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的精髓范文

工程管理的精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管理的精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管理的精髓

篇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管理学:管理的精妙在于它达到了极致的无形,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它达了无形,也守住了深遂厚德的清静。万物中都有管理的真谛存在,例如,懒蚂蚁效应、鲶鱼效应、破窗效应、驱雾效应、蝴蝶效应等等。都是从万事万物中总结的管理定理,管理是蕴含在自然规律中的,我们能观察它的实践到理论的循环生长。众生众物,都会回归到它们的本源,这个本源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管理也会回归到它的本源,这个本源也是宇宙的自然规律。回归本源就叫静止,静止就是还原本性,还原本性就是事务发展的法则。管理学也一样,管理回归本源就是理论,管理理论就是还原本性,管理理论也是管理发展的法则。通晓管理常识的就是明智,不懂得管理知识,随意妄为就会招来灾难,不但可以把一家企业搞垮,也能把一个国家搞垮。通晓管理理论与管理常识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能公正,公正就能使天下人才归附。当优秀的人才归附企业时,企业就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自然规律就符合管理之道。得道的企业就能生存得长,生命得以长寿,终身不会有倒闭的危险。

篇2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探究建议

现代化发展的绝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中,逐步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融入岛企业的整理日常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的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可以降低工程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加大工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手段,根据当前我国工程管理的问题所在,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效率,提高工程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达到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进度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

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工程企业内部战略规划的全面制定

通过全面制定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围绕工程企业的核心业务内容制定管理信息化结构、信息数据模型、管理主体数据库等,可以帮助工程建筑企业准确而合理的制定战略数据的规划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实施长远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安排。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全面的对工程建筑进行管理和分类,有效的整理数据给企业债权者分析和掌握。

1.2 有助于工程企业信息的整理和组织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针对不同的企业文化创建标准的管理系统,可以设定出标准的管理木事,有利于工程建筑企业管理者整理出规范的工程管理信息,可以围绕合理的信息数据组织合理有效的策略加强工程企业的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

1.3 有助于降低工程建筑企业管理的成本

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使信息在供方和采购方之间逐步透明化,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息互通,可以促进工程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了工程的采购成本。特别是在采购的过程中,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企业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等数据控制,可以防范风险,增加企业发展的施工进度。

2. 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2.1 缺乏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大部分工程建筑企业缺乏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对其系统化管理的认识较为局限,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会认为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将数据进行归集,往往以为主要重点是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企业都是认为计算机工作人员将企业概况、企业基础数据、企业业绩等资料在其内部网络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模式,不是将企业的数据进行合理归集和整理,所以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意义。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来说,发展管理信和表面工作方面来,没有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探索和理解。

2.2 缺乏企业各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企业工程建筑工作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需要针对建筑企业的属性和工作模式在搜集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系统策划和管理的融合,然而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上以及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均较为落后。我国大部分企业工程建筑企业忽略了对企业数据的搜集,缺乏了后期的数据整理工作,另外对企业工程的施工规范上仍缺乏详尽的规划。

2.3 信息管理化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建筑工程企业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标、财务成本的预决算、供应链工程管理以及财务合并报表的提交等工作方面。大部分企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网页的建设中,工程数据信息的数据化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具有计算机专业以及了解具体岗位详情的工作人员进行工艺了解和标准设定。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应用较少,系统的设置不能完全配合工程企业的特殊要求,大部分信息管理化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将数据转化为表格而已。

2.4 缺乏专业化的技术队伍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实施管理信息化系统仍然是较为新兴的科技领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公司性质,在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员的技术性决定的企业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成本,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工程企业仍然没有达到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建设任务。

3.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究建议

3.1 全面转变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理念

尤其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跟随当前社会科技化的发展步伐,将管理信息化真正而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体建设中。为了提高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节约工程企业的成本,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精髓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普及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数据化,加大工程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奠定深厚的管理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全公司带动全员经济发展管理信息化,加大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岗位中做到权责管控,使企业全面转变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理念。

3.2 加强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企业可以招聘一系列具有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的工作人员,在招聘时可以将岗位进行细化,逐项对计算机专业的软件人才、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工程建筑类专业人才进行划分和组合。加大管理信息化队伍的融入,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新系统的培训工作,对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和专业知识的考核,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培训机会,促进管理信息化系统下各个部门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加大对管理系统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和资金投入,为了后期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支持。

3.3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信息化技术

要学结当前国内外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将国外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成熟应用到国内建筑工程企业。派遣岗位工作人员去国外考研学习,引进西方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根据不同的工程管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特殊情况进行系统建设和管理改革,全方位的融入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管理精髓。

结语:

建筑工程公司必须要着手将企业整体管理融入数据信息化管理,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时代转入现代化网络信息时代管理模式。工程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引进专业的科技人才、引入高端的研发技术、增加对企业的投入手段促进企业的稳定性建设、持续性发展。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要以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不能仅仅依靠过于死板的建筑管理手段,丰富管理模式,增多企业管理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左阳.中西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张文勇.湖南省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18期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 具体措施

前沿:随着我国加入到WMO组织,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全球建筑业的影响下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那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工程管理方面的特点、问题以及措施给予详细的介绍。

1 工程管理的特点

1.1 工程管理的系统性

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 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工程子系统相互协调, 以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在现代的工程管理实践中, 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1.2 工程管理的综合性

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相互联系, 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 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1.3 工程管理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 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 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 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2 工程管理问题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程质量问题被报道而出,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而将计算机运用到工程管理当中的更是少之甚少。有一部分经济承包人过度的关注于工程的成本控制上,反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问题;而有的则过度关注质量问题,大肆的资金乱用,使得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低下。在我国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的实例非常的少,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建立起健全的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同时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的弊端,使得很多的承包商钻空子,偷工减料等问题时常出现,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3 工程管理措施

3.1 成本管理

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施工组织。企业要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开始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以及工艺特点,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装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尽可能地缩短工期,以节约成本;同时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在工程施工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技术措施,做好周密的准备,在施工中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层层把关进行检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同时节约工程成本。

3.2 质量管理

从企业方面来讲,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作用,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监管体系。从项目方面来讲,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联合项目的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的负责人等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网络,形成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的执行机制。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地质情况、水文气象等等。因此,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条件,对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除此之外,施工工序也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工序进行施工。最后,要注意检测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建筑材料要做好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保证质量,避免将假冒伪劣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当中。

3.3 安全管理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与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建筑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建筑企业就必须要不断更新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1 建筑工程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化机制不健全。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但是相当多的建筑工程企业没有根据国家和行业需要建立起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没有形成成熟而稳定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机制,即便是存在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条例和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出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无法可依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质量、安全与效率,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与实际施工和建设向分析,不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而且也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1.2 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作用,在运用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难以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各相关单位的信息管理比较孤立,信息只在各相关单位内部共享,相关单位之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系统的扩展性很差,有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资料,不能及时的得到传播和共享。

1.3 信息化效率低。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建筑工程中即便是开展了信息化管理,也仅仅将信息管理系统定位于信息查询与报表上。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不同数据间的整合与分析,也就无法将行业的动态信息结合在一起。虽然有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上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也运用了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但是信息资源只局限于施工现场与项目的内部,对于现场的管理与其它区域就无法实现互动,宛如一座孤岛,虽然岛内能够达到自给自足,却无法与岛外进行交换。

1.4 信息化人才缺乏。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实践操作,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合理的操作相应系统,信息化是难以发挥应有效力的。建筑工程业主管理信息化人才储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知识结构和实际管理经验不均衡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对于工程项目的流程有着准确的认知,同时能够通过丰富的经验识别具体项目的管理重点,而拥有这种经验的管理者往往工龄较长,在知识结构上与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存在距离,同时由于一些传统工程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建筑工程信息化改进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应体制。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实现各部门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的影响。严格要求企业上下领导和员工要严格遵守制度条例,将传统管理模式以“去糟粕、取精髓”的方式淘汰掉陈旧的部分,将精髓部分保留下来并结合到新时期信息化技术中去,使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达到完善、科学、严谨的效果,并深入到员工中真正做到以制度约束自身,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此外,要想提升信息化管理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原有的建筑管理体制,将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入具体的规章之中,从而增强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将信息化管理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

2.2 构建信息化大数据。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资料,这些信息数据在各个工程项目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在传统的信息管理中,采用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的方式,不仅传递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对很多部门的契合度要求很高,所以信息传播的质量大打折扣。若采用信息化管理,构建信息化大数据,不仅能直观、清晰地对工程数据进行查阅,还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2.3 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筑工程业主应根据资金储备水平,选择具有实用性的软硬件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来,在软硬件建设过程中兼顾技术的可行性和整体系统的对接有效性。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建筑工程的项目内容极其复杂,并且其利益牵扯到很多方面,含有建筑单位业主、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因此在开展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时,需要综合建筑单位业主、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地方政府等多方的利益,搭建多层管理平台,并建立与建筑工程项目内容联系较大的多维信息管理平台,使各种主体数据得到有效管理,完成资源共享。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是系统工程,从立项到招投标,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会涉及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其他行业的定额,其引入的内容、数据非常庞大,其工程量也相当大,因此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压力无比巨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结合工程实际状况,综合各种项目内容进行工程管理,还要规范建筑工程相关标准,打破建筑单位单一、独立的局限性,采用信息化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内容与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信息一体化系统。

2.4 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信息化意识。首先,对建筑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加大对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科学意识,推动企业信息化办公形式的进步;其次,在进行员工聘用时严格要求应聘人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且有较高的建筑专业技能知识,提高企业整体文化水平;第三,定期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进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考核,调动企业员工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整体发展带来便利;第四,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及时对员工进行科技教育,确保能够及时将新时期信息化理念注入到员工内部,真正做到企业全面信息化。

此外,提高领导基层和部门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熟练程度,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意义。首先,企业领导在建立信息化建设网络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开发软件,提高企业文化,要在更深层次中进行对整个建筑企业的技术进行改革,并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并在不断创新中研发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的新技术;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在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结合科学技术与工作制度,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加快企业全面信息化的转变速度,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了市场竞争力,带来更多机遇。

3 结语

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并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信息管理硬件和软件的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水平,提高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促进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在有效防范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各类问题的同时,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向高水平进步,整体上推进建筑工程行业向稳定性、健康化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1.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华南指挥部,广东 广州 510080;2.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工程管理领域既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譬如,工程规划与论证、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等,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而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等,也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领域范围。

关键词 工程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refer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decision, plan, organization, command,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In general,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complexity. The need for further explanation i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rea includes bo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example, project planning and demonstratio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cluding new products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also includes technical innovatio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management, industr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layou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also is the basic scope of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Engineering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1 工程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的管理工作不同,工程管理是对于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特征的各种工程所进行的相应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

1)工程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管理。从理论上来看,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工程子系统相互协调,以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在现代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2)工程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和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3)工程管理是一种复杂性管理。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2 国内外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甚为明显。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要想参与重点公共建筑项目,设计方、承包方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的提交,直到竣工资料备案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并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在招投标阶段,业主和咨询单位利用网络进行招标,施工单位通过网络投标报价;在可行性研究与设计策划阶段,利用网络进行业主与设计咨询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在施工阶段,承包商、建筑师、顾问咨询工程师利用以州丁ERNE下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在施工现场采用在线数码摄像系统,不但在现场办公室能看到现场情况,即便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上网也可掌握项目进展信息和现场具体工序情况。同时结合无线上网技术,不断将信息传给每一个在场与不在场的人员。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可自动生成储存。

3 特定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

在特定的工程从论证、设计、施工到运行纸质报废的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参与方不同,工程管理信息化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也不同。在工程设计与建设期间,由于设计的技术面广泛,参与的协作单位多,信息沟通较复杂,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跨组织、跨地区、跨时段的协作,需要实现多层次的综合系统集成,建立合作伙伴之间有效沟通的信息化模式。

由于特定的工程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是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的组织管理形式及采用的信息技术平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保证工程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延续性是工程管理信息化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尽管信息化是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会影响工程管理本身。信息化可以使管理信息更全面、反馈更迅速及时,决策及其调整依据更充分,可能改变管理程序,甚至管理项目和内容,促使管理更及时、精确,使工程进展更好、更快、更省。

参考文献

[1]何继善,陈晓红,洪开荣.论工程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5,10,7(10):5-11.

[2]尚春静,刘长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建筑经济,2004,8:26-29.

[3]刘红.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管理科学,2011:54-55.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特点

1.1 经营管理的复杂性特点

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1.2 经营管理的系统性特点

从理论上来看,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工程系统相互协调,以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在现代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1.3 经营管理的综合性特点

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和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二、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质量管理不严格

一方面,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尚不完善,在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是延续旧体制的基础逐步改善的,多少还存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目前关于适应新的经营模式的质量管理方法尚欠缺,或者力度不够,进而形成了封闭管理的局面,监督体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不利于制约机制的建立与执行;

另一方面,当前建筑工程的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仍存在疏漏。一些地方及部门对市场准入制度松懈,导致施工企业出现了虚假的高资质低能力或者有资质无能力的不正常现象出现;或者在施工中没有符合规范的证件,以及借证卖照、违反市场规定、超范围承包工程、私下交易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

2.3 管理形式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劳务队伍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因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对劳务队进行管理,而且往往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牵制甚至浪费,管理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2.4 工程进度控制受到限制

(1)工程控制的制约因素较多,通常管理落实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例如工程本身的管理、施工环境、劳动力施工情况以及计划的变动等,同时会涉及到风险问题、物资供应问题,有些工程的承包方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积极的解决措施,通常由于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影响了这个工程。

(2)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成本等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讲,加快速度的前提就是增加成本,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承包方没有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关系,更没有积极均衡。要么注重质量忽略了进度,要么赶进度忽略了成本。

三、对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管理制度要健全,就必须要对项目管理部门以及机构,进行优化配置,设置功能齐全,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来分配数量适当的人员,进而满足工程管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要求。

(2)创新工程管理的理念

要实现工程管理的创新,首要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加大经费的投入,做好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树立创新意识,改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定位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落实到位。最后就是要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符合现实条件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创新的方案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况,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又要能够反映时代潮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3)必须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

规模和效益是一对孪生兄弟 ,没有规模 ,就谈不上效益;但规模过大 ,超过了企业的管理能力 ,就会造成经营管理粗放 ,同样谈不上效益。必须走 “适当规模 ,精耕细作 ,最佳效益” 之路。具体讲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要千方百计多揽工程任务。揽活是施工企业第一位的工作 ,是 “第一道工序” ,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要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调整经营思路 ,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要重视投资方向的变化 ,抓好现有市场 ,开发潜在市场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要大力培育施工能力。施工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 技术装备水平、 现场突击能力的综合反映。在社会节奏和人们的工作效率全面加快的今天 ,施工能力不提高 ,就意味着效率低下、竞争力疲弱 ,就意味着有被市场丢弃的危险。培育施工能力要从两方面着手:即培育专项施工能力和培育多领域综合施工能力。就培育专项施工能力而言 ,没有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没有能满足施工要求和条件的先进设备 ,没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成熟的管理办法 ,是不行的。一定要大力加强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主业领域的施工能力 ,同时积极开拓其它领域 ,提高企业多领域进行现代化施工的能力。要充分认识科技在提升企业施工能力方面的突出作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快成果转化和运用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 ,将企业的综合施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要完成和超额完成产值目标。产值背后是实力 ,是管理 ,是效益。要根据市场变化、 任务状况、 实际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科学确定产值目标。

(4)加强成本和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 把施工总承包企业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 调整、综合、 平衡, 确定内部核算单价, 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 对作业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 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 自负盈亏。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 改进技术措施, 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 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 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 确定项目目标成本, 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 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要创建一种科学、先进、一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使它能够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求,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不是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全方面都达到现代化水平,要求是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的现代化、甚至人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其中包含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高标准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先进的电镀监控手段,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等,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水利工程精细化是一个管理概念。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五精”包括精华、精品、精通、精髓和精密,“四细”即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每一项具体工作、以及细化管理制度各个落实环节。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是重效果、重细节、重基础、重具体、重过程、重质量、重效果,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面精益求精,将每项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

1 实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基本路线和目标

1.1 基本路线

要想实现传统水利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的本质转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治水的思路,以效益和安全为重中之重,树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更进一步制定、健全、完善管理标准和制度,以标准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以信息化、科技化和数字化推动工程现代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1.2 建设目标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精细化改革,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梳理,手收集工程基础资料,整合建库入库,结合实例建立数字模拟系统,步步稳扎稳打,逐渐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此外,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在传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加入引进来的国内外先进手段,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完善管理技术和制度,建立高效率的计算机网络、实时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动态远程监控系统、使用的专家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搭建传输线路,以及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来实现对工程现场的监控,包括对现场安全的评估,情况的预测、工程实际的运行状态,使得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科学、高效的制定工程管理、维护策略和技术支持,更好的为工程安全运行、科学调度服务。

2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

深化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梳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对于内部坚持改革,在人事应用和调度、工作划分、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从分利用一切有利元素,积极进行维修、养护团队市场化工作,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2.2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管理规程、水利部考核办法及标准,认真将水利工程基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健全、完善工程管理标准,运行检查制度,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为实现工程管理的精细化,达到“精、细、准、严”的标准打下夯实基础。

2.3 监视、监控、监测系统的建立

建立工程监视系统,方便实时观测工程的进行情况,如水流流势、大坝闸门运行破损情况等,建立监视系统能够有利无弊,能够节省不必要的人员利用、减少不相关的工程开支、及时发现工程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安全隐患或技术失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防洪以及科学调度提供有力的实时依据等等。要保证监视系统的全面性、实时性,才能更好而利用此系统。

建立监控系统要结合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还要根据工程需要,通过对监控对象的语音、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远程操作来控制工程运行,实现管理的统一化、现代化。

建立先进的监测系统,能够对工程中发生的渗水、裂缝、沉陷、形变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准确传达数据信息,使得工程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出动作和决策,保障工程运行安全。

2.4 建立检测维修、安全评估系统

检测维修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它的重要性对于工程不言而喻,建立现代化的检测维修系统,要结合地理编号、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信息安全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来实现,能够准确探测指定地理位置的信息,从而推动进行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工程管理中信息及数据庞大,这些数据需要数据库来进行整合和处理,从而建立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熟悉模型,进行仿真模拟,能够对工程现场、水流运动等各种尺度进行实时转化,形成具体虚拟仿真系统,方便进行安全评估、综合处理等。

2.5 建设管理系统

简历完备的管理系统,要以国家法律法规、水利部门相关规定、政策、历史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教训、专家评审意见、流域规划方案、区域规划、工程规划布局等为内容,将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技术要求等规范化、精细化,有助于将工程管理进行的井井有条。

3 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近年来,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重建轻管”思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太多改观,已经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其实根本,在于没有认识到建管并重、坚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首要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建管并重,以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逐项强化,层层落实,督促各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力度,壮大水利工程管理。

3.2 坚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进一步坚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在人员利用、工作划分、分配制度上进行创新,启动一切有利因素,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运营机制,严格实时水利管理制度,建立各种工程现代化系统,对工程进行实时观测、检验、探测、维修、养护工作,建立考核、竞争机制,维护市场良性运行行为。

3.3 实施科技创新,在管理上运行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案

现代社会,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应将新型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上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度、速度,所以实施科技创新势在必行,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在工程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案,以达到提升效率、精度的目的,科技创新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3.4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狠抓考核制度,这不但是水利部门严格要求的,而且作为管理中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要长期坚持的。狠抓考核制度,全面提高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更为水利管理提供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以确保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推进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

4 总结

“精、细、准、严”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精”是精益求精,“细”是注重细节,“准”是准确无误,“严”是严格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与精细化是互相攀附实现的,如果管理不能做到精细化,就无从谈起现代化,相反,如果已经达到了现代化,那么一定是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振涛.现状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利弊探讨――颍上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J].治淮,2013(06).

篇8

【关键词】新时期;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探索

引言

建设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资金,其根本是发挥工程投资效益,为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我们需要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入手,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在现在这个新时期当中,要求将水利工程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分析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当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以及质量。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工业化当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概念,现在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就是“五精四细”,所谓的五精就是指精华、精髓、精品、精通以及精密,而四细就是指的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工作以及细化管理制度这四个环节。其中的五精我们完全就是可以理解成为追求更好的管理、更优的管理以及管理的精益求精。而其中的四细我们就可以理解成为对于管理细分的更加的具体,更加的细致,保证管理质量的提高。精细化管理就是对管理的各种细节进行更加具体的管理以及处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重视细节,重视过程、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效果以及重视具体,讲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对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将精细化管理做到最好。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员工的各项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于内部的控制,将管理过程当中各个部门的联系以及协同合作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够在总体上提高管理的效益。保证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当中的执行能力,总体上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将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以及提高执行能力。

二、现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多个水利工程管理的单位,初步形成了具有着一定能力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形成为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及支撑作用。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一定的分类,主要能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公益类型的水利工程,另一种是生产经营类型的水利工程。而现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管理,另一种是地方管理。现在我国的地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是权属与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当中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但是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权属与地方的灌区管理部门,这也就意味着现在我国的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的行政主体以及业务主体的从属是分离的,这也就导致了现在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形成了政企不分、政事交叉以及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水政渔政的执法权以及管理权,还有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多项工作出现严重的错位或者是缺失,往往会在罐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的水价核定以及水费的记收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矛盾,从而在造成了现在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当中出现权责不清以及利益争抢和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存在严重问题,严重阻碍了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

三、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的有效措施

(一)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需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这种制度的落实实行是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现在建设项目的投资经营机制需要进行一定的转换,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现在的建设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向着开放以及科学的方向进行发展。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是公益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比较强的工程项目,所以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是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建设以及管理之间的管理,需要对其中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市场竞争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通过对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健全以及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的完善,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进行建设监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对于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公开性,能够更好的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以及监督、制约以及协调的技能,能够通过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来更好的提高投资的效益,能够通过监理来实现投资方的投资效益。同时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监理能够十分有效的帮助政府进行项目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的统筹考虑和安排,这样能够更好的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之间的有机的衔接。同时在具有着经营性的水利项目当中,也需要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投资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过程当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由项目的投资方来进行项目施工团队的组织以及建设工作的进行,并且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的整个的过程进行负责。

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是现在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就是介绍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以及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浅谈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67.

[2]张薇娣.现代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9,18:235-236.

[3]沈岩,张馨方.精细化管理于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140.

[4]邹志禹,聂海涛,刘岩.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7:18+35.

篇9

关键词:石化建筑 工程管理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相较于其他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石化项目工程逐渐大型化、规模化,且石化企业的生产往往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石化建设工程项目专业交叉更多、技术更为复杂、投资额度更庞大、项目质量要求更为苛刻,项目建设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投资风险自然而然也更大。

但通常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业主往往会要求尽量压缩建设工期,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却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标准,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引入并采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的控制和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时效的完成。而如何更好地运用工程项目管理,是当代石化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程建设,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得到的理论方法;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则是指把管理的对象作为单个系统,利用组织、管理办法使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抓好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注重工程前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优化计划、管理过程控制、追踪确认已定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2 国内石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寻求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实现项目投资的效益最大化,然而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很长,包括很多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环节,涉及到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因此做好各个部门和专业的协调沟通相当重要。有的国外工程连项目前期的工程选址、工程方案、可行性分析、勘探测量等都由总承包商一同负责,即便设计施工分开招标的项目也大多由咨询公司提供前期的方案图纸,施工图设计大多由施工单位来做、咨询工程师审批,这样施工方在工程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加,能更多的参与到工程中去,尤其对于设计变更等需求更加主动,比国内工程设计与施工完全分开的方式沟通效率要高,不至于造成国内常见的设计出来的图纸施工技术难于实现或者因设计人员不懂施工造成设计方案与施工原理相违背等情况,导致大量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浪费人力和财力资源,耽误施工进度。这种状况让施工单位很头疼,解决这个弊病也是提高当前石化建筑工程管理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3 我国石化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

3.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

在石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立法在引导市场进步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石化建筑法》提及到“提倡对石化建筑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但是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而难以实施。以后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实际推进力度不够。比如说在现行的工程招投标办法中,大都是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分别进行招投标,没有专门对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的规定。由于配套改革滞后,我国工程项目业主大多采用自筹、自营、自建、自管的小生产方式,从而造成我国不规范的石化建筑市场。

3.2人才结构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

国际化在全球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国际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 不仅是大型项目,一些中小型项目都呈国际化趋势,尤其是加入WTO 后呈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的局面。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逐步向中国开放, 我国石化建筑企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不断增加,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国在工程管理上与国外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缺乏的具体表现。当前,我国石化建筑工程市场人才结构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尤其是缺乏国际工程承包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多为技术人员出身,技术能力一般较强,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不够,而且欠缺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观念。在市场竞争中,纯粹的技术是行不通的,技术管理必须融入到项目管理中,才能实现项目的最佳目标。

3.3信息化管理滞后

国内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如何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进入信息化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石化建筑业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互联网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4 完善工程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市场

为了给石化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其市场行为,首先要修订、充实、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工程管理条款,尽快出台严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等规章制度。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全面完备的法规,我国可以参照引用,做到与国际接轨。在现有的规范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石化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和遗漏空缺。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石化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2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各高校采用企业与学院、科研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做到了在学生投入实际工作之前就完成了从学校到实际岗位工作的过度。在加拿大,很多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都设立了大学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项目。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解决了教育人才与企业对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脱节的问题。重视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引入教学过程,大力推广多媒体、可视会议、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如有的高校系统地收集整套的工程实施过程录像和工程文档资料。

作为石化企业而言,更应该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外出与同行业人士交流学习,同时聘请石化建筑业的专家教授为企业项目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工艺流程。鼓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管理的综合技能,为企业的项目发展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4.3 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加强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国内大型石化建筑业企业和有关专业机构引进、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管理软件,并大力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化水平,促进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鉴于石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在现代显得越来越重要。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也需提升至更高的水平才能适应。故石化建设工程急需要引入项目管理的精髓---系统思考的理念和全新的、全方位的方法。对于石化建筑企业而言,必须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争取以最低的项目成本和最短的项目周期,完成高质量、高效益的工程项目。企业只有拥有和掌握了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2],赵璐.加强石化建筑管理迎接入关挑战[J].基建优化,2000月10月第21卷.

[3]杨春.浅谈石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0:49-50.

[4]张猛.谈网络时代的工程项目管理[J].石化建筑经济,2003.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统计

1、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的今天,统计面向企业、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已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的管理,称为工程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控制,即重点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的管理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在于对工程项目所做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工程统计工作。

工程统计是把建筑工程作为总体,运用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方法,提供反映施工过程中工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它是通过数据来反映工程的进度与发展规律,是围绕建筑施工和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分析,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其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通过对表面现象和综合分析,把握工程项目的总体特征,推断其发展规律,其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具有集中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统计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使工程统计真正成为制定决策的工具。

工程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建筑工程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及形象进度,帮助我们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的正确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工程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方资质、物质采购、形象进度、隐蔽记录、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等[1]。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2、工作程序

工程统计基础工作是指将施工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由于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等因而形成了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

(1)原始记录是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内容必须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这样才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工程统计台帐是根据工程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工程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2]。

3、工程统计的作用

工程统计通过数字反映和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其深入、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管理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其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作用:既可反映工程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反映工程在一个特定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目前的各种自然属性, 反映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生产发展情况、工程质量状况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同时可以反映施工的速度,也可以反映工程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以及一切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工程施工质量、项目维修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工程统计的信息职能是其它业务部门无法替代的。首先,同生产管理的其它部门如预算、合同、技术、施工相比较,工程统计提供的资料是最综合、最连续、最完整的,更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比如在申报企业资质及工程投标,需要查找公司业绩时,工程统计资料的使用是最方便的选择。同时,由于工程统计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综合,且工程统计更多地融入了统计学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唯一能够对施工管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创新的部门,例如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规模、工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此类工程的实际额定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投资、产值、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得到与工程水平相当的各种定额资料,如结构安装工程的吨成本信息,各种工程的利润率等,这些都是量化经营管理指标、提供竞争力的重要资料[3]。

随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统计在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一些大型工程施工活动区域大,调动的资源多,工期跨度长,业务部门多,管理难度大,而通过工程统计建立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流动,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对工程各个项目进展的有效控制。

4、工程统计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统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建筑市场为中心,施工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各种管理,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工程统计工作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各类信息,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在控制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的形式对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工程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工程统计报表、信息、简报等,使决策者及时了解现有工程情况及各个项目的计划实际执行情况。

(3)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效益的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经济效益好是工程管理的目的。工程统计可以通过原始台帐、统计报表等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项目实施效果的优劣。

(4)工程统计工作可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统计作为一种反映施工情况的重要手段,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动态情况,对编制施工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如何提高工程统计水平

(1)工程统计工作要转变观念。在做好上级工程统计部门提供所需统计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为本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服好务。对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工程统计资料与实际需求进行整合,调整工程统计资料报送渠道,加大反映工程管理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尽量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各方要求。

(2)要提高工程统计的知识面和工作质量。工程统计首先要与计划结合在一起,施工计划和工程统计在施工单位从来都是一体的,另外,其它有关采办、质量、合同、预算的内容,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搜集整理,如果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那很难想象能够做出一分能够让业主信服的报表,而业主对项目进度认知的依据正是周、月报。

(3)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现在的工程统计工作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积累、整理基础上,尤其目前施工管理单位正逐步推广使用一些大型工具软件,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掌握这些大型工具软件,充分发挥工具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工程统计工作的质量。

(4)加强对工程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工程统计工作不但要求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还特别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了解工程施工中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工程统计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施工管理的知识培训。同时,由于工程统计内容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对已在岗的工程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4]。

6、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统计是施工管理生存和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它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发展资源同等重要,只有把工程统计提升到信息资源的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性,工程统计工作才会有所作为。同时工程统计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起与施工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工程统计制度,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在工程管理效益上做新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3.

[2] 何光瑶.统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篇11

1水运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运工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且呈现出的弊端也越来越多,例如,水运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水运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没有清晰的划分;工程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等,对水运工程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水运工程管理,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水运工程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因此对于企业资本、规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的必经之路,而创新是解决建筑企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建筑单位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目前水运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水运工程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这些沟通主要是通过数据进行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和统一的管理,从而需要引入计算机的使用。而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比较低,导致工程项目中的数据管理不够完善,大大降低了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浪费。

2.2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在水运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但是却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各施工场地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有施工单位不重视、为了经济效益减少材料支出,低价雇取劳动力等问题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会给施工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加监督和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维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按时检查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工作;按时对施工设备检查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许多的不法分子趁机谋取利益,上级领导监控不严,导致很多工程安全问题的发生。

2.3高层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我国建筑业中,要想加强水运工程的管理还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此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水运工程管理的问题。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和轻视,使得水运工程在施工过程的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和安全事故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水运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3水运工程管理创新的原则

水运工程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创新的规律和原则,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创新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原则:①在开展创新前,一定要对建筑市场进行调查,根据市场的发展的特点确定创新的方向,这样才能时企业的创新管理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②在水运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把高企业竞争力放在首位,任何创新活动都应该以提高竞争力为主,这样才能通过创新的途径,提高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的一席之地,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充分发挥水运工程管理创新的作用,使创新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水运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4.1加强水运工程信息化的创新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真正促进了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水运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众多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而且各个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工程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各个管理环节连接在一起,从而促进信息共享和流通,真正实现水运工程管理信息化。

4.2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几大主要问题,加大创新投入是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法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地方,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不能解决现代施工中发生的意外状况;施工设备也比较落后,造成施工过程中效率低下,成本付出较大。需要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从国外引进新的设备,自己再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自己企业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也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市场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转变原有的机制,激励团队人员,使用创新机制引领企业走向新的高度。此外,建筑管理人员更需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手段,丰富管理技能,创新管理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3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的灵魂。在进行水运工程管理创新时,要对公司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积极引进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较高的管理人才,并定期进行培训,或者通过举办管理方法设计大赛等形式,不断加强他们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方法;②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进行水运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时,公司不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只有这样,建筑公司才能获得市场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4管理体制的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水运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体制的建立就是“规矩”,通过管理体制的建立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效落实,因此在应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筑企业应当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以建筑市场调节机制为基础,合理创新管理体制。例如,对于一些大型水运工程项目来说,为了保证水运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印度刚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项目来说,建筑企业则可以将管理任务分配给施工单位即可。除了总体的管理规划外,水运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还体现在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没需要明确内部责任体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制度、法人制度,明确相关责任,提升独立法人地位,以此来强化水运工程管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水运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建筑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水运工程信息化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加强工程招标管理创新的途径,来推动建筑企业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水运工程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闭雪燕 单位:大新县航务管理所

参考文献

[1]王彬.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探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159.

篇12

关键词: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我国“十二五”时期公路建设的主攻方向曾在2010年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综合各国经验的基础上被指出,当时表明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和要求其主攻方向应该以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五化”的形式进行现代管理,所谓“五化”指的是: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工程施工标准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理念人本化。现代工程管理的理念以“五化”的形式不仅被全国公路建设座谈明确提出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有了新的变革,因此有了新的工程管理体系“现代工程管理体系”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新问题,比如如何管理如何构建如何实践等在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前出现的现代工程管理问题,面对这些疑点我们如何能游刃有余的掌控,它们正确管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本篇文章将针对以上所讨论的论点进行分析探讨。

1.深度剖析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从字面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拆解为3个元素首先是“工程管理体系”然后“现代”最后“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我们先从以上提炼出的2个单体元素在综合一个总体元素进行简介分析。

1.1什么是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体系如果我们也把它进行剖析后,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也同样可以分为3个独立的元素,分别是工程 管理 以及体系。其中工程就可分为5类,其他四类我们不进行介绍,我们只针对“工程管理体系”这一“工程”的分析,这里面的工程所指的就是项目的意思。管理,目前已知分类分为4类,这里所指的管理是工程的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体系是指按照工程的秩序和内部联系所组成的整体,内部联系在这里自然是工程和管理。体系就是它们的一个加法融合。综合以上的剖析在组合到一起,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工程管理体系就是以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为前提进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管理的方式分为凹凸互补模式,各自单独存在,2者且又密不可分,凹模式主管理工程的步骤和策划方案。凸模式主管工程的质量 流程 安全 等问题。凹凸结合就是完全体的工程管理体系。

1.2“现代”所指什么

现代可以说是一个时间单位,但是我们所指的“现代”就是单纯指眼前吗?上面我们介绍过“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它是由2010年提出来针对工程管理所制定的新方案,随着时间的流动,也许“现代”早已不是当年的2010年,有人会有新的驳点,2010以及不能代表“现代”了,从时间上来说,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从“现代工程管理体系”这个概念为出发点,就不能这么理解了,“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即便是在当下,也依然遵循着2010年由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的政策,所以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现代”指的就是遵循以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五化”的形式进行现代管理,我们要以五化为出发点来参透“现代”的含义:随时观望新时代新市场信息,更新老套,做到发展与时俱进。这一点来看,遵循2010年的五化完全不与时间的变迁发生冲突,五化永远停留在2010年,但是五化的管理制度与新时代一同更新一同新型化。

1.3什么是“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将所有单独进行剖析的结论合并到一起,遵循五化概念,是以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为前提进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在配合步骤和策划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质量 流程 安全 等一系列的实现过程。

2.塑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

以现代工程管理体系为原型从中提取精髓,步步进行“四个标准化”考核,以通过为考核目标来试图塑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随时进行讲解说明,尤其对“现代“化理解,其含义的体现要极力向“五化”靠拢。

3.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的构思

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系统的复杂性从以上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剖析就能得出结论,小到人力资源至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大到突发事件的反应对策和专业技术内化兼容,并且合理的权利财力交托给正确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能进行平衡的队伍配置,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但是综合以上因素来考虑,出发点可以先以现场人员管理为主题进行记载,为以后的成功铺垫人员的个体素质和团队配合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查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体系以这样的状态取得进展,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训练才能做出好的成绩,现代工程管理的核心作用在此时重要性不可言喻,然而它却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催化,与时间抢时间这项重任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绝对的重视并以效率进行,此时我们首要深思并最快采取措施的 就是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应该何如推进和应用。

采取“试点为主“作为推进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这一结论是通过与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后作出的结论,但是不能操之过急,控制好节奏,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上下反复的方式进行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强化使其稳定,“试点为主,逐步实施”这次作为其宗旨进行实施,此次“试点”活动背负的责重非凡,它将作为大体系中的某个专项体系为突破点,将相应经验和办法应用到其他专项中,最后形成完整的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文件。已经由工程建下发至各参建单位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含义是由相关项目专家及相关项目人员制定的,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应用,如发现相关问题,项目部人员会有专门回收人员,将其反馈的问题逐一解决并继续下发回去,将“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含义清晰的呈现在上下级眼前。

4.结语

虽然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耗费心血的项目,但是它的价值必将把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推上未来公路施工建设这项领域的巅峰王座,在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趋势已经明朗化的今天,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研究这项极具价值的项目问题:如何将现代工程管理与工程建设完美坚固的凝结在一起。尽管完善还在进行中,但是只要面临新的问题、我们不怕失败 有敢于挑战 永不退缩的精神,那么体系的有效推进与整合 现代工程体系的管理与建设相互整合等这些至今无法完善的问题,终将被完善。

篇1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控制因素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a system engineer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to,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an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efficiency measures are analyz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tro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因素分析

2.1 技术方面的因素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

2.2 管理方面的因素

我国的建筑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型式。但是,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型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3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简单地概括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

3.1 进度控制

进行进度控制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计划目标。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 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 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 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 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时,要求施工企业制订详细的工期附图,采取各种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时间,在每星期工程例会上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序与计划对比,确定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序,并结合工期、生产成果、劳动效率、消耗等指标评比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对下期工作作出安排,对一些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项目单元的剩余时间作估算,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

3.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制订科学的目标成本:(1)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2)以效益为目的,要分析研究各种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目标成本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控制好“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关系,对施工项目的效益和成本应统筹兼顾,做到既要降低成本,又能全面完成其它各项经济指标;(3)具有可操作性。作为项目业主,投资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质量标准的提高、进度的调整、工程量的增加、业主方由于工程管理失误的索赔、不可抗力因素等。

3.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2)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3)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4)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5)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 既是施工的难点, 又是检查的重点, 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作为业主方,主要在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运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有效控制。通过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并及时监督管理,通过合同达到有效的控制。

3.4 安全控制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并能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要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这应从以下三方面出发:(1)要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2)要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专家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再根据项目经理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3)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其次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 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 发生安全事故, 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

4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完善招投标办法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 按审定的工程标底取最接近标, 避免建筑单位盲目压标和施工单位互相杀价, 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质量、信誉、综合实力及合理报价为招投标的竞标条件。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票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 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4.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承包体系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 降低消耗。应加强项目管理, 促使项目的承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实施开支与审批领导制度, 严格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 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4.3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建筑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建筑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4 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以及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软件,这不仅可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1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exist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China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lso discussed the control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benefi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sence of legalization, market-oriented reform, explore a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 言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以及单位。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逐步改制和私营建筑企业的大量的出现,使得以往所制定的许多内部管理机制大大被削弱,建筑市场竞争从良性走向恶性,造成建筑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不断和质量问题严重等情况,造成了建筑工程中存在相当多的管理问题。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技术方面的因素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

1.2 管理方面的因素

我国的建筑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型式。但是,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型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简单地概括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

2.1 进度控制

进行进度控制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计划目标。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 , 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 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 , 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 , 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 , 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时,要求施工企业制订详细的工期附图,采取各种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时间,在每星期工程例会上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序与计划对比,确定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序,并结合工期、生产成果、劳动效率、消耗等指标评比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对下期工作作出安排,对一些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项目单元的剩余时间作估算,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

2.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制订科学的目标成本:(1)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2)以效益为目的,要分析研究各种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目标成本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控制好“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关系,对施工项目的效益和成本应统筹兼顾,做到既要降低成本,又能全面完成其它各项经济指标;(3)具有可操作性。作为项目业主,投资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质量标准的提高、进度的调整、工程量的增加、业主方由于工程管理失误的索赔、不可抗力因素等。

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 ,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 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2、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 含环保标准 ) 和设计要求 ,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3、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 因此 ,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4、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 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 要有创新和特色。

5、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作为业主方,主要在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运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有效控制。通过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并及时监督管理,通过合同达到有效的控制。

2.4 安全控制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 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并能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要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这应从以下三方面出发:(1)要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2)要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专家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再根据项目经理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3)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其次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

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益的措施

3.1 完善招投标办法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 , 按审定的工程标底取最接近标 , 避免建筑单位盲目压标和施工单位互相杀价 , 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质量、信誉、综合实力及合理报价为招投标的竞标条件。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票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 , 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3.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承包体系的同时 , 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 , 降低消耗。应加强项目管理 , 促使项目的承包行为合理化、规范化。实施开支与审批领导制度 , 严格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 , 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3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建筑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建筑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4 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以及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软件,这不仅可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