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范文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修养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hallow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Training

ZHANG Lei

(Zhengzhou Avi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Known as "paradi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nstruction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new forces, more shoul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after 90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st of them are only children and grow up in good living conditions, although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e etiquette training is relatively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refore advocat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of today,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grasp good etiquette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cultivation; employment

1 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应该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丑陋、粗俗的现象。比如上课不注重仪容,男生留长发,夏天穿拖鞋背心进教学楼,上课迟到不打报告擅自进入教室,不尊重教师,对于教师的批评反唇相讥,甚至辱骂教师等等;食堂就餐时不自觉排队,食堂拥挤、无序,就餐不文明,就坐时坐相不雅,不主动将餐具放置到规定位置;宿舍卫生状况很差,有些学生不遵守作息时间,在宿舍通宵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同学之间出现问题不能和平解决,有打骂现象发生;在校园里张口骂人、随地吐痰、不爱护公共设施等。

而在这些现象中,首先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部分同学很难融入校园生活,如在活动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行动时,出现部分学生单独行动,没有办法找到其他同学组成团队。其次是欠缺必要的职业礼仪,比如没有时间观念,求职时面试迟到,求职服饰不适当等,都影响了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2 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很重视启蒙教育,将礼仪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在古人眼中,礼仪教育应当从早些开始,从小处着手。这样,人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就能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习惯,从而近善远恶。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呵护,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家庭对于学生社会礼仪教育的缺失,养成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会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的出现某种缺陷,形成对礼仪的抵制。

2.2 学校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强调的是考试成绩,升学率等问题,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缺失严重。甚至学习好就能掩盖一切有意无意的失礼行为,造成了学术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同时也给高校礼仪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而在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礼仪教育不受重视,造成了学生言行举止的失范。另外某些大学教师也存在礼仪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比如某些教师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骗取学术荣誉,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现在在校园中遇到老师不打招呼,给老师打电话甚至不知道先说老师好和表明自己身份,而是直接说自己需要干什么事情,让老师听了半天还没弄清给自己打电话的是谁。

2.3 社会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风气还不能令人乐观,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公共场所我行我素、动作粗俗、不讲礼让,违法行为的泛化等等。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大学校园,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尤其在商品化和传媒化的社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10页)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3 培养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礼仪修养包含方面很多,比如仪容礼仪、服饰礼仪、家庭成员礼仪、交通礼仪、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等。根据现今大学生礼仪现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礼仪。

3.1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应从班级和宿舍着手。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地。辅导员根据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状况等,在班级、宿舍选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并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一定的职务,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实践等培训,通过他们与其他同学在生活、学习上的接触,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乐于与人接近。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可以结交朋友还可以锻炼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职业礼仪的培养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礼仪课程,而且学生不重视,甚至有的引起学生的反感,被学生说成是卑躬屈膝、讨好领导等。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其次要配备专业的职业礼仪教师,合理安排职业礼仪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校组织的模拟训练,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

4 总结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的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英伟等.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2).

篇2

[关键词]商务沟通 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4-01

礼仪修养往往是一个人内涵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综合素质都可以通过礼仪修养表现出来。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学好礼仪是至关重要的,有时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成功,获得更多的机遇。一个人的礼仪素养更是无处不在:礼仪一向是待人接物中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习和不断实践的一门必修课程。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高职礼仪教学的弊端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职教育越来越认可,高职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相对某些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优势等特点,高职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学校对课程的配置越来越科学,实践性也越来越强,礼仪作为必修课程被所有的专业重视,成为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开设课时少,学生的实践机会还不多,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所以,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必要性

(一)礼仪修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问路石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第一印象非常关键,人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能处处表现出礼貌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使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彬彬有礼、谈吐大方的气质,马上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会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对大学生的沟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沟通方位越来越广,距离也越来越远,由个人沟通发展为公众沟通,由近距离沟通发展为远程沟通。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沟通中礼仪需求更显重要,所以,礼仪修养不容忽视。

(三)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往往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最起码的道德礼仪规范都不懂,致使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这与严重缺乏礼仪知识有关,步入社会后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完美结合,培养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才能在商务沟通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设置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

在学科教学中将礼仪知识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礼仪素养。而设置教学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设置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对布置的任务提出要求,例如:礼仪礼貌、服装服饰、语言技巧的要求等,并进行竞赛。

1.在学习商务沟通中《交谈》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每组的组长、摄像、策划、解说等人员,组长给每位组员布置任务,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决定交谈的题目,确立交谈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这些都由解说完成。同学们可以在寝室进行演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有评委评分,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交谈时的礼貌礼仪表现是否得体,比如客户双方进行交谈时,服装是否得体,在交谈过程中是否有打断、插话、质疑、纠正、补充对方说话的行为,是否做到讲普通话、语气语调是否得体等,无处不在显示着商务沟通中礼仪的存在,使交谈更加通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目的。

2.在旅游管理专业,这种礼仪教学可开设在旅行社。旅行社人员接待客

户时的仪态仪表、语音语调,等一系列礼仪知识都可在实践中得以展示。

3.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礼仪更是一种技巧。通过设置情境礼仪方面的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比如上电梯时的礼仪,谁先进谁先出,宴会时的座次等,都表现出礼仪素养的重要,也体现了职场的规范。

(二)生活中规范礼仪,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懂得礼仪、学习礼仪知识,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平时做到彬彬有礼、礼貌待人、谈吐气质不凡,才能在未来社会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能在职场立足。

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专业培训;校园氛围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非常重视礼仪。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与继承人,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还要将中国的古老文明传向海外,因此“90后”大学生的责任非常重大。

一、“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通过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不容乐观。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比较规范,但是他们对于自身礼仪修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且对礼仪修养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其次,“90后”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着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大学生想要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但是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平台与途径,从而放弃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此外,当前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学习的引导有所欠缺,大部分家长与学校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对礼仪修养持漠视的态度。[1]

二、提升“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举措

1.开展专业性培训,充实学生的礼仪修养知识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在礼仪修养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对礼仪修养方面主修课程的开设比较欠缺,尽管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礼仪课,但也是作为非重点课程而存在的,对学生的礼仪修养不重视。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现存的课程制度与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设立相关的礼仪修养与德育培养的相关课程,而且还要对相应的教育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对学生礼仪修养的健康合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例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穿着礼仪课程等,而且还要邀请专业的老师与教授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2.营造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讲文明,树新风”的礼仪实践活动应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通过这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礼仪修养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宣传栏贴一些文明小贴士,或者在宣传屏幕中播放礼仪示范的节目,使学生能够认真践行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文明用餐以及节约水电等这些小事,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中种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3.积极监督不文明行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有效的规范制度能够对不文明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监督,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文明自觉,那么文明礼仪修养的形成则任重而道远。因此,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监督很难改变诸如过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的现象。因此在学校中应该积极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这样对校园和谐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制订相应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进行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4.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作为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水平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对于礼仪修养的培养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礼仪道德培养。[3]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通过档案对大学生参与礼仪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大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综上所述,对“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不断提升可以积极促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对社会与国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提升大学生对我国礼仪的传承意识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90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自身的礼仪修养内涵,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而努力。而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社会人员,应该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提升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从而为建设我国的精神文明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黄蓉.大学生礼仪修养教学探讨[J].学习月刊,2011(12):56-57.

[2]黄凯.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99-101.

篇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东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越来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个国家在千百的历史中不断交流,互通有无,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特点和相同的传统礼仪修养。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者和未来的建设者,对其礼仪修养的研究和调查有着十分重要的开拓作用,特别是对比研究中日两个国家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发现两个国家在礼仪修养方面的异同,在差异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为中日两国大学生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也为中日两国的一衣带水的友谊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日 大学生 礼仪修养 调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研究中日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背景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拥有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儒雅的秉性修养,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修养作为文明、进步的象征,始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广泛而且深远的影响。在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中,处处体现了古人对礼仪和修养的心的与体会。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日本的文化则是从古代中国流传进入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古代中国汉族、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融合衍变而来,其文化有着和古代中国相似相同的地方[1]。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日本的大河民族不断学习和发展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礼仪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日本人以其独特的礼仪修养,代表了东亚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2、研究中日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目的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在东亚乃至世界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示范效应,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交流,汉朝时,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唐朝时候的鉴真东渡更为中日之间的交流交往添上了浓墨重笔。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说过:“中国是日本的邻国,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关系,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哺育,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中日两国就是在这样的联系中生活过来的。”[2]。此次作者以交流考察的身份前往日本,对中日大学生在礼仪修养的差异做了方方面面调查和对比,期间发现两国大学生在很多方面的确存在差异,而重要的是,发现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方面,这就是研究中日两国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目的。

研究中日礼仪修养,特别是中日大学生之间的礼仪修养的异同,探究中日礼仪现状和原因,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现有的情况,在思考中研究中日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对比,有利于我们在加强认识的同时,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和对策。

二、中日两国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表现

1、语言词汇表达方面

礼仪修养最外在和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语言词汇的表达,虽然日本的汉语是从中国引进的,经过一千多年的使用和改良发展,部分词汇已有了歧义或者不同的用法。例如,“先生”一词 , 在中国古代时指“文兄”和“老师”,后来用作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也被妇女用来称自己的丈夫。而在当今中国,无论对方是谁,身份如何 ,许多人都爱以“先生”敬称 ,特别是服务行业用来称呼客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日语却保持了国内部分语言“内涵修养”的部分,日语中的“先生”一词却不能泛指任何人 ,一般指教师、医生、律师以及国会议员等具有身份的人,和古代中国的用法范围基本一致。一些表示动作的词 , 虽字形一样 ,但随历史的变迁 , 却各具其意,如“走”,在古代汉语中有“疾趋”即“跑”的意思 ,但现在汉语中的“走”已成为“步行的通称”,但在日语使用上,仍是疾跑的意思。[3]。虽然词语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日本大学生在对老师、兄长,甚至是我们中国的交流访问生的语言敬意。

在日本的交流期间,作者感觉最深的就是日本大学生对敬语的使用,无论是ありがとう还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日语,两个均是“谢谢”的意思,后者是敬体形式,它是日语文言文在现代日语中的残留,是十分尊敬而且正式的用法)。

人类的语言行为是礼仪修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探索到很多文化的奥秘,不同文化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是其内在的含义和意义却有着相似相同的地方,礼仪修养最直接,最外在的体现就是谈吐和言行举止,而国内大学生,在许多的地方还有不足,在作者之前做的《90后大学生礼仪修养调查研究报告》中,当问及“哪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时,其中发现17.3%的国内大学生说话带脏字,有14.3%的国内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听电话,有6.9%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中日两国的大学生在语言词汇的使用和表达上体现了不小的差异。

2、行为举止方面

(1)社交礼仪

篇5

关键词:艺术;审美;修养

一、 浅谈美的不同形式

“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人认为“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相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古希腊,美也是善的意思。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美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具有三种相联而又有区别的含义,第一种,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即用强烈形式表示出来的感官愉悦。第二种,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即把严重的伦理判断采取欣赏玩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种,专指审美对象,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不是伦理道德的判断,也不是感官愉快的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回归本文,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修养,怎样才能在艺术领域中有更高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培养良好的审美是尤为重要的。

“美” “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配合。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而学生对于美与审美的鉴赏能力又如何,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而现实美中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启发人的智慧,培养气质,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人生。在美学的范围内,“美”字用法复杂,包含了好几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审美对象,第二层含义是审美性质,第三层含义则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美的含义存在误区,他们认为,能吸引目光就是美,能博得眼球就是美,与众不同就是美,而往往忽略了大众的审美标准,也忽略了最重要的审美主体。

美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一种气质,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对于美,也产生了不同的定义。有人说“完美就是美,毫无瑕疵纯洁无暇的”,这个答案当然令人毋庸置疑,完美本身就是美的最高境界。但是,一味的追求完美,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只会让人显得不真实,正因为如此,也让美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当下时代,大家慢慢开始崇尚另一种美,残缺美。有人认为,“破碎亦是一种美丽,而且是另一种美”断树残桩是一种美,枯枝萎叶也是一种美。林黛玉的美,在于她悲惨的命运,在于她虚弱的身体,在于她与贾宝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人们喜欢三毛,正是因为她在作品中宣泄真挚的情感,对生命的洒脱,流露的真性情。建筑物亦如此,人们喜欢圆明园,一是它本身的历史底蕴,更多的是它的断壁残瓦,它的破碎让人浮想当年的盛况,伴随那痛的历史,残缺的圆明园更像是一副有故事的画,这比雍容华贵的颐和园更能感触人心,引人遐想。美是完美,美是残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这世界有很多的美。淡泊是一种美,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而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美,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经验。

人的生活离不开美,但什么才是大众认知的美,什么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修养,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美的感知,再炫目的日落景象,再叹为观止的传世画作,他们也只会无动于衷,感受不到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只有提高审美修养,才能辨别美丑,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净化美的心灵,尤其是艺术类的大学生,审美能力是对专业素质的考验,是通向成才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二、 培育审美的基本方式

(一)增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对美的本质、形态、审美意识、审美过程等对美进行基本研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教育,是大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用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视角去发现和创造美,向学生介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不同美的欣赏特点,让他们明白完美的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完美的形象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修养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在认知艺术之美中,还需要追求心灵的美,“心灵美”才是决定人美与不美的最主要因素。但现今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求结果不求过程,往往忽略了心灵美的重要性,只看重得失与结果,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灵美的重要性。它主要表现在人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与修养等方面,表现在人的言论,行为之中,所以在于学生交流中,要着力注重大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

(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

要培养审美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我们必须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开设科普知识课程,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通过对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建立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格调。同时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艺术类的大学生,往往有很多同学受老师的影响很大,他们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榜样,偶像甚至是目标,而教师要学会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向学生传授素质教育的理念。现在有很多教育者,在专业领域特别突出,可是育人就有待商榷,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修养。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审美意识

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是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形成设计和展开,文化艺术自身的精神价值,自由、民主、创造、开放的文化精神,才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才是真正的大学文化所致力追寻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所创新,课堂应该新颖,活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近年来,韩流,追星族在大学校园里渐渐兴起,相对于大街小巷遍地传唱的流行歌曲,那些流传千古的古典音乐才是文化,艺术的精髓。要让学生们在这些优美的作品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起到教育作用。而不是留一首口水歌,追一个不切实际的明星,做一个白日梦。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社团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使大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培养潜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要掌握社团的发展,不能任由自生自灭,所以在社团的管理上,要有明确的章程和制度,使社团文化向多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三、把高雅艺术引入校园

专业的艺术院校,课业的繁重,学生对于流行事物的热爱,往往很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欣赏高雅艺术演出上来,也因为近年演出市场的低迷,学生很难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这就要靠我们来为学生制造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自己主办或观看交响乐、民族舞等,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成就,认识到只有具有真才实学,才能博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日臻完美,才能赢得掌声和名誉,这样他们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反省自己,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乐于奉献,倾注自己的热情和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只有不断弘扬高雅文化艺术,让高雅文化艺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才能使大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做到真正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作用。

上文提到,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和才能美,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又要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渊博的学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雅的情趣情操,优美的语言、教态、风度、气质都会给学生美的陶冶。在注重教师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在美。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要注重细节,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尽收学生眼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给他们审美观念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们常说,什么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虽然有些片面,但确实很多时候,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动态,作为教师,要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得到熏陶和升华。

篇6

很多时候,尚未步入高校校园的大门,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旦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光靠自身的知识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工作,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没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然影响优良职业道德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职业道德滑坡,不利于工作的稳定。因此,礼仪修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了坚实基础。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3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4结语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1-0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十分重礼仪的国家,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礼仪之邦的国民,我们也应重视礼仪教育,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中却存在着很多礼仪失范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进其礼仪修养的提高。

一、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实需求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其重“礼”的文化氛围也使学生形成了谦逊、内敛、尊老爱幼的特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学生存在着礼仪修养缺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缺乏礼仪修养的言行。如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高声谈笑,又如在人际交往中自私、冷漠,缺乏交际礼仪等。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礼仪失范现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其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还不充分。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出懂礼貌、知礼仪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将大学生礼仪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极大促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的提高。周礼及其后的儒家文化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如中国古代的“六艺”中“礼”是居首要地位的。因此,在现在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资源,使大学生受到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礼仪修养。

二、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重美型”精髓,培养大学生的美好礼仪形象

所谓“礼仪”,是由“礼”和“仪”两方面构成的,其中“仪”就是指仪态、行为。因此,美好的仪态和行为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型”,即美好的个人仪态和行为是十分重视的,对美型的期待也是中国传统审美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管子》中就包含了我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另外,我国佛教文化中也对“美型”提出了“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等的要求。当然,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型”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充分吸收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美型”精髓,是十分有助于大学生美好礼仪形象培养的。

(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重伦理”精髓,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礼仪美德

在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其高尚的礼仪美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重伦理”精髓,对其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发展。重伦理、崇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点,无论是在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仁义观中,还是在墨家兼爱、非攻思想中,还是在道家“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等的言论中,都得到了具体而广泛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伦理道德的形成与提高是十分重视的,其重伦理的特点及“重义轻利、内省慎独、宽厚谦虚”等的主张是可以被用于进行大学生礼仪美德的培养的。

(三)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重礼仪”精髓,培养大学生的美的性情

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形成互尊互敬的良好关系,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因此,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大学生美的性情进行培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重礼仪”的精髓对于培养大学生美的性情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视对人美的性情的培养的,这在很多古人的言论中都可以找到。如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及“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通过吸收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礼仪”精髓,必定会促进大学生美的性情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礼仪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瑛.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08-02

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育良知的综合体现。从表象上看,礼仪涉及的无非是一些表情达意、举手投足之类的小事小节,然而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有时甚至还关乎全局。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来讲,学习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使我们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可以使我们改掉陋习为我们今后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礼仪的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原则。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二)礼仪的含义

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其次,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最后,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综上,现代意义上的礼仪是指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过程中,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被人们普遍认可,并且以习惯、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体现了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礼、懂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教育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如何与人相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之中,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遵守礼仪的原则规范行事,否则他将很难生存,所以说遵守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身正为范,成为礼仪的实践的传播者。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更多的反应在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上,更多地强调的是我们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等礼仪的要求上来,所以,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处世原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够使其掌握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礼仪的规范行事,使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有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能很快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感等,这些都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三、大学生礼仪行为普遍缺失的表现

随着不同版本的“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流传,近年来,大学生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目前大学生礼仪行为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没有了父母和班主任老师的督促与教导,这就使许多大学生把学校规章制度和所谓的公共道德都抛在了脑后。于是,在校园,可以看到许多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心安理得;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任意浪费水电。不尊敬师长,到老师办公室,有的同学不请自进,不知道如何打招呼。另外还有穿着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穿着奇装异服,仪容仪表不整洁,不得体。从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当今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常识的缺失,这些事情虽小,却也折射出校园文明风气状况。

(二)把“任性”当“个性”

崇尚自我,追求个性无可厚非,这也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之一。但对于什么是个性,有些大学生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不少大学生把穿戴特殊、奇装异服、言语出格、行为不羁、我行我素、放浪形骸、反叛传统、甚至抵制纪律的任性当做“有个性”。其实,这些都是礼仪缺失的表现。

(三)缺乏“感恩”之心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缺乏感恩之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感恩。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应转换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形成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转换教育理念,不应一味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体系,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高度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内在修养外在礼仪兼顾。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绝不是开几门礼仪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学校应该形成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只有常抓不懈,礼仪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被动的去执行。

(二)高校不仅应该普及礼仪课程,更应该设立专门的礼仪培训中心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因此礼仪教育普遍空缺。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礼仪课应成为我们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课程,如《礼仪修养》《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体形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礼仪课程的学习,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将非常丰富,如果能引导将其实践相结合,将来对其步入社会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礼仪培训中心,对学校的礼仪活动给以指导,定期进行不同种类的礼仪培训,同时,成立学校礼仪纠察队,在学校内发现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时给以积极的引导,使其迷途知返,成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大学生。

(三)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礼仪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展示礼仪的魅力。例如: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让学校成为大学生的礼仪之家。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教育修养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和文明修养的程度。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内涵并且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塑造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一个受人敬重和欢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自己的要求。现今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灵萍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憾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7(1).

[2]胡永红.浅析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教育广角,2009(8).

[3]何莉.浅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1).

[4]杨得利,高世杰.论大学生礼仪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9).

[2]赵振有.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1(1).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教育 必要性 途径

礼者,敬人也,是对人的尊重;仪者,仪式也,是礼的表现形式,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表现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然而大学生的这种礼仪失范的状况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大学中的素质教育过大、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大学生能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而且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1]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有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因此,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四)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则,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2]。在现代社会礼仪的温馨和柔性可以弥补法律的刚性和无情,彰显人性关怀,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倡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身心和谐,乐于为善,既富于情感,更富于理智,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本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大学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一)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二)开设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能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因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3]。

(三)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篇10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享誉世界,讲文明、懂礼仪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和修养,把礼仪教育视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倡导和实施。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高他们文明礼仪素养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

二、国内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教育研究的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调查走访及在校园里实地观察发现,在大学校园里面,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带着早餐进入教室,座位上遗留下早餐食品的垃圾,校园内随意乱吐乱扔,衣着暴露、服装怪异,宿舍里瓜子壳、烟蒂子等垃圾满地,臭袜子、脏衣服随处乱丢,课堂随意接听电话、讲小话、玩手机游戏,随意旷课、早退,考试作弊,校内遇见老师视而不见,对老师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等等,以上现象显示出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诚信意识,尊重他人意识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形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改变现状,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教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不足的原因分析。寇琳等主要从高校礼仪教育不足,家庭教育不足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不足的原因,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重点放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理论知识上面,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了分享、谦让、关爱他人等体验,再加上不少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更多的关注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不注重教育训练孩子的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感、意志力,再次社会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社会浮躁的风气,使很多人变得非常现实,急功近利,对礼仪修养这样的隐形利益看不见,这对处在对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使得礼仪修养偏低。 [1]周亚楠等提出大学生自身原因是礼仪修养缺失的首要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支持体系的缺失是大学生礼仪修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2]许华强提出高校普遍忽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重视专业理论技能,轻视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方式僵化,未能与时俱进,因此不能很好地对当前大学生进行礼仪素养教育,实现某些思想道德的规范的目的。陈晔提出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从,误将西方社会中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人性论”和“个人功利”主要行为标准,则与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相去甚远。

从以上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看,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与盲目性,学校对文明礼仪素质教育的不够重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完善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不懂得批判性接受西方文化,从而导致现代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滑坡,文明礼仪意识淡薄。

(三)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李佳认为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5]张艳芳提出“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李小妲等提出“礼仪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礼仪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礼仪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礼仪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人格。”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不尽人意,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刻不容缓。礼仪素养教育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还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素质上。文明素质越高,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越大,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不仅符合时展的需要,也利于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其次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多种压力,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身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一代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礼仪素养教育,他们不仅能获得展示专业知识的技能,还可以成为大有希望、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表率的作用。

(四)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途径。要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的大环境。

张艳芳在《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路径》一文中指出“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切实完善高校教育体系,而且应从转换教育理念入手,加强师资培训,重点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周亚楠等指出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和谐社会氛围。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面宣传报道文明的人和事,引导大学生积极效仿,从而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李佳指出实际训练是大学生礼仪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亲身感受礼仪的魅力。

曲雪苓认为良好文明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督促、检查,对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加以纠正、引导,对于好的、文明行为给予表扬,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同学,弘扬社会正能量。

篇11

1.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捍卫者,他们的行为举止关系到个人形象,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对外形象。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2.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文明礼仪是内在思想道德修养的反映和折射,是衡量当代大学生良好修养的标准之一。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文明礼仪教育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等。

3.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文明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利于良好外在形象的培养,更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化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4.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重要,文明礼仪已成为人际沟通甚至事业成功的纽带,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重视个人能力,更看重个人文明礼仪修养,经常在面试过程设置文明礼仪考题。因此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既满足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需求,又能帮助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为自己争取到机会进而获得成功。

二、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的现状

1.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礼仪意识,甚至认识上存在错误思维。部分大学生虽然了解一些文明礼仪常识,但是存在知行分离的普遍现象。文明礼仪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交往礼仪,礼仪的其他方面了解甚少,因此出现文明礼仪认识上的偏差。

2.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环保意识欠缺。部分大学生对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观念不屑一顾,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他们按照个人意愿行事,不顾及他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垃圾;不爱惜公共财物,随意踩踏花草树木,这些不明文现象时常出现。

3.尊重意识淡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视为“掌心上的宝”,自我中心意识膨胀,集体观念淡薄,个性鲜明、喜爱表现自我、妄自尊大。有的大学生碰到学校老师称呼不当,有的视而不见不打招呼,有的故意躲开,缺乏对老师的尊重;有的在公交车上不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有的欠缺团结合作意识,排斥与他人沟通,喜欢我行我素,缺乏理解与包容。

4.急功近利思想泛滥,过度追求物质利益。部分大学生追求利益至上,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思想不端正,以为自己谋利为主,“一切向钱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顾及道德理想和文明礼仪规范。对于自己的前途,注重寻找工资待遇高的工作讲究实惠、急功近利。5.纪律观念淡薄,言谈举行不规范。部分大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旷课、穿拖鞋进教室、考试作弊等;在教室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上课迟到、睡觉、聊天、玩手机等;言行不得体,随口说脏话,男女同学交往不得体,在校园内公共场合过于亲密、拉帮结伙等。

三、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不同国家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些西方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息量异常丰富的“微时代”,有些恶搞、品味低俗的节目通过互联网散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同时电视、报纸等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专题栏目比较少。在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易形成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与行为。

2.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传统美德教育。为了提高升学率,中小学校单方面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知识教育与智力教育,以提高学习成绩为主,导致学生没有受到持之以恒的文明礼仪教育与培养。好学生的定义是“学习好”,学生只要各科成绩好,很多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通常都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纠正学生,使他们养成了不文明的习惯。

3.家庭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忽视及示范。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长辈溺爱着,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目无尊长等性格,这与文明礼仪相违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些父母只重视孩子的生活起居与学习情况,只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缺乏理性的、长期的指导与示范;有些父母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父母的不良示范和成长环境是导致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源头。

4.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不文明行为存在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一样”“无所谓”,态度比较消极。部分大学生虽然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但是缺乏长期的培养与实践强化,也常常出现失仪的行为。有些甚至认为身着奇装异服才“酷”,满口粗话才“屌”等,加上大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容易受一些歪风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礼仪修养的缺失。

四、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探讨

1.加大文明礼仪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促使民众养成文明习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报纸、杂志等开设访谈节目、专题节目、言论时评等,宣传优秀事迹、文明行为,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效仿文明行为,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和谐氛围。

2.学校要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优势,开设文明礼仪公开课,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同时创新教数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校园网主页分享文明礼仪视频课程;开设微博微信平台文明礼仪话题专区,定期发起话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并形成长久机制;充分发挥校园活动的载体作用,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展示名人礼仪修养轶事,树立礼仪榜样,推动学校文明建设,同时开展知礼、明礼、行礼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评选校园文明及不文明行为,开展礼仪素养讲座、文明礼仪宣传月,国学经典阅读月活动等知礼活动,开展文明礼仪辩论赛、演讲、话剧、小品等激发学生参与礼仪教育活动的热情,开展文明礼仪风采大赛、文明礼仪操比赛等让他们在娱乐中接受礼仪教育,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3.家庭教育的导引作用。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导他们学会担当,学会尊重,并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同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待人处事方式。

篇12

关键词:商务沟通;礼仪素养

礼仪一向是我们待人接物中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习和不断实践的一门必修课程。礼仪修养往往是一个人的内涵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综合素质都可以通过礼仪修养表现出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学好礼仪是至关重要的,有时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成功,获得更多的机遇。尤其是在商务沟通中,一个人的礼仪素养更是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在商务沟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商务沟通中学习礼仪知识的重要

(一)礼仪修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第一印象非常关键,人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能处处表现出礼貌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使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彬彬有礼、谈吐大方的气质,马上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就会喜欢与你接近,平添出几分喜欢。那你的职场第一步首先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人与人的沟通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对大学生的沟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沟通方位越来越广,距离也越来越远,由个人沟通发展为公众沟通,由近距离沟通发展为远程沟通。在沟通中礼仪需求更显重要,所以礼仪修养不容忽视。

(三)礼仪修养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时,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往往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最起码的道德礼仪规范都不懂,致使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严重失调,这与严重缺乏礼仪知识有关,步入社会后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完美结合,培养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才能在商务沟通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商务沟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设置情境教学,在每个任务驱动中渗透礼仪教学

商务沟通教学中包含很多内容,可以说礼仪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在每个情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礼仪训练,让学生养成礼貌习惯是很必要的。这将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公司、单位的形象面貌体现。设置教学情境将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设置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对布置的任务提出要求,例如:礼仪礼貌、服装服饰、语言技巧的要求等等,并进行竞赛。

1.在学习商务沟通中《交谈》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每组的组长、摄像、策划、解说等人员,组长给每位组员布置任务,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决定交谈的题目,确立交谈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这些都由解说完成。同学们可以在寝室进行演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有评委评分,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交谈时的礼貌礼仪表现是否得体,比如客户双方进行交谈时,服装是否得体,在交谈过程中是否有打断、插话、质疑、纠正、补充对方说话的行为,是否做到讲普通话、语气语调是否得体等,无处不在显示着商务沟通中注重礼仪的重要性。

2.在《电话沟通》一课中同样进行礼仪训练。情境的设置和交谈差不多,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在电话沟通中该注意的礼仪修养。主要包括接听电话时的语气、语调、语速。打电话的时间,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3.在《面试》课堂上礼仪素养的培养。方法与上两个相比主要还应重视肢体语言方面的礼仪修养。

4.《商务谈判》时的礼仪技巧。通过设置情景谈判双方表现在礼仪方面的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比如宴会时谈判双方的座次等,都表现出礼仪素养的重要,也体

现了职场的规范。

(二)生活中规范礼仪,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懂得礼仪学习礼仪知识,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只有平时做到彬彬有礼、礼貌待人、谈吐气质不凡才能在未来社会做到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能在职场立足。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修养

礼仪修养的关键是要进行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只有运用好了,才能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又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心理,要勇于去尝试,即使会漏洞百出也要去实践,这样才会得到真正的历练,才会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在商务沟通中,礼仪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都起关键作用,礼仪修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体现了一种行为准则,会约束我们行为准则的方方面面。因此,做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职业礼仪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公民礼仪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为提高公民礼仪素质,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所以,应该把礼仪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把加强礼仪教育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是公民中的高学历者,加强这一群体的礼仪教育,对提高全社会的礼仪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引领示范和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理论上讲,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应具备一定的礼仪修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存在着与其所受教育程度严重不对等的情况,比如: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大声喧哗;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不尊重他人;上课迟到早退、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工作岗位中表现得无知无畏等,在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现代社会交往频繁,科技发达,信息量大,给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为文明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文明礼仪的传播不再局限于言传身教,而是日益多元化。在这样一个好的基础和平台上,高校虽然进行了礼仪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从各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看,工作后的学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个人仪容仪态不合规范、语言交流中用词不当、各种失礼行为等种种现象时有发生,这给工作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大学生职业礼仪修养缺乏的原因

近几年,笔者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日常观察以及相关专业人群的交流,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大学生礼仪文明“失范”的原因很多,导致大学生忽视职业礼仪学习的原因也很多,这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严重偏失

我们深知,家庭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主阵地,是礼仪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的行为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作为80后、90后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致使现在的学生过于自我。同时,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倡导的“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大相径庭,致使其对礼仪产生了强烈的抵制性;在教育内容上,家长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中学,考入重点大学,而忽视了孩子的礼仪文化教育。

2.教育因素——学校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

与学生礼仪文化培养密切相关的另一个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所以,强化礼仪知识,学校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高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扩招、学生激增,师生比例不合理,责任教师短缺,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其未形成稳定价值评价体系之前,在新环境中出现了思想道德和礼仪行为“失范”的现象,如学生不明是非、不知荣辱等情形。

3.社会因素——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观念正受到来自外界的新生事物和理念的冲击,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严重紊乱,社会上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极易给大学生礼仪的养成带来消极影响,使其对传统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程度大大降低。经笔者调查,有些大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礼仪对其个人影响不大,甚至在生活中会有违规范的行为,传统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并存,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与外来张扬个性的新思潮,使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缺乏对这种现状整合的能力,使得自己陷入到一种道德困惑中,致使其认知失调,心态失衡。当然,也有许多大学生注重礼仪文化修养,重视职业礼仪培养,但是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却不能被理解和接受,使学生陷入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境地,从而遏制了学生学习礼仪修养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岗的工作人员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们无视职业礼仪,从思想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职业礼仪修养的认知。盲目的从众心理使社会的负效应严重挫伤了履行职业礼仪的行为,使学生失去了一个施行职业礼仪的良好氛围。

4.个人因素——大学生个人礼仪“失范”现象严重

目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矛盾,从学生自身来说,没有对礼仪文化修养形成正确的态度。一些专业权威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对礼仪文化不感兴趣。虽然有些学生认识到个人礼仪和职业礼仪的重要性,但缺乏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很难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也常有出现失礼的言行。

加强大学生专业礼仪教育的措施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是时代的骄傲,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因为大学生都经过系统的教育,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基础知识扎实,文化层次高。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针对大学生群体这一特点,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如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专业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礼仪素养,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突出职业礼仪特点

礼仪是交流表达、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开设礼仪教育应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紧密联系,尽可能地根据学科、专业、性别、年龄的不同有的放矢,主要围绕商务礼仪、公务礼仪、公关礼仪、求职礼仪、家居礼仪、日常礼仪等相关内容进行专业教育。这样既能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礼仪的专业性和具体性,也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课程设置上,可以按学年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新生以仪容仪态、校园礼仪、自律礼仪等内容为主,可从入校军训就开始;中年级在校生主要以加强社交礼仪、校园礼仪之外的其他场所礼仪等为主;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侧重于求职应聘礼仪、商务礼仪、服饰礼仪、化妆礼仪等为主设置课程,让礼仪学习贯穿大学始终。在教学方法上,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社会潮流,创新教学手段,以互动性教学为主。还要合理构建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礼仪实践和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使礼仪实践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3.注重实践教学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特别是与职业技能相交叉的部分,其操作性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为此,一是可以在礼仪教学中开设技能训练的内容,二是通过组织礼仪大赛等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通过在一些如运动会、社团活动等校内外各项活动中,组织相关礼仪教学实践。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知礼”的基础上“用礼”,并在不断的操作和实践中既知其然,也能懂其所以然,养成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好习惯,不断加强礼仪修养和职业素质,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贤国.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郭华.现代大学生职业礼仪与实践活动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3]霍治海.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03).

[4]蒋璟萍.加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9).

篇14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现状及策略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圣人就教育弟子:“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们中对他人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原则;是人们在社会交们中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规范的礼仪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是一个大学生内在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首先,礼仪能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规范的礼仪会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表现,谦恭礼让、文明礼貌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良好的礼仪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脱颖而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礼仪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收益终身。

2.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是高校和社会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其环境将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良好到位的礼仪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道德修养,还能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大学生是即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的群体,主力军的战斗力决定了社会的战斗力、民族的战斗力。因此,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将大大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当前大学生礼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礼仪知识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重知书轻达礼”,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时丢失了礼仪教育。目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礼仪教育,更不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其次,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把握着“决策”大权,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了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恭礼让,基本礼仪缺失。

2.部分大学生不接受礼仪教育,认为是作秀,视我行我素为个性

部分大学生认为所谓的礼仪等同于古板、约束,过分主张自由和个性。他们视礼仪为作秀,视我行我素为个性。殊不知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约束之上,所有的个性都需要理性地表达。规范的礼仪是一个大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是内心伦理道德的表达。

3.大学生行礼不能持久,常常半途而废

很多大学生既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礼仪基本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意识,但在行礼过 程中常常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半途而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礼仪,没有掌握礼仪的内涵。遵从礼仪规范,以礼处世,以礼待人是一个社会公民个体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文化教养水平的综合表现。[1]

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分析

1.加大宣传,营造高校礼仪氛围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校应通过海报、标语、社团活动等途径,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礼仪气氛,让学生们乐于学习相关知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知识,而并非强制性的措施,要使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在大学生中得到内化,使大学生由内而外地表现出规范的礼仪。

2.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开设礼仪教学班

要想学生在礼仪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为此,高校应从转换观念入手,加强师资培训,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应是学生精神和人格力量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礼仪理论学习,同时结合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水平。[2]总而言之,高校应该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开设礼仪教学班,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礼仪知识。

3.发挥高校特有的优势,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礼仪

所谓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礼仪知识灵 活运用到实践中。校园内可有礼仪竞赛,选拔礼仪小姐,学长学姐手把手教礼仪等活动,让学生也有当“老师”,教授礼仪知识的体验。校园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礼仪培训机构实习,或作为一种志愿者活动,到相关部门担任能够锻炼礼仪能力的职务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将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在礼仪方面的能力。

总结

礼仪不应流于形式,更不应止于技巧。礼仪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 礼仪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与素质外在表现的统一,只停留在形式和技巧,缺乏内在体验和感悟的礼仪将永远不能成就有内涵修养的现代大学生。通过高校礼仪教育的努力,我相信当代大学生一定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内涵并且遵守基本的 礼仪规范,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塑造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敬重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