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教育分享范文

安全教育分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0:33

安全教育分享

篇1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 班主任管理工作; 安全教育; 安全事故; 保护与自我保护

在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这个角色是重中之重。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生活指导员,临时监护人等多种角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要做好一名班主任,教师就有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面对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新要求,如何当好班主任至关重要。班主任管理工作琐碎繁多,方方面面,下面就学生在校期间安全这一块与同仁交流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也求共享共勉。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是学生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安全无小事,否则就不会在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网络上经常爆料的中小学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由于我们班主任老师能够力所能及多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做细致点就能避免的而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严重后果就悔之晚矣!更有甚者因为学生的安全事故而惹上相应的连带责任或官司乃至丢了饭碗。所以我们当老师的管理工作做细致点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当然更是为了对我们的学生负责。

下面就我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一下:

1. 搜集好学生与家庭(监护人)的个人及通讯信息,随时可与家长取得联系。

案例1.1.周末或放小长假收假返校学生没有及时返校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查明原因做好登记,以免学生在返校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而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案例1.2.特别是寄宿制学生,下晚自习后夜不归寝,到熄灯就寝后没有回来,得先调查情况,实在是晚了还没有回来,就得电话告知家长了,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即便是学生在外面发生了意外事故,你已经尽力了,与你的干系不大。

案例1.3.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或突发事件(特别严重的),要及时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且要求家长到学校协助解决问题。

2.勤于动笔,写好每天的班主任工作记录。很好的利用主题班会,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如:运动安全,用火用电安全,食物安全,不要打架斗殴,不要下河洗澡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内容进行讲解和记录。对班上的学生时时监控,尽量吧学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就是真正发生了意外或安全事故,也不至于落下个监管不严,渎职或者失职之罪。

3.班主任要多动嘴,时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教育的不间断性。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未成年人,老师对他(她)们的好言好语听不进去,或者是当时听进去了,一会儿,一天,两天或一段时间就忘了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要不厌其烦的在他(她)们讲,直到听进去为止。

篇2

关键词: 西安市 普通高校 体育资源 社会共享

在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背景下,西安市人口剧增,社会对西安市大众健身场馆设施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西安是一座集文化、科技、教育于一体的西部中心城市,是我国高等院校的聚集区,新校区的建设,使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资源更显优势,数量多,质量高,并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和经济基础。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既能缓解社会体育锻炼资源不足,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前期我们对西安市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中发现,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实施了与社会的共享运作,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1.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现状问题

1.1学校领导对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重视不够。

据调查,高校领导注重体育资源在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建设和利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主要围绕学校体育教育中心,对体育资源的社会化没有列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中,对体育教学部门也没有就此问题认真提出目标任务、实施要求和发展对策。因此,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1.2人力资源利用率、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率低,学校下拨体育经费不均衡。

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师主要承担校内的体育教学、训练、表演与竞赛活动等工作,涉及社会层面的健身教学与指导的教师很少。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满足校内需求,校外开放率低。场馆有偿开放的学校较少,开放的学校主要是地理位置处于城市居住人群较多,交通便利,场馆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但有偿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对外运作宣传不够,没有树立积极主动的运营理念,仅限于简单地满足锻炼人群的时间和场地需求。无偿开放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没有对外公开向社会开放。另外各高校年均下拨到体育教学部的经费不等,少的只有几万元,多的上百万,经费不足,影响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保养与维修,也必然限制体育场馆设施的对外开放。

1.3大众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厚,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消费的理念落后。

虽然随着西安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众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西安市大众体育健身人群数量较少,良好的锻炼氛围没有形成,体育消费理念滞后。西安市体育消费人群中,其中多数人是选择社会健身场所,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消费的人群占少数,消费人群主要以自己组织的小团体形式,选择、联系锻炼时间和地点。还有多数锻炼者主要依靠居住附近广场、空地、道路选择自己喜爱的健身方式,如跳广场舞、练拳、抖空竹、扭秧歌、长距离快走等达到锻炼目的。据调查,社会体育场所消费高于高校体育场馆消费,但为什么会出现多数消费者选择社会上高消费场所进行锻炼,而不选择低消费的高校良好资源进行健身,其原因主要是利用高校体育消费理念淡薄。

分析影响利用高校体育消费理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是良好健身氛围的缺失;大众对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情况缺乏了解和认识;高校缺乏对大众积极主动的宣传、启发和引导;缺少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并根据大众需求、居住地点和时间主动对接、运营,以满足锻炼群体需求的组织机构或个人中介。

1.4高校在体育资源对外共享方面缺乏一整套全面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

据调查,西安市高校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安全保障问题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目前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共享,因为消费人群占少数,所以由体育教学部简单化的管理方式暂时能基本应对,在此方面没有出现过大问题,但随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学校自身正常的教学、训练、各种活动,校园环境、设施及健身者的安全保障等必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无法应对未来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发展趋势的。

2.西安市普通高校深化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实施对策

2.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

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重要意义,高瞻远瞩,从长远着想,不仅承担校内的领导责任,而且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纳入学校总体目标规划中,从学校全局出发,在保证校内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相关部门提出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和对策,确保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顺利实施。

2.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开放利用率。

体育教学部要成立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小组,并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外宣传,一是要激发大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二是要加强大众对高校体育资源优势的认识,掌握大量大众信息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进行科学合理交流与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推荐优秀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资源优势。同时可以根据居住地、年龄、交通情况等,帮助组建体育团体,尽可能做到人人锻炼时,交通便利、人员适合、指导有效、器械齐全、场馆设施到位,服务周到,价格优惠。

2.3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体育器械、场馆设施的高质量。

高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缩小学校下拨体育经费不均衡差距,通过体育资源有偿开放创造的经济效益,补充投入资金,做好体育场馆的建设、保养及器材的补充、更新工作,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等顺利实施,同时要能满足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2.4制定、完善安保措施,满足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需求。

随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深入实施,高校内的人身安全、环境、场地、器材等的保护会成为突出问题。高校既要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就必须提前制定和完善各项安保措施,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确保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翱.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索[J].搏击・体育论坛,2014,5(12):31-32.

[2]赵永斌.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与社会体育指导教学的联系[J].体育教育,2014(93):96-97.

篇3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本文借鉴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发达地区区域资源建设经验,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开展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研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建设、开发与应用,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西安市长安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思路,为相关部门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

1研究思路以及过程

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各管理部门(主要是现教中心、基础教育处)、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的支持下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弄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初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方法和高效机制,为教育管理部门快速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决策提供支持。早在2008年罗江华博士提出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三个层面[6]——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应用层面的论述,本文借鉴该理论,并考虑管理和运行效率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研究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基础设施;二是分析目前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功能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三是总结和分析现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四是研究分析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针对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激励方式和运行机理、人员队伍等,给出可行性对策。

调查研究的数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来自西安市教育局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主要涉及学校基础数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建设现状、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教育资源的数量、类型和来源、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共享资源呈现方式的意向、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等。二是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侧重对长安区边远地方的关注,尽量做到有代表性,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韦曲、滦镇、兴隆、细柳等地,共发放问卷400份(区县教育部门、学校、村民三种问卷),由于此次调研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多为教师教育提供服务的,所以问卷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选择了长安区的7个区域共计12所学校。其中,小学3所,初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2所,完中(含初、高中)4所。调查采用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献言献策。共计发放教师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290 份,有效率为96.3%。通过初步的访谈,了解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对已经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作参考。访谈对象包括西安市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农村偏远山区,以获得对城市和农村信息化教育情况较全面的整体认识;根据访谈了解到的信息研究分析以往工作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三是根据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了解,认真总结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一系列相关文献,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长安区中小学教育概况

信息化教育资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西安市长安区,目前长安区有中小学共计149所,其中小学108所,初中28所,高中13所(包括职教中心和职业二中)。在校学生大约7万人,教职工约5000人。自2000年起,尤其是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的任务更显重要与迫切,西安市长安区先后确立了“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相关学校和组织机构。区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将具体的奖惩措施落实到细节处,除了从思想上让广大师生和管理者增强信息意识以外,更在实践中监管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统一标准、突出应用、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三者并重的原则,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先后实施了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建设工程,“农远工程”、“班班通”等。目前,长安区已基本实现学校通过光纤或ADSL接入教育城域网,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服务与应用,多数学校设有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等。与此同时,多年来全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际意义的面向领导者、教师、职员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网络信息技术素养,基本做到“领导懂、骨干精、教师会”,为教育管理平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人员队伍保障,为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3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在长安区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长安区中小学以提升办学实力,优化校园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教学工程,长安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全区共建成微机室243个,“校校通”85个,多媒体教室350个,装备微机10245台,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力地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程,使全区的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3.1 长安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长安区中小学逐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大力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目前长安区中小学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各校自主开发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二是从校外购买信息化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入,西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各学校也在不断地开发建设校园网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中小学开始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也为教师教研、教学资源共享服务。

3.2 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信息化功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它能使教育信息安全、快捷的进行传递。长安区教育局中心网站建设于2011年5月中旬试运行,各直属单位、学校,各乡街中心学校,幼儿园的网络中心扩容升级于2011年8月完工,这样为实现网络资源库、网络图书馆、网络论坛、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功能提供硬件保障,为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资源共享提供条件。

3.3 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长安区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规划,全面落实《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2008-2010年行动计划》。努力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专网及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互联网接入工作。推进区教育局门户网站、教育资源网和全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完成教育局网站的扩容升级、改版工作,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教室和6所学校“班班通”建设。启动建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大力提高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启动“西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达标”工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实验部室和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过调查与研究,就西安市长安区各校现已建设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而言,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个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并且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4.1 存在问题①资源的局限性。学校的自主资源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来源大多数是通过校外购买的方式获得的,这就会出现多个学校花费同样的费用却购买的是同样的资源,也会出现经费多的学校资源相对丰富,经费少的学校的资源相对缺乏。此外,各个学校建设的资源库只能局限于本学校使用,资源的数量有限不说,而且失去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②资源的不规范性就以数学资源为例简单说明,资源中的句点许多都使用的是中文句号,公式未能采用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或者其他辅助工具编辑而出现形式错误,使用的图形中有些线条不规范、焦点也不准确,偶尔会出现水平线或垂直线倾斜、角的顶点处两边不相交等问题;此外,在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中,为了追求美观而使用特殊字体或艺术效果忽略了科学性。这些不规范性使得各个学校的资源库无法设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也使得用户在运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说版本。③资源更新速度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致所有教材都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编排,并逐年推进。因此,每年都会有新教材涌现出来,不但有国家的,而且还有地方的,而各个学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都需要配套开发。因此资源开发的工作量巨大,资源更新又只是依靠本校教师,人数精力有限,这就使得各校资源库中的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适当的补充,最后再完美的资源库过1~2年都会因资源过时而无法使用。所以,如何能够保持资源的适时更新,是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一条。④资源发展不均衡,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各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多以素材、文本、PPT形式为主,许多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硬件设施只有投影仪,因此对大多数学校而言,资源库中是极其缺乏动态生成类资源(优质录像)和半开放资源(优质主题资源)。此外,虽然表面看起来各校的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数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但许多资源都是低水平的设计和重复开发,亦或是照搬书本和素材而制作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求教育资源的设计应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寓教于乐,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现在各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致使供学生使用的有效资源十分欠缺,也使资源平台无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⑤硬件设施薄弱。西安市长安区位于西安市南郊,还处于建设之中,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还不能达到市区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些学校在校园建设,师资建设以及硬件设施建设还需积极努力,而这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于这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享用其他学校拥有的资源,也使其校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更新,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4.2 解决问题的对策①开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可以由长安区教育局总体领导,制定统一标准,长安区的每个学校作为资源提供者共同创建专属长安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拓宽资源来源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各校提供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带动信息化教学发展相对较慢的学校同先进学校同步化发展,提高长安区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②规范资源形式,实现统一化管理。所谓统一化,就是指被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等方面具有统一性标准,同时不失科学性。这就需要各个学校以开会的方式统一思想,共同商讨如何实现资源的规范化,使在各个学校的用户对资源都能达成一致认可,也使教育资源的使用更广泛化。③定期更新资源库,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建立同步化资源。这一环节可以由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协助完成,要求一线教师能确保定期根据自己所教的教材或者使用的较好教学资源在资源库中进行更新,从而使资源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与时俱进,具备真正的使用价值,建立起与教材变化同步化的教育资源平台。④强化创新理念,提供有助于用户更好发展的资源。这一环节既要求各校的提供者自身具有一定教育经验,而且要求资源的提供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后才可使用。还可以制定相关奖励制度,鼓励创新,使资源的提供者摒弃以往的陈旧方式,将创新放在首位,提供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具有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资源,使其具有独特的一面。⑤各校达成“资源共享,教学共同发展”的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政府方面要相对加大对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资金投入,从而解决硬件设施的建设,其次根据协议共享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5结束语

当前我区教育城域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独立联网和信息封锁的现状,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造成条块分割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何确保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网络效益,是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将来长安区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会呈现“连通性强”、“交互性强”、“服务水平超前”的良好现象。

参考文献:

[1]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2]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荐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4.

[3]申军霞.整合资源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

[4]李馨,胡小勇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5-58.

[5]胡小勇,付道明等.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述评[J].教育信息技术,2009,(3):52-55.

[6]谭金波,石晋阳等.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教师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6):6.

[7]王民.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7-58.

[8]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7-82.

[9]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10]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11]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篇4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以建设省级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攻防与安全”为例,对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现状、难点和不足进行专题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课程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并结合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建立通用、统一的课程建设平台,促进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大课程受众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 :工作过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虚拟技术;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60-05

作者简介:李锋(1981—),男,广东龙川人,硕士,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图像处理。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批准文件号:粤教高函[2013]13号);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教改项目“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xjs-2013-2001)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意义

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以其开放学习、资源共享、知识公益的理念特色和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在高职院校中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重构立体化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散性、孤立性和不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可以将不同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优质资源进行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通过云搜索和云共享技术扩大优质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高职院校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资源共享课程,有利于加强校企双向互动,促进校企合作,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沟通时间和渠道,行业高速技术革新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职业教学之中,很难实现职业教学与企业工作任务的匹配。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将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中,可以消除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缩小地区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目前,各高职院校经过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都各自积淀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但由于闭关自守和标准不一,在信息化网络中反而成为资源信息孤岛。通过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统一平台,整合共享学校间优质教学资源,可以缩小地区间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现状和问题

我国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使用率,监督精品课程运行情况,2008年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涵盖文化、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第二阶段: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支持建设350门左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分两批开展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遴选工作。2012—2014年,通过立项建设方式,重点建设200门适应教改发展需要和反映教改成果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2015年,通过遴选准入方式,选拔100门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新课程。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如何整合、共享、管理和监督这些课程,如何发挥其示范性和辐射作用,企业如何参与共建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如何利用多媒体和虚拟化技术,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云共享等缺乏清晰思路和实践经验。二是目前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形式简单,课程开放共享范围和深度不够,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三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缺少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独自开发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脱节,没有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难以有效发挥资源共享课程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鉴于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立足企业,面向师生,服务社会,以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课程建设之中,并结合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并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中探索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通用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

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

现以“网络攻防与安全”课程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尝试,完成了学科系统化教学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首先,由IT行业为引领,配合锐捷网络大学和企业制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职业标准”,并与专家座谈,进行职业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对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要求。

然后,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职业标准”,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把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细分为网络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入侵检测与定位、网站安全配置、系统漏洞分析。

在确定工作岗位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定网络攻防课程的学习领域。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由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指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在具体课程开发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结合企业实习、顶岗锻炼方式,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之路。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入侵为手段,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再现公安机关侦察网络犯罪和网络管理人员排除安全隐患,优化监控网络的实际工作过程。

建设平台与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由实训平台、虚拟课本、原理仿真、虚拟实验室、在线考试和虚拟社区六大模块组成。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模块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界面设计采用DIV+CSS+flash。学生在实训平台可以在线浏览工作任务,下载工作软件,模拟工作环境,浏览全课程录像,进行在线远程实训、提交实验报告等。实训平台资源与锐捷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采用攻防角色转换式教学,设计“先攻再防,攻中有防,攻防结合”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攻击中寻求解决方案,由攻击中掌握防范策略,从攻击中汲取管理经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每个完整工作任务都以课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由任务感知、技能目标、技术理论、技术实践、技能拓展、任务评价六个环节组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如图2所示。

(二)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

虚拟课本和原理仿真模块采用Flash动画实现。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广泛应用于网页动画设计。虚拟课本将现实中的课本制作成Flash动画,利用鼠标和数据库模拟翻页效果和电子书签,可以实现在线浏览,快速定位,网上传阅等功能;原理仿真将晦涩理论以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展现,仿真网络运行机制,阐述工作原理,再现网络安全维护过程。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动画效果如图3所示。

(三)虚拟实验室

实验模块 虚拟实验室模块包含“系统安装与维护实验室”、“思科PIX防火墙安全实验室”、“思科虚拟专网安全实验室”、“DOS入侵命令虚拟平台”等七大虚拟仿真实验。虚拟设备采用与现场设备一致的配置内容,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迅速掌握现场工程要求。

开发平台和架构 虚拟实验室平台采用B/S三层架构。B/S是一种基于 Web 的三层体系架构,是一种“瘦客户端胖服务器”模式。它由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服务端虚拟件提供编写好的Java类文件用于仿真网络设备配置算法,如生成树算法、路由选择、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算法组件经JavaBean封装,后存放在服务端设备组件数据库。服务端设备组件库存储JavaBean组件注册的XML文件,用于存储虚拟实验的XML文件。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嵌入Java Applet和Flash模拟人机互动配置过程,调用JavaBean组件生成实验配置结果和报告提交给客户端浏览器。虚拟实验室三层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虚拟场景绘制 系统前台采用VRML结合3D Max绘制虚拟实验场景。VRML是一种三维造型和渲染图形描述语言,具有分布性、通用性、交互性和易扩展性等优点。它用文本信息描述三维场景,文本信息通过Web传输由浏览器解释生成三维场景。VRML使用纯文本描述场景,生成的数据量很小,适合网络传输,但是在描述复杂三维物体时,VRML执行效率和可靠性低,因此在绘制复杂场景(如桌椅、网络设备等)和其他实验器材时采用3DMAX建模,生成*.wrl文件,再用文本对 VRML场景进行描述,结合Flash在浏览器中输出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在封闭场景内以第一人称视觉进行虚拟实验,如开启服务器、设备接线、敲击桌面键盘等。虚拟场景效果如图5所示。

虚拟设备的人机交互过程 Flash作为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其脚本语言开发出的动画效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别适合模拟网络设备配置过程中的人机互动过程。用户通过浏览器配置界面对虚拟设备进行配置,输入的配置命令经JavaBean组件返回计算结果,并经Flash制作成图形元件。图形元件既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可重复使用的动画片段(重复使用的片段如用于模拟网络设备的启动过程)。在Flash中,用户输入命令和执行按钮元件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对影片剪辑添加动作脚本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从而仿真网络设备人机交互的配置过程,如图6所示。

虚拟实验室优点 虚拟实验室相对传统实验室而言,具有以下优点:(1)虚拟实验室能模拟真实设备工作过程,能极大地解决实验室设备匮乏、建造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2)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地点、实验设备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仿真实验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3)用户只要通过浏览器接入即可进行在线实验,如定制网络拓扑、模拟网络入侵、配置实验设备、查阅帮助信息、保存实验数据等,图形化实验结果使得虚拟实验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四)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子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情境建立测试系统,能有效及时地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题库涵盖网络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架构,并将行业考证纳入最新题库。

(五)社区论坛模块

社区论坛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发表见解、交流互动的社区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也让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接触学生。用户注册账号后可以在相关版面发布帖子,进行回复,并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私下交流。

我们通过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为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共享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4]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5]赵凤梅,胡勇.网络教学中认知思维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6]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7]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1).

[8]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

[9]刘川川,宁玉文,高岭,马力,高东怀.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10]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11]仇晓春.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特点及教学潜能[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2]张宇光.马里兰学院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3]刘凤艳.《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14]郝耀军,王建国,赵青杉.网络智能教学系统中双层学生模型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

[15]曾海军,范新民.关于网络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及支撑平台的架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16]周彩霞,张宇,贾换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2).

[17]李林曙,赵坚,陈卫宏.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18]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19]王欣,陈锡宝.我国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

[20]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2]廖宏建,吴涛,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篇5

关键词:资源共享,数据安全,生命周期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使用,国家大力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教学资源库[1]。先后成立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并通过讨论制定了资源的开发规范以及各种审查认证标准。截至到2007年8月已建成容量超过5TB的资源库,涵盖了81个专业1900余门课程和70多个专题[2]。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教育,资源库的规模还将继续增加。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加大了资源库的建设力度,精品课、公开课不断出现。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地区资源共享程度的差异性较大,资源共享的建设仍将是很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资源库的逐步完善与扩大、智能设备以及网络的普及,今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由于所包括的信息量高,其所蕴含的价值也比较高,因此也给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资源的安全传递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所属学院建设的资源共享平台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如何能够极大程度的保证资源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在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数据安全威胁,其次结合学院开展的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过程的具体情况,研究应对策略。

2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与面临的安全问题

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资源共享”是平台的基本功能,平台基本定位为建设成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个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工作与学习所需要的各类设备资源以及各类经验资源。为我校学生及相关人员自学、深造以及网络交流学习等提供服务支持。因此,平台的系统设计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从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出发,以促进学生、教师间资源共享与交流,促使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充分借助网络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构建开发。本文所开发的资源共享平台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很多学生访问网路资源的首选设备已不再是传统的个人计算机而是更加方便携带使用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以平台针对这些不同的设备将设定不同的访问接口。由于访问方式的多样化这也给资源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目前资源平台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

由于本文设计开发的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不同的对象都有自己允许看到的资源。例如对于教师,教学科研的相关数据学生应该不能够浏览。当系统某个用户访问到不属于权利范围内的资源称为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

(2)泄密

资源共享平台中的泄密是指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黑客等),通过侦破、截获、窃取或者破译等手段获取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包含了很多用户的个人隐私及宝贵资源,因此一旦泄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

(3)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是指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系统设备的故障、系统感染病毒造成数据丢失或者被非法篡改。由于资源共享平台中的有些资源对于其拥有者而言非常重要,一旦破坏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3数据安全策略分析

为了能够提高本文所研究资源共享平台数据的安全行,本文按照不同角色进入系统后的生命周期对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该平台的不同用户进入系统后的生命周期包括身份认证、权限分配、资源访问、用户行为分析等几个方面。

(1)身份认证过程面临威胁的应对策略

系统在身份认证过程中针对面临的威胁主要从用户认证以及主机认证两个方面考虑。用户认证是通过身份验证过程确定用户是否合法,为了避免非法对系统登录身份的破解,系统在用户认证阶段提供了基于图像的动态验证码策略。为了保证资源避免受到互联网的攻击,本文所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将部署在校园网内网中,外网的用户如果想访问资源需要通过主机认证的方式。

(2)权限分配过程面临威胁的应对策略

为了能够对系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权限分配,资源共享平台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权限管理策略[3]。通过该策略系统可以高效安全的将特定的资源与角色进行对接,从而提高资源访问的安全性。

(3)资源访问过程面临威胁的应对策略

为了避免数据因为设备的损毁导致数据破坏,系统具有数据备份的功能,资源库中的数据将在不同地点进行备份。为了避免数据遭到泄密,首先,系统将资源库中的数据通过安全套接层进行加密,实现不同节点与程序之间数据的保护。其次,系统采用了过滤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数据传输离开了校园网,系统会自动阻止数据的再次传输。

(4)行为分析过程面临威胁的应对策略

行为的分析主要是对用户的行为以及存储的数据进行监控,本文采用的策略是通过平台访问日志记录每个合法用户访问资源的痕迹;通过数据库操作日志记录数据的操作痕迹。通过对日志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用户的动态以及及时发现对系统有威胁的用户;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数据库中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管理。

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能够提供对数据的保护,但是无论技术多么的优秀“数据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4]。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或者缺失所引起的网络安全风险要远大于非法用户对数据安全带来的威胁。这些管理制度需要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制定并监督执行。

4总结

本文的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平台在搭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通过研究用户使用平台的生命周期,对每个过程分析了各种潜在的威胁,并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网络状况给出了一些将要采取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颁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2] 贺婷.高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园局域网 教育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村小学班班通已基本建成,教师通过互联网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丰富教学资源,课堂变得分外精彩,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为此,建设校园局域网教学资源库是农村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做好基础,确保共享服务正常

1.1硬件设施准备。由于农村学校没有更多资金配备专业服务器,因此可以找一台配置相对较高的品牌电脑作为共享文件服务器,安装好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能更好地管理用户的访问)。

1.2建立学科文件夹。我们按农村小学课程目录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文件夹,在学科文件夹里再建1~6年级的文件夹,每个年级里按上、下期建立子文件夹,最后在每期里建立“每课题目”文件夹,那么,教学资源就放在每课文件夹里,这样分类有助于老师迅速找到每一课的资源。除了学科文件夹外,还要建立安全、德育、艺术、科技、教育技术等专题文件夹,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安保科等科室文件夹,党支部、工会、大队部等组织文件夹。建立文件夹时要注意根据硬盘分区大小,均衡地将文件夹放在不同分区,文件夹建完后就进行文件夹共享和访问设置。

1.3进行网络设置。一是要保证所有班班通电脑和办公电脑在同一网段形成局域网,这样有利于局域网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二是全部计算机加入同一个组,最好新建一个组(如以学校为名的组)。三是所有计算机要重新命名,变成能一眼看出这是哪个班或哪个办公室的电脑,方便查找与访问。四是关闭DHCP自动分配IP服务,让所有计算机用静态IP访问,并采用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过滤,确保只有已绑定用户才能访问。

2.有效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1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首先要解决有无资源的问题,动员全校教师参与校园资源库的建设,由教导处按教师任课情况分配任务,每位教师按所教学科上传一个单元或几课的教学资源,资源可以是网上收集的,也可是老师平时上课使用的课件、视频、图片、教案和其他文字资料等,统统拷贝到每课文件夹里。资源可以分学期上传,也可一学年传完,这样学校教学资源库就初步建成了。其次是对资源进行优化,每位老师和每个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老师可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的也要拿出来共享,放在每课文件夹里,以“某某老师整合”命名建立文件夹,方便其他老师借用与参考,同时让“整合老师”感受到分享的快乐。长此以往,优秀资源将越来越多,可供老师选择的也越来越多,教学相长,教学水平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2.2专题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建有安全、德育、艺术、科技、教育技术等专题文件夹,里面上传了相关专题的资料、视频等。如安全专题,上传了2009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指南包括:学校安全管理、季节安全、交通、溺水、中毒、踩踏、防洪、防震、防雷、防火、校园伤害等十一个方面的预防及处置方法。还有《安全教育》专题片,共51集,每一集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独自在家不开门、拒绝陌生人诱惑、乘车头莫伸窗外、蒸气烫伤要防范、莫信网友去见面、切莫阻挡电梯门、生态环境要保护等,这些视频以动画和实景的方式,注重教会学生方法,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安全方面的预案、制度、工作流程等。有了这些资源,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就得心应手了,老师可针对班级安全状况,选择相应资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他专题也上传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源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科室工作上传下达。上级有许多教育教学、安全、人事等方面的文件,以前都是采用纸质打印,一级一级地传达,真正让每个职工知晓或学习是相当困难的,而建立科室共享文件夹,各科室分类将文件资料上传到文件夹里,供老师们随时查看学习,就方便多了。教师上交材料也用不着跑路,可直接将文件上传到科室文件夹内,由科室人员直接收取就行了。

篇7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和共享,以便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高校不断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要想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便对档案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服务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构建成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本文就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内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提高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环境;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55-02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真实的记录,其中档案管理工作孕育而生,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均需要使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各自行业或企业中的各种信息与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档案资源管理在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科研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均需要形成各类档案管理资源,其主要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和记录.但是在当今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无法适应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高校档案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以便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

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内涵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指的是在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现有配置和管理的前提下,对数字化档案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从而对目前分散的档案资源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以便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高校档案资源的合理布局以及优化配置效果和作用.在对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内涵的了解时,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首先,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原有的档案资源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档案资源现有的配置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次,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解决高校资源分散性、独立性以及封闭性等问题,以便确保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转变为多样化、综合性以及递增性的发展趋势.再次,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需要在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实现,其中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完成,需要将传统中的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的档案资源,以便利于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并实现跨时空的共享.另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到的变革有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档案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2].

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必然性

在教育领域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信息技术就逐渐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中.随着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的与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连接的校园网,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环境下,校园网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并逐渐研发出新一轮的软件,以便为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提供前提基础.高校档案资源是学校信息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党政的管理、科研、学生、基本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出版、财会、声像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高校档案资源来源比较丰富多样,其信息量是庞大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发挥出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档案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与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为网络共享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产品比较少.同时,高校档案资源比较分散,通常分散在各个部门业务的系统中,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急需要对高校的档案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共享,以便有效的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和条件,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条件,对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前提条件.通过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3].

3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标准不统一

档案资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同时,也是高校各方面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对其科研、教学、各项组织活动等的全面、系统的记录.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需要有一套标准体系,能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标识、存储、交换、管理、检索等统一规范.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以便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还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档案资源管理标准化的程度不够高,不管是在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方面,还是在档案软件开发的方面,均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目前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较大的问题,其资源整合和共享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2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人员队伍质素较低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环节包括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内容,在各个环节和工序中均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其中大多数工作人员沿袭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工作人员只具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高.同时,缺乏法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措施

4.1 建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标准

要想有效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管理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化体系.其标准化体系包括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技术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总体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管理标准以及档案资源整合的工作标准.其中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技术标准指的是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和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总体标准包括术语标准、其他综合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工作标准包括接入系统的各个信息服务机构其日常的工作和服务标准.在目前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对其标准的设立不够重视,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在当今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中,只有对其制定出标准要求,才能够发挥出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价值[4].

4.2 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人才资源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时候,需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人才队伍中需要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专家、法律工作者以及信息安全专家等.但是在现阶段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要求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重视高校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便确保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研究与建设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开展.因此,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中,需要重视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以便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前提条件.首先,需要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充分了解档案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其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各个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信息处理技能,以便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处理档案中的信息.另外,还需要对高校档案工作者进行计算机技术培养,以便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操作的要求,熟练使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以便对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研发,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5].

4.3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档案信息的安全屏障.在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中,尤其需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其也是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使用信息安全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强化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安全性.为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一道安全有效的屏障.其次,需要注意改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的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速的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储、收集、传输、开发、应用等工序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其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建立数字化的资源体系,以及网络化的服务管理系统.以便有效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另外,高校档案部门需要以建设档案资源为核心,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从而实现档案工作中心的转移,对档案资源管理系统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以便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基础.

4 总结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中,教育领域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其进行整合和共享,可以适应现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的发展.在对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时候,还需要对其标准进行指定,并需要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便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14,14(03):147-148.

(2)何振,蒋冠.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建设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9,17(04):215-216.

(3)向立文.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条件研究[J].情报杂志,2012,21(12):102-103.

篇8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所以,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模式。

(二)云计算的特点

1.资源集成共享提高利用率。云计算集聚大量计算资源到统一公共资源池中,并以多种租用方式统筹共享资源。

2.数据分布存储确保高可靠性。数据分布式存储将云端的用户信息备份到地理位置相互隔离的数据库服务器中,甚至用户自己也无法判断信息的确切备份地点,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

3.虚拟资源池确保高可伸缩性。云平台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形成统一资源池,按照应用访问量按需调整资源,确保云规模可动态伸缩,满足用户和应用规模持续增长需要,使得用户得到满足需求的计算资源。

二、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实行的必要性

(一)是大数据时代电子教育建设应用的需要

电子教育建设和应用模式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长期以来电子教育采用传统的“自建、自管、自评”的发展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对学校服务的新的需求,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和应用,作为电子教育建设新的思维模式,将逐步实现电子教育的统一建设、管理和服务转变,有效解决传统电子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创新的需要

1.学校决策科学化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校的机构膨胀,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生。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有序、有效整合学校部门间的资源,合理科学地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将会产生管理决策的“共振”效应,从而提高学校组织整体的共同管理能力,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管理的成效。

2.是学校管理执行高效化的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可以不断优化和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学校行政事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大量的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都能依托网络进行传播和信息处理,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主观因素对业务流程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3.行政成本低碳化的需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电子教育的建设应用,改变了学校的传统组织方式,推动了学校管理流程优化、重组或再造,使原有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被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所取代。扁平化管理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削弱了中间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规模,从而减少行政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三、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高,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学校的电子教育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仍然存在以部门间自身的业务需要为主、跨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学校机构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求高求全地投入巨额资金,选配高性能且功能全面的设备进行简单的应用。从各教育使用的资源情况跟踪来看,承载教育应用的服务器资源长期空闲或是计算能力盈余,但是电力能耗并没有因资源空闲而有所降低,反而随着改务应用的持续增加,导致机房面积、硬件设备总量和总体能耗不断持续??长。

(二)技术环境重用率和共享性不足

信息资源管理和整合共享过程中,网络、机房和硬件资源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由单一学校部门提出,以适应业务部门的工作需求来构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各电子教育工程的硬件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共用,存在个别应用因使用频繁导致承载它的服务器负载过高,而其他应用的服务器负载空闲却不能供其共享,直接造成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金与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我国教育信息化仍处于普及阶段,仍是围绕部门业务分散独立建设和应用的传统建设模式,没有统筹考虑信息共享和数据标准,形成大量的信息错误。信息资源是一种知识资产,是电子教育实施和推广应用的最终落脚点,但是因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尚缺通用标准和切实可行的手段,相关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仍未普及,信息拥有者占有丰富资源却无能力开发利用,而使用者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快捷获取相关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四)教育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电子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各学校纷纷构建口户网站和业务应用,大幅提升业务管理和服务能力,这向数据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各学校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教育信息化的安全问题集中显现,按照我国的相关安全保密规定,不同密级标准的教育信息资源,在共享应用中若无法严格实施权限分级管理,极易引发数据泄密事故。再者,各学校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储备与新兴技术发展的严重不匹配,使得信息安全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关键风险。

四、加快优化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一)优化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各学校充分认识到整合现有资源、集约化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在资源实施整合过程中,由于跨部门的利益难以协调,有必要改革创新现有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推进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向学校的统一信息化机构集中,推进电子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科学配置数据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

(二)加快电子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电子教育标准化体系架构,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推动作用,紧跟信息化创新发展趋势,梳理并修订现有电子教育存量标准,建设形成满足学校行业管理和用户需求的电子教育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体系,重点突破涉及新一代电子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和方法性标准的研制。加快制定教育数据采集和共享相关标准,探索建立以数据共享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信息采集、比对、审核和共享机制,确保教育数据采集实现“统一标准、一数一源、规范采集和授权共享”。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育应用能力

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同岗位的人员所承担职能的差异,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促进教育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创新;教育模式

一、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定义

基础教育资源是指为中小学阶段教学所设计,用于支持教师备课、上课、自身发展和学生课堂、课后学习的软件和资源,例如教学媒体素材、教学案例、测试题等,但不包括硬件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顾名思义,即指在特定网络平台的支撑下,使得处于任何地理位置的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到上述基础教育资源的协同建设中,并能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二、广电网络从事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

(1)国家对教育的扶持。201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要加强东中西部教育协作,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要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鼓励优秀教师以多种方式到中西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目前,全国的教育资源极端不均衡。以西安为例,高中有西工大、西高新、西交大、陕师大、西北大、西安中学等;初中有铁一中、西高新、西工大、西北大、陕师大等;小学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西北大小学、大雁塔小学、西工大小学、西高新小学等。这些学校以社会办学为主,均收取各类不同的费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近成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集团,正式启动教育市场化。(3)社会参差不齐的补习学校。西安有门类众多的补习学校,分学科的、分年级的等等,参差不齐。

三、广电网络从事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

(1)国家广电网络公司的挂牌成立,为全国一张网提供了条件,为网络资源共享,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奠定了基础。(2)各地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目前,山东、深圳、上海、北京、陕西等地均已进入基础教育资源共享领域,都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3)广电网络的独特的传输性及审核制度,确保基础资源教育的有序性和规范性;相对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基础资源的相对统一性,安全性,易于统一管理,使用户和政府放心。(4)优良的客户资源。目前,全国共有1.2亿个有线电视终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且形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以陕西省为例,具有有线电视500万户,其中互动用户2013年累计发展50万户,2015年将达到150万的用户规模,全国将达到近4000万户的用户规模。(5)公益性使广电网络公司更易与教育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全国广电网络都在政策的鼓励下积极介入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在2012年10月19日,新疆广电网络与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双方在乌鲁木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将指定新疆广电网络通过天山云教育平台和天山云手机、PC、平板电脑平台,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充分利用中学生频道提供的教育资源,以课程点播、直播和互动教学等多种应用形态,面向电视机、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用户提供学习服务。共涉及初高中六个年级、九门核心中、高考课程,7000余节经典课时。

四、广电网络从事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劣势

(1)全国形成一张网速度缓慢。目前,虽然国家广电网络挂牌成立,但离全国一张网的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整合进展缓慢。(2)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目前,电脑、手机的视频应用改变了很多人的电视收看习惯。

(3)互动用户过少。虽然广电网络有良好的客户资源,但是互动用户过少,且面临着IPTV、OTT的竞争。(4)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事业性心态重,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广电网络公司长期的事业型体制导致了事业性心态,面临复杂多变的激烈的竞争局势,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广电网络从事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产品及定价模式

目前,产品定价有很多模式,最著名的有成本定价法、撇指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根据广电网路公司在各省的唯一性及公益性,以成本定价法符合企业的社会责任及效益责任。

(1)基础产品。按照目前广播电视网络的产品划分体系,分为基本产品系列,即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这是公益性的基础性业务;在高清互动机顶盒上的互动基本包,这是高清互动产品的基本门槛,所以,基础产品应定义为在基本包里面的产品。这部分应以适应广大师生需求的、符合教育部的基本产品为主,主要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适应的同步视频教学为主。这部分因为面向大众普通学生,以公益性为主,纳入基本收费。(2)增值产品。这部分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针对市场进行细分,进行精准定位,按需生产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创立品牌产品。如陕西省广电网络可以依据自己优秀的教学资源,以小学、初中、高中的五大名校为依托,进行共同办学,打造陕西特色的品牌栏目,整体提升陕西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可采用满意定价法,实行打包或者按次点播的产品形式进行营销,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3)附加产品价值链。目前,以售后服务为主的附加产品也被很多公司纳入到核心竞争力的范畴,最为典型的为国美、苏宁的延保服务。以广电网络运营平台为主的教育产品,应主动联合教育机构,以服务广大学生和有进修需求的群体,提供包括学校、职称评定、工作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附加服务,打造附加产品价值链,宜采用渗透定价法。

六、盈利模式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广电可以采用前向收费的模式,向用户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和分支机构进行营销,同时也可以广泛引进社会力量,通过与国美、苏宁等电器卖场、创维、海信、海尔等电器生产商进行合作,进行经销商制模式,向用户销售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也可以采用后向收费模式(资产运营),以向广告或者产品生产商收取费用为主,仅向用户收取少量的费用的收费模式,着力打造产业价值链,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利益。

七、结论

由此可见,广电网络公司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要在产品建设、产品定价、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要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又要坚持企业的效益属性,走科学化,持续性发展之路,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点播,促进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国家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郭海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2] 沈有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篇10

作者:上超望 刘清堂 杨宗凯 赵呈领

【论文关键词】SOA Web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 一站式 协同

【论文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论述了系统的主要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希望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引言

数字教育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为解决分布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重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软件系统架构,它允许不同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和异构资源共享。

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模式降低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通用性能力,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主题[2]。SOA(面向服务架构)为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支持,为构建开放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机制,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在分布式教育资源服务的集成应用中,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是关键内容[4]。设计一个全局的资源协同和访问框架来屏蔽资源平台差异,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应用,构建开放和便捷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SOA环境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在对分布式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 Model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然后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方面讨论了MERSCA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研究表明,MERSCA模型是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系统建构中一种可行和实用的方案。

二、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需求分析

数字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5],涵盖资源建设、资源集成、知识处理、平台接入和运行、质量监控和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应融入基于全局观点、具有可扩展性和新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及实现涉及资源协同的可扩展性、资源访问的便捷性、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认证、授权、加密等多项技术,框架的整体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

(1)灵活性

数字教育服务架构通过通用性的服务接口调用来实现资源的跨域整合,个体原子服务独立于实现平台,具有松耦合、可扩展等特点,它们往往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也有所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用户认证体系,也因此导致了目前各个系统的用户数据分散,不能统一管理,难以共享数据的现状[6]。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需要从整体上灵活地鉴别用户,为这些多类型的安全服务提供基于整体访问的跨域安全集成,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从而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的敏捷性。

(2)信任迁移

面向服务的思想使得资源应用逐渐趋向于分布式和相互合作的形式,用户的身份和授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任域。当资源来源于多个安全域,为保证资源交互活动安全,每次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准入确认,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7]。因此需要一种信任迁移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行时身份验证尽可能少的安全信息共享方案。资源访问主体只需要在某个安全域中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其被授权的当前安全域其他资源或被当前安全域信任的其他域中的资源,不必通过多次身份验证操作来获得授权。

(3)可伸缩

模型应当能够提供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可扩展的安全访问机制,框架应当将信息系统所面对的教育企业或机构从整体应用的角度统一对待,保持通过增加资源使服务价值产生线性增长的能力。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或增加时,不需要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大量修改,通过考量安全方案规划技术发展因素,使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8]。

三、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

架构模型(MERSCA)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MERSCA采用层次结构建模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与基于序关系的动态协同两个核心技术构建资源的安全整合,把握用户对于教学设计逻辑和资源访问等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异构数字教育资源协同架构规划中兼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MERSCA模型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通信层、资源组合层、资源协同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媒体素材、在线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9]。

在MERSCA中,资源管理层从分布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提取类型资源共性,参照已定义好的统一接口标准,将资源属性对应于标准属性用XML格式字符串描述出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和服务接口。同时通过WSDL协议描述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实现标准的接口绑定和异构资源的服务封装,并进行注册和功能分类的集中管理,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资源管理层为通信层和资源服务组合层提供了资源的预处理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通信层

通信层使用基于XML的SOAP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教育资源交互信息进行描述。应用程序之间基于SOAP进行相互沟通时,不需要知道彼此是在哪一种操作平台上操作或是各自如何实现等细节信息。SOAP代表了一套资源如何呈现与延伸的共享规则,它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可以独自运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来传输,例如SMTP、MIME,或是HTTP等。

无论基于.net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还是应用java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通过SOAP协议,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资源系统之间的平台架构和实现细节是彼此透明的。

(3)教育资源服务组合层

资源组合层基于BPEL4WS业务流,在Web服务组合引擎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消息路由、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服务集成。通过可视化编排方式,资源组合层将不同的教育资源原子服务依据教学设计者设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屏蔽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变迁,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以形成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潜力,形成“1+1>2”的服务资源集成增值效果。

BPEL4WS基于XML Schema、XPath及XSLT等规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语法对业务流程所绑定的Web服务交互特性及控制逻辑进行描述。通过对业务流程中教育服务资源的交互行为建模,BPEL4WS以可视化和有序的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教育资源服务的组合应用目标。

(4)教育资源协同层

异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协同应用过程涉及处于不同计算域下的多个资源提供者,当用户访问分布式的多域数字教育资源时,就会涉及安全边界跨越问题,需要登陆不同系统,接受多次安全身份验证,安全与访问效率都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是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为产生和交换使用者认证而制定的一项标准规范,它基于XML架构在不同的在线应用场景中决定请求者、请求内容以及是否有授权提出需求等,同时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交换授权和确认的机制,达到可转移的信任。安全协同层基于SAML实现用户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身份和安全信息的迁移,通过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保证系统消息之间的保密性。用户只需在网络中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登陆,不需再次登陆就能够在达成信任关系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地访问授权资源。资源安全协同层所采用的一站式访问形式减少了认证次数,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访问资源时的时间成本。

(5)应用层

应用层是系统功能和使用者交互的接口,提供安全管理入口、资源展示、资源新闻发布、知识宣传等功能。E-learning学习信息门户是应用层信息资源集成界面与终端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学习者通过信息门户模块进入学习环境,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来完成通过多个安全域中的分布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四、MERSCA模型的关键技术实现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MERSCA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得到成功实施。MERSCA通过分布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整合来凝聚分布于网络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并提供安全方便的资源访问模式。MERSCA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关键技术。

1.协同教育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技术通过使用SAML安全信牌确保可移植的信任迁移,在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之间共享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同时又保证资源提供者对资源的控制权。SAML安全信牌由身份认证权威生成,它的生命周期也由身份认证权威来管理。完整的一站式访问安全认证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

(1)学习者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提交身份验证信息,请求确认身份的合法性;

(2)在确认学习者身份为合法后,身份认证权威为学习者创建含有SAML合法性判决标识文件的安全信牌,并将该信牌返回给学习者;

(3)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业务流程逻辑的引导下,通过点击目标资源地址的URL来试图访问某个协同学习资源,同时将合法性标识文件作为URL的一部分发送给资源站点,然后被重新定向到资源提供者;

(4)学习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收到步骤(3)传递来的信息,从合法性标识文件中解析出身份认证权威的地址信息,然后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发送包含合法性标识文件的SAML请求;

(5)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收到SAML请求后,从请求中包含的合法性引用信息找到相关认证,然后将认证信息封装在SOAP包中,以SAML响应方式传送给资源提供者;

(6)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检查学习者安全信牌信息,如果检查成功则将学习者重新定向到数字学习资源所在的URL,并将所需资源发送到学习者浏览器,否则将拒绝用户访问。

在步骤(2)~(6)中,由于在重定位URL后附有与学习者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可采用签名和加密的方式来保障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步骤(4)和(5)中资源提供者和身份认证权威需要进行双向认证,它们在传输身份声明的过程中对学习者是透明的。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的实现让学习者在访问不同的服务资源时避免身份重复认证,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服务效率。

2.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技术将分布式环境下的教育资源服务看作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流程活动绑定这些资源模块,通过结构化业务流程活动来定义资源服务活动之间基于序的逻辑关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组成大粒度增值应用服务。BPEL4WS流程引擎为业务流程所绑定的资源提供了控制与管理支持。教育资源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依据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可视化的方式编排资源协同关系,更方便地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3展示了一个基于BPEL4WS的简易资源协同实例,BPEL4WS业务该流程通过三个基本活动分别绑定了由不同提供者提供的“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C语言高阶知识服务”和“C语言基本知识巩固服务” 分布式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序逻辑组成“C语言知识集成服务”组合服务。当E-learning学习门户接收到学习者的服务请求时,组合服务资源主要协同过程描述如下:

(1)流程“Receive”协同服务接口接收开始信息启动业务流程,启动一个资源协同实例;

(2)“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通过基础知识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C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资源,通过测试接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测试;

(3)“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将测试结果得分提交给BPEL4WS学习流程;

(4)BPEL4WS流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逻辑判决;

(5)当学习者得分小于60时,学习流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知识巩固服务”,进行知识巩固;当学习者得分大于60时,学习流程将引导学习者进行高阶知识学习;

(6)学习者知识学习结束,学习流程通过“Reply”协同服务输出接口发送终止信息终止业务流程,结束学习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屏蔽资源平台差异、构建便捷的一站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服务是开放环境下数字教育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SOA环境的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模型MERSCA,MERSCA采用分层结构,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包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可重用;通过基于SAML的安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了一站式访问;通过BPEL4WS绑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的增值协同。MERSCA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适用于数字教育资源跨部门协同应用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些特点在笔者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明。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级别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以便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2007,(6):07-19.

[2] 冯琳,郝丹. 现代教育服务业与数字化学习港——第十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9):05-17.

[3] 杨宗凯. 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和环境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57-58.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J]. 远程教育杂志,2008,(6):48-52.

[5] 罗勇为.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22-26.

[6] Shang Chao wang,Liu Qing tang,etc.Requirement Driven Learn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Based on BPEL [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0,(02): 263- 267.

[7] 杨宏宇,孙宇超,姜德全. 基于SAML和PMI的授权管理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2008,(6):1321-1325.

篇11

1安徽省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情况

据统计,安徽省2009年普通本专科学校共计95所,其中高职院校64所,占67.37%;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44506人,其中本科406962人,高职(专科)437544人,高职(专科)在校生占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1.81%,[1]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无论从院校数量角度,还是从在校生数量角度来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二、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整体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已经制约了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发展迅速,高职(专科)校数从2005年的54所发展到2009年的64所,增加了10所,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3021150人,增加到2009年的437544人,增长了45.3%。①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高职(专科)学校的部分办学条件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办学要求,部分院校的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在整体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该现象将在一定范围存在,已经制约了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1.师资配备地域差异大

教育均衡化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还有师资力量的均衡。据2009年统计数据,安徽省现有高职院校64所,省会合肥集中了全省高职院校的一半,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这里。经济发展稍微落后,社会发展相对不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教育稍显薄弱的地区,决定了他们不具备享有和其他各所高职院校相同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就难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2.专业设置扎堆现象明显

安徽各职业院校专业涉及艺术设计、文化教育、生化与药品、交通运输、公安、法律、水利、土建、材料与能源等19个专业。①对人力还是财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科类“高成本”专业如生物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在学校中不多见;相反,由于资金限制,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上没有过高要求的“低成本”专业扎堆设置;这样的现状,与安徽省提出的支柱产业不能完全匹配,也不利于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的需求。

3.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不平衡,全部合格的院校较少

教育部针对不同的学校类别,确定了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以及生均图书这5个指标。从安徽省各高职(专科)学校情况来看,能够完全达到合格的院校不到15%,其中,生均图书、生师比这两指标合格院校所占比例非常低,分别为28%和39%,绝大部分院校在不同指标上发展极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内部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衡

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衡现象普遍。随着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的软硬件建设分层次、分类别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失调,注重实践技术而放松对应用技术的掌握,影响了中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速度。国外一般的经验表明,在校园网建设中,硬件、资源、人员资金投入比应为4∶3∶3。《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文章中,回答“你的学校花在资源建设上的资金占整个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比例”这一问题时,选择“20%以下”的有1271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5.8%,接近半数;有737人选“20-40%”,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26.6%;有712人选择“40%以上”,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25.7%。[1]调查数据反映出,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大多钟情硬件配备,忽视了对资源尤其是对人员培训的投入。

三、实现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资源共享的策略

安徽省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经济上既没有重点大学那样的实力,也没有发达城市的繁荣作为支撑;以上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又浪费了诸多的教育资源。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省财政投入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学院自身层次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根据管理学家周三多和杨善林等专家的观点,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效益原理是以尽量少的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6这为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资源共享有利于打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孤岛”现象,不仅能使外校和社会人士获益,也有利于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既促进了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又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以建设节约型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稳步推进教育资源规划和整治工作

1.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自身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障和支撑各个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动作”的多元化投资融资的新格局,以期取得最大程度上的资源共享。

2.建立共享的培训制度,提高资源共享的参与能力。分期分批培训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各示范院校的带头作用。

3.开展优秀教师的定向交流,形成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缩小师资配备地域差异。通过发挥各所高职院校的高级教师和名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实现这一跨度,促进专业品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打破优秀教师“一校独有”的局面,使优秀师资在学区内流动起来,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力求在互动中交流,在互动中合作,在互动中提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进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友谊,在资源的共享中追求共同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在省内组织高等职业院校(专科)之间互相访问和交流、向省内其他重点高校学习。

4.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院校整治实施过程中资金与实物共享使用的监管。逐步完善资源共享动态监测系统,丰富监测手段,逐步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督察员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的资源共享进行监督。

5.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委员会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咨询制度和师生参与制度。为改变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分配不足,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友好型学院做出贡献。

(二)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安徽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成熟,导致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各高职院校的专业也必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校面临越来越大的新增专业需求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共享资源是目前有效的减压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不同系、不同教研室之间,要整合有效资源,包括师资、实训基地、课程之间的有效共享,努力建设专业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高职院校之间,要主动开放自己的优势资源,商讨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自身优势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利用开放优势资源带来的收益,改善自身内部的弱势专业,以达到高职院校内部专业的平衡和高效发展;高职院校更要与企业开展合作,取长补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共享资源,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三)以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导向,提升基本办学条件

1.图书馆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环境来实现资源共享。一个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高低,已不仅取决于该馆文献的收藏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该馆“获取”读者所需文献的手段与能力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的电子资源不可能应有尽有,因此,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在搞好本馆建设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与区域内其他馆共同编制电子资源联合目录,建设特色数据库,协调订购,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回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水平。[3]

2.课程资源和学分共享

在同一所城市里,课程资源开放共享,资源设施共享。学习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在课程方面的学习方法,大学之间可以互相承认学分,互用图书馆、体育馆等。可以建立市内甚至是省内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登陆进入系统,填制好跨校选课系统,然后进行确定日期的课程查询,进而查找授课老师的基本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听取课程,获得学分,互认学分。[4]

3.教材开发共享

将同一学科的系列教材开发任务分散到协作组的各所学校,各所学院完成后集中组合、资源共有,从而改变各自为阵、各自开发、重复制作、互不交流的状况,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设计和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极大浪费。通过这种协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发和建设共同需要的教育资源,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课程建设中不断凝聚学院的办学特色;从区域层面来说,更有助于其他学校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优势重组,缩短学院课程的探索期和磨合期,尽快建立适合本院特点的、有本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篇12

关键词:分享;因素;途径

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分享教育,是指引导孩子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是孩子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孩子分享现状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真正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呢?有关专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20个孩子中,只有16个(13%)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这16个孩子也是在提示和鼓励下极不情愿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我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使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怎样让孩子分享意识成为常态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独占倾向的孤僻性格,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显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出,3~6岁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享行为,分享的行为意识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因此,分享行为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经过培养,孩子能减少自私行为,而较多地表现分享行为。为了能使孩子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一)讲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分享意识,激发孩子的分享意愿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在孩子吃点心时,我们总是把点心放在一只大盘子里,让孩子随手拿着吃。开始时,孩子总是你争我抢,一盘点心马上抢完。这时告状声也会此起彼伏:“老师,××小朋友吃了很多,我只吃了一点点。”根据幼儿期思维形象的特点,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启发孩子明白道理,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懂得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之后,孩子在用点心时不再出现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二)抓机遇创造分享机会,巩固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

1.让孩子享受分享的乐趣

我班有一个叫安安(化名)的插班生,他平时言语较少,有什么要求只会用手势告诉老师,小朋友由于听不懂他的话,也不乐意与他交往。每天早上,他们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可他一到,他就把玩具强行拿到自己跟前,不准别人再玩。我一看,这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积木篮,对安安说:“这个积木篮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向你讨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可是,我不给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安安想了想说:“我会不高兴的。”“那你们大家呢?”我问其他孩子。他们说:“我很生气。”“老师,我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安安,你看,小朋友们现在心里和你一样很难受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安安不说话了,他拿过积木篮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玩了起来,安安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被人拒绝时的失望,同时感受到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当安安了解了与人分享是一种积极的体验,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时,安安就乐意与人分享了,小朋友也愿意与他交往了。

2.开展“大带小”活动

为了庆祝元旦,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结对活动。每班孩子们带一些小食品来园,由每个大班的哥哥姐姐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人到每个班级去品尝孩子自己带来的食品,共同分享。在活动中,大班哥哥姐姐都能尽心尽职,到每个班级去品尝食品,除了自己品尝外,还不忘给弟弟妹妹品尝。这些活动都为孩子的分享行为提供了机会,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分享,通过“大带小”活动,让大班孩子的分享行为去促进小班孩子的分享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培养了大班孩子的责任感,能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家园一致,注重言传身教

虽然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同伴分享主要存在于幼儿园,家庭中同伴分享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协助作用毋庸置疑,所以,必须使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利用家园之窗、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分享行为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具体做法、要求向家长宣传,使家长有明确的意识,顺应道德行为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注意提示的技巧,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3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育 信息化

云计算的兴起和发展,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教育信息化必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的云时代。必须主动思考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认真研究高校教育云机制的建设,积极探索高校教育云平台的设计。

1 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1.1 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构建模式,可降低建设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对院校来讲,教学科研和日常办公的基础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并且由于各自为建,这些设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没有发挥应有价值。利用云计算IT基础架构,能够建立统一的架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形成综合集成、功能强大的高校教育基础设施云平台。各院校按照整体架构进行统一部署和建设,而无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

1.2 云计算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模式,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当前,高校资源库建设还存在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以及沟通协作信息链路不畅等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与服务机制,可以充分保证资源建设、共享与服务的安全健康运行。在云计算模式中,各高校通过构筑公共资源云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会变得更密切。资源云平台可集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高、精、尖科技设备资源和超级实验环境资源。名师精品课程、一流实验环境、虚拟感观体验、仿真实验教学、人机数字互动及专业电子图书资料等,都是云计算服务应用的具体表现。各院校之间还可通过云平台共建互补,促进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在技术项目上,相关研究人员可通过云平台实现跨院校和跨专业的合作,交流研究中的新观念,分享合作研究成果,为学术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1.3 云计算提供了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式,可实现全面信息防护

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在“云端”,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立体动态的防范和网格计算紧密结合,能够及时应对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型攻击,可以支持实时动态的规则库更新和病毒样本收集,缩短威胁处理的响应时间。同时,在云端有专业信息安全团队负责数据资源的安全维护和备份工作。教员和学员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不用担心病毒和黑客的侵袭,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硬件损坏、数据丢失,同时也杜绝了因使用人员非法拷贝文件所造成的无意泄密现象,既省开支,又确保了信息安全。

1.4 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构建模式,可促进学员的学习与创新

在云计算条件下,所有资源都整合在“云端”,每个学员可根据云服务的不同类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由创建虚拟社区,搭建个人虚拟学习环境,与其他学员一起进行协作学习。在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中,学员以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为主要方式,可充分发挥其特长,并与其他学员分享知识、互助合作、自由交流。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人员,都可进入社区共同学习和讨论,取长补短,充实内容,多元、实时、立体化交流知识和经验。

2 高校教育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1 高校教育云平_结构设计

云计算提供的全新模式,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超强计算能力及资源共享等技术优势,构建统一的院校教育云平台。各院校可在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架构下,按照统一的建设规划与部署,建立自己的内部云,以云的形式实现本院校内部资源共享,并选择性地与其他院校共享。

2.2 高校教育云平台云类型设计

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学设施、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等等。科学划分高校教育云平台的云类型,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

2.2.1 云基础硬件

主要提供最基本的计算、存储、传输和网络设备等物理资源,通过虚拟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基础硬件资源进行抽象,消除物理硬件限制,简化硬件管理程序,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2.2 云软件服务

主要提供软件的在线按需服务,通过操作系统和中间插件的配合运用,实现计算能力及存储资源调度、协调及监控,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础服务支撑。

2.2.3 云在线办公

主要是把所有的办公应用程序和文件资料存储在“云端”,通过访问和调用,实现不同终端用户在线日程进度安排、内容协作规划、教学需求对接、过程监控管理,以及各类资料数据、课件案例、成果经验共享协作,完成网上协作办公。

2.2.4 云学习资源

主要是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共享优势,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直观操作体验,锻炼积累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可有效规避操作失误带来的装备损坏、人身伤害,降低成本和风险。

2.2.5 云需求解析

主要是利用云处理平台的汇总、分析和反馈功能,将海量的个体终端信息,经过“云端”的分析处理,向需求双方提供实时、准确、连续的信息资源,实现需求与实际匹配平衡、协调共享和无缝对接,为高校在生员分配、课程设置、教学更新、跟踪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3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1 加快提高网络速率容量

基于网络的云计算,对网络带宽等基础建设有较高要求。当前,有的院校网络与云计算的快速响应需求存有差距,提升满足云计算要求的网络宽带传输容量和速率是当务之急。

3.2 科学制定公共建用标准

迄今云计算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公共建用标准,因此亟须统一各院校云计算平台的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软件标准,为实现各平台之间的兼容和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3.3 研究确定终端接入问题

理论上讲,学习者只需安装简单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终端设备(包括手机、PDA、便携上网本),就能通过网络从“云端”获取所需数据。但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对终端设备和接入方式进行研究、论证和规定,确定哪些终端设备可以接入云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国.云计算平台应用设计[J].信息通信学院学报,2013(08).

作者简介

裴扬(1995-),男,浙江省海宁市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生,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机务教学。

篇14

1.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基础

安全稳定运行共享机制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网络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共享必定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撑。国家政策的支持表明了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意味着安全的保障和安定的氛围。高校要坚持以法律政策为基础积极推动协作共享平台的建设。

2.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最基础的就是要解决技术问题。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教育与网络的融合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网络共享平台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只有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平台的架构,不同高校之间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科技是网络的支撑,反过来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教育资源以网络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反过来也能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的技术是网络平台建构的基石,更是资源畅通交流的保障。

3.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保持一定的规范性

不同的高校拥有自己不同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彰显了不同高校对教育的不同思考。然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前提。教学内容上具有共同点,教学要求上保持一定的标准,有助于不同院校教师对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与评价。共享平台要重视评价系统的创建,综合各方的评价意见,聆听最真实的评价声音,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实现合作平台资源的最大性优化。各个高校的专家和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时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要合理而科学的结合本校实际教育情况,分析、归纳和总结适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恰当处理平台资源与学校特色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又能充分保持本校的特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本校利用的最大化,以保障高校的竞争实力。基于网络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创建的初衷并不是让全国所有的高校都保持形式和内容上的大规模一致,而是给大家创设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与平台,进而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而增强全国的高校竞争力,为我国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全能型人才提供保障。但是高校也要清楚意识到办学特色对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对本校传统的特色进行有意识地维护,甚至可以借助教育资源平台做好宣传工作。

二、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遵循的原则

1.突出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忽视高校地域差异性

经济发达的高校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陆续建设了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但是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同时在整体布局方面也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暂时无法形成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改善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借助网络的力量,打破地区之间固有的经济差距,创设教育资源共享氛围,实现教育资源的无界限化。

2.立足完善的法规和政策,确保共享平台顺利运行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在管理和应用方面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管理办法,各自为政的情况非常常见,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联盟后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无法获得足够的经费,也同样为管理和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因素。同时,我国当前阶段在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相对之后,为降低管理难度,很多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一直没有完善管理体制,从而制约了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共享机制法规和政策是实现资源共享机制的前提和舆论保障,另外,也能提升共享机制的建设效率,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架构的高效性。

3.优化资源平台管理氛围,保障共享机制的实效性

政策缺失在客观上导致了当前大部分参与联盟的高校在教育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制度和管理平台,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上非常混乱。上述情况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联盟网络教育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法理。除此之外,这种情况之下,也同样无法为联盟成员正当的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各个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在人员、设备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广泛的差异,同时对该机制的认知程度上也客观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极大的阻碍了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不利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1.创新共享机制构建理念,创设共享机制建设的法律保障

当前,在政策依据方面,截至目前,仅有“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这一政策文件。但是在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仍然非常缺乏,使得政策不能得到落实,对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没有起到有效的支持和保护。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当前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国党和政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其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从而为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供法律保障,确保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机制有效建立,保证其共享功能的顺利发挥,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智力贡献。

2.制定合理的资源共享制度,完善共享机制管理体系

由于各个高校当前还没有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案,这就导致了联盟后统一管理的困难。而由于联盟管理体制从本质上来说是保障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顺利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体制,因此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统一管理体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合理的制度调节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保障网络教育资源之间顺利共享的基础条件。而且,多种管理机构对于网络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和细致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共享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合理的联盟制度同样能够在客观上激发高校对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积极性,同时相适应的管理能够是实现各个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利益的最大化。

3.加大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水准

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而共享水平的提升,客观上要求各个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合作的进一步强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应积极主动的在人力资源,技术含量和信息资源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协作和提高。首先,各个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联合起来,通过一套统一的管理制度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合作的有效性。除了合作外,各个高效的网络教育资源还应该加强自身特色的构建,依据本学校擅长的学科,结合主要课题方向,紧密联系高校的实际信息需求,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信息资源,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知识结构。其次,应积极主动的为相关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做出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吸收和引进,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本身管理人员的大学首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及时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企业相关管委和技术标准的变化,来调整专业方向,设置教学课程与内容。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技能专门型的人才,北海广播电视大学还与北海出口加工区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与企业将同时制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计划。在北海出口的进程中,对北海出口加工区而言,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要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与高等院校合作。企业将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科优势与企业的需求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城市服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效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并使其更畅通,进而促进高校教育转向技能型的教育。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随时招聘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的人才,使企业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面的互利共赢局面。

4.大力培养现代农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城镇化的基础就是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大力培养现代,进而有效的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北海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在暑期的时候,通过组建“科技实践”的实践服务团队,到北海合浦移动公司,展开了为期七天的“入企业”暑期社会实践。学校的这一举措主要就是为了了解当地的通信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通讯技术普讲座,同时开始一些通信技能的推广活动,为北海广播电视大学提供实际的生产实践指导。北海广播电视大学利用暑假的时间,通过让学生下企业实践,来培养现代的通讯人才。在深入企业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学校通过这种实践培养方式,在开展相关的通讯技术普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对通讯的兴趣加大了,且充分的调动其对通信技能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现代通讯新技术的学习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