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范文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交谈礼仪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1

1 一般情况

从患者就医开始,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打招呼。面带笑容,举止大方,"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吗?"如是一位年迈的长者,你主动上前搀扶,询问就医要求,有需要的话可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配备、相关科室,做到自然大方就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有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不会使患者由于疾病与痛苦造成慌乱,不能得到及时就诊而延误病情。或由于情绪低落面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得到有效救治。所以交谈礼仪在护理工作中尤显突出重要。

当就医开始对处于疾患痛苦与担忧的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找到相关科室得到诊治情况尤为重要。你既不能随意乱讲也不能不做解释,要应用医学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可能出现的不良预后,指导患者对疾病的治疗,用药及其对康复功能的锻炼,对于疾病治疗相当有益。能消除焦虑与恐惧,让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又能及时得到合理的就诊。几句得体的语言,面带笑容优质的服务,主动热情的帮助与有效的医疗救治,对于患者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患者从就诊开始到康复出院。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无不彰显护理工作的重要。礼仪与交谈尤为重要,这也显示我们护理人员道德修养,个人素质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也为当今医患关系出现矛盾提出一个新课题,为就医难看病难提出新思路。如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真诚与信任得体的服务,交谈和礼仪始终贯穿其中,所有上述问题均能得到有效解决。

2 讨论与结论

2.1交谈礼仪在任何实践活动中均存在。护理作为特殊职业所对待的均是生理心理有疾患的群体。她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道德准则在护理工作中均体现出护理的美。通过护理工作中善良、诚实、美好的职业形象、精湛的护理技术、优美的语言、温馨的环境体现出来。在工作中通过灵活多变的语言交谈,谈话方式的改变,启发诱导患者,并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互相尊重,通过交谈使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

2.2新形势下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同时护理事业服务范围也在拓宽。人们不仅注重防病治病,同时还注重卫生保健与康复护理。通过护理窗口运用交谈礼仪,把相关医疗护理知识推广出去,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在一系列的就医活动中,交谈礼仪无不贯穿其中。应用得当反应不同寻常。目前新的就医模式不断出现:"社区服务""家庭病房""点名服务""心理精神咨询""健康教育""戒烟门诊"等项目的开展也对护理工作中交谈礼仪提出更高要求和严重挑战,如何在新的医疗模式下更好的应用到防治疾病中,国内外这方面均有探索与发展,就我们所从事护理工作而言,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方便服务,交谈礼仪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保健指导、康复护理、病例资料的收集,随访制定系统护理计划,均需要语言交谈,职业礼仪的表现。 在不同场所中,患者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认识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护理范围也随着不断变化和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护理工作也可转变成心理咨询者或教育宣传者等多种角色。

2.4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或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医患矛盾的出现,是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每位就诊寻医患者真正视作亲人,提供一切周到服务,化解心中疑虑,耐心细致的解答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就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早日解除痛苦,早日解除忧虑,这种医患矛盾就能化解到最低程度。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医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

2.5患者住院满意率的提高。当协助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向患者交待用药方法,叮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并进行饮食指导,致以良好的祝愿。目送患者离开病区,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些细微交谈表现充分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2. 6交谈礼仪有助于护理人员心理保健 的提升。 交谈礼仪不但给患者治疗提供积极的支持,而且对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保健也有一定的帮助。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的是患者的病痛、泪水、抱怨,有时甚至是无礼的谩骂,会给护理人员心理带来不良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做好自我心理保健非常重要。良好的护理礼仪,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健康的心态,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篇2

关键词:职校生;礼仪教育 重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则把礼义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礼仪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职校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这比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要有效得多。

礼仪教育能增强职校生的交往能力。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职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3

【关键词】中职历史;爱国主义

在中职学校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学生有一心一意地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为祖国的未来的建设奉献毕生的精力。要有这样的思想和认识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学生毕业的时候完全融入社会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呢?

一、爱国主义的内容和意义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爱国主义分官方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和符号爱国主义。

(一)官方爱国主义。官方爱国主义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国家纪念碑、退伍军人节、伟人、历史事件纪念节等,都是官方爱国主义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发动一些爱国主义运动,来提升公民对国家与国家标志物的认同。

(二)个人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三)符号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二、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回顾祖国走过的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的坎坷艰难等等,最后使我们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东方。是什么使祖国有这么大的力量,使她有这么旺盛的生机?是全国千万个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有这么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职历史课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翻阅典籍,从来没有哪两个字能如“祖国”这般,瞬间震颤我们的灵魂,扣动我们的心弦。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表现在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文明和昌盛而奋斗,表现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爱国主义,数千年赓续不断,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照亮着仁人志士以道自任的前行之路。从古至今,几千年下来出现过多少仁人志士,有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有手托炸药包的,有把敌人带入我军包围圈的小英雄王二小,有精神永远存在人们心中的雷锋,有抗日英雄杨靖宇,更有谭嗣同慨然赴死、舍生取义,钱学森冲破拦阻、毅然归国。再往前看,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有的林则徐,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爱国将领吉鸿昌……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国家的强盛和不再受欺凌,做出可歌可泣的伟业,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是这一代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高于一切的美德。今天的中职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好本领,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三、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阐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道德规范

人们对待自己祖国的态度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这种态度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情感复杂综合地表现出来,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不仅是表现在对自己的祖国的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爱恋、自豪,更重要的是表现对民族、国家利益、命运的强烈关注,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和谐进步而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爱国主义就是一项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评价一切个人、集体、政党、阶级的言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作为中职生不但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要恪守爱国这一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政治原则。

总之,通过中职历史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中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的自觉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这既是每位中职历史教师的责任,又是中职历史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好搜百科》;

篇4

一、小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对于刚刚入园的小孩的,有的适应能力不好,会产生分离焦虑,常常要在园哭一个多月。有的孩子不出半个月就适应幼儿园生活了。这说明不同成长天数的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总的说来小班幼儿还是太小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还是有待发展的。开学一两周就有个教学活动《宝宝有礼貌》,我对他们说,早晨见到老师要鞠躬说“老师早”,离开幼儿园要跟老师说“再见”,但是能够做到的小朋友只有那么几个,其他小朋友都忘掉了。也许并不是我们老师提醒他们要有礼貌,而是从身心发展角度来说有的孩子智力没有发展起来。2.5岁至6岁的幼儿可塑性强,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因此,孩子的潜能才更需要激发出来,礼仪教育要在平常的一点一滴渗透进去,让幼儿慢慢体验出来。小班幼儿的礼仪教育是整个幼儿园生涯的奠基,有好的开始,才会有圆满的结局。

2.幼儿礼仪行为整体表现不良。现在的还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溺爱,导致孩子娇气、言行不一致,爱发脾气,各种毛病集一身。到了幼儿园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这类幼儿喜欢打其他小朋友,乱弄老师的教室里的物品,而老师又不能对其进行体罚,最多批评几下,完全无可奈何了。先不说他能学到什么礼仪习惯,首先他的行为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他还不知道是非对错,这就是家庭的责任了。这样的孩子的一生早晚会被毁了的。

3.礼仪教育严重缺位,方法不合理。在幼儿园里的每周计划表上明明有礼仪教育的内容,可是有的老师并没有将它落实到一日生活中去,而是比较重视教学活动。这样就造成了以下几种局面:玩玩具时小孩子玩着玩着就争抢起来,抢不过就打人。喝水时明明不小心碰到了小逸,小逸就猛推了明明一下。晨间户外活动中,龙龙走到老师面前头也不抬的去走自己喜欢玩的手推车了。仔细想来,幼儿有什么样的行为与老师的教导方法还是脱不了关系的。

二、小班礼仪教育的策略

既然小班阶段的礼仪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人际交往如此重要,我试着提出了几个促进小班礼仪教育的发展的策略:

1.幼儿园教师应摆正教育观念,改正教育方法。

2.完善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

篇5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诵读 重要性 《将进酒》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赏析示例选的是李白的诗歌《将进酒》。在鉴赏诗词基础上,让学生在吟咏诗词上进行指导,对于让学生吟咏诗词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在这个单元教学中至关重要。我准备分三步来上:第一步,指导诵读,在此基础上感知全诗;第二步,鉴赏分析,除了分析全诗,把握感情外,还重点赏析名句,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第三步,合作探究,李白的诗酒人生,诗仙酒仙的李白,为何如此嗜酒,他经历了怎样的失意人生,如何看待他的这种放浪行为?无论是哪一步,诵读都至关重要,一切都要以此为基础,才能真切感受李白的感情。

诗歌是美的艺术,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1],“其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世界”[2]。诗歌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才有可能深入理解和把握全诗。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里说:“余常谓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口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和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3]如果在第一步开始时就做得不够,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何谈之后的鉴赏探究?我在这首诗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我对自己诵读文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之前学过,再加上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应付绰绰有余,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就没有大问题。所以从一开始,我对《将进酒》这首诗歌的掌握只是浮于表面,没有通过深刻的诵读,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没有灵魂交流的思考,怎么会有激情碰撞的火花?另一方面,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诵读要求不够严格,在听了名家诵读之后,只让学生齐声朗读了经典名句,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朗读,甚至没有做更高层次的背诵要求。放松要求,导致学生不重视。无论我的初衷多么美好,忽视“读”,造成的结果就是师生都没有重视诗歌“读”的重要性,无法做到和诗人神气相通,产生心灵感应,直接影响对这首李白的名作《将进酒》的理解和把握。

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4]如何从文字的符号里见出意象?――诵读。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意。”看来,诵读诗歌十分有必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更好地传情达意,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感情。不仅如此,对于写作也有好处。周振甫在《论诵读》中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5]

李白这首诗用了旧题,却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很适合诵读。一方面“情读”――通过研讨分析鉴赏诗句,把握情感。初步诵读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美读”――在鉴赏全文之后创造性地诵读诗歌,读出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再通过诵读感受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诗歌内容。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感情。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6]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寻找和抓住一切诵读的机会。首先是晨读,校园里的书声朗朗一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重要时机。其次是课前五分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学生一起诵读一些经典的文章段落,增强学生诵读的热情,提高诵读兴趣。最后,将诵读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同时对诵读的要求和技巧加以指导,比如重音、停顿、语调、情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蕴含的感情,从而与作者形成心灵感应,神气相通。

《将进酒》的教学,我受益良多,感受最深的是诗歌教学中“读”的重要性。除了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外,也有意外发现,教学相长,学生的独立思考,让我很惊喜,虽然我说了很多,但更希望学生学有所思,不只是重复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我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吸取教训,重视“读”,深刻认识“读”的重要性,认真再认真对待,多多诵读,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诗歌,启发他们思考,才能更贴近诗人的心。

参考文献:

[1]万福城,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2]曹明海,主编.感应与塑造[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3]叶圣陶.阅读教学论集[C].新蕾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4]朱光潜.诗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