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

篇1

一、市客运市场现状分析

全市人口45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9万人。境内主要境内有张石、京张、宣大、京藏等高速公路,110、207、109、112四条国道和19条省级公路和村村通公路里程2116公里,实现576个行政村通油路。市现有道路运输企业2家,全市共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11个、三级客运站4个,四级客运站31个、五级客运站58个、简易站82个、候车亭832个、招呼牌1275块。客运班线共计1211条,客运车辆2574部。其中省际客运班线为99条,客运车辆为204部;市际客运班线为59条,客运车辆为83部;县际客运班线为337条,客运车辆780为部,旅游包车车辆135部,农村客运班线716条,客运车辆1372辆,总客座位数约45015个。

二、规划原则和思路

市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是在对城乡客运现状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在充分掌握当地现状特点以后,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从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市各个地区的实际能力,初步制定出了适合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目标。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建立综合型交通运输线路”这三个方面的规划理念,同时还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群众利益、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等原则。

三、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目标

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群众利益、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原则,最终实现能够顺应城乡客运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的客运市场秩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在满足条件的县开通市区到县城、县城到乡镇、乡镇和村、存到村之间的农村公交线路,建设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提高服务、运营管理的水平,根据当地的农民出行的具体需求制定城乡客运体系。

四、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重点问题分析

(一)建立客运场站

市拟建3座汽车客运站,形成围绕主城区的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和远离主城区的宣化区、下花园区分别布设客运站,在便利区域旅客出行的同时,重点辐射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的站场格局。经过省厅审批,交通部门准备在花园建立客运枢纽站,预计于2014年动工,相信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农村客运站实现客运站入乡镇,候车亭进乡村,村村都通客运班车。要加快站点建设促进农村客运发展,要求“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建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这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重大举措。

(二)城乡公交网络层次的划分

根据主城区的发展规划延伸、拓展到城区边缘,便于换乘;对衔接县城至各乡镇的客运网络分片合理设置;合理构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乡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客运网络;规范客运营运,实现公交化运营模式,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门到门运输服务。重点规划将市区—宣化客运班线、市区—怀安客运班线、市区至下花园客运班线、市区至万全等客运班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同时通过现有农村客运班车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改革现有承包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公司化管理,公交化运营的模式。按照“先试点、再推广、后完善”的工作要求,将蔚县、怀来、张北作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试点县。

(三)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阶段

按照“统一规划、逐渐推进”的原则,全市围份“试点、执行、完善”三个阶段推进、扩大城乡公交的实施范围,实现从农村班线想城乡公交的逐渐过度。

1.试点阶段

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试点,开通乡镇之间的城乡公交。城乡公交线路设立的依据应该是根据各个乡镇农民出行的需求以及一些农家乐、旅游景点、工业园区的对外出行、联系的需要,主要适当的增加线路和车的班次,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一些线路客流量的出行特点,并建立快车、普通车线路。通过与物价部门联合进行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城乡客运的运价水平,根据公路客运与公交客运票价,在客流密度、行程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城乡客运的票价。

2.扩大阶段

根据在怀来等地区的试点经验,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在宣化、蔚县、沽源、康保、张北等地推行怀来的成功经验,不断延伸和开通新的交通路线至各个下针,进一步明确价格补偿、线路、站点以及运营组织、配套政策方面的具体问题,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实。

3.完善阶段

逐步改善城乡客运、公交车辆的智联,改进城乡公交的组织营运以及政府补贴制度,延伸各个县区已拥有的城乡客运到各个行政村,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城乡客运。

五、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工作难度高。为了保障客运一体化的公益性,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发挥出政府的领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

(一) 加大宣传力度,多部门协同合作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对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不断突破传统“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中交通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所以,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并成立针对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工作指导小组,由政府牵头成立市政府分领导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交通局、市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物价、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参加,统一指导、协调全市城乡客运事业发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市在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中,政府的补贴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最关键因素。在政府补贴中,城乡公交是体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内容,虽然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经济欠发达。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使城乡公交真正与城市公享受同样的税费负担,进而使其达到同等票价水平,保证农村客运的公益性。推进市市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要确立“城乡联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稳妥推进的原则,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城乡一化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力争使城乡客运、镇村公交享受到与城市公交一样的待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城乡客运健康、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城乡客运 一体化 对策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中,坚持“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统筹谋划、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大胆尝试,积极摸索,总结出了多种发展模式,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按照《广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全市各县(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对辖区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M行了初评,从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比率、城乡道路客运车辆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城乡道路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城乡道路客运信息服务一体化水平、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政策一体化水平等7个方面作出评价。评价显示,我市城乡客运服务水平能适应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尤其在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返乡探亲,商品交换、农产品流通、城乡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以及城市居民走入乡村,发展农村地区特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打破城乡公共服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老百姓安全、便捷、优质交通出行”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工作,努力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市(含县、区)共有城市公共交通企业26家,公交线路174条,公交车辆2095辆;拥有农村道路客运企业37 家,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81条,农村客运车辆1631辆。全市累计完成公交化运营改造的农村客运线路67条,累计开通城乡(含镇村线路)线路87条,覆盖全市564个建制村,投入车辆348辆,受益群众近180万人。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0.45%;乡镇通公交比例达到60.96%,建制村通公交比例达到34.1%。

二、组织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客运经营组织模式,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中增加对农村冷线的捆绑搭配。选择条件成熟的客运线路或片区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优化城乡客运资源,促进集约经营,提高经营效率。要改革农村客运班线管理方式,适度扩大农村客运经营自,对于偏僻地区的农村班线,可采取与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灵活运输组织方式,探索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班或赶集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平乐模式:在成功引导微型客车平稳退出市场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做好城乡公交开通工作。实行起步价1元,采取分段收费办法,及时批复城乡公交运价。荔浦模式:荔浦县自2011年在广西第一个率先实现“乡乡通公交”以来,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从“人、车、路”三个方面入手,按照“一个理念、二个100%、三个优化、四个到位、五个创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认真解决城乡公交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公交客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州模式:支持农村客运站经营者组建农村公交公司,更好地发挥农村客运站的功能和作用。对70岁以上持证老人、残疾人、退伍军人实行免票和学生优惠票制度。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并制定推广应用方案报县政府。

三、成功做法

――在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认识上有新突破。六年多来,我市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方式,认识到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项服务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而实施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部分县结合当地实际,遵循“先易后难,梯度发展”的原则,对具备开通公交的线路先行试点,成功后再辅开;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线路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待成熟后择机发展,保证发展质量。

――在发挥地方政府主导性作用上有新突破。发展工作中,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我市全州县、荔浦县农村客运公交化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奠定重要基础。

――在探索公交发展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行公交的方式上做到分层次、分区域、因地制宜,稳妥发展、安全发展。包括:对市城区公交推行向城郊周边延伸服务范围的发展模式,达到与市区公交网络的无缝衔接;对县城与县城、县城与辖区乡镇之间采取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改造的发展模式;在乡镇至建制村之间试行“镇村公交”的发展模式。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涌现出荔浦、兴安、平乐、全州等四个公交发展的先进典型。

四、存在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地区公路等级较低,乡村等外公路及单车道道路还占有一定比例,部分山区公路弯道、陡坡多,路况复杂,不利于农村客运车辆或公共汽车安全通行,成为阻碍公交发展的一大因素。公套枢纽场站如停车场、保养场、停靠场、调度中心等建设不到位,部分公交线路的站点站牌配备不全或损毁严重。

(二)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机制还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投放以及企业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等方面缺少政府公共财政补贴及税费政策扶持,虽然部分县区已经实施了地方财政补贴政策,但补贴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未取得足额财政补贴补偿,造成经营困难,服务质量下降。

(三)公交车运营安全和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

农村地区地域广大,固定停靠站和公交候车亭建设跟不上,公交车或公交化运营的车辆随意停靠现象还比较突出,乘客上下车安全没有保障,大部分通行乡镇的公交线路运营里程较长,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难度。另外,公交发展势必要触及现有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利益,处理不当易引发行业不稳定。

五、今后工作思路及设想

(一)认真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

要本着“统筹规划、城乡一体;以人为本、便民惠民;安全便捷、畅通有序”的原则,以政府名义尽快编制本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坚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原则,将城乡公交统一纳入各县、区政府公共服务范围予以大力支持;坚持公车公营,公司运作原则,城乡公交经营企业要按照公车公营的要求规范经营行为;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原则,因势利导,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确保稳定;坚持规范发展,安全运营原则,城乡公交运营过程中应实行“四定四统一”的经营模式,即定线路、时间、站点、班次,统一排班、调度、管理、结算。

(三)建立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和扶持政策

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都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同样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公交优先”相关政策力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完善城乡公共交通运营补偿机制,出台补贴政策,解决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四)进一步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城市公交设施建设用地的优先保障。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三是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维修、维护,确保服务乡镇村公交线路或农村客运线路畅通,车辆安全通行。

篇3

关键字:城市公交, 城市客运,一体化,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客运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统一的客运交通,从而改变过去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城乡道路的衔接、城乡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协调、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基本的要素。因此,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目标为:统筹城乡公交客运各环节的管理,综合配置枢纽布局、线网优化、体制配合等,协调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方式运营。

1.城市公交客运二元化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交通与农村客运基本上处于独立阶段,即二元化管理模式。

城乡公交客运的二元化管理体制一般形式是城市公交、出租车客运归市政等城市规划机构管理,城乡客运、道路客运等归交通局管理,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在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等诸。由于农村客运管理松散,农村客运非法营运现象普遍,扰乱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另外,乡镇资金缺乏,对客运的投资较少,导致乡镇客运难以实现定点定班定线;乡镇客运需求量较少且分散,导致公交线网密度较低,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不均衡性使得乡镇客运发展极不平衡。同时,乡镇道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也为客运出行带了诸多不便。

作为城市和乡村公共交通组织形式,皆为城乡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乘客的集散、送达,还是线路、站点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应加快城乡客运的融合,从体制上、管理上、运营上建立的城乡运输体系,实行城乡运输统筹规划、协调安排,推进我国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实现。

国内外典型城市建设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经验

国际经验

随着一些国家城镇化趋势明显,城乡公交客运的衔接需求日益凸显。国外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如下:

1.政府设立统筹管理机构,协调城镇交通运输体制

美国在一些城市设立“都市区规划机构(Metropolitan Planning Organization ,MPO)。MPO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资助下强制设立的区域交通决策机构,由城市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组成。它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交通决策体制,根据区域的规模和复杂性、交通特性以及实际的状况,建立远期交通规划(LRTP),改进并维持其至少20年。该规划设计区域内交通问题的协调和决策。MPO为美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西部,以六个MPO主席为代表组成了主席协调委员会(Chairs Coordinating Committee,CCC),从更大范围上统筹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保证城乡、城镇交通在体制上、空间上得到更好的衔接。

2.建立多元化的城市换乘枢纽,实现多方式零换乘

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交通枢纽,提高城乡交通客运换乘的便捷性,从而实现城乡公交客运的无缝衔接,可以使城乡交通线网紧密融合,并且可以增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大巴黎区的建立与其公交系统的协调是分不开的。巴黎市区的交通主要由公共交通承担,以地铁等轨道交通为主。巴黎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多方式的换乘枢纽,使得其公共交通线网得到有效衔接,交通枢纽、场站、线网等都得到了良好的鞋套,便利交通覆盖整个大巴黎区,实现了整个大巴黎区的交通客运一体化。

(二)国内经验

1.统一政府管理体制,协调交通机构改革

由政府组织协调,改革城乡交通管理体制。成立统一的政府城乡交通管理机构,实现“一城一交”的城乡大交通管理模式。北京市于2003年成立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将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能归于交委,实行城乡客运的统一管理。成都市在2005年同样成立了交通委员会,在该体制下,除涵盖了城市公交、城市客运、城乡客运、乡镇客运、出租车客运等运营管理之外,还融入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等职能,同时铁路、航空等方式的综合客运协调工作交与交委,从体制上实现了大交通管理机构。济南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尝试。成立交通运输局,统筹城乡公交客运的管理,实行统一规范的行政法规,建立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提高运转效率,使得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在管理体制上得到了有力保障。在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服务质量招投标制,保证客运服务质量水平。

2、加大优惠力度,统筹财政补贴

统筹城乡财政补贴,加大乡镇财政支持力度,保证乡镇客运的公共性。乡镇政府财政缺乏、客运需求较少、运营效益较差,使得城乡交通优惠政策二元化。建立切实可行的票价折扣政策,根据各乡镇政府的情况,加大市政补贴强度,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北京市城乡公交基本实现与城市公交同等折扣,同时建立权责明确的财政扶持制度。区县客运补贴由其自身财政负责,市级财政大力支持;在一些营运税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甚至减免。济南市根据乡镇客运需求的分散性特点,允许农村客运顶先不定车;支持农村客运自主吸纳车身广告;对贫困地区的交通折扣优惠与城市公交折扣相当;交通部门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的调研,发现并解决客运经营者的实际问题。

3、加强城乡客运市场监管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城乡客运缺乏行而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城乡客运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的监管不力,导致农村客运市场畸形发展。为此,济南市成立了城乡客运协调办公室,加大打击套牌、无证等非法营运车辆,重点消除车匪路霸的威胁,加强监督道路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客运市场,提高城乡客运的服务水平,创造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营运环境,促进城乡客运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小结

篇4

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城乡客运;绿色环保 ; 节能措施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industry in Chin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integration proje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traffic the sam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have played a very good adjustment role. How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us facilitat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eople, and deepen exchang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st-effective, has become in today's society,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green; energy-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03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含义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在城乡道路通畅、场站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乡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作、城乡客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有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客运资源,争取效益最大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达到城乡客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客运一体化就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客运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统一的客运交通,从而改变过去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专家认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客运“散、小、多、乱、差”现象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都在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陕西等多个省市的城乡客运全部由交通运输部门统一管理。

2、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过的要求实行“五个统筹”重大决定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3、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内涵3.1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也就是一体化发展,它是发生在城乡道路尤其是农村道路十分畅通,场站等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城乡客运实现网络化运作的时期。这是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硬件建设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3.2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交流。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不是忽视各种客运方式的差异,而是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协调发展,有机衔接,方便换乘。 3.3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多向的,不是单方面的,不简单是农村客运公交化或城市公交延伸营运线路扩大经营区域的问题,而是各方要找到共同的节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4城乡道客运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建立道路客运系统,客运管理系统,交通衔接系统,重点是方便换乘、零距离换乘的衔接系统。 3.5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内部关联的紧密程度,即要达到设施平衡,运作协调,管理统一,要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以法律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对城乡道路客运规划与计划,投资与建设、运营与控制、价格与票价等进行综合协调。3.6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体现的是道路客运的“协作、协调和协同”,即运输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立足于各种客运方式的有机联系、协作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多赢。

4、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不够。 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客运服务是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传统观念,城市公交一般在城市市区经营,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城乡道路客运则为城乡居民长途出行提供服务,两者的市场相对分割。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行政区的变化,城市市区和郊区的界限很难界定,造成两种运输组织形式的市场相互渗透,城乡道路客运市场和城市客运市场认识上的相对分割违背了运输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城乡道路客运市场,还是城市客运市场都具备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基本特点、基本属性,应视为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加快两者的融合,将城乡道路客运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服务规范,保障城乡客运服务的稳定性,保持运输市场结构的合理性,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避免产生过度竞争或垄断。 通达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是大经济区域或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城市公交是区域交通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理顺管理体制,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协调沟通,有利于城市公交与道路运输的衔接和旅客的零距离换乘,有利于形成“大公交、大交通”的格局。

②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亟待理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客运和短途道路客运逐步开始融合,传统的城市客运和短途道路客运分治的管理体制也逐渐变得不适应。尽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在逐步打破体制坚冰,但在基层,体制不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传统的多部门分治模式是长期延续下来的模式,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没有形成精简、高效、统一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不利于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而对于以交通部门为主的模式和“一城一交”模式而言,虽然减少了职能交叉,在体制上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仅限于公共客运的运营管理,而由其他部门负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定价和财政补贴,如果协调机制不跟进,统筹协调依然受体制掣肘而困难重重。③推进城乡客运优先发展的共识不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被认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其原则是鼓励客运交通普惠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从该原则来看,不应只涉及城市公交,服务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出行的短途客运也是体现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客运,也应当成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重要主题。但是目前关于公共交通优先的认识尚未统一到统筹考虑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上来,对农村客运的公益性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关于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在发展政策方面的不衔接。如:城市公交在政策上享有财政补贴,短途客运不享有;城市公交税收在当地政府关照下往往享受优惠,短途客运不享有;在运营上,公交型车辆、停靠站点设置和超载似乎是城市公交的独享的权利,短途客运则处处受有关部门的限制。要解决短途客运与城市公交有失公平的矛盾,必须在观念上有较大突破,认定短途客运也是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客运,与城市公交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的公共客运性质完全一致④客运线路等资源配置不合理 (1)线路重叠,造成运力浪费。随着南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道路状况的改善,人民群众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南通公交公司和南通汽运集团都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新增或拓展了部分经营路线,从而出现了城市公交客运和农公班线客运相互渗透重叠运营情况。线路重叠导致了运力过剩,有的营运线路的平均实载率不到30%。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以及企业的亏损。(2)线路重叠造成经营矛盾多。由于各自受利益驱动,相互争夺客源,不时会产生经营纠纷,影响了和谐稳定。(3)线路资源配置不合理,线网分布不均匀。城乡客运市场“二元分割”,农村居民出行不方便,热点班线争破头,偏僻线路无人跑。农村班线客运的线路基本上都是在县乡道路上运行,在这些主干上由于人流多,所以班次很密,运力配置趋于饱和,但离县乡道较远的村也想开通一些通达工程的线路,但由于新线路客流量少,开行亏本,公司不愿意开通这些线路,财政补贴机制没有试行,即使开了,也是亏本经营。⑤农村客运亏损严重,财政补贴难以落实到位 农村公交车主要的运行线路在乡镇,它的特点是客流量少,流向、流时不固定,运价水平低和车辆油耗高、农民消费水平低,它享受不到城市公交的种种优惠政策,面临入不敷出全面亏损的尴尬。以海安“村村通公交”为例,实施“村村通公交”初期适逢春运,在短短的1个月内实现营收205万元,表面看,这份成绩单似乎马马虎虎,但接下来的淡季,每月都出现亏损,全年到底会亏多少,暂时无法预测,虽然当地政府给予每年200万的定额补贴,仍不能弥补亏损。⑥市场监管难度大 目前,阻碍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黑车”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黑车”与城乡公交争抢客源的现象。监管打击非法营运作为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打击“黑车”的数量也数以百起,但由于“黑车”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廉价等特性,使一些群众还是愿意乘坐“黑车”。而交通部门的执法手段有限,执法环境恶化,执法地位不高,对非法营运取证又难,多数乘客也不配合,导致“黑车”打击举步维艰,陷入打击难、难打击的困境。5、加快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关建议。5.1统筹协调,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客运市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是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应统筹协调发展。要树立“大公交、大交通”的理念,在制定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时,除了注重城区的公交事业发展外,还要考虑市区到县(市)城区、县(市)城区之间及县(市)城区到中心乡镇的城乡公交发展。既要发挥城市公交资源网络化的优势,又要关注农村公交所发挥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作用,既要关心城市群众出行,又要关注农民群众的进出城需求。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长期运行在城乡道路上的农村公交的作用,科学投放运力。这样既能减少政府的负担,又能化解因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而造成的运力资源浪费和矛盾,使城市公交的有限运力在市区市政管养路段上运营,为合理分布城乡公交线路网和方便新村、小区居民出行提供运力保证。5.2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新路子。建立对公交线路专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及考核制度,完善市场的准入机制,打破垄断经营,对公交站场实行公用化、社会化,实行站场基础设施、线路与营运企业的分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对营运线路、站点、服务质量的监管,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培育市场主体,使政府在城市公交的投入,能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目前营运重叠、矛盾突出的线路,可在统筹规划、尊重历史、方便群众、确保稳定和谐的原则下,采取组建股份制公司联合经营、区城分工、特许经营等办法,实行统一管理,做到站点共用,利益共享,以达到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和服务质量,消除经营矛盾,确保市场和谐稳定的目的。5.3政策优惠,扶持城乡公交发展。农村公交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交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使农村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公交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有责任为农村百姓提供价格低廉、方便、舒适、快捷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要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政府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立足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农村公交的低票价的定价和价格体系,加大财政对城乡公交车的营运性亏损、政策性亏损的补助,以及对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定性计划任务的企业给予专项经济补偿,并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对于新增、更新及公司化改造涉及的车辆收购和车辆电子信息服务设施等,政府应提供财政、信贷支持及政府补贴等。农村客运站是城乡公交网络的节点,是城乡公交的基础条件,农村公交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途径停靠站亭建设应列入政府公共用地规划,要优先预留、保证建设用地,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必要的补助,使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道路运输企业是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大市场,要保证南通道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都具备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基本属性,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和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6、因为没有及时的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所引起的问题实例

2005年8月,长治市襄垣县,因运营襄垣至侯堡的城乡公交影响到了襄垣至长治班线的经营效益,引起班线车主的强烈不满,车主和司乘人员因此连续上访并集体罢运,所有班车停放在该县县城长达半个月之久。

2005年10月17日,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到义井村的农村客运班车晋AK5197遭到40多名不明身份的人员和车辆堵截,该车和部分乘客被强行扣留。

充分说明,客运体制上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社会城乡客运健康发展的瓶颈。

7、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的隐患

由于历史原因,全国部分省市的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一直沿用“二元”管理体制,即,城市市区和郊区的公共客运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外的道路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客运出租汽车及其停车场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出租车若经营公路客运业务,则由交通部门管理。

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站场设施不断完善、客运车辆不断增多的条件下,本可以通过整合客运资源,充分发挥城乡客运各自的优势,以实现连接城乡、通达四邻的纽带功能,但由于现行“二元”体制的人为分割,导致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出不了城,农村客车进不了城,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影响道路客运“门对门”的运输优势和城市公交组织化、集约化优势的发挥。城市周围线路客运竞争激烈,偏远农村线路客车时开时停,热线过热,冷线过冷,造成运力浪费和短缺共存,制约了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8、针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特性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篇5

城乡客运一体化不仅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理顺城乡客运管理体制、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客运竞争环境、保障城乡客运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必然选择。但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在这方面,省社旗县早在年就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年,由于当时社旗县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参与农村客运经营的车辆多、车型杂、车况差、档次低、服务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经营者之间恶意竞争,争客源、抢线路、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农村客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体制,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经营。经过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一种成熟的、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如今,当你走在省社旗县的乡村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辆辆“新农巴士”——城乡公交车,在绿树掩映的村镇之间忙碌地穿梭着,它们就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寂静的乡村带来了盎然生机和活力。目前,社旗县已开通23条城乡公交客运班线,投入营运客车143辆,日发班次586个。从6:30—18:30每隔10—15分钟就有一趟班车。农民群众从家门口乘车可直达县城,中途不用换乘。现在无论你走进哪个村庄随便问一位农民朋友,他们都会很高兴地和你说,自从“新农巴士”开到村口以后,进城既方便又省时,票价也比以前便宜不少。

社旗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引起了省、南阳市多家媒体的关注,省、南阳市的电视台和报纸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也吸引了外地许多县市有关部门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是政府主导,城乡统筹规划,“路、站、运”协调发展。社旗县委、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始终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客运的建设和发展。在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时,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站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保证路通、车通、站成。

二是大胆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年,社旗县在省率先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体制,将城乡客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两家客运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对开通的城乡客运线路实行“十统一”:即统一车型、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价格标准、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在车身上统一喷涂“新农巴士”标志和宣传标语,采取公交式运营。这一经营模式可以说是开创省农村客运改革之先河,也走在了全国农村客运改革的前列。

三是优化运力结构,合理布局线路。该县始终坚持实用、方便、经济、安全的原则,积极引导客运经营者尽量选择适合在农村公路上行驶,且价格低、能耗小、效率高的车型,对车况差、能耗高、安全性低的车辆强制其退出客运市场。在审批客运线路时,本着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延伸线路、冷热结合、捆绑经营的办法,合理布局班线,另一方面对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差、客源分散、经济效益低的线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农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

四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坚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安全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并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创文明班线、文明客车、文明司机等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和法规意识。

五是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农村客运点多、线长、面广,在监督管理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是社旗县运管所,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打击农用三轮车、四轮车、摩托车、微型小客车非法参运现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不断优化农村客运环境。

由社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

一、推进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必须打破多头管理、政令不统一、利益分割的不利局面,建立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新体制。近年来,虽然各地交通部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依然存在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不统一,相互缺乏有效衔接,公共客运场站资源不能共享,税费政策不一致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给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而且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优化整合交通资源,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从而确保城乡客运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发展。

二、推进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必须由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均衡协调发展。在审批线路时,交通主管部门必须进行实地考查,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扩张运力。对农村的支线、冷线,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提高道路运输经营者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保证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篇6

关键词:滁州、来安、全椒、三官 城乡公交一体化 交通现状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140-02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交通全网络、全衔接、全畅达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根本保障,它体现了城乡服务均等、资源共享、公平公正、社会事业发展等一体化,并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成果及文明服务。对于滁州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宜居城市,构筑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城乡科学发展、全域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1 城乡公交一体化现状

(1)滁州市公交。

滁州市城乡公交线网在中心城区的起始站以汽车中心站、城南客运站、高铁客运站、城北客运站4个客运枢纽为主,呈“多中心放射状”布局,城乡客流集散中心主要分布在下列城镇:乌衣镇、来安县城、全椒县城、沙河、半塔、汊河、二郎口、古河、章广。滁州市交通局规划至2020年,滁来全地区形成中心城区―重点城镇的二级公交客运网络,建立高效衔接、无缝换乘、布局合理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

2015年,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到六里-七里-八里-中坝-黄庄-三官新区-三官街道实地考察线路站并于2016年元月1日开通107路公交车且投入8辆开始运营,107路公交开通,真正使乡镇农民出行享受了公交待遇,消除了原农工客运班车破旧的安全隐患,极大地改善了三官及沿线农民出行乘车环境。而这仅仅只是一小步,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交通全网络、全衔接、全畅达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根本保障,它体现了城乡服务均等、资源共享、公平公正、社会事业发展等一体化,并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成果及文明服务。对于滁州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宜居城市,构筑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城乡科学发展、全域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地方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2)制约滁州市公交一体化的主要原因:第一,相关政策制度尚未出台。如:市政府没有出台《滁州市公交财政补贴管理办法》《滁州市公交管理办法》《滁州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公交优先,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缺少政策保障,城乡二元格局尚未打破,制约了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第二,规划引导相对滞后。调研发现,无论在城区还是集镇,公交车占道停放现象十分普遍,没有达到“一镇一站、一村一亭、一站一牌”的建设要求,城乡客运车辆没有停车场地,尤其是城乡线路上的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更达不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县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公交站场建设重视不够,未将其列入建设规划或者预留出合适的公交站场用地。第三,“出行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①候车时间长。由于现有的公交线网密度不大,发车频率低,准点率差等原因,造成出行效率低,人们在思想上还未养成出门乘公交的习惯。②公交线路布局不完善。少数镇与镇之间公交还没有完全环起来,造成镇与镇之间群众出行不便。③镇村公交未开通。公交线路尚未完全延伸至村,除少数镇仍采用“小面的”向村运送外,全县大多数村都还未开通公交车。老百姓进城,还要换乘到镇,再乘城镇公交,从表面看票价低了,但实际算起来并没有省多少钱,反而麻烦了。第四,基础设施亟需完善。①站场建设滞后。调研中发现,城乡公交基本没有首末站,城区仅有滁州北站停车场可固定停放公交车,其余使用的停车场多为临时停车场,多数镇也没有固定停车场。②停靠点建设迟缓。全市多数镇没有公交回车站。全市每天多辆驻点车辆停放在镇(停在驾驶员自家门口或镇政府附件道路上),夜间无人看管,车辆损坏现象时有发生。③候车亭、站牌无人维护。过去通过广告招租“以站养站”的模式已不管用,2012年以来,公交公司投资建设的数百块临时站牌损毁严重。(3)滁州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对策。

①坚持城乡公交优先发展原则,加大对城乡公共交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一是逐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明确城乡公交发展战略和目标,把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二是通过政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先提供土地,减免相关费用等方式来支持公交站场建设。市财政给与适当的财政补助,来建设公共交通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等公交基础配套设施。

②加快开通乡镇主要路口和城区主要街道的路线。一是以现有城乡公交为基础,不断增加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覆盖范围,逐渐减少城乡公交的覆盖盲区,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二是尽快开通村村通公交,实现县城、街镇、行政村三级公交全覆盖,争取尽快打造“通到老百姓家门口”的便民公交网络。

③全面提升公交企业的经营服务水平。首先要规范公交企业的内部管理。在完善服务质量投诉和监督方面,通过公布投诉电话,设立投诉箱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接受群众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其次要强化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考核机制,对公交司乘人员实行积分考核,凡年内累计超过规定分数的,给予停岗处理,并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有力规范公交司乘人员的行为。

④优化公交线网和场站的布局,构建与城市化进程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线网体系。一是按照客流规律、群众需求、道路状况,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网络,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辐射状公交线路网,增加班车的密度,提高公交准点率,方便群众乘坐。二是要加快公交站场的建设,将公交站场设施纳入城镇建设范围,公交首末站、枢纽站等设施由所在镇街负责建设,对站场等公交运行的基础设施,逐步推行站运分离、资源共享、有偿使用。三是按照一体化规划、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的原则,针对不同镇街属性及客流特点,规划建设经济实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农村客运站。

⑤合理制定城乡公交收费标准。完善公交运营成本评估机制,对组织交通、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周期性年度审计与评价,核定企业的合理成本和合理利润空间,并按照基于成本定价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召开价格听证会,制定合理的城乡公共交通价格,坚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便民利民。

参考文献

[1] 滁州市交通局[EB/OL].http:///ShowNews.asp?cid=&id=4511.

[2] 韩峰,姜文静.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8):72-73.

[3] 隋映辉.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共识与转型趋势[J].青岛日报,2015-01-31.

篇7

 

城乡道路交通运输客运是联接城乡经济、服务居民出行、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同、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标志。

 

一、多措并举 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政策指导,规划引领。为规范推进我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青海省交通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关工作的意见(试行)》,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原则、运行要求、燃油补贴、服务能力、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各地制订了辖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为我省城乡客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我省按照“城区周边乡镇、村社比较集中的地区,试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条件具备的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促进和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的思路,先在具备条件的西宁和人口较为稠密的东部海东市先行开通高速直达客运、城市公交线路延伸和客运班线公交化的改造。通过试点经验总结,逐步向其他市、州推进。

 

3、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为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提高经营者抗风险能力,我省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新路子:一是收购法。即由具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对现有经营者出资收购,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二是整合法。即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对原经营企业进行整合,成立线路公司,实行股份制。三是新建公司法。即成立专营农村客运班线和城乡公交的公司,实行区域经营。

 

4、转变模式,灵活经营。根据各地人口分布、群众出行习惯等,打破传统的“定点、定线、定班”单一班线模式,实施区域经营、循环经营、专线经营、捆绑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农(牧)区客运经营模式,对于客流量小、客流不均衡的客运线路,采取周班、月班、赶集班、逢时班等发班模式灵活经营,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出行需要。

 

5、落实政策,让利于民。一是落实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二是协调落实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三是实行对农村客运车辆、城际公交车辆、城乡公交车辆免收公路通行费政策。四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补贴。

 

二、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先天不足”。我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公路等级较低、客运站点建设滞后、乡镇客运站功能单一、农村客运车辆车型等级较低等问题。

 

2、城乡客运市场规模化程度低。经营农村客运的企业存在客运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综合效益较差等问题,农村客运市场“小、弱、散、差”现象明显。

 

3、城乡客运发展不平衡。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域广大、村镇分散、人口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在省会西宁周边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城乡客运发展较快,而在青南等藏区,客运线路覆盖率低,班车通达深度不够,运输断头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4、财政补贴有限,企业经营困难。我省除客流相对较大的东部地区外,受客源因素,大部分地区经营农村客运或公交客运的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经营状态。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只有部分地方财政给予企业政策性经营亏损补贴,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制约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三、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1、健全法规,使城乡客运管理有法可依。为使城乡客运发展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交通运输部应尽快出台《城市公交客运管理规定》、《城乡公交客运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明确管理主体、职责、许可、监管等,作为城乡客运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2、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是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发展城乡客运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由政府牵头,交通运输、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公安、安监、国土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管理服务,为城乡客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城乡客运是公益性事业,是利民惠民工程,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政府的公益性行为来推动。应建立扶持城乡客运发展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以制度性公共财政补贴为主,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优惠政策为辅,以专项补贴政策为补充的财政保障制度,按照“照顾偏远、兼顾公平、差异化补贴”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以此促进城乡客运经营的积极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大农村牧区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场站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部、省级要加大对农村客运站点的资金补助,加快建设速度,适度提高建设标准、满足规模需要。

 

5、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城乡客运资源,适时调整城乡客运结构和促进转型升级。一是对较成熟的班线,可实行对同一条班线多家经营主体,采取收购、置换、重组、入股等方式,促进集约化、规模化运输;二是鼓励同一线路起讫点客运企业组建线路公司,实现线路统一经营;三是鼓励同方向客运班线,通过整合调整由同一经营主体经营,实行“一区一线一司”的运营模式。四是加快城乡客运车辆车型的升级换代。

 

6、提高城乡客运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城乡客运经营的管理,提高城乡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在城乡客运经营管理上,实行城乡客运经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服务质量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客运企业的社会评价体系。

 

7、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要严格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违法违章行为,督促客运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同时,要广泛宣传,加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确保客运市场安全。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探索和创新适合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革现有城乡客运管理模式,逐步打破城区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构筑城区、县城至乡镇(街道)、乡镇至村和较大规模自然村(组)的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公交网络运行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要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强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协调,使农村客运建设有序发展。

2、坚持全面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要统筹交通建设和道路运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路网,进一步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和停靠站候车亭建设,建立农村客运发展责任机制,加强督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平衡协调发展。

3、坚持优化农村客运运力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则。通过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实行公交化模式运营,提高客运车辆档次,提高农村客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坚持满足农村需求,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原则。结合农村实际,以方便农民百姓为出发点,通过提高客运企业的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5、坚持长效管理,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客运机制。

三、目标任务

20*年完成县城至各乡镇(街道)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完善县城至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公交网络,2009年完成乡镇(街道)至各行政村公交网络建设,2010年全面完成公交化改造任务,切实提高公交通村率,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同时,进一步提高城乡公交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公交行业管理办法,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城乡公交品位,实现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

------统一公交运营。统一车身外观,统一车辆型号,统一公交编号,统一站点停靠。

------完善城乡公交客运线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停靠(招呼)点、终点站回车场等五类站场。

------加强农村客运线路资源整合。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提高客运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严厉打击农村客运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客运秩序,净化客运市场。

四、工作措施

1、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原则,加快制定《*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县城乡公交发展基本思路,强化公交发展政策保障,努力完善城乡公交线路网络,大力兴建公交站场基础设施,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规划保障。

2、加快城乡公交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发展的需要,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停靠(招呼)点、终点站回车场等五类站场。

(1)加快客运东站建设,客运东站作为二级公交网与城区公交的中转站,主要满足城乡公交乘客中转换乘需要。

(2)中心镇政府所在地设置中转换乘站,主要满足二级及三级公交线路中转换乘及乘客候车需要。

(3)在城乡公交线路沿途合理设置沿途候车亭(简易停靠点、招呼点),主要为城乡公交车提供停靠点,引导和方便乘客候车。候车亭建设是城乡公交客运改造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城乡公交客运线路沿途候车亭的建设,力争达到一行政村一亭的目标。

(4)设置终点站回车场,主要为城乡公交车提供终点停车、回车场地以及乘客候车功能。除终点站是中转换乘站外,其他城乡公交终点站都应设置回车场。

(5)在新建(改建)公路时,应将城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建设纳入工程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同步验收,以满足广大乘客和农村居民出行的需要。

城乡公交站场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设按照“以块为主、行业指导,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由当地乡镇(街道)负责实施和管理。

3、加快农村客运线路资源改造步伐

对现有农村客运班线,要全面实行公交化改造,全力提高农村客运班车公交覆盖率,按照县城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的两级城乡公交线路网络要求,做好县境内普通客运线路经营年限到期后或车辆报废更新的公交化改造工作。各客运企业在获得新一轮客运经营权时,必须按照城乡公交客运要求,投放新的客运车辆,对新增或更新的客运车辆,也要求按城乡公交客运,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循环发班。

对同一区域(线路)多家企业经营的,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加强客运资源整合,提高客运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城乡公交一、二级客运网络投放车辆必须达到中级(含)以上车型,鼓励投放空调车车型。三级公交网络可投放普通及以上客车,准四级公路及客流量比较少的行政村、自然村可投放9座以下的客运车辆。

4、整合城乡公交线网,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归并站点,整合公交线路。并根据实际需求,增加高峰车辆,加密公交班次,增开特色公交线路。要制定实施《城乡公交行业服务标准》和《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建立公交行业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强化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考核,加强对公交员工的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公交员工素质,进一步打造公交文明精品线路,提升城乡公交服务形象。

五、实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县交通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办、县公安局、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县旅游局,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

篇9

虽然这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乡客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农村客运发展十分明显,全市151个行政村,已有131个村通车,但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场站建设滞后;运力仍显不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线路调整不够及时;公交化改造进展不快。

为加速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铜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强力推进机制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涉及到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处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各年度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市、区、县”一体化、“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公路路网与客运站场,尽快构建一个以公路网络为基础、客运站场为节点、客运线路为通道的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使各种城乡客运方式有效衔接,以实现客运资源共享和旅客“零距离”换乘。

(三)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连接线的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六纵六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农村路网,加强农村路网与重点镇的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线路,构建主城区、城镇30分钟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飞地”)30分钟至主(副)城区的一体化交通路网。二是加快场站建设。尽快在顺安、县城北等处选择合适位置兴建换乘中心;另增建3-4个农村客运站;同时加快市区至重点集镇,重点集镇与集镇沿线的候车厅和招呼站建设。

(四)积极融资,努力保证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资金足额到位

在财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利用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参与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车籍所在市、县、区政府出资收购班线。

(五)稳步推进,逐渐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范围

围绕到20__年我市一主两副城区和主要集镇公交运营网络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彻底更新破旧车辆,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将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提高到与马鞍山、芜湖相当的水平,及时调整线路布局,加快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争取东部城区早通公交车,农村公交逐渐向钟鸣、东联、胥坝、天门、灰河等5个主要集镇延伸。

篇10

【关键词】城乡客运一体化;问题;措施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状态,农村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相比于城市严重滞后。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妨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阻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在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长期以来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和城市公交分别由交通和城建两个部门管理,体制不同,管理分割,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道路旅客运输与城市公交统归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突破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在此背景下,如何具体落实城乡客运一体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指将城乡道路旅客运输作为一个整体,将站场规划、线网规划、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有机结合,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各种运输模式之间零距离换乘,逐步实现旅客的有序流动和市场的有序健康运行, 最终达到方便城乡群众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三、城乡客运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

1.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缺乏协调性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道路客运主要为城乡居民提供“进出城乡”的运输服务,主要运行在城乡道路上的一种客运模式。而城市公交一般运行在城市内部或郊区道路上,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服务,二者市场相对分割。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很多公交线路开始延伸,造成了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线路交织、分界不清的局面。我国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长期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管理分割,法规标准、营运模式、经营主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虽2008年实行了改革,将二者均划归交通运输部门管理,但在城乡客运一体化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在线路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协调性还较差,仍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一个统一开放、主体平等、竞争公平的融合市场,采取措施推进一体化进程。

2.城乡客运体制不顺

由于长期城乡管理分割,割裂了交通资源的分配,城乡客运的政策也不统一,如财政补贴方面,城市公交可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包括政策补贴和绩效补贴,而道路客运却很少享受补贴。税收方面,城市公交因其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可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而道路客运却很少享受税收优惠。线路确定方面,城市公交线路一般由政府进行规划,可跨区延长线路,而道路客运根据其线路的不同,由不同级别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审批。诸多方面政策不统一,妨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客运线路等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城市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进程中,在线路的设置问题上出现了重叠的现象,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营成本较高。如在客流量较大的路段,在原有班线的基础上,开辟了公交线路,使得实载率下降,运力浪费。由于实载率下降,运营者利益受损,不时产生纠纷,影响了整个客运市场的和谐稳定。由于冷热线的存在,很多偏僻的线路客流量少,没有效益,客运公司不愿开通,因而使一些偏僻的乡村人民出行困难。在客流量较多,效益好的路段,客运公司又争先恐后抢夺客源,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一些线路不能很好地结合客流特点制定发车计划,在出行高峰,如周末、节假日等,客流激增,由于运力不足、调度不善使得人们的出行需求不能满足,宰客现象频发。客流低峰时期又造成运力闲置,资源浪费。

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措施

1.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正确认识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客观上存在的一些差异,对城乡客运仍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鼓励城市公交“车头向下”,开辟通往近郊区、开发区、卫星城、旅游景区等的公交线路,延伸和完善公交服务网络。对于农村客运,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发展公交化改造。对于客流量较大的线路鼓励公交化运营,根据客流动态特点,适时调整发车频率,方便人们出行。对于客流量较小的线路,根据客流特性开展固定和非固定班次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即能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又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一些客流稀少地区,在不能推行公交化时,可采取小型客车定点运行,将乘客运送到一些公交、班线候车点,实现接驳运输。对客流稀少地区的小型客车运营者要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把好市场准入关,严禁“黑车”载客。

2.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

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过程中,随着公交线路延伸和公交化改革,原有客运班车业主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一些地区,因双方竞争,形成利益冲突,出现过农村客运经营者抵制公交车下乡,甚至拦车阻止运营的情况。要想协调好双方利益,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是有效途径。在公交化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收购、兼并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可对原经营业户提供车辆入股、现金收购、提供驾乘工作岗位等不同方式进行改革,对现有线路、车辆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公司化经营。农村公交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多种模式并存,不能一味照搬城市公交发展模式。在市场准入方面,可对线路经营权进行招投标,打破垄断经营,对一些冷线,可采取“冷热搭配”的方式。建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企业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实施政策优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项惠民政策,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公交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有责任为老百姓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要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联合起来统一相关政策法规, 对城乡客运实行统一的发展政策及运价、税收、补贴等经济政策, 采用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服务标准,使城乡客运经营主体的竞争环境公平化。对现有线路和站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适时调整线路和运力投入以优化资源配置。对于边远地区线路的经营者,要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的力度,切实做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一些城乡公交改革成功的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学习经验总结教训,为一体化进程助力。

【参考文献】

[1]任卫军,郝记秀,孙黎莹,等.大部制背景下城乡客运一体化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

[2]韩彪.毗邻城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吕安涛,顾克山,等.济南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8(3).

[4]张建旭,陶怀仁.城乡客运一体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2,18(5).

篇11

[关键词]城乡客运 一体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36-01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的农村客运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群众的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城镇经济的建设,加快城乡间的融合,合理地利用已建成的“村村通公路”等资源,应该对城、乡之间和村、镇之间的客运进行统一协调规划,逐步在农村(乡镇)内和城、乡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系统。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特点

城乡客运一体化就是在城乡道路十分畅通的条件下,线路网络布局一体化,即城乡客运网络统一构建,方便人们在各线路间换乘。如图所示。

第一层线路为城区内各个居住、商贸、办公、医院等片区之间的线路;第二层线路为连接城区至各个乡镇之间的线路;第三层线路为连接乡镇至乡镇之间的线路;第四层线路为连接乡镇至行政村之间的线路。

二、溧阳城乡客运一体化现状

溧阳市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客运市场的无序竞争,实施客运企业资产重组。2002年年底,溧阳市对路运公司,客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重新划分运输线路。将客运公司多台班车和多条线路进行整合,由路运公司负责道路客运,客运公司负责城市客运和车站经营。通过整合,客运公司和路运公司由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顺利解决了两家企业之间的经营性矛盾。在全省率先实施“站运分离”,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客运市场大“变脸”,全省绝无仅有;出租车起步价4元,全省最低,公益性凸现……溧阳客运行业独辟蹊径,颠覆传统“挂靠经营”方式,在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之间,找到了利益与公益的“平衡点”,以全新面貌引领“公车公营”新模式。

推行“公车公营”模式。主要做法是:这种营运模式取消了之前的承包经营模式,公司对营运车辆真正有了管理权。推行公车公营改革以来,客运公司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车辆更新,新增公交车85台,相继开通了十余条公交线路。还投入2000万元完成农村班线的公司化改造,投入1500万元对5条农村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

以镇村公交发展为契机,探索“1元制”镇村公交新模式。村到村、村到镇客运一直是城乡公交事业的“短板”,特别是一些“远、偏、穷”地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溧阳市成立了镇村公交公司,负责镇村公交的日常经营,把开展农村客运“村村通”作为全市一项重要实事工程来抓。

三、溧阳城乡客运一体发展优缺点

1.站运分离:站场从专业运输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向社会大众提供运输站场相关业务的经营企业,实现自主经营。

2.推行“公车公营模式”。主要做法是:使营运车辆的所属权和经营权统一起来,就是政府部门让客运企业获得经营权,客运企业出钱购买车辆、招聘驾驶员,车辆的产权属于公司,对驾驶员采取聘任制。

3.加速溧阳城区、市到镇、镇到村三级公交网络辐射。目前,溧阳市域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级公路为次骨架,乡村道路为连接线的干支结合、功能互补的公交网体系。

4.要确保镇村公交班次正常,客运公司从制度着手,按照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五定四统一”原则严格管理。公司化经营下,车况好了,班车准点了,服务也好了。

5.政府加大对城乡客运的投入。溧阳市委、市政府对城乡客运给予政策支持,提供行政保障。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城乡公交一体化很快由部门各自行动上升为政府整体行为,并建立了“政府主导、镇区配合、行业运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模式。

篇12

“十五”以来,我县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高,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与运力,服务能力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部署,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模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坚持市场导向、宏观调控。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依托我县骨干客运企业,对现有城乡旅客运输经营者,根据其经营主体和经营年限,按优化线路和自愿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造和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公交客运的“航母”企业,统一经营我县的城乡公交客运,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三)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加大对公交客运营运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交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道路保障情况和安全通行要求,研究制定统一的城乡公交车辆投放技术标准,加强公交客运安全管理。

(四)、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客运与农村客运互补发展,实现各种客运方式“零换乘”,促进道路运输质量、效益、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按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妥善处理好新开行的公交客运线路与目前在营的班线客运线路之间的关系,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公交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

(六)、坚持公益性原则,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运输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车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站场。

随着农村公路油路改造及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完善,推行“路、站、运、安”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只要道路通行条件达到客运要求,要及时商请公安、交警、路政、运政、安监、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该路客运通行条件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开通客运线路。

加快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乡镇、农村客货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招呼站点建设。区域经营范围内,可采取站、运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交经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客运站、停靠点(招呼站)。客运站点的建设按照国家交通部一至五级划分,参照国家交通部站点建设补助标准由政府进行补助。

(二)、合理规划,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网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突出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干线公路客运与农村公路客运并举,统一纳入县域公交客运网络。使其成为以各客运站为节点,连接各条客运线路的“多层次客运网络”,各种客运方式互为补充,协调优化。

1、在××县城至昆明之间、与毗邻县之间,加快县际公交客运发展步伐。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运力投放计划,合理投放运力,不断提高客运车辆级别、档次,增加安全系数,增强服务能力。在目前已开行的××——昆明、东村——昆明、鸡街东村——昆明、××——青龙——安宁、××——东村等几条线路的基础上,至2008年底还将开行××——团结——昆明(老昆富公路)、东村——禄劝、县城——散旦、县城——散旦——款庄——赤就——县城大环型线等线路的公交客运班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幅射到市区和相邻各县以及县内几个主客流集散地的公交客运一级网络。

2、以乡镇为中心开辟农村客运新模式

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行政村),每一乡镇将配套一个农村客运站。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村、罗免、赤就、款庄4个农村客运站。散旦客运站于2008年底将建成使用。以各乡镇为中心,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开避农村区域客运。至2010年底,逐步形成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以各乡镇区域为经营区域、以农村客运站为枢纽、以各条通村公路为线路、以各行政村和学校为结点的农村公交客运网络。根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适时投放安全系数较高、符合国家有关营运技术标准的客车运营。在管理上实行“三定、四统一”,即定区域、定站点、定班次;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驾驶服务人员,统一服务标准。运营时间上结合农村客流的特点,在核定经营区域内灵活调度,灵活发班,逐步实现农村客运与干线客运有效衔接,形成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

3、在县城城区范围内和大营、永定、者北集镇范围内,开行城镇公交。根据集镇路网、厂矿、单位、学校、村庄分布,统一编制城镇公交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打通县城及几个主要集镇内客运线路微循环,开通城镇公交客运,以解决人民群众上下班、上学、赶集、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目前拟开通永定——大营——工业园区——兴贡——永定的环县城公交客运线路、县城——北营工业园区——者北街、县城——沙锅村——明熙苑、县城——元山——松林等主要短途公交客运线路,经营上以城市公交为主,出租车客运为辅。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形成完整的城镇公交客运三级网络。

4、结合我县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实施,适时开通旅游客运,其线路一端在旅游景点,以运送观光游客为主,分定线旅游和非定线旅游。以填补班线客运与包车、出租车客运之间的空白,使多种客运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分工。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公交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必然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城市公交线短,客流集中,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经营效益稳定,而农村公交客运点多、面广、线长、客流不稳定,道路通行条件差,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效益低下或无效益,导致各经营主体往往投热弃冷,即热衷于经营“热线”客运,而不愿经营“冷线”客运。通过市场竞争往往不能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由我县交通局组建“××公交客运集团公司”,作为我县经营县际、县内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物流的“航母”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多方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可由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农村公交客运公司、货运物流公司等组成,使其经营的线路、区域“冷热”搭配,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到2010年,运力达到:县际公交客运班车100辆、2000个客位,以中级以上中型客车为主;旅游客车20辆、200个客位;城镇公交车30辆;农村公交车70辆;客运出租车30辆;货运出租车200辆、800个吨位以上。经营范围涵盖到广大农村各行政村,实现“路运并举、通路通车”。管理上实行经营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益,又有利于政府监管,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达到“三赢”的效果。

(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

城乡间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而形成的客流。我县是农业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我县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物流就是要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农村物流,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既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客货运输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并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人货混装,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

发展农村物流,就要以农村公交客运为依托,农村客运网就是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站兼营物流中心(站),农村客运企业兼营农村货运物流,组建物流车队(组),发展货运出租车,在保证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保证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五)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县交通局做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投资我县公交客运,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不断加快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县道路运输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自律工作,为客运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篇13

随着广西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的乡镇人口众多,大批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城乡公共汽车交通是连结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交通,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广西区内各大中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提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之间的流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带来了客流量的与日俱增。此外,随着城区的不断拓展和公交线路的对外延伸,城区公交和公路客运的经营区域逐渐产生了“交集”,这样,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成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含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根据城乡旅客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现有的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原来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发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一种交通运输模式。

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能够明显提高城乡客运的服务质量,使乡镇居民享受到“快捷、方便、经济”的运输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体现了运输和谐。宏观方面,它的实施有利于城乡道路客运行业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城市公交与公路客运之间的无序竞争,有利于客运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城乡客运的整体竞争力。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交运发〔2011〕490号)的要求,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目标是:一是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二是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不断巩固道路客运的保障能力、竞争优势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地市级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郊区主要乡镇。四是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行稳定、安全规范、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系统,实现全国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100%的中心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实现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0%以上。

广西区内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在制定当地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发展目标时,应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城市发展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目标,例如,桂林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全市50%的农村客运线路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范围基本实现城乡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又例如,广西北流市制定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为:(一)2010年,组建北流市农村客运公交有限公司。(二)2010年,北部镇的43辆专线车转为公交车,全市公交车达到95辆。(三)2011年,南部镇的42辆专线车转为公交车,全市公交车达到137辆。(四)2012年,推广到南部镇及玉林周边县市的专线车转为公交车,全市公交车达到200辆以上。

四、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基本步骤

城乡公交必须要根据农村客流的特点和农村群众的出行要求,摸索农村公交客运的发展规律,形成适合农村需要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现在,不少地方对农村公交客运的管理还停留在强制完成农村通达率、延伸公交线路的层面上。

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要着力于规范行业标准上、着力于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上、着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着力于方便城乡居民的出行上,笔者认为,其发展的基本步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行业标准

地方政府应加强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技术标准体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落实公交扶持政策;依法查处各种非法营运活动;规范城乡公交企业经营行为,监督检查企业服务质量;监督城乡公交安全工作,保障城乡公交的运营安全。

(二)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

公交事业是公益型事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服务质量考核和社会的监督。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制订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信用评定和服务质量考核通报制度。例如,制定基本的城乡公交服务标准,开展优秀驾驶员、从业人员评比等文明创建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乡公交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排放要求做明确规定等等。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公交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首先,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城乡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其次,在土地使用上,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实行划拨,保证城乡公交换乘站场建设用地。最后,加快车辆更新,加大科技投入。启动GPS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对车辆的实时调度监管能力。

(四)方便城乡居民的出行

城乡公交的线路应与主要客流流向一致,应分设主线和支线。主线主要是连接客流集散点和交通枢纽,比如一些较大的乡镇作为主线,较偏远的乡镇作为支线。科学规划站点布局,按照便利、优先的原则,统筹城区公交、乡镇公交和农村支线班车运营,逐步将城区公交与乡镇公交进行融合,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五、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推广思路

(一)采用新能源汽车

篇14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客运;发展

一、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特征

(1)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基础设施一体化简要来说就是要在一定的城乡区域内实现各种道路工程客运车辆能够良好自由的行驶,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保证在城乡区域内有路可走;二是要保证道路相关的技术条件达到标准要求;三是要保证整个城乡道路或者是公路的完全衔接;四是实现整个城乡道路的网络化。(2)运行模式一体化是城乡道路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因素。运行模式的一体化简要来说就是公共的道路客运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不应为城市和农村的区别而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我们国家在目前条件下这在城乡普遍使用的是方便便宜的公交化客运,而在农村运行的则是不怎么规范的班线客运,这样两种运行模式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几乎是完全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在讨论运行模式一体化的时候主要也是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证运营环境的一体化;二是保证运营场地设施的统一性;三是保证车辆技术和装备的兼容性。

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分析

(1)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中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场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其中城乡道路是整个客运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保证其功能性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土地性质、人口使用性质以及人口流动预测等的完全一致。而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中的枢纽,其在城乡客运中的特点是规模适中、设施齐全,这样一种规模和设施是能够很好保证其基本工程的实现的,因此我们在对城乡客运的场地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就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公交场所设施的建设上,以此来实现农村居民出行的公交化。(2)线路布局。在对城乡客运线路进行规划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是实现整个线路的网络化,以这样一种形式和状态来实现周边城市、县、乡、村公路的全面通达,也就是所谓的村村通工程,将公交的覆盖率提高到100%。除此之外,在某些地区因其经济发展水平或者是产业结构的要求,上述的基础交通设施是不能够满足其实际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根据这样一些特殊村落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来进行建设。再次还可以根据人口的密度和流动特点来对城乡客运道路的路线进行确定,这样做的优势是能够较好的对公交路线实现优化。最后补充的就是我们在进行线路的设置、调整和确定的过程中要注意最终的导向是实际需求,也就是说,整个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居民出行的实际要求。(3)运行模式。我们在进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设计时,最为基本的思路就是将既有的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予以整合运行和操作的模式,也就是对其进行统筹管理。这样一种运行模式一体化实现的具体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所有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采取公交式的运行模式;二是要保证整个城乡都按照统一的规则和原则来确定出行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对已经有通车的城乡地区新增一部分的公交车,再对一些原有的班车进行公交化的改造。下文中从两个方面来对这样一个改造过程中的细节要求进行说明。第一,硬件设施的功能设置。硬件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道路及其附件的设置。在这样一种统一和统筹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下,车辆的行驶区域也就扩展到整个的城乡区域中来,包括情况较好的城市道路和情况相对较差的农村道路。这样一种状况和模式就对车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整个城乡区域内的所有道路都要满足公交模式下车辆运行和行驶的要求。在某些地区很多的道路都只适合于班线模式的运行,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必要设施的建设和添加,具体来说就包括行车速度的限制、人行道以及人行横道等的设置、照明设施的增加、交通标志或者是防护措施的设置等。二是场地设施的统一。一般情况下,较大的行政区域内公交化模式的设备以及场地要齐全很多,尤其是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内,将原有的班线换做多条的公交线路就需要建设较多的公交首末总站停车场和数量更多的公交中途停靠车站,因此,在进行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过程中,这样一些方面的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一些地区因为居住的人口较少且经济并不发达,但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要按照标准设置来进行上述相关的建设过程。三是车辆技术的兼容。这主要是因为班线客车和传统公交汽车在车型上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这样一种调整和改变的时候,也要将这样一些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认为在进行新车的购进时要注意尽量的选择公交车车型,但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公交车的购进,整个的花费比较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可以对原用的班线客车进行改造,然后应用到公交线路的运营中来的。第二,组织运作模式。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形势状况下采用的还是班线模式与公交模式的并存状态,以此来实现满足居民不同的出行要求,而我们在进行这样一种调整和改进之后,就要尽量保证整个的运行模式都是公交式的,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体的运行管理工作良好进行。我们在对公交运行模式进行定义和描述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上来进行的:线路、车型和站点。公交车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首末站、停靠点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且出车的频率基本固定,票价统一。(4)主体一体化发展方式。城乡道路客运模式在进行调整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管理主体、运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下文中我们就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第一,管理主体。在客运行业部门的管理体制下最终建立起来的是一城一交式的大交通管理体制,在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依据是统一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更是使得整个的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基本上在同一类的法律要求下予以运行,相关部门在进行规则的制定时也尽可能的避免法规不健全或者是矛盾法规内容的出现,并明确的指出和加强执法力度。其管理的基本理念则是通过三个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一是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二是加强管理规范,三是保障管理有效。第二,运营主体。城乡的公交和客运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的特点,而经营主体始终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在一个城乡的范围内,一般有一到两个的交通客运公司就可以了,一方面是能够保证企业自身做强做大来提升其规范经营的必要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能够更好的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来满足旅客出行的实际要求。大力推行和实施规模化和集约化建设,以此来提升综合竞争力并积累资金实力,最终实现整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本文主要是对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给出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的条件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睿晶.关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区域交通.2010(7)

[2]陈引社.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J].综合运输.2004(3)

[3]隋中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探讨[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3)

[4]马书红,周伟.城乡一体化与县域公路交通发展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2004(9)

[5]任乐,陈贻胜.城乡一体化的公交服务体系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