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范文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护理礼仪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护理礼仪的认识

篇1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篇2

【关键词】 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分娩;产妇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Family 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理念的转变,产科护理模式也以“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变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产科护理模式[1]。为达到“以孕产妇为中心,以家庭为主体,确保母婴安全,建立温馨家园”的目的提供良好平台。如何真正实现以孕产妇为中心、家庭为主体,是当前产科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新课题,以下谈谈笔者几点认识。

1 FCMC的基本认识

1.1 产科护士服务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产科护士已习惯在医院产房做产科护理,无论环境、所需的用具不仅齐全,而且熟门熟路,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现在要跑到产妇家中去完成产科护理工作,不仅环境是陌生的,而且所需用具不齐全并不合要求(如卫生条件差),心里不舒服但又无可奈何。必需想到FCMC带来的优越性,眼前的困难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是能克服的。FCMC的核心概念是:尊严与尊重;信息分享;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参与整个护理活动与决策;照护者、患者与家庭成员密切协作[2]。达到给予孕产妇在生理、心理、保健、精神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满足孕产妇及家庭的需求作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实施规范化、宾馆化、个性化服务。

1.2 FCMC的优越性

FCMC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5]:①孕产妇对环境熟悉。孕产妇的待产-分娩-恢复-产后房间,均在自已家中,环境熟悉,以家庭为单元,往往在孕产妇自已的卧室,保护隐私,除剖宫产以外,其设备适用于分娩全部待产、分娩、产后修养以及新生儿护理过程的各个阶段,使产妇始终处于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由于分娩的全过程是一个环境、一个产科护士家属亲人,因此,分娩全过程没有中断性,不需任何搬动,所以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的监护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同时产科护士也有充足时间做好分娩前的各项准备,产妇也因而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也可避免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工作人员给产妇带来的恐惧与感染。②最大限度地做好人性关怀。FCM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最大人性分娩的产科模式。因为FCMC做到了环境熟悉温馨,人员熟悉可亲。FCMC服务讲求知情同情权,整个医疗内容公开透明,产妇家属可提出意见和建议,产科护士的医疗活动尊重产妇和家属的参与、给予知情权和选择权,达到产妇的整个分娩过程都在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氛围中进行,尤其是其丈夫在产程开始后,紧紧握住产妇的手,给产妇擦汗、喂水,语言上温馨、体贴,也使丈夫亲身体会到妻子和痛苦和不易,这时产妇能从其丈夫身上获得无穷的精神支持和力量,从而产生出产妇及其家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产科服务质量也得到整体提升。③提高了护理效果传统的产科服务是以医护人员的任务需要为中心的分段护理,结果使医患、护患交流的不能连续, 导致产妇住院时间延长,而FC-C的产科服务则以孕产妇个体管理为中心,一切服从产妇与婴儿健康为中心,并重视家庭的支持作用,产科护士技术与家属的情感相结合共同实施对母婴健康进行照顾,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效果,促进母婴的健康。

2 FCMC的核心内容

FCMC的核心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项[6-8] :①分娩不是疾病,因此,产科护士不是为疾病服务,而是在人生正常生理的特殊阶段,维护待产、分娩、产后休养和新生儿监护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不是去纠正疾病引起的症状,而是维护正常生理心理活动所需要的情感、社交和身体的动态变化。②为了有针对性做生理维护,必须先了解每个孕产妇教育水平、社会心理、生理、精神和文化上的不同需求才能做到。③动员产妇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丈夫做好参与孕前、妊娠、分娩和养育的整个围产期进程的思想准备。④医院的医疗组需培训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做好妊娠、待产、分娩、产后休养和新生儿监护期间维护的相关知识。⑤在整个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只要产妇有利健康的需求,都应尽量去做,达到满意。⑥除剖宫产不宜在家庭进行外,其他都可让产妇在同一房间进行待产、分娩、产后休养和新生儿监护,由同一的产科护士提供服务。⑦产妇是新生儿自然监护人,产科护士就从以往直接照护新生儿,变成指导与协助产妇或家庭实施新生儿护理。⑧在开展母婴护理时,是母婴始终由同一人护理在家庭中负责护理。⑨即使是高危新生儿,只要病情许可,其丈夫或亲人也可陪伴在床边协助护理,并参与对新生儿的监护。

3 具体实施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其服务对象是以孕产妇为中心应覆盖整个家庭成员,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急速影响着家庭的生活和情绪,所以产科护士要对每个家成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慰、鼓励、指导,用家庭的合力护理好母婴。做FCMC的护士必须事先要进行婴儿抚触、围产护士和导乐师等系列产科护理专业技术培训外,还需要在行为、说言文明规范,护患沟通表达技巧、日常生活礼仪及电话沟通时礼仪等方面技巧的培训并达标后方可上岗。

3.1 产前教育[9] 孕妇尤其是初产妇到妊娠后期,情绪就有些紧张,产科护士在做产前检查时,就要耐心向孕妇讲解分娩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生理阶段,并告诉她精神放松、想些使人愉快的事,如就要做妈妈了、孩子出生给全家带来多大的幸福,全家人都围着你在忙碌等等,在精神愉快的基础上,全身放松、行深呼吸都可减轻疼痛等。可减轻或避免产妇因紧张、手足无措而影响产程。

3.2 产中护理 我们实施导乐陪伴分娩,在产妇进入,有规律的宫缩开始后,产科护士与家属全程陪护,尤其是得到丈夫的关怀与照顾,使产妇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产科护士需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护好胎儿宫内安危,产妇在产科护士及家属的支持下,顺利、安全地完成分娩过程。

3.3 产后教育 孕妇分娩后体内激素将发生,如孕激素急速下降,而催乳素则快速增多,体内血流的分布,代谢的改变等等,加上分娩时消耗体力过多,另处还有某些社会因素等[10]。这时产科护士应向产妇及其家属尤其与其是其丈夫说明,产妇产后处于紧张、焦躁、易激惹状态是一个生理过程,所以需要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关心爱护妻子,要理解妻子出现的异常情绪,是防止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FCMC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肖洪鑫.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结局及效果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4): 113-114.

[2] Gandy J, Ross J. Every birth the best birth: women centred care in Nottingham. Pract Midwife,2011, 14(5): 22, 24-25.

[3] Howard ED. Family-centered care in the context of fet al abnormality. 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6,20(3): 237-240.

[4] 卢旭萍.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 74-75.

[5] 朱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124-125.

[6] 王玉华.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13): 187-188.

[7] 赵素梅,张娟.家庭式分娩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2,11(4):296-297.

[8] 王玉华.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87-188.

篇3

摘 要:目的:探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卫生及心理状况、生殖器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卫生及心理状况、生殖器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产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产妇卫生及心理状况良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质量;顾客满意度;影响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适应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同其他科护理一样,产科护理经历着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变革。护士的工作场所逐渐由医院扩大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工作内容也由传统的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分工的常规技术操作和患者的躯体护理,扩大到提供整体化护理。从面向未来考虑,开展“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将成为当代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医药卫生,2010,29(10):116.

篇4

【关键词】护士;护理;重要性

1对护理工作的常见误区

我自八三年宜春卫校毕业至今,从事护理工作已经几十年了,深知护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我们这些整天与死神、病魔打交道的普普通通的护士,在救死护伤的平凡岗位上,被人民戴上了“白衣天使”、“希望的女神”等许多美丽的花环,但同时也由于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士的地位确实较低,但我还是爱我的护士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我通过自学,接受护理高等教育,从而真正体会到“护士”这个名称的不平凡的含义,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错误地认为,护理工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的,只要按医嘱行事,就能完成任务。这种思想,使我在工作中总是盲目而被动,但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及努力学习,使我懂得了护理工作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是建立在医学科学基础上的,是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不仅有自己的特点、规模和理论体系,而且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亦有许多新的进展。护理工作涉及到临床医学的许多内容,但却不能等同于临床医学,不能简单的用医疗来代替护理。医生与护士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分工合作的关系,医疗和护理两者是并驾齐驱的,缺一不可的,护理有时甚至比医疗更见重要,如常言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正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2正确认识护理工作

医学伦理学告诉我们,护理工作并不是为一部分病人的一般,而是对人提供人道主义的高质量服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护理工作并不是为一部分病人的一般,而是对人提供人道主义的高质量服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护理工作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不仅要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必须减轻病人家庭的负担,减轻整个社会的负担。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能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亦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达到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护理工作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真正称职的护士,必须具备许多特有的条件,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护理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专业,忠诚护理事业,懂得人生的价值,懂得爱,这是当好护士的基础,而我以前却认为是生活把我推到护理岗位上,我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没有从心底里了解并热爱护理专业。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懂得作为一名称职的护士,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知识结构。首先要熟悉业务,要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每个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方法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过去,我总把护士地位低“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平待遇”,现在想想,这除了传统观念、世俗的偏见影响外,我们自己也有责任。自己不理解本专业的重要性,自暴自弃,这能提高自己的地位吗?显然不能够的。那么,如何提高护士自己的地位呢?我认为因素虽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需从自身做起。首先要看到护理工作决不是一般服务性的劳动,而是一项非常严谨、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科学性工作。就拿病人的卧位来说吧,内外科都有半卧位,但目的与理论基础就不同。如腹膜炎病人采用半卧位,是因为上腹部的腹膜吸收能力强而抵抗力弱,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引起全身中毒。同时上腹部重要脏器多,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而下腹部腹膜吸收能力弱抵抗力强,采用半卧位,可使腹腔渗液向下流至盆腔,以便于外科处理。心衰病人采用半卧位,主要是根据血液动力学与呼吸运动的机理,半卧时,能减少回心血量,以达到减轻心脏的负荷,同时,能使隔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减轻呼吸困难。在这简单的护理工作中,都要求护士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充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护士既要提高业务技术,亦需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保持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社会的尊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藉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切不要成天埋怨,畏手畏脚,更不要被一些社会舆论所左右。

3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适应随之而来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的模式,必须由新型的责任制护理来代替。责任制护理要求应用护理程序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人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病后机体不仅有生理方面的改变,还有来自周围的一切,如医护人员的言行,病房的环境,对家庭及工作的挂念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而心理改变又可反过来引起生理上的改变。良好的心理则有利于治疗和康复,反之则使病人病情恶化。所以,护士必须懂得护理心理学。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态度诚恳,语言温柔,举止大方,遇事冷静,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为病人提供最佳服务。

过去,我曾认为作为一个护士低人一等,特别是在我的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面前,更有一种自卑感,而现在则不然。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同样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篇5

【关键词】 防范;医疗;护理;缺陷

一个刚刚走进医学领域大门的年轻的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认真学习临床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注意和防范医疗和护理缺陷的发生。在医疗工作中不断熟练掌握医疗技术,扎实练好基本功,在努力提高为患者诊治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上下工夫。

1 重视和防范医疗护理缺陷

临床上常见:临界患者分科不明确、相互扯皮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误诊;错误诊断和处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粗疏造成的不良后果等;护理监护失误造成不良后果者;打错针、发错药、灌错肠等,造成不良后果者;因护理不周,导致昏迷,坠床;擅离职守,延误护理和抢救;应做皮试的药品未做即行注射;执行医嘱错误等。上述医护缺陷均是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常见和需要要重视和防范的。

2 加强对医疗护理事故的防范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从医德医风和医疗安全教育入手,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2 严把医疗技术质量关口,防微杜渐。树立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是防止医疗缺陷的重要保证;在医疗工作中要努力改变有章不循的恶习,防止医疗缺陷;要从住院医师病例书写,病种质量管理和手术操作基本功抓起。

2.3 抓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重点防范。危重和疑难患者是医疗安全的重点,外科、妇产科是医疗事故和严重医疗差错的高危科室,是重点防范的部位,要重点加强管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2.4 节假日抓好安全医疗,防患于未然。节假日期间,医务人员思想不集中,容易放松警惕;工作忙乱时失误率高,应及时提醒和采取必要措施,杜绝事故发生。

2.5 抓事故苗头强化管理减少医疗差错。差错是医疗事故的苗头,对差错要抓住不放,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措施,有效防范医疗事故。

2.6 明确临界患者分科原则,堵塞漏洞。随着医学科学向纵深发展,临床分科越来越细,患者的诊治常涉及几个科,容易发生科室间相互推委,互相扯皮,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要在执行首诊制和提倡协作精神的同时,明确常见患者分科,对患者负责。

3 强化和规范安全诊疗工作基本功训练

3.1 从抓写好病历入手。要求对新入院的患者一般项目检查要齐全,患者主诉记录要确切精练,现病史记录时不遗漏主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既往家族史内容完全;检体,有序、准确与本病有关者须详尽,初步诊断疾病写全称,首次病程记录扼要清楚、重点突出;病程记录连续、系统、及时、全面;各种申请报告单齐全整洁;体温单、医嘱单标记清晰准确、整齐;病历首页及其他填写完整、准确。

3.2 练好术前基本功。做好术前准备。术前麻醉者必须了解病情,对中等以上手术,要求麻醉师必须去病房观察患者,了解情况后再决定对患者施行麻醉;麻醉前仔细检查品、器械是否齐全,严格操作规程;麻醉者在麻醉期间,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

3.3 术后完善相关记录。麻醉记录等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完整无遗漏、记录正确、切合实践、内容全面;麻醉后有麻醉小结,麻醉记录,抢救情况,访视记录;落实值班制度,节假日24 h岗位责任制;有详细全面交班记录;麻醉记录单每天登记分类统计存档;有无差错必须要有登记。

3.4 术后各项管理要落实。术后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术后清点完整、整洁、齐全;性能良好,随取可用;放置地点固定;严格麻醉、急救、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品柜加锁专人分管、专册登记,存放整齐、清洁、方便检查和取用。

4 增强工作责任心,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4.1 有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有完整的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有讨论、有结论、不隐瞒、不漏报;严重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及时上报。对隐瞒不报或多次发生差错、事故者应重罚,细心查对,为他人杜绝差错事故的应给予奖励,做到奖罚分明。

4.2 树立为病员服务的宗旨和理念,救死扶伤。在医院里,正确的诊断治疗与优良的护理相结合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在临床工作中,从患者来院就诊、住院、到恢复健康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在开展新技术时,必须严格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4.3 保证医疗质量必须要保证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在整个医疗质量中占重要地位,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健康水平。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坚守岗位,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交接班、查对等护理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护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亲近患者,观察病情,按规定经常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做好应急处理和抢救工作。

篇6

【关键词】护患纠纷;心理亚健康;维护对策

护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护理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潜在许多法律问题。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2 年9 月1日起施行和“举证倒置”原则的实行,患者的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护理人员中缺乏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以致近几年医院的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冲击。因此,探讨护患纠纷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护理人员对护患纠纷的应对能力,尽快做好心理调适,是摆在广大管理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的56起护患纠纷所涉及到的护士,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寻求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宁夏三所三甲医院56例临床护士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发现纠纷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投诉25例占44.6%,主要体现为患者抱怨护士语言生硬、态度冷漠;护理质量投诉14例占25%, 主要体现在患者认为护士未能及时提供护理服务或服务质量低劣;医疗费用投诉10例占18%,主要体现在患者对收费提出疑问而护士解释不清;病区管理投诉7例占12.3%,主要体现在患者不够安静或护理操作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另外选择与发生护患纠纷的护士相对应的未发生护患纠纷的护士56名,具体对应指标为:年龄、职称、学历、所在医院、科室。

1.2 调查方法 将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宁夏三所医院56例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宁夏三所三甲医院56例未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的PHS量表5项分量表的数据进行比较。[1]然后向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发放亚健康调查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根据王育学在《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中的“亚健康表现调查表” [2]进行调查,着重心理亚健康的特征设计,并进行统计与分析。问卷包括30个项目,每项按0-3分,总分90分。自测超过30分,表明已有轻度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总分超过50分,处于中度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总分超过60分,处于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2 结果

56例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与56例相同时期内未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的PHS量表5项分量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生患纠纷的临床护士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从表1可见,发生患纠纷的临床护士各分量表平均分可增加最少2分、最多6分。56例发生护患纠纷的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评价见表2,自测评分状况见表3,统计结果显示65.8%的护士自测超过30分,已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尤其以心理健康问题明显。

3 护患纠纷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危机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3.1 引发心理问题,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出现护患纠纷后,由于害怕患者及家属采取过激行为伤害自己、害怕扣奖金、害怕影响自己声誉和发展前途等,护士往往任由其责难,沉默不语,但实际则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而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往往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易引起情绪不稳、自制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3],容易出现新的差错。

3.2 引发冲动行为,不利于发展和谐护患关系 对于医疗费用多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发泄不满情绪时,有些护士认为是患者及家属故意刁难,无理取闹,极易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激烈争执,激化护患矛盾。

3.3 社会支持系统不良,导致护士角色退缩 发生纠纷后,即便不是护士的过错,有时也会因得不到领导、同事的理解和安慰,加之较大的工作压力,出现心恢意冷,不能够很好的履行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更有甚者,不能很好解决的护患纠纷所带来的心理障碍成为临床护士脱离护理工作的隐患。

4 预防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提高护患纠纷后护士的心理调节能力

4.1 强化四种意识,杜绝医疗纠纷

4.1.1 强化法规意识,严格依法行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强化法规意识,首先要学法、懂法,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以便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意识,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掌握护理文书制度规范,让一切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4.1.2 强化规避意识,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 强化规避意识,应当预防在先,加强护理工作全程防范,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形成终末效果。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事事处处细心观察,护理到位。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向其进行卫生宣教。仔细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尽力做到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如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化解矛盾,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4.1.3 强化人本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在护理人员中应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预防和杜绝护患冲突。不断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4.1.4 强化能力意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为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科室要坚持定期业务学习,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主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4.2 提高专业素质,规范职业行为

4.2.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护士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要有在各种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开展工作的能力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并表现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所在。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中注重自身行为与语言修养,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或护理纠纷的发生。

4.2.3 重视举证责任倒置,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护士应当意识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收集、保留有利证据,能在发生护理纠纷时提供无过错证明材料[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规范护理文书,客观、准确、及时、据实记录,养成随时进行认真客观全面记录的良好习惯,做好护理文件的书写和保管。书写护理文件时不得涂改,字迹要清晰、语言要流畅、表述问题要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护理文件记录情况应与医生记录相一致,若收集资料有差别,应与医生商讨后再记录。

4.2.4 善于运用沟通技巧 鼓励护士学习人际沟通学,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自身修养,以便更好地处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医疗环境。尊重护士的权利,做到“四到位”即心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耐心细致地面对患者和家属,消除误解,建立信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4.2.5 护士的自我调适 护士对于护患纠纷引发的心理危机要积极寻求心理专家以及家庭社会支持力量的帮助,为自己不良的情绪寻求适当的发泄途径,如参加外出活动、聆听音乐、向家人或朋友倾诉、自练瑜珈等方式来克服精神和心理压力。

4.3 尽快解决护患纠纷,优化护理管理

4.3.1 稳定护士情绪,尽快解决护患纠纷 发生护患纠纷后护士情绪波动较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护士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护理工作很可能会再次引起护理差错和纠纷。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每一位护士的个性特征,运用沟通技巧,对护士做好理解、疏导和教育。对于护患纠纷,护理管理者不应回避矛盾,要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经过,仔细听取患者及家属的申诉,找当事人核实具体情况,公道处理.护理管理者在调节纠纷的过程中要讲究调解纠纷的艺术,善于化解矛盾,必要时按法律程序尽快解决纠纷,避免给护士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

4.3.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告知、签字制度 入院须知告知、签字,使病区管理秩序加强,患者的安全性提高;健康教育签字,使护患关系和谐;特殊情况告知、签字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责任感;涉及收费情况的告知、签字,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出院宣教告知、出院带药、出院小结签字,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完善医疗环境。

4.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尊重、爱护护士

发生护患纠纷后,应争取家庭、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家庭其他成员给予护士更多的身心关怀,并借助传媒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 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36-37.

篇7

责任护士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对病人要诚恳、热情、礼貌;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机智果断;对同事要热情帮助,平易近人,不偏激,不独断。视病人如亲人,并把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关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2医疗护理知识要全面

责任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另外护理技术操作要熟练敏捷,如静脉穿刺、灌肠、洗胃、吸氧、换药等。动作要轻巧、麻利,所以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是对责任护士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3工作要有灵活性

护理工作繁忙,事比较多,经常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所以责任护士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工作中边处置、边思考,做到各项工作都准确无误。

4要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力

责任护士除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外,还要观察病人细微的行为,躯体动作和语调等变化。责任护士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获得病人的直观资料,以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5要有敏锐丰富的想象力

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求责任护士具有准确的记忆力,而且还要有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对病人有一全面的认识,以作出正确的评估,将发生的、可能发生的、潜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才能达到实施有效完美护理的目的。

6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

责任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倾听,不可随便插话。谈一些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使病人得到关怀与帮助,以得到病人的信任,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空余时间多与病人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8

【关键词】 认知评价;护士;工作压力反应;工作压力源

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具有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高、社会地位和收入较低的特点[1],在英国,护士是仅次于教师的第二大压力性职业[2]。因此,护理人员更易产生不良的工作压力反应,护理工作成为医疗事业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军队医院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特殊群体,担负着为广大官兵提供卫勤保障的重任,因此,对该群体工作压力反应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工作压力源―压力反应链中,对中介变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的行为类型、个性特征[1]、应对方式[3]、社会支持[4]等因素,而个体认知评价中介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认知评价对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全体护士(休假人员除外)为研究对象。护士377人,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5.34±4.27岁;工作年限5.49±4.46年;婚姻状况:已婚102人,未婚275人;文化程度:中专104人,大专224人,本科及以上49人;职称:助理护士30人,护士262人,护师67人,主管护师16人,副主任护师2人;护士类别:军人护士83人,聘用制护士29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s,DAS)[5] 量表由Weissman等编制,共40个条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采用1~7级评分,其中有10个条目为反向记分项目。DAS可归纳于8个因子结构: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试者歪曲认知越多。

1.2.2 工作压力反应量表[6] 由石林参照House和Rizzo的工作压力量表所确定的工作压力评价量表,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3个维度,17个具体条目,采用0~4级评分,0分表示没有,2分表示有时,4分表示总是。

1.2.3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7] 由李小妹参照国外当今最常用的2个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根据我国国情重新设计修订而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该量表信、效度较高,为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临床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之一。

1.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测试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研究者与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并培训一名调查员,由各科室护士长集中发放问卷,并给予指导语,整套问卷完成约需20分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方法:双因素析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认知评价与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相关性 见表1。

表1显示,认知评价与压力反应评分呈正相关,说明认知歪曲多的护士较认知歪曲少的护士压力反应多。除认知哲学因子外,军队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及其3个维度与认知评价及大部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

2.2 认知评价与压力源水平对护士压力反应的影响分析 见表2和附图。

为研究不同工作压力源强度下,认知评价对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将认知评价和压力源得分按均分划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双因素析因方差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低认知歪曲的护士与高认知歪曲的护士其压力反应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12.710,P

3 讨 论

3.1 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认知评价的关系 压力反应是认知和能量之间的平衡被无效能量动员和负性情感破坏的一种状态,认知评价是对持久存在的应激源进行调节的重要方法,Lazarus指出压力反应并非压力源本身所致,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基础评价上。正常人群对自我的评价也会存在认知的偏差[8],一旦认知出现偏差或失调,就会产生心理矛盾、焦虑等压力反应。本研究显示,军队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及其3个维度与认知评价及大部分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与生理、心理、行为反应相关性较高的为: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寻求赞许等因子。这些认知上的特点,常常使个体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得过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刻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旦做错事情就忐忑不安,认为部分失败代表完全失败等。提示:在对护士群体的压力反应进行预防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积极乐观的认知倾向建构出发,使她们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篇9

【关键词】 胜任力匹配岗位;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o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卫生领域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大,技术更新快,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急、危重症患者多,而今社会群体对卫生系统存在某些偏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更加短缺,而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高效的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体系,加紧、加强专科护理人员成梯次的有效培养,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基于笔者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会,浅谈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

在分析目前岗位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评估。从2008~2010年,对病区18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岗位胜任力特征,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工作方法,实施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比对。

2 方法

2.1 病区护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估 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应根据病区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制定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明确基本定位:创建市、省优质护理品牌病区,紧抓护理学科建设、经济经营管理路线。定位、目标、路线的制定对护理岗位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自我宣传能力,提高自身、病区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区走出医院、走出市、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为:(1)个性,职业特质(责任感、敬业精神、爱心、自信心、慎独精神)。(2)能力,①团队协作能力;②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③良好的沟通能力;④科研创新能力;⑤患者管理能力;⑥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3)知识技能,①神经内科专科专业知识、操作技能;②了解相关的医学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康复学、计算机学、英语。(4)动机,①求知欲;②影响、征服他人欲;③事业成就欲。(5)自我概念,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2.2 岗位胜任力特征在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将护理岗位人才分为两种,管理护理岗位和技术护理岗位。

2.2.1 管理护理岗位,如护理组长、医嘱班,侧重于护理病区的管理工作,主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病区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将管理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5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人际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5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2],见表1。胜任力评估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对护理人员按照1~5标度法进行打分。(1)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标为1、2、3、5分。(2)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分别标为1、2、3、4、5分。(3)其余指标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类,分别标为1、2、3、4、5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2.2.2 技术护理 病区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设置,作为专科护理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和研究者,在胜任力方面要主要侧重于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技术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4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与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4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思想,构建技术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按照胜任力评估的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打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技术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3 结论

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方案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进行比对,见表3。判定方法: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即为有效。

4 体会

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加速,作为病区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操作性强的,可被业内认可的护理岗位人才评价体系。从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胜任力侧重面不同,依才合理定岗,做到岗才匹配。对病区内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形成梯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这是病区护士长工作、管理的核心。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正确、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引领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真正采取人才与岗位匹配,可充分增强病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树立较强的进取、拼搏、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病区良好的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发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有效的开发出新的护理人力能源,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发展专科护理建设,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更好的深入开展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吴慈生,江曾.领导胜任力研究述评.标准科学,2009,8:26.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作用效果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后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以致于影响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1]。对此,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2]。对此,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类型、既往手术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

1.2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方法

1.2.1.1制定护理方案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统计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并统计患者术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康复计划。

1.2.1.2健康知识宣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手术方法、禁忌等,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疑惑,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麻醉医师等相关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并结合以上成功手术案例给予患者鼓励,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1.2.1.3进行必要心理疏导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同时,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护士要给予其必要的心理辅导或转介专业心理医生对其进行辅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护士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为患者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撑体系。

1.2.1.4术前检查 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患者病情、病因等进行观察评估,从而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1.2.2术中护理方法 手术时,护理人员要调整好手术室内温度、湿度等,给患者创造最舒适的手术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配合患者取得最舒适的以便于手术的开展。另外,若患者在术中感受到痛苦,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进行麻醉的同时,还要通过抚慰、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轻其痛苦体验。

1.2.3术后护理方法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回病房休息,确保病房的安静、清洁以及温湿度适宜,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药、进食以及活动,以确保手术创口的快速愈合。另外,护理人员定期检查,询问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应对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和平均数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结果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率正常率(86.7%)、血压正常率(96.7%)均大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3.3%)、疼痛率(1.7%)等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时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临床治疗方式,并且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术治疗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一般来说,手术治疗效果受到患者心理状态、手术室环境、术后生活习惯以及手术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近年因手术治疗护理失误而造成的医疗纠纷频繁发生[4],致使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全方位帮助的综合护理方法[5]。该方法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能够极大的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术后干预护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为提高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本文通过对10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对比研究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正常率(86.7%)、血压正常率(96.7%)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3.3%)、疼痛率(1.7%)等均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6.7%)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症状,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临床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医院长远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淑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3(14):46-47.

[2]许娟.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7):308-309.

[3]唐湘伟.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23):31.

[4]马莉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24):262-263.

篇11

【关键词】 手术室;感染率;加强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担负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而这类患者又是高危容易受感染的人群[1]。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手术的效果,而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切实落实规范化科学化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提高我国医疗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2]。我院为探究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对降低医院内感染率的意义,特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后接受治疗的患者49例。之前接受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0例(61.22%),女性19例(38.78%),年龄24-69岁,平均(39.4±3.6)岁,49例患者中胸部有关手术20例,腹部手术29例,对照组男性28例(58.33%),女性20例(41.67%),年龄22-69岁,平均(38.6±3.7)岁。49例患者中胸部有关手术19例,腹部手术29例;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如患者病程、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措施

1.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在院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并定时开展回顾性讨论、交流和经验总结,使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手术器械、仪器,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掌握最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手术医师的习惯和要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 强化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操作规程都要严格执行,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病制定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考核制度,使得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高度重视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制度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3]。

1.2.3 禁止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内使用无线通讯设备,避免对手术人员、患者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干扰;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之间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定期对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消毒。

1.2.4 加强手术过程中的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不谈闲话,不拉家常,不议论患者隐私,做到尊重患者,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感染例数及比例,如果感染例数少,感染率低,证明治疗效果越好,相反则治疗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如果统计结果得出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医疗手术的效果直接影响一个医院的声誉,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速度,因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点[4]。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例如人员分配不合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等,因而相关人员,这也是导致临床医疗事故发生高的原因之一;而且对潜在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手术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失,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保证每台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我院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后接受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在加强管理前接受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感染患者仅2例(4.08%),而对照组手术感染患者有8例(16.67%),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手术感染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建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2-713.

[2] 王淑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9):2426-2427.

[3] 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24):136-138.

篇12

[关键词] 护理实践;法律意识;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10-02

在社会法制、文化、经济环境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处在改革浪尖而备受关注的医疗行业,医患关系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医患矛盾的升级,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1],但又同时表现出“高权利-低容忍”现象。护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切身利益,稍有疏忽,难免发生医疗纠纷[2]。在护理实践中,相对于患者强烈的权利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3]。因此,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1.1观念滞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模式。由于文化素质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服务及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再言听计从,其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医护人员只是平等主体间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的一方、是患者的医疗消费服务的提供者,而不再享有优越感。观念的滞后将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

1.2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又往往不足,加之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新知识的学习而轻于法律知识的自觉学习,忽略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3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机会少

传统的医学教育着重于医学知识、护理技能的教育培训,轻于法律、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也未能及时充实法律知识的缺失。以至在职业行为中不明晰自己的法律责任、权力、义务,一旦出现纠纷,就处于不利地位。

1.4麻痹心理

认为法律只是个概念,与自己有距离,不用刻意去学习,只要工作完成了,与法律有关的事不会找到自己头上,忽视了工作中的潜在性法律问题,以至于纠纷在意想不到时发生。

2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1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

护理安全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因此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和严格执行护理技术和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还要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细节管理,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杜绝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2.2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纠纷会严重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随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高水平的技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更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规避护理风险意识,减少纠纷发生,以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健康发展。

2.3是确保患者权益的需要

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付费就医标志着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彼此具有了权利和义务,患者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随着医疗服务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4],“期待利益的丧失可能会引发纠纷矛盾”。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患者所接受的服务主要由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增强法律意识,在制订护理计划或进行护理活动时,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利,对护理行为中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要有预见性,自觉地将规章制度当作法律意义中的义务去履行,“慎独”自律,主动防范纠纷发生,确保患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2.4是保证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的需要

对于患者不断增强的运用法律手段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和维权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减少损失的需要。护理工作科学性强、服务性强。而现代医学发展是建立在高成本高投入的基础上的,患者的不堪重负会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医疗纠纷。因此,护理行为即使无过错,也可能发生纠纷。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明晰责任、权利和义务,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职业道德。即使出现纠纷,也会有意识地有效保护现场和医疗护理文书及抢救用物等证据,在处理时就会有理有据,从容冷静,依据法律法规提出免责或减轻责任的理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强化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护士既是医生的合作者也是病情观察的先行者和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准确、及时、完善的护理记录,审慎、细致、耐心的言行,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护理专业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强化法律意识的真实体现。工作中,观察到患者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不得擅自处理。执行医嘱时如有疑问要及时与医师沟通,护士有权拒绝执行错误医嘱,否则,因此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引起严重后果的,护士要与医师共同承担法律责任。但无故不执行医嘱或篡改医嘱,均属违法行为。护理专业在发展和提高的实践中,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要明确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树立和强化法律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医疗形势,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纠纷。

3讨论

在医疗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及相关法律不断完善的现今,医疗护理工作也将逐渐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阶段。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医疗形势,在护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忠实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要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律观念,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培养护士化解风险的能力[5],一旦出现纠纷,能够明晰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石俊华.医事法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1-443.

[2]熊晓美,熊诗华,张胜芝,等.新形势下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12):753.

[3]杜治政.护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544.

[4]毛惠芳,裘丽君.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篇13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流失;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8-0144-02

【Abstract】 The loss of nursing staff in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the nursing staff loss is caused to the loss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huge replacement cost,the factors causing the loss of nursing staff include:occupation pressure,psychological pressure,social pressure,compiling factors,so do a good job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avoid talent eros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work.We shoul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nel system standard management,improve remuneration to retain talent,humanized management,reduce stress,strengthen quality education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avoid loss of nursing staff.

【Key words】 Nursing staff; Loss;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uji City,Zhuji 3118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08.073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医疗卫生行业加快改革步伐,各家医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所能,建立起有激励、有竞争、有潜力的医疗运行机制,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但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护理人员的大量流失已成为我国护理管理者必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2]。本文分析某院流失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探讨影响流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流失护理人员资料

某院2012年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共计720张,现有护理人员269名,2011年1月-2014年

6月流失护理人员78名,年龄18~42岁,平均(29.32±5.76)岁;工作时间不满2年者23名,3~5年46名,6~10年9名;中专学历30名,专科学历48名;临床科室78名;护士70名,护师8名。流向情况:考入周边地区医院23名,考入上级医院10名,到民营医院9名,改行10名,不明去向26名。

2 造成护理人员流失的因素

2.1 职业压力

护理人员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护理,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脑力和爱心,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超负荷工作,长年累月的翻班,生活无规律,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致病因素等不良的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较大的伤害[3]。护理人员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患者,患者的健康、生命与护理密切相关,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差错事故,而受到各方面的指责,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身心状况,职业风险压力较大。

2.2 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操作能力较弱,但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当其行为与患者和管理者的期望有距离时,患者的不满意和管理者的批评使其工作积极性受挫,产生心理压力[4]。另一方面,社会仍处于重“医”轻“护”的现象,护理服务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护理人员的发展机会少,如进修深造、职称晋升晋级等与同年资的医生比较相差较远,使其心理失衡。

2.3 社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择业机会增多,使护理队伍受到一些高收入、高待遇、低风险、低付出行业的冲击,目前护理人员薪酬待遇较低,工薪的差距[5],往往使她们感觉不公平,产生抱怨心理,她们对医院整体发展,缺乏关心和真诚付出,随时提出辞职,不写辞职信,并当天提出辞职,立即停止上班,完全不考虑医院和科室的情况,辞职理由含糊不清,如“护理人员太辛苦了,不想再做护士了”等。

2.4 编制因素

由于招不到在编护理人员,医院只能招中专毕业的非编护理人员,而非编人员往往缺乏执业的稳定性,一旦有好的创业机会,就会放弃护理专业,辞职干另外的工作。而周边地区灵活的招聘政策加剧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流失,从医院非编人员中招聘护理人员,而且录取就成为正式在编人员,这一政策使我市很多非编护理人员被绍兴招走,而且这些人员基本都是经过培训的熟练护理人员。

3 预防护理人员流失的对策

医院是医疗行业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职责,而医疗和护理是医院的主力军,护理人员的流失使护理人员的数量得不到补充甚至减少,常常增加了在职护理人员的负担,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意念,人心不定,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6];给管理带来紊乱;造成国家教育经费及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医院的整体质量,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这一现象亟需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7]。

3.1 完善人事制度,规范管理

提高医院领导对护理人员的重视,从聘用到解聘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完善的人事制度,提供各种保障,帮助她们办理执业护士资格证,工会、团员、党员等重要关系的调转与办理,非在编护理人员和在编护理人员一样进行职称评定,外出进修学习等[8]。在大环境、大因素不能完全解决的前提下,考虑实施相对灵活的招聘政策:增加非编人员招聘转正数量,可面向周边县市,从有护理执业资格的历届非编护理人员人员中考虑;适当放宽护理人员调入本地的限制,使部分自愿回诸的护理人员进入本地医院。将部分编制留给护士;能严格控制护理人员转岗到非护理岗位工作,稳定护理队伍。

3.2 提高薪酬待遇,留住人才

薪酬待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要想留住人才,应对薪酬进行改革。根据浙人社发[2013]229号和绍市卫发[2014]63号文件要求,医院出台关于做好临床护理人员发放津贴的相关文件,并对一线护理人员常规轮值夜班的护士进行摸排统计,并进行公示,发放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津贴。护理人员的工资根据工作年限逐年递增,职称评定后聘用者将调节工资,让护理人员安心在本院工作,留在医院时间越长受益就越多[9]。

3.3 人性化管理,减少压力

领导重视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了解她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为她们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安排护理人员的旅游,增强她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她们的才智,定期与她们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安排她们的作息时间,关心她们的健康状况,保证她们回家探亲时间,让她们在医院就像在家里一样,能为医院、患者付出她们的爱心和真诚。

3.4 加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道德情操和责任心,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明确岗位责任制、工作职责,落实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沟通技巧及对工作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协助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生涯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并积极达成目标,增加成就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11]。

护理人员是医院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队伍是否稳定决定了医院能否流畅运行,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护理人员离职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及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护理人员离职现象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秀梅.上海市某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J].现代医院,2012,12(9):104-107.

[2]陈艳,李亚新,郭建新.企业医院转制后显性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探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1):54-56.

[3]陈川,姚欢,谈菊琴,等.某三级医院人才流失状况分析及对策[J].江苏事业管理,2014,25(1):37-38.

[4]陈川,陈字平,姚欢,等.某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12):111-112.

[5]朱亚媛,雒敏.南京市某三甲医院护士流失情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49-50.

[6]刘双源,张海伟,杨美玲.护士社会地位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9):811-812.

[7]何静,王春燕,姚荷英.临床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O11,11(5):76-77.

[8]文剑峰,阮芳.医院护士流失的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3,20(9):72-74.

[9]林建青.医院人才流失浅析[J].现代医院,2012,12(4):3-5.

[10]李丹,尹文强,苏茂全,等.潍坊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35-37.

篇14

1 流失原因分析

1.1 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式的影响: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式的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被选择的机遇,就业观念开始由“从一而终”向着更多选择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使很多护理人员从进入医院开始就隐含着较高的流动意愿,她们希望到更大规模的医院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 2]。

1.2 合同制护士成为影响护理队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编制内护士数额增长受到控制,各医院均采取向社会招聘护士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因此各医院的聘用护士数量迅速增长,在医院护理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就我院而言,自1998年至今近10年时间内就再也没有进过正式编制的护士,全部是聘用护士。到目前,招聘的护理人员占总护理人员的40%以上。但是医院在合同制护士的管理上又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为降低护士的人力成本,医院以较低的工资报酬(就我院来说每月500元左右;而聘用的助理护士每月只有200元,其他任何福利都没有)聘用临时合同制护士;②同工不同酬,与正式编制的护士待遇差别很大;③虽然与医院签定了合同,但医院偏重单位利益,不能保护护士的权益,如:不享受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学习等权利。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护士的劳动权益,而且造成了聘用护士自卑、不平衡、消极的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

1.3 职业倦怠因素:根据有关学者提出的定义,可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4],简而言之,是工作重压下的主观身心感觉。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护理服务的高风险性医疗职业是神圣的同时又是高风险性的[ 5]。②护理工作的高负荷性: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紧缺及医院床位不断的扩展,护理工作量急剧上升,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③护理角色的高期待性: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和对就医需求标准的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感到角色压力过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如果缺乏相应知识与应对能力,护理人员则会感到缺乏自信,工作无成就感。

1.4 家庭因素:护士大多数是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妻子、母亲的角色。尤其在结婚生育阶段,孕期生理方面的不适和家务事的增加会产生多种矛盾冲突,如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体力和精神的负荷会加重。因此,护士的家庭、婚姻状况也是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5 社会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重医轻护的偏见,尤其是在基层小规模医院,使得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被忽视。如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往往迁怒于护士;或医疗纠纷时,护理人员会受到行为过激患者或家属的威胁甚至人身伤害,而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相应的法律保护;而且医护之间福利差距很大等等。这些持续的压力会降低护士对专业的自信度和满意度而不得不改行。

2 对策

2.1 建立良好有序的医疗护理环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国家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切实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维护其身心健康;需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对护理劳动价值给予合理补偿;需要新闻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

2.2 注重护理人力资源的储备及合理人员配置:在医疗分工越来越细,患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护理内涵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医院应制订护理人力资源发展需求规划,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根据护理人员成长的周期储备人员。同时,更要注重现有人员潜在能力的有效挖掘,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可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服务功能、任务规模、工作状况和人才情况,合理确定高、中级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3 规范对聘用合同制护士的使用及管理。

2.3.1 人性化管理,尊重聘用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医院领导要随时掌握聘用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并尊重她们的心理需求,尽量提供同等的学习、工作环境,创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提升聘用护士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以提高她们的工作热情和服务质量,共同把护理工作做好。

2.3.2 进一步提高薪酬和待遇:从心理学角度看,薪酬的激励作用不仅是由于它的货币价值,也是使人们心理上获得承认和满足的一种方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薪酬已成为人们在组织和社会中地位的象征,有助于增强自尊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应制定民主、透明、灵活的薪酬制度,公平、客观的评价护士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尽量做到付出与收入相符。

2.3.3 提高聘用护士的思想修养: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她们珍惜护理工作岗位,提升她们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建立爱岗敬业精神,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伟大意义,其价值是无法用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

2.4:鼓励护士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分层次进行学习,进一步拓宽个人发展空间医院可根据护理人员不同学历、年龄、职称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开展专向、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网络教育等多形式的在职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要有计划地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感受不同医院文化,开阔视野。随着学历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宽,理论基础的加深,使她们充满自信,冷静、客观地处理问题,获得成就感。

2.5 重视护士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理管理者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员,既是领导,又是同行,要多交流、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内心需求。在日常护理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下属,充分理解和爱护护士,及时发现并解决她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减少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冲突的发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与个别交谈,使护士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压力。作为基层管理者的护士长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护士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教会她们移情的思考方式,提高其受挫折的能力,并通过从挫折和错误中反思,不断调整自我,适应环境,达到内心平衡。

参考文献

[1] 曹颖.浅谈护理人员流失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5~566

[2] 陈小萍.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12(6):19

[3] 郭燕红.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杂志,2007,5(7):1

[4] Ference TP,Stoner JA.Wanaging the career plateau.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7,2(4):6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