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教师 教学反思 注意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反思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将课中的“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即“精”。
2.要“紧”,即及时。有时课上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时间长了,教师容易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因为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间,情消意散,灵感就不“灵”了。
3.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反思,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写教学反思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并作原因分析。对于目积月累的大量“教学反思”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要“全”,即全面。写教学反思,要把内容记录完整。
4.1 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对教法的反思内容有:教学手段选用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是否宽严适度(如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不同意见等),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的时机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模式;经验教训;路径
作者简介:郭晓君(1956-),男,汉族,辽宁营口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与人的发展;
郝宗珍(1962-),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与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122-03
在国外的理论研究中,人们一般不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词,出现较多的是“城乡融合”。明确阐述城乡融合思想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恩格斯最早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他认为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多种教育、工作转换,共享福利可以消除城乡差别,马克思也主张通过大工业的流动、城乡融合,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经典作家到现代城市学家,都提出了许多好的理论观点,认为走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经典作家特别注重人的发展和福祉。
一、不同的城乡发展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等环境具有特殊性,城乡发展的模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国家,城乡发展的模式也有很大差别。
(一)国外的模式和经验教训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很多,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
1、国外模式。
国外城乡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拉美模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模式、前苏联模式和亚洲模式。①
拉美国家的土地实行“大庄园制”,这种所有制对土地分配不公平,弊端很多。因为农民没有地种、经济贫困、生活艰难,农民被迫流入城市。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城市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从而造成了“城市过度饱和”,出现了城乡贫困并存,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美国政府采取的是先城市化,然后再向城郊过度的自由发展模式;法国采取“新城”建设和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模式;德国则注重土地整理和乡村计划;英国注重“新镇建设”;瑞典加强“农民合作社”制度建设,都有自己的特色。
前苏联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市场经济模式,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前苏联在工业化早期强调计划、重视科技,优先发展重工业、注重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通过农业支持工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后期因为缺乏正确的改革,最终导致了失败。
亚洲国家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的经验和教训,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亚洲的农村改革许多是成功的,城市化进程也相当迅速。韩国持续开展了“新村运动”, 获得了成功,成了许多国家学习的样板。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经验教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走过了艰难的路程,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一是工业化早期农村地权的剧烈变动。二是城市工业发展失控,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城市出现人口膨胀,物价飞涨,污染和社会矛盾加剧。三是早期城市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隐患。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用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二战前),产生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就业长期需求不足,劳动力被剥削,劳动条件恶化,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工业革命早期,在英国和西欧国家,都出现了城市病:大城市人口畸形膨胀,污染严重,有的出现了雾霾天气。同时,工农分裂、城乡差别加剧、城乡对立严重,产生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结果使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用了很久的时间来消化矛盾。此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前苏联后期的经验,把大量资金投放在城市,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改革,导致城乡差别逐步扩大,乡村更加贫困和落后。
其成功经验是:政府通过反思,加强了对城市的治理:城市制度建设、城乡规划、环境污染治理、城市的社会保障、对农业的反哺、政府对农业农民的保护、消除贫困等,都得到了加强。其后,一些国家出现了蓝天白云,福利社会,这既是人们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认识的升华,又是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结果,它缩小了城乡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二)国内的模式和经验教训
国外的城市化与我国不一样,是一种“逆城市化”,即城市中心产业向郊区转移,我国则相反,近20年主要是产业向中心城市、向市区转移。城乡一体化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实践,也有多种模式;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
1、几种模式。
国内城乡一体化尚在形成中,各地做了许多探索,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苏浙模式,其网络体系包括若干个中心城市、城市群、城市郊区、农村中心城镇。其实质是以现代社会结构代替城乡二元结构。二是京沪模式。它们追求一个中心城市、城市群落及其郊区的协调发展。②
北京的城乡一体化从1986年开始起步,主要是为了解决郊区发展滞后于中心城区发展的矛盾。但是,由于“多功能城市”的定位,造成了城市发展失控,形成了“摊大饼”状况,城区不断扩大,向乡村蔓延,吞噬了许多农村,城市病日益严重,治理成本很高。
上海的城乡一体化是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由于当时巨大的发展压力,中心城区不断向工业和郊区扩散,于是198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了“城乡通开”,“城乡一体”的概念。1986年1月按照分期推动的思路,他们将13个集镇作为建设的试点,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九五”期间,形成了初步体系,其实践在全国领先。
苏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经过了艰苦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围绕耕作机械化、农艺科学化、经营规模化、富裕社会化、农民知识化,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的苏南模式。90年代以来提出了农田、工业、农民“三集中”。目前,它已经成为长三角的共同行动。到了本世纪,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
浙江省2004年出台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还制订了7个专项规划,包括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这套规划是比较全面的,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经验教训。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一是多方面探索,南方和北方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出现了不同模式。二是生产力要素迅速向中心城市集中,提高了城市竞争力和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崛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是注重城市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四是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一些教训:一是国家没有及时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城乡管理人才,许多城市长期处于“外行管理”的状态,许多管理者缺乏基本的城乡管理理论素养,对城乡发展规律缺乏认识。二是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科学的城乡发展规划。三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造成城市病,同时忽视中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建设,城乡二元结构日益突出,乡村贫困加重,城乡两级分化严重。四是投资、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多数向东部、沿海倾斜,造成东中西部城乡发展不平衡。五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六是缺乏法治、人治现象严重,长官意志,许多城市一届领导一套思路,好的制度和规划缺乏执行的连续性。
二、选择正确的城乡发展道路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0%,这标志着我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时期。③
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选择国内20所重点高校与世界名校联合办学,实行后备干部国内外城市挂职锻炼的办法,加快培养数以万计的复合型城市管理人才;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理论素养,改变城市由“外行管理”的状况,更好的按城乡发展规律办事,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做到现代化、科学化。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变人治为法治,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完善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搞好顶层设计,搞好城乡发展规划。
3、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格局。 要优化产业和资源配置,实施产业“下乡战略”,将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城镇和农村,拉动其发展。
4、建立城乡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严格界定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中央政府侧重于制度安排,重要供给,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等;各级地方政府侧重于公共服务供给的执行,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入为出,努力解决农村教育、保障、卫生、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问题。④
5、坚持公平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一,要遵循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不能强制推行城乡一体化,要尊重城乡居民的选择权。第二,防止农村人口“平移”到城市。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够合理分享城市化红利。尤其要防止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通过圈地剥夺农民的利益。对这种倾向,要全面加强监督,严肃查办。第三,根据农村资源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加工业,实现产业集群。鼓励城市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实现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第四,要科学配置公共资源。要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6、积极探索城乡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各级政府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立有效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质量;同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环境优良、设施完备、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总之,发展阶段不同,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不同,对策也不同。城市化已经来临,它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引擎。我国各地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适合国情、省情、民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一刀切。
注释:
① 熊艳、罗洁.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圈,2007,(06):9-10.
② 王景新.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J].中国改革论坛, 2006,(11).
③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N].北京日报,2013-01-30.
④ 高尚全.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A].第6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2009-12-5.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思.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27卷)[M].人民出版社,1972.
[关键词]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课堂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5.20.210
1 引 言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给教师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满怀激情和期望,并希望尽快胜任教师工作,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居多,在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从学生到教师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他们踏上新起点的道路上,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教学生涯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学素质,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变。完成从学生到教师、从“新”教师到“老练”教师的转变。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帮助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完成这种转变的有效方法。
2 教学反思的方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反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2.1 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次课,就静心沉思,认真回顾,真实地记下这次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写出课后心得,并附在教案的教学反思栏内。如此把每次课后的真实感受都认真记下,日积月累,这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要知道人是很容易忘却过去的教训,并且有时总是在重复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错误。有了每次的课后反思,就为以后讲好课提供了借鉴。
(1)周后反思和单元反思。一周或一个单元的课讲完以后的反思,可对自己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期末反思。一学期下来,认真回顾梳理本学期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哪些章节处理的成功,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通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满意之处和薄弱环节;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来一次系统地宏观反思。
2.2 纵向反思
把自己每次的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对象,放在自己教学生涯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加上获取的学生对讲课的反馈意见,如实记下成功与不足。如果本次讲课内容以往曾经讲过,对比上次反思记录,找出这次的进步和改进之处;并考虑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使其起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作用,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3 横向反思
经常开展听课交流,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听课,研究别人教学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分析方法、讲课模式、板书和课件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客观地记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供自己今后备课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3 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记录满意之处
回顾教学过程,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最成功的亮点有哪些,将其详细记录下来。例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自己的这些宝贵经验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3.2 记录疏漏失误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自己认为这次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回顾、梳理,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使之成为以后应吸取的教训,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到,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相信这样做,课堂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完美。
3.3 记录再教提示
反思后就应该系统落实自己的反思成果。一次课下来,静心沉思,这次讲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设想一下,如果让你重新再讲这节课,你会怎样讲?你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讲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初步的安排?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等?把新想法记下来,作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 教学反思遵循的原则
4.1 客观真实,不要一味检讨
不要把教学反思当作写“检讨书”,不能只是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也要对课堂亮点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既不要放大自己的教学过失和疏漏,也不要无视自己成功的靓丽表现。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更应该总结出课堂亮点、教学机智、创新思维、成功经验和改进措施等。因为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辩证反思,才能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4.2 找问题的根源,不要只罗列表象
问题偶然产生的背后一定有必然原因。因而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列举问题、罗列事实等表面现象上,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实质,认真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把问题当作课题,锲而不舍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总结出其中的普遍规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符合科学标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3 抓主要矛盾,不要面面俱到
教学反思要做到“精、短、快”,也就是说要抓住重点,把最突出的感悟、亮点、遗憾等及时地记录下来。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喜欢从教学背景、目的、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找出问题一大堆,结果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每次教学反思都应该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抓住主要的成功和疏漏,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原因搞明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周全。避免不分主次,长篇大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这样难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之功效。
4.4 吸取经验教训,不要与实践脱节
有的青年教师课后总结出经验很多,反思出问题一大堆,应对措施应有尽有。但是却不知珍惜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宝贵财富,过后再讲课时不去理会过去的反思内容。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的疏漏和失误,下次再讲时依旧重现。这样的反思行为与实践运用脱节,教学反思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教训,便于事后对照反省,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反思,更要注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反思成果,吸取经验教训。
5 结 论
教学反思是一种梳理,是对自己已有行为的系统化的自我反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行为中的得当与不得当,从而进一步理清自己课堂行为的方向,加速自己专业化的进程。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拒绝平庸,可以让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可以让我们吐故纳新,它是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5).
[2]王克全,刘建军.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0(12).
[3]吴军,汪宏晨.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及其评价体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关键词:提高汽车使用性能 实验教学 构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95-01
1 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教学的现状
汽车使用性能实验课是学生掌握与巩固汽车技术使用性能基础理论、基本技术训练的专业课,一直是学生颇感兴趣的专业实验。多年来在实验内容、装备等方面都进行了提高,如整车性能实验由原有简易的五轮仪道路试验发展到进口整套路试仪器的室外试验及底盘测功机室内台架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也由简易的人工检测发展到使用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检测。但随着当今汽车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无分电器电脑控制点火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等,汽车技术性能诊断已进入智能化阶段。与之相比,汽运实验室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均已不能适应汽车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此亟需添置实验装备、更新实验内容,以适应汽车高新技术的发展。
另外,现有专业实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专业实验的组织实施带有附属性,即实验附属于理论教学。具体表现为:实验教学总是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多半局限在“验证”课堂讲授过的某些理论的层面上,实验过程也多半是演示性操作。教师事先把实验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学生只是按电钮、拧手柄、看仪表、记数据,回去画曲线、写报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功效。从实际情况看,专业实验教学本身就是本学科研究方法的模拟和重演,是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如本专业的汽车使用性能实验、发动机性能诊断实验均是本学科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移植到实验教学的结果。
专业实验教学不仅只是验证课堂讲授的某些理论,加深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使学生学到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开拓思路,学会辩证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汽车使用性能专业实验应向综合型、设计型发展。
2 提高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教学质量的构想
(1)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是本学科研究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不但是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整个实验教学的设置、教材、实施等均应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发展。
(2)汽车使用性能实验课应单独开设和单独评定学分,建议课程名称为《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技术》,为此应重新编写相关的实验教科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①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②发动机性能诊断原理与设备;③汽车底盘性能诊断原理与设备;④发动机技术性能综合型实验大纲;⑤汽车底盘技术性能设计型实验大纲;⑥本课程实验学分制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的思路及方法步骤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不应再象从前给出具体的过程,而应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因此,不再编写实验步骤指导书。
(3)以发动机性能实验为试点,探索综合型实验的规律与经验。
把原有发动机性能诊断(一)与(二)合并成一个发动机性能综合型实验,实验时数及次数不变,实验前由指导教师向全班学生集中讲解发动机性能诊断的原理与设备,并提出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由结合并与实验室预约进行发动机性能综合实验。
(4)为符合我校“985工程”计划要求,在新拟建的汽车交通实验中心设立“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室,配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其中包括本专业研究新方向“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汽车”、汽车安全模拟、交通环境等实验设施。
3 先期措施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教学研究工作,应首先组建一个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改革研究小组,请相关人员参加。通过研讨制订一个初步的改革方案,并努力争取学校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设备的帮助。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随时取得院、系及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以便逐渐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1)实验室、教研室指定专人实施试点实验工作,在“985”预定设备未到位情况下,在两年内首先对原有发动机诊断两项实验以子实验形式先期进行改革,成熟之后,做为一个综合型试验试点加以实施。
(2)争取得到学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先期支持,在“985”预定设备未到位情况下支持对原有设备改造项目,例如发动机诊断系统和底盘测功机的控制系统改造。
(3)同时做好“985”预定设备“发动机快速诊断仪”及“四轮定位仪”等设备的先期准备工作,加快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改革的步伐。
(4)逐步完善并正式以试点试验成果为基础,逐步完成汽车使用性能实验课的其他项目改革。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各个阶段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分制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本科生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21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之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且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因此,尽管现行高中生物教学中没有明确实验分析这一且的,而且实验也比较简单,笔者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还是必要的!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1.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吗?尽量选用紫色部分的意义何在?2.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呢?3.实验操作方法,有没可改进或简化,可提高实验效率的?
学生经思考、实践和探讨后,得出结论:1.其他植物细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十分清晰。2.蔗糖溶液黏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他试剂也行,比如:可用经济易制的NaCI试剂。而试剂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质壁分离复原;浓度太低,实验没有现象或不明显。3.操作方法可改进为直接把盖玻片掀开,滴加外液。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几次重复滴加和用吸水纸的步骤;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
看到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我结合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了这个验证性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与原实验基本相同,将原来只滴加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10%、20%、30%,40%叼: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通过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我们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相信同学们的探索能力一定会增强,也为有志于对生物学科做深入研究的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