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1: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校法律法规体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效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由于本课程冷冰冰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较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作为任课教师,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值得执教者思考的问题,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理顺概念
要讲好一节课,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备好课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自己要对相应的概念理解通顺,然后要学会分解概念或者法律法规,找准关键字,有联系地去进行记忆,最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深入浅出地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对于概念等内容,一定不要先让学生自己去背,因为很多时候学生都不能梳理清楚整个概念的意思,所以,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分解概念,找准关键词以帮助其理解记忆,用最通俗的话对概念进行解释。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适当举例,最好能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列举,比如说一个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中出现了好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笔者是通过“点、线、面”的关系来解释的,会计主管相当于管理一个面,主管会计的管理范围就是一条线,那最后的主办会计做的工作就是一个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了。
二、引用案例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用案例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笔者通常会在课堂上列举一些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有趣的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缓和课堂气氛,让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变成充满智慧分析的案例课。此外,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往往更对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经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笔者还会结合自身的经验举例。如在讲到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中信用卡结算方式时,笔者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经验:第一次办卡的兴奋心情,用卡消费过程中享受到的优惠,多张信用卡的烦恼……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信用卡的作用、优点和缺点。笔者在备课时还会在网上搜集一些比较常用、又比较有趣的知识点作为补充,让学生在“乐”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小组竞赛
为了调动学生情绪,制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教师可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活动中设计各式各样的竞赛。如在进行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的教学时,由于这一节是第一堂课,是法律当中最浅层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对这样的知识进行直接讲解,会显得很枯燥。为了能在第一节课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小组竞赛的学习方法,具体安排如下:将这一节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内容学习,10分钟后,笔者会根据每小组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6个问题,回答正确数最高的小组获胜,回答最差的小组要受到惩罚,学生为了获胜或者是避免受到惩罚就开始主动学习。准备完毕后,笔者针对每个小组提问,其他小组可以作为评委或是监督。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起来回答,学生为了集体利益都会十分踊跃,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每个小组间存在竞争,所以整个课堂活动氛围高涨,最后评选出获胜队和最后一名。获胜队获得“优先豁免权”,拥有这个权利的小组如果在下次比赛时获得最后一名,就可以使用“优先豁免权”躲过处罚。学生感受到劳动果实,心理得到满足,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对于落后的小组,要适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下次继续努力,教导学生知耻而后勇,同时也自觉接受处罚。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让学生掌握了会计法律的基本知识,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生动地进入到学生头脑当中。
四、讲练结合
讲完每节理论课后的重头戏就是课后练习。本门课程专门配了一本综合练习册,笔者自己会先做,以便全面了解考试题型,然后带着这些练习题回到课本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十分清楚,一般考试题型会在哪些地方出现,从而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解。另外,讲完就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时候更加轻松,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成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鼓励。同时,还要伴随口头上的表扬,学生如果做得好,一定要鼓励,而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也要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鼓励其积极改正。
五、归纳总结
本课程中涉及到“时间”的知识点较多,且较零散,学生普遍反映记忆起来较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其实有很多时间数据是重复的,如果能将这些重复的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就比较容易记忆了。例如,对于“三年”时间这个知识点,笔者是这样总结的:总会计师具备的条件,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高级会计实务合格证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对犯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和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将前后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六、口诀记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关于“原始凭证填写和审核的要求”知识点比较杂乱,学生记起来容易混淆。于是,笔者查找了一些与此相关的记忆口诀,印发给学生,效果较好。例如,原始凭证如实填,及时送交好核算;各个项目要完整,经办签字不能省;遗漏项目可不行,单位不能用简称;外来凭证有签章,发票需有税监章;如有大写与小写,两者必须等金额;实物验收是必须,明确责任免猜疑;一式几联要复写,作废凭证盖“作废”;销货退回开红票,还得入库别忘记,对方索款要收据,退货发票不能替;职工借款打借据,报销不得退回去;原始凭证不外借,外人查阅找老一;批准之后要登记,谁都不能拿出去;单据丢失开证明,实在不行写详细;原始凭证必须审,不审不能作依据;不真不法不受理,还要报告给老一;不准不整退回去,按规更正补充去;内容错误盖章改,金额错误必重开;开具单位有义务,更正重开须帮助。
(作者单位:云浮市新兴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今天是2013年4月3日,我认真聆听了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讲座。教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让我深受启发,感受颇深的是“依法治校,势在必行”。依法治校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什么是依法治校?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季教授讲座中重点向我们阐述了法制的三种含义。其中第二种含义“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法律监督等活动和过程”,是对法制内容的概括,并对五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立法是最重要的法制内容。此外,还结合校园发生的伤害事件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教育的法律关系,为我们正确分析校园伤害事件的责任问题指明了方向。季教授采用漫谈的形式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法律常识的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依法治校是当今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
毋庸置疑,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学校的管理不能只满足于“平安”,必须法制化、民主化。学校管理中的“人治”行不通了,不懂得法律,不遵守法律的管理也是行不通的。一天的学习,自己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讲座让我明确了学校教育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文件。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一定要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积极建设民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那么,我们又如何依法治校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2、加强宣传,增强法制观念。
3、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4、实行岗位责任制。
关键词:药事法规;课程特点;学习兴趣;讲授;授课
1 本课程特点
《药事法规》是中药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们具有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药事法规知识。能充分掌握、理解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环节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明确药品的安全有效和法制化管理的关系。了解药学的社会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经济全球化中药事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今天日趋完善的法制社会里,全体药师及相关人员在进行各项药事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药事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研药、依法制药、依法购药、依法管药、依法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药品监督法制化管理程序及制度日渐加强,国家
药事管理法律法规正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修订完善阶段,其中有许多法规仍处在试行阶段。
2 本课程教材
现在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教材,这对于一门正在不断建立、健全和修订完善的学科来讲已经是脱节了。《药事法规》并不属于技术性的学科,而应是一门有关法律法规的政治性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由于教材、大纲与实际的药学行业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出入,导致教师不知该如何上好这一门课。当然,如果只按照教材作计划,学生一点意见也不会有,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就分明在欺骗学生,这又过不了自己心理关;若只根据大纲的要求,参考新修订的药事法规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就认为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尽管在授课前已清楚解释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只能依靠学校及时更换最新的教材。
3 授课体会
《药事法规》涉及内容广泛,应用性强,但是内容死板,每一章,每一节都是条条框框的法规,对于完全没有药品活动经验的学生来说就是两个字“乏味”,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这门学科学了不知何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采用了以下的对策:
3.1 增强学生对《药事法规》在药事活动中的实际应
用的认识
(1)在讲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制药厂或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去参观学习。
(2)鼓励学生多登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相关的网站,了解有关药品管理的现况。
(3)在课堂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有关违反药事管理法规的实际例子,对学生加以分析,增强学生对药事法规的感性认识;教育学生在今后从事药事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药事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研药、依法制药、依法购药、依法管药、依法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3.2 提高学生对《药事法规》的学习兴趣
(1)每次课必须设计有10min的课堂提问。相信很多课目都有10min的课堂提问,但那一般只会涉及一些概念掌握类的问题。而对于《药事法规》这门课来说,10min的课堂提问就不能只提问一些概念掌握类问题,要补充一些案例分析,给学生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回答。当然这个提问的成绩要列入平时成绩,学生自然就较为积极。整个课堂由案例贯通;首先列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引出新的知识,再给学生作一个全面性的分析,让学生提问,给学生作答;若条件允许,可以给学生影像案例,让学生能娱乐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保证学习的质量。
(3)支持学生开展关于《药事法规》的辩论会,帮学生寻找辩论的主题。可以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从班费中买一些奖品,奖给胜利的一方作为记念。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药事法规》的浓厚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识,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
3.3 课后总结
每次课后必须及时看课时计划是否完成,及时对课堂气氛、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提问情况等进行总结;及时找来学习委员、学习科代表询问学生对每次授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老师讲授情况有什么看法、意见和要求。目的是寻找不足,以完善日后的课时安排。
3.4 课程结束后分析
(1)课程结束后,出试卷,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2)对试卷的试题类型、试卷内容、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控制,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四种。将试卷内容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的比例控制为30∶30∶30∶10;试卷难易程度则控制在较易和较难两类。
(3)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看是否呈正态曲线分布。方法是把学生的成绩按分数段60分以下、60~69分、70~79分、80~89分和90分以上进行分类,分析各分数段的学生所占比例的情况。
(4)对试卷的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 中职 法律 教学 思考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很多学习、生活习惯都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打架、偷窃等行为时有发生;顶岗实习、毕业工作违反合同规定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应开设法律课并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本的常用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法规,以实现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使他们能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为他们将来到社会就业时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能顺利成为有技能、能守法、会用法的劳动者。开设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有其重要的意义,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对教师“教”及学生“学”等提出几点思考。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
1. 讲课要做到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课是否生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在讲课时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使讲课如同演剧:开场不久即有悬念,能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随着课程往前进展,不断有出现,令学生动情、喝彩或自发讨论问题。例如在进行有关犯罪的案例教学时,不能单纯展示案情,案例讲述时也不宜过多地渲染细节和介绍作案手段,一定要向学生充分揭示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犯罪后应受的惩罚,引导学生对案例作深刻地思考,从而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使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寓理于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还要做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各种形式,使教学气氛生动活泼,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部分内容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2.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要与时俱进。
首先,联系学生的思想、纪律实际。初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存在着不遵守校纪校规的现象。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法律知识,在社会上不违法就行了,校规校纪无关紧要,一般的违纪学校也不能对我怎样。因此,就出现一些学生学习法律课很自觉,成绩也好,但就是不屑于遵守校纪校规。这种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个缺乏纪律观念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接受法律观念,因为守纪是守法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把平时学校政教部门开展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讲座、图片展、报告会等形式的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内的法律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纪律实际,让学生明白平时的守纪是一种聚沙成塔的守法修炼过程。其次,联系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涉及各个行业,不同行业有各自的相关法律法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不同专业行业的工作,因此,他们除了要通晓基本的公共法律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将来所从事行业专业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克服现有公共法律教材缺乏涉及行业法律知识的不足,充实学生的行业法律知识,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行业法规教育,依据不同的专业,在讲授好规定内容的同时,适时地有选择地讲授一些行业法律法规。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应增加讲授旅游行业的条例等;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就应增加讲授公安部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运行规定等;对电工专业的学生,就应增加讲授关于电工的职业技术资格的暂行规定等。另外,也可以将一些部门行业法规单行本印发给学生,通过补充行业法规教育,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对将要从事职业的相关法规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法律无时不在,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再次,联系政法部门,构建法律教育网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各种中等技术人才,在讲好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的同时,若能与政法部门力量相结合构建共同的法制教育网络,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聘请当地政法委的领导或派出所的领导担任法制学校的副校长,定期给学生通报公安部门打击违法犯罪的情况或给学生上法制课,举办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图片展、禁毒图片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图片展、交通法规图片展等;也可与法院联系安排学生到法庭旁听法院审案;也可与司法劳改部门联系组织犯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或组织学生参观监狱;也可与劳动仲裁部门联系让他们来学校举办劳动合同法规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些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身边的法律,切切实实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巨大的打击威力,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培养他们树立做一个遵纪守法好公民的意识,同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的,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教师要从发号施令的位置上走下来,改变以往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阻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学,转变“被教、被管”的被动角色,树立“课堂主人”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今天,社会已经步入到“权利的时代”,人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开发人、解放人,才能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
2. 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法律基础课集中了我国好多部重要的法律,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和法律规则,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每部法律只能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接触这门课时认为枯燥死板,充满令人头疼的条条框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教学设备,上网查出有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完善情况。例如,在学习到第四课的经济法的税收分类时课本第138页中的收益税中的农业税时,可要求学生上网查出我国现在对农业税的征收情况,明白我国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对农业税的征收。学到劳动法时可要求学生查出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内容,然后与课本中的内容对比,了解所学法律的最新变化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结合前几届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的法律纠纷,告诉他们今后也可能遇到,在实习前就要掌握好一般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还应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等机制引进课堂。注重实例教育,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如可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播放法制教育片等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体验、感受、经历、收获,在师生的互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变“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目标。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使学生能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律启蒙教育;教学策略
如今,国家强调法治建设,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知法、懂法是对法治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为此,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十分必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法律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此对学生展开法律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法的思想意识。
一、法治社会中法律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有必要接受相关法律启蒙教育。法治进程的推进,关键需要解决人主观方面的法治意识问题,而意识最好的启蒙时期就是在小学、中学阶段。所以,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素质水平。首先,小学生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处于学习的起点,一切新的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能力较好。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尤其是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思考,进而对法律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其次,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守法、遵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思维和习惯,这是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从小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其以后对法律的认知,尤其是体验式的法律学习,对小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成人后也会由此受益。最后,小学生接受法律启蒙教育,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形成全社会的法律学习热潮,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小学生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具体的个体,与他们联系起来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如果小学生在参与家庭讨论和家庭事务时能够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将会带动家人对法律的认知。教师可以让父母参与小学生的法律学习任务,给予家长法律学习的机会,和小学生一起探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法律的精神。因此,在法治社会,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不仅是从小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家庭和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法律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中,学校举行的相关活动、学校法律宣传、学校案例分析等是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与班级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主要的法律启蒙教育途径。其中,课堂教学包括在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的法律渗透教育,也包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直接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这又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很多法律知识,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宪法是基本法”“执法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材料,教师可以围绕着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验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精神。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一定的法律知识,拓展法律启蒙教育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增强对法律的亲切感和兴趣。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法律知识认识法律
法律是由一条条法律条文组成的,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条文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法律条文。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如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法律有亲切感和感触。教师应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育方法,努力顺应他们的成长需求,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实现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邀请社会上从事法律相关专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的法律指导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递一些浅显易懂的、常见的法律法规。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交警到学校讲解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以及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让交警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些实际的交通事故的场景,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和应用法律。另外,教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引导,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离自己并不远,学校生活中需要法律,家庭生活中需要法律,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法律。
(二)通过法律案件体会法律
法治教育不仅是普法的过程,还是对法律精神的宣传与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刻板的法律条文不容易懂,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法律。来源于司法实践的案例无疑集合了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诠释。案件具有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对此更有感触,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法律内容拓展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央视普法栏目剧、阅读重要的法律新闻、看一些法律案例分析小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学生展示法律案件,尤其是在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法律案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帮助他”等问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案例及对其的分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