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范文

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篇1

(一)企业使用计算机情况

全区4241个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20.7万台;99.1%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计算机,平均每个企业使用计算机49台;有25.3%的从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每百人拥有计算机17台。从调查情况看,使用计算机的企业比例高,但企业人员使用和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低。

(二)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有91.4%的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企业,使用最多的财务管理为88.7%,其次依次是购销存管理45.3%、人力资源管理36.9%、生产制造管理29.2%、客户关系管理22.9%、物流配送管理11.7%,还有22.2%的企业选择了“其它”,主要是用于文档管理。可看出,企业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三)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96.7%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有92%的企业使用固定宽带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从网速选择看,占使用互联网41.8%的企业使用1Mdps-10Mdps的宽带,17.2%的企业使用10Mdps-30Mdps的宽带,13.4%的企业使用30Mdps-100Mdps的宽带,8.3%的企业使用100Mdps-500Mdps的宽带,3.3%的企业使用500Mdps-1G的宽带,使用1G以上宽带的企业仅占7.1%。从整体情况看,存在着“宽带不宽”的问题。

(四)企业使用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虽然有96.7%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但拥有独立网站的企业数占比较低,只有23.1%;从互联网应用上看,有6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从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的情况看,有89.4%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58.9%的企业使用网银,47.7%、46.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24.2%-21.3%之间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机构互动、信息或即时消息、员工培训、对外或者对内招聘等,在线提品只占8.2%。从以上情况看,企业使用互联网呈现多样化形式。

(五)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6个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占比仅为2.0%,其中有自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38个,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企业仅有4个;从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看,全年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总计68.2亿元,电子商务只有少数企业看重,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不看好。

二、制约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信息化技术力量较弱,人才缺乏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信息化人才储备和信息资源的占有是关键。调查发现,受地域和工业企业自身业务方面限制,企业缺乏既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亟需改进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政策扶持在营造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全区鼓励和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长期战略和优惠政策还不完善,可行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和第三方服务机制还欠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

(三)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低,信息高速不畅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低。使用互联网、宽带接入分别为96.7%和92%,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4%和95.8%;宽带的实际速率与工业发达地区水平相差很大,存在着信息高速不畅的问题。需进一步宣传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企业上网意识,同时,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铺平道路,清除障碍。

(四)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在线交易和商务活动,同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等特点,代表现代贸易的发展方向。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仅为2.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上,对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在线营销、拓展企业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较少,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不高,制约了全区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推进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坚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只有政府和企业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生产管理、资金投入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 引进外资、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融资成本;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负,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相关扶持政策等,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三)着眼企业发展,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系统地理解并掌握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远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学习、培训、深造等方式来提高员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可聘请权威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管理人才,承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使用新的信息化理念,结合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思维,优化设计,解决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深化普及应用,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主要措施 发展途径 中国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大多数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化会计管理和核算,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建设。但是,目前也有少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成为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与企业其他系统交换信息和充分共享,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从事会计的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只能处理一般业务,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员较少,经过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次数较少,导致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中,一方面受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推动和政府支持。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受社会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的影响和带动。再次,政府对会计信息化支持的力度不,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最后,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主要是计算机审计制度几乎没有,会计信息准确度不高,而且出现信息丢失现象。

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管理层的认识

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立高效的会计管理机构,由企业负责人领导,由相关部门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参加。坚决树立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理念。

(二)加大会计人才的培养

国家要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力度,调动我国各种培训机构力量,根据会计事业发展要求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开设培训课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提高会计法律意识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会计对数据的处理更高效、更迅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也增加了通过高科技手段犯罪的可能性。为了保护企业利益和防止犯罪发生,企业需制定特有的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使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会计诚信的重要地位,抓好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落实工作。

(四)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企业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体制机制,能充分规范会计的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五)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发展包括会计信息化发展,而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在的体现,所以要充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连接,充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控制

一是确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二是做好安全保密控制。三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也应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从而,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需要加强,同时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应加快步伐,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好高科技,采用有效手段,加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晓鹏.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 谢宜豪.捉高会计信总质星的几点建议[j]财务会计.2010.8.

篇3

【关键词】南宁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信息化 整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26-03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旅游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种旅游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业更快发展和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科技手段。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也就是在企业内可以实现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系统与各种专门运用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的自动化处理以及对员工、生产物资、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另外,也提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施,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外能实现顾客的电子预订、支付,和与旅游各类相关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实现电子运作,运用标准化的应用程序和格式进行产品交换和信息供需,实施旅游电子采购等功能。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结构、信息化“软因素”、旅游地与接待客源状况。它们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旅游企业如何将自己掌握的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抢占市场商机,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旅游企业发展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携程网运用旅游电子商务手段开展旅游业务活动,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销售模式、目标市场、销售范围、信息沟通及时性、网站定位、网站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核心差异,明显的携程网在客源市场竞争、销售成本、客户互动方面具有优势。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旅游业是一个需要空间位移和延伸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的开展跨越区域范围,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易需要信息化的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缩短了客户与企业的空间距离,简化了传统的旅游交易的一部分旅游中介机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2007年,携程网管理成本为3640万元,中青旅管理成本为8208万元,是携程网的2.3倍之多。旅游信息化的运用减少了传统模式中中介的中间环节,减少成本的支出,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是决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旅行社推介的旅游线路和服务,饭店生产的客房服务等服务产品都是无形的,其只是提供给客户一种感觉和印象。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产品进行宣传和推介,提供给客户一个感官的认识,有助于旅游企业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同等的市场机会。在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集团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并通过大规模的集中采购来获得价格优势,其从相关旅游供应商处采购的产品通过包装组合后,销售给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旅游零售商。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销售渠道的限制,各种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跟随市场来进行产品的组合和包装。如果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优势使得中小旅游企业也能突破障碍和大型企业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同时面对消费者平等、公平竞争,获得相同的机遇。

(五)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能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许多旅游企业诸如旅行社,饭店、景点景区等仍然在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来进行管理和运营,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利用信息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上都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提高企业效率。

二、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南宁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南宁旅游企业大部分的经营管理者都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必要,但是许多企业都没有具体发展的目标、步骤、内容等实质性的规划,没有战略发展的规划。许多中小型的企业确实面临业务量小、技术、资金方面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狭窄,应用形式单一,信息孤立,处于封闭的起步阶段。比较有实力的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缺乏数据的共享。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起点低,发展缓慢。南宁市的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计算机都仅仅是用于文件的处理或者单一部门的办公软件,饭店、旅行社等许多旅游企业都缺乏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共享,信息零散。另外,许多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装备薄弱,缺乏持续的发展基金,甚至一些中小旅游企业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都不足,或者已经老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极其缓慢。

(三)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差异比较大,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旅游行业涉及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行业等,各行业信息化发展及不均衡,信息资源在行业内形不成共享。

1.南宁市饭店业中三星级以上的饭店普遍建立了饭店管理信息系统,部分饭店参加了全球饭店预定系统和分销系统,例如南宁明园新都、南宁沃顿国际酒店、南宁饭店、凤凰宾馆等高星级的饭店。但是数量占大多数的一、二星级的饭店和没有参与评星的饭店基本上没有进行饭店综合化信息系统建设,处于初级或空白阶段。

2.旅行社行业中大型的旅行社公司建立了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建立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门户网站、旅游专业综合网站建立有网页。比如南宁中旅、南宁青旅、广西国旅,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信息量小,而且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沟通。但是,中小旅行社的信息化刚起步,发展缓慢。一些旅行社只能将自己的旅行社介绍,线路简单报价放在一些门户网站,或政府的旅游信息中心上。

3.旅游景区由于形象宣传的需要,很多景区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是信息化综合应用的水平相对旅行社、饭店行业要低。同时,其宣传和销售仍然更主要的是通过旅行社的营销来完成。

4.旅游车船企业仍未形成区域性的网络企业,运输服务主要通过旅行社预定和团体销售,信息化基本处于空白。

(四)旅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更集中在传统沟通方式上。例如电话、传真或者简单的QQ形式等,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灵活性较差,在市场巨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沟通环节断裂,运作效率较低。

(五)在旅游电子政务领域,在南宁落户的广西旅游在线网站于2003年运营使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提供了广西的旅游信息的查询、预定、支付、投诉等功能,南宁的旅游信息融合在里面。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的目标是建设全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但是该网站在开展针对旅游业务的电子商务功能上发挥的效能还不是很大。2009年,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组织旅游企业进行网上营销活动,并且免费为旅游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参加网上营销的企业数仅仅占到全区旅游企业数量的40%,南宁市旅游企业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进行营销的占到60%左右,可见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在电子商务功能发挥上仍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广西旅游在线的宣传力度仍不够,根据调查旅游在线的注册网民大部分为广西自己本地游客。其二,旅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仍不是很强。

三、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金旅工程”的规划,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南宁旅游政务网――南宁旅游信息网已经运营使用,2003年落户南宁的广西旅游在线政务网与资讯网也同时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服务。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提供了在线预定、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网上投诉等功能,实现了旅游宣传营销、客户服务、信息查询、行业管理、市场监控,发挥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因此,在提出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整合对策方面,本文更多的站在市场的角度,立足于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角度来提出信息化整合的对策。

(一)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电子商务功能的基础上,南宁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南宁旅游企业资源,开展网上旅游营销、预定、客户服务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旅游企业、旅游网站运营商、支付服务机构、旅游信息化组织、旅游者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 如图1所示。

1.建设完备的基础性网络信息系统。首先实现企业内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网,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其次,实现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旅游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旅游企业内部网络与旅行社、酒店、景点、交通等部门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业务的紧密联系,避免脱节。最后,开发旅游电子商务软件,旅游企业运用旅游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营销平台,实现预定、支付、旅游虚拟社区、调查投票等功能。

2.完善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网站的建设是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关键因素。旅游网站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营销,旅游企业应该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同时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性,及时处理游客的咨询和提问,以免错失潜在旅游者,进而影响旅游网站平台的形象。

3.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安全性能高的支付功能,实现网上预定和支付。另外,旅游企业积极地运用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电子支付方式,使得网上支付快捷、安全、高效。

(二)建设南宁旅游移动商务平台。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应该积极地引入移动商务网络,开展与电信、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运用4G等信息技术,实现手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活动。旅游产品供应商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产品信息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满足旅游者在行程中随时设计旅游线路,预定旅游产品,实现手机的支付功能,旅游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移动信息终端手机来完成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可以及时地将预定的结果,航班延迟的消息提供给旅游者,移动技术使得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更完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对旅行社、景点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服务商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旅游移动商务平台的运用在更深的层次上对旅游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联合发展,提升南宁旅游业竞争力。

(三)旅游景点可以联合开发景点的电子门票,游客利用手机实现旅游门票的直接预定,也可以向旅游商预定,或在其他网站实现电子门票预定。消费者通过手机预定景点电子门票,就会收到一条二维码的短信,凭短信到相应的景区通过电子验证即可进入,全程无纸化,简化购票的流程,节约时间。例如广州银旅通电子门票平台在白水寨景区、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等合作景区已铺设银旅通机并投入业务应用,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手持银旅通电子门票短信的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据了解,仅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成功验证入园的电子门票就达数百张,节假日持电子门票的自驾车客流量亦有显著增加,进一步肯定了银旅通电子门票在游客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四)南宁旅游企业可以联合开发南宁网上旅游环游卡服务。南宁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景点、酒店、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等联手向旅游者推出环游南宁的增殖活动。旅游者持卡可到联盟的企业享受折扣优惠服务。

总之,在已经建成南宁旅游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游客的角度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旅游电子门票等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南宁旅游企业能充分地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强大优势作用,增强企业与游客的直接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4)

[2]孙静.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李汉荆.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J].时代经贸. 2008(6)

[4]旅游信息化时代人出门胸有成竹[N].南方都市报,2008-07-07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实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媒介,集业务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并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我国理论界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大中型企业初步实现了从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软件过渡

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初期,信息化软件的功能主要是账务处理和报表输出,软件的使用者只限于内部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系统独立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此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并满足一些财务的基本要求,但是其缺乏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的监控,同时难以满足更精细化的核算要求。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大中型企业开始逐步推行管理型软件,会计信息实现了与企业业务流的链接,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等一体化特征。就具体业务而言,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模块、应收账款管理模块、应付账款管理模块等分别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链接,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

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来静态的会计核算方式,在现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例如生产、营销、采购等等都可以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反映,距离的远近不再是会计信息传递的制约因素,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逐步趋于一体化。其次,会计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在企业内部,通过一定的权限设置,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调取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其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企业外部,企业也可以通过实现同重要客户、供应商或者合作银行的部分信息共享,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达成共赢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前期准备不足

现实中,可以经常见到某些企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仓促上马会计信息化系统,导致信息化系统运转混乱、信息失真的案例屡见不鲜。总结这些案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一套成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必然是建立在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科学梳理和改造的基础上的,企业前期必然需要进行深入调研,找出存在的组织和流程缺陷并加以分析,从而确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思路。只有这样,会计信息系统才能规避以前出现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系统规划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必然需要做好长期规划。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构建信息系统时,各个职能部门按照现实需要各自开发,具有很强的分散性,极有可能造成部门之间信息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中断和失真。另一方面。缺乏系统规划性还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未事先预留升级改造的便捷接口,随着企业的发展,当需要升级新的功能时往往十分困难,改造成本巨大,甚至有可能推倒重来,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识还不很全面,以ERP系统为例,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启用了该系统,企业运行流程自然就会规范,无需再投入精力抓制度建设,对于ERP系统产生的会计数据也不加验证的盲目采信,这种对于技术的过于迷信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实际上,ERP系统的实际操作者是每名员工,其是否严格按规范操作会直接影响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必然会建立完善的ERP系统操作和监控制度,通过培训、督导等多种方式,将ERP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考虑不足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ERP系统中对不相容岗位的监控不够,例如采购和验收、出纳和银行对账等岗位往往都是同一人操作,造成系统控制的隐患,若当事员工法制意识薄弱,自律性不强,极有可能利用此漏洞作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2、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和使用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内部使用会计信息的部门众多,若内控措施不到位,有可能会发生会计信息泄露或恶意篡改事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科学立项、深入调研,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而前期准备工作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系统未来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我国企业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认真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例如科学改造组织结构、梳理流程节点、全覆盖式的人员培训等等。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使会计信息化系统更好的与企业相结合,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二)、系统规划、整合资源,实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树立一体化思维,将会计信息化系统与生产、业务等信息系统有机链接,稳步推进财务信息与生产、业务信息的有效交流,从而保障财务部和企业其他部门实现高效的跨职能合作。同时,企业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时要具有长期规划性,充分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预留系统升级和改造的接口,提前扫除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障碍,使得会计信息化系统保持高度的改进空间。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要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必不可少,企业管理层必须保持高度的重视,督促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在建立制度时需要广泛收集企业员工的意见并科学论证,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颁布前,需要组织面向全体员工的培训,保证制度宣贯到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一旦实施,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充分保障制度的刚性,从而使员工逐渐养成习惯,进而形成自发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构成良性的信息环境。

(四)、完善信息系统内控机制,强化安全保障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后,企业应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关要求,对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系统权限进行科学梳理并加以控制,不相容岗位必须进行调整,以达到岗位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引入科学的信息安全手段,加强对系统主数据的保护,防止针对会计信息的恶意窃取和破坏。

参考文献:

[1] 孙思梦. 会计信息化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的探究[J]. 商情,2013,(40):71-72

篇5

摘 要:第三方物流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广西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广西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如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重点分析了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系统分析

1.引言

所谓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企业不直接拥有商品,而是由供应商将物流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再供应给所需客户,其间是互惠合作关系,双方互相利用所需资源,以降低成本和追求最大效率为目标。

现代物流已经不同于传统物流多数使用人工管理的单一系统运作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信息的优化、资源的整合以及物流过程的高效率。

2.广西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2.1地理位置提供发展动力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中心省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联广香澳这些经济高速发展特区,西接云贵川等内陆地带,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平台下,以沿江、沿边、沿海的交通优势与东盟十国紧密相连,具备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十分有利的条件。广西最大的出海通道防城港,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建立了通商通航关系,以超亿吨的吞吐量被称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

2.2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建立东盟自贸区以来,广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分别在南宁、柳州等主要城市建立物流园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如防城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一是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加快发展;二是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如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不断壮大;三是综合型物流企业初现,如玉柴物流、防港物流、邮政物流等企业;四是商业连锁配送发展加快,如沃尔玛、北京华联、利客隆、南城百货等连锁配送业务发展较快[3]。但广西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规模却普遍较小,缺乏实施信息化的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普遍[4]。一些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不高,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管理不规范,导致整个物流业务的运作效率都受到影响,服务意识不受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薄弱,无法建立一个公共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2.3物流技术标准化程度低,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建立在制定和实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和完成的,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之间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行业内部、企业和客户之间沟通不便,或者由于系统各不兼容无法共享平台数据信息。由于我国信息化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运行等缺乏规范的技术规则或标准,导致物流企业很难实现物流的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1]。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合乎现有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软件,多数企业只能利用一些大型软件的其中几个模块,但实际使用过程极为不便。

3.信息化技术应用与系统研究

3.1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物流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效率,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经营者提高决策效率最根本目的。信息化也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物流进行优化整合,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最终达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沟通,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使得企业客户更愿意将物流配送业务进行外包,有效的提升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以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对需运送货品进行扫描,利用POS系统和EDI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准确自动化管理功能。在运输配送环节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实现货物及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跟踪,有效的解决了车辆调度和路线选择的决策管理问题。

3.2物流系统一体化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区别于传统物流对订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独立的进行处理,现代物流应该采用集成化、一体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物流管理一体化,将实现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物流管理将面向全球客户,建立起全球供应链售后服务体系、需求信息网络、合作关系网等等[2]。

3.3物流系统开发与设计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覆盖了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各环节业务,应该是包含了订单管理、仓储、配送运输、财务统计、决策分析和客户服务于一身的庞大的系统体系,这些模块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并能进行数据交换,并能实现在网络化信息平台下的多方共享数据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模式。

一个合理的物流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要素:

(1)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与技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客户基本信息库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客户更易于查询与管理相关物流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与服务水平。

(2)在基于物流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下,要采用模块化方式开发。使各系统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各子系统模块设计在能完成数据共享交换的前提下,还要能单独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

(3)物流管理系统应具备一体化设计的集成性。各子系统应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统一接口与数据库设计,使各模块之间相互集成,才能保障快速准确的数据交换和所有业务环节的高效率运作。

(4)物流管理系统应提供友好且易于操作的个性化系统界面,使客户和管理人员都能简单方便的使用。

(5)物流系统的开发应具备不断改善的长期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的不断发展,物流系统应能满足新的需求,需要不断的维护和升级。

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可以采用模块化管理的方法,利用系统结构图进行总体设计,再依据各功能模块划分出几个子系统。例如,以广西某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可划分成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和财务管理子系统六大模块。基本信息子系统中记录着客户和商品信息等基础数据,与其它子系统紧密相连,是所有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原始基础;订单管理子系统利用EDI和RFID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从运单录入开始,贯穿着商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货品扫描入库出库、产生配送计划,经过车辆运输,最终把商品交到客户手上并进行签收的整个物流配送过程都在系统中产生详细的记录;配送子系统可对运输车辆的数量、配载量、运输路线等进行管理,辅助GPS和GIS技术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并能做到针对突发性问题及时更改配送计划,更好的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各种信息可通过网络系统平台进行,方便客户快速的了解所需信息,经营者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做出统一规划,大大提高了的决策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结语

广西物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全球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必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为了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度,扩大在国际上的物流活动空间,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减少因标准差异带来的浪费,建立和健全一个更加完善的物流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媛媛,罗立宁.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对策研究[J].中国储运,2006(1):82-84.

[2] 陈冈,石双元.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情报技术,2005(7):80-82.

[3] 傅远佳.关于广西北部湾公路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100-105.

[4] 王东红,廖宏.广西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11):14-17.

篇6

[关键词]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38-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孵企业日益成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同时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在支撑和帮助在孵企业成立与发展过程中的力量也日渐凸显。

1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的内涵

11孵化器的概念

孵化器(Incubator),原指一种人工温控环境,这种环境能提高雏禽出生率和成活率。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首先提出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的概念。它特指为培育在孵企业的专门机构。在我国孵化器大多是一种准政府性质的,主要靠优惠政策来扶持弱小企业,西方孵化器是企业性质的,主要通过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起步。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12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的概念

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功程度及其贡献大小不能凭主观臆断,它由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在孵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评价所衡量,是指一种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条件创造并培育科技创新型的在孵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组织机构,不仅要创造新的企业主体,还要帮助在孵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本文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是企业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目的,有效聚集及运用多种资源要素的公共服务平台来发展自身。

2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发展现状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在孵化和培育新创企业的同时,也在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潜力,发挥了很大的经济拉动作用。随着高新区的落成、建设和发展,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成功地为高新区内外输送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一个转化科技成果,凝聚科技人才,培育企业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

21广西各地区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发展取得的成就

2010年,各地区新创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南宁科技型创业者中心通过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参与各项交流活动,完善其孵化软环境来提升了孵化服务水平。北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项目为切入点,重点加快北部湾电子孵化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建立了能为电子信息中小企业提供电磁兼容测试、环境测试、电量标准测试三大检测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测试中心,有效强化了孵化服务的专业性。桂林科技创业型孵化中心紧紧围绕九大产业链开展在孵企业引入工作实施培育计划,加强推进产学研合作,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园区内企业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为在孵企业营造了一个优良创业环境。柳州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通过改进其服务手段,及时做好在孵企业的培育及跟踪服务,促进了柳州高新区的升级与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

22孵化器政策体系和专利申请进一步健全

2010年,广西科技厅组织开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桂科高字〔2005〕123号)进行修订的工作,并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重点解决了广西孵化器建设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修改了内容框架;在可支配场地、在孵企业数等方面适当降低了认定标准;规范了孵化器管理;还完善了孵化器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增加广西孵化器数量及扩大规模范围,从设区城市至县城全面促进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从专利申请方面看,近几年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009 年,在孵的新创企业共申请专利282件,获得专利授权212件,分别比2007年增长336%和 322%。

23扩大人才和资金的投放力度

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为新创企业引进技术成效明显,2009年共引进技术 253项,比2007年增长 807%,从技术来源来看,926%的技术来源于国内其他省市,74%来源于国外。引进专家314人,比2007年增长524%,其中常驻专家占 426%。其中,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从业人员达3958人,比2008年增长 16%。其中本科以上人员1856人,占总数的4689%;专业技术人员2055人,占总数的 52%。孵化资金由2007年的246034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94399万元,增长 1966%,其中624%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其中高新区内孵化场地面积达287万平方米,孵化器投入孵化资金2021万元,同比增长 91%。孵化器场地面积由2007年的2955万平方米增长到3585万平方米,增长213%,其中企业用房占951%[ZW(]数据来源于《2009 年度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报告》(内部资料)。[ZW)]。

24孵化新创企业的发展和毕业情况

2009年,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在孵企业1065家,新增孵化企业202家,毕业企业67家,分别比2007年增长439%、295%和 718%。按企业来源分,约40%的企业来自广西区外;按技术领域分,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所占比例最大,达44%,生物医药、光电一体化、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分别占到18%、13%和9%。在孵企业创利税26亿元,比2007年增长368%。毕业企业达67家,其中51家企业毕业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总数的761%。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例,2009年,毕业企业52家,是2005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同比增长了53%。毕业的企业大部分是高新区主导产业领域的企业,反映出多年来扶持的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孵化企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ZW(]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广西科技企业孵化能力明显提升》。[ZW)]。

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在数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从初期的给企业提供空间服务、配套设施服务、政策环境服务、信息服务向市场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发展,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共成长,体系日趋完善。

3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科技创新孵化器分布、发展不均衡

截止到2012年,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共有9家,其中有国家级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4家,主要分布在南宁、北海、玉林、桂林、柳州等地。企业科技孵化器有半数多分布在南宁和北海两个市,而在某些地市,如百色、河池等地,根本就不存在孵化器。

32总体水平偏低,专业型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数量较少

截至2012年,全区专业型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占孵化器总数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专业型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由于其积聚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设施等,所以,与综合型孵化器相比,能够集聚产业、培育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从而降低初创企业成本,专业化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一个趋势。

33孵化体系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

由于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专业孵化体系对企业在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开展得不理想。人才小高地建设,不管是在人才的结构方面,还是在人才的发展环境方面,都还难以满足初创企业的需求。分工专业化所体现的优势一直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专业孵化器服务不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初创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信息交流成本和学习成本依然很高。

34大多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渠道单一且自营能力差

在投融资服务渠道与模式上,目前主要有利用政府资金、银行资金、风险投资和孵化器自有资金等,具体形式上各个解化器有所差异。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权力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孵化器的融资能力和手段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初创企业孵化器在孵化资金渠道与机制建设方面,没有注意到与初创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匹配,没有能在创业孵化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投融资渠道与相关的中介服务。

35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对于事业型的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产权界定不清晰,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激励机制,孵化器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与孵化器发展的好坏没有关系,他们直接从财政上领取工资,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抱有混日子的念头。另一方面,事业型孵化器为权力的寻租滋生了空间。

4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宏观层面看,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目标,结合实施广西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构建种子遴选、创业辅导、研发保障、服务拓展的创业孵化网络体系。从微观层面看,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为孵化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在孵企业,将其科技成果转换成实际的生产力,推动广西各地区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发展。

41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地区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的建设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来解决当前专业孵化器建设及在孵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加大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基金对在孵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科技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孵化器及在孵企业。二是深入开展各地方专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各大型企业等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选择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经验。三是各地市要把孵化器的建设纳入本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去,设立专业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重点用于孵化器建立创业种子资金的匹配,以及对在孵企业的创业投资;要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定位,充分考虑技术成果选择、资金提供渠道、转化方式、空间环境及产业规模化等问题,研究制定扶持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孵化器的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42拓宽措施渠道,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孵化器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孵化器协会,以民间的方式推进孵化器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广西孵化器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广西孵化器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开展科技企业网上孵化和远程孵化服务,充分发挥广西孵化器的辐射作用。二是强化人才培养与积聚,为孵化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创业培训中心,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孵化器管理及营运服务人才的培训,满足孵化器发展对管理、应运服务人员多样性的需求。三是不断加强专业型科技创新孵化器深化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对于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孵化器,要坚持发展“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推动孵化器的从业人员向管理向服务转型,增强解决在孵企业信息交流、研发支撑、成果商业化、产业关联度和协同发展的增值功能;建立和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导师”的辅导体系建设,将能力提升的重点放在探索解决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上。

43规划产业布局,满足广西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一是通过广西“14+10”重点产业及其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优化其资源配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科技资源,加强产业“选种”布局,创办一批专业型技术孵化器,如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专业技术孵化器,为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形成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二是加强专业型孵化器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抚育服务功能,实施广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孵化器布种”工程。在深入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基础上,超前布局孵化器的基础条件建设和技术创新平台设置。

44推进创新力度,推动建立有效适宜的孵化模式和体制机制

一是鼓励研究开发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包括个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创办其营利性的专业孵化器,实现专业型孵化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管理服务的市场化,建立专业型孵化器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二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财务平衡、项目顾问、持股孵化和集群孵化等模式,整合并匹配政府、院所、市场、中介、产业、金融、人才和在孵企业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促进专业型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三是以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来探索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衔接机制,拓展“育苗造林”系统通道。

参考文献:

[1]潘冬,杨晨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优化对策[J].经济纵横,2012(4):109-112

[2]魏璐,王凤霞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贸论坛2006(12).

[3]杨雁飞,万文雅完善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建设的建议[J].经济论坛,2011(9):81-83

[4]陆桂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4):3-6

[5]李昌华,李小燕,廖庆登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1-4

[6]韦小华改革开放30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10-12

篇7

一、我国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一)社会因素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国工业就业职工中,中小企业职工占总数的70%左右。这些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消费市场和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活力。深化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在总体上还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即“会计电算化阶段”。现阶段,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如果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找到一条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途径,无法真正的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内部问题

会计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提供支撑保障。我国多数企业盈利情况一般,而融资渠道又非常缺乏,资金得不富余使得中小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在企业内部完成人员的培训、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活动,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得这方面的服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网络或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我国目前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库信息资料几乎没有,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国内外信息十分的不容易。另外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专门处理机构太少,导致质量无法保证。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仅重视账务功能,忽略了管理功能,使得会计部门不能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削弱了信息化的功效。例如实行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完全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有的企业忽视了会计岗位之间的监督功能,内控不严,会计数据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普及以来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入公司内部财务系统,通过篡改输入前或输入后的数据(如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移动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手段侵吞公款的案件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又不完整,有的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企业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一些企业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二、对未来发展以及对策的思考

(一)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力支撑。 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会计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方面加强研究、丰富知识、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充分发挥中国在会计信息化标准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作为会计电算化更为高级的一个阶段,会计信息化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没有完备的信息技术体系的企业已经落伍了,在年轻的生力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在压力面前经营会很困难;因为在新一代创业者内部的竞争就会异常的残酷。在未来的市场上,年轻的将领们真正的对手是一起成长的同代企业家,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是胜利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大环境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对策

1.在社会层面

(1)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目前市场上缺少真正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产品方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会计信息化产品十分必要却又并非易事。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大力兴办中小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增加信息服务品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增强针对性。逐渐形成一个不断顺应时代化发展需要,贴合现代电子商务数据处理需求的发展氛围。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当一个好的产品制作出来并被看好,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后,必定会吸引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进入这个领域。这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从而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当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会计信息由定期获得变成不定期甚至“随机”和“随时”获得之后,会计信息化可以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效率,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项我国乃至世界会计领域发展的新兴产物,仍有一些问题处于不断探索、实践、修改中。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在技术上的延续,更是在当代信息环境中不断发展变化以生成适宜发展需要的系统。所以,面临着建立与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设的的问题。以当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加快立法规范,尤其面临网络开放化、管理信息化的特殊背景,都需要加快保障措施的制定步伐,以符合时代需要。只有加快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实际国情及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及标准体系,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规范发展。

2.在企业内部层面

(1)充分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中小企业领导者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并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树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保障的观念,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其次,加强管理的规范性,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最后,中小企业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信息化革命,不断探索创新,借鉴成功企业经验,建立与本企业发展状况相符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2)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后续培养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

定期考察和自测企业会计信息的对决策信息的影响程度。并针对考察结果,相应的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3)正确并且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信息带来的优势

正确的决策是企业谋求长久生命力的保证,会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具有反馈控制的系统,可避免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确认不真、计量不实、人为歪曲、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决策的需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会计信息化,关键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递由计算机来做,确保了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是信息,而会计核算是信息的源头,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明智的选择。

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这个全球性大趋势的结果,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全面创新、变革与发展,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必然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和潜在的投资风险,快速做出反应;迅速发现和掌握市场变化,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便于中小企业领导层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只有会计信息化建设达到科学、有序的程度,才能逐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决策水平。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尚待完善,这需要由政府有关方面加强相关法律规范,出台具体法规和制度规范会计信息化领域,为实施会计信息化提供健全的法规环境;政府还要不断加强我国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企业信息化的宏观环境。中小企业也应从思想观念、自身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人员培训入手,积极改善建设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条件,争取早日实现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

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小企业无可避免的参与到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在这种形势下,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并保持优势,就必须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会计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程度离所需要的经济发展要求还差得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中小企业也应自我反思。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努力,最后形成一个完善且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体系,而中小企业也将成为最终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化建设助推会计改革与发展.比特网中国会计报.2011(11).

[2]关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3).

篇8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050011)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亦是如此。本文首先分析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财务信息化在我国集团企业中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41-01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周华珠(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学士,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 。

一、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

(一)资金管理系统与管理流鞋的契合度不高

颇多集团企业对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主要集中于资金的结算功能,更确切的说是对点的管理,对资金活动结果的管理,着力把控集团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优化配置企业的整体资金资源。在这一方面的实施对于集团企业的资金掌握与分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投融资、信誉、管理规章执行、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职能相对较弱,弱化了对应收、应付款项,长短期投融资等的过程监管,不利于对集团企业资金实力的挖掘,以及资金风险的有力控制,为企业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财务信息反馈的单向性问题凸显

信息化未必十全十美,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实施过程中,财务信息反馈的单向性问题凸显。单向性主要是指,在财务信息的反映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合并的形式逐级向上反映当下的财务状况,而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详情或者进行局部信息的深入查询方面存在阻碍,更甚至于完全不能获得支持。如此,则使得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同时对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应用的信息支持度降低,不利于整个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贯彻实施。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问题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不健全,信息爆炸现象频发。虽然企业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决策支持信息主要以报告的形式传递,同时基于不同的系统提供不同的信息报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整体来讲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二、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资金管理体系

针对现今资金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与管理流程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来实现集团企业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是指,资金管理体系的设计向上要支撑企业决策,向下要深入业务流程,并借助于风险管理、预算管理、企业资源计划、银企直联的信息支持,保障其顺利实施。如此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首先,以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为主干,加强了对集团资金存量、流量、流向上的掌控;其次,通过银企直联,掌握集团资金状况,发挥集团资金优势,为集团公司调剂资金佘缺,及时为缺少资金的单位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敏锐旳风险防范,通过各业务节点的信息搜集,进行集中的信用分析与监控,并从集团的资金结构入手防范潜在危机;第四,降低财务费用,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加强票据、借贷管理,并强化授权管理杜绝舞弊;第五,基于资金预算,进行资金计划的调整与管控,协助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第六,作为业务与财务的联动中介,资金管理系统面向决策的信息支撑,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二)建设“一触即发”式的双向、动态数据管理平台

财务信息的双向性是指,财务信息的反映与查询过程具有可逆性,通过各分子公司旳财务信息汇总、合并反映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同时通过实现反映内容的追溯查询以及局部信息的详细查询实现反向业务的原貌还原。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消除管理与被管理着间的信息不对称,才能达到最终的管理目的。财务信息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指信息捕捉的一触即发式,即财务人员充分了解业务,并且在业务的前线捕捉信息,做到多维度的一触即发式信息反映,其次是指对于资金、预算等管理上的布置进行实施的跟踪反馈,即在平台上合理布置管控点,实现管理的互动。

(三)引导管控与决策支持走向智能化

对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关键是数据基础的集成化与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化。数据基础的集成化是指,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多角度的捕捉业务信息,集中存储分散应用,这一过程需要整个集团企业的一致配合,通过集中财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与多维度度计量,另外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也是数据基础集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这就需要集团企业实现全企业集团的在线管理模式,并且这也是正是实施信息化的集团企业正在着力打造的目标。

三、结束语

集团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增大的今天,必须迎难而上,用信息化来武装自己,为我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开创一片天地。然而,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需不断加强研究,弥补不足,早日构建出健全、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密云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密云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密云接待游客70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从2005开始,密云旅游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密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在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 ―2020 年) 中,密云与平谷、怀柔、延庆、昌平西北部、门头沟九龙山以西部分以及房山山地部分被规划为北京远郊度假旅游带,主要以开发自然观光、乡村度假、野味探险等旅游活动为主,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这对密云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作者根据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跟随学院教授课题的实践经验,对“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一个归纳性的梳理、总结,明确密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亟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与开发对策,促进密云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效的发展。

1 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分析

密云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县。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是北京通往东北及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从1958年起,密云县正式归属于北京市管辖,到2005年,密云县辖17个镇(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东邵渠镇、巨各庄镇、大城子镇、北庄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古北口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石城镇、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穆家峪镇)、1个民族乡(檀营满族蒙族乡)。共有65个社区、334个村委会。密云县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这种区位优势为密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特征,这种区位特征赋予了密云旅游业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密云紧邻北京客源市场,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优势。从地理空间来看,密云距北京东直门仅6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约40公里,京承高速开通之后,从北京市区到密云只需30分钟。目前,在京承之间业已生成大量的旅游客流,密云如何能够有效地加以吸引,使之作短暂停留,就能大大促进密云旅游业。其次,密云地处北京远郊休闲旅游带。随着北京市民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做郊区休闲旅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密云旅游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1.2 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密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已开业旅游景区18家(表1),目前正在开发景区7家;旅游宾馆饭店5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24家,星级餐馆11家;旅行社及其门市部3家,旅游纪念品公司1家;旅游民俗村35个。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密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多年来建设已形成了以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为中心,带动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热线的一城带四线的旅游分布格局。一城既: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东线主要分布有:司马台长城、古北口、云岫谷、白龙潭、九龙十八潭等景区,南线主要有南山滑雪场、黍谷山景区,西线有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京都第一潭、桃源仙谷、清凉谷等景区以及白河市级旅游度假区,北线有云峰山及不老屯万亩草场观赏区。

表1 密云县A级景点

 

名称

等级

地点

电话

司马台长城景区

4A

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

69031051

黑龙潭旅游区

4A

石城镇大关桥

61025028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

4A

石城镇南石城村

61025309

云蒙山森林公园

3A

琉璃庙镇后山堡村

61622480

云峰山自然风景区

3A

不老屯镇政府

81098688

清凉谷旅游风景区

3A

石城镇贾峪村

69015208

首云铁矿

3A

密云县巨各庄

61031673

北京青菁顶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黑龙潭北

61025909

白云峡

2A

石城镇捧河岩村

69017593

九道弯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北石城村

69050004

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

2A

新城子镇遥桥峪村

81022436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2A

密云县石城镇王庄村

61008258

卧虎山长城景区

2A

密云县古北口镇

81051291

京都第一瀑

2A

密云县石城乡柳棵峪

65880066

古北口旅游景区

2A

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

81217725

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A

篇10

前言

新形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工业电气自动化已经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将对于新形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存在的问题

工业PC是新形势下工业自动化的基础,由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在该领域内的竞争日渐激烈,在市场中不断有最新的产品投入使用,使得产品的质量不断的提高,而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其自身服务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Pc控制器具有PLC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更容易进行维护,因此具有广泛的产品空间。安装与使用Pc控制器更加便捷,其诊断功能更加高级,许多系统集成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此基础上有效的降低Pc控制系统的维护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IPC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新一代工控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设计工业电气系统的时候,要合理的优化供电设备,电气自动化应当在电能使用过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对于设备的运行效率进行不断提高。由于操作与管理人员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调整符合,使得设备的运行效率不能提高,这些存在的问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许多设备得不到优化,并且设备效率较低。

1.2.新形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出现而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利用而得到很好的发展。结合现代计算应用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操作将每个部分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工业操作的一体化。由于这种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能够更加流畅的运行,可以避免许多的人为失误。工作中各个部分由于计算机编程系统的指令而不断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获得市场竞争力必然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因此了解工业电气发展趋势,及时的总结经验,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是非常关键的。

2.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策略

2.1.架设网络结构

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需要网络结构的架设为基础,自动化系统的成功运行受到网络架设的影响,现场设备控制以及计算机监督系统的运行都需要企业具备稳定的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数据信息能够畅通无阻的交流。通过使用网络对于现场实行远程监控,对于设备进行实时监督。由于网络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特征,新形势下将朝着办公自动化环境、数据编辑、系统安全等方面发展,使得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全集成化的系统。

2.2.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设计、实施、测试、调试、开机以及运行和维护一个自动化项目,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来加以支持。通过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可以使得各项环节的时间与费用大大减少。与最终的运行平台相区分,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当具备这项要求。在硬件PLC上,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项目的特征来下载统一的运行代码。

2.3.通用的网络结构

自动化系统要能成功运行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网络结构,对于现场的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以及企业管理系统都要能够加以保障,特别是数据的通常运行。对于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企业管理层通过网络进行监督,规划系统网络的时候,应当选择能够覆盖整个系统的通讯,从办公自动化环境直到原件级。集成的网络配置与编程在整个网络中贯穿,实现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2.4.标准化的程序接口

检验系统是否合格需要以程序是否标准为基础,工作时间由于采用Windows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办公自动化使得数据与资源的共享更加便利,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将不同的程序向连接,企业内部通话过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而将各项系统连接起来,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有效接口使得电气自动化管理与系统平台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运行。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将是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策略。

2.5.合理的认识信息技术

电气自动化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发生着重要的变革,IT平台与自动化的融合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工业世界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信息技术在自动化设备以及系统中得到扩展的同时,对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能够进行实时的存取,因此对于工业自动化应当合理的加以认识,开创自动化产品的同时应当逐渐向自主开发的方向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中国企业要逐渐开拓自己的道路,通过高技术的培养才能不断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新局面。

3.结语

在新形势下,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信息化的地位不断凸显,对于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电力系统各元件以及局部系统的管理与调解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一种常态现象。

总之,社会上各个领域都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电气自动化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使得现代工业得到了巨大的革新,对于生产力有着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也大幅度增长,对于社会进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芳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篇11

1 地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近些年的持续发展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起主要的载体是SG186 工程的顺利建设以及SG-ERP 软件的广泛运用。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充当着经营管理方面的监督作用,而目前我国地方供电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发展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环境变得多元化、审计对象更为复杂、审计难度持续加大。这些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 在审计项目内容时,除了要运用一般的审计查证手段之外,还需要用到专门的审计体系,实行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以便于审计,强化各项业务数据处理,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总结起来,我国地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

1.1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国家电网已经在各个省市建立起公司枢纽,其范围覆盖着下面的地级分公司、县级分公司甚至是各个营业窗口终端,各项业务不断实现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资源、信息可以更好地共享。供电企业中的ERP 审计体系、管控审计体系、审计综合管理体系都发展的非常成熟,推广过程也很成功。然而,因为各地在技术水平、人员配备、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审计信息化运用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各个地方供电企业之间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深度都有着很突出的不平衡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省级公司系统推广范围不统一,例如管控业务审计体系只有一些试点省级公司内部才有推广应用,而在很多省市都没有实施;第二,一些地级供电企业已经根据推广运用的相关要求,全面推广运用了ERP 审计体系, 然而在很多其他地级供电企业中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得到运用;第三,各专业模块运用间存在着不平衡性,ERP 审计体系财务模块运用水平很高, 但是像物资、资产设备这些模块则几乎没有得到运用。

1.2 审计信息化软件虽然得以普及,但利用率却不高

现在,以ERP 审计体系、审计综合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审计信息化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也促使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得到蓬勃发展。然而由于ERP 审计体系自身功能开发且缺、可操作性不高,同时它和地方供电企业的财务、物资、工程以及人力资源体系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信息交流不畅,因此使得有些信息不能共享,这就极大地降低了ERP 系统的推广运用程度,同时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另外,地方供电企业由于受到固有的陈旧思维束缚,在审计信息化方面知识学习以及审计信息化运用上都不够积极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没有把审计信息化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就会极大地降低审计信息化的利用率。

1.3 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有待于持续提高

由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企业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运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将所需要审计的数据文件导入到审计信息系统中,从而最终就可以把被审计的数据传输到审计业务系统中。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可以熟练地运用相应的数据收集、数据转化以及信息传递技术,而且还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总结出审计中的疑难点。现在,有很多地方供电企业中的审计工作人员因为自身的计算机审计水平不高, 同时又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工作中无法熟练操作相应流程,不能有效降新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审计中,因此导致地方供电企业内部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步履维艰,审计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 地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改进对策

在地方供电企业中推广审计信息化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当地方供电企业可以便捷、高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运用,才可以使得审计信息化工作真正在地方供电企业内部展开并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所服务。

2.1 客观公正评估现在的工作成果,并进行优化与改进

尽管国家电网公司在审计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真正的实用化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会严重干扰到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要想让审计信息化得以有效推广并运用,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于当前的审计信息化体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当地方供电企业运用动态更新、及时调整的评估手段,并按照审计目标与方案的要求,对于信息体系具体内容加以评估,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更新时,才可以找到其中的不足并进行升级优化, 从而提高审计信息化的水平,使得地方供电企业在内部审计中有着更高的审计效率,控制审计成本。评估内容主要有数据的收集、检查、抽样统计、分析对比、测试等各项工作,按照数据、结论差异进行合适的评估。

2.2 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

因为信息体系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而且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地方供电企业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障碍。在进行一项新的审计工作时,经常会遇到那些没有纳入到审计体系中的管理业务或者是陌生的系统,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经验技术、知识体系是无法适用的,有着技术方面的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估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对于非常规数据的采集方式进行研究,使得审计系统和企业财务状况、物资、人力资源、资产等内容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数据处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起仿真环境,使得ERP 审计软件应用真正得以普及。确立一些大型的审计项目,选择具有良好推广基础的基层单位进行具体应用、现场模拟等程序,展示出应用效果,提升操作水平与技术水平,真正得到一批具有高质量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使得审计工作具有启发性、新颖性以及实用性,有助于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2.3 为审计信息化工作提供出更高层次的推广与培训平台

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快在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运行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加强对于地方供电企业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与技能操作, 提升其计算机运用意识,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具有高水平审计能力又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审计工作人员。此外还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培训、考核制度,撰写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经验、案例等,将成功的审计项目经验推广到所有的同类型的项目中去。开展一系列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竞赛活动,通过激励措施来推动地方供电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发展。最后地方供电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信息系统辅助审计意识,具有创新理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推动信息系统辅助审计项目工作的发展。

2.4 促使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以及事中监督转变

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以及审计工作内部特点,要很好地发挥审计优势,推动审计信息化发展,改善审计计算与审计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审计远程操控、自动示警,促使地方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朝着事前预防以及事中监督方面发展。

篇12

1 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结合对大量电力企业信息建设水平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及集成应用方面,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目标,信息系统之间分散,关联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从这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基本没有实现“统一规划、标准统一、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2)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是完全隔离的,缺乏数据信息的交换机制,整体系统服务水平落后。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各个信息子系统对于整体的业务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参考价值不大,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电力企业业务处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利用,严重降低了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

3)供电企业业务工作处理流程不够明确、细致、规范、统一,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处理流程模糊,繁琐等情况,难以实现电力企业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操作。

2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路线

信息化发展目标:

1)数字化道路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对象、业务活动的数字化目标。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供电企业的电力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配电网业务信息系统等核心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平台支持。

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针对目前县供员企业主要的核心业务以及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用于支撑供电企业资源、业务运营、企业核心价值为链条的企业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力营销信息化、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

3)智能化管理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电力业务资源、电力财务资源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资源信息的集成,可以有助于供电企业重大决策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智能化决策的发展。

3 信息化指导思想

3.1 综合目前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紧密集成,有利于构建“融会贯通、双向集成”的电力企业信息服务应用。只有不断完善供电企业信息集成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企业在电力生产、电力营销、资源管理三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力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紧密集成,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加快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满足社会经济的用电需求。为实现供电企业赶超国际电力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3.2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方面,要力求实现技术支持、数据服务、系统应用三方面架构的整合,实现统一的、标准的架构规范,有利于实现“基于一个系统”的信息集成的发展理念。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系统,为实现供电企业的企业资源、业务应用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电力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综合信息资源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增强供电企业在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业务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以供电企业的业务为基础,在遵循统一的、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的前提之上,构建集成电力企业信息资源、业务处理于一体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供电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发展目标。

4 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4.1 应该以供电企业为工作单位,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通过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全面规划各个信息子系统,通盘考虑信息化规划目标。各部门应该对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经过整体的规划、架构,由信息部门逐步实施。

4.2 加大力度建立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数据资源,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孤岛“弊病,构建电力信息资源、电力业务为主体的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范的数据设计标准、统一的数据协议,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电力业务营销、电力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篇13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本文从当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对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9-03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飞速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着各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东北经济大省,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指导至今的十多年间,辽宁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仍有不少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性较差;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缺少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对于信息化概念仍缺乏清晰认识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来培养和发展具备较高信息化能力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运用智能化工具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再生利用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而目前辽宁省不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一层面上,总体认识深度还不够,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仅仅是配备了计算机并装配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外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搭建,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畅通流动,各级管理人员也基本上依靠电话短信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由于信息比较闭塞,不仅导致了管理人员“各管一摊”的问题出现,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网络应用化水平限制,也给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方面带来了困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三)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用性较差

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得到提升。信息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企业基础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方面进行重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企业原有管理流程的限制,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对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也接受缓慢,甚至不愿意改变原先的工作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习惯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

(四)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生命周期短、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资信度差、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投入的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分有限,用于引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的资金投入则更少。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IT厂商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软件、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还承担着难以预料到的风险,种种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

此外,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紧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对于既掌握IT技术又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能提供的待遇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很难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发展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了人才的二次流失,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骨干型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缺乏定制化的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软件,系统功能和模块组成大体相同,很少有软件商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推出专业化的配套软件。有些软件商虽然针对企业进行了修改和定制,但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匮乏,软件商在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软件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不协调。

此外,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千差万别,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仅停留在了宣传阶段,难以得到企业主的认可和接受。同时,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如有些企业主即使购买了解决方案,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久而久之,导致了企业对信息化产生失去使用连续性,甚至对软件服务上失去信任,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失去了信息化发展的信心。

三、推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不断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视,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出台切实有效地鼓励和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向全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宣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省份和国外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项适合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使企业真正得到帮助。

2.各级政府应在财税和金融资本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压力,使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更为便利和畅通。

3.各级政府应大力资助或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初级的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对信息化的优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可。对于经济实力较差、资金流转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适当的减免和协助,以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自身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转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开展跨领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逐步扩展和提升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是成为了衡量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如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仅仅认为装配几台电脑,开通企业网站,财务管理实现电脑办公等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发展,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改成含义和思路,要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化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为媒介载体,将信息化技术引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广泛搜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理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此外,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使用电脑进行办公这一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使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进和革新。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等,使企业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三)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能否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地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有限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应牵头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使各个中小企业都能得到合理的资源使用。

为此,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全省范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中,建设信息化知识宣传、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指导,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模块,使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得到有效地学习,并及时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还应鼓励软硬件服务商加入到信息化服务体系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帮扶,使其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开发力度,使开发出的软、硬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此外,要加强企业与软硬件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软件服务商的先进技术,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还将给软件服务商改善服务、提升技术带来动力,同时也将使人才实现更有效地流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省内不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还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使得这些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门类技术人才在省内处于分散存在的局面,并且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辽宁省东、西部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和人才质量等方面不均衡,甚至产生差距悬殊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引导辽宁东部企业和高等院校与辽西地区的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平衡配置和使用,使各地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得到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搭建院校交流平台。鼓励沈阳、大连等地的优秀高校与其他市区的高校建立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派出优秀教师到各地的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咨询;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先进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带回去,有效促进各地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的与高校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场所,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应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高校中进行讲学,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当前需求和前沿发展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还将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建立企业互助发展联盟。对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中小)企业,要鼓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互助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系统将已经拥有的资源、渠道等进行推广和分享,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企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还将使各自企业的业务得到有效地拓展,实现多赢。

四、结束语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正在崛起,中小企业应抓住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最终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改善[J],中国科技信息.2014(02).

[2] 马晓君,郭晓琳.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2).

[3] 张代军.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辽东学 院学报,2010(03).

[4] 党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 信息化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经济发展逐渐加速,为了提升在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全球各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时间、产品的质量、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营运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的关注度都开始增强,力求提升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建设并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智能化。因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早在“十五”规划阶段,我国就已经提出了要将信息化应用于工业化中,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企业运营、产品生产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国企业逐渐实现了业务、机构以及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然而,因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问题,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企业节约资源,并将生产、运营、管理等融为一体,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均逐渐进行了信息化普及。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重视度不高、系统性较低、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优势

2.1 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电商业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也促进了整个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实现了远程办公,且其办公模式的调控性、灵活性、自动化逐渐提升,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无纸办公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简化的工作流程,也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进而又带动了企业信息的发展。

2.2 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信息化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了员工所处岗位的职责,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提供的工作便利,促使员工不断培养信息化创新能力,也让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更有依据也更有针对性,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数据、信息库的自动化水平得以提升,也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流程,各种不合理工作环节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质量均获得提升。这种将员工工作经验与生产技术相融合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激发着员工学习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其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3 有助于企业信息化交流的调控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建立了快速、便捷的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通过企业内部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拉近了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和谐、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让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快速、有效的整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交流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3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人的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信息化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均会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比较繁杂的人机结合系统,其应用和维护需要有较为负载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财务知识做支持,因此认为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实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就要求企业要聘请一个既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及时解决信息化系统出现问题和漏洞等突况,进而确保系统顺利运行。

3.2 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系统的管理是整个系统应用周期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为了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数据加密制度等。数据备份应该包括数据日常备份和数据双备份两方面。系统维护管理的热萦Ω冒括软件维护管理和硬件维护管理两方面,它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进行数据加密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盗取,可通过数据机密技术来实现。

3.3 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机制

企业信息化安全机制的建立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对企业而言,风险控制和信息化安全的经验只能慢慢积攒。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强化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建立可行性的信息化安全机制,尤其是建立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安全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数据通信协议,使用安全性较强的数据加密技术、使用一次一密、安全锁定等方法,同时要完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机制、网络漏洞监测机制、黑客攻击机制以及计算机安全应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134.

[2]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11):307-307.

[3]赵婷.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117-117.

[4]柴文慧.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92-93.

[5]武珂羽.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35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