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范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

篇1

一、调研选题的考虑和调研简要情况

近两年来,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农村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陆续出台一些列意见方案,指导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制定了消除村有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要求在2020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本人认为,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村级才能更好的为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办更多的民生实事,也就是更好的践行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落到实处。

为此,本人选定了“XX乡村有集体经济发展”这个调研课题,通过实地考察了全乡7个行政村的村有经济发展情况,召开各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座谈会1次,发放征集意见表15份,收集意见建议22条,访谈二十余名群众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我乡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发展不平衡,多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然为“0”、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2018年我乡7个行政村中,5个行政村暂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两个村收入在5万元以上,分别为XX村5万元和XX村5.57万元。

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做法经验和效果

XX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实现了村有经济从“0”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成功引进XX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全力打造100亩吴茱萸种植基地。建立了养鸡场,养殖土鸡1200余尾,种植西瓜10亩。一系列的举措,为梅溪村带了客观的集体经济收入

Xx村积极探索村有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在外创业的年轻党员返乡投资,助推村域经济发展。多措并举下,XX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有效利用现有板栗林资源,采取嫁接的方式,争取以最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方式发展村有经济,争取早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XX村和XX村通过合作社成功与农业产业种植大户合作种植辣椒60余亩。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化肥并负责回收,以此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XX村和XX村着手利用高山茶叶资源这一先天优势,与茶叶收购商、制造商合作,对高山野生茶叶林进行有限管护,提高茶叶产量,村集体从中收取资源管护费等形式实现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弱、收入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来源单一,发展活力不够。在有村级集体收入的两个村中,XX村收入来源只有上级财政补助款,XX村的光伏电站发电收入占总收入90%。单一的收入来源也决定了村有经济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基础较弱。我乡7个行政村只有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比不到30%,无收入的“空壳村”占比超过70%,各村之间发展极为不平衡,且2个村收入仅为5万和5.57万,刚过“薄弱线”,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三)发展依赖性强,无发展空间。两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XX村来源于上级光伏发电扶贫政策的收入占90%以上,XX村收入全依赖于上级公益林、天保林财政补助的收入。该两项政策性收入相对稳定,但也几乎没有增加空间。

四、制约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我乡位于幕阜山脉中段山区,离县城远,多个行政村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中,区位的劣势导致我乡基设施建设薄弱,道路建设标准低,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仍有部分自然村未通水泥路,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资源优势未发挥。我乡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拥有野生油茶林3.7万亩,野生高山茶叶万余亩,以及大面积的野生猕猴桃等天然资源。由于近年来缺乏集中有效管护,绝大部分资源产量低下甚至绝收,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村“两委”班子引领作用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我乡各村29名“两委”成员中,致富带头人寥寥无几,且“两委”成员年龄普遍偏大,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广,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四)致富能手示范带动性不强。我乡有不少产业带头人通过发展蔬菜基地、板栗基地、养蜂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等逐渐发家致富,但他们尚未带动身边村民致富,致富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五)创新意识不够。部分乡村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一是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二是畏难情绪突出,瞻前顾后怕失败,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大胆“闯”。三是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安于现状、不愿进取、得过且过。

五、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对策

根据上级要求及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我乡村有经济两年发展规划:2019年XX村、XX村争取村有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20年XX村、XX村、XX村消除“空壳村”。

针对当前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XX乡实际,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二)加快土地流转,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可统一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下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以发展集体经济。目前,我乡XX村、XX村已与农产品公司签订协议,由村集体负责种植辣椒等农产品,公司负责收购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两村各种植辣椒共30余亩,预计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达到6万元左右。

(三)借全域旅游之机,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我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游客的逐渐增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要着力做好水(温泉)和山(九宫南山)的文章,探索山水旅游发展新模式,村集以资源入股,分享旅游收入。

(四)进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XX村拥有1000余亩的野生油茶林和板栗林,因近年来缺乏有效管护,绝大多数油茶林、板栗林产量低,资源未得到利用。村集体可组织对低产林进行改造,盛产后销售收入与村民分红,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篇2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02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09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篇3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农牧业基础和农牧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源头上减轻农牧民负担的现实需要,着力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和改善民生,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和谐美丽新疆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村级组织缺乏优秀带头人,“两委”班子缺乏活力,不善于长远的规划;二是村集体收入渠道单一,不善使用现有资源,长期依靠“一块地、一群畜、一片林”的传统形式增收;三是部分村落先天资源匮乏,自身“造血”功能不强,“传统资金注入”帮扶难有起色的现实问题。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壮大集体经济两委班子是“心脏”,保持动力输出要“强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带头人,能用高的眼界和毅力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贤人”选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来尤为重要,他们能够充分发挥“领头雁”优势,对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培育示范,从而全面帮助村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不断加快对集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改善,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二)、盘活集体经济因地施策是“命脉”,保障血液顺畅要“对路子”

我认为,盘活集体经济,在于要充分利用各村得天独厚的环境因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现有基础、判断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因地施策,引进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选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结合实际,我总结了四种模式。一是小微企业发展模式。由村独立创办的集体企业或采取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所建设的合作企业,按照企业效益和村集体入股份额分红,企业所得收入全面纳入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城郊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城郊村地缘优势,侧重在居民餐桌和城市美化亮化上做文章,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发展种养殖,向第三产业拓展,发展农家乐、牧家乐、观光农业,进一步扩大增收渠道。三是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四是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宜农则农、以牧则牧”的原则,以“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产业为依托,采取订单式经营规模,在村集体地、林中搞一些经济效益高、发展周期短、投入少的特色种养殖业,带动集体增收,探索“集体+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将周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个人的水果、蔬菜、草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由集体组织专人经营管理,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

篇4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镇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贯彻迁村并点的政策基础,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的数学方法,将村庄的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

村庄是以人为主体的,由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可通过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研究,故参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并咨询有关专家,最终确定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只要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类。目标层指的是村庄发展潜力;准则层指的是地理环境、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服务设施、集中程度;相应的指标层指的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耕地面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小学、医疗站、商业服务、水电设施、通讯设施、村内集中度、与相邻邻村距离。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村庄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众多的基本指标组成,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村庄发展潜力特性差异以及各指标的内涵不同,各项指标在整个村庄发展潜力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和相对于其它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要对村庄发展潜力定量的综合评价,就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将评价系统的有关方案的各种要素分解成若干层次,并以同一层次的各种要素按照上一层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并计算出各要素的权重。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村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评价。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的要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要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要素的支配,处于最上面的一层成为目标层,这个最高层次通常只有一个要素,是分析问题的目标;中间层次称为准则层,准则层的下一层是子准则层;最低一层的层次称之为指标层。

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建立是自上而下计算某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某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分别构造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数值是根据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作者的认识,加以平衡后给出的。这里可引用1~ 9标度对重要性判断结果进行量化。其中,标度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标度3(5、7、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略(较、非常、绝对)重要;而标度2、4、6、8则分别为以上两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对应的标度,若是倒数的话,则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得到判断值为aij=1/aji,aii=1。

3.权重的计算。根据上述确定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和特征向量Wi■,再对所得的特征向量Wi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的向量分量即为所求的相应因素关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权重,计算步骤为:(1)计算矩阵各行各元素的乘积,mi=■aij,j=1,2,……,n;(2)计算n次方根,Wi■=■;(3)将所得向量Wi■=(W1■,W2■,……,Wn■)进行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Wi■=wi■/■wi■,i=1,2,……,n;(4)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姿max=■■■,式中为判断矩阵。

4.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并检验其一致性。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还需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

CR=CI/RI

当阶数≤2时,矩阵总有完全一致性;当阶数>2时,一致性比例CR

上式中的CI可由右式得出:CI=(?姿max-n)/(n-1)

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其作用是为了度量不同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对于1~ 6阶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分别为0、0、0.58、0.90、1.12、1.24。

(三)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数学的一些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评价的方法。关键是通过构造隶属函数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具体步骤是:

1.评判等级的确定

本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是:X={U11,U12,……,U55},抉择评语集为V={好,较,好,一般,差}。

2.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确定出每个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各评价指标与村庄发展潜力变化由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两种,正向关系就是评价因子指标增大时,村庄发展潜力指数变大,逆向指标的作用与正向指标相反。正向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其符合偏大型,采用升半梯形分布。

U1(X)=0,x≤a2(x-a2)/1,x≥a1(a1-a2),a2

U4(X)=1,x≤a3(a3-x)/0,x≥a4(a3-a4),a3

Uj(X)=0,x≥aj-1或x≤aj+1(x-aj+1)/(aj-aj+1),aj+1(aj-1-x)/(aj-1-aj),aj

逆向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其符合偏小型,采用降半梯形分布。且其中的a1、a2、a3、a4表示村庄发展潜力的等级值。

U1(X)=0,x≥a2(x-a2)/1,x≤a1(a1-a2),a1

U4(X)=1,x≥a4(a3-x)/0,x≤a3(a3-a4),a4

Uj(X)=0,x≤aj-1或x≥aj+1(x-aj+1)/(aj-aj+1),aj(aj-1-x)/(aj-1-aj),aj-1

由上式确定了指标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

R=R|U1R|U1……R|U1=r11,r12,……r1mr21,r22,……r2m…,…,…rp1,rp2,……rpm

p×m

aij表示第i种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数值属于第j类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合

Wi={W1,W2,W3,……,Wn},W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满足■Wi=1,Wi≥0。

4.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B=W0R=■WR=■(b1,b2,b3,……,bn),其中bi=?鄱(wi0rij),求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5.根据加权平均的原则来确定等级

A=■bkjj/■bkj,k=2,j=1,2,3,4

其中bj表示B中对应的分量。根据值就可以确定村庄综合发展潜力的数值,根据确定的发展潜力数值,综合比较,可以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广东省中山市某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析

1.村庄发展指标评价标准数值和村庄单项指标数值的确定。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有关专家,制定村庄发展潜力指标分级标准数值,根据选取的统计资料和某镇的实地调查资料,确定每个村庄的单项指标数值(表略)。

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并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分别计算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各级别指标权重结果。地理环境、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服务设施、集中程度的因素权重分别是0.28、0.24、0.20、0.19、0.09;其中细化后的各指标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耕地面积、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小学、医疗站、商业服务、水电设施、通讯设施、村内集中度、与相邻邻村距离等的指标权重依次是0.0812、0.0616、0.1372、0.1320、0.0792、0.0288、0.0860、0.1140、0.0627、0.0456、0.0342、0.0304、0.0171、0.3780、0.0522。

3.某镇发展综合评价值。根据前文的隶属函数的公式计算个指标的隶属度,最后加权求和计算出每个村庄的发展综合评价值,最后得出A村、B村、C村的值分别为 94.12、93.76、94.56。

4.评价结果分析。村庄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说明,所调研的三个村庄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且各村庄在某镇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带领下,其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村级集体经济评价模型可较好有效地反映出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对广东省中山市某镇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些结论。主要政策建议:首先我国村级政府应选准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扶持,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村级政府应创新用人机制,选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再次需加大基础服务,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后加快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强村务的管理和监管,从而在有效的制度规范之下,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进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兆刚.中国三农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

篇5

一、全村基本情况

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农村居民总户数478户,总人口1270人。其中贫困户116户,276人。全村农业耕地面积2112亩,其中,田739亩,退耕还林83亩。全村目前无工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核桃等传统产业为主。全村通社水泥路3.58公里,仅1社、2社、5社修通了入社的水泥路。

二、集体经济现状

目前,全村有可使用集体经济鱼塘5口,约22亩;集体经济林场40亩,主要栽种核桃和红苕;集体经济养鸡场一处,约15亩;以集体经济名义,租用村民耕地,发展高粱种植约20亩。现阶段,集体经济已有部分收入,具体如下表:

序号

项目

收入(元)

备注

1

红苕

10000

18年底红苕收入

2

2社鱼塘

1800

19年5月销售

合计

11800元

如果按照人均6元的标准,今年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按照每村3万元的标准,差距还很远。

三、19年增收计划

根据村实际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增收。现对19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进行预估,集体如下:

序号

项目

预估收入(元)

备注

1

8社鱼塘

2000

9月份前完成捕捞

2

鸡场

18000

对外承包或自养

3

高粱

2000

年底完成销售

4

红苕

10000

年底完成销售

合计

32000

所有收入指纯收入

要完成上述增收计划,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8社鱼塘的捕捞。由于近期是汛期,放水捕捞难度到,还需要做好鱼塘的防逃、村民的协调等工作,要提前谋划,做好规划。

二是鸡场的运营。经过前期的考察,鸡场目前考虑的有两种运营方式,一是对外承包的方式,村上指收取租金,而且该租金是纯收入,预估年租金为18000元。二是以村集体经济的名义运营。但这种方式风险较大,由于不是专业的养殖人员,养殖技术缺乏,同时还要承担养殖、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还需要扣除人工成本及养殖成本,要想完成年18000元的纯收入,难度很大。因此,建议对外承包。

三是加强集体经济高粱的管护。由于高粱的种植是采取租用村民的土地,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种植。需要支付租地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预估每亩地的成本在600元左右。但目前高粱的涨势较差,要想高产难度较大,后期需要加强管护力度。

四是集体经济种植的红苕。目前红苕已经完成了栽种,后期的管护相对较少,主要是协调好销售工作。

四、明年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除继续发展今年的产业外,2019年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前做好谋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鱼塘的投入。由于目前不能进行肥水养殖,因此鱼塘的养殖只能往生态鱼的方向发展,以质量来换数量。今年专门规划了3万元,用于集体经济鱼塘种苗及饲料的购买,发展三河村的生态鱼养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好生态鱼,提前做好销售工作。

篇6

竞技体育问题队伍建设1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竞技体育的项目失调

竞技体育发展项目比重失调,在我国实际情况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国在羽毛球、兵乓球等小球竞技比赛项目发展得很好,而且取得的成果也相当明显。但是,在其他一些比较冷门的体育竞技项目上,发展情况很不尽人意,甚至一些项目根本就无人问津。一直以来,国家都将注意力都聚焦在自身实力雄厚的项目上,而且对其投入资金力度和提供的相关扶持政策也比较多。但是,对冷门项目的关注却很少。所以,造成如今体育项目发展严重失调的局面。

1.2缺乏优秀的训练人员以及管理团队

随着新的竞技体育思想观念不断涌入,不仅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得到很大程度扩展,而且还增加国民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竞技体育运动当中来。但是,由于引进的竞技项目大多都是直接沿用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和训练模式,再加上国内对开展项目具备的相关条件不是很充分,就连训练必须有的管理和训练方面的人员都是直接从国外聘请而来,而且训练的科技化水平也不高,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监控和医疗保障。

1.3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缺失

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当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运动人员的缺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却找不到几个优秀的运动员,这无疑是最大的笑话。对人才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从我国实际的国情来看,我国一直将人才的文化培养视为发展国力的重点,相对于“体”的培养重视力度很不够。所以,在运动员方面一直面对后备人员不足的问题。

1.4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虽然取得了很好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一切都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事实。一直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都高度依赖政府,其资金方面也大都是靠政府拨款而来。拨款在项目上也只是更加偏重于实力强的运动项目——经常在国际赛事上获得很好成绩的比赛项目。如此一来,就使其一些冷门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因冷门项目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甚至连运动的场地和运动设备都没有,更不用谈及相关的管理和体育训练人员了。然而在某些地方,当地政府在制定本地竞技体育发展计划时,大多只是注重体育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真正的价值作用,尽管花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大理推广竞技体育项目,结果却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造成竞技体育资源大量浪费。我国发展竞技体育金费安排是国家最有钱,省级有钱,地区级有点钱,最基层没有钱。基层是选材的摇篮,不重视基层体校的建设和投入。

1.5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工作滞后

作为一名竞技体育方面的运动员,其运动生涯是有限的。一旦运动员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就不得不面对退役的事实。搞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个人前途和竞技体育运动队伍的稳定,甚至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受我国体育发展的模式的影响,以往运动员由于长期超负荷运动,不得不长期饱受伤病的困扰,也致使他们对自己的体育事业心生倦意。所以,他们一旦到了退役的时候,大部分都不愿意再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然而,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技能又相对的缺乏,就更加大他们择业的难度。曾经在大型赛事上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退役后生活陷入困境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2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2.1科学合理地调整竞技体育项目的结构

合理调整竞技体育的结构,在发展重点项目的时候,搞好其他竞技体育项目发展。

2.2加大力度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要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科学有效的发展,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我国竞技体育的先行体制入手,尽快转变先行的体育运行机制,完善其管理体系。

2.3加强竞技人力资源建设

重视教练队伍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教练人员的执教水平。高度重视基层体校建设,加强国内竞技体育与国际间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练员,发挥其优势,吸收他们先进的思想理念,强化国内竞技体育的实力。

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竞技体育管理人员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为体育事业服务。竞技体育的科研工作当然也不能放松,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科技水平含量是体现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竞技体育的环境已经与原来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比赛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连竞赛的观念和比赛的规则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对运动员训练方面更加注重训练的科学性。

2.4搞好退役人员的安置工作

解决退役运动人员的安置问题,是保障我国竞技体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只有在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的前提基础上,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安置退役运动员要结合其自身具备的特点,合理安排。比如,可以给他们提供进入高校继续进行学习深造机会,以便提高自己文化知识。退役后可以向竞技体育方面的管理层方向发展,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管理层储备人力资源。

2.5加强对竞技体育行风的建设

重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广大的群众当中树立起全名参与与运动的风气。发挥传媒的作用,增加大家对竞技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在社会中树立起全民体育的观念,转变大家对竞技体育的认识,让其明白重视竞技体育运动并不是为了获取利益,而是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的质量。

3结束语

竞技体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着力于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勇敢地向问题提出挑战,才能保证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晓聪,张晓会,赵先卿.“十一运”后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

[2宋德海.2012伦敦奥运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6).

篇7

摘 要 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经济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对体育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文章将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在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为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存在问题 对策 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体育经济慢慢的成长起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在得到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以及发展瓶颈。因此,如何正视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重点对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最终为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助力。

一、体育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也有原来的一种游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体。并且体育经济在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首先,体育经济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内需,而且还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其次,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许多与其相关的产业[1]。复次,体育经济的发展还对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帮助[2]。最后,体育经济的发展能刺激大众去参加体育活动,增进国名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程度,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较好的把握住市场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体育和经济的认识都处在割裂状态,不能很好的将二者结合。一般情况下,发展体育产业大多数都是政府出资,忽略其自身的商业开发,不能将体育定位成商业,体育消费的水平也较低。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关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人们也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不能完全甩开旧思想[3]。

(二)我国传统体制的抑制

我国传统的运动会等体育大型赛事都是体育行政部门一手策划、组织和操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模式也逐渐由体育行政部门朝企业转变了。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如在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地听政府的,企业没有话语权。并且在利益分配上企业所得很少,最终致使企业失去了投资体育的信心和动力。

(三)政府的政策不能提供有力支持,配套服务不健全

许多发达国家在体育经济的政策支持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减少税收、减少贷款利息等。然而我国却在这方面的努力少之又少[4]。另外,体育产业的配套服务还不是很健全。我国大多企业仅仅只注重于商品的生产、销售,忽略了体育消费的咨询和指导,最终将会导致市场的冷淡。

(四)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在体育经济里,大多投资人都是进行盲目投资,哪里赚钱去哪里投资,这势必会影响体育经济的发展。另外,体育的管理人员,其专业素质不是很过关,有的只懂体育不懂经济,有的只懂经济不懂体育,不能很好的抓住市场的大趋势,造成管理方面的失误。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思维,积极进行自我的调整

体育的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企业较多的自和话语权,尽量减少行政部门的干涉,让体育回归市场,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发展。

(二)着力实现体育产业化发展

要增加力度不懈推进体育产业化发展[5]。第一,要大力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体育用品,打造体育国际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第二,充分把闲置的场馆利用起来,进行营利。第三,借助一些体育明星,进行体育的推广,最终扩大企业影响力,获得利益。

(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要重视体育经济,政策上要给予优惠。比如,要鼓励社会各界向体育投资,减免税收,设置政府体育投资基金等。另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体育经济的相关法律,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创建良好体育投资环境,规范体育经济市场。

(四)大力建设国内体育体育市场

首先,要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来宣传体育,加大体育市场与传媒的合作。比如,体育赛事的转播等,都能实现盈利。其次,要积极的举办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比赛,进而招引来投资和赞助,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大力挖掘体育中介的力量,如体育经济人、体育广告等。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要建立和完善体育经济的管理系统,优化其内部结构,最终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另外,还要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让其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促进体育经济的大发展。

四、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且体育经济在我国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6]。所以,我们要正确审视当前体育经济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最终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等.对我国体育产业观的思考[J].体育学院学报.2002.1.

[2] 于美娜.论发展体育产业与增加社会就业的关系[J].体育科研.2006.4.

[3] 郭见平.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4.

[4] 吴亚东.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篇8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概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 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 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多公里,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在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在就业、资源调动、技术转移、产业结构方面等,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初步形成以造船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产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形成了大连、锦州、盘锦、葫芦岛船舶修造基地及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船舶配套产业基地,辽宁拥有各类船舶工业园区6个,拥有各类船舶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56家。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层建筑企业东方精工、世界第二大船用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斗山发动机,以及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的大洋商船等船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大连。被中国国内同业誉为“修船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总部也移师大连。大连船舶重工造船、中远船务修船业务位居全国第一。沿海经济带的造船工业无论在生产能力、规模还是生产技术实力上都已跻身世界制造业第一方阵。

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群初步建成。大连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新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成我国最大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油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营口在仙人岛建设大型石化产业积聚区;锦州湾建成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冶金产业以鞍钢鲅鱼圈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营口精品钢材区。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利用港口优势,承接钢铁工业的转移,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丹东临港经济区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建设精品钢材工业区。营口正在重点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产业基地。

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初具规模。锦州光伏产业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园内的华昌光伏2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台湾金色能源200mw薄膜电池项目、博阳光伏300mw电池、500mw组件、200mw切片等项目的厂房部分已经封顶。在新能源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可再生能源产业园重点推进10个项目,总投资95.33亿元,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26.89亿元。

依托营口青花集团、营口金龙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在巩固发展高档镁砖和高档不定型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镁质化工材料,加快金属镁特别是镁合金定型产品的开发生产,提高镁制品深加工比重和综合利用率,形成产品总量有效控制及镁质耐火材料和镁质化工材料、镁合金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基地。

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等地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优质大米、优质水果、蔬菜和花卉远销海内外,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海、淡水渔业及海珍产品养殖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绿色生态养殖基地、禽、蛋、肉、奶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大连大孤山半岛、大连长兴岛、丹东鸭绿江、锦州渤海、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6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通过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的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近年来,沿海经济带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对于产业的集群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区部分优势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盈利能力增长速度缓慢,反映出集群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不够明显。沿海经济带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锦州、营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四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沿海经济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地慢于投资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变到“内涵”的方式,投资效率比较低。有的产业集群内部关联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滞后,集群的专业化、特色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比较突出。

(二)产业链较短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尚属起步阶段,集群内各企业协作关系不够紧密,企业间配套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存在产业链缺位或产业链较短等问题。以石化工业为例,锦州、盘锦、大连、葫芦岛等市石油化工产业基础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为以炼油为主的企业,投资少、工艺简单、见效快,附加值低,石油深加工企业少。尽管也有一些较大规模的石化产品下游产业如实德塑材、盛道彩印、固特异轮胎,但是目前都是“孤岛”运行,资源、产品无法贯通,基本上各自都作为一个产业链存在于同一城市中。

(三)辽宁城市间工业内部结构相似性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导致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差,如大连与锦州、葫芦岛;丹东与沈阳;葫芦岛与锦州、抚顺;锦州与抚顺;鞍山与本溪、朝阳之间;抚顺与大连;葫芦岛与锦州;阜新与铁岭;辽阳与营口;沈阳与丹东、大连之间,其相似性较高,从而竞争比较严重,地域间的协作性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区行政壁垒的影响难以逾越。受行政区划影响,受利益的驱动,区内争项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地区所有制理念阻碍了东北腹地部分企业向沿海经济带部分或整体迁移的现实可能性。在辽宁腹地,存在某些需要大量原料和产品批量大的企业,如钢铁、石化、重型装备、粮油加工等安置在港口附近有利于节省成本。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有效吸引腹地优势产业中适宜临海布局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到沿海地区来发展,是尽快形成沿海经济带形象和实力的一种重要来源。但是由于所有制理念的限制,使这些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削弱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沿海经济带城市规模不够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城市间的差异比较大,大连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影响也比较明显,而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等地区,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沿海港口和沿海通道建设还没有完善,这使沿海经济带的交通不能承载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经济互动合作的需求,影响了沿海与腹地间贸易互动和商品往来的速度和规模,同时,以港口为平台服务东北的现代物流基地也有待完善,导致沿海经济带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另外,软环境建设不完善也是阻碍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辐射带动不足的一个因素。尤其是近年来的金融环境,各类信用标准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洽谈、推介等都不能有效完成。国家给予的贷款不能完全落实到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建设状况等等,都可以说明软环境建设的不完善阻碍了经济带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篇9

 

一、我国“三农”问题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虽说金融危机确实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对我国的农村经济来说却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激励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否则发展的很可能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内在的力量。农村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还存不少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相关的基础建设也不够完善,而且粮价浮动较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在农民方面,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型农民过少;三是在农村方面,农村管理相对落后,仍然易受传统不良管理思想的影响,农村面貌还需进一步改善。总而言之,“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力解决,与城市发展相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更新。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在以农业增收为主导的目的下调整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在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对农业发展的把握往往是依据经验而进行的,因而对农业的未来收入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得到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对需求的了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在农业发展中不仅要关注量的提高,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另外,农业的发展结构的调整既要兼顾精细化的产品生产又要注重规模效益与品牌建设,通过多渠道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政府各个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农民,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交易都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司法部门要发挥自身作用,定期向农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二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应充分通过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农民提供科技种植知识,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增进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强化农民市场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获取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进行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

 

农村发展经济的条件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尤其要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同区域农村经济情况的发展是不同的,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地方政府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形积极调配技术人才,合理划分农村劳动力资源,将合适的人安排的合适的岗位上。此外,地方政府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各种优惠和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去;二是引进资金。中央政府也应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此外,也应注重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引导社会企业团体等将信贷资金投入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还应注意从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在促进农村总体发展的基础上更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改善农村面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接受足够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农村经济的提高与发展可以从“三农”问题着手,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完善农村管理等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问题;对策

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

(2)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循环是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

2.1 没有深入认识循环经济

从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深入理解到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以及特征。最主要是广大群众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在当前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一味的追求利益,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没有顾及到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还是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发展途径,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法律制度缺位以及政府部门不作为

我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各个地方也逐渐制定了并在不断完善与本地区相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相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浪费资源的经济活动,并且法律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对于企业来讲影响他们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实践性。最近几年,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的实践策略,通过对示范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但是却没有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与更深层次研究,最终这些可以成为改善策略的信息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

2.3 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掌握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做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但是我国当前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同其在经济实践中的推行乃至效应的发挥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

3 改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提升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发展观应该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对人类、环境以及资源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将循环经济基础知识对民众进行普及,最大限度将《循环经济促进法》深入人心,加强广大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理解,争取在社会中成功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循环经济要从教育入手,例如:从高校经济学科方面开展培训、教育、科普活动、大师讲座等等,这是循环经济教育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从企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循环经济若要深入到各个环节中,首先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若要培养员工这方面相关的意识,就要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理力度,最大限度让每一名企业人员都能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绿色产品生产效率与生产量。

3.2 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持性政策,但是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以及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依据,对相关配套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将最近几年循环经济发展的做法、经验、观点进行总结,进而逐渐成为今后的管理手段与规范性制度,让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另外,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好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引导,尤其是相关利益之间的冲突,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让循环经济有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3.3 加大对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大创新力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将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确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及工具、方法,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物质流分析方法和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生态效率的经济、技术效益分析原理与方法等;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的技术,链接工业、农业和社区的物流和能流;确保获得最合适的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等。积极推进新的清洁生产,并且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通过试点示范,建立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解决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循环经济的起步较晚,我国人民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盲区,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正确的克服盲区,循环经济一定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懿.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J].中国有色金属,2011(17).

[2]陶霹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科技探索,2011(8).

[3]刘广龙.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探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

篇11

关键词:农户;融资;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及其居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引发着激烈的讨论,实务界也在理论的指导下迸发了很多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资金匮乏与短缺从根本上制约着“三农”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对农户融资问题不仅能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平衡,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户增收。我国当前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户贷款的突出表现为金融机构覆盖面窄,在农户全部借贷中从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较低,农户贷款不能完全满足农户对信贷资金的要求。

一、农户贷款难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起步,农户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庞大,然而现有的农户融资渠道相对较少,这使得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资金供需严重失衡的状况。这主要表现在:

1.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少。据调查,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很少,有些乡镇甚至只有一家金融机构。除此之外,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后,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定位,撤并了大量边远农村的分支机构。上述情况表明,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居民还满意享受到满意的金融服务。

2.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最近几年,资金“农转非”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定位的改变,其将自己的力量进一步集中到大中城市进行发展,从而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化改革,省级联社运作模式继而使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大量资金慢慢向大中城市转移,这就导致了事实上的农村资金外流。

二、农户贷款难的影响因素

由于农村经济本身具有弱势性,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其他主客观的影响非常大,并且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才支持,因此风险较大。下文将主要从银行和农户两个主体来探讨农户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

1.银行方面。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融资的问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银行方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银行内部人员的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基层信贷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信贷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方面。例如在信贷建设方面,银行往往存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欠规范;农户贷款无具体的业务操作办法等问题。

2.农户方面。影响农户融资的第二大因素来自农户本身,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①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薄弱,农户融资一般不具备相应的资信,并且自身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些主、客观因素都直接、间接地导致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灾害、市场竞争激烈等。主观因素主要来自客户的管理水平低、农户缺乏创业资本。②农村民间借贷及农户之间的借贷行为较为普遍。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资金支持,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农村贫富差距加大,出现大量闲散资金;民间借贷具有信息优势、成本优势。

三、发展农户贷款的建议

1.制定促进农户贷款发展的优惠政策。农户融资难跟农户自身的因素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1)优惠的财政政策。为了确保农户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融资,政府机构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对金融机构经营农户贷款给与优惠的税收政策,例如对经营农户贷款的所有金融机构给与税收优惠;政府可以按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税率政策。②对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遭受的损失给与财政补偿。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包括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户提供贴息贷款,承担部分信贷风险,以及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损失给予补偿。(2)优惠的金融政策。政府在提供充分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还可以弄金融政策上给予农户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从准备金、拨备、不良贷款核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加强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1)建立健全农户贷款经营机构体系。农村经济发展工程中,农户的融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必须协同不同的金融机构,联动不同的机制保障农户能够顺利的融资。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不同层次农户融资的有序性,引导商业性金融加大农户贷款的发放,发展面向农户融资的小型金融机构。(2)创新农户贷款经营模式。农村景荣竞购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扩大对农民本身的额支持,并且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同时深入了解农户的不同需求,从而针对农户创新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灵活的利率;多样化的贷款模式;灵活的还款方式等等。

3.加强对农户贷款的风险防范。(1)实行农业保险制度,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农业保险发展缓慢急需政府的大力扶持,并需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促使农户贷款良性循环。同时在社会运转过程中,建立农业保险立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部分投保对象的强制保险制度等。(2)建立健全农户贷款担保制度。因为农户贷款一般没有相应的抵押贷款,因此一般很难进行融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帮助农户取得一定数额的贷款。同时推进信用担保制度的法制建设,加强对农户贷款担保的政策性支持,并强化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建设。(3)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电子信息化建设,提高金融管理能力。

农户贷款具有金额小、笔数多、地区分散等特点,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已经不再适合现代金融服务手段的要求,因此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电子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加快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信息共享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农户信息。②农户信息应及时更新。③推广和配备维护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永花.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融资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8):12-13.

[2]胡喜珍.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未知,2011,6(1):1-8.

[3]陈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7):18-23.

篇12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65-02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所有经济部门或行业,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及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

1978年, 党的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广泛性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探讨的不断深入和具体,人们逐渐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经济、社会等更细化的层面。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发表的《丹博斯宣言》 中,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概念,把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是指管理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并实行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它还提出了三个战略目标:1.保障食物安全;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3.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吸收现代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先进思想,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成果。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相对平稳,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表现为:首先,农民掌握了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放松了对农村集体所有企业的控制,农村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其次,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农村经济成分走向多元化,农村原来单一的自给经济已经转变为商品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而产业结构由于各种企业的出现逐渐转向复合化。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农村经济活动基本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农业的各种资源得到了较原来的计划经济得到了极大的优化配置。

(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农村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一年比一年重视“三农”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因为一些先天的不足和政策执行的不到位,发展遇到了瓶颈。

首当其冲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又直接导致了产品积压现象严重。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其次,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资金的限制,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各地政府对于农业投资引导工作积极性不足,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投资的周期过长,见效慢,利润空间较之其他行业偏低,缺乏对市场资本的吸引力。最后,农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前提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与之匹配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经济是实现不了快速发展,这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基层为民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偏弱,从而农村经济不能持续向前发展。

篇13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问题;建议;金寨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94-02

林下经济是充分地对林下资源(包括土地、光照、林荫等)进行利用,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复合经营,有效地实现林业资源的共享、循环发展,使林业产出增加、林农的收入提高。这是我国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改革、林地承包到户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收益,呈献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大背景下,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农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缩短林业生产的周期,使林业的附加值增加,实现林业的持续、循环发展。目前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主要有林畜模式、林禽模式、林草模式、林菜模式、林菌模式、林粮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等,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金寨县处于安徽省的西部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温和、雨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境内的森林资源覆盖率超过70%,林业用地面积为29.4万hm2,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现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将金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建议总结如下。

1 金寨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金寨县近年来一直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林药、林菌、林粮、林菜、林禽等模式,形成近期得利、远期得林、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林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结合金寨县当地的旅游资源,对以森林旅游为主的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进行大力开发。目前,金寨县可以进行林下养殖、种植的类型超过30种,围绕森林资源开发的农家乐数量超过20家。金寨县积极引领企业参与,各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从事林下经济发展,达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如森岭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余岭林场的40hm2林地上进行林下土鸡的饲养,每年出鸡的数量在1万只以上,销售的方式选择定点直销,年均收入达5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金林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养殖黑鸡,每只可卖500元以上。金寨县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2012年,林下经济上给予的资金补贴超过300万元。目前,该县有超过2万户从事林下种植或者林下养殖;超过2 000户的林下经营面积超过13.33hm2;超过150家企业参与林下经营,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达8家;建立起120多家林下经营合作社,林业经营经纪人数量超过400人。截至2014年6月,金寨县林下经济的总收入超过9亿元,在该县整个林业经济收入中占比达38%。

2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不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金寨县林地资源较为丰富,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很多林农取得了林权证,森林资源真正成为其可支配的生产资料,为从事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目前该县林下经济很多都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由于资金、技术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均规模不大,集中连片经营的少,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林产品互惠互销平台渠道不健全,经营的水平也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林农在种植或者养殖种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对市场的抵御能力不强,一旦市场行情发生波动,可造成较大的损失,影响了林农从事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利于其长期、健康发展。

2.2 发展环境良好,发展氛围不足 金寨县的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县政府也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林下经济是近些来涌现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很多地方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还不全面,基层的林农对此更缺乏了解,存在畏难情绪,从事林下经营的积极性不高,从金寨县各地的整体情况来看,林下经济发展氛围不浓。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具体措施缺乏 当前,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林下经济发展在整个林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将其发展作为巩固林权改革的重要措施、转变林业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促进林农收入稳定增加和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是我国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有些基层地区,由于信息的缺乏,对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其重点列入到农村经济工作中,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较少,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在此基础上,虽然很多林农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政府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的补助资金不多,没有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大部分要靠林农自己出资,很难做大做强,因此林下经济的发展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

2.4 企业参与度不高,农业科技人员难以适应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金寨县虽然也有安徽新思源林业生态科技公司、森岭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但是数量不多,很多企业的参与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林农传统的小农意识及政府出台的扶持企业参与的政策和措施较少。而且,即使是有一些企业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加上这些企业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很难做大,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寨县在农林建设方面已经建立其一支专业队伍,对该县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现有的科技队伍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对农林业方面的新成果及新技术的了解,与当前农村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3 发展建议

3.1 提高认识,科学发展林下经济 要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林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大力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地利用金寨县的森林资源和光热、林荫资源,发展以林业产业为主体,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林下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促使林业由原来的单一化利用树木的模式转向树木、林地、森林景观等综合利用的模式,拓宽林业增收途径、转变林业结构,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及林农的增收。在基层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效益及技术的宣传,尤其要重点宣传已经取得成效的典型实例,以提高林农的认识,在金寨县上下形成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组织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林农及林业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参观或者技术培训,使其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科学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3.2 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内容进行规划,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及操作性的实施措施。组织专家对林地资源进行调查,摸清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及经济条件,合理地规划布局林下经济,积极探索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林下经营方式。此外,在对各地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要将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林业建设项目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坚持分步实施,促进二者的共同推进。推广多种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对龙头企业等要进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以促进金寨县林下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3.3 加强多部门协作的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包括菜、油、菌等)、林下养殖(鸡、鸭等)、森林景观旅游、林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指导,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仅仅靠林业部门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要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除了对现有的农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外,还要引入新的包括休闲农业、特种特养等新领域的人才补充到科技推广的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素质好、水平高、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队伍,实现林下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3.4 加强引导,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引导更多的农户有能力参与进来。金寨县为了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采取了4个引导措施。一是对模式进行引导创新。充分地利用当地林下空间资源,探索开发新的林下种植、养殖等新模式。二是对企业进行引导。积极引导林农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长期的产销合同,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从事林下经济生产,以达到企业和农户增收、林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如安徽新思源林业生态科技公司在林下进行立体经营,建立板栗园,引入美国山核桃,复种绿茶、中药材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是对市场进行引导。政府要建立起市场预警机制,让农户对市场行情做到充分了解。通过引导大户或者合作组织长期为企业、酒店、宾馆等提供林产品。四是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金寨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宏观上加强调控,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资金的投入上要实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胡友霞.金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20):82-83.

[2]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等.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2):52-55.

[3]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4]王虎,夏自谦,冯达,等.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5]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37-38.

篇14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推动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们始终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放松,以“五个一流、强精特优”为目标,确立了“十五”发展战略,形成了总体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凝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全部智慧,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坚持做强做优主营业务,就能够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企业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在“十五”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我们明确了“抓班子、树正气、上水平、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干部心系事业,勤政廉政,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十五”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石油传统和铁人精神,始终保持员工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士气。石油传统和铁人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发有为、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光荣传统,高举中国石油旗帜,坚持用铁人精神带队伍、闯市场、谋发展,才能时刻保持高昂斗志,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良好信誉,形成强大动力。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从严治企,科学管理,始终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出活力,管理出效益。我们持续进行结构调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从严治企,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增效目标。

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保持企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油田勘探开发是指挥部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没有油田公司的增储上产,就没有指挥部的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发展,是全体吐哈人的共同心愿,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吐哈油田整体繁荣稳定。

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关心和依靠广大员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依靠员工办企业,积极实施“凝聚人心”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员工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指挥部“十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是人力资源开发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求,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企业管理粗放,与精细化要求有较大差距;

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突出;

六是社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距离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尚有差距。

指挥部“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指挥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1.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国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原油高价位运行,促进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也进一步增长。国家鼓励石油企业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未上市企业的发展,把工程技术服务纳入主营业务范畴,在投资、合作开发、矿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版权所有

2.内部环境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纲要》的签订和实施,为吐哈油田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吐哈一盘棋”、“吐哈一家人”的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氛围日渐浓厚,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已经形成。“十一五”油田公司要实现“保38争40”目标,加快三塘湖勘探开发和吐玉克稠油动用,也为指挥部巩固内部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西部各油田是我国石油工业重要的战略接替地区,是“十一五”重点上产区域。集团公司要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毗邻新疆的中亚各国,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指挥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