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化学归纳范文

高三化学归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三化学归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化学归纳

篇1

1.夯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要针对高考重点、热点,以及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优化设计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复习效率得以提高的关键在教师。化学复习教学要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在学习基础、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做到最优化设计,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1优化目标设计

我们要研究《考试大纲大纲》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把握好重点,避免因偏离教学目标而浪费精力和时间;同时,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多元化,体现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2.2优化内容设计

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精心组织与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新、奇、难;要控制好复习的深浅度,有效落实基本点,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角度,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三化学教与学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坡度,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在能力要求上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让不同的同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发展。

2.3优化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基础、学习内容和条件,将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保证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引导他们从基础知识、方法与学科思想等维度进行梳理与创新应用,帮助与指导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小专题研究,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潜能;改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尤其是化学实验,真正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提供最优服务。

3.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知识的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好学科基础知识,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的面很宽。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科能力。

4.去繁取简,掌握解题技巧。

高三复习课中除了重视“双基”落实,还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理论教学的复习和巩固。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精选例题,选择有普遍指导意义典型的习题进行示范讲解。在讲解习题中,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形成解题思路,找出简捷的解题方法。其中我觉得更要突出因“题”制宜,抓“特”巧解的训练。许多习题有多种解法,例如:甲中Y为2个,乙分子式中Y原子数必大于2个,从而就可推断出选D项。

5.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5.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复习,即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之巩固。高考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为主要目标的。如果说学生第一遍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的话,那也只是零散性的原部件知识或半成品知识,这种松散的知识是原料,是知识资本的堆积,是有待提升的初级阶段。为此,教师应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复习知识。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记忆:常见的记忆方法如题型式记忆、比较式记忆、纲要式记忆、总结式记忆等。通过记忆把相关考点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2)练习:通过各种练习模式如题型练习、模拟练习、错题纠正练习、典型漏误点练习等,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5.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建立在已经学过一遍的基础上的再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实际,可以在复习中自主完成查漏、找缺、分析错误、提炼知识、类化知识。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可定位为“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自学能力,产生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但不宽松,紧张而有序的自主学习氛围。学生会的尽量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在点拨时,对学生已想到的知识网络不点拨,对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关联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点拨,即浅点拨不通,再进一步点拨,层层推进,而不能一语道破。充分在时间、空间、知识技术上,给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如合作讨论、互教互学等。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情感交流是复习课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师生互动交流包括语言互动交流、思维互动交流、情感互动交流和实践互动交流等几个方面,是师生间心与心的互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就能让学生获得无穷的力量,同学间的羡慕、佩服的欢呼、由衷的掌声都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敏勇.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篇2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效率;学习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明顺.高三化学课堂问题的生成[J].现代交际,2010(12).

篇3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高三化学;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实践案例;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2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08

在新课程背景下,江苏实行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化学属于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从教学内容、考查方向、教学学时等多方面作了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考查方向进一步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教学学时减少。

目前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突出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吸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上述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遇到了内容繁多、要求颇高、时间紧迫的实际问题,良好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践案例

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架构在建构主义和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个体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旧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都必须经过真正的意义建构才能获得。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基本程序通常可归纳如下:

为什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三化学复习课呢?笔者以为该模式打破了以单纯讲授、归纳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依据复习目标、围绕复习内容、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完成复习任务,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运用该模式,针对高考试题“宽基础”的特点,高三化学复习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针对高考试题“厚实践”的特点,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教学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相关的化学实践活动;针对高考试题“重能力”的特点,在复习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化学语言以及化学特征方法运用等能力。

2.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化学1》、《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4个选修模块,知识有“多、繁、杂、散”的特点,复习时要将原有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提升,在熟练掌握化学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思维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因此就存在“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问题。为求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笔者尝试使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为例,阐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具体实践。

(1)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复习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其次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掌握简单计算及Al(OH)3的制备方案;再次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和理解Al(OH)3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设计合理的 “问题情景”

为了达成“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这一基本复习目标,设计了以下工业流程问题情景。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①流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②在流程图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实验方法并描述实验现象,写出物质Z的化学式。③如何构建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掌握了Al、Al2O3、Al(OH)3的性质等基本知识,构建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的描述,提高化学实验能力;通过工艺流程图的阅读,提高分析、推理、假设、归纳等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另一目标是把高中所学的必修和选修模块知识进行综合提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了④和⑤两个问题。

④Al(OH)3为何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并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原因。

⑤根据Al(OH)3的酸、碱式电离,讨论制备Al(OH)3的最佳途径。

⑥评价上述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优缺点

问题④⑤中,精心设计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性问题,学生在讨论、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化学原理、科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通过这类问题情景的讨论研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设计问题⑥旨在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流程图简洁表达了实验的主要步骤,通过对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初步掌握实验设计和评价,学会科学方法的运用。

(3)适时点拨“活动探究”

在问题①②③的交流、讨论中,师生共同回顾了Al、AlCl3、Al2O3、Al(OH)3、NaAlO2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对过滤等基础实验操作进行了梳理。此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探究④⑤,并且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点拨学生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Al(OH)3的两性,并根据对Al(OH)3的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的理解,探究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

通过活动中适时的点拨,目标层层上升,从“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的总结”到“铝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原理等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再到“科学方法的应用”。

(4)及时释疑“解决问题”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与学生共同解决。

在上述讨论中,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Al(OH)3之所以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由于它有两种电离方式,但是,Al为何也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呢?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在学生平时作业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联想起来,这样可拓展复习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进一步掌握了与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水解原理”的知识,同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一轮复习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还能形成学生遇到问题,“不畏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精神。

(5)适度提高的“总结归纳”

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探究,很多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本节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设计了问题情景⑥,让学生讨论探究,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提高。

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学会横向比较,纵向思考,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知识和能力都能有较大的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从而达成共识,师生共同进步。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情景”

“问题驱动”式化学复习课是围绕指向明确的“问题情景”这一教学环节展开,教师要注意筛选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真实的、精巧别致、新鲜的问题材料,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情景中旧知识的新鲜感,创造出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以上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教师呈现铝的冶炼流程图,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已学知识相联系,并以新课学习时未接触过的流程图进行再现,而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写出某些方程式,再通过构建铝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来提升学生对旧知识的综合能力。

2. 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在使用“问题驱动”式复习课模式时,无论是“活动探究”、“问题解决”还是“总结归纳”,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及时和学生交流,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合作学习。

3. 灵活变通“问题驱动”模式

“问题驱动”作为一种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相似性,操作性很强,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不可机械地按照程序进行模仿操作,而应根据具体复习内容,指向教学目标,适当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并始终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最高追求,让学生在自主的活泼多样的“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实践效果

1. 化解了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的难点在于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尽量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知识融合进来,使知识进行横向拓展,建立知识的立体网络。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难点在于一方面让学生重现、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另一方面是学会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从而带动平衡原理的复习,还想使学生对通常的工艺流程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程序中设计了六个问题来突破这一难点,学生通过对①②③问题的讨论,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自主构建出Al、AlCl3、Al2O3、Al(OH)3、NaAlO2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问题④和⑤的讨论,学生能正确写出Al(OH)3的酸、碱式可逆电离方程式,Al3++3OH-[?]Al(OH)3[?]AlO2-+H++H2O,并成功提出了三条由AlCl3制备Al(OH)3的途径,第一条是Al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第二条是AlCl3溶液中加氨水,第三条是将AlCl3溶液分成二份,体积比为1∶3,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使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把两份溶液混合。最后应用平衡移动、水解等化学原理解释,得出第三途径制Al(OH)3,既节约原料,产品又比较纯净,是实验室制取Al(OH)3的最佳途径。成功地带动原理的复习。

又通过对问题⑥的讨论,学生了解了物质Z的循环使用能降低铝冶炼的成本,从而建立了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等思想。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让学生伴随着渐趋深入的问题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的难点就化解了。

2. 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Al、AlCl3、Al2O3、Al(OH)3、NaAlO2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转化关系图,Al(OH)3的酸、碱式电离,铝的冶炼三块内容可能会花费几堂课的时间。通过采用“问题驱动”模式,师生共同讨论,层层递进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课堂容量看,提高了复习效率。

另一方面,“问题驱动”复习课模式既是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思维,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整堂课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悄然度过,记忆就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被唤醒,相关的知识网络在问题解决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提升,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被教育”。

3.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不仅仅是把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罗列,依次装进“桶”中,更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碰到实际问题时“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等过程进行感悟,是实现“知识教学”转向“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点拨学生对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会碰到类似问题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4.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问题驱动”模式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围绕教学目标,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以“和谐共生”为核心,构建教师、学生生命可持续发展、超越主体的新型师生“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文化取向,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恰当、合理的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悟,“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就遇到的“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教学问题,还使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更值得庆幸的是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瑞雪,陶秀梅,兰俊耀.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11,(6)

[2] 任宝华. 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J]. 化学教育,2010,(10)

[3] 卢建筠.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随着去年高考的结束,老课程背景下的安徽高考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回顾这十几年来各种高考模式,虽然模式不同,但是高考复习的方法基本相同。

今年安徽又将实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模式进行变革将成为必然。由于化学复习课时的减少,自主学习,自主复习将成为高三化学复习特别是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

自主学习源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学生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并且要具有利用现有知识进行归纳推理的潜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整个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并且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面的综合练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新高考模式下的二轮自主复习,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主复习将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二、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1.知识归纳

在老的高考模式下的二轮复习,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将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等。然后每一部分去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小结、归纳。

在新高考模式下,由于各学生可以选修不同的模块,有些模块的一些知识是以前老教材里没有的。而且同一模块中,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切不可按照老经验,一切都包办代替。

学生经过一轮系统地复习后已经完全学会自主复习的方法。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在各个模块中,还需要通过二轮复习来进一步巩固提高的内容。教师再把各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梳理,从中找出共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进一步进行挖掘,为后面的综合练习做准备。

2.方法指导

学生在自主复习中教师绝不能撒手不管。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方法指导,这里包括复习方法、知识归纳方法、解题方法等。对学生来说,掌握某种复习方法只是掌握了一种策略,而只有那些面对不同问题能清楚如何使用、运用和改变策略、解决问题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成功的学生。这才是自主复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建构主义所说的最终达到意义建构。

因此在化学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坚始终持知识和方法并行,坚持注重过程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机会。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个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正确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各个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可以在一轮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3.能力提高

化学高考主要考察学生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去年安徽高考题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今年安徽高考虽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但是知识与能力并举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在复习的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的前提下,在学生的主体性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是我们每一个高三化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中模糊了学生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的界限,理论上学生的动手实验应该是更多了。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化学课时的不足,新实验仪器和用品的缺乏等实际困难,有不少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远不能达到高考实验能力考察的要求的,去年安徽高考的实验题已经给我们提了个醒。

三、科学评价

在化学二轮复习中任何进行复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是二轮复习的关键所在。

复习效果的科学评价不是用一张试卷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合理设置评价方案。例如,引导学生画知识网络图,任何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按照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用知识网络的形式表征出来。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在二轮复习中有时比考一张试卷效果更好。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必须建构发展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模块内与模块之间的知识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高三化学;复习实践

高三复习阶段,提高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与高考成绩直接相连。重视“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等,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模式”理念的分析

“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发现和探索,自主合作,寻求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想学、能学的层次达到会学、学会的境界,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运用“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综合高中化学复习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复习化学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导出线索,学生自主搭建框架

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热情,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其次,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分清主次,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积极引导学生串联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复习之中,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建立自身知识体系,构建框架,清晰线索,以利于理解,加深印象,清楚学习目标,更好地掌握复习要点。

2.教师指导学法,学生自主回顾储备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要注意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现有概念的基础上,填充知识,丰满内容。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实验活动、制作表格、分类总结等方式展示化学公式、原理和实验成果,教会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信息的手段,重视课外阅读,再次深度挖掘知识点。另外,教师可以把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现有化学知识基础之上,了解生活常识,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从而丰富知识体系,增强知识储备。

3.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升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设计一些教学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质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其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主动思考,互动交流,深入探究,从而很好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学习的资源,创造学习环境,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等播放图文并茂的化学知识,满足他们对于学习的氛围需求,开放课堂,构建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及时检测,学生自主归纳反思

在课堂复习之后,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检查习题、作业,开展化学活动等方式来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归整学习思路,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和出题意图,反思困惑,重视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加深印象。另外,还需适时点拨、鼓励学生,随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施,能够使高三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自由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复习之中,适时引导,强化巩固知识,发散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三化学 总复习 方法

高三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明确高考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

高三化学复习,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同时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把握命题走向。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要求低的内容不拓展。如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杂的等效平衡问题以及两种以上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方面的内容则要少花精力,而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等方面的内容,需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二、重视教材,以本为纲

课本是专家、学者的创选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课本中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是任何一种复习资料无法代替的。将基本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己复习以促进学生每天看课本。这样防止高三一进入复习学生就把教材丢在一边,根本不看课本,就看我们手中所发的资料,因为在每章每节之前都有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但这些总结归纳并不是很全面,还存在很多遗漏,所以,我们必须把教材和资料充分结合起来,这样第一轮下来才不会留死角。俄国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归纳,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有机化学规律性更强,如“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比无机化学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听教师讲,接着再做练习的教学模式;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已经习惯了上课只顾讲,然后让学生练的方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因此教师切不可按照老经验,一切都包办代替。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自己发现问题,相互之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绝不能撒手不管,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解决他们都没法解决的问题,从中找出共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进一步进行挖掘,为后面的综合练习作准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方法的指导,这里包括复习方法、知识归纳方法、解题方法等。

四、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精选试题,做到有的放矢。在做练习时,选择好的练习题是关键,否则学生可能练了很多,却收不到明显的效果。所选的练习题必须要有针对性,你打算练哪一个知识点,就应该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这样练习完以后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地教学工作。并且每一位参加过高三复习的教师都知道,到了高三,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如雪花一样的飞来,每一种资料中都有一定的好试题,但也有一些试题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这时候既不能随意地选取一种资料就让学生做,也不能什么资料也不要,以一本复习资料为主,在使用时将其中不合适的试题删除掉,并在练习中从其他的资料中选择一定的好试题打印给学生让学生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题做。通过自测自评这种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考感觉以及学会控制时间,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乃至终生受益。

五、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复习过程中就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等于没到;也不能平均用力,平均用力等于无力。要在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上狠下功夫。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盲点”,随时补充有关知识。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反映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对每个学生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纠错,可以查漏补缺,防微杜渐,迅速提高化学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每次训练后,都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将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错误原因,制订策略,各个击破。可将错题更改相应的数据或选项重现在学生面前,强化训练,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才会使问题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好。

六、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篇7

一、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于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对学科知识的有效编排,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复习中加深课本知识和回归课本,对高考复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分类思想,化繁为简,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分类法是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方法对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建构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网,疏理零散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反应原理与化学概念等学科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高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复习。

2.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形成完整地知识网络。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考试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学会归纳总结、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把知识点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3.指导学生构建微粒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构建微粒观,指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离子和H2O分子,电解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如:强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完全电离,全部转化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可水解的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此,解决这类化学问题时都离不开微粒的观点。

4.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整理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外,学生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因此,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梳理并整理本周复习的内容、练习,对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错误原因、正确解法、反思等基本内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渐减少重复错误,理清解题思路,扫清知识盲点,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科的整体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而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方程式未配平;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只有平时不断的严格要求,一点一滴积累,不让“随意”成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认真研究高考,发挥近年高考试题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增强了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高考试题改革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好近三年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尤其是考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复习兴趣,树立高考信心。

总之,新课程高考由原来“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精心设计,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篇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在认知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认知的加工方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过程的有机整合,而每一名不同的学生,作为思维的主体,他们每个人的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面向全体,使每一名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尤其高三一学年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复习效果呢?“化学思维的空间培养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高三化学复习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将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当进入高三化学总复习以后,面对多如繁星的知识点,教师往往是通过归纳、梳理、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点,从重、难点的归纳,到典型习题的剖析以及解题方法的分析,教师讲的非常细致,分析的十分透彻,总结也非常到位,这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复习模式,是我们在高三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判断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能力不会有多大的长进,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时不会思考、不会解题的现象,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自然不佳。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只有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下,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他们的思维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思维训练中,将其思维向广度和深度逐步引入,实现思维的空间发展。

例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由于知识点众多、繁杂,相关联系度低,而使学生倍感头痛,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让他们成为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主人翁,提升他们化学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在每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用网络箭线的方式将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串联起来,形成思维网络图,并选出其中做的比较完善、比较好的同学,并请他们利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在课堂上进行发表、汇报,同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这样,不仅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枯燥乏味的高三化学课生动了起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锻炼了化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下面的关于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就是高三学生们通过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汇报和讨论得出的:

二、高三化学复习要从联系实际的情境出发,将“五基”进行有效的整合

无论是按照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是根据高考命题特点和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三的化学复习课我们都会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整体设计,每个专题复习将考点、题型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整合设计,以化学基本问题(化学学习、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典型“真实性化学问题”)整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应用(简称“五基”整合),以真实性问题情境和逻辑思维线索为探究驱动明线,以高考考查的知识,技能,观点,方法和能力为复习的核心暗线,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实现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复习与升华,并学习应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品质,渗透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基”整合专题复习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复习教学中的拓展应用。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探究学习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五基”整合专题复习模式将这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其基本思路是:把复习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复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基本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明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复习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建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以,高三化学复习要从联系实际的情境出发,将“五基”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复习,这不仅是有效针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的特点,也是暗合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技能、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题第16题:

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技g研究。

篇9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课 有效教学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重点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突出解决高考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上,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了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本人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实效性

《教学大纲》中体现的教学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提出来的,是化学教学的纲领。考前再学《教学大纲》对领会新课程高考会有新收获。并且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重点,在学习中结合高考试题去感悟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不拘泥于教材的特点,研究考试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及其变化,及时调整复习的起点和落点。此外,教师还需学习上一年的高考试题评价报告,掌握学生易在哪些环节失分,什么知识点出现了问题,以做到指导复习时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鉴于高考的导向功能,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应有所反映。教师通过研究学习,将这些体会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化学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比较可行的方式还是专题复习。在新课程高考形势下,确定高考复习专题须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儿?考试大纲的变化在专题中有没有体现?学生的知识体系化、规律化的程度怎样?习题的设计应侧重哪些方面?学生审题的平稳性和答题的规范性如何落实?专题复习时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目标如何展开?综合以上要素,结合学生一轮复习情况,一般将这阶段复习设定为如下专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及PH、离子共存、电化学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钠镁铝、铜铁、卤素、氧族、氮族、碳硅、无机推断、有机合成、同分异构问题,物质鉴别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气体制备、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与STS。对每个专题涉及的目标可以采用“一例”“二练”“三变”来达到设计目的。“一例”就是针对主干知识点设计一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规律总结,教师进行审题方面的指导;“二练”就是设计同类习题举一反三;“三变”就是变式训练,适度拓展迁移,同时渗透审题及答题规范化的指导。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为创造利于自主学习形成的条件,教师除要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到真正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实施过程中内容要有侧重:一是目标的达成。二轮复习应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做无用功。学生缺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教师了解了没有?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高考热点及考纲中新的变化要求达到了没有?二是要侧重习惯的养成。二轮复习应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培养,针对一轮复习中学生出现的“双基”不扎实、简答题表述能力差、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实验设计分析能力薄弱、思维变通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落实。结合平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组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专题复习是针对某一主干知识内容的知识能力目标而展开的。课堂教学落实专题复习目标时,一要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察要求;二要体现考试大纲主干知识要求,不能偏离命题方向。基于这一考虑,可采用“习题引入规律总结例题拓展习题巩固”的模式。习题的引入目的是引出问题,内容应是学生易出错的典型问题,还应具备思考容量大的特点,属于主干知识范畴。难度中等为好,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学生发现不足之后,学习的内在动机被调动起来。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规律方法的小结。小结和回顾必须是有机联系为特征的知识整合,而非知识的简单重现,学生可以在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引导学生使用概括、分析、比较、迁移等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理解同一问题,点面结合、纵横交错,以提高思维的灵活度。例题要结合考点,灵活设置,并将规律和方法的分析渗透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讲解时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师生互动,点拨启发为主,以利于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形成,有利于反思解题成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才能在复杂多变问题情境面前沉着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习题巩固是专题复习过程最后的一环,在选题时应分级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内容上针对考点热点,利于巩固本块知识,利于对规律方法的举一反三和拓展延伸。基础题、中档题和能力立意明显的题目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并限定学生在有限时间完成,并适时检测讲评。

总之,高三复习备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教育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化学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创新改进高三化学复习策略和方法,为高三化学复习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开创光辉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力,黄都.化学教学研究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魏世宏,刘力.浅谈如何去重视典型习题讲评搞好高三化学复习[J].甘肃教育.2003(12).

[4]吕寅.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高三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谈高考改革后高三化学复习[J].化学教育.2000(1).

篇10

关键词:变式;变式设计原则;变式教学策略

1.问题的提出

“依纲靠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多年来高考命题的理念。从近些年的化学高考试题来看,多数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但是他们并不是课本习题的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式得到。这就要求高三化学教师在化学备考中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托,不断的向学生呈现知识变式,对学生进行变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启发、训练,进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2.变式教学概述

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即化学教材中具体的思维成果,含基本知识、知识结构、典型问题等)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的变更问题情境和呈现方式或者是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教师通过变式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叫做变式训练,而采用变式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叫变式教学。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是两种基本的变式教学策略。概念性变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多角度理解;而过程性变式的目的在于建立学习对象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的内在合理联系。变式教学应遵循:目标导向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渐进性原则、暴漏思维过程原则以及针对性原则。

3.变式教学策略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具体实施

高三化学的复习套路一般为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各阶段的复习目的各不相同,也各有侧重点,一轮复习主要是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复习,而二轮复习则主要侧重于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联化、综合化,而三轮复习则是强化对知识的总体把握以及

3.1一轮复习中的变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高三化学复习的重点是单元“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复习。这里所提倡的“双基”训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而是系统的、有机的、变式的。只有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串联、梳理、叠合成典型例题,通过例题范式进行变式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关性和作用,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双基”模块建立和巩固的知识网络。习题课中的变式主要包括对比性变式、强化性变式、开放性变式。

3.1.1建立知识的合理联系与区别的对比性变式

这里的对比性变式包括联想类比型变式和对照比较型变式,联想类比型变式就是将化学性质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变式设计,引导学生联想类比,归纳总结、活学活用。对照比较型变式主要是针对遵循一定化学规律的知识点进行对照比较变式,使学生对照记忆,轻松掌握至少两类知识。在化学学习中对比性性变式随处可见,例如类比CO2的电子式写CS2的电子式,对照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等。

3.1.2由核心知识产生的强化性变式

核心知识即问题的本质属性,保持问题的本质属性不变,不断的变换知识的非本质属性其实是变式教学的核心思想,针对某一核心知识设计不同的变式不断的强化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本原理。例如在学习电解质的概念时,它的本质关键是满足化合物及其本身能导电两个条件,以此产生的变式数不胜数,教师教学时可通过设计变式题组不断的强化学生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掌握核心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多采用这种变式。

3.1.3一题多变的开放式变式

开放性变式是从一道题出发,运用逆向或横向思维改变题目条件、结论、题型等手段,将习题进行引申或改编,将原来的一类题变为多类题,并通过对变式题的研究、解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一题多变的变式设计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方法,提升解题能力,收到“一网打尽”的效果。

3.2二轮复习中的变式教学策略运用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关联化,综合化,这一阶段的课型主要是专题复习课(包括知识专题课、题型专题课、方法专题课),这三种专题课通过具体的变式策略实现,知识专题课针对同一知识进行系统的变式设计侧重于一题多变;题型专题课针对同一题型的解题程序进行变式设计针对多题归一,思想方法专题课针对同一思想方法的切入角度进行变式设计侧重于多题一解。专题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零碎的不成体统的各类知识进一步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有效的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网络,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3三轮复习中的变式教学策略运用

三轮复习的时间很短暂,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的综合试卷讲评对学生进行变式教学,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对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试卷讲评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基本程序是:总体评级―归类评析―变式训练―总结升华。其中归类评析是重点,变式训练是关键。试卷讲评应依据“错点”即针对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容易混淆的知识、不易纠正的问题,进行变式设计,不断强化。试卷讲评还应根据学生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思维障碍和思维缺陷等“错点”不断的变换知识点的讲解方式,扩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将一些“形异质同”、“形似质异”的试题串联成串,促使学生在“联想类比”的状态下获得新的体验与智慧。

高三化学复习课为变式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学生对高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全部结束,大概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规律方法,学生在学习上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二是对各章节的知识没有融会贯通,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网络,变式教学策略能通过构建合理的变异空间和铺设恰当的潜在距离的手段更好的为学习者构建学科知识。它的成功实施将有效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学科中的实施。它的实施也将极大的提升高三学生的化学备考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志英.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49).

[2] 王学明.变式训练与解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篇11

1,认真研讨、制订高三化学复习的达B率的具体计划

我们以考纲为纲,以课程标准为准,以教材为本,以历年高考题为样本,认真、切实制订了高三化学学科复习的达B计划。不但制订了教学过程日程安排计划,而且制订了日常训练模块章节内容计划。我们把高三日常训练始终放在心上,抓基础,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注重学生化学学科思想的培养。着力解决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巩固、分析、迁移的能力问题,努力在学生科学素养上做文章。同时,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我们高三化学达B复习的第一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与评.课,发挥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

(7)每周进行一次有目的性的、制定每周详细规划的、研讨巩固练习的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明确中心发言人,确定重难点内容,集体研究习题及测试的重点。

平时我们坐在同一办公室,随时随地召集起来进行临时性的集体备课,随时沟通各自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2)相互听课、评课,发现亮点与不足,加强组内交流,落实高效课堂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常规性听课评课机制,讨论最佳的上课方式。

重点解决通过何种方法讲清、讲透知识点,在讲解中应该串联那些相关知识点,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的最佳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为根本立足点。我们把集体备课、组内听课与高质量评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组内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从而切实落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

(3)轮流编制相应章节的知识过关题和基础检测题,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改编,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做到每次集体备课都有内容可评可析,再在个人蓝本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从而使相关题目的选择做到精致化。

3.找准科学的复习思路,全力追求复习效率

现在的江苏高考,对我们的选修学科而言,时间短,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复习,使学生掌握考点,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复习的切人点,掌握学生客观的学情,向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复习方法,从而追求高质量的复习效率。

(1)明确重点、细化考点

首先让学生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模块知识体系和各模块的知识主线,明确应该重点复习什么,哪些是重点知识,构建好学科知识的网络框架。

过好两关:

精细考点关,对考点要高度重视,但不随意加深,对琐碎的小知识点尽可能的系统化,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与基本知识相融合。作业纠错要认真,点评要及时,强化训练要到位,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分析关:形成知识主线、知识网,不断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逐步形成化学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守恒思想、类比思想、平衡思想、量变质变思想等;学科方法:极限法、迁移法、比较法、假设法、差量法等。

(2)深入理解重点知识复习中要舍得在重点章节上花时间、下工夫、求效率,切实梳理学生在重点问题上存在的盲点。

对高考重现率特别高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透彻讲解,讲清各种知识迁移的可能。要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不同迁移的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出发,从解题技巧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巩固,引导学生的发展性思考。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避免盲目做题。多做题,客观上会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但我们不要盲目练题,要紧抓教材、重视课本,精选习题,注意适当拓展,最好在做完习题后,理顺习题和课本知识要点的关联。化学知识要懂得迁移、拓展、总结,掌握各点知识后要把知识点网络化,形成知识系统化对以前做过的精选习题、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以及大型考试调研模拟试题要进行认真研读、仔细分析、了解出题意图,对新颖题型,要对相关知识查漏补缺,把握重点,做好及时纠错。重视答题的规范化和答题技巧性的培养,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规范答题能够养成学生答题的严谨、认真的心态,而答题技巧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统计考试中各题失分的具体情况,查找学生失误的原因,特别是答对率不高而又有提升空间的题目。是审题不清,概念不清,知识遗忘还是思维不准确等等,如果这些方面都克服了。成绩会大大提高。

(4)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环节

化学教学脱离了考练不行,我们要定时考练。

根据讲课进度,我们每周自编或改编一套练习题,一般不使用陈题,且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新颖、经典变式题型的考察。每章至少出一套过关强化性训练题。单元过关强化性试题一般要做到:基础题占75%,中等难度题占20%,新颖性题目占5%。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我们选择少做难题,提高在基础题上的得分率。

4.注重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1)知识复习课

知识复习课一般使用下列模式:复习提问;讲授基础知识;归纳基本规律;规范学习;当堂练习。在复习课教授中,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讲的精辟、讲的透彻。精讲要设置问题,要让学生思考,每一节课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讲评课

讲评课一般采用如下的程式:

校对标准答案(提前先印好);学生自主探究,黑板展示,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题问题;师生合作,小组讨论,共同解难答疑;教师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个人解题能力。

5.抓达B级边线学生,有效提高达B率

达B级边线学生,可上可下的学生,多关注、多指导,面批面改指出问题所在;多谈心、多听取,增强达B边线学生的学习信心;做好补差工作,多检查、多督促,注意知识强化,提高实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达B率。诚然,我们在2012届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差距,最大的差距可能在实验教学上。

篇12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33

首先,要明确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任务。

通过高三化学复习,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结构,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应化学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化学素质(自然科学基本素质)。具体来讲,不同复习阶段有不同的复习任务。第一阶段的复习任务是通过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章节知识系统化和深化,初步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建立学科知识网络。第二阶段的复习任务是进一步巩固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构建化学知识模块,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基本规律,进一步优化学科思维模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的复习任务是进一步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应试心理素质)。

第二,第一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一轮复习基本方法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2. 勤于练习,好问、善问;3. 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强化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作用;4. 注重章节知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初步形成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 注重实验,善于把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1)确立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念,不断强化自我激励,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是顺利完成第一轮复习的思想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坚定不移的落实复习计划,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技巧。这既是完成复习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2)明确主次关系,提高复习效率。每年总有一部分学生复习很努力,看了不少的资料,做了不少的题,但总感觉成绩提高甚微,甚至为此感到很苦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复习过程中的主次关系,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首先是要明确教材与教辅的关系。课本是一课之本,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要以化学课本为主,以教辅材料为次。

当然,以课本为主,不是抱住课本不放,不用或少用教辅资料。以课本为主主要体现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某一本教辅材料,教辅材料应该是为以课本为主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服务的。因此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教辅资料包括平时的各种练习题回归教材的对应章节,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高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轮复习中,不要刻板地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复习,而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统一规划教材的复习顺序和内容安排。其次,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忽视“双基”盲目追求能力。如复习化学概念、理论时,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而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时,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探索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长期坚持,基础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再次,要明确通过复习提高能力为主,知识的简单记忆是次要的。因此,要努力避免简单重复做题,陷入“题海”。在保证适量的练习量的基础上,要努力弄清题目考查的目的是什么,举一反三,紧紧抓住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3)注重复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充分体会高中化学所反映出哲学原理,并依此相关原理指导化学复习。化学思想是化学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是他们对化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看法和观点,又是他们研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思想、“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相互依存”的思想、“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以及中学化学中的多学科渗透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问题转化思想和整体分析思想等。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注意体会这些化学思想,有利于形成化学观念,有利于运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要重视记忆方法。根据“遗忘曲线”可知,记忆存在着“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复习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记忆重复的时间和次数,如采取“先密后疏”、“先及时后分散”的策略,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应使用合适的复习方式,如限时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整体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应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如规律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再次,要重视培养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如非逻辑思维中的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假设,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等。当然,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学科实例和练习,而应贯穿于日常的学习之中,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求解过程去细心地体会、总结和交流并反复的运用、逐渐掌握。

第三,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挂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策略:首先,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题复习计划。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是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二轮复习中既有学科专题复习,又有综合科的考练安排,学习强度大,适应综合训练的难度大,因此,要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使整体复习进度与自己的复习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忙中不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突出重点专题,学会舍弃偏、难、怪的题目。第三,重视做题质量,不强求做题数量。重视自己的薄弱点、易错、易混、易模糊点,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重视错题集的使用,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盲区。

第四,第三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定时训练,规范训练,回归课本,规律重现。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端正做题的态度,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规范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讲评后要注意将知识点回归课本,反复准确把握基本规律。

篇13

一、学案的编写方法

教师在编写学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确目标,掌握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并将其体现在学案中。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学案,将所授知识设置成填空题、表格题、思考题等。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让学生填写,哪些可以在学案上直接写好,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可行性,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将许多知识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若课堂上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画出表格,学生记录,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可充分利用学案,将这些表格设计在学案中,既方便讲解,又容易归纳总结。有些知识需重组并细化。因此在编制学案时,要多使用数字标题,在大标题下多用一些小标题。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条理清晰。同时,为了突出重点,可在字体、字号上有所改变,在重要字词下加点或下划线,也可在填写时,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笔写,以示重点。学案要设置适当的巩固练习。习题要精选,量不宜过多,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包括历届高考题),在其他练习册中重复较多的习题如非必要则不宜再出现。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较难题、提高题以及原创题,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案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点,做好课前的一切知识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完成基础知识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在课堂复习中,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某些例题进行拓展,指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在课后完成,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节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三、实施学案教学法的体会

通过学案教学法的复习,较好地实现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案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独到的教学优势。①学案教学法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②学案教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③学案教学法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有效地抑制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极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总之,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克服了学生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促进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标。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考。

【参考文献】

[1]刘庆峰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究《素质教育研究》2010年8期

篇14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预备铃后10分钟;合作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而且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往往不能较好地将选修模块中的深层次内容与必修模块中的基础内容衔接整合,导致知识的存储始终处于零星状态,难以形成知识网络,使得“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成为常态。

而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在时间紧迫的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更有学生由于成绩落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出于对学生能力的担忧而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反而会不自觉地只注意系统的书面知识,采用“满堂灌,拼时间,多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知识片段以及一定水平的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只需要教师创造足够的机会,充分{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把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力素养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使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高三化学复习也能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上述想法的指引下,在过去两年高三复习里面,笔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以学科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预备铃后10分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学科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这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就可以独立并深入地面对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总复习先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预备铃后10分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即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合作学习要求日常的学习时间里,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及方法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组员之间进行真正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成员自己的先前经验、对知识的理解,都成为一种资源供大家分享和学习。在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主动、积极、互助地共同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高效实现。

三、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新探

带着对预备铃后10分钟怎么用的各种设想,笔者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原则进行了尝试,从这两年的各次模拟考试和高考成绩来看,在年级13个理科班中,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基本上能够稳定在前几名。笔者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实施的反馈,最终确定下来完整的实施策略。下面把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简单概括成“五步曲”:

第一步:学情分析(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我们都很清楚要上好一节课,都离不开准确到位的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以2015年所带的高三(11)、(12)班为例,这是接手的两个全新的班级。初步了解到11班成绩在年级上基本都是倒数的,而12班属于中等偏下的班,但这只是一个整体大概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有关化学学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两个班94名学生当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下面列出调查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学生的化学基础情况、化学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等等,为以后整个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步:组成学习小组(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根据上面的学情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当今各国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对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其实效是令世人瞩目的。 合作学习小组采用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和三名学生的组成形式。在这里,笔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情况,把一个班所有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每个层次各一人,不分男女,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进行调整,最后组成异质小组。具体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运行机理,笔者用下面的关系图(图1)来加以说明:

第三步: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轮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

高中化学可划分为如下五大模块: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与计算。一般情况,多数教师是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重复,没有真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对课本和复习资料进行有机地整合,过分地依靠复习资料,不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这样的复习的模式往往会出现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很快又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的情况。在此,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一定要做到主动和反复。主动指的是要走到教师复习之前,先自己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复指的是要把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复习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为了做到以上两点,笔者以小组抽签的形式把具体的基础知识点分派到每个学习小组身上,然后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汇总在PPT上,并于预备铃后10分钟以汇报的形式给同学们进行复习讲解。下面我们以有机反应类型知识点归纳为例:

在预备铃后10分钟内,先由学习小组成员对以上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并进行讲解,有时候可能表达不是太好,不过没关系,笔者会从旁引导、及时纠正并给予肯定,然后全班同学把该小组的总结进行集体朗诵和记忆,这样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最后,当基本知识点都复习完之后,P者再把学生整理的内容全部整合到PPT中,用于每节课预备铃后10分钟集体朗诵或者抽查等形式进行再复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整个过程从高三化学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大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本来看似重复单调、枯燥无味的高三化学复习增添了不少乐趣。

第四步:化学方程式有意义化记忆(紧跟第三步结束之后,持续两个月)

经过上一步,学生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想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面对高中化学如此多而乱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很容易出错,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记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针对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实践起来也有不错的效果。然而,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的方法,都只是帮助学生在一定时间容易记住,但是要真正做到把方程式烂熟于心还是要通过把化学方程式通过关联以达到有意义化记忆,并且要不断地回顾重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完毕之后,笔者在预备铃后10分钟做出了调整,具体的流程分两步:

一是从“面”出发。把课本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按出现的顺序整理到PPT中,让学生在预备铃后5分钟内进行默写,每次默写10个化学方程式左右。剩下5分钟,让学习小组把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觉得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通过联系生活、联系课本甚至是可以联系亲身经历来进行有意义化讲解。如下图2所示,某小组在默写完上面方程式之后,通过结合课本具体的实验装置、现象、注意事项等与该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内容来进行关联,在讲到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通过简单介绍了钢铁淬火的过程,然后提出“钢铁淬火之后,表面形成的黑色氧化膜是否是四氧化三铁?”,问题抛出之后,引起同学们一番激烈讨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把化学方程式给记住了,还能形成这样一种关联的思维,每当看到化学方程式,都会自觉地进行一番思维的发散,让化学方程式的默写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变得充实有趣。

二是从“点”出发。经过第一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住了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也具备了一定的关联能力。紧接着笔者进行了一个提升,改成以某种元素出发,以网络状呈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如下图3所示,金属铁与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可以把同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关的方程式进行网络化关联,让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第五步:小组合作,习题讲解(第四步结束到高考前一个月)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习题讲解其实很常见,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纯粹只是让学生讲题而讲题,并没有事先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而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到有针对性地讲题,更不可能把题目讲通讲精。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个班级50多人中,最后真正能够从这样的习题课中取得进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是在所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度过宝贵的40分钟。而笔者不同于他人的做法的一点在于充分利用好预备铃后10分钟,为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这是习题讲解活动的坚实基础。

在习题讲解环节,笔者同样进行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分模块讲题。首先,笔者按模块先后顺序,给学习小组指定某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自己做过的或者没有做过的题目当中挑选一道或者两道题目备选,当把题目准备好之后,小组成员会在笔者面前先陈述选题的理由并简单口述一下讲解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会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和方法性错误。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过分紧张,导致一些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顺利呈现给同学们,在这个时候,笔者会通过针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地抛出几个引导性的小问题,让学生重新找到题目讲解的方向,同时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活动,笔者在内容安排上,先由较容易讲解的选择题开始,等学生基本适应了,再进入到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讲解。 在本阶段,笔者只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一道题目做到能够把题目讲明白就足够了,这样让学生慢慢掌握讲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不会给学生强加太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根据组内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讲解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初步根据题目提炼出考查知识点和方向。进入到第二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笔者让小组成员根据平时练习、考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选取对应的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要把所选题目讲明白,笔者还鼓励学生可以针对题目的考点做出一些必要的延伸和总结,以此作为一个更大的提升机会。

从整个小组合作讲题实践情况来看,起初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时覆还怀浞只蛘吖分紧张连选择题也讲得不清不楚,但是经过笔者耐心指导讲题要点之后,情况明显得到很大改善。最后两个阶段训练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独立地把题目清晰完整地讲解下来。下面展示两个案例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1

这是一道有关硫酸亚铁晶体制备的题目,上图为某小组成员讲稿,学生在处理这道题的时候,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的设计的原理和意图都进行了分析,真正做到把题目做透了。 同时,该学生不止把设问解决了,还针对本题设计到的结晶问题进行了延伸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该生已经走出来就题讲题的困境,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完成一道题目,实属难能可贵!

案例2

这道题目所呈现的是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元素化合物,该学习小组把对该题型的分析过程和注意的地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把一道本来看似很难的题目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给解决了。同时能够参照该题的考点,进行考点的类比延伸,并给出相对应的类似考点的练习。笔者认为该生在一道题的讲解已经可以做到尝试从教师的高度来理解一道题目。

四、教学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把握预备铃后10分钟的复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笔者于第一学期末再次用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三(11)班和高三(12)班合共94位同学。发放问卷94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下面将两次问卷调查的相同问题进行对比。

从以上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了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之后,两个班的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11班由于基础得到很好的加强,因此成绩进步体现得更加明显,而12班成绩则是稳重有进。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对比以及高二高三成绩的比较可以证明,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实践探究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认知、表达、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渐摆脱往日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法,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会了反思和整合知识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及展望

笔者对本次实践探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期间不断地进行复习策略的完善和总结。学生成绩证明该复习策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笔者理论水平、研究时间、教学实践等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够全面。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于全市为中等偏上,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较一般学校可能会好一点,同时研究对象也仅仅是年级的两个班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进行策略推广,还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扩大才可以。

2. 本探究采用4人异质化分组,但学生层次有时候区分并不明显。在异质组中好、中、差学生的个体能力有时差异较大,易造成沟通和合作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合作学习开展受阻,同时学生之间复杂的感情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小组合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在进行异质化分组的时候,还需要增加组内的情况调查,了解组内的成员是否存在矛盾、彼此间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差异,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及时调配,务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3. 预备铃后10分钟时间比较紧,学生时间容易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课堂拖沓。因此小组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并把准备好的内容事先给教师浏览,这样便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提前演练,掌控好时间的分配,让讲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4. 学生在台上做汇报讲解时,要确保台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因此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动态,必要时可通过提问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学生在本环节准备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如何保证这10分钟出效果并顺利过渡到正课并完成教学任务,这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备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多方准备,灵活实施,确保两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兼顾。

鉴于本复习策略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背景下,高一高二也可以灵活运用预备铃后10分钟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来全面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王晓魏.基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下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马振亚.高三学生化学高考复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反馈[J].化学教与学,2014(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