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讯的发展史范文

通讯的发展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通讯的发展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讯的发展史

篇1

伴随经济的发展地球村的建立,世界的范围越来越,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人民之间的联系通讯技术成为人民联系的主要介质,而光纤通讯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光纤通讯、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光纤通讯的发展历程: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

从1966年形成光纤通讯的概念,到1977年第一个商用光纤通讯系统投人运营,科技界、企业界花费了n年的时间完成光纤通讯第一轮的科研与开发过程。第一代光纤通讯系统,采用的光纤是多模光纤,光源是发光二极管,光波长是0.85拌m,传输速率为34Mb/s,价格要比电缆传输系统昂贵。紧接着的十多年,光纤通讯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和逐年进步。这些进步的趋势和内容可用图1来概括:(1)光纤由多模转为单模。50拜m芯径的多模光纤,允许成百上干个不同横模的信号传输,这些不同模式传输的速度不同,形成模式色散,从而限制了传输速率的提高。单模光纤芯径为几个微米,只允许最基本的一个模式传输,因此消除了模式色散,能传输更高速率的信号。(2)光源由发光二极管转为激光器。这两种光源相比,无(3)传输速率从低到高。从70年代几十兆比特到80年代中期几百兆比特,再到90年代几千兆比特。(4)使用光波长从0.85拌m转为1.3拜m,再转向1.5拜m。这三个波长也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代光纤通讯的特征.光纤通讯使用波长的这种移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光纤损耗和光纤色散两个问题而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5)费用的不断降低。由于光纤系统从传输媒介到发送、接收端机均不能与旧有电话设备兼容,因此在光纤通讯初期,每一电话线路的造价要高于铜线,随着生产批量增加、制造技术的成熟、传输速率,即单根光纤传输话路的增加,光纤通讯的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减低。就全球范围讲,1994年,是光纤通讯与铜线电缆通讯价格趋于相同的一年。更重要的是,今后光纤通讯的成本将继续下降,而铜线电缆通讯的造价将继续上升。(6)实际应用逐年指数增长。据1994年1月不完全统计,全球敷设的光纤总长度已经达到550。万公里,其中北美2400万公里,欧洲1400万公里,亚太地区1500万公里.应用的形式也从开始单一的话路业务转向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光纤数据网、光缆电视传输系统都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商业应用。电信技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电信主干线通讯容量不断增长的历史。1842年莫尔斯电报到本世纪60年代的微波技术,人类电信发展遵循指数规律,大约每20年提高10倍。光纤通讯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一规律,给电信主干线通讯容量带来了更高速的发展。光纤通讯子1980年至今的15年时间里,传输比特提高了400呗。光纤,最终要代替铜线成为通讯的主干传输介质,光纤通讯,最终成为信息时代的一项支撑技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超大传输容量。

二、光纤通讯中的应用技术:

1、光纤放大器在光纤通讯中的应用:

通讯技术的实质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人类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因此,光纤通讯技术所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容量距离乘积,亦即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的乘积。

所谓标准的光通讯,是指对光像直接进行强度调制、接收端直接检测的光通讯系统。这种系统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将主要由光纤的衰减所限制,传输速率则受到光纤色散特性、光饵性能、光源调制电路等因素制约.采用相干光通讯的方法,可以因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将容童距离积略为提高。然而真正为光纤通讯开辟了新天地的是光纤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具备下列众多优点:(1)增加了谱线宽度(2)增加了增益高度(3)功率输出可高达上百毫安(4)噪声很低(5)增益波长与第三代光纤通讯波长相吻合(6)泵浦激励带与可靠地半导体激光器兼容等等

一个在增益谱线内的光信号,经过几十公里的光纤传输,衰弱了的信号经光纤放大器放大后得以继续在系统中传输。这就是光纤放大器的最基本的功能。除了这种在系统中作线路放大的用途外,光纤放大器还可用作系统发送端的功率放大和接收端的前置放大。

在以前的光通讯系统中‘标准’系统,衰减了的信号是通过电中继器将信号放大的。这种中继器将按收到的光的弱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这一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然后再用处理后的电信号调制一个新的光源,“接力”将光信号继续在系统中传送。必须强调指出,光纤放大器替代这种光一电一光转换的电中继器,不仅仅是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光纤放大器提供了在宽达35nm的范围内对所有传输光波长的全透明放大、对任何传输速率的全透明放大和对传输码型的全透明放大。这些功能是电中继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光纤放大器被称为电信技术的一场革命。

2、光纤通讯技术在宽带中的应用:

1991年,英国莱恩克基金会在伦敦颁发光电子学奖,颁奖的是撒切尔夫人,获奖的一组是为特种光纤做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另一组是提出光孤子传输概念的美国科学家。会上展示了获奖人制作的光纤放大器样品。基金会的科学顾问们选择这两项研究颁发奖金并非巧合。光纤放大器与光孤子的结合,使光纤传输具备极大的容量.甚至如科学家们所说:无限带宽自光纤通讯问世以来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损耗与色散。长波长方向即1.sl,rn移动、光纤放大器的涎生、光纤制作技术的进步使损耗问题得到了解决,色散,引起脉冲展宽;色散,与传输距离成正比;因此它限制着容量距离乘积。光孤子的概念就是超短脉冲在光纤中无色散传输;就是一个光脉冲信号,在长距离光纤中传输以后仍保持它原有的脉冲形状。光弧子和光纤放大器的结合已经使光纤通讯的容量距离集成成十倍、百倍的提高。

人类需要信息高速公路,需要一个全球联网的电信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的目的和功能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之间可以用任何方式的组合来相互交流话音、数据和图象信息。光纤通讯为建设这样一种电信基础设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人类今天或多或少陷人道路拥挤、车祸不断、污染严重的困境。交通给人类亮出红灯。然而,人类找到了新的答案:信息高速公路全线绿灯。

3、光纤通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随着大电厂、大电网的形成和发展,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建成,生产调度、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向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调度、管理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将来实现综合业务通信网(ISDN).从而对电力系统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传输调度电话,又要传输远动、保护信号(PLC复用通道);既要传输模似信号,又要传输数据乃至图象信号。

总之,随着电力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对通讯提出了大容量、长距离、高质量、高速率和能传输多种信息的要求。显然电力载波通讯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光纤通讯在电力来统的应用寻求一种新的,可解决上述矛盾的通讯方式。数字微波和光纤通讯都是优选对象,在80年代,当时光纤通讯还未达到较好的商用水平,电力系统就建成了以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到各大区网调中心,到各省、自治区中调的,以数字微波为骨干的,边远省区、新疆和大型工地如碧口、二滩、天生桥、安康以卫星地球站为通讯联络的全国电力系统的自动直拨通讯调度网;但是,微波站遭受过电压的机率很高,主要来源有雷击微波站天线、雷击与微波站相连的架空配电线路及通讯线路等,多年来,全国有许多微波站都遭受过雷击的破坏,既损坏了通讯设备,又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了防止雷击事故损坏通讯设备,电力通讯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采取诸如接地、均压、屏蔽、分流、保护等防护过电压的多种措施,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接地网,部颁规程规定,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小于5欧姆,即使如此,每到雷雨季节还要提心吊胆,光纤通讯完全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因此,光纤通讯当是电力通讯的最佳选择;

4工业电视图像的传输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系统容量的增加,水、火电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电压逐步提高,50oKv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和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除了掌握现有的远动、保护、自动和通讯信息外,为强化集中控制管理手段,尚需使调度人员能及时的直观的掌握一些关键环节的设备运行工作状态及操作后的反应。为此对遥视系统的需要是迫切的,尤其是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它的作用就更大。光纤通讯由于有频带宽、衰耗小、不怕干扰等优点,为传送图象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几一几十km之内清晰的传送图象已不成问题。传输图象可采用最简单的模拟光纤通讯系统,也可以用一套光纤系统,同时接几个摄象头。目前,电力系统新投运的工业电视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光纤通讯技术。

光纤通讯由于有频带宽、衰耗小、不怕干扰等优点,为传送图象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几一几十km之内清晰的传送图象已不成问题。传输图象可采用最简单的模拟光纤通讯系统,也可以用一套光纤系统,同时接几个摄象头。目前,电力系统新投运的工业电视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光纤通讯技术。

篇2

关键词:移动通信;3G;4G;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移动通信主要是指移动体之间进行的通信,即通信的双方或一一方在移动状态中进行的通信过程,具有显著的可移动性。移动通信既可以是移动体之间进行的通信,也可以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进行的通信。移动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在很大程度使得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通信的需求得以满足,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变化,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尤其是目前3G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指出第三代移动通信正在向超3G(B3G)或称第四代移动通信(4G)方向发展,最后,逐步形成包括广域的、局域的、车域的、家庭域/个人域的各种网络和设备的充分融合和协同,实现形成以为人们提供最佳体验为目标的无所不在的智能信息空间。

1 发展现状

1.1 移动通信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移动话音业务超过固定差距逐步拉大,异质竞争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用户数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用户数《中国则是2003年进^这个拐点》。截至2004年5月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未来,移动通信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从收入看全球移动电话收人已经接近固定电话收入有可能在2004年或者2035年超过固定电话收^。移动电话的资费与固定电话资费越来越靠近,同时移动通信的个人化”,使得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作用更加凸现。

1.2 GSM体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近3年来全球GSM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出来与CDMA相比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GSM/WCDMA体系占75%而CDMA体系在全球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 3 91%.因此GSM/WCDMA用户是CDMA用户的5 4倍(2003年是5.3倍),显然CDMA与GSM的市场差距在逐步拉太。

1.3 WCDMA转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截至2005年7月,全球共有207个3G网络商用(EVDO和1X分别计算),其中74个WCDMA网络.21个cdma20001 x EV--DO网络11 2个CDMA 1X网络。截至2005年7月底全球共有74个WCDMA网络提供商用业务。(注:同一家靠司在不同国家推出的商用网络分别计算)。截至2005年6月底.全球WCDMA用户数为2830万人.与2004年9月公布达到的1000万用户数相比WCDMA阵营用户数在半年内突破2000万大关.其中大部分是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用户.超过1 300

万。日本另外一家提供WCDMA网络的运营商Vodafone的用户数超过了1 30万和记黄埔公司的“3”业务全球用户数突破800万。

1.4 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竞争加剧,行业受技术推动呈现波动状态

通信行业中的技术更新速度与计算机汀业的技术更新速度也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的而IT技术向通信技术的渗透迫使移动通信行业中的技术竞争加剧。移动通信的发展从技术推进到市场推进,重新又受到技术推进的影响。随着全球移动产业向3G的迁徙日趋明显,关于下一代移动技术的讨论开始日趋热烈以传统设备商为代表的阵营开始大力宣传3G的增强型技术如HSDPA以Intel为首的新兴阵营提出了802 X体系.并对传统的移动设备提供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此外,整个通信产业界开始对传送网的发展给予关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 移动通讯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于当前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今后移动通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自适应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既要能够满足传输不同速率及不同质量要求的多种业务需求,又要能够随时问和传播地点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因此,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调制传输速率的能力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能够在确保传输质量的基础上,根据传播条件的不同有效地调整传输速率,并能够将所用频谱的效率发挥到最佳。可变速率调制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可变速率正交振幅调制,简称VRQAM。它主要是一种振幅和相位相互联合而成的键控技术。电平数越少,每码元携带的信息比特数便越少,反之电平数越多,其每码元携带的信息比特数便越多。二是可变扩频增益码分多址,简称VSGCDMA。它主要通过改变发射功率与扩频增益来传输不同的业务速率。在将高速业务加以传输的过程中必须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才能降低扩频增益,此时可适当地将发射功率加以提高;而在将低速业务加以传输时必须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将扩频增益适当的增大, 同时相应的降低发射功率,以免出现多址干扰。

2.2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业务将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提供有效的多用户高速下行数据业务技术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需求,而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便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主要由MIMO、H.ARO技术组成,能够将下行速率提高到8Mbps.20Mbps,其中MIMO技术不仅能使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得以扩充,而且能够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14.4Mbps.21.6Mbps,但是MIMO技术会增加移动台和基站的复杂程度。据研究,配有4付天线的移动台的复杂度相当于单个天线的2倍,因此为了使MIMO的信道空间得到充分地利用,作为空时处理方案的BLAST技术便应运而生。BLAST技术主要通过多径提供的空间并行性将比特率大幅度的提高。但是BLAST系统通常仅在信道极窄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但是若接收端采用MIMO.DFE技术,则在频率选择性信道等更一般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BLAST技术。

2.3 智能天线阵列技术

智能天线主要由多组独立完整的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系统,能够将收发信机的多个输入与多个输出巧妙地结合起来, 并提供一个综合的时空信号。与单个天线相比,智能天线能够对波束的方向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能够跟踪信号变化,以减小旁瓣干扰,使每个用户能够得到最大的主瓣。这样既能够使系统容量得以增加,SINR得到有效的改善,又能够使小区的最大覆盖范围得到扩充,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得到降低。

2.4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指研制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编程程序,将所有的应用通过这一平台中的软件编程程序得以实现。也就是说, 即使是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终端也能够通过相同硬件平台上的不同软件而得以实现。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种移动台及各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缝集成, 同时能够使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将使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有所改变,并加速无线网与有线网的相互融合,实现多种网络互联,增强网络的灵活性。

2.5 IP技术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有一个十分完整的IP系统,不仅能够使核心网得以IP化,更能使无线接入部分得以IP化。核心网的化主要考虑的是原有核心网的改动程度、改动后和兼容性及改动成本。而无线接入部分的IP化能够确保IP技术的协调性,促进基于包的统计复用技术的实现,同时能够大大降低传输成本,使全带宽利用度得以实现,真正促进语音和业务数据融合的实现。

2.6 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主要是一种检测系统中多个平行传送信号的高效检测程序。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出发点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看成有用信号,而非干扰信号,通过消除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信号,进而促进频谱效率的提高以及容量的增加。

3 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的移动通信,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个人化的需求,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赵晓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8—39.

篇3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超级秘书网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

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幼儿;发展;作用

在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测查,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和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诊断,接着制定相应的训练课程,借助一些特殊的运动器材,让孩子参与其中,一般需要训练1至3个月左右,就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效果,孩子在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以及饮食、睡眠方面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

本文主要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阐述了感觉统合的涵义,并且就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旨在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和体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供广大同仁借鉴学习。

一、感觉统合的概述

感觉统合就是指组合人体器官各个部分的视、听、嗅、味、触、本体、平衡、运动等感觉信息输入,经过大脑的组合,来完成身体的内在知觉,并且对此作出反应。要想使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起来,完成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顺利接触,就必须依靠感觉统合训练。譬如,当我们鞋子里有沙子时,我们的脚就会感觉到疼痛,紧接着传输到大脑里,大脑得到信息后,立即发出信号,让脚从鞋子里拿出来,倒出鞋子里的沙子。若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够协调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我们在幼儿园,有时会发现一部分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学习成绩差或者是不稳定,还容易紧张,内向胆小,吃饭时爱挑食等毛病。究其原因,都是感觉统合失调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

当前,很多幼儿只有很少的活动空间,大人对幼儿的保护过度,要求比较多,再加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僵化,不和谐,进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以至于带来孩子学习、生活和活动方面的障碍。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只是由于孩子身体某项功能发育较慢,产生了不协调的现象,感觉统合失调的最终结果是造成孩子学习困难,智力下降等。这些孩子可以借助感觉统合训练来改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能力,智力发育情况,记忆力等。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促进幼儿感觉动作发展。借助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对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和质感很有帮助。帮助幼儿认识自身内部信息,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信息,进而发展身体的动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例如,我们训练幼儿走平衡台,要求幼儿双脚或者单脚在平衡台上站立,双手做排球等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要加强前庭刺激,保持身体的平衡。再者,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摆,做一些动作等,对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很有帮助,有助于建立前庭――固有平衡。

2.促进幼儿身体成长发展。让幼儿参加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发展神经系统的组织整合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对今后进行高级运动以及学习阅读很有帮助,决定了高级运动和学习阅读的训练好坏。通过游戏对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让幼儿趴在地上练习推球,球摆放在离墙壁30-50厘米的地方,让幼儿去推球,这样可以加强幼儿颈部肌肉的锻炼,促进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让幼儿进行独立游戏活动的同时,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某项游戏时,我们要适当地鼓励和表扬他们,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玩,尽兴尽情地去玩,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有助于孩子发泄情绪和能量,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轻松愉快的氛围会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为亲密,他们与老师的交流也会显得更为亲近,轻松的人际关系就很容易建立。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立足孩子,不断探索,努力寻求更适合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使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高,提高孩子的体能、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等,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的学前教育稳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诒洁.感觉统合训练对提升幼儿身体及心理素质作用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4(12):21-23.

[2]杨晋蜀.何春玲.感觉统合训练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23-24.

篇5

【关键词】 移动通讯 4G 发展趋势

一、引言

今天的社会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人们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迫切希望可以随时随地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交流,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移动通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对移动通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高速体验。同时3G技术在速率、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网络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化,已经跟不上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势必要求下一代容量更大、通信更快、功能更为强大的技术―4G的到来[1]。

二、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历史

1987年我国在广州建成了第一家移动电话公众网,这家公众网成了我国移动通讯网络的鼻祖。后来我国于1994年开通了第一个数字通讯商试验网卡,这也标志着我国从第一代通讯网络过渡到了第二代通讯网络。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第三代通讯网络,发展迅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推动下,移动通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技术阶段:

2.1 第一代蜂窝模拟移动通讯

此移动通讯采用的是模拟、频发多址技术,这种最早的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能够克服范围的限制和区域的容量,典型代表为AMPS及TACS制式的蜂窝移动通讯系统。在八十年代末得到广泛应用,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

2.2 第二代蜂窝数字移动通讯

第二代蜂窝数字移动通讯在第一代模拟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改造,克服了第一代频谱利用率低,无法承担数字业务,设备价格昂贵等缺点使得其具有多址技术多样化、网络容量增大,可实现数字通讯后续能力的优势。目前我国尚有部分人群还在使用此2G网。

2.3 第三代移动通讯(3G)

这是新一代的移动通讯技术,比2G技术更优越,采用CDMA技术,继承2G技术优势外,克服了2G技术的一些不足,可实现高速的信息数据传输。同时还能够提供宽带网络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技术服务,并且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实现全球漫游服务,也是我国当今阶段运用的技术。

2.4 第四代移动通讯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移动等通讯运营商率先提出了4G网。4G网主要解决3G网存在的技术缺陷,采用OFDM技术,可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宽的网络频谱,给客户创造一个更好的信息服务体验。也是我国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移动通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 通讯宽带高速化

移动通讯的宽带化主要体现在无线网络传输信息的能力上[2]。目前3G网络理论上可以实现2Mbit/s的传输速率,实际上还达不到这样的速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更新,这样的传输速度已远远达不到人们对网络的要求,所以高速度的无线传输是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3.2 网络融合,统一化

网络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3G网与固定网络的兼容;二是3G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之间的三网融合。

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一旦在技术上与固定网络实现无缝连接,那么就意味着网络资源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融合、共享,从而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三网融合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必定是通过IP协议整合有线和无限网络方式,提供端到端的IP无缝连接,构成一个开放性、结构化、更加灵活的互联网络[2]。三网融合后不但可以实现信息业务的最大化开发利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简化网络,降低维护成本。由单一性转向综合,网络性能得以提升,大大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水平。

3.3 终端模式统一化

目前我国的发展通讯技术还处于发展期,市面上存有单模、双模、多模的多种移动终端,产品多样化,模式不统一。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的日趋成熟,最终必定会有一个革新的统一标准,模式统一化将会大大提高移动通讯的发展。

3.4 终端新型智能化

新型的通讯网络要想提供更多的媒体业务,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移动终端支持,那么这个移动终端就需要配备更快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更先进的硬件设施,适应媒体业务的拓展。快速畅通进行视频通话不仅要有更清晰的摄像头还要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行相应储存。总之终端设备必须要随着技术的发展,适应业务需要,只有相互匹配才能带来更好更快的用户体验。

3.5 从3G到4G过渡

4G是移动通讯网络的必然发展趋势。4G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智能性能高、高质量通信、频率效率高、费用便宜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服务的广泛运用,3G在速度传输、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无法适应人们的快速需求。故移动通迅的下一步必定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3]。4G能比3G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佳的服务品质、多样化的移动多媒体数据服务,并且对无线通讯进行全球覆盖,使随时随地享受信息畅通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互联网用户数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利用ADSL,CATV和FTTH等技术推动了宽带接入的发展,同时通信费用却在不断下降,使宽带业务的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3]。这说明通讯公司必须通过科学管理而不是恶性价格战来降低通信费用,提高市场渗透率。所以4G系统可通过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增加资金优势,提高市场渗透率。同时4G系统的业务范围要与3G系统兼容,这也导致了4G属于蜂窝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容纳WLAN,以获取更高的传输速度。由于信息的瞬息变化,未来的业务模型必将不同于现有的业务模型,所以在4G中要曾加一条轴,以便对变化的业务进行及时处理。比如有些间歇性信息,它们由许多终端产生,每个信号的业务量非常小,传输速度非常慢,通过这个轴便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

四、结语

在当今3G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讯的确显得很神秘,人们对其充满期待。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行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首先,人们对4G的期待主要还是在传输速度上,虽然运营商们给出的传输速度是100Mbit/s是3G的50倍,但是众所周知这只是理论上的一个数据而已,实际上传输速度受多方面限制,比如手机的内存也会影响其传输速度,所以实际传输速度会低于理论速度。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人们对于4G并没有很强烈的市场需求,在我国,3G网尚没有完全覆盖,技术还不是完全成熟,3G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4G技术的认识、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总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移动通讯技术必将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蕾.浅析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讯[J].科技创业家,2012(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