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身心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篇1

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有时候比学校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家长在与子女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学校要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1)树立智育与德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学校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树立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摒弃应试教育重成绩而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标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状态,以此弥补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

(2)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教育要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儿童的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本质要求。离开父母的孩子需要亲情的补偿,学校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手段来弥补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和留守儿童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动态,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排解情感上的困难和疑惑,保证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3)开设心理咨询平台,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学校可以开通亲情热线,组建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经常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微机室、活动室等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3.各地政府及教育部T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周边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 首先应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让他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中的不足,克服自卑、疑虑的不良心理。其次要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组合社会力量,创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负起责任,创建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合作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和监护体系中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和素质的发展,改善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成为一名健全的社会公民。

篇2

目前农村中小学每周都开设有2节体育课,但是体育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被调换和被占用的情况很普遍;农村学校的专任体育教师紧缺,很多学校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中体育专业稍微好一点的来担任,仅有的专业体育教师也存在着体育知识和技能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风不够严谨,存在放羊教学的情况;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比较陈旧和缺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体育课外活动和比赛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仅有的开设了课外体育活动课的学校也只是有体育教师负责注意学生在自由活动时的安全问题,并没有给学生指导课外锻炼和提高。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无法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享受到父母的有效引导和帮助,也缺少父母的情感呵护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有一些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与留守儿童以及农村学校教师的沟通与访谈将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自卑自责型

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在家庭或者在学校都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陪自己逛街,也没有父母陪自己打闹嬉戏,没有父母陪自己开家长会或者给自己辅导家庭作业,当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有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时难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幸福因而产生自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或者在学习上的问题他们感觉会辜负了父母辛苦在外打工的期望,产生深深的自责。

2、性格孤僻、胆小型

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缺少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内心容易产生孤独冷淡,比较孤僻。当犯错误后没有父母正确的沟通与指导,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事情就不敢去做,怕会再犯错误,从而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敢老师讲话,上课不敢积极发言,在生活上就表现为不敢和新认识的朋友交流。

3、缺乏倾诉和发泄,暴力型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但是也有一部分控制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缺乏处理对自己不利事件的能力,临时监护人普遍只关心孩子学习方面,对德育的关注比较少,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受委屈、苦闷、烦恼时的关注度不够,平时可能会搞点小破坏来发泄一下,如果这个时期不能及时制止并加以有效沟通,长此以往会导致暴躁和攻击性的性格或者暴力倾向。

三、体育教学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1、体育运动本身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农村留守儿童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使留守儿童在体质发育方面得到提高。另外在体育运动的联系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灵敏程度,可以明显提高身体感知力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

2、体育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1)增强正面竞争意识。竞赛是体育运动最为重要的特点,留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具有叛逆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竞赛、体育测试与评分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运动竞赛或者测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比赛和测试规则来进行,要保证公正公平的竞赛,违反规则的或者说反面的竞争都不会取得成绩和比赛的胜利。这些因素都增强了留守儿童的正面竞争意识。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都需要团队合作能力的体现。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团队项目,需要有大家集体来参与,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必须要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必须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性格比较胆小孤僻,不易与人交流,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圈子很小,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在家玩或者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玩,与人交流很少,更谈不上团队合作。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体育项目的过程可以改善学生的孤僻不与人交流的缺点,在学习和练习中学会沟通,学会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提高。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者必须是在有简单到复杂在一定的规则中完成一系类的技术动作,在动作的初学阶段、动作的稳定阶段以及动作的提高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在高强度和高难度的运动训练中尤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中有自责和自卑心理,他们害怕失败,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失败就容易产生自责,抵抗挫折的能力不强。在练习提高的过程中虽然说有失败,但是有体育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纠正,有周围的同学一起经历失败一起学习提高,这样的磨练对于处在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育期的留守儿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磨练意志,才能够培养留守儿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

(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个体在生存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家中的亲人、学校老师、关系好的玩伴。体育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促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更加自然,还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社交经验,有利于消除人际交流造成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同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的学校体育课教学,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高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平等的规则中学会纪律约束,提高自控力;在共同的目标中学会调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相互督促。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目前农村中小学所开设的体育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被调换和被占用的情况很普遍;农村学校的专任体育教师紧缺,很多学校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中体育专业稍微好一点的来担任,仅有的专业体育教师也存在着体育知识和技能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风不够严谨,存在放羊教学的情况;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比较陈旧和缺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体育课外活动和比赛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仅有的开设了课外体育活动课的学校也只是有体育教师负责注意学生在自由活动时的安全问题,并没有给学生指导课外锻炼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与父母亲情的缺失,缺少父母的精心呵护,极易产生认识关和价值观的偏离,引起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学校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正面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2、建议

篇3

一、舞蹈教育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舞蹈教育促进儿童生理机能的发展。儿童在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对体态进行一定的塑造、培养,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舞蹈可以保障儿童的体育锻炼,以及可以适当的调整儿童的营养结构,提高了儿童的身高机制,为儿童的身体素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适当的舞蹈训练有助于儿童骨骼、肌肉和肌腱的发展,可以通过舞蹈的训练矫正儿童的不良体态,也可以增强儿童的体制。

二、舞蹈教育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舞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也会对儿童的性格培养产生一定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影响他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以及影响他的行为方式取决于他看待问题的方式。而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所生活的环境。外界因素对他施加的影响发展而来的。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形成自我效能感,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

比如,在各个团体货单中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优势。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为人处事,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氛围,对儿童学习的帮很大。

(二)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儿童的意志力发展

在舞蹈教育的环境中,舞蹈的持久性和磨练性可以不断地加强锻炼儿童的毅力,培养儿童的独立意志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舞蹈教育它是一个持久的训练过程,如果过程中半途而废,想要再重新开始,便是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甚至比重新开始还要难上加难。而舞蹈的训练环境可以恰恰可以提供一个外部的鼓励优势的场所。

通过实际的调查也可以证明,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儿童,在其他项目的活动中,他的独立性和毅力,受挫能力,都比其他同学要表现的好一些。

(三)舞蹈教育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舞蹈的训练中,不只有动作的技巧和规范性,它还具有音乐细胞的熏陶。在儿童努力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他要一直的集中注意力识记节奏和动作的配合,甚至还有动作和队形的变换。他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儿童的记忆力,并且也锻炼的儿童的注意力。

比如: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也会时常的对动作进行修改,这就需要儿童一定的创造能力和思维的发散。并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他们的想象出来的东西往往让人焕然一新,想法奇特。并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在舞蹈中的自由性和开拓性,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

舞蹈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美”,身形美、寓意美以及表达的情感美等。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儿童能够逐渐意识到动作的规范性和舞蹈带来的美感。在舞蹈的过程中,开始着重追求美的意识,能够使自己的形态和动作表情都得了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一致。当和没有参加舞蹈训练的同龄儿童相比,他们都对美的定义和要求远远的高出了他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培养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和判断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特点的儿童才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及时的了解儿童的强项和弱项,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其加以训练,提高教的效果,并且对学生的身体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练好舞蹈的基本功。

此外,儿童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训练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对待孩子练舞额态度也是训练孩子舞蹈的关键性因素。家长的支持有助于孩子对训练的积极性,并且也为孩子的兴趣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也影响孩子的舞蹈发展,老师的教学水平,方法和手段都应当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设计。并且在教的过程中贯穿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舞蹈教学顺利的开展。

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 身心健康 教育 动态健康 应急补救

留守儿童作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之一,其身心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尤其是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其对边远山区的脱贫及其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边远山区留守儿童身心动态成长存在问题

作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都具有着一定的共性,但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相对而言其情况更为严重。

1.1身心健康状况不稳定

主要表现两种情况:身心健康基础差。无论对身体物质性健康基础,还是心理精神性健康基础,都处在较为脆弱的状态中。其中,身体是因缺少科学与卫生的饮食和作息导致,心理是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产生不准确认识与没有安全感等导致。如易患病、敏感、胆小与不善于抒发内心不愉快等。容易因外界干扰而发生不良的恶性反应。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任何相关他们敏感心理的关爱、与同学或其他人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不良蝴蝶效应,且因为得不到及时地发泄会形成积累性的伤害,例如成绩的下降、不良行为的养成(如撒谎、逃学甚至打架等)。

1.2身心健康教育缺乏且不均衡

表现在两个方面:身心健康教育知识的量少。无论是身心健康卫生知识、各种心理健康训练知识等,都极为缺乏,其中既有专业教师缺位的问题,也有其他教师因为学科教学任务与相关专业知识的不系统造成的知识性缺陷问题,因而,留守儿童并不能在学校得到其身心成长正比需要的知识,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身心健康教育知识的时间和种类的不均衡。即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科学习,身心健康教育知识的种类多集中在安全教育等,心理知识的教育严重不足甚至没有。这种失衡现象,致使留守儿童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没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来面对各种可能发生情况。

2边远山区留守儿童身心动态成长对策

由于边远山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相关教育人才的匮乏性,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立足他们的实际开展,才具有切实与高效意义。

2.1加强身心健康动态监控

即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运用具有相对科学性与针对性身心健康监控材料,根据他们每日的表现,开展精细的与动态的监控。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每日的情绪动态监控。即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去发现他们身心上的变化,如快乐、悲伤、无奈与痛苦等,进而根据这些能外在表现的现象,去进一步地通过深入地与学生交流等,去探索各种成因,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每日的学习动态监控。即各学科教师根据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反应情况,做出各种可能性的判断,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及时完成作业、与学生关系突然性的紧张等。教师尤其注意发现那些非常潜在的动态性信息,如他们的反常举动,防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2.2强化动态教育

在上述监控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动态教育。结合教学实践,可以以三种路径展开:课堂教学暗示性教育。即教师根据发现的情况,在不点名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与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化解他们心中的淤积。课外专门性教育。即教师根据那些情况比较特殊,且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如学生出现了严重违纪现象,或身体患上了疾病等,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最为直接的教育与关怀,在给予关爱的同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与监护人等配合性教育。这需要教师及时地与监护人或家长等取得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查找留守儿童身心问题发生的根源性原因,实现问题解决的直接性与实效性。

2.3完善应急补救

相关留守儿童受伤害的各种新闻屡见不鲜,如溺水、自残、被、早恋甚至自杀等,作为学校教师要有知识、能力与爱心,积极地投入进来,帮助他们从各种身心的困境中走出来。工作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补救:身体物质性伤害补救。如针对极个别发生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学校、教师与社会要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们实施救助,如捐款、捐物等,在解决其燃眉之急的同时,进一步跟进其他的长效帮扶。如对那些患病学生的治疗性与营养补充帮助等。心理伤害性补救。即在他们发生一些严重事件后,教师的心理咨询、教育与治疗,要即时跟进,避免负面结果继续恶化的同时,尽快地挽救孩子们于心理为难之中,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并能重新树立希望与信心等。尤其是那些家庭遭受各种意外的孩子,需要教师真正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生如子的职业道德出发,为他们的心理贡献自己的爱心,实现对他们幼小脆弱心理的温暖性补救。

结语

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经济的困窘,其所面对的身心成长困难,要远远大于其他地区的孩子,除了当地的政府与学校需要全力以赴外,还需要各地有能力的爱心人士,积极地走进边远山区,走进留守儿童,用切实的帮扶性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尽可能地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性发展性条件。

篇5

【关键词】 护理学;儿童;保护;经验/总结

健康教育是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价值和特殊规律,这种规律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人的心理、体魄和美育过程中,在社会主体变化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是完成各项事业、创造人间奇迹的基础。

健康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自身理性精神和鉴别能力,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身心是互相联系的,正确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握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和健康保健的统一,为塑造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时代赋予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把握健康教育的规律,强化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是作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首先考虑的问题,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捕捉他们的心理反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种直观形象教育,循序渐进地向儿童讲解卫生保健知识,使幼儿懂得从小爱清洁,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良好的进餐、睡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护理能力,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儿童生理知识上能够使儿童懂得和了解人体五官的作用以及预防感冒等初浅知识,促使幼儿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开办家长学校由专家教授专题讲授保健知识,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和家长对自我保健的重要认识以及护理能力。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4;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18-01

一、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他们身上存在一些心理弊端。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有的爱攻击他人,有的则胆小、不爱甚至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问题原因包括多方面,有社会性,有习惯方面的,也有学习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等等。目前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卫生保健,也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缺乏相对应的措施。面对出现心理问题的这些孩子,如何以最好的方法方式来进行引导呢?

二、以游戏为载体,各领域活动方案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以体育游戏激发儿童的自信心。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运动性特点符合孩子新奇、好动的天性,因此,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有利于发展学生乐观进取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包容心理、发展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发展学生的集体观念等。比如针对缺乏自信、胆怯、退缩、娇气的孩子,可以设计体育游戏“刘翔,我帮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立三个不同维度的栏架,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地展现自己。通过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设立多个奖项,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伴的鼓励,老师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2)以音乐游戏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无论是寓音乐于游戏中,还是寓游戏于音乐中,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结合,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让学生能够经常体会“和玩一样”的感受,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在音乐活动“狮子王进行曲”中,可以请平时厌学的学生扮演孩子最想扮演的狮子角色,让他成为游戏中的主角,激发其参与兴趣。

(3)以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儿童交往。角色游戏不但有着其他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而且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孩子的某些心理问题,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治疗和矫正。比如,通过“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每日播报活动,让孩子学会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大小事,培养社会责任感。或通过故事活动,让孩子身临其境去体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结合班本书香课程开展心理教育

(1)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营造有效的师生互动氛围。首先,主题墙上向孩子推荐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绘本。可以让孩子们把阅读后的想法写下来,用便利贴的方式贴在墙上,还可以将人物或是动物形象用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孩子喜欢看,喜欢听,也喜欢学,主题墙真正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了作用。其次,在阅读角里投放各种心理健康的绘本。这些绘本以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学生天天看着书,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2)多姿多彩的绘本课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一课多研”的基础上,精心讨论,设计精彩的活动方案。如心理指导活动“我不要嫉妒”,通过了解绘本的整体内容,进行“角色转变”的游戏,让学生充当绿妖怪,充当小兔,充当小老鼠。在不同的场景中,尝试不同的角色,体验嫉妒的危害性,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价值,想出更多消除嫉妒的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心理小短剧,快乐齐分享。每学期,不定期以小组为代表进行心理小短剧表演活动。心理小短剧活动,总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选择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故事(绘本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作为表演内容,采用多种表演形式(木偶剧场、成语秀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第二,分配角色、任务,学习角色对话,制作道具,进行练习。第三,表演展示。比如,在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表演中,选择佳佳参与表演。她平时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次机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彩排中,表现越来越好,从最初的胆怯变得勇敢。在表演那天,佳佳出色的表现给在场的家长和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束语

总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体育、音乐、角色等具体的多形式的游戏方案,以及班本书香课程和家园互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探索更多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孩子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成就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高岚.幼儿心理教育与辅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羡君.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篇8

关键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儿童保健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家庭的重要性

幼儿生存和生长的基本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生存和生长条件的主要是父母,亲-子关系成为构成幼儿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幼儿成长的关键因素[1]。父母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是家庭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父母是养育儿童最重要的实施者,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最早、最亲、最密、最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影响至深。国外文献报道,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的养育行为如拒绝、过度保护增多而情感温暖减少显著相关[4,5]。因此,从婴幼儿时期就让父母学习科学合理的养育方式,培养正确的养育行为,不仅可以增加父母对儿童疾病的预防,也促进了儿童健康心理行为的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儿童保健模式中,保健人员是唯一的实施者,父母家长只是一个被动配合的角色,并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只能在防病治病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确实这个模式对中国儿童的身体健康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儿童绝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父母,父母-特别是母亲采用怎样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0~3岁儿童心理发育特别迅速,从不会站立到独立行走,从不会说话到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识世界,这些变化都是质的改变。因此,这段时间给予适宜的环境刺激和父母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2母亲的影响

由于母亲在生育、哺乳等方面的天然条件决定了母亲比父亲在幼儿生长和发展中担负更大的责任。母亲作为幼儿的主要抚养者,其对婴幼儿的影响是最巨大的。出生后断脐使新生儿与母体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仍需要家长科学合理的抚养和教育,才能使其天赋的各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3]。事实上,对达到儿童身心最优发展,尤其在幼儿时期和幼儿早期,母亲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黄东明等人研究把母亲作为一个主要实施者加入到婴幼儿的保健中,使儿童保健人员-母亲-婴幼儿-儿童保健人员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体,不仅使保健措施通过母亲这个载体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而且让母亲掌握了正确的育儿知识,直接参与了孩子的保健,大大提高了父母的保健意识。研究显示,让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以后,孩子接受认知刺激量和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父母更加能够主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到动物园和公园,以及参加各类的培训班。丰富的教育环境刺激促进了脑部复杂神经网络结构的建立,以及智力的发展。另外他通过对母亲育儿行为的干预发现,实验组的母亲更能够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例如从月子里就不会把幼儿捆的很紧,更能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并且善于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对孩子的犯错采用较为宽容的态度进行处理。婴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候,具有巨大潜能,在婴幼儿期给予正确的培植和开发,更能促使孩子的智能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作出卓越成就[6]。

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即直接与父母接触,通过改变父母的育儿行为,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改善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刺激,达到最终改善儿童发育水平的目的,同时母亲从干预活动中也有所收获。由于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对父母育儿行为有较多的影响,因此更适合3岁以下的婴幼儿[7]。研究表明强调了母婴交流的重要性,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常儿童保健中,特别是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方面,让母亲参加进来,在婴幼儿的保健中担当更积极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母婴之间的交流,让母亲更多的了解孩子,从而促进母婴的感情交流。情绪和情感表达是人类心理体验的一个核心元素。从出生开始,它们就是幼儿活动和调节的一个主要特征。儿童期望通过养育者的情绪反应和情绪暗示,给他们提供理解周围所发生事情的信息。幼儿和儿童会敏锐地捕抓他们从养育者那里得到的暗示,并使自己与之协调。他们对于冷漠的信号尤其敏感。响应迅速、敏感的父母能激起孩子的信赖感,与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感觉迟钝或者疏远的父母会培育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严重影响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2]。

然而,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与母亲对儿童的拒绝、否定倾向得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负性情感教育越多,其原因是①母亲对子女的要求提高了;②经济条件可能更好了,子女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与父母的希望相矛盾[8]。

3父亲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虽然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大约只占母亲的1/3,然而父亲在幼儿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父亲是幼儿重要的游戏伙伴;②父亲是诱导幼儿积极情绪的重要来源;③父亲与幼儿的共同活动和游戏对于幼儿认知、社会性和个性特征发展起重要作用;④父亲与母亲二者之间的角色和行为的差别,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均起同样重要的作用;⑤此外,父亲还会通过母亲为中介影响着母-婴关系。因此,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孩子的养育,不仅减轻了母亲的家庭压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9]。

4环境的影响

重视环境在儿童健康中的作用这里所指的环境是广义的,用生态学观点看待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如环境毒物包括多种有毒物质对儿童发育的危害,生存环境与脑发育关键期及脑功能间的关系,后天环境和经历在促进幼儿内隐学习的作用等[10].学校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幼儿园教育要求要符合幼儿实际。对孩子使用批评要恰当,批评之后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还应注意帮助那些内向的、具有自卑感的孩子摆脱否定情绪,重新建立自信,学会情绪表达。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生理因素、性格、情绪表现和言行举止等特点进行个别的教育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如在角色游戏中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情绪低落。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教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就非常必要和关键,它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关心、爱心和期待。引导幼儿学会初步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理解他人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学会去了解他人的感受,使幼儿能从他人的语言、声音、眼神和手势等体态语中体会到欢乐与不安、痛苦与幸福,使幼儿具有初步的情绪识别能力,从而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3]。

要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孩子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必要的活动时间。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如设宣传栏,板报定期更换内容,让家长随时能了解儿保知识。设立专门儿童休闲、娱乐室:休闲室内放置有电视,VCD定时播放儿童保健知识。休闲室内放置健康教育资料,儿童、家长可阅览健康教育资料,增加儿童、家长保健知识。

5重视心理行为

我国真正开始重视儿童心理行为的研究虽然仅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儿童心理保健的任务是以优生为基础,优育为手段,促使社会和家庭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满足必要的物质和情感需要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的社会行为,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及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还应重视高危少年儿童的监护,对情绪和行为障碍患儿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目前要把心理保健作为我国儿童保健的常规任务还需要从人员培训、知识普及、心理疾病防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加强努力。根据神经心理学原理提出儿童心理发育关键期在6岁以前,重视发育敏感期的存在有利于心理发育的促进[11]。

因此,如何让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目前儿童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有必要探讨一种更加适宜的儿童保健模式以充分发挥母亲、父亲及各种环境在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昭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5-95.

[2]孟宪璋,译.儿童异常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5-57.

[3]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M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1):36-37.

[4]XiaGQianM1Therelationshipofparentingstyletoself–reportedmentalhealthamongtwosubculturesofChinese1JAdolesc,2001,24(2):251.

[5][6]陶国泰.婴儿期使心理发展和早出人才的关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8.

[7]郝波.儿童早期心理干预[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5):233.

[8]黄永兰,仇凤琴.父母文化程度与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311.

[9]黄东明.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40-642.

篇9

一、基本情况调查

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快速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健康已发展成为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国民共识。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较低,农民健康意识不强,加上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地政府和学校支持下,我们对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涌泉村小学支教进行了支教调研活动,一共有72人留守儿童学生报名上课了,并对其中的50人进行了身心健康善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同时,科研组还对当地人文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考察。调查结果如下:

1.当地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健康意识淡薄。据调查,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涌泉村共有村民856人,165户人家,大概每户平均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到90%。被调查的50位学生中,有45位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90%,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调查表明,这些祖辈监管人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是文盲,监管人文化程度较低,健康意识差;他们凭以往经验抚养和监管小孩,认为只要让他们吃好穿好就可以 了。涌泉村小学四间教室,有一、二、三、四个年级共4个班,学校内的设施简陋,桌椅陈旧;学校仅有三名代课老师,且每个老师都要上每个班的所有课程。当地留守儿童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主要是从一些学校课本里获取,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落后使得学生从课本上获取的健康知识非常有限;故学生会一般会从电视和课外书籍、相关的宣传人员学会一些健康知识,但出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这些途径获得的健康知识也很少(表1)。故当地留守儿童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已经成为非常迫切解决的问题。

2.留守儿童都存在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对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涌泉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该村人的饮用水主为地下井水,以饮用自来水为主的村民极少。由于井水是硬水,很容易导到村民引发结石和胃病、及感染寄生虫。支教期间,还发现该村小学无健康饮水装置,学生课间休息主要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学校虽然有营养午餐,但学生零食以垃圾食品为主,学生营养仍需加强。而夏天学生每日洗澡换洗衣服的只占少数,男生就更加不讲卫生,衣服整天都很脏,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是本次支教活动的重点。

3.留守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表2中显示,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涌泉村的留守儿童的饮食状况存在:主要饮食以蔬菜和大米为主,肉类和水果等食物很少;学校虽然推广了营养餐,但家庭还是饮食结构非常单一,学生放假回家每天只能以两餐饮食为主;学生平时多以粗茶淡饭为主,只有节假日才能改善伙食(见表2);留守儿童在学校体育课多以简单跑步和自由活动为主,体育运动教学基本不受重视,学校的一小块水泥坪摆放着两个陈旧的篮球架,成为了学校的多功能运动场,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运动器材也仅仅是让学生在体育课随意玩玩,无实际的教学意义;学校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也十分不完善,学生也仅仅是在毕业考试的时候才会做一次体质测试,其余时间基本没有测试过;学校既没有身高体重的测量工具,也从不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而小学毕业考的体质测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成长意义不大;留守儿童家庭健康教育观念不强,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导致其健康意识较差。

二、全面改善当地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建议

1.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儿童健康知识。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涌泉村小学的体育设施相对往年有很大的改善,乡间道路越来越平整,村民健康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尤其是县政府加强环境和卫生保护,实行城乡同建同治政策,定期派人到基层进行宣传和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地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但如果要彻底地改变当地村民的健康知识匮乏的现状,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2.监管人和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监管力度。学校会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尽最大努力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行为等进行监管。但留守儿童一旦出了校门,受外界人和事的影响,很多会沉溺于娱乐场所。据调查,当地留守儿童沉浸于?W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不在少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排查力度还不够,临时监管人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缺失,力度还应加强。

3.加强留守儿童饮食营养,健全当地留守儿童健康保障体系。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要统筹乡镇农村教育资源,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并学会不同的运动健身方法,每天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向上、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此同时,学校还应与当地医疗机构一起加强健康医疗的知识宣传,保证每个留守儿童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培养其良好的健康意识,最终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临时监管人还要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提高警觉,有病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篇10

【关键词】 儿童;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behavior problem of children and influential factor

CHENG Guang-wen.Medical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provide ba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37 children in Qi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were surveyed by using the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a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by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rate of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ldren was 8.2%, the girls were more than the boys(P

【Key words】 Children;Behavior;Influence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作者单位:43008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充分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影响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行为问题和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2~4],本文利用logisitic分析方法,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旨在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以武汉市青山区437名4~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医生担任 。病例的选取根据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判标准,将儿童的行为归纳为分裂症样、抑郁、不合群、强迫一冲动、躯体化诉述、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行为9种。

1.2 数据分析处理 将资料整理、编码与数量化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表格437份,437名少年儿童中有行为问题者36例,检出率为8.2%。其中男9例,占25.0%;女27例,占75.0%。

2.2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等37个影响因素,经数量化处理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在全部的37个影响因素中,有8个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关。其中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是“负”关联,儿童性别、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父母管教态度、和父母讲心理话为“正”关联。

表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因素βSEOR χ2P值

儿童性别1.5070.5424.5127.715

母亲职业0.2640.1361.3023.887

父母关系0.7410.4852.0973.954

居住情况-0.6950.3330.4994.355

居住条件-0.8700.5040.4193.851

学习环境1.1700.6263.2213.976

管教态度1.2130.5133.3655.596

交心谈心0.5140.2841.6723.865

2.3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通过各个因素在不同组合下的最大似然函数的显著性检验进行模型拟合。最终儿童性别、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父母管教态度5个因素进入主效应模型,结果见表2。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因素βSEOR χ2P值

儿童性别1.2530.6243.5016.828

母亲职业0.3080.1561.3613.844

父母关系0.6880.4121.9904.112

学习环境1.2270.5233.4113.902

管教态度1.1340.2583.1083.851

3 讨论

据WHO估计,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同时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在多个方面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这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5]。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2%,略低于国内外报道。

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差异,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这可能与儿童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对女童行为习惯要求偏高等因素有关,提示应更加关注女童的发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注重女童的行为健康。家庭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母亲职业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关,专业技术和行政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其他职业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专业技术和行政职业(OR=1.361);父母的管教态度不耐心和耐心相比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增加(OR=3.108),可能与不同职业的受教育程度不同[6]和自身素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同有关;安静的学习环境(OR=3.411)和融洽的父母关系(OR=1.990)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养成适应儿童身心发育的良好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并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和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曲红明.浅谈托幼机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管理模式.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11):1308-1310.

[2] 王丽敏,陈晓慧,刘金芝,等.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

[3] 任传波,李晓非,姜季妍,等.大连市1200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

[4] 李兴洲,邱洪斌,马燕,等.哈尔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多变量分析.中国校医,2005,19(2).

篇1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招收0-6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托儿所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全国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辖区托儿所、指导辖区内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条托儿所、幼儿园园舍、桌椅、教具、采光、照明、卫生设施、娱乐器具及运动器械等必须安全并适合儿童健康发育的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要求。

第六条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必须设立保健室,并符合《保健室设备》标准。(见附件1)

第七条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必须设立隔离室,(收托儿童在70名以下的单位可设立隔离床,隔离室应配备相应的设施。

第八条托儿所、幼儿园必须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配备儿童保健人员。

(一)日托儿童100名以下,全托儿童50名以下,设专职或兼职保健人员1名;日托儿童100-150名,全托儿童50-100名设专职儿童保健医(护)师(士)一至二名,以后每增加100名儿童,增设专职儿童保健医(护)师(士)一名。

幼儿园依据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老人编[1987]32号文关于《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配备保健人员。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儿童保健培训。

第九条托儿所、幼儿园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和有关规定。

第十条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一)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应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条件,有哺乳室的应设立奶库。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确保儿童膳食平衡,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三)建立定期健康检查制度,3岁以下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四)完成计划免疫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做好传染病的管理。

(五)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与其相适应的体格锻炼,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及抗病能力。

(六)制定各种安全措施,保障儿童人身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七)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儿童玩具、教具以及制作材料。

(八)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美化绿化工作,为儿童创造安全、整洁、优美的环境。

(九)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学习自我保健的技能,培训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十一条儿童入园要求:

(一)儿童入园所必须经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填写健康检查表(见附件2)。

(二)对离开园所三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四十二天,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回班。

第十二条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要求:

(一)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填写健康检查表(见附件3)。

(二)工作人员体检合格,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见附件4),方能上岗工作。

(三)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员、炊事员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第十三条托儿所、幼儿园从事饮食工作的人员应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门培训。

第十四条托儿所、幼儿园应贯彻保教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并将其作为园所评估的重要指标。

第十五条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小学附设学前班和单独设立的幼儿班(学前班)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12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健康;成长

一、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在小学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各机能的发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人体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得到加强,这对儿童身体各器官是很好的促进。小学生能经常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紫外线照射增加,可以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和磷的吸收,保障制骨原料的供应,有利于骨骼发育。而跑步和跳跃活动能使骨骼受到一定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质的发育。经常锻炼,人体肌肉组织的纤维会变粗,肌肉中的血液循环和供应较好,肌肉会越来越粗壮。肌肉活动增加,能对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强化和促进作用,使神经系统发育更为完善。体育锻炼还使身体各器官与神经系统联系加强,改善肌肉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神经细胞的活动灵活性、均衡性和活动耐久力,能为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健康的心理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质得到增强,这是身心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二、参加体育活动,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日新月异的变革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价值观的冲击等,人们普遍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因素的错综复杂,家庭因素的点滴变迁,都容易使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动荡。特别是“独生子女”、“富二代”、“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尤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着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例如,自我、自私、自卑、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个性情绪化、交往障碍、青春期困惑和升学焦虑等问题,都需要应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调节和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一)体育锻炼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内容

体育锻炼时,往往伴随着紧张、激烈、对抗、疲惫等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劳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特别是耐力练习尤为明显。在参与一定难度和险度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勇敢、机敏、果断、顽强的个性会得到发展;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意识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还可以强化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锻炼育人的生动写照。

(二)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心理调适和维护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容易表现得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乐趣。体育锻炼就是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增多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自然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和互信。体育运动中的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尊重观众,团结同伴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约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身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培养和提高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体育活动在保持积极心态、调节情绪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强烈而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成功和失败感、积极进取和挫败感、欢乐喜悦与懊恼遗憾、忧伤和憧憬等感受相互交融。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促进学生情感成熟、情感的自我调节等方面作用不可忽视。

体育活动经常能让学生直接的获得喜悦和愉快的感受,能舒缓人的紧张、压抑、不安等心理,有时候还可以减缓某些心理疾病,让人消除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情绪,达到调适心理的作用。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能让人心情轻松愉悦,经常获得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情绪和樂观开朗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利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全员心理观念,学校教育必须通过每位老师去贯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辅导能力,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关注每位孩子的心理感受,引导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优化心育环境。一是,物质环境的优化。人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环境中锻炼,会让人精神爽朗、心情愉悦和舒畅;在宽敞的场馆中,专业的仪器中运动,会充满激情、活力。因此,教师要通过文化氛围布置、场地规划和器材设置,让活动环境充满和谐、自然而舒适。二是,人文氛围的营造。人在一个和谐、互助、礼仪相待的群体中活动,会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使人乐于参与,避免焦虑、自卑、紧张的心理问题。例如,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严谨的组织和团结协作中,听着优美韵律的音乐进行体育活动,让人心情舒畅、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再次,通过不断丰富学校体育内涵,深化心育教育。不断丰富体育内容和形式,推陈出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持着浓厚兴趣、良好人际、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内涵深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的到心理滋润和培育。

结论

篇13

关键词:学龄前;住院患儿;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健康教育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98例学龄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98±0.13)岁;患病类型:支气管肺炎29例、高热惊厥27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胃肠炎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52±3.89)岁,男性家属48例、女性家属50例。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健康需求、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1)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共包含20个条目,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健康行为,医学急救、科学育儿等知识;(2)患儿家属知识获取来源及相关需求,共包含7个条目。由病区护士长发放本病区调查问卷,并向患儿家属说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式,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本病区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3份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4%。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健康需求分析

男性家属与女性家属营养知识、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医学急救技能、科学育儿等方面健康教育需求无明显差异,P>0.05。

篇14

资料与方法

对象:鄂州市城区71所幼儿园、学前班,农村三个区3所镇机关幼儿园。

方法:根据《湖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试行)》九方面进行检查,满分为1000分,达750分为基本合格,达800分以上为合格,达900分以上为示范幼儿园。

结 果

基本情况:此次评审74家幼儿园,其中公立幼儿园3所,农村幼儿园3所,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评审为合格的幼儿园29所(39%,其中2所公立幼儿园为示范幼儿园),基本合格32所(43%),限期整改10所(14%),完全达不到标准3所。

公立幼儿园评审情况:我市3所公立幼儿园隶属市教育局直管,他们严格按照《湖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进行日常管理。在基础管理、生活制度、健康检查、消毒隔离、防病工作,安全保护、家长联系,营养与膳食等方面执行很好。其中市试验幼儿园能根据小儿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在我市率先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第一幼儿园保健医生肯动脑筋,结合平常工作,制作各种幼儿园卫生保健表格,在卫生保健资料整理和归档上更加直观。但3所幼儿园还存在营养计算方面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的进行营养带量食谱分析,各种资料汇总统计不齐全,缺乏资料管理的连续性等问题。

私立幼儿园评审情况:这次评审私立园所71家,占幼儿园总数的90%,其中有10所私立幼儿园规模较大,入院儿童数达150名以上。卫生保健反面做的比较到位,逐步缩短了与市级示范园的距离,近几年来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其余的私立园所在一日生活制度,儿童健康制度,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制度,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家长联系等方面基本能执行,但在儿童常见病管理,体弱儿管理,饮食卫生与营养管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登记统计等制度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少数幼儿园的管理者,卫生保健意识淡薄,管理环节薄弱,对卫生保健相关法律、医学知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内容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盲目追求生源,办园条件差,场地狭小,室内拥挤,空气质量差,食堂流程不合理,不能做到生进熟出一条龙,无专用消毒及防蝇设备,外购食品不索证,食品物品摆放混乱,不能定期制定幼儿食谱并进行营养计算,幼儿玩具及室内环境未定期消毒,保教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幼儿每年1次健康体检得不到落实,极个别幼儿园根本没有进行幼儿体检,给幼儿在园的身心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更有甚者在没有民办办学许可证和卫生保健合格证的条件下私自办幼儿园,这说明托幼机构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讨 论

大力宣传,强化政府职能,齐抓共管: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儿童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社会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与教育、物价部门联合,加强对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每2年1次的评审工作,将每次的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检查不合格的园所暂不发放《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督促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合格后再发证,让家长选择有卫生保健合格证的托幼机构入园,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公识。

加强园舍建设,改善办园条件:针对此次评审,部分私立园办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建议市教育、物价部门协同卫生、妇儿工委等部门,制定私立园办园标准严格审批手续。园舍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建设部《城市居民规划建设规范》要求,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房屋设施安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寝教分开,房舍与幼儿比例要符合要求并做到宽敝明亮,通风良好,增加户外活动场地,以满足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需求,为在园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健康的生活教育环境。

加强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公办幼儿园严谨规范的办园思想,严格的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是保障集居条件下儿童身心健康的关键,而私立幼儿园卫生保健各项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为集居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陷患,为此,我们应针对各个环节,在市级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规范性管理,提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有重点地开展或加强儿童常见病的管理,体弱儿的管理,营养膳食的管理,完善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活动,严把入园体验、复园体检、教职员体检关,确保各项卫生保健制度落到实处,把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点,确保在园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提高集体儿童保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