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

地形测绘学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形测绘学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形测绘学习

篇1

本次实习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先进行水准测量。选择一水准点作为起始点(假定其高程),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用已埋设的固定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点位确定后要作好标记并编号。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收获体会: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经验教训: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篇2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存在差异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对个体成长、学业成就等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据研究表明,作为影响英语学习的社会环境因素,家庭SES对英语学习产生着关联性的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基础薄弱,两级分化严重,学习态度消极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SES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家庭SES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关联性现状并给出对策,以便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完善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具体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内在兴趣动机不足。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越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越倾向于工具型动机,内在兴趣缺乏。不论家庭社会地位处在哪一层次,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都是父母面临的挑战。对于家庭SES低的父母来说,这个挑战则更加严峻。在低SES家庭里,很多时候连生活必需品都缺乏,父母只能把维持生计放在第一位。父母也没有时间、精力和学识去寻找富有创造性的但经济实惠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书籍、智力开发玩具等可谓是奢侈品。如果学生生理需要也没办法满足,追求自我实现的更高层级的需要也如空中楼阁。

在SES中、低水平的家庭,多数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生理的需要,然而家长、同学和老师是否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的学生呢?低SES的家庭,父母也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也许从事工人或一般商业服务等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社会地位不高,体力劳动成分居多,工作时间较长,家庭的收入较少,家庭的各类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可想而知,在充满竞争现实社会中,家庭SES低的父母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在教养子女时难免采用不恰当的短期有效手段,亦或有消极情绪。

一个得不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接纳和尊重的学生,又怎能期望他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受人喜欢或者不确定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就往往只会为分数而学习,觉得只有分数才能证明自己,而对英语学习本身不会产生内在兴趣。

二、家庭SES中、低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

尤其是SES中、低水平经济资源缺乏的家庭对高职英语学习焦虑影响显著。来自SES中、低水平的高职学生,家庭能给予的各方面的支持相对贫乏。比如有研究证明家庭 SES高,社会资本丰富的学生,就业焦虑最低。陆学艺(2002)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报告中指出,职业的种类代表着占有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多寡以及重要程度。作为家庭SES 基本要素之一的父母的职业,也就代表了隐含在家庭中的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在落实工作的重要原因中,父母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家庭的社会资本排第二位。云南科教院的研究也曾指出,家庭 SES 中的两项关键指标,父母职业和教育水平,对就业率有显著影响。家庭SES 低的大学生们,缺乏经济资源,还要缴纳高额的学费,这种经济压力也会转换为焦虑。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任务、自信心、自尊心等也都会影响焦虑水平。家庭 SES 中、低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考试焦虑和英语使用焦虑。考试焦虑是因为这类学生成绩动机相对较高,个体目标明确,加之害怕辜负家长和教师期望,从而导致考试焦虑情绪。英语使用焦虑和自我效能,个体对自我英语水平的认识以及人格特征有关。

三、家庭SES中、低的高职学生,自我效能不足。

高、中水平家庭SES 中的文化资源对高职学生英语学生动机中的自我效能影响明显。父母的文化层次和职业类型会对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常有两极端反映,一是父母文化水平高、职业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业很有自信,另一种是,父母文化水平欠缺、职业声望不高的学生对英语缺乏信心。有许多学生,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高职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很低。

基于以上现状研究,为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战线,其作用不容小觑,因此笔者希望给予家长提出合理性建议,共同探索提高英语学习的对策。

一、提高家庭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社会宣传、学校教育讲座等活动,让父母应在思想上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了解自身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子女的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那么他们就会尽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养方式,为子女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好的氛围。所以,首先从改变家长对英语的态度和认识入手是很重要的。

二、提高家庭高文化氛围。“文化资本可以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子女的学业抱负以及提高资料阅读等方面的便利条件间接影响子代教育”(刘精明,2005:244-245)。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在家庭环境中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部兴趣。作为家庭SES的重要因素的父母亲文化水平、职业和家庭成员对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有密切联系。据相关调查,家庭成员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密切相关。努力提高家庭的文化氛围,使用正确的教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给父母提供学习科学教育方法的多种渠道,以弥补家庭文化方面。SES中、低水平的家庭,通常缺乏经济保障、社会支持、教育背景,而相对的,这正是高SES的典型特征。同样的,低SES 的家庭,没有足够的或仅有有限的资源来促进和辅助学生的英语学习,父母也只有有限的教育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一道沟通、探讨教育方法,来掌握正确的育人艺术。首先让父母树立教育重要的观念,然后从外部给与支持,让父母想为子女的教育做出贡献,又能够得到方法上的具体指导。社会工作部门的援助,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协作。例如借鉴英国“家庭学校协会”,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课程。社区服务项目里,邀请父母共同探讨子女教育问题。增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促进学校和家长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家庭SES低的家长虽然可能教育水平不理想,但通过老师与他们交谈,使这些家长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有所提高,尽量为其子女准备必要的英语学习工具,如词典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其次,举办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成立家长学校等,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稳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满足其安全感和归属感。社会和学校指导和协作家庭教育方式,满足安全、归属、尊重爱的需要。如果父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了解自身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家庭资源贫乏对子女产生的不良影响,那么他们就会尽量避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为子女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好的氛围。

三、改变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和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水平。SES中、低的家长,有必要适当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家长期望过高,学生患得患失,担心失败;另外,觉得无法达到目标,自信心受损,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水平。对这类学生,家长和教师应该一方面进行思想认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加强自信心训练,摆脱自卑的心理。还要注意,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适当支持学生的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减缓学生压力。

四、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增强外部强化。从重要他人角度分析,父母亲作为子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其自身的行为和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经常沟通的大学生自我效能较高。善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成功的事例和人物,使之产生“他能,我也能”的感受,使他们确信自己也能做同样的事情,取得同样的成功,通过替代性强化来提高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郑春雨.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初探.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2]张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1

篇3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测绘的本质和内涵,接着介绍了在现代测绘的背景下测绘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最后具体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篇4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篇5

关键词:测绘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

一、现代测绘技术简介

在高中的地理学科中我们就学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即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和主体,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正在形成一门新的科学——地球空间信息学(Geomatics),现代测绘学就是地球空间信息学。现代测绘学是一门新兴的空间信息科学技术,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现代化的手段,在空间信息生成和管理过程中用于科学研究、行政管理、法律运作和技术工作的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和管理中所采用的所有学科的综合体,是涉及到空间数据的量测,分析、管理和显示的一门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和方法。其主体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门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统称为“3S”技术。“3S”技术的集成即“3S一体化”是现代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现代测绘技术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多年来,路、桥地形图的野外测量一直沿用平板仪(或经纬仪)测图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外业作业时间长、精度低,常常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对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数字化测图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各个领域,同样在交通系统中也已普遍得到应用。数字化测图具有精度高、作业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是外业工作一结束,便能提交供设计使用的数字化地形图,大大缩短了作业工序和时间。这些优点是传统作业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道路桥梁等的设计、施工.管理都与地质地理条件、区域综合信息密切相关,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等工作。以GIS、GPS、RS为主体的现代测绘学的特点和结构决定了其在公路的修筑和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这既是现代测绘学应用领域拓宽的需要,也是公路修筑和管理的必然要求。以“3 S”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测绘技术辅以常规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等,可以在公路修筑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利用最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服务于公路的修筑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费用。

道路桥梁的修筑与该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地质资料的获取是进行路线选址和设计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方法工作量大,工程周期长,投入成本大。现代测绘学的信息获取,处理功能可有效进行公路的选线和设计。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公路地质调查,利用区域有关遥感资料,从中提取沿线的主要地质信息,然后结合路线调查、实地勘测和对已有资料的全面分析,确定该地区的对公路选线有影响的所有的因素条件,为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将由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区域地理、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地形图通过数字化仪进行输入,图像信息在扫描进入GIS后通过栅格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以需要的形式进行存储,属性信息由键盘输入或由数据库移植,同时要充分利用GIS中已有的该地区的信息,将需要的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公路的修筑既要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又要尽可能选取地质条件好、施工难度小的地区,同时还要考虑路线的曲直程度、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道路的选线是一个综合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工程中首级控制网常采用GPS进行四等控制,为方便施工再利用常规方法进行一级导线的加密,首级控制网往往采用与国家点联测分带换算得到实地任意坐标系统,以控制整体系统的连接及与已有线路进行衔接缌而在线路主要控制圲物如特大桥、长隧道等,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公路的地质勘察和选址及辅助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具有考虑因素系统全面,采用信息实时准确、分析过程高效可靠、操作利用简便易行等优点,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三、现代测绘技术有着良好的监测效果

道路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进行公路宏观监测。以公路修筑过程中的几何信息为基础,将道路及其所在区域各方面的信息通过GIS的数据采集模块输入GIS数据库,在GIS的基础上建立公路管理系统,对整个公路的状况、沿线地理信息等在系统中进行综合管理。由于地下采矿、区域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公路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可能发生演变,这些变化极有可能对公路引发大的破坏。及时对公路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动态综合监测,发现可能引起公路破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对公路的动态监测。遥感信息是进行公路动态综合监测的基本信息源。基于GIS的公路管理系统是实施监测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可以充分继承GIS已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公路管理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

桥梁的沉降观测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本次对试验桥梁的观测,对高速公路新建加宽桥梁的灌注桩抛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一般桥梁灌注桩抛高的经验数据为2~5mm。通过我们对试验桥梁的观测数据表明,在本文所提到的地质条件下,桥梁抛高要大一些,达到了十几毫米。但同时,也可以说,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灌注桩的抛高问题是多样性的,与桥梁的结构和地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桥墩台的沉降观测的频率,保证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观测数据要及时分析,从而真正做到利用沉降观测数据来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王京梅,沙小妹,张淑娟.GPS及应用与发展[J]. 山西建筑,2009,35(12)

篇6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 曲解 精度

绪言

由于笔者是从事工程测量的教学工作的,所以主要从教学这方面谈谈自己在工作上的点滴体会。工程测量教学工作,就其科学方法论来说,和其他学科一样,大同小异。但由于具体的人员,其背景知识和工作环境、工作经验各异,每个教学工作者的体会都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极易发生曲解的几点加以分

析与说明,希望对教学战线上的同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1 测绘学和工程测量学的比较说明

笔者在几年的《工程测量》教学中发现,初学者对工程测量学与测绘学的含义不能深刻理解,加上目前高职一类的教材也没有对比两者的说明,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工程测量学与测绘学是等同的,测量就是测绘。

测绘学是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的国家称为测量学,有的国家称为测量与制图学。

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及工程有关的采集和处理、工程的施工放样及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研究对与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又称为实用测量学或应用测量学。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现代工程测量已经远远突破了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狭窄概念,而向所谓的“广义工程测量学”发展,一般认为:

“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范畴的地形测量和不属于官方的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2 测量仪器的精度说明

水准仪按其精度有DS3、DS10等几种等级。其下标3、10是表示该仪器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量高差的中数偶然中误差不大于3、10mm,经纬仪按其精度有DJ 、DJ 等,“2”、“6”表示该种仪器野外――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是2″和6″,或略小于2″和6″。这就是目前高职教材通用的表述。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大都没有学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了解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所以很容易理解为该类仪器的测量误差就是不超过标称的数字。测绘学科中,精度其实就是精密度的概念,是测量结果对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的描述。在测量中实际的观测个数是有限的,由有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只能求得标准差的估值,称为中误差δ。由偶然误差的特性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在大量同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误差落在(-δ、+δ)、(-2δ、+2δ)、(-3δ,+3δ)的概率分别为:

P(-δ<Δ<+δ)≈68.3%

P(-2δ<Δ<+2δ)≈95.3%

P(-3δ<Δ<+3δ)≈99.7%

所以水准仪DS 表示该仪器的精度,即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的误差落中(-3mm,+3mm)、(-6mm,+6mm)、(-9mm,+9mm)的概率分别为:

P(-3mm<Δ<+3mm)≈68.3%

P(-6mm<Δ<+6mm)≈95.3%

P(-9mm<Δ<+9mm)≈99.7%

而经纬仪DJ 表示该种仪器野外―测回方向观测的误差落中(-6″,+6″)、(-12″,+12″)、(-18″,+18″)的概率分别为:

P(-6″<Δ<+6″)≈68.3%

P(-12″<Δ<+12″)≈95.3%

P(-18″<Δ<+18″)≈99.7%

可见绝对值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仅有0.3%.其概率接近于零,可以认为属不可能事件。因此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极限值Δ ,并称为极限误差或容许误差。实践中,也常用2Δ作为容许误差。在测量工作中,如果某误差超过了容许误差,就可以认为它是错误的,相应的观测值舍去不用或重新测量。

3 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中易犯的错误

由于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目前正在使用的工程测量有几本教材从略,加之同学对偶然误差的随机特性理解不深刻,甚至一些工程测量教材也犯如下推导中的错误。所以,在此作者就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进行详细说明。希望给广大同学就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的理解提供帮助。

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的错误推导如下:

设有线性函数: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说明,笔者询问所教的学生,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理解起来更容易了,没有了之前的混乱了,而且很透彻,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帮助非常大。

参考文献:

[1]钟孝顺,聂让.测量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李仕东.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华锡生,田林亚.测量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4]宁津生等编.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测绘学・空间科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篇7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

篇8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具体情况

引言

测绘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工程测量的手段与方法也在发生改变。此外,在测绘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实际需求,测绘学发生了更为深刻的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测绘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测绘业也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发展产业。本文从概述现代测绘技术的类型,浅谈了现代测绘技术在我国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为推动工程测量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现代测绘技术的类型与应用情况

1.1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的逐渐完善,以及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各种类型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也被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中。此外,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作为在结合通信与卫星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导航卫星对进行测距、测时技术的一项技术,具备了较强保密性、抗干扰性好、观测时间较短等特点,属于一项全天候、多功能、高效率的测绘工具。而实时动态技术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发展而来的,其特征是能够在不设置各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单纯依靠基准控制点,并利用测图软件可以一次性生成电子地图;还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快速形成工程项目施工放样。所以实时动态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房地产测绘、地籍、施工放样以及数字化测图等方面。

1.2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在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图形与数据技术对地理空间与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现阶段,地理信息技术将会朝着数据标准化、系统智能化、应用社会化、数据多维化、平台网络化与系统集成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1.3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全球数据测量系统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数码摄影测量与地形测量技术的普及,使得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此外,近景摄影测量软件能够快速自动生成精度高且可测量的三维数字表层模型。现阶段,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与水利电力、文物保护、城市建设、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房产等多种领域。

2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测量上的具体应用

工程测量学作为研究工程项目建设所开展的测量工作的学科,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测绘技术在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形以及工程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的工程施工控制网,并采取不同的放样方式,将设计图纸逐一转化成实物。在工程项目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与鉴定情况,明确设计的合理性,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需要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并及时地反馈测量后的数据与图表。

2.2 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上的具体应用

我国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矿产资源,我们可以采用地理遥感技术,并加大这项技术在矿山测量过程中的应用力度,这样能够获得矿区的动态信息、综合信息与时态信息源,检测矿区的环境,为保护矿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3 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对江河湖泊水位进行实时地检测,也能够对高山与森林进行动态检测,而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集成能够及时预报干旱灾情与洪水淹没的范围,为抗灾与防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资料,而地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分析决策功能能够为我国水库大坝的选址、修建引水渠以及计算库容量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根据。现阶段,我国大中型城市对排水管线设计与规划等均是在数据摄影测量技术或数据测图技术所构建的城市数字电子地形图上进行的。

2.4 现代测绘技术在湿地上的具体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湿地面积比较大的国家,长期对湿地的开发与过度使用,导致了我国长时间形成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改变,城市的扩容以及高速公路的兴建,使得大量地耕地被占用,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而这些都使得湿地面积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湿地被开垦成了农用耕地,导致了天然湿地资源出现了功能退化、破坏等问题。而利用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多时相与多层次动态检测功能可以准确估测出湿地生物资源的生长情况与分布状况,并获得更加准确、及时的数据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资料片进行实时地更新,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空间研究,能够了解到湿地动态变化情况。此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获得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资料,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能够对湿地水质、植被与土壤等进行采样调查,为我国湿地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测量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使得现代测量基础发生了重大转变,测量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绘技术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的测绘技术将会向着高新科技方向不断发展,也一定会有更宽广的市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祁彦科,陈俊勇,胡建国.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篇9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测绘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测绘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测定、采集之意)、处理、描述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工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含地形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现代测绘学的技术已部分应用于其它行星和月球上。地理信息的概念(Geographical information;GI):反映地理系统及其因素的特征、动态、节奏、韵律、周期及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一般有图象地理信息、数字地理信息和文件信息等。现代地理学通过观察、统计、文件检索、航空测量、地面测量、宇宙航行器测量等手段来获取有关地球表面及空间状况的各种地理信息。

研究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园林工程建设设计出现于上古时代,那时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产生了对园林工程建设设计的需要。中国西晋的裴秀总结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从此地图制图有了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17世纪起,西方一些国家用三角测量法进行大地测量,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绘制国家规模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有准确的方位、比例尺和较高的精度。中国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舆全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实地测量结果绘制的园林工程建设设计地形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园林工程建设设计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图制图正向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向发展。

使用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园林设计

传统测量概念里,所测的的数据最终输出的都是二维结果(如CAD出图),在现在测量仪器里全站仪,GPS比重居多,但测量的数据都是二维形式的, 在逐步数字化的今天,三维已经逐渐的代替二维,因为其直观是二维无法表示的,现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每次测量的数据不仅仅包含X,Y,Z点的信息,还包括R,G,B颜色信息,同时还有物体反色率的信息,这样全面的信息能给人一种物体在电脑里真实再现的感觉,是一般测量手段无法做到的。

园林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布局、园林设计程序、园林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景,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三维扫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数据采集方式。面式数据采集替代传统的点式数据采集是测量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三维扫描技术引入文物建筑测绘和研究领域弥补了传统测绘手段的诸多不足。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建筑测绘方面的普及应用必将加速文物建筑的保护,促进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研究。由于三维扫描技术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和应用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的有关技术、设备几乎全部来源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技术保密和商业利益,很难看到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同时由于对新设备的各项指标和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最近几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并日渐成熟,目前三维扫描设备也逐渐商业化,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巨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快速扫描被测物体,不需反射棱镜即可直接获得高精度的扫描点云数据。这样一来可以高效地对真实世界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重现。因此,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土木工程、工业测量、园林设计、自然灾害调查、数字城市地形可视化、城乡规划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工作范围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其中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目前前卫的有自然墙水景设计工艺,装在墙上它可以是活动的瀑布,可以是缭绕的云雾。

测绘工程领域,大坝和电站基础地形测量、公路测绘,铁路测绘,河道测绘,桥梁、建筑物地基等测绘、隧道的检测及变形监测、大坝的变形监测、隧道地下工程结构、测量矿山及体积计算。结构测量方面:桥梁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测量、结构检测、监测、几何尺寸测量、空间位置冲突测量、空间面积、体积测量、三维高保真建模、海上平台、测量造船厂、电厂、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内部设备的测量;管道、线路测量、各类机械制造安装。建筑、古迹测量方面:建筑物内部及外观的测量保真、古迹(古建筑、雕像等)的保护测量、文物修复,园林设计、古建筑测量、资料保存等古迹保护,遗址测绘,赝品成像,现场虚拟模型,现场保护性影像记录。

结论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测量学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园林设计,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丁延辉,邱冬炜,王凤利,杨锐.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J]. 测绘通报. 2010(03)

[2] 戴升山,李田凤.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 现代测绘. 2009(04)

篇10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篇11

【关键词】:城市测绘;地理要素;空间位置;采集

Abstract: City mapping the shape, size and space of elements or urban facilities of the city'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its attributes, determination and collection proces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will be city mapping several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 brief discussion purposes only.Key words: urb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al factors; spatial location;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P2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各种设施迎来了建设的,特别是一些高层、特高层的不断涌现,使得一个城市的组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增加了城市测绘的难度。城市测绘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设备不断被用到城市测绘中,极大的提到了城市测绘的质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测绘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技术人员在进行测绘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得测绘结果能更准确,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本文以下内容将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城市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仅供参考。

2、测绘概述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

3、城市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城市测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统一城市测绘基准。测绘基准建立和维护是一切测绘工作的基础,是城市测绘重要的设施,是基础地理框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坐标系统的建立有其特定的要求,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城市多种坐标系统并存现象较为普遍,给城市测绘、测绘成果的管理和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使重复投资和重复测绘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政府投资效益,同时也加深了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的“数字鸿沟”。平面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的不一致,给基础地理数据共享造成明显的障碍。因此,作为测绘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从政策、管理和投资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测绘基准统一的问题。当前城市测绘应该考虑充分利用包括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大地测量手段,建立维持和统一使用现代大地测量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彻底改变城市多坐标系统和多高程系统并行以及坐标系统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城市空间参考基准的更新统一,是城市实现测绘成果共享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创造良好的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的环境。基础地理数据共建共享成为制约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应从体制、法制和政策层面上探讨共建共享问题,还应积极从技术层面上探索基础地理数据共享的方法。共建共享涉及知识产权、投资、收益等问题,包括建立合理的价值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测绘成果服务价格体系,实行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体现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市场性特征。在技术层面上,由于数字产品易于拷贝与传播的特性,需要综合运用自适应嵌入水印和数字指纹等理论和技术实现对数字产品的版权标记,从而解决好测绘知识产权保护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创造良好的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的环境。第三,加强城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城市勘测主管部门还必须督促城市勘测单位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城市测绘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测绘市场的治理整顿。提高城市测绘成果、成图质量,是保证科学地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勘测单位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按照建设部部署,由城市勘测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检查验收,以推动勘测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放线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质量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验收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成图,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施测,将给国家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措施,一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所有的成果成图实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总工程师负责制度。所有工程都有任务书和具体要求,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都有技术设计书。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手段,可靠的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测绘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关键在于单位是否严格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是否重视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提高成果成图质量,确保测绘资料的真实性,是目前测绘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城市勘测单位在进行城市工程测量时,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绝不能违背规划要求测量。特别是一些道路中心线定线、楼房施工成线等,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实地放线,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规划能否正确实施,完全靠测绘单位的严格把关,所以,城市测绘的工作心须认真负责,在精度和操作上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在征地、施工放线中,必须满足规划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必要的成果审验制度。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测绘成果、成图须由主管部门审验,不经审验不得使用。第四,加强工程实施竣工验收测量。目前道路、管线、地下人防工程还未实施竣工测量验收,建筑物定线验线也没有采用解析法采集数据;城市基本地形图按照常规方法测图的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现状。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影响了有效的城市管理与决策。尽管测量单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新的测量手段,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施工各项技术要求实地放线,但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还不是十分雄厚,仪器设备也不够先进,在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质量,特别是一些缓和曲线、曲线等路段。另外,有些房屋开发公司为了增大建筑面积,施工时不严格按勘测单位放线进行施工。所以,加强工程实施竣工测量检查验收是完全必要的,将实测成果及时提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为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测绘的一般知识,然后对城市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城市测绘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测绘新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测绘学会,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篇12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表动植物、地形构造、矿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绘工程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指的就是绘制地形、空间信息的一种信息地形图,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在一个区域建设中,一定要让地形测绘师事先对该地区地理结构与地形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所以,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和传统测绘工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只是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均是来自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测绘技术,还是运用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与地形状况,同时也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施工效率的提高,减少施工时间。

二、地形测绘工作的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均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形测绘,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怎样勘测偏远地区的土地等,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复杂多变,特别是高原地区,比如黄土高原,因为其土质比较疏松,存在着很多的沟沟壑壑,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难题,无法确定铁道位置,导致铁道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碍测绘工程有序进行的障碍。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加先进的测绘技术,改良测绘设备,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现阶段,全站仪数字测图与GPS-RTK数字测图这两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主要体现为:在测绘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时候,需要在测站与测点之间实现通视,并且测量精度不够均匀,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渐下降;而应用GPS-RTK技术的时候,尽管不需要实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视,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三维坐标测绘,避免出现误差累积,但是也只适合应用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改进,实现其互补,尽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测绘目的,促进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林地繁茂地区为代表的隐蔽区域测绘方案

在树林中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受到高度角的影响,GPS-RTK信号非常弱,无法确保测绘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仪技术进行测绘,就会出现一些树木障碍,导致无法完成测绘工作。此时,就可以利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测绘方式:利用测设导线点、距离、角度、放样点坐标的数据,结合其理论坐标值进行测站待测点坐标的计算,并且计算出相应的距离与方位角,进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因为在同一断面内,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断面两端点坐标进行断面方位角的计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进行断面任意距离的计算,得到通视距离。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无论是测站左偏离设计断面线,还是测站右偏离设计断面线,只要明确测站点到已知断面线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偏离设计断面的距离,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放样。

四、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绘制。通过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在设计规划村庄测绘工作的时候,其野外草图绘制均比较直观、清晰,相应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完整。但是没有进行计划规划的村庄野外草图,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到难以理解,经常出现测点与草图不符的情况,导致室内编图经常产生差错,甚至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丢失地物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直接设置一些测站,进而对各房角点进行测定。在完成所有碎部点的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直观的汇总,整理相关的测量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进行实际情况的定位,绘制相应的草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野外草图与室内图件的符合、完整、准确,还可以确保具有相应的测绘精度。

其次,强调野外数据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测距速度比较快,并且测距镜头非常灵活,可以尽可能接近地物,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加强数据的采集,具有GPS-RTK技术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全站仪测绘技术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术无法采集的数据,进而提高测绘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整、精确。但是,因为居民区经常出现一些锁门的情况,测绘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实地测绘工作,此时也就无法使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和GPS-RTK技术。为了确保测绘精度,一定要及时联系主人,如果无法及时开展测绘工作,可以在测区其它比较高的地方,设置GPS-RTK技术测站,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测绘,这样的方式非常省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确保测绘精度。

五、以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针对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尽管地表处在状态,但是人们即使借用一些相关工具,如船只等,也是无法进行通行的。针对面积比较小的区域而言,可以进行范围线的绘制,并且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但是如果面积太大的话,就一定要对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绘的精度,可以在测区周围进行GPS-RTK测站的设立,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测绘,或者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完成相应的测绘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六、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且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水平,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测绘技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篇13

关键词:园林测量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97-02

1 引言

园林测量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地形图测绘、阅读、使用及施工测设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随着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能否学好相关课程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在当今科技进步的时代,园林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而教学时数反而被压缩,产生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按传统的做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达不到实用的教学效果。因此应结合测量的发展形势与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园林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2 园林测量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2.1 根据发展形势安排教学内容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与测绘科技相互交叉、渗透,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遥感、电子通讯技术在测量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测绘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以“3S”技术为集成的现代科学技术把测绘科学推向了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现代化和数字化,充分展示了测绘学科及其理论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加强,园林建设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园林测量课程教学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电子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内容,原有的钢尺量距、光学经纬仪测角等内容可以作适当删减。我国测绘事业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不断出现,使得可供应用的地形图、测绘资料的范围和层次愈加广泛。作为非测量专业的园林测量课程,可适当在掌握测绘地形图的内容基础上,增加识图、用图和放线的内容。

2.2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园林专业与建筑、道路、桥梁等行业相比,其安全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当代生态园林,强调植物造景,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而在园林测量中的测角、测距、测高差的精度要求较低,可适当精简误差理论的讲解。中国园林追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在中国园林中的地物和地貌大多是不规则的,要把这些数量众多且不规则的园林要素较快地测设到地面上去。因此学生除了掌握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之外,必须学会测设方格网的方法。

3 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3.1 现场教学法

适合现场教学的内容,均应实行现场教学。例如如何选点、怎样操作使用仪器,以往讲解仪器的构造和使用,都在教室里边讲边示范。经过改革把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和使用等放到实习现场,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针对学生操作不规范和存在的问题,再讲解、演示。由于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感,从而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3.2 比较教学法

在实训过程中,有些内容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利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可以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降低学习难度。因为比较,使测量成果之间有了校核的依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经纬仪的使用,内容较为繁琐,所涉及的仪器部件较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其与水准仪的安置、整平与瞄准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部分内容加以比较、分析异同点,在掌握水准仪知识的基础上再比较进一步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

3.3 系统教学法

以往园林测量重在讲测量的原理、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及如何使用测量仪器测距离、测角度、测高差。现在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把测图、用图、放线联系起来,按此先后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测量的原理和测量仪器来完成这个内容,从而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具有应用园林测量知识和技能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改革

园林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园林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测量基本技能的必要手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与提高学生的业务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1 结合具体测量仪器安排课程实训

根据各章节课后的课堂实训,以仪器使用及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为中心安排组织实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基本测量知识与能力。如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结合水准路线测量与成果校核、经纬仪的构造与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普通视距测量、全站仪的构造与使用、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等内容。在操作中,每个测量小组由4~6人组成,在校园实训基地内选取一块用地,在规定的时间和精度要求下,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已掌握的水准仪的构造完成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和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4.2 结合教材整体内容安排综合实训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地形图测绘,以丰富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知识解决园林工程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安排实训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导线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碎步测量、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如果条件具备,可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逐步取代经纬仪图板测绘地形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完成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改变以前只重视仪器操作和测距、测角、测高差而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综合实训内容如下,在校区内选取一块地物、地貌丰富的测区,各个测绘小组的多次实训都在这个测区内完成,每次实训前后联系,共同完成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且每个小组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都一样。相比过去的实训方法,其优点也较为明显。有利于教师现场指导及各组测量成果的相互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有利于各组开展测绘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学生系统掌握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整个综合实训的内容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教师的指导很关键。教师应把学生在外业和内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及时解决。

5 结语

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至关重要。而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尤其是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南针。随着我国测绘事业及园林行业地不断发展,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赵会芝,刘伟洋.园林专业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2):191~193.

[2] 郑金兴.园林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14

关键词:测绘技术;GPS;发展及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geological survey will also gradually renewal. The new period of modern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P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5

1测绘技术的发展

1.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

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GPS,1994年全面建成,目前在地球上空已有27颗卫星(包括3颗备份卫星)在运行,轨道高度为20200公里。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

1.2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的日新月异,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

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

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象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1.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 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 GIS)、平台 网络 化(Web 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DE)的方向发展。

Interoperable GIS 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Interoperable GIS)是GIS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3D&4D GIS 三维(四维)地理信息系统(3D&4D 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以及体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

Com GIS 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是把GIS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GIS应用。

Web GIS 基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Web上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2 测绘的社会需求

测绘工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识别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控制网,使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使用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 企业 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资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划管理始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规划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持,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终的规划验收,以及规划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 、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整个规划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重视和促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3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 理学 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 计算 机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巨大支撑作用。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松。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如果能增加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几辅助设计结合交通规划信息,则地理信息系统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 现代物流等相关行业。

4测绘技术的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这里主要介绍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情况。

4.1矿山测量方面

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资料用于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应用,所有这些,都说明遥感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是矿山测量实现其 现代 任务的重要保证。利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监测、水文观测孔高程监测、矿区控制网建立或复测、改造等。其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的地面部分已成为现代矿山测量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以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各种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矿山可持续 发展 的决策支持系统。

4.2湿地方面

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借助GPS技术进行水质采样调查、植被样方调查、土壤采样等常规野外调查。根据湿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型地信息系统。

4.3水利工程方面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地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技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应用GIS的分析决策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水库大坝选址、库容 计算 、引水渠修建、受益范围等设计工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 科学 依据。目前,大中城市都有由数字测图技术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城市数字地形图,给排水管线的规划、设计可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

4.4精准农业方面

精确农业中,利用GPS技术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RS技术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 自然 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苗情、墒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GPS、RS、GIS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农业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 经济 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