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心理学的疑问范文

关于心理学的疑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心理学的疑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心理学的疑问

篇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涉及了几乎所有心理学科中各个分支学科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等众多人文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蕴涵丰富人文知识。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1.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分析及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1.1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比例低,我国的医学院校大约占总课时的8%,美国、德国为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基于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人文教育在“渗透”上下功夫,挖掘授课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蕴涵丰富人文知识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是弥补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足的有效途径。

1.2 知识结构单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主要以理科生为主,理科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历来注重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类课程多作为辅助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开设。从而导致医学生总体人文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表现为道德修养欠缺、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差等。而医学心理学包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单纯以讲授式为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及各种人文知识的培养。医学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案例分析、心理剧表演、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学专题讲座、心理学影视赏析、团体心理咨询等方法向学生传授心理学和人文知识,弥补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2.医学心理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1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对医学生人格的影响学

习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医学生确立辩证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心理现象是人世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心理学科学地揭示了这种现象的生理机制,探讨了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形式,并揭示了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列宁曾经提出: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心理学对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对于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对于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的研究,都能进一步和具体地论证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等哲学命题,从而有助于我们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心理学理论的学习,首先可以帮助医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如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有利于他们辩证地看待人生,进而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2 心理学基本理论中包含丰富人文精神

心理学的—些理论体系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等心理学派强调对人本性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实现人的自身潜能、关怀人的现实生活等思想行为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这方面的知识,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和谐、沟通的师生关系,在开放、平等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人文关怀;二是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有关心理学理论流派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以及组织心理学电影赏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与生活实践、心理咨询治疗和医学临床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提高其人文素养。

 

2.3 医学心理学有利于增进医学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但是由于我们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迄今为止,大多临床医护人员都还没有把人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在临床上往往是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机器,只见病、不见人,缺乏人文关怀。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对医学生进行有关现代医学模式、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病例和疾病进行讲解,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为今后走向临床实践后,能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影响病人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增加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打下基础。

2.4 医学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的人文素质和心理行为的综合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业的成功。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医学生的人生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处理好医疗工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但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容乐观,人际困扰的检出率较综合院校大学生高3。医学心理学课程具有丰富的人际关系教学的知识,如在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的教学中,可以将“医患关系”进行扩展,由特殊到一般,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由体验病人心理到体验人际交往中一般人的心理,向学生系统介绍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过程中人际沟通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使他们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5 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又使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相关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我国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力差、学习障碍、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不健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德育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能够帮助医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学会积极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乐观进取、不畏艰难、自信自律、诚实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的健全人格。

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科,涉及的心理学内容非常广泛,但大部分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成效的。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开始上课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结合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授心理健康知识,传授调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课后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将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总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改善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篇2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通过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使你更适合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生存。

  一、在个人修养方面,现代礼仪起了很大作用。学习现代礼仪,不仅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使举止得体,言语文雅,而且还培养了礼貌待人接物的好习惯。

  二、在职场礼仪方面,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平时老师举的典例,实训室里的各种模拟,都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各种模拟使我的紧张感减小了,让我可以从容镇定,落落大方的面对眼前的一切。

  三、再涉外礼仪方面,也学到了许多前所未闻的离异,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国家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多姿多彩的课堂模拟,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争相表演各国风俗,形象生动,激情澎湃,再谈吐言语中学到了许多。

  总之,现代礼仪对于当代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职业竞争中,学历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归属于你的礼仪举止是否得体,得体的礼仪举止会使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礼仪心得体会与总结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礼仪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务必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忙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完美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能够融洽关系,对外界能够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讲礼貌、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贴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首先,十分感谢公司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有幸在现场聆听到著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高级商务礼仪——全面提升全员职业素养》的精彩课程。9月15、16日两天的课程培训,金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知道在商务交往中接待客人、交换名片、赠送礼品、得体着装等方面的要求,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体会到商务礼仪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参加培训的前一天,我还在耿耿于怀公司为什么会投入这么大的资金来进行商务礼仪知识的培训,我天真的以为只要是一个正经大学毕业的人,礼仪修养应该不会那么差。但是,我忘记了,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培训的第一天,金教授开讲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他抛出一个鲜活例子就将我难到了——“打电话谁先挂”,这个问题同样也引发现场全体学员的热烈讨论,我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先打的人后挂,丝毫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只是将我以往的习惯当成了“标准”。金教授给出了答案:国际惯例是地位高者先挂。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的答案谁能不信服呢?!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的,强者说了算,打电话的规则也是如此!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醒悟了过来,这个高级商务礼仪课程的培训是完全有必要的,需要每个人去认真学习、感悟,尤其是从事会议服务接待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礼仪问题关系重大。也更加明白为什么公司愿意花重金来给我们做这个培训了。

  2天时间,金教授在本次课程培训中教会了我许多高级商务礼仪知识,如短信礼仪、喝红酒的禁忌、祝贺他人时打什么颜色的领带、正式宴请他人时应注意哪些、陪领导乘电梯的出入顺序、陪客人时聊什么不聊什么、如何做自我介绍、名片交换的礼仪、握手的基本礼仪等等。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金教授在提问“祝贺他人时打什么颜色领带”时,现场提问了3个学员,1男学员站起来一语不发,另1男学员发了言却不知道回答的是什么,仅有那1女学员作出回答粉红色。当时我就在想,即时我不知道答案我也应该吱一声告诉教授我不知道,请赐教,或者我可以随便说一个颜色也行,万万不可站起来像个木头在那里干杵着,完全像个小学生被罚站一般,这是我当时的一个体会。更触动我的是,金教授对他们几个人的点评。

  金正昆教授说,在这样的场合之下起来发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应学会把握机会,金教授以此为例展开了对“沟通礼仪”深入的讲解。他说,回答师长问题时首先应该站起来,其次,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借机作下自我介绍,让更多人(潜在客户)认识你,如“金教授,你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我是海南春秋西点商务会议展览有限公司网络部编辑颜小七,我认为去给他人祝贺道喜时应佩戴的是紫红色的领带……”西点会展金教授的这番点评,点醒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人们通常只知道回答师长提问要起立表示尊重,却忽略了向提问者以及身边的人作自我介绍,殊不知让别人知道你身份这也是一基本的商务交往礼仪,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借此将自己介绍给大家,如果你是做服务行业的,如果你是做市场推广的,更应把握此机会,说不准旁边就有你的潜在客户,说不准哪天他们就主动联系到你。金正昆教授说,沟通讲究主动性,有效的沟通让我们成功!认真只能把事情做成,用心方能把事情做好!

  金教授在本次《高级商务礼仪——全面提升全员职业素养》的培训课程中与大家分享了许许多多的商务礼仪经典案例,内容轻松诙谐,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揣摩、感悟。公司组织的这次商务礼仪培训非常具有意义,从个人的角度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非常期待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课程学习,完善自己!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

  我们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人师表,为孩子以身示范,更要做到举止文明,接人待物得体大方,语言表述正确并充满着智慧。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在上课时教学方法灵活,有新颖的教学思维,仅仅在活动中体现着幼儿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培训,第一组教师的礼仪展示《教师的站姿、坐姿、蹲姿、走路姿势》看了之后,真的从内心中充满一种向往,优美的姿态,如空姐一般,挺拔的身姿,展示了一个人的素质。不是做为教师才要学习这种仪态,而做为人,做为一个女人,优雅的举止,每一个身形都充分体现了女人的美丽。作为老师的我们看了之后,心里都会非常喜欢,那做为家长或是孩子,看到老师的美丽,又何尝不会喜欢呢?

  再者,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用言行影响着孩子,是孩子的榜样。那我们的身形举止,仪表仪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二组老师的礼仪展示《接人待物》,看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与家长的接触时,有许多不足,教师平时与家长的接触,要让家长感觉教师的素质,不仅通过接人待物的礼仪,还有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学习之后,我觉得不仅要把孩子培养成讲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孩子,而是让我们成年人乃至整个社会,真正的成为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第三组老师的礼仪展开《幼儿园课堂礼仪》,我参加了这组教师的展示,在编排时我们学习了有关教师课堂礼仪的资料,学习中就感觉到,孩子耳濡目染我们的语言,行为。他们会在一天天的模仿,我们正确的礼仪会在教学中让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教师的礼仪。而在学习之后,我们在课堂中的礼仪会涉及到第一组教师所展示的所有姿势。以前真的没有想过、甚至没做到过规范而标准,在心里也没有这个标准。

篇3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离不开礼仪,讲礼仪是求和谐的基础工程,礼仪国税是和谐国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礼仪是个人身心和谐的“净化器”。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灵要纯洁、人格要高尚。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充分地说明了“明礼”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礼仪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平时讲礼仪讲文明,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剂”,是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增强感情的催化剂。讲礼仪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顾大局、讲谦让、和为贵的风气,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息事态、减少纠纷的目的,创造一个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礼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人与自然要和谐,就是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礼仪修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质,使人们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许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个是非的“天平”,从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检查。

  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的自我修养。礼仪体现细节,细节体现素质,细节重在修养。俗话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五彩缤纷。学礼仪用礼仪,一时一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点滴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加强礼仪修养,动心、动情、动手是关键,好心态、站好位、把好度是难点。

  一是保持好心态。“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从礼仪的内涵看,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书达礼”,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礼仪的内在结构看,它包括“礼”与“仪”两个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起配合作用。讲礼仪首先是要“明礼”,就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好的交往心态,始终保持“守法”之礼,“善良”之礼,“诚信”之礼,“和谐”之礼,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严禁交往中只讲“仪”、不讲“礼”的现象,克服不符合“礼”的越轨现象和违背“礼”的违规行为,切实做到“诚于中而形于非”,把礼与节、礼与貌、礼与义、礼与仪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处在一定的位置,遵循与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要根据交际的需要、对象、环境、时间、地点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女士优先”等礼仪正是体现“正确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级与下级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本单位与外单位关系,国内与国外关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生疏与亲熟关系,男性与女性关系,只有记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为有位,在社会大舞台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要求人们在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古人云“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在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可以展示内在气质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场合、亲疏,乱用礼仪,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难于相处。应用礼仪就要和谐适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地恰当处理。比如,我们对外服务要笑脸相迎,要用微笑比较恰当,就不能用狂笑;我们接待客人要热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间要讲究随和谦让,小事不计较,但大事不能没有原则;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规的界限。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礼仪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务必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忙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完美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能够融洽关系,对外界能够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讲礼貌、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贴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一生鞠躬尽瘁,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恰恰是这些看似平凡细微小事却折射出了他们光荣伟大的形象。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都期盼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所以务必要学好并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来赢得人们的认同。学习和运用礼仪,能够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充分展示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优雅风度,当我们都能够以礼待人时,人和人之间将变得更加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学习和运用礼仪,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友善,就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运用礼仪,必将促进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进而造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能够帮忙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能够帮忙我们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打造完美人生的重要条件。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3

  近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对广大教师学生来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培训,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师生在传统文明礼仪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有许多不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强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体质量。没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格,没有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对许多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数的影响。

篇4

传统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都从观察开始的,通过归纳过渡到理论,然后通过观察证实理论。我们应该清除心中一切偏见、一切先入为主的理论,耐心地、客观地观察,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被观察事物的本质。即通过归纳能不能由特殊事例归纳出普遍、一般的知识。这就涉及到归纳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证明由已经验到的事例推出其断定范围超过这些事例的结论为合理的问题。

英国哲学家休谟在其著作《人性论》中提出:“如果有人说,我们有经验得到,同一能力与同一对象继续结合着,而见相似的对象也赋有相似的能力;那么根据了这种经验,我们就能从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推出它以后也必然如此吗?我们就能从超出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过去的例子而推理任何结论呢?我们能从理论上证明,从有限事例归纳出全称判断是合理的吗?”

休谟的答复是否定的。他的结论是:“这里有两个原则,一个就是,任何对象单就其自身而论,都不含有任何东西,能够给予我们以一个理由去推得一个超出它本身以外的结论;第二,即使在我们观察到一些对象的常见的或恒常的结合以后,我们也没有理由得出超过我们所经验到的那些对象以外的有关任何对象的任何推论。”所以休谟是从客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前提出发,否定归纳的本体论前提,把“客观因果联系和必然联系”等本体论概念排斥在归纳法的讨论之外,采用了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他自己提出的“归纳问题”。在他看来,相似的事例屡见不鲜后,人心就受了习惯的影响,当看到一件事情后,就期待它的恒常的伴随事物,而且相信这样的伴随事物一定会出现。因为“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的指导”,所以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这里休漠把因果联系归结为人们的心理习惯,他对归纳法的心理学解释是:人们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在心理上认为,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和以前发生的类似的事情结果会是一样的?由于习惯和习俗。他认为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它可以使过去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即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心理习惯,归纳的过程实际上仅是一个“心理联想”的过程。科学知识是通过科学家们的“心理联想”产生的。

波普尔是通过休谟接触到归纳的问题的。波普尔觉得休谟指出归纳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是完全对的。他声称没有什么正确的逻辑论证容许我们确认“那些我们不曾经验过的事例类似我们经验过的事例”。放弃归纳理论逻辑理由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找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论断,因为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驳倒这个论断。

但在就为什么人们会相信归纳推理的问题上,波普尔则不同意休谟用习俗或习惯给归纳作心理学的解释的观点。因为它原来是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而不是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提出的。它企图对一件心理学事实提出一个因果性解释,说这件事实是出于(即经常联带着)习俗或习惯――也就是说在肯定规则性或经常与各种事件相联带的陈述中。也就是说我们信仰规律的习惯是多次重复的结果――是反复观察某种事件经常联结另一种事件的结果。波普尔认为,“相似的重复”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当作是相似的,把它们解释为重复。“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事物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能是类似。因此“它们只是从某种角度看来才是重复”。对波普尔起一种重复效应的事情,对一只蜘蛛可以不引起这种效应。他还说:“这意味着一定先有一种见解―诸如一个期望、预期、假定或者兴趣的体系,才会产生重复感。”于是波普尔提出自己的结论:“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重复把规则性印在或强加在我们头脑里,而是主动地企图把规则性强加给世界。我们企图在世界中发现相似性,并用我们发明的规律来解释世界。我们不等待前提就跳到结论。这个结论如果被观察证明是错的,以后就得放弃。”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偿试和错误”学说(又称”猜想和反驳”学说)。“偿试和错误”是一种理念的试误,是把物则”加在观察的对象身上。波普尔认为,纯粹的观察,不带一点理论指导的观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认为,归纳推理无论从心理学、方法论和逻辑学来看其模式都存在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倾向于找到自己支持自身信仰的证据,忽略和自己信仰相违背的证据;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有待观察的东西的理论,我们的观察无从收集,无的放矢。归纳不是心理事实,不是日常生活事实,更不是科学程序。

波普尔认为人们都是用全称命题来表述科学理论,而经验的对象却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无法证实一个全称命题。例如虽然我们看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但也不能得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样一个全称命题,因为无论我们看到多少乌鸦,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证明全部乌鸦都是黑色的,因此这种普遍有效的科学知识是不能用归纳法从个别事例或单称陈述中获得的,所以在逻辑上归纳法是无效的。

篇5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这次现代礼仪培训使我对现代礼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我平常生活对礼仪的理解和课上所学的做个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礼仪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约束了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现代的人地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顿晚餐。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人际交往活动普遍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因此,现代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会有越来越多的商机,因此就更需要拥有现代礼仪的人才,现代礼仪培训中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同时也包括了握手,电话,名片等礼仪规范

  仪容,以貌取人不可取,但往往人第一印象在社交场合中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形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在仪容这一方面,我觉得自然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先天条件不是那么好,也可以通过化妆等方法去改变自己的形象,一个好的外在形象会令人赏心悦目,感觉愉快。同时内在美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仪容的内在美是最高的境界,仪容的自然美是人们的心愿,而仪容的修饰美则是仪容礼仪关注的重点。要做到仪容修饰美,自然要注意修饰仪容。

  仪表,主要在于服饰着装规范,体态姿势,举止等方面,是人举止风度的外在体现。风度是指举止行为、接人待物时,一个人的德才学识等各方面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风度是构成仪表的核心要素。生活中个人的仪表非常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形象"。天生丽质,风仪秀整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我们却可以靠化妆修饰、发式造型、着装佩饰等手段,弥补和掩盖在容貌、形体等方面的不足,并在视觉上把自身较美的方面展露、衬托和强调出来,使形象得以美化。

  仪态,其实也是行为风范,这是对你自身各方面行为的规范,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及手势这些方面。现代礼仪是一门很有内涵的课程,是我们上学需要学习,生活中需要体会,一生中都要不断提升的学科,此次学习让我感受颇多。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11月26日晚,我们在学术报告厅学习了学生干部培训的第一堂课,气势还真是庞大,偌大的学术报告厅坐满了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跟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多的只不过是头上的那道光环---学生干部。而那晚更加意识到,那道光原来很多人都有!

  当晚有幸听贠小波老师给我们讲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感受颇深的几点谈谈。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更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人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社交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与人相处,甚至融洽相处都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艺术。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日常与人交流时,口气一定要适当,分场合因人而异。作为学生干部,涉及工作方面时,态度一定要严谨、端正;办事一定要果敢、干脆。这样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及佩服。而在生活中,跟朋友相处,就该放下学生干部的架子。即工作中雷厉风行,生活上和蔼可亲。

  在礼节这方面,则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体会。就穿着打扮而言,初入大学,一脸的稚气,青涩中无不透露着对大学的好奇与憧憬。此时,装扮可能朴素甚至幼稚,而到了大二,所谓大一部员嘴里的部长、学姐和学长,着装就该大气些。正式场合,如举办全校大活动时,有必要穿正装,以突出工作的正式与认真的态度。

  在听贠小波老师讲课时,全场保持安静,手机静音,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听讲,做到对在场的同学的尊重,更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还要懂得身份的转换,素质的提高。

  听完培训的第一堂课后,不仅增长了关于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学生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益颇深!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3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转贴于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2. 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3.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篇8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各科的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利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自觉、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又称教学目的,是指教师打算通过教学引起的学生心智和行为的变化。教育目标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多维性和层次性的完整的体系。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由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单元、各章节的具体目标构成。各个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为总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智力发展诸目标构成;第二个维度是情意领域的目标,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第三个维度是技能活动领域的目标,由动作技能诸目标构成。每一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又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低层次的目标是掌握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则是低层次目标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把教育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其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由上述三个维度和若干个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从横向构成的角度应由认知教育目标、情感教育目标、意志教育目标、个性意识倾向目标和个性心理特征教育目标五个方面的子目标所组成,每项子目标又都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三个层次的教育要求;从纵向构成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每一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个性教育四个方面都有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三个层次上的要求。

在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课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同时准确把握与达成学科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尚未完整构建完善,特别是在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刚刚起步的现实条件下,只要我们充分完整地体现了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可以说我们也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做到了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明确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独特任务,又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紧密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防止把学科教学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忽视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又不能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甚至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二、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对所有课程教学的共同要求。各科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并非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它们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完成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比如,任何一门学科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坚强的学习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相互帮助协作,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等共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但是,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要体现各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承担的独特任务。

1.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习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词汇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书面语言的掌握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加工处理信息并加以传达的能力;口头表达需要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思维与灵感等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形象思维的工具,学生通过典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其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得到锻炼;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必然渗透着人类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学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任务。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的发展。

2.数学学科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并运用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法则、定理进行逻辑转换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品质。这里的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还有所不同,语文中的逻辑思维是以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而数学中的逻辑是数学符号的逻辑,因此它的抽象程度更高。

3.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去把握自然规律。其中涉及到许多认知能力,如观察力、想像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等,但自然学科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所以它与数学纯逻辑的推理不完全相同,它更注重观察与归纳。自然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自然学科教学还涉及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所以,自然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社会学科是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的知识,它更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情感、人性的完善及社会在道德生活中获得的和谐。与自然科学突出的科学精神相对应,社会科学突出的是人文精神。因此,社会学科在促进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唤起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的美好情感和责任心。

5.艺术学科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艺术学科教学的独特任务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及美感与道德感的发展。

6.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超越自我以及平等竞争等的品质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因材施教,教学民主,注重体验,使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得到关注,潜能得到开发;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创造性;培养意志力,养成良好习惯等等,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一节课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方面,各科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可以采取比如创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等方式,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紧扣教学内容,从课程内容的特点出发,发挥教学内容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对字音、字形的辨认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方法;结合组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培养学生相应的心理品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形成渗透序列。

三、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所谓“发展”,赞可夫指的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即各种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他把教学与心理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了又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在精心选择和编制的教材中,一般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实现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因素发掘得比较充分,而对过程和方法因素特别是对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显得十分不够。其中原因除了受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教学的影响外,还在于它不是由自身的、明显的结构体系构成的,而是蕴涵在认知因素之中并通过认知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因此,比起挖掘认知因素来讲,更为困难。

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科学性因素。它与认知因素联系最为明显甚至就是认知因素本身。它主要是影响学生的世界观、科学态度和分析判断的价值标准与科学标准。

其二,情感性因素。它是渗透在知识因素之中,能够引起学生肯定或否定情感体验的因素。它是靠感染—体验发生作用的。

其三,哲理性因素。它是指教材中有关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在教材的认知体系中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却十分有力。

其四,示范性因素。它是教材中对学生有示范性影响、可以引起学生模仿的人物和事件。

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体系,主要表现为性质和方向的一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⒈切己体验法。教师认真体验教材的情景,凡是对自己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也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⒉对比法。把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与学生的表现进行对比,凡是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篇9

论文关键词: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自主学习 管理 辅导

论文摘 要: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伴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为大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建有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从管理的角度,针对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及辅导老师三个方面来分析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语言自主学习的需要和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当今语言学习研究领域,自主学习已深入各大学者的研究范围中,成为热点话题。20世纪80年代它在欧美兴起,90年代在东南亚包括港澳地区的院校大批涌现。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不仅为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语言学习场所,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也推动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而自主学习的定义是由著名学者Holec在1981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自主学习是通后天培养在学习过程“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自主学习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确立学习目标、正确的内容进度、选择方法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过程。所以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方便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语言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为了准确分析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问题及对策,本文对武汉9所高校(国家211重点院校3所、一本院校2所、二本院校2所、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各1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530份,收回432份,其中英语专业总计200份,非英语专业总计232份,有效率达81.5%。同时,本文也对陶水英等3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以便进一步了解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汉高校学生提出的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和促进自身语言自主学习进步的建议。

一、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对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上

虽然目前武汉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根据调查数据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语言学习基本设备、语言学习资源开发和规划模式三个方面来阐述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9所武汉高校中,其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同步容纳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占77.77%,1000人-1700人的占22.22%,1700人以上的为0%, 而面对武汉各个高校扩招的形势,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可见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难以满足更多的高校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的需要。调查中,各大高校学生都反映学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过小,学校应该扩大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以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2、在语言学习基本设备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3.52%的学生认为其所在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用于语言学习的基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录音机等比较完善,但部分学校的语言学习基本设备功能不全;有49.77%的学生称其设备不很完善或不完善,很多设备老化,用起来很不方便;只有6.71%的学生称其设备很完善,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3、语言学习资源开发和规划模式

根据表1数据显示,有48.15%的学生认为其所在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语言学习资源开发和规划模式还可以,但有些内容需要更新改进;也有44.91%的学生称其不够好或很不好,内容很落后,更新慢,不能满足学习;只有6.94%的学生称其很先进,能满足各个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另一调查表明,有32.41%的学生称其所在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语言学习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帮助,提供了很多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相关专业资料和课外知识;有40.28%的学生称其有点帮助,但也有些学习资源对语言学习用处不大,且很多资源更新慢、内容落后;27.31%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希望学校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配置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资源。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更强调听、说,再加上四、六级英语全国统考对听力有一定要求,很多学校纷纷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之后,在语言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模式上把重点放在听、说上,资源配置不平衡。除了提供好的听说资料外,学校也应该适当提供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相关专业资料和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二)在对进行语言自主学习的学生的管理上

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提供一个固定的语言学习场所,以增强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应用水平。但是,由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近几年在高校兴起的,对于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新鲜事物,为此,本文从高校对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的宣传和管理政策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的宣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5.94%的学生称自己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来了解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相关信息的,而这也与本文调查结果一致;有16.66%的学生则称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宣传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他们主要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相关信息,如偶尔自己发现或通过学长、同学推荐;通过学校网络宣传或通过学校海报宣传的占23.42%。武汉部分高校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之后并没有向学生积极有效地宣传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相关信息,因此高校学生对其所在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也只是表层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认识到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对他们进行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样,各大高校自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高校学生到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类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2、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的管理政策

根据表2数据显示,有71.91%的学生称学校采取了相关的鼓励和引导措施来激发学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学习,而根据调查可知,很多学生一直坚持去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一方面靠自觉,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28.09%的学生称学校没有采取相关的鼓励和引导措施,这就说明武汉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应该适度采取一些管理政策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如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成绩来增加平时分或是给予一定奖励,督促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使学生对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学习产生兴趣,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外语。

(三)在对语言自主学习辅导老师的管理上

从广义上讲,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问题就已经包括对自主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即对专业辅导教师的培训、图书管理员和技术员的管理以及对自主学习中心管理者的要求。但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中相关工作人员,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对此,本文特地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对辅导老师的管理上做详细的调查分析。 转贴于

1、辅导老师的人数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9.49%的学生称其所在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辅导老师人数不足;有19.21%的学生称其所在学校没有提供辅导老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与上文提到的部分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对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宣传相符合;也有17.59%的学生称自己不知道所在高校是否有提供辅导老师。可见,大部分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辅导老师人数不足甚至没有,不能够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建议和指导。虽然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里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是自主性的,老师只是隐性地在发挥作用,但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毕竟是近几年才在武汉高校兴起的,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新生事物。由于大部分学生仍依赖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语言自主学习方面还需要辅导老师在场进行辅导,教他们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设备设施和利用那些学习资源来辅助自己语言学习,这就使得辅导老师人数是否充足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对辅导老师的培训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8.77%的高校学生称其所在高校辅导老师有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培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掌握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应用技术和多媒体网络应用技能,能很好地辅导督促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根据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这类情况主要集中在国家211重点院校当中;有41.23%的高校学生称其所在高校很少有或是不知道有没有对辅导老师进行培训,根据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这类情况主要集中在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当中。这一数据说明,就武汉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辅导老师培训问题,由于国家211重点院校师资力量和财政力量都比其他院校充足,其辅导老师经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培训内容丰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适时检查学习进度,利于提高学生外语的学习水平;二、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对辅导老师的培训欠缺,培训内容少,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很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这方面需要改善。

二、对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建议及对策

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分析,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宣传工作上应加大力度,从老师引导,学长推荐扩大到学校大量的网络和海报宣传,让学生了解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采取一定管理政策,如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成绩来增加平时分或是给予一定奖励等,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激发高校学生去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语言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其次,在规模上,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应该扩大,增加自主学习网络教室数量,改善自主学习环境;在语言学习设备上,希望学校能更换老化设备,改善电脑的配置,完善录音机、打印机等基本设施,提高网速,以便于学习;在语言学习资源开发和规划模式上,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除了提供与外语四、六级考试相关的、与语言课堂学习相关的听说学习资料外,应更多、更好地提供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信息、考研信息、典型的各类电影、教学视频、外语学习网站资料及增加更多的辅助语言学习的应用软件,如有道词典、日语丸、法语助手等,同时要加大信息量,促进语言学习资源的定期或不定期更新;实现高校间网络资源共享;从而达到资源平衡配置,使学生全方面地提高英语水平和丰富知识量。

再次,对辅导老师的管理上,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应提供足够的辅导老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对辅导老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从而使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耐心的教学态度,同时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能以更好地引导督促学生投入到语言自主学习中。

三、结束语

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不能搞形式主义、表面现象,而是要合理地管理,实实在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积极作用,进而真正爱上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龚文辉.浅谈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J].安康学院学报,2007(6).

篇10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钠肽;温阳利水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222-03

Plasma Levels of BNP and Ya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Diuresis the Relevance of Observation

CHEN Xumin,WU Zhongping,NI Xinyuan,ZHENG Ju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Jinhua Guangfu Hospital,Jinhua 321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valuation yang prescription benefit wa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plasma levels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in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Methods:63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urely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o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selected crowd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ere observed effect.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than befor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Key words: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brain nat riuretic factor or peptide; warming yang for diuresis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近年来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血浆脑钠肽(brain nat riuretic factor or peptide,BNP)近年来研究表明该物质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心室容积扩张相关,是反映心室受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传统的单纯西医治疗HF可以迅速控制临床症状,逆转左室肥厚。但对于中药辅助西医疗法的报道甚少,本文旨在研究中药温阳利水方剂辅助西药治疗CHF对比单纯西医疗法,通过检测血浆BNP水平来探索中西医结合温阳利水方剂治疗HF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顺序入选浙江省金华市广福医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间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 72例,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61.01±11.29)岁,西医诊断标准依照1995年版中华医学会心力衰竭研究组《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及1998年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判断标准执行。同时参照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使用温阳利水方剂。中医辨证标准执行《胸痹心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急症诊治规范》选择心阳亏虚、气阴两虚、血瘀水停3种分型的患者。

随机分成单纯西医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3.47±12.31)岁;中西医结合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67.63±11.29)。所有入选者均按要求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及心功能检查,资料完整,可供统计学评估,两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值一致,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者均排除急性感染、新发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使用地高辛、速尿、异舒吉、ACEI及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等,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加服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等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组在常规西医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温阳利水方剂(红参10g,附子10g,葶苈子10g,水蛭10g,丹参30g,黄精20g,白术25g,茯苓20g)水煎50mL,每日两次口服。

1.2.2 血浆BNP检测 所有入选者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肘正中静脉血4mL,注入真空分离胶肝素血浆管,于2h内4℃环境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置一次性Eppendorf管,入-70℃冰箱冻存待检。BNP检测试剂盒由美国Biomedicals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标准曲线范围0~1000pg/mL,灵敏度1.0 pg/mL,批内变异

1.2.3 评价 显效:治疗后HF症状或体征消失,心功能达到Ⅰ级或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HF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者;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学资料均由SPSS 15.0版本软件数据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比较

两组人群血浆BNP水平组内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显效率分别为57.14%和34.29%,有效率分别为32.14%和28.57%,,总显效率分别为89.29%和62.86%,两组总显效率比较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P

3 讨 论

CHF是临床各种心脏疾患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据美国心脏学会报道2001年全美有500万HF患者,增长数为50万人/年[1],在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CHF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与西方相差无几,因此对HF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尤为重要。BNP也称为脑钠利尿因子,或称为脑钠尿肽,属于钠尿肽家族,由心室合成和分泌。最先由日本学者Matruo 在1988 年首先在猪脑中分离出这种物质,故命名为脑钠素,其氨基酸序列特别是功能性C 端的氨基酸序列与ANP结构非常相似,作用也非常相近。国外的许多研究显示,血浆中BNP水平的波动可敏感和特异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目前认为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因素[2-3],Kawai等研究测定血浆中BNP浓度可间接反应心室质量,判断左心功能[4]。本文即通过检测HF人群血浆中BNP水平来做为定量检测指标,间接判断HF的程度更具有精确性及预测性。

CHF属中医学中心悸、胸痹、水肿等范畴,外感为六乘袭,内伤可由痰湿、劳欲、情志、久病所致。心主血脉,由于心脏自身病变日久,或其他病过久累及于心,导致心主血脉之功能受损,引起肺脾肝肾四脏亏虚,阴阳失和,气血水相互为病;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属本虚标实证。心肾阳虚型已属慢性心衰之中晚期阶段,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水湿不化、虚衰而竭引发心悸怔忡、咳唾喘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等,证候复杂多变。治以温阳利水。本方由红参、附子、白术、茯苓、丹参、黄精、葶苈子、水蛭八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利水之作用。方中红参、附子为君药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补火助阳之作用以治其本;白术、茯苓、葶苈子为臣药具有补气健脾、利水渗湿、泻肺平喘的作用以治其标,丹参为佐药,其一药顶四物即相当于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所组方的共同作用,具有补益五脏、通利血脉的功效,水蛭活血行气消瘀、黄精为使药具有润肺滋阴、补脾益气的作用。以上药物共秦温阳益气、化瘀利水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持久且副作用少等优点。红参含有多种人参皂苷具有强心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茯苓主要含有B-共苓聚糠、茯苓酸、蛋白质、脂肪、磷脂、胆碱、组胺酸、钾盐等,具有绶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对豚鼠及家免的离体心脏有扩张冠脉的作用。黄精的根茎含有黏液质、淀粉及糖分,具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附子有显著的强心作用[5],能明显增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增加缺血心肌能源储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等。附子煎剂还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葶苈子具有明显的利尿、钙离子拮抗及强心苷样作用,对在离体蛙心可使之停止在收缩期,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增加,心率减慢,增加心室充盈时间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7];水蛭有效成分为水蛭素,水蛭素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以及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应等进一步血瘀现象,此外它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8]。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组CHF患者的血浆BN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

[2] De Simone G,Deveerux RB,Kimball TR,et al . Interaction Between Body Size and Cardiac Workload Influence on Left Ventricular Mass During Body Growth and Adulthood [J].Hypertens,1998,31(5):1077-1082.

[3] Sudoh T,Kangawa K,Minamino N,et al. 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1998,332 (3):78-81.

[4] Kawai K, Hata K, Takaoka H, et al.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novel therapeutic indicator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uring -blocker therapy:A potential of hormone-guided treatment[J].Am Heart J,2001,141(6):925-932.

[5] 徐暾海,赵洪峰,徐雅娟,等.四川江油生附子强心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4, 35 (9) :964-966.

[6] 牛彩琴,张团笑,徐厚谦,等.附子水煎剂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舒张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 (4) :23-25.

篇11

关键词:课前作业 教学模式创新 财务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6

一、研究背景

近年的大学扩招使得大学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目前大学毕业生高达700多万的毕业规模,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而快速增长的招生规模也直接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引发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上课动力不足,逃课率直线上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然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导向下教师教学积极性欠佳,教学效果较差。严重滑坡的教学质量,出现大学生“管理专业不知泰勒、经济专业不识斯密”的现象,毕业学生不能满足专业岗位的基本知识要求,导致高等院校的人才输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需求脱节,反过来影响到大学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基于此,很多教学研究和实践将创新大学教学模式,尤其是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体验作为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的途径,研究认为,在教师讲课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大学教学应该以“问题―发现”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从而提升大学的教育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工作坊”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融合体验式和互动式于一体的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参与者的构建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等思辨性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能够浸入教学过程,情景模拟法逐渐被使用于管理学专业教学过程,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一管理问题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并设定工作场景,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由学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材料或者现实管理实践中的相关素材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模拟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

然而,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课程设置中刚性学时的公共课占比畸高,在增加选修、保障实践课的制度规制和政策导向下,迫使理论专业课程缩减课时。以广东某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曾经60学时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被严重缩减到48学时,而48学时的选修课学时被压缩到32学时,所有具有案例教学特性、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无疑都会面临学时数匮乏、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瓶颈而无法推广。因此,如何面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各专业课学时极度缺乏、案例教学无法开展的困境,是高等教育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导向的产生及其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是依照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依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过程。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知识传递和输送为主,解决问题为辅。加上教学课时数限制,教师只能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基于此,案例教学的方法应运而生。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理论主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拓宽视野,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数倍于课堂的时间来寻找、熟悉、讨论、剖析案例。但是,我国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较大,更多时间配置在各类就业职业资格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上,没有激励花费大量时间应对案例教学,时间制约使得我国本科案例教学几乎面目全非,变成教师自娱自乐讲解案例,学生沦落为“打酱油”的旁观者。

2.问题导向创新模式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汲取了案例教学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精髓,将西方的案例教学模式与我国中小学一贯实施、学生习惯接受的、以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综合性较强核心问题作为练习题,以课前作业的方式预留给学生,在上课时提交作业的方式,迫使学生提前进入问题阶段,主动从课本或网络寻找答案,促使提前接触思考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讨论的积极性。

依靠配合课前作业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学生曾经经历的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在大学阶段发扬光大,而且,提高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先于课堂教学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关注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养成适合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习惯。同时,把满堂灌改变为回答问题,从而缓解了专业课程学时数极度缺乏的问题。

3.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导向模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遵循从理论到实践、最终获得唯一正确答案的收敛思维下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导性,通过老师以作业方式抛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因需解答问题去寻找理论,扩充知识。通过这种从实践到理论的逆向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寻求现实世界的开放性答案。教学过程比较详见图1。

三、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财务管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习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对公司财务的现实问题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然而,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定量多、理论性强,学生常常感觉吃力、困惑。假设受制于不断压缩的课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成为学者的共同难题。

以广东某农业大学为例,财务管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学时,必修课为48学时,选修课为32学时。本院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多次全校性课堂出勤率考核名落孙山,低于学校均值10多个百分点,与出勤率最高的学院相比,几乎有20个百分点的落差。再加上大学扩招之后,教学压力增加,班级授课人数过多(一般超过150人,有的班级高达250人),学生尤其是选修课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深受教学进度束缚,课堂上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无事可做;而学科基础差、接受能力弱、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学习动力降低甚至彻底放弃。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进度,成为任课老师的困惑。基于此,本课题组开始探索课前作业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以下以财务分析一章为例进行阐述。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章节,相关知识内容难度系数较小,但是,不仅需要学生知识面广(涉及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和投资学),指标体系较为繁杂、每个指标内涵丰富,如果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难以有效消化吸收。因此,在相关内容开始之前,采取预留课前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内容。

具体方法采用:请上网搜索任意一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报,全文阅读年报,并根据年报给出的数据,计算样本公司的以下4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和每股收益。相关比率的计算方法由教材相应章节内容作为参考。

本次实验样本为经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其中,48学时必修课学生人数为123人,32学时选修课学生选课人数为248人,分为三个教学班,总观测样本为371。其中,100人的选修课班作为对照组,271人为实验组,271人的实验组课前作业交回253份作业,回收率为93.26%。实验组的课前作业结果显示,所有提交作业的同学都认真查询资料并正确完成计算任务;对照组100人没有课前作业,考核方式采取随堂闭卷单项选择题型进行考试。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对于相关指标概念的理解效果普遍较好,具体数据请见表1。

实践表明,通过这种课前作业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熟悉的财务报表的现实版,也使得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独立完成简单比率的计算和结果经济含义的理解。当然,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资金体量较大,财务行为较为复杂,尤其是涉及到集团财务的处理会有一定阻力,因此,在相应课堂上,既可以把课时集中在进一步解释、理解各个财务指标的深层次含义,也可以顺势而为,把学习引导到中高级财务管理相应内容,起到“师傅引进门”的作用,由此拓展同学的视野。

此外,在问题导向的教学实践中还有意外收获。典型例子有二。其一,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每股收益,为找不到优先股所困惑,由此,顺带简单介绍优先股概念,为在后续筹资管理的相应内容中进行详细理论介绍奠定感性基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优先股试点,以获得优先股审批募集资格的上市公司的优先股募集说明书,进一步强化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拓宽学生视野。其二,有学生自行寻找的上市公司是云南白药的财务报表,将理论上认为流动比率为2这个经验值,与样本公司3.57进行比较,简单认为样本值偏高,不利于提高企业总资产收益率;还有学生的样本是深圳机场股份公司,对其存货周转率计算结果为726提出了疑问。由此,在课堂上顺势将行业特性与财务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讲解,诱导同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教与学双方皆神清气爽,由此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结果显示,原本需要4个学时的课程内容,可以缩减到2.5学时,剩下的1.5学时,完全可以进行一次中国式的验证性案例教学:讲解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案例,以及全方位进行杜邦分析的应用,从而夯实相关教学内容。

四、结论

问题导向的课前作业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衔接、发扬光大学生大量题海练习掌握相关内容的学习习惯,发挥课后作业对于知识掌握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讨论参与度,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管理实践提出问题、通过课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学生推置于学习的首要位置,教师则“退居二线”,从满堂灌变为学习的引路人,指引学生习惯依靠自我教育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

更加可取的是,当前我国大专院校不仅课时紧张,而且教学经费匮乏,依靠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于缓解高校教学经费紧张的局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大学生“隐性逃课”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3):42-43

[2] 谭志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职业与教育,2015(12):23-25

[3] 仇晓洁.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04-105

[4] 赵瑞平.“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辨性能力培养研究――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求知导刊,2015(2):127-128

[5] 吴真.基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70-72

[6] 黎纪东.提高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73-274

篇12

【关键词】法律 道德 善良风俗 法治 德治

一、问题来源于一个案例

1.案例――来源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用两难问题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其中“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最为有名。内容如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到1000元。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药,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

2.问题的提出

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但是它同样反映了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先看一下以下问题。首先,海因兹该不该偷药?其次,海因兹偷药救人违反法律吗?第三,造成海因兹偷药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海因兹偷药违法,但是没有违背道德,应不应判刑?

首先,从法理的角度看,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具体规定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不能正常运转,它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来维护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统治。

其次,从道德风俗的角度看,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3.对于问题的分析

第一,海因兹偷药是为了救妻子的命,符合他自身利益的需要;药剂师卖药赚钱也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针对这一点,为了各自的利益,海因兹和药剂师都没有错,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是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的。

第二,海因兹偷药违反了法律,扰乱了社会秩序,但却是为了救人;药剂师虽然将药价抬高十倍,违背道德良心,但是并没有违反法律。

笔者认为,法律不是死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文,甚至可以通过共同的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而且社会中除了法律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所以,海因兹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是在道德上认为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管这个人是他的妻子还是他的朋友,或者是路不相识的人。药剂师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但是在道德上是说不过去的,并且直接导致了海因兹偷药这一行为。

二、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虽然这两大规范之间所依靠的力量、调节的范围,调节的方式不同,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法律与道德就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对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否定道德的力量,只依靠法律手段难以达到管理社会生活的目的;同样,只把道德作为管理的唯一手段,认为道德万能,忽视法治建设,同样不能够有效维系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1)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法律教育的作用,法律制裁的威力,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又能够有效促进法制建设的发展。

(2)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样,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成为社会对民众的道德要求,也是国家对民众的法律要求。我国《宪法》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内容,《婚姻法》中规定的“敬老爱幼”的要求,既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既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

作为社会的基本控制方式,法律与道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助共生,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就法律与道德关系而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没有道德,法律就缺乏根基,将成为徒有其表的没有灵魂的形式。法律是道德的载体,没有法律,道德流于空疏,无从落实。

2.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

(1)立法应该努力制定符合社会道德,像是民法领域,应该更多的考虑到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像是人伦、亲情、社会习俗等等的道德准则。

中国过去的民事司法方面讲情理是一个传统,在法治的进程中提倡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即使鼓励老百姓去诉讼,但诉讼和司法并不能解决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纠纷。有必要更多的提供一些非诉讼的纠纷解决途径,使老百姓一方面能够解决纠纷,同时又可以缓解法律在发展过程中的过快速度。

(2)当然道德并不是永远都跟法律保持一种很好的协调关系。

不能因为规则不近情理,执法的某些程序不能理解,就拒绝遵守法律,拒绝依法办事。道德是不能高于法律的,但是法律与道德是一种和谐的互补关系。

(3)笔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互动的,互补的关系。

法律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法律的适用范围与道德相比狭窄的多,而且法律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处在变化中,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一套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就需要一个补充,这个就是道德。在一个国家的立法、执法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可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

因此,科学地评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合理正确的利用这两种资源,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现实而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郭道晖.法理学精义[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1(1).

篇13

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本次调查,对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两个群体之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对应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提出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 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 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 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 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 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其次是恐慌症占47.3%。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 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2)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4)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 大学生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客观方面

3.2.1 从学校方面来看

(1)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2)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 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2)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3)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总结

本次在对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0.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72.

篇14

水知道答案读后感

早就听说这本书,一直没看。因为我不太喜欢日本的东西,看到是日本作家的作品就有许多抵触。虽然不可否认日本也有出色的作家,但是我却受不了他们那种忧郁压抑的气息。

终于读到了这本书,而且读完了。对于作者江本胜我不甚了解,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有许多怀疑,但是不得不说我受到了它的影响。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因为很多研究心理的人推荐它。没想到它是一本可以称得上是科学研究的书。

“水能听,谁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这听上去是多么不可思议。当你真正去看这本书你会觉得更不可思议。看到书中的内容时我时常会怀疑,时常会问“这是真的吗?”带着许多怀疑,许多疑问读完这本书,欣赏完美得不可思议的水结晶,我对水有了更多的敬畏。当我看到一杯水,我甚至会想它感应到我的思想了吗?当我面对一个人,我会想他这杯水需要我怎样去感应?我们的身体里是不是保存了水的无限记忆?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水真的非常神奇。不管你怎样看待这本书,它都值得你看一看,至少它能开启你另一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