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司内部法律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104-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强,我国的金融市场越来越自由,国家政府给予企业越来越多的自利,然而在更好地促进企业自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企业信息披露不实甚至做假账等众多不良情况的出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实带来的不良影响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带来资本市场混乱,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会计信息,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会计工作准则结合公司自身财务情况而来的会计信息,将会计信息根据行业规定进行符合规定的披露,将会计信息披露给公司外部人员,即称为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维护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的稳定,将公司的会计信息合理、合法、全面、准确的公布给大众投资者。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能够将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最全面的、最客观的展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能够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从而保障其基本的投资权益,令其能够在全面了解不同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最佳的投资。另一方面,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更好地赢得投资者的好感度,提高社会对企业的信赖度,便于吸引更多有利资源。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当前出现的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案例,例如,2012年12月被宣布退市的*ST炎黄,而此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众多虚假信息以及众多的虚假业绩数据,监管部门稽查属实后被宣布退市。当前行业内部所提及的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中对部分业务的收支途径不合理、不合法或是存在许多虚假业务、对公司内部的真实业务进行隐瞒;二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合法、不合理的会计手段处理,将数据进行改造,公布出不实数据,有意将公司自身经济状况进行伪装、隐瞒、歪曲。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国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定的规定中,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的最低标准,也就使得当前众多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只按照最低标准进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使得众多上市公司开始担心不良会计信息的披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对自身经营带来威胁,也就使得这部分上市公司对部分公司内部不良信息或是较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了隐瞒。而部分重要信息的淡化甚至隐瞒就会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全面的公司信息,难以对市场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带来了投资者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市场的动荡。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经济市场的信息时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更是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有着重大影响。首先,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会对股价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没有进行及时的披露,带来投资者判断的失误。再者,针对市场上众多虚假消息没有予以及时的澄清解释,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混乱。另外,对于公司内部部门重大的决策更改没有向公众进行及时的信息公开,导致投资者消息滞后,带来经济损失。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按照相关的行业准则及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格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场合进行披露。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大多十分随意,缺乏规范性,格式、时间、场合都没有按照实际法律规定进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针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的不严格、不规范带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审查工作也难以正常进行,带来了信息披露不规范。
三、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
毫无疑问,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会直接影响公司自身的股价及其他发展,更会影响市场投资者对市场投资的选择,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对此公司考察标准之一,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乃至其他。在此之间,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驱使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不实的会计信息迷惑大众,为自身带来间接或是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上市公司内部结构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都已经采用了能够进行正确决策的股东制度,然而在非上市公司的经营运行过程,这一基本结构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股东大会的作用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没什么作用,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分散的部分小股权在中小型投资者手中不能对公司进行管理监督。另外,董事会权利不均衡,董事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管理的体系。再者,公司内部缺乏对自身财务问题的管理监督机制,监管机制的不全面带来众多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
(三)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督查
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对其的监督主要由社会监管及部分政府监管组合而成。证监会显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监管部门,然而其将监管重心放在了股票及公司的上市审核上,而当前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较松,也就使得这一方面成了一个监管盲点,存在巨大的漏洞。另一方面,社会部门由于缺乏法律监管加之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为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更是带来资本市场的混乱。再者,当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惩罚力度过轻,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出现。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尽管当前我国为了完善资本市场已经制定了众多法律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也使得当前相关的法律体系缺乏完善性,更是缺乏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当前缺乏一套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体系,缺乏对资本市场信息的法律监管,带来一定程度上市场的混乱,也就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
四、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公司内部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当从公司内部出发,进行公司内部的结构调整。首先,要改变将大多数股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实行股权分散,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内部。另外,需要均衡董事会内部权利,建立互相牵制的监管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的自我监督管理。再者,需要明确、完善各个不同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企业内部交流,从内部入手解决问题。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要调节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应当加强政府部门的强制力,制定符合当前资本市场变化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在公司内部监督不利、社会监督出现问题之时,以法律的强制性对市场进行监察管理,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在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规范,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确保资本市场秩序的稳定性。
(三)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惩罚力度
当前层出不穷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在此问题上一错再错,一再地出现问题,造成市场混乱,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对经查属实的虚假会计信息进行严厉的处罚,给此类不法行为人予以沉重的打击,纠正不良之风。
(四)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本公司对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因此,在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整改过程中,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财务从业人员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资本市场的时刻变化,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依法办事,以规章制度办事,进一步避免了虚假信息的出现。因此,应当加强公司内部相关人员的培训,注重其专业水平的定期审核,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五、总结
总之,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更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重大影响,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资本市场,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存在的众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完善当前不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 萱.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2] 房亚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广西南方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4,33:51.
[3] 郑煊梅.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看会计准则的改进和完善[J].价值工程,2015(1):141-143.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建议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企业所有权人代表和委托人)或由企业章程所规定的经理办公会(企业控制权人和人)等决策和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这种缺点或不足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合,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照设计初衷执行,或执行者缺乏必要授权或相应能力而不胜任职务所导致的非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缺陷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还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性造成影响;尤其是在以“两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司制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害的风险尤甚。因此,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控机制和实现企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众发表或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和问题的信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设法对其加以改善,从而降低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维持企业顺利健康发展。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缺陷划分标准不统一。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而当前的内控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比较模糊,使得企业在信息披露的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依据,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指引》中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初步认定,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但划分标准过于含糊。内控缺陷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对内控评价和缺陷披露的描述比较模糊,缺乏统一具体的结论。针对2011年披露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公司在内控缺陷披露时往往是只披露了存在缺陷,或者只对缺陷的数量进行了披露,而没有给出准确的描述;缺乏对公司内控评价的结论性表述,造成信息使用者不能准确使用信息;即便给出内控缺陷的结论性表述的公司,却缺乏对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分析。
(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首先,我国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是自愿的,只有对自身的内控有效性有很大把握的公司才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业务,一般只有未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才会披露其鉴证报告,而出具非标意见的企业是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的。其次,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逐渐增强,为了尽可能的回避风险,更倾向于对经营状况稳定、内控情况良好的公司出具鉴证报告。
(三)管理层认识不足,信息披露不准确。通过近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状况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往往会报喜不报忧,很少甚至不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信息。由于披露内控缺陷信息会传递出企业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则管理层倾向于披露对企业有利的内控信息,而避免内控缺陷信息的披露。
(四)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公司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两个方面。从公司自身方面来看,内部控制建设是决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的基础,对内部控制建设投入的资金越多,内部控制系统就相对越完善;另外,内部控制系统会在发现缺陷和改善缺陷中不断完善,所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时间越长,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相对越小。从外部评价结构方面来看,相对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自己的名誉,从而在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会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更加系统的检查;另外,占主导地位的事务所在人员培训和技术方面投入的资金更多,这有助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二、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建议
目前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体系并不完善,致使相关信息没有被全面、充分、具体地披露。因此,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控机制和实现企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和规范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首先,应该建立起系统的理论框架,使企业对相关分类、认定有统一的依据与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认定的程度进行定性定量的界定。其次,明确内控缺陷分类的界定,区分各类相关缺陷;明确内控缺陷的程度,区分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最后,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款项进行统一规定。
(二)加强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管理。认定和细化内部控制缺陷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上市公司按照具体规定条款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尤其是披露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监管机构应该针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的特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并建立合适的渠道鼓励公众投资者进行监管。
(三)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公司应该加强依法运作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的法律效力。加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后续培训学习工作,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同时,应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持续规范运作,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四)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素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评价都有赖于内控人员的良好专业能力与素质。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聘请内控咨询机构对公司内控工作进行全面面指导,并对负责公司内控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司内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逐步建立起内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内控管理工作发挥真正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蔚蔚.对新规范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8,(34).
梁德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2]田高良,齐堡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04).
[3]梁德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问题建议
一、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的含义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
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内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公司内部审计坚持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对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责任条款,并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大多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监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无疑对企业非常重要,但内部控制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外部监督将是一纸空文。因此,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和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对上市公司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现状
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评价研究方面起步较早。20世纪以来,美国更是在独立审计领域处于世界前列。2002年,发生了安然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件后,美国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更为重视。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第一部对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提出明确要求的法律,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被纳入强制性的披露范围。该法案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内部控制评估和有效监管时代,是目前世界最具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准则。之后,日本、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美国,先后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国内现状
在国内,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鉴证审计都做了明确要求,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实践指引。此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评价披露情况都越来越好。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从这些规范的内容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评价和信息披露也从自愿性披露逐渐过度到了强制性披露阶段。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国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从格式到内容都散乱且缺乏系统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虽然列示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施过程并未列入评估报告披露内容,我国也缺乏类似美国COSO报告如此权威、统一、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处罚约束机制。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不统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也缺乏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有效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格式到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散乱,不具有实用性,投资者利用信息比较困难。
(二)内部实施部门和外部审计鉴证都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上市公司可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设专门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工作。但在实际中,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往往受到公司高层的制约,工作独立性不强。《评价指引》中强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者不能是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实际上,上市公司往往都与为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和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由其直接推荐或控制的。这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无论是内部实施还是外部鉴证都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缺乏对董事会披露责任的具体规定
《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但在内部控制评价所有规范中都未见到对董事会所负具体责任的描述。而笔者认为,董事会和总经理最应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充分理解,积极组织全员评估,找出不足;同时,向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也是董事会和经理层应当履行的职责。
(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中披露的信息需求量不足
我们一方面强调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有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关注信息需求对信息提供者的刺激作用。目前,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对于投资决策意义不大;同时,企业内的各级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对于其改进工作流程、降低风险的意义。在一个市场有效的环境下,充足有效的信息需求才能对信息的提供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需求量不高直接导致了内控信息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改进缓慢。
(五)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审计不全面
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可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段、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等予以描述和披露。从报告列示的范例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应该是内部控制的所有构成部分,而不仅是与企业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在实际的审计鉴证中,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大多是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容评价。而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对每个业务层面的重要事项设计其控制点,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对每个重要账户的余额、交易类别和披露都要进行评价。
(六)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管理当局不披露或披露了不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未规范注册会计师如果提供了不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见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违约成本偏低,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从上市公司外部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1.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做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法律规范,为管理层在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方法、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提供明确的强制应用指引。
2.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做出统一且详细具体的规定。我国应对所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做出更详细具体的规定和统一要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应对报告的审计意见、审计责任及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等内容的披露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以便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可比性。
3.明确界定公司董事会和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法律责任。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财务舞弊案例绝大多数跟公司管理层的违规操作相关。对此,我国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关于管理层法律责任的立法及法律责任的研究,引入问责机制,明确界定管理层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明确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如不披露、披露不实或披露不全等)所适用的司法程序,加强和细化对违规法律责任的认定。也可借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做法,建立一个明确的责任划分标准和惩罚规范,从根本上遏制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4.完善立法,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信息披露的法律约束和法律监督。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权威的内部控制评价法律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进行强制规范和约束并充分发挥证监会、税务、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的监管作用,尤其加强开户银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监督。对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或披露虚假的内部控制信息,或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核意见等行为,应按情节轻重予以严惩。
5.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美国的安然事件实际上就是弱化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而导致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联合作假的事件。我国的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也存在利益关联。因此,应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违规操作的成本,发现造假,严厉惩处。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廉洁自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从上市公司内部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1.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借鉴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做法,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2.鼓励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有效需求。内部控制主要满足公司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原因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而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进程和促使个人投资者走上理性投资的道路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有效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恰当方式。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从而维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艳,董美霞.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2]何静.萨班斯法案与公司内部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7(08).
[3]陈丽琴,封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05).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
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范和指引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虽然内部控制体系在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但是由于很多上市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是非自愿的,因此就可能存在内控流于形式的以及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等问题;除此之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披露信息的标准不一,披露形式和方式随意性等是现在上市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不利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负责,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以及披露进行监督,而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应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鉴证,三方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但从相关数据来看,有 32%左右的公司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加上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监督部门弱化的问题,这就就导致公司的管理层成为企业最终的控制人,即内部人控制。
(二)内部控制建设不足。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国上市公司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不愿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投入,再加上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最终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执行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参差不齐。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披露,但只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进行了描述,而对于评价、内部控制的缺陷等问题涉及较少;我国对内部控制披露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披露的形式以及内容的详尽程度也都不尽相同。
(四)监督机制弱化。很多上市公司在管理层下设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出于管理层的管理之下,进而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较低,权限较小,因此无法发挥自己的职能,最终造成名存实亡的情况。
二、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政府要发挥监管职能,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一方面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上市公司管理层、监事会等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把内部控制建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样就能保证内部控制责任主体能相互监督和制衡,避免高级管理人员一人独大,还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有法可依;加强监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中国证监会要监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情况,对不合披露规定的上市公司进行公开的批评谴责,并要定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加强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⑴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首先,增加独立董事的人员数量和提高董事的专业素质;其次,把独立董事的薪酬和公司的业绩相挂钩,减少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的利益联系,保持其独立性;再次,改进独立董事的提名制度,发挥提名委员会的作用,避免高级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独立董事。⑵完善监事制度。提高职工代表的比例,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改进监事的提名制度,如在监事会内部设立提名委员会;提高监事的专业能力,聘请具有财务、法律、审计知识的人员来担任独立监事。⑶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75%左右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另外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较小,主要是针对财务领域,很少涉及到经营管理领域。因此为了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并且要拓展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⑷发挥外部主体的监督作用。如发挥媒体作用, 媒体可以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披露,进而加大社会公众的监督;另外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保证鉴证业务的独立性。⑸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改善考核指标单纯依靠业绩评价的现状,采用综合的相对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并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尤其是对高管的薪酬管理,要把高管薪酬与股东财富相挂钩,如实行期权激励;另外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引进公司外部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整体水平,并培养开放的公司文化,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最后要加强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知人善用,最终达到人才进得来,用得好,出得去的局面。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员工树立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过文化的感召力量约束每位员工的行为,自觉地遵守相关的约定,进而实现内部控制所要求达到的控制目标。所以上市公司要注重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经常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培训,将内部控制的理念、行为规范传达给企业的每位员工,由此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四)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从公司本身来说,要改变对待信息披露的态度,要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看成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积极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和披露,而不是降低企业竞争力的行为;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要统一内部控制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并以法律的强制性保证其实施,减少上市公司的自主性;另外加强证监会的监督作用,加大惩罚力度,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推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五)加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重大缺陷、企业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的信息和内部控制目标为基础三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指标设计,我国有些学者也从理论、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研究还不系统深入,指数的变量主要是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础而设计,指数的计算主要采用专家评分法,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加大上市公司指数研究,确立统一的指数变量。 目前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以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为基础来选取内部控制指数变量,更加全面的论述了内部控制指数的选取,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六)加强重要环节的控制和风险管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就要通过对重要业务环节的关键点控制,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
管理水平。⑴销售与收款控制。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如实现接受客户订单与签订合同岗位分离;明确审批人员的职责,尤其是销售发票的审核,对于重大的决策要实行集体审批制度;最后要完善销售价格制定机制和信用管理制度,对价目表和折扣等进行详细规定,定期评估顾客信用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⑵采购与付款控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现采购与付款岗位分离;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的职责、权限、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避免分工不明和越权审批;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及时搜集采购信息,优化采购流程。⑶合同管理控制。首先要对签约方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签订;另外要明确签约人的权限,避免越权签订合同,如果遇到重大事项,还要组织专业人士集体会审,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例外审批制度,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最后要明确签署双方的责任,并予以妥善管理。⑷生产管理控制。首先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及时满足生产的需求,节省生产产品的时间,实现计划性与资源匹配性;考虑外包,利用产业集聚优势,降低加工成本;最后考虑到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要想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的建设既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越.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会计之友.2012.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74-01
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隶属于管理层,由总经理负责领导。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直接与管理层沟通,尽快拿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但是它还是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不能实现董事会对总经理的有效监控,加剧内部人控制,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审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1.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生于财务专业,学历相对较低,但是经验比较丰富,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及财务流程比较熟悉,少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方面比较丰富扎实,但是工作时间不长,与前者相比,经验较为缺乏,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来自于公司其他部门,也并非财务专业出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只能够进入审计部门后在工作中慢慢学习,而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更是缺乏。
1.3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独立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检查和评价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然而,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内部设置的机构,它的设置往往带有管理层的主观因素,独立性较差,不可能像外部审计那样具有权威性。此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内部控制机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转变,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的层次较低,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展开工作还有一定的困难,积极性受到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4 内部审计的方法落后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接近80%的上市公司选择的是事后审计,在采取这种方式时同时将一些重要业务提前进行事前审计,剩下的对正常经营活动影响不大的业务则进行事后审计,20%的公司则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进行的是事后审计,但是事后审计只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只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无法弥补已经形成的损失,不能像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那样提前发现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产生的新的审计方法例如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计算机审计技术等则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无法量化并得到有效控制。
2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
2.1 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我国相关法律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另一方面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范围也有了具体的规定,但是,法律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并没有像外部审计那样严格和具体,主要体现在相关管理层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没有规定需要达到何种层次,可以任意安排,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内部审计不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还是一片空白,这就导致了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不会产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谈它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完全取决于管理层对它的认识程度。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近几年还不大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必须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虽然没有法律严格的制约,但是要想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地位。
2.2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要想合理设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公司必须首先保证审计机构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不受其它部门的干涉和影响,在不屈于任何部门的压力和利益牵连的基础上独立工作,及时查出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问题关键在于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际上极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和控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最好的方式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且审计委员会的人员应大多数由独立董事担任,这样才能够避免内部审计机构被管理层操控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财务信息造假的可能性。此外,在设置审计委员会之后,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2.3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多元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财务领域。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审计人员学历必须达到某个层次,还须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审计理论知识和相关年数的实践经验,这样可以使得审计机构人员的专业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后续培训时只需花费较少的财力物力,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知识领域应进行拓宽,尽量多掌握金融,法律和等相关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可以通过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后续教育来实现。
2.4 扩大审计范围
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要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扩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应放在财务收支的查错防弊上,而应该转向加强经营管理方面,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拓展到价格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各个方面。其中,风险管理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出有关的风险控制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的范围还应从事后审计扩大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让内部审计能够真正地参与公司管理,增加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101-02
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内部审计开展了以“纠错查弊”为主的财务合规性审计;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了以工程投资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标志的管理效益审计;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效益审计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和防护作用
公司开展财务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防护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法律保障。财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其他审计业务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公司必须开展财务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财务会计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可以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二)咨询和建设性作用
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和建设性作用,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经营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公司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发挥优化决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带来损失,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公司的自我发展。
(三)服务和参谋作用
公司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公司科学管理意识。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服务于本单位、为本单位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针对某项业务专门审计等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公司针对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重点资金项目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公司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而且其产生于行政命令,因此,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弊端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效益审计开展较少
我国内部审计强调服务职能较少,主要扮演的是“报告者”的角色,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还仅仅是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效益审计则开展得不多,也很少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等事前审计,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则多充当“改进者”的角色,很好地做到了为组织服务,协调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从而为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还很不规范。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基本上脱离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但是,内审机构缺乏完整独立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很多都不是单独设置,而是隶属于其他部门领导,有的隶属于会计部门,有的隶属于监察部或监事部,等等,这种内审机构不隶属于公司最高领导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还表现在审计人员独立性差上。例如,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或物资管理等人员兼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各方利益牵制,使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所增长,但总的来看还远远不够。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从事审计行业的人员数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科班出身的审计人才不多,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内审人员都是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审计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审计水平、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审计法规,对关联方交易合法性问题作出限定,要判断一项关联方交易是否合法,注册会计师无法从法律、法规上找到依据,只能是要求被审公司按照《公司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及交易的披露》详尽地披露出此类交易的细节,并提醒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此项交易。虽然不少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有关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性的制度,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解决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
效益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而是要顺应现代审计的发展潮流,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和利用。具体来讲,内部审计要从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审计观念,不断发掘内部审计创新视角,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拓宽公司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和资本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此外,我国公司还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的角色转变,将公司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公司审计,明确公司效益审计的目标、组织方式、评价标准选择、审计方法运用以及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方式,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改进者”的角色,最终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改善公司经营管理而服务。
(二)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第一,提高公司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公司不仅要推行审计执业资格制度,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水平,降低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而且还要督促和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学习,让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定期为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审计人员的素质跟得上公司的发展速度。此外,在加强审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注重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创新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达到从宏观层面、技术层面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第二,合理优化配置审计人力资源。公司拥有了高素质的审计人力资源,还要根据审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合理配置各级审计人员,合理配备财务审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审计人才,只有结构达到最优,效益才有可能达到最大。第三,注重实践,增强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审计人员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注重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审计工作的技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一、案例介绍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够与国外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清妃”、“高夫”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2001年,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201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44.6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9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28.76%。一同披露的,还有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给出的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公司自身出具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从会计师披露的报告来看,这三项重大缺陷分别表现在关联交易、财务报告、人员培训领域方面。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
企业设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普华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理由包括:一是上海家化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二是公司没有及时识别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三是部分子公司未能在2013年年度内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影响其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这样看来,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
(一)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 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条件,设计、执行并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就从根本上断绝了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可能性。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以“人治”为主,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很容易造成生产经营活动的混乱低效和会计信息的失真。上海家化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这些重大缺陷影响财务报表中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的认定,与之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除此之外,上海家化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也失效。
(二)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内部控制的落实,最终要依靠具体执行的个人,因此,员工的素质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员工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道德品质的员工,一旦把其智慧和能力运用在与企业目标相背离的方向上,将对企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个人道德水平再高,没有胜任能力的话,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应当在一开始甄选同时具备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的员工,并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对委外加工业务、销售返利、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分类、营销类费用在应付账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分类等会计处理的差错,影响财务报表中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很明显,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适应能力较差 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快速的增长带来的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的内部控制不再适用于企业最新的状况。而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不能够及时、灵活地调整原先的内部控制以实施新的内部控制措施来应对发生的变化。内外环境变化剧烈,企业适应能力又差,没有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调整,就为内部控制的失效埋下了隐患。上海家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5%,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0%~80%。线上销售额的剧增导致运输费用和销售返利数额的改变,而上海家化没有建立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适应公司业务的变化。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完善建议
(一)上市公司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 具体有: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结构是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有健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治理结构,但是由于职责分工并不明晰,监事会并不能够很好地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监督的职责。上市公司应当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分工,按规定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提高独立董事在议事机构中的地位,建立科学的议事规则并严格遵守。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地配置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必须全面涵盖人员聘任、后续培训、绩效考核、奖惩规则、辞退各个方面,从而促进企业形成高效的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该聘请那些同时具备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的人才,当公司业务发生变化时,及时地为相关人员提供恰当的培训。企业的绩效考核政策和奖惩规则应引导员工朝着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方向努力,不埋没德才兼备的人,也不提拔无用之人。当然,企业也应当果断地辞退甄别出的道德有瑕疵的人员,以免为日后内部控制失效埋下伏笔。
(3)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活动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的定义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监督方式,不仅可以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密切,积极主动地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可以维护内部控制这一套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内部控制处于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良性状态。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应该创造有利的内部审计环境,建立由董事会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充分地发挥作用。
(4)加强风险管理。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仅仅停留在防范财务风险的阶段,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之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不断地从所处的动态环境中主动地识别风险,并建立基于所识别风险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监管部门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其内部控制有效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框架。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框架,是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尺,可以为上市公司规范其内部控制提供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国虽然在《公司法》、《证券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公司内部控制都有涉及,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成体系,对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有限。监管部门应建立《公司法》为主体的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的法律框架,这样可以对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以打消上市公司的侥幸心理和行为。
(2)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五部委联合发文指导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开启了联合监管的时代。联合监管难免产生监管漏洞或重复监管。监管漏洞会给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上市公司提供可乘之机,利用各部门的盲区浑水摸鱼。而重复监管不仅浪费监管部门的精力和资源,也大大地加重了被监管企业的负担。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就可以避免监管漏洞和重复监管的存在,提高监管部门的效率和效果,减轻被监管方的负担。万一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明确的责任分工也使责任可以准确地追究到具体部门,避免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为监管部门积极承担各自的责任提供了动力。
(3)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使其内部控制的优缺点曝光在社会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降低了上市公司掩盖其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直面其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地方,为其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的方向和动力。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检验,可以提高公司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投资者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来预测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从而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这样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7岁(1989年6月24日)
居住地:淮北
电 话:15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 位:法务助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法学
学 校:淮北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职期间与领导、同事相处融洽;工作上踏实肯干,能为领导、同事分忧,多次得到领导的赞赏以及同事的认可;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淮北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法务助理
工作经验
2014/5 – 2015/6:XX有限公司[1年1个月]
所属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综合法务部 法务助理
1.主要负责合同审查纠纷处理、法务教育、法律风险防范。
2.全面接触并掌握了企业设立、投资、生产、销售、采购、分立等所涉的各种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审查、谈判、起草工作;
3.负责法务调查,参与处理数起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债务纠纷;
4.协助上级通过对员工合规培训、介入销售等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咨询等方式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规避所在企业经营风险。
2013/8 – 2014/4: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合同管理部 法务主管
1.负责公司多个项目的法务工作;
2.协助健全公司内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3.开展内部法律培训;
4.审核各类合同及法律文书,完善各类合同范本,协助处理各类合同纠纷;
5.为公司内部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6.开展法律尽职调查;
7.为公司项目收购、融资、联建等运作提供法律支持;
8.处理公司所涉及到的其他法律事务。
教育经历
2008/8— 2013/6 淮北师范大学 法学本科
证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A电力公司 内部审计风险 成因 对策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发现被审计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或缺陷,从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一直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和从业者认为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由于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鉴于其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认为其内部审计不存在所谓的风险;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即使在内部审计上出现一定的纰漏或差错,也无需承担风险,以上均是对内部审计风险认识的误区。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各类电力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内部审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日益提高,相应的内部审计风险也日益突出。本文以自己所在A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为例,系统分析一下我国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成因和防范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笔者发现目前我国电力公司存在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是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亦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A电力公司一直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发现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撑,致使公司无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从而造成内部审计报告缺乏权威性和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公司内部审计风险。二是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A电力公司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强化企业管理和监督控制,从历史背景来看A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成立和组建源于国家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行政命令,要求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审计制度。由于在组织设计上,A电力公司将内部审计机构放在了财务部的二级机构里面,致使该机构设置流于形式,甚至内部审计人员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无法真正肩负起管理和监控的双重责任。近年来,A电力公司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上,尽管在财务管理上引入了内部审计机制,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公司财务部的二级组成部门,由此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而且审计工作经常受制于财务总监或总经理的限制或干预,无法真正做到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负责。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近年来A电力公司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可是在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经常安排公司职工家属或子女。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财经、审计、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从业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职业道德操守。近年来,A电力公司之所以在南水北调项目和高铁项目中先后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从某种意义来看,上述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类型及成因不仅在A电力公司这样的国有电力公司存在,同样在其他性质和类型的电力公司中也普遍存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和一体化的战略层面科学应对并正确处理我国A电力公司的内部风险风险。一是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建设。应当指出,这里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仅指国家层面的宏观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还包括企业微观层面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同时要求各类电力公司积极做到宏观法律与微观制度的紧密对接,并以此为基础科学规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行为,促使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二是企业管理层进一步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无论是象A电力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电力公司还是其他各级各类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都要从战略层面充分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在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方面给与大力支持,着力要求企业其他各部门全力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设方面,我国电力公司要重点做好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以及审计机构层次提升等三方面的工作,只有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确保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有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企业其他业务的影响和干预;只有提高内审机构的组织管理层级,才能提高其在企业中的权威性和独立地位,有助于其自主编制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有效防范和控制内审风险。三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各级各类电力公司要进一步优化用人机制,着力选聘一批政治性强、业务精干、富于协作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与培训,重点在财经法规、审计准则、审计技能、审计模式、审计信息化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余静.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及其控制[J].商业时代,2011.
关键词:企业内控;自我评价;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ControlSelfAppraisal,简称CSA)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不仅可以用于审计领域,也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基于经营管理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最初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发起和实施,然而,由于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的不足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因素的制约,由内部审计人员发起和实施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往往很难有效地开展。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种由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发动,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运而生。为了保证***有限公司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各种错误、舞弊行为,本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特征及主要方法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含义及特征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征:由管理和职员共同进行;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具体来讲,CSA将维持和运行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公司管理层,管理层、员工和内部审计人员合作评价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使管理层和员工与内部审计人员一同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CSA以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为中心来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涉及所有员工对控制制度本身及其效果和效率进行的评价以及对参与控制人员的资格、工作程序和工作表现的评价。这使以往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验证发展到全新的阶段,即通过设计、规划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组织整体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负责。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方法
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已经发展了多至20余种的CSA方法,但从其基本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引导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
1、引导会议法
由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单位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工作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企业或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提出改进建议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管理者实施。引导会议法集中体现了CSA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理念,改变了把内部控制评价看作是审计人员责任的思想,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问卷调查法
利用问卷工具使得受访者只要做出简单的“是/否”或“有/无”的反应,控制程序的执行者则利用调查结果来评价他们的内部控制系统。
3、管理结果分析法
指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的任何CSA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管理当局布置工作人员学习经营过程。CSA引导者(可以是一个内审人员)把员工的学习结果与他们从其他方面如其他经理和关键人员收集到的信息加以综合。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材料,CSA引导者提出一种分析方法,使得控制程序执行者能在他们为CSA做出努力时利用这种分析方法。
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三、建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控制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风险评估控制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建立企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制定公司内部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制定严格的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严格控制公司的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坚持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已基本健全并已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重点环节的控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公司的内控体系与相关制度基本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保证。随着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不断深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适应公司发展的动态需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风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国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刍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3]桑向阳-控制自我评价CSA:企业管理新理念[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建立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的签定、审核、管理和履行等环节。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制定公司的标准合同文本。
3、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合法性的前提下,使公司权利最大化。必要时可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法律规避。
4、建立客户资信等级评估系统,进行客户调研和资信评估,实施等级分类,建立客户管理档案,保障交易安全。
5、建立健全公司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从公司研发、销售、客服、经销商包括客户等环节进行规范保护。
6、开展法律培训,针对管理、研发、销售等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模块化法律培训,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丰富相关法律知识和实践技巧。
7、负责公司的应诉和诉讼事务。
8、协助人力资源部处理公司内部的劳务纠纷。
三、法务专员岗位的工作原则:
1、以经济法律事务为主。
2、预防为主。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7日
一、选题背景
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要求经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必须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予以披露。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这一系列的法规制定都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用来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本文选取深交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514个样本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由于实施强制性的规定,已经基本杜绝上市公司不披露的问题,但是仍有个别公司不披露。然而,充分披露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仅为19.85%,可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流于形式。有65%比较详细地披露了内部控制五要素,35%家只是略加披露,没有进行充分的披露。所以虽然实施内部控制强制披露,但是实施效果不佳。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规模较大的公司为了凸显自己的优势,通过提高披露质量来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加投资。假设1:公司规模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将会得到债权人的信任,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假设2:负债比例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管理层有动机将公司盈利能力强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以便投资者增加投资。假设3:盈利能力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独立董事更加为中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着想,因此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较高。假设4: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为了降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带来的相关成本,机构投资者一般只是简单披露。假设5: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2、研究设计。一是因变量的计量。本论文采用虚拟赋值法对指标进行评分,样本公司年报具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又有相关鉴证报告及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等的赋值2分,只进行简单披露,仅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赋值1分;二是自变量的计量。上市公司规模,用总资产来反映。债务比例,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能力,可用每股收益进行计量。独立董事比例,用独立董事人数/董事总人数反映。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用机构投资者股份数/总股数反映。
四、实证研究分析
1、描述性统计。通过分析得出结果:盈利能力的最小值-1.25,最大值4.20,均值0.5526,样本均值占盈利能力最大值的13%,表明选取样本的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水平较低。负债比例最小值0.75,最大值91.73,均值33.1835,样本均值占最大值的36%,表明选取公司的负债比例适中。独立董事比例最小值15,最大值62.5,均值36.97,样本均值占最大值的59%,表明选取的公司独立董事程度适中。样本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的最小值0、最大值2、均值1.5778,样本均值占最佳披露水平的比例为78%,表明我国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还是较好的,这是实施强制披露的结果,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2、相关性分析。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系数r=0.071>0,显著水平0.107>0.01,可见,公司规模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但是不显著;负债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系数r=-0.001
以上可得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正相关。负债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负相关,与假设1、3、4和5相一致,和假设2相反。且只有假设3和假设4得到有效支持。
3、回归分析。将所选变量全部代入线性回归方程。结果R2=0.165说明回归直线与各样本数据拟合度较高,回归直线没有完全拟合可能是由于本文没有考虑到其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影响因素,或者是样本选择不全面。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解及检验结果,回归方程的统计量F=0.368,意义检验结果P=0.000
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值有的大于0.05,也有的小于0.05,说明并不是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关系都是有效的。公司模型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0.116>0.05,负债比例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0.063>0.05,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0.475>0.05,说明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不显著。其中常量和盈利能力的P值都是0.000
五、结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样本的数据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负相关,但是影响都不显著,只有假设3和假设4得到有效支持。产生影响的主要有负债比例、盈利能力和独立董事比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公司就会有动力去披露更多内部控制信息。由于独立董事更加为中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着想,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经验,所以他们会督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因此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质量越高。然而,负债比例高的公司,为了取得债权人的信任,继续吸引投资,会遮掩一部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披露,只是披露一部分信息,所以负债比例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低。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首先,提供者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公司内部推广内部控制理念,以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监管部门应利用其权利,大力监督披露,适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进而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其次,为了使上市公司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要通过宣传与倡导增强意识,使其意识到可以通过充分披露来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声誉。把真实全面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作为一种责任;最后,要加强法律与人力监管。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通过法律手段,对违规披露行为予以严惩,有效监督,保障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可靠,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素勤.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财会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