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教学实践范文

小学生教学实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生教学实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生教学实践

篇1

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要向学生讲授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讲解后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讲授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读中求知、感悟。

三、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沟通与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这种沟通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们在同一个年龄段,有着接近的审美情调与欣赏能力,所以可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将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让各个组去搜集和整理他们认为优秀的篇章和读物。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要充分关注学生对每篇文章阅读后的感觉,及时纠正学生理解的偏差,适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能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我还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文语感,也使他们初步体会了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要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篇2

制订打字教学计划,分解任务,阶段实施

凡事预则立。制订一个可行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打字教学计划,是有效开展打字教学的第一步。如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将打字教学分为五个阶段。

教学阶段 教学任务

熟读键名 正确读出主键盘区的键位名称

熟写键位 熟练写出主键盘区的键位

了解指法规则 了解指法规则,知道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

键位练习 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形成条件反射

盲打练习 实现26个英文字母、常用符号、数字键的盲打

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突破盲打难点

实现盲打的关键,在于掌握键位排列的顺序、掌握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盲打练习。于是,我在教学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1.趣味游戏+读写结合突破键位记忆难点

熟悉键位顺序是盲打教学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主键盘区记忆的重点是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一般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记忆,横向将字母键分为三组: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纵向将字母连数字和标点键分为十组:1QAZ、2WSX、3EDC、4RFV、5TGB、6YHN、7UJM、8IK,、9OL.、0P;/,最后以熟读至脱口而出为目标。

这样记忆键位排列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应用了趣味游戏策略,如采用两人击掌读、顺序抢读、键名字母排队等趣味游戏,将枯燥的键位记忆在游戏的氛围中轻松搞定。在读键名时,注意划分节奏,让学生易读上口,如将上排键划分为QWER―TY―UIOP,将中排键划分为ASDF―GH―JKL,将下排键划分为ZX―CVB―NM。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的实验研究也表明,书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第二阶段采用的是读写结合策略,使学生从看着键盘读写键位逐渐过渡到不看键盘写出键位,记熟键位顺序。应用读写结合策略贵在坚持,以七天为一个周期,要求学生每天读写两次。研究表明,最多两个周期,学生即可熟记键位顺序。

2.直观图例+口诀记忆突破手指分工难点

在进行到了解指法规则阶段时,教师给各手指分工,将手指分别与键位对应(如右图),并让学生记熟。通过直观图例,结合纵向读记键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指法规则,为他们实际操作键盘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可辅以趣味口诀操,帮助学生记忆。如引导学生一边说口诀,一边弯曲相应手指做手指操。

3.运用综合练习策略突破练习难点

(1)初级阶段:听打练习策略

听打练习策略是采用电脑播放打字内容的录音,学生根据录音提示,使用相应手指进行击键练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可以不使用打字软件,用写字板或Word等检测输入的正误,甚至可以不用开机,仅用一个键盘即可练习。

教师在课前将练习内容按一定规律划分,并进行录音。课上,学生根据录音提示进行打字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录音内容建议分为入门和进阶两个阶段。入门阶段针对的是单一键名的听打练习,其重点是让学生养成盲打的习惯,耳听提示,眼看屏幕,手指击键。因此,这一阶段练习速度要慢,练习内容要简单,有重复,有击键指法提示。如,上排键练习(有录音提示):左手小指QQQ,Q回A。教师可根据学生盲打的进步情况,将录音内容重复数遍或做其他调整。

经过有录音提示阶段的练习,学生对于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初步印象,可以逐步过渡到无指法提示的听打练习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关键在于慢速、准确。教师可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练习,如采用逐一指导、两生互助等方式纠正学生的指法,建议练习内容从单字母练习过渡到多个字母组合练习。

单字母练习(有录音提示):有指法提示的26个字母的顺序练习或无序练习。

两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A E I O U 与其他字母的常用组合拼音形式):如FAFA YEYE LILIBOBO LULU。

三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常用双韵母与声母组合或简单英语词汇):如JIA WEI TOU ARE DOGCAT CAR。

多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学生熟悉的拼音、英语单词或英语常用句子。

听打练习策略改变了常见打字练习软件只能采用屏幕对照或者书本对照的练习方式,把学生的听觉也调动起来,让学生多感官地投入打字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盲打练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渐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

(2)提速阶段:屏幕对照练习策略

字母顺序练习策略。按照26个英文字母正向、逆向顺序进行练习,逐渐提高速度要求。该练习可借助打字软件,采用学生自由练习、限时统一练习等方式进行。

节奏练习策略。在借助打字软件进行深入练习阶段,教师可借助节奏器或音乐节奏,让学生依据一定的节奏进行打字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盲打熟练程度,逐渐加快击键节奏,帮助学生提高盲打速度。如,播放节奏“嘣―嚓―嘣―嚓―”,让学生依据节奏进行击键练习。节奏器的应用,在慢速阶段有助于学生舒缓紧张的心情,在提速阶段则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盲打的内驱力

在盲打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评定与奖励,让学生获得提高盲打水平的内驱力。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是学生的能力上,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奖励。

1.自评激励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成分组成。自评激励机制在于唤醒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激发学生内心自我发展的要求,使之不断超越自我,获得进步。教师通过设定晋级速度,让学生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盲打速度。晋级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类,每类按10WPM(每分钟10字符)再划分为五个等级,达到每个级别的第五级,就可晋级(见表2)。

2.互评激励机制

通过自评可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通过互评,则可让学生了解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互评可采取小组互评、组间互评、班内评比以及班级间评比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切不可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打击其自尊心,使之产生焦虑情绪。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之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打字水平。

综上所述,明确的教学计划、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在盲打教学中极为重要。在打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谨记:学生的发展是最为关键的,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表达;有效教学策略;营造氛围;训练有方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表达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沟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必须应该注重的。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口语较重,公共场所较少,孩子见识少,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胆怯、内向、不会与人交流、不会语言表达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选准有效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

有的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对此我的做法是规定每节课前的五分钟为“课中课” ――口语训练时间(其中三分钟用于演讲,两分钟用于评点)。要求每个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演讲,不定期规定主题,或者自由发挥也可以,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评点。

老师事先向学生宣布这种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围绕某一主题写的一段话,也可以选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章或片段。

(二)所讲内容不限, 但要积极健康。

(三)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

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的学习语文,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让学生单独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培养朗读习惯,同时掌握朗读技巧,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以朗读开启美好的一天,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并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同时锻炼说话技巧。

三、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害羞,担子小,不爱发言,也不喜欢站起来给大家朗读,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老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课堂民主,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赞扬,少批评,少指责。同时要注意组织教学,在有学生朗读怕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互相合作,注意听别的同学朗诵,学习优点,同时也能恰当地指出不足。另外可以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

提高。

四、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每周一次新闻会,进行朗读比赛、课本剧演出、参加社区活动、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朗读是基础,只有朗读好了,才会在各种活动中占据优势,学生参加活动多了,又能切身体会朗读带给他们的益处。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活动促朗读,让朗读促提高。

五、向生活要语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要教会学生向生活要语言。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语言是最丰富的,如那些方言俚语、流传下来的谚语、一些俏皮话等等,都非常富有表现力,掌握了这些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单独准备一个生活语言积累本,让他们留意在家庭、社会、学校各种场合听到的生活语言,把它们积累起来,为我所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学们经过留意搜集,涉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乡风民俗的,如“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紧紧手,年年有”;有气象节令的,如“二八月,乱穿衣”,“鸡不进窝有大雨”;有富含哲理的,如“凡事回头看”等。又如他们在向村中老者请教时,了解了“腊八粥”、“寒食节”等的来历。学生们通过积累,生活语言多了,他们在交流中才会让谈话有生活气息,才会幽默,生动而有趣。

六、选择新鲜话题

在小学课本中有些教材的话题如果原搬照用,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可潜心钻研教材,活用教材中的话题,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成分,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话题中;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己。活动要选择那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或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事物感兴趣,如做主持人、访问、参观、春游或者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都是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小学生会非常乐意参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非常高,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他们能够用心参加了,那么才有提高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可能。

七、善于创设情境

篇4

【关键词】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力做到求使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而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往往呈现出一种相对关系,搞清这种对立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例如:钻井队钻一眼深井,3天钻了27米,照这样的速度,12天可以钻多少米?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间的对应关系:3天――27米,12天――?米。在从对应关系中可以得出两条解题思路:(1)先求出1天钻多少米,即可求出12天钻多少米(27÷3×12=108米);(2)从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中求解,在工作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求出时间的倍数,再求3天钻27米的几倍是多少,即27×(12÷3)=108米。这样既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加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规律

探究、交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帮助学生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三 深化应用,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步骤,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终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所学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达到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加强数学题中关键字词句的归纳与理解。笔者从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数学问题中有很多常用字、词、句学生很难理解。尤其在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上还没有学习这些字词句的时候,数学题中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这些字词句在数学学习中、课本上、自主学数学上、测试卷中会反复出现。笔者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常见字词句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学生识字量,克服学生因不识字而造成读题难的问题。

1.仔细审定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寻求解题策略

解答练习题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读题、审题,弄清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数量关系。没有理解题意时要反复去读题,把题中信息和问题相连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低年级数学问题中都是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题目上做记号,指导他们把题目上的信息、关键词圈出来,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题目上的信息和关键词圈出来,学生自然回答求总数用加法。例:女生38人,男生24人,求一共多少人?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算式自然就列对了。

2.呈现多样化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二是数学能力和利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练习的安排应该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灵活,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层次性。对于小学阶段有现实背景的应用性问题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把一个个实际问题转换成为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

在解决问题中,笔者经常借助于图像推理中形成的数学模型,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如排队问题、间隔问题等都有一定的难度,思维的抽象性更加突出。但这些问题都是在部分数与总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建立在解决部分数与总数关系问题基础上的。解决这些问题时则要通过比较直观的图来帮助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在做该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自己画图,来解决问题。

篇5

一、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

金忠明老师和李慧洁老师在《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来源》中认为:一个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师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理性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英语教学在其课程本质上应该就是一种教学“实践”,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实际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大小和成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虽然在理论系统性方面暂时不足,但随着在自身具体教学活动实际中,不断积累起更适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从而最终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风格和体系。小学英语教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学科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从而在教学的的知识纬度、和价值观纬度等方向不断丰富。

二、小学教师实践知识提升的途径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1.1提升教学效果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督促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强音乐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音乐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

1.2挖掘学生潜力

音乐教育中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

1.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鼓励小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2.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学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小学生能力的挖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学生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校的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校应定期举办形式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丰富竞赛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

2.2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观众欣赏音乐目的在于获得情感的体验,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多注重情感的表达。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风土人情也造就了各异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反复朗读歌词,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激发个人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音乐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得学习效果更加突出。最后,教师将情感融入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优化课程教学。

2.3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音乐教学中能力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要切实重视此项问题,积极对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教学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多教授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教学方式多样化,掌握全面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则是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实践的关键。

2.4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务必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资料、音频、原唱资料三者融为一体,必要时配合视频资料,使抽象的艺术表达丰盈而具体,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大有益处。同时,通过学生对音乐器材的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这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以及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用情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发挥教学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真备课;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很难集中。一直以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多数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理论、列公式,学生机械地套公式、代数字,不重视学生的理解状况,不确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性。新课程背景下,使学生达到理解性地学好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策略、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认真备课,将生活化的素材导入课堂

小学生教材设计较为多样性,充满童趣,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城市化倾向:传递数学知识的地点选择上往往出现动物园、银行、超市等具有城市标志的地方;涉及电梯、斑马线、公交车等农村不具备的事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引用生活化素材时不妨采取一些贴近农村生活的实例,对素材进一步加工,重新向学生解释说明教材知识,使其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在负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第一次见识到负数,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生活化,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知识运用开始进行负数知识的导入,提出问题。例如,小明在小卖部要买1块钱的橡皮,但是身上没那么多钱,就向小芳借了1块钱,这时候小明就欠了小芳1块钱,这个欠的,不够的就用负数表示。通过这个生活情景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负数是什么,对负数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随后再引入比较难的数学知识,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运用。

二、生活化数学例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例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教材的例题内容却不能与时俱进,而且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教材内容中比比皆是“黑兔白兔”“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诸如此类的经典例题,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轨,学生学起来当然感到乏味单调,不能对数学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鉴于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可以在设计例题时,做到例题设计的生活化,即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中提炼数学素材,将其运用到数学例题的设计中,如此,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研讨,学生也能由此巩固和强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百分数”的教学设计中,“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这种百分数应用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我们可以设计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案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将购物理念应用到百分比应用题的设计中,为学生创设购物环境,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播放出来,课件上播放“好消息,本店商品一律八折出售”的信息,提出问题:“老奶奶花了100元买了件外套,请你帮姥姥算一算,这件外套原价是多少元?”待学生解决后,再提问:“一家店满100减15,而另一家9折优惠,请你们帮这位老奶奶想一想哪家店更便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活跃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生活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陷入泥沼。数学是体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工具,要体现数学的价值就必须注重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并运用于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测量工具,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新建的花坛,告诉他们:“学校时冈诨ㄌ车乃闹芎蜕厦嫫躺洗勺,并将花坛的里面填满土,请同学们帮助学校计算一下铺瓷砖的面积和需要多少方土,大家愿意吗?”来到校园里一听老师说要帮学校的忙,学生肯定会很乐意,积极性高涨。这样设计例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做例题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寻找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践中探索发现,举一反三,全面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文化素养

一、陶冶民族文化情愫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民族文化,想要学生培养出艺术气息,需要从民族文化方面着手,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和艺术情感教育是很好的方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维系着课堂的纽带,当教师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学生才能够从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染,其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简单作画或者手工制作。另外,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设境,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设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提升

小学生处在幼年,其抽象思维尚未建立,他们理解事物大多是用的形象和图像思维,因此,美术课堂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趋势,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别样的美术课堂,充分利用美术的图像感和色彩感,并融入民族文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又不乏想象的空间。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民族文化的情趣,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体验。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图、文、色通过多样性组合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或是作品,可以使得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生动且艺术感和灵活感十足。

小学美术的课堂,其重点并不是教授多少的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多少的艺术素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加强德育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某些美术文化的情愫,探索他们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每个人自身个性的需求分层次发掘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理想。

参考文献:

篇9

一、确定研究内容

1、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营造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

2、围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

3、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4、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生态化教学评价。

通过研究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以语文、数学科学为重点,开展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生态发展。

二、重点研究工作

本期我校课题组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每个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积极学习,主动实践,探索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1、制定方案计划

2月我们接到任务以后,根据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再次修改,确定了我校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近阶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2、组织理论学习

3月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如:《构建生态化的合作学习课堂》、《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论课堂的生态本质和特征》等。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生态化理论基础,明确生态化课堂的特征和内涵,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3、营造教学环境

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营造生态的教学环境对于生态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1)布置温馨的学习环境

教室布置标语和图案,让学生感受学习氛围的轻松和愉快,环境的温馨与舒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愿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

4、践行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分析,准备实施研究

在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的同时对我校的学生和老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为思考实施计划打下了基础。

(2)结合班级特色,进行研究分工

方案和计划拟定之后,组织研究人员召开会议,对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进行研究分工。

课程预习:彭玲、张利、黎静

情景创设:谷英、胡登菊

目标导向:李煊毅、周瑜

交流讨论:陈瑶、尹平

反馈拓展:黄东、钟安娜

针对自己的研究环节开展课堂实践,寻找自己的实践方法,以教学随笔和研究心得等方式写出了研究感想,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3)课堂实践展示交流

本期生态化课题进行了两次研究展示活动,每次展示有主题、有交流、有引领。

4月9日上午,周瑜和李煊毅进行了生态化课堂实践展示,课题组罗咏梅和董晓宇老师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一起研究了小学生态化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同时对我校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4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了数学专场的说、上、评“三课”比赛。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和六校联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这次活动以比赛为契机,紧紧围绕“探索小学生态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为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按说课、上课、集体研讨,最后专业引领几个环节开展。王国利老师说课生动形象,黄东老师说课深刻明理;钟安娜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和陈瑶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都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集体研讨时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师们探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专业引领提升。

(4)开展多种交流活动

①主题交流活动。本学期在半期和期末分别举行了一次关于课题研究的主题交流活动。一次是“关于如何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的交流,一次是“研究感想”的交流。

②课堂现场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听课,学习课堂教学中好的方法,弥补生态化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取得的经验

(1)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会亲临其境,兴趣盎然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愉快地完成学习在务。

(2)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在、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

(3)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话,增强课堂生命话力。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话,动员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话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话气息和生命话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话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景象。

四、问题的思考

1、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课题的认识也不够深,课堂变化不大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曾有一段相声讲的是有一人与另一人打赌说自己生活中根本就应用不到数学,朋友向其提问,他都以文字作答,但最后仍是无法避免的应用数字来回答,这证明这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在教学中要如何将数学与生活相连接呢?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更好的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例如:在学习小学加减法中,可以创设情境:周六周日的时候,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场玩耍,游乐场有3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现在又来了2个小朋友要买冰淇淋,现在总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呢?有一个小朋友突然不想吃冰淇淋了,她去玩过山车了,那现在总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呢?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二)课堂演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是一门略显抽象思维的学科,要使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到数学。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数学场景,如:有1个小朋友喜欢紫色,2个小朋友喜欢粉色,3个小朋友喜欢蓝色,总共有几个小朋友喜欢紫、粉、蓝这三种颜色呢?教师可采取课堂演习的方法来教学,分别让一个小朋友拿着紫色的纸,两个小朋友拿著粉色的纸,三个小朋友拿着蓝色的纸,然后让这些孩子们站在讲台上,让下面的学生更直观的来思考问题,查出共有多少孩子喜欢紫、粉、蓝这三种颜色,从而引出加法:1+2+3=6.

这种课堂演习法既能使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达到教学及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能更加有效直观的教学,使数学这种抽象思维的学科变得浅显易懂。由于数学本就需要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动脑。

二、解决生活问题,证明数学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面积,教室需要匹配的桌椅数量等都与数学直接相关,每个学生都有愿意展现自我的天性,如果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就能使他们对这门学科更感兴趣。

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或者乘法时可让学生设想一下家中的客厅要铺地砖,但不知客厅面积,在已知客厅是一长为6米宽为8米的长方形的前提下,请同学帮家长算出客厅面积。

这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扮演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职业角色,如营业员、银行职员、装修工人、房屋设计师等职业。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安排生活。

如:学习了除法后让学生扮演班长的角色分发糖果,每人可以分到多少糖果;学习了乘法后让学生扮演装修工人解决面积问题。这样学生在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与计算的时候,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操作能力,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四、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是一本古书,读懂它则其乐无穷,读不懂则枯燥乏味。

既然要帮助学生去读懂书,那自然要让他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先产生兴趣。

(一)游戏数学。

小学生的游戏很单纯,丢手绢、过家家等,这些都可以用数学来玩。

如过家家,可在自习课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扮演父母等角色,让学生扮演孩子,模仿学生放学回到家后父母让其去买商品,可让另一学生扮演商店老板角色,或者让学生去菜市场买菜,让其他人扮演菜贩,规定每斤菜的价格,实际演习,与学生在一起既减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更好的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并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以后带孩子去商场买菜时让孩子多动脑运算价钱,锻炼孩子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其数学思维,达到数学与生活相通的目的。

可带领学生玩“敲七”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坐在一起,大家从一开始数数,当数到七的时候就拍手不说七,以此类推,十七、二十七……以及七的倍数十四、二十一等都要拍手不可以说话,输的人惩罚其表演节目。这样可在游戏中巩固学生的乘法口诀,也可锻炼学生反应能力。

(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是通过大量的计算,反复的锻炼才能确保其准确性。但如若整日让学生做题不仅会减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还会适得其反使其厌学。

这是在教学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既要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又要使其喜欢数学,这就要教师多花费心思在学生身上了,多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与数学相联系。

如:学校组织学生大扫除,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各个班级的清扫面积,让学生分配扫除任务;若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可告诉学生每台车可坐多少人,根据学校实际学生数量来计算学校需要租用多少辆车。

尽量多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把能想到的遇到的数学方面的知识都应用到教学中,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儿童化,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把数学生活化并不难,而在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这种把数学生活化的讲解方法能更加的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文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48.

[2]王绍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30):125-125.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实践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1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脱节,学生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枯燥的练习以及对教学任务的机械服从,而不是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素质也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被逐渐关注,“解放孩子们的双手”已经在不断的推进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以后对于运动与健康的理解,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意义深远。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造成很多学生的生活能力比较差,性格上存在自私、孤独的特征,这些对孩子以后的交往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把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性格的塑造。

一、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相关知识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指对于体育教学不仅要从体育的本质来理解体育的内涵,还要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来领悟;体育的生活化是要求我们的体育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课程所规定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得到完整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实践中包含生活性,生活性同样需要实践来完成。体育的实践化、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实践性为准则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育生活化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将体育与生活的概念融合起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必要性

1. 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在逐渐增长,身体的匀称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耐力、力量、爆发力、反应速度等多项指标都在下降,以耐力的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增加,肺活量水平大幅降低,这些令教育部门非常担忧。而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条件下,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留给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了,使孩子得不到锻炼,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不是做到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不是重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有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责任,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堂远离了实践性、生活性,那么就难以达到促进学生与人交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现在的课程目标所倡导的理念,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石,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对运动的习惯和兴趣,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样的论述正是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的体育课程不只是为了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我们的教学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使体育教学充满了人文色彩。

首先,体育实践化、生活化教学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分不开,以他们生活中的感悟、体验、经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由原本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和教师双重主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关注。这种转变让我们的体育教学从功利化的倾向中解脱出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人格,达到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且,实践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动权大大提升了,可以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如此看来,不仅是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的思想同样得到了解放。

其次,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理念肯定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使体育教学的学习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使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成为趋势。

而且,在生活化和实践化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通过还原学生的生活场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因为学习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对教学活动具有了发言权和主动权,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对话、合作、平等的关系。

四、体育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1. 教师要树立“实践化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实践是学习的途径,只有将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实践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在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观念,让生活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

教师同时也需要从态度上进行改变,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又要作为学生的倾听者和朋友,要彻底抛弃之前学生机械服从,教师完全主体的模式。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感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才不会拘谨,师生关系会更加的和谐融洽。

2. 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活化、实践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资源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要充实和更新,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了将运动项目改编的更加适合小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实践与生活相结合,开发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

3.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体育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体验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一旦在教学场景之中感悟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将这种感受内化,就会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和态度,进而转化为教养,这将对实现综合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4. 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要突出实践化、生活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创造更接近生活的典型场景,让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活动。比如,在练习投掷时,将课堂设计成“劳动最光荣”的场景;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可以设计成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自己选择跳高的起跳高度,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具体化的场景中进行学习,这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又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5. 将生活化、实践化延伸到课堂外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提倡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打下学习体育的基础,还要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跟爸爸妈妈一起爬山、郊游;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骑自行车等,这些体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到技能,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因此,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结语

健康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需要的正是重视生活和实践的体育教学活动,让体育锻炼变成生活的必需品才满足了终身体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身体,充分实现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旭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许远理,李亦菲.情感智力“9要素”理论建构及量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3]张聪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公正观念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0(34)

[4]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5]翟德萍,邱春,杨永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6]袁旦.人文体育观的建构:体育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与布特博士的讨论提纲[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评价;教学实践;探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29-01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指在命题指导和学生完成写作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写作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该怎样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比较注重指导审题、指导选材、指导习作,但习作完成后,评价修改却比较忽视,存在着评价形式单一,几乎由老师包办,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弊端。鉴于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价是教师专利”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模式,激发作文自我评价修改的意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习作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学生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待小学生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鉴定能力高”。有的老师用“优、良、中、差”下评定,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大多数学生在“中心不突出,表达不明确,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了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他们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关注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二、用激励性语言写习作评语

写评语也是作文评价的重要一环。可有的老师把评语当成宣泄情感的工具,把写不好作文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用“这么马虎,能写好作文吗?”等之类“批评性”评语来定论学生,学生作文陷入一无是处的境地。其实,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评价时,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点,以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为准则,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用“欣赏激励式”评语,比如“书写工整,表达流畅,感受深刻,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习作,我们可用“肯定提示式”评语,如对习作《新型电话》的评语:“能把新型电话的特点和用途写得这么具体,说明你是个善观察、有毅力的孩子,如果能换个直截了当的开头,这篇习作就更棒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用“鼓励提高式”评语,如“在你眼中,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你对学校的爱,如能按顺序来写,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这首校园赞歌会更动听。”观念改变后,评语如春风化雨,孩子们爱读评语,爱写作文了。我班上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每次发下作文,我就兴奋地、一次又一次地读王老师的评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写作的勇气,是我写作的动力。”实践证明,激励性评语对小学生写作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

三、用模糊评价保护创作欲望

作文评价过程本身存在着模糊性。作文的优劣判断,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所作出的评价判断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一方面淡化百分制,采用模糊的等第记分法,一方面加强模糊式的诱导性语言评价,做到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以比较婉转的中肯的语气指出他们作文中的不足。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模糊性评价可以说是一种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评价方法,它可以避免对学生作文的武断评判,让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写作水平较高、自信心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性的评价方式,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对于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既不给低分,又实事求是指出不足。当他们作文有了进步时,给一个高分,予以表扬鼓励。对于那些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则采用只写评语不记分的评价方法,挖掘作文中点滴成绩,加以勉励,可以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帮助重写一遍。尔后,根据结果给一个高分,激励他们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不仅在好学生身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总之,对小学生作文评价,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要以激励性为主旋律。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实践证明,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遵循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恰当的情境创设下,学生的思维与情绪都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先出示了日历册、挂历和年历卡,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他们都十分积极地与我互动。然后我让学生都说一说他们的生日都是什么时候,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踊跃回答,使得课堂中的氛围浓厚而热烈。接下来,我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十分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鼓励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贪玩好胜是小学生的共性特点,教师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去探讨一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很难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并且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答出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不断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首先,我为学生小组分发了一些图形卡片,并让学生在这些卡片中选出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形特征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再让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刚开始交流讨论时,有些学生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思考,有的学生就说出了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其他学生便也受到了启发,从边、角出发,从而在不断的思考与交流中,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了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讨论,学生也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疑问探究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思考与学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进行高效学习,教师就要积极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就先为学生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计算题:8.45+6.23=?4.36+6.5=?12.53-5.47=?9.45-2.3=?让学生在观察这些计算题的基础上说一说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有的学生就按照个位对齐的方式计算这些题目,在我为学生揭示了正确答案后,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在检查自己的计算步骤,却怎么也没有发现哪里出错了。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便让学生看书,找到自己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才发现应该要将小数点对齐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也提高了学生对小数点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

四、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对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一些硬纸制作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纸盒,并在纸盒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这次活动,有些学生制作出了长方体的笔筒,有的学生制作出了正方体的粉笔盒。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增强,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从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下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出恰当的教学形式与环节,从而让学生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进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质量

在小学教学当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高质量的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将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传授,同时通过语文精神和素养的提升来进行学生的语文教学。在当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谋求其在发展中变革,是师生互动成为小学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良好纽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

1.1教师对互动教学时机把控水平有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互动并不是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就越能够得到良好回馈的,需要对于互动教学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把控,把握精准的频率和时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握,主要将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学水平两者相结合,扎根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实践当红总,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对于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控往往水平都十分有限。[1]这就会造成不同类型课堂中互动教学时机难以把握,有时候会出现正进行热烈讨论中,教师忽然对于学生的思路进行打断,这样的师生互动适得其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难以实现师生互动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1.2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

在进行课程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更新,同时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当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问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进行变革的意识薄弱,因此导致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生互动的方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一旦没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意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师生互动实践。

1.3师生互动的方式过程略显单薄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方式当前存在较为明显的单一问题,例如,在教师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对于课后问题进行提问的模式,这一模式属于最基础的师生互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并非最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存在提问内容缺乏创新性、对于学生的思路把控不好等问题,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失去了师生互动本身的实施作用。除此以外,在进行师生具体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身份有过于强调自身主置的问题,进而导致师生互动处于非平衡的状态当中,互动的过程自然也略显单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策略

2.1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科学的引导策略,重视课堂语言和情感互动的应用,因此想要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必须重视对话沟通语言的技巧性,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和掌握能力,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认识到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积极的互动抓住学生观感兴趣的点进行分散式研究,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有目的性的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推进情况进行导向性语言构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调动起师生对于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令学生能够提升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概括、整理和分析表达能力。

2.2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

在进行师生互动实践前,首先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互动意识,有了互动意识,才会有互动的实践,进行师生互动的核心要素就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向者的教师本身应当认识到进行互动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际的具体语文知识学习讲授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互动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传统模式,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都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深入认识,对于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还能够在实际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受和情感表达模式,想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就需要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革新和发展,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深刻、平等和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升自主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2.3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小学生正处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但是小学生的优势在于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望高,而语文教学内容是主观性较强的,如果互动方法得当会提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反之,互动方法突兀或者不科学就会令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质着手进行学生语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进行把控,不断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满足,同时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从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和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建立师生之间的融洽积极氛围,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