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篇1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作为一种临床诊疗与抢救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之中,作为一种应激源往往会使得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1],并出现紧张以及畏惧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体征与情绪不断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正常运行。本研究主要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之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术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4~76岁,平均(45.97±5.86)岁;疾病类型为:头颅外伤12例,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胆结石4例,肾结石5例,其他类型疾病11例。护士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8.79±5.55)岁;学历分布: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对外界环境的风险管理。首先,手术室应该有合理而又科学的布局。手术室分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要求温湿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5%RH~60%RH。一个安全又舒适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应该加强手术室电气设备的维护。其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净化层流设备、电刀、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良好运转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设备受到损毁。②加强患者的风险管理。首先,防止接错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持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单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三方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和侧别等信息,待患者被护士接入指定的术间后,由该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重新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或信息。

1.3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对如下几点内容进行评价,即: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总分为144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文数据加以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手术室风险发生率对比 见表1。

2.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医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对比 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院内感染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82.00%、10.00%及70.00%,实施后分别为98.00%、0%及100.00%,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3.920、6.278、7.029;P分别为0.041、0.032及0.027)

2.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护理风险的存在,使其与护理制度、纪律性,护理设施、护患沟通等问题密切相关。手术室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评估和预防,从而减少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显著:①大大地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推行已有数年的时间,通过我们的不断坚持、监督以及方法改进,将"无缝隙护理"的理念渗透至护理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素质。术前器械物资准备更加地充分,满足手术所需,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理论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篇2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手术室,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根据院内手术室情况创建6个质量控制小组,构建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监控,比较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和季度检查质控评分情况。结果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少于质控前(P<0.05);质控前各组评分均高于质控前(P<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趋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手术科室专业发展动力,最终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10-02

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手段。手术室由于护理人员较多、工作时间相对集中且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护士长或专科护士长个人能力难以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有效控制[1]。因此该院从手术室实际情况出发,自2012年起成立6个质量控制小组,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该院住院部床位数1800张,手术间35个,每年手术量约2万次。该院手术室共有在职护士135名,年龄21~52岁,平均(36.28±3.57)岁,其中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26名、护理师77名、护士23名,专科护士长与护士长各设1名以配合专科手术。

1.2方法

创建质量控制小组:根据该院护理部实际情况,于本科室创建6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管理组、压疮组、“五常法”组、消毒隔离组和护理文书质检组。每个小组分配2名质控员,并形成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监控。各小组职责分别为:教学组,检查护理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记录并检查学习任务安排;管理组,检查科室内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应急预案等落实情况;压疮组,评估、预防并登记压疮情况;“五常法”组,检查手术室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环境、标签等是否合规;消毒隔离组,检查手术室卫生和无菌操作情况;护理文书质检组,核查术中需注意内容和护理记录单内容。设立质控标准:具体质控标准详见表1。

1.3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2.1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少于质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质控前后评分比较

质控后各小组评分和总平均分均高于质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低关系到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和医院整体水平程度的高低,更关系到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对护理质量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2]。传统护理质量监控工作通常由专科护士或护士长个人完成,但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细节处繁琐,且实际评价时质控人员容易不自觉地带入个人情感,易导致不公正情况出现,单纯专科护士或护士长难以顺利完成质控工作[3]。因此本院从手术室实际情况出发,自2012年起成立6个质量控制小组,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最佳护理质量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采用6个由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监控,由于6个小组共同监控,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质控中,可有效避免个人情感因素造成的评价偏差,并体现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4]。

经研究可得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质控评分两项结果,其中分析前者可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少于质控前,这表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人员、专业质控人员两类专业人士组成,可使管理人员的质量和素质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后,可充分发挥个人护理才能和管理潜能,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整体质量,并培养具有管理才能的护理骨干,再加上各小组成员均遵照具体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使管理过程趋向标准化、制度化,因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作为理想的护理质量监控手段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5]。同时,分析后者可知,质控后各小组评分和总平均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这表明手术室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各小组监控到的手术室各领域护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主要是质量监控针对手术室内教学、管理、压疮等各领域进行监管,因此可有效提升各领域的护理质量[6]。该研究由于该研究的受样本数量、时间、环境等因素限制,未能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深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手术室内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而且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从而将公平、公正理念贯穿于医院整体质量监管中,促进医院护理、医疗水平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2]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164-165.

[3]张俏霞,吴卫娟.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11-412.

[4]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5]刘靖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9):4366-4367.

篇3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观察组,男263例,女237例;年龄14岁~60岁(37.6岁±6.8岁);肝胆部位手术69例,骨科手术67例,胃肠手术58例,泌尿科手术56例,神经外科51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8例,妇产科手术43例,甲乳手术41例,心胸手术39例,眼科手术28例。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对照组,男259例,女241例;年龄15岁~59岁(38.1岁±6.3岁);肝胆部位手术68例,骨科手术69例,胃肠手术57例,泌尿科手术55例,神经外科52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9例,妇产科手术42例,甲乳手术40例,心胸手术38例,眼科手术30例。入选标准:①病人精神和智力均正常,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能够正常交流,并且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者。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制订

为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成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由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师、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院感科成员、病人组成,小组对标准化护理的编制步骤以及文献的检索、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细则。工作小组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查阅专著、期刊、电子数据库、网络、会议论文集等所有可能获得的文献资料,以检索到最全面、最好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依据客观评价的结果提出编制意见,应用科研证据制定了标准化护理。随后,工作小组在全院范围内召开意见征求会,邀请有关专家及病人参与,针对标准化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为被工作小组所忽略的证据,最后由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标准化护理的终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修订、更新、完善标准化护理。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制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人手一册,便于学习和查阅。

1.2.1.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由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对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依照手术特点设立专科护理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3名。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讲座安排、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及反馈。培训老师为手术医生和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组长负责对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分析。护士长每月对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情况归纳、总结、反馈,并在护士例会上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题原因分析,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①术前访视。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病房,查看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及合并症,了解辅助检查结果;看望病人,自我介绍,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其心理状态;向病人介绍本院的医疗水平、手术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手术等。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以缓解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及顾虑,介绍本院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正确备皮,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切开皮肤时间为标准,剃除体毛的面积根据手术的切口部位确定,使用电动剃刀,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洗、消毒,刀片均为一次性的。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备全手术用的物品,术前全面检查手术器械、仪器及抢救设施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过程,熟悉解剖位置,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55%~60%,根据病人的感受适当调控室温,同时注意病人保暖,输血输液适当加温,术中所用灌洗液应加热至37℃,严密监测体温,以保持病人体温≥36℃。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陪伴在病人身边,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等具体情况,向病人交代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病人并耐心地解疑答惑,以缓解病人的焦虑与紧张。术中病人摆放规范而舒适,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过多暴露病人,尽量遮挡病人隐私部位。护士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术中用物准备齐全,在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动作娴熟精细,做到稳、准、轻,能够自觉、主动、迅速地传递器械,术中避免器械碰撞,密切配合手术治疗,使得整个手术过程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降低了病人感官刺激,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如手术过程中遇病情突变或病情加重,护士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地处理,协助手术及麻醉者,及时准确执行各种临时医嘱,熟练使用急救器材,并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对于手术时间长的病人,由于肢体保持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术中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0s充气加压1次,充气压力最高4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交替充气加压,以促进血液循环。术毕仔细清点器械,对麻醉清醒的病人,告知手术成功,将病人送返病房,并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

③术后随访。全身麻醉术后待病人意识清醒,拔下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离开手术室。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观察室的护理。术后进行病房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如病人的心理变化、饮食、大小便、康复锻炼、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等情况,观察固定处有无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如何更快的恢复,安抚病人情绪,促进康复。术后随访发现病人伤口疼痛难忍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配合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征求病人对围术期的感受及意见,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让其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细心及关心。

1.2.2观察指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并比较,满分100分。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并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随后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专科手术的解剖示意图、手术步骤和手术注意事项;熟练使用手术所需仪器南;手术用物的准备;的准备;另外还包括主刀医生姓名、手术习惯等;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这样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又避免了耗材的浪费,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魏革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使手术室综合质量达标率从80%提升到97%。

2.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实施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规范了术前皮肤准备,尽量接近手术时备皮,备皮范围准确,使用电动剃刀,注意消毒,保证皮肤的完整性,减少皮肤损伤及感染机会;规范了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术前1h应用抗生素,起到了最佳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术中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管理,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到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4%降到1.0%。术前访视及精心准备,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人,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得到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她们的信任,使之满意度增加,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服务周到细心,适时的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消除不舒适感,为手术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术中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和手术成功;术后及时随访,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缓解甚至消除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术后恢复,护理工作得到病人的认可,满意度随之提高。

2.4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标准化护理实施后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经过标准化护理培训后,术前精心的准备,熟悉手术过程及解剖部位,熟练地掌握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这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想医生之所想,与医生的配合默契,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成功率,使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3总结

篇4

1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护理质量监督水平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管理中的控制工作,是对所订标准或目标实现程度、效果作出判断的过程[2]。同时也是一个沟通过程。护理质量评价人员的思维和观念、评价方法和力度是影响护理效果评价准确性的因素,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1.1完善三级质量控质网络 在原有三级质控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科室内质控小组监督环节,完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组织管理。科内质控小组认真学习研读质量标准,并对照标准逐一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控制作用,对科内各项工作周期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从源头扼制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快速、有效、指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每月考察,协助护理部全面控制医院护理质量。

1.2修订完善质量控制标准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认真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依据临床护理质量标准基本要求,基础护理指导原则,结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估细则,针对重点环节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细化每个阶段,制定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岗位的行为标准,细化更新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着重考察科室中医操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坚持每月对护士进行中医、西医各一项护理技术的系统规范培训和考核,提高全员护士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中医创新项目的开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应用以及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权重系数,发挥督导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操作、综合考评等6项考察内容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实际工作和标准要求的一致性。

1.3改变督导方式 全面调整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分工,由最初的全体质委会成员集中统一全院检查,调整为分组分片检查,优化人员调配,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督察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互查效果,合理地进行护理质量控制。针对当月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采取"分析-研究-改进-调查-再改进"的程序进行定期、定向专题检查。行政办公室专设护理值班岗,护士长按排班表每日巡查各病区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在岗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引进竞争机制,每月检查结果在院内公示,与科室绩效挂钩,激励护士的质量意识,使护理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2.1完善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对于护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意识等应做好预防措施,经常查找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现存问题,将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定期对急诊科、ICU、手术室、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特殊科室进行检查指导,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理念。

2.2开展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监测和上报工作 针对全市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的压疮发生、坠床跌倒、脱管和给药错误等护理缺陷问题,重新梳理院内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细化不良事件上报表格内容,使之与全市上报系统要求相符合,从而对每例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记录和收集。开展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上报培训,使全院科室认识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监测的重要性,掌握科学、规范的指标计算和收集方法,每月上报核心指标相关数据,并对收集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2.3规范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工作 全院科室详细记录每月不良事件,认真进行根因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护理部汇总每季度全院不良事件及核心指标监测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单项指标趋势分析,并与市重点单位平均值进行比较,判断医院在指标控制中所处的水平以及可改善的空间。从每季度上报事件中筛选典型事例,组织全院科室利用鱼骨图深入剖析事件原因,讨论改进措施,针对相关事件重新梳理规范工作流程,从每个事件中借鉴经验教训,提炼总结,防微杜渐,从而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结果

在持续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督导下,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2015年全院质量检查平均分数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2014年,见表1。

篇5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86-02

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就是质量管理,目前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日益激烈的竞争关系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将患者当作工作中心和服务对象是目前日渐清晰的医院管理理念。护理管理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质量,因此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势在必行。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里的护理部人员数目很多,工作的时间也很集中,个人的专业知识丰富,所以仅仅通过护士长本人能力进行管理效果不佳[1]。要注重提高层级护理质量控制,即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模式,此种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医院护理质量。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为了增强护理质量内涵管理,笔者所在医院对3级质量控制模式进行了丰富和完善,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完善补充各类质量标准,采取多元管理手段,量化测评标准,最终得到了很好的护理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现有住院编制床位数55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50张;共有8个手术间,每年接受的手术数量已经达到3500例。现今手术室内有护理人员20名,年龄21~48岁;其中有7名主管护师,6名护理师,7名护士。

1.2 方法

1.2.1 设置质量控制小组 依照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每个季度的工作内容,将护理人员分配到6个质量控制小组如下:五常法组、压疮组、教学组、质量控制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每个小组内有两名护理人员,通过科室负责人的考评,任命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个人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主管护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四级质量管理体系,即护士长-质控小组-专科组长层级,实施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由护士长及质控组长对整个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全权负责,每个质量控制人员对本小组的质量控制监督和环节检查、反馈都要认真负责并给出改进方法[2]。专科组长的工作内容是控制手术配合专科组的过程质量。

1.2.2 质量控制小组工作内容 (1)五常法组。对整个手术室内的物品管理和区域规划进行负责,要注意检查手术室内的空间规划、物品的放置情况、环境整洁情况,检查药品和物品标签和事项记录本、登记本是否详细和完备;检查各种急救设施和药物准备和管理情况等。(2)教学组。对护理人员(包括在职人员和实习生)的培训情况进行负责,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业务培训、考核情况等;(3)压疮组。对患者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和负责预防记录情况、手术情况检查等。(4)消毒隔离组。对物品、手术器械和环境进行消毒,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和废物的处理等负责[3]。(5)质量控制检查组。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和规章流程等进行检查督导。(6)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核查护理过程中的记录表、登记单和医嘱书写情况。

1.3 质量控制标准

由科护士长领导各质量控制小组根据质量检查指标和手术室专科特征,确定质量评价标准,具体评价标准参见文献[4]。

2 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数量少于管理前,各质量控制组季度检查平均得分高于护理前,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可知,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前后季度检查结果显示2012年的护理质量比2010年明显提升。因此只有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才能够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良情况发生,保障了护理的安全性。未设置质量控制小组之前,护士长的责任繁重,因此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导致管理工作粗放化,很多细节问题难以得到规范解决。在护理人员不足时护士长不仅要参与日常护理工作中,还要履行管理职责,因此管理工作难以面面俱到。一些护士个人拥有管理潜质,但是医院管理工作没有充足的空间让她们发挥潜质,所以造成其主人意识淡薄,无法完全实现其个人的自身价值。

在质量控制小组设置以后,由于每个小组内的分工清晰,职责分明,各组长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负责,这就让护士长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高层次的管理工作,根据手术科室反馈的信息协调各小组长一同讨论,改进管理方法,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这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充分展示护理骨干的潜质,在手术室内产生凝聚力,可以把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升到最高[5]。质量控制小组中的每个护理人员都熟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这有利于他们自觉将自身行为向标准靠拢。质量控制小组每周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告知被检查者,让他们察觉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和整改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管理资源得到了丰富,护理人员的主人意识和质量意识都有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兴致被大大激发出来,培养了管理能力,强化了个人素质,丰富了护理管理队伍储备力量,护理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99-401.

[2]雷丽禅,陈玉娣.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8(5):31-32.

[3]王岳娜,李娜.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78-979.

[4]洪海珠,林凤,陈连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5):619-620.

篇6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作流程的新方法,在追求卓越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以便提高自身业绩,而对服务和工作流程的质量、效率等方面,采取的一种新的综合持续的系统改进方法[1]。门诊手术室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窗口,其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社会的和谐。由于门诊手术种类多、患者流动量大、流动快、患者在医院时间短,对医务人员常缺乏信任感,从医性差,健康宣教、预期风险评估多有不足等特点。如不进行合理管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手术效率低,手术时间长,交叉感染发生率高,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度低的情况发生[2]。我院门诊手术室2014年7月将六西格玛管理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

1方法

1.1分组

2014年6月选择我院常规管理的门诊手术患者有效满意度问卷500例、参与门诊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有效满意度问卷各30例,科室质检组评价的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的结果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15年1月再次按同样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质量考评,进行实施前后比较。

1.2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1.2.1定义阶段

即确立目标:改善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内容包含对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保管使用、急救物品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护士满意度的因素,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流程、行为规范等。应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五步法,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成立护士长为组长的六西格玛护理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是护理质量和医师、患者、护士满意率。

1.2.2测量阶段

(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检索、院内外科专家咨询,经过讨论修改设计的患者、医师、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月底派专人进行医师、护士满意度调查,专人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满意度调查。(2)结合省卫计委、医院对门诊手术室管理要求及管理规范,以人为中心,从物、手术环境、操作规程入手,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专家讨论设计制定的门诊手术室各项质量评价标准表,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每月底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

1.2.3分析

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根据结合测量阶段中质量评价结果及医师、患者、护士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因素,分析原因,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共同拟定改进计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提出应对意见。存在的问题:护士对患者术中护理不到位、术后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患者门诊就医流程多,等候时间长;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够;护士工作成效与绩效上体现不明显,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质量等。

1.2.4改进阶段

(1)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期望。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语言沟通、心理评估、服务需求,注重患者感受,因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与整个手术过程中,也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认真评估,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门诊手术室多为局麻手术,无专业麻醉医师监护,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等监测均由巡回护士担任,而患者大多在清醒状态下手术,许多患者除具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增强的现象,表现为行为的退化、情绪的幼稚,出现“童心复萌”的行为,会像孩子寻求安慰一样,要求护理人员握住他们的手[4]。因此,巡回护士始终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站在患者身边,加强观察,保护其隐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语言、细微反应,多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当患者感觉疼痛不适时安抚患者、并告知手术医生,告知患者手术进程,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平静地接受手术,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手术完后认真包扎、协助穿衣,安全护送到休息室,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交待注意事项,换药、折线时间及功能锻炼,交待饮食、休息等相关健康指导,互留电话号码,供患者随时咨询,供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过程,体现一个持续关心服务的过程,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患者从医行为,既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同时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营造和谐服务氛围,保证手术安全。(2)注重信息化管理。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患者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实行药、手术、病理检查等统一刷卡缴费等,减少患者反复排队等候时间。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是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在患者较多或患者手术时间与医生时间发生冲突时,一切与患者为中心,必要时先手术,后缴费,不仅为患者节省时间,方便就医,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患满意度。(3)规范服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人人必须遵守,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岗,每个人,每个时段,如手术仪器的管理,抢救药品物品的保证,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手术标本的接送、术后回访等分专人、专班负责,并将标准量化、细化、透明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实行督导。(4)实行岗位管理层级培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技能、沟通交流、人文素养等培训,定期参加医院、护理部、片区及科室每月组织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尤其对年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护士长每月组织考核,促进护士综合素养提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研究显示,组织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工作成效得以实现的基础因素,增强主动服务性,提高质量及效率,提升满意度[6]。(5)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为规章制度,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科研教学,劳动纪律,医生、患者满意度,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个人工作量等,评价结果与护士当月绩效、年度评优、晋升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2.5控制

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导,认真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每月底对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监测,患者实行门诊或电话回访,门口设立意见箱等监测;每月底按护理质量各标准评价表进行监测,而对效果不明显的环节,则需重新调整干预措施,寻找突破点,并不断持续有效改进。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上升;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行为规范、业务水平有很大改进,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在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中,合格率、完好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对比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评价结果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手术科室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医生的满意度由76.7%上升到96.7%、患者满意度80%上升到95%,护士的满意度由73.3%上升到96.7%,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应用六西格码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六西格码管理是收集顾客数据,制定顾客反馈战略,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其将质量管理的动因从传统的改进内部流程转变为顾客价值为中心,并且始于顾客,终于顾客。应用六西格码管理,寻找患者、手术医师、护士在手术中对手术器械使用要求、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功能状态、急救物品使用完好状态、手术室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消毒隔离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手术室环境、健康宣教的内涵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现有差距为关键点,作为质量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优化,合理满足。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器械准备、无菌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合格率以及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均明显上升(P<0.05),这与“以患者为中心”,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7]。同时也是门诊手术医师、护士对服务需求的满足,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Fontaine等[8]认为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意识有利于优质服务质量的达成。

3.2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相应的门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因而寻找现有指标体系与服务对象满意率之间的差距,应用六西格玛标准将这一差距量化,找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断给予改进,如:加强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健康宣教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等,真正服务于患者。在满足患者心理期望及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尊重手术医生、护士的心理需求。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后比较,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六西格玛认为,工作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9],这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关注客户需求为特征,将其融入医院管理,有很大的价值[10]。

总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促进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师、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门诊手术室的环境、服务氛围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这种面向顾客需求测量过程缺陷的企业理念思想,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办院理念不谋而合[11]。

作者:曾敏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芳桂,庞斌,丘玮,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5,2(3):167.

[2]陈梅.人本管理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1):35.

[3]李海燕.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园地,2012,6(6):220.

[4]张宝丽.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4-322.

[5]苏韶生,尚文刚,程敏婷.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11,32(10):90.

[6]丁福.新加坡护理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0,25(9):83-85.

[7]王栩,陈艳清,肖灼珍.六西格玛法改善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60.

[8]FontaineDK,BriggsLP,SmithBP.Desininghumanisticcriticalcsreenvironments[J].CritCareNuesQ,2001,24(3):21-34.

[9]钟元河,周艳霞.六西格码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13(5):110-112.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为专科小组,每个专科组设置专科组长1名,组员5-6名,进行相对固定的专科手术配合护理。自设问卷调查护士的技能及满意度,医护配合质量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关键词】 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学科不断进步,对大型医院综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的专科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综合性医院手术专科多,高质高效的手术配合护理质量促使手术室护士向专科性发展,其目的在于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能力、技术操作水平及专科手术技术能力向高、精、尖发展。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手术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6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占5%;主管护师占30%;护师占23%;护士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6%。对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和评价,手术室实行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手术配合质量及满意度情况。

1.2 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方法

1.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根据各外科手术量及手术难度,进行多少和难易搭配,使各小组工作量大致相当。我们将手术科室分为10个专科组:普通外科组、肝胆血管外科组、脑外科组、泌尿外科组、妇产计生组、小儿及整形外科组、创伤修复组、脊柱骨科组、耳鼻喉组、器官移植组。每个专科护理组设专组长1名,组员5-6名。专科组员按资历、工作能力、个人意愿等配置,进行相应的专科分组,形成正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转和发展[2]。

1.2.2 专科组长设置:每个专科组设专科组长1名,负责专科护理工作安排和人员的管理。专科组长应接受过专科知识进修,具有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有学科带头作用,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医德。专科组长工作评价标准,是由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医生满意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护理论文撰写情况等项目对专科组长实施考评[3]。

1.3 专科护理小组运作模式

专科组长基本固定,负责本专科组的手术配合。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不轮换。新护士入科2个月内,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尽快熟悉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程序,然后开始进入各专科护理小组轮转,每个小组需轮转3个月,通过此阶段的强化培训,以培养新护士的手术配合技能,作为专科护士的后备人才[4]。专科操作技能培训,由每个专科组员轮流讲解并进行操作的示范。专科护理查房选择一些疑难、危重病例或术中有特殊问题的病例[5]。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后,由护士长及专科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轮流抽查考核。

1.4 手术配合质量、护士技能、医患满意度效果评价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对护士进行专业成就感评价:采用成就感量表进行评价[6]:包括持续性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规则和能够按照要求操作的适合性、有明确的学业爱好、对未来充满计划性和有确定的爱好4个因素,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总计1分,总分18分[7];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手术后2天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填好后回收统计;医生满意度调查:向相关专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2 进行检验。P

2.结果:

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考核成绩比较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2.2 患者和专科医生满意度比较 专科医生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71.2%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8.6%。患者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80.4%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6.4%。

3. 讨论:

3.1 护士专业成就感增强 通过设置专科护理小组,专科组员均能接受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专科组员不仅系统的接受本专科知识,还熟悉掌握了本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大大提高了专科配合水平,使专科组护士专科素质不断提高。护士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专科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结果表明,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明显上升,理论、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提高。

3.2 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8]。设置专科护理小组,相对固定专科护士;制定本专业护士职责与标准,建立考核体系,使手术室护士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实现专科分组,定室配合,定病种配合,使得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了专科医生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医生能及时征求相关科室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组长,及时传递到组长并上报给护士长,从而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专科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提高。

3.3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各个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便于培养新人。同时专科组长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专科化形成了护士长原专科组长原组员的垂直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长的工作效率,专科护士之间相互协调,合理配合。手术室专科化分组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工作模式,实现了专业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在手术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该模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科护士,使她们的职业化素养、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团结协作意识不断提高[9]。加快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

总之, 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 整体配合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改善了医护关系,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满意度, 从而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胡秀兰.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分层使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0-71.

[2] 程富英,周娅颖,卢艳,等.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3(1):18-19.

[3]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3-864.

[4] 曾俊,岳蕤,吴治敏.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09B):71-71.

[5] 刘蔚晴,郑三女,刘摇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1514-1515.

[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207.

[7] 黄行芝,刘摇庆,徐摇霞,等.护士分层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6-527.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现有29个手术间,共有护理人员10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理师35人;护士52人,如何挖掘其工作潜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高效、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能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

1.2方法 在"能级原则"的指导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用能级管理模式,通过科室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合格率。各级护士质量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岗位分类分级 我科根据手术护理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技术难度等要素,并对所需人员的条件加以分析,进行分类分级。包括护理管理岗位及护理技术岗位。

1.2.2护士能级划分 护士能级划分是根据护士的能力、经验、专业知识等结合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要素分为不同等级。设为N4级护士(专家型护士);N3级护士(精通型护士);N2级护士(专科护士);N1级护士(成长型护士);N0级护士(助理护士),其中N2级护士(专科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2-1级护士、N2-2级护士、N2-3级护士;N1级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1-1级护士、N1-2级护士共五级八层护士能级划分。

1.2.3护士划分 根据工作年限及技术职称将护士划分为2年护士和≤3年护理师、4~15年护理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

1.2.4专科组划分 根据各专科组手术配合的难易程度及护士的分级进行专业组划分。每个专科组设组长1名,各级别的护士根据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平均分配到个专科组。工作3年内的护士1次/年专科组轮换,以完成各专科手术配合的培训。

1.2.5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制定 N4级护士:主管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主持、组织、指导本专科领域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参加危重症病例讨论,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2],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本专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N3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带领下级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实施手术配合、评估实施效果;及时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承担实习护士临床教学任务;完成本职称范围内继续教育,参与护理科研。N2级护士:完成巡回、洗手配合工作;指导下级护士完成责任班、夜班、节假日各项护理工作;术前完成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正确执行手术医嘱,书写护理文书;指导N0级岗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与护理员的工作。N1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各项核查,配合手术完成巡回、洗手护士工作;及时完成手术前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配合麻醉师完成各类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给药;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尊医嘱救治,配合应急抢救及记录;正确清单手术物品数量,完成手术间管理工作。

1.2.6能级搭配 合理排班护士长每半年进行大的排班一次,N0、N3、N4级护士排成长白班;N2和N3级护士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情况合理搭配分组安排夜班及节假日值班。

1.2.7能级对应手术排台 N0级护士与N3、N4级的护士搭配,完成对N0级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N1、N2级护士与N3、N4级护士搭配,完成各专科组的专科手术配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χ2检验,P

2 结果

2011年与2012年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了各能级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护士的能级划分使各能级的护士责、权、利目标明确,在护理工作中每个岗位或每个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促使护理人员多做出成绩和成果。

3.2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通过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的被动、封闭式变为主动、开放式,从厌烦质量检查变为欢迎督查。增强了护士质量意识和责任感[3]。

3.3提高了护理质量表1显示,明确质量标准,重视质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检查分数,应付检查的现象,实现了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篇9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根治性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

人性化护理是指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有效融合职业道德和爱心,爱护和关心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医护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现笔者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30例,对其给予人性化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是55岁,最大的是79岁,平均年龄是(67.6±2.1)岁;病程最短的是2.5年,最长的是19年,平均病程是(7.2±2.3)年,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治切除手术,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

1.2.1手术前

绝大多数患者表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工作,和患者保持良好护患关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操作以及热情的态度,争取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爱护,使得患者保持乐观心情,提高医护依从性,防止患者因不良心理而影响手术。由于多数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大,性格固执、孤独,思想不容易外露,建议用商量的语气,排除患者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用通熟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时间,争强患者对手术认知度,针对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前访视时间不要过长,防止患者疲劳、紧张。

1.2.2准备手术时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一同帮患者从病床移动到推车上,同时安慰患者,护理人员会时刻手术其身边,合理使用握手、拍背等非语言交流,使得患者感觉到被尊重、重视、安全;手术时,器械护理要保持精力充沛,集中精神,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快、稳、轻、准。

1.2.3手术后

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脉搏、血压,若患者患者血压降低,需立即通知医生,并结合患者切口引流情况,警惕有无局部活动性出血,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切口引流的通畅性,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以及数量,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动作要轻柔,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协助患者摆放舒适;手术后第一天,到患者病房看望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询问患者切口疼痛、肠蠕动等情况,体现出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呵护、爱心;在巡视病房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疼痛性质、部位,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等,以缓解疼痛,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3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护理质量;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项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4.1±2.4)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1.4±2.1)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29例,所占的比例是9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19例,所占的比例是6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给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使得患者精神、心理、生理都达到了一种舒适、满足的状态,排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让患者能真正感觉到人性化关怀,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如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使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通讯作者:张晓兰)

篇10

2020年,护理工作围绕医院党委的的中心工作,借助“组团式”援疆的优势,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积极推进各项护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完成工作情况:

(一)强化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根据第一师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组织“病房管理”、“患者护理”等8项内容专项检查共24次,下发《护理质量通报》12期,完成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汇报12次。

2、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议4次,护士长例会12次,护士长夜查房52次;参加科室质量分析会13次。

3、参加科室行政查房8次,工作调研6次;参与供应室、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工作汇报会8次。

4、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动态评价护士的工作负荷,合理配置和调整护士人力,全年护士调配65人次。

5、根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借鉴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护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对《护理分级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等28个制度进行了修订。

6、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85例,每月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选取典型不良事件在护士长例会分享。

7、配合供应室对我院口腔器械的清洗流程进行现状分析,完成了对口腔器械清洗流程改造、调备购置、人员培训等工作。在浙一医院手术室护理专家帮助下,开展了专科质量指标监测、技能培训、修订专科制度等工作。开展了院外护理会诊3例,新生儿的PICC置管术和输液港维护。

8、制定了《压疮防治手册》、《压疮质量查检表》,组建了科室伤口联络员,有效提高了压疮预防与治疗的效果。

9、完成护理电子病历的改进升级,生命体征、护理记录表单进行整体录入,查阅医生记录和检验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书写效率。

(二)规范在职护士培训工作,实施分层培训。

1、接收实习生105人,理论培训10次,理论考试2次,合格率为60%、54%;

2、招聘新护士68人,理论培训 13次,理论考核3 次,合格率为73%;新护士操作培训2次,操作考核3次,合格率95.42%;

3、组织在职护士理论培训18次,培训2736人次,采用问卷星组织理论考试4次,合格率85%;N1、N2、N3级护士操作考试各1次,合格率分别为87.06%;、98.65%、98.65%;N3N2级“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操作”培训、考核,考试合格率98%;

4、组织31位教育护士培训6次;操作考试1次,考试合格率100%;

5、举办“临床专科护士角色作用及专科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班”二期, 参加学习1174人。

6、于4月和11月各举办一期“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共培训学员69人。

7、我院派出13名护理骨干中长期援建阿拉尔医院,11名专科护士柔性援建。同时接受阿拉尔院区17名护理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

8、安排疆内外进修7人;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26人。举办进修学习汇报会4次,有7位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汇报了学习收获。

9、护理专科小组初见雏形,工作成效显著。围手术期集体教育200次,镇痛满意度90.7%,PICC置管148 例,压疮治疗218次,造口护理134次,胰岛素泵巡视752次,院内会诊87次。

(三)倡导护理文化,注重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1、参加师市总工会、师市卫生局在阿拉尔医院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师市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技术比武”活动。我院选手在“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单人徒手心肺复苏”三项操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期间,表彰“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9个、“最具专业护士38名、优秀带教老师15人、临床一线工作护龄30年4人。院领导及护理部带着糖果、蛋糕等节日礼物深入临床一线慰问护理人员。

3、组织开展“病人教育视频制作评比活动”,从36部作品中评选获奖作品6部,在我院微信平台上进行循环展播。

4、组织“2018年ERAS工作实践分享活动”,12位护士长和15位教育护士参与此项活动。培训分享1次。

5、2018年新入职35名书写35篇人文关怀反思日志,评选出12部优秀作品,在我院微信平台上进行分享。

6、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完成护士延续注册142人、首次注册34人、护士变更注册6人;完成全院632名护士学分审核工作。

7、制定了护理中级职称人员聘任实施方案,对64名已取得中级资格护士进行了考核,聘用中级职称17人。编写《护理人员调整岗位管理办法》(试行)。

二、取得的成效

1、护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注册护士流失率3.8%;院内新发压疮发生率0.091% ;跌倒发生率0.133/千床日;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236/千置管日;腕带佩戴率98.78%;身份核查正确率90.67%;病房管理平均分98.85分;患者护理平均分92.97分;应急及专科护理能力平均分98.18;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平均分97.49分;精麻药品管理平均分98.75分;电话随访率59.03%,优质护理覆盖率100%;住院患者满意意度94.36%;护士满意度47.91+9.23。

2、压疮患病率调查:压疮患病率为1.58%,医院获得性压疮率为0.79% ,重症单元获得性压疮率为11.8% ,较前3次有显著上升趋势;外科单元获得性压疮率为0.48% 、内科单元获得性压疮率两次均为0% ,较前3次有下降;儿科单元获得性压疮率4次均为0%。

3、完成工作量:输液931163人次、微泵826478h、肌肉注射97925人次、采血次数111228人次、静推次数207380人次、口护14399人次、皮试20702人次、鼻饲34259人次、导尿9671人次、灌肠1111人次、输血7415人次、吸痰护理101670人次、吸氧906023h、心电监护1316550h、测血糖349632人次、测血压47460人次、膀胱冲洗1412人次、动脉采血26985人次、深静脉穿刺37人次、雾化吸入103532人次、下胃管2860人次、肢体气压8272人次、备皮2680.93人次、泡脚6506人次、擦浴1112人次、尸体料理254次、洗胃571人次、血液透析11038人次。

三、2021年工作计划

1、持续监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指导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压疮质量管理”、“跌倒坠床预防管理”作为改进项目。增加“身份识别”质控检查频次,以提高合格率。

2、建立Ⅱ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追踪指导流程,参加Ⅱ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科室讨论分析会,开展缺陷文化分享,调动一线护理人员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

3、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翻转式课堂”“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调动在职护士学习积极性。

4、有计划、分步骤地在急诊急救、手术室、ICU、CCU、透析、消毒供应、新生儿、助产等专科领域,及静疗、糖尿病等专业小组,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较好地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专科技术难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的临床护理骨干。开设伤口/造口、PICC静疗专科门诊。

5、配合完成HIS系统的更换与上线工作,实现电子护理记录,条码式腕带和移动式PDA,并在部分病房进行移动护理工作站的试点。

6、特殊护理单元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了专科质量指标监测、技能培训、修订专科制度等工作。

7、以患者的满意与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服务。每月审阅《服务质量分析报表》,与相关职能科室协调存在的问题的整改工作,督导科室对患者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

篇11

关键词:胃肠外科;护理;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55-01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饮食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区,因此胃肠外科病种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对于患有胃肠外科病种的病人,应格外注意护理,且护理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质量评价应该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情对症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日常习惯等细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展开全面细致的护理。高质量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病痛,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围绕胃肠外科病种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意义展开了分析。

一、护理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

(一)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有胃肠外科病种的患者除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会承受一定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接受了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因此会更加担忧自己的病情,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和疑虑。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应该注意对患者心理的悉心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和蔼温柔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在于患者的沟通中探究其心理特征并做好详细记录,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对其加以开导,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从专业角度做详细回答,但应该注意照顾患者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向患者传授一些基本的胃肠外科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及安慰,特别是要鼓励即将手术或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使其消除疑虑,保持心情的愉悦。对于年龄较大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要格外细心的明确其具体情况,不要让他们有任何心理负担,要使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疾病。对于婴儿和儿童,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有效的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还要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通过拥抱、微笑、鼓励等温柔的方式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赖。从而使病人身心放松,摆脱疾病的阴影,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二)从生活方面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

胃肠外科患者大多是由于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饮食规律和科学,因而导致胃肠出现疾病。所以护理人员应从生活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以防止患者因不良生活习惯而影响康复进程。

护理人员除了要熟知患者的病情外,还要全面了解其饮食习惯、职业背景、起居规律、不良嗜好等问题。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上述信息,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病人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例如,对于工作繁忙的白领病患,通常是由于其长期不注意饮食规律和饮食的科学合理,而导致其胃肠出现病变;有些男士长期酗酒、吸烟,这些不良嗜好也会导致胃肠疾病。于是,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胃肠患者的饮食习惯,尤其要关注进行了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要叮嘱并严格监督其不要食用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胃肠的食物,戒烟戒酒;每天的进餐都应该按时定量,每餐的食量要视患者病情而定,不能盲目进食,以防饮食不当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二次伤害。在对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手术前的饮食禁忌。对于胃肠持续不适或因手术而难以正常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其适量使用一些稀饭之类的流食,必要时要进行葡萄糖等药物注射,以维持患者正常的能量所需。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床铺、房间进行打扫,保持床单被褥、病房地面、患者衣物的整洁干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三)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护理

在对患有胃肠外科病种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的胃肠感受,作好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

对于普通的胃肠外科疾病患者,护理人员要谨遵医嘱,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或为患者打针输液。应使患者位于舒适的上,不要使其受到压迫而产生麻木不适的感觉。在帮助病人更换时,动作要小心轻柔。如果患者产生了胃肠部位的不适,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按摩,按摩的顺序和力道要适中,应该以不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为标准。

对于接受了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密切关注其是否出现并发症,注意伤口的消毒及包扎处理。患者要保持合理科学的,要以能够利于血液的循环为标准,并且不能压迫到手术伤口。在为患者更换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其伤口的位置,动作要缓慢,避免因用力过度而导致患者伤口破裂出血。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普通的胃肠外科患者,还是即将进行手术还是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进程,因此要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的原则和标准,认真履行上述护理义务,正确掌握各护理指标,做好护理的必要准备,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否合格,关键在于患者的反馈,患者应该向护理人员提出意见,以促进护理人员及时改进,完善自己的护理技能。

对胃肠外科病人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质量评价,可以促进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护理方案,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来丰富经验、熟练技能,这有利于其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保证患者早日摆脱疾病。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对胃肠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展开评价。护理人员着重对患者的心理、生活、病症进行专业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病痛以及其对病情的焦虑及恐惧,从而充满信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洪英,王秀娟,高淑兰等.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7期.

篇1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手术室的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先进的护理方法,才能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手术患者不断增加,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以满足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患者在手术前后,其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手术效果的提高。个性化护理干预强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手术室收治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治疗组患者中,男52例,女4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3±5.2)岁;其中外科手术41例,妇产科手术5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4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5.7±4.6)岁。其中外科手术45例,妇产科手术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和成功率,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进行手术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配合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手术过程中正确的麻醉和配合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正确摆放患者,合理调整床垫高度,以保证患者最舒服的状态。护理人员通过交流和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告诫患者不可随意乱动,询问患者麻醉的感觉,倾听患者的诉说,传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理手术血迹留痕迹,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采用轻缓的动作将患者送回病房,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况。护理质量依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患者满意情况采用护理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进行调查,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表示,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9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8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67%;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65.13±5.16)分、SDS评分(63.54±4.29)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66.03±4.62)分、SDS评分(62.39±4.4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SAS评分(45.28±2.96)分、SDS评分(44.73±4.16)分;对照组患者明显SAS评分(58.36±3.74)分、SDS评分(53.48±3.91)分。治疗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1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7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1],持续改进是新时期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2]。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结合三甲医院质量控制标准,将持续改进应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1.1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重视护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化护理管理标准是促进护理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和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2013年我院在2012年护理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三级甲等医院质量控制标准[3],重新从7大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评价标准,分别为:科护士长工作标准及评价,护士长工作标准及评价,病房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三基培训质量标准及评价,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评价,优质护理临床工作标准及评价和特殊护理单元质量标准及评价。其中,优质护理临床工作标准及评价包含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危重症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特殊护理单元质量标准及评价包含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血液净化室、重症监护室、层流室、急诊科、产房、母婴同室、体检中心、新生儿室、腔镜诊疗中心、导医系统、门诊医技检查科室、病案室质量

标准及评价。新修订的质量评价标准涵盖了我院各护理单元,纠正了以前标准中存在的交叉考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修改与完善。

1.2建立三级质控,施行目标管理制定医院护理质量目标,完善护理目标管理。逐级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分护理部、科系(内、外、门)、科室三级,同一类质控目标,下一级制定的目标值不能低于上一级制定的目标值。每一级均有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各级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的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对各自管辖区域进行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和质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达标措施并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

2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2.1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逐级控制,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4]。现代质量管理应通过实时动态检测,加强过程控制,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因此,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终末质量控制上,科系实施质控重点放在环节质量控制上,科室的质控重点是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落实好制度执行工作,同时每月逐级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2.2护理部质量控制内容护理部质量控制包括三部分:护理部主任与护理部质控护士质量检查,每月1次;夜班值班护士长质量抽查,每周3次;院护理质量督导组对所督导科室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每月1次(全院护士长组成十个护理质量督导组,每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6个护理单元,每月各护理质量督导组对其负责的科室按质量评价标准给予全面质量督导与检查)。以上三部分除院护理质量督导组外,其余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均与科室效益奖挂钩。

2.3科系质量控制内容我院所有护理单元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系统三部分,分别由内、外、门科护士长组织本科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负责本科系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科护士长组织科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科系内质量检查,每月1次,科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所有检查结果均纳入科室二级考核。

2.4科室质量控制内容科室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使护士的行为有章可循。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方位对科室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和负责。根据科室实际工作情况组织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检查科室护理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每周组织科室成员讲评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评价问题改进效果。科室质量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二级考核,由护士长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并在下一个检查周期评价问题改进情况。

3及时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

3.1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健全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提高的关键。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与医院信息化技术结合,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质量反馈系统[5]。

3.2质量反馈规范、及时我院采取的反馈方法是:(1)将护理质量反馈与护理检查形成制度化,检查人员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当即面对面指出,并当场以文字形式反馈给受检护理单元。(2)护理部、科系每月将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打印反馈单,反馈给受检科室,并要求科室将问题原因、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填写在反馈单上。(3)反馈存在的问题。专人专组跟踪督促检查,按科室自定的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后专人检查整改效果,填写在反馈卡上,上交科护士长或护理部。(4)科室每周组织一次质量讲评会,科系、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质量讲评会,讲评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作为下一个检查周期的考核重点。

4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4.1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要求,实施绩效分配,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医院设立优质护理奖励基金。每月对各护理单元通过综合因素排名评选出前10个病区给予优质护理奖励基金,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以护理督导组和护理部每月对护理工作检查得分进行考核)占科室排名10%的权重比例。

4.2质量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持续改进计分方法,使护理质量排名日趋公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1)按分级护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一级护理患者或仅有1名一级护理患者的病区相比较2名以上一级护理患者的病区按标准扣分减少或不扣分。(2)按危重症护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危重症患者病区不扣分,有危重症患者病区达不到标准扣分。(3)按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考核时,每病区抽考1名护士,按10个月为1个考核周期,科室护士不足10人的个别护士要经历两次考核;科室护士>10人的个别护士不参与考核。(4)按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重症患者科室护理文件书写简单,扣分较少,反之,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扣分较多。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经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修定计分方法如下:(1)分级护理质量总分20分,每个病区抽查2名患者,设立基础分:一级护理患者每名10分;二、三级护理患者每名5分,检查分值在此基础上扣除。(2)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总分30分,抽查的病区有危重症患者时在30分的基础上扣除,无危重症患者时不得分。(3)技术操作考核每月按科室护士比例的10%抽考,不足10人的科室年底轮空,>10人的科室按比例在一个周期内全部考完。(4)护理文件书写总分100分,每月各抽一份现住院病例和出院病历,设立基础分:危重症病例100分;一级护理病历90分;二、三级护理病历80分,检查分值在此基础上扣除。

4.3全员参与,持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质量考核排名计分方法的改进,使质量排名更加公平合理。使护理质量监控更趋科学与完善,有效激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逐渐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实效、人人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文化,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我院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逐步建立了护理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使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过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促进临床护理质量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周凯云,金学勤,刘琴,等.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认可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143-145.

[2]张丽华,赖玉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4):112-113.

[3]王艳,王加凤,谢雯俊.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

[4]胡玉琼.持续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J].医学信息,2011,5:2176-2177.

[5]梁雁芳.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0-632.

篇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2015年对我院(二级乙等医院)综合内科、神抒内科、妇产科、儿科、骨外科、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8个病K,涉及病K护士长8人,护七58人,床位125张,每月采用阐表分析法,将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频次进行排序,护理部将主要问题反馈给各科室,找作为下月需要优先改进的项B,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1.2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利用统计图表显示全院各病区护理质量检查项目得分及合格率情况:利用统计图显示出病房质量得分及在全院为单位的各病E得分的排序和对比:用柱状阁示与上一年度同期质控结果对比:利用图表分析质控项目问题占比情况及同期科室质控问题对比分析。

2.结果

使用统计阁表完成数据描绘,问题分析和反馈,将检查结果通过统计表进行基本描述并生成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图形,如阁1、2、3、4、5,能够强化护士长质域管理的行为,规范护h执业行为和律行为。

通过图表分析,汁算同期工作W:增减,对人员调配、床护占比与问题出现频次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调配,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图表使用广泛,可对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进行科室之间、护理人员层级之间、单项问题出现频率、科室质釐问题出现占比、年度同期对比等任何项目做出分析,更好的利于管理者掌握全院护理质量的优劣,做出正确的判断

3.结果分析

护理部将检查结果通过统计表进行分析描述并生成多种图形完成数据描绘公示,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可根据与上年度、季度、月份及其他病区进行比较,明确现阶段本病区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与同期相比后的进步与否,改进措施的到位与否,同时利于制定下月科室护理工作重点

使用统计图表完成数据i绘,问题分析和反馈,有利于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安全和护理服务意识。

4.讨论

根据我院自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质姑、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童、护理文件书写质W、抢救药品物品管理、消逛隔离质址、健康教ff质置效果、病房管理质W:、患者安全质域、护理教学质鼠、优质护理服务质域、M任制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长管理质狱等14项内容检查愕导,汇总分析,用有力的数据和ft观的认识,促进了护士tc:在护理管理中的质摄把关作用,也促进了护士长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针对科内存在问题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并落实督导,对护理质量I:遏高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