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读心术与心理学范文

读心术与心理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读心术与心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读心术与心理学

篇1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 空白 心理图式

传统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解读多指向文本主体,捕捉文本中未实写出的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来体悟作品的精妙之处。文本空白存在于各层结构中,主要包含:语言层面的空白、句式上的空白、结构上的空白、情感上的空白等等。阅读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从读者主体出发,剖析阅读教学中的空白主要从读者心理图式的空白入手,抓住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与文本中所释放的经验之间所产生的对立统一点。基于此,教师要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基于学生心理图式的发展特性选择刺激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唤醒心理召唤结构,使学生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中实现心理图式的平衡发展。

一.把握读者心理图式,找准心理召唤结构

心理图式,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前理解”、姚斯的“期待视野”,是由读者的经验、兴趣、素养、理想等构成的结构图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源于读者所生活的时代、所接受教育状况、生活的环境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性格、气质、情感、人生观等;二是读者已有的审美经验,它主要指读者的文学知识、阅读经验以及对语言、主题、形式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和领悟能力。

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心理图式的发展也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同化是学生在遇到新的文本内容刺激时,将新的知识、情感纳入已有图式的心理活动过程。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同化主要是指相似知识点、思想情感的阅读教学实施。顺应主要是当学生遇到新的文本内容刺激时,通过改变已有心理图式或形成新的心理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中主要是指相互矛盾对立着的知识、思想情感的阅读教学实施。而知识与情感的相似与对立是矛盾统一的,既可以体现在文本内部又可以存在于文本之间。在同化与顺应中必须注意发展的均衡性,因为同化只能引起心理图式量的扩充,所容纳的知识、情感具有同构性,不能引起质的改变。而顺应是改变了原有的心理图式,可以推动学生心理图式发生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学生对新知识、情感只是一味的同化而没有顺应,则心理图式很难得到发展;相反,如果学生只是顺应而不去同化,就造成心理图式的单维性。因此,在心理图式的发展中,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读者心理图式,更要深一步的找准与文本相对应的心理召唤结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心理图式也呈现出多元性特征,在心理图式的发展中,存在着由认知、情感等交错构成的心理召唤结构,这个结构热情地召唤着教师创造性的激发与引导,召唤着知识、情感对心理图式空白的补充与蜕变。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个“召唤结构”,抓住填补学生心理图式的可能性,促进心理图式的发展。

二.构筑文本刺激点,呼应学生心理召唤结构

针对学生的心理图式进行阅读教学引导,有效的呼应学生心理召唤结构,要从文本上下功夫,找准文本中对学生已有心理图式来说的对立统一面,也就是刺激点。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四个维度来构筑。三个方面是依据学生心理图式发展来说,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维度是针对文本表达来讲,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对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教学。三方面四维度交错构成四个部分,而平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一)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同化

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同化是指就同一个文本的某一主题,教师避开学生已有心理图式,选择空白点、陌生点为刺激入口进行解读。比如在对《红楼梦》中宝黛O爱情悲剧解读时,传统上往往从三人命运、性格以及封建礼教的角度定格爱情悲剧。这些角度也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容易体悟到的。此时,教师不妨从“宝、黛、钗”这三个字入手,“宝黛钗”不仅仅是三个人名字的合称,更预示了三个人相交相对的关系。“宝玉”对于黛玉而言,“宝玉”即是宝(宝玉)加玉(黛玉)表示了宝玉与黛玉的婚恋关系;宝玉对宝钗而言,“宝玉”即是宝(宝钗)加玉(宝玉)表示了宝玉与宝钗的婚恋关系。此外,“宝玉”还是宝(宝钗)与玉(黛玉)并列相对关系的反映。假如我们仿照训诂中的“音训”法,对“钗黛”二字不妨注曰:“黛,代也;钗,叉也。”“黛”与“钗”也暗示着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与贾宝玉的婚恋关系都不可能有完满。这一角度的解读,不仅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还丰富了学生对宝黛钗三人悲剧的认识。

(二)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同化

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同化是指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图式的特征,选择知识、情感的相似性作为刺激点进行对比教学。像在讲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时,教师可以选择同是写秋但又抒发不同情感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如选择借枯藤、老树、昏鸦这一类衰景抒发悲情的《天净沙秋思》,选择借湘江、万山、百舸、雄鹰等壮阔景象来抒发大志豪情的《沁园春长沙》,选择赞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山行》等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文本去体会、把握其中的妙处,丰富积累,扩充心理图式。

(三)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顺应

文本内部知识、情感的顺应是指就某一文本的解读,学生传统的认识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从文本出发,找准刺激点,以新的知识、情感碰触原有心理图式,使之发生变化。例如在解读《孔雀东南飞》中刘、焦悲剧根源时,学生们往往惯性地将悲剧归结于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迫害,而焦母不免会被推上罪魁祸首的宝座。从文本中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县令、太守又去提亲,以及结合相关史料可知,当时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相对而言是较为宽松的,说婚姻制度的迫害着实有些牵强。如果从焦母、刘兰芝、焦仲卿三人性格的矛盾冲突入手,焦仲卿与刘兰芝、焦母与焦仲卿、焦母与刘兰芝之间虽有爱却不懂相处等等都是这场悲剧的凶手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寻找有利论据,总结出合理的论点,使学生修改原来的图式将新的刺激纳入其中,或创造一个能把新刺激纳入其中的新图式。

(四)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顺应

文本之间知识、情感的顺应指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并且这些不同的文本反应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时,老师可选择文本中知识、情感的矛盾冲突面作为刺激点进行对比教学。如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与学生从报纸上看的消息、通讯又有不同之处,并且这三篇新闻又各有千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报纸中精选与教材所收入的体现不同侧面的新闻对比解读。使学生明白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仅可以只做纯客观记叙,由事实本身说话;还可以在叙事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情感。利用不同的知识点共同建构新闻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并完善学生的心理图式。

文本作为一个静态的存在,只有在读者的不段解读中才能动起来。如同多元解读的提倡,学生的心理图式也存在着多元性、差异性。教师在基于文本选择心理图式的刺激点时,既要注意到学生心理图式发展的普遍性、一般规律,又要涉及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个别性。只有文本的刺激点与学生的心理图式空白处能够相互作用时,才能体现其价值,任何一方的偏执都会导致事倍功半。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深入把握学生心理图式的基础之上研究文本,寻找恰当的角度作为文本解读的出发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使阅读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的去处,更是学生心理图式得到发展的佳所。

参考文献

[1][法]沃尔夫冈伊塞尔,姚基译.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J].上海:上海文论,1987(3),91-96.

[2]孙绍振.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A].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9.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程 英语教学 魅力

信息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实时快速,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因而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1. 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把更丰富的知识、更快捷的方法融进课堂,而且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呈现过程设疑思辨;提供示范,便于模仿;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掌握重难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图表将课文知识点的大体概况作详细地说明或解释,从而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正确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种直观的、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语法教学中,PowerPoint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它能帮助教师快速地呈现材料,与此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去掌握及巩固这些知识。这种课堂的容量是传统的方式所不能比的。因此,信息技术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2.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新课程英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的很多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上的,而软件太多,更新又快,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跟上软件更新的速度。《英语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教学观念中就明确地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师应转移到帮助学生开发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这种学习方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特有的硬件设施。比如,在SEFC Book 3 Unit 3 Australia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从网上查阅到许多澳大利亚的地理、人口等多方面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爱好和兴趣找到不同内容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初步地了解,这一教学方式下的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化与个性化。同时,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传感器,而主要表现为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彼岸,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与发展。

3.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只是视觉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4.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每个人天生就能具备的,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老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理解、信任、大度与关爱。信息技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课堂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主要阵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学,通过各种途径传递、传播信息,由此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源。由信息源激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在交际实践中融入了情感交流。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最大境界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

独立学院艺术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一部分,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能够对艺术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态度不认真、自我认知不足起到很重要的教育作用。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生特点探索出符合艺术生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模式。

一、独立学院艺术生基本特点

1.艺术生创新能力强,敢于竞争

艺术生通过专业学习,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作品创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其次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竞赛,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敢于为了自己的专业理想而奋斗。

2.艺术生偏重于专业学习,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艺术生在中学期间花费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相对较少,另外部分艺术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不足,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万事大吉。这些因素导致大部分艺术生不能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扎实的,全面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艺术生这种不良因素一直存在。

3.艺术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纪律松弛

独立学院艺术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纪律性普遍不高,他们崇尚艺术生专有的“个性”,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忽视学院的规章制度,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4.艺术生思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自我认知不足

艺术生在专业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入党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其次由于艺术特长的优势,感觉自己对别人更加优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我认识不足。

二、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院全盘兼顾,缺乏“以系为主,专业为主”的原则

目前独立学院办艺术类专业较多,有些独立学院在制定入学教育总方案过于详细,没有充分的考虑专业的特殊性,给予系里自主安排的权限较少,不能充分调动系里工作自主性,不利于系里制定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入学教育计划。

2.入学教育内容单一,时间短

据调查,目前国内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新生入学教育虽然都在开展,但普遍时间短,内容单一,效果不尽人意。独立学院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应该保证充足的时间,在入学教育内容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专题报告、素质扩展、系列讲座、交流分享等形式相结合。

3.过于重视教师讲授,缺乏互动

艺术生思维活跃,富有活力和创造性,他们渴望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课堂,如果教师一味用固有的讲授模式,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气氛,会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要了解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计划。

三、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新模式探析

1.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艺术生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只集中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调动艺术生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设计出讲授、讨论交流、市场调研、演讲等形式,还可以根据艺术生的特点设计出优秀作品参观、作品竞赛等多个方式,要做到精心设计和选择教育形式相结合。

2.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入学教育内容要体现三个方面

(1)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艺术生的认知能力,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艺术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以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使艺术生从入学始就能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3.打造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艺术生入学教育应该全员参与。从院系领导、教研室、专业老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进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不同的方面对艺术生进行正确引导。还要邀请教授、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参与入学教育。让艺术生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

其次,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建议至少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教育。后期通过主题班会、作品展览、市场调查、分享交流等形式对入学教育进行延伸。

4.系网站要开辟入学教育专题网,提炼特色做法,展现学子风采

入学教育专题网的建设不仅是学院对入学教育方面的充分重视,也是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其次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专题网站及时了解入学教育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对入学教育内容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总之,入学教育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要突出艺术生的专业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创新精神、能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适应能力、协作精神、高尚情操、积极进取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璐.独立学院新生入学适应的困境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时代教育,2013

[2]陈翔磊.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化构建的思考.科技信息,2012

[3]唐元.高校艺术生管理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独立学院学生

独立学院学校是以培养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中级应用人才为目标的。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主要的生源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一本或二本后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科难度大、抽象程度高、成绩提高缓慢,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信息技术带入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1.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内容、教学理念等有机地融为一体[1]。其整合方式有两种:①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模拟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②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者、辅助者的作用,计算机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并且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计算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地呈现教学内容, 生动地展现了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知识依托于真实的情景展示出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2)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拓展知识、创新知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为数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式”的关卡,让学生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和经验。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学科整合后,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的探究情景、平等交流的写作平台和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获得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的反思

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因其严谨的知识系统性、链状结构性,以及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逻辑性、科学性,使其具备独有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教师要转变观念。信息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教学手段的新颖,应该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师转变观念,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从内心深处接纳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更新。

(2)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给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也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教师过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课件的演示上,这会使课堂交流变得更少,不利于培养师生关系,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一个满堂灌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独立学院数学学科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数学教学的“一支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走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学科整合,实现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此不彼,为独立学院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栋梁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定强,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5-57.

[2] 杨振江.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9,07:29-30.

[3] 杨泽忠.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1:135-136.

[4] 潘红春.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66.

篇6

关键词:心理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伴随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的一种乐器形式。基于世界角度而言,钢琴也是当下一种学习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及最为普及的一种与其类型。然而大多数初学琴者,此外,还有诸多长期化致力于钢琴演奏事业的音乐家,当他们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突发性的心理障碍。因为在钢琴演奏中,需将触觉、视觉、运动觉及听觉进行充分利用,还要利用自身娴熟的技巧,将艺术情感完整且不间断的表达出来,所以演奏者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因素和钢琴演奏效果联系分析

钢琴演奏在内容方面主要包含有艺术情感表达及技能认知的诠释,而演奏者技能能力的提升及娴熟程度,往往和自身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之间往往呈现出相应正比关系,然而基于艺术情感相应表达来讲,则需要演奏者在相应演奏时,在优质的心理素质方面更应该切实具备。针对心理因素来讲,其内容主要包含有性格、直觉能力、情感、注意力、感知及想象力等。所谓钢琴演奏实质则为演奏者自身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一种真实表达,所以,其和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及精神情感之间存在诸多内联。与此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具有单一音色的一种器具,其任何音均来自于其本身的固定化的发生装置所形成。而琴梭的运动方式、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及各音的琴弦则决定了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而对钢琴音色变化控制所具有的基本手段,则为控制触键的力度及速度。此些具有细微性的技术形式,均要求演奏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更为优质的心理素质。如若在演奏当中没有把控好或在心境上没能做到放松、平和及健康,则即使演奏者具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术,也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演奏效果。

1.优质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分析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具有极深境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奏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音、手及心的有机融合。其不仅要求演奏者在动作上要敏捷和准确,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及想象能力,此外,在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及音质的敏感性方面也要与之具备,致使音乐能够有感于心,并且运用自身手指技巧,将所要表达的因素诠释出来。针对优质的心理素质来讲,其通常为具备丰富化情感的集中展现。就钢琴演奏来讲,其将往往是将音乐艺术给与深层传播,且将其中蕴藏情感进行深刻表达及展现,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在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采用获取更为优质的演奏效果,与此同时,促使听者与演奏者之间形成深层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意识激发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钢琴演奏来讲,其除了要对作品技巧进行合理把握之外,还要将作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图进行充分传达,同时也是对作品所开展的第二次创作过程。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演奏能力,还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当演奏者在演奏当中发自客观真情,对自己所演奏内容认真聆听,并对其中内容進行及时调节和反思,才能提升演奏质量及效果。

3.平静的心态乃是对技巧准确把握的关键

在实际钢琴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手指的力度,还要在弹奏的节奏方面进行把握,如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出现内心不安、情绪激动及心情浮躁等状况,则难以对演奏技巧进行合理把握。

4.身体素质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保证

就钢琴练习而言,其不仅是一项体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当我们面对无数次反复练习时,如若演奏者不能保证具备健康身体支撑,则其在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也就难以实现。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并且基于体力及精神双重方面的综合压力下,如若良好的身体条件不能拥有,而是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适状态,则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很难进行接收,也很难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去挥动弹奏的手指。另外,没有充沛的体力,也不能对那些大型作品给与驾驭,仅仅单纯的多练,在弹奏时放开速度,或者排练连续不断,是自身思想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此外,在体力方面也不注意保持,当真正开始正式表演之时,则自身身体往往处于心浮气躁、麻木及疲劳状态,此状况不仅造成难以达到平常练习时的水平,还会造成在具体的精神层级方面出现过度紧张状况,因此,只有在健康身体的状况下,才能促使演奏中心理压力的因素减少。

二、良好演奏心态调节及培养的方法

1.针对反复的练习要有顽强的毅力

就钢琴演奏在把控来讲,其实质则为一个充满循环且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此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需要使自身处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状况,并投入到相应的反复练习之中,此外,还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勇敢的面对舞台表演,当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时,特别需要在应变能力要迅速而灵敏。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情况,对演奏过程造成干扰,比如在弹奏时出现一个键不起来,或者是在演奏过程中将其中的一两个音漏掉等,而这些均会一个演奏者造成考验,需要演奏者拥有坚定的毅力,在思想集中的状况下继续演奏,不受突如其来的事件造成影响。

2.对每一次小型表演人很对待

演奏者一般情况下,均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此时,我们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对于各种挑战进行认真把握,还要善于运用平常心去感受并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意义。真正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及做好最坏的打算的准备,以此在今后步入大舞台时能够得心应手。

3.以平常心向强者予以请教

正所谓知识无国界,而艺术更是如此,在实际钢琴学习时,要有一个敢于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和心态,正如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钢琴学习时杜绝封闭学习,要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吸取练习和演奏当中所出现的教训,将自身心态给与摆正,真正做到稳健求知和努力联系的效果。此外,如同钢琴学习那样,演奏者也要在心理素质方面予以具备,并且在长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当中不断提升。4.在演出前做足准备,实现心理负担缓解

所谓“艺高人胆大”,演奏者在实际演奏当中,不仅在演奏技术方面要熟练掌握,还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予以体现,同时也是心理压力减少的基础标准。在演奏准备时期,演奏者需要对任何音符及动作均认真对待,此外,还要对每一段乐思及每一种技巧进行认真思索,做到切实的掌握和充足的准备。从以往演奏者经验可知,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较多会出现把握不准及出错状况,并且在演奏之时还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及失误状况,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台下练习阶段下大力气,在熟练程度上要做到满分,并且在所演奏的作品环节还要正切做到心知肚明,此要求不仅对演奏中的意外及错误在发生几率方面予以减少,还可对自身的心理负担给与减轻。在演奏前的几分钟要进行合理抱我。在上场前应使自己安静下来,多做深呼吸,促使自身呼吸处于均匀状态,从中获取一种不仅镇定,并且还充满平和的心灵支撑;或者在相应意识的指引下,对手指肌肉方面的运动惯例予以运用,从而实现刺激大脑的效果,恢复圣经调节功能。比如将手指动作及力度方面的相应深触键方法进行加大,促使触键感在控制力及准确性方面增强,将大脑的相应兴奋度减缓,是演奏者在反射功能上得以恢复。将速度逐渐加快,还要让手指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有序的跑动,实现放松度及灵敏性的提升。将心理压力给与一定减轻,将紧张情绪给与缓解,促使演奏者在演奏技术及水平方面更好的发挥。当在台上时,要对自己的实力给与相信,因为在台上所存在的紧张感,主要由于对自己的实力过度担心所致,所以,要灵境思索和认真对待,多给自己加油和打气,真正做到自信的演奏。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应用;案例

[引言]

在水利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结构分解,每个工程都会分解为很多的重要子工程。分项工程有:溢洪道防护墙加固、主堤坝灌浆等;子工程比如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就包含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浇筑工程等等,这些子工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作用于施工的关系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管理好各分部分项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下面是关于几点我在某中型水库的做工程的事例,以及一些观点。

1、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点和关键环节

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中型水库水利工程的施工都面临着原先建筑物的加固和受力条件的改善问题,而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在工程施工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应用。实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施工技术管理实践表明它能有效地满足加固改善原有建筑物的目的,也能有效的在工程项目彰显其科学实效性质。其实际应用中一般要结合GPS定位测绘技术,并根据水利工程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做好了各项参数的记录,从而更好的实施好水利工程管理。

2、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分析

该技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式的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3、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应用的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科学地施工,且如何在安全度汛中施工尤为关键。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将技术完全应用于围堰中,才能保证堤坝的安全稳固。

4、案例分析

4.1 水库堤坝迎水坡的混凝土浇筑

有一中型水库,建于60年代中后期,设计库容1000万立方,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原因,其迎水坡的构筑体主要是:在夯实均质土面上铺不甚平整的花刚岩。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现迎水坡浇筑混凝土,令表面光洁平整。迎水坡长度是280米,面积是1050平方米左右。以下是工作流程:①设计混凝土砼板②在坡脚砌矮墙③平铺细沙石④砌筑混凝土砼板⑤修平缝隙,并上铺防护膜⑥对混凝土坡面浇水⑦工程验收。本次工程共用C15水泥25吨,细沙石900立方米,防护膜1300平方米。混凝土砼板的设计规格是(长方体):长0.8米、宽0.6米、厚度0.04米。共需此砼板2300块。坡脚短墙是高0.9米,厚度是0.06米。铺垫细沙石厚度是0.6米。此次工程共动用20个人力,52个工作日,还有一些小型机械等。只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还要制定科学、效率的施工计划,才能达标完成工程,为水利工程体发挥出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4.2 溢洪道两侧砌筑防护墙

溢洪道设计高程是:32.40米,主干道长1050米,渠道宽4.2米。此次工程是清除淤泥,渠底实现硬底化;在主干道两侧砌筑防护墙。此项工程由某水利工程建设公司投标竞得。本单位作为该工程监理公司的第三方。我作为监管员之一,记录了此次工程的从施工至竣工的概况。

1>清淤工程

此工程共动用了50吨钩机2台,分别在主干渠道口与渠道尾,逆向施工。而动用了3台大型汽车运输淤泥,来回共有126车次。该工程完成共计43个工作日。

2>防护墙与硬底化

此工程共用去方石1300立方,c15水泥660吨,细砂7200立方,以及2台大型搅浆机等。工程完成共用132个工作日。该水库属于中Ⅱ型,但由历史原因形成其在设计上有一些施工技术上的不足。以下是几点新的施工技术的要点:

①溢洪道地基渗流控制的施工措施:消除坝体溢洪道地基渗流,防止有害的浮托力产生,对设置在坝体上的泄槽的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设计要求,除采用常规的工程措施,如强化止水结构、加强趾板灌浆外,更应强调缓坡段泄槽底板下的排水及坝体的总体排水的施工措施。该水库坝体溢洪道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坝体的排水能力,在坝底部靠近河床部位填筑强排水体(粗料堆积区),厚度12m,并与坝体溢洪道相通。(2)缓坡段位于岸坡基岩之上,其泄槽底板及导水墙下设置网格排水沟,沟内回填粒径2-4cm砾石,这样形成的横向排水有利于消除泄槽地基的渗水。施工中部分区段由于地质因素出现超挖,该部位排水沟用浆砌石砌至设计高程,再回填砾石,这样超挖部分就可以一次浇筑。要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埋筑材料,才更好的控制渗流。

②泄槽底板砼浇筑:坝坡段泄槽底板坡比I=0.65,是溢洪道施工的难点之一。由于坡度陡,人工直接抹压不可能,如果采用覆盖模板的方法分仓浇筑,则不可避免的有模板缝造成的表面不平整不光洁,影响泄槽底板表面的光滑度。应要采用滑模技术浇筑。滑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滑模缓慢提升,下部砼接近初凝,砼更容易成形;2、滑模下部设有人工抹面平台,便于砼收光收平。该水库溢洪道坝坡段在28.77和28.78高程处各有一道掺气槽和阻滑板,且阻滑板上部有高10cm的挑流坎,给模板滑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中采用的措施是滑模“过桥”技术,用150×150方木桁架支撑,方木上部钉钢板作为滑道,滑模通过木桁架后及拆掉该桁架,再将滑模下滑至阻滑板位置,之后重新浇筑上层泄槽底板砼。

篇8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运用了问卷法方式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13级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影视学院学生461名,音乐学院学生189名,舞蹈学院学生110名,视觉艺术学院学生146名,戏剧学院学生213名。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72份,回收率89.03 %。男、女生比例为39.87%、60.13%,学生平均年龄为18±2岁。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问卷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该问卷是为了了解学生入学时心理状况以及做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早期矫治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具,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包括:(1)问卷一: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既往病史、兴趣、爱好、特长、入学动机、录取专业与自己的愿望、家族精神病史及是否做过心理测试等方面。(2)问卷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共64题,其中包括4个测谎题不计分,4个关键题为筛选分类的重要参照题,2个附加题则主要了解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总评及是否有健康或心理方面想咨询的问题。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能将学生筛选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被认为可能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约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学生;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该类学生可做为心理咨询中心今后关注的对象;第三类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

2.访谈法。针对UPI的筛查结果,对A类学生进行约谈,进一步了解该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其导致心理困惑和问题的原因,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关注,引导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2013级学生UPI筛查分布图

对问卷结果分析发现,2013级新生中属于第一类重点关注的对象有 162人,占15.11 %,其中有自杀心理倾向的学生有28名;属于第二类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引起关注的学生有 163人,占15.20 %;属于第三类心理健康的学生有 588人,占54.85 %。

总体来说,20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照,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远远超过常模10%的参照值,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本研究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需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分批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受施测地点、学生态度及指导施测教师的态度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心理普查存在疑虑,没有认真填写问卷;第二,该校属于艺术类院校,学生个性凸显,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较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也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中,有137名学生得分不在第一类但明确提出咨询意愿,说明心理咨询观念已经渐渐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心中,逐渐成为其遇到困惑和问题时选择的解决方法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学生也可能正在面临心理困惑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二)随机抽样结果分析

对1072份问卷以10%的比例抽取了108份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发现,2013级新生反映最多的几个问题分别是“缺乏耐力”(36%),“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35%),“思想不集中”(33%),“缺乏自信心”(32%),“记忆力减退”(29%),表明学生中情绪控制、神经衰弱倾向以及自信心方面的问题较多。

(三)典型现象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及后续访谈,发现该校学生一些较为典型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人际交往问题较为突出。该校属于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凸显,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出现问题后没学会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没有住校经历,且住宿是统一安排管理,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个性差别、相处的适应性与差异性,客观上增加了学生之间人际摩擦的可能。

2.情绪问题表现突出。根据UPI筛查结果,该校学生情绪问题反映突出,忧郁、焦虑、情绪波动较大且不会调节。在对第一类学生访谈后发现,近半数学生表示经入学适应期之后目前心理状况良好,在填写问卷表现的情绪困扰、甚至自杀倾向在一段时间后主诉已经消失,不存在过分消极或轻身的念头,说明该校学生情绪表现较为冲动、善变。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问卷中的问题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近期的情绪状况,而情绪具有周期性和多变性特点,这对于排查可能存在重大心理隐患的学生存在不足与偏差。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差异显著。在问卷一中“录取专业与自身愿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集中在“比较满意”和“相差太远,很不满意”这两个极端选项,后续访谈中也体现这一现象。追溯原因:一是学习艺术类专业需要提前规划未来发展走向,有一定艺术能力基础才能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人生目标较为明确,职业规划意识较强。二是部分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学生自身文化课程成绩不理想,高考前突击集中学习艺术类课程及技能参加考试,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素质不强,也没有明确的未来目标与规划,容易产生迷茫感。

4.恋爱观不成熟,恋爱问题较多。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多变、外露、感受性较高,加之大学校园相对自由宽松,有的学生为了调节终日与书与琴为伴的单调生活谈恋爱,有的学生看周围同学成双入对跟风谈恋爱,有的学生甚至被某些老师以寻找艺术的感觉为名鼓励谈恋爱。恋爱观不成熟,学生缺乏正确引导,极易导致恋爱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失恋,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5.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较为复杂。结合UPI问卷中“家庭情况”这一选项情况及日常心理咨询与第一类学生约谈的心理咨询记录,查阅这类学生的心理档案时发现,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较为复杂。这一结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危机的阳性筛查率和工作效率,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对策探讨

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心理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同时也不可缺少学生家长在其中的积极协助作用,只有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提供保障。

(一)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

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制度,实现从班级到院系到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系统督查机制。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加强各班级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将预防心理危机的工作深入到学生中。实行主动排查机制,尤其对有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者给予及时有效干预,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应按3000:1的师生比例配置心理教师,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同时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公共必修课中,针对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易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讲授与教育,教学方法也该改变过去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方式,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活泼外向的个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开设一些心理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化,满足各专业学生群体的需要;应注重加强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3.把心理素质培养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性格外向、个性凸显、情感丰富等特点,把人格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之中,让他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艺术美的感触,培育完善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层面来说

1.根据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团体辅导,如情绪管理训练营、职业生涯探索之旅、恋爱问题一二三等,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引导,加上学生个人的积极努力,对这些典型问题起到一定地改善作用。

2.运用微博和公众微信平台等学生感兴趣的新型社交工具,推送心理美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卫生专题讲座,利用报刊、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3.加强力度扶持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结合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组织各种有趣、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的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加强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互助作用,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多才多艺的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找到自信,发掘自身的优势,从而锻炼并提升个人的心理素养。

篇9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健康;大学图书馆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加剧,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疾患已成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上存在缺陷,相对缺乏独立自理能力,而且耐挫力较差,适应能力偏弱,导致在人际交往和面对新环境时引发出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存在着许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很多方面,有社会各种舆论带来的压力,有家庭传统观念和教育观念与自身观念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自杀、犯罪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以上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担忧和如何应对的思考。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地方,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为使图书馆发挥预防、化解、排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教育职能,近些年兴起了“阅读疗法”,用以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开展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一、阅读疗法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阅读疗法,是运用生理学、医学和读者心理学的原理,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阅读,来寻求心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阅读疗法能够排除读者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改善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辅助医疗的治疗目的。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心理自助疗法,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美国科学家斯塔克在一项全美调查中发现,84%的心理医生在使用阅读疗法,该疗法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有特别疗效。

阅读疗法通过治疗者向读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读者通过阅读来达到缓解、消除心理失调,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作为人的精神食粮的书籍,自古以来就有充实人的精神、满足人的欲求、启迪人的心智、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阅读疗法的干预水平可分为四个方面:智力的、社会的、行为的和情绪的。在智力水平上,阅读疗法可激发读者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反思与分析,并意识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获得关于人的行为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在社会水平上,阅读疗法能扩展人的认识范围,强化社会和文化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读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更加有效地生活,在行为水平上,阅读疗法可增强人的活动能力,给读者提供机会,以便在想象中体验各种行为模式,考察其可能的结果,也有助于抑制不成熟的行为,促进成长。在情绪水平上,阅读疗法可使读者获得许多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从而使被压抑的情感和体验进入意识之中,开通情绪和冲动表达的渠道,获得领悟,为读者提供机会以了解自己的动机和他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动机,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阅读疗法既可以单一地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一起使用。阅读疗法的关键是推荐的书籍应符合治疗目的、当事人的病情和病因以及阅读水平、阅读兴趣。要避免观点模糊甚至错误的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若能撰写读书笔记,并得到治疗者积极的关注和指导,则效果更好。因为阅读疗法有无压力、无顾虑、无强制性、具有暗示作用的独特优势,使读者易于接受。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

1 通过阅读疗法使大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困扰。大学生目前患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抑制住患病率上升的不良趋势。读者到图书馆可以无精神压力、无顾虑地进行阅读治疗,也不必支付咨询费用就能解决心理问题。因此阅读疗法相对于心理咨询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阅读疗法具有娱乐、信息、益智、领悟等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如同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的:“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调查显示大学生70%曾经通过读书来解决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所以阅读疗法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好办法。

2 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是责无旁贷的。阅读疗法服务的开展是对几十年传统、被动的图书馆阅览服务方式的一种挑战,它顺应了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增强了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信息市场的竞争力。

3 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除肩负着信息服务的职能外,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文化、信息素质等多种教育职能。图书馆作为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书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 有利于逐步完善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阅读疗法在国内的研究历史较短,理论与应用研究十分匮乏,它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以积累经验,在实践应用中加强对阅读疗法的研究。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

1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由心理咨询师对馆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人员要极大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心理学、医学等基本知识,不断地加强自身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2 广泛宣传阅读疗法。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还很少,研究进展较迟缓。图书馆可以利用宣传栏、校广播站,举办讲座等大力推介阅读疗法,向学生介绍阅读疗法的作用与基本常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从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中找到排解方法。这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乃至今后到社会上能够自觉而有效地利用图书这种特殊的药石预防和调适心理障碍,使之终身受益。例如,某图书馆举办了“阅读疗法”展览,以“现代生活的第二起居室――健康阅读快乐生活”为主题,推广“以书为药”的阅读疗法,并向读者推荐古代阅读疗法处方――清代张潮开列的阅读疗法书目《书本草》和改编的《常用对症阅读疗法书目》。

3 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阅读治疗室。阅读治疗室应为专门的阅览室,环境应布置得轻松幽雅,使读者感到精神放松。藏书要经过精心选择,放置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帮助的文献。由经过培训的咨询馆员,提供心理咨询书刊目录和专题文章,辅导读者进行有效阅读。

4 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在校园网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上传具有启发意义的佳作。让更多的上网者来学习。推荐优秀书目,以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还可以和来访者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困惑,使更多的大学生获益。

5 丰富馆藏资源,编制专题书目。阅读疗法必须有相应的馆藏资源,应根据需要合理地进行文献配置。还要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经常地提供心理咨询书目、刊目、专题文章,开展导读工作。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于改革的新思路。并最后归纳出几点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引言

为进一步贯彻和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确理解“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本文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于改革的新思路。大学体育教育首先要着立于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教授、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生存理念;实施“体育教师工作量化标准评估”制度,激励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能力,努力创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大学体育;同时在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上实行“综合体育成绩评估”制度,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一、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新时期体育思想体系认识不够

独立学院具有独特的办学结构和理念,相应的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应突出其特有的特点,深刻认识和理解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体育思想,对我们全面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不可估计的效果。大多教师只重视了普通高校共有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思想教育体系,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以及对三本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实施

大多体育教师把增强学生体质,一直作为高校体育的首要目标(以局部代替了全体),但这一整体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实现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也不具体,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只是让学生活动活动而已,各个学期和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雷同重复,教学双方对教学的具体目标不够明确。另外,只靠每周一次课(2学时)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提高技术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度并不清晰。

(三)体育理论教学不够重视.过于形式化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本来就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己组织编写的体育理论教材内容并不切合学生实际,而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组织形式的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据了解,目前很多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思想上不够重视理论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出现了照本宣读或固定重点让学生应付考试的现象,还有由于大学扩招后,教室紧张,几个班合班上大课,教师不想教,同时学生不想学,理论教学只是形式化,其教学质量难以评断。

(四)体育课程考核不够合理化

大多数教师仍是老一套,自己说了算,重视运动成绩,轻视理论考核,把普遍存在的素质达标成绩折合后成实践课成绩计入总分的现象。

(五)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也发生了一定的动态变化,经调查发现,目前,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占20%,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一大批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的老专家、教授已退离休,只有依靠中青年教师来挑大梁,而中青年教师又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知识面狭窄且较专一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学科,新知识却显力不从心。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也这方面的现象更为突出,大多数教师没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多集中于足、篮、排等大项上,造成“偏科现象”。

二、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为目的、“师范技能培训”为中心的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科学发展观,学生参与思考的过程观,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观等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因此,这种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影响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自觉性,提高科研能力,拓宽体育课程视野,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吃透体育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加强理论课教学、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才能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其具体对策如下。

(一)确立“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第一”为中心的体育思想体系

加强对体育思想的理解,体育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所在,让教师明确终身体育是独立学院体育的最终目的,“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第一”是高师体育目的和方向,师范职业技能培养是高师体育思想的内容。针对这些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加强教师对新《纲要》的学习讨论,吃透其精神,重点抓住新的内容,特点进行学习,可采取个人自学,集体研究讨论,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专家辅导,主动参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等多种形式。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代教育;美术心理学;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70-02

一、现代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正在向着市场、世界化进程迈进,其发展进程也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这就使得高校在现代美术教育方向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这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现代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目标,为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人才。

传统的美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使得专业划分较细,导致人才知识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有些高校为了片面地与市场接轨,在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提高了实用性的要求,使得一些高校现代教育更具有了功利性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不少改变,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大。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高的回报,却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片面追求实惠化和实际化的目标,学习观念也带有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倾向性,对于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却有所忽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改变这种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是现代美术教育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心理学就是对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活动,对美术作品欣赏者的心理活动以及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等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一研究过程主要是对情绪、认知以及意志等相关情绪的活动规律进行探讨。美术教育是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与美术作品的创作者进行无声地对话和间接地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不需要学生与美术作品创造者面对面进行,但是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学理论知识和美术学基础,能够领悟到美术作品创作者隐含在作品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能够欣赏美术创造者的心路历程。

三、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美术作品作者的创作心理与美术教育

任何一个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美术家用自己的笔来表现自己心理活动以抒发某种情感的过程,或者通过某种艺术形象来表现自己思想的过程。每一幅美术作品,作者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肯定是一个构思过程与一个心理激荡过程的交汇与升华。可见,每一幅美术作品中都饱含着美术创作者心中的想法和千言万语,饱含着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美术创造者将作品完成之后,还要通过美术欣赏让学生们了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们能够去挖掘其中的艺术魅力,去发现其中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用。也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才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并且掌握发掘美术作品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工具,构建起美术创造者同美术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社会联系之间沟通的纽带。

美术作品都有作者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学习者想要深入了解,就一定要了解美术作品创作者的心理过程、心路轨迹,进而从精神上与美术作品创作者产生共鸣。从美术心理学角度来讲,美术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总会将自己头脑中的创作冲动通过绘画语言展示给读者和欣赏者,有些可能会隐藏较深,有些可能会比较难懂,但是经过美术作品欣赏者或者学生的慢慢领悟和感受,总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含意,通过视觉美和韵律美以及作品的艺术美去领悟美术创作者的心理动因。同时,高校学生在对美术作品创作者的心理轨迹进行探索和追寻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欣赏能力和领悟作品内涵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如,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画中的公牛象征,实际在暗喻受难的西班牙人;而画中受伤的马,则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灯火;抱着死婴哭嚎的妇人和手握鲜花、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这些画面,我们从中感受到画家对战争的残酷,法西斯野蛮兽行的谴责以及强烈的抗议,以及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必胜信心。

(二)美术作品的社会心理与美术教育

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美术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结合当时历史情境和社会情境进而升华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人类社会对当前世界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以作者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据的,而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的真实情况也需要通过美术作品来展示,社会的真善美需要美术作品来宣扬,社会的假恶丑需要通过美术作品来鞭挞。英国著名哲学家科林伍德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社会完全了解自己的内心,它就会在这一点上欺骗自己,但对于这一点的无知意味着死亡。”所以社会需要艺术家去挖掘,去体会。

学生如何去正确理解美术作品想要表达的社会内涵,如何去把握美术作品创作者的心理和审美意识等,这些对于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美术欣赏能力和提高自身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美术作品让高校学生了解作品创造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创作意图等,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作品创造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作品表面进而看到其背后本质,从而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正如美术心理学上所认为的“美术(欣赏)活动还会把观者推向一种类似在海妖的美声中陶醉的动人体验。从美术家的创造到意趣无穷的观看,这些都不仅仅是读解式的认知,也是情感的沐浴。例如,学生在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学习时,首先看到的是花卷中的各种生活场景,通过这些生活场景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北宋时期工商业的繁荣与兴盛。同时,还可以从构图手法、线条勾勒以及虚实结合的韵律感等方面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者张择端的高超手法和娴熟的技法。

每一幅美术作品产生的当时的社会因素都有很多,不可能都包含其中。但是,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还是要学会从作品中感受到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这也是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美术欣赏能力的原因,也是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内在艺术魅力。心理学家艾伦・温诺说道:“画家在描绘满头密发时,只是非常逼真地画出几缕而把其余的部分画得很模糊,但是观赏者设想出模糊的部分并且竟然想象自己看到了细微的发丝。实际上观赏者并不对实际不存在的头发产生幻觉,他们细心就能清楚地看到,画家仅仅描绘了几缕发丝。然而,人们对画的知觉不是一般的反应,因此往往不在意所描绘的景物比真实的景物少了多少。”这种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所具有的心理因素与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见微得着”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学生自身心理感受与美术教育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学习也是对美术作品的一次细致的欣赏,而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精神活动,是学生运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去进行体验和感悟,进而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学生首先要从自身心理感受上进行提升,进而提高自身艺术欣赏水平。就像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每一幅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活动,都充满着突发性与不确定性,而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时的审美活动同样也充满着即时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一点来说,就要求欣赏者不能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要以之去印证和对比创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理心境。这也是美术心理学上认为的“对每一幅美术作品的探究,都隐藏着内容以及情感复杂而丰富的主体评价。由于这种评价与情感经验相互交织在一起,所以就特别真实自然,因此很强的颉抗性在心灵的提高或塑造肯定一般不会碰到。”然而,美术学习和艺术欣赏毕竟是学生单独个体的精神活动,在学习美术作品和欣赏时需要静观默察、揣摩品味作品的主题思想,体味作品的艺术内涵,并与创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发生共鸣。如清代朱耷的《荷花水鸟图》以高度概括、删繁就简、以白当黑、虚实互衬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支残荷,一只孤立在危石上,缩着身体、翻着白眼的水鸟。欣赏者可以从中深刻体味到画家冷漠、孤傲、白眼向人的性格特征。再了解其生平以后,又能使人等同身受地体会到他身为亡明皇室后裔对清统治者的抗议以及其在精神上的极大痛苦,那种“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境就跃然而现了。

参考文献:

[1]高建立.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2,(7):120-122.

[2]宋涛.试论当代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89-92.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原则

目前,随着我国人才培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趣味性教学已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进行游戏环节的设计,从而落实教学任务。因此,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通过总结和分析,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础,势在必行。

一、心理特征分析

1、喜欢关注新鲜的事物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面对新鲜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极强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会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繁琐的教学氛围和无趣的教学模式产生排斥心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课堂之外的地方。比如:在课堂前期,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跟上教学节奏。到课堂的中期和后期,往往就会发生开小差和交头接耳的情况。再比如:在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突发的事件吸引注意力。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够全面,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在缺乏合理引导的情况下,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以及教学质量。

2、情绪化较重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心理极其敏感的阶段,情绪化比较严重。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的获取难以保持一颗客观的心态。比如:一次考的不如意,可能会导致他们嚎啕大哭,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甚至,也可能由于在某一次的考试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心生自豪感,觉得洋洋得意,从而对后期的学习产生轻视的态度。小学生因为自身的情绪较敏感,无法客观的进行自我调节,还会导致无法正确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比如: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老师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要求甚至是批评。部分小学生就可能误解老师的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游戏设计的相关策略

1、注重游戏的自发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想通过游戏设计来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掌握好以学生自发性为基础原则。在进行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前,需要充分掌握班级同学的整体心理情况,分析该游戏的适用性和参与性。比如:在针对小学数学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述后,让同学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简单的游戏,如四个苹果可以分为两组两个苹果,则4是2的2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2、以小学生认知为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开蒙的阶段,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与成年人。因此,在针对小学数学的游戏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小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将小学生常玩的游戏引用到教学中,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正确的认知。比如:积木是很多小学生常玩的游戏,在对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积木进行课堂演练。通过让学生观察积木的外形,从而增强小学生在几何体知识中的立体思维能力,对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再比如: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很多小学生都非常熟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该游戏进行有奖问答。每一排的同学在听到问题后,进行站立式抢答,并对回到正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个小苹果。在抢答过后,老师可以邀请同学对自己的胜利果实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团队意识,端正小学生的价值观。

3、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是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游戏环节,都不可以脱离真实的教学目的。游戏作为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游戏需要始终以服务教学为目的而进行开展。首先,老师进行在游戏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内容和纬度,进行切合知识点的游戏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游戏教学的目的性和质量。其次,在游戏环节中,老师需要时刻把握好程度,避免游戏过程失控,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影响教学质量。老师要按照游戏的每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游戏设计可以考虑学生分组的问题,并结合加减题来完成,即每个小组事先分组,答对一道题可以从别的小组抢一个人过来,答错一道题则必须表演一个节目,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极大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逻辑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上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游戏进行合理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桂英.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3):212.

篇1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阅读 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由“好读”变成“会读”。在教学中,老师明明教了许多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事实证明,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方法,仅仅只是关注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了了解文章的中心,写作的方法,写作的顺序,以及文章思想感情的提炼。这就导致了,阅读始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程的整合打破原有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学生、文字对话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课堂中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堂课中会更多的出现图画、音乐、视频、相关文字……材料,课堂的容量飞速扩大。在课堂上老师、学生、各种教育素材相互碰撞,激励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

“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为结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随文识字教学、理解词义教学、质疑教学、课内词语句子的积累教学、勾画重点词句、批注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等整合。例如:随文识字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让孩子在课文中学习生字,通过语言环境的学习了解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老师和孩子手中的“小书”变为“大书”,并且可以通过预先的设置将这些生字突出出来,这样孩子在看老师出示的“大书”的过程中就可以留意到这些需要教学的生字。在以前老师往往只有花很多的时间将重点句段抄写在黑板上,再进行勾画。如果课文比较长,就只有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优生都找到半天了,学困生还在满头大汗的大海捞针。信息技术的使用,老师不仅仅可以把全部课文展示出来,而且还可以将如何勾画、书写的过程展示给孩子。这样就连学困生也可以通过“依样画葫芦”来慢慢养成这样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加自然、轻松的学习生字。在以后的随文识字教学中老师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学生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养成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知识。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际操作与探究,学生可逐步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并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趋势,展望。

上述一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整合,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不过是挂一漏万。但是从我的初浅尝试和感受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不断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让课堂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效率得到更多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而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我们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而这一适应过程,势必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生机,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谢幼如 《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4

【关键词】 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及普通一本、二本高校的深入开展给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压力,因为这些年来中小学和普通一本、二本高校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不仅投入了相当的物力和人力,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独立学院在物力、人力两方面都相对较弱,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能借助中小学和普通一本、二本的已有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设高品质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达到高效、优质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目的,这给独立学院教育者和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独立学院只有认真、快速地解决好该问题,才能继续保持其“又好又快”的发展步伐,才不会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被淘汰。

为此,课题组通过近四年的时间,对西部地区一些独立学院和普通一本、二本高校及有关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整理出一些可供相关独立学院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时的参考信息,如本文重点探讨的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相关调查及基本分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应用的今天,要让大学学生①掌握好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就需要转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观,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最优的教学策略。

为了寻求适合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的普适策略,课题组对西南地区5所独立学院连续4年的大一学生入学前后②关于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最后我们得出如下一些基本结论:(1)入学前,差异较大。如:有的学生已对字处理软件、图形软件、编程软件等掌握熟练,而有的却还不会开机、关机。(2)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曾经熟练掌握简单信息技术的学生进步却不明显,而那些曾经是IT盲的同学也并没有因为“系统”地学习,而有太多的改变。为此,我们通过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各种形式的访谈、交流,以寻求一些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信息技术》的讲授内容零散,操作内容大多陈旧,缺乏系统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其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快速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需求,以及不能满足差异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课题组经过这四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较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也考虑了适合信息技术及其教学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欲借助手机、QQ、学习社区等网络平台弥补传统教室的不足。另外,在此基础上,试图采用混合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评价。

2.指导思想

文献[1]指出“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这无不说明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行为,动态、混沌过程;它针对着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标。对于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课题组经过四年的研究和实践,并在成功申请了国家级子课题《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开放、立体和全纳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指导思想,其中,“开放”是指既然《信息技术》这门计算机公共课程成为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课程,那么它就应当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基本条件(即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使之成为不同专业学生培养信息技能的开放性平台;“立体”指在贯穿信息技术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的多维特征,教学工具和评价模型也应立体化,即:体现智力素质、相关性、支持的学习环境和承认差异等;“全纳”是指依据现代全纳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者应具有公平、民主的学习机会,包括参与、提问、公正的评价方式等等。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信息技术特征和满足信息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策略,并加以实践。

3.教学内容

文献[2]“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内容不仅是开放的,而且是动态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学者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往往把教学内容与教材混淆,以教材为全部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有失偏颇。为此,课题组在组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时作了一定的改进,其目的是:(1)基本理论与参考教材为准绳,不脱离基础;(2)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发展基本保持同步,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时代性与广泛应用性;(3)启发学生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对信息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

比如:我们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时,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例,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为入口,分块讲解它们的基本知识,并以此和PC操作系统相对照,分析彼此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对操作系统的一些常用的、关键技术进行勾画。这样由技术应用到理论分析、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不仅让学生对自己常用的手机操作系统、PC操作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熟练的掌握,而且也对操作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有了深入理解,为后续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学习和日常的操作系统故障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执行。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显著特征是:(1)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介于二本学生和一专之间,所以,不能照搬对一本、二本和一专学生的教学方法。(2)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创新思维较低,自卑心理较严重。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计算机基础差异大。一些偏远地方来的同学对计算机可以说一无所知,一些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又相当熟悉。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言堂、一刀切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出现“吃不饱”、“吃不下”的情况。

李秉德教授[3]曾对教学方法分为五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为此,课题组结合李教授的教学方法分类法、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独立学院实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场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教学,订单式教学法为主线;而网络教学则采用E-Learning、M-learning和QQ空间教学法。

4.1课堂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任务驱动教学”特点,即: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理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课题组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征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比如:《信息技术》的“文字处理应用”时,其驱动教学设计是:设计四个任务来完成该部分教学。(1)输入和保存诗词“沁园春.雪”,其中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汉字输入、标点、修改、换行、保存等(2)编辑图文并茂的“沁园春.雪”文稿。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文字的修饰、图片插入和编辑、声音插入等。(3)为文稿加入注释。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自动换行、选定、复制、粘贴、查找与替换等。(4)打印出文稿。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排版、页面设置、打印设置等。最后,教师给出综合任务-制作电子班刊,要求分小组完成。并在下次课时按小组验收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阐述制作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参与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让教师可以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这门课程不再是教师零散的讲完所有知识点,而是对每一教学模块以任务的方式呈现,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互动协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4.2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无领域不用、无信息技能者无从的现状,各行各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量日俱增,需求也呈现多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参考,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人才。因此,我们在组织《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时,以企业的主要要求为参考,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

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他们亟需这类信息化管理人才,为此,我们根据其需求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让学生在校-企联合的资源平台上,与企业工程师面对面学习、交流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和管理基本知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相关内容,这既让学生熟悉了信息系统的使用,同时,也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关键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这样设计的实践教学,不仅学生大有收获,而且也让企业招聘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员工,节约了他们在重复培养员工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的费用和时间。

4.3多元化网络教学

现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其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学习带来了穷言难尽的便捷。为了弥补传统教室的区域局限性和实时交互性差等缺陷,教育学家和信息技术学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如:多种多样的E-learning、M-learning学习平台的问世,但这些多元化的网络学习工具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其教学策略,设计了适合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化网络教学,以满足学习者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比如:我们构思和设计了QQ空间教学平台、网络互动平台和手机实时交流平台。

QQ空间教学平台。现在有电脑的国人几乎都使用QQ作为即时通工具,学生也几乎人人一个Q号。利用QQ空间作为教学平台不失为课堂教学一个有益的补充。申请一个专业QQ号,利用该QQ号建立QQ空间。里面的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及知识进深,同时,学生可以使用QQ留言等方式,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互动平台。该平台由本课题组搭建,内容主要有BBS、课程资源共享、教学视频等。该平台是开放的,面向全国所有用户,帮助教师和学生与外界进行技术交流。

手机实时交流平台。该平台主要利用移动工具随时给学生提供课程反馈,方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对问题的解答。

总之,多元化的网络教学作为教堂教学有益的补充,不仅延伸了课堂,也使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

5.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是以分数为主,其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兴趣、特长等的评价,误导学生“分数第一”,抹杀了他们在公式、名词等记忆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和志趣的发展。这种传统式的评价方式难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当然,他们的信息素养也难于提高。在文献[3]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评价方式动态地、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分数是学生能力的象征,教师“评价”是高于一切的,使“分数决定命运”成了多年来教学过程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唯一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操作性,但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同伴、家长的他评作用。为此,我们认为独立学院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同伴和家长的他评有机融合一体,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能力。

第二、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独立学院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要避免“分数决定论”带来的“重理论、轻操作”的结果。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评价方式应以学生的差异性与学习情境的具体情况而定,把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强调学生自身内在的变化,减少学生之间量上的比较。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采用各种测验和考试,而且还要兼顾听课笔记、现场操作、学习心得、同伴协作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挖掘他们在信息技能某一方面的潜力,弥补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第三、强调评价结果的动态化。信息技术的学习本身就是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所以,学习结果也仅仅是一个个离散的状态,不能以静止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的变化,把评价结果动态化,以期及时发现学生在信息技能上的潜质,有针对性给予实时地、动态地指导和训练。

第四、强调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评语往往都是苍白无力,虽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生之短,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失去了“鼓励进步”的价值。所以,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使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尽量使学生能接受评价的语言,激励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诸方面特点,动态更新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让学生在创新的评价方式中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6.结束语

本文探讨的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是课题组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和已有经验而得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教学心得,其优点的量化表现在:这些年来我院的每次等级考试过级率不断提高,这让课题组成员倍感欣慰。同时,通过对一些专业学生的跟踪考察,我们还发现他们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我们在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课程建设的内容很多,还需要深入研究的子课题也有很多。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除此外,还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相关的领域加大研究投入,如:独立学院信息技术教材研究、独立学院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建设研究等。

注释:

① 这里指的大学生主要是独立学院学生,同时“大学”指独立学院。

② 入学前后:是指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但尚未开课这段时间,即为“前”;大一学生在学习完传统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后,但尚未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者段时间,即为“后”。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2]http:///view/424858.htm[DB/OL]

[3]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4]黄绍斌、陈臣.全纳教育视野下的高职高专教育[J].继续教育,2009年12月

[5]包昆锦.试论全纳教育人性假设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李院学报2006(1):21-24

[6]边仕英.全纳教育的新理念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3-136

[7]侯新一.试论全纳教育理论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教育与职业[J].2007(5):172-173

[8]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