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心理学吸引力法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期,我行开展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问责办法》的学习活动,对两个办法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使我对农行的规章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提高了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认识到日常业务中高压线,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一个基层网点副行长,以下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两个办法”,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而为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农行员工首先要熟悉规章制度及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知道哪些事可以为,哪些事不能为,以及做了之后的后果和应受的处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理解了每笔操作每项规定背后的原理和风险,我们才能自觉地去遵守,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两个办法学习,不仅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落实农行“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每位农行员工的日常责任。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已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权益的能力。案件发生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当牢固地树立合规意识,严格遵守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更应当树立信心,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行的事业发展中。
通过学习“两个办法”,使我明白违规的严重性,澄清违规就要问责的认识,“高压线”碰不得。新的“两个办法”在问责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通过这次的学习,知道了履职的具体要求和履职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这就意味着以后的工作中要更有责任心和依章办事的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应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通过对“两个办法”的学习,从思想和心态上都进行了一个大的转变,规章制度遵守不仅是口号,更加日常工作中需要认真执行,从我做起,认真审核每张票据和原始凭证,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信贷业务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操作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再健全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业务发展要在健康、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打着业务发展的幌子进行堂而皇之的违规;抛弃侥幸心理确保每一笔业务都合规;学会保护自己,牢固树立“人情信赖不能代替制度”的从业观念,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同事。
通过学习“两个办法”,作为一名基层网点副职,不仅要协助好行长做好各项业务,更要在内部风险防范上做好带头,责任之心更要加强。认真履职履责,必须要有清醒的责任意识,要明白有权就有责,权责是相统一的。要建立自己的责任清单,哪些事是自己该做的事,哪些事是自己不能做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多做事,保证不出事。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方向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敏锐。只有具备胜任本职、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才能避免陷入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只有在自身素质过硬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履职履责。还需要带动其他员工的学习,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工作中坚持廉洁从政,做清正廉洁的表率。首先要从思想上自律,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严守思想规矩。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其次要作风正派,严守工作规矩。要做到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想问题、做事情宽宏大度、心底无私、光明正大。三要始终坚持原则,严守生活规矩。办事讲原则,管理讲规矩,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只有把规章制度铭记于心,将“两个办法”的内容学扎实,并将其贯穿于我们的管理和工作当中,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依章办事,拒绝违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农行各项业务又快又好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对她们报以深深同情的同时,我也不免要问:为什么这样的男人都被你遇上了?那些善良、忠厚、崇尚一夫一妻制且积极进取的优质男,怎么都没有进入你的生活圈呢?
这还真是个问题。
吸引力法则
最近几年吸引力法则大行其道,据说一个叫“奇迹”的课程,动辄就好几千乃至数万元,封闭式训练好多天,人们都觉得自己因此获得了某种神奇的能力,即只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就可以获得幸福成功的生活。
有朋友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如果幸福的生活只要想一想就能获得,那这个世界就要乱成一团了,那些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的人将情何以堪。
他真是误解吸引力法则了。
在我看来,宇宙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流动着的能量,它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发展,影响着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虽然这能量或许没有被宣扬的那么法力无边。除此之外,心理学上还有个说法叫“自我证言”,即当一个人内心里总是有个信念出现时,他的行为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实行,直至他的信念被验证成真为止。比如一个妻子总是怀疑她的丈夫有外遇,于是下意识地翻看丈夫的随身物品,言谈之间还总是狐疑地责问丈夫的行程,久而久之,不被信任的丈夫就有受辱的愤怒感,他因而真的就出轨了,以行为对抗妻子的无理——所以妻子就实现了自己的信念,恍然大悟似的说:看吧,我就说他有外遇嘛!某种程度上来说,自我证言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一部分。
从这个方面来说,那些总是吸引不靠谱男人的女人,恐怕是因为内心里总在释放一些不让靠谱男人走近的信号,或许是她的自我价值感太低,认为自己配不上那些优质男人,或许是她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心理准备,所以下意识地把适合结婚的靠谱男都排除在外,或许是她总梦想借着婚姻改变命运,因而刻意包装自己掩盖了真实的自我,使得男人们误以为她是随便的女人,不适合结婚只适合约会,这才迈步过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不靠谱的男人其实就是她内心潜意识想要吸引的,只不过由于大脑正被诸多显性想法和规矩所缠绕,所以要是看到我这番言论大概都要跳起来说:“天啊,太冤枉了,我是多么想找个人嫁出去啊,只不过是因为……”
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智者这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充满智慧和真理。
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都要去面对的功课,在婚恋这件事上就尤其如此。我们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某些行为和情绪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渴望,就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清除那些阻碍幸福来临的负面信念。在这个基础上,当一个人越了解自己,也就越了解异性,知道对方的需要,明白对方的某些行为背后真正的需要,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萝莉带来吸引力
20世纪80年代初,来自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麦克阿瑟和阿帕图在《社会认知》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他们给某大学的大学生看一套由容貌拼具组合而成的不同面孔,并要求他们评价面孔的可愛程度、吸引力,以及诸如诚实、天真、强势等其他特征。结果发现,具有萝莉特征(大脑袋和大眼睛)的面孔更被受试大学生青睐。对于一张普通照片来说,如果把眼睛扩大,五官下移,会让一个原本24岁的人看起来像是16岁,而相反的做法则会让此人看起来更像是31岁。
1985年,美国埃尔姆赫斯特学院的心理学家卡宁汉则选择真人照片,使用卡尺测量面部特征的精确尺寸。他发现女性萝莉化的面部特征(大眼睛、小鼻子和小下巴)跟她们的异性吸引力成正比。这一结果似乎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普遍性,因为卡宁汉等人后来的研究发现,无论是黑种人、美国人、亚洲人还是拉丁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男性都认为拥有“萝莉脸”的女性非常有魅力。2004年,两名匈牙利研究者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萝莉脸”的强大之处似乎不止于此。在男性吸引力的竞技场上,“萝莉脸”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普通脸。不少研究还发现,相比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平均脸”,“萝莉脸”也可能在男人的眼中更有魅力。1994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佩雷特等人和他们的日本合作者在《自然》期刊上撰文指出,不同女性的照片进行叠加可以制造出一张非常有吸引力的“平均脸”照片。即便如此,英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一致认为“萝莉脸”甚至比这样的“平均脸”更有吸引力。2004年,两名法国人发现面部特征的平均性和萝莉化都能提高女性面孔的吸引力,但最具有吸引力的女性通常都有一张“萝莉脸”。
男人为什么会被“萝莉脸”的女人吸引住呢?简单地诉诸于文化差异似乎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一现象似乎是不同文化下男性的普遍心理。目前来说,这一问题至少已经有了两个可能的答案。
萝莉能否更有适应力
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卡宁汉都认为“萝莉脸”其实是成人脸婴儿化的表现,而这种特征能够带来生存优势。因为婴儿化的萝莉脸能够激发人们的关怀本能,增加他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减少来自他人的攻击和侵犯。这一观点目前已得到了某些证据支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麦卡比,在20世纪80年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跟3—6岁的正常儿童相比,同样年龄被虐待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张更成熟的面孔。对其他年龄组受虐待孩子的照片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这些孩子相比同龄人都有一张可悲的老脸。麦卡比认为父母可能从孩子的外表上判断年龄,因而对面孔更老的孩子提出了更多期望和要求,当它们不能达到这些要求时,就会遭到惩罚。而正常孩子一则不会遭遇这些要求,二则即使没有达到要求,也更可能被原谅。
卡宁汉则发现男人更喜欢雇佣萝莉脸的女性作为雇员,更愿意跟她们约会。面孔萝莉不萝莉,看起来似乎真得有天壤之别。
萝莉“很傻很天真”
除了生存优势的观点,有人认为男性青睐“萝莉脸”的女性是因为她们很傻很天真,在家里更顺从,男人因此更容易控制她们,更少被她们伤害。不过,这一假设似乎遭遇了不少研究者的质疑。贝瑞和麦克阿瑟的研究指出,很傻很天真的女性的确有着最萝莉化的面孔,这种面孔给人的印象是对方就像4岁的孩子。不过最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通常是中等程度的萝莉化,她们的外表年龄是23岁。这一发现至少说明,男人并不认为最顺从的女人最有吸引力。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肯瑞克等人1996年发现,对于12—18岁的美国青少年来说,他们理想中的女要比自己大上4岁左右,而不是比自己小。这可能意味着,男性青睐的不是年轻容易控制的伴侣,而是富有生育力的女性。
除此之外,另外两项研究也对“‘萝莉脸’的女性很傻很天真”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男人真的是因为年轻女人更容易驯服而选择她们做伴侣吗?内华达大学的人类学家扬科威尔克对此难以苟同。他在中国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男人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但同时也害怕陷入与漂亮女人的亲密关系中,因为这样的女人不是更顺从,而是更难控制。美国犹他大学的人类学家琼斯在巴西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即年长的男人跟年轻的女人在一起,常常面临被对方控制、剥削甚至戴绿帽子的危险。
因此,“萝莉脸”的女人被男人青睐似乎不是因为她们很傻很天真。琼斯同时认为“萝莉脸”容易引发他人关怀的说法也不怎么靠谱。因为很多研究都发现,“萝莉脸”对吸引力的影响跟性别有关:这一特征增加了女性的吸引力,但通常降低了男性的吸引力。倘若“萝莉脸”的功能在于引发他人的关怀本能,那么同样具有关怀本能的女性没有因为男性面孔的婴儿化特征而被他们吸引。男性青睐“萝莉脸”的女性,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谜题。
“萝莉脸”暗示生育力
在批判了两个可能的答案之后,琼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注意到“萝莉脸”的女性通常被认为比她们的同龄女性更年轻,而年轻与否与生育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路易?亨利就发现对于不同的文化群体来说,年龄与生育力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以20—24岁时女性的生育力为标尺,30—34岁时生育力降为原来的85%,这一比例在40—44岁时进一步降到35%,50—54岁以后,这一指标不再有实际意义。相比男性,女性的生育力下降得更快。
鉴于年龄可以作为评价女性生育力的一个有效指标,琼斯认为“萝莉脸”可能是女性年轻和生育力强的一个外在信号。这些信号,包括大眼睛、小鼻子、厚嘴唇、小下巴等等,就像一块无声的广告牌一样,向男性传达女性年轻和富有生育力的信息。因此,对具有“萝莉脸”的女性表现出由衷的兴趣,被她们自然而然地吸引,有助于帮助男人找到一个能生孩子的女人。而对女人来说,具有“萝莉脸”也有助于增加自己在择偶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琼斯假设“萝莉脸”的女性更有吸引力,更年轻。他收集了多个文化群体的审美偏好数据,发现无论是美国、巴西、俄罗斯的学生,还是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的印第安人,男性的确更喜欢“萝莉脸”的女性,这种女性也比她们的实际年龄显得更年轻。此外,相比普通女性,时尚杂志上的女模特通常都有一张明显的“萝莉脸”,即大眼睛、小鼻子、厚嘴唇。琼斯还发现,增加或减少面孔的萝莉化程度,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女性的吸引力,不过这一效果只在原本长相较差的女性那里出现。这似乎意味着萝莉化程度不是越强越好。琼斯认为,长相中等以上的女性已经够萝莉化了,继续萝莉化并不能增加她们的面孔吸引力。
琼斯的假设也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2006年,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心理学家佛海姆和瑞夫斯也发现,具有“萝莉脸”的女性被男性认为更年轻、更健康、更有生育力。不过,这些研究只是间接地支持了琼斯的观点,“萝莉脸”的女性的确比普通女性显得更年轻,更讨男人喜欢,她们是否真的比普通女性有更强的生育力则是另外一回事,目前这一方面尚无实证资料。不过,琼斯的观点显然有助于解释女性为什么不喜欢“萝莉脸”的男人。因为男性的生育力跟年龄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此外,年长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女性在选择长期伴侣的时候更为看重的因素。因此,萝莉男自然容易被女人冷落了。
不是越萝莉越好
“萝莉脸”似乎可以增加女性的吸引力。不过,无论是麦克阿瑟和阿帕图,还是琼斯都注意到,中等程度的“萝莉脸”最有吸引力。除此之外,不少研究者对“萝莉脸”的研究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和批评。
那段时间,余晴有过一段从众的岁月,回忆起来,那是她生命中最难受的两年。她被各种成功的个案鼓励着,奋斗奋斗再奋斗,早出晚归尽力打拼,别人能成功我却不能,为什么啊?她特别迷茫,高房价,复杂的人际关系,身体的不适,心灵的焦躁,物价的飞涨,每天看着周围的同事买房换车、嫁有钱的老公或是出国学习,余晴心里就着急,为什么不是我?可就是没轮到她。
余晴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业绩还可以,但压力大,因为她总不自觉地跟别人比,谁比我更懂人情世故,走了多少捷径;一些女人选择做全职妈妈,她心里也紧张,她们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女儿余晴却管得少;还有,好友琼,她嫁了个老公开公司,她早早开上了宝莱车,出国了数次,举手投足也显得很有风韵和底气,以前她哪是余晴的对手,余晴哪方面都比她强,但在她面前,余晴显得那么不自信。老公在一家二级事业单位上班,钱不多还很忙,加班加点是常事。于是,余晴的怨言更多了,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大概有大半年,余晴就在这种焦虑不安心情烦躁中度日,头疼,失眠,易怒,悲观,脸色极差,那是余晴最难看的一段时间,其实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她感觉自己出了问题。天知道中了什么邪?比来比去,该是怎样还是怎样,日子越过越不好,这就是结果。
一个男人推开的另一扇窗
发现自己的问题后,余晴申请到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贵州,三个月,大家都不愿去。工作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她面临着选择,而生活方面,也是一个瓶颈。她需要空白。
生活不容易,三十多岁以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很多人被无奈所淹没,想着每个人都这样,不过是过日子罢了。而余晴,在接受之外,多少有些不甘。
改变需要勇气。只是,余晴还不太确定自己的勇气或者说实力。也是机缘吧,学习班上,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司中层,气氛很不错。北京来的候明引起了余晴的注意。他话不多,听别人讲话也很认真,并且不急着发表意见。沉得住气。余晴注意到他的平头和合身的黑细条纹衬衣,还有清澈平静的眼神,这在男人眼里很难一见。
一个月后,大家熟识起来。候明租用了花溪的一个茶馆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禅茶会。余晴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茶会竟会改变她的一生。她第一次发现聚会还可以这样。候明的组织能力很强,先问了各位的特长,余晴的声音很好听,被安排朗诵《致橡树》。当然,候明有两绝,泡茶和弹古琴,余晴看着这位男人笑,想不到这位公司的高层还会这两手。候明看着她的笑脸,也微笑了,他笑起来很温暖,连眼神也是笑意融融的。那次禅茶会让余晴大开眼界,原来,喝茶也可以这么有意境。看着候明泡茶时的一举一动,慢慢地讲茶,讲到上好的大红袍冲泡时起的淡淡雾气,她莫明地泪湿了双眼,那次的禅茶会琴棋书画诗酒花,一切都齐了,余晴的朗诵把茶会推向了,多年了,她都不曾在公众场合朗诵诗,却发现诗还这么有煽动性。想当年,她还是校广播站的。这么多年过来,原来,单纯的生活是在每个人心底的,它从未失去。那一天,花溪公园内一片春意盎然,她觉得那是自己最美的时刻。她记得那天她穿着黑色的长衫,脖子上缠着一条麻质的暗绿色长围巾,头发用一根簪子紧紧地挽着,她还可以这样美好。
禅茶会后,她和候明算是真正相识了,培训时间三个月,大家在一起是快乐的。贵州的山山水水朴素灵动。她可以和候明谈自己工作生活的困惑,候明耐心地听,慢慢地说,“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很平凡无奈的,大家都是小人物,但有些人呈现出来的却是宁静美好的一面,有些人却始终是焦躁困苦的一面,你不能说是生活造成的,只能从自己找原因。你可以每年不多赚一分钱,但一定得进步。思想方面的进步。我很佩服一个女人,她原来是我的一个邻居。下岗后,摆地摊,但她却把自己收识得很体面,穿着布旗袍,涂一点淡口红,做一件普通的事也要体体面面,开开心心,不做得苦大仇深,我在看灵修方面的书,印象最深的只是一件事,吸引力法则,当一个人很放松很愉悦很美好时,吸引过来的也是这些,而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焦虑和抱怨时,吸引的也是同样的事,你说该选择什么?”余晴听着,慢慢地点着头,与一个人这么深入地交谈,他给她的都是很正面的东西。不抱怨,接受面对还有改变。
学习结束时,余晴一个人选择去了西江,那个最大的苗寨。住在了“一间客栈”,一个可以看山水和寨子的地方,房间有很大的透明浴室 ,晚上拉灭灯,就可以看到外面清冷的月光,而她就在月光下自由地沐浴,心情一下就打开了。生活如果不如意,多半是自己的执著造成的。要求过高,对自己对家人。如果觉得生活有问题,多半是自己的问题,别把眼睛老盯着别人。
有些男人只能留在记忆中
从贵州回去后,余晴辞了职,那是她平生第一次主动选择生活。丢掉了以往所有的恐惧和担忧。她开始思考自己能干点什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同时,她开始阅读灵修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余晴开咖啡馆的第二年,候明开车从北京来了上海,开一个洽谈会。上海的冬天很冷,余晴在路口等他,上车后发现车里很宁静也很干净,暖气也很足,小声地放着音乐,候明穿着米色休闲服,恰到好处地微笑和沉默,中途还为余晴选了几首好听的歌,包括细心替余晴放下座位前的挡光板,优美沉默而宁静。
余晴请他去自己的咖啡馆。她示意候明坐靠窗的位置,折身进操作台,熟练地为他手磨了一杯新鲜的小粒咖啡,端过来,香气袭人。
候明微笑着望她:你很好,余晴。就这几个字,一切都不必多言。余晴坐下来,捧着手制陶杯向他慢慢讲这一年多来的生活,她开始学习心理学,看一些灵修方面的书,她说她永远记得候明说的吸引力法则,她要用好的心态吸引自己想要的生活。当你把自己内心调顺时,一切都顺了。
余晴慢慢地讲着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她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话要讲。而候明几乎一直在听她说,咖啡凉了。下了小雨,黄昏将黑,路灯亮起来了,在雨夜中更显静谧,咖啡馆里没什么人,音乐放着,温暖的沉默,他微笑端起已放凉的咖啡,说:余晴,真好。
余晴笑。你说话真简洁,我爱听。小道可观,我要另辟蹊径。
余晴说完,调皮地望着候明说,你瞧,我用吸引力法则把你吸引来了。候明笑了。对,吸引力法则。余晴笑了,眼睛湿润了。遇见一种男人,他会为你生命打开另一扇窗,这扇窗开了,生命就展开了另一段行程。一切都妥当。余晴没对候明说,她其实在看到候明泡茶时,就喜欢上了他,当时她流泪了。不能说,成年男女的一切只能留在心里,他是上天给她派来的,带她走一段,他们的缘分就尽了。而她,得过她的凡俗生活,但她会笑着好好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积极心理学,激发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因素并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专业领域的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心态。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忽略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与积极引导,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潜能的开发,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基于此,作为初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一切从积极出发,关注初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2初中生的主要特点
目前的初中生都处在特殊时代的“90后”。这些“90后”的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现实,功利欲望强;崇尚自由,爱好网络;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3初中生英语学习情况
31 英语与汉语之间差别很大。
英语与汉语之间以及它们所负载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造成了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藏语系,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较大,而且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几乎是文化世界的两个极端。由于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学习者不得不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回旋转换,过量的负迁移势必给初学英语的学生造成过量的困难。
32 初中英语语言材料的难点。
词汇量大超前语言现象出现频繁语言知识点分散,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他们英语学习能力薄弱,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燥,思维抑制,继而放弃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到将来的高中大学英语学习。
4产生厌学英语的主要原因
41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影响,知识面较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带着迷惘、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但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自然对学习英语也就淡化、无味及茫然,学习成绩的下降也就导致学习目标的迷茫。
42 心理障碍的影响。
英语学习者的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动机、意志、性格、情感、注意、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主要表现为:英语学习动机不端正;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毅力,认为难学,自动放弃;性格内向,怕出错受人耻笑,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不敢多提问题;英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远大理想等。
43 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和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冷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
5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初中英语教学的始终,针对中学生特点及英语学习情况,帮助中学生发展潜能,提高表现欲、求知欲,树立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进取心,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1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清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运用表扬、批评、激励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管理。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
52 用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成长的帮助者。教师要用真诚、接纳、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营造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坚强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中。
521 用热情真诚关爱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有一颗欣赏学生的爱心,就能唤起学生对英语强烈的渴望和需求;如果教师有满腔真诚关爱的热情,就能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点燃,并让他们炙热地燃烧;如果教师能做令学生兴奋的学习促进者,他的真诚与热情将会唤起学生内心深层次对英语的需要,真正做到自主地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爱好。
522 用接纳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动机。
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接纳学生,能让教师做学生的贴心人,能让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英语道路上的种种感受,能让教师珍视学生所表露出的种种情绪,如背不得单词时的难过,不会做题时的困惑,考试失败时的害怕,上课分心时的茫然等等情绪。教师积极关注优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会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悦纳,从而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的情绪和情感,进而迸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523 用信任尊重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尊。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育飞快,但心理发展却缓慢于生理发育,造成了初中生处于身体成人感和心理半成熟状态的矛盾中。身体成人感让他们特别渴望获得别人的接纳和尊重,渴望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心理半成熟状态使他们的情绪易于波动,时而高涨,时而低落。面对学生各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教师陪伴、跟随、引领、信任、鼓励、尊重和赞赏,播放舒缓身心的音乐,进行放松训练,并给予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犹如春雨润万物那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自尊得到了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强。
53 用积极心理学策略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
531 用良好的积极心理暗示调整心态。
心理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对人心灵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如果一个人总是戴着灰色的眼镜看世界,那么即使一个阳光明媚的风景,在他眼里都会黯然失色。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在责骂学生有多蠢,抱怨学生有多捣蛋,那么这些消极暗示引发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教师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让学生贴上一个心理标签:我就是差生,这个班就是差班。他们就会不断地用行动在践行这个标签,向所有人展示一个差班的面貌。
倘若教师每天都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我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我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要用我关爱信任尊重的眼神去每一个学生,我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那么,无论何时,教师只要想到或看到学生,他的心里自然会涌现出无尽的爱意,嘴角会展露慈爱的笑容,全身心会传递给学生一种喜爱欣赏的心灵信息。这种积极暗示能稳定学生害怕、焦虑、自卑、畏难、茫然等不良情绪,树立其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从而调动学生的无限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心态是积极或消极的,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在通常的情况下,暗示者倾向于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暗示,换而言之,暗示者的威望与人格魅力会对暗示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极易接受心理暗示。但是,这时期的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他们会交叉体验到成功与挫败的情绪,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帮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期”。而教师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才能撑起学生的心灵之舟。
532 用积极心理策略推动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初中的三年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这就需要教师以各种方式铸造学生的精神支柱,让学生能够做到精神充沛、勇往直前。笔者每节课都会鼓舞学生士气,给他们注入强大的心理能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用榜样效应赋予学生强大的心理能量。
可以举出“打工妹”唐晓静凭着四年几乎不看电视、废寝忘食的毅力,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英语学专业的研究生,她顽强拼搏的毅力让我的学生震惊,她的话:“只要你敢想,一切都可能实现!”使我的学生心情澎湃,而我送给学生的一句话:“我一定能行+超强行动力=成功。”把学生立志努力学习英语的心浪推向。
(2)用吸引力法则给学生灌注积极心理的力量。
老师在每次讲完他人刻苦学习英语获得成功的故事后,都用吸引力法则给学生灌注积极心理力量:“根据心理学的吸引定律,人的大脑是一个磁铁,会散发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引力,它对整个宇宙呼唤,把你所想的都吸引过来。你能得到你考虑的,不管你想不想要它。例如,你心里每天想自己学不好英语,那你每天便会吸引到各种提示你学不好的信息,如背不得单词、课文,考试不及格等等。现在,请放下这些消极想法念头,运用吸引力法则。首先,每天都沉浸在自己能学好英语的思想里。第二,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在努力中憧憬着你的生活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吸引力法则的魅力让学生浑身充满了力量。
(3)用高考状元及各类人才学习英语的技巧让学生信心十足。
例如安徽理科状元韦文泉,他采取单词时间标记记忆法学习英语单词,在高考中英语获得138分,并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湖南文科状元陈博,他的高考英语分数是136分。他的秘诀是大声朗读法。每个技巧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宛如授之以渔,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信心百倍。
(4)用英语名家的箴言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例如,可以举出英语教育家许国璋教授关于英语学习的名言:“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承沛说:“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这些名家之言,让每个学生都深深明白学好英语的成功之道。
(5)用积极心理暗示鼓舞学生的士气。
根据罗塔森尔效应的真谛: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能行。老师可以时时对每一个学生说:“大胆地告诉别人,你会英语,你能把英语学得好”。上正课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举行呐喊仪式:Come on ! I can learn English well ! ( 加油!我能学好英语!) 这种仪式给学生注入正面积极的心理信息,增强了自信力。
教会学生辨认自己消极的自动想法,如当脑里冒出:“我英语不好,我学不会英语”。立即对自己说:“我的英语不错,我今天有进步了,比起昨天,我又会读了几个单词,多读几遍我就能记住了”等等激励的暗示。让学生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拒绝消极的抱怨。试着将所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都改成肯定句,例如,把“天啊,我背不得单词”,改为“只要坚持,我一定背得”。
54 愉快教学、寓教于乐,积极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手段,运用歌曲、幽默、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热身运动、现场表演等方法,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使学生愉悦,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及体现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的教学设计及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回学生失落的自信,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如在教学话题Unit8 Shopping (购物)时,营造一个“Supermarket (超市)”,把款式新颖的衣服、新鲜的水果、多种口味的饮料、丰富多样的日用品等带进课堂;接着再借助多媒体,对词汇、对话进行巩固、操练。学生们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角色演练,有的客串导购员,有的客串顾客,有的客串收银员,纷纷把所学的词汇、句型运用到“场景”中来,当学生们“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并作为自己的奖励,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若有可能也可直接到supermarket里shopping,在全真的场景里学到的英语单词或日常会话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55 要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为内部条件。
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在语法复杂、单词量大、语音不好等、困难面前退缩,那将不能学好英语。没有坚强毅力的学生总是定力不够,容易开小差或讲话,这个时候,老师也不必马上批评他们,而是婉转地说“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或有意提问他一些有关课堂内容的问题,这种做法比批评更有效,学生会马上集中精神。在讲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成功的故事,例如,在讲《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一课时,除了讲解课文内容外,可以提及到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些故事:他刚过20岁便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先后选用了6000种不同的物质作灯丝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如果没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逃避艰苦,那么伟大的发明将与他无缘。学生在事例中体会了坚忍不拔毅力的含义。
56 合作探究、真诚赏识。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即形成。为此,初中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实践途径如自学尝试、分组讨论、交流解惑、整理总结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思考质疑、感悟自信、主动求知,同时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和学习习惯,促进中职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运用赏识教育(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励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积极因素,加强初中生的主观满意度、自我决定性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使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拥有积极人格,体验快乐学习。
总之,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人内在积极力量的理念,强调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等理念无疑拓展并开放了中职英语教育的视角。初中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学好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美国学者RobertMerton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RobertMerton认为,“如果人们假定某种情境的真实性,这种情境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将其运用于社会学领域。在其著作《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一书中,他虚拟了一家由CartwrightMillingville经营的银行,与其他银行一样,这家银行有不少流动资产并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不同企业之中。一天,大量客户前来银行提款,并因此引起了不少其他客户的担忧。此时,有关银行即将破产的传言纷纷,越来越多的客户冲到银行提现。随着挤兑人数的增加,看似从另一层面佐证了传言的真实性,而银行始终没有站出来辟谣,最终银行因无法应对急剧增加的客户而被迫宣告破产。Merton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公众对某一情境的预测将成为这一情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影响事态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有的现象,但在自然界并不存在。打破自我实现预言的唯一手段就是对原本错误的假设进行重新定义。哲学家KarlPopper又将自我实现预言称为俄狄浦斯效应(Oedipuseffect)。
二、自我实现预言的运用领域
1.教育领域
在美国,自我实现预言在公共教育改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TheodoreBrameld指出,教育强化个人习惯和文化生活,老师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WilliamJames在其《信仰的意志》中首次提出自行验证信念的观点。人际期望效应理论则认为每个人的期望将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影响:个人的期望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是非语言行为也会影响他人的态度。1968年,哈佛大学教授RobertRosenthal和LenoreJacobson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小学开展的实验则验证了上述观点。他们随机挑选了学生,并向老师声称这些学生“极具潜质”,事实上,学期结束时这些学生再次接受测试后发现确实在智力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
2.经济学领域
在通货膨胀预期模型中,人们预期未来将出现通货膨胀,价格将出现上涨,便决定加大当前消费量,并要求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加大当前消费量以及提高存款名义利率的主张将提高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导致通胀发生。通货膨胀预期理论在美联储主席PaulVolcker20世纪70年代应对滞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体育领域
心理学家RobertBarnsley在其著作《异类》一书中指出,加拿大冰上曲棍球项目中,运动员的成功往往与其出生年月有关。他对加拿大顶级冰上曲棍球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40%的运动员出生在1月至3月。加拿大冰上曲棍球选择运动员的合格截止日为1月1日,如此一来,1月份出生的运动员就比其他月份出生的运动员大了9-12个月,因而在体能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他们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指导和上场机会,以及教练更多的关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才能成功跻身最佳运动员行列,而这些并非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也绝非运气。此外,由于自1997年起比利时足球队队员选拔时间从8月1日改为1月1日,明星足球运动员出生月份也无一例外在出现在1月至3月。
4.新思潮
吸引力法则是自我实现预言的典型应用。吸引力法则意思是物以类聚,积极或消极的思想将吸引积极或消极的结果。所有事物的创造过程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头脑或思想中创造;第二个阶段,通过语言或行为实现。思想、语言和行动将导致预期的结果发生。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三、自我实现预言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探索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优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先来看看自己喜欢什么,然后是周围的朋友说过的喜好,再延展到客户喜欢什么……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做客户俱乐部或者提供会员服务的时候,会员利益都是这么想出来的,比如积分、杂志、会员特价商品、各种优惠项目等等。那这些经过假设想象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吸引力呢?是不是能够让客户产生兴趣并经由这些产生忠诚度呢?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有些研究内容可能对回答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接近性
假如你已经确定了你的目标客户和要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那么你与客户的接近性如何呢?事实上地理距离不是关键,功能性距离才是关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会寻求彼此的相似性,感受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对方觉知为一个社会的单元。在建立会员俱乐部或者推出一个忠诚度计划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与客户相接近非常重要,这会让你有更多机会引起他们对你的注意;
心理预期
上面我们已经注意到接近性使企业与客户更加接近并有机会与客户进行相互沟通,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让客户产生预期——当企业设计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能够让客户有所期待的时候,就可以引发客户的喜欢。我们更喜欢与之交互的对象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在一些航空企业中积分捐赠能够引起客户快速响应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
曝光效应
接近性引发的喜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200多个实验结果显示熟悉不会导致轻视,事实上熟悉诱发了喜欢,对于各种新异刺激、文字、音乐、图像等等的曝光都能提高人们对它的评价。可以想象一下你优先想到的广告是哪个?你最喜欢的会员计划是哪个?有可能你优先想到的并非是最完美甚至是最适合你的,但通常我们都会选择我们能优先想起来的。通常我们会认为如果频繁地对客户传达一种信息,客户会觉得厌倦和反感,有心理学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说当人们未能意识到他们所接触的为何物时,熟悉也能引起喜欢。事实上当人们无意识地接受刺激时,曝光效应往往会更强烈。我们大概能够马上记起喜欢或厌恶的事或人但却意识不到喜欢或厌恶他们的原因,曝光效应有助于客户把熟悉的或安全的事物与不熟悉的或不安全的事物区分开来。广告商和政治家们充分利用了这种效应:即使人们对某一商品或候选人没有什么强烈的感情,但仅仅通过简单的重复也可以增加商品的销量和得票率。如果一个商品在广告中没完没了的出现,那么购物者常常会对该商品做出不假思索的、自动的偏爱反应。你的企业客户忠诚度计划有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效应呢?
相关程度
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曝光效应,那么什么内容更容易让受众喜欢并记住呢?毋庸置疑,当然是与自己相关的,人们总是喜欢对自己感觉良好。而且一般来说我们都是这个样子,我们不但有一种自我服务的倾向,还喜欢那些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比如我们的姓名、潜意识中与自己相关的人、地方或其他东西,这些都能引发注意和喜欢。回到刚问问题的时候,我们优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客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都体现了我们喜欢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客户可能会说我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提供客户喜欢的呢?是否有一种方式仅仅是将客户喜欢与我们联系起来就能做出购买或参与的决策呢?
吸引力
如果客户做出购买或参与的决策,会是购买什么?参与什么呢?除了将产品或者一个计划做得功能性更强,是否有可能让其外表更具有吸引力呢?就像很多人喜欢苹果的产品仅仅是喜欢它的外观,很多企业在推出一个客户忠诚度计划的时候更加注重于向客户展示他们可以获得的利益及参与的回报,忽略了客户可以直接感知的视觉的东西,这就有可能造成客户仅仅是通过你设计的会员手册的精美程度来判断客户忠诚计划的好坏。检查一下向客户展示的材料,你认为是否能够精美到让你有翻开看看的欲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索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政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
1.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2.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
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重要的基本功。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具有其他多方面的基本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1.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也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是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以增强吸引力。大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城市、农村都是如此,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大家都知道,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1)政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电化教学是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积极吸收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创立了许多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消化、吸收。例如,幽默教学法,我认为就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妙用竞争法则
竞争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比较、评估的一种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的竞争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竞争心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想超过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极强的他们期待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其它水平上超越别的同学,所以在课堂上巧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不但能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还能让课堂在活跃中井然有序。
关键词:室内设计;视觉心理学;错觉
1视觉原理
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会受到经验、情绪、意愿等的影响,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看到的对象整合,分出主次,方便大脑进行处理。视觉法则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诞生的。
1.1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
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说的是视觉判断,与经历有关系。如果看到的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有差距,那么我们内心就会产生抗拒的心里。眼睛会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推断,在整合成我们最终“看”到的样子。
1.2完型法则
主要内容:①图与底,利用视点的不确定性,经过巧妙的经营,产生画图与底正负关系的转换;②对称性,虽然左右上下并不完全相等的图形,但由于视觉上的偏差,会产生感觉上的对称;③群化原则,相似性,如果不同的事物在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上有相似的部分,我们通常会倾向于将他们视为同样的东西;闭合性,一个有闭合趋势的不闭合图形,很容易将他们看做闭合的图形;连续性,如果将不连续的图形的断开部分遮挡起来,视觉上经常会误认为它是连续的;④完型倾向性原则,相属的两部分易被组合,反之容易被隔开。这些法则都是室内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则,尤其是视错觉,经常在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设计中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行程很独特的视觉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法则,那么室内设计的视觉效果将变得丰富起来。
2视觉心理学的特性
2.1固有优越性
在心理学里,视觉会对各种视觉刺激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有一定的优越性,会优先选择一些具有特点的刺激。这些部分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讲是更突出的,因此会成为优先选择的对象。这种优越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视觉对于动态刺激的感觉要强于静态刺激,就像我们往往更容易注意到动态的事物而非静态的事物。这种选择非常迅速,可以在物体运动的一瞬间捕捉到。如果一个物体发生了动态与静态两种状态的转换,视觉也会对这种变化优先做出感应,比方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或者消失;②当物体的外物特征发生变化时,视觉会做出优先的感应。比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亮度等发生变化,我们很可能会忽略其他方面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的刺激。视觉对动态的和变化的、新鲜的事物所造成的刺激会优先选择去感应。差异大的事物根据有吸引力,节奏感强的也容易被感应。
2.2空间局限性
眼睛结构限制了我们对空间的感受。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对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的感受。在水平空间,视角基本上只有36°左右,在这个范围外的事物,视觉捕获起来较为困难。对颜色的辨别则稍微宽一些,视角的区间在30~60°,对于标准视线2°之内的物体,有着非常精准的捕捉;在垂直空间方面,眼睛的上下视角最大能达到50°,不过这些都是理论值。另外姿势也影响着视角范围,站立状态比坐下的视角更广。
2.3视错觉特性
视错觉特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室内设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这种特性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刺激。视错觉指当我们在观察实物时,由于视觉结构等相关影响因素,产生错误的视觉感应。比方常见的走廊错觉,在一个长长的走廊中间,往往会发现距离我们近柱子比离得远的柱子要小一些,但实际上它们是一样的。再比如则鲁纳错视,在看远处的地砖时,会感觉远处的地砖边线间有着一定的角度,甚至将某些线看成了曲线,实际上,它们都是相互平行的线条。利用这些错视,可以设计出对人们视觉又良好刺激的居住环境。
3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指根据建筑的环境和用途,使用各项技术和原理进行设计,建造舒适合理,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双重满足的室内环境。它是一种为了创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室内设计的理念,其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十分的契合。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了人的居住,当然也逃不开对人差异性的研究。好的设计就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全力关注人,将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室内设计是新型的学科,未来室内设计人性化自然是这门学科的最终的归宿。设计师要通过设计来解放人,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的任性,人的身心更加的健康。视觉心里学的应用也是室内设计人性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应用
4.1固有优越性应用
视觉心里学的固有优越性是期重要的特性之一,我们对动态的物体或者具有鲜明差异的物体,或者光线强的事物有更加优先的视觉感应。如果将这一点充分运用到室内设计上,就能给人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比如设计饭厅,为了凸显饭厅的生机,可以放置一个处于运动中的艺术品,一方面,视觉上有一种没得感受;另一方面,有节奏的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整个环境充满活力。另外,还可以利用起来光纤和色彩等因素,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再加上颜色的利用,不仅可以冲击人的视觉,还能有效地对空间进行布局和改变,让空间有了层次感。乔治•卡内考曾经在罗森菲尔德住宅的设计中采用了一个残缺圆,作为墙壁装饰,这样的一个装饰就会让人浮想联翩,视觉上也会看向缺口的位置,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2空间局限性的应用
眼睛结构限制了观察事物的角度,因此视觉总是有着一定的角度范围,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也可以充分的影响室内设计的方式。我国的住宅设计规定了楼层的高度,这不管是站立还是坐下的姿势,都能够尽可能的感应到整个室内。垂直方向上,人们向下的视角范围稍微大于向上的视角范围,这样的结构就使得我们更多的会关注天花板以下的部分,尤其是墙面和地面。因此对于这两个区域,要进行有效地设计。合理的对这两个区域进行搭配,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体验。比如电视,为了有一个较好的视觉体验,电视的中心位置一般都设计在坐下时视线的水平位置。在比如客厅,我需要对沙发正对的墙面进行设计,这是我们坐在沙发上的时候,眼睛最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如果将墙面上挂上了电视,那墙面的其他位置就不能设计的太易被感应,这样有一种主次颠倒的感觉。卧室睡眠和休息是主旋律,因此卧室的设计要通过不同个体休闲的中心来设计,比方小孩子就主要围绕着游戏和玩耍来设计。对地面的突出,可以通过地毯或者拼花等方式,突出地面的效果,对墙面,也可以通过浮雕或者工艺品来创造一个视觉中心,突出墙面。
4.3视错觉特性的应用
视错觉特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其实就是利用了视觉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一些设计让人们产生视觉上的一些错觉,从而达到好的视觉效应,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在视觉上的享受程度和舒适程度。室内设计中的空间拓展,经常会用到视错觉这一特性。例如,如果住宅的楼层较低,可以通过贴一些有垂直线条的墙纸到墙面上,甚至可以将墙纸延伸到天花板上。这样就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楼层变高的视错觉,增加舒适度;如果是宽度不够的住宅,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贴一些水平线条的墙纸到墙上,让视觉上产生一种房间变宽敞的错觉。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也可以通过一些颜色的深浅或者不同色彩的组合,从而达到让人们产生室内空间的被改变的错觉。比方在地面上,选择深色的底板,墙面上又选择浅色的墙纸,这样的方式就能让视觉上产生极大地错觉,房间很宽敞的感觉。放一面镜子在厕所中,立即会让人感觉房间增大了,还能提高亮度,从而提升使用的舒适程度。如果层高较低,可以通过放置一些高度较低的家具,以免挡住墙壁,从而让居住的空间显得比较大。放置装饰画或者风景照片,要选择色彩淡雅的又具有很强透视感的,不仅能让室内的景象好看起来,还能在视觉上“增大”房间空间的感觉。尤其是风景画,给人一种一眼看不到边的错觉。像色彩,红色橙色等颜色被称之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绿色等颜色作为冷色调,就有一种清新和寒冷的感觉。如果色彩亮度较高,就会给人以空间很大的错觉;如果色彩亮度很低,就会给人以空间变小的错觉。卧室经常选用暖色调,而办公场所则经常会选择冷色调。高亮度的窗帘、家具等,就会让居住者自己觉得房间很明亮。我们还可以用灯光和镜子等来改变空间结构。灯具如果是嵌入型,就会让人们觉得天花板有一种向上提的错觉;如果是一些吊起来的灯具,就会让人们觉得天花板再向下降,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另外,材质的不同,也会让人们有不同的错觉,如果界面光滑,就会给人一种远的错觉。还可以通过镜子来调节空间,如果在狭长的室内,在墙壁的一侧放上大镜子,使得房间变得宽阔起来;对于景深浅的房子,又可以通过合理的放置镜子使房间看起来气派。
5结束语
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满足精神需要。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设计本身的质量,还能提升生活质量,让有更好的生活体验。因此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赵榕树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丽,李晶源.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谈[J].室内设计,2007,(3):11-17.
[2]郑君.基于视觉心理学的住宅空间视觉中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8.
[3]郝婷.李艳彩.景观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51-252.
关键词: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41
0 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划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为产品创新设计指明了方向。任何一款产品若要深入人心,必要区分清楚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人性深处的需求,才能让产品植入用户的灵魂深处。产品的形态是产品与消费者最直观的体现,形态创新则为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1 产品形态设计与人们需求分析
形态是一切造型艺术及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以及满足人们视觉评价、使用需要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进行产品形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形态本身形状、尺寸、比例、装饰等要素,更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让人从产品形态中读出记忆中所熟悉、喜爱的信息,从而使形态具有吸引力、亲和力,能唤起人们心理上的情感的共鸣。
产品形态设计与生理需求分析。美国芝加哥学派是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传播者,其中坚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人们的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吃穿住用行等日常基础所需。产品形态设计需以人机工程学为依据对产品形态进行尺寸设计,满足人们的生理尺度要求,使人们使用产品时感到合理性、安全可靠和舒适。
2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为满足人们的生理尺度要求和安全、互动、被尊重和满足的心理需求,产品形态设计时,不能只是对外观设计或对产品进行美化,更要注重形态在认知上、寓意上和象征性上的吸引力。而具象形态是人们可以直接知觉的,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人们赋予了具象形态各种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鸽子代表和平、牡丹代表富贵等。具象形态是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的创意源泉。
2.1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要素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具象形态提取、抽象简化、形态分割组合、美学法则等要素。具象形态提取主要包含对自然形态、人为形态的提取,根据产品理念定位,通过联想法合理选择适合设计主题的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要求对具象形态取精华去糟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形态,再运用几何图形对其进行简化;形态分割组合设计要求在简化的图形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对图形进行分割组合,完善和细化图形使其成为系统的产品形态;美学法则要求设计师一定要遵循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的法则,合理开展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工作。
2.2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程序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程序:(1)产品设计主题与具象形态分析:根据项目来源的设计要求及现有产品的调研情况,确定产品需传达的主题信息。根据主题分析具象形态中满足主题需求的形态,调研分析这些形态的特点,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形态进行设计定位。(2)确定设计原型,提取形态特征: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选择一个具象形态作为设计原型,并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形态特征。(3)简化、细化形态:以美学法则为依据,运用点、线、几何图形对特征形态进行简化,运用分割组合法对形态进行细化,最终得到创新形态。
(4)形态评析:运用形态设计定位检验最终形态是否满足定位要求。
3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设计方法实践
笔者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已得到了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肯定,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获得了工业设计学科竞赛一等奖等100多个奖项。下面以移动电源产品造型设计为例对方法进行展示。
(1)具象形态分析与选择。移动电源产品是一个自身带电的装置,大自然中自身带电的动物有电鳐、电鲶和电鳗等鱼类,带电植物有蜡烛树、醉草、水笛荷等,这些具象形态都符合移动电源的功能属性。从现有产品的形态分析看,目前的移动电源形态趋势呈板行、条形发展。经对比分析,可提取电鳐作为设计原型。
(2)特征形态提取及简化。电鳐整体圆润可爱,体柔软,皮肤光滑,头与胸鳍形成圆或近于圆形的体盘。发电器一对,由变态的肌肉组织构成,位于体盘内,头部两侧能发电,腹部像一张可爱的笑脸。根据以上特征,运用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将其简化如图1所示。
4 创新形态评析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的使用,可高效完成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电鳐在人们的认知中除了自身可发光外,扁平、圆润可爱的身体、优美的尾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腹部的笑脸图形也给人们留下了惊喜。简化后的形态正面保留身体、尾巴的连体特征,将USB插口和充电插口设置在尾巴处,连接的数据线婉如电鳐的尾巴;背面保留电鳐的笑脸,给人留下欢乐和惊喜感。
5 结语
形态是造型艺术及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以及满足人们视觉评价、使用需要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已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需求,精神需求逐渐增多。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设计,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心理学;兴趣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02-01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是专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但是,高中阶段经常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会越越好,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却更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放数学学习,之所以会如此,除了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以外,心理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笔者近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对这些心理问题简单地进行归纳分析,以帮助高中生找到克服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一 数学学习的几个主要心理障碍及表现
1.轻视心理。笔者有一个学生小何,学习特别认真,在数学上投入精力也不少,可就是考试成绩不见提高,每次考试成绩不是很差,但是也不是很好。小何这孩子领悟能力挺强,也挺聪明,他找笔者问过几次问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思路也挺好。笔者找小何谈过几次,发现他做题有个很大的惯性,他认为基础性很强的题,一般都是匆匆看过,认为自己掌握了,精力一般都放在难题上面。结果是自己建立了一个数学的“空中楼阁”,典型眼高手低,基础题一做就容易错,难题又不易做出。
2.心理畏惧。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初中阶段说,更加抽象化。以几何为例,初中阶段几何往往形象,通俗易懂,学生只要认真听课理解起来都不是太困难,但是,在高中阶段,几何就变得十分抽象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困难,一旦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也就没有动力,只是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3.心理满足。和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过于自信,盲目乐观,但是却在停留在某一阶段踯躅不前,这都是自我满足的心理造成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就自以为是,不再继续努力,不再继续深入。殊不知,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题过程中仅仅满足一种解题方法,对其他的解题方法不予钻研,这种踩油门不踩到底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成功,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是处于中游状态,不好不坏。
4.偏重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大部分同学间的数学交流也仅是对答案,很少有对数学问题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产生、发展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5.心理依赖。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依赖表现在:一是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一一讲述,否则学生自己就抓不住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在解题中示范详尽,学生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模仿硬套的习惯。这两种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逐步变成学习的机器人。
6.外界诱惑。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网络魅力无处不在,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笔者班上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于在晚自习课后,还溜出去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 解决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
要帮助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是同学们确切的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保证学生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这种心理投入使得学生心情轻松愉快,这时是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的最佳时机。
2.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树立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要经常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自己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
3.重视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部分学生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学生学习计划性: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上好第一节数学课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如在激发七年级新生上好第一节课时, 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甚至不学,你们说能行吗?”然后问:“小学数学好学吗?”学生们说法各异,但我明确告诉学生:初中数学很好学,也非常有趣。 它会帮你解决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接着我问:“小学学过什么数?”同时告诉学生初中学的数很简单,只不过比小学的数多了两个符号,一个是“-”号,一个是“+”号,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说只学了一个数a,你想a是什么数就是什么数。初中几何主要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图形,学了几何,你就能站在地面上测量大楼的高度;你就可以很容易在三角形的余料中剪裁出最大的圆或矩形,你如果是木匠,你就会在圆木中锯出横截面是正方形的木料,你如果是老板,你就能算出怎样赚钱最多;铺设管道怎样最省料等,通过谈话的方式,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增加数学教学的吸引力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仅为 40分钟,既要面向全体,扶优抓差,又要培养拔尖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完成知识目标,又要完成能力目标;不仅要“育人以智”,而且还要“育人以德”、“育人以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时刻注意增强数学趣味和数学的吸引力,把辍学的学生吸引过来,把坐在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讲台上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课堂出现勃勃生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
4.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只有让学生听得清楚,容易理解,产生乐趣,我们的教学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就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所以做为数学教师的我仔细琢磨数学语言的特色,不断修炼,提高语言艺术。为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既要做到“抑扬顿挫”,又要清晰、简明、和谐、通俗、亲切、富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做到生动幽默。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余,往往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理解和持久的记忆,一些形象的比喻,朗朗的口决,小品化的表达,好记的顺口溜, 有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用三个独立王国比喻实数世界中的正数、负数、零,提醒学生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不要忘掉“零”这个独立王国。再如用正方、反方的对话形式说明反证法,显得生动、深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5.分层教学,成功教学,保护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记忆效率;学习观念;学习方法;记忆策略
问题提出:学生到了高一以后,容易出现上课“听懂”,课后做题却不会的现象,久而久之,教师课上刚讲的东西记不住,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信心被击溃,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存在误区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数学教学主要是做题目,进行“题海战术”.从文化的角度看,观念决定行为,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决定他的教学行为.好多教师认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途径是“延长学习时间或增加学习强度”,初中教学内容浅,内容少,教师将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这种方法的确有效,以至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多做题”.
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上存在问题:
1. 方法不合理
学习过程的结构,一般来说,首先是输入新知识,然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最后学以致用.问学生课堂内容的细节解题方法与步骤时,多数不明确,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很明显,学生的学习习惯违反了学习过程的顺序结构,也就必然会影响记忆效率.
2.自觉性不够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等任务能自觉完成,但是对于预习、看书、作业订正、平时的复习等有弹性的软任务来说要打一些折扣,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
3.学习习惯不符合记忆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律,知识的保持决定于学习时和学习后在保持期间的复习,好多学生没有自主定期复习的习惯,只是在要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跟着教师复习,试卷与错题集、书本来不及看完,最后平时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时也忘了.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把中小学教育目的扭曲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异化为单纯的升学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记忆策略: 由以上原因分析可知,态度、方法、科学规律对记忆效率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地,就是以下三个原则.
一、心想事成原则——“态度决定高度”
贵州科技馆自2006年8月18日开馆至今,随着来馆参观公众对科普场馆认知能力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笔者是贵州科技馆的一名科技辅导员,在“如何当好科普场馆工作人员”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当今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时代,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科学”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科学事业因其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格外关注,而科学普及就是科技工作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使公众理解和接受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电视传媒、互联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知情权和参与权普遍愿望的提高,从而对科学普及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记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说“科学知识生产者”是人类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必不可少的最终源泉,那么“科学知识传播者”就是今天沟通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一座桥梁。要想在相对广泛的领域内准确、适宜地反映科学,“科学知识生产者”与“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科学知识传播者”与“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合作关系就至关重要。科普工作者们的肩上负有两个重任:“一是,探索和揭开科学的奥秘;二是,要把科学告诉公众”。在科学事业里,“深入”地研究科学难题所取得的突破是艰难的,但是要把研究成果“浅出”地说给公众听,让他们搞懂、弄明白,或许更难一些。曾记得一些著名科学家写的科普名著: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法布尔的《昆虫记》、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千百万读者,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他们作为大科学家为何能写出如此受大众青睐的科普读物呢? 这就是笔者想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科普工作者的“关键”和“重点”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自己苦心钻研的课题能否取得成果,更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能被社会大众所理解、所承认、所支持,这就要求必须学习和掌握好科普宣传工作的本领,树立起如何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普及;如何努力使公众更好理解科学知识的理念。
科学普及是非强制性的教学关系。其中,教学情境主体与内容的自由度都很大,在科普工作中能否抓住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就显得十分关键。活动时,面对的是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积极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同样也非常重要。例如:当面对某位来科技馆参观的青少年朋友时,科技辅导员立马就走上前对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结果就是……。当科普工作者对科普对象激情付出后,却得不到十分之三的回馈时,双方的心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郁闷。这就是在“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没有找到最佳钥匙的缘故。
科普工作者们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就是打开这些锁链的最佳钥匙。首先,在开展工作之前对普及对象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分析、归因和实施的过程;其次,将心理学上的“需要层次、成就动机、成败归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巧妙灵活运用在普及的对象身上;最后,大家就会惊喜的发现,真的能使科学普及的活动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和谐发展(这里所指的“和谐”,就是“教一学”双方都心情愉悦的一种状态)。
二、科普工作者的“四步法”运用
通过大量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很实战的“四步法”,能使教学双方在很自然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知识的获取。
第一步:信息接收途径的观察法。可以对普及对象进行初步的分析(性情、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
第二步:语言技巧里的“吸引力法则”(参考文献[2])。要吸引对象,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步:心理暗示法。让普及对象既能很愉快又不自知的进入创建教学情境中来(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关系);
第四步:因材施教法。实施知识点的普及教学(根据对象来确定方案与程度)。
三、科普工作者的“引导”作用
在科学普及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凭着一腔热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要处处学习心理学、处处运用心理学和处处想到心理学。使“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变得更和谐;使“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变得更和谐;使自己的科普活动能控性更强、成效面更广;使自身所处的这支“科学知识传播者”队伍更专业、更有凝聚力。在科学知识的生产早已专业化、职业化后,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以及科普创作也日益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逐渐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社会大多数的成年公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后果,而非深奥的学术术语、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尖端科技知识;对于未成年的人来说,他们什么都不想关心,长期的、枯燥的知识点学习,使其内部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弱、学习效果越来越差,但这些却并非其自身所愿。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不同,社会科普教育更需要关注普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自身爱好的兴趣点和其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从而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和帮助。科普场馆工作者在向普及对象传授的内容上,不应只盯着科技最前沿、最突出的那些知识,应该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和实施帮助,引导其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其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