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卫生一体化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新型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崛起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快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环境治理机制,实现城乡环境面貌较大改观,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任务目标
年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年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以街、镇为主体拟定本辖区内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推进计划。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2、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将各街、镇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清运、卫生保洁逐步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以建城区、近郊村(居)、街(镇)驻地、国道、省道、景区道路沿线为重点,优先治理严重影响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全面实施。
3、健全机制,实现长效。
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要求,逐步建立“村清扫收集、街(镇)中转、区代运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检查、督导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环境整治运行机制,条件成熟后,街(镇)道路保洁、设施建设、垃圾清运等环境卫生工作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由区城管局实行统一管理,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代运,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化和制度化。
四、内容要求
1、设施配置:
(1)垃圾转运站:原则上按每街、镇建设一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标准配建生活垃圾转运站,共计14处,其中新建13处(配置见附表),垃圾转运站设置应便于本辖区内村庄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建设用地由各街镇负责解决,占地面积不少于4亩,每个转运站配压缩清运车1辆,摆臂车4辆,侧装车2辆,每处转运站造价约300万元。转运站由各街、镇选址后报区城管局,区城管局负责转运站主体建设,转运站压缩设备、转运箱、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的配套。各街、镇负责提供本辖区内垃圾转运站的用地及水、电、路的配套和协调,并负责转运站场地硬化和周边围墙的修建。
(2)每村设置2至4个垃圾转运箱,村内背街小巷根据需要设置240升垃圾桶,由各村根据村内户数按标准配备。根据初步概算,约需垃圾转运箱1719个,垃圾收集桶5730个。按每百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负责本村环境卫生工作,约需保洁员1578人。
2、管理运行模式:
(1)街、镇、区城管局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主体,街、镇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辖区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街、镇城管所配齐5-8人,所长负责城管执法工作,指导员负责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工作,区城管局委托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与行政村签订生活垃圾有偿委托服务协议,负责将生活垃圾代运至垃圾处理厂。
(2)以村委会为单位按照每户每年60元的标准承担生活垃圾代运费,可采取集体支付、企业捐赠、一事一议等多种筹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由村委会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各村按标准购置垃圾转运箱、收集桶。住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箱或桶内(不得投放建筑垃圾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垃圾);村委会负责本村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工作,杜绝乱倒垃圾、污物、污水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
(3)街(镇)驻地(含驻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营业户等)生活垃圾由各街镇与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签订有偿委托服务协议。驻地环境卫生设施由各街镇负责设置。
五、经费保障
按照“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作思路,区、街(镇)、行政村三级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费用,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1、区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垃圾转运站建设。
2、区城管局通过争取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补助、环境卫生收费投入2900万元,用于垃圾转运站主体建设、购置转运站压缩设备、垃圾清运车辆和收集车辆。
3、街、镇承担本辖区内垃圾转运站用地费用,修建转运站围墙、场地硬化和水电配套的费用,每处转运站约40万元。
4、行政村承担本村垃圾转运箱、垃圾收集桶购置费用,每村预计需费用2-3万元。
(二)资金拨付管理方式。区政府将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投入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给区城管局。城乡环卫一体化相关工程招标、车辆购置、设施采购等工作,由区政府统一进行招标或政府采购。其中垃圾转运站主体建设、压缩设备、配套清运车辆、垃圾收集车辆由区城管局制定计划,报区政府统一招投标;街(镇)、村配套转运箱、垃圾收集桶等城乡环卫一体化所需设施、设备,由街(镇)、村根据实际确定数量后,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型号的要求,与区城管局协商,可委托区城管局走政府采购方式购置,或自行组织报政府采购统一购置,相关程序及事项提前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办公室备案。设施建设、专用车辆购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等工作所需经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区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督资金的落实和使用,区审计局负责跟踪审计。
六、组织保障
(一)成立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街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具体负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街、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建立区、街(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各村设一名村干部负责本村道路保洁、垃圾收集等工作的管理,接受街镇城管所管理,街镇城管所行政上接受街镇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城管局、城管执法局业务指导。
(三)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范围,纳入科学发展全方位目标考核内容。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关键词: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enhances the city image,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 the national various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The Rongcheng peoples government sizes up the situation,along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east wind,is carrying out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ife trash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How does this article utiliz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n Rongcheng,analyzes the Rongche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 site,boosts first” the principle,carries ou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In this foundation,proposed “the synthesis improvement,the villagers autonomous,the facility plan,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the government lead,the consummation mechanism,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manage the new pattern for the cor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1.荣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1.1环卫机构体制现状。荣成市总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辖两城区(崖头、石岛)、12个镇、10个街道、853个行政村、97个居委会。市区崖头、石岛和各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按各自管辖范围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交通、卫生、房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崖头中心城区内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建设局,仅负责中心城区市政界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工负责。石岛区的环境卫生由石岛环卫处管理,石岛环卫处归口石岛管理区建设环保局管理。
1.2环卫人员和清扫保洁现状。崖头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436人,占服务人口的0.34‰,其中在编职工33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403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3%,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378人,占86.6%。荣成建成区清扫保洁352万平方米,主要以人工为主,有2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石岛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306人,占服务人口的031‰,其中在编职工22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284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2%,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90%。石岛市区的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人工为主,有1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村镇道路的清扫保洁形式不一,有的村镇有专人打扫,有的没有专人打扫,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均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使用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压缩车,还有全封闭自卸车等。
目前荣成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铁垃圾方箱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注:垃圾运输车指密闭式运输车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闭塑料垃圾桶配套压缩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不经过大型垃圾转运站二次转运。目前建成区内共有35个城中村,其中委托环卫有偿清运的有16个,4个城中村自行清运,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15个城中村未实行有偿清运,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石岛管理区有6个居委会未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部分未进入卫生填埋场,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为主,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近年来虽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数村镇实行垃圾固定点收集方式。村镇的垃圾运输方式主要是拖拉机运输,仅成山镇配有一辆垃圾压缩车。各镇统一安排环卫工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将垃圾集中处理,送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各镇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量不足;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处理处于不能及时清运现状。
1.4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4.1崖头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规划总占地32万m2,总库容为268.79 万m3,规划总投资为9023万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该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区占地8.57万m2,填埋容量为120万m3,设计填埋能力为2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可满足市区15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4.2石岛生活垃圾处理。石岛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处石岛牧云路南,烟墩至码头公路东,规划占地面积为50亩,工程投资350万元,现已使用面积40亩,填埋高度为6米,渗沥液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场内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日处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共投资250万元。
目前,石岛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该处理场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处理场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新垃圾场正在建设过程中。
1.4.3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这些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常年露天堆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
1.5粪便清运处理状况。目前,荣成市区(包括石岛)所有水冲式厕所实现了管道化排放,粪便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无单独的粪便处理厂。所有旱厕和农村的粪便经简单处理后进入农用。
1.6环境卫生设施及机具现状。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01座,其中二类公厕22 座,三类公厕63 座,移动公厕16座,部分对外承包,全部由专人管理。其中,崖头城区61座,环卫管理的公厕二类公厕免费开放,石岛区11座,其他各乡镇共29座,全部属于三类公厕。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个,其中崖头3540个,石岛区2100个,其他各乡镇共787个,有些村镇根本没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环境卫生专用机具共57部,其中市环卫处23部,石岛环卫18部,其他各乡镇共16部,运输车辆基本是拖拉机。
2.荣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从荣成市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及近几年环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反映出,荣成市环境卫生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荣成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情况看,对荣成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水准要求,现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一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取向,导致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只是覆盖在建成区,农村环境卫生未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分散,市级的环卫统筹管理方面,宏观管理能力较弱。三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级环卫机构与这些部门无上下关系,因此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就显得非常有限,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2.2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做到城乡统一规划,缺少区域统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荣成市的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和乡镇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各区、镇之间“各行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2.3规划设计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区存在找厕所难的问题,现有公厕等级较低、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很差,基本没有设置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备,不利于公厕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目前,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处理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某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拓宽垃圾处理渠道,使荣成市的垃圾处理真正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村镇生活垃圾主要进行简易填埋,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各乡镇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大部分使用的是农用车、拖拉机,甚至人力车。部分车况较差,安全隐患大,由于未能密闭运输,垃圾渗漏液沿路洒滴,车辆一过异味熏天。城乡保洁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域保洁力度不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比较低。
2.4意识观念落后,工作经费决口较大。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市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头脑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消极落后。同时由于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各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5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和科技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城市维护费,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难,从总体上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镇村来说,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先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卫专业队伍中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质低,也使环卫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环卫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宣传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对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3.目前荣成市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荣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区)处理”的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确定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依托市区、石岛、成山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分阶段实施。荣成建成区先期要在崖头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崖头街道尚未纳入市区孔家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寻山街道、崂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镇部分村庄,石岛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岛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有:
3.1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市环卫处、石岛环卫处及成山环卫处,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划,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市环卫处应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场的续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确保垃圾正常处理。石岛环卫处应加快新建垃圾场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成山环卫应对拟建垃圾场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议走填埋与焚烧相结合之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垃圾场的建设投资应根据行政区划,由当地财政投资。
3.2建设垃圾中转站点。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块发展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中转站点,并加快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尽快启动运行,完善垃圾中转网络,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目前石岛管理区已完成了6座中转站的建设,崖头周边有寻山、崂山、城西、滕家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3.3配置中转站压缩、除臭等设备,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所需的资金应有市财政一次性拨付。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和垃圾转运、处理由市级环卫处负责,费用由市财政投资。
3.4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村级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运车辆。按照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有关标准统一设计,每个行政村建设3座以上垃圾收集点,收集点的建设、垃圾容器、收运车辆的配置应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镇(街道)和村庄向垃圾中转站收集、运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各镇(街道)或村庄负责。
3.5各镇(街道)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根据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合理配备村级保洁员,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清扫、清运的正常进行。
3.6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各村全面清理镇村周边、道路两旁、河道库塘、山野田间等区域积存的各种垃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缔辖区内私设的垃圾场。
4.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环境的脏、乱、差。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渠道,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各乡镇、村制订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发动群众,以有奖举报的方式,进行监督。三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特别是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洁村庄,狠抓“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要把整治“六乱”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各镇(街道)设定奖项,鼓励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活动。同时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普遍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还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小标兵”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宣讲环境卫生常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意识。为了使环境卫生公约随时起到警示作用,每一个村庄都要设置村务公开栏,对环境卫生遵守情况进行张贴悬挂。
4.3科学制定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因地制宜减量处理。根据新编制的《荣成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荣成市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市、镇、村环卫基础设施。一是把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与农村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实施,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的,对基础设施、设备、人员实行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城乡一体化;经济实力不足的,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必须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镇、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落实环卫配套设施。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市(区)和镇(街道)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也可由市财政统一核拨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四是采取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合理配置和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技术、垃圾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要合理搭配,努力构建循环经济。
4.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首先,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按照中国的体制机制,采用政治性手段,来完成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环境卫生一体化就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并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其次,健全工作网络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保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最后,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实行市(区)、镇(街道)、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街道)中转、市(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要强化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职权,理顺与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保证“以块为主”功能的实现。城郊要稳步推进撤村建居委会,通过建立试点村,推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并直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
4.5构建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为提高基层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投机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区)里补一点、镇(街道)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的一切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垃圾车辆购置配备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费用由镇负责。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市级财政保障。同时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压缩设备及其配套的市环卫部门专用清运车辆购置由市财政负责。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由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的建立,将会大大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构建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制定规范和标准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4.6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镇或村为单位或划块分片,把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扁平化运作模式,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可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承担,提高环境卫生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市(区)、镇(街道)、村委会三级监督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清洁公司实行奖罚,拨付承包费用。最后,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成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Z].荣成市人民政府,1997-7-28
[2]荣成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8—2020)[Z].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2008
[3]荣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界限的通知[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4-7-26
[4]王树春,李海洋.浅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5]关于2009年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9-3-27
[6]张国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EB/OL].cgjl.org/show.aspx?id=1711&cid=78,2009-3-2
[7]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创新市容环卫管理制度推动市容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8(6)
[8]朱建平.浅谈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EB/OL].jsjsj.com.cn/djw/ReadNews.asp?NewsID=621,2008-6-1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原则,借鉴外地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存量垃圾全部清除,增量垃圾全部收集,保洁公司一杆到底,清运管理相互分离,垃圾清运全面覆盖,乡村美丽长效保洁”的标准,选聘专业保洁公司,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托管,实现城乡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镇、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有效提升城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管理”、“作业”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将镇驻地和全镇37个村庄的环境卫生保洁及生活垃圾清运任务整体打包,委托专业保洁公司管理运营,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垃圾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镇政府负责对保洁公司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检查和考核,保洁公司提供有偿服务,强化内部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建立起科学长效的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
1、村庄保洁。纳入托管的村庄37个,保洁范围为村庄内的道路、街巷、广场、坑塘、路边沟、绿化带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以及村庄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区域。由保洁公司按照每100户1名保洁员、每1500户1名村庄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实行常态化保洁。按照每15户配备1个240升垃圾桶,人均日产垃圾0.8公斤、每车每天运输8吨垃圾的标准配备垃圾清运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内道路及进出村道路保持路面干净,村内坑塘、排水沟、绿化带、路边空闲地、墙角等无杂草、垃圾和漂浮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2、镇驻地保洁。保洁范围为镇驻地的主要道路、辅路、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保洁公司按每1.2万平方米1名保洁员、12万平方米1名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主干道路实行机械化吸尘、洒水、冲洗,辅道、人行道实行人工保洁。保洁公司按作业面积配备洒水车、高压冲洗车、清扫车,按镇街驻地人口垃圾产生量配备垃圾收集设施。镇驻地道路保持卫生整洁,绿化带内无垃圾污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3、垃圾中转站运营。由保洁公司接管镇区内现有1处垃圾中转站,由保洁公司配备工作人员,保障中转站正常运行。站内外保持环境整洁,站内定时消毒,不影响周边环境。
三、资金筹集
城乡环卫一体化所需资金实行统筹制度,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的总体原则,卫生托管费用由镇、村居(村民)共同负担,原则上村级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桶配置费用由村居(村民)负担,垃圾清运、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以及对应的人工、机械等费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已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镇村,由县(市)、乡(镇)政府参照城市居民收费标准确定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经县物价局核准,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以2013年统计年报村庄人口数为准,村民每人每月缴纳2元保洁费用,(由各村负责筹集)。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6月5日)。对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环境卫生托管范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保洁公司进行资质认定,选定保洁公司,签订镇、村环境卫生托管合同书。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6月6日至6月10日)。召开动员会议,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人员培训,做好现有环卫人员思想工作,确保平稳交接。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angoudy”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近五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着力在提升城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体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管理,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均有长足发展,使得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连年被评为县直部门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单位,2017年被评为省总工会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被省住建部门评为全省环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卫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
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问题,2018年初,县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考核办法》,强化了对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监管考核,同时明确了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的主体责任,环卫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环卫保洁公司作业质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发挥好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2020年下半年,针对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分别由2家公司承担,垃圾清运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对农村环卫保洁体制进行调整。将全县13个镇街分成东西2个片区,分别由2家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镇街直接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保洁经费直接拨付到镇街,镇街负责对环卫保洁工作进行监管,有权根据保洁质量对保洁公司进行奖惩。此举既解决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又形成了互相竞争,提高保洁质量的氛围,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体系更加完善。
(二)城市环卫管理实现了精细化
1、推行湿式保洁、以克论净,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济宁市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由督查考核办公室具体实施。主次干道实行“湿式保洁”,人工全天巡回捡拾,要求达到“五净、五无”,城区道路深度保洁率由62%提高至73%,。
二是采取规范的考核方式。每周抽取各片区不同等级道路,推行“以克论净”。每周考核情况存档,月底汇总后排名,以“红黄兰”三色印发考核通报,考核情况与每月的经费拨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各保洁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的积极性,保洁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考核的精细化。对考核办法再细化,针对公厕设施和保洁管理、垃圾桶的摆放、果皮箱的擦拭与清掏、人行道杂草的清除、路沿石积尘的清洗,均制订了明确的标准,考核人员按照细化的保洁标准进行考核,使环卫保洁精细化落到了实处。
2、创新公厕管理,开发、运行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创建,在完成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精细设计开发了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扫描张贴在公厕外面的二维码或者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打开“找厕所请扫我”程序。该程序不占用系统内存,无需安装,一次性存入手机后,随用随找,方便快捷。平台涵盖城区全部厕所、城区公共厕所和城区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三大板块,直接与导航地图实现共享连接。这一创举得到群众,尤其是来金客商的一致好评,被《农民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齐鲁电视台、济宁电视台、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且在创城测评中加了分。
(三)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日益提升
2018年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化监管以来,各镇街对辖区内环卫工作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健全了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项管理制度,在人员和资金上大力倾斜,配齐了管理考核人员,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县环卫主管部门每天对镇村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检查情况汇总后报给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对镇街进行排名通报。对排在前3名的进行表扬,对排在后3名的进行批评;对连续3次排在后两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在集中考核中排在后10名的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对生态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公厕建设方面:2017年以来,立足高定点定位、着眼高标准规划,投资近800万元,在城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10箱),高标准公厕7座,增设果皮箱1500余个,并完成了城区所有公厕的升级改造。所有公厕增设了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老年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等设施的配置;在显著位置张贴了管理规定、须知等行业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提示标识;配置了面镜、洗手液、手纸、灭蝇灯;新增设地风机60个;安装公厕指引牌120个。
(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
2019年8月份,金乡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配套装机容量为1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两台锅炉,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段顺推”炉排炉工艺,烟气排放、危废处理均高于国标,达到国际最新的欧盟2010标准,设计日处理能力800吨。项目运行以来,共处理垃圾约19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环卫项目是民生项目,投资额度普遍较大,由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目前欠账较多。
2、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与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决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来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一)“十四五”时期任务目标
1、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卫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2、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的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3、建成并运营生活垃圾飞灰填埋项目。
4、完成金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处置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筹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
1、统筹考虑,提前谋划,建设完成一批重大环卫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