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初高中教育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高中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高中教育培训

篇1

对是否培养交际策略的问题,不少教学者曾存在分歧。但我们在课堂上组织过从自我介绍、复述、简短对话、讨论到角色扮演、自由表达、辩论、演讲等多项活动,观察到许多学生讲话流利度不够,语言形式单一,重复过多,语间停顿时间过长,甚至会有冷场。由此可见,尽管高中学生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具备了相当的词汇量,但许多同学英语口语还是不尽人意。

另一方面,基于教学实践,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从我们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外使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交际中遵循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借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提高交际效果。可见,在高中学生之间没有用英语交际的氛围,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交际策略。但只要有机会交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交际能力的。有38%的学生表示他们想不出某个单词时,用它的同义词或其他词组代替,设法继续交际。比如外籍教师上口语课,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与他们交流,有些学生尽管认识单词不多,还是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和老师交流。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交际策略而影响了他们的交际,正是这种现状充分论证了交际策略的必要性。

交际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帮助学习者保证交际的持续进行和交际渠道的畅通。高中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难免会碰到问题,这时如何利用适当的交际策略,避免陷入沉默或慌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中交际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1.交际策略的明晰呈现和课堂运用情境

在高中英语口语学习的交际策略中,以下五种策略是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常用的实用性策略。

(1)转述和迂回策略

转述和迂回策略是降低对话难度,确认信息的过程。转述和迂回策略在成功交际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如概括、复述、描述、举例、交际困难时使用替换等。

转述和迂回策略在课堂上是口语训练的常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复述者在对文章进行重新讲述时难免会遇到记忆或表达上的障碍,老师便可以引导其从被动到主动地合理使用转述和迂回策略。

再如在课堂上组织一项描述性活动:课前准备一些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通过描述、说明等方法让学生B猜出物体的名称。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转述和迂回策略。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信心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和信任感,创设和谐共进的课堂氛围。

(2)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就是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受挫时,对语言表达的内容作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或者用更简单或更熟悉的词语或结构来代替自己不熟悉、无把握的或较复杂的语言或结构,如回避不能直接回答的信息,避免说话被打断等。它有助于学习者把谈话内容控制在有利于自己表达的范围之内,增加自信,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如:

T:How old are you?

S:Well, I''m afraid it is not a polite question, because it''s a private affair. I started my school in 1996, and last year, I was in Senior 2, you know.

(3)求助策略

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因为噪音或其他别的原因不能听清对方的声音,在自身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只能从交际对象那里寻求直接的帮助(如:Could you explain this to me?或How should I pronounce this word, please?等)。这在我们母语学习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同时求助策略也可以更广泛应用于师生、生生互动的英语课堂中。当复述者请求帮助时,教师可以亲自或代为向课堂内的其他学生求助,这可以提升课堂内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停顿或犹豫策略

停顿或策略是在暂时无法进行对话时,需要运用的。在停顿时,可以用某个单词,如:well, anyway, 也可以用短语,如: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I mean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句子,如:I see what you mean. 这些填空可以赢得思考时间。

(5)形体语言策略

形体语言策略即在交际过程中遇到表达障碍时,借助形体语言或模仿来帮助交流,维持交际,因为讲话者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也同样传递着大量丰富的信息。比如在学习模块四Unit4 Body Language中,学生谈到日本人鞠躬行礼时,不会用bow这个单词来表达,能借助模仿和手势语来维持交际。

2.利用任务型教学优化课堂,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利用教材Warming Up、Pre-reading以及Reading、Listening等,在任务型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发挥的舞台。甚至采用游戏教学,用语言描绘情景,运用动作演示情景等。另外,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小组合作,鼓励同学们利用各种交际策略,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交际策略培训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提倡合作、体验、自主的学习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环境,指导与训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交际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2版

[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交际策略可操作性探论》曹春宏《新华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

篇2

关键词: 语音模块培训 初中英语教师 语音素养 有效性

一、引言

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水平将对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陈莹莹,2004:39)。罗晓杰(2002:93)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当代中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7个要求,其中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标准、纯正,希望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感染力,有感彩、抑扬顿挫而且声音洪亮,语言风格要幽默、风趣,语速要快或适中。而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质的普遍现状是:语音知识欠缺、发音准确率低、对重音、弱读、节奏、停顿、语调等语流现象不够重视及对美音的发音特点认识不足等(周杏莉,2011:4)。孙志林(2010:8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6%的学员教师表示急切需要语言基本功的培训,一些教师甚至直接表达了培训的最大目的就是学语音。”可见,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培训既是教育形势所需,又是符合初中英语教师实际需要的重要培训内容。本文基于某市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的教学实践,着重探讨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学员教师英语语音素养的有效性问题。

二、语音模块培训的实施过程

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以多班多期的形式进行,内容以语音语调模块培训为主。所谓模块式培训,就是“针对某一学科采取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类似于单一式的学习和训练,以达到对该学科的强化了解和掌握”(孙志林,2010:88)。培训第一天,教师面向全体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语音摸底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对学员的语音语调状况和培训需求进行初步了解,以此确定培训内容、调整培训进度。接着,培训教师就英语语音的主要内容,如单元音、双元音、辅音、音的长度、辅音连缀、失爆和不完全爆破、连读、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弱读式和强读式、节奏和节奏群、停顿、语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语音知识讲解与示范。同时,使用minimal pair对比法、辨音法、分析模仿法、手势法,以及绕口令、段落朗读、节奏训练、诗歌模仿、话题演讲、电影配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教学和个别辅导。在培训过程中,对语音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节省时间,对个性问题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及时发现每个学员的语音问题,并予以发音要领的指导和纠正,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同时鼓励学员以小组合作、小组PK的形式相互学习,相互纠音,分享经验,共同营造一个练习语音的热烈氛围。最后,在培训结束时进行语音后测,检查学员的语音进步情况,归纳和总结培训经验。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具体回答以下问题:语音模块培训能否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研究对象

在参加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中随机选取4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教师37人,占总人数的86.05%,男教师6人,占总人数的13.95%,平均年龄31岁。

3.调查工具

(1)语音测试卷

在培训初期和后期对参加培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语音前测与后测。前测的目的是了解初中英语教师语音语调的整体状况,记录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音语调培训。后测的目的是对比培训前后学员教师的语音语调变化情况,从而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前测与后测所用的测试卷在题型、测试内容和各项分值上保持一致。题型主要有音素(20%)、单词(10%)、词组(20%)、句子(20%)和篇章(30%)五个部分。

(2)访谈

在完成语音后测的同时,考虑到年龄、性别两个因素,对其中的6名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教学经验一般(30岁以下)、较丰富(30―40岁)和丰富(41岁以上)的教师各2名,男女教师各3名。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龄、教育背景、学校教学环境等个人信息和对自身语音语调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培训带给他们的影响与变化等的认识和态度等。访谈的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学员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为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结果提供依据。

4.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收齐后的前测与后测语音成绩输入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以发现经过约八天时间的语音模块培训,学员教师们的语音素养是否有了显著的提高。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经过语音语调的集中培训,学员教师的后测语音成绩不管是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篇章各单项分数上还是在总分上都好于前测成绩。且后测与前测成绩在音素(t=-15.3,Sig.=.000)、单词(t=-15.4,Sig.=.000)、词组(t=-14.2,Sig.=.000)、句子(t=-8.67,Sig.=.000)、总分(t=-25.9,Sig.=.000)各项上都呈极其显著差异(Sig值都小于.01),但是在篇章上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t=-1.56,Sig.=.124)。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经过培训,学员教师的后测语音成绩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篇章各单项分数和总分上都高于前测成绩,说明语音模块培训确实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这一结果与孙志林的研究发现保持一致。孙志林(2010:88)在调查中发现,73%的学员教师认为模块式培训效果应该比较好,认为“集中性较强的模块式培训对于解决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问题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完全可以解教学中的燃眉之急”。孙艳(2011:121)认为:“集训是语音培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使每个受训者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本研究中,所有参加访谈的学员教师都表示集中式的语音模块培训使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英语语音理论知识,基本掌握了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以及重音、连读、停顿、节奏、语调等语音内容。尤其是一对一的语音检测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发音,对自己语音语调的整体状况也有了更客观的了解。同时,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教材课例分析、语音教学优质课观摩、节奏训练、演讲与电影配音等,以及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式操练和问题讨论式的培训模式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调动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内在学习动力,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

研究发现,虽然在篇章方面后测成绩要高于前测成绩,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中所测试的内容,如单元音、双元音、辅音的发音、音的长度、辅音连缀、失爆和不完全爆破、单词重音、连读、弱读等都是英语语音中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教师们所最熟悉、最容易掌握的部分,而对于较深层次的语音学内容,如:句子重音、逻辑重音、强读式和弱读式、节奏和节奏群、停顿、语调和语调群等,学员们普遍感到比较陌生,较难掌握。例如,语调在语流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习者习得“得体”或“地道”语言的必要技能。然而,“语调的调型多样,除了基本的平调、降调和升调外,还有降升调、升降调,甚至还有低降、低升、高降、高升、低平、高平、升降升等调型”(转引自王露,2011:30)。不仅如此,语调的调型还会随着特定的语境、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等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不在元音和辅音上,而在语调上。以任何语言为母语的人学任何第二语言,语调都是一个难点”(李庭芗,1983:126)。而且,“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中,语调知识讲解和练习的严重缺乏,语调教学内容单一,与语境的关联性差等导致了英语教师在语调方面自信不足”(王露,2011:32)。

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英语教师语音语调培训和语调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语调的好坏与学校、地域没有太明显的关系,但与任教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口语水平以及对语音语调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王露,2011:34)。“对教师的培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切实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引自王俊,2012:10)。

五、结语

基于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的教学实践,采用语音测试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比分析了语音模块培训前后学员教师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语音模块培训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尤其在层次较低的语音基础内容,如元音、辅音的发音,失爆和不完全爆破、连读、重音、弱读等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层次较高的语流部分,如节奏、停顿、语调和语调群等方面则效果不够明显。今后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培训应加强语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短期集训与长期跟踪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深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莹莹.“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J].国外外语教学,2004(2):36-40.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罗晓杰.“英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构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96.

[4]孙艳.“衡水市小学英语教师英语语音培训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6):120-121.

[5]孙志林.“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5-88.

[6]王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位英语教研员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5):6-10.

[7]王露.“中小学英语语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30-37.

篇3

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工岗位技能等培训为重点,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2总体要求:立足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需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需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及当前农村发展存在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户和一线农民的科学操作技能及经营管理水平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重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全面科学发展。

3目标任务:培养造就一支热爱农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根农村。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适时、稳定转移的后备技能工人和产业工人队伍;按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知法守法、文明诚信的新农村建设者。今冬明春教育培训的具体任务是全县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2.4万人(次)转移就业2万人。

二、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意见。传达贯彻市县农民培训有关精神;农牧、科技、林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成员单位立足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县乡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构。召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筛选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教授和农村经济能人组建培训师资队伍,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

第二阶段教育培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村组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初高中回乡毕业生等进行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组织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和农村致富能人巡回宣讲培训;各乡镇要以“六站一校一中心”为依托,县上将以党校、农广校、职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并由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严格按照培训意见,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分类组织好本乡镇培训,及时收集培训资料,建立培训档案,坚持每周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民教育培训进展情况,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编发教育培训简报,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政府报送全县教育培训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评优选先,各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档案资料、参训农民人数及教育培训效果。表彰奖励。

三、工作重点

要始终突出“五个重点”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整个教育培训中。

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以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为重点。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进行系统的农业知识培训,开办“2+13+1培训班。提高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务农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即将启动的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万名中专生计划”对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培养善于创业、热爱农业的农村青年实用人才。

二是以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其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由无序型向组织型转变,打造劳务品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以在家务农人员为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术要求。突出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立体种养业、科学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节本增效、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苹果栽植管理等技术培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四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为重点。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开展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效益管理、合作组织运转等方面知识。

五是以村组干部为培训重点。开展现代经营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培训。通过重点辅导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其率先转变观念。并通过他示范引领农民致富。

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

一是结合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形势政策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期轮训、巡回宣讲等形式,培育明白型农民。各乡镇要坚持以乡村宣传阵地为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农村发展现状看变化、找差距、谋发展,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为重点,深入宣传培训,真正使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群众学习政策、运用政策、加快发展的能力。

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美德型农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实践和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双节”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占领农村活动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深入实施小康文明示范创建工程,改变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环境文明程度,创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新村,

三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深化民主法制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公路交通、土地承包征用、社会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育知法型农民。坚持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学法、守法、懂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解决矛盾纠纷,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四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强化发展能力教育培训。以支柱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重点,培育经营型农民。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能要求。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设施高效瓜菜生产、优质果品生产、设施规模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沼气能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知识培训,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农业品牌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农产品销售流通为主的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输转。深化劳务技能教育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培育就业型农民。坚持把劳务产业开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既要抓好制造、服务、建筑、餐饮、保安、电子信息等技能性教育培训,又要向农民工传授基本权益保护等外出务工常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四、保障措施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宣传动员摆放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民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制作电视广播专题、组织宣讲队巡回宣传、编排文艺节目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县电视台要跟踪采访,报道宣传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切实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二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合理确定培训对象,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科技增粮、农村能源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突出培训重点;要借鉴农业科技入户经验,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科技水平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乐于帮助和带动周围的农户作为示范户,由科技特派员负责进行重点培训,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办农民技术咨询服务点,开展技术咨询、图书借阅、科技成果展示、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等活动,全方位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每乡镇要选择有条件的村社新开办一批“农民科技书屋”制定计划,按期组织农民借阅农业科技图书,观看技术光碟。要组织“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建立农民科技培训流动课堂,现场开展信息传播、技术指导和农业咨询服务,提高政策、技术信息到户的直接性和到位率。

三要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乡镇在抓好畜禽养殖及优质苹果栽培管理、加工贮运等培训的基础上,发挥职能、分工负责。要突出抓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其他各乡镇在抓好优质苹果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养殖等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突出抓好高效设施瓜菜栽培和烤烟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农牧局要牵头抓总,全面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人员调配、检查指导、综合协调等工作;县农广校、农技中心、能源办要发挥主阵地作用,认真抓好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设施瓜菜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县发改局要加大力度,积极论证争取一批农民培训项目,县财政局要千方百计筹措落实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输转就业,县文化教育体育局要抓好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职业教育培训,县扶贫办要抓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县林业局要抓好果树栽植管理培训,县畜牧中心要抓好科技养殖培训,县水务局要抓好节水灌溉、水产养殖培训,县烟管局要抓好烟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科技局要抓好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培训,县司法局要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其他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培育师资力量,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确保全县农民教育培训顺利进行。

篇4

关键词:教学衔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1.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原因

1.1学生原因。①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这种情况在农村的初中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长久以来,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导致各校初中地理课所排课时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不开,即使开了也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②学生思想上轻视、不想学地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地理的学科性质,不清楚地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教材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一门科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安排恰恰相反;高一地理上册初始阶段内容规律性很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对其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空问想象力,对思维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对原本初中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1.3教师原因。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精心没计入门教学计划;②对学生学习状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教授内容缺乏针对性,难点不易突破;③教学方法简单、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毫无吸引力;④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知之甚少;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2.1管理上的衔接。①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②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③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2.2教学方法的衔接。①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②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3学习方法的衔接。①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②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是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3.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等。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时期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现代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实践性;难为之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08-01

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要注重实践,平时要注重技能培训,这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也是一个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之职,以后走上社会的生存之本。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应该为实践服务。话虽这么说,但实际实践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那么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为难之处在实践中应如何改善?根据自己的实际,我简单提几点意见: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我觉得应该针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性来设置课程体系,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就我理解,职业院校其指导思想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

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学生的综合职业语文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场景对话、语文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来完成,使学生在这三年中所学的语文知识、语言技能、专业能力等融合成综合业务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职业语文教育培训要落到实处

职业语文课不好教,很多教师都这么说。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语文课新教师都是刚教几年书,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教,有的老师用的是初高中语文的老套路,有的老师把它教成了哲学课或历史课。”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很茫然,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强对我们职业语文教育的培训,而且要落到实处,不能光是一些教学理念的指导。我自己也在实际努力中,为了教好这门课,我经常和同事旁听普通中学语文课及其他职业学校语文课,希望从其他同行中的教学异同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我们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开展一些培训,请名家讲讲示范课。

很多老师认为职业语文在很大程度不受欢迎在于教师讲得不好。职业语文的教学不能程式化,应该鼓励大家教出特色与个性,但是现在很多任课教师都是新接触这门课,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每个人怎么教就怎么教,那更成问题。个人认为目前急需开展职业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把名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汇编,同时可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利用假期组织职业语文培训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互相交流经验,提高职业语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应该落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主要抓住提高语文老师的素质教育和语文老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在职业院校,提高教师素质,应该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所有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普通中学的老师有区别,普中的老师很大程度必须面对考试,不需要强调实践,而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面对实践,因为学生就是为实践而读书,所以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同步和学生一样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语文该如何为学生服务。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兼职教师除外)一般都直接来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而实际运用中,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应与初高中语文教材有所区别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职业语文都不应成为“初高中语文”。但是,在教材选文是不是一定要避免和初高中课文重复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教师提出不同见解。福州大学中文系刘老师认为,“初高中课文的名家名篇没必要刻意回避,教师也不要怕‘炒剩饭’,能不能让学生感兴趣,关键看是否抓住了精华,是否有新的角度和深度,教师还要善于找问题,学生为何喜欢易中天和于丹,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善于用问题来吸引学生。”

另外一位老师认为,职业语文之所以被一些人戏称为“初高中语文”,和“语文”这个名称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听这个名称就让人觉得是过去学习的延续,这门课程可以考虑改一个别的叫法。

职业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侧重,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差异。职业语文重在“语”而不是“文”,也就是在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的同时,要加大它的工具性。职业语文不应在字、词、句和语法等的分析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而重在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到人格的熏陶、情感的熏陶,通过对文章深入、多角度地分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这样职业语文与初高中语文的“边界”自然就清晰了。

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本科教育各占半边天,不少职业院校开设语文课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不同,不同专业也有各自的特点,以往的语文教育忽视了不同专业的需求。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还有许多延伸的课程,如果能对这些延伸课程进行科学选择,精心组合,将有助于弥补职业语文课的不足之处,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2003年,为了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学校开办了全日制职业中专班。由于初涉全日制,农村青年对学校不甚了解,缺乏认同感,生源组织成为一大难题。对此,李佰森主动请缨,勇敢担当,承担起生源组织任务。他背起行囊,乘坐大班车,奔走在承德坝上坝下,基层农村、学校,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向每一名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家长苦口婆心,谈形势,讲前景,讲解党和国家各项惠教惠农政策,宣传学校办学宗旨、开设专业就业安置渠道和学生发展前景。让学生及家长破除辍学打工、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青年潜在劳动力成长发展的守旧思想,千方百计动员农村青年主动参加系统性职业教育,掌握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本领。

丰宁县黄旗镇大院村的初中毕业生王鹏,父母年迈多病,为了缓解家庭困难,他初中毕业后打算外出打工。李佰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登门,耐心细致地讲解党和国家各项对农业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和农广校为就读学员争取得到的各类助学补贴待遇,经过反复疏导,王鹏同学进入学校机电专业学习,经过两年的专业技能学习,现就职于北京一家显示技术公司,月薪4000元多元。

方静是丰宁县坝上大滩镇的一名女孩,父母离异,母亲重新组合家庭,父母无任何劳动技能,靠原始种地谋生,家庭陷入困境,辍学在家务农。李佰森五次入户做学生及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家长最终同意孩子来校进入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在校两年经过了系统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现就职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月收入3800多元。

为了完成好生源组织工作,李佰森背着一个书包,带着一套泡面碗常年奔波在基层农村农户。没公车就坐班车;不通车就靠徒步;没旅店就住农家;没饭店就吃泡面。不知道多少次他在农民炕头上过的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孩子高考、妻子生病他顾不上照顾;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深入农村一去就是几个月。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市110多个乡镇、3000多个自然村、20000多个农户。

十年来,经李佰森宣传发动来校就读职业教育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达到3000多名,占学校全日制职业中专和技工班招生总数的40%。其中,一大批学员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知名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或基层班组长,部分学员已经实现自主创业。为学校趟出了一条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农村人才培养之路,赢得了农民及学员的信任和赞誉,成为广大农民和学员心目中的贴心人,也为学校全日制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佰森同志8次被市政府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2-0068-03

进入21世纪,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使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陕西是个农业大省,在全省370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70%以上,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西部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而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因此,对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程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使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界定

教育需求从需求主体来说,可分为社会的需求、生产或社会单位(以厂商为代表)的需求、个人或家庭的需求。[1]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2]职业教育个人需求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直接相关,其需求大小同时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消费需求状况。因此,教育的消费需求主要是指个人需求。

基于以上,本文对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做如下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是指农村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职业技术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消费能力的需要。

二、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为了获得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信息,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调查问卷对当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进行了调查。[3]调查对象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下简称“农耕者”)、外出务工的农民(以下简称“外出打工者”)和面临职业选择的农村初高中学生(以下简称“在读学生”)。其中农耕者是最主要的调查对象,在问题设计和调查规模上相对最多。调查共访问农耕者8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645份。外出打工者作为农村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查的主要对象。调查共访问外出打工者6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498份。初高中在读学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求和选择意愿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调查共发放初高中在读学生调查问卷6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66份。

2.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现状与特征。调查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很大,但不同消费群体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见表1)。①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农耕者,还是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在校学生都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大的需求热情,其中外出打工者尤为突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例达到了93.6%,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外出打工者不需要职业技能学习或培训。但在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不同农村消费群体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征。

从需要学习的职业技术看,农耕者对农业生产技术需求比例较高,占其全部职业技术需求的83.9%,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学生则以非农技术需求为主,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其非农技术需求比例高达96.2%。由此看来,在读农民子弟大多存在轻农的消极思想,多数人希望通过学习各种非农技术,提高收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从乐于接受的职业培训方式看,上门技术指导最受农耕者青睐,这与农耕者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外出打工者大多选择了短期培训的方式学习职业技能,因为短期培训时间短,见效快,学习费用也相对较少;在读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则是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在被访的在读学生中,接近一半的人表示希望通过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在将来就业时谋求一份好的工作。

三、抑制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职业教育经历、个人培训收益等;社会因素包括培训渠道是否畅通、现实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低、培训服务是否周到、培训资源是否充分、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以及宣传引导是否到位等。在以上因素中,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培训资源、培训收益以及社会职业教育观念等对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有显著影响。

1. 文化程度与个人收入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调查涉及个体特征的问题共7项,包括被调查者所在区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类型、职业教育经历、个人收入等,其中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个人收入对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

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思维活跃,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改变生存状态,提高收入的欲望强烈,从而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高的需求热情;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更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劳动效率和生产收益,并最终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

收入是影响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关键性因素。调查显示,目前陕西省外出打工人员的月收入大都在2000元以下,其中约有1/3的人工资在1000元以下。减去必须的生活开支,剩余部分根本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在未接受职业教育的被调查外出打工者中,有51.2%的人是因为无法支付所需费用而没有接受培训。因此,尽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却十分有限。

2.培训资源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资源是指直接支持培训活动的各种资源,如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机构的各种培训资源满意程度越高,其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也越大。其中对职业教育机构培训资源非常满意的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比例达到了100%。由此可见,社会所提供的农村职业培训资源越优质,培训效果越好,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大。

3.培训收益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收益可以用培训对耕作的有用程度和对农耕者子女能力的提升来反映。调查表明,随着职业培训对农耕的有用程度的增强,农耕者的直接职业教育需求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依关联性,同时,职业培训对其子女能力提高程度越大,农耕者对子女的职业教育需求也越强烈,而且需求程度明显高于自身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村居民都是理性的,在做出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总是以趋利避害原则考虑职业教育投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当收益大于投入时,就会决定接受职业教育。

4.认识偏见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觉得务农不需要什么技术。调查发现, 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在一些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搞了一辈子农业,根本不需要学习技术。二是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即便学出来也没有什么出息。当问及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时,有1.6%的人认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很不好, 14.9%的人认为不好,56.4%的人认为一般,以上累计达到了72.9%,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看好职业教育。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直接需求,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对子女职业教育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潜在需求很大,但要使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关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调查中,约有15.15%的被调查者表示因为文化基础差而没有学习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首先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具体可通过整合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组织扫盲班、夜校班等对农村居民进行文化补习。同时也应提高农村小学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从源头上杜绝新生农民中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增加。

2.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调查表明,目前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支付能力十分有限。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职业技能学习愿望的实现。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必须考虑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具体可分为两步走,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第二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逐渐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资助范围,并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免费教育。

3.转变农村居民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观念决定着行为,要使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培训,首先要纠正其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社区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墙体等载体,宣传各级政府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实际意义,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把职业技能学习迅速致富的先进经验编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如小品、快板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4.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调查表明,培训机会缺乏,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是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对全省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科协、共青团、妇联等诸多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明确各自的培训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二是在巩固政府性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有序、规范地发展各类学校性、民间性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参与机制,从而使大部分农民都有机会接受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5.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除了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调查表明,陕西省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结构极不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防止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流失;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如鼓励优秀教师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聘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专业教师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而实践性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备的教学实训基地。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基地。除此之外,还可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实用技术内容与学生家庭致富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农户家庭建微型实验基地,相互补充,使农村居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6.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提高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使农民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唤起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需要教育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就教育机构而言,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供农民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深入农村实际,及时敏锐地把握产业结构的变化,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就办什么专业。从陕西的实际情况看,旅游、林果栽培、农机应用等都是非常需要的专业。二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即,培训不能搞形式、走过程,要包学包会,甚至可以考虑等受培训者取得收益后再收取费用。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督导和评估,即通过立法、资助、评估、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实施对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评价结果还应与经费投入、优惠政策等挂钩,确保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

注 释:

①表1中百分比为每个类别调查者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

篇8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今后中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还得依靠农民,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加快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农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制度安排,不是一件小事。当前,应该深刻认识信息化背景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思路;着重从国家层面对农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进行设计,现在虽然有了相关文件,但是还不够系统;同时改革培养模式,根据本地农业特点选择课程体系,研究培养模式;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覆盖面,建立稳定的长效保障机制;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教职待遇。

农业部副部长 张桃林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系统、规范和持续的教育培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能力素质;通过分类分级认定并实施动态管理,明确职业农民的标准条件和责任义务;通过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扶持,调动职业农民务农种粮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张晓山 要想引导合格的农村劳动力成为职业农民,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通过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确保他们的收入高于外出打工,这样他们才能安心留在农村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组组长 吴宏耀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尽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二是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提升农业的吸引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培育现代农业“接班人”;四是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持。

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为指导,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劳动者的需求出发,从2011年开始,利用3—5年时间,大力开展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让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得到一次以上培训、掌握一门以上技术,让有技术基础劳动者的技能得到提升,让有创业愿望的人才激发创业潜能和提升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逐步缓解我县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使广大劳动者真正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范围

全县城乡劳动力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和老板、返乡创业农民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及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等。

三、培训资金来源、使用和监管

1、资金来源:上级财政下拨到县劳动就业、县农业、县农业开发办、县老建办、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残联等部门的培训专项资金,上级财政下拨给县职业中学的学生补贴资金及县财政配套资金和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经费。

2、资金使用:所有培训资金实行捆绑使用,由县职业教育培训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职教办公室)统一调配,资金重点用于我县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3、资金监管:资金使用由县财政局全程监管。

四、组织实施

1、制定培训规划。根据职责分工,县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工业园区企业定向培训(金蓝领工程)、创业培训、服务行业培训和事业单位专业培训,县农业、农业开发办、老建办等部门负责农村实用技术、良种良法、农业开发等人才培训,县残联负责开展残疾人培训。各项目实施部门根据上级分配的任务数和全县劳动力培训需求制定本部门的培训年度计划,报县职教办公室审核,并经县职业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职教办公室统一协调和安排实施。县职教办公室要及时制定我县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县政府审批。

2、确定培训机构。由县劳动就业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赣中农村人才市场培训机构、县农业局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县职业中学、县创业学校和经批准的其它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县职教办公室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也要向社会培训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教学师资、实训设备等信息,为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参训提供便利。

3、组织培训生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培训生源组织力度,利用农闲时期,根据劳动力培训愿望,及时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利用企业职工休假时间,组织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利用初高中毕业等待升学或就业时期,组织学生参加县职业中学组织的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结合我县六大产业用工需求,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对有创业需求的人员,及时组织参加SYB和SIYB创业培训;对需要提升素质的企业老板,组织参加能力提升培训。除事业单位人员专业培训要交纳费用外,其他人员一律免费培训,并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

4、选聘培训教师。根据培训专业不同,分别从县职业中学、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上级有关培训机构以及各层面领导中选聘教师从事理论和实践教学。

5、实施分类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培训时间、地点固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探索实施订单培训、校企联合、企业实训、定向式培训或储备式培训,使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主要包括就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包括良种良法培训、农业人才开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准备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职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结合我县六大产业用工需求,对即将在县内企业上岗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或培训储备一批产业工人,为我县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创业培训主要是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人员开展的提升创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是依托我县职业中学,对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开展6至12个月的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业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管理、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村妇女能手等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企业道德和文化、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全生产知识、务工常识、社交礼仪、专业理论知识和产业实践操作技能等。县职教办公室要组织人员结合政策法规、县情及人力资源培训要求编写培训教案讲义和教材。

五、监督管理

1、培训申请。培训机构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开班申请,开班申请包括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目标、培训工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课程安排、授课教师、使用教材等内容,并报县职教办公室审批后方可开班培训。

2、监督检查。县职教办公室收到开班申请后,严格按有关要求审核,符合培训要求的下达培训开班通知书,造册登记培训名单。县职教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培训监督检查职责,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培训机构培训情况,全程监督其办班的真实性、效用性,并形成培训检查报告。

3、考核验收。培训结束后,县职教办公室根据培训机构办班情况、参训合格人员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情况、就业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表等认定办班培训效果,并出具培训验收报告。同时,对培训学员颁发岗位技能证书。

4、资金拨付。经考核验收合格后,培训机构及时向县职教办公室提出培训资金拨付申请(一并提交培训项目实施部门所要求上报的各种材料),并经县职教办公室审核、县财政局复核后,拨付培训补贴资金。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培训,对相关培训机构不予拨付培训补贴资金。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政、人事劳动和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人劳社保局、县农业局、县农业开发办、县老建办、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经贸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残联、县职业中学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职业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县职业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职业中学。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兼任,副主任由县劳动就业局局长和县职业中学校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考核验收等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各相关单位和培训机构要在县职教办公室统一安排下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要加强沟通联系,互通培训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县职教办公室要经常调度就业创业培训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用工需求,积极改进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就业创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就业创业重大事项由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县职教办公室具体实施。

篇10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 现状 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然而,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某些经验较为缺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认真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1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2.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2.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2.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2.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3结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然而,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某些经验较为缺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认真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1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2.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谖衿放疲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2.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2.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2.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3结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6).

篇12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0.5%,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篇13

关键词:制造业;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3-0039-0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总量、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仍较低。有研究表明,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从教育的阶段性效果看,如果企业职工由全部初中以下学历构成改善为全部是高中学历构成,则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4%;职工学历从高中改善为大专,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6%;从大专改善为本科可以再提高66%[1]。可见,教育在拉动劳动生产率中的潜力很大。

一、我国制造业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潜在需求巨大

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生产效率较低。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为10 036.8万人,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创造增加值与瑞典、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差距悬殊(见表1)。从绝对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10%,在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倍以上。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2014年公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以美国为基准(100分),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虽然,制造业成本与资源、能源价格直接相关,但是劳动生产率低下,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过去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落后于劳动力成本增速,有待于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来缓解这一矛盾。

制造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根据2005-2012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制造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比例基本保持在75%~80%之间,小学学历的从业者比例从2004年的14.3%下降到2011年的10.6%;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学历的从业者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6.8%上升到2011年的11.3%[3]。2013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7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比为13%[4],均明显低于美国2006年的13.2年和占比32%[5]。高中以下学历的职工构成了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队伍的主体,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体量庞大,总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岗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潜在需求都十分巨大。

二、现有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不足

(一)继续教育和培训针对性不强

制造业经营管理人才针对性培训匮乏。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主从发展家庭式小作坊开始,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缺乏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的MBA、EMBA等教育培训对这些小微企业主而言缺乏针对性。

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重技能轻职业精神。当前的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多把知识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职业精神、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育重视不足。有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员工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规章制度,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业务熟练后就离职的情况多有发生。这也导致企业对支持员工外出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学历继续教育内容脱离企业需求。制造业企业职工学历教育需求巨大,但院校提供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不衔接。职工参与学历教育的动力在于获取文凭,学校安排的课程内容比较偏重学术,跟实际需求相差较远,职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困难也比较大。

(二)继续教育和培训系统性不强

职工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监控。由于职工培训机会在各大产业、各个行业、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覆盖面缺乏数据统计,难以准确判断职工培训工作现状,难以全面预测职工培训需求,因而也难以对职工培训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

培训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整合。根据教育统计数据,一方面,目前中职学校和高校(含高职)承担的培训份额较低,合计不足20%,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的设备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有调查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得到充分使用的仅占39.1%,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机床常年不开机[6]。而据行业部门反映,很多中小企业的设备设施落后于职业院校的配备,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院校共享资源。

职工教育经费缺乏统筹和监管。目前,用于培训的财政经费由人社部、农业部、工信部、全国总工会等多渠道下拨,缺乏统筹,容易造成重复培训,使用效率不高。而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筹措与使用方面,有些企业没有按国家规定的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比例提取,同时培训经费的使用也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把60%以上的经费用于一线员工。而美国企业用于培训的费用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稳定在2%以上,2011年该比例甚至达到了3.23%。

篇14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 现状 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G725 文献标识码:A

1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2.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2.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2.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2.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3结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