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幼儿教育学》 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关键词】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
随着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的不断完善,幼儿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等都得到一定提升,不但为学前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大力支持,还给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重要引导,在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上也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一、注重英语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
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英语专业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与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根据幼儿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幼儿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提升幼儿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从而促进幼儿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具备一定幽默感,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学习各种语言时,需要教师具备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如标准的英语发音语音、语调等,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学习,从而避免幼儿未来发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提升自我综合技能的时候,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才能在备课、自学英语等时,及时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在全面掌握英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英语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由于幼儿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对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注重这种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英语教师要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规律、身心特点等有比较充分了解,并对不同幼儿存在的差异性和个性有比较具体的掌握,让他们自己动手和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才能在具备良好体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选择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最终有效增强幼儿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对于增强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综合技能
幼儿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模仿能力,掌握英语的基本构成要素,如词汇、语音、语法等,才能更好的模仿各种单词的发音、语言动作等,以便帮助幼儿及时改正重音、连续、降调、升调等的发音。与此同时,幼儿英语教师还需要掌握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如果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多媒体的设备操作方法等,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在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上有着极大作用。另外,幼儿英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技能,如绘画、唱歌、跳舞等,以便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英语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例如:利用幼儿英语歌曲,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将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挑选出来,如tall、small、ball等,对于加强幼儿学习英语与身边事物的联系有着极大作用。
四、拥有爱心和较强的从业热情
在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时,幼儿教师需要拥有宽大的包容心、强烈的爱心和工作热情等,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像学习自己的母语一样,深刻感受幼儿学习英语时的场景,并全面理解幼儿学习语言时的方式、情感、思维等,才能在反复训练、引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与此同时,幼儿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各种知识的规律与成人不一样,因此,幼儿英语教师比较具备很强的从业热情,才能有比较强大的承受能力去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实际效果。例如:幼儿在练习英语单词“here”的发音时,教师需要将每个音标分开,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在给予超强宽容度和包容心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发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英语教师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教学任务,需要幼儿英语教师具备较强的包容心和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我国幼儿英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幼儿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构成问题,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幼儿未来更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初级)》新教材与教法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8:63-66.
关键词 幼儿 双语教育 双语课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hildren's Bilingual Education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stage of the pre-school teach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ll Bilingual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made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hildren;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courses; thinking
1 幼儿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知存在偏差,理论与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发展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幼儿双语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了课程,师资质量也不高,致使教学经验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缓慢。通过调查,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在教学工作中十分吃力,很多教师都表示自己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并希望得到关于英语口语的培训。即使部分教师对于幼儿教学的理论比较明确,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与幼儿双语教育的需求还相差甚远。①
幼儿双语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致使在双语教育中过多地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单词和句型的难易,导致忽视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更无法做到英语知识的利用,不利于后期英语的学习。②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只会一味地灌输,幼儿所需要做的只是单方面地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导致教学结果违背了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利于儿童自身能力的发展。
1.2 师资力量分配严重不合理
幼儿园的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学校,其应用水平处于初中的水平,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中逐渐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无疑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提高,致使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考虑到学生基础的问题,对于教材的选择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难度过低的教材直接导致现在的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最终使幼儿园的双语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
另外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保证幼儿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着手编制适合儿童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本着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和简单有趣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双语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都非常红火,但是在对双语教育活动调研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埋怨,他们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幼儿双语教学的教育。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尽快达到双语教育的要求,就只能自己慢慢强化英语知识,这样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③为了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些幼儿园高薪聘请一些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尽管在英语造诣程度上,这些教师再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们缺乏对幼儿的教育技巧和实践能力。甚至有的学校聘请外籍幼儿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全英文的课程幼儿是不能接受的。
当前幼儿双语教育的显著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双语教师的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难以符合幼儿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很少,真正的双语教育环境很难建设,和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④而对于一些高薪聘请英语教师或者外籍教师来说,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当扎实,语音也十分规范,可以给幼儿提供很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他们并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的技巧十分匮乏。
1.3 课程、教材选择无序
调查发现幼儿园双语教材十分繁杂,双语教材参差不齐。⑤几乎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有的从英文的基础字母单词出发,有的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有的从儿童每天接触的次数、运用的机率来考虑,有的则按照单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等等。有些教材需要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后才能真正掌握。而且,每种教材的具体适应性也不同。双语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缺乏权威性,使双语教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园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材宣传和不断的上门推销,对于教材的选择,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觉十分盲目,孰优孰劣,很难选择,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材使用上十分随意或者盲目跟风。
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强化
2.1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对教材的研究和编制着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当前的形势着眼,应用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教材主要有“现代教育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浸入式英语”等。不同的教材,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规范教材市场,为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教材,为幼儿双语教育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⑥
2.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支撑,因此要结合英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育活动和儿童心理的研究,把英语的教学作为合理的教学媒介,积极推进幼儿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工具,幼儿在学会简单英语歌曲的同时,练习英语发音,逐渐学习英语到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整合到已有的课程中去,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基础上,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随着对幼儿双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结语
幼儿双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幼儿几个英文字母、单词,学习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或者课堂用语,也不仅仅是学习几个英文舞蹈和歌曲。而是在幼儿数学、美术、音乐、游戏的教育中,以中文为主,穿插英语的教学,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掌握母语和英语。更重要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要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让幼儿更轻松地学习英语,掌握好第二语言。
注释
① 陆兰.加强幼儿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6(25).
② 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③ 李宾.论“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J].开封教育学学报,2010(10).
④ 许琼华.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幼儿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24-03
幼儿教育在教学研究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同样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在2010年首次将幼儿教育摆在国家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政策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幼儿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面对这个多彩的信息世界,如何引导幼儿获取信息、认识信息、加工信息,从而在幼儿的脑海里形成正确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将多彩的信息世界变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并且也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的信息化改革的教育培训,在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应能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幼儿学习的潜能,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1 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对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直接应用,还包括在信息识别、获取、深加工、精细处理、利用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创造信息的能力。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它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以及信息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及方式,合理应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既包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工具的应用掌握,以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
信息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可以说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它是人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的了解,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感受。简单来说,信息意识就是人在面对自身不懂的事物和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信息化时代处处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能否正确把握以及合理应用信息是检验人的意识能力强弱的表现。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是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知识是对信息科学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展现,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更好地进行理解、应用,不仅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丰富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会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三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含信息系统中基本的操作能力,信息的传输、采集以及深加工,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评价能力。掌握信息能力是信息时展的需要,是时展所必备的生存能力。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仅仅拥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意识,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有效地应用各种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搜集、获取、传递、处理,这样能有效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信息素质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需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四是信息道德。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伦理道德观念和修养。教师面对媒体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对于一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内容,要积极接受和吸收,而对于一些不利于教学的内容要自觉抵制,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幼儿教师更应该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信息意识的态度,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使命。
以上所述四个方面的要素是共同构成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先导,而信息知识则作为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注重提成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2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研究
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规范,旨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国家政策的支持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环节,也是最初环节,幼儿教师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担,幼儿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信息素养的提出对幼儿教师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塑造新型的幼儿教师形象,同样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化幼儿教育的新发展。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展的要求 知识和信息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为了更好地迎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挑战以及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幼儿在多彩的信息世界里获取必要的信息,摒弃不利信息的诱惑和干扰,更好地形成正确认识?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选择恰当的引导方式。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儿童时代开始,以往的读、写、算能力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的结合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不难看出,要加强幼儿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幼儿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保障。
信息素养促进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 幼儿教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中,仅仅拥有专业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制订符合自身的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具备正确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要掌握一定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一些网络资源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进而跟得上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在校只要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就很容易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教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国考;幼专;学前教育学;问题;解决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包括幼专学生)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即教师资格“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如此。改革后的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因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生学习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师范院校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探索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经过对幼专学生实习的幼儿园调研和对毕业的幼专学生就业的幼儿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落后;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这不利于幼儿优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只要在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普通话达标,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联。而幼专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活动设计的训练,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讲授,幼专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并记住一些有关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鉴于此,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2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幼专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后,这主要与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不太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认为幼专学生只要掌握了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就自然形成了相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忽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训练。二是教师认为学生到学校来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只需要“传输”,学生“接收”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课堂教学中只有自己的“独白”和“表演”,忽视了幼专学生的“学”,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各幼专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而有关保育知识的课程除了开设《学校卫生学》外,几乎没有其它课程,这必须导致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
2.2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幼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条件性知识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性知识。幼专学生在校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正如前面所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递者,承担的是“传输”知识的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接受者,承担的是“接收”知识的任务,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同时,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很少到幼儿园听课和进行调研,不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不能将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因而幼专学生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必然不能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学习中,幼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考试往往也只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这就是造成幼专学生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与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原因。
2.3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表现在所学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与教育实践的要求。幼专学生在校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试讲和参加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教师仅仅以讲授为主,幼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主体性,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幼专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得到提升。试讲虽然安排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由幼专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指导教师听两三次课,因此,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很难保证。教育实习根据目前幼专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一些幼专学校安排为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加之一些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这是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不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2.4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等。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由于重知识传输,轻能力培养;重“教育”内容的传递,轻“保育”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保教合一。更有甚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在幼儿园让孩子吃好、睡好,有责任心,孩子不出事就可以了,幼儿教师哪谈什么专业发展?这样自然不能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幼儿教育态度,更不能在为幼专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之前作好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准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幼专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造成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使幼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迅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教育能力,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幼专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保证幼专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就是要帮助幼专学生:
3.1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让幼专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表现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考试的形式多样了,内容更广泛了。具体针对幼专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考试的形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包含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力等,因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专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幼专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专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同时,还要帮助幼专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以往幼专学生只通过简单模仿和操作,解决一些学前教育实际中创造性程度较低的问题的学习方式,促进幼专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2形成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专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幼专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当为幼专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独特的视角、域界和思维的方式,了解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特别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增强幼专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幼专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社会对未来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从而提升幼专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3.3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幼专学生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难度,对幼专学生在校的学习、考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幼专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提升幼专学生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在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典型教学视频、微格教学、带领幼专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等方式,突出幼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幼专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并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幼专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幼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领悟幼儿教育规律。
3.4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要让幼专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还要让幼专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肩负着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历史重任,并将热爱幼儿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只有总结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幼专加强对幼专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时展的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郑枫 单位: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提升
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后备力量。因此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幼教职业的内涵和职责,加强职业文化素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培养学生学前教育教学意识,鼓励他们自觉发掘自身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设置相关课程教学目标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符合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
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表现,他们今后教学实践中与幼儿沟通交流技巧,心理承受素质,情绪控制能力将是幼教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让其对于知识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程度,使得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力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进步和提高。例如有不少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托儿所开展幼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使他们深层次地认识到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发现自身具备职能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有能力的院校甚至专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分析农村教育方式的优劣,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积极探索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可能性。以上种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艰苦卓绝的精神,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教学方式改革
①注重教学实践环节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高校可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课程质量。首先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其次,在学前卫生学课程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前卫生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演示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此外,教师要科学地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环节在于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生理卫生实习,上岗实习等,例如当学习到儿童疾病预防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卫生院开展有关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和原因调查。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做好前期资料收集,组建团队以及制作活动方案的工作。实践活动的进展中,教师要协助学生记录数据,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在亲身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还能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谨慎的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实践探究能力,加强专业职业素质。
②积极开展技能训练活动
由教师结合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技能的训练活动。比如,在教学常见意外伤的处理办法和常用护理方法的知识时。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制作“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不同意外伤的办法和不同护理方法”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播放相关医学视频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组,以同学为对象实践教师教授的急救训练活动。在技能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家、职业人士进行教学示范。其次教师要注意对训练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有序、科学地组织和管理训练。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前卫生学课程也不例外,这种形式往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质疑,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或采用情景模拟训练,组织小组合作式学习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强化其实践能力及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技能发展。
2.学前卫生学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改革
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为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融会贯通能力,可采取随堂作业、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形式。一方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检验他们对于理论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能力。
②注重职业素质的评价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幼儿园
1 日本学前教育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日本幼儿园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一些幼儿教育方面课程的培养,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与信心,并且要有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喜欢从事幼儿教育。日本的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必须要在短期大学或一些社会上专业的幼儿教育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顺利毕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才能被允许踏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日本十分重视幼儿园教育,所以对幼儿园的师资好坏尤为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高低将会影响着儿童一辈子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一直被人们誉为是“心灵的工程师”,他们是每一位儿童人生的引导者。试想如果幼儿园老师本身的素质不高,甚至对儿童进行惨无人道的虐待,那么儿童的内心就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们对社会产生恐惧感,对人性感到厌恶,今后他们的人生也将不会顺利,很难与人正常的交往与相处。正因为如此,日本对幼儿园的教师非常的严格,坚决选拔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要严格把握住师资水平,就必须关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在教师们未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他们就必须在一般的四年制大学或者短期大学进行有关幼儿教育课程的学习与进修,他们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后,还得参加各个县的考试,考试还分为笔试与面试部分,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获得幼儿园教师的从业资格证,并且踏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在他们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后,依然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为了能使教师们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教育儿童的专业知识理论,日本政府规定幼儿园教师们必须在岗时一直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为了使幼儿园教师上岗后的培训更加正式化,规范化,日本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法案来促进对幼儿园教师上岗后的培训工作。教师在岗后的培训收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十分愿意接受相应的培训,他们可以在不影响幼儿教学的前提下,参加长期的幼儿教育培训课程,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培训来考取更高一级的教师资格证书,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幼儿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对他们个人的前程发展有好处。日本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构有很多,既有政府出资建设的官方培训机构,还有民间使人创办的培训机构。教师们不仅可以参加社会上的幼儿教育培训,还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培训,幼儿园会不定期地请一些有着丰富幼儿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幼儿教育学者来幼儿园对教师们进行授课或者是讲座,这样大大开阔了幼儿园教师们的眼界,在聆听授课与讲座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感悟他人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经验经历,对他们今后对幼儿的教育十分有帮助,也培养出了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着巨大的革新,不单单是传统的面授课程,还会有函授课程,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课程,形形的授课方式也受到了不同人群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2 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
与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不太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学业上的教育,他们更加专注儿童们在幼儿时期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生活的准则,并培养孩子们对他们受益一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生活作风。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希望在平时大家的共同游戏玩乐中,锻炼培养出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加深他们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去,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日本的幼儿园教师通过为孩子们讲解童话故事以及让孩子们演讲一些生活中的趣闻趣事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对他们实施体育锻炼教育来促进他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并且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幼儿园教师们还十分关注对孩子们个人兴趣的培养,会经常布置一些绘画,唱歌,书法,作文日记等家庭作业,以此来发掘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会开展一些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事,要与自己的家长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们立志成才,长达后报答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士,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奋斗目标。
日本幼儿园十分注重对课程的改革。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日本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交流中,自然会接收到国外先进幼儿教育的思想。日本虽然也对国外的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做过细致的研究,也引用了一些较为合适的课程设置方案,但是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还是大量的保留了日本特有的民族特性,而并不是将他国的幼儿教育经验照搬照抄,而是很好地化为己有,在应用中按照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与社会性质等方面做了周全的考虑与改进,使得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与思想能够更好地在本国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教育不同,日本虽然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要求与目标,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却没有给出明确的限定与严格的要求,幼儿园可以按照已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指标来灵活地设置课程。
参考文献
[1] 曹能秀,王凌. 日本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9)
[2]杨秀云,张莅颖,邵彩玲.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 1999(02)
关键词: 跨专业课程群 学前教育 网络采编 人才培养体系
一、现状和意义
我校近年新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其中学前教育是省教育厅规定凡有师范类专业院校都应该开设的新专业,网络采编则是我校针对社会发展状况开设的有较好就业前景的新专业方向。根据我校院系设置实际情况,二者目前均由中文系具体管理。
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都具有很强的跨专业性质,需要聚合多院系、多专业的学科、师资力量办学。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二者能否办学成功。
跨专业课程群的研究在学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及早起步,利用开办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的契机,认真研究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问题。
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表明,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更有前途。而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无疑对培养具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成立跨专业课程群研究小组,以加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研究方案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我校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为例,参考其他典型高校的经验,研究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发展主旨。此目标大体可以分解为如下各方面内容:(1)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如何?(2)我校应该怎样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3)我校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应该怎样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4)我校应该怎样打破学科和院系壁垒,培养师生的跨专业课程群意识?(5)我校应该怎样利用跨专业课程群,培育学科与教学新的生长点?(6)我校应该怎样汲取别的典型高校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的先进经验?
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是: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文理工打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设计与个案实操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1)调查研究。调研我校和其他典型高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2)理论阐释。紧跟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前沿,借助最新教育理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理念与构建体系进行理论阐释,力求高屋建瓴,自成一家;(3)个案实操。借助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的跨专业特质,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为学校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此前,我们已为课题研究打好较充分的前期基础,如:(1)已撰写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论证报告和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通过;(2)已撰写设置网络采编专业方向论证报告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通过;(3)已初步编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4)已初步编制《汉语言文学(网络采编)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5)团队成员近三年撰写了10多篇相关论文,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准备好理论基础。同时已收集大量相关图书资料,走访相关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准备好科研条件,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研究过程比较艰辛,遇到的困难很多,逐步形成清晰的体系。研究成果最终物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用以指导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
(一)以学前教育为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各种类型幼儿园、托儿所等学期教育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研究和管理工作,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且具有鲜明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师范性质与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树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对学前教育工作拥有热情与兴趣。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观察、理解幼儿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修养;
(3)具备较强的文艺欣赏与文艺创造能力;
(4)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美学
5.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课程论、幼儿保健学、幼儿游戏理论、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舞蹈创编与技法、美学、文艺理论基础、儿童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
7.教学进度表(略)
(二)以网络采编为例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要求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管理协调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拓宽专业知识,能将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运用到新闻宣传、编辑出版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及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化产业等发展现状。掌握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方法;
(4)熟悉文化政策与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等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5.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站建设与维护、传播学等。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詹道祥.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2.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
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2.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
关键词:农村 民办幼儿园 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皮亚杰认为异龄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有利于形成同伴间认知冲突,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幼儿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班杜拉认为观察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些理论为混龄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现实,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语言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主要有城市的蒙班以及混龄分组活动。在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生源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学前班也存在混龄教育。我国关于混龄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研究农村混龄教育的较少。近些年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农村学校撤销并点政策的实施,自然村落中同龄幼儿人数减少,加上农村地区资金短缺和师资匮乏,使得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混龄编班越来越普遍。混龄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对于经济条件和生源条件薄弱的农村地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混龄教育并未实施。本研究选取L县两所典型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混龄学前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深入幼儿园观察混龄学前班教育活动,针对教师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以及实行混龄教育的原因进行访谈,探讨农村民办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和相关文献以及对两所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内容分析,剖析出农村民办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民办幼儿园设施不完备,条件简陋,安全隐患多。
两所民办幼儿园场地条件较差,A园园址为原小学校址,园舍较宽,但是园内空地多数为草地、凹凸不平,只有自大门至教学楼近50米距离有一条宽3米的水泥路。B园园址为当地村公所,场地狭窄,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幼儿户外活动。园内设施简陋,供幼儿自由选择的图书、玩教具少之又少,活动室里只有孩子的桌椅以及教师的书桌,孩子只有配套的课本和自备的玩具。两所幼儿园活动室桌椅摆放无异于小学教室。幼儿就是在这样的“小学教室”学习着小学知识,开始了他们的学习旅程。
2.教育活动类型单一,重“教”不重“保”。
两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幼儿自入园至离园期间的活动安排以集中上课为主,课间自由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户外活动只占一小部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保教结合,教养并举的,保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是两所幼儿园对保育工作均不重视。幼儿的生活活动,只是以早餐、早饭和午睡为主,盥洗、入厕、洗手等其他生活活动均没有涉及,幼儿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3.教育内容严格按照教材,“小学化”倾向严重。
两所民办幼儿园教育内容主要按照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教材《新编学前班综合教育儿用书》制定。全套书分别是《语言》《汉语拼音》《健康》《行为导引》《科学》《数学》《美术》《音乐》《我要上小学》《益智游戏》。据观察了解,A园的科学、语言、汉语拼音和数学几门课程一周所占课时比重明显多于音乐、美术。B园也主要是以汉语拼音、语言、数学等课程为主,两所幼儿园教育内容以传授基础知识的语言数学课为主。教学形式是“小学化”的教师讲,学生听,以集中上课为主,课后布置较多写字算数等家庭作业。
4.按照同龄编班形式开展活动,“混龄”特色并未体现。
幼儿园教师组织学前班教学活动时是按同龄班的要求来组织的,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老师根据教材来上课,所有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内容。一般只有大龄孩子能听懂,小龄孩子就差不多是“混”,用B园老师的说法就是小龄孩子混着混着就大了,大了就自然懂了。有的孩子是前一年就读过学前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学过的了,课中容易开小差,捣乱,影响其他孩子。而小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内容难,上课几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异龄孩子在一起相互影响,教学活动实在很难组织。
5.实行混龄教育是“无奈之举”,忽视混龄教育的真正价值。
A园教师是中专学前专业毕业,接受过幼教相关理论培训,对于混龄教育也只是听说过,并不了解。B园教师高中学历,高中阶段是艺术生,接受过幼儿园园长等培训,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对于混龄教育是在同笔者交流中才有所了解。可见,两所幼儿园教师均不了解混龄教育的理论价值。B园园长表示实行混龄编班主要是因为孩子少,找不到老师,为了方便管理。而A园主要是满足家长希望孩子快一些上小学的需要。两所幼儿园园长实行混龄编班是因为方便管理幼儿、满足家长需要、生源和师资等条件限制,实行混龄教育实乃“无奈之举”。
6.教学实践与教学计划脱节,活动组织随意。
由于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当地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工作缺乏管理和监督。幼儿园活动组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幼儿园教师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通常就只是为应对上级检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并未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活动时常中止。停了课的孩子们大多数时间还是得呆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写字、玩自己的玩具或是自由讨论。教师不在时,由保育员看管孩子,防止孩子出现打架斗殴现象。这时幼儿园的功能退化为帮助家长看管孩子,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体智德美全面教育的功能就失去了意义。
7.幼儿园间恶性竞争,关系紧张、缺少交流。
近年来,农村民办幼儿园飞速发展,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幼儿园也不断丰富自己的服务内容,许多幼儿园提供接送服务,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有更多的机会,但这也造成了民办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各幼儿园封闭办园,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关系紧张。封闭办园必然导致幼儿园保教质量下降。
二、原因探析
1.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
农村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主要来自家长交纳的保教费,因此生源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的生存状态。从提升办园条件、改善园舍设施到提高保教质量都需要资金支持。许多家长拖欠幼儿园保教费,使得原本平均分配给每个孩子的保教费用就要分给更多孩子,幼儿园保教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费不足是造成农村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
2.管理不善是影响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关键。
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幼教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盲区,绝大部分县教育局幼教专干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并且兼管多项其他工作,对幼教事业仅仅承担参加相关会议评比检查幼儿园工作等责任,没有精力也缺乏业务能力具体指导农村幼教事业发展。[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监管。
3.教育活动片面迎合家长需要,无视幼教规律。
农村地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家长要么考虑为上小学作准备,送孩子到幼儿园学知识,要么因为请幼儿园代为照顾孩子,顺便学点东西。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前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部分家长干涉幼儿园教育活动,希望孩子学习读写算等基本知识,不支持教师组织其他活动,而教师为了保证生源不得不满足家长的要求。活动安排侧重于上课,教给孩子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为此还专门设置写字课,布置给幼儿大量书写任务,督促幼儿在园内完成以应付家长。教师和家长缺乏教育沟通,严重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4.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职业倦怠感强。
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这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3]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及教师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力量短缺,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既要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又要负责孩子保育工作,工作任务重而待遇低,并且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安于现状,较少考虑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5.幼儿个体差异大,教师素质不高,因材施教“难”。
农村地区文化和经济水平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图书资料、广播电视资源较少,幼儿自身知识经验缺乏,个体差异大,异龄幼儿一起生活学习对教师组织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把握不好异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从而很难根据异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两所幼儿园教师认为孩子年龄和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不够,制约幼教质量提高。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成员之间进行的支持性活动,人们可以从其所属的网络中获取所需的支持,同时也为其他成员提供支持。[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合作程度不高。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不紧密,家庭以及社区为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支持不够。各幼儿园之间关系紧张、封闭办园,缺乏交流。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政府职责,加强管理,为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在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应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幼儿园将政府补助资金用于改善幼儿园设施上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评价与监督管理,让幼儿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督促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最后还应该统筹规划,协助幼儿园根据就近原则做好招生工作,帮助幼儿园解决招生问题。
2.遵循幼教规律,转变观念,为幼儿身心发展创造条件。
幼儿园的任务是对3~6周岁的幼儿实行保育与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园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一日活动中”等教育观,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异龄交往学习机会。
教育行政部门应认识到农村混龄教育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事实,举办关于农村混龄教育的培训与讲座,加强教师对混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技能的学习,帮助教师了解组织混龄教育活动的技能技巧,充分发挥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皮亚杰认知冲突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为混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幼儿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模仿学习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师应当在一日活动中组织分组活动,同龄分或是异龄分,尽可能的提供给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同伴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4.“园园”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农村幼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行政部门应统一要求、加强优质幼儿园与农村民办园的交流合作,定期举行参观学习,各幼儿园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混龄教育经验,相互“听课”“访问”,相互借鉴彼此办园经验和教学经验。各幼儿园要积极寻求一条共赢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为促进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5.家园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教师应利用孩子入园离园以及开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的教育内容,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解。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抓住契机向家长解说正确的教育理念,介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强化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家长对教育活动的支持和理解。
6.加强教育科研,为农村混龄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混龄教育在我国农村存在的时间较长,但对其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且现存的研究大量都是针对城市混龄教育而言的,农村混龄教育的发展还在前进的过程中摸索着,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范例可供参考,这需要研究机构对农村混龄教育的实施提供科研支持,针对我国国情、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混龄编班,从教学方法、师幼关系、环境创设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混龄教育的教育模式,让农村混龄学前班发挥混龄教育应有的价值,真正促进幼儿在混龄群体中的全面发展,发挥混龄教育在农村的整体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4-5
[2]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关键词】幼儿教育;韩国教育;蒙台梭利教育
回顾幼儿教育的历史,其间开发出很多幼儿教育的课程,虽然很多课程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却发展了100年之久。为什么人们对蒙台梭利教育越来越关注呢?我认为在韩国蒙台梭利教育普及以及被认为适合幼儿教育课程的原因如下。
第一,美国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再评价。沉寂了30年的美国蒙台梭利教育运动正在复兴,其原因很多,如现存教育的问题、心理学因素、对早期教育的新认识和社会需求,等等。美国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再评价对韩国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韩国教育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后半
期,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在韩国以国家发展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成为重要的教育课题。1970年,韩国制定了政府主导的“长期综合教育计划”,发展幼儿教育的方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世纪80年代,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韩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追求产业化的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下,幼儿教育领域也开始强调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教育机构谋求早期认知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蒙台梭利教育课程脱颖而出,这是因为蒙台梭利教育不同于其他幼儿教育课程,它是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李善玉,1997)。〔1〕
第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不仅反映文化的
特性,还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都很容易接受。此外,蒙台梭利教育还符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受到现代社会的欢迎。
综上所述,美国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再评价、韩国促进国家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政策对早期教育的需要,以及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韩国积极采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并很快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
一、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
1.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金东春对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在首尔的幼儿园中随机抽样选出了123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3所幼儿园使用蒙台梭利教具。金东春的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是出于对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课程的需要;幼儿园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而是因为需要蒙台梭利教具,或者是为了顺应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潮流。 因此,这一时期韩国的蒙台梭利教育只使用了部分蒙台梭利专门教具,而且没有与其他玩具区分开来,同时教师也不具备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专业性。金东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人们对教师教育的认识程度也较低。除此以外,入园人数以及购买教具等方面的资金困难也是实施系统的蒙台梭利教育的障碍之一。〔2〕
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状况可以从赵玉姬的研究论文《蒙台梭利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据赵玉姬的研究,当时韩国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教育机构占全部幼儿教育机构的53%(70所幼儿园中的37所)。尚未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教育机构中,85%的机构表示打算在三年内实施蒙台梭利教育。〔3〕从赵玉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幼儿园的经营者和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需求增加,接受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的教师也有所增加,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班级幼儿数过多等问题。虽然在蒙台梭利教育哲学指导下运营的幼儿园有所增加,但也有些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教育流于形式,这说明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急需在学术层面上开展研究,使其更加系统化,然后再普及到幼儿园的实践中。同时,很多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正逐渐成为韩国幼儿教育实践需要的课程。
根据金俊姬(1994)对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蒙台梭利教育状况的研究,蒙台梭利幼儿园在实践中把教育目的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上。〔4〕与金东春的调查结果相比,90年代初期韩国的蒙台梭利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情况,可以通过李乘娟(2000)对首尔、釜山、仁川、大邱、大田、光州、蔚山等7个城市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全部幼儿园是2167所,其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园有568所)的调查中了解。〔5〕 这些幼儿园和幼儿之家的园长、教师日益关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课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每个班级的幼儿人数已经减少,从前因为人数过多而无法进行个别指导的困难也大大降低。
2.韩国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现状
1984年韩国第一个蒙台梭利研究所(大健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所)开设了一年的蒙台梭利教师培养课程。1987年Don B.sco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研究所成立,同年韩国Mil arl蒙台梭利教师教育院等也先后成立,进行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的私立教育机关也在逐渐增加。
在理论基础薄弱的20世纪80年代,以实际技能为主、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的蒙台梭利教育机构开始出现一些教育缺陷。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系统化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必要性,因此,开始改变以私立机构为中心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机构的状况,迫切要求大学层次的教育机构从事蒙台梭利教师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几所大学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研究。随着对教师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韩国的大学社会教育院或终身教育院开始开设蒙台梭利教师教育课程。从此,以私立团体或私立幼儿园为中心形成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体制开始与大学层次的学术研究衔接,教师选择的范围也更广了。
设置幼儿教育学科及儿童学科的52所四年制大学和91所两年制大学中,开设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相关科目的四年制大学有4所,另外还有两年制大学9所。虽然目前没有开设,但以后打算开设相关教育科目的学校也在不断增加(申和,1999)。〔6〕
目前韩国与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有联系,并且能颁发国际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机关是德成女子大学终身教育院的Korea Montessori Institute。此外,韩国所有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机构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指导。实行这种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的机构有中央大学、淑明女子大学、西江大学、枪神大学、仓苑大学、釜山女子大学、汉阳女子大学、浦港专门大学等终身教育院和各个大学的附属机构以及社会教育院等。此外,首尔地区有崔舜实的Santa Monica Society、韩美蒙台梭利协会的首尔支部、韩国蒙台梭利教育中心等设立了蒙台梭利研究所,还有St.paul修女会幼儿园的教育分科、基督教蒙台梭利协会等以特别讲座和讲习会的形式进行蒙台梭利教师教育。1997年2月,作为第一个在教育部登记的法人团体,韩国蒙台梭利教育学会正式成立,同时把蒙台梭利专业教师的教育课程改为特别教育课程,开始实施蒙台梭利教师教育以及颁发韩国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任承烈,2001)。〔7〕1997年7月社团法人大韩蒙台梭利协会在教育部登记,1999年2月韩国蒙台梭利教师研究会也登记为社团法人(南荣洙,1999)。〔8〕
根据宋毕妍(2001)对韩国蒙台梭利教育机构现状的调查,在理论、实际技能、实习等教育课程方面采纳了50%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教育课程,而且被授权为支部,有权按照本部的课程进行教育,并颁发资格证的机构占21.5%。但是教师培养机构主要集中在首尔,因此地方教师想在教育机构进修的困难很大(宋毕妍,2001)。〔9〕
各个机构对蒙台梭利教师的教育方法多少存在差异,但是培养过程中实施的教育内容都是由蒙台梭利教育学的一般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哲学、人类学、幼儿发展、心理发展等)、不同领域的理论(日常生活、感觉、数学、语言、自然科学、宗教教育、音乐理论及实际技能教授方法)、蒙台梭利工作实际技能(日常生活、感觉、数学、语言、自然科学)等为主构成(南荣洙,1999)。〔10〕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韩国已经认识到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系统化的教师培养机构,促进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教育目标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幼儿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其重点是让幼儿适应周围的环境,接受环境的要求,实现正常化发展。所谓正常化,是指幼儿对工作持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反复练习获得满足感,进而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过程。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也是谋求幼儿的全面发展。
2.教育内容
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由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以及与文化有关的活动等五个领域构成。
日常生活训练分为对环境的活动、对人的活动、对社会关系的活动、运动的调整和分析等方面。
感觉教育主要通过对感官发展有利的教具来进行。感觉教具可分成单一感觉教具和复合感觉教具两大类。
数学教育的内容有数的介绍、十进法、数数、数的运算、抽象的运算活动、分数等。数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构成和次序,理解数的逻辑性。
语言教育由听、说、写、读等领域构成,其目的是提高各领域的基础能力。
文化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具有成为世界公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教养。
3.教育方法
目前韩国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法依据的是自动教育的原理、集中化的原理、统制的原理。
(1)依据自动教育原理,以生物学的自由为基础,通过准备可自由活动的环境,发展幼儿的独立性。
(2)依据集中化的原理,以选择的自由为基
础,为幼儿提供选择的自由,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促进幼儿的天性、内在欲望、好奇心和兴趣的发展。
(3)依据统制的原理,以规律性的自由为基
础,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这包括入园初期,幼儿在排队、过走廊、去卫生间、按门铃、洗手等方面必须接受的两天左右的预备教育和两周左右的适应活动,以及沉默游戏等基本的日常生活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形成秩序和独立活动的基础。规律性的自由则通过正确的教具使用法、儿童的自我控制、相互之间的诺言履行、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教具的整理等形成。
三、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新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蒙台梭利教育作为认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韩国迅速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总的来说,在韩国蒙台梭利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第一,解决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问题。韩国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大部分是以在职教师为对象,因此很难在具有丰富蒙台梭利教育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实习。韩国教师通常通过理论教育和讲座,接受关于教具作业指导的实践教育,然后通过自己管理班级成为蒙台梭利教师。这与其他国家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蒙台梭利教师教育是在获得国际标准的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的指导下,为预备教师开展理论教育和讲座,另外还有6个月或1年的实习过程。虽然韩国有些地方也有蒙台梭利教师教育家通过现场访问等形式进行指导,帮助教师理解蒙台梭利课程的实质,但是实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以专题讨论会形式开展的蒙台梭利哲学的理论教育和五个领域的教具作业指导,其教师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有待提升。
第二,解决一般幼儿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之间的联系问题。在美国,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监督不是由教育部进行,而是由蒙台梭利协会对教育内容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教育运营和教育内容的管理非常系统。但韩国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管理监督放在一般幼儿园的体系中,由所属教育厅的教育行政人员执行,因此出现了不能理解彼此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一致等问题。
第三,克服对蒙台梭利教育哲学及方法的误解和偏见。目前韩国有些人指责蒙台梭利教育只重视认知发展,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有的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是没有融通性的结构化的教育,因此教育效果非常有限。韩国教育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消除这种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误解。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教育通过给幼儿准备多样化的经验、有意义的活动、高水平的多样的活动环境等来培养幼儿。从这一点看,蒙台梭利教育是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具有普适性教育的特性。从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看,韩国的蒙台梭利教育逐渐得到巩固,各机构也正在充实教师教育力量,可以预见,在有关协会和学会的努力下,韩国的蒙台梭利教育规模有望逐渐扩展。
参考文献:
〔1〕李善玉.关于韩国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的必要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庆应大学,1997
〔2〕金东春.关于蒙台梭利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大学院,1982
〔3〕赵玉姬.蒙台梭利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大邱市内幼儿园为中心,见:教育学论文集第七集,1988
〔4〕金俊姬.韩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态调查:〔硕士学位论文〕.中央大学大学院,1994
〔5〕李乘娟.关于引进蒙台梭利教育项目的幼儿园的项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大学院,2000
〔6〕申和.韩国的蒙台梭利教育现状及方向的探索.21世纪幼儿教育,1999
〔7〕任承烈.为幼儿教师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实践.首尔:良书苑,2001
〔8〕〔10〕南荣洙.关于韩国蒙台梭利教师培养过程的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外国语大学教育大学院,1999
〔9〕宋毕妍.对蒙台梭利教师教育的认识:〔硕士学位论文〕.建国大学教育大学院,2001
A Review of Montessorian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JIN Guizhu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onkwang University, South Korea)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前专业 舞蹈课程 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学前教育纳入规划当中。规划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学前艺术教育核心课程的舞蹈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年来,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不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问题。根据以上种种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借鉴经验,敢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能突出师范性的舞蹈课程的新路子。
一、高职高专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培养目标明确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和艺术院校的专业训练不同,主要是作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不是培养舞蹈演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规律以及幼儿舞蹈创编的一般规律进行创编。
和其他专业舞蹈教学不同的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工作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就其教育对象而言,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专业舞蹈教学的方法;再次,就其教育内容而言,要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并且喜闻乐见的课堂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幼儿园,和幼儿园舞蹈老师共同协商研究,同时也要借鉴和引进幼儿园舞蹈课程的新内容来充实教材,从而推动学校的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是高职高专学前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开展幼儿艺术表演(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学前舞蹈教学的职业技能,要求毕业生在幼儿园能演、能教、能编、能导,并具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较为开阔的舞蹈视野。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表演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高职高专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决定着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持。根据长期以来我们从幼儿园的调查情况来看,舞蹈课程的设置存在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问题,舞蹈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对舞蹈课程进行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将舞蹈必修课由原来的周2节课加为4节课,分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形体训练、幼儿舞蹈表演和幼儿舞蹈创编4门课程,并将中国民族民间舞由原来的6个民族缩减为4个民族,另外2个民族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一年级开设形体训练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藏、汉);二年级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蒙、维)和幼儿舞蹈表演和创编,实践课程以参加学校和省市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完成。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达到了“三会“,即:会表演,会教学,会创编。
会表演,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幼儿舞蹈表演能力。老师用优美的舞姿,生动的功效,吸引幼儿对舞蹈美的兴趣,用舞蹈艺术和魅力渐渐去感染幼儿,使他们对舞蹈心向往之,教师准确优美的舞蹈表演,还会增加教师和小朋友的亲近感,不会和不愿意为幼儿进行舞蹈表演的教师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幼儿园老师。
会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在幼儿园进行舞蹈教学是高职学前专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对幼儿身心健康,情操品格,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幼儿一些舞蹈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感受力和智力,陶冶品质和性格,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园老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会创编,要求幼儿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搜集材料,从幼儿心理特点和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和生活出发,创编题材内容新颖生动,肢体语言简单形象,节奏活泼欢乐的手指游戏、律动、集体舞、表演舞等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既适应幼儿园节庆舞蹈表演的需要,也会使教师的舞蹈教学常教常新,幼儿舞蹈创编的过程,也是老师技巧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还应具有丰厚的舞蹈理论知识。老师的理论修养越高,演、教、编的能力就越高,舞蹈理论知识是学习舞蹈必须的功底,并且舞蹈教学的计划、方法、总结、研究,都要有必要的舞蹈理论知识作支撑。
根据我校“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基本原则,我们的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设置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舞蹈理论基础知识,形体训练和藏族,汉族民间舞的教学。
舞蹈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分为舞蹈起源,特征和分类,古代舞蹈发展史,新世纪中国舞蹈,幼儿舞蹈的作用特点和分类,幼儿舞蹈创编。
形体训练和教学:把杆,中间跳跃和基本舞步训练。
藏族民间舞教学:藏族律动组合,踢踏步伐组合,弦子步伐组合。
汉族民间舞蹈教学: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组合,手绢花组合,步伐组合和综合表演性组合。
二年级开设蒙古族民间舞、维吾尔民间舞、幼儿舞蹈表演和创编
蒙古族民间舞蹈包括:手位组合,肩的组合,综合表演性组合。
维吾尔民间舞蹈包括:动律组合,手位组合、步伐组合,综合表演性组合。
幼儿舞蹈表演及创编:手指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等。
三年级开设幼儿舞蹈教学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法的教学: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
分科组合法:观察模仿法,游戏法,讲解提示法,口令法,其他教学法。
实习:指导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舞蹈欣赏课以讲座的形式,每个学期最少开1次以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面和鉴赏能力。
三、要建立高职高专学前舞蹈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沿袭的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主体,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往往在强制性的学习中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高职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对于我们大多数没有经过舞蹈训练并缺少舞蹈基础的学生,过于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学生是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人情,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结合我们的实际操作,借鉴其他舞蹈教学者的经验,以“认知――经历――比较――体味――评价――表演――试教”为环节的舞蹈教学模式。
认知:舞蹈欣赏课的开设使学生通过对舞蹈多次的感性认识,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感性到理性认识,从对舞蹈不感兴趣,不了解不喜欢,到对舞蹈的认知,喜爱,使学生对舞蹈认知阶段过程缩短,并从而热爱舞蹈,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这个神圣的事业。
经历:要想知道舞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必须要有亲身的体会,通过对舞蹈的学习,真正做到用心去体会舞蹈。
练习:正确的舞蹈动作不是学生一次模仿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课上课下,反反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反反复复练习,课后抓紧时间反反复复练习,同学相互练习。
比较:就是将自己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舞蹈动作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动作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及时加以矫正才能达到完美。
反思:静思冥想,对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和动作行为要求学生体会回味,提高对舞蹈的感悟力、表演力。
评价:学生对自己所学舞蹈进行评价,找出不足,自我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激励其前进,看到不足,找出差距,确认改进方向。
表演:一个完整的的舞蹈表演会带给自己愉悦的情感体味,也是学生对舞蹈情感的升华。学校对外的大型学生舞蹈演出,校内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技能大赛,各种节庆日,班级内的各类型演出都是必要的,是我们舞蹈的第二课堂。
试教: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表演能力能否转化为教学能力去展示是尤其重要的。
四、要创新高职高专舞蹈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应大胆创新,以适应教学实际,取得教学效益。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我们进步掌握了“四结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四结合教学法:教师的口授身教相结合;培养技能与讲解相关知识相结合;严格要求与鼓励鞭策相结合;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讨论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去发现,去体会舞蹈中的奥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
国家大力提倡兴办学前教育,全国各大新建小区均配套建设幼儿园、众多民营教育家兴办学前教育,在有效提升幼儿园入园率的同时面临着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难以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为了缓解幼儿教师师资短缺的状况,《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1]但将“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是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独特性的挑战.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情绪情感的体验期,教育的过程需要依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理解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学前教育不能因为“缺教师”而不分性质与标准地“进教师”,不应将培养过程简单类同于技术的掌握,必须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为支点,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体现特殊性.2015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育行业的专业性,但师范教育的独特性仍然没有很好地体现,给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理性思考
1.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培养的目标上,即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从生存论的视野出发,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能根据技术标准遴选出来,而是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勇于为自己的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践行对自己的承诺.[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不仅需结合市场,还应关乎人的成长,注重教育的博雅与德性.因此,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学前教育是培养人、养育人的根基教育.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理应力求关乎人的心灵,培养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的幼儿教师,并能在实践中了解儿童、观察儿童,体察儿童的思想.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首先仍需从师范性的角度定位教育.
1.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结构层面的特殊性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结构应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涉及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涉及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3]因此,在课程结构上不仅需要绘画、舞蹈、唱歌等专业的技能技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理解儿童、观察儿童、组织实施游戏等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结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应用型目标,人才培养首先面向的是培养“人”的教育,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中国人”.总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知识的结构上需关注人的精神,以儿童为中心,以能力为重.
1.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式理应具有实践性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离不开高深理论的支撑,更离不开实践经验之于学生的重要价值.传统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理论先行、实践下移”的分离培养模式为主.[4]然而,理论与实践分割状态下培养的幼儿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工作中“上手慢、成效低”,难以胜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开始关注实践的价值,充分认识到通过幼儿园实践,才能将教育理论内化为理念,并有效地转化为外显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在幼儿园实践中选择有效地教育方式,关注儿童并理解儿童.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需有效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仅在大学校园里的课程需要增加实践课时,更需使高校与幼儿园紧密结合,在真正的教育现场建构实践知识,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2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1拓展招生渠道,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滁州学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之初,仅限于从文科中招收学生,多年的教学发现通过高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文科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迅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在面临声乐、钢琴、绘画、手工等课程学习的时候,存在基础薄弱、理解掌握困难、耗时长等问题.然而实践中的幼儿园不仅需要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幼儿教师,亦需要艺术技巧娴熟的教师.因此,2014年,滁州学院拓展招生渠道,从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口招生,夯实艺术基础.
2.2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生源性质的差别化存在,滁州学院结合办学经验,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调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卓越学前教育师资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校地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协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力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在课程体系上,仍然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模式展开.但是在专业课程模块,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存在重复学习的问题,将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融合,以学前教育学为主线,统筹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由于比较教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中有众多重复的内容,所以在方案中从学前视角出发,开设中外学前教育史,将教育史中重要的内容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展开模块化的学习.再者,针对生源的差异性,差别化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口中等职业院校招生的学生理论基础差,在合理配置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安排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国学通讲、儿童文学和应用写作等,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建构博雅的大学精神;针对高考文科招生的学生存在专业技能学习困难的问题,为学生科学地安排键盘乐器伴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舞蹈、美术和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且课程的编排是从大一入学到大三整个三年不间断地学习,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2.3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3.1建构双导师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双导师制”是指为在校的大学生在校内外分别遴选出一名专业导师,两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发展.其中,校内导师着重负责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科研素养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等方面;校外导师则从学生的专业信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着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每周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跟随导师参与实践,使得“学练结合”,学生将实践中产生的困惑与导师沟通,获得理解,真正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的理想.2.3.2实行“小学期”制,夯实学生专业能力滁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暑期实践教学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又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小学期”制主要涵盖钢琴、手工、简笔画、舞蹈和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分学期实施(主要是在假期开始一周时间内集中训练),以集中训练的方式展开,每项活动均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同时,在每年暑期还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学生根据学习和见习中发现的问题,拟定调研方案,深入周边幼儿园和社区开展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参与教育实习,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实习基础.从而,建构四年实践不间断模式,夯实学生专业能力.2.4完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为了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滁州学院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实训室.目前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幼儿园综合活动室、幼儿舞蹈创编实验室、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验室、玩教具制作与设计室、琴房等实训室,有效地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课堂模拟和职业化训练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教教育实践能力.不仅在设备上独立开设了学前教育实验室和实训室,在课程方案的设定上,充分保证实验实训的时间;在师资上逐步形成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师,目前已有专业的美工教师、舞蹈教师及声乐教师,全力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及实训指导.
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进一步综合改革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