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资产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将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二)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几乎还没有一家银行向个体私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技改贷款科目。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不可能。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现有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个体私营企业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特别是一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追求更高更大目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仅靠短期贷款是无法解决的。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
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不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这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民间借贷。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原爱多集团就是由于缺乏技改和生产营运资金,而向国安集团拆借,而最终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被以票据欺诈罪,导致昔日的标王爱多在一夜之间崩塌。
2.拖欠货款。目前大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占用货款来周转资金。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使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也导致了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
3.私募股本。在政府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之后,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利用人们抢创业板上市第一批行情的投机心理,以募集股本的方式筹集了不少资金。据估计,这一块的资金量至少有100亿元左右。著名企业家孙大武由于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而在银行申请融资无门的情况下,转而在民间进行大规模私募资金而锒铛入狱的。
4.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出现了互保加债转股的新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权即转为股权。这种融资方式由于需要综合考虑担保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尚不普遍。
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调查,我国除了浙江地区因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民营经济得到普遍认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江苏中大工业集团自有资产5.5亿元,年销售额达10亿元,曾被农行总行评定为优质企业,授予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在操作中农行营业部却仅允许其贷款3000万元。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目前,上海有私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两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有、股份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00年初,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融资贷款仅占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0%。换言之,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
(二)从运作机制上看行政性力量大于市场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较浓厚。在有的地区,由于财政层层出资组建担保体系,贷款甚至需要得到区县镇财政所的审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现象。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类似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政府派人经营,这种运作方式在本质上是违背风险投资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出台担保政策还是开展风险投资活动都会使部分民营企业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这种做法会形成新的不公平,为政府官员造就新的寻租机会。此外由政府来亲自配置资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为官员或准官员们不可能像私人投资者那样熟悉市场和企业。
(三)从政策构成看缺少战略性、系统性设计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担保机构的税收、后续资金注入、风险准备金等问题均未解决,担保机构散布在各个层面而不成体系;搞风险投资则只是拨出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和成立投资公司,风险资本的市场化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必需的前后环节尚未建立;《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陈旧,政策与法律多处出现矛盾;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中介机构严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贷款审批权,提高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改革的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类似,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如企业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还要求债券发行企业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机构作担保等等,这一系列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望市兴叹”。
当然,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费用高、金融机构信息搜集困难、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等融资特点,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浅析民营企业融资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瑞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和融资的概述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就是公司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及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概述
民营企业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税收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据统计,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尽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国计民生,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
1、企业规模偏小。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面大,经营风险大,多头开户现象严重,使银行难以掌握其实际经营状况,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愿。
2、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超期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3、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炭、石化、机械、冶金行业民营企业比例过大,盲目竞争,导致行业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下降。不少低技术装备的民营企业大肆生产低劣产品,污染环境,造成大量无效、低效供给。
4、自身信用状况不佳和担保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加之整个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而企业自身又缺乏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这些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自然不愿将款项贷给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1、我国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倾向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从企业角度看,应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诚制度。
3.民营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搭建起由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民营企业互助基金、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平台。
(二)从政府角度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还须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24).
[2]杨学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6).
[3]徐宇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3).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融资对策 金融创新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历史相对较短,金融体系的发展不够完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明显不够,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还需要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加强金融创新对策的研究,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和创新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制度不完善,不重视融资管理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在市场营销、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环节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在融资方面更是没有紧密结合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融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忽略了融资管理的重要性,这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职能的发挥,也很难实现预期的融资目标。 同时,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着逃避债务、多头抵押等影响自身信誉等级的行为,在资本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融资信心以及进行有效融资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严重限制了企业自身的融资管理水平。
(二)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判断金融风险时考虑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二者在预测金融风险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及时获得资本支持的重要因素。因为就市场信息而言,借款者知道更多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所以金融机构只能根据民营企业过去的信息和信用状况设定贷款条件,这容易导致借贷市场上的失衡现象,影响到民营企业的融资质量。
(三)民营企业面对的融资环境较差
与国内外成熟的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面对的融资环境较差,由于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能够涉足的行业也相对有限,使得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加上民营企业存在大量偷税漏税、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是很好,导致社会上的大多数资本机构都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所面对的融资环境不够理想,加上民营企业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发展速度相当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四)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
受制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结构和发展程度,银行贷款无疑是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最主要途径,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缺陷,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存在很多违法逃脱银行债务、不讲经济信用的行为,使得各大银行金融结构对民营企业的整体印象较差,导致银行及其放贷人员对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偏见,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资质有限,有的民营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银行对于民营企业贷款对于抵押担保审核条件苛刻,而且贷款风险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企业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忽视了信用体系建设,遭遇融资信用阻碍
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而民营企业在整体上的信用形象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就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遭受到融资信用障碍。因此,民营企业对此必须对信用体系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逐渐消除自身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二)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从整体上,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综合竞争实力不是很强,生产经营成本较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资产负债率较高等因素,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民营机构进行考察时,主要考虑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多方面,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小,缺少产品创新,销售利润有限,并且有些行业存在着恶性竞争,这都限制了我国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白手起家,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没有为企业及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财务管理环节的大量违规行为,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在融资过程中很难为金融机构提供详实的财务信息,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进行准确的表达等。
(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我国民营企业多数分布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经营规模有限,技术水平不高,缺少自己的技术支撑,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财务水平不高,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常常无以应对而存在破产风险,对于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时,一些金融机构考虑到潜在风险因素,有意抬高贷款门槛,民营企业融资难,运营风险加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可以说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高,自身存在的不利局面造成了融资门槛高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民营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降低自身风险,才能缓解融资困境。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金融创新对策
(一)更新融资观念,加强民营企业融资信用体系的建设
民营企业要想切实改善融资难的现状,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即树立现代化的融资观念,积极加强自身融资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以内源为主,融资观念相对落后,不敢承担相应的融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积极转变融资观念,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融资管理制度。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积极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使企业尽快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尽量规避或减少在融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融资障碍。
(二)丰富民营企业融资的手段与渠道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民营企业应当积极寻求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改变过去以内部融资和银行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传统融资模式,在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要积极拓宽融资思路,注重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家的政策进行融资,可以开展融资租赁、融物租赁等融资活动,要敢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等。
(三)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为了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需求,我国应当有针对性的就目前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完善与发展,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大力发展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和民间担保产业,通过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担保机制,加强担保机构的职责履行,约束担保机构的行为,这对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是非常有利的。
(四)提高融资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营企业要想切实改变融资难的现状,提高融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融资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对员工进行融资准则、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会计等融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融资技能和法律道德意识,减少融资环节的腐败现象,不断提高融资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蕊.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 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关键词】 广东 中小型 民营企业 融资难
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各种制约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现状
广东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位置,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单位347.5万户,同比增长13.6%,其中私营企业62.3万户,同比增长12.9%,个体工商户280.7万户,同比增长14.2%;从业人数1926.9万人,同比增长7.8%。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实现增加值13216.2亿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1775.7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出口总额6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6.1%,进口总额3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在广东省某些地区,民营经济已占当地经济总量的70%以上,纳税额已占当地税收的近一半。
近几年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民营经济单位大幅增加,规模增大。到2007年底,全省有个体私营企业347.5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73.9%,其中个体工商户280.7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59.5%,私营企业62.3万户,比2002年末增加了138%。民营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在广东省历年公布的工业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50户企业中,华为、美的、格兰仕、科龙等著名民营企业连续多年榜上有名。
二是民营经济生产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完成增加值13216.2亿元,增长14.3%;出口总额667.1亿美元,增长36.1%;进口总额324.8亿美元,增长27.1%;均略高于同期全省的相应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私营企业出口增速维持高位,作用不断增大。到2004年底,广东省申领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达27337家,占全省内资进出口企业总数的83.5%,占全国民营进出口企业的28.7%。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3.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992亿美元,五年增长近300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2%提高到10.0%以上。广东省民营企业出口呈现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以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为主和以珠三角地区出口为主的“四个为主”发展趋势。
四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区域经济凸现。目前,在广东省1500多个建制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其中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产业集群特点比较明显的区域有130多个,其中大企业近2000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不少产业集群在国内已具有相当市场控制力,如佛山大沥的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中山古镇的灯饰占全国销量的60%以上,江门恩平的麦克风占全国销量的70%以上。
二、广东中小型民营企业内源性融资现状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渠道。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高端访谈,开展了一次针对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调查活动(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其资金需求主要依靠创业者的熟人关系等民间融资渠道得以满足,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比例很小。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格局在客观上有效降低了企业本身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使产权更加明确,奠定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过分依赖内源融资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阻碍了民营中小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内源融资需靠比较漫长的积累,而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交易机会稍纵即逝,中小企业往往受制于资金限制,在面临机遇时不能迅猛发展,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外源融资的缺乏使产权分散难以实现,不便于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建立。
在创立初期,由于中小企业面临较小的市场需求,有限的生产规模,故而内源融资成为这些企业避免过度负债经营的主要方式。市场的不断变化使这些企业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都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积累很强。可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面对着日益降低的资本利润率,在资金成本和各种税赋被支付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远高于它们可利用的资金量。
显然,在目前内源融资成为最主要融资方式的情形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依靠自我积累来发展企业,然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利润很少用作日后经营发展之用。在企业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提高自我积累的长远发展意识。
三、广东中小型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现状
外源融资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前者是指直接从投资者手中获取资金,通常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实现,后者是指企业向银行借款。
1、直接融资难度太大,成本高
直接融资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成本较高,以股票与债券融资、吸收风险投资等为主。凭借直接融资这一手段,中小企业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自身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在西方国家,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已低于直接融资比重,但目前在中国尚未建立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由于资金不足、规模较小,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抑或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除了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发行债券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总额通常是其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数量的2―5倍。债券市场融资是美国企业直接获取资金的最重要方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结构和发展规模是一国证券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志。图1显示了2004年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结构,其中企业债券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以及值得信赖的债券评级机构,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一直不高。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通常不能得到国家对债券还本付息的隐性担保,因此,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发行一些内部债券来缓解紧张的资金压力,但这类债券通常期限较短,利息反而更高,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根据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目前广东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融通成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借款所必须支付的利息费用,即资金成本。这是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所必须支付的基本费用,通常被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贷款抵押物品的登记及评估费用,企业向银行提供抵押物品,银行需要委托相关技术人员对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这部分费用实际上由企业承担,构成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担保费用,即企业支付给担保部门的费用。四是风险保证金利息。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类似,广东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扣除大约20%的贷款本金作为预留,而企业实际能够得到的资金只占贷款金额的80%。以一年期贷款为例,位于广东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每年实际支付的利息大约为其贷款金额的8%左右,有时甚至高达14%。
2、民间信贷盛行
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对应,民间借贷是通过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民间组织、企业等,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利率水平相互出借货币资金,并需要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形式。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金融管制比较严格、金融结构相对单一、金融服务水平有限,民间借贷的存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民间借贷行为内生于民营经济,与民营经济有天然的联系,很好地适应并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较之实业经济领域的改革远远滞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在落后的金融体制下实现的。由于通过传统的银行贷款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即使利率水平降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民间信贷活动依旧十分活跃。
民营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形式筹集到的资金,在区域内实现了合理、有效地配置,满足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以及城乡居民节余资金的投资需要。然而,民间借贷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据包括广东在内的不少地区情况显示,民间借贷活动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自发变量,是一种盲目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不能顺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了社会有限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因此,国家坚决取缔民间借贷活动。
在当前资金融通渠道不通畅的情形下,民间借贷行为虽然存在着很多负面效应,但面对那些“求金若渴”,却又融资无门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通过民间借贷所获得的资金是企业资金需求的有益补充。鉴于此,国家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融资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从而实现中小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洪隽: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和社区发展情况的考察[J].中国经贸导刊,2000(9).
[2] 程学童: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得天独厚,是股票发行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大,金融风险较高。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障碍重重。
(3)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
3、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由于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的要求。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优势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除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外,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也很具特色。以美国为例,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从比较的角度看,在西方各国小企业的创建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企业的成长的道路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由于美国社会比较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做大,因此中小企业容易成长为较大的公司;而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则主要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因此,对企业的成长并不太关心,企业一般难以做大;其它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改革来加强治管理。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3、发展融资租赁业。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关键词】民营企业;原因分析;融资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制度逐渐建全,金融机构的管理更加严格,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不断恶化,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降,贷款风险逐步加大。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门槛不断提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导致企业贷款难度日益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资源有限,往往达不到贷款要求的条件,贷款通过率相对较低,企业规模越小越容易被银行拒绝,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投放规模中占比在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匾乏,特别是通过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看,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同时,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链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等问题让众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家四处奔走,然而处处碰壁,呼救无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准入和门槛的不断提高,又有多少企业家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研究探索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民营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来解决单一的融资渠道。日前,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与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合作额度130亿元。
根据这个协议,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投资、贷款、证券”等金融手段向陕西省的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同时将积极推动包括区域绩优票据、债券发行等在内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不断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建设,推动建设民营企业融资的“四台一会”,即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组织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实现了以批量融资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困境。
2.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
2013年,全省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困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政策咨询宣讲、投融资对接、管理升级竞赛、民营企业信息化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
3.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银行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当的放宽对其利率的浮动范围,并调动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充分把握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的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贷款。对阻碍民营企业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者废除,赋予合法的位置,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中。
4.完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体系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民营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5.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如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融资租赁等市场行为,需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和生存能力。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正确引导和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现代的民营企业要生存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走科技发展和创新之路。
四、结论
由此可见,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很多方面,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及融资政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据海关统计,2010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33.68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73.32亿美元,占比达54.8%,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全省外贸主体。2010年,云南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2931.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0.6%。从业人员达到440万人。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省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省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本市场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由于主板市场准入门槛高、发行费用高,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既难以取得IPO的资格,又无力承担发行费用。中小企业板固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非是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发行债券,主要用于资本密集型的大规模投资项目,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另外,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并不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综上所述,民营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2.商业银行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由于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同时,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等,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虽然,央行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各大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即使发放贷款,由于担心长期贷款的风险,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融资担保公司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也不愿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即使提供担保,也将收取高额的担保费用。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内部融资便捷,成本低,但是筹资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民间借贷便捷,但利息过高,企业很容易陷入高利贷的泥沼;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
二、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低。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据调查,至少有7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据统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中,相当一部分为民营中小企业不良贷款。
2.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金融服务不到位。云南省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企业始终是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主体。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云南省至今没有一家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另外,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资信状况不均,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
3.政府宏观引导不够,信用体系、担保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一些县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贷款权,地市级国有商业银行也只有流动资金贷款权。中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处在基层,贷款申请需要层层上报到总行,审批程序烦琐。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云南目前有108家融资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云南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
三、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研发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规范企业管理,吸引外部资本;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及时还贷,及时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等。
2.实施金融创新,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开拓新的融资手段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运用基金的形式筹集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通过资本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典当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短、平、快”的资金周转服务;探索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转让部分产权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民营小企业信用保险和融资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域性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
3.加强宏观政策引导,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加大财政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或财政补贴得以弥补;鼓励信托投资公司探索实施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托计划;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推动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民营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4.建立信用体系,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开放和完善民间融资市场。建立资源共享的个人征信和企业资信系统;支持各类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研究适应民间融资的金融工具,完善民间融资的合同格式和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适当降低典当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典当运营,发展社区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构。
参考文献:
[1]郝佳龙.公司融资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华出版社,2008年
[2]李伟,唐齐鸣等.《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世界经济出版社,2004年
[3]林改川,夏敏仁等.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改革,2003年第4期
关键词:新三板;民营科技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31-03
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对我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活跃在信息技术、电子、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三板的出现,融资拓宽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融资渠道,增加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途径。在当前,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难度依然很大的情况下,新三板融资为民营科技企业打开了新的一条直接融资的方式。
1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状况的调查
1.1青岛区域性三板市场的构建与发展
青岛地区三板市场的构建始于2008年。2008年国务院发文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同年, 青岛市政府曾下文《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青岛高新区自2008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培训辅导企业高管人员,迅速推进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
2010年5月7日,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将揭牌,这标志着青岛版“新三板”正式启动。青岛市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以市产权交易所为运行载体,主要立足促进中小企业股权流动和创新融资功能,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定期机制(初期每月一次),搭建网上信息平台(青岛股权投资网),结合产交所中小企业股权质押托管、股权挂牌转让功能,逐步健全股权交易流转通道,从而全面构建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直接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打造成半岛地区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中心,在国内北方同类城市中实现率先突破。
1.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现状
2010年6月18日,青岛区域的首次新三板扩容,青岛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1家“新三板”试点企业与国内券商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新三板”股改挂牌程序,项目涉及网络技术、新能源设备、工业自动化、精密仪器、动漫游戏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2011年5月10日,青岛高新区19家第二批新三板试点企业集中与券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至此,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随着试点企业股改、尽职调查、内核程序的正式启动,园区内将形成特有的金融政策优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为新三板试点企业进入主板或创业板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33家试点企业中,有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110家,备案资格券商达到21家。在首批签约的14家企业中,已有9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2家企业股权融资额合计超过1.7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平均增幅达到45%;净利润增加合计1841万元,平均增幅达到65%;新增新产品研发投入2600万元,新增知识产权35项,9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完成双软企业认定,1家完成动漫企业认定。
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2.1基于新三板市场要求的民营科技企业自身问题
民营企业若到新三板市场融资,其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内控制度是否完善都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但纵观目前多数民营企业的状况 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民营科技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在青岛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属于小型企业的占 70%左右,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理人与核心科技人员持股比例平均不足 10%,股权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出资者就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信用意识不强。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由于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这样的关系结构内,不是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合理完善的机制来运作企业, 不能把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体现为治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经营决策制度缺乏,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内部活动控制效果不尽如意,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等。
(3)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信誉度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在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交易的这些公司往往规模不大,业务单一 ,受特定行业影响大。如果一旦某个重要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公司经营形势可能立即扭转直下 ,不给投资者留下反应时间。比如,这些公司往往过度依赖一个或者几个创始人,一旦公司主要创始人或者团队出现了问题,公司业绩和行业地位可能发生急剧变化。因此,投资者买卖中小企业股权的风险很高,投资者购买中小企业股权后,不能当甩手掌柜,要随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及时规避风险。显然,这会提高投资者的门槛,减少公众投资者的数量,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4)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小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缺少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财务信息缺乏完整性和披露的规范性,无法满足新三板融资的信息的需求。很多民营科技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学历水平较低,没有专业职称,在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对新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很少,实际操作技术落后,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由于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2基于新三板市场制度性缺陷
(1)新三板市场成交不足,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目前,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其中挂牌交易的只有14家。“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成交情况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普遍市盈率约为20倍左右,而“创业板”普遍在70倍以上。成交量和估值水平的差距,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新三板”兴趣锐减。
(2)融资主体范围有限。目前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必须是国家高新科技园区的企业,而大量的园区之外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根本无法通过新三板来融资。另外青岛高新区的区域性限制也只能将符合入园资格的本地区企业推荐挂牌,使大量的青岛周边以及外地其他科技园区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无法入园。
(3)投资主体中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过低。目前新三板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仍不容乐观,笔者调研了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科技有限公司,经统计,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额的10%左右。对于新三板的不熟悉,对于交易机制烦琐的抱怨,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疑虑,阻止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进入。
(4)中介机构的参与热情不高。目前青岛新三板市场的备案券商已有21家,他们主要承担着推荐挂牌、信息披露督导、投资者进行股份报价转让、投资者风险提示、终止挂牌等等重要职能,人力投入成本非常大,但各家券商的经营利润水平却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券商的收入来源于挂牌企业每年交的监管费,在新三板市场上没有其他收益,这与券商的期待值差距很大,导致主办券商在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中热情不高。
(5)“新三板”缺乏到“创业板”或“主板”的捷径。从“新三板”到“创业板”这一转板的过程,目前政策层面并没有明确的优惠,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想实现转板,仍然需要进行和直接IPO登陆“创业板”同样的程序。这样,对很多企业来说,通过“新三板”曲线救国不如直接到“创业板”上市。
3完善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对策建议
3.1对民营科技企业制度的完善
(1)要通过新三板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新三板推出以后,按照新三板的操作规则,中小企业一旦准备登陆新三板,就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先进行股权改革,明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职责,因此挂牌后的中小企业一般都经过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降低了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进行选择和辅导的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通过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在寻求外部融资时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2)通过新三板完善激励机制。挂牌后的园区公司,能够更好地实现员工激励。因为公司的经营状况将直接体现在挂牌股份上,形成固定的公众效应,对普通员工形成激励。而对于持股的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将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捆绑后,他们将更加关注公司业绩,这种公众化的员工激励,实际上是员工股权激励的更高形式,将为公司和员工带来双重利益。
(3)要通过新三板严格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新三板挂牌以后,由于受到较为完备的披露制度的制约,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刻都处于外界的关注中,公司的经营状况、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信息都需要定期公开披露。严格的会计审核制度,也将公司真实的业绩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
(4)要合理定位新三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预备加入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本身效益很好,在所在的行业领域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未能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想通过加入新三板,借助新三板的 “信号效应” 方便融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而缺少对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 因此,合理定位新三板非常重要,必须对企业自身的优劣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3.2青岛区域性新三板市场现有制度的改革
(1)要打破对融资主体的封闭性,吸引其他科技园区的优质项目到青岛高科技园区的新三板市场来资本运作。可以尝试吸引让青岛高科技园区周边的民营科技企业到园区挂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3月31日, 青岛市政府提出打造青岛区域性蓝色经济,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实验,2012年3月26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备受关注的《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集聚海洋高端人才,建成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打造自主品牌。蓝色硅谷的建立,无疑会给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打破青岛高科技园区的封闭提供了条件,利用青岛的新三板市场,吸引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园区,以青岛为核心,把整个山东半岛作为蓝色辐射区域,大量引进青岛区域外的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到青岛市新三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已经成熟。
(2)要放宽新三板企业的挂牌标准,实行企业备案制。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公司都是创新类公司,对于创新企业不应看重过去业绩、看重财务指标,而是更应看重未来前景、看重创新能力。因此只有让大量的创新型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检验,用股票价格去评估企业的价值,才能达到优选的功效,而不是主管部门通过设置准入标准,由主管部门审核进入市场。企业实行备案制后,对发行公司没有任何资格限制,手续简便,申请条件低,没有财务上的要求,只要有做市商愿意为该证券做市即可,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挂牌,活跃了市场。
(3)要推行主办报价券商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度。要解决券商的收益问题,发挥券商中介的积极作用,必须实行做市商制度,让券商通过自营自己所代办的股份公司的股票来获得收益。只有实行做市商制度,才能为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准确估值定价,从而从根本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 做市商拥有大量的专业人员,长期跟踪挂牌公司,能对挂牌公司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对挂牌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这就相当于以中立第三方的立场为挂牌公司的股票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担保,这必将极大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激活新三板市场,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要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增强市场的流通性。转板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只有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才能够给企业提供合理的退出渠道。一方面企业能够实现到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目标,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通过转板机制,出售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最终会激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但是,转板制度涉及较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各个层次市场的上市规则、发行条件、监管规则、信息披露、惩戒制度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单磊.中小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分析[J].北方经济, 2009,(06).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拓展策略
我国目前的融资困境已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暴露出种种弊端,国内关于企业融资以及民营企业融资的理论和实务研究较多,所出的论文和编著的书也较多,但是关于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实证分析的案例分析方面较少,特别是针对一个省进行广泛调查和分析的尚不多见。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困难很多,虽然少数上了规模,有业绩的民营企业已上市或正在准备上市,但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不论从规模上、资本实力上、业绩上、管理上,甚至争取上市指标上,都存在问题。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不仅因为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对就业的贡献,而且因为民营企业在产业链条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还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规模、实力和潜在的发展能力。本文对国内外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形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理论体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和问题,给出了我国民营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并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寻求最优融资结构必须要考虑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认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一、民营企业融资概述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定义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
民营企业融资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
(二)民营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
1、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
(1)统融资方式。传统融资方式以注重企业财务状况为特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供民营企业融资选择的方式有以下分类: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又可称为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其内部融通资金,以扩大再生产,主要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企业内部集资的现象。内源融资的实质就是企业所有者向企业追加投资。外源融资指按照是否经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相对于大企业来讲,民营企业很难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取得发展所需资金,尽管股票融资对民营企业长期发展、资本结构合理化和降低市场风险更有好处,但民营企业从公开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所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股票融资比较困难,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依赖间接融资。
(3)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吸收直接投资和股票融资两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来源,分成若干小的类型。债权融资可以分为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和租赁融资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的类型。
(4)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从筹集资金使用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方式。长期融资方式指所筹集资金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可以永久使用,它包括权益融资、银行长期贷款、长期债券等。短期融资方式指所筹集资金一般只能在一年内使用,如银行贷款、短期债券、商业信用和其他负债等。相对于长期融资而言,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限制少、灵活性较大的优点。对民营企业来讲,一般很难获取长期融资。
(5)政策性融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行为,能有效疏通所支持的行业或部门的“发展阻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这些行业或部门的投资回报水平,真正增强民间资本对行业及行业内的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银行信贷。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资本市场的融资,同银行融资渠道相比,具有期限长和不偿还本金的特点,但是要求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充分的资产流动性。
2、创新的融资方式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的是,创新的融资方式更加看重的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是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产品结构、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1)私募基金融资。“私募”(Private placement或Private offering)作为一种资本募集方式,是与“公募”(Public offering)相对应的概念。私募基金可以分为私募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产业投资基金以风险资本投资为代表,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对冲基金为代表。
(2)商品与贸易融资。商品与贸易融资作为一种“融资快餐”,已开始成为企业获取流动资金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渠道。商品与贸易融资注重的是企业从事的商品交易本身的细则以及交易项下的担保,所以不论企业大小均可以通过商品与贸易融资方式融通资金。这无疑给贷款无门的民营企业开拓了一条新的融资思路。
(3)战略联盟式融资。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者特定的事业部、职能部门之间,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联合体。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可以节约资本的投入,并能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从这一角度看,战略联盟正式体现了扩大资源利用范围这一现代管理思想。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理论虽然是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当中,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理论在很多领域没有达成统一,而且各类实证检验的结果也会经常完全不同。
(1)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问题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存在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过大的问题。林毅夫认为“民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
(2)金融体制。在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不光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制度障碍以及转轨时期的制度创新,特别是金融体制上的障碍。因此在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时,首先要解决制度方面的障碍。
(3)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发展天使投资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等方法来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汤敏认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出路;李富友、刘奕等认为应发展民间金融,提出必须构建以“民资、民用、民管”为原则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张建华,卓凯提出改善民营企业融资与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和正面效应;钟加坤、钱艳英认为,融资障碍是中国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应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等。林毅夫,孙希芳认为政府或者银行建立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有助于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贷款。吕薇、曹凤歧强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杜兰特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二是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三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角度,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代序理论、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等。
MM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其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企业筹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及行为和投资者的目标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一致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信息不对称下的资本结构理论。新的研究表明,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至少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市场价值:一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和行为选择;二是作为外部投资者判断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信息影响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预期;三是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相联系,分析资本结构是如何通过影响企业治理结构来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的。
布兰德和刘易斯(Branderand Lewis,1986)、迪特曼(Titman,1984)等共同创立以产品和要素投入市场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资本结构理论。它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产品策略的影响;二是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客户和供货商的影响。尽管该理论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它已触及了资本结构与产品策略和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财务、营销和生产的一体化。
三、河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从理论上讲,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外部负债(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河北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突出表现在:
(一) 税收负担制度过重
虽然《宪法》经过了修改,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有产权的保护并没有写入宪法,进入国家保护体系。比如国有企业受《刑法》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受《民法》的保护,如果贪污罪发生了,公安机关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但如果有人贪污了民营企业的资产,则属民事纠纷,只能法院介入。严重威胁民企的内部积累资金。同时河北省民营企业无法享受营业所得税“三减三免”的优惠政策,使得民营企业税负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
(二)民企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
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民企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从贷款总额度上讲,远远还不能满足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另外贷款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向民营企业开放建设贷款项目,因而民企经济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还有,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民企,但是其贷款规模太小。
(三)以获得外部担保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建立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以较完善的上海市为例,目前河北有民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校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是为3200多家企业(含国企、股份所有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11年,河北省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0%,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民营企业提供500亿元的担保支持。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99-02
一、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内部积累(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投资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
(一)内源融资的现状
中国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总体状况表现不太理想,主要体现在:
1.企业分配中留利太少,自身积累意识差。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自有资金较少。2009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每个企业资本金只有23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1/11,为大型企业的1/65[1],由于投入少,产出自然就小,交完所得税后所剩无几。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自我积累意识较差,缺乏长期经营理念,在利润分配上存在短期化倾向,将利润除保证国家法定盈余公积金外几乎全部用于分配,很少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留存盈利来弥补将来的资金的不足。有的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利可留,也就谈不上有所积累。
2.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设备技术更新的需要。折旧费的目的首先为满足企业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低折旧政策,如机器设备类的折旧率9.6%,不动产的折旧率是3.86%[2],由于折旧率太低,使企业无法满足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不高。
(二)间接融资的现状
中国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在最近一次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所作的调查对象中,以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为主的企业占72.5%,内部集资的企业占8.7%,利用商业汇票及保理等其他金融工具作为融资手段的比例仅占2%[3]。在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中小民营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东部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发展都比较落后。另外,几种间接融资方式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在中西部地区都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是个很陌生的名词,中小民营企业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些方式进行融资。
(三)直接融资的现状
直接融资是资金短缺的部门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自身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股票),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的融资行为。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的审批的条件之一;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这对于资产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的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难以达到此要求,导致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被拒于中国证券市场门外。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民营企业所占比例目前还达不到3%[4]。
二、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1.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根据资本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信息是完全透明的,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是充分理性和合理的,并且不存在信息成本,就不会有决策的失误,资源也可达到最优配置。但是,信息完全透明仅仅是一个理论的假设,在金融领域的信息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加上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不公开性,更增大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很难抉择是否发放贷款。
2.中小金融机构欠缺或实力不强。中西部中小金融机构无法健康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落后,遍布城乡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不完善,地方政府也没有充分承担起行业主管的责任,以致这些机构经营中常出现困难和问题,这些很不利于中西部地方性金融公司的发展;(2)中西部地区企业素质较低,经营环境差加上内部风险控制不严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投资难于收回,不良资产比重远远大于国有商业银行;(3)中西部属于人才匮乏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差,直接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4)中小金融机构在中西部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网络信息成本。
3.中西部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偏低,风险度较难准确把握,符合担保机构准入条件的企业还不多,一方面,由于中西部担保机构起步晚、规模小、地区分布不均等,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过于苛刻,偏好房地产为抵押品,这是因为资产交易市场不够发达,同时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的鉴别和定价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能力。
4.中西部地区缺乏信用评估和监督体系,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中西部金融市场上信用评估和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评级制度不健全使得资金供方对资金需方的逆向选择的监督成本过高,降低了市场配置效率。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非常重视,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而中西部目前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远远适应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是满足不了企业融资的基本要求。
三、解决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机构是解决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两方面:(1)构建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银行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新的利润收益点。首先,银行应该在坚持经营原则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积极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前途、有信誉的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群。其次,银行应该进一步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后,建立一个包括一大批独立的中小银行或其他贷款性金融结构、中小民营企业合作性的金融机构、专门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机构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这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对策。从制度结构变迁的进程来看,民间金融制度安排的实现需要培育以下微观基础和市场制度;第一,国家应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人限制,激励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机构的产生。第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改制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等,掌握有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更好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2)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目前,抵押和担保贷款是中西部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且商业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偏好不动产抵押,发放担保贷款时要求百分之百担保。单一的贷款种类和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资金。
2.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1)建立“创业板”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能满足不同融资者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中国的股票可以设立上市条件较低,专门为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市场。在中国有关制度层面无法跟进、且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为了避免因设立创业板造成的过大风险而带来的阻力,可以先推出中小企业板,逐渐向创业板过渡。(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应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要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此外,还可适当放开债券利率、丰富债券品种,让企业以其可承受的利率获得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
3.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等级低、担保抵押品少、信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外源间接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又难以使其从内部的发展中完全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因此建立适合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出路。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健全的信用担保机构两个方面。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反担保、再担保措施。对中西部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给予政策性鼓励。同时还要注意制定完善的融资担保、抵押制度,积极探索担保创新。
4.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目前,在中西部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把融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上,较少考虑到利用其他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从而造成融资视野较为狭窄。其实,尽管目前中西部融资工具品种比较少,但除银行贷款和证券市场以外,还是有一些新型工具,如典当融资、金融租赁、信用担保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保理信托、买方信贷等可以利用。民间借贷在信息与资金等方面也便于沟通,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也较低。一旦民间借贷形式发展成熟了、完善了,可以把它改造成中小民营银行。上述新型融资方式均不失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好方法。中小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学会利用各种新的金融工具,以有效地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解决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赵文杰.中国商业信贷行为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2]高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企业发展,2006,(5).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 116300)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300,China)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现状、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入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scal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solution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关键词 :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解决路径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redicament;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70-02
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
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 资金链存在风险 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 抵押、担保困难 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 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 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 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 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 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 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 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 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 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 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 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 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 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 发展行业协会 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 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 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 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 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 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 改善融资环境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 完善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 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 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5 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各级部门,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商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跟踪改进。为民营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基础服务,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员,发挥着经济产业链基础配套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民营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我国的经济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婕.海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9-05-01.
[2]张一扬.吉林省民营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一、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民营企业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一般民企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年~4年,民营企业的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一点玉环县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
1.内源融资是玉环县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玉环县民营企业在内源融资上成本低,相对容易得到资金,因而内源融资成为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和基础方式。
2.外源融资严重不足成为玉环县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直接融资方面目前玉环县只有苏伯尔、中捷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二板市场刚刚建立,至于债券融资,也不是很流畅;间接融资方面,主要表现在民间借贷的力量微弱和中小企业贷款难。
二、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可以从企业自身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1.主观原因
(1)管理人员素质低,不重视品牌建设。在玉环县,民营企业大多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过程中存在任人惟亲的现象,经营缺乏计划性,不会优化配置资金,注重短期效益, 不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就玉环县来讲,仅仅“苏泊尔”、“中捷”这两个创立了品牌,其余的都还没有走出玉环县。
(2)企业自身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的不利选择。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比大企业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他们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所以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还是自身造成的。
(3)企业类型单一。玉环县民营企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如家具、阀门、汽车摩托车配件等,比较发达而一般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很少。由于制造型企业资金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和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的特点也决定了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和融资难度相应地增大。
2.客观原因
(1)对直接融资规定的严格条件是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虽然,中国A股市场发行上市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坚持民营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曾给民营企业以极大的鼓励,然而在核准制下,证监会对每一家证券公司都有一个严格的上报数额限定,因此对于多数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僧多粥少”。这样大多民营企业很难进行直接融资。
(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的融资难。长期以来,玉环县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片面的强调“抓大”,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社会服务和保障等方面只考虑大型民营企业而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扶持,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
(3)融资规模导致融资困难。大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融资的单位成本比较高。这使得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而不愿做“零售”业务,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同样融资要考虑利息成本,还要考虑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放弃这种间接融资投向其他融资渠道,造成融资渠道更加狭窄。
总之,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是内外因、宏观微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如何使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针对以上在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结合玉环县的实际情况,要解决其问题,必须从企业本身、政府组织、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各层次着手,方能解决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
1.完善民营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推动民营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还要对民营企业积极引导走资本化方向的道路,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要素,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财务制度,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2.挖掘民营企业自身潜力。为了解决自身的融资难问题应该合理挖掘自身潜力,具体要做到:民营企业要增强自我积累意识 ,改变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差的现状;开展表外融资,通过融资工具的多样化降低筹资成本;注意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收到“借鸡生蛋,以蛋还钱,最后得鸡”之功效。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大财政对玉环县民营企业资金融通的支持力度,要在财政预算中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为内容的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协会要制定担保行业准则和业务规范。政府应尽快组建再担保机构和监督部门,以分散担保风险。
4.改革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在玉环县建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应主要定位于民营企业。这种金融机构由于对当地的企业了解,所以能适应玉环县这个民营中小企业占很大比例的县,它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对象,满足其各种金融需求,从而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Neil Gregory,Stoyan Tenev.and Dileep M.Wagle,2000,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2]刘云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融资租赁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2(1):17
[3]陈先运: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5(1):9
[4]李富有刘亦:民间资本供求与民营企业融资:对陕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1)30-31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 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许多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通过各种手段虚构利润、逃离银行债务、躲避银行监督、大量进行现金交易等,致使金融机构很难掌握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其还贷能力,最终导致银行审查非常严格,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缺乏有效管理
民营企业缺乏信誉,管理水平不高,账目不清,生产效率低。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获得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
(三)资本市场不完善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资信状况,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十分困难。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启动阶段,为了降低风险,国家对股票市场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上市要求高,普通民营企业根本不可能有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的机会。另外企业债券市场尚不规范,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也有较大困难,而发行申请难以批准。
(四)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行,金融机构加强了投资的风险控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抵押和担保成为其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①民营担保机构规模小,资金来源单一,担保实力弱,难以满足众多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②民营担保机构缺少风险分散和后续补偿机制,这就削减了其提供担保服务以及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③缺乏相应的行业监管,有的担保机构在无任何制约条件下从事不规范或高风险行为,给自身乃至整个信用担保体系带来风险隐患。
(五)缺乏多样化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
我国的金融系统和非金融系统面向民营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且形式陈旧,缺乏创新。银行金融产品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不够,仅仅只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民营企业业务批量越来越小,对资金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银行系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民营企业融资的发展同步。
(六)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片面强调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在税收、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政策方面有诸多优势,而民营企业很难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另外,中国政府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对民营企业一直存在歧视。有的地方政府虽然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甚至迫使银行放贷支持其发展,但由于忽略环境方面的建设,也不积极维护银行债权,反而更加恶化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破坏了银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民I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是重建企业信誉的基础。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大大加强由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董事会的监控职能。积极争取政府技术改革及创新资金的支持,发挥各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
(二)建立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应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积极配合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掌握企业信息的需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真正使银企双方达到共赢。建立企业信息公开披露机制,维护良好的银企和谐关系,创建良好的互信平台,企业才能从银行及大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这样民营企业融资前景将一片大好。
(三)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市场
我国的风险投资还相当不完善、不健全,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业,我们要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在风险投资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从风险投资业的客观规律出发,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育,形成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才能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通道。
(四)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
①多元化筹措资金。目前可广泛募集民间资本并积极吸收国际资金,作为受益方的各商业银行及民营企业自身也应交纳一部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②杜绝行政干预。我国财政部门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受财政部、地方政府等方方面面的行政干预,影响了经营的自主性,加大了业务风险。③财政税收上给予一定支持。担保机构应在接受政府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
(五)创新金融产品
针对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品种与民营企业信用素质不匹配的情况,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快金融品种的创新。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等级,可以采取循环授信、联合授信等方式直接发放信用贷款;探索推行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动产担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新的担保贷款方式;大力发展票据贴现融资、融资租赁业务等。
(六)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通过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利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的为民营企业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办法。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尚处于认识、探索阶段。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困境分析和对策建议,有助于我们构建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并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现实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别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都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和不断发展,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其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了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因此,如何破解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赋有现实意义的命题。从当前广东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根据企业融资资金的来源,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途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是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成投资的过程,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来自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从当前广东省民营经济结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科技含量小、资信等级较低、企业素质不高。这就为融资问题带来了重重阻碍。(2)金融及资本市场机制的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广东省市场化金融明显滞后。从金融深化的标准即资金培植的有效性来看,总体上仍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金融结构单一;二是金融信用工具少,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要;三是存在着明显的资金市场分割,也就是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结构;四是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性歧视;五是委托投资制度未创新。(3)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地方政府基本不是依照民营经济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因此出现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政出多门,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工商管理、税务、劳动、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也在制定政策,从而造成了政策混乱,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三、解决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一是政府财政支持。我国应逐步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扩大对民营经济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金融优惠政策。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进一步要求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力度,放宽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条件;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切实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型企业信贷部,确保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提高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2)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方面讲,民营企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也确实有许多机制活、效益好、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对商业银行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因此,要改变管理模式,加大效益考核力度,调整授信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基本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具体规则,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继续推进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4)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筹资设立中小型银行、担保公司,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限制和取消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单纯发展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要求的;完全依赖全国性大银行解决各种层面的贷款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好的。因此,应该放手发展地方性和民营的金融机构,并研究有效办法以切实加强。
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态与前景将直接影响到广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面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宏观上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微观上要求民营企业自身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克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