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生态景观;公园;山石设计;方法理念;研究论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石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须运用到的基础材料,对于建筑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着固有的纹理形态及硬度质感等表现特征,在东方建筑范畴内,尤其是园林建造层面,存在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意蕴。近年来,经济发展之下,城市景观及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鉴运用,大量作品随之产生,但是综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领会到园林山石景观的设计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构建意义也难以良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即笔者就本案论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笔者通过对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图为现代景观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1对山石景观的概念类别研究

在我国山石景观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能够追溯至夏商时期,对于山石造景,其具体的概念是指,通过各类形态、规格的山石设计,达到同周边环境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整体,达到视觉层面的和谐美感诉求,彰显出山石景观的艺术特性。从类别实用性层面而言山石景观能够分化为假山与置石两种。首先假山又演化为土石混合山与叠石山和堆土山三种,具体是通过以土、石为基础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为蓝本,施以艺术的创造提炼与夸张表现,以垫、挑、缀、压等技法,把山石等相关材料进行堆砌成为自然山水类型的假山,以达到观赏游览与环境美化的效果。依据假山的材料石质形成的机理,能够将假山进一步分为原生态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园林假山最常见表现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则是将山石作为基本材料,展开独立及附属性的园林造景设置,其体量大小皆可,在环境中布置比较分散,能依据园林造景的现实需要,统筹相关功能作用,进行山石个体美感及局部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备完整山形。对于单块的山石来讲,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现,抑或以局部主景进行呈现,是特殊性较为明显的独立景观。

2生态公园山石造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因为现代公园景观的构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具体的展开需要专注于多层次方位的角度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及体现于,运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方式就景观艺术性做出完美的体现。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资源做出科学的利用:在此范畴所指的自然资源即是统筹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动植物等资源,共同展开设计,就动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与岩石等相关自然界的资源,统一恰当的运用于景观范畴之内,更好的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而非随意的进行安置搭配。

2.2尽可能的进行人文环境的考虑:此方面是就公园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原有的建筑主体及人们的生活习性与材料的整体供应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这类因素的形势下,在展开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诸如交通层面的便捷能够促使景观层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拥挤则会锐减山石景观的鲜明个性。因此结合原有道路展开对交通线路的合理设计,能够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观的欣赏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习性,对于山石质地及材料和色彩层面的爱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开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满足:自山石景观的欣赏需求层面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各项设施良性满足大众化与人性化的要求,依据使用者性别年龄及数量职业和生活兴趣习惯等,设计出场地充盈能为多数人群使用的空间设施。同时还需进行特殊要求的考虑,如水池的辅助衬托,提升山石的观赏性同时兼顾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观材料进行选择

景观材料方面具体细分为软质材料及硬质材料两类,硬质的景观材料是指墙体、扶栏及建筑物层面所使用的缸砖及山石等,而软质的景观材料具体是指草地树木、水体及阳光细雨等。通常而言,硬质材料比较适用于市政场所,而软质材料则比较适合于大众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观。故而在山石设计层面应当尽可能考虑多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辅助运用,在绿化层面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外在姿态及景观主题色彩,达到就山石小品的遥相呼应,增强区域内的艺术氛围。

2.5经济性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客观经济性,首先需要考虑其花费是否合理,如材料选择尽可能选择相近区域材料,减少运输费用。其次是在空间布局上,对于空间的设计,应多提供活动观赏的场地,选择适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区域进行设计,并适当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间层面的拓展,强化空间的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设计错误,产生资源层面的浪费,能够运用新型的假山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展开,先进行于电脑之中模拟山石的叠放,观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进设计更具标准化。

3生态公园山石造景的设计理念研究

3.1专注假山与置石的结合

从现实出发来讲,生态园林中所设置的假山,其体量较为自由,能够以盆景的较小形式存在,也能够以丈许高度出现。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营造良好的欣赏观赏效果,其以土石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加以设计再现出人为的山水景观。而置石则是独立性的造景布置为根本,进行山石个体与组合美得体现。通常来讲假山形体大且集中,可观赏可游玩,能带给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觉,而置石即是以静置欣赏为主,体小且分散。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做好二者的协调配合,达到组合造景,使二者趋于紧密协调,蒋会直接影响到山石小品的风格与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中能够将大体形的假山,作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围进行设置置石,发挥余脉作用,在格调上发挥过渡的美感,创造出趋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呈现给观者质朴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体相匹配

山水,从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变轨迹,山水相依,方能体现出活力与灵气。因此在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中,对于叠造山石的设计,其主山与主峰中必须有水系相伴,哪怕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时候设计师均想设计大型瀑布来美观山石,但这种做法无疑不明智,因为不同区域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及体量与效果也各有差异。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协调,也难以体现出自然美感,对于电能资源耗费也会很大,难以正常的启用。笔者认为对于公园叠山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进行环绕,达到源头分明,彰显自然质朴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绿色体现着蓬勃的生机感,山体因为草木的存在而生机盎然。在叠山设计的时候应当协同种植池一同设计。对于池体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够依据山体大小及植物品种来确定。以此保证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树木同在,彰显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为植物的存在,即使叠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弥补,提升假山的视觉赏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实结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词,并非空穴来风,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体化构建,能够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画卷呈现。在设计中对小型的建筑能够在假山中进行点缀,较大型建筑能够附绕叠石边相衬,达到古朴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谐的秩序美感。

3.5统筹地域人文设计山石造景

人们常通过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与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畴必须要通过刻石及书法、文学、楹联、音乐等因素进行营造景观意蕴,使得山石构建更富思想内涵及生态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视觉意境张力满足的前提下,富有更为深邃的内在韵味,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统筹生态公园所处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开设计,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肖坚.园林工程假山景观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林海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假山景观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3]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 蒙士斋,刘桂林.人工塑石假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1,(3):104-106.

篇2

关键词:文体公园;生态设计;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建设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健身活动来平衡身心,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懂得养生和保持健康的体魄。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南山区塘朗山片区,华侨城北侧、龙珠片区东侧、塘朗山南麓,其西侧紧邻南坪快速,属于深圳地铁7号线深云车辆段上盖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5hm2。规划区内采石场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与视觉景观污染。现状采石场场地已平整,平整区场地宽约220m、长约430m、地面高程约75m。场坪高程根据地形及出入线爬坡条件确定为66.614m。段址基本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宽约307m,长约905m,车辆段需开山建设,场地内拆迁工程较少。基地三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东侧为山体陡坡,峰高约为260m。深云车辆段场地尽可能利用已平整场地,但由于车辆段段址用地需求较大,部分场地需要开山建设。

2 深圳地铁文体公园的景观设计

2.1 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景观学的基本原理,构建生态基质――生态斑块一生态廊道的基本生态景观单元,利用BIM建立建筑模型,从而期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项目基地特点,提出“重新与山连接”的设计理念,最大化对现状已遭破坏的基地进行生态恢复,并赋予其多种复合功能,发挥土地最大的使用价值。

2.2 方案构思

2.2.1 设计目标。设计以原生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依托,将公园场地与自然山体连接,延续山体的生态环境,将人的使用功能与山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融合,从而实现生态上与山体形成连接,功能上与社会需求形成连接,体现该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特色。从生态角度上看,该项目是城市的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一个中转站,社会功能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生态功能上承载了塘朗山的生态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城市的绿色驿站,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一个站点。

2.2.2 方案特色。设计以“融入自然,律动生命”作为主题,将体育运动融入到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中,将人的运动与自然生物的活动融合一起,使文体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与自然生物共享的一个绿色驿站,成为塘郎山郊野公园的自然健身房、城区的运动休闲带。

①生态休闲:联动车辆段及郊野公园,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规划及设计理念,融入生态环境,是天然氧吧中的休闲天堂。②地铁文化:中国首创以地铁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是沉淀地铁文化,呈现地铁历史的平台。③教育创新:项目的地铁实训区,将面向整个深圳市的地铁专业人员和公众进行培训,是技术前沿的教育基地。④融合集约: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接驳点并将其融合,同时,通过对项目各功能块的有机组合实现资源共享,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典范。⑤绿色节能建筑:该项目在建筑设计方面,将引进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在雨水收集、自然通风、垂直绿化、太阳能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努力打造一个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

2.3 生态建设难点及应对

2.3.1 景观生态系统缺乏连续性。所有的地铁上盖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即如何在混凝土盖板上进行生态建设。上盖项目基本都是与地面脱离,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地下车库建设,后者是埋入地下,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在地表与自然地面连接,因此,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破坏较小。前者往往是高出地面,盖板与地面存在高差,与自然地面无法直接连接,要融入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难度,生态绿地的建设往往缺少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

项目基地原本是塘朗山脚下的采石场,三面为塘朗山环绕,因此,有条件利用山体与地面的高差,将盖板与山体自然连接,最大限度将盖板上的绿地与山体绿地连接,使公园成为山体的一部分,这是本项目生态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在公园绿地与自然山体连接的基础上,项目注重利用塘朗山的生态资源。塘朗山自然资源丰富,据现场调查,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科7属7种,其中有Ⅱ级保护的植物――桫椤和一级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众多蝴蝶品种也是本区域重要景观资源。因此,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入塘朗山的野生动植物,使公园成为塘朗山部分野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公园成为塘朗山生态斑块的一部分,是该公园建设的美好愿景,也是该公园建设的终极目标。

2.3.2 景观绿地的覆土深度受限。上盖绿地的另一个难点,是考虑建设成本投入,结构设计预留的绿地覆土深度往往不足,很难达到理想的种植深度要求,难以建设成多层次绿地生态群落。项目设计中预留覆土深度从0.6~1.2m不等,通过各专业的深入沟通协调,结合盖板下柱间的跨度不同,对种植区、运动区、休息区、服务区等统筹规划。柱间跨度小的区域,划为种植区,提高荷载后建设成本提高较少,因此,预留覆土较深;柱间跨度大的区域,结构荷载越大,建设成本成倍增长,因此,划为运动区或服务区等以减小覆土的荷载要求。此外,景观设计中,在覆土不足的区域,充分利用梁柱位置,设置种植池提高覆土厚度,尽可能增加乔木种植数量。条件不足的区域,利用廊架种植攀援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2.3.3 雨水利用受限。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经常提到雨水利用,尤其是要求大部分雨水自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提倡建设海绵城市等。而我们的上盖绿地,雨水给盖板所截断,无法到达自然绿地中,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对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在雨洪规划设计时,采用了2个蓄水系统对雨水收集利用:一是在盖板上设置景观湿地,既解决了部分蓄水需要,又作为生态过滤池净化雨水,同时还丰富了景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是在盖板下的地面设置地下蓄水池,将盖板上溢流出来的雨水进行收集,然后用泵提升至景观湿地中进行利用,或者直接作为绿化灌溉补水。

2.4 过程保障――车辆段生态文明施工

2.4.1 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营造文明、安全、整洁、和谐、高效的施工现场工作环境。一是地铁施工现场采用三期地铁统一规划的围挡进行封闭施工,大门处设置门卫室,负责进出人员、车辆登记等。二是场内运输道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铺设沥青路面,设置减速带,竖立反光镜,安装限速、禁鸣等交通标识,路面漆上标准的交通标志线,沿线安装路灯。配备洒水车,每天定时对场内道路及场区周围市政道路进行洒水,组织专人对道路清扫维护,有效减少了施工扬尘。三是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区位置,依据调查民意后得出最佳的爆破时间,调整爆破方案。

2.4.2 南坪快速路上架钢桥,“天堑变通途”,最大限度降低泥头车对市区居民的干扰。车辆段土石方运输工程量大,如何减少泥头车穿行市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市区居民的干扰,是施工单位项目部一直努力研究解决的难题。

2.4.3 与周边居民积极沟通开展互动活动,做到工程施工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相处。施工单位项目部通过各种渠道对周边居民进行主动走访,了解工程施工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听取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深圳地铁7号线深云车辆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做到施工与小区居民生活的和谐相处,高标准的抓实文明施工避免扰民,积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向小区及周边单位和居民展示深圳地铁建设的良好形象,为努力建设美丽深圳添彩。

篇3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篇4

关键词:生态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24-02

1 引言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也不断在恶化。一些干旱、雾霾天气、温室效应等极端的气候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也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当中,城市的生态公园占有很大的绿地面积,而这片绿色面积也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生态设计的概念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并且能够同生态过程相协调的任何设计形式都被称之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要尊重生物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人类破坏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保持水和营养的循坏,生态系统以及人居环境的健康得以改善。生态设计来源于传统设计,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设计,详细情况见表1。

3 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城市生态公园并不是一种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在城市的发展当中,在发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公园同传统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生态的效益,详细见表2。

4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4.1 保留现存植物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专业测评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设计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之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地保留现存的植物,并在此基础上,测评现有植物的种类以及健康状况;其次,要避免物种的入侵,研究证明,一些入侵的物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系统;最后,要保留现存的植物,并重视保护现存的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构建更美观的生态环境公园的植物景观,以及将生态和美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一定要充分保护公园的植物,使其能够健康的生长。

4.2 节省经济成本

在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消耗大量的物力。因此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遵循经济节约发展的原则,使得城市建设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建设的工作:首先,要尽可能地选用一些原生态的植物,而且要是当地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原生态的植物环境下,更容易在后期对植物进行维护,使得成本得以降低;其次,在构建生态公园的时候,要尽量选用一些效益植物,选用效益植物能够使得自然的产值得以实现,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在移植大树的时候,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防止大树死亡,以及使得养护管理的费用得到降低,所以需要在大树移植时应用移植和技术以及恢复营养液。

4.3 景观生态美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需要协调统一植物的形态,还要在形式方面将均衡的逻辑联系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植物的和谐性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活力也能够将生态系统的生态美体现出来。因此,在对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和谐统一的形式,而且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建设的时候,作为城市的居民也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美。

5 生态公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5.1 设计林下空间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植物的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当地的植物来进行搭配和设计。这样除了能够将植物的成活率提高,还能够减少设计的成本。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随处可见树木,一定要设计好林下的空间,在一般情形下,主要的基调可以选用一些地被植物,并以各个种类植物为协调,然后进行搭配当作设计的理念,在配置的时候,可以选用地被以及宿根花类花卉。从生态公园的角度来看,除了一些像道路、花坛边以及广场等建筑,其他的空间主要选用绿色的基调。因此可以将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充分利用起来,将绿色的覆盖时间延长,使得绿色空间的覆盖率得以扩大,能有效地改善单调的林下空间的,使得整个公园都能够呈现出厚重和浓郁的绿色基调[1]。

5.2 景观设计

构建生态公园的最主要的颜色就是绿色,但是为了使得游客对美观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在绿色基调的基础上合适地添加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花卉,使得生态公园的更具美观性。比如将一些比较容易管护的,同时也抗旱的花卉放在园林当中一些重要的部位上,这样能够让公园有更丰富的景观。同时,在实行这样的设计的时候,要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安排花卉,像亭子、行人休息处、广场、湖边等地方。并且要按照一年四季的需求,来对不同颜色的花卉以及品种进行选择。在种植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应季的花卉品种同不宿根花卉进行相互补充,这样能够确保在公园里,游客能够有长时间进行观赏的花卉。这样除了能够使得居民的观赏需求得以满足,还能烘托公园的整个生态景观[2]。

5.3 园林道路

连接整个园林和景区的主要元素就是道路,而且道路也是人们必须要经过的地方。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对道路绿地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一般情形下,园林道路中两旁的植物,一般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游客观赏和遮阳。因此,在选择树木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高大型的,比如垂柳、国槐、白蜡作为树种。而对于搭配的选择,可以选择合欢和泡桐。这样能够形成巨大的植物屏障,也能够使得公园的林冠线得以丰富,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得隐私的心理。另外,在对树种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选一些会落果的植物,这样才能防止落果时给行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景观树以供人们观赏,比如,黑松和龙柏。总之,要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将自然大气的景观风格营造出来,使得人们的观赏性需求得以满足[3~5]。

6 结语

社会不断在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在提高,但生态环境也在恶化,因此急需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当中,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让植物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将生态景观设计的整体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红利.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以惠农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42~143.

[2]张莹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略谈[J].农业与技术,2016,36(14):205,219.

[3]刘 宇,王海洋,韩浩章,等.鸿恩寺公园景观林规划区生态适宜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5952~5955.

篇5

关键词:湿地 尊重自然 体现生态

0、前言

城市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湿地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湿地是整个城市湿地公园的主体,是公园重点开发保护的对象及游人观赏的重点。我国湿地类型多种多样,由此而产生的城市湿地公园类型多样,景观丰富。湿地发展有合理之道,也有不当之路,合理的发展之策既要能够充分颗粒到城市,人和环境三者的利益,又要兼顾可持续性和景观特征表现的多样化。成功的湿地恢复项目如要考虑多方利益,各方则必须妥协,这种妥协将不但能使动植物栖息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融洽共处,而且能推动他们之间的互利互惠,共同繁荣。

1、项目概况

生态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增城,是一片在河道内种满茂密荔枝树且地势较低的岛屿,这片荔枝林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旁边有着原始的旧村落,整片区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设计原则

从完全生态的理念出发,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从五个方面严格体现了设计原则。

2.1、系统地保护整体的植被

项目用地原本是一片茂密的荔枝林,配有少量榕树等当地常见树种。因此,只要能够完整地将这个有机的植被系统保存下来,生态公园的基础就自然建立了。

2.2、完整地保留动物的生命动线

根据基地内的家禽和野生鸟类活动的方式和路线,设计中的道路和景观节点保证不切断和毁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考虑对它们活动的集中区域预留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好的吸引野生鸟类的自然环境。因为江边有大量浅滩,特别适合鸟类寻找食物,所以能够为鸟类提供天然的觅食场所。

2.3、避免对土地采用硬质化的处理方式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硬质园路和铺地的比例,尽量采用能够透水的设计方式。另一方面,在处理水岸关系的时候,不使用硬质岸边的做法,全方位保持水土平衡关系。

2.4、尊重项目用地的原有地形地貌

设计特色依照项目本身特色展开,不轻易的改变土地和水体的高差关系,保持长期形成的生态平衡关系,遵循植物自然生长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5、杜绝一切对生态有不良影响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材料的应用。

改善传统的、对环境具有一定破坏作用的施工方法,探索全新的生态景观设计和施工手法。

3、设计特色

有了系统完善的设计原则作为指导,设计紧紧围绕生态自然的理念展开,能够充分体现出相对应得五个方面的特色。

3、1、在设计全面开展之前,针对用地内的植被状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仅仅摸清了主体植物的分布位置、生长习性和组群特点,还对一些重点保护和景观展示对象进行精确的定位,形成了完整的项目植被资料。使得整体的设计建立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之上。同时,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还实时调整设计方案,包括路网、景观节点的内容,力图保证原有的植被系统可以更好地存在和发展。设计还要求对场地内一些有害植物进行有效清理,并且保留了大量荔枝树的枯木作为景观特色,向人们生动地展示自然界生态循环的变迁,激起参观者对保护环境的共鸣,深层次地体现生态公园的内在本质。(图一)

3、2、根据当地农民放养家禽的习惯方式和固定路线,我们不仅仅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和活动流线,还考虑了环境对野生候鸟的吸引,并且为了不影响动物的日常活动,对这些空间和流线都做了标示,善意地提醒游客不要打扰鸟类的正常栖息和活动。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对动物活动的关怀是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尝试,虽然效果和方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却能够有效地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图二)

3、3、在园路和景观节点的铺装设计上,我们采用了用环保砖和木才两种主要材料。用环保砖铺设小路和景观节点的时候,严格控制施工做法,尽量避免大量使用石灰、水泥等含碱性和酸性的粘结材料,一方面以免破坏土壤酸碱平衡的结构,另一方面,适当的空隙可以增加硬质铺地的透水新能。在滨水的园路和景观处理上,更是基本杜绝使用硬质铺地,采用木栈道和木平台的模式,不仅有良好的透水性,同时木质材料的使用令设计更加具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针对水土流失和水岸塌方的问题,岸线的维护并没有采用一劳永逸的硬质水岸处理办法,而是采用传统的打木桩护土做法,既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成本,与又有效维护了土地与水体的生态平衡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图三、图四)

3、4、项目用地比较低洼,每逢雨季,都会造成部分甚至全部区域被洪水淹没。因此,设计的最难点就是必须抉择是否要改变地势和标高。我们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后决定,完整地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原因在于,现有的生态平衡时建立在水土平衡的基础上的,洪水会造成一部分树木被淹死,但是也会为土壤带来足够的养分,这些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生态自我调节,是可以接受的环境自我更新,不应该认为地破坏这种平衡关系。我们只需要保证景观设施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不会大量损毁就好了,而不应该舍本逐末地对地形地貌做改造。所以,在此原则下,设计完整地保留和发扬了原有的用地环境特色,高低错落皆随自然成景。(图五)

3、5、设计的开始不在于图纸,设计的过程和完结也不仅仅落实在图纸上,而是全方位地与实际相结合。首先,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将工作重点放在具体、精确和科学的调研上,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景观设计常见的“套路”。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立足于从整体的环境资源到项目用地的局部生态资源中寻找创作灵感,使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服务于自然,升华于自然。贯穿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设计的具体细节不断地根据现场的需要、植被环境的特点和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着调整,施工方法也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地尝试着改善和创新。

4“、尊重自然、体现生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