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读心术与心理学范文

读心术与心理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读心术与心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 空白 心理图式

传统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解读多指向文本主体,捕捉文本中未实写出的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来体悟作品的精妙之处。文本空白存在于各层结构中,主要包含:语言层面的空白、句式上的空白、结构上的空白、情感上的空白等等。阅读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从读者主体出发,剖析阅读教学中的空白主要从读者心理图式的空白入手,抓住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与文本中所释放的经验之间所产生的对立统一点。基于此,教师要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基于学生心理图式的发展特性选择刺激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唤醒心理召唤结构,使学生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中实现心理图式的平衡发展。

一.把握读者心理图式,找准心理召唤结构

心理图式,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前理解”、姚斯的“期待视野”,是由读者的经验、兴趣、素养、理想等构成的结构图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源于读者所生活的时代、所接受教育状况、生活的环境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性格、气质、情感、人生观等;二是读者已有的审美经验,它主要指读者的文学知识、阅读经验以及对语言、主题、形式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和领悟能力。

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心理图式的发展也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同化是学生在遇到新的文本内容刺激时,将新的知识、情感纳入已有图式的心理活动过程。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同化主要是指相似知识点、思想情感的阅读教学实施。顺应主要是当学生遇到新的文本内容刺激时,通过改变已有心理图式或形成新的心理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中主要是指相互矛盾对立着的知识、思想情感的阅读教学实施。而知识与情感的相似与对立是矛盾统一的,既可以体现在文本内部又可以存在于文本之间。在同化与顺应中必须注意发展的均衡性,因为同化只能引起心理图式量的扩充,所容纳的知识、情感具有同构性,不能引起质的改变。而顺应是改变了原有的心理图式,可以推动学生心理图式发生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学生对新知识、情感只是一味的同化而没有顺应,则心理图式很难得到发展;相反,如果学生只是顺应而不去同化,就造成心理图式的单维性。因此,在心理图式的发展中,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读者心理图式,更要深一步的找准与文本相对应的心理召唤结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心理图式也呈现出多元性特征,在心理图式的发展中,存在着由认知、情感等交错构成的心理召唤结构,这个结构热情地召唤着教师创造性的激发与引导,召唤着知识、情感对心理图式空白的补充与蜕变。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个“召唤结构”,抓住填补学生心理图式的可能性,促进心理图式的发展。

二.构筑文本刺激点,呼应学生心理召唤结构

针对学生的心理图式进行阅读教学引导,有效的呼应学生心理召唤结构,要从文本上下功夫,找准文本中对学生已有心理图式来说的对立统一面,也就是刺激点。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四个维度来构筑。三个方面是依据学生心理图式发展来说,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维度是针对文本表达来讲,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对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教学。三方面四维度交错构成四个部分,而平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一)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同化

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同化是指就同一个文本的某一主题,教师避开学生已有心理图式,选择空白点、陌生点为刺激入口进行解读。比如在对《红楼梦》中宝黛O爱情悲剧解读时,传统上往往从三人命运、性格以及封建礼教的角度定格爱情悲剧。这些角度也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容易体悟到的。此时,教师不妨从“宝、黛、钗”这三个字入手,“宝黛钗”不仅仅是三个人名字的合称,更预示了三个人相交相对的关系。“宝玉”对于黛玉而言,“宝玉”即是宝(宝玉)加玉(黛玉)表示了宝玉与黛玉的婚恋关系;宝玉对宝钗而言,“宝玉”即是宝(宝钗)加玉(宝玉)表示了宝玉与宝钗的婚恋关系。此外,“宝玉”还是宝(宝钗)与玉(黛玉)并列相对关系的反映。假如我们仿照训诂中的“音训”法,对“钗黛”二字不妨注曰:“黛,代也;钗,叉也。”“黛”与“钗”也暗示着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与贾宝玉的婚恋关系都不可能有完满。这一角度的解读,不仅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还丰富了学生对宝黛钗三人悲剧的认识。

(二)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同化

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同化是指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图式的特征,选择知识、情感的相似性作为刺激点进行对比教学。像在讲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时,教师可以选择同是写秋但又抒发不同情感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如选择借枯藤、老树、昏鸦这一类衰景抒发悲情的《天净沙秋思》,选择借湘江、万山、百舸、雄鹰等壮阔景象来抒发大志豪情的《沁园春长沙》,选择赞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山行》等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文本去体会、把握其中的妙处,丰富积累,扩充心理图式。

(三)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顺应

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顺应是指就某一文本的解读,学生传统的认识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从文本出发,找准刺激点,以新的知识、情感碰触原有心理图式,使之发生变化。例如在解读《孔雀东南飞》中刘、焦悲剧根源时,学生们往往惯性地将悲剧归结于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迫害,而焦母不免会被推上罪魁祸首的宝座。从文本中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县令、太守又去提亲,以及结合相关史料可知,当时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相对而言是较为宽松的,说婚姻制度的迫害着实有些牵强。如果从焦母、刘兰芝、焦仲卿三人性格的矛盾冲突入手,焦仲卿与刘兰芝、焦母与焦仲卿、焦母与刘兰芝之间虽有爱却不懂相处等等都是这场悲剧的凶手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寻找有利论据,总结出合理的论点,使学生修改原来的图式将新的刺激纳入其中,或创造一个能把新刺激纳入其中的新图式。

(四)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顺应

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顺应指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并且这些不同的文本反应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时,老师可选择文本中知识、情感的矛盾冲突面作为刺激点进行对比教学。如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与学生从报纸上看的消息、通讯又有不同之处,并且这三篇新闻又各有千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报纸中精选与教材所收入的体现不同侧面的新闻对比解读。使学生明白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仅可以只做纯客观记叙,由事实本身说话;还可以在叙事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情感。利用不同的知识点共同建构新闻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并完善学生的心理图式。

文本作为一个静态的存在,只有在读者的不段解读中才能动起来。如同多元解读的提倡,学生的心理图式也存在着多元性、差异性。教师在基于文本选择心理图式的刺激点时,既要注意到学生心理图式发展的普遍性、一般规律,又要涉及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个别性。只有文本的刺激点与学生的心理图式空白处能够相互作用时,才能体现其价值,任何一方的偏执都会导致事倍功半。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深入把握学生心理图式的基础之上研究文本,寻找恰当的角度作为文本解读的出发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使阅读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的去处,更是学生心理图式得到发展的佳所。

参考文献

[1][法]沃尔夫冈伊塞尔,姚基译.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J].上海:上海文论,1987(3),91-96.

[2]孙绍振.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A].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9.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程 英语教学 魅力

信息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实时快速,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因而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1. 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把更丰富的知识、更快捷的方法融进课堂,而且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呈现过程设疑思辨;提供示范,便于模仿;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掌握重难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图表将课文知识点的大体概况作详细地说明或解释,从而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正确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种直观的、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语法教学中,PowerPoint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它能帮助教师快速地呈现材料,与此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去掌握及巩固这些知识。这种课堂的容量是传统的方式所不能比的。因此,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2.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新课程英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的很多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上的,而软件太多,更新又快,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跟上软件更新的速度。《英语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教学观念中就明确地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师应转移到帮助学生开发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这种学习方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特有的硬件设施。比如,在SEFC Book 3 Unit 3 Australia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从网上查阅到许多澳大利亚的地理、人口等多方面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爱好和兴趣找到不同内容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初步地了解,这一教学方式下的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化与个性化。同时,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传感器,而主要表现为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彼岸,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与发展。

3.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只是视觉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4.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每个人天生就能具备的,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老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理解、信任、大度与关爱。信息技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课堂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主要阵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通过各种途径传递、传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源。由信息源激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在交际实践中融入了情感交流。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最大境界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

独立学院艺术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一部分,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能够对艺术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态度不认真、自我认知不足起到很重要的教育作用。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生特点探索出符合艺术生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模式。

一、独立学院艺术生基本特点

1.艺术生创新能力强,敢于竞争

艺术生通过专业学习,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作品创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其次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竞赛,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敢于为了自己的专业理想而奋斗。

2.艺术生偏重于专业学习,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艺术生在中学期间花费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相对较少,另外部分艺术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不足,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万事大吉。这些因素导致大部分艺术生不能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扎实的,全面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艺术生这种不良因素一直存在。

3.艺术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纪律松弛

独立学院艺术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纪律性普遍不高,他们崇尚艺术生专有的“个性”,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忽视学院的规章制度,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4.艺术生思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自我认知不足

艺术生在专业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入党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其次由于艺术特长的优势,感觉自己对别人更加优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我认识不足。

二、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院全盘兼顾,缺乏“以系为主,专业为主”的原则

目前独立学院办艺术类专业较多,有些独立学院在制定入学教育总方案过于详细,没有充分的考虑专业的特殊性,给予系里自主安排的权限较少,不能充分调动系里工作自主性,不利于系里制定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入学教育计划。

2.入学教育内容单一,时间短

据调查,目前国内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新生入学教育虽然都在开展,但普遍时间短,内容单一,效果不尽人意。独立学院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应该保证充足的时间,在入学教育内容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专题报告、素质扩展、系列讲座、交流分享等形式相结合。

3.过于重视教师讲授,缺乏互动

艺术生思维活跃,富有活力和创造性,他们渴望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课堂,如果教师一味用固有的讲授模式,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气氛,会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要了解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计划。

三、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新模式探析

1.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艺术生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只集中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调动艺术生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设计出讲授、讨论交流、市场调研、演讲等形式,还可以根据艺术生的特点设计出优秀作品参观、作品竞赛等多个方式,要做到精心设计和选择教育形式相结合。

2.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入学教育内容要体现三个方面

(1)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艺术生的认知能力,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艺术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以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使艺术生从入学始就能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3.打造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艺术生入学教育应该全员参与。从院系领导、教研室、专业老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进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不同的方面对艺术生进行正确引导。还要邀请教授、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参与入学教育。让艺术生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

其次,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建议至少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教育。后期通过主题班会、作品展览、市场调查、分享交流等形式对入学教育进行延伸。

4.系网站要开辟入学教育专题网,提炼特色做法,展现学子风采

入学教育专题网的建设不仅是学院对入学教育方面的充分重视,也是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其次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专题网站及时了解入学教育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对入学教育内容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总之,入学教育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要突出艺术生的专业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创新精神、能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适应能力、协作精神、高尚情操、积极进取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璐.独立学院新生入学适应的困境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时代教育,2013

[2]陈翔磊.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化构建的思考.科技信息,2012

[3]唐元.高校艺术生管理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独立学院学生

独立学院学校是以培养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中级应用人才为目标的。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主要的生源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一本或二本后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科难度大、抽象程度高、成绩提高缓慢,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信息技术带入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1.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内容、教学理念等有机地融为一体[1]。其整合方式有两种:①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模拟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②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者、辅助者的作用,计算机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并且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计算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地呈现教学内容, 生动地展现了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知识依托于真实的情景展示出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2)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拓展知识、创新知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为数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式”的关卡,让学生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和经验。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学科整合后,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的探究情景、平等交流的写作平台和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获得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的反思

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因其严谨的知识系统性、链状结构性,以及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逻辑性、科学性,使其具备独有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教师要转变观念。信息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教学手段的新颖,应该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师转变观念,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从内心深处接纳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更新。

(2)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给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也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教师过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课件的演示上,这会使课堂交流变得更少,不利于培养师生关系,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一个满堂灌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数学教学的“一支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走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学科整合,实现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此不彼,为独立学院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栋梁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定强,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5-57.

[2] 杨振江.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9,07:29-30.

[3] 杨泽忠.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1:135-136.

[4] 潘红春.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