取。经过判读外业后,来建立相应的内业地面模型。通过计算机系统绘图软件的分析,来得到数字地形图。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下,高速发展的测绘技术也带了数字摄影测量不断崛起。目前,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比较成功的应用实例。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项技术可以得以全面的推广。经过空中数字化摄影的方式,来得到相应的数字影像。并在专业航测软件的协助下,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相应的匹配处理,从而构建出一定的地面数字模型。最后,在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得到数字地图。因此,在数字测图中,这种方式也引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实现了外业测量工作到室内的转换,而且在精度、成图方面实现了快速和精准。由于图像的成本大大减少,完全没有季节、环境、季候的限制,所以在大面积测量区域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

为了实现地图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我们可以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这种方式是采用数字代码的形式来实现的,用计算机来识别,从而体现出各种地理属性。它具体的应用是在先进仪器的作用下,通过野外测量来提取各种传输、处理和共享的数字信息,以此来获得数字化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不仅仅让测量精度大幅度的提升,也让成图的精度变得完美无缺,各种损失都不复存在。同时,计算机工具软件的应用也让各种注记、符号等实现了规范化和统一性。自动拟合综合处理方式的使用更是让高线更加的美观和光滑。

四、城镇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运用分析

(一)测区概况

某某位于某某,该地区人口稠密,老城区面积较大。为了满足市政工程建设和老城改造的需求,对该地区进行准确的地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该地区测绘面广、地物复杂并且部分土地权属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测绘工作难度较大。测绘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的部分地形图、经勘图、点位图、导线控制网的基础上通过测绘,建立加密控制网、测绘界点、编制地籍图、编制界址点成果表等。并在此基础上,以街道为单位,对土地的面积进行分类统计,为该地区的土地合理化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二)地籍图测绘内容及方法

首先是地籍测绘。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界址线和点、面积及用途,土地类别及单位名称等;界址点和地物点、街道位置及门牌号;房屋要标记到层数和编号,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权属调查的来进行,各种构筑物和建筑物也要有标记;带有界址意义的种栅栏、篱笆及围墙都要进行符号标注;各种街道、河流、绿地等要标志,各种通过道路的桥涵也要标出,河流应有流向符号;一些公园、学校、住宅以及纪念碑等独立地物也要有显示;高压线也标志塔位;根据实际情况绘制行政界线,如果和界址线重叠,要进行跳绘。其次是编辑房地平面图。进行 autoCAD 绘图时,要标志出房屋和界址点,还要绘制出相应的坐落、地类号编号等。最后是编辑地籍图。以街坊为具体的单位,进行拼接各种已经编辑好的平面图,随后将绿地、河流等叠加到这个地籍图上面,然后按照“地籍图式”分类及代码进行正确编码和管理,最后进行分幅和编号,从而制作成地籍图。

(三)界址点的测量方法:①直接法采用角度或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对界址点的一、二级控制点进行测量。②间接法由于城镇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存在测绘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测绘过程中,我们可以才用间接法进行测算,间接法测绘的点数必须控制在界址点总数的 5%以内。间接法的主要方法是用激光测距仪或者其他的测量仪器进行手动测量,并利用 autoCAD进行外延、内插等方法求得。

(四)内业面积计算、统计:①宗地面积计算在计算机中输入外业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变成图形文件,在外业调查表中提取相应的连线和面积,把单位性质以及名称、土地用途、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等宗地属性信息也输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形成房地平面图等。②面积分类统计在行政界线的基础上,去计算各种集体土地面积、各街道面积等,以此来汇总土地分类面积。

结束语

数字化的测绘技大大优化了测绘方式,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测量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测绘还具有成图美观、修改方便、易于管理和共享等优势。当然,数字化测绘在运用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城镇地籍;测量

本文主要从分析传统测图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劣势分析入手,与实际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相结合,对城镇地籍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传统测图方法的弊端和数字化测绘的优势

1.1 传统测图方法的弊端

点、线、面是地图图形构成的三要素,几乎所有的地形图都可以被分解成这三个要素。点作为其中的最基本要素,测量其点位坐标是整个测量工作的最基本环节。测量完毕后,点连成线,这些由线条组成的图形就是所测量地形的地图的基本图形,再添加地理专业符号等进行标注。在进行传统模式的城镇地籍测量时,我们所使用的设备往往也比较传统,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等就是我们在传统测量中常用的设备。利用这些仪器测出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者测量点的水平角、竖直角以及距离,从而确定点位,这些点位就是绘图员通过计算得出三维坐标的数据基础,最后通过角度和距离或者坐标将点在图纸上进行绘制。这项工作在野外花费的时间较长,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失误,最终导致测绘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图解测图的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误差。如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会受到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的影响,此外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以及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等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虽然红外测距仪的使用和电子测速仪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误差较大这一弊病,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但白纸测图的方法有局限了一起的精密特点,因此出现了资源的浪费。无论测距和测角的精度怎样被提高整体测绘的精度提高仍然不多。

1.2 数字化测绘的优势

从本质上来看,数字化测图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方法不同,它是以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它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方法来看也是方方面面的:数字地形图可以实现与高精度测量仪器的良好匹配,也就是说,他可以实现无损地体现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数字化测图技术具有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化测图技术是高科技在一起发展历程上的一个经典的体现。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作为科技的产物代表着高精度和高效率,在实际的生活中,它也是进行科学的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在工程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管网测量以及房产测量等非常多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精度的同时,也为各个行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情况

2.1 自动化程度高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数字化侧图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也是数字化侧图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数字化测绘中,计算机软件提供了自动计算的功能,一方面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一方面将计算的误差降低。计算机软件的自动识别、计算和调用符号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测绘的准度,也是绘制的成图更加规范和美观。

2.2 测图精度高

前文已经说过,传统的测绘方式由于人力和工具的限制,测绘的精度会受到

较大的影响,而测图精度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另一大显著特点。采用数字测图技术的地图图形距离小于300m时物点测定误差为2mm左右,地形点高差测定为18mm左右。数字化测绘技术也不会使绘制的地图在传输、存储、复制、成图的过程中发生精度误差,降低了测绘的总体误差,这些误差一般包括: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等,保证了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2.3 丰富的图形属性信息

城镇地籍测量的数字化测绘的地图中,地形点的点位左边的精度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地形点的属性信息也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如该测点的编码和连接信息,在显示成图时,利用测图系统中的图式符号库,通过编码就可以非常轻松地从库中调出与该编码对应的图式符号成图。这些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等很多方面,在佳诺查阅的时候就显得十分智能和方便。

2.4 对数据进行采集的方法科学

传感器等其它设备在数字化测绘中的应用,目的是用来模拟数字被测单元自动采集信息,这一过程叫做数据采集。在地籍测绘中,数字化测绘需呀的数据测量通常是通过对所要测量地点的阳台角、房屋拐角、围墙拐点等地物的数据进行测量,也可以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对其他的地物进行测量来得出。通常情况下,会把界址点以及地形点的测量制作成与之相应的代码,即使这些点的性质不同。这种方法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便于记忆和便于使用的。

在进行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对于测量区域内的测量目标要进行有一定顺序的测量,数据之间的转换在使用了这种方法以后会变得更加方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花费在散点上的尽力,提高作图的效率和成图的精准度。

总的来说,有了数字化测绘的方法以后,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数据采集自动化,自动处理数据、实时化和数据化的发展方向将使测绘领域的精度得到日益的提升。

3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等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作为其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工程测量相应地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在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之后,测绘的手段和测绘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语。传统测绘这项工作在野外花费的时间较长,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失误,导致测绘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图解测图的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误差。数字化测图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方法不同,它是以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数字地形图可以实现与高精度测量仪器的良好匹配,也就是说,他可以实现无损地体现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这一点在城镇地籍测量的应用中体现十分明显。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数字化测图技术具有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会继续研究城镇地籍数字化测量的技术,争取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高恒昌,段朝辉,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02).

篇8

【关键词】“3s”技术;地籍测绘;变更地籍;实施方法

based on "3s" technology in the town cadastral mapping changes discussed in

tong chang-yi,zhang liang

(land planning remediation ltd. chongqing aster chongqing 401147)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own changed cadastral mapping work practices, combined with "3s" technology in practi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change cadastral mapping purpose, content,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etc. are described and explored the town changed cadastral mapping wor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3s" technology;cadastral mapping;change cadastral;implementation methods

1. 绪论

(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地籍测绘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3s”(rs、gps、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现代地籍测绘工作中,使地籍测绘的采集手段、管理模式和应用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2)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采用“3s”技术进行地籍数据变更测绘已成为当前地籍变更测绘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2.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任务及内容

2.1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

(1)区域分散、范围小。

(2)变更地籍测量精度要求高。

(3)变更地籍测量任务急。

2.2 变更地籍测量的任务。

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任务是及时跟踪土地权属变更的现状,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及时反映宗地产权界址、面积、位置等依法变更的现状。

2.3 变更地籍测量的内容。

变更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地权主体变更--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的变更,包括产权人因更名、过户或改动住所等情况发生的变更。

(2)地权客体变更--土地权属界址、面积或座落门牌及土地使用状况的变更。

(3)地权主、客体同时变更--宗地权属和宗地界址都发生变更。

3. 变更地籍测量的工作模式与步骤

3.1 变更地籍测量的工作模式。

城镇地籍数据变更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变更地籍测量。随着“3s”技术的创新发展,地籍测量作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1]:

(1)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

(2)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1)相同,采用蓝牙技术传输数据。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

(3)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存储野外实地测量的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3.2 “3s”技术应用步骤。

“3s”技术在城镇地籍变更测绘中的应用步骤大致为[2]:

(1)利用gps控制测量并直接野外采集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并为一定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进行变形纠正提供地面控制点坐标。

(2)利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影像融合等,制作成数字正射影像图。

(3)将相应变更区域的正射影像图和地籍数据库现状数据导入到具有gis分析功能的计算机中的地籍变更测量软件中,通过叠加分析和快速图斑追踪检测技术,提取变化信息以确定变更的位置。

(4)利用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采用基于移动gis技术的移动

备(如pda、ipad)在室外进行变更地籍测量获取变更宗地界址点的坐标,同时进行权属调查。

(5)最后在gis平台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在建立的地籍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地籍数据的变更与管理。gis、rs和gps三者集成利用,构成了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地籍测量、分析和应用的集成化运行系统。

4. 地籍变更测绘技术方案及具体方法

变更地籍测量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点利用及检查恢复界址点方案。

(2)新增界址点放样元素计算方法。 (3)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

(4)界址点测量方案。

(5)宗地内部地物地类测量方案。

(6)面积计算方法。

(7)宗地图绘制方法。

(8)地籍图修编及地籍测量成果变更方案。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变更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包括更改界址的测量和不更改界址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其具体方法如下[3]。

4.1 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4.1.1 原界址点有坐标。

(1)界址点检查。

a.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界址调查表中界址标志和宗地草图来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检视界标是否完好,复量各勘测值,检查它们与原勘测值是否相等。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下。

如果界址占丢失,则应利用其坐标放样出它的原始位置,再用宗地草图上的勘丈值检查,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

如果放样结果与原勘丈值检查结果不符,则应查明原因后处理。

b.若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原记录不符,则应分析原因按不同情况处理。

如果对原勘丈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则可以修改。

如果分析结果是标石有所移动,则应使其复位。

(2)变更测量。

a.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也允许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先设置界标,然后用解析法测量界标的坐标。在变更界址调查表(包括宗地草图)中注明做出修改。

b.合并宗地及边界调整时,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并在原界址调查表(包括宗地草图)复制件中,用红笔划有关点或线。

4.1.2 原界址点没有坐标。

(1)检查界址点。

a.界址点丢失的处理。

利用原栓距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标示,在实地恢复界址点位,设立新界标。

b.检查勘丈值与原勘丈值不符时的处理。

分析判明原因,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如果勘丈值明显有错、原勘丈值精度低、标石有所移动移动等给予相应的处理。也可先实测全部界址点坐标,然后进行界址变更。

(2)变更测量。

a.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测设界址点的位置埋设标志;也可以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先埋设标志,再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b.宗地合并及边界调整时,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并在界址资料中相相应的修改。

c.用解析法测量本宗地所有界址点的坐标,并以此为基础,更新本宗地所有的界址资料,包括界址调查表(含宗地草图)界址点资料、界址图、宗地面积以及宗地图。

4.2 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包括界址点位检查,以及用原勘丈值检查界址标志是否移动。具体内容同“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

(2)变更测量:一般是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仪器,实测宗地界址点坐标。具体内容除没有分割、边界调整及合并宗地时设置新界址点及销毁不再需要界址点的工作外,其他与“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基本相同。

5. 变更地籍测量的注意事项

(1)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

(2)起算数据是否可靠,首级控制等级选择是否适当,施测方法是否正确。

(3)各级控制网布设、点位密度是否适当,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同时满足界址点测定,地籍图测绘和像片联测要求。

(4)首级控制、加密控制与图根控制施测方法是否正确,精度和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5)平差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6)观测

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7)高程基准选择是否正确、施测精度是否能够满足内业要求。

(8)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规范。

(9)要充分利用检核条件,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

(10) 不论什么项目的变更都要核对原始资料的可靠性。

(11) 对外过录权属文件、对内调阅宗地档案都要有。

(12) 测量结束后,要保证图、表、册、卡的同步变更和变更内容的一致。

6. 结论与展望

(1)城镇变更地籍测绘是城镇地籍变更的重要内容,采用“3s”技术的城镇地籍变更测绘的主要优点是将地籍变更的外业测量和内业变更结合起来,所需的控制点减少,测量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缩短测量工期。

(2)“3s”技术为现代城镇地籍测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技术手段,在城镇地籍测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s”技术的应用,必将逐渐形成完整的、规范的现代地籍测绘生产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鹏远,赵夫来,刘毅锟.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模式的比较及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 (5),124~126.

[2] 李爱迪,李爱美,秦宇航.一种基于3s技术的城镇地籍数据变更模式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2(2) ,40~43.

[3] 银霞.基于实践的深圳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234~235.

[4] 何亮云,周忠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28~30.

[5] 段曙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107~109.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6-12-492

篇9

关键词:GPS技术;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

0.引言

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测绘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城镇地籍测绘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坐标测定的准确性,GPS技术的应用也变得十分的普遍,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镇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质量,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较为专业并且准确的测量服务。

1. GPS技术相关概述

GPS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利用定位卫星对各个位置的空间数据来进行检测,通过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全自动检测,并且检测数据也十分的准确,具有较高的可性度,将其应用到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测量成本[1]。此外,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测量限制较少、定位较为精准,而且作业实时性也非常的强,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不会受到时间、天气以及地形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一技术存在这些优势,使其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按照我国土地局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来看,在对地籍平面控制网进行布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布设为不同等级的GPS网,而且在不同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上,都可以按照城镇规模对其进行首级控制,在应用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时候,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布网选点

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过程中应用GPS技术其首先需要布网选点,而在进行这一项工作的时候,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基准设计。在布设GPS网的过程中,对于其基准设计主要就是对网的位置基准问题进行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直接将网中一点坐标值作为确定点,然后对其进行固定或者是适当的处理。(2)选择控制点。在应用GPS技术的过程中,控制点的选择在其中也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始选点工作之前,一定要对测区地理情况、原有的测盘标志点的分布以及保持情况进行了解和收集,这样就能更好地选择恰当的控制点位置[2]。(3)布设监测网。在应用GPS技术的过程中,布设监测网这一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要进行网形设计,而对于这一项工作,其主要是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有着一定的关系,为了能够确保真个网形点位中误差值较为均匀,在布设监测网的时候,其网形最好是按照控制点进行分布设计。另一方面则是网点的密度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应用GPS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时候,其网点密度控制可以按照测区范围以及先后次序分成两类,其一是基本网,其二则是加密网,城镇地区其界址点密度相比较于其它地区而言较大,所以在确保网点的点位精度的情况下,控制点密度最好要增大到方便对界址点进行测定,必要的时候可以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这样就能直接从图根点对界址点位置进行测定。

2.2数据处理

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过程中应用GPS技术,其不仅要进行布网选点,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处理:(1)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首先需要对原始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这一处理解算出各基线向量;然后则需要对重复观测边、环闭合差、同步边观测等数据进行检核,确保三种检核都能满足相关设计标准,以及GPS技术规范。(2)对观测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在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也就是按照与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文件进行平差计算,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然后再应用其所获得的成果进行二维约束平差。(3)对误差进行分析。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过程中应用GPS技术,还需要对其误差进行分析,因为观测数据精是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原因,而影响观察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其主要就是来源于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以及其它误差,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

2.3 GPS-RTK技术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GPS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并且还由此衍生而出GPS-RTK技术,该技术主要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动态定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这一技术能够实时为测量工作人员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且还能在一定范围之内达到较高精度的定位测量结果。这一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应用过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对于控制点之间的图像没有要求、对于其边长也没有要求,并且精度以及工作效率也较高[3]。而要想将其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应用之前需要使用这一技术所存在的校正功能将测区WGS- 8坐标与54坐标的转换参数求出来,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投影过大或者是变形等情况;其次,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多路效应一定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来避免误差。

3.结语

综上所述,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用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以及价值,要想真正将该技术的价值发挥出来,就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做好布选网点、数据处理等工作,同时积极应用GPS-RTK技术来促进测量工作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陆红妹. 探究GPS在城镇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应用对策[J]. 低碳世界, 2015,15(5):96-97.

篇10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城镇地籍测量

前 言

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导致各地的地籍测量工作滞后,长期以来小城镇地籍管理仍靠传统的手工操作白纸图模式。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这种落后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效率的需求,为获得一套较完善的地籍测绘数据供国土资源部门监测、决策使用,各地都开始引入数字化测绘设备和技术全面开展小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目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小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地籍与城镇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城镇地籍工作,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动态监管体制,为城镇规划、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地籍测量的任务是在测区布设基本控制网、办理GPS点、导线点的委托保管手续,布设图根控制网,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在地籍图上综合注记地籍概况与面积量算内容,原图清绘复制等。地籍测量与其它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具体表现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传统白纸测图技术和现代的数字化测图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测图精度高:

采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距离300m以内时测定地物点误差约为2mm,测定地形点高程误差约为18mm,测量数据以电子数据格式存档并可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且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可获得与测量仪器同精度的高精度测量成果,且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

(2)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化测图是应用数字化设备的新技术,其成果经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自动计算、自动识别、自动连接、自动调用图式符号等)后自动绘出精确、规范、美观的数字地形图,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

(3)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进行数字化测图时不仅要测定地形点的位置(坐标),还要知道所测的点的属性是什么,按照测图系统中的图式符号库当场记下该测点的编码和连接信息,显示成图时,只要知道编码,就可以从库中调出与该编码对应的图式符号成图。因此,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包括了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分层存放的,不受图面负载量的限制,从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采用大比例尺白纸测图时当同一地块上的房屋的出现改建扩建、变更地籍时,就必须连续进行更新测量,而采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地面测图,则只须输入有关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可以始终保持图面整体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小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

3.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用

小城镇的发展,规划是龙头,测绘是基础。小城镇地籍测绘工作是小城镇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它是为小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小城镇建设管理提供必要基础资料所进行的勘察、测量工作。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测绘基础工作的进度。

3.2数字化测绘在小城镇地籍测量的应用

(1)绘制宗地关系图。绘制宗地关系图时,比例尺要尽可能大以便注记,局部复杂地区可以另行局部放大绘制。在宗地关系图中按照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或按“弓”型原则预编地籍号。

(2)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工作的核心,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每宗地的权属调查要求现场填写地籍调查表,相邻宗地符合指界条件的指界人现场指界,双方无争议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名盖章后界址才算确定。

(3)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方式为快速动态定位,为提高测量精度,应尽量避免在障碍物、高压电线或变电器、大面积水域附近使用,以免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

(4)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关键部分要绘制在草图上,使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施测之前要对测区内所有的界址点要进行分析和统计,按以下三种类型分类处理:

①界址点位于开阔地带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墙角处,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可应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通过将其坐标与基础控制点的坐标进行合并解算,计算出实地的界址点的坐标并绘制地籍地形草图。

②当建筑物层数较高且难以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如果RTK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好宗地草图,必要时辅以数码相。

③十分隐蔽的死角,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当界址点在实际测图中动态GPS、全站仪都无法观测时,可量取界址点与其他已测点或线的相对位置及尺寸,应用成图软件在图上将点解析出来。有时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难以量取实际距离而又能通视,则可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功能实施对边测量来量取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克服了人无法到达且无法司镜的问题。

(4)内业处理

①数据传输。首先对照宗地关系图对记录手簿进行全面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把外业采集的数据用通讯电缆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平差计算,为图形编辑作准备。

②图形生成。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利用成图软件进行图形编辑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连线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就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作为外业巡查的底图。进行外业巡查时,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校核并对境界类符号进行补充调绘检查。

③面积量算汇总。根据外业巡回检查成果再次修编初步地籍图之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④图表生成。最后在确认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成图软件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5)地籍信息的入库

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经检核无误后即可以录入小城镇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统一管理,供国土资源部门监测、决策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小城镇地籍图的测绘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测图工作的效率和保证成图精度,还能满足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数字化基础成果资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城镇;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集成管理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人工与自然相关信息都详尽反映出来,为城镇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是一个较为繁杂与艰苦的工程,工程进度较慢,城镇周边实际情况也比较复杂。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测绘工作员工、测绘相关设施、测区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测绘质量达不到工程要求,需要重新进行测绘,又或者是返工等情况,导致测绘项目进度得到保证,加大了项目的成本。而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绘相关工作,经常会导致返工率与成本的提高,所以项目涉及的部门往往会在原先计划的测绘时间基础之上进行工期的追加,导致项目成本提高,效益降低。怎样在提升项目整体效益的基础上,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很多测绘部门研究的重点问题。

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现状

伴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地形图测绘工程在测绘技术与测绘设备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当前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是测绘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一般是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到电子手簿、磁卡或便携机内记录,并在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人机交互编辑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字地图,并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地形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精度较高,而电子记录真实可靠,所以全野外地面数字测图是几种数字测图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也是城市地区的大比例尺测图(尤其是1:500测图)中最主要的方法。伴着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地形图测绘方式相比较,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不单单是方法的进步,更是技术方面的突破。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方式突破了测绘业与其他行业的界限,从刚刚开始的首级控制到最后地形图完成,全部采用一体化的操作。突破了逐级控制、分级布网的基本测绘原则。在进行小部位测绘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受到图幅边界的影响,在进行外业测绘的时候能不采取分幅操作的方式,直接在内业成图的时候就进行分幅与接边的相关操作。这方面与传统的白纸测绘相比较,既可以提升测绘项目的质量,又可以有效减少测绘工期。然而在地形图测绘中引进数字化方式,虽然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因为将内业与外业的界限打破,在实际操作步骤方面还是较混乱,往往导致项目出现没有程序的状况,进而延长了工期,提高了项目成本,也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项目的集成管理研究。

2.项目集成管理在地形图测绘项目中的应用

现今针对地形图测绘项目的探究趋势是怎样提升项目的精度,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较少应用项目集成管理的策略对地形图测绘项目开展一体化的管理。在实践操作中,假设某个测绘部门一味地追求测绘作业的质量,而没有考量到项目的周期与项目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即便可以根据原先测绘方案的需求完成项目任务,测绘所需周期需要较多时间,项目成本也较高,项目效益较小,同样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假设在地形图测绘工程之中,能较好地应用项目集成管理的相关策略与理论,将施工周期、成本控制、质量监管等元素都进行集成管理,同时将风险监控引入项目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程的利润。也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让测绘部门通过测绘项目获得较大的整体效益,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3.测绘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3.1架构测绘项目三要素集成网络模式。1.小生境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在生物学中,小生境(niche)是指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环境。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一般总是与自己相同的物种生活在一起,共同繁衍后代;它们也都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中生存。在这些群体内部,也不失有一些优秀个体。在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峰值函数的优化计算问题时,经常是只能找到个别的几个最优解,甚至往往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有时希望优化算法能够找出问题的所有最优解,包括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基本遗传算法对此无能为力。既然作为遗传算法模拟对象的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那么借鉴此概念,我们也可以让遗传算法中的个体在一个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进化,即在遗传算法中引进小生境的概念,从而解决这类问题,以找出更多的最优解。在测绘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此种算法架构成本控制、测绘工期管理、项目质量监控三方面的因素所共同构成的集成网络优化模型。这种模型的特色是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群体搜索化方式,梯度信息不再是搜索主要依靠的信息,在此种算法中搜索有着较强的宏观搜索技能。小生境遗传算法是一类一体化的优化计算方式,由于其通用性强、算法较为简单,且能适应两种以上的运算的并行处理,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等特点。

3.2测绘项目的风险预测。在本研究中应用BP神经网络架构风险监控模型,BP网络是一类多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它的名字源于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调整网络的权值的算法是误差的反向传播的学习算法,即为BP学习算法。BP算法是Rommel hart等人在1986年提出来的。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可调整的参数多,训练算法也多,而且可操作性好,BP神经网络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有80%~90%的神经网络模型都是采用了BP网络或者是它的变形。BP网络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是神经网络中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BP神经网络虽然是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学习收敛速度太慢、不能保证收敛到全局最小点、网络结构不易确定。

3.3测绘项目四要素集成。由测绘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三要素集成网络计划模型优化后得到的工期值、质量值、成 本值(没有考虑实施的风险),即为测绘项目实施的各自的目标值。然后我们根据风险预测的结果对上述目标的优化结果作进一步的修正,就得到集成了风险因素的工期、质量、费用值。 该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3.案例分析

实验采用某城镇基础测绘项目,总面积约99km?; 计划测绘时间为4个半月,测区地势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地表河流主要有三条。测区内交通便利,气候属于暖温带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比较适宜外业作业,网络进度计划图如图3所示,已知数据列于表1,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测绘项目在正常情况下的各工作的正常观测时间和最短观测时间下完成各工作的费用和质量相对值。如果提前一天完成工作任务,奖励金额为500元,拖后一天罚金300元。

3.4运用小生镜遗传算法优化求解运用神经网络能求出各测绘过程的关系矩阵R,如下:

得到了各工作压缩时间的限制、各工作的关系矩阵和各工作开始时间可能值,就满足了模型的求解条件,在这里采用线性加权和的形式解决该多目标。至于两个目标的权值的大小,由决策者根据需要来确定,这里取成本和质量的权值分别为0.6和0.4。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对网络计划多目标进行优化,其结果见表2。

实验证明小生境遗传算法对测绘工程网络计划优化求解切实可行,而且从表2中我们不但能得到最优解,还可以得到其余次优解供决策者选择。

3.5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在这里我们定义项目的风险公式为:

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的权重,风险的结果是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风险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各目标风险是指在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结果与目标的差异程度。

3.6测绘项目四要素集成。我们选取表3中的第一组优化结果,根据神经网络风险预测,此优化结果的风险度R=0.137。根据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后的结果如表3。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城镇地籍 更新调查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08-02

1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与城镇地籍变更调查的区别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指利用现代先进测绘技术和科学的地籍管理方法,在指定时期内对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和新增区域进行的有组织、有规模的地籍调查工作。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内容:检查、补置、更正实地界址点位;核实、更正、补充相关地籍资料;消除初始地籍调查中存在的差错;提高地籍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新增区域进行地籍调查;形成全新的、完整的地籍成果资料。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具有组织性、规模性、时间性。

城镇地籍变更调查是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土地变更登记和设定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和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具有变更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变更地籍调查是满足土地变更登记和设定登记而进行的日常性工作,是保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与城镇地籍变更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更新调查具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规模,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则是一项日常性工作,变更调查通常由一个作业组一次性完成。

云南省于1989年开始城镇地籍调查,至2000年,所有城镇已基本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由于近几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由于其专项性、复杂性、分散性制约,基本没有彻底的变更,以至影响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城镇土地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因此为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满足日常地籍管理需要,提高城镇地籍成果精度,完善城镇地籍成果资料,建立科学的城镇地籍信息管理数据库,云南省自2000年起在部分城镇开展了地籍更新调查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2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特点和方法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前期准备工作,外业测绘和权属调查,内业资料填写、整理和地籍数据库建设,成果资料检查和验收。

2.1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由于调查面积大、宗地密集、原有资料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应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具体工作由地籍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负责权属调查工作、作业单位技术设计书审查和监督工作,同时作业单位应选派技术骨干担任项目技术负责和作业组长。

(2)资料收集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对原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更新完善和补充,首先应对城镇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研究,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涉及的主要资料有:

1)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主要包括原初始地籍调查工作中形成的技术设计、控制点成果、界址点成果、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宗地图、街区街坊分布图、技术总结等。

2)农村地籍调查资料

城镇周边地区开展了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由于近几年城镇规模扩大,该区域已和城镇连接,成为了城镇的一部分,因此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同时涉及农村地籍调查资料。

3)日常地籍变更调查工作中形成的零星资料

4)为满足城镇建设和规划而最新测绘的资料

5)土地勘测定界资料

(3)实地踏勘

实地了解测区控制情况、测区发展变化情况、街区街坊分布情况、城镇建设和规划用地形图的精度情况、核实原有地籍资料的可靠性等。

(4)编写技术设计

根据已有资料和调查区具体情况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基本情况、已有资料情况和精度分析、技术依据、权属调查方法、控制测量方案、地籍测绘方案、面积量算方法、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案、质量控制方案、提交成果资料等。

2.2控制测量

为满足地籍更新调查和后期日常地籍变更调查需要,控制网应覆盖整个调查区,应根据原各级控制点保存情况,在调查区新增区域和控制点破坏严重的地区布设控制网。

2.3地形地籍要素测绘

(1)将原初始地籍调查界址点成果、零星地籍调查电子数据经坐标统一转换,与最新的城镇建设和规划用地形图套合,形成工作底图。对于没有最新的城镇建设和规划用地形图的城镇可将原初始地籍调查界址点成果、零星地籍调查电子数据展绘到初始地籍调查的地籍图上,形成工作底图。

(2)全数字化野外采集地形地籍要素,登录门牌号、道路名、楼层数、土地用途等,实地丈量界址边长,并标注在工作底图上。由于原权属界线已套合在工作底图上,城镇新增区域相对权属界线较清楚,因此大部分界址边长都可丈量。野外的重点是地籍要素的采集。

(3)根据野外采集数据和实地丈量边长室内编辑形成包含地籍要素的工作底图。

2.4权属调查

(1)集体土地权属界线改变的宗地、新增的宗地权属调查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进行,首先在工作底图上登记各土权利人名称,对于有疑问的实地核实,然后收集权属证明材料,土地权利人相关信息由村(居)民小组和国土管理所统一收集。国有土地权属界线改变的宗地、新增的宗地权属调查填写指界通知书,通知土地权利人现场指界认界,并收集相关证明材料。权属界线未改变的宗地,调查土地权利人和宗地的最新信息。

(2)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所有宗地应按新调查的信息填写地籍调查表。

(3)地籍调查表填写完成后,对集体土地权属界线改变的宗地、新增的宗地由村(居)民小组和国土管理所统一组织四邻土地权利人签字盖章认可,对国有土地权属界线改变的宗地、新增的宗地由四邻土地权利人签字盖章认可。

2.5相关成果资料形成

(1)将工作底图数据、界址数据用相关软件编辑形成地籍图。

(2)按街区街坊形成各种面积汇总表。

(3)地籍数据库建设。

将工作底图数据、界址数据和宗地属性数据录入并形成一定的格式,经GIS软件建立地籍数据库,并输出宗地图。

2.6成果资料检查和验收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应实行作业组长检查、项目技术负责检查、作业单位检查的三级检查制度。经过对各种成果资料的内外业检查,再呈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全面验收。

篇13

关键字:地籍测量; GPS测量;地籍图;宗地图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地籍信息也正在实现现代化管理,为此,国土资源部和各方土地部门明确要求城镇范围内的土地登记必须以数字地籍调查测量的结果为依据,全面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的地籍管理工作。

在我国,常规的GPS测量主要使用静态,快速静态方法来建立二级以上平面控制网,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仅限于此;GPS RTK技术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点采集,施工放样等,而用来代替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界址点测量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二、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

通过一些资料的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大略的了解到一些GPS RTK技术的思想。应用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地籍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5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而带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三、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

1.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如针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在街道或街坊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

2.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

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3.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

宗地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而界址线相交处即为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线是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范围的标志,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之后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时间较早,界址点标记因时间过长有的无法辨认,有的已遭破坏。因此,在地籍测量外业施测之前,必须进行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工作。界址点恢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业地籍测量宗地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测量的进度。界址标记的恢复原则上要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中所确定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走向进行复原,确保与发证结果相一致。

篇14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籍测量;应用

一、引言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是城镇地籍管理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更新,怎样快速获取地籍空间数据,为城镇地籍管理提供准确的测量基础数据,以满足城市行政管理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文具体探讨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作业的优点、施测的方法、测量结构的精度评定,总结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二、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地籍控制测量的优点它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锁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目前,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只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如果观测时刻的卫星很多,外部观测条件好,可以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如果是在平原开阔地区,可以尝试RTK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优先采用RTK方法,如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边长为5~10km的二、三、四级基本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优先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设备条件许可和外部观测环境合适,可以使用RTK测量模式。

近几年,地籍控制测量基本采用了以上三种GPS测量模式。例如,在大庆5.5万公顷油田用地的地籍调查中,采用常规静态的作业方式建立了首级地籍控制网,然后采用RTK测量方式,加密了低一级地籍控制点。

三、GPS定位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碎部测量和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放样)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数量等重要数据。

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在进行土地征用、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相关规程规定测定或放样界址点坐标的精度为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线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10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测定RTK技术使精度、作业效率、实时性达到了最佳的融合,为地籍碎部测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测量方式。现在,许多的土地勘测部门都购置了具有RTK功能的GPS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是,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据初步的应用分析,测量时间节省一半以上,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要求。

四、GPS定位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的形式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土地调查中,通常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在土地调查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GPS定位模式,如果定位精度要求不高,优先采用单点定位模式;如果定位精度要求达到米级,可以采用广域差分GPS模式;如果附近已经建立常规差分GPS参考站并能够接收到差分信号,也可以采用常规差分GPS。如果没有广域差分GPS信号接收设备,可以在调查地区附近的已知点上,建立常规差分GPS参考站,采用常规差分GPS或PPK模式;如果是局部地区的精密土地划界,可以采用RTK测量系统。

现在各大GPS生产厂家都推出了手持差分型GPS接收机,它轻便灵活,能记录点、线、面等数据,可存储很多点的几何数据和属性特征。码相位差分达±2m~±5m精度,加分米级处理器定位精度高于±1m,其精度完全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其动态监测的精度要求。对于经济实力不是很好,而又要长期大面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监测的单位,是一种首选的技术。

在GPS动态差分技术中,PPK(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模式(只是采用数据后处理,在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不需要建立无线电通讯数据链)是动态差分技术的最早模式,采用数据处理后,其平面位置精度在±5m以内,还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链的建设费用。

五、新的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与展望

网络RTK技术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国际上最大的GPS厂商TRIMBLE公司,已经开发出商用的网络RTK系统软件―VRS系统。我国的深圳市国土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已经购买了这个系统,分别在深圳市和成都市建成了相应的网络RTK系统,实现了各种定位服务。

现在的深圳市和成都市,地籍测绘工作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在系统覆盖区域,厘米级到米级的地籍测绘,如地籍图修测、土地放样、边界调查等,都能够实时完成,极大地缩短了地籍测绘工作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土地信息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随着其他城市和地区网络RTK系统的建立,未来的地籍测绘工作,将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

PPP技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Positioning),其完全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不管是后处理还是实时应用,PPP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大有作为。同RTK比较,PPP技术的实时应用主要借助于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数据链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必事先建立一个固定的基准站。

所以,在任意地区可以利用PPP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和界址点测量。同时PPP技术真正实现了测量个性化,在测区不需要高等级的测量控制点,不需要加设基准站,单人单机即可完成地基测绘任务。

六、结束语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向自动化的目标迈进,有利的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仪器、软件的不断改进推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全球定位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