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范文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

篇1

关键词:拟人化;体育非遗;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拟人化就成为商品宣传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通过将非人对象赋予人格的一种营销方式。拟人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众所周知的“熊本熊”就是日本熊本县的代表,或者是旺仔公司的小男孩的形象,还有对国家的拟人化,比如“母亲”“阿中哥哥”等,许多研究都显示这种拟人化的推广方式大受人们喜爱。对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来说,项目众多,且有些项目处于边缘地区并逐渐消逝,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并没有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的研究,已有对体育非遗传播的研究都是在学校、媒体等领域,因此,本研究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分析,为使在体育非遗项目发展研究中提供新的视角,也希望使体育非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开花。

1何为拟人化

拟人在语言中是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而存在,就是将事物赋予人格,让原本不具有人的行为和特征的事物变成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形态。[1]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同质化商品繁多,为了凸显自我商品的特征,很多企业就会将拟人手法用于营销策略中,将人类的特性、动机、意向或心理动机赋予非人对象,令其被看作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人的过程[2]即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拟人化的对象非常丰富,可以是真实恶动物、植物、其他物件,也可以是想像出来的包括宗教角色等,唯一的特点是它们是非人类,也就是使非人对象具有人的特征、状态和心理。[2]近年来,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大受追捧,拟人化的营销也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产生于“饭圈女孩”的“阿中哥”即是对中国的拟人化,各类官方媒体也频繁以“阿中哥哥”“阿中”等来称说中国;或是在疫情期间在网上迅速刷屏的一副漫画《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通过将各个地方的美食拟人化来代表中国的各个地区,用熟悉的味道唤起大家的温暖与爱。这种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对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产品被拟人化以后,消费者将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搜寻关于产品与外观属性相关的信息,[3]产品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着关键作用,[4]因为当人们感知到一个非人主体是有思想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把这个物体当做一个值得付出感情来关心的道德主体。[5]学界普遍认为拟人化营销会对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说,通过这种拟人的外部形象可以拉近消费者与品牌间的距离,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增加人们的效能感,增强消费者和品牌的情绪联结,提高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以及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多的有利归因,最终转化为更积极的品牌判断。[1][6][7][8]因此,相较于普通的产品形象,被赋予人类特质的拟人化产品会更容易引起人际体验,消费者对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会更强。[1]这种拟人化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会使消费者从产品或品牌中感知到人的要素,使产品成为具有一定“意图的生命力”,[6]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由“人与物”的关系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从而用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建立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持续的的亲密关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体育非遗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非常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且在2011年就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近年来我国体育非遗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部分项目发展濒危。体育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有传统体育类、游艺类、杂技类等划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忽略某些小众的项目,从而使其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基于此提出采用拟人化的策略进行体育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将体育非遗传承的接受者视为“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为“商品”,进行拟人化分析。

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设计策略

将拟人化延伸于体育非遗项目中,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即是一种基于体育非遗历史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特性特点,利用新兴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操作,真实还原体育非遗项目本身使其人格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拟人化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有通过归纳拟人化设计情感化理论,从人格层、交互层和基本层总结拟人化设计的5种形式,即行为、角色、沟通、表情和动作拟人。[9]也有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身体特征(例如:脸,手),与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想法(例如:意图、意识、诸如羞愧和愉快等的次级情绪)[5]的方式。也有如形体拟人、沟通拟人或形象拟人,也可以称为拟人化的外在维度、内在维度和社会维度。[6]本文将基于外在、内在与社会维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呼应了文化的三层次理论。

2.1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外在维度

拟人化角色设计的外在维度,也即造型设计,需要包含角色的身体结构、表情和服装等方面,因此,一个使人们印象深刻并符合整体项目风格等设定要求的拟人角色,需要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拟人的元素。[10]对“消费者”来说,人物造型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它需要给人一种印象感,能够从视觉上激起人的认识和探究的兴趣。[11]首先,识别性是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角色形象因其的项目类别、理念的不同,所设计的角色形象及造型也应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为角色形象作为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要素,是受众识别不同品牌的重要媒介,要具有与其项目相对应的独特风格和视觉特点。[12]其次,对于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设计应在其项目的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项目进行设计,从而让“消费者”可以看到的角色形象符合其项目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角色的核心形象塑造上,创意要素要来源于与项目相关的文化、地域特点及背景等。比如说可以将中国元素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创作,在角色的表现上可采用传统水墨画法(白描、工笔等)、穿衣风格上可着中国传统款式(旗袍、丝绸、唐装等)并使用传统纹样(云纹、锦鲤、龙等)、搭配传统配饰(流苏、刺绣等),使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形象极具东方美学特色。

2.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内在维度

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塑造的内在维度是更深一层次的拟人化表现,这一层面主要是赋予其人物个性和故事。首先,在各个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创意思路与其项目相关联之后,在进行拟人化设计过程中,每个项目的人物角色要拥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让受众感受到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如真实实体一样与受众生活在一起。[14]可以将中华文化纳入进角色个性中,如仁、勇、乐、智、雅。同时,其个性也应设定符合其项目的特点,[15]比如舞龙类的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可设置为活泼、开朗的龙形人的形象。因为项目角色的个性就是项目的内在价值,与项目的精神价其次,每个人物角色设计要有自己的背景故事,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的由来也需要营造如身世般的故事,而故事内容要与个性设定相呼应,使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呈现出生活化的面貌,从视觉静态转变为多变的动态,让人感觉到一种真实感。

2.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社会维度

当然,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角色形象塑造不仅仅是在外部特征方面赋予其人的表征,还应通过拟人化沟通赋予角色以灵魂,反映不同项目的个性。[7]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情感,因此,拟人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其角色加入人的思想情感,不只是角色性格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角色可以按照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事务及生活。[9]包括项目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拟人化沟通,还有与项目相匹配的拟人化社会角色。首先,在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目前被学界较为广泛地进行研究的拟人化角色为伙伴角色与仆人角色。比如手机中的“Siri”和机器人“天猫精灵”即是一种仆人化的拟人角色,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来说,最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作亲密的伙伴,即一种伙伴角色。当体育非遗项目被拟人化之后,体育非遗项目将不再是客观的物体,生动性的拟人化赋予了其与“消费者”之间朋友的关系。其次,当体育非遗项目实施拟人化时,“消费者”还会将其认知为人类个体,在此基础上根据“享乐型”与“功能型”将其拟人化形象分为“热情型”和“能力型”两种类型,[16]比如米其林轮胎一开始的“轮胎人”的形象是属于“能力型”,随着发展逐渐演变为“能力型”为主,同时与“热情型”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设计中,也应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游戏类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拟人化设计可以以“热情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而武术类则以“功能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最后,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发展方面,首先由于体育非遗项目众多,因此当各个项目拟人化之后,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之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可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东方IP,譬如漫威系列IP、迪士尼系列IP等。其次,可以将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用于游戏APP的创作中,譬如日式妖怪卡牌类手游《阴阳师》、水墨风跑酷类手游《忍者必须死》等,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创作真正的可以“回流”,吸引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所以,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可以以伙伴关系的形象出现,可以展现“热情型”或“能力型”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拟人化后发展方式从而触发“消费者”对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态度。[17]因此,体育非遗项目通过拟人化的模式,可以拉近项目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拟人化的根本目标是向“消费者”传播项目的核心价值,所以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必须与项目的定位相符,基于项目的内涵塑造拟人化的形象。

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可以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因为,当把体育非遗项目这样的复杂客体进行拟人化创作时,大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互动方式就由“人与物”变为了“人与人”,使体育非遗项目更具亲和力,提高人们对体育非遗的理解和认知,更好的满足了人的社交需要,可以促进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非遗,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其次,体育非遗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会加深受众的印象,提升其对非遗体育项目的好感,还可以提升受众对体育非遗项目的信任;另外,拟人化还有助于建立起受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情感纽带,进而提升受众的学习意愿。

3.2消极影响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拟人化时某些不恰当的特征和设计都会影响拟人化的效果,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来说,由于体育非遗项目所具有的历史性和代表性,所以当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时就更加需要对每个项目的知识、历史背景的准确性等要求都要非常的严格,每一处的细节都要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考证,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形象的性格、服饰、配饰、颜色使用等都需要完美地贴合体育非遗项目本身。因为在受众心中,拟人化后的“人”就等于项目本身。因此,必须在增强体育非遗项目趣味性的同时,还要保证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知识和独特个性的严肃性,防止过分商业化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过度娱乐性。这就需要打造精品且专业的创作团队,讲好中国故事,形成独具特色的IP。

4结论

篇2

摘要:本文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和高职学生特点,按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并以二级齿轮减速器和数控实训零件作为载体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并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一体化互换性项目化教学

课题:本文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计划项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4JXLX01)研究成果。

一、背景资料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决定》同时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工程技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实践教学、专业课之间的纽带作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国家标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和贯彻国家标准,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的国家标准、常用零(部)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为今后从事机电类各岗位工作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传统教学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标准多、符号多、概念多、术语多,知识点抽象且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按知识逻辑讲授课程内容:在学习方式上,以课堂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评价方式上,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所讲述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整体性强,但侧重的是知识讲授,忽视了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加上学生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种方式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后虽对有关互换性的国家标准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不知怎样去用。

三、项目化教学优势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行动”是达到给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 。项目化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教学形式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传统教学方法是“让我学”,而项目化教学模式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工作任务中学到了相应知识和技能。

四、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1.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机械零件测绘、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测与控制、装配与调试、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工作。以上各岗位均在不同程度上用到了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工程图样。而机械工程图样主要包含表示零部件结构的视图,以及表示零部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的“精度要求”。可见,明确产品的精度要求是各岗位(群)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体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主要内容是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与测量。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讲述基础模块,提高模块作为选学内容。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充分结合现有实训条件,选择典型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零部件作为项目的载体,并考虑所选择的载体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前后衔接作用。该课程一般在第3个学期开设,该学期同时会开设数控加工实训,在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中会开设减速器拆装课程设计。结合实际,笔者选择二级直齿轮减速器及数控实训零件作为项目的载体。教学内容围绕着典型零件的精度检测进行,项目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精度设计与检测的方法与技能。根据该课程知识的体系,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项目(表)。

五、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将课堂搬到实习、实训车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设定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平时成绩依据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确定,在总分中占约20%;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卷面成绩确定,在总分中占约80%。在项目化教学中,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约80%;期末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占约20%。

六、小结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目前,项目化教学研究正在各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项目化教学模式必将由目前的探索阶段转为成熟阶段,从而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康,陈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旻.案例教学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与制造技术,2013(8).

[3]张小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3(4).

篇3

[关键词] 东亚 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

在欧元得以成功实施后,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东亚,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

一、研究回顾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国外学者多从货币合作的经济条件进行论证。Junichi Goto(1994,2001)研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和货币合作的经济先决条件。Hazel Yuen(2000)采用动态方法,对东亚地区是否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进行研究。戴金平、熊性美(2001)通过对与欧盟的对比,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杨胜刚、黄文青(2002)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进行了研究。张蕴岭(2001)对东亚合作的驱动力、进程、前景、长远目标和可能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阐述。余永定等(2002)则根据最新资料对亚洲金融合作的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二、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最优货币区理论指出,一个经济区域是否能形成货币一体化可以依照经济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要素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似性五个标准来判断。

1.要素自由流动

Mundell(1961)提出应该把要素的自由流动作为形成最优货币区的首要标准。他认为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区域更适于建立最优货币区。我们以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为例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发现东亚地区各国和地区所遵循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各有不同,并且各国和地区劳工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自由之家”指数明显过低,这导致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存在很大障碍。

2.经济高度开放性

Mckinnon(1963)则主张把高度开放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重要判据。东亚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开放度差异过大,必然加大建立统一货币区的难度。同时,东亚地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并不发达,很多还处于讨论和研究阶段,可见区内贸易与投资合作程度依然较低。

3.金融一体化程度

这一标准是1973年由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 Ingram)提出的。除香港和新加坡以外,东亚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非常低。同时,东亚各国对资本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资本项目还远未开放,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加强了。

4.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在1970年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确定标准。东亚各国中,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内净储蓄率差异都较大,这反应了各国政府政策目标的较大差异,可见,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立还存在政策协调的难题,这也加大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难度。

5.经济发展水平

有些学者认为,相对较为接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货币区域一体化的形成。而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却很大。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是日本、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均在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美元,可见差距之大。这显然对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建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各项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就目前来说,短期内建立货币联盟还有较大困难。结合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形成大致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东亚货币基金EAMF(East Asia Monetary Fund);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MR的东亚汇率联动机制EAERM(East Asia Rate Mechanism);三是最终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区EACA(East Asia Currency Area)。总之,虽然现阶段建立起完善的单一货币区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构建区域货币体系,通过区域层次的货币合作,确保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最终实现货币合作的目标。

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对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并发挥领头作用。中国具备了参加并领导东亚货币合作的能力。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使人民币成为东亚支付货币,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一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东亚合作及其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篇4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第一卷)[Z].

篇5

关键词:公路网络规划;管理;一体化

0 引言

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一体化体系是包括了公路网络规划,公路网络管理和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综合性计算机辅助体系。“一体化体系”的探索,其意义在于创建一套包括了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综合的交通需求分析根本理论和位于这个根本理论上的实际方法。这个根本理论和实际方法是根据我国目前公路交通发展阶段的情况制定的,目的在于为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做辅助,一定程度还满足了交通发达时期的需要,不仅可以当作现代式交通管理体系,交通信息体系,和交通控制体系的根本理论,“一体化体系”的推行会彻底变更过去通过人工去进行公路网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式,还能最大化的使用所需的信息资源,构建完整的公路交通资源数据库,降低或不使用车辆出行查实,减少对交通需要和交通预测等层面的反复性探索任务,节约一定的经费支出,让整个的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更加正确有效。

1 等级公路网络规划管理一体化的体系

(1)公路网络交通信息采集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利用路网上不间断观察点的实时观察交通量,来确定网络上重要路段的交通量随时间变动的规律(月变动,周变动,日变动规律);通过不间断观察点观察交通量为核心,利用间隙式观察点,临时观察点的观察交通量为次要,来定位交通量的时空变动规律,从而计算出网络中每个路段的所有交通量。第二,针对一个具体的路段,为完成上面所述的任务,确定不间断观察点的调配或者增加和间歇式观察点,临时观测点的调配和增加。第三,建立完整的交通量数据库,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一年或者三个月)形成交通量分析报告和相应的报表,然后存储到电脑硬盘中。第四,创建所有类型的O-D矩阵信息数据库并且及时性的刷新。刚开始的P-D矩阵是利用小型的抽样调查获取的,然后每一年通过网络交通量数据统计使用SUMT,极大熵,极大似然等O-D矩阵计算模式计算出时刻中的网络O-D矩阵,且相应的及时性刷新到相应的O-D矩阵数据统计数据库里,从而形成年度报表和O-D分别式图样。第五,创建范围社会数据统计数据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每一年的对范围伤害经济数据统计数据库进行增加。

(2)网络交通分配和网络评定模式体系

主要包括了以下九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不一样类别,等级的公路路段通行水平分析模式;第二,不一样类别的交通枢纽通行水平分析模式;第三,车速和流量的关联模式;第四,交通延迟分析模式;第五,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散漫模式;第六,网络交通调配模式库,包括了最短路交通调配模式,最大量限制交通调配模式,多条路选择交通调配模式,最大量限制和多条路选择交通调配模式,以上面所述四种调配模式为基础的动态不间断交通调配办法。第七,交通质量分析,评定模式;第八,公路流通情况分析,评定模式;第九,公路网络多方面评定模式。

(3)电脑界面和输出体系

该体系自身就是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以电脑为辅助设计和管理的体系。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方面的电脑主控软件之外,它还拥有下面多功能输出体系和电脑界面体系。例如文表打印输出体系和互动型人机对话,图像呈现体系及彩色成图体系。其中重点描述下互动型人机,图像呈现体系。它能够让电脑屏幕上用高分辨率彩色呈现所考虑领域中的范围分布,网络结构,各类车种的路段和交叉路口流量,O-D分布,网络几何特征,交通质量等网络几何信息和网络交通数据,规划网络构建前后网络的交通量和交通质量的对照分析。

2 等级公路网络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实施

(1)省(直辖市)公路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实施

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一体化体系可以根据体系的主管部门所管辖的领域的范围大小进行结构化实施[1],主要可以分为省(直辖市),地(市),县(乡镇)三层体系进行实施。省(直辖市)公路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运行,其根本目标是针对省(直辖市)范围内的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干线实施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和对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可行性分析与探讨,干线公路网络的短期内调节和长期目标的计划。该级系统需要的交通量观测统计信息或者分析统计信息,及土地使用和国民经济的信息等都是通过所管辖的下一级别公路管理部门来提供。该级系统会通过交通量观测与测量所得的统计信息来呈现车辆出行O-D矩阵。且可以同时完成下面三部分内容。首先是通过该系统对该省(直辖市)范围内的高等级公路的工程项目展开可行性探讨。然后通过该系统来研究短时间内交通需要的变更形势,评判该省(直辖市)范围的公路干线网络的情况和短时间内交通质量,思索网络交通质量和网络交通开展情况的变更形势[2],从而形成省(直辖市)范围中干线公路网络调节的规划和可行性探讨报告。最后是通过该体系对该省(直辖市)范围中的公路网络计划。

(2)地(市)公路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实施

地(市)公路管理单位对该体系的运行,其根本目标是在国道和省道干线网已经制定好的基础上,对地(市)范围的县(乡镇)等级的公路开展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县(乡镇)等级的公路的可行性探讨和县(乡)等级公路网的短时间内的调节与部署和长时间的计划,在全部的实施经过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和省(直辖市)等级的公路网络体系的开展过程保持相同的步调和计划[3]。

(3)县(乡镇)公路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实施

县(乡镇)公路管理部门对该体系的运行,其根本目标是收集统计交通量的信息数据且对县范围公路网络开展常规性的管理工作。一般实际的操作方法包括,利用不间断的观察与测量站和间隙形式的观测站(有需要的条件下增加临时观测站)获取的观察与测量的交通信息量,通过使用该体系对交通统计进行探讨,规定时间内创建且传递交通探讨报告和报表,创建相关的数据库。同时使用该体系对县范围中的公路网络开展交通质量和交通运转情况评判,且生成相关的探讨报告。在一些经济增速较快,公路网络比较完整的省份,可以尝试同时形成以上所述的省(直辖市)、地(县)、县(乡镇)三个等级的公路网络管理,规划和工程可行性探讨一体化体系。开展上一级体系需要的交通信息量和经济信息数据必须通过下一等级的体系来提供。条件达不到要求的省份,则只能进行当个等级的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开展体系需要的信息量通过所管辖的下一个等级的公路管理单位来收集或者通过直接到现场进行观察策量来获取。

综上所述,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和工程可行性探讨一体化体系是一个涉及到系统工程,道路工程和预测学等多个学科,跨专业的动态系统化工程问题。在进行实际的系统化探讨过程中,一定要切实结合我国交通的国情,采用实际到理论再到实际和计算机模拟相统一的探讨方法。针对该工程的探讨,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反响。也可以为我国今后的现代化公路网络管控带来积极的促进效应,可以使我国各个省的公路网络规划管理进入正确,标准,结构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爱虎,匡桂华.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结构的通达性演化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4).

[2]郭冠英.一个新的交通出行分布模型系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5).

篇6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及意义,合作途径及机制和一体化的进程及可行性等方面,就研究水平而言,要低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一体化的推进程度有关。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等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京津冀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一体化的程度都要明显落后于其他两个经济区。因此,无论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还是生态安全的角度,都存在着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一体化的客观需求。

1 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及意义

郭岩峰和王晓利(2011)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仍然存在着合作机制不完善、发展定位存在较大趋同性、三地产业存在较大相似性以及三地发展落差较大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一套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合理定位三地在一体化格局中的位置,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合理分工以及建立区域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崔冬初和宋之杰(2012)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三地更好地发展,而且能为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持续的影响,并提出了要建立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逐步完善基础条件,促进区域错位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刘新建(2010)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已经到了成型的关键时期,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的产物,认为应当慎重的看待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定性,还认为要努力实现区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唐茂华(2005)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北京和天津的双核心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素自由流动,城市形成网络的发展格局。吕中行和谢俊英(2007)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其原因在于该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直接关系,而不管从国家战略的需要还是从社会稳定、生态安全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加强京津冀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

2 合作途径及合作机制

张淑莲(2011)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的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合作博弈的道路,因此要树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观,建立区域协调合作组织以及建立利益的平衡机制。梁晓林和谢俊英(2009)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现状以及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缓慢,因此需要重点解决明确京津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在共同利益明显的领域首先建立统一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以及建立区域合作项目实施保障机制和相应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刘晓春(2010)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缺少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差距过大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要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错位发展以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等方面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孙久文和邓慧慧等(2008)从实证的角度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状和进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实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政策一体化是关键。

3 一体化的进程及可行性

张建峰(2008)认为京津冀区域中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影响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所以应当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孙久文和丁鸿君(2012)选取京津冀区域内的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及特征,认为一体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市场整合的程度不断提升。巍然和李国梁(2006)论证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广泛和深厚的合作基础,但也存在着政府职能需要转变、规划不尽合理、产业需要优化升级、环境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的问题。崔和瑞(2006)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地论证了京津冀地区将成为我国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

4 结语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国内有了相当丰富的文献,主要体现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及意义,合作途径及机制和一体化的进程及可行性等方面,就研究水平而言,要低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一体化的推进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郭岩峰,王晓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考[J].特区经济,2011,(11):66-67.

[2]崔冬初,宋之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5):75-78.

[3]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7-131.

[4]唐茂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5):48-52.

[5]吕中行,谢俊英.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构想[J].经济与管理,2007,(8):77-80.

[6]张淑莲.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0-34.

[7]梁晓林,谢俊英.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6):66-74.

[8]刘晓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2-104.

[9]孙久文,邓慧慧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55-60.

[10]张建峰.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8-30.

[11]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52-58.

[12]巍然,李国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26-30.

[13]崔和瑞.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研究,2006,(5):76-78.

篇7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本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03-02

随着社会对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深化“学生本位”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1]。如何改革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如何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呢?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现结合高职院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该课程全部安排到多媒体实训室进行授课,教师带着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实践两者兼顾,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加强,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2]。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将理论讲解融入技能操作,以任务、项目形式层层推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能较好解决学生主体积极性差的问题,既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又能突出学生培养的“强技能”和“宽知识”特点。

2 “教学做”一体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的可行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件制作软件的技术,学会课件制作方法和技巧。该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是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就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时间不够,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较差,虽然学会了软件的操作,但是对课件制作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缺乏综合运用能力和开发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该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能够完成拓展项目,因此该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具有可行性。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校积极推进“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进行转变,由知识加训练向“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转变。下面结合我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来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编写校本《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知识体系符合师范专业教与学的规律要求,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以突出实践技能的形成原则。通过理论知识贯穿的完整项目,加强操作技能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各章以案例形式讲解学前、中小学教学实际中所涉及的课件制作知识与技巧,各章还配有实训题,加强学生课后操作技能的锻炼。

教学方法以分组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法可以将理论讲解融入任务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探究解决任务,突出本课程“强技能”教学特点。并且针对师范专业学生的课件实用性特点,指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体现“宽知识”的学生培养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小组之间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当然,课程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完善实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课程特点需要加强学校与中小学校、教育机构的合作,将实际项目带到课堂,增强操作与应用能力。

4 “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生本位教学设计实例

前面已经分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面以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的“Flash位图素材处理”章节为例,详细说明“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介绍Flash中导入位图与处理位图的方法。它是Flash素材处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制作Flash课件打好基础。学习对象是师范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较高,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存在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理论讲解不感兴趣,解决问题和自主创作设计能力较差等问题。

2)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位图的特点和类型;掌握Flash 中导入位图的方法以及适用条件;熟练应用多种工具配合处理位图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位图和文本制作简单课件。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实例“静夜思”的过程中,学会导入、处理位图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课件中。

3)教学设计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新课分析任务小组合作展示作品模仿练习探究延伸”的形式,层层推进完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Flash位图素材处理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又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 本文首先从校方重视程度、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器材、体育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等方面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贵阳学院课内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贵阳学院的体育运动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个方面对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还对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更好地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可行性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以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为基础,同时需要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给予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多方面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学生能够在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将体育教学同时贯穿于课内课外的一种教学模式。假如贵阳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能够采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便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这对于提高贵阳学院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都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较为系统地学习其自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这也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训练方法,从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这对于提高贵阳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校方重视程度的影响

学校方面,对于课堂体育教学通常都有一个统一的且较为详细的标准,但是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同学校的重视程度却不尽相同,许多高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目标以及任务,同时也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组织。许多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进行的,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往往开展效果不大理想,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开展效果,校方就应该加强重视程度,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较快较好的开展。

(二)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器材的影响

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课内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需要场地器材的保障。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许多学校在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要想较好地实施公共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校方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采购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缺乏特色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已经开始实施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高校,他们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通常都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设置的单一发展模式,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其运动项目实践性的突出。同以前相比,虽然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上尽管已经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够全面,且缺乏特色,主要项目仍然是以三大球、三小球、武术类、健美操类项目为主,而当前流行的跆拳道、高尔夫、拓展训练等运动项目的开展较少,由于项目的单一,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使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使其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积极开展一些当前流行的运动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校学生课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高校学生,他们往往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体素质能够处于一个上升或者保持不降的趋势,但是到了大学三、四年级,其身体素质就存在便会逐渐下降。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一点便是大一、大二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任务相对较轻,课余时间比较充足,除了积极参加体育课堂学习之外,还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他们的体育锻炼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身体素质便也能够逐渐提高。但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学校已经不再开设体育课,学生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同时受到课业考试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也鲜有时间与心情去参加体育锻炼,在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下,其身体素质自然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因此,高校学生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也是影响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贵阳学院课内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贵阳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较好,除一些传统类体育项目之外,还根据学生需要增开了多门当前较为流行的运动项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多个体育社团,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之下,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课内体育课程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较好的开展为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推进。在贵阳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首要的便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业务水平。近年来,贵阳学院不但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同时也积极对老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在这一举措之下,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就为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贵阳学院的体育运动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课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课程,其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之下,贵阳学校也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积度,加大了对其场地器材的投资建设。现如今,贵阳学院已建立新的体育场馆,并且置办了多项运动器材,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便为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对策分析

(一)提高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便需要提高学校领导以及学校体育教学主管部门人员对其开展的重视程度。学校各极领导都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作用,而且积极地给予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才能够保证课内外正常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校方应该加强对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当中,并且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

(二)加大投入与宣传力度,拓宽学校经费来源途径

首先,学校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要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不断促进运动器材的完善,从而有效改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条件。同时应在保证课内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将学校体育场馆无偿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学校社团、俱乐部的体育活动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其次,学校主管部门还应该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在当前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要充分发挥出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功能。可以跟学校周边社区进行合作,将学校的体育设施逐步地向周边社区群众开放。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市场化动作模式,通过提供体育消费的形式来获得相应的报酬,且可将这部分收入作为俱乐部运作的经费。学校应该鼓励学校俱乐部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经费。

(三)将课内体育教学同课外网络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内容深度的不同将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深度,从而使得学生的运动水平能够得到逐步地提高。当前,许多高校大学三、四年级都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但是尽管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但也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运动处方,让学生能够进行身体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建立高校体育网络课程也是大势所趋。通过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而且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指导老师,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以及持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

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也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想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做到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贵阳学院体育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一系统的改革之下,贵阳学院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师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便为贵阳学校体育课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贵阳学院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题名称: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忠良.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58.

[2] 刘成,熊曼丽,蒋荣清等.构建实施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审视与思索[J].体育世界・学术.2007(04):4-6.

[3] 管庆富.吉林省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可行性研究[J].古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02-103.

篇9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 技工学校 一体化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8-01

对于技工学校而言,建立一定的示范学校,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发技工学校的改革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学习示范校的优点,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技工学校的教育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很多技工学校都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受技术和理论等因素的限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中的实施水平还相对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采取措施来完善一体化教学。以下本文就重点来谈谈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并论证示范校建设策略在改革中的实施可行性。

1、技工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为以培养实践动手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技工学校而言,实施一体化教学无疑能够极大的提升教育水平。而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多实践教学活动都沦为形式,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具体的动手技能。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来开展,这不但会使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还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质量需求。为此,尽快开展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技工学校实现发展的必要措施。

2、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2.1 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2 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

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还应把学生管理结合起来,在学生分组的同时,应指定一个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要指导小组长在上课前检查教学工量具、设备、材料,上课中注意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下课后组织学生做好工量具、材料的整理,做好设备的维护,并打扫一体化教室的卫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2.3 编写一体化教材。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从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2.4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使学校现在拥有了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实施示范校建设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在具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可以采取的改革措施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采取示范校建设的策略。这是因为示范校的建立可以使技工学校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互助关系。能够使促进各个技工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就目前我国技工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立示范校是非常可行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3.1采取互动交流策略。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各个技工学校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尤其是要与示范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并学习其教学中的优势,吸长补短,积极采纳和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各个技工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不同技工学校会提出不同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意见,这样将会大大拓宽改革思路,为进一步完善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良好条件。

3.2采取任务驱动策略。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可以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实施一定的任务驱动策略,为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相应的改革目标,并以该目标为牵动,开展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

3.3采取专家引领策略。技工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者技术能人,来开展座谈活动,让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专业层面的点拨和指导。

3.4采取校企合作策略。技工学校可以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通过在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操作,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5采取机制保障策略: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可行性机制保障教学模式改革。

3.6以评促建策略:制定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实践活动评价,在评价中找不足,在评价中促进“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技工学校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并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积极的采取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建立一定的示范学校,促进我国技工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篇10

关键词:经济投资 可行性分析 效益

对经济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经济行为。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剧,我国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经济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必须针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合理的经济投资机制、优化投资决策流程、遴选最适合投资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以切实提高经济投资的效益。

一、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科学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创造的经济收益及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提前预测,从而得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投资方案。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经济发展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我们过分重视经济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却忽视了投资效益这一指标,严重影响了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投资增长粗放型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化,提高经济投资效益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经济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避免无效或低效投资,更有效地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经济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对经济投资项目的资金状况、运营方式、外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细致考察、全面了解、动态分析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的本质属性。预见性是指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从经济管理角度来说,可行性分析属于事前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尚未发生的经济投资行为进行合理性预测、分析和判断。因此,可行性分析本身就具备着预见性的本质特征。在具体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过程中,要坚持预见性原则,对影响经济投资效益的各种未知因素进行预知性考虑,使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产生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可行性分析是经济投资行为的重要环节。分析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屏蔽一切影响和妨碍可行性分析的主客观因素,做好经济投资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客观数据进行论证、分析,从而使得出的结论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为经济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分析人员要用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可行性分析的相关流程、步骤和要求,确保所获取资料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连续性,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论证,避免粗制滥造和草率行事,严格杜绝形式主义。

三、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具体步骤

要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不但要保证投资的数量和规模,还必须把提高经济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要重视投资可行性分析,严格遵守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操作,切实可行性分析的预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一)前期准备

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人员要针对经济投资项目的资金状况、投资类型、投资方式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深入实际搜集相关数据,寻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投资依据,考察内外部投资环境。如果这一经济投资属于后续投资或者是比较常见的投资类型,还要对已经实行的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才能得到最为真实、全面、有效的参考数据。

(二)资料处理

经济投资的效益,既包含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也包含不可计量的社会效益。针对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果,要由分析人员在搜集整理相关数据,结合经济投资项目的不同类型,针对投资额、产品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投资项目寿命期等方面,采用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计算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考察该经济投资项目的盈利性。而不可计量的社会效益,要综合考量,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全面考虑上述两方面情况后,最终形成投资方案,以便经济投资项目者进行优化和挑选。

(三)方案论证

投资者要从经济可操作性、操作可行性两方面入手,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角度,结合具体经济投资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近期、远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审慎考虑和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并为市场所接受的投资项目,优化和挑选出投资建设方案。

四、结束语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也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取决于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益两个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走集约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加强经济效益的考核,合理制订经济效益的指标,完善效益指标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规范经济投资活动,切实提高经济投资的“质”,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11

例如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较低、且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当今,随着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化一体化进程以及迫切的入世需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的建筑企业要走出国门,去国外承接工程;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工程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要求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一定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变革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它朝着模式多元化、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政府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其发展现状,并参照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将会朝着模式多元化、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向发展。

1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工程总承包方式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项目管理服务(PM)、项目管理承包(PMC)。实践表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日趋显示出规范化、专业化、集成化等特征,其项目管理模式已发展得较为完整,并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都取得了成功,值得借鉴。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1)呈现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入世的需求,一方面,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要走出国门,去国外承接工程;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工程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要求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要体现国际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动态信息。只有将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信息化趋势必不可少。

篇12

关键词:经济下行;煤炭企业;低成本战略;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25-02

经济下行对中国煤炭行业冲击很大,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危机成为煤炭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低成本战略的实施也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

一、经济下行对中国煤炭企业的影响

目前,经济下行导致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财务问题:煤炭价格下降,库存压力上升,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坏账损失不时发生,销售现金回收困难,资金周转困难;油价、电价、煤矿安全投入、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增支因素使得煤企成本呈现刚性上升态势;企业偿还贷款压力增大,续借贷款困难,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攀升,借贷成本升高,财务风险加大。面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步增加严峻的形势,煤炭企业需要审时度势采用低成本战略进行应对。

二、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煤企根据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总体战略和竞争策略,鉴于煤炭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应选择稳定或收缩型总体战略下的低成本战略作为市场竞争的战略。

(一)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可行性

经过近几年小煤矿的关、停、并、转整顿和煤业集团之间的战略重组,煤炭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煤业集团,他们有着较大的规模,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具有较高的经营规模效应,这为低成本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实施低成本战略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现实选择

当前,由于经济下行的冲击,煤炭处于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成本持续走高,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挖掘企业增长潜力,实施低成本策略是煤炭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危机的现实选择。

三、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具体措施

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不能仅局限于局部的低成本,应当采取综合性、系统化的管理,全方位实施低成本理念。低成本战略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刻意降低成本,而是要在保证煤炭安全生产和煤炭质量,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挖掘企业潜力,挤出虚高成本水分,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实施低成本战略需要从企业的投资、筹资和营运管理三个方面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

(一)加强投资管理,严控投资成本

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采用铺摊子、上项目的发展性总体战略,应当采用稳定性战略或收缩性总体战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严禁超计划、超概算工程的投资,暂缓非生产性项目的投资,放弃盈利前景差的项目投资,生产项目的投资也要分清轻重缓急。项目投资优先用于盈利产品的项目,确保重点盈利项目工程的投资和安全生产项目的建设,降低资本支出成本。

(二)合理筹资,降低筹资成本

煤炭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资金紧张,偿还贷款压力大,筹资困难,银行纷纷上调贷款利率,筹资成本增大。鉴于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同步上升,企业应当根据集团投资规模,统筹各单位资金需求,以集团名义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增强同银行谈判的话语权,争取优惠贷款数额,尽量降低贷款利率。企业也要考虑采用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新股等多渠道、多方式筹资,使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相平衡;企业要说服股东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危机,减少甚至暂停股利支付,增加收益留存以降低筹资成本。总之,要在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降低综合筹资成本。

(三)加强营运管理,降低营运成本

1.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煤炭企业要同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建立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采用后向一体化战略,投资或控制企业上游重要原材料和设备主要供应商,确保原材料和设备供应要有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和较低的采购成本。对于一般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各单位采购部门应及时、合理确定原料库存,集团根据各单位实际材料和设备需求量核定经济订货量。同时,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认真研判供求关系,实时跟踪、掌握市场信息。根据所掌握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材料物资实行统一公开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采购性价比,综合降低采购成本。

2.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降低劳务成本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危机,降低工资是势在必行,但是一定要确保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和谐的言行发生,才能赢得支持和有与企业共度难关的决心和信心。煤炭企业应建立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企业效益为中心的浮动工资和奖金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分配机制,缩小领导与员工工资过大的差距,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建设和完善工资核算的信息化系统,强化企业用工制度管理,定期核对实际人员与系统人员的一致性,杜绝“戴帽工资”的发生,在确保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减轻企业工资负担。

3.优化设置、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煤炭企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优化部门和岗位设置,简化业务流程,整合管控节点,通过管理流程再造,依托技术革新,在确保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改进煤炭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4.加强销售管理,降低销售费用

煤炭企业要同重要的客户建立多层次的战略和作关系,或者实行前向一体化经营,走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运一体化和煤化工一体化之路,推动煤与非煤的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投资或控制重要的客户。建立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确保销售的畅通。同时,要研判供求关系的变化,全面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跟踪电厂、钢铁、水泥市场,捕捉厂矿现场库存情况,实时掌握煤价变动规律和市场信息。不断调整营销理念,革新营销方式,稳定市场份额。由专门的销售公司统一定价销售,提高整体营销水平和定价权,降低销售费用。

5.强化财务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

煤炭企业随着经济效益的下降,现金流减少,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完善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分公司资金实时监控和管理。统一调配资金的使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

篇13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到来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给企业带来许许多多全球新机遇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加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国际管理的接轨,电算化与网络化的普及,更加要求我们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事后核算的会计模式,及时的将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参与企业多方面的运行。

一、积极参与企业内部规划的制定

即以现有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并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经营方针搜集其他的相关消息,从财务的角度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量化模型,对财务会计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提供有关价值关系的预算、决算,使企业的内部规划在价值管理方面可行。

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经营项目选择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与经济决策的只能,选择科学方法计算有关长、短期决策的评价指标,提供正确的财务评价。就经营项目的确立而言,其可行性研究是必须的,除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外,财务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通常包括:1、投资规模。2、资金筹措渠道。3、总成本的估计。4、投资的回收分析。5、盈利能力及趋势分析。对此,我们可根据经营项目的实际条件,辅以现有的财务信息,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分析中关于销售预测,利润预算,成本预算,资金预算等方法,提供详细的财务可行性报告,为经营管理部门的项目选择从财务角度提出建议。

三、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为企业全面预算打基础

虽然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但我认为就目前企业财务工作的现状而言,财务部门主要需要做的是财务预算,即根据经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计划,以价值量的指标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篇14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纳米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围绕能源、环境、健康及产业科技进步等主题,以工业化规模生产为目标,重点研究开发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

研究内容:

1、高储能密度超级电容器生产及应用示范

重点开发多孔电极材料纳米结构及导电性调控、复合改性和电极成型加工等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生产高储能密度超级电容器,并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应用示范。其中,纳米结构碳材料比电容量≥300F/g,公交车用无机混合型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8wh/kg。

2、轻质高强汽车专用纳米复合聚丙烯塑料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技术

重点突破纳米功能填料批量化生产及高效分散等核心技术,在材料纳米复合和组分结构优化等多技术集成及生产装备设计选型基础上,开发满足现代汽车要求、具有轻质高强、低气味、高抗冲、抗刮擦等优异性能的汽车仪表板等内饰件专用纳米复合聚丙烯塑料,形成万吨级塑料产品及配套纳米功能填料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产品在国产汽车上应用。其中,塑料弯曲模量≥1600MPa;多轴冲击性能(-30°C):呈韧性断裂。

3、高感性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及其应用

重点突破纳米复合功能树脂制备、功能纤维成型、纤维聚集体后整理及织物结构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满足高品质针织系列产品要求、具有舒适性和高感性的纳米抗菌功能纤维及聚集体,形成千吨级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生产能力并在品牌针织内衣、运动系列服饰中得到集成应用。其中,功能纤维线密度:0.8-1.5dtex,纤维聚集体抑菌率>99%,透湿率>150g/m2.h。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纳米科技前沿技术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聚焦生物医药和电子器件等领域,研究掌握揭示物质特性的纳米科学理论与表征方法。

研究内容:

1、纳米结构材料及应用

重点研究应用于环境保护与治理、高效节能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材料体系的成分、组织和功能一体化设计,以及具有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以及微观结构的人体组织修复与替代的纳米结构材料及应用技术。

2、疾病诊断与治疗纳米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纳米载体靶向示踪或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心脑血管和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试剂与系统,以及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细胞或基因治疗的纳米技术。

3、纳米加工与器件

重点研究面向器件的纳米加工组装技术、实现利用量子尺寸等特殊效应的纳米电子和纳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以及对目标分子具有多通道和高选择响应特性的食品和环境安全传感器技术。

4、纳米测量技术及装备

重点研究纳米结构和性能测量的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与纳米体系表征的基本理论问题,开发具有纳米尺度分辨率的分析测量装备。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注意:在可行性方案的“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中要求增加“纳米尺度效应机理说明”的内容]。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专题一所有课题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具有产业化实施条件、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5、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6、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5月30日,截止日期为*年6月20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同时提供查新关键词,有关证明、背景材料和参考文献的复印件,在可行性方案封面右上角请注明相应类别)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6月16日至20日,每个工作日9:30——17:0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7、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