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全面的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秩序的顺利进行需要依赖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为此,在新形势下,政府必须要应用先进技术,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工作进行服务。地方政府是政府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其对于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的响应力在区域健康发展中有着直接的关系。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的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需求,也是时代变迁下的产物,从某一层面而言,电子政务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下面就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现状
1.1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1.1.1 体系越来越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从分散到集成、从单机到联网、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也基本实现了互联与互通,建立好了数据中心,完成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安全与信息业务应用的几个体系,建立好了集办公管理、公众服务、业务管理、政务协作于一体的应用平台,可以说,我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1.2 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多数地方政府网站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社会热点问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敏锐度与关注度,提供的内容也更加的人性化与实用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也体现出良好的互动效果。截止到2012年底,有超过95%的省级政府网站以及74%的地级市政府网站都成立了实时咨询栏目,并围绕各类社会热点问题为民众进行解答与帮助,政府网站已然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除了地方政府以外,一些县区、乡镇、居委会也建立了网站,各类政务网站提供的服务得到了不断的深化,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
1.1.3 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也以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建立了完善的政务信息交换系统,并构建了共享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与交换体系,加强了对各类政务信息的采集、备案、等级、储存等工作,就现阶段来看,政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总而言之,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了整合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2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创新意识不足,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对于信息资源应用与整合的认识程度不足,没有将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体现出来,导致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较差,“重基础轻开发”的现状依然严重。此外,在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与统一的标准,各个部门与系统之间使用的规范与标准也不尽相同,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与平台难以实现统一。
1.2.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大,导致通信设备与计算机难以快速的获取到有利的信息资源,知识创新性不足,尤其是软件系统与系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在发达国家,政府信息部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建设,而我国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制约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2.3 缺乏稳定的技术队伍与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缺陷,最为重要的是,在出现缺陷后,缺乏稳定的技术队伍与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地方政务信息部门工作常常捉襟见肘,更难以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技术规范。此外,就现阶段来看,信息部门公务员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在这一因素的限制下,专业的人才流失严重,整个技术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后续的运行、维护、升级都缺乏专业的管理,导致系统难以正常的运行。
2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方案
2.1 加强认识,进行整合开发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各级领导必须要加强认识,将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的理解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应用的重要性,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进信息的交换、应用和共享工作,制定出一种长效的共享机制,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电子政务的既定效果,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标准化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必须要建立好标准化的制度,将不同部门的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协调制度能够为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提供依托,也可以很好的提升政务信息的建设效率,保证整个系统建设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3 建立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在未来阶段下,应该建立起统一的领导与协调机制,制定好信息资源开发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之上,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用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促进整个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4 推进应急与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都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在控制疫情、防灾减灾等事件之中,电子政务均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为此,在下一阶段,应该推进应急与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重大疫情的防范、重大污染源的监测、药品信息的监管工作。
2.5 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提升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样如此,在未来阶段下,地方政府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同时,加强培训与教育,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此外,还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他们明确电子政务的意义,只有提升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 推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标准化原则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即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规范,保障政务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储存、反馈的流程有着统一的标准。
3.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虽然网络建设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网络的应用是无止境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现阶段下的需求,也要为以后工作的扩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3 安全性原则 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为此,要实事求是的与电子政务的业务种类相结合,制定好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好安全规范与安全标准,防止安全投资出现过度的情况。
3.4 开放性原则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开放的网络平台从设计上要充分考量其实用性和互动性,逐步将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创新,对于公众的需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构建运营和互联的良好格局。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在下一阶段,地方政府必须要根据本地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政务信息建设制度,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志娟.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9(25).
[2]刘静.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侯康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第三方机构视角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0(01).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改造、抗灾防灾、工程维修扩建以及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等工作的基础性资料,为科学进行城市建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建各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产生了各种档案,除了传统载体的档案之外,还有大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电子地图等产生的电子文件,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去整理、保存这些新形式的城建档案。同时,城建各部门有相应的档案室,部分城建档案保存其中,档案的分散管理使城建档案的查询统计变得困难,远没有发挥档案应有的利用价值。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以及适应网络化的需要,必须加快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本文试图在分析现今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城建档案信息化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信息化建设和不断推进的电子政务,深远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逐步改变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向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城市建设档案如何通过信息化适应社会需求,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向公民、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政府机构提供公共信息和服务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新型的政务管理模式下,政府系统各要素之间、政府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问的信息联系空前活跃,相互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政府活动的支持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市场、贸易等方面的信息都是政府决策的基础。传统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和文件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形成的电子化、数字化政务信息绝大多数都保存在档案部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电子政务建设及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第二,城建档案信息真实地记录历史,通过利用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使政府在决策中参谋和咨询系统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全面。在执行中更加有保障,在监督中更加有根据,从而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第三,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可根据政府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二、当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镇城建档案室成立于1991年12月,由镇规划建设办领导,业务受市档案局、市城建档案馆、镇综合档案室指导,负责接收、收集和保管全镇重要的需永久和长期保管的城建档案资料并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利用; 2010年4月起,使用网络版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便于线上查询各类综合文书。为了使我镇城建档案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根据市《关于提交工程竣工资料电子文件的通知》,要求2011年11月起,建设、施工单位在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时,须一并移交与纸质文件材料和竣工图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
城建档案室为了适应发展,一直十分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无论是早期只能对馆藏档案进行目录管理的单机运行档案管理系统,还是对城建档案室内各项工作和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管理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仍是围绕纸质实体档案进行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电子文件这一新型载体的产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的极大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行政机关办公活动中,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出现了新型载体文件-电子文件,整个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他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2、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行,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2002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逐步成为机关公文处理的平台,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文件的归档问题受到广大档案理论专家、电子政务的建设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
2002年8月,国务院在部署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电子公文的归档”的工作任务,同年国家档案局制定《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环节纳入其总体设计框架。
档案理论也冲破传统的档案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档案实体”的狭小的实践范围,进入到信息与信息系统领域。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一元理论”,提出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处理并行的“二元理论”,以及将城市建设记录、文件与档案集成化和一体化管理的“集成化理论”,这些崭新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为我们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3、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现状,对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城建档案涉及行业众多,其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了上千年的纸张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深深扎根与人类社会”,以其载体的稳定、信息的可靠等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完整性、安全性、可读性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电子文件不会在一朝一夕替代纸质档案,二者的将。
现实与理论都向我们表明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需求,面对实体档案、电子档案并存,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城建档案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来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是城建档案部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适应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所应采取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进行变革,不在是老管理加新技术,而是新管理加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并行模式,它既是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并行,又是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并行,也是传统档案载体与电子载体的并行。
新的管理模式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营建城建档案资源共享的策略与环境,加快促进城建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新管理模式将通过管理手段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通过服务网络化,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22-01
政府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自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政府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不断推进,其内涵也不断发展。未来的政府信息化应该以政府职能的重塑和政府结构的再造为主,其本质是实现政府构成模式的创新及深刻变革,完成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跨越式发展。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电子政务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阶段;构建电子政府和全面实施电子政务阶段。电子政务的高级阶段是建立数字城市,构建电子政府,即建立空间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支持的电子政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历了前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过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标准化问题
随着近些年电子政务不断地发展,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已成为发展趋势,资源共享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因此,电子政务标准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我国电子政务之所以标准不统一,主要是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互用的操作。这种不统一造成巨大浪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证明,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实现电子商务的标准化是重要的建设目标。
(2)信息安全问题
政府电子政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国家政务的载体和工具,它与国家信息安全有着重大联系。因此,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进行侵害的方式主要包括:偷窃、分析、冒充、篡改、抵赖等,这些侵害都有损国家和政府形象、公信力,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目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网络非常脆弱;互联网上和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信息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的问题十分严重;境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渗透、组织、联络等非法活动日趋突出。
2、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的优点十分突出,它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透明度,方便百姓,改变政府职能。
(1)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也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信息化的带动下,电子政务也逐步发展起来。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电子政务的发展,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在“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排名中,美国高居全球第l,中国排名第74。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为更好的服务社会、与国际接轨,我们要加快步伐,促进政府信息化,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促进政务信息化,从而带动企业信息化。
(2)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的需要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效率,简化了政务服务的程序,有效地杜绝了政务处理中可能滋生的腐败。同时,网上审批系统、税收征管系统、公安综合管理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系统的互相融合,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办理营业执照、补办身份证等,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形象和服务质量。
3、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行政能力的思路
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看,要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应该是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责任政府,是立足于服务实施管理和调节的服务政府,是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严格制约的法治政府。有鉴于此,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围绕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展开。《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在电子政务建设深化、细化过程中,需要电子政务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第一、“以公众为中心”进行方式创新,提高政府的民主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应用,不是简单地将现有工作流程电子化,更不是将现有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通过电子方式封闭化,而是不断促进政务本身以公众为中心的创新,以提高其的质量和水平。如对影响效率的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和部门间的共享协同,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决策支持时进行深入的业务研究,包括社会问题和矛盾、基础理论和政策法律,以及专业业务的分析方法和模型等的研究。
第二、建立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科学行政能力。
信息系统成功的真正标志是应用的深度、广度、依存度与信息资源的完整、准确与规模;是管理创新推动和实现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绩效。我国电子政务迫切需要改变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代之以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管理,这是“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扼制低水平重复,搞好自身建设,取得良好绩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宏观层面,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上,要实现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部门联合应用,为全社会服务。因此要在管理体制上,建立跨大系统、跨部门的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建立有效的协调、指导机制。
第三、构建电子政务教育与培养体制,提高政府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能力。
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制度化是增强我国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电子政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将得到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才能得到大大提高。一是对于具有雄厚IT技术教育资源的高等院校,应建立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制度。根据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以精通IT技术为主、以懂得政府管理业务为辅的教学体系及标准,主要培育具有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知识视野、能够应用最有效的IT技术手段在政府管理中实施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二是从政府宏观指导的角度,积极倡导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资源共享,利用政策引导和扶植的手段,促进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国际化及其校际化合作,以此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效率及效果。
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立,自然与电子政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档案信息化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数据信息的,档案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和信息的资源库,电子政务就是对于大量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所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维持,电子政务就寸步难行了,也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而电子政务的融入,也让档案的建立和使用更加方便、快捷。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电子政务变成电子版,在运用和查询的时候都会很方便,也就加速了工作效率。
2电子政务加入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的好处
2.1电子政务网能让高校档案信息查找更加快捷
当今社会中,快速、省事、节约时间、合理管理是电子政务的相应特征,电子政务融入档案信息化以后,高校查找档案就会更加方便,因此提高了高校的工作效率。并且,工作人员从其他网络查询信息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凭借自己的工作权限,既减轻了工作的任务和负担,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2电子政务网让高校档案信息化更加便捷和现代化
电子政务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让高校学生的档案更加接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能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高、更加方便,节省时间。改变了原本乏味无聊的工作流程,帮助工作人员摆脱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让高校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更加现代化,最后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
2.3让高校的电子档案能够更加方便操作和查询
档案的严格监控,让档案的流向更加严谨,是电子政务的另一个特征。原本的档案管理是完全手工记录的,很消耗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还很容易出现错误,很不方便。如今的档案信息化,可以让传统手工记录的借还问题得到解决,而且电子政务还有自动催促还回的功能,让借档案的人员尽快及时地把档案归还。
2.4提高了研究服务的效率
电子政务的融入,使得高校档案的使用和研究都更加便捷,这也是电子政务融入高校档案信息化的一个特征。高校档案信息化,能让工作人员更加高效率地查找到想要寻找的档案,查询和使用都更加方便。除此之外,高校档案的信息化能更加方便工作人员的思路开发和创新,也能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档案动态。
3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高校的学生信息量较多
高校的学生数量是比较大的,人数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还有就是,电子政务毕竟是刚刚融入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很多的数据信息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处理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除此之外,现在高校的档案初步信息化是不完整的,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无论如何,现在的电子政务档案信息化,和我们之前传统的档案整理是不一样的,电子版高校档案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在文字信息,还是数字上面,都有很大的量,管理也是比较有难度的。
3.2电子政务融入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有风险性存在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管理也从传统的模式转换成电子管理的形式,这里面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现在的网络发展得比较好,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快速发展,导致现在电子政务融入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风险性,主要对于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是存在隐患的,这是现在高校档案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3高校学生档案电子版转换的效力还没完全得到法律的认可
在我国,人员流动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档案变动这一环节也是比较频繁的,而现在我们要建立的电子版的档案,可变性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法律效力上就降低了很多。特别是电子版的档案,少了法律依据的公章,就远远比不上我们最传统的纸质版档案的法律效率高。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在我国电子版档案和纸质版的档案是同时在运用,这样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所以,我国应该及时地完善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
3.4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性人才还较为缺乏
高校档案想要电子信息化,必备的就是相应的人才。在高校档案电子化的进程中,很多问题都是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来解决。但是,由于长期手写档案的工作,让现在很多的档案工作人员都不具备高超的技术性,对于电子版的简历建设不够专业,所以现在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的缺乏会影响高校档案电子版推进的进程。
4在电子政务融入档案信息化中需要加强的措施
4.1加快电子档案建设步伐
现在,我们在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电子化档案的建设速度、质量都能达到理想状态,同时让高校档案电子化的法律效力得到增强。对于国家推进的档案电子化来说,现在各个地方性的档案想要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是比较困难的,阻力仍然是比较大的。
4.2减少高校档案电子化的网络隐患
现在高校档案电子化还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这也是困扰全球的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说现在网络发展比较迅速,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患也就出现了,这对于档案信息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档案毕竟是个人信息的一种体现,是需要加以保护的,否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在想要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同时,就一定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
4.3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的数据化
高校档案含有大量的数字信息,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怎么样进行数字化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主要包含了两个板块,一是当前所拥有的高校档案的数据整理,二是所储存的高校档案的数据统计。加强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整合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4.4加强档案电子化的人才技能
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专业性的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更加快速地进行高校档案电子化的建设。但是,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档案电子化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这个问题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解决好这个问题:①对于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进行课程的讲解,让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更多地学习档案管理的知识,和专业化的电子版档案管理的操作技能,让现有的档案管理者更加快速地进入到电子版管理档案的状态中,提高工作的效率;②从外部招聘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的人才;③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公司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培训,让工作人员接收到最新的知识;④可以随时让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交流活动,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5高校档案信息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5.1明确高校档案电子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校档案电子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档案电子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最佳的选择。但是,高校档案电子化一定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让高校档案电子化更加有法可依。还有,高校档案电子化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要不定时地进行调整,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电子档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2高校电子版档案与传统档案同时保存
由于现在高校电子版档案的法律效力还不是非常的明确,因此电子版档案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性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应该使用电子版档案和纸质的档案一起保存的方式。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们正在从纸质档案到电子版档案的过渡阶段,所以纸质的和电子版档案一起保存还是比较稳妥的方法。在电子版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①相应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进行档案的移交,把各个部门的档案进行分类保存,清晰明了。在形成电子版档案的同时,还需定期把纸质的档案交给档案室进行保管,防止档案的丢失或者被人篡改;②对于档案的保存时间也是需要严格规定的,档案是有相应的保管期限的,工作人员要保证这些电子版档案是没有安全隐患的,然后将电子版的档案进行妥善保管,并且在一定时期以后要对这些电子版的档案进行编制,以方便日后的查询和使用;③档案室还有备份档案的职责,其中的一份是可以对外的,其他的就需要严格地保存起来。
6结语
就像是当代中国的每一个合法公民都会有唯一的公民身份证号一样,给我国政府中的每一个构成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分科、各类法人组织集群的总部及其分支机构都赋予一个专业的电子代码将有效地促进我国政府公务职能办事效率的提升以及各级公务系统中各类行政事务信息传递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从实践层面出发,我们初步地将组织机构代码的引入,对当下中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具体实践作用划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
(1)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就是促进有关的行业系统内的信息资源交互系统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凭借我们引入的组织机构代码这种数字化深入发展时代的新兴信息管理工具,来加强全国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性事业单位以及所有级别的法人机构集群的全部属性信息的数据存储与实时应用的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要配备功能强大的即时性信息查询与储备、维护功能,而且在其具体化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保证总库的运行状况不遭受不良影响的条件下,适时地开展各种级别的信息分库的建设与投入应用过程。由此,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库中已有信息对我国城乡所有级别的政府机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全体企业法人集群的有关信息的全面覆盖,从而对政府进行的社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契合实际的保证。
(2)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另一个实践目标就是将之前已经输入系统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化方向建设,在数字技术得到发展的当下时代,信息共享能够对整体社会事业的充分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引入电子化的组织机构代码,将会有效地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对各类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促使政府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我国公民的整体化的行政服务需求水平的基本满足程度带来更大规模的扩展。进行高效、充分、通常的信息共享过程对推进中国社会宏观整体的管理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实践作用。
2组织机构代码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作用分析
以上我们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实践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分析过程主要是侧重于国家的宏观性战略层面的考量,下面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途径。这里从三个具体的分项来展开我们进一步的论述。
2.1标准化约束管理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约束管理是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数据编码实施规则,对政务管理工作对象进行统一的赋码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数据代码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含义代码,二是无含义代码。所谓的有含义代码是仅就代码内容本身而言就已经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指向性信息,它不仅可以作为某一具体指向性事务的表意替代者,而且其本身也往往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与被指代事物有关的信息,这方面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我国居民拥有的居民身份证编号,我们现行的有效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阿拉伯数字及字母经过规律的数字排列组合生成的,前六位通常表示公民初始登记所在行政区划的数字编码,中间八位是公民的公历出生日期,之后的三位表示户籍登记顺序,最后一位是信息数据系统的校验码。由此,我们从身份证号码的数字排列中就能够获取其对应的持证人基本属性信息。另一种是无含义代码,其代码本身无实际含义,只是作为其代表事物的唯一标识。最常见的就是企业代码,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采用9位无含义代码对企业身份进行标识。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被赋码对象的自然以及实时环境属性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在这里,无含义代码往往就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因为实际情形中,中国公民会因为求学、就业以及婚姻等原因而导致其经常性居住地的地理区划发生变化,这时其身份证号码所对应的编码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对应的身份属性,进而给有关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信息化网路时代,无含义代码在信息项目变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某种标准来看,无含义代码与市场、信用等概念在逻辑关系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大量增加,依靠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已经难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必须形成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因此,今后代码的标准化工作应该转到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方向上来,围绕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建立与代码应用相关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
2.2管理分类化
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对象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体系,其一是公民或者其他形式的自然人形式体系,其二是法人或者其他形式的集群性组织形式。在这里我们对法人的概念进行一个简要的界定,因为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对法人概念的理解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国境内设立的法人组织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的前在条件:其一,法人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实体物态特征的一定形式的组织;其二,法人组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不动产,并且拥有能够维系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供周转的资金经费;其三,法人组织必须要有其自身能够独立拥有的名称、系统完备的组织结构以及维持其稳定的运营管理状态的相关制度,拥有生产经营或者是办公活动场所;其四,法人组织要能够独立地承担其所进行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致的一切客观后果的民事责任。在充分有效地认识了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之下的法学概念界定以后,我们开始将我们实际将要管理的客观对象进行分类化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我国境内所存在法人形态划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型:企业经营类法人;事业进展运行类法人;党政机关法人;公益性社会团体法人;跨形式交叉型法人。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按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来对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分类的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针对中国政府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具体管理事务的部门分类,借用其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分类体系将有关管理事务对象的具体分项具象化,利用代码系统自带的索引功能模块,可将中国政府在现阶段实际拥有的职能划分为如下所列的若干个模块:市场工商事务管理、税务征收与稽查、海关缉私、实物商品与电子商务贸易、交通运输服务业、商品质量检查、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性监督、环境保护与国民基本卫生服务保障、劳动与基本民生保障项目,人事与城乡公民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检查与审判、监狱管理与建设运营,金融事业运营保障等等。分类法有效促进了认识事物的逻辑清晰程度,推进了有关事业的良性发展历程。
2.3政府部门应用与社会服务
应用既是建立组织机构代码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从应用对象来看,组织机构代码的用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等各个层面。政府部门应用组织机构代码,是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作为经济社会管理中基础性手段的重要推动力量,已经列入十几个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机构代码已普遍使用在我国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公安、民政、财政、税务、人力社保、工商、统计、质监、国资、银行、海关等部门,为政府各部门加强行政管理,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技术保证。其他部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将逐步应用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对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所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上。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信用信息公开化和相关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将原先单个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一次性或临时性博弈转变成单个市场主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长期反复的博弈,从而对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但是,要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这种功效,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关的各类标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主索引的、由企业和有关机构的注册信息所构成的基本信息,应该作为信用主体及其信用档案的标识标准,成为社会征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组织机构代码成为社会信用信息收集、加工、流转的首要工具,并使单个市场主体真正地置身于无穷无尽的市场海洋中。
3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也是促使政府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促使电子政务发挥出最佳的作用的重要动力,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用于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1 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是进行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加快信息化应用建设的重要着眼点。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招考聘用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离职退休,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包括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薪酬,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案、保险福利、监督管理等各种各样的工作模块,必须达到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模块化、集成化和系统化。具体来说,这些工作必须涵盖下面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业务流程的收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以及负责信息化建设的IT工程师必须和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总结提炼出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业务流程。
1.2 业务流程优化:政府部门的公共人事行政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密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明确业务流程执行中各部分的职权分工,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的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3 具体模块预置:对于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应该提前做好各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的预先设置工作,只有这样,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才能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流程对业务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的步骤,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从而可以对于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进行认真的审视和评估,能够对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程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理解力和认识力,从而确保政府部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之间能够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与其内外部的环境相适应。工作将找出发挥政府部门组织独特优势的关键价值环节,形成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团队,进而为建立高绩效政府部门工作系统奠定基础。
2 建立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阶段,大部分政府部门等机构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然而,由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务的公开使得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将信息转换为电子文件的形式,没有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建立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核心来做好信息的保存、发送、接收、编辑、分析、查询、回复等一系列的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在政府部门的工作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用。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在政府部门内部网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和实现,具体来说,应该首先选择市级政府部门这种具备一定的典型性的政府部门来进行试点工作,同时,采用国家标准人事信息指标代码体系,从而确保信息保存形式的统一,方便统一管理。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涵盖以下的两个部分:数据交换中心和模块工作平台,二者将整个系统的不同功能联系起来,实现业务数据之间的交换与整合。系统中的中枢部分就是数据交换中心,借助于该中心,能够对于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的业务和数据的存储、转化、、订阅等一系列的功能,并且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另外,根据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管理的需要,数据中心下设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库、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招考库、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库、薪资福利数据库、职务升降任免数据库等一系列支持数据库。工作平台主要涵盖了业务处理、流程定义、个性化服务等不同的模块,它们是数据交换中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3 进一步实现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进一步实现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能够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行政领导进行无缝的连接,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向全体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即时信息、进行在线培训和交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能够享受到及时沟通的工作乐趣。另外,网络也能够保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场所的办公,达到更加良好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语音应答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网络培训系统、职业技能服务系统等技术支持将加快网络化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借助于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大屏幕上在线展示图像、声音、文本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从而便于政府部门内部更好地进行办公。此外,还可利用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实现政府部门人事部门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尝试运用公众网上评分作为窗口公共服务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之一,加强公众参与与监督,意识到政府部门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公众服务的基础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帮助政府部门更加科学有效地引进、培养、管理人力资源。本文深入地探索了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人力资源是由与政府部门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政策选择构成的,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政策,能够将相互竞争制度、可革新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预测,通过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人力资本价值和降低公共行政部门成本,随着对于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日益增加,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梁碧云.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原动力[J].梧州学院学报,2007,3.
[2]宋晓.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现状和改革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
[3]刘兴华.电子政务下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15.
(一)建立电子文件本地备份机制。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和可恢复能力变得极为重要。对于电子政务系统来说,公文流转系统、归档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以及各种应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关键数据应该实施多种备份策略以防止灾难。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地容灾系统均可以利用完整的备份数据和高速的本地联接线路,及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建立各级政府政务平台稳定可靠的本地化备份和恢复机制,是全省政务信息容灾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和重要前提。
(二)建立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中心机制。本地容灾系统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顺利进行数据备份,并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及时进行系统恢复。但是这种一般的措施只能处理单点故障,对区域性、毁灭性灾难则束手无策,也不具备灾难恢复能力。异地容灾系统具备应付各种灾难特别是区域性与毁灭性灾难的能力,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功能,保证灾难降临时数据的完整性及处理重要政务事项的连续性,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对于政务系统,其关键信息和系统数据必须实施远程异地容灾备份。
一、建设思路
陕西省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由省政府在省电子政务系统中统一规划建设,省档案馆从电子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利用角度提出相关建设需求分析,参与拟订相关标准。
陕西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由本地备份中心和异地备份中心组成,其中异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由省信息办和省档案局在省档案馆后库共同建设,省档案馆提供建设场地并参与电子文件备份数据的内容管理。
(一)参与省电子政务系统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陕西省档案局提出参与省电子政务系统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建议,不仅是档案工作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档案工作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电子文件是政务信息的核心,是政府决策、管理以及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国家战略性信息资源,也是电子档案的主要来源。适时将这些电子文件接收进馆,不仅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档案馆实现实时政务信息同步服务的基本条件。陕西省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为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齐全完整的备份电子政务系统数据提供了保证,档案馆参与文件备份中心建设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内容管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文件收集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充分发挥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功能的目的。
档案馆参与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和电子文件备份数据的内容管理后,一是可将电子文件备份数据及时移交进馆,经过鉴定加工后,及时向社会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二是可借助省电子政务异地备份中心的平台,实现省数字档案馆数据的异地备份。三是开辟了档案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四是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同时,档案馆通过参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可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二)争取参与省电子政务系统异地备份中心的做法
争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省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统一规划,坚持服从省电子政务建设大局的要求,为电子政务服务,在服务中谋求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们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根据陕西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档案馆为电子政务提供服务,一是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提供外部条件服务。各级国家档案馆既保管着历史政务信息,又是电子政务系统中产生的现行政务信息的最终归宿地,档案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资源建设,我们紧紧抓住档案馆政务信息资源保管中心的有利条件,基于实时收集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政务信息并提供服务的考虑,及时向省信息办阐明电子文件适时归档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达成共识后积极介入电子政务建设。
二、试点工作内容
(一)容灾对象和范围的确定,内容的甄别和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容灾对象应包括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重要资料等,这些资料在进入容灾体系之前应明确种类和范围,并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优先级别,同时建立容灾对象的价值评估体系,尽量避免冗余数据、低价值数据进入容灾系统。使容灾系统达到良好的效费比。
(二)容灾对象的数质量评估和预测。在前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容灾对象的识别和数质量统计分析,并根据政务系统远期成长趋势所带来的容灾需求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估。
(三)拟订项目建设方案、运维管理体系文件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前两项工作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详细规划和设计省政务信息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包括业务模型设计、软硬件系统设计和运维、管理体系设计,并根据各项预测分析结果进行防灾、演习预案的编写。此项工作完成后,应邀请相关学术领域、行业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和修正完善,同时确定项目领导机构、成员和明确分工,并报省发改委进行立项工作。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进程的日益普及与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商洛而言,近年来,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商洛市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洛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发达地区相比,商洛市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互联治理的阶段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1、电子政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总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在中央、省级等层面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在市县级以下相对薄弱,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仍需大力推进。同时,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普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此外,在电子政务的规划方面,在战略层面的规划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规划。
2、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高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如瑞典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4.9%,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8%。韩国在电子政务调查全球排名中迅速提升也得益于其位居世界第一的80%的互联网普及率。《2012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陕西省网民规模达到1551万人,网民普及率升至41.5%;商洛在这方面是近六、七年才兴起的基础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3、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我国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005),并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5)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2009),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立法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客观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不够,标准指标设计上相对宽泛,尚需各部门针对电子政务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操作性。此外,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体系尚需逐步健全。
4、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工作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资金一般占到电子政务资金总投入的75%以上,而我国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比较而言对运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5、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欧盟出台《2007-2010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构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体系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作为支撑。基于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多渠道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环节。
二、商洛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3年至今后的几年,商洛电子政务要以“两网(电子政务内、外网)、一站(政务网站)、两平台(市、县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一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以服务政务工作为核心,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进一步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健全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设施,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高我市政务信息化工作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主要目标要达到:
1.网络覆盖到村。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市、县两级,县级以下电子政务外网通过互联网逐步延伸至镇、村,实现省、市、县、镇、村网络互联互通。
2.建设应用并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市、县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全部建成,两级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等一大批应用系统建设顺利推进,业务协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明显,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平均达到20%以上。
3.网站升质提档。开展网站绩效评估,提高网站服务能力。打造网络问政平台,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政务网站建设率达95%以上。
4.信息公开及时。信息公开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增强。涉及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深入推进。
5.安全保障有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软硬件安全产品应用不断加强,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应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商洛电子政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内外网升级改造。科学制定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计划,强力推进电子政务骨干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应用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加强商洛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和管理。
2、快速推进市级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有序推进、确保安全的建设原则,落实统一、安全、节约、高效的建设要求,统筹推进市级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3、完成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任务。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和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管理。
4、加快市县两级城域网建设。完成市级城域网建设任务。
5、优化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电子政务网络环境。完善互联网接入方式,增加互联网双链路接入,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单位日常办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
1、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认真做好各项应用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力度,市、县区政府部门单位网站建设率力争达到100%。
2、组织开展网上访谈活动,加强政民互动。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及问题的受理、处理及反馈工作机制,实现网上、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做好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考核,强化以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内容维护、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信息保障为重要指标的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网站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4、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制定出台《商洛市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加强网站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全市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三)强化政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建立和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加强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设备备案管理、安全审计和电子文档管理,实现接入终端和设备的统一管理,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电子公文管理、公文传输系统专用设备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上网信息审查,做到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
3、加快推广数字证书认证,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规范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
4、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动态网络资源管理、监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泄密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5、加强运行维护制度建设,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及重要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化宣传培训
1、大力开展电子政务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公文网上传输和网上办公业务的学习培训,使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网上办公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公文电子传输和网上办公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
2、加大对政务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用、数据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业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和电子政务应用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全市信息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3、广泛宣传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等,调动全市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云时代;政务办公信息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F623
21世纪又被称之为互联网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移动“云”时代,正是在互联网普及之下而出现和发展。在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如何应对云时代带来的挑战,科学合理地运用云技术,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就移动“云”时代政务办公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作以下探讨。
1 移动“云”时代给政务办公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移动“云”技术的出现,在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习惯称之为政务云。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结合了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需求,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云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 IT 服务平台。从当前的应用实践来看,应用移动云技术,对政务办公信息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降低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成本
在利用移动云技术条件下,建设政务云的过程中,政府只需要将信息技术资源交由第三方云服务商管理。而有关云服务的信息技术构架、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服务都由服务商提供,政府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付费定制相应的信息服务。这样,就有利于政府进行政务办公信息化降低建设成本。因为,首先政府部门不需要斥巨资来建设大型机房和数据中心,以及购买相应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施,从而节省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其次,从运行维护成本角度来看,由云服务商提供专业服务,相对政府自身进行维护所付出的成本要低。
1.2 有利于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效率
政府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利用云技术,在实施新的电子政务工程时,就不必要额外的设施设备,而是利用已有的云基础设施,快速部署系统,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速度。从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来看,利用云技术来部署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解决高峰时段网络拥堵问题,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这主要得益于不需要开发多个不同的平台,而在云技术平台上进行构建与部署,从而提高了政府信息化建设效率。
1.3 有利于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
由于政府职能部门主管的业务范围不同,因此在政务信息办公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一方面是受制于电子政务管理机制,而另一方面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此,在移动云技术条件下,能从技术层面有效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难度。比如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通过政务云的建设,可以使各职能部门公用相同的平台,在软件使用上避免接口不兼容问题。当政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之时,就能有效地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范围,实现业务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1.4 有利于提高政府政务服务效率
通过建设政务云,实现了政府软硬件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政府将在不拥有软硬件资源的情况下享受信息服务。比如对于邮件系统的管理,通过云服务商的管理与维护,政府部门就不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员和财力。如此一来,政府职能部门能集中各种资源展开本部门的业务,减轻了行政负担,有利于专注于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效率。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进入移动云时代,不断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集成应用的形势下,政务信息资源不断增长,业务处理更加复杂化,利用云技术来改变传统电子政务建设、运维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
2 云技术条件下政务办公信息化的建设方案
2.1 功能总体设计。电子政务云可以把政府的IT资源整合为服务,以供居民、企业和所属机关部门共享使用,从而提高政务计算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结合前面电子政务云系统的需求分析,将电子政务云系统大体功能分为用户管理、信息管理、政务公开和网络审批四个功能。
2.1.1 用户管理。在政务云平台上,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就从用户群体进行了权限的控制。根据政务办公对象特点,主要区分个人,企业,政府部门,安全管理员,针对各群体设定相应的使用权限。
2.1.2 信息共享。主要存储城市辖区内的居民及企业信息,该系统只对政府用户开放,不对其他用户开放,政府部门间可以方便地共享自己部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从而有助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及时交互更新和网络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应该严格保证公众信息安全。
2.1.3 政务公开。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公开政府各部门的相关政策信息。(2)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对个人或企业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予以答复,以帮助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改善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3)各部门定期公布自己的经费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2.1.4 网络审批。主要实现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办公,缩短行政审批的处理周期。行政部门将可以进行网络审批的行政项目的电子表格上传到云计算平台,需要进行该项审批的用户从客户端填写完电子表格后,表格会自动上传到云计算平台中该行政主管单位指定提交的文件目录下,系统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行政主管部门对用户申请进行审批,并及时通过邮箱给予用户信息反馈,大大增加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缩短企业或个人的审批周期,增强政府公信力。
2.2 电子政务云系统架构设计
典型的电子政务云的系统构架设计如下图1所示。该框架结构中心由硬件集群、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和政务应用三部分构成。
图1 典型电子政务云系统架构
2.3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云技术的问题
政务云是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能有效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既节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从而使政府部门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也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但是由于目前云技术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网络安全防护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的对策。不过移动云时代的到来,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用云技术是必然的趋势,将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量政务业务电子化,应用系统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移动云时代,政务信息化建设运用云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分析应用云技术的优势,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构架,并对其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对行政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为此,晋城市政府始终把以信息化作为手段,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专业的服务作为信息时代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府上网办公作为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全过程,实现政府运行、管理、服务和监督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统一管理机构
由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导致政府信息化政出多门、重复建设、信息难于共享。为克服这一弊端,晋城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于1999年成立了信息化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协调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2002年又将领导和下设办公室变为常设机构,即“晋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充分保证了当地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二、统一发展规划
早在1997年,晋城市就提出了统一建设全市政务信息网、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部署。2004年完成了晋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数字晋城。规划从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角度入手,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保证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有规可依。
三、统一网络建设
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面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网络、分级建设”的原则,审慎决策、稳步推进,充分保证了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市建设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城域网,所有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乡镇的电子政务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并统一安全机制和管理。电子政务顶层网络平台由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政务门户网站三部分组成。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不得重复建设。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上,还建立了市、县、乡党政机关统一的VoIP电话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大节省了机关之间的通信费用。
四、统一政务资源管理
在晋城市48个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调查,涉及近10 00项业务,1.1万多项指标。经过梳理,整理出目录指标4 000多项,交换指标1 100项。通过业务梳理,搞清了政府对外办理事项的数量、业务类别、申办条件、内部业务流程、部门协同关系,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相互联系。通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对全市政务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五、统一项目审核
制定并通过市政府了《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重大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有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审核。对重大工程,信息办还依据其管理职能,进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价,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统一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的管理使用
为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稳定运行,晋城市创立了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建设基金的设立保证了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应急基金的设立,缩短了重大设备故障造成的网络中断时间,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统一管理和考核各单位信息主管
为了加强政府信息化工作管理,市直各部门都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主管,具体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工作,业务上受市信息办统一协调指导。信息主管参加市信息办组织的年度计划、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相关会议;工作上负责起草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签署本单位需申请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和需购买的信息设备等技术方案的审核意见;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实施等各项工作。信息主管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市组织、人事、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计入个人档案,与加薪、晋职相联系。
八、统一软件研发
从“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应用效率”出发,市信息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软件研发队伍,坚持政务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这样开发的软件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做到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免费在全市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晋城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法律法规查询系统、网上采购系统、人大议案管理系统等软件在网上应用取得成功。
九、统一门户网站
关键词:建设行业 电子政务 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 F407.6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已逐渐覆盖到政务业务的各个方面,为方便社会公众、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近年来各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方面,以业务流程电子化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趋于饱和,电子政务在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和不断的升级改造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间的矛盾,是打破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瓶颈约束的关键。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电子政务报告《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中将电子政务的理想境界描述为:资源实现无缝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度智能化使得政府趋于零成本运作,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响应。其中资源整合、信息技术智能化、电子政务服务和需求响应能力是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的几个关键特征。
建设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前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产业,建设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应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结合当前的新技术做好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和整合架构的研究,尽快实现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共用的目标。
2. 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建设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既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建设系统的个性问题:因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序和体制机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原因,建设行业省级电子政务总体上“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仍然突出;相比税务、国土等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设行业纵向的信息共享程度相对较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难度更大。
2.1体制机制上的难点
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只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手段,我国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落后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妨碍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在建设行业管理部门中,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宏观的上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制定,具体的行业监管由地方管理部门实施,这种非垂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决定了大量业务分布于基层管理部门,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范围也限于本部门、本地区内部,这给省域范围内的组织协调、数据归集和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是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困难。
2.2技术实现上的难点
建设行业电子政务的发展遵循我国电子政务 “螺旋式”发展的道路和“重建设、轻整合”的发展模式,建设行业条线上纵向强、横向弱,加之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差异,决定了省级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现状:
2.2.1独立、异构、封闭系统间难以实现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实际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2.2.2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对孤立的系统产生和管理,数据范围和面向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具体的应用或部门内部,难以实现共享共用。
2.2.3 各数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和不完整的数据。数据范围、分类定义的不统一,不但造成了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而且导致了大量数据的不兼容。
3.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的关键点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要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两方面关系。
3.1 整合的“度”。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大多是从部门业务的信息化开始,符合业务需求是主导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程一般规律,信息化建设从多样化、精细化发展到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是电子政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散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目前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之一是每个系统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行业组织的结构,及软件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实现的个性化,决定了不能以一个架构一统天下,系统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整合。因此,现阶段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该是核心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同一平面上的信息资源的整合。
3.2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整体资源整合方案的关系。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纵向发展和资源的横行整合不矛盾,正如归纳和演绎的关系。从软件工程的发展看,早期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核心,E-R分析、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是构建系统的重点,现实中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是将业务过程映射到计算机上,需要分析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支撑哪些业务,每个业务能够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业务分析成为系统分析的新重点。因此,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改变以数据流和数据视图为核心的方法,统一到以业务流分析和业务视图为核心的方法上。在建设行业层面上进行整合方案的顶层设计研究,将顶层设计思想“演绎”到业务系统中,业务系统纵向发展后,将其中的数据资源“归纳”形成全省建设行业的数据标准规范,为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依据。
3.3“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的关系。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主要集中在系统前台服务上,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但以系统后台服务整合为主,面向资源的整合,才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难度也更大。信息资源整合应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先导,提升用户体验,以面向资源的整合为重点,展现整合的优势。
4. 整合技术
从分布式环境下异构信息资源交互和共享方法的发展看,独立数据源的集成主要采用ETL作为工具,通过构建复杂的、兼容各种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模型的数据采集模块,将源系统数据转换为目标系统相兼容的格式,加载到目标系统中,在目标系统中开发数据展现工具对清洗、加载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复杂的数据应用过程提高了应用成本也增大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服务接口的定义独立于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实现技术,这使得基于SOA架构构建的应用中,各种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换。SOA以服务之间“松耦合”性和适应业务需求的灵活性,成为分布式系统和软件集成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结合建设行业特点,利用SOA架构方法,设计了基于SOA架构的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
图1 基于SOA架构的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模型
4.1 信息资源注册:信息资源注册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每个分散的信息系统作为资源请求者首先要成为资源者。在请求资源之前,将本系统的元数据封装,并用统一的接口对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向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发起资源注册,目录服务解封装后,对元数据进行分类映射处理、归类、审核,最后确认生成有效的目录,提供给服务请求者查询。
目录服务提供了资源共享。服务请求者通过目录服务,检索与需求匹配的条目使分布式应用具有更好的复用性、灵活性和可增长。
4.2 共享信息资源的检索和获取:资源服务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请求其需求资源的详细描述信息,分析资源需求提供者的位置,生成协议消息,“即插即用”地与资源服务者建立连接,获取资源后随即释放。
4.3 建设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作为资源的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建立全省建设行业企业、人员、资质/资格的基础信息数据仓库,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为全省建设行业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信息服务。
该概念模型实现的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4.3.1 异地、多元、异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难度降低。建设行业资源目录服务集成了分布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信息,以统一的模式开放给资源请求者,屏蔽资源的具置、格式和存储方式。
4.3.2 平台无关性。各种服务之间的基础通信采用跨平台的XML语言进行数据格式封装,利用HTTP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送。
4.3.3与建设行业组织结构特点相适应。基于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架构中,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和请求者没有严格的耦合关系,松耦合的特性跟建设行业的组织结构体系相近。
4.3.4 “即插即用”的资源获取模式。这种方式结合了传统政务中的星型整合模式,既具有星形模式结构简单的特点又弥补了缺少统一资源视图结构,只能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共享资源的局限性,且“即插即用”的连接模式也不会造成资源网络各节点间长期链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减轻了各类信息资源物理集成、负载过重的负担。
5. 结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从技术、管理和体制等不同侧面,加强对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总结和研究,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真正体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
参考文献: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Eric Newcomer,Greg Lomow ,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
Thomas Erl,《SOA服务设计原则》,人民邮电出版社
Thomas Erl、Anish Karmarkar、Priscilla Walmsley、《SOA Web Service合约设计与版本化》,人民邮电出版社
一.一 选题理由以及意义
跟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今时期的首要特征,信息网络逐渐扩大到咱们糊口的各个领域,咱们都在享受着信息时期带来的信息获取以及交换沟通的便利,并且愈来愈依赖于信息网络。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在加快政府改革的步伐、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普及利用,使党政机关的办公效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各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声援。因而,包含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电子政务的钻研以及发展,踊跃发展本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而且电子政务发展的进程其实也是对于原本的政府模式进行改造的进程。在全世界信息化的违景下,信息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因素,瓜葛着咱们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兴衰以及战争的胜负,影响着咱们的工作以及糊口。咱们在享受着信息化带给咱们的科技发展成果和其他便利的同时,也遭到了1系列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比如秘密信息泄露、非法信息传布以网络经济犯法的增添等。因而,在全世界信息网络化、网络社会化的违景下,和网络自身缺少束缚性的事实情况下,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是政府施行电子政务进程中要面对于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政府作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大责任人,成为网络袭击的主要目标以及最大受害者,良多信息安全问题的矛头都直接指向政府,当前各国政府工作的1个首要任务就是,怎样保护政府信息安全。目前,我国尚无1个完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缺少1个国家层面上的总体策略。有些规定只强调部门的本身束缚,电子政务的实际管理能力、监督能力以及相应政策的执行能力有待加强,约束了有关部门在整个政务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对照以及国内外电子政务现状对照,对于做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首要性有1个更明确的认识,发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对于构架有中国特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保障体系有利的对于策建议,以促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延续发展。
…………
一.二 国内外钻研现状
因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迅速普及,为适应信息化时期的请求,政府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等方面都亟需进行改革。为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各国政府都在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钻研,使患上网络节制、避免黑客袭击、信息节制、泄密防范和信息资源管理等既有法律根据,又有技术支持。对于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钻研,国外发达国家不管是技术方面仍是管理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已经是立体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钻研更多的关注到了现实中而非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或者1些单纯的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在产生1些较大的社会事件,比如美国 九⑴一 事件、“维基揭秘”以及“棱镜”事件产生后,国外就有良多文章讨论在新的要挟下电子政务所面临的危机,并提出解决危机的对于应办法。国外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钻研,主要体现在构建总体性的框架、法律以及政策保障等。欧盟是较早的制订了信息安全发展战略的,并且跟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利用,欧盟逐渐调剂以及不断完美其制订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施展了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指点作用。在欧盟各国广泛普及的“把发展信息技术晋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的口号,就是欧盟在 二0 世纪 九0 年代的《德洛尔白皮书》以及《本杰曼讲演》中提出来的。为了提高欧盟国家信息安全的级别,培育信息安全文化,增强政府在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上的防范、处理以及响应能力,欧盟于 二00四 年 三 月成立了欧洲信息安全局。为了更好地应答网络的袭击以及黑客入侵,欧盟委员会又于 二00九 年 三 月 三0 日了新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维护战略。
……………
第 二 章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概述
二.一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社会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普及的直接需求,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其发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是其发展的症结性资源,不断深化的全世界化以及国际竞争是其外部的推进力。目前,电子政务1般指政府机构为优化工作流程以及重组政府组织结构,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的精简高效、廉正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简单来讲,电子政务模型可概括为两种类型,1种是政府部门内部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自动化办公、科学化决策;1种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应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同享,加强大众监督,提高办事效力,增强服务职能及增进政务公然等。电子政务跟着政府改革的逐渐深化、新的技术架构的不断产生,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经由几个发展阶段后,会到达比较完美的境地。我国的电子政务目前尚处于较低级的阶段,但咱们症结在于掌控“如何将电子为政务所用”,将电子政务以及当前政府机构改革联络起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效力,加强政务公然,提高公民的政治介入性。
……………
二.二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结构
二0 世纪 八0 年代早期,国家鼎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由此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大致阅历了办公自动化阶段、“金字工程”施行阶段、政府上网阶段和电子政务实质性利用4个阶段,而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也从原来的“3网1库”渐渐变为了内外网的结构。五具体来讲,副省级下列城市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目前主要是“3网1库”,无非在逐渐从“3网1库”向内外网结构转变,由于在现实利用中发现,外网与专网履行物理隔离,影响数据信息的实时快速交流,由此也就降低了处所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于大众服务需求的反映速度;副省级以上则主要是内外网结构。政务内网主要指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上,在内网上传输的是触及国家秘密的相干信息以及办公业务,即凡是触及国家秘密的事项以及密与非密不宜区别的敏感信息都请求在政务内网上处理。政务“内网”的建设要坚持最小化的原则,规模要适度,要有实用价值,施展作用,保障安全,依照网络请求管理。
…………
第 三 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现状.......九
三.一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现状分析 ......九
三.二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0
第 四 章 典型案例分析.....一三
第 五 章 晋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对于策.........一七
五.一 优化完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七
五.一.一 建设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一七
五.一.二 统1计划、同步建设信息安全系统....一七
五.一.三 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轨制......一九
五.一.四 强化人员安全保深情识........二0
五.一.五 树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二0 五.二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
规体系建设 .....二一 五、三 做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信息......二二
五.四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核心技术研发.......二二
第 五 章 晋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对于策
五.一 优化完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的首要支持环境,因为信息管理触及到人事、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各方面,所以要采取系统管理的思想进行构建。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既需要好的组织体系,也需要好的管理模式,二者缺1不可。树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从相符法律法规、组织利益的角度,重视总体性原则,触及电子政务体系的各个层面,树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总体框架。依据现有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信息安全保深情识、强化信息安全管理,要制订统1、可行的管理轨制并在整个网络系统中贯彻实施。具体来讲,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信息安全管理触及方面多、规模广,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与社会各单位各阶层之间加强沟通合作,需要有统1的领导管理机构,以保证异样情况下能迅速反映并制订防范措施。我国已经经树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兼顾调和触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以及信息,但还未有具体文件谈及如何加强完美互联网的管理体制,这方面还有待具体措施的落实。可通过树立分工、责任更加明确的主协部门,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现实情况下可采用以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为中心,其他部门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联合管理。
…………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一、引言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说,其主要包括了电子中的直接信息资源(电子邮件、网站信息、电子公文、在线审批、注册等),这些信息资源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信息中的一些由于电子技术所形成的附加资源和以往实物材料电子化处理后的资源也被包括在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多,在进行整合与共享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的操作,确保相关信息资源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利用。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本身具有多维性、集成性、开放性、标准性与交互性的特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被接受和利用,其包括了生活方面、就业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医疗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大到政府公文公告,小到网上审批与申报和信息查询,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并且服务于广大民众、企业等多种类别的对象和群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与可利用性。开放性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现阶段廉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要受到严格的控制,适当的对信息进行公开和限制利用。标准性需求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信息资源与实物类型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对于技术标准的需求较高,要提高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以往传统政务信息的流动主要是以单项流动为主要方式,信息的传递过程相对固定。而现阶段的电子政务信息本身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公众的反馈,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沟通和交流,整体的传输效率更高。
三、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的思路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批和控制。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投资,要进行深入、具体的调研,并且结合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的立项审批控制机制,让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这也是后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前置环节。第二,从组织、技术与业务三方面入手,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保障。部分地区和行业部门对于电子的开展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整体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针对这种问题,相关管理者要与信息化专家小组进行合作,加强相关投入,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小组对于业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给予全面解决。管理者要给电子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保障,有效的减少后续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三,政企携手。作为具有较强公益性特点的电子政务项目,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这一项目的投资回报相对较慢,整体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并且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性投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合理的调节企业利益,发挥牵头作用,实现交互性的投资和发展。第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较高,在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上,要提高人才体系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性,打造一支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队伍,并且不断的完善人才队伍资源配置,增加相关的通信方面和系统工程方面的人才引入。第五,完善整合和共享制度。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相关的机构设置、运行维护以及人力需求等方面,制度上要给予相关的保障。为了更好的提高整合共享效果,要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平衡、对称。针对于信息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对有关法律法规也要进行完善,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因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的格局,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同时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标准,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同的区域、部门、行业的差异性较大,有关政策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紧密的把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的思路来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雷东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政务信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鹏.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03).
[2]洪伟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概述及其与增值开发的关系[J].电子政务,2011(05).
[3]李俊.浅议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化管理[J].电子制作,2014(06).
[4]汪玉凯.电子政务建设的“矛盾”[J].计算机,2003(Z3).
[5]许桂珍.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3(01).
[6]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3(01).
[7]蔡东宏.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症结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06).
[8]陈艳红.电子政务[J].中国档案,2003(06).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